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制药工程的就业十篇制药工程的就业十篇

制药工程的就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5:34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1

药物制剂专业课程

药物制剂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基本能力。

药物制剂专业学习课程: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药事管理实务、药物制剂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实用药物学(含药化、药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生物化学、制药卫生、中药调剂与中成药等。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新能源、医疗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制药/生物工程;

2新能源;

3医疗/护理/卫生;

4学术/科研;

5医疗设备/器械。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员、分析研究员、制剂研发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药物制剂研究员;

2分析研究员;

3制剂研发工程师。

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

制药企业从事药剂生产工艺操作、原材料及产品质量监控测试、生产技术管理、药品营销、药事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毕业生可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药剂专业在平时的学习中专业课程主要是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这些,通过几年的学习后毕业生主要是从事药剂师工作的居多,也可以从事药品销售,研发等这些职业。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2

[关键词]合成药物;质量意识;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35-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药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质量稳定可靠是保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将工作重点由传统的事后检验转移到过程控制上来,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做好药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药物作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不仅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立足的根本保证。因此,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质量有着极其特殊严格的要求,主要为药品质量的安全、有效、均一以及稳定。对于广大的制药企业来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也是药品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和监督管理中都必须依据Gmp的要求对药品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保持稳定的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对制药企业来说,药品质量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就是把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并从各个环节中致力于质量的提高,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唯有加强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才能使人民的用药安全得到根本保证。

二、做好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的措施

(1)全员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药品质量,首先应增强质量意识,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狠抓产品质量,质量过硬的产品是企业在商战中出奇制胜的利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处于优势。药品生产企业应明确对企业自身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只有责任意识提高了,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才不会迷失方向。为了更好地搞好药品质量工作,药品生产企业还应建立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定期召开三级质量分析会,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总结,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制订针对性解决方案,在实施后观察效果;在没有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前,不进行生产,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任何潜在的质量隐患。

(2)加强生产车间质量管理。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依据Gmp的要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制药企业中,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基本单位,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源头。药品形成的过程在生产车间完成,其质量的优劣受生产过程的很大影响,生产车间是决定药品质量关键环节。Gmp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百分之百的保证产品质量。因此,生产车间是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加强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对于制药企业来讲,规范就是标准化的演绎,程序化的运作,而现场管理就是规范的实践和执行,更是人性化的体现。通过这些具有实效性的做法,可以促进车间的生产现场更加流畅,药品质量更有保障。

(3)严格执行药品检验标准。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是药品质量的安全保障,对于制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制药企业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制药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质量把关,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药品质量的安全性,加强对员工的素质道德教育,充分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其能够掌握全面的制药工艺流程,规范操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水平,逐渐提高制药生产效率与质量。药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药品检验标准,必须贯彻“标准就是法规”的思想,对原材料、中间体、终端产品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制订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严格执行验收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4)增强药品生产过程监督。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充分理解“药品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的深刻内涵。药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以得到符合既定标准的药品。药品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从原料的进厂到药品生产出来并检验合格放行,涉及到许多工序和环节,在每个环节都必须要把好质量关,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药品质量的不合格。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订合理有效的产品工艺,并结合设备特点制订相应的岗位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生产流程和部分重点工序的质量监控,分工明确,要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全员参与和有效的预防,来减少生产过程中差错和污染,从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5)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于广大的制药企业来说,要想搞好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和制订相关的制度也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工作,因为制度是为保证和提高药品质量提供的基本保证。企业建立的各种制度,既要满足行业规范方面的要求,又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要具有可操作性。药品生产企业除制订和执行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外,还要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切实把产品的质量建立在依据标准、精确计量和严格监督的基础之上。应当有效的执行企业的各项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在建立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要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各项规定,时刻要以Gmp药品生产企业的最高纲领并予以实施和执行。

(6)保持岗位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持岗位员工的相对稳定,对班组或团队的建立、产品的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员的流失对产品质量来讲是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新的人员,在正式上岗前,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岗位技能培训,从接触、掌握到熟练操作这个过程中,班组或团队、人与机器设备就须重新建立和磨合,而人与机器设备磨合的这段时间,就是产品质量可能产生波动的时候;因此当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及时的补充储备人才是有效避免上述现象方式的有效方法,因此任何岗位,特别是关键岗位,进行人才储备就显的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在我国制药行业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过硬的质量是产品获得信任的重要因素。制药行业要升级,就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要抓手,努力改造升级质量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竞争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做到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负责。

参考文献

[1]于秀华.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8期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Studyon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SystemadapttotheRequirementsoftheexcellentengineertraining

XUHaixing,XUpeihu,ZHenGHua,HUanGZhijun,LiUXiaoping,LiUXia

(SchoolofChemical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0)

abstracttoimprovethetrainingqualityof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stomeetthetrainingrequirementsofoutstandingengineersandthedevelopmentofthepharmaceuticalindustry,theprofessionalpracticeteachingsystemofpharmaceuticalprofessionalswasstudiedandpracticed.itwashopedthatamoreperfect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professional'spracticeteachingpatternswithcharacteristicofengineeringcouldbegraduallydevelopedandformed.

