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十篇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十篇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01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1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新人才竞争非常激烈。目前,我国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中要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提升学生使用信息的综合素质能力。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学习能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以及工作奠定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本文根据新课改的方案,结合初中教学的基本情况,对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农村已经很普遍,很多家庭拥有计算机和网络,甚至部分家长为孩子配备了电脑,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程序非常熟悉。当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计算机课程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对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计算机不是中考科目,受到中考升学的压力,一些学校为了让一些必考科目的教学时间更为充足,就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计算机课程。

另外,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书本讲解的方式传授计算机知识,这是计算机知识变的抽象化,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成本的问题,也由于学生出现不规范操作,是计算机容易被损坏,所以学校尽可能减少或者取消实践操作环节。总体上来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计算机学习效率很难提高。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是一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往往在一年时间就有新的计算机技术出现。计算机技术的一次次革新,对初中计算机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初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与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发展保持同步。现在许多小学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使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所提升。因此,初中教师为了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应该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目前,从初中教师的专业现状来分析,计算机教师不但承担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而且参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工作,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投入时间不足,使计算机知识的更新很难与计算机的发展同步。

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注重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设计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实际的计算机操作会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事件操作能力,以联系代替大量的理论讲解,或者理论讲解和联系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示范,之后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练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对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针对难点和懂点进行讲解,其余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完成,达到在操作中对知识点地理解和应用。

(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实施因材施教

在初中计算机的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造成的。经济收入好的家庭普遍都购买了电脑,部分家长还送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计算机培训班,使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比较高,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但一些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购买电脑,所以对计算机知识还是比较陌生。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施分层教学方法,使教学的进度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符合,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创立情境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可以设置提问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设置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通过个案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列举的方式将深奥的计算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知识点,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通过举例说明,将知识点明确和清晰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初中生由于年龄阶段和思维能力受限,对一些抽象性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初中计算机课程内容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难理解,学生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点很难消化。因此,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用浅显的语言和图像来表达深奥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的相关教学知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知识的更新速度都很快。因此,为了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补充或者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去进行自我知识的完善,以达到适应新情况发展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2]戴晓娟.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阻力与对策[J].学周刊,2013(30).

[3]张晓骏.浅谈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J].科技信息,2013(23).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2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计算机课程在中学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各地已将其作为一项必考实验科目纳入教学。而且,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忽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教学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无论以何种方式教学,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的第一步,都是培养兴趣、激发兴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以吸收知识作为生活与成长的乐趣,他对知识的渴求就会激发其主动地学习与探索。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中并不主动,一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占用了他们太多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对计算机信息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高。

(二)教学模式比较保守。

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仍然偏重于渐进式课本教授与最终测验考查。往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试卷,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其结果并不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以应对考试为目的的计算机教学,并未体现出此学科实践性与个性化的特征。

(三)计算机教学水平与时代脱节。

计算机信息学科发展很快,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多样,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材与教师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软硬件更新整体较慢,一些计算机教材还比较守旧,一些教师的知识体系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计算机教师都以兼职的形式授课,对计算机信息教学的知识拓展能力有限。

二、影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因素

(一)应试教育阻碍了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发展。

应试为主的教育观念至今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计算机学科教育受其诟病很深,若是没有学期测验的存在,学生甚至不愿意将时间花在此学科上。此外,初中其他课程的难度与压力不断加大,即便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但其仍然处于初中教学的边缘地带。

(二)学校与家庭的计算机学习内容区别不大。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应用环节与家庭的计算机使用方面并无区别。在城市,升入初中还没有接触电脑的学生几乎没有,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从最基本的知识教起。而这部分知识很多在学生小学或家中已经掌握,重复地学习,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计算机课程开放式特点间的矛盾不易调和。

中学生在对知识的追求上主动性与自主性明显增强,通对计算机课程期望值非常高,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架构,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的惯性思维模式时,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初中生的个性化需求相矛盾,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三、增强初中计算机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分层教学,精选教材。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小学的教学课程安排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加上学生家长对学生在计算机知识上的培养差异,有的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已经很熟练,有的甚至为“电脑盲”。如何选择既能达到基础教学目的,又能有一部分拔高与拓展的教材,使之既能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又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学校与老师多调研市面教材。同时,要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分层教学,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同一节课,可以划分基础好的与基础薄弱的小组,布置不同的操作练习配合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基础差点的学生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又不耽误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

(二)注重实作,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课程相对于小学的课程来说,更注重操作,操作的比例加大,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书本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的能力。在课堂上,书本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清楚,对于书本的知识,要在操作中努力加以结合。对于练习,也要尽量少地在试卷上反应,要坚持用计算机实验室检验系统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教师教学中要以讲解、示范为主,不能照本宣科,要极大地利用计算机的操作性,还要空出时间让学生上机练习,使所学内容得到切实的巩固。

(三)以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大部分的学科,只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很多学生即便学习了知识,也不知道知识用在何地,而计算机课程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实验情景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连续性与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不能给学生造成压力,要在轻松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努力动手实践的习惯。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脱离学生的实际。

(四)形象举例,打破思维定式。

初中学生由于小学教育的相似性,个性难以体现,而且有对书本的天生依赖,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计算机知识,他们不容易理解,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直观。因此,计算机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时候,多举例子,让学生主动地寻找脱离课本学知识的方式。

(五)利用有限的时间,精讲课程。

初中计算机课程,普遍课时较少,因此,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同学们尽快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需要教师横向与纵向地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不按照原有提纲备课,科学有效地安排课程。

四、结语

初中计算机课程所占学生课程比重不大,并不代表其不重要,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要求学生放下数语外等主要基础学科钻研计算机,必将顾此失彼。如何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激发学生对任何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多动手的意识,使学生在思想上站在时代的前沿,才是计算机课程更应发挥的作用。初中生已经进入考高中与考大学的应试模式,教育工作者需要将计算机教学带出应试圈,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政.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3

摘要: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初中计算机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作为一门信息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教学效果,需要初中计算机教师长期的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机应用发展的日益深入,计算机学科教育己成为初级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之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但是面对较多的教学内容,而学时又是相当少的情况下,如何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就要教师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组成)、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过程,为以后学习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感染等,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系统基本命令的用法(常用的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输入计算机的有关命令。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汉字输入法和中文处理方法(区位输入法、拼音输入法、联想输入法和认知码输入法)、wpS软件的基本编辑方法、文稿输出及编辑技巧等,提高学生的上机水平。

