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十篇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十篇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1:19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1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习情境;课堂游戏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高中英语课堂上仍需要出现游戏,高中阶段学生仍需要以游戏激发兴趣。只要能达到学习英语目标,任何手段都将是可取的。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本文将对高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意义、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游戏设计与组织的思路作初步的探讨。

现代英语教学强调的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因材、因人有针对性地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有计划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众多教学手段中,课堂游戏就是较为有效的一种。不过实际教学操练过程中,小学和初中英语课堂对游戏的应用较多,高中英语课堂对游戏没有达到有效的利用。

一、高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求知欲仍很强,仍渴望成功,但对学习欠缺动机,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语言学习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是否生动,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引导。课堂游戏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教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毫不相干而不感兴趣,而课堂游戏则会使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起来。

2.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提高英语水平。

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和能力发展的复杂的过程,主要是靠有意识地学习去完成。但是,小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所以我们要创造习得的条件,充分促使学生进行无意识学习。游戏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之下学习。

3.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单词、语法知识点。

如果在英语课堂上适当结合游戏,用灵活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将有效减少学生掌握英语的障碍。本文通过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游戏策略,尝试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进行英语教育,以达到教学目的。由于受到环境所限,学生的英语知识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好英语课堂,让学生掌握英语,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

二、高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目的

一些老师会觉得课堂游戏需要太多的时间,娱乐性太强,太吵吵闹闹,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其实课堂游戏与其他任何教学手段一样,只要做到设计合理,有的放矢,就能有助于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和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此外,课堂游戏,特别是多人配合的课堂游戏还可以帮助一部分开口能力差的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合作能力等。

三、高中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特点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而“把握其特点和原则是教师能否有效使用其的重要前提”。课堂游戏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表达性、交流性、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等八个特点。当然,并不是每个课堂游戏都必须具有上述八个特点。“因不同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课堂游戏会由于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而各有偏重”。高中英语课堂在传统的概念中是一种教师教授为主、做题为主、顺应高考的考试模式。一堂课从开头讲解到结尾,根本就没有任何游戏的影子。其实游戏教学的特点也适合高中教学,高中生仍需要启发,探索其中的语法规律,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利用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掌握其中必需知识,发散思维,提高语言的创新性,达到利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

外语课堂游戏必须依照“引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开展。我觉得这四条原则对我们合理设计课堂游戏非常有帮助。高中英语课堂游戏更应遵循这些原则,特别是其中的实用性,毕竟学生要参加高考的语言测试,通过游戏的课堂学会一些枯燥的知识,最终加以利用于考试题目中才是最终目的。高中英语课堂的互动及其有效性是当今高中课堂的一个研究课题,其中游戏在互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五、高中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和使用

到底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设计和使用课堂游戏?教师如何在游戏前、游戏开展过程中和游戏后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评估游戏的有效性?其中第一步就是“定义教学目标”。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中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在这节课的每个活动中都要目标明确。在观摩一些优质课时,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课堂游戏在课堂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有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课堂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课堂游戏不是热闹的杂耍,而是一种严肃的教学手段”。这种活动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认真的准备和设计,在课堂游戏开展过程中扮演“导演者、监控者、评判者”的角色,而游戏的主体对象是学生。

六、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游戏的看法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2

关键词:高校;课堂管理;游戏教学;游戏精神

1高校课堂管理及其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而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课堂行为根据其功能可以划分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2],即课堂行为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对课堂教学的关注由来已久,而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则相对滞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对有效教学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发现课堂管理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课堂管理不仅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单位时间效益的确保创造条件,而且是有效教学的保证[2]。而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是高校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更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相关能力和素质的途径。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从早期的以依靠经验为主,注重行为控制和程式化问题解决的传统课堂管理,转向结合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化管理[3-4]。在对课堂管理开展的研究中,关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占了大多数[4],而对高校课堂管理的研究则有些不足。当前,高校课堂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如逃课或隐形逃课、师生关系不和谐、学习态度不端正、参与度低等问题较为严重。高校课堂管理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它在考量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在拷问着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对高校课堂管理的深入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笔者尝试从游戏教学观角度出发,对高校课堂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课堂管理提供一个参考。

2游戏教学观的内涵

游戏研究先驱胡伊青加在其著作《人:游戏者》中提出:人是游戏者,也就是说,游戏是人存在的方式。而作为培养人“成人”活动的教学,贯穿游戏精神,是实现“成人”的重要路径,因而从本体意义上看教学如游戏,游戏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内在精神[5-6]。这就是把游戏精神引入教学,把教学看作游戏,培养学生游戏品格的游戏教学观。这个观点最早由周建平于2002年提出[5]。此后,大家逐渐认识到游戏精神的教育意义[6-9],让教育教学赋有游戏精神,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是教育通向“成人”道路的重要路径[6]。