Keywords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excellentengineer;practiceteachingsystem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设计人才为目标。其培养的大部分毕业生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培养目标是造就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既懂制药工艺、又懂工程技术、并擅长质量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①②③因此,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及能够不断地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从目前我国制药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教学基础较为薄弱,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制药工程领域,特别是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和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实践需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从事制药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并为培养从事制药工程项目设计与药品开发的设计型工程师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有1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这十年期间,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2003年获药剂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08年全国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水平及质量评比中处于前列。在这1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改革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

1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要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措施

2.1至善、格物、育人的教师队伍的建立

提高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从事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懂得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④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例如设计和实施能力)。我校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门制定了《武汉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凡是1970年1月1日之后出生的教师必须通过到企业进行博士后研究、到合作企业工作等多种形式工作1年以上。我们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有效的方式探索和建立了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

2.2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实践教学实施方式以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有显著变革。例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发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大本营。⑤

2.3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国际化的教学大平台

与竞争力强的现代大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教学平台,不断完善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关注的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并取得“双学位”;以学院或学院与学院联合搭建平台,实行联合课程设计、联合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选派学生去著名大企业实习,进行“预备工程师”培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能力。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科专业,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各高校仍无力建设满足实习要求的“工厂型实验室”。我们先后与10家企业合作建设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积极与其他科研院所实现联合办学的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的联合办学。

2.4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校企结合,约35%左右的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进行制药的开发与应用的毕业论文工作,由校内和科研院所或企业组成的教师-工程师双导师论文指导组。65%左右的学生在校内在导师的科研项目组进行以处方、工艺研究等应用研究为主的毕业论文工作。在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环节,聘请实践基地的导师参与成绩评定。通过上述各种环节的训练,实现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综合性重要教学环节有创新型成果。

2.5促进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独特优势。高水平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高水平前瞻性的学科和学术研究带动本科新专业的建立和建设,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二是高水平学术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三是良好的科研学术环境为学生广泛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是通过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3我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成果

现有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实验实训中心、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有10个以协议形式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个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1个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1个在建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这些校内和校外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1)化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化工分离单元操作、HpLC、GC、计算机仿真等设备和系统123台(套),已经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大实验实训平台”,支持教学计划和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可全年接受制药本科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2)湖北省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拥有滴丸机、喷雾干燥等大型现代制剂实验设备,可以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药物制剂产品制造过程实践。

(3)企校合作基地。已经建立了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校合作研究基地、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包括药物制剂,药物合成、药物提取等行业的国内著名企业及设计单位如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联合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武汉诺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虎泉药业有限公司、黄石飞云制药有限公司、湖北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隆中制药有限公司、湖北天药制药有限公司、武汉医药工业设计院、湖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这些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制药工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设计基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和这些企业的产学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产业和工程实际问题。通过通过和这些单位和企业协商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可以进一步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中,以科研引领教学,并通过科研锻炼队伍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近5年来,从大型企业等引进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与经验的论文指导教师10余名,承担了各类研究项目200余项,年均研究经费1000万元左右,其中50%以上经费来自于企业或者与企业联合申报的各类科技攻关项目。2005年以来共获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奖励2项;发表研究论文120篇,其中SCi刊源论文40篇、ei刊源论文36篇,出版著作5部。

总之,武汉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科研教学水平正在得到迅速提升,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个性和特色。多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喜人。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从(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1页)已获得的多项科研成果来看,近90%的项目是在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已超过了50%,学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一大批毕业生在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和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就业且深受好评。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校级重点教研项目,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编号为2010080);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编号为2011163)

注释

①邓亚利,霍理坚,熊平,等.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训的拟企业化管理模式.药学教育,2010.26(2):59-62.

②周国平,刘跃进,潘浪胜.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4):121-122.

③邓胜松,朱慧霞,姚日生,等.制药工程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06.22(4):1-3.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4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管理、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工艺和设备的特点和规律,既可在化学反应工程、传质与分离工程等传统化工领域从事科研和设计,又可在生物化工、环境化工、精细化工、能源化工、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从事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课程: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精细化工、化学工艺学、生物化学工程、现代分离技术、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新材料导论、化工商务、现代化工物流技术、化工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基础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轻工、冶金、能源、环境、化工物流、化工贸易等部门从事生产、设计、科研和产品开发、管理、教学、营销等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的学位。毕业生适应面广,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多次达到100%。

应用化学。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国内最早创办的应用化学专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在较扎实地掌握工科公共基础、外语、计算机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尤其是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和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原理实验、结构化学、分离化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合成、精细化学品概论、有机合成、有机分析、环境化学、工业分析、商品理化检验、胶体与界面化学、催化及能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毕业生可在商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化工安全评估、涂料、医药、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相当广阔的领域就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近100%。也可以攻读更高学位。

能源工程及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基础理论和工程知识,能从事在石油化工、天然气输送及利用、电力生产及自动化、制冷与空调等传统能源领域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及新能源领域进行研发、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且一次能源匮乏,电力产业发展迅速,夏季时间长,空调和食品冷藏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LnG)的引入及惠州、湛江等几个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将使广东能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本专业将为能源工程领域培养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化工原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制冷技术、工业催化、天然气开采与利用、燃气输配、燃气燃烧与应用、石油炼制等基础及专24业课程。学生将在专业学习阶段分为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利用两个模块。毕业生可在石油炼制、天然气输配、电力生产、制冷空调、能源化工、可再生能源开发、高等院校等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工作,也可攻读更高学位。自2004年创办以来,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均为100%。

制药工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制药工程发展需要,具有制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和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企业管理、医药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制剂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学、制药分离技术、制药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计算机应用、药品营销、药事管理与法规等。毕业生可在制药企业、医药公司、医疗卫生、高等院校从事生产、管理、设计、营销、教学、科研和药品开发工作,也可到金融、商检、外贸、海关、公安、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工作,或攻读更高学位。制药工程专业涉及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天然产物(包括中药)制药三大方向。本专业将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业务素质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就业前景广阔,近年来一次就业率均为98%。

