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十篇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22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1

关键词: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20-02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既是人们的基本生活空间和载体,又是一定地域范围中居住的人群基于认同感而自发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以社区为载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是进一步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要以城市社区建设为着眼点,以政府和城市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手段,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逐步把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生活质量优良、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社区。就其本质而言,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基础,以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为内在动力,以人、社区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重要尺度。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全面推广的历史并不长。1986年,民政部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体系,倡导在城市中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发展”(Communitydevelopment)一词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于1915年首次使用,之后,在社会政策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社会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在1951年通过了“390D号议案”,正式倡导“社区发展运动”。此后,这一运动在联合国的努力推动下,由农村推广到都市,并积极向纵深发展。目前,社区发展基本上在全球得到了普及和推广,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但就我国而言,社区发展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而且与国外不同的是,我国的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是由城市开始,由城市向农村推进的。我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也主要是由城市社区精神文明逐步向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推进。

一、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

(一)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需要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单位制”逐渐解体,个人由依附性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的“市场人”或社会人,改变了整个国家管理的微观基础。政府已无法通过“单位”将社会成员整合在国家的组织和管理体系之内并将其社会结构化。政府只有通过培育社区来整合并调动各种分散的社会资源,并将分散的居民个体重新组织起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和实现政治参与的基层平台。因此,占领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对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当前也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率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8%提高到现在的40%左右。就城市化的内涵而言,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不断集聚。二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三是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不断由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化。所以,城市化既要求城市人口、城市数量的增长,又要求城市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以,城市化本身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进程中,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对城市化的能动作用,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是当前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二、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建设,它既要以服务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来开展建设,也要以培养和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社区参与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中心开展。因此,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关爱互助”、“主动自主”。

“以人为本”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即以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首先,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人本”理念要以洞察人的需求为基点。要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本社区的社情民意,了解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其次,要以关心人的福祉为重心。要通过改善社区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就业环境、安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等,把方便、舒适、关爱和温暖带给居民群众,让居民群众切实产生一种体验,即只有搞好了社区建设,大家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再次,要以抓好居民自身的文明建设为根本。要确立居民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与尊重人的权利、实现人的价值的要求结合起来,使居民在参加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关爱互助”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准则。“关爱互助”倡导社区群体把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互助和社会和谐作为主导型价值取向,促进社区内不同群体相互之间的合作、扶持与人文关怀,使社区内群体都能够有所依托,实现困有所求、难有所帮、闲有所乐的和谐共处局面,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家庭、邻里、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其次,倡导社区群众自觉确立一种“互惠”意识或“共荣”意识。在社区中生活的群体或个人,不是绝对孤立的群体或个人,是能够与其他人产生共同的生活体验和发生互惠关系的社会人、主体人。

“主动自主”指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参与者特别是社区居民所应持的基本态度。“自主”是人自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主体而存在的一种自我态度。城市精神文建设坚持自主理念就是努力创造条件,培养、支持和鼓励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个体以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民利为依据,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把是否利于个体独立性、责任感、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的养成,作为衡量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价值的重要标准。

培养人们的“主动自主”意识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人们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作为“社会人”的合法权益和自主地位很快得到了确认,但人们作为“社区人”而应具备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主精神却仍需要引导和推动。因此,引导回归社区的“单位人”转变观念,摆脱长期形成的依附人格,形成对自己负责、对社区负责的“社区人”意识,依法行使民利,自主参与社区生活,应该是当前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在强化“以人为本”目标、“关爱互助”准则、“主动自主”基本态度这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理念的情况下,我们应着力推进以社区文化、教育、服务、道德、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独特的或具有个性的群体意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文化现象总和。通过包括街道文化、家庭文化、企业、商业文化等内容的建设,以转变社会风气、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居民归属感。

(二)社区教育建设

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居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把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改造人的工作与尊重人的权利、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文明素养、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要求结合起来。包括社区居民主体意识的提升,也应在教育内容之列。要通过教育,使居民将被动参与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行为,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推动社区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社区服务建设

通过开展社区福利和公益服务,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和社会福利,优化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和谐、稳定的风尚。