2.1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是指游戏者在游戏中形成的心理状态或心理体验[9],也就是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5-8]。1)自由的精神。游戏的真正主体是游戏本身,其以自身为目的,具有内在的自由性,不为外物所累,是非功利性的。让参与游戏的游戏者自由接受游戏规则,让身心自由释放。2)在开放中创生的精神。游戏是一个往返重复、自我更新的过程。其内部秩序规定其有限、封闭、重复的境域。同时,在游戏运动中与游戏者相互敞开、相互接纳,形成充满无限可能性的意义境域,使游戏者在“往返重复”中更新自我,实现创生。3)体验的精神。游戏是由内在目的、内在需要激发的一种活动,从形式上看是虚构的。但游戏者在游戏中获得的内心体验却是真实的。游戏过程中,游戏者与游戏世界融合在一起,与之进行交流,这能引起游戏者心灵的颤动,并激发游戏者的情绪体验和感悟。4)平等的精神。游戏中的游戏者相互平等,现实世界中的社会身份、地位等差别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只是分工和标签的不同。而游戏有内在的规则性,游戏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规则遭到破坏,游戏的世界也将坍塌。5)理解对话的精神。游戏中通过理解对话的方式,以及游戏的联结功能,实现开放性的相互倾听、相互批判、相互修正,从而达到理解和共识。

2.2游戏教学内涵

融合了游戏精神的游戏教学观有其内在意蕴,具体而言,该教学观具有如下几种内涵[5-8]。1)教学是自成目的的。教育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生活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只是生活的手段,当下的生活才是目的。教学作为游戏,其主体是教学本身,只能是在其自身中完成其目的,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游戏者,只是在游戏时置身其间,沉醉其间,而不应被外在功利性目的所奴役。2)教学是平等对话的。教学作为游戏,教学本身成了对话的延续。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开放游戏环境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本等的对话。在教学中,就是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师生与课程、教材的对话。在纯精神往关系中,彼此敞开,实现知识、经验意义的共享,实现师生各自的成长。3)教学是体验的。教学作为游戏,置入其间的学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的,能够获得真实的情感和生命的体验,所以它是让学生真正地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游戏教学观下高校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3.1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当代高校学生基本为“90后”,他们是在物质优越的环境中和家庭的过度关注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出生在我国经济和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受网络文化影响巨大。他们的特点是:行为上独立自主、个性张扬,但是抗压能力弱,依赖性强,比较自我;情感外显,较情绪化,自我调控能力弱;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10]。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应当适应具体教育对象的年龄和行为特征[2]。面对这群表面成熟,实则单纯、敏感、极端的“90后”大学生,简单的规则管理并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许多高职院校采取后高中时代的管理方式,形成被动学习现象,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标,而且长此以往可能还会带来副作用[11]。通过营造自由平等的环境,以教育本身为目的,剔除容易引起学生叛逆性格的外在因素,让这群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自我脆弱的群体有被理解和对话的渠道,并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而这也正是贯穿游戏精神的游戏教学观所具有的内涵。因此,针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游戏教学观引领下制订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具有实际效用的。

3.2制订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教学途径

有效教学的课堂管理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我内在控制,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并与有效教学相辅相成[1]。换言之,就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转变“要我遵守”为“我要遵守”,由外在的压力变为内生的动力。当学生学习不是因为外界的要求和压力的驱使,而是发自内心去做时,那么真正的动力就产生了。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游戏教学观下的课堂管理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师生都成为“游戏”中的游戏人,全身心地投入,陶醉在游戏中,达到身心自由自在的和谐之美,并与这种自由与游戏内在的规则性达成平衡状态[8]。这种身心的自由自在之美,就是内在驱动力下的自我实现之美。由此可见,游戏教学观下的课堂管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3.3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

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游戏教学观下的课堂管理,老师和学生都是游戏者,在自由、开放、平等、对话体验的精神下,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生命意义的感悟、美感的培养、灵魂的陶冶、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自我的实现,而这与教育促使人丰富与完善生命的目标相一致。因此,游戏教学观下进行高校课堂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3.4重塑当代大学生游戏精神的突破口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功利心过重、抗挫折能力弱、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凸显,折射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问题严重[12]。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其“成人”的主体环境,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教授许多隐性知识。比如:如何调节情绪、如何自我管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与社会的关系等等。游戏精神体现的重精神追求、非功利性、尊重秩序规则、乐观豁达、不畏失败等品质[12],正是这些隐性知识学习的要素,也正是“成人”必备的素质。而这些精神只有通过日常的管理和教学中的潜移默化,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因而,通过游戏教学观进行高校课堂管理,正是重塑高校学生游戏精神的突破口。

4游戏教学观下的高校课堂管理策略

4.1培育自由开放的课堂文化

美国管理学家布鲁贝克认为,管理不只是学问,还应该是一种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达到管理的目的。游戏教学观下的课堂管理,其管理文化是自由、开放、平等、对话的。因而要形成游戏教学观取向的课堂环境,使游戏精神与课堂管理融合,需要培育自由开放的课堂文化。这直接体现在课堂管理的理念上,即意识、观念和行为上,表现为班级的学风和教学的氛围。通过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来树立共同的民主与和谐文化的价值观;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使各个关系之间良性互动,形成自由、开放、平等对话的氛围。特别是要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间才能彼此精神敞开,才能平等对话。为此,需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人-人”的角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5]。

4.2培养教师的游戏精神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其本身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在游戏教学观下的课堂管理,展现的游戏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游戏精神[13]。富有游戏精神的教师以教学本身为目的,享受过程,脱离外在功利性的束缚,呈现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追求生命意义的审美境界。当这种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因此,要有效地进行游戏教学观下的高校课堂管理,必须培养教师的游戏精神素养。

4.3建立游戏式的考核评价机制

常规的课堂管理规范都是一些条条框框,呆滞无趣而死板,让追求新鲜事物的“90后”学生非常排斥。且这种权威式、条款式课堂管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对学生触犯条规后采取的措施,不仅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因为学生的反感而适得其反。而以游戏策略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核评价,却因为将主体转换为游戏本身,化解了师生之间的对立之势,瓦解了学生被控制的感觉,让学生自发地遵守游戏的规则,接受游戏预设的惩罚情境,从而实现行为规范的内化,以及生命体验和感悟的获得。在游戏教学观下进行高校课堂管理,需要从课堂文化的建设着手,形成游戏教学观取向的课堂环境,还要培养教师本身的游戏精神职业素养,引导具体的游戏性教育教学的进行,并建立游戏式的考核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并获得生命的感悟、自我实现的体验。

作者:陈昌芬单位: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54-55.