(来源:文章屋网)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5

[关键词]制药工程创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R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7201

引言: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多项领域的结合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药工程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意识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受重视的话题,而制药工程就是关乎到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药工程要想不断扩大和发展,就必须对制药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提高制药的新技术,研发更多新的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不断需求。

一、制药工程技术的现状概括

近几年来我国药品质量问题频频上到各家媒体新闻版面,成为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药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制药企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药品质量的提升也会推动制药工程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我国制药的工艺水平相对于国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和不足,生产设备以及技术监控设施都相对落后,没有完整的智能化的制药装备,不能解决制药技术改革的问题。这些原因都制约着我国制药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在以技术为引导的产业结构中,制药企业不能达到质的飞跃,产品的质量自然而然的就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通过我国目前对制药工业所提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需要在整个制药业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改善制药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提高制药的技术水平,在推出新产品的领域上做出彻底的改变和创新,只有这样我国制药工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走上国际化的发展路线。

二、制药工程技术分析

1、技术工艺问题分析①制药过程分析技术,制药过程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领域的相关分析,通过这些综合因素的研究考虑,找出可能引起药品之间发生反应的一些关键因素,通过一些设计的过程降低这些风险的发生。②制药工艺优化技术,对制药工艺的各个技术进行深入剖析,解析制药工程中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在产品工艺上做到优化、精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满足检测的要求,使制药工艺有所提升。③质量控制技术,药品质量是药品企业最为关键的性质,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药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格要求。

2、装备技术问题分析①粉碎设备。粉碎设备能对药材中有效物质的溶出和浸出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也是制备胶囊、丸剂、散剂、混悬剂的基础设备。在药品制作过程会涉及到“水分”和“捣”这两个粉碎办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应用在一些矿物药、贵重药和特殊性质的药材当中。企业制药这样大规模的制药工程中这种方式不适合运用。②提取设备。许多制药企业制药提取设备比较落后,再加上生产的流程和管理措施存在不足导致成产工艺不能很好的实施,制药厂的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各大企业中,保证提取设备的标准与否,决定着制药企业能否做出合格的产品,关系到制药工业未来的发展。③浸提设备。这个过程的作用是用溶剂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其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关系到能否从药材中提取出有效成份;第二最大限度的获得有效成分,没有利用价值的物质能否进入到提取液中;第三保证提取物尽量均

3、中药的质量控制,医药产品严格的质量控制在通过中国制药工艺优化技术开发,每个单元过程进行分析的质量控制指标与相关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各阶段的药物经验建立质量检验工艺品系统指标,工艺参数的优化,一直被精确地控制整个制造过程中,提高中药制药技术的质量。

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技术中国(包括生物检测和化学等),有效和跟踪的过程测量过程控制集成技术的概念,类型各指标的质量检测过程在线监测药物可以追溯到各方面的证据链医学表单数据使用的质量监控实施,打造制药过程质量事故追溯体系,因此质量和风险的过程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整个过程和生产生产质量模型药物,以量化的过程中,建立管理机制,中药制药传统工艺的精确控制,质量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制药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三、制药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1、生物技术方向生物技术是新世纪的新型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医药行业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未来制药业的发展起到一个方向指引的作用,其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微生物工程都是比较前沿的技术科学领域。

2、材料技术方向材料技术是制药工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科学的进步给现在制药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基础,让制药工程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从而也产生了更多的研究方向,目前最常见的有复合材料、生物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等。

3、自动控制与石油、化工的自动化相比,制药业的自动化存在更多的内容,之前的工艺流程的运用方法和策略有大量人工参与的环节,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满足企业的发展,因此,自动化控制的研究方向是制药工业一项重要工程。

4、信息化技术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制药工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在逐渐重视企业自动化过程和信心化建设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建立一支高新技术的制药企业链是现在大多数制药企业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国外技术的学习和借鉴来实现我国制药工业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我国整体制药工业进步和发展。

四、中国医药创新工程的建议和战略方向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步伐,人类已进入时代大数据智能技术,制药工程前所未有的“云计算”,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制药工艺技术,制药工艺设备和检测技术,将接受一个主要的装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制药过程分析技术。人们为了实现中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自主创新,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布局制药技术,工业技术革命,积极抢占制高点的战略。为了实现中国医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升级,深深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显着创建制药产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和未来数字医疗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制药工程和生产系统将推动以创新工业生产的飞跃性发展。

结语:我国的制药工程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地步,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也引领着制药工程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我国的制药工程产业发展的较晚以及技术的相对落后导致现在还有许多薄弱的环节。面对新时代对药品的巨大需求,应该立足于科技技术根本,大力提升制药业的工业水平,为迎接不断壮大的市场要求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业旺,刘瑞江,李红霞,闻崇炜.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4).

[2]潘娅,刘华鼐.制药工程校内联合实验基地建设实践探讨[J].广州化工,2012(24).

[3]冯书晓,刘振,李小莹,柴元武,李军波.制药工程专业大型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J].药学教育,2009(01).

[4]颜范勇,刘冬青,王兵,张慧春,陈娇娇,王东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J].药学教育,2008(02).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6

目前我国医药类独立建制的院校很少,只有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和吉林医药学院四所。这些药学院校的葫芦里究竟装了哪些药呢?