5.掌握BaSi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简单的BaSiC程序、转向语句、循环语句)等。学会编写一些简单的统计程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初步的职业道德。

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法

大家都知道,汉字输人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2.任务教学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可以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演练结合法

有条件的学校,应能在硬件上保证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硬件。教师可以应用演示法,使学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种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我校,除上述硬件设施外,还可以制作一些与本次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计算机、更灵活地应用计算机。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实践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怕犯错误。虽然大纲已明确要求上机课时不少于总课时70%,但如何安排这70%,是我们正在摸索的课题。但至少可以肯定:1、学好计算机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2、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好较大信息量的素材和习题,供选用、学习或探索。3、上机实践,必明确目标,有多层次要求,必让学生每堂课有所学,有所获。

4.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语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薛玉阔.浅析提高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6(23).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4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

20__-20__学年度,__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中小学校1671所,其中:农村小学1461所(含389个教学点,220所中心学校),初中学校210所。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83831名。在职农村中小学教职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区9县进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这项政策惠泽了全市80万农村中小学生。各级财政部门以实施新机制为契机,优先保证并不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20__年为例,全市10个县区全年预算内教育支出56179万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两免一补”资金9160.5万元、危房改造资金7051万元、教育专款2963万元、县区配套2074万元,教育资金投入总量达77967.5万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万元,增长32%。全市农村中小学校公用运转经费4778.2万元,教职工人均年公用经费达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学校的正常运转,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以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资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资金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市为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于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预算到校,专户到校,拨款到校”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方式。各县区按新的管理方式,设立了教育资金专户,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逐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新的管理方式运行后,对规范农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方式对比分析

目前,从全市情况看,各县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已全部实行银行,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和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体来看,有以下五种管理方式:

第一种是中心学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核算与管理集中在中心学校。如旬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年初预算到县教育部门,教育部门根据二级预算分期拨付到校,以中心学校为独立核算单位,村组小学经费支出向中心学校报帐;对于专项资金实行财政、教育部门两家联合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门负责项目实施,财政部门负责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工程完工后,由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工程支出票据进行审核报帐。财政部门不直接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实施监督,由教育部门、中心学校实施内部监管,以学校自行管理财务为主。

第二种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校经费实施集中核算与业务管理。如平利、岚皋县,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对专项资金实行报帐制,即:学校将项目建设支出票据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按工程进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校。

第三种是会计委派制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县财政部门委派会计驻乡镇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实施支出审核管理。如白河县,对于学校公用运转经费由县财政部门驻乡镇委派会计审核把关后支付;对于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到校,由县教育部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支出票据由委派会计和财务总监审核后支付。

第四种是县教育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县教育部门内部设立核算机构,对乡镇初中学校、中心学校财务集中核算。如石泉县今年在县教育局内成立了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与监管,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校核算,报帐制管理”的办法,财政部门负责按预算拨付资金,资金监管由教育部门教育经费支出中心负责。

第五种是县财政部门集中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将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上收到县级集中管理。如汉阴县,在县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教育经费核算股,负责管理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业务,直接管理到初中及中心学校。对学校公用运转经费、专项资金由教育经费核算股集中核算,实行报帐制管理,从收支源头上监控财务活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__市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方式不统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旧的“以乡镇为主”的办学体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相适应,还有的管理方式处在新、旧体制的交叉运行中。从各县区的实际情况看,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文秘站:]问题:一是财政监管缺位。实行学校集中核算、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及会计委派管理方式,县区财政部门实际上只管了经费的预算与拨付,面对量大面宽的教育经费监管没有到位,由学校、乡镇或委派会计实施监管,一些学校财务管理出现了漏洞;二是管理关系不顺。实行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学校独立核算或会计委派管理,县区财政部门未对学校经费进行核算和监管,乡镇领导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会计核算环节中经费支出的审签,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的财务主体地位。教育部门认为只参与资金初级分配,对学校资金监管中间隔着乡镇政府,想管而又不便于去管,使本系统财务监管难以实施。三是运作程序繁杂。实行乡镇集中核算,学校整个资金的审批,除工资外,学校领导先签字,送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报帐员审核,之后总会计把关,送财政所长签字,重大支出需送乡镇分管领导,甚至乡

镇长审批后报帐,造成审批环节多,工作效率低,学校对此意见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全程监管,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几种管理方式在这方面明显存在缺欠。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于省、市、县各级财政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财务一般不与乡镇财政发生核拨关系的实际,实行县级财政部门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较完善、规范。这种方式体现了“校财县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的特点,适应“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融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为一体,能把财政的基本职能贯穿于资金的预算、拨付、核算、监管之中,有机地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财政部门对资金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样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资金拨付后,单位随意开支,财政部门“亡羊补牢”的现象,进一步规范了教育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统一实行“校财县管”模式是规范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经费管理模式的对策

完善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强化学校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新机制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体现。要按照“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在坚持单位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支出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上收县级统一管理,在县财政部门或会计核算中心内部设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核算管理机构,负责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集中核算与管理。切实建立“校财县管”的管理模式,实行“预算到校、拨付到校、核算到校、监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预算到校。一是把所有农村中小学校纳入县级一级预算单位,建立以初中学校、中心学校为基本预算单位。把单设的初中、九年制学校从中心学校剥离出来,以回避中心学校权力过度集中。二是统一预算编制口径,收入统一按省、市明确的经费标准纳入预算,学校所有收入(指辅助事业收入,包括勤工俭学等)纳入专户管理;支出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额预算。三是对学校公用经费部分作出规定,合理核定各项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学校公用运转支出,突发事件处置和学校正常维修支出,教学如教研活动、设置购置及教师培训支出。学校根据县区指导意见和原则要求,编制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经县财政、教育部门审核,分校编制并汇总农村中小学校预算。