[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6):42-43.

[3]宋秋前.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5(17):44-47.

[4]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70-72.

[5]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56-59.

[6]史铭之.论游戏精神的教学论启示[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36-39.

[7]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42-45.

[8]王金娜.论教育的游戏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王文生.高扬游戏精神[J].体育课程杂志,2006(5):1.

[10]张宝君.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111-114.

[11]卫嵘.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36-38.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3

关键词:游戏教学;运用原则;教学意义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初中阶段运用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游戏恰恰吻合这一点,不是简单地为玩而玩,而是在玩中去学。它直接为教学服务,寓知识于游戏中,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一、课堂游戏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成功的英语课堂的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运用合适的英语游戏,虽然只占课堂短短的几分钟,但可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及效果。可见,课堂游戏在缺乏语言环境国家的教学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游戏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同时也符合中学生好玩、乐于接受、趣味性强的特点。在教师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进行趣味英语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游戏教学的运用原则

1.游戏教学的实用性原则

游戏的编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游戏的设计要有梯度,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游戏的设计要与教材的重点内容,有较好的吻合。

2.游戏教学的适度原则

游戏教学不能为了面面俱到,而游戏内容过多,这样往往会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操练。我们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让游戏为教学所用,因此,度的把握是游戏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关键。另外,对后进生要有适度的物质或言语的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参与和培养他们的自信。

3.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

课堂游戏要最终为课堂教学所用。比如,适当的游戏导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授八下Unit2what’sthematter?中,我利用一张青蛙的图片引入,onefrog,onemouth,twoeyes,fourlegs引入,让学生继续下面的,然后通过触摸身体各部位来复习身体各个器官已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在操练句型时老师穿白大褂,带听诊器扮演医生,学生扮演病人看病,既调整了课堂气氛,又将教学内容形象地加以应用。实践证明:表演过程就是操练句型的过程。

三、游戏教学的意义

1.游戏有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

在学英语初期,学生往往不自信,怕说错,不敢说。而游戏教学改善了枯燥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不会感到有任何压力。

2.游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有时甚至老师巧妙的游戏设计,已将学生带入学习教学目标中。

3.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热情的赞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能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

教学游戏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的教授不能按部就班,不断地去创新。同时教学时要有活泼的语言,幽默有时也是必要的。因为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语言能增强课堂的乐趣。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4

关键词:小学游戏教学法必要性可行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94-02

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一般都很爱玩儿,这是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是合乎这个年龄段小学生们的这种天性的。游戏教学法顺应孩子们的天性,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一种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增长知识和技能,体验情感和情绪,锻炼意志和品质。

1游戏教学法的本质

“游戏”二字连用为一个词,在先秦时期的汉语里就开始了。比如《韩非子・难三》中说,“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1]这句话里“游戏”的含义是游乐嬉戏、玩耍,或泛指的娱乐活动。从先秦时期到当代,“游戏”的含义从游乐嬉戏、玩耍的动作方面,以及从或娱乐活动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运用。游戏的上述两种含义分别对应于英语中表示动作的play(“玩儿”)或表示活动的game(“游戏活动”)。我们日常所说的“在水边游戏”,“下午我们可以继续游戏”等就是从动作方面来运用“游戏”一词的;而当我们说“平七巧板游戏”,“猜灯谜游戏”或“玩魔方游戏”时则用的“游戏”的“文娱活动”的含义。而二者实际上是很难分开的,我们通过“游戏”的动作来进行“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总是通过参与者的“游戏”动作来实现的。

游戏是在一定规则内的自由行动,当大家都遵循一定规则而又能相对自由地行动的时候,人们就会感觉到快乐。所以,游戏通常是具有娱乐性的,能够给参与者带来一种“玩儿”的放松游和快乐。在游戏中,小学生们经过模仿、参与和自由发挥,真正让游戏之为游戏得以现实化,并在体中体验到快乐和自由。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教学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在能够带来快乐的“游戏活动”(game)中的“玩儿”(play)来学习和成长。游戏教学法的这种本质与小学生爱玩儿的天性十分契合,也与小学阶段孩子们通过行动来感知和探索世界的需求满足有着内在的亲缘联系。可以说,在小学阶段运用游戏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的必要性

2.1游戏教学法是顺应小学生学习和成长天性的教学方法

一种教学方法本身很难评判优劣好坏,而总要放在应用这种教学法的教学环境中才能给予评判,其关键是要看这种教学法是否能够适应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身心需要。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针对“子游问孝”和“子夏问孝”给予了结合提问者实际情况的回答,使子游和子夏分别通过“孝”与“不敬”,“孝”与“色难”的关系更加切实地体验到“孝”的真谛。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强调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内容和方法施以合适的教育。这种主张不仅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以差异化的、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而且要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具体化的、适宜性的方法。小学阶段相对于中学和大学阶段而言,正是孩子们事物感知、行为模仿、言语学习等各种能力相对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顺利实现从幼儿园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向游戏为辅的小学教育阶段的过度;也有利于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保持良好的感知能力、模仿能力和语言能力。