药学院校的独特气质

药学院校,术有专攻

中国药科大学非常注重科研,尤其是在制药工程方面,全国领先;广东药学院地处广东,继承了广东人敢想敢干的精神,人才培养侧重实践,学校与该地区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沈阳药科大学侧重药理和药剂方面研究,也就是综合考虑人体、药理和药物三者之间关系,最终决定这个药物是做成膏药、汤、注射液,还是胶囊等,学校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选、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吉林医药学院进行的是一种通俗化的教学模式,它不强调专业性的和艰涩难懂的东西,而是偏重临床药物,课堂上,老师总是将某些药物的临床反应告诉学生,让学生一学就会,会了就能用,所以学校重在将药物和医学相互结合。

药学专业,化学为根

现在的药学,已经大大区别于远古“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而是已经演变成为一门融合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中药和西药的大学科。在这些学科中,化学最为关键。这从各专业开设课程中可见一斑。中国药科大学,化学在药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差不多占据了三分之一,所有的药科专业,都开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就连以医药为主攻方向的外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也必须学习化学类课程。这是因为,在现代药学中,药物成分的提炼与合成都需要借助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方法、热力学、动力学等知识。另一方面,药物发生作用的主要原理就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比如某些药物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就是一种遗传性的生物化学现象。

药学就业,有喜有忧

即使现在就业问题如此严峻,但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似乎没有太大影响。医药英才网总经理张美玲介绍说,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不应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

与此同时,在整个行业就业普遍稳定的前提下,各个专业的就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自从国家对新药审批制度改革后,改变剂型不能申报新药。药剂产业的利润下降,使得药剂学专业的就业出现了一些小的波动。中药学专业目前就业一般,但中药进军欧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这也要求中药学专业向外向型发展。还有一些与药学相关的营销管理类专业,这类专业就业出路最多,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在药企做药物代表。

药学院校的四驾马车

前文已经提到过,目前我国独立建制的四所药学院校不仅是我国培养医药人才的主力军,更肩负着中药走向世界的“后勤保障”重任。虽然这四所院校,由于其所处地区、办学历史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录取分数上存在一定的高低之分,但在优势学科和人才培养上却各有所长。

中国药科大学:老资格的“药学清华”

中国药科大学是我国创办最早、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院校,是我国药学教育的“领头羊”,也是目前我国最大、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等药学院校,素有“药学清华”的美誉。学校专业跨度很小,所有的专业都与“药”有关。基础药学基地班、药物制剂、临床药学、海洋药学,连我们常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工商管理、外语专业,都开设医药方向。

中国药科大学的“老资格”,并不单单指它建校历史长而已,更重要的在于它对药学历史的传承和保护。在学校的中药标本馆里,保存着一系列非常珍贵的古代药用器皿和制药工具,还有5000多份药材标本,像雪莲,野山参等非常名贵的药材。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同学,可能就会想到里面制药的手工作坊。而这些,在中国药科大学的标本馆里都能看到。这里陈列的是从中国汉代到明、清时期的制药工具,是中药标本馆里珍贵的文物。

沈阳药科大学:医药江湖的大侠

沈阳药科大学的名气和实力仅次于中国药科大学,当初也是从中国药科大学分出去的。因此,有人将中国药科大学称为“南药”,将沈阳药科大学称为“北药”,这足以看出沈阳药科大学的实力。药剂学、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是沈阳药科大学的王牌专业。药学国家理科基地班是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试点班。药剂学更是行业翘楚,属于部级重点学科。而制药工程学院也是学校的老牌功臣,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研究。

沈药的学生更偏重于经商,再加上校园地处东北,似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多了一些江湖气息,见到校友第一句话往往是“你是哪一期的?”他们校友众多,校友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路子极广。也许是地处东北,长期被人所忽视,他们就愈发想凝聚在一起的缘故吧。

广东药学院:实用主义的典范

学校凭借实力强劲的学科特色和丰富的校友资源,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广东医药界的龙头老大,这无形中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便利。同时,学校还秉承了广东独特的实用主义气质,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广药生物医药基地班强调学生学习与专业、生产和社会的完全对接,每学完一个课程专题就到企业实习,而不是集中等到大四后才开始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十分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医药高等数学课程中,学校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应用各知识块巧妙地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如肿瘤生长问题、传染病传播问题、气候与感冒发病率等)。学校还将病情、疫情以及药品生产、销售、流通等领域的日常工作环节“搬”进教室,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如模拟制药车间、模拟药店、模拟医院药房、野外采药等,十分有趣。

吉林医药学院:坐拥中药宝库的“隐士”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93-03

establishingacurriculumsystemfor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thework-studyintegrationtrainingmode

LiYulan,XULili

(ZhejiangpharmaceuticalCollege,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considersthepracticeofteachingreformof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ourschool,analyzesthetrainingobjectivesandtechnicalabilityrequirementsandfinallyestablishesacurriculumsystemfor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specialt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asedonthework-studyintegrationtrainingmode.