(四)社区道德建设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宣传,推进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建设、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和社区卫生道德建设等方面。

(五)社区环境建设

社区环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包括人工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等,是社区居民生活、工作、休闲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抓住环境建设,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行动方案,需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健全服务网络来进行。

(一)强化建设的组织保证

精神文明建设是个方向性、导向性的建设,所以,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如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扩大党在社区的影响,发挥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障作用、行为表率作用,以社区党建凝聚人。

(二)整合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结果上往往表现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创建过程中,往往需要整合政府部门的各种资源,促进各政府部门齐抓共建,以对创建成果进行维护、养护并促使其成果持续发展。

(三)整合社区的各项资源

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健全分门别类、功能齐全的信息咨询、就业、技能培训、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家政服务、志愿者服务等网络体系,实施民心工程;把社区内各类文化场馆、广场、公园、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倡导文明的重要阵地、途径,推进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楼院文化、家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2

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盯创建目标不动摇,紧扣重点工作不放松,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举全市之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一、顶层设计建机制,汇聚创建工作新合力

我们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总抓手,建机制、聚合力,全员全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完善领导机构。高规格成立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副职任副总指挥,各镇党委书记、各局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对应市级领导分工,围绕《测评体系》成立了8个常态工作推进组,围绕突出问题成立了5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全面推动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参与督导,每周五带队督查创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二是理清发展思路。我们提出了“一年强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夺桂冠”的工作目标。印发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运行规则》等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三是靠实工作责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将《测评体系》标准细化量化,签订下发创文责任书,实施创文“工程化”、“项目化”,保证了创建工作按一个体系、一个标准整体推进。

二、突出重点再攻坚,实现文明**新提升

我们把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作为重中之重,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在城乡基础建设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省市各类政策支持,全力提升农村道路建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厕所革命、天然气入户、路灯安装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持续开展城市风貌改造、道路网络畅通、功能配套完善、城市综合整治等7大行动。投资1.24亿元建成投用的飞天公园,成为**的城市“绿肺”,也是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二是在环境优化整治上求突破。紧盯群众广泛关注的“城市病”“环境病”问题,以城区街区为核心、巷道村镇为基础、道路景区为名片、农户企业为关键,全面推进以“四清、四拆、四改、四化”为重点的“全域无垃圾”环境整治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发展形象。继续实施城区巷道、临街建筑、老旧楼院等市政改造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旧城片区改造。不断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持续加大对城乡违章建筑、占道经营、道路交通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升城市宜游宜居宜业水平。三是在公共服务提升上出实招。以“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和“四办”改革,有效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进一步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有序拓展社会购买环卫保洁服务覆盖范围,推进城乡环卫保洁向精细化规范化发展。全面落实教育卫生、困难救助、优抚优待等惠民政策,持续打造儿童、妇女、老年人综合服务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成效。

三、以文化人提素质,彰显文明城市新魅力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3

为充分展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成都市等14个城市(区)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等672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等1343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授予朱晓芳等100名同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北京市朝阳区等80个城市(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称号。中央文明委组织对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进行复查确认,决定继续保留张家港等10个城市(区)的全国文明城市(区)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附:1.《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和第四批全国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名单》

2.《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9年1月20日

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区)、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精神文明

建设先进工作者和第四批全国

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区)名单

一、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省会、副省级城市(3个):成都市、南京市、南宁市;

地级市(6个):惠州市、南通市、东莞市、马鞍山市、苏州市、大庆市;

直辖市城区(3个):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静安区、重庆市渝北区;

县级市(2个):新疆库尔勒市、内蒙古满洲里市。

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名单(80个)(略)

三、全国文明村镇名单(672个)(略)

四、全国文明单位名单(1343个)(略)

五、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名单(100名)(略)

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区)名单

副省级城市(4个):厦门市、大连市、深圳市、宁波市;

地级市(3个):包头市、烟台市、中山市;

县级市(1个):张家港市;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4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发展;个性化;现代化;特色魅力

abstract:Basedontheconnotationofhumanisticspiritandhumanisticspiritinthecity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concreteformsofthecityplanningandconstruction,musttakeseriouslyhighlyinthecityhumanitiesspirit.preliminarystudyonculturalcharacteristicsinthecityplanningandconstructionhowtointegratehumanisticspirit.