2.2游戏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法律和规范意识的重要方法

人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而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法律和规范意识的重要阶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儿童们的游戏……对我们已经制定的法律能否永久保存起着决定性的影响。”[2](《法篇》797a)成人社会制定的法律和少儿世界的游戏都需要遵行一系列规则。会玩某种游戏,就意味着掌握和能够实践其规则。正如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人们通过观察别人如何做游戏而学会了游戏”。[3](《哲学研究》第一部分§54)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投入地“玩儿”,要比仅被告知游戏规则,更容易学会游戏并掌握其规则。而一旦掌握了规则,玩游戏的小学生们就会遵守它,并纠正任何在游戏中“犯规”的小伙伴。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是潜移默化、喜闻乐见而又十分有效的。

2.3游戏教学法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有限。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进行知识讲授和灌输,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课堂开始时,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迅速从课前的非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课堂进行中,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适当调节放松,并再次激活学习热情。课堂结束前,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够帮助有些疲惫、甚至开始期盼下课的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的最后一段时间,激发并保留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采用顺应学生们天性的方法引导其学习,培养其遵守规则的法律和规范意识,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并使其注意力养成集中的好习惯,要比通过灌输使学生们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更有意义。所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运用十分有必要。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的可行性

3.1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首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通过一些数学游戏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做“数青蛙游戏”,让学生们快速、接龙式地说出“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的时候,会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里让学生迅速掌握基础乘法和相应的数量关系。类似这种游戏有很多,可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小学数学教学。而且这些游戏对于实现另一条教学目的,即“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也大有裨益。

3.2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合适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带有一定语气和感彩地朗读,甚至可以带上一些动作。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实际表达等运用能力。针对不同阶段和年级,还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游戏。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可以在讲解生字的时候用一些儿歌,字谜的形式。在小学高年级,可以针对一些节日,某些花草、景物,请学生预习和查找相关古诗词,举行赛诗会游戏活动。通过小学语文课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提供机会,有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3.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游戏教学法最有利于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最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英语“字谜游戏”,“英语对话角色扮演”都是非常好的游戏形式,在高年级还可以在“英语对话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改编简单的英语剧本,进行“英语小话剧”排演。学生们在英语游戏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会自然、轻松而有效。

3.4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可行性

小学体育在一个人健康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基础性环节。这一阶段的体育课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满足孩子们爱玩儿的天性,激发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和健身习惯。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运用,不仅可以实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的教学任务和要求。而且,由于体育游戏常常需要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抗挫折品质,通过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上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等相应任务和要求。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等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游戏项目和游戏形式,来行之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最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4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阶段的运用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凡事需有度。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游戏教学法合理、适当地运用才能有效改善小学阶段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

4.1游戏教学适度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适度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弃之不用,也不可过多滥用,而应当适度运用。而这个度的把握应当以教学大纲相应规定为依据,以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实现为标准来进行。

4.2游戏教学适应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抛开具体科目的特点,也不可置具体课堂内容于不顾,而应当与科目和课堂具体内容相适应。这里要适应的是课程自身的特性,以及学生们知识和能力的结构特征。

4.3游戏教学适时性原则

所谓游戏教学的适时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法既不能超越课程内容进程,也不可忽视学生的智力、体力发展阶段,而应当与具体课程进程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需要的时候适宜地采用,把握好游戏方法运用的时间节点和小学生课堂上具体的、随时间变动的心身状态。

概而言之,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教学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在“游戏活动”中的“玩儿”来学习和成长。游戏教学法顺应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法律和规范意识的培养,课堂氛围的活跃,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大有裨益的。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等科目教学中的运用也已经有一些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当然,游戏教学法的科学运用需要把握好适度性、适应性和适时性的基本原则。而且在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还必须发挥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和引导作用。只有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遵循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发挥小学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法的有益功效。

参考文献

[1]韩非.韩非子[m].陈秉才,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230.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5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6

【关键词】游戏理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0-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游戏理论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游戏理论是什么,游戏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怎样的效果,如何将游戏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都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游戏理论的基本概述出发,探讨游戏理论在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将游戏理论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游戏理论概述

游戏理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引入和设置使学生能够不厌学,并能轻松的获得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游戏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它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根据这一天性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就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戏理论,并详细说明了这一理论对于教学的实际作用。此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教学活动出发,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游戏理论,探讨了游戏理论和课堂教学结合的主要方法。比利时教育学家德可乐利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设计了整套的游戏教学体系。国外学者对于游戏理论的深入研究,使得游戏理论在课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外教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游戏理论近些年得到了引入和发展。不少教师将游戏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在课堂中设置一系列的趣味性的游戏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的。游戏理论在国内教学活动中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游戏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将游戏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随之而来,对于游戏理论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游戏理论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发现有关游戏理论在学前教育及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较多,而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见。游戏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其不仅仅适应于低年级课堂,同样在高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也不同于高校大学生,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生年龄上来说,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强调自我,喜欢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学习状况上来说,高职学生一般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从教学任务来说,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课更为重要,公共英语的学习也就相对比较薄弱。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将游戏理论引入到高职英语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游戏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将游戏理论应用于高职教学实践中,对于高职学生学习以及高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游戏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意义