[Keywords]work-studyintegrationeducatio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Bio-pharmaceuticaltechnology;Curriculumsystem

目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产业作为经济中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中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然而,我国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许多不足,其中,缺乏产业化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化进程,已成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瓶颈。如何培养面向生物制药产业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工学结合”是有效解决的方法之一。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工学结合”,学校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减少培养成本,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是对于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实现“多赢”的选择。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要构建和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和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本文拟结合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探讨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当前高职学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唯学”型课程体系

这种问题倾向主要存在于传统的三年制专科院校,这类院校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继本科院校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其课程体系几乎是本科的“压缩型”,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学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其“职业性”的特征,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2“唯工”型课程体系

这种问题倾向主要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的高职院校,在长期中职教育的“惯性”作用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下,这类院校的教育过分强调职业性,对学生只注重单纯技术性培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高等”层面的教育体现得不够完善,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3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不利于“工学结合”的推进

选修课比例偏小,必修课占据大量课时,不利于满足企业对特殊知识的需求和学生对岗位的兴趣选择。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针对企业不同需要,增加指定选修课。

1.4忽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无论是“唯学”还是“唯工”,各类院校都把计算机课程学时压缩得很少,授课内容也很基础。随着现代生物制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精密分析仪器都需要计算机工作站,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对每位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2生物制药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2.1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着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结构及专业特色,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前提。根据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市场的需求,培养目标由基本培养目标和岗位目标组成。基本培养目标是每个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根据各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我校确定的基本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守生物制药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操技能,能从事生物药物(含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控制和工艺过程设计等以及有关企业管理与产品流通第一线所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企业对同一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差异,把学生分成若干班,按岗(如生产、质控、销售等)或企业定向需要,确定有针对性的岗位目标,加以强化。

2.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称之为技能。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到的技能也较多,在提炼岗位职业技能时要针对第一线的实际需求,重点整合在各生产工艺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2.1专业基本技能规范操作各种常用仪器;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生物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分析。该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药其他技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实验员岗位上,亦可成为主要的岗位职业技能。

2.2.2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发酵生产技能、生化分离生产技能、细胞培养技能、制剂生产技能、生产设备操作技能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发酵工程制药工、生化药品提取工、药物制剂工等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2.3分析检验技能包括制药及相关过程中的药物分析、生物医药分析、药物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包装检验等,主要技能可归纳为滴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紫外),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气相),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药物检验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2.4拓展技能以管理学、营销与谈判、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满足生产管理、医药购销等岗位需求,是由于就业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这个技能体系对于个体来说,在有限的学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就业意向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选取1~2项核心技能进行特长培养,即专业上的“宽口径”与个体上的“窄口径”相结合。

3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以实训课程为主线,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以核心技能为中轴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把握“适度、够用”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时的适应性和“大药学”的就业岗位群,在体系中还应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广的课程选择范围。

3.2课程结构合理构架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由基础素质模块、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和选修模块三部分组成。基础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创业意识、身体素质。通过在校的大班教学和第二课堂完成。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势与政策、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应用文写作、素质拓展等。

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岗位性质做出相应要求,每一岗位的学生有其指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有三个限选课程包:发酵工程制药工课程包、生化药品提取工课程包及药物检验工课程包。自由选修课主要开设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中医药概论等课程。

专业知识与核心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以“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辅以理论课程与自由选修课程的传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①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②专业化学实验技能实训,包括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③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包括产品的质量监控与分析、制药企业的安全与环保。④生物制药技术综合实训,包括以微生物筛选、鉴别、培养、保存等为主的微生物技术;发酵技术;从生物体、组织、细胞中获得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疫苗制备技术;制剂技术等。⑤生物制药设备保管与养护技术实训,包括化工制图、生物制药设备。在上述实训课程开设的同时辅以基础化学、生物化学、生物药品化学、仪器分析、微生物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理论课程的教学。

4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与经验

4.1体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但它又反过来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只能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内和引导下进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何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初步找到了解决的途径,①课程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具有的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素质,据此设置出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素质课和特色课。这样从教学目标上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培养理念。②课程实施的“仿真式”和“体验式”。这也是我们实现“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主要途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购置专业技能训练软件,让学生进行“仿真式”训练,同时利用校内一体化实验室、实训车间和校外实习企业,让学生进行“体验式”观摩和动手操作实习。③师资队伍的“双师型”。根据我校师资培养政策,专业课、基础课教师必须深入行业企业参与生产服务,时间是三年内,并且不得少于六个月,这项工作已成为职称评定的必须条件。这一政策确保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也保证了“工学结合”课程目标的实现。

4.2体现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我们构建的课程体系的三个模块较好地满足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它与知识型、研发型、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联系在于应用型人才也同样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区别在于它既不需要知识型(学科型)人才那么丰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不需要技能型(技艺型)人才那么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艺,更不需要研发型(创新型)人才那种研发能力和创新品质。因此,要求应用型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4.3体现了适用性(适宜和实用)的价值取向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根据生产或服务的现实需要,重视倾向于现成、实用技术与规范的经验知识的获得,强调实践知识的体验;重理论知识中相关结论的使用而轻其推导过程;更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必须适应当时、当地所属的特定行业、职业的要求,即要求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适宜而实用。所谓“适宜”就是要符合实际需要,所谓“实用”就是要能在实际中应用。高职教育课程给予学生的技能与态度既不能过时,又不能超越现实太远;知识既要坚持专业方向,又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4.4体现了学校特色和优势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与服务区域经济的结合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浙江是医药大省,生物制药又是医药行业的朝阳产业,我校是有着20多年办学历史的独立设置的医药类院校,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医药行业,服务医药行业”。学校上下已经形成共识:要在“药”字上下功夫,在“药”字上创特色,在“药”字上铸品牌。为此,我校绝大多数专业在课程模块里都增加了药学课程,包括药物制剂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药事法规、医药营销等课程。

与国外相比,由于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作为一个产业还处于“初创期”,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为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充分利用我校在医药行业内的优势,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积极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罗文华,白锦表.基于校企合作的(医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0,(19)12:11-12.