其次是拨付到校。按预算进度拨付资金,由县财政部门预算下达指标,国库直接将资金(除工资外)拨入教育经费核算机构各校帐户。对“两免一补”资金按月拨付。对学校支出实行“报帐制”管理,由初中、中心学校报帐员向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报帐,支出票据由分管财务校长一枝笔审签。小额支出以现金支付,大额支出以转帐支付。同时,对学校区分情况,核定备用金,提前借支,用于学校日常运转。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承担县区农村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和履行财务监管职能,负责管理所有预算单位。对核算机构人员实行“分校负责制”,明确每个人管理的学校。对学校的财务核算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撤销各学校原有帐户,只保留工资专户,将所有预算单位在县区教育经费核算机构统一开设教育经费帐户,实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后是监管到校。一是县教育经费核算机构每月向学校提供财务报表,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分析报告,使其及时掌握财务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制度约束,县财政部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业务运行。三是对学校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登记,纳入县教育资金核算机构业务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对学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通过“票据统管”约束,确保收入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五是对项目实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购置等实行招、投标,由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相关学校参与配合,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形管钱与管事相结合的机制。六是学校采购业务,全部进入政府采购管理,按采购程序办理。七是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由教职工推选产生学校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学校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初审,学校对本单位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实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坚持每学期公开一次本单位的财务活动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四、实施“校财县管”模式应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如:中小学预算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等。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光采购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同时,要加强财政部门与教育部门与中小学校的工作衔接配合,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通报、研究教育经费管理情况,为“校财县管”模式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积极探索教育支出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强预算到校编制工作,增强预算约束力。农村中心学校编制预算,要按照县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支出项目,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对学校预算的编制和控管由总额控制转变为定额控制。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根据各学校的情况,对川道、山区、边远学校分类别核定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如学校招待费、购置费等,通过实施项目标准控制,节约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要强化支出控制,坚持用一种模式,一套审核标准,一个支出口径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各项支出控制在年度预算指标以内,并对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进行检查验收,以控制和减少不合理的开支,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强学校资产、债权债务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对学校的债务要逐校进行核实登记、锁定基数、控制新债、制定化解旧债的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措施,促进学校债务化解。要把资产、债权债务体现到学校财务上来,融入财务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视财务分析和结果应用。教育经费核算机构要定期向财政、教育部门报送学校财务活动情况,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促进教育资金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县区财政部门资金拨出后,要以学校预算为核心,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以集中核算为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做好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政所要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监管工作。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5

现在在全国范围内已掀起波澜壮阔的第三次全国计算机普及高潮。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高潮的特点,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计算机普及的历程。

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那以前,就全国范围来说,基本上谈不上计算机普及教育,只有少数科研部门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在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基本上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使用计算机,只是少数专家的事情。

80年代出现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

8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了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1981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普及委员会和中央电大联合举办计算机知识普及讲座,由我向全国讲授basic语言,当年收看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年起年年重播,收看人数超过300万人。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度里掀起这样规模壮阔的群众性的普及计算机知识的活动,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

在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中,普及的对象主要是以下三种人;(1)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师生;(2)部分在职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3)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普及的内容偏重于计算机知识,尤其是计算机高级语言。通过十年的努力,己经在大学的所有专业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结束了大学毕业生仍然属于“计算机盲”的历史。大家取得如下共识:计算机知识是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www.133229.com

根据当时的条件,普及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高级语言。

90年代出现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

从90年代初,在我国掀起了全国性的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如果说第一次高潮的普及对象主要是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识分子,那末第二次高潮的对象已扩展到广大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一般知识分子,包括所有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中的人员。涉及的对象范围比第一次计算机普及高潮广泛得多。这次普及带有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成为人们求职的重要条件,各地各部门都制定了对工作人员在晋升职务、职称和工作考核中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并要求通过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普及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处理以及常用的一些应用软件。

经过第二次计算机普及高潮,我们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缩小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这十年在计算机普及方面的成果应当有足够估计。

新世纪初出现新的计算机普及高潮

刚刚进入21世纪,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在我国己开始出现了一次新的计算机普及高潮。这次高潮的普及的对象是一切有文化的人。

下面举几件重大的事情∶

(1)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在21世纪的前10年,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2001年前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年前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以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全国职工中普及计算机应用。争取在3年内在全国2.4亿职工中,至少有50%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职工自主择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世纪中,大学的计算机教育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4)全国所有领域将全面普及计算机的应用,所有公务人员和在职干部都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在这次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的切入点将是网络应用。

三次普及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学习计算机的人数成指数增长。如果在第一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百万计的话,那末,在第二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以千万计,在第三次普及高潮中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数以亿计。

这样规模的群众性学习计算机活动,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而且在世界上也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我们当前开展工作的外部环境和有利条件。

面对这一大好形势,我们应当怎么办?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搞好规划。制订出既先进又可行的向各部分人普及计算机的规划。

落实措施。必须有落实的措施和政策,否则规划就会落空。

建立队伍。要建立一支数量巨大的、强有力计算机普及队伍。

改变观念。要改变不利于计算机普及的某些传统观念。

二、计算机普及教育中的误区

这个问题讲的就是改变观念的问题。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是∶怎样使亿万群众更容易更有效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现在一方面形势要求我们向亿万群众普及计算机知识和应用,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不敢学计算机,正在学计算机的初学者感到计算机难学。这就形成一个尖锐的矛盾,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在计算机普及教育中存在误区

有的同志要求计算机的初学者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学习不同数制间的转换,学习原码、反码和补码,要他们背诵几十条dos命令,还要记住哪些是外部命令,哪些是内部命令。许多种考试都有数制转换的考题,例如1378.9876的二进制形式是什么?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些都是源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原理》课。

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计算机普及工作了,许多计算机专家也投入了这项工作,发表了许多意见,这无疑是好事。但是光重视还不够,还应该解决观念的问题。我认为有些同志愿望是好的,但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混淆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区别、学校和社会的区别、计算机专业人员与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区别。把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要求和内容搬到非计算机专业,把学校的模式搬到社会,要求计算机应用人员也像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系统学习许多理论课程。这些就造成一个误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普及。

应当看到∶在从事计算机工作的队伍中有两部分人∶(1)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占整个队伍的比例不足10%,他们是理论研究、科研、专业教学、系统开发的骨干力量,是专业登山队。(2)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占整个队伍的90%以上,他们遍及各个领域,是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主力军。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编写的。对这部分人的作用决不可低估。显然,这两部分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特点是不一样的。