(一)游戏式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英语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很强的负担。有负担心理,就说明不喜欢,如果喜欢的话,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还会觉得是一种快乐。运用游戏理论的教学手段,会变学习的负担为快乐,学生心理上不抵触了也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游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游戏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能够引发学生、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英语的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兴趣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大为提高。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习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借助游戏的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公共课,是区别于高职专业课之外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才积极愿意学习。采用游戏理论用于英语教学中,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配合清晰的画面,声音,视频,课堂氛围就能够得到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性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游戏式课堂教学是对学习模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里,学习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对待学习,“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的传统教育观念也一直被老师和家长在学生中灌输,老师和家长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仿佛学习自然是一件苦差事。游戏渗入教学能够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游戏理论的课堂运用能够使课堂生动有趣。借助游戏和课堂教学内容,很多课程可以寓教于乐,在很轻松的氛围里实现,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预期宗旨。学生不是苦行僧,学习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游戏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把学习变得很轻松,能够自主学习英语。

(三)游戏理论在课堂教学能够改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较之大学教育,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英语教学多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使得学生英语成为哑巴英语,而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通过游戏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改善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在课堂中通过课文内容游戏的设置和情境的模拟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够张开口说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控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这种教学也能将老师从“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从而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三、游戏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要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课堂内容与游戏并进形式,比如5分钟英语模仿表演、用英文讲名人故事、讲流行的英美剧、猜物品游戏、寻宝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这样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全面、深入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每周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面,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电影、动画片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英文文化知识,构造了对英语文化世界的基本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看完之后向学生们讲解其中的经典台词,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增添学好英语的信心。游戏理论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精心预设,选择适合的游戏内容

游戏式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运用游戏,也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适合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合适的游戏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不合时宜的游戏却可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对游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如何选择适合教学的游戏,是游戏式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精心预设,选择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内容、游戏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游戏。在游戏的选择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课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二是要注意选择适用性比较强的游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三是要选择和所授内容结合比较紧密的游戏,确保游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四是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游戏模式,注意游戏的可行性。

(二)适度引导,增强学生的参与

在实施游戏理论英语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先开展游戏规则说明,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只是让学生进行游戏,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活跃轻松学习,适度进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切实实现游戏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感觉到新奇新鲜,以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比如,教师通过一个设置课堂内容主题,假定是“拯救大兵瑞恩”,教师要向学生交代大兵瑞恩被捕的背景,引导学生想办法将其解救。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讨论拯救大兵瑞恩的方法。对于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其发言的机会,引导鼓励其参与课堂。在学生成功完成课堂后,要求学生谈体会,写心得,从而全方位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英语能力。

(三)及时总结,提高教学的实效

游戏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运用在高职课堂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游戏课堂,而要挖掘游戏理论运用英语背后的深意,对游戏理论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从而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如果仅仅是为了做游戏而进行游戏,学生仅仅是获得了快乐的课堂氛围,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学习成效,就会丧失游戏理论用在英语课堂的真正意义。比如在进行“英语模仿秀”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总结在模仿中,谁的发音更好,谁的语言更标准、谁的表达更流畅等,并号召大家在课后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总结激励优秀者再接再厉,鼓励其他人继续努力,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适度,把握游戏的尺度

游戏理论用于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既需要采用多种游戏内容的形式,寓教于乐,搞好游戏理论英语教学,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游戏,要把握好学习和娱乐的尺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入游戏理论渗入课堂内容,但是又不可过于依赖游戏。好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但与此同时,游戏也容易使学生沉溺于游戏中,从而弱化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教师要综合把握。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学习和娱乐的尺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四、结论

游戏理论用于教学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多的效果,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的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有很大教学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高职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游戏理论用于高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精心预设,选择适合的游戏,使游戏理论和游戏模式能够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坚持适度引导,教学课堂上保持师生的良好互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切实实现游戏的效果。在游戏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挖掘游戏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游戏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学习和娱乐的尺度,搞好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游戏。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使游戏理论教学能够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既能有趣,又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姜建芬.浅谈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0(05)

[2]王林超.论游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0(12)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7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课堂中职生拓展游戏意义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4-01

1.前言

拓展游戏也被称作体验式训练,它主要是指在自然地域,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从而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点。随着国家对中职院校的重视和新课程的积极推进,原有的体育游戏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对中职生的需求了,因此要在中职院校体育课堂中应重新审视游戏的教育价值和功能,顺应时代和课改的要求,将拓展游戏注入到中职院校体育课堂中来。

2.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注入拓展游戏的意义

2.1拓展游戏可以增强中职生体育兴趣

当前中职院校体育课堂现状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师不能有效的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渐渐让体育课堂流于形式,加之中职生平时活动少,导致中职生身体素质不高。拓展游戏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可以让中职生在紧张的实训之余爱上体育课堂。利用拓展游戏,让中职生处于一个既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氛围的环境中,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强了课的趣味性。拓展游戏的特点和互动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参与和体验,从而感受到其他课程所没有的愉快,让学生在拓展游戏中提高身体素质,达到体育课堂的目的。