[2]罗文华,李玉兰,胡运昌.依托行业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服务社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17-18.

[3]丁金昌,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08,(6):26-27.

[4]任爱珍,刘荣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50-53.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8

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共13家企业、9个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13家企业、8个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14家企业、16个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本届大奖评选更加注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企业实施力度,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供给侧改革的企业实践。获奖企业和项目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成果转化。

党的十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了创新驱动的作用,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全方位创新。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国家在“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促进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在这一战略引领下,中医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融合性、持续性和适应性,这一文化瑰宝的魅力受到越来越深度的关切。让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走向国际化,正展现出中华民族对中医药的强大自信心和坚定性。

面对新机遇,天士力对中医药的发展战略是:用“现代化”与“现代话”的融合过程,实现“两个带动”(即带动国际化标准,带动全产业链的提升)。对于中医来说,从“现代话”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将中医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转化成现代科技语言,彰显中医的科学性、先进性,借助“现代话”,通向“现代化”。对于中药来说,就是从“现代化”到“现代话”的过程。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经过现代实验科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实现中药的循证性、追溯性、可靠性,转化成“能说现代话”(科技语言、数字语言)的现代中药。

中药国际化――一路坚持矢志不移

自国家倡导和推动中药国际化战略行动以来,已走过20多年历程;天士力从1996年开始,就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开启了申报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下同),经历了从摸索、坚持到积累、创新再到稳步推进的艰难历程,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重大突破,也带动现代中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和发展成就。

中药国际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国际市场不同需求,分类突破,分类覆盖,分类普及;在不同类别当中,找到定位,找到路径,找到突破口,创造不同企业在国际化之路上的定位和角色。

天士力的中药国际化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走出去”,就是要走出国门,体现中药产品和中药企业的一种创新精神;第二步“走进去”,就是要实现中医药科技和标准的国际化对接,实现技术升级,使中药真正成为“国际药品”;第三步,“走上去”,走上高端市场,成为国外医生、患者和医保机构都能够接受并使用的临床一线用药。通过这三个步骤,中药才能达到通过国际药政注册,技术标准接轨,语言文化无障碍,产品有亲和力,消费者有信赖感。

让中药“走出去”――直面国外消费者

天士力以应用传统药物比较广泛的东亚、东南亚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医药资源紧张的非洲地区为主,建立国际营销体系,在局部区域市场,搭建中药企业和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的通路。

让中药“走进去”,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医药市场的注册和研究体系。“走进去”是技术、标准、监管的融入和接轨的过程。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应以新药申报、传统药申报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有完备的药政法规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行业标准化程度高。中药新药主攻技术高端、标准高端、市场高端的处方药,挑战药品标准的“极限”,能够真正促进中药创新的“含金量”。

天士力的中药国际化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而又坚持不懈的历程。从1996年复方丹参滴丸被推选为第一例复方中成药申报美国FDa,到2009年顺利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天士力通过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中药国际化的历史性突破:创新了一种研究方法、突破了一些研究瓶颈、搭建了一个研究平台、建立了一条对话通道、锻炼了一支人才队伍。2010年7月,美国FDa充分认可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结果,同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2016年3月,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临床中心顺利完成美国FDaⅢ期临床试验,进入数据统计和新药申报准备阶段。这是全球首例完成FDaⅢ期临床试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我国中药国际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让中药国际化带动产业升级

天士力在复方丹参滴丸际化研究的带动下,以大平台为基础,继续推动更多国际化项目。截至目前,天士力的国际化研发项目达到13项,其中重点项目8项,主要分为面向申报美国FDa的国际化研发项目,以及面向欧盟申报的研发项目。复方丹参滴丸、柴胡滴丸、芪参益气滴丸、藿香正气滴丸、穿心莲内酯滴丸、水飞蓟宾胶囊已经注册批准成为加拿大天然健康品。2016年1月,天士力的丹参胶囊顺利获得欧盟植物药品注册批件,成功以药品身份进入欧洲市场,揭开了中药进入欧盟市场的新篇章。

天士力的国际化研发实践也为其他中药企业提供了示范。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依托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以天士力为主,由12家企业、6家科研院所联合,以市场化模式,搭建中药国际化科研平台――中医药世界联盟。目前已有7家单位8个产品依托联盟的力量进入国际申报,形成中药国际化的集团军。

国际化研发也带动了研究水平的突破。根据国际化产品研发实践,设计创新中药关键技术研究方向与路线,于2015年10月,天士力成功获批国家科技部“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创新中药研发、中药国际化奠定技术支撑平台。

让中药“走上去”,走向产业高端,走向临床一线。“走上去”的过程,就是要使中药成为国际临床一线用药,成为医生和患者都能接受和使用的药物,能够被医保机构接纳,进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体系。同时,“走上去”的过程,也是现代中药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过程,带动全产业链先进制造的提升,也带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化。

