首页范文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十篇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十篇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53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1

关键词:民生;农村学校;艺术传播;师资培养

一、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教育正面临着建国以来难得的机遇。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生源的不断减少和村校的撤并,教师开始出现了超编现象。由于学校规模、县域经济等方面原因,近几年农村艺术教师引进工作几乎停步。综观近二十年来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现状,艺术师资涵盖面低,师资培养针对性差及艺术师资培养断层等问题显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现状及师资队伍建设都处在极度缺乏且不平衡的状态,艺术教育实践也从单一的科目技术教学发展到相对综合的科目渗透性的艺术教育,这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及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教学制度――专业艺术教师匮乏

首先是农村学校的范围界定,按实际情况看县城以下(包括县城)从小学到高中的艺术教师师资基本处于同等状态。这里探讨的农村应该是乡镇以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完善的艺术教育,无论城市与农村,但教育现状却真实的存在着城乡之别。

尽管农村学校的艺术课程开课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投入有所增加,办学条件有所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学校“以语数外成绩论英雄”的现状对农村艺术教师的激励不足,艺术教师兼职情况较为普遍,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从施教角度,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基本处在应付课时的程度,甚至连课时都不能保证。对于有些目光长远、思想开放的农村学校管理者而言,编制的问题解决不了,就只有外聘教师了,但长期劳务费的吃不销最终还是会战胜他们的勇气和决心。

(二)艺术教师本身的因素

农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多数为专科以下学历或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艺术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既可以调节学生情绪,使其放松,更好地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人格培养;更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艺术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使其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指导。有调查显示,许多农村学校领导反映音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无法调动课堂气氛,组织文艺活动形式单调且质量不高。[1]因此,农村艺术教师不可忽视自身的继续教育。

此外,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整体而言低于城市,且艺术教师在农村不受重视,许多教师思想动摇,离开农村学校,重回城市,导致原本短缺的艺术教师更为匮乏。

(三)农村艺术教育意识不足

政府对农村实施了许多政策,但农村的物质生活仍然没有城市发达。许多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多学知识,去城里上大学。因此,对于中考、高考都不涉及的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极不重视。

农村父母对孩子艺术教育不重视,还有一个原因是艺术教育离他们的生活较遥远。“学生们不理解,说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用那么多钱买一张画,太奢侈了。”[2]这一“不理解”,归根到底还是农村的政治经济不发达,所谓“社会发展制约个体发展”[3]正是如此。因此,努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民生视角下农村艺术教育传播效果及师资提升策略

(一)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创新

作为农村学校的负责人不光只是发现了问题口头呼吁政府及外界关注,而是应该俯下身去认真研究自身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否为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是否想足了解决并可行的办法。其次,作为正在兼任艺术类课程的教师,不应以自我发展需求不足而忽视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应该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可以鼓励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不足的地区,可由具有艺术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必要专业培训后担任兼职艺术教师,鼓励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

(二)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建设

由于农村艺术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许多艺术类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并不愿意到农村教学,我们在河北省高校了解到,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怕丢份儿,怕抬不起头”的面子心理让许多大学生宁愿在城市里打零工,也不愿意回到家乡,或者更为偏远的乡镇,当一名有“编制”的农村教师。因此,高校还得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学习,使当代大学生增加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想解决一切问题,人是根本因素,在“以人为本”的教育中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师资的困局,重在改变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观。

另外,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要转变思想,可以从“保护中国民间艺术”[4]的角度出发,睁开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根据农村情况,学习当地的民间艺术并传承下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同时,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

(三)mooC背景下实施教育资源的良性整合

mooC作为一种新的在线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mooC上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学员只需有一网电脑,注册后即可学习相关课程。因此,通过提高农村互联网建设程度,进行mooC教育,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进程,农村的学子们不需再为师资的素质问题所困扰,学员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程选择,体验高质量的在线教学,学习来自世界各地区优秀教师的锦囊智慧。这同时要求mooC适当增加以及合理安排各类课程以方便农村学子在其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如采取有偿邀请城市教师录制相关课程上传到mooC网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质量。

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mooC普遍流行于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的城市之中,在农村几乎难觅其踪。这在无形间形成了马太效应,即大城市的学子们本身已具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通过mooC可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农村的学子们因为教育力量有限,学得的知识有限,不能运用mooC学习使其丧失了更多学习的机会,造成大城市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丰富,而农村的学子们学识越发的狭窄。这是在开发利用mooC学习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四、小结

摸清现状提高认识,明确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使艺术教育工作能够在教育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建立相应的城乡师资交流机制,合力推动农村学校整体师资的艺术素质提高,切实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课题:民生视角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01842)阶段性成果;唐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2014005)阶段性成果;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3年度课题《多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学课堂中的整合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荣《湘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曹亚丽《贫困地区农村美术教师的现状调查及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2

abstract:thefolkmusicisthenationalfolkcultureconstituent,iscondensingChinatraditionalcultureessence.Shouldunderstandcorrectlythefolkmusicthevalueandthefunction,unearththeimplicationfullyinthecountrysidetraditionfolkcultureessence,stimulatesthecountrysideculturevigor,causesitbetterserviceinthenewruralreconstruction.