2.2拓展游戏可以增强中职生团队精神

中职生毕业以后,将面临着走向工作岗位,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将面临着工作的失利,因此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对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拓展游戏将团结、互助等精神融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让中职生在体育课堂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精神的洗礼。例如,“毕业墙”,可以提高中职生的互助和协作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团队自觉奉献;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正确面对人生和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和坎坷;向共同的目标冲刺。通过活动使中职生深刻认识到游戏的目的不是分出高低上下,而是在体验游戏的过程、感受心灵的震撼、分享游戏中团队协作、与人合作的体会。拓展游戏能让团队中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心酸。这种特殊氛围使每个人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成功需要合作。

2.3拓展游戏可以增强中职生创业能力

拓展游戏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是你不能,只是你不敢,不是你的能力问题,而是你的心理问题。”活动中你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挑战极度的心理恐惧,如“麻雀变凤凰”可以开发中职生的创造力,建立自信心;“空中断桥”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否及时调整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果断、勇敢地跨出一步,将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让你懂得当你拥有了果断、自信、敢为的良好心理素质,面对任何困难和危机都会迎刃而解。中职生面临的是就业与创业,拓展游戏可以磨练学生意志,完善学生人格和心理,激发学生创业的主动性,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切实提高创业能力。

3.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注入拓展游戏的可行性

3.1拓展游戏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首先提出课程基本理念,它除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外,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拓展游戏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途径多、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拓展游戏是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

3.2拓展游戏符合当代中职生的个性特点

当代中职生在个性上已经趋向自主和独立,不过分依赖教师,主观愿望、抽象思维能力比以前有较大提高,在体育活动中不仅仅满足于掌握教师传授的一般和简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他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敢于挑战自我,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体育课堂注入拓展游戏,符合当代中职生的个性特点,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学到知识,达到体育课堂的教育效果。

3.3拓展游戏易于操作,训练方式灵活

拓展游戏所需的场地很容易找到,任何一所学校都能满足,只有一片空地就可以开展活动。同时,拓展游戏所需的器材中职院校也能满足,比如绳子、竹竿、体操棒、体操垫、呼啦圈、眼罩等等,器材成本低,另外有些项目所需器材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制,虽简单但实用,不需要购买专业训练器材。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如用2根平行的拔河大绳,请全体师生用背对拉,保持平衡,中间留出距离,地上放置4张垫子代表“小河”,要求所有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轮流“过河”,这样就可以进行《爬绳过河》的游戏,让学生知道只有依靠集体的努力、团结合作,才可能解决困难。

4.结束语

中职院校体育课堂注入拓展游戏是对传统体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丰富了体育课堂的内容,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增强了体育课堂的实用性、趣味性,推动素质教育,促进中职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而且对中职生增强体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顽强的意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可行性,激发中职生运动兴趣、培养中职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中等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8

【关键词】游戏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原则意义

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即我们常说的“语境”),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并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中来。英语课堂游戏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环境。运用得当的英语小游戏,虽然只占课堂教学的短短几分钟,却能为当堂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能迅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浓厚的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形成外语学习中有利的非智力因素。这种潜在因素的不断增长无疑对以后的英语教与学产生巨大而积极的影响。所以引入课堂游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好动爱玩,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游戏要求学生,即游戏的参与者,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件事和如何去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要予以及时的反应、回答和表现,这不仅使学生训练了自己的记忆力,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还能提高他们连贯语言表达的能力。利用游戏有意无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英语学习上的存在问题,英语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游戏,是非常有意义的。

游戏引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当的游戏引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我在上初一某课的时候:

t:Hello,boysandgirls.Let’splayagame,ok?

Ss:ok!

t:now,guess.what’sinmyhand?

S1:aneraser?

t:no,it’snot.

S2:aruler?

t:no,it’snot.

S3:acrayon?

t:openitandsee.Yes.it’sacrayon.You’reacleverboy.

这种猜谜引入新课的方法,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筋、动口。这种引入新课的方法比教师交代该节课的任务的做法要来得自然和轻松。课堂上可开展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打电话、Binggo、男女生比赛、角色表演等。在活动时强调学生活而不乱,动静有序,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注意尽量安排集体游戏,特别是需要集体配合和体现合作精神的游戏,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1.游戏的开展应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时,我设计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十种颜色,教师问:whatcolourisit?Canyou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红色,有的猜绿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蓝色,最后教师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到礼物。这种游戏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

2.游戏应有一定的启发性。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该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如,在黑板上画出几个抽象的图形让学生猜。t:what’sthisinenglish?学生有的把圆形猜成一个球,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钟等;有的把方形猜成一本书,一幅地图,一扇窗户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游戏应有一定的层次性。层次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目标的定位要有层次,既包括为掌握语言形式而设计的、具有机械和意义操练性质的游戏,又包括着眼于语言内容的、具有交际意义的游戏,这些游戏操练活动在一节课中要从低级向高级有序安排;层次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同一个游戏或同一节课中不同游戏内容难度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参与。对那些后进生,游戏时可适当给他们提示,启发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获胜,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让游戏有一定的难度。

4.游戏的形式应多样化。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所以要不断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

5.游戏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灵活性就是指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度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

6.游戏评价应具有一定的的选择性。游戏教学不但要设计学法和玩法,还要适当选择评价、激励的方法。评价可尽量让学生参与进行,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中增加学习动机,而且要注意及时、客观、公平、易于记录、直观可见。对于那些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奖励。为使评价能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可定期累积统计一下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小奖品(如小本子)和加分情况,并评出游戏表现出色学生或小组。