Keywords:humanisticspirit;scientificdevelopment;personalized;modernization;characteristiccharm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文精神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文明城市本着个性鲜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创造出赋予城市自身独特的魅力。如何将人文精神底蕴融入现代化飞速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来,值得我们探讨一番。

1.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定义即为人类文化,文化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最显著的标志,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成就。人们的一切活动于此息息相关,人类社会因物的交易而设市,因文明的冲动而建城。而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地,又是文化产生、传播、繁荣的源泉,城市建设中融入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人文思想将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人文精神的本质在于人文精神“对文化内在价值和意义的自觉,它通过人们的行动体现出来”,发掘人类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取向,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环境的协调和谐效应。人文精神是追求真、善、美的以人为本,以文为质、以和为度的境界作为目标与宗旨。2.人文精神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运用的历程城市规划的人文精神是在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第四次会议发表的《雅典》中提出的,影响了现代城市规划将近半个世纪。这种功能主义的原则,一方面向古典建筑学派提出挑战,使城市规划、建筑开始从古典的放射、圆形广场一类形式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功能主义又使城市规划、建筑逐渐陷入机械主义,它刻板地分区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多方面联系,破坏了城市的地方特性,其结果是使城市形态单调、建筑雷同。尤其是功利主义的影响,城市空间因最大限度的商业性开发,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污水、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城市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同时,便从“文明中最伟大的创造”变成了“文明中最大的破坏”,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城市的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城市规划中的人文理念慢慢复苏。与此同时,国际规划、建筑界人士开展了“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研究,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城市人民”。这表明,城市人文精神将得到完全意义上的复兴与再生,人文精神因素将是21世纪城市文明的灵魂。人文精神因素在中国的造城运动中是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是中国城市运动中的代表作之一,彰显出皇权的气势和霸气。而苏杭则是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人文气息浓郁些。现代的城市建设也需要这种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在继承与发扬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城市打造一种文化的底蕴。3.人文精神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建设城市的纲领、管理城市的依据。如何打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设一个和谐、生动、合理的空间体系。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魅力之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彰显人文精神特征是十分重要的课题。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人文精神底蕴,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人文精神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人文精神,犹如一个人失去鲜明的个性。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都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与此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的和谐与持续发展的战略。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5

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传达贯彻省文明委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刚才,建军部长全面总结部署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完全赞同。屯溪区和市住建委等5个部门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省文明委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十分重视,省委宣传部贺懋燮副部长专程从合肥赶来,莅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贺部长的讲话非常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特别是对如何结合的实际开展创建活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明确的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再讲几点意见:

一、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发展大局,近年来。服务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开拓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荣获了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去年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市考评中又取得优异成绩,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时期。也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义重大。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握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把全省发展的劲头鼓起来,一是要着力鼓劲发展。宝顺书记在年初召开的省文明委全委会上指出。把全省人民的力量聚起来,始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正处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毫不松懈地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十一五”时期全国、全省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重要经验,宣传“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辉煌成就激励人,以宏伟蓝图鼓舞人,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振起来。要大力弘扬沈浩精神,深入开展向沈浩、杨业功、张宁海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讲奉献的良好氛围,把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工程等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二是要服务民计民生。体现民愿、服务民生、造福民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实实在工作成效争取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比如说今年我列入民生工程之中的小街小巷整治。这项工作市本级和屯溪区已经正式启动,第一批启动的12个小街小巷整治项目,大概总投资在一千万左右,七月一号以前要全部完工。其它各区县的小街小巷整治和一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工作,也要抓紧时间启动,抓紧时间见效,还要看哪个区县动的快一点。还有结合新农村建设所开展的农村清洁工程,区县已经关注到也做了但是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做得好一些,有的地方做得不好,群众反映也很大,也给的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城市里边的像油烟扰民、渣土抛洒、乱搭乱建等问题,这些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建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结合民生工作的实施,每年抓好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成效,得到实惠。