关键词:民间音乐新农村文化建设

keyword:FolkmusicnewcountrysideCulturalreconstruction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维护农村稳定,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加强思想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凝聚人心,发挥广大农民自觉践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为经济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有积极作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种类繁多、地方特色分明,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优秀的民间音乐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

民间音乐产生于本土,在某种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反映了当代群众的审美情趣。许多原汁原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遗产,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要重视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应该让优秀的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下去,使之成为农民所享用的丰富精神财富。

2.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主角,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的民间艺人是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骨干

农民群众是从事民间音乐创作表演以及传播的主体。在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众中,散布着许多“民间艺术家”。这些艺人及团体活跃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传唱着许多民族精神,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发挥这些艺术家的积极作用,对促进农村人民群众自身文化建设十分重要。

3.优秀的民间音乐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创建农村特色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曾指出“本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做好地方性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利用是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需要,是弘扬民间文化艺术的需要,更是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特色文化村的创建活跃了民间文化艺术的血脉,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了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民间音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其引起的民间文化保护热潮的推动下,民间音乐不断衰落的状态虽有改变,但现状仍不容乐观。其内在原因是,农村文化正处于由传统的自在自发到现在的自由自觉的转变阶段;处于由原来的传统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转变;处于多元发展到协调发展的过渡。同时,中国现代化过程对民间音乐的外部冲击,使得我们的民间艺术在消失,我们的某些文明地点也被边缘化了。

四、民间艺术在新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发展途径

1.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弘扬民间艺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思想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要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广大农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大力发展民间艺术教育,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民间艺术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之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坚持教育革新,深化教育改革,将民间艺术课引入课堂,更好的发挥大学教育的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使我们文化发展、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变得更自觉、更有效。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充分认识民间音乐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陈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析【J】.兰州学刊,2008.4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思考

一、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罗尔斯就提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农村为城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使农村陷入贫困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公平。而在教育质量上,城市中小学教育由于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其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对农村学生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水平的不均等,是目前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教育资源共享。尽管政府每年都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和设施,但是硬件设施投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还无法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和设施与城市中小学达到同样的活着接近的水平,包括体育器材、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美术教育条件、音乐设施与器材、电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偏远山区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还停留在课本及课堂的教学手段上,户外运动、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很难展开。

有人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只是当地基层政府甚至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对于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的相应责任却缺乏必要认识,这种观念的误解往往导致实践的偏差,使得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教师流动等方面出现不公平。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国家应实行宏观调控,由城市拿出特定或专项资金,作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补偿,以增加农村的教育投入。同时完善农村落后地区教育援助制度,如开展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以及省内大中城市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组织全省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到城市接受高质量的集中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在教育投资方式、教育管理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对农村地区予以长期、足够的倾斜。

二、研究农村教育状况,着力加强素质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直是核心的教育问题,由于地域、经济、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是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大学走出去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因此对于学习成绩的一味追求往往导致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因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处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大难题。

要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在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构建教育经费运行制度,增加教育预算的比例,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将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起来,使其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改善。此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交流和重点培养工作,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抓起,重视和培养素质教育。提倡个体教育,尊重个性,注重心理教育与沟通,以活动式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替代纲领式理论说教。

三、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并赋予新的内涵,而其核心则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4

关键词: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1、农村人们教育观念相对陈旧

近些年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仍旧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特别是对于音乐教学、美术教学等一些艺术类科目,他们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和多余的钱去让孩子学习。由于学生家长的期望,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以升学率作为标准。在这样的状况下,很多学校就会为了升学率,放弃甚至牺牲一些看似与成绩无关的课程和活动,音乐课就是其中一个牺牲品。而作为农村中小学生,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也只是通过电视、录音机等这样一些媒介,认识到的也基本都是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乐在孩子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孩子审美素质的培养。这也就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造成了一些障碍。

2、学校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导者,没有合格的教师,教学就会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一般来讲,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来源基本上是高等师范院校、中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但由于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交通、通讯、文化等与城市相比较落后,所以大部分的音乐专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任教。导致农村学校缺乏专职的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乡下的一些小学,他们音乐课大多数都由语文、数学或其他科教师兼任,这些兼任老师绝大多数也都是半路出家,他们对音乐理论知识、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音乐课教学形式单一、气氛不够活跃,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反而对音乐课也失去了兴趣。

3、音乐教材内容深奥难懂

现行的音乐教材是国家根据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基础进行编写的,但是在农村,学生从小基本没有接触过什么乐器,对于音谱也基本没有任何基础,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大多数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也费劲。在此情况下,老师们无法完全按教材的要求和内容施教,以致不得不抛开教材,从网络上下载歌曲教唱。再者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基础乐理知识,也无法将音乐常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学生对此就更不感兴趣,导致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评价机制

观念对于人们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就必须要改变长期以来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大力倡导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严格的执行《音乐教育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音乐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培养的思想。还要鼓励学生家长参加一些社会艺术活动或民间艺术节,使家长切身体会到艺术的美和音乐的美,使他们明白音乐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作用。当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时,便不会再以单一文化课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评价学校,这样才会激发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2、配置专职教师,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并不局限于能够改善学习氛围,能够教会学生一些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一些内在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今后将面临的是处处充满竞争的复杂社会,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完善的综合能力是他们必备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条件。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功能虽不是万能的,但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歌唱的音调对语调的影响,合唱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舞台表演对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的培养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音乐教师身上,有了好的老师才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发动高等师范、中等师范院校的的毕业学生积极参加农村特岗支教等教育支援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到农村去的观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负担和困惑。在配置老师的基础上,也应该改善办学条件: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

3、实施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教材?