三.游戏教学的意义

1.遵循规律,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要从无意识关注成为有目的地探究学习,需要受兴趣的支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现象真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涌动出一种探知的强烈欲望。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爱动贪玩、渴望成功,但意志力不强,对学习欠缺目的性,英语学习动机以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为主。这种动机主要来自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游戏的趣味性特点恰好能促进学生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支持。

2.寓学于玩,减轻学习负担

英语学习其实是一个英语知识积累、技能培养和能力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是靠有意识学习去完成。但是,中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所以我们要创造习得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无意识学习,以减轻其学习负担。游戏教学能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去,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学习。例如,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为了让他们综合地复习以前所学过的单词,我们可组织学生自制字母扑克牌,进行拼词游戏。

3.创设意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为此,教师不仅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英语课堂游戏往往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而且,在游戏教学中,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智力可直接转化为英语学习的能力。

4.加强沟通,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交际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对成功的渴望,这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带来的是一种自信,是学生对挑战未知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学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游戏中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在同学与教师的认可中轻松的走向成功,建立自信。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能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想、说服别人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除了指运用语言的能力之外,还包括社会活动能力。游戏教学作为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的教学形式恰好能营造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发展表演能力;通过比赛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团结互助;通过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同时,学生能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照,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步意识到自我提高以及完善个性的迫切性,并努力为交际积累素材。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9

一、为什么要诱导学生的写作情感

1、扶学生走上写作之路。

作为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引入这种“教孩子学走路”的机制,也就是进行“写作情感的诱导”,将是一项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重要工作。我们看到孩子们刚刚开始学走路时的样子是很难看的,时不时还要跌跤。刚刚开始写作的孩子也同走路一样,起步时很难。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对待刚学步的孩子那样,看待他们最初的作文,用鼓励的、欣赏的、宽容的目光看着他们作品,写好人生的“第一步”。

2、让学生不怕作文。

让学生喜欢写作,首先要让学生不怕作文。在学生进行片段习作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在作文课上为学生设计好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搜索枯肠、挖空心思了,因为作文的内容是现成的。同时,作文课上学生也就不用那么紧张、严肃了,师生之间以轻轻松松、开开心心的活动或游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多写点,写细点,以此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当学生一旦喜欢上这样的课堂,习作就会变成一种乐趣,作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培养学生喜欢写作之前,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

1、教学生学会观察。

作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习惯和思维品质。“观”是看,“察”是体察,即用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以及用手指进行触摸。学生看到观察这个词,往往想到的就是用眼睛看,其实观察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这样才能把事物观察清楚。经常训练眼睛的观察力,就能很快的把身边的或者比较远的事物看清楚、看仔细、看全面,这样写文章的时候,事物的“形状、色彩、状态”就会在你的眼前出现。

例如,我们面前有一只瓷茶杯,如果用眼睛观察就可以这样写:“这是一只白底蓝花的瓷杯,杯口有盖,杯子的旁边有一个耳朵状的手柄。杯子上部印的是一圈蓝色的如意花纹,中部印的是两条戏珠的蛟龙。”如果加上手的观察,我们还可以这样写了,“当我捧起杯子的时候,我才感到杯子的重量。原来,杯子里还盛着水,而且,这杯水很烫,很烫,我必须左右手不断地交换着拿,才不致烫手。”加上鼻子的观察就是:“开杯盖,立刻一股龙井茶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时你如果自然的喝上一口清茶,就又可以填上几句:“我张开嘴,细细地喝了一口,让微微带些苦味的茶水先抿在嘴里,然后再慢慢咽下。渐渐地,苦涩散去,一股甘甜涌上心头。”你看,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文章就会写得这样生动而具体。

2、把游戏引入课堂。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先做一个游戏,用以激发孩子的表达情绪,然后请他写下这段游戏以及做这段游戏时所产生的情感,这就等于向他们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在这里,生活也有了,情感也有了,倘若这样的“游戏――作文”做得多了,要他们写点什么,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了。把游戏的观念引入作文教学,会带来很多的好处,首先是孩子们再也不害怕作文了,不但不害怕,反而喜欢带有游戏意味的作文课了;其次孩子们从此有了写作的内容,再不用挖空心思去汲取不丰富的生活资料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把游戏观念引入课堂作文,应该说是比较好地贯彻了教育部这个“八字方针”的。

3、设计游戏的要求。

我们给孩子们做的游戏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是要有科学性。例如《鸡蛋浮起来了》这个游戏,我通过把一个生鸡蛋放入杯子中观察它下沉时的情况,然后在杯子中不断加入盐水,不停搅拌,直到鸡蛋慢慢浮出水面,在师生共同谈论鸡蛋浮起来的原因中明确:盐水的比重发生变化,浮力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具有科学性实验的小游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第二是要有趣味性。比如《掰手腕》游戏、《画脸》游戏、《贴鼻子》游戏等,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游戏非常吸引孩子们,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基础和情绪基础。使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而是喜欢上这样有趣的课了。

第三是知识性。例如在2年级作文训练课上,我经常进行词语接力赛,把全班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每组以接力传递的形式按规定在纸上写字词,写得最多、最快者为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词的近义词、反义词、歇后语、扩写句子等知识。

第四是创造性。例如我通过给学生讲古代的四大发明,讲盲文的发明过程,然后让学生发明一种新型文字,这种新型文字可以用一个符号代替自己汉语拼音名字,像椭圆代替张强、一朵花代表李红等,并让学生说说他们发明的理由。通过这个代码游戏,开发了孩子们的大脑,也提高了他们创造的兴趣。