社会思想和人们精神生活日趋多元化。特别是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科学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人们精神领域形成侵蚀,三是要促进社会和谐。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对此必须引起我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主流思想价值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坚决抵制不良思想、落后文化和歪风邪气的侵蚀,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的作用,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耐心疏导群众情绪,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抓住文明创建这一关键

争创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大力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工程。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市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关键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明确目标,迅速行动、抓紧抓好,务求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各类综合评比中最具价值的品牌。刚才贺部长也说了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金字招牌。目前,一是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全国文明城市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全国只有24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难度可想之大。可以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已经成为各个城市对外形象大展示、综合实力大比拼的过程。作为安徽乃至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精神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的对外形象,也关系到安徽的对外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形象。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对于树立我市良好城市形象、加快推进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和“四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二是要在信心上再增强。今年是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之年。从我市自身来看。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市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整体形象大幅提升的五年。今年12月份,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如财政收入增幅达到50.7%创历史上的同期新高,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同比前移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高于全省平均增幅9.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同比前移了两位。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有良好的工作基础。近年来,成功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首届文明城市等荣誉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建机制和工作方法,总结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经验,培养出了一种勇创一流的精神状态。这些,都为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求很高。新修订的地市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共设置了9个测评项目、36个测评指标、126项具体测评内容,三是要在重点上再突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并且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今年评选表彰的前置条件并计入总分。从考评指标体系来看,考评非常严格。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关键,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尤其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硬指标、一项硬任务。近年来,市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新建改建了一批骨干道路和地下管网,高水平建设了一批城市公用和配套设施,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城市功能也有了显著提升,但对照测评体系,还有不少差距。当前,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影响创建全局和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抓好一批市政道路的改造提升,继续完善给排水、消防、电力、电讯、无障碍等市政公用设施;切实抓好一批停车场、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买菜难、入园难等问题;精心抓好中心城区和区县城一批小街小巷的整治,努力解决部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落后、部分新建社区功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也看了一些区县,现在区县在建设新区的过程中,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是对老区、老路的改造和管理不到位,有些地方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把周边道路压坏了不仅给周边的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给过往车辆的通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注意到城区的建设,没有考虑到农村,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存在希望大家在硬件建设方面要统筹兼顾。要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城乡环境是城市文明程度直接表现,也是对外形象的直接反映。当前,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扎实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特别是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和重要内容,要抓紧时间实施,切实抓好绿化、美化工作。要切实加强老旧小区、建设工地、商贸市场、城市广告和亮化等管理,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完善交通标识,创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城市交通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有一些问题过去不突出,但现在越来越突出。去年一年全市新增的汽车有12000多辆,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对于我这个规模很小的城市,不仅给道路畅通带来新的问题,也给车辆停放带来新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要拿出一系列的办法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区县也要关注这些问题。要深入推进“四大整治”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市有101个乡镇、778个村,许多村本来就是一个景点,就是旅游的目的地,就是对外的窗口,所以抓好农村文明村镇建设十分重要,特别是农村卫生环境的整治。有一些重点乡镇做得很好,也形成了一套机制,但新开发的一些景区(村镇)或者说正在逐步走热的景区(村镇)目前的机制相对还差一点。昨天和以学同志看了一下新安江畔的新安源村,这个村子把卫生保洁纳入了村规民约里,环境搞的比我城市里面还好,比我城里面的公园建得还漂亮。这一段的新安江保洁工作做的很好,白色垃圾基本没有。还有一些区县也做了一些这样的工作,村里都统一配了非常漂亮的垃圾桶,但是有的地方,没有发挥作用。还有一些重点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做得很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乱摆乱放、通行困难。各地要借这次创建活动,认真的抓一抓,使中外游客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景区还是过境,都能够体会到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要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一言一行都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从最基础的工作抓起,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要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大力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礼仪知识,增强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大家都能看到中心城区的卫生保洁工作做的很好,这里面凝聚了保洁人员辛勤的汗水。大家都要去保持这个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但是现在有一些单位和少数市民素质很低。比如,有些单位施工极不文明,建筑工地运土的车辆,晚上十点以后乱跑乱撒,渣土撒的整街都是也有一些市民,街上乱甩垃圾;还有一些小饭店,门口乱倒垃圾。对此,一方面我要加强城市的保洁;另一方面要严肃处罚。干部要带好头,要养成好的习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特别是环卫工人的劳动。要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各级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包括共青团员要带头发挥示范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的社会风尚。