前面提到,农村孩子由于没有任何的音乐基础,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吃力,这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接受。所以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例如现行的人教版音乐教科书,虽说现在的音乐课本已经改版更新到相对科学完美的境界,使音乐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着,但是由于农村音乐教育的诸多漏洞,使音乐课很难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所以本人的音乐课从来不会盲目地以课本为主,而是结合基本乐理知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应得复制一些课外歌曲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习最常见的乐理知识。

参考文献: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5

关键词:赣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民间艺人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5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实现和普及的,要普及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音乐教育。然而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往往还是音乐的荒漠、音乐教育几乎空白、孩子们也几乎是乐盲,这些与我党普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1教育现状调查及构想的提出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赣南地区的农村存在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笔者从某县20个乡镇中抽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每个乡镇又抽出4所学校,对这40所学校的音乐教育状况进行实际调查,得出了这样一些统计数据(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可以清楚地发现以下几点。

(1)科班毕业的音乐教师比例微乎其微,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都是因为迫不得已而从事的音乐教学,学校并没有专职音乐教师。

(2)大部分音乐教师不识谱,会即兴伴奏的也寥寥无几,而这两个能力恰恰就能反应一个音乐教师的基本音乐素质。

通过调查还发现部分中小学已取消了音乐课,有的即使有也被文化课占去了,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也只是纸面上的“音乐课”。

然而该县具有悠久的传统艺术文化,有大量的参加演艺助兴的人员、也有从事当地的戏曲――采茶戏的艺术人员。农家嫁娶、乔迁、庆典、周岁等礼俗都会请些演艺人员助兴,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于乡村礼俗的人员不在少数,他们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艺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实践经验;也有些热爱戏曲,有一定的演唱和演出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一部分人已经放弃演艺职业出门打工,目的就是赚更多的钱来养家糊口。所以出现了一边严重缺乏音乐教师,一边民间艺人流失的局面,如果能出台有效的教育政策,鼓励民间艺人走进中小学课堂,那将大大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

2构想的实施

要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实施农村艺人进课堂的构想,必须得到当地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2.1政策支持

要提高音乐教育的教育质量,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音乐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学校和民间艺人进行接洽,鼓励艺人们加入教师队伍从事音乐教育事业。

2.2加大投入

在笔者考察的赣南某县中,农村的中小学没有一间专用的音乐教室,也没有必要的乐器的教具,艺人们用的唢呐、竹笛等乐器都是较便宜的乐器。要想更好地为音乐教育服务,各级政府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专用音乐教室,购买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2.3岗前培训

民间艺人与专任教师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不同会使他们进入课堂时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语言素养、肢体语言和心理学教育等方面会有些不足。所以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构想的优势

民间艺人主要扎根于农村,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艺和丰富的民间音乐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只要做法得当、有足够的政策支持,让民间艺人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解决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3.1壮大了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在这么多所学校中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师资相当缺乏,如果让这些扎根于农村的民间艺人从事课堂音乐教学,就可以缓解专职音乐教师偏少的现状。

3.2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农村,非科班出生的音乐教师大部分不识谱,更谈不上乐器演奏和即兴伴奏,这些教师上音乐课大部分都是教一些自己平时学来的流行歌曲,因为不识谱导致无法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哪怕是最简单的也不行。教学方法单一,纯粹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一味地模仿,没有情感的体现。然而艺人们长期从事民间艺术,有一定的音乐功底和音乐修养,有识谱能力,对于他们来讲教课本上的歌曲是比较容易的。有了这些艺人的加入,相对程度上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音乐教学。

另外,目前农村兼职音乐教师居多。大部分兼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不高,可以围绕民间艺人和兼职音乐教师之间举办一些讲座和音乐教育学习基地,让大量的兼职音乐教师有机会向民间艺人请教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兼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

3.3有利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

在这个传统文化极易受到国外文化冲击的年代,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传承传统艺术是要考虑的。现在好多孩子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人长期活跃于民间的艺术舞台,对当代的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在音乐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当地的传统艺术,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是有利的。

4结语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关系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努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是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让民间艺人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开展教学工作,既有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又关系着艺人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群体的艺术命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让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健康传承,乡村艺人进课堂的意义是重大的。

参考文献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6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常识和文明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以建立“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镇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

2、基本目标:通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精神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学会和掌握1-2种实用技术或从业技能,及时掌握有关农民致富的新经验、新信息,了解常用的经营管理和科普、文化、卫生知识,熟悉文明常识,努力培养大批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

二、教学内容

根据我镇农村实际,本着系统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主要安排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国内外农业介绍、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经营管理、市场信息、致富经验、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科普知识、文化体育、公民道德和影视戏剧欣赏等1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是:

1、政治理论

主要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辅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组织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党的群众工作、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等。

2、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粮食安全、资源与环保、土地承包、农村费税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农产品流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集体资产管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农村基本法律制度等。

3、国内外农业介绍

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农业概况及先进技术、生产模式,世界农产品贸易规则,中国和山东农业概况,山东农业各产业应对入世的对策等。

4、农村实用技术

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水稻等大田作物优质新品种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蔬菜新品种优质高产技术和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蔬菜加工储藏技术;苹果、梨、枣、桃、板栗、核桃、樱桃、葡萄、银杏等优质果品高产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品加工保鲜技术;猪、牛、羊、鸡、鸭、驴、肉食鸽、兔等畜禽新品种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畜产品加工储藏技术;淡水养殖、混养等水产养殖加工技术;蝎子、黄粉虫、狐狸、貂、鸵鸟、鹿等野生动物养殖技术;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栽培和切花保鲜、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及市场销售技术;林种苗木、平原和荒山绿化、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珍稀植物种植及木材加工技术;金银花、西洋参、天麻等药材栽培技术;山东绿茶生产、加工技术及茶艺;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农村电工等农业工程技术;沼气、秸秆、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利用技术。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

主要包括:农民进城务工须知;建筑工人操作技能;居室装饰装修技能;编织(柳编、麦秸编织等)、刺绣、剪纸、结艺等手工制作技能;营业员、医院护工、保育员、烹饪、服装剪裁、美容美发、保健按摩和餐饮、旅游、宾馆等服务技能,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技能;常用家用电器的维修技能;非机动车、机动车(摩托车、农用机动三轮、货车等)驾驶、保养与维修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6、农村经营管理

主要包括:农村综合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统计和商务活动的基本知识等。

7、市场信息

主要包括:主要农产品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信息,用工信息,农村家庭日用品购买信息,农产品及农用物资市场供求分析,农产品、农用物资质量鉴别和认证等。

8、致富向导

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方法,农民致富的做法、门路,各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精品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农民投资理财基本知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典型经验等。

9、科普知识

主要包括:物质科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科学知识;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科学常识,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与现代农业科技革命,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10、农村卫生

主要包括:“非典”、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治知识,生活卫生习惯、健身体育、远离(包括烟草)等健康常识,食物营养、饮用水卫生、村宅环境卫生、畜禽卫生管理等环境卫生常识,地方病预防,用药常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煤气中毒、外伤骨折、呼吸(心跳)骤停、意外伤害等急救常识,针灸、推拿、按摩、食疗食补和中药煎熬、服用、存放等中医中药知识。

11、计划生育

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我国、我省和我市人口状况分析,优生优育知识,两性生殖健康和性病防治知识,避孕方法和知情选择指导,儿童保健与优教,新型生育文化和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等。

12、文化体育

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山东历史、齐鲁名人、章丘历史文化、章丘党史、名胜古迹、乡俗民情、民间艺术,国外风情、国外艺术、中外名著欣赏、体育健身常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文化旅游和文化娱乐等。

13、公民道德

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守则和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移风易俗、乡村新风、法制在线和文明村镇、文明户建设和“四五”普法宣传等。

14、乡村剧场

主要包括:传统影视、戏曲、歌曲和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及曲艺、音乐欣赏、书法艺术等。

三、课程形式和传输方式

1、授课形式。课程主要采取知识讲座、专家访谈、专题辅导、案例分析、操作示范、在线辅导和影视剧等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

2、传输方式。中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辅助教学网站传输。山东省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卫星专用频道进行ip数据、文件包和流媒体节目广播,辅助以教学网站的教学辅导。省卫星频道每天早8点至晚11∶30点进行广播,其中,ip文件包节目隔日充实更新一次内容,ip流媒体节目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3个时段滚动播出。各接收站点只要定时开机,就能接收到所有节目。

四、教学组织管理

1、节目预告。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定期编排卫星播出节目,通过卫星、教学网站、简报等形式公布。我镇将通过印发材料,定期进行节目预告。

2、多形式开展教学辅导。根据教学计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省里组织专家,通过ip电视、网站、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组织科技下乡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辅导。**市通过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辅导队伍,定期组织辅导教师收听收看中央和省教学节目,并根据农村党员的需要,选择重点课程,下乡进村,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镇上将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的作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学效果。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数据库中抽取样本,经过对抽样论文的统计分析进行定量的描述和概括。具体抽样过程如下:第一,艺术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创作的作品,包括美术、音乐、雕塑、舞蹈、戏剧、电影等。结合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将艺术教育统一划分为音乐、舞蹈、绘画(美术)以及其他艺术四种形式。如果检索中国知网中期刊数据库(2004—2015年)中输入篇名含“艺术教育”的文章共5624篇。其次,将农民工子女分为“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分别与音乐、舞蹈、绘画(美术)、其他艺术四个关键词用“篇名”和“并含”的关系进行检索。

二、结果分析

(一)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方面文章数量比较

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章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关于流动儿童艺术教育的文章较少,只有5篇;关于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的文章较多,共有40篇。国内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的关注多于流动儿童研究。