计算机教育的三个层次

就整个社会来说,计算机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

(1)计算机入门教育。对象为原来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人群。应当通过本层次的教育使他们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这实际上是计算机的启蒙教育,即“扫盲”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

(2)计算机技术教育。对象是那些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处理各种任务的人们。例如工程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计算和工程制图,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显然,他们需要具有比第一层次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这个层次的特点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

(3)计算机专业教育。对象是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最先进的开发技术。

通常把前两个层次(计算机入门教育和计算机技术教育)统称为计算机普及教育,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教育。它的对象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人群,他们占全体人员的95%以上。

显然,对不同层次的教育,无论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所用教材都各不相同,绝对不应混为一谈,否则将事倍功半。

应该从应用入手

有人认为学计算机应当从学习原理入手,有一位读者写信给我说∶他很想学计算机知识,心想应从原理学起,就到书店买了一本《计算机原理》,结果愈学愈糊涂。我对他说∶你的路子错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计算机不应从原理入手,而应从应用入手。

有的人认为∶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不懂得二进制怎么生存?而且学了二进制和数制转换也没有什么坏处。我想,没有坏处的事多了,难道都要学吗?问题在于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使初学者容易入门。应该看到∶制造计算机的人和使用计算机的人所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例如不能要求飞行员和设计飞机的人具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同样不能要求开汽车的人先学习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现在已经有了数字电视和数字相机,是不是也要求看电视的人和用数字相机的人先学习二进制原理呢?当然大学生学一点二进制知识是必要的,但对广大公务员和老百姓就显然是不必要的。

要多为初学者着想

不应当把计算机专家或大学老师自己的学习经历照搬到广大业余初学者身上。不能说自己学过什么就要求别人也要学什么,自己怎么学的也要求别人怎么学。我们要为初学者考虑,替他们找出一套事半功倍的有效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计算机应用的大门。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跑他们。

有时在讨论问题时,有些计算机专家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与搞计算机普及的老师看法往往不同,甚至谈不到一块去。有些计算机专家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比较多地强调水平、理论、系统知识,而从事计算机普及的老师则更多地强调对象的基础、学习的规律、普及的特点。应该通过实践,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没有普及就谈不上提高,老百姓首先要的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我们搞计算机普及的人不要怕别人指责我们“水平低”,只要符合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就应当坚持,做出无私奉献。

在为初学者设计学习内容时,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要提倡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

在方法上,要按照初学者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在学校中讲授理论课程时,传统的三部曲是∶(1)提出概念;(2)解释概念;(3)举例说明。我们在对计算机初学者介绍计算机应用知识时,采取了新的三部曲∶(1)提出问题;(2)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3)归纳出必要的规律和概念。

一般理论课程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我认为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应当采用的方法是∶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是符合广大计算机初学者的特点的。

在教材编写上必须首先让读者看得懂,如果看不懂,别的都谈不上。现在市场上不少书是低水平重复,有的是直接从“帮助”搬过来的,按功能和菜单介绍软件的使用。这犹如靠字典学英语一样,好象很全面,但是看完全书以后还是不会用。我在20多年前学计算机时,曾经找过不少计算机的书看,结果发现许多书像“天书”一样,一般人是看不懂的。我当时就想∶我以后要写一些让老百姓能看得懂的计算机的书,要把计算机从少数计算机专家手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工具。

有一位同志说了这样一个顺口溜∶只有明白不明白的人为什么不明白的人才是明白人。我觉得很好,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这是一个学问,要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真正做到。

今年初,《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出了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10个人,我是其中之一(排在笫2位)。说我的功绩是把千百万群众带入计算机的大门。我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但是这件事对我很有震动和启发,广大群众对于看似平凡、默默无闻的从事计算机普及的人们是不会忘记的。群众需要我们,我们离不开群众。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计算机的普及工作,希望所有从事计算机普及的人能认清自己工作的意义,深入研究计算机普及的规律,把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三、关于计算机证书考试

近年来,各种社会考试风起云涌,尤其是计算机的考试更令人注目。我认为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出现社会考试的热潮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学历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而证书则在一个侧面反映持证者的能力。例如同一个班的两个毕业生,都有大学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但是一个英语通过了6级,计算机通过4级,而另一个英语通过4级,计算机通过了2级。显然前者在谋职中比后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谘询会上,不少毕业生手中拿着四、五个证(毕业证、学位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书、还有公务员考试证书、驾驶证等),以证明他的能力。只要有人才存在,证书考试就不会消亡,相反会更加成熟、更加规范。

目前计算机证书考试的种类有∶

(1)信息产业部主办的软件水平考试;

(2)教育部主办的∶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

全国少儿计算机考试(少儿nit)

(3)劳动部主办的高新技术技能测试

(4)各地方、各部门举办的考试,如职称计算机考试、大学生计算机统一测试等。

以上几种考试对象各不相同,程度也有区别。

有人问∶计算机证书考试有没有含金量?通过以后有什么好处?我的看法是∶证书考试是一种社会考试,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的、公正的、客观的标准,供用人单位参考。但是通过了考试,不会自动增加工资或晋升职称或职务。含金量是有的,但不是由考试机关赋给的,而是由于考试得到社会认可,被有关单位赋予了含金量。例如北京市规定40岁以下的干部晋升科级以上职务必须通过等级考试一级b的考试,有些科技部门要求所有技术人员都要达到二级标准,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所有业务人员都要有通过nit的模块测试,有些省市规定凡持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或nit证书的,可以免考自学考试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等等。这些都为计算机证书考试创造了很有利的环境,使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有人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nit有什么区别?我认为∶等级考试是通用性的考试,它大致反映一个人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如同跳高的标竿,不论你的职业和岗位,你跳过一级的竿,表示你已有初级的计算机知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自94年开考以来,发展很快,至今已有40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nit是应用技能型的考试,侧重培训过程,采取模块化的方式,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例如你想当秘书,可以学计算机基础、文字处理、internet等模块,你想当广告设计人员,可以学计算机基础、图形图象制作等模块,拿这几个证书去求职,有针对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nit都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是不同类型的考试,两者是互为补充的。不同的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哪一种。

前一时期,社会上对计算机证书考试有不少议论,有褒有贬。我认为∶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具体说,它的好处有∶