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强化组织领导这一保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把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与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要在方向上牢牢把握,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工作上大力支持,投入上大力保障,切实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精神文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合力抓。今天区县主要负责同志没有参加会议的要单独开个会。一把手必须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要巩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强协调配合,对一些重点项目和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合力攻坚,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文明创建的各项工作。

涉及到方方面面,二是要强化责任分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对照今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分解表,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凡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对涉及多个部门、交叉共管的工作,牵头单位要主动负责,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要高标准地做好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到重点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活动、有记录、有图片、有成效。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6

关键词:城市杜区;道德建设;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51-02

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其特征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此,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1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1创建新时期现代化社区的需要

《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的变革势必对城市社区的生活带来影响:经济交往方式的改变使城市居民内在联系增强,城市居民间的交往机会也增多,交往需求增强,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必须加强建设,以适应这一变化,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在增强。无论是城市社区优美环境的创造、完善服务的实现,还是和谐的人际关系都需要道德的维系,都需要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1.2解决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出现的伦理问题的需要

我国正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个人本位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个体的自主地位增强,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现象较为普遍。②人际关系功科化,作为市场经济建设的阵地,经济领域内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被扩展到社会生活,导致城市居民间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人际关系功利化会引发诸多道德问题,如奉献精神,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弱化乃至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城市社区道德的建设。加强社区道德建设有助于人们处理好道德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起人们从事社区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从而推动社区发展。

总之,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是促进社区整合,社区团结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社区建设向前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增强城市社区建设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基础,是城市社区文明建设的关键。

2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可能性

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

(1)城市社区的地域性为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城市社区就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城市居民连同他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的场所,社区办社会的方式使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性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基于相近地域间的天然联系为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使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成为可能。城市社区发展的自发方式主要是指“基于自身商品经济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条件,在外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影响下,经过自身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整合,逐渐地依靠自身发展的惯性,推动和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社会过程的方式。”自发方式是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社区的发展方式。以自发方式发展的社区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逐步形成的,我国城市社区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文化,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汲取营养的土壤。

3运用传统文化加强我国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努力探索发掘和研究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传统文化加强社区道德建设就是要结合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基本特征及价值取向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加强城市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对中国人的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养,对中国家庭、社会的稳定以及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文化精神是被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在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贯穿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基本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被归纳为“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精神”以及“礼治精神”。

3.1.1“刚健有为”的精神对于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易经・乾卦象传》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这种精神在全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之所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之所以有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与这一精神是分不开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社区是社会的基因,我们建设社区的目的之一,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在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激发了这种精神,弘扬发挥这种精神,才能建设一个富于创造性的社区。

3.1.2“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包括“以民为本”“重人伦远鬼神”“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这三个方面。以民为贵的的重民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的重要体现,“重人伦远鬼神”则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重现世、重生活、重人伦的基本生命态度,“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表现为注重人的修养,从个人与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

城市社区道德建设中,这些基本精神是建设良好环境与和睦的人际关系的思想基础,缺少了我们传统中的这些基本精神,中国人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人,民族文化的这些精髓已为我们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3.2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重和谐与融合”、“重实际、追求稳定”、“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3.2.1重伦理、崇道德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也被称作崇德型文化,孟子曰:“天下之国在本,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概括出我国传统社会的实质――家国同构。家族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封建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的基础。在家国同构这种宗法观念的影响下,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成为个体最重要的任务。“崇德”也就是中国传统要求人要以德行修养为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自觉和人格完美,强调道德在社会、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以道德为本位的文化重视个人对家庭的职责和对社会的义务,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3.2.2重人文教养的特征有助于加强城市社区道德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维系社会伦理道德,调节个人心里平衡的力量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个体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又是来源于以礼乐精神为核心的人文教养,通过道德教育、礼乐熏陶,从而培养出人格理想和人生境界。