(二)文章内容方面比较

在检索到的文章中,关注农民工子女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共有34篇,美术方面的文章9篇,舞蹈方面的文章2篇,其他艺术方面综合的文章22篇。其中,音乐方面的文章有20篇探讨音乐对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美术方面的文章有6篇提到美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统计看出,检索到的文章中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艺术教育本身对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对艺术教育本身关注并不是很多。课题组在做调研时发现,部分农村地区会开设美术、音乐课程,但是舞蹈等形式的艺术教育基本空白。这与知网中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相对应,基本反映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

三、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现状与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国家也出台了《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但是农民工子女的艺术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轻视音乐、美术等学科,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儿童心理以及艺术修养的培养。农民工子女中的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由于家庭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心理。众多研究表明,可以利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身心以及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农村中小学开展艺术教育面临各方面问题,因此需要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合适的艺术教育形式,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我国流动儿童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

来自新公民计划的一项调查显示,打工子弟学校中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的每周课时数低于国家标准25%—55%,教学质量也远远低于城市公立学校水平。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软硬件不足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专业教师(指由师范院校音乐、美术专业毕业,具有音乐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师)比例较小。在实际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学校基本没有学校配备专门的艺术教师,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学资源也严重不足,在调研时发现,农村地区大多数中小学缺乏开展艺术教育的设备,开展音乐课程所需的乐器以及开展美术教育所需的画室、纸笔、颜料学校基本没有。如果让学生自己购买,对农村家长来说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还有一些学校有一些老旧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损毁现象较为严重,也没有维修基金,造成设备无法使用。

四、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艺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儿童艺术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第五部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中明确提出,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国家鼓励大专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到农村任教,但是这些政策短期时间内不能改变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缺乏教师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一方面,把农村中小学现有的具有艺术基础或者艺术爱好的教师送出去进行短期培训,解决部分农村艺术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对于“流动儿童”的艺术教育,可以让一部分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或者其他艺术工作者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展短期教学工作。无论是农村中小学还是“流动儿童”较多的打工子弟小学,国家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为这些孩子创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此外,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农村地区大多会有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和民间艺人。农村中小学应因地制宜,挖掘地域特色资源以及民间艺术,把这些民间艺人请到课堂,加强教师和学生对本地域特色艺术的认识。通过艺术课堂以及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得到艺术的熏陶。

(二)更加注重运用艺术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大多喜欢独来独往,对于学校的活动不是很热衷。22.5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在与父母的联系上,只有38.71%的学生一周能和自己的父母联系一次,一半以上的学生和父母联系很少。艺术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其中。音乐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的注意力,法国钢琴家埃米尔•绍厄尔曾说:“音乐学习也许比其他学习更能发展学生的思想集中能力。”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都有利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艺术教育对留守儿童以及流动儿童心理影响方面的研究,真正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

结语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8

(一)学生情况的调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题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艺术特色对学生进行调研,结论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有95%的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喜欢音乐,能够真心投入欣赏音乐,抒情地歌唱,90%的学生热爱音乐课程。

(二)教师情况的调查

1.农村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观、课程理念及教科研调查

农村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观、课程理念及教科研调查如下表。以上抽样调查显示:县级中学,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中学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历层次高,教师队伍年轻化;而在偏远农村或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在校人数不多,教师配备不足,而且大都学历不高,专业技能较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新课本、新知识不断变化的要求。偏远或山区的音乐教师的教育观、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思想及措施更是令人担忧。

2.城、乡音乐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文化是具有极浓的地域色彩、历史意蕴的。农村与城市由于生产方式和劳动对象的不同,长期以来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加上地域的差别,就会形成城市与农村不同特质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传媒方式的发展以及目前教育平等的大形势下,农村音乐教育正在追求城市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缺乏独立的文化自觉与追求,城、乡音乐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农村环境不相适应。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知识发展、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没有在农村环境中表现出具有农村特色、独特的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方式。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质在逐渐消失,缺乏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三)“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调研情况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有三种模式。模式一:在村小学(教学点)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二:学校配备卫星ip数据接收系统,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三:在初中配备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ip接收系统、一个投影教室(含一台投影机)。我们对若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可见,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虽然有些已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只是用在了“点”、“面”上,并没有将其真正地融入到教学课堂中,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质作用,远程教育资源的闲置情况较为严重。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坚持政策引领,政府主导

教育部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指导意见》提出的“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措施,是有效解决偏远山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差,快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专业技能的良策,是拓展农村音乐艺术视野,实现农村音乐教育腾飞的极好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政策领引、政府主导的方针,“以偏远、山区学校为主体,从下到上、多方参与”的理念,通过外部各种力量的帮助,不仅将最缺乏的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带进偏远学校、山区学校,而且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递给偏远学校、山区学校的教育者。以政策做引领,政府为主导,调动广大偏远学校、山区学校自觉参与提升的积极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出实施进程时间表和工作规划,加快偏远农村教育自建和自身提升过程。