(1)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标准,供用人单位参考。

(2)为应试者提供证书,有利于证明个人能力。

(3)不少单位借鉴证书考试的大纲和内容,作为教学和培训的内容,推动了社会的计算机的普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我们从事这一工作的同志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有以下一些问题∶

(1)考试内容和大纲往往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有一个大城市的职称考试,今年还在考windows3.1,机关、学校、企业都已用了win95/98,为了考试,还要倒过去学windows3.1。

(2)用标准题难以测量出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水平。

(3)有些学校和单位规定全体人员必须参加某一种考试,按这种考试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或培训。这种统一的要求可能难以照顾到各单位的特点。例如农学院本来可以结合农业领域的实际需要和例子进行教学,而为了参加统一考试,只能按统一的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再举农业领域应用的例子,显然绕了一个弯,降低了效率。

四、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作用

大家都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也都多少知道为什么学习计算机知识,但是我感觉到在我们的宣传上有时讲得不是太全面,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供大家作宣传时参考。

学习计算机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无论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1)计算机是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在21世纪,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办事员,都不能离开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计算机不仅是工具,而且是文化。工具是可选的,譬如我要敲钉子,就去买一个锤子,如果不需要敲钉子,就不必买锤子。而文化却是每个人所必备的。举个例子,在中学,每个学生都要学习几何、三角和代数,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以后每天都要去计算多边形的面积、解联立方程式或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是这些课程却是他们今后进一步发展知识的基础。

当前计算机知识的作用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以后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譬如去年报纸刊登了一消息说,在因特网上的域名中,中国许多著名企业的名字都被外国人恶意抢注了。我国许多企业的老总看不懂这条消息,他们说∶“我们已登记了商标,又申请了专利,现在怎么还冒出个“域名”来?到哪里去‘挂号’啊?”这就反映了他们所具有的文化中缺少了计算机的内容。

因此,虽然对不同的人来说计算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有的人的作用是直接的,有的人则是间接的;对有的人的作用是有形的,有的人则是无形的;对有的人是当前起作用的,有的人则是以后起作用的。但是对每一个干部、公务员、知识分子和大中学生,计算机知识是绝不可缺或的。计算机知识是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3)人们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具体的科学知识,还学习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世界上的知识浩如瀚海,任何人都不可能通晓天下成为万能科学家。比学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在需要时能发展自己的知识,并且能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事物。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应用十分灵活多样,促使人们深入思考,掌握规律,举一反三,发展知识,因而普及计算机知识是当前科学普及的一个重点。

(4)有利于全面素质的培养。中央多次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而计算机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表现为以下6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向往;

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

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6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意识淡薄。应该来说,在初中所有的课程中,计算机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与学生浓厚兴趣形成对比的是学校的重视程度:由于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并没有纳入中考成绩,因此,很多学校对计算机教学并不重视。一方面,计算机课程安排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很难真正吸引学生。与县城学生相比,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更加难以真正普及,除了计算机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之外,水平和方法也是阻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模式落后。初中计算机教学很大程度上只关注学生是否能操作计算机,而轻视计算机道德教育。对县城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家里都配有电脑,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的用法有一些了解,很多学生已经会使用搜索引擎浏览网站,传播信息等,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学不应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农村地区而言,电脑的普及率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教学要考虑的是如何形成一个崭新的模式,使原本陌生的计算机变得生动,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单一。计算机教学方式与其他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有类似的地方,大多注重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很多时候,教师对着教材款款而谈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堂上讲授的时间长短与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成正比,教师说得越多,出现的专业名词越多,学生听得越糊涂。尤其对山区的学生而言,如何帮助学生解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勇于动手并产生浓厚兴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策略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其发展首先需要教育部门有所作为。

首先,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大段的文字堆积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在版面的设计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减少学生的阅读疲劳;在内容的设计上,应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激发其实践的欲望。同时,不同地区的学生基础是不同,因此,在教材编排上应体现一个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有难度。县城与农村选用的课本的的也应该有所差别,应该根据当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选择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课本。

其次,在计算机硬件设施上应与教学相配套。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教育设施不太齐全。政府应该从经济上对其援助,建立计算机实验室,保证学生有计算机可操作而不让计算机成为一门单纯的理论课。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软件”的配套,尤其在农村地区,要选拔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教学,只有优秀计算机教师这种“软件”和齐全的电脑“硬件”相结合才能推动农村地区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再次,课程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课时安排、考核方式应该有所改变。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如语文、数学,计算机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要在较少的课时安排下要完成一本厚厚教材的教学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另外,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分数并不计入中考分数内,因此,在重升学率、重分数的学术氛围下,学校并不真正重视计算机的教学,甚至在有些学校计算机课只是个摆设。

最后,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道德培育

在这个信息时代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使用计算机是每位教师应该要重视的问题。今年八月份爆出的“11岁男孩与10岁女孩,发要挟敲诈100Q币”这则新闻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网络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做到自觉抵制,不转发或者传播虚假信息,不利用网络做违反法律或者道德的事情等等。成功的教育应当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播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上。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的自主意识主要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课程的探索上,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上方式要灵活,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理论讲解应该是启发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少讲多练,更多的时间应该是学生上机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这种自主发现并亲手解决的问题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实践出真理,这句话在计算机教学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因材施教

各个地区经济与教育水平并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点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采取不用的教育方法。城市地区和山区,教材与授课内容应当有所差别,山区学生计算机普及率并不高,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基础的知识教起;另外,不同的学生基础有所差别,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让其自由学习,这样的话教师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学生的感兴趣的方面,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兴趣成为学生的永远的“老师”。

结语:信息时代里,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让每一个初中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的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教师也应当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其教学方法,为计算机教学注入新鲜元素。

参考文献

[1]陈颖秋.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J]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7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有效性教学提高途径

引言

教学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和“学”,而是要强调教学有效性。而计算机教学尤其注重实践性,对中学生来说,尤以初中的初始计算机教学为主。

一、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如今新课程改革浪潮正风起云涌,教学的有效性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每个时代的内涵都有所不同,现在的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及教学资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获得所需知识。

二、当前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如今,好多家庭已经配备了电脑,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期望和兴趣很高。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模式去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教学信息量增大与授课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