3.3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的价值系统,主要体现为价值判断,它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传统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以物质与精神关系中的重义轻利”,“尚古倾向和平均主义”。

3.3.1“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

直接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札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影响了中国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它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塑造,有利于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维持人际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

3.3.2“以伦理道德为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纽带”对于加强社区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是建立在血缘与宗法关系基础上的,这就使家庭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主要表现在对“孝”的推崇,家族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最大特点是对“孝”的张扬,对“孝”的及其家族中心的观念强调,它赞成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讲求孝道的社会风尚,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7

此次学习考察是按照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

派出的第一批考察团。考察地点是根据中央、省文明办的推荐,赴首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地是学习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团一行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期间,分别考察了五个城市下属的黄浦、江北、下城、鼓楼、槐荫等5个城区、5个街道、9个社区,先后召开了14次座谈会,与考察地的区委办、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政府办、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以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区以及社区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强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城区的分管书记,常委、宣传部部长陪同座谈、参观,各对接部门也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强化领导,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

五城区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较快,思路明确,围绕发展区域经济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领导重视。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特别是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重视,宁波江北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设立3个编制,专职负责创建工作。上海黄浦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一把手和所有的副区长为副总指挥,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区的创建工作,区委连续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科学。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上海黄浦区聘请70名专家学者、中科院的院士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标准,立足城市基础条件和群众生活实际,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原则、体系结构、项目设置和标准值,按城区经济、科教文化、环境服务、文明风尚等客观指标和政府形象、市民素质、市容环境、社会风气等主观内容设定了140项考核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对全国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3、落实到位。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一是抓创建氛围。考察团所到之地,城区主干道、社区、公交车站、商业街等醒目之处都矗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文明经商、文明执法等公益广告,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二是抓目标考核,把责任与政绩结合起来。如,江北区实行区委、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任务书和检查反馈书的“三书”制度,由组织部牵头,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干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责任与业绩挂钩;三是抓薄弱环节。定期召开推进会,找差距,找问题,组织人力,有针对性地就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形成八方支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五城区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都注重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打造不同的创建品牌,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一居一楼一特色,调动了驻街单位和辖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立足区域共建,城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济南槐荫区与驻区、驻街单位签定《社区单位开放服务资源协议书》,通过资源转换或表彰、命名、各类荣誉激励等形式,使辖区各类文化资源、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向居民开放,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支助、群众唱戏的新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活力。

2、立足群众需求,文明社区建设贴近实际,特色纷呈。五城区在文明社区建设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如,江北区针对社区老龄化的特点,提出“温馨社区”的文明社区创建品牌,开展“十个一”活动;南京市鼓楼区开辟社区“议事园”,组织居民评议,形成“身边的事大家议,身边的事大家管”的良好风气;杭州市下城区,结合未成年人成长实际,组织开展“携手1+6,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

3、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筑了社会化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平台。五城区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教育进社区,搭建社会化教育平台。教育局、区委党校分别拿出部分教室,面向居民开放,积极创办社区大学、市民学校,举办市民职业技能、文化学习培训,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兴趣爱好培训和科普、法制教育。加强对社区办学的管理,加大办学投入,坚持创办一所、巩固一所,从一所学校向一片发展,真正将市民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三)注重实效,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

在考察中,我们普遍感到,五城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了一个“实”字。即:工作抓得实、创建效果实、群众利益体现得实。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不搞“花架子”,不搞“理想化”、“概念化”,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如,南京市鼓楼区树立公共财政意识,采取政府购买福利的办法,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为社区配备专职保安、专职计生专干、劳动协领员、低保协领员、残联协领员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全方位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宁波市槐荫区采取社区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一站式建设格局,居民不出社区可以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需求,并积极倡导居家养老,建立养老公寓,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体现在群众利益上。

三、几点体会与启示

(一)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对华东五市的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区的精神文明程度已成为一种可以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成为促进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而且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有效改善软环境的有效途径。我们区近年来开展的“两从、两型、两化”工作、“三重机制”、“五型社区”的社区工作思路和“十进社区”等活动,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对推动城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还要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