(二)以各级教研室为主导,建立教研专业指导机制

中小学教研室的设置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国家教育委员会1990年6月下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基〔1990〕013号),充分阐述了各级教研室的重要性。在各级(市、县、乡)教研室的主持下,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课例指导、专题培训、主题论坛等方法,开展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促使教师不断加深对教学问题的认识,在共同寻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自主吸纳“我”所需,自主构建“我”的特色,把指导的落脚点放在启迪教师思考,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上。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底层农村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提供专业咨询。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建立教研网站,为学校、教师提供动态信息,推荐优秀案例、典型经验,促进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及成果展示,为创造优质教育提供条件,促进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教研员还要善于从教师的教学反思中查找教学问题,在诸多教学问题中提炼教研专题,再从大量教研专题中精选研究课题。采用“分层研究”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一般问题通过邻近几所学校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解决,教师教研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教研室组织,进行专题方式研讨,把专题研究中有价值或具有普遍意义的专题,确定为课题,由教研室确定主持人,带领攻克解决。

(三)更新农村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学校教育向农村环境教育延伸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需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外,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也起很大的作用。新农村音乐教育在农村是否能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改变原有传统的教育观念。

1.改变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农村有广袤的原野、多样的动植物、丰富的乡土文化,这些都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使学生学习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素材、音乐语言。通过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认同感。立足当地文化资源,开掘农村本土文化内涵。树立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促进各种资源的整合,让这些资源走进音乐课堂,激发创作的原动力,让广大农村中小学课堂形成强大的音乐艺术造血功能。

2.在大自然中寻音探乐、创音造乐

《文献通义》中的“笳”,也称胡笳,卷芦叶为之。三国时期文人琴家蔡文姬一曲《胡笳十八拍》成为千古绝唱。一块石头、一张兽皮、一片芦叶就能创造出音乐的奇迹。这些典籍给我们农村音乐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其实音乐起源于劳动、游戏和情感抒发。教师也应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疏通联想管道,提炼和加工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启发学生的探究路径,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体验生活,感悟知识,提炼真理,让音乐成为孩子中游戏的一部分,让音乐成为有意义的生活。

3.借力文化资源,播文化之种,实现文化、教育教学交互提升

河南是戏剧大省,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以及蒲剧、坠剧、宛梆等20多个小剧种。在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音乐有31项、传统舞蹈有48项、传统戏剧有33项、曲艺有14项……可谓蕴藏丰富。目前,很多表演团体(戏曲类的基层剧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民间舞蹈、戏曲等演出单位生存现状甚是窘迫,面临着演员老化,观众群缩小,创作队伍断档,传统音乐、舞蹈、戏曲失传等现状。教育部门与文化部门应该联手,借力文化资源,播文化之种,实现文化、教育教学交互提升。可以请当地的剧团、演员、民间艺术传人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组建校艺术团,把编、排、演的基地放在农村,放在学校,放在课堂,创作符合农村现代生活实际、符合现代农村孩子情趣的戏曲、音乐作品,为孩子们排戏、演戏创设浓厚的、有本地民间特色的艺术氛围。

实现了以上目标,艺术团体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解决了剧团生存的问题,传承了文化遗产,挖掘并培养了有艺术天分的人才,还解决了接班人断档的问题。就学校而言,艺术家或传承人为学校学生排戏演戏,可形成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本土化特色,为开设校本课程提供了可能。就农村的孩子而言,如果将这些传统民间戏曲或音乐融于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中,就可以使孩子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身边的艺术文化气息,使对传统民间戏曲和音乐的热爱成为孩子们童年、少年时期的一种乐趣,一种热爱生活的存在方式。

(四)远程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助推剂

1.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的评比活动,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通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交流,优化重组教学要素,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生态,促进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生命课堂的转型。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宽广、信息量大、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创设学习情境,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使其成为音乐教学的资源保障。

3.发挥多媒体技术的演播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发学生的表演与创造才能,拓宽音乐教育的途径。

4.加强对学生通过影视、广播、网络学习音乐的指导,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三、结语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9

经过2018年3-4月,对聚奎中学高2021集20个班,每班随机选取30个学生发放600份现状情况问卷调查得出,均衡教育的硬件配备率还是比较高,从学生对开放式教育的了解和对艺术教育的改善意见来看,学生对提升自我审美,有着内在动力,对艺术教育,也有着渴望和喜爱。但是由于农村受经济和应试教育的制约,导致家长还是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不支持学生参加主课以外的艺术活动,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许多农村学校也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信仰,艺术教育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开设的艺术课课时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量,并且每当文化课程冲刺阶段,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艺术课成为首先被“征用”的目标。学校艺术设备也单一陈旧,有些甚至已经不能再用,形同虚设。艺术老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方面不及主课教师也挫伤艺术教师的积极性。所以,这一系列家长不允许,学校不支持,老师不积极,导致农村学生虽对艺术有兴趣和渴望,但得不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局限,课堂气氛枯燥。