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各种新的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这就导致计算机教学的信息量增大。然而,由于中考、高考对计算机的考核不太重视,因此,反而平时的授课时数在不断减少,事与愿违。

3、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致使计算机这门学科也在快速发展着。信息瞬息万变,更新速度之快,使计算机课程内容也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变化。并且,有的学生甚至比部分老师还精通,因此,部分教师老化的计算机知识便与此形成矛盾。

4、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与传统考试间的矛盾

在第三点笔者已经对计算机这门课程更新速度之快做了详细的说明,相对于现代考试制度和模式来讲,两者之间是有相对大的矛盾的。传统考试对计算机不够重视,而且教师的观念和讲的知识比较陈旧,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的知识,所以无法适应这种改变。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探讨

1、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利用相关软件结合竞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打字的正确率等。而实物演练的方法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空洞的说教只会使知识显得更加苍白和枯燥而已。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要比别的学科更加重要。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才是计算机教学的王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效果会更好一些。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尤其是,如今初中的学生都已经是00后了,他们更加特立独行、个性张扬。再加上计算机这门学科对于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并未停留在同一个档次上。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了解学情,知道学生们究竟学到哪种程度,实际操作的情况如何,等等,总之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于基础把握不到位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学得超前的同学教师可以安排些新的任务等。

4、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匹配

这是承接第三点的另一条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学生的能力不等、学习的进度不等,因此,教师安排的教学实践也就是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可能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的实践是不一样的,相应地教师的评价标准也不能完全一样。比如,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如果他有一点点小成就,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并加以鼓励,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而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压力,促使其潜能极大发挥。

5、科学安排理论讲解与实操练习的时间

在现有教育制度背景下,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而对于计算机这门特殊的课程来说,由于其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无论是功利性地为了应付考试,还是长远来看为了学生将来工作的便利,教师都应注重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合理并且科学地分配知识的讲解与操练的时间,确切来讲,就是讲解的时间短一些,学生实际动手的时间长一些,不过也要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来加以确定。但是教师必须得有这样的认识和观念,并逐渐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结语

当今社会,已然是信息化的社会,因此,掌握信息化技术对于一个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和学习都有莫大的帮助。而初中的计算机课程就要担此重任,教师就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实中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故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一些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匹配;科学安排理论讲解与实操练习的时间等,以期能给广大初中计算机教师以启发。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名师开讲,2007年5期

[2]黄国智.四“统一”架设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2009年01期

[3]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4期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8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教师也应改变现有思维,在中学教育中重视计算机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遗漏,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只占到20分的比例,致使在学校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懒散、组织意识不强也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计算机刻板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二)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

二、对策

(一)少讲多练,精讲多练。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小竞赛、提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

(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例如在进行《网页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时,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好的网页给学生看,告诉他们在网页中不仅要有好的文字内容,还要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以及一些好看的动画效果。这样的网页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学生会立即表现出兴趣。通过情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网页,并教会他们利用所学过的软件来制作网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但是却被常规的规划到了副科的行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致使孩子们能够较早地接触到这一新生的事物,因此,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只占到20分的比例,致使在学校课程安排时,有意无意地把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而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懒散、组织意识不强也是影响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计算机刻板的教学内容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难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致使教师讲解的内容如过眼烟云,教学效果其实并不好。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迫于当前的现状,一些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普遍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也跟不上课程内容快速更新的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逐渐开展了计算机方面的教学,这些情况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操作十几分钟。在许多操作课程中,注重教学质量,采取少讲多练习,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授新内容,最后进行巩固练习训练。一堂课一般只安排十几分钟进行讲解、示范,空出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练习,对所学内容得到巩固、操作熟练和理解提高目的。有时也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知识能力、讲授内容作一些适当调整,着重讲一些重点、难点、疑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习。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购置了电脑,甚至在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或者父母知识水平的限制,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便有了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些计算机方面的零星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在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

4.形象举例,直观呈现

初中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限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直观的内容,喜欢动手亲自操作。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很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学中不注重这些特点,学生将很难一下子理解那么多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初学入门教程篇10

关键词:工业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2008年11月1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指出:“我国的工业发展正处于转折期,这一转折的重要特点是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改造,这就提出了信息化技术如何更好地渗透到其他学科的问题……高等理工科教育要为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改造提供支撑,要为这一转折培养大批合格的人才。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认真研究这一转折,不仅要研究如何紧跟学科和专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更要深入研究如何根据工业信息化的需求,加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造,尽快实现专业结构的调整,真正解决结构失衡的问题”。由此,对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2目前国内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计算机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传承美国大学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计算机工业与计算机教育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计算机教育是基于它在计算机的基础、核心地位,并向全世界推销硬件、软件产品这一思路而构造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同时用法律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美国计算机教育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全美计算机教育体系的完整性,这种教

育对计算机的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都涉及,例如同样一门计算机的主课在各个学校的授课都有不同的特点与主攻方向、并有非常多的辅助课与提高课程、参考文献等供读者选修,直至指导你走向学科的最前沿与其商业开发等。虽然他们各校的计算机的授课不一定很全面、很权威,但全美各个学校的所有计算机课程的集合能构成计算机教育的完整体系,这是他们计算机教育多年来自然形成的相互创新竞争机制、并最后形成均衡发展势态铸就的成果,是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改革时不能忽视、目前暂时没法做到的两点。

由于上述按照美国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培养人才的教学体系在国内占主导地位,这导致国内计算机教育模式单一,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相同的知识结构。而中国社会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于美国社会,中国目前还不可能有像美国那样的计算机硬件工业与核心软件商业公司,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向全球推销自己的产品等,但国内绝大部分的计算机需求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且各行各业的计算机应用有很大差异,而上述单一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无形之中把这种多样差异的社会需求排斥在计算机的核心教育之外。

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等部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计算机专业按照社会的需求进行“分层分类”教育模式,并出台了多种计算机教学方案供人们选择。而要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思想的转变是计算机教育深化改革的前提与关键。

2.2课程教学内容不足

常见很多C语言等教科书被冠名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这类课程明明是介绍算法语言的语句功能、语法与语句的基本操作使用(描述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初学者有了这种知识后,虽能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但由于此时初学者没有数据结构等知识,故他们还不能设计功能齐全的计算机应用程序。西方学者的算法语言教科书一方面是向读者介绍语句的功能与使用,另一方面为算法语言的编译系统课程做铺垫。很多国内教科书试图从算法语言的角度向初学者阐述这门课程似乎就是程序设计的原理或把这种课程冠名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已被证明是不全面的。