考察中,济南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打造新型“安全社区”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该街道树立健康、生活、人身安全等“大安全”意识,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安全社区推进单位”。两年来,他们将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动态和做法通过互联网发往世界各地,并定期收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最新信息,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做好精神文明工作,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要充分发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团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举措,特别是要很好地总结我区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好的经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地域特色,不搞一刀切,形成一批叫得响、群众参与广泛、效果明显的精品项目,积极与先进城区接轨,全面提高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三)强化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成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精神文明建设要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让群众受益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只有一切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群众的利益,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要从设身处地解决群众急需的实际问题中抓创建,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中抓创建,从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中抓创建。以正确的政绩观考核创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创建工作中,切实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拿奖不是最终目的,目地是通过“创建”工作,实践“三个代表”,促进城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群众切实参与建设、看到成果、感受到实惠。要把目标考核与促进工作结合起来,年底前,对全区精神文明建设“金银铜”奖考核细则和考核办法进行修改,从城区经济与发展、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治安与稳定、科技教育与文体卫生、社区建设、组织建设、宣传思想与道德建设和党风廉政与机关作风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考核,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8

一、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是按照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派出的第一批考察团。考察地点是根据中央、省文明办的推荐,赴首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地是学习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团一行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期间,分别考察了五个城市下属的黄浦、江北、下城、鼓楼、槐荫等5个城区、5个街道、9个社区,先后召开了14次座谈会,与考察地的区委办、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政府办、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以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区以及社区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强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城区的分管书记,常委、宣传部部长陪同座谈、参观,各对接部门也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强化领导,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五城区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较快,思路明确,围绕发展区域经济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领导重视。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特别是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重视,宁波江北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设立3个编制,专职负责创建工作。上海黄浦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一把手和所有的副区长为副总指挥,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区的创建工作,区委连续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科学。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上海黄浦区聘请70名专家学者、中科院的院士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标准,立足城市基础条件和群众生活实际,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原则、体系结构、项目设置和标准值,按城区经济、科教文化、环境服务、文明风尚等客观指标和政府形象、市民素质、市容环境、社会风气等主观内容设定了140项考核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对全国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3、落实到位。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

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一是抓创建氛围。考察团所到之地,城区主干道、社区、公交车站、商业街等醒目之处都矗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文明经商、文明执法等公益广告,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二是抓目标考核,把责任与政绩结合起来。如,江北区实行区委、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任务书和检查反馈书的“三书”制度,由组织部牵头,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干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责任与业绩挂钩;三是抓薄弱环节。定期召开推进会,找差距,找问题,组织人力,有针对性地就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形成八方支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五城区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都注重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打造不同的创建品牌,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一居一楼一特色,调动了驻街单位和辖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立足区域共建,城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济南槐荫区与驻区、驻街单位签定《社区单位开放服务资源协议书》,通过资源转换或表彰、命名、各类荣誉激励等形式,使辖区各类文化资源、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向居民开放,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支助、群众唱戏的新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活力。

2、立足群众需求,文明社区建设贴近实际,特色纷呈。五城区在文明社区建设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如,江北区针对社区老龄化的特点,提出“温馨社区”的文明社区创建品牌,开展“十个一”活动;南京市鼓楼区开辟社区“议事园”,组织居民评议,形成“身边的事大家议,身边的事大家管”的良好风气;杭州市下城区,结合未成年人成长实际,组织开展“携手1+6,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

3、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筑了社会化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平台。五城区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教育进社区,搭建社会化教育平台。教育局、区委党校分别拿出部分教室,面向居民开放,积极创办社区大学、市民学校,举办市民职业技能、文化学习培训,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兴趣爱好培训和科普、法制教育。加强对社区办学的管理,加大办学投入,坚持创办一所、巩固一所,从一所学校向一片发展,真正将市民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三)注重实效,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在考察中,我们普遍感到,五城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了一个“实”字。即:工作抓得实、创建效果实、群众利益体现得实。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不搞“花架子”,不搞“理想化”、“概念化”,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如,南京市鼓楼区树立公共财政意识,采取政府购买福利的办法,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为社区配备专职保安、专职计生专干、劳动协领员、低保协领员、残联协领员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全方位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宁波市槐荫区采取社区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一站式建设格局,居民不出社区可以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需求,并积极倡导居家养老,建立养老公寓,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体现在群众利益上。