为此我教研组积极开展各种校内大型活动,如元旦晚会、十佳歌手大赛、艺术节等;支持并指导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区级市级形式多样的比赛来拓宽眼界,在实践的历练中增加自我对艺术的造诣。我教研组汪秀梅老师就《开放式艺术课堂“沙画”教学之探索》进行艺术教育课堂创新,这一堂课汪老师做了沙画的手法基础讲解和起源以后,用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设置背景音乐和古诗词来配画,将学生带入情景中,感受画面、情绪,用手去触碰细沙,以自己的理解用沙画来表现水的状态,完成后汪老师再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鼓励。大大激發了学生的自信、兴趣以及表现欲,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中的“死气沉沉”。将新颖的沙画艺术带入课堂教学,不断拓宽教育工作者的宽度,也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专注力,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创新。这一堂课从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还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美术课堂多为一名老师对五六十名学生的授课方式,学习进度由老师掌控,讲解和演示技法大都是一次性的,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致,所以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得不好,老师无法顾及班级的每一名学生,不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特别是美术课上,无论是美术欣赏,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审美观,还是技法学习,每一个学生都能画出不同个性的作品,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统一标准。更难的是当面对班上的学生美术基础差距较大时,教师将面临两难选择,一是只能照顾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二是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重复的讲解和练习,要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间上也不允许。卞笛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微课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中国画的课堂教学中,他利用微课制作出如何用笔、用色、用墨等知识点的小视频,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可以照顾到大多数绘画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进行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每个学生能掌握技法,并有机会创作出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卞老师的微课还将绘画和音乐相结合,如他制作的中国画微课《梅花的画法》《竹的画法》就将合适的中国古典音乐加入其中,使学生能在欣赏经典国画作品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中,进一步体会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表现特点,感受国画蕴含的意境,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反思篇10

关键词:土器土器艺术农村美术教育

一、我国陶土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泥巴性柔软,可塑性强,操作安全,在立体造型上的创作空间无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最好材料,在培养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综合素质上的价值几乎是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陶艺已经作为工艺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被引入中小学课程,但陶艺教学往往需要专业师资及设备,在地域广阔的中国农村,只有极少部分陶瓷产区外的农村地区具备开展陶艺教学的条件。宁波地区的部分农村学校借助普通砖瓦窑场开展土器艺术的教学,基本实现了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总结推广的价值。

二、对土器艺术的再认识

土器又称瓦器,属于陶的低级形态。土器作为新石器时代就掌握的技艺最早主要用于巫术等精神活动,承担了承载精神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功能,以日本岛发现的土器最早最著名,其神秘的原始意味动人心魄,同时土器也用于制作日常生活用具。随着人类发现了青铜与原始瓷技术,土器在艺术创作与日常生活领域逐渐退出,仅保留了作为建筑构件的功能。

现代概念的“土器艺术”是非常前卫的陶瓷艺术方法,指在现代观念下对黏土不赋釉色的陶艺种类,一般利用传统柴窑烧制以获得自然落灰与痕迹。对传统陶瓷与现代概念上的陶艺来说,土器艺术是工艺上的净化与艺术上的回归,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对砖瓦技术的艺术提升,令普通实用砖瓦升华为创作者的个性、态度、情感、审美等精神的艺术表现。

三、土器艺术与陶艺的比较

1.农村开展土器艺术的比教学获取材料及烧制更便利

陶艺需要的材料在中国仅在有限的几个地区可以购买到,而土器教学需要的黏土材料在农村随处可得,农村学校可以自己挖取或向砖瓦场购买。另外陶艺需要的窑具比较昂贵,烧制费用比较高,而土器烧制可以借助农村的砖瓦窑。上世纪80年代前几乎每一个村落的偏僻处都会有一个生产砖瓦的窑,后来国家采取了整顿取缔措施,但砖瓦窑还是普遍存在的,笔者所在的县城周边20公里内即有7个仿古砖瓦窑及红砖窑。

2.土器艺术避免了釉的工艺程序,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釉是陶瓷的外衣,是陶艺中比较独立的部分,更多关乎化学知识与火的运用经验。在基础教育中开展陶土类美术课程,主要目的是发挥黏土与人亲近、可塑性强的特点,达到多维度的造型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土器艺术注重泥土本质特征而不求釉色,不影响基本的造型教育功能。上釉一般需要桶、刷子、喷枪等工具,容易弄脏教室,上釉后的作品不好搬动,在烧制中釉容易粘连棚板破坏窑具,土器艺术教学跳过釉的复杂工序更适合中小学生学习。

四、在中国农村美术教育中引入土器艺术的方法策略

笔者在美术课堂及兴趣小组中尝试了土器艺术教学,同时与两所同样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小学的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了中小学间资源共享、师资互通。在教学工作与课题深入过程中反复探讨交流,希望开发具有弹性、包容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方法,以求普遍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学需要。

1.理念定位

农村美术教育的实施对象涵盖了中小学12年跨度的学生,在土器艺术的教育研究开发中应有分别定位。土器艺术教学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所有教学进程可围绕以上三个目标进行设计。

动手能力的培养、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此三点基本呈现了由技术技能进入艺术创作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发展的表现。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及兴趣,在最适合的时机设定教学重点,以求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自然规律。以上三个目标是美术教育的整体结构,在教学计划中可粗略地分三个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一般来说在小学阶段以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初中阶段以艺术审美及思维的开发为主,高中阶段以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实现为主,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等级的三个教学目标的整体教学。