计算机加工计算各种数据,但计算机中被处理的数据如何在计算机内存中存储、管理并被计算机快速检索得到是“数据结构”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能大幅度提高计算机解决计算问题的效率。一般计算机专业都是在算法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之后,通过具体大型编程作业或实际应用课题的训练使初学者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若此时把缺失的软件系统与数学模型等内容都加入到“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中,试图使初学者从理论上直接掌握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则会遇到如下困难:(1)无足够的课时;(2)会改变“数据结构”课程的授课性质;(3)是早期不具有多个大规模实用复杂数学模型的通用教学案例。这导致国内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停留在经验教学模式上长期徘徊不前。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培养初学者从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出发、全面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的规则与采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协同能力与组织、管理方法等。但在软件工程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前期已讲授过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缺少好的通用教学案例作为软件工程的实习对象,故人们多注重软件工程内容的理论介绍,轻视软件工程中的案例教学,轻视实际软件开发训练与经验的积累,结果往往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效果欠佳!

计算机专业教育注重学科的发展与专业教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注重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两者应形成互补之势。计算机应用软件的4个基本领域分别是数据计算、数据存储与检索、数据的联网通信、计算机控制。但是国内计算机基础教学只注重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沿用计算机专业用算法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此来代替数据计算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初学者又没有计算机专业那样充足的课程设计时间、并通过实际应用软件编程训练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导致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程序设计能力的弱化。

3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时期国家工业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质上是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教学,使各行各业的人员通过选修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能很快地掌握计算机的编程原理,尤其是把数学建模的结果(它们描述了用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框架)转换成计算机程序,而不是按照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培训方案,通过大量的课时与实习等编程训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这样将使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能有充裕的时间把各自研究领域内的理论研究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模型与成果等转换成计算机能接受的数据模型与算法,并能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继续深入研究各种理论问题与实际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等工作,使计算机的应用在各个行业走向深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用计算机进行各种行业的累积数据存储、管理、查询与联网通信等工作层面上,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可以较好的承担这个重任,理由如下。

3.1计算机图形学是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在计算机中实现三维图形的显示

计算机图形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①通过建立描述自然景观(虚幻世界)的几何数据模型(包括其运动、变形与碰撞检测)、确定几何模型表面上每点的颜色与亮度的诸多物理数学模型(灯光模型、颜色模型、照明模型、物体表面的材质模型与纹理模型等)、显示图形的照相机模型与图像的融和算法等,或仿真光线在物体之间的相互传播以确定物体表面上每点的颜色与亮度进而在照相机中产生的显示效果(即光线跟踪算法、辐射度算法)或把光线传递的效果(即照片)映射至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显示效果(即纹理映射算法),以达到用编程的方法把这些模型的描述数据通过仿真算法转换成在计算机显示器中显示自然景观图像的目的。②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光线传播所涉及的所有物理现象均能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它们构成了光线传播仿真实验所需要的仿真系统。③人们通过比较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形的显示效果与实际照片的差异,可不断提出用新的数学模型与仿真算法等对其已有的计算模型进行渐进改进,使计算机图形学的数学仿真过程不断的逼近现实物体模型(包括刚体、软体、流体、气体)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与反光效果的显示这一真实的物理变化过程。④即人们很好的用计算机仿真的4个典型过程――系统、建模、仿真算法、评估说明了各种图形在计算机中的生成过程。这里所谓仿真算法即把数学计算模型中模型描述数据的计算处理步骤与方法等用算法语句逐个描述,并用基本的数据结构方法动态地描述、保存待处理模型数据的代码集合,此仿真算法即读者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后的主

要实习任务与练习。计算机图形学的上述全新定义与主要过程,很好地说明了该学科本质属计算机仿真的一种基本形式。

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内容很好的展示了科学计算的基本内涵。这是因为科学计算就是用计算机处理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而计算机仿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方法,计算机图形学属于计算机仿真的一种基本形式并在工程实践中有大量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所涉及的各种建模都是各类数学工具与方法的具体应用,对计算机图形进行基本的运算处理即对数学模型进行各种处理,这种处理属典型的数学计算问题,由此首次证明了计算机图形学为科学计算的一种典型的具体应用形式与载体。当然,更全面的科学计算工具,可以通过学习matlab软件来获得。

3.2计算机图形学课程讲授的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对应用软件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谓计算机程序设计即约定对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的各种处理方法,并用算法语言的语句正确地描述这种处理过程所形成的代码集合,这通常被简称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这里有几个问题是该定义所应包含的内容:①该程序设计定义所涉及的数据与处理方法是数学模型的映射,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归根到底,数学模型是应用程序设计的基础;②程序编码之前,要理清这多个数学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它们是否能有效的解决用户待解决的问题;③编程的代码是固定的,应提交给计算机并被计算机执行;而用户待处理的问题通常用模型数据来描述,显然程序自动运行所涉及的数据处理流程也是程序设计必需全面考虑的基本问题,这个数据处理流程一般不被上述各数学模型所包含。即要用编程的方法处理用户提交待解问题的模型描述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保存并动态管理这些模型的描述数据、编程处理这些模型描述数据并保存运算处理之后的结果数据、最后输出显示整个问题的处理结果,这4个基本过程是一个完整自动运行的商业软件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结构,它正确地反映了程序设计所涉及的软件系统与软件结构的基本概念。该内容的介绍是目前多数算法语言与数据结构课程所欠缺的,缺少大型应用软件编程训练的初学者一般缺少这种软件系统与软件结构的基本概念,这是导致初学者程序设计概念不全的原因之一。