天士力现代中药国际化研究带动了多组分药物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从Ⅲ期临床研究和CmC(Chemical,manufacturingandControl,化学、制造和质量控制)研究,都始终紧紧围绕着“安全、有效、质量一致”的主题,天士力在这些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贯彻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按照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下同)和FDa的指南,将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在研发阶段就予以设计并进行确认;基于质量管控风险。本着“基于风险”和“基于科学”两大原则,项目中的工艺变更、标准变更和设备设施的变更,都要有利于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关键质量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也是基于工艺过程的风险分析;强化过程控制。药材、辅料、内外包装材料以及工艺过程中所用溶剂和物料,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采用全面质量控制,达到法规要求;实施全面验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设计进行验证,从“纸工厂”到新车间建设运行,技术转移及工艺验证覆盖各个专项工作,对工作标准和逻辑性进行严格控制;遵循国际标准。按照FDa、欧盟、iCH、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等国际化标准和指南,从临床样品生产阶段,就全面实施cGmp质量管理。

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将道地药材与数字科技相融合,将中药材电子交易、中药材第三方检测和产品溯源三大核心功能进行融合贯通,破解中药产业链的“瓶颈”,按国际化要求倒逼药材质量提升。天士力与河北省安国市共建安国数字中药都,将传统的药都赋予现代科技、数字概念,提升中药材市场整体水平。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和销售,开始运营。此项目被列为省部共建重点工程。

通过对全过程体系进行科学、全面的管控,以过硬的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公司及多家子公司被天津市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放心药厂”称号。现代中药国际化也带动了中药制药技术和制药装备的创新。经过持续不懈的工艺摸索和装备研发,天士力逐步打造出国际水平的现代中药先进技术制造平台;智能化装备使数据集成化,保证了制药技术数据的完整性。

创新微滴丸高速滴制与深冷气体成型技术与装备,建设了全新的提取与制剂(含无菌制剂)生产线,建立中药生产数控模型,实现药品生产和质控信息的数字化,形成常规滴丸及微滴丸国际化oem生产基地;创新集成化高速微滴丸技术系统。持续开展工艺、装备、生产制造新技术改进与创新,实现中药先进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天士力于2016年1月成功获批国家发改委“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9

 

关键词实训课程建设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和设计的人才为目的[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与中药相关的生产加工、中成药、中药制剂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具备中医药知识背景的制药生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因此,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满足制药企业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并使其在今后成长为能够带动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断细化研究,对专业的培养工作、课程建设工作和具体教学模式做出改革[2]。

 

1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与不足

 

从学科角度看,制药工程专业为工科专业,属化工与制药类,在符合国家大方向要求的基础上,全国各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各具特色。中医药院的制药工程专业更加强调中医药特色,以我校为例,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于1989年,为全国第一批开设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初期定名为“中药制药”专业,后于1998年国家颁布本科新专业目录时改为“制药工程”专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具有“制药工程”模块和“中药经典”模块,其中“制药工程”模块开设了“机械基础与工程制图”“制药设备与制药车间工艺设计”“化工原理”“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工艺学”课程,“中药经典”模块开设了“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剂学”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中药提取分离、加工炮制和中成药生产的设备原理、生产工艺,具有开发中药新设备、新制剂、新工艺、新辅料的初步能力。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虽然同时具备工程类和中药类的相关课程,但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受师资和整体实验条件的限制,在课程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往往“药”有余而“工”不足,尤其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劣势相较于我国其他综合型或以工科专业为主的高校尤为明显。国外一些优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细化到制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程类课程在所有课程中也占据很大比例[3]。工程实训课程在前置课程学习完毕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通过工程实训课程建设的改革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关键。

 

2工程课程实训建设

 

2.1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课程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目标和原则[4]。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训课程的目标是:既突出“中医药”特色,又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实训课程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两点原则: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实训课程的开展依赖于前期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必须循序渐进、不断积累,要求学生按照培养大纲和具体的课程要求完成理论和实验部分的知识学习。二是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将不同课程知识融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医药院校想要突出“中医药”特色,就必须能够熟练地将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和工程知识相结合,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增强对行业的认识和了解,最终运用综合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

 

我校工程实训以“制药设备与制药车间工艺设计”课程为例开展,课程开设于第六学期,课程设计要求完成工程基本知识学习,实训部分分为学习阶段、设计阶段、答辩阶段三个环节。

 

工程基本知识学习为先修课程知识的学习,包括“机械基础与工程制图(理论+实验)”“化工原理”“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制药工艺学”。先修课程的开设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各学期,课程按照各自课程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绘图技能以及制药各剂型工艺流程、单元操作、制药设备、仪表方面的内容,为后续实训课程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课程实训的三个环节中,学习阶段为实训内容具体知识的学习,该环节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包括制药车间的平面设计、质量衡算、能量衡算、工艺流程图的绘制、防火防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设计阶段是实训课程的最主要环节,该环节的教学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学生在完成第二阶段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后,根据教师布置的项目完成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由教师设置,选题以制药车间设计、设备选型布置、工艺设计和优化为主。学生确定项目后进行分组,不同小组采用不同项目,每个小组内部则采用同一项目,但小组每个成员的参数要求存在差异,这既能促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讨论和合作,又因为每个成员参数不同而保证所有学生必须独立完成项目,避免相互抄袭,保证了所有学生对实训过程有较高的参与度。最后的答辩阶段是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该阶段采用单独答辩形式,由教师和学生一对一完成,在固定时间内由学生介绍课程实训的完成情况,并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结果(设计说明)和回答问题情况给予评价。

 

2.3教学反馈

 

(1)教学反馈出的优点。学生对于实训课程建设的教学过程认同度较高,认为通过实训课程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真正将理论知识进行了应用,增强了实践能力。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之前所学的工程和药学知识技能进行组合应用,摆脱了对知识点的单调记忆,能够构建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在项目中碰到具体问题时,能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合作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实训课程的顺利完成伴随着较大的成就感,学生对未来由学生角色向制药工程技术人员角色转变充满信心。