2.内容设计

(1)以砖瓦为内容,学习传统砖瓦艺术并开展装饰与雕塑教学。砖瓦艺术散发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民俗、生活的气息,清晰饱满地反映了每一时期的审美与艺术思想,是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宝藏。砖瓦实物存世量大,在农村破败的老房子尚可收集到各类有装饰图案的老砖瓦,农村孩子对砖瓦生产情况熟悉。以寻常砖瓦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装饰性、雕塑性的教学,一般可通过向砖瓦厂购买生坯料进行,或教师制作石膏模型让学生翻制形体较小的瓦当、滴子。

在砖瓦坯料上进行装饰教学分单面装饰、多面装饰,其中技法上以刻、印最为简便,塑与雕为难。在砖瓦坯料上先勾线后用竹木刀具刻画为刻法,在砖瓦坯料上以树皮、老木板、树叶、麻布、果核、铁网、线路板等有纹理的物体拍印为印法,刻法重图案造型训练而印法重肌理创造。塑法是把泥搓成点、线、面的形式粘贴到坯料上,也可以做成具象的造型进行粘贴,具有浅浮雕效果。雕法即挖制的方法,去除不要的体积而留下造型形象。刻、印、塑、雕四种方法结合能获得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传统砖瓦类型丰富,有不同形制尺寸的砖、筒瓦、瓦当、滴子等,在现代人眼里已经初步有了雕塑欣赏的价值,在多个方向上进行形体的增加或减少,去其实用功能而强调雕塑性,可以产生新的造型趣味,尤其是多个砖瓦的组合拼接。对砖瓦形体的改造可以看成是装饰学习的深入,学生在动态的创作中不断审视完善形体,培养了雕塑概念,提高了抽象的审视美、创造美的能力,完成从实用物到纯艺术创造思维的转换,走上艺术表现的自由之路。

(2)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内容,培养动手能力。义务教育的美术课程内容选择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尽可能与生活联系。土器虽渗水但也能做出笔筒、花器、香炉、储物罐等实用器,亲手制作的器物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将是非常珍贵的纪念品。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达到一定的动手能力后,可以对学生制作的器形提出追求审美的要求,还可以附加装饰。对生活实用器的制作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土器艺术教学过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自由设计教学要求。

以生活实用器制作为教学内容,可以运用捏制法、泥条盘筑法及泥板成型法进行教学,通过三种方法的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锻炼手的灵活性,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3)借鉴本地的土器技艺或其他民间艺术技艺,拓展教育空间。开展土器教学不但要充分发挥其美术教育的作用还可以拓宽教育空间,与其他艺术门类发生技术与艺术的联系,在多维度上达到审美与创造思维的培养。

笔者在土器教学中结合宁波本地的朱金木雕与泥金技艺,借助宁海县十里红妆博物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课堂内容与形式。朱金木雕与泥金是木器上的装饰技艺,独具特点。在土器教学中还聘请了原缸窑厂的技术师傅进行技术、工艺指导。这不但使学生和教师了解熟悉了制缸的工具、流程、技法,也增加了对工艺的要求及学习的乐趣。

此外,笔者和其他教师还到乡村寻找老建筑,挖掘其中的石雕、木雕、灰塑等民间工艺资料,通过实物、图片、翻制等手段获取教学资源。土器在功能上是对石器的模仿与补充,青铜器也以土器为范,其他如印章、活字、雕版都与土器艺术有渊源或相关。借鉴其他门类的地方优秀民间艺术,打破形式的束缚而求艺术精神的共通处,可以大大拓宽土器作为教学内容的功能,尤其在高级阶段的创作教学中有重大价值。

3.评估标准

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审美及思维能力、艺术表现的实施能力,这三项是评估土器艺术教学的标准。笔者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及目标要求分别制定评估标准,以体验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设为最低等级,以低年级兴趣小组为形式的课外教学设为中等级别,以高年级竞赛为目的的课外训练小组为最高等级。

五、正确认识农村的各类窑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制造瓷器、缸、砖瓦的窑在农村曾经遍地可见,窑的用途不同,造法亦不同。目前烧制陶瓷器的窑几乎破废殆尽,所剩的就是砖瓦窑,以江浙一带农村现存砖瓦窑为例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比较大型的有红色高烟囱的红砖窑,另一种更普遍存在的是用砖石砌馒头形状的土窑。红砖窑只能生产红砖,而土窑可以烧制红砖或仿古的青砖。无论哪种窑都可以实现中小学校的土器教学的烧制任务,但应该了解每个窑有自己的烧制温度及特点,与窑主人充分沟通,发挥每个窑最理想的烧制特点,提高作品的质量。另外,学生制作的产品是不规则的,装窑工作麻烦且占空间大,应以比市场砖瓦价格高三至五倍的成本来计算烧制费用。

六、在农村开展土器艺术教学的展望

在农村开展土器艺术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同时也是对陶艺教育难以普及的变通。土器属陶,在教学中自然应当充分借鉴陶艺教学的经验,还可以借助颜料或地方民间工艺中的沥粉、泥金、灰塑、瓯塑等进行二次创作,弥补其在绘画装饰上的不足,实现开设适应地方特色的课程,开拓教学空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