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是这样解决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使读者获得计算机自动生成图形的完整概念:①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由于二维图形的简单性,它非常适用于向初学者介绍软件系统的概念。二维图形主要是点、直线、曲线、实面积多边形与颜色等概念,它主要以数学上的几何模型表现形式出现在计算机显示屏中,文献[2]主要用线段图型的生成、实面积图形的生成、图形的基本运算(包括几何变换与集合运算)、图形的观察运算(相当于三维图形的照相机模型的功能)、图形的数据输入(包括编程输入数据、交互输入数据、文件输入数据)、图形的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流程等6章完整的讲解二维图形软件系统的概念,该内容很好的说明了“软件系统是一个能自动运行的综合执行程序,它能从输入、存储、运算处理、输出等方面全面处理用户在某个领域中解决特定问题而提出的诸多数学模型并完成其模型描述数据的加工任务,使用户很容易明确这种软件的组成、功能、使用范围与系统流程”。②三维图形学主要是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实现三维图形的显示,而计算机仿真的关键在仿真模型的创建上,并理清各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然,三维图形中的几何模型(即点、线、面、体、场)的运动、变形与碰撞检测等能很好的表示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物质)运动等物理概念,灯光模型、颜色模型、照明模型、物体表面的材质模型、纹理模型等能很好的描述物体表面各点的反光颜色与亮度等物理过程,或用光线跟踪算法、辐射度算法来仿真光线的传播过程以确定物体表面上每点的颜色与亮度,照相机模型能把场景中的物体三维几何模型描述数据投影变换成二维几何模型数据、裁剪超出显示范围的几何模型数据,并调用二维图形的生成算法等生成对应的图像显示效果、或把纹理照片映射致物体表面上所形成的显示效果;当物体的几何模型、灯光模型、照相机模型运动之后,并在照相机模型中连续显示对应场景中的图像,就是人们所期待的计算机动画效果。③编程实现时,利用二维图形所建立的软件系统的概念,把三维图形模型的数学描述方法转换成程序代码,并把模型的描述数据输入、存储到计算机约定的动态数据结构等图形文件中,再编程实现向动画师提供操作这些模型的运动、变形等控制方法与手段(即计算机动画中的数据运算处理方法),动画师等用户就能从最后的照相机模型中得到所期待的计算机动画结果,此即国内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若用户实时操作这些模型运动并具有故事情节,还要求实时生成对应的计算机动画,同时配上声音、操纵杆(体验力反馈)等多媒体效果,加上联网功能,就形成了计算机3D游戏。3D游戏是对人类社会活动实现的一种仿真,该技术的重点在于对场景模型、多媒体数据与联网功能的实时动态管理与驱动(又称3D引擎技术)。

由此可见,计算机图形学的全部教学内容,很好地向读者贯彻了计算理论中已有的“可计算性的实现前提”的三个条件:①待解问题被系统与模型形式化方法所描述;②这些描述被转化成一个可执行的综合算法;③算法要有合理的复杂度。即通过计算机图形学的授课,能使初学者掌握数据计算类型的应用程序设计基本方法与计算机仿真过程的基本规律,这种教学内容对应用程序的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与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教育思想文献[2]中已经得到充分有效地展现。

3.3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公共核心课程,能弥补现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多项不足

国内计算机图形学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教学内容主要以“光线在自然界与照相机中的传播从而产生图形的显示效果”为主题进行计算机仿真与程序设计等相关教育,而目前美国人计算机图形学的授课内容主要还停留在图形标准的介绍上,他们没有把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这是因为他们把整个计算机图形学的相关学科内容划分过细,导致他们对计算机图形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到位所致。例如仅停留在算法的层面上介绍二维、三维图形的生成,而不是在数学建模这个各学科通识的层面上介绍计算机图形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且人为地把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对象如物体几何模型的构建与其图形显示分解成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这两门课程,这直接导致图形学课程教学内容缺少被处理的图形显示对象,加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图形学的教育又没有软件系统的概念,这样安排虽然能满足图形标准等商业软件的发展需求,但却很难让初学者全面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学科系统性的概念、思想和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需要说明:①美国人这种图形学授课内容的不足在于它易给人这种印象:好像计算机绘图、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就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全部内容。事实上,显示各种图形是计算机图形学的最终目的,这种图形显示是程序数据输出的外在表现;而实现这种目的的基本原理、方法与编程过程等才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内在本质,该内在本质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与应用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图形标准是解决计算机图形学全部研究问题的一个子集,故图形标准很难承担向初学者介绍清楚计算机图形学发展基本规律的重任;②一门讲授图形标准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反映出美国人在计算机图形学上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与教学水平,但这门课程讲授的计算机自动生成显示图形的概念不完整,却足以让初学者对该课程的学习丧失信心。实际上,读者只有用几何模型等数据调用图形标准并编程上机实习,才能获得计算机生成图形的概念。③由于美国人在计算机图形学上取得的绝对领先地位,他们的这种教育思想长期以来主导国际学术界(因为这促使计算机图形学朝通用实时图形显示这一专项计算工具方向快速发展并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并深深地影响了国内外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图形学教育工作者。照此传授该课程之后,人们觉得计算机图形学授课内容没有达到让计算机自动生成图形这一目的、这门课就讲授完毕,这似乎很难理解、并得出计算机图形学课程难教难学、不成熟的结论,甚至做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取消对初学者传授计算机图形学基本知识的决定,这实为没有全部掌握计算机图形学学科体系的精髓。这是目前中外计算机图形学教育的主要差别。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学科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学习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之后,有利于读者向科学计算、计算机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数据的可视化、动画与游戏、虚拟现实、数字娱乐、数字设计与数字制造等计算机应用行业方向发展。事实上,根据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的新定义,计算机图形学就是这些计算机典型应用的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行业都是我国工业信息化产业的典型代表,遗憾的是这些计算机应用行业目前多都没有被包含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目录中。

显然,国内算法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非常成熟,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很好地将这些课程衔接起来,由此构成应用程序设计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国内计算机教育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国内计算机专业教学与应用发展的不平衡,这既与我们的计算机发展水平有关、也与我们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对其应用不够重视有关。经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国内外率先健全并理顺了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有效地克服了国外以图形标准作为计算机图形学授课的主要内容、由此带来人们对计算机图形学体系结构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编程实现、工业应用等问题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局限性;而向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读者普及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教学,可以为解决以往计算机基础教育不直接解决用户面临的实际应用问题这种尴尬、弥补现有计算机仿真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教育环节的缺失、使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从经验教学培养模式走向科学理念式教学培养模式、以及为国家工业信息现代化建设等数据计算类型应用问题的解决起一个较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