 

(2)教学反馈出的不足。实训课程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应用不同课程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太满意,认为学生碰到项目中的问题时不能迅速作出应对。其次,课程设计的项目不够丰富,虽然项目围绕中医药相关内容展开,能够突出中医药的特色,但在选题的深度、广度和设计要求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在教材方面,实训课程没有适合的、能够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实训手册类型的教材,学生可能在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3改进措施

 

3.1加强课程知识点串联

 

制药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药学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足够的工程相关知识,但最重要的是将药学和工程学知识进行串联,通过知识的“一体化”来解决实际问题。“一体化”的过程不能依赖于最后的实训课程,应该在前置课程中就有目的地对不同课程知识进行串联,教师应根据中医药院校的特点,突出中医药特色,对教学和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3.2丰富项目渠道,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5]。实训课程项目应该符合实际的工程情况,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身的科研课题,也可是学校实习基地药厂的实际问题。经过初步选择后,教师需对项目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满足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检验和应用需求。教师还应对课程所选项目进行系统化整理,按照课程要求设计条目,最终形成实训设计手册作为实训课程教材,保证学生对于实训课程系统的学习和完成。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整个实训课程的建设者和教学环节的设计者,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掌握知识、串联知识的前提,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必要条件。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由工程类课程教师和药学类课程教师组成,教师应该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有主题、有目的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交流关于课程建设的想法,讨论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对各自负责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串联,帮助学生搭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

 

3.4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促进实训课程建设

 

应多参与学科竞赛,形成保障机制,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6]。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竞赛,教师在课堂环节和实训项目选择方面可借鉴“国药工程杯”竞赛项目和各高校往届的优秀作品。竞赛中提出的新工艺和设计的新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作为课本知识的拓展,也能够保证实训手册内容的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口录和专业介绍[J].2012.

 

[2]张振凌,韩燕.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建设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8):744-745.

 

[3]李霞,许明丽,赵广荣,等.国内外制药工程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J].药学教育,2003,19(3):7-9.

 

[4]朱五福,徐珊,王平,等.地方性师范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3):40-43.

 

[5]张宇燕.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教材浅析与选用[J].亚太教育,2015(35):72.

制药工程的就业篇10

【关键词】药剂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原已形成的“学训结合、技能为本,随岗提高”“2+1”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兼顾了知识与技能的一体化,但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方向,与专业培养定位有一定偏差。通过对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讨,结合培养定位确定“学岗融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2+1”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调研结果,确立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领域及工作任务。通过研讨、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改革目前涉及面宽,针对性不强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新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定位

1.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

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医院(乡镇卫生院)药房及药剂科、医药公司、社会药房、药检机构等;核心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药品制剂生产、药品检验、药品营销等。

2.药剂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定位

药剂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检验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高素质劳动者。

二、药剂专业学生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①具有药用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疾病概要等基本知识与技能;②具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制剂技术、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③具有药物开发、生产及药动学、药效学的基本理论及药物的专业知识,并了解最新进展;④熟悉国家关于药物的生产标准、质量控制、药品营销等方面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⑤具有职业资格考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⑥具有药剂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专业方向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药学服务方向:①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能开展用药指导和宣教工作;②具有一定的药剂知识,在职业药师的指导下,能开展相应的药学服务工作。

药物制剂方向:①熟悉一般原料药、常用制剂的基本生产过程,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使用技术;②具有常用制剂、药物合成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制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③熟悉药事管理知识,具有了解国内外新药进展信息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了解国内各类药品市场信息的初步能力;④了解Gmp的相关知识和质量检验方法等。

药品检验方向:①掌握药物检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检验能力;②具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食品、药品等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工作。

药品营销方向:①了解我国药品市场运作的特点,熟悉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②具有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检验、仓储管理、物流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③具备在药品营销部门开展用药咨询、进行合理用药指导的能力,在执业药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药剂服务等工作。

3.素质要求

①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体魄健康、行为文明。

④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三、药剂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1.药剂专业课程的增设及删减

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宽口径,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将原来执行的医院制剂方向的课程体系拓展为药剂服务方向、药物制剂方向、药品检验方向和药品营销方向。相应地增设职业方向课程,调整拓展课程,删减针对性不强的课程等,如增加“药品营销综合技能训练”,删减“药用植物学基础”,开设“社交礼仪”等。在选择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又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实训等具体条件及组织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2.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选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为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药师考试和医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就业岗位上岗证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全程德育渗透。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职毕业证外,毕业前还需通过考试获得以下其中一种资格证书。

表1:岗位及资格证书

3.药剂专业的四个课程模块

根据培养方向及能力结构,对所开设课程进行重新归整。将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医学相关课程整合为职业基础课程模块;根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对应典型工作任务为原则,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按照药剂服务、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四个职业方向能力要求,整合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围绕职业活动这条主线,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设置顶岗实习模块,形成“融知识、技能,理论、实践于一体,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能力结构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框架。

表2:药剂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4.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调整

根据市场对药剂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培养及学生基础素质,对课程教学时数进行调整。适当减少社科类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使实验、实训课时接近60%,顶岗实习达1800学时。

5.药剂专业课程开设的顺序

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第一、二学期开设职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四学期,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加设职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技能;第五、六学期全部安排在行业一线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与职业能力,实现毕业后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