4、创造游戏氛围的方法。

在我们的作文课堂里,只要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诱导,立刻就可以产生游戏的氛围。

(1)竞赛:只要将课堂的任何活动设计成为或者编排成为具有一定的竞赛的性质,游戏的氛围就出现了。

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的请同学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们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

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活动的紧张、小组的荣誉,一种竞争并且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马上达成,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

(2)猜测:猜测也是使活动成为游戏的一种特别的方法。任何严肃的活动,只要编排出猜测的程序,立刻就成为有些趣味的而容易被人接受的游戏了。

本来硬币并没有什么稀奇,平时拿在手里,都没有人会仔细的看上一眼。但是只要教师请大家把头伏在课桌上说:“现在我将它们一枚枚地抛在地上,请大家通过他们落地的声音,猜猜看,它们的面值是多少?”立刻,像有了魔力似的,孩子们会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聚精会神地猜测起来。

(3)模拟:模拟的本质是一种新型角色的体验,能启迪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逆向思维。模拟能使学生进入一个类似于童话的世界,从而产生丰富生动的游戏心理。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有何意义篇10

一、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的区别

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新华字典对“化”是这样表述的: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

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应该是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用游戏的方式贯穿教学,把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改变成游戏的方式进行,我们认为是游戏化教学。课堂上单一的游戏教学,算不上游戏化教学。那游戏化不是空谈吗?其实不然,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的结合,是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这种理念,我们不难为游戏化教学的课堂形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

二、游戏化教学课堂的基本表现形式

课堂上单一的游戏教学,算不上游戏化教学。那游戏化不是空谈吗?其实不然,教学中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有机的结合,是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根据这种理念,我们不难为游戏化教学的课堂形式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

1.教材+游戏。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往往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设计了上节课的回顾,或者安排了三五分钟的基本练习。虽然这样的设计与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与道理,但长此以往,每次上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就会产生“疲劳”,最终也使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有那么一堂或几堂课,在刚开始教学引入部分,教师能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脑教育游戏,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如在指法练习课中,教师在课前可演示《金山画王》中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很好地激励学生本节课的练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适当评价部分学生的指法,是否正确,哪些是最容易出错的,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中英文输入能力。这样既巩固所学技能,又延伸了教学内容。

2.游戏+教材。课前准备好游戏动画,使学生边看Flas边学操作,或边操作边看Flas,使Flas游戏与操作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是否需要学习。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记忆,又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轻松活泼。这种引入,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对新学内容有较好的感知,因此所谓新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

3.故事化(情景化)的教材游戏。依托情景、故事,把游戏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的结尾串联起来,浑然一体。学生在情景交融下完成课堂目标。开放各类游戏,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趣。每个学生所掌握的技艺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英文输入相对较快,中文输入相对较慢:有的则相反,那么如何来提高和平衡呢?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游戏内容,并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最终达到一个“因材施教”的效果。其间教师要加强评价与监督。利用电脑游戏创设故事情境,使课堂更富有情趣。在课堂教学前,先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挖掘,生成一条“暗线”,再设计一个合理的故事情节作为“明线”,最后动手制作一个或几个(片断)游戏,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衔接点,把各个部分串成一条主线。如在教学文件与文件夹时,教师把一个游戏分成几个小片断,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找与分类进行整理,最后组合成一个完全的内容,从而来引导学生学习。

前两种方式把握起来不是难事,然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游戏的兴趣也逐渐多样化,在教学中对教师设计的程序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游戏化成分就逐渐减少。第三种是一个典型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依托情景、故事的展开,操作起来比前两种要困难,但是应用恰当,多维目标的达成效果明显高于前两种。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用游戏的方式贯穿教学,把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改变成游戏的方式进行,我们认为是游戏化教学。

三、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形成有风格的游戏化教学,首先必须树立打破在一堂信息技术课中的机械训练模式。教学中才能设计出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游戏,使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让游戏形式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大餐中的配菜。我们要多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丰富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在游戏化学习中,不管是鼠标练习模块、指法练习模块、软件练习模块中,老师既要挖掘教材的游戏内容,又要考虑游戏的可行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体验中技能得到提高,素养得到发展。创设趣味、学习、娱乐的环境,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享受生活。并努力从教学目标、游戏内容、操作形式三个角度体现游戏化特色。

电脑游戏来巩固教学内容,化枯燥练习为快乐学习这三种运用形式和挖掘教材收集游戏设计活动游戏体验交流评价拓展延伸这一基本应用模式。即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材实际,围绕教学内容,挖掘教材的游戏化内涵;搜集或研制与教材内容相关游戏作品;设计教学活动,让电脑游戏自然融入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借助游戏作品,让学生体验娱乐性学习;自然切入教学内容,在交流评价中体验收获;激发学习兴趣,延伸教学时空,引导课外学习。

指法游戏有一般游戏的特点,具有电子游戏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优点,又不同于一般电子游戏含有大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成分,它寓教于乐,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毫无疑问,指法练习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一个好的教育游戏,并不仅仅是能吸引学生,我们不能停留在有教学意义上,也应能有较好的主题与品质内涵。如《金山打字通》中内含的游戏《青蛙过河》,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更多地要关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不能对一些有益的小动物乱捕乱杀,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警察抓小偷》,则指导学生,见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要敢于站出来与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等。像这样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剖析,从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