三、几点体会与启示

(一)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对华东五市的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区的精神文明程度已成为一种可以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成为促进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而且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有效改善软环境的有效途径。我们区近年来开展的“两从、两型、两化”工作、“三重机制”、“五型社区”的社区工作思路和“十进社区”等活动,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对推动城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还要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考察中,济南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打造新型“安全社区”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该街道树立健康、生活、人身安全等“大安全”意识,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安全社区推进单位”。两年来,他们将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动态和做法通过互联网发往世界各地,并定期收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最新信息,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做好精神文明工作,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要充分发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团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举措,特别是要很好地总结我区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好的经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地域特色,不搞一刀切,形成一批叫得响、群众参与广泛、效果明显的精品项目,积极与先进城区接轨,全面提高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9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要取得实效,必须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敢于和善于破解创建工作的难题。**县精神文明创建之所以不断有新突破、新举措,要害是他们善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他们把创建工作不是当作只搞搞卫生、扫扫垃圾,给人们一个视觉效应,而是把它作为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两年前,他们开始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法则,盘活城市资产,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新路子,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形象。去年,他们又从改革环卫体制入手,创新城区的保洁机制,进一步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公开向社会招标拍卖整个城区的清扫保洁和卫生治理权,在体制和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做到了有钱做事、有人干事、有人管事,一改过去公用事业在治理上的不足,将城市环卫体制纳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权责利相统一的问题,做到了政府满足、环卫工人满足、人民群众满足。实践证实,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立足于创新,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际,不断攻坚克难,不断与时俱进。

**县的经验体现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这就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强烈愿望,锐意改革、走向开放的宏伟气势,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时代文明的高度自觉,他们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造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希望**县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加大巩固提高的力度,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攀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呈现出扎实推进、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流、物流增加,“社会人”群体不断增大,一些与新形势不适应、与群众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的有:一是在工作上如何实现由突击应付向长效治理的转变;二是在手段上如何实现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三是在内容上如何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这些是精神文明创建全面升级提高的新阶段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实现今年的创建目标,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一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既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一定要充分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正确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标准来检验。要高举“三个代表”这面旗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武装起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造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中心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无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教育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完成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同维护社会稳定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要始终坚持从社会多样化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干部群众不同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出发,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领域和社会覆盖面,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多做振奋精神、团结鼓劲的工作,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办好事、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非凡是要多为困难群众着想,让最广大人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扎扎实实的教益和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从而更好地调动、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三要牢牢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上各种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紧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处理好继续优良传统与坚持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形成的一切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都应当认真坚持并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同时,要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认真总结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非凡是要紧紧围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熟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创新思路,提升理念,在增强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突出任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做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今年,池州城区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县要争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东至、石台创造条件明年申报,九华山要巩固良性循环成果,并接受中心文明委的考评。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深入研究创建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着力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要围绕构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增强创建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第一,要着眼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体制是保障,机制是活力。精神文明创建要深入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觉性外,要害的一点就是要排除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新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创建工作就会有突破、有创新。当前,体制机制这个坎就横在创建工作面前,我们必须迈过去,而且一定能够迈过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负责同志的熟悉、态度和决心至关重要。总的要求是:要围绕攻克“薄弱时段和薄弱环节”问题,推进“一个领导体制和两个工作机制”的全面落实,全面推行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内容的综合执法,加大城市治理力度,在治脏的同时突出治乱,大力整顿交通秩序,着力整治摊点群和乱贴乱画现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照这些要求,大家认真思考一下本地的“一个领导体制,两个工作机制”还存在什么问题,是不是科学有效,是不是都落实了。

第二,要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建立规范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一些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越来越多。例如城市创建工作的环卫体制和城管体制问题,如何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使城市治理的这些基础工作落到实处,各地都在探索。**县采取了市场化的办法,对环卫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造了一些基础设施,政府花了一些钱,作用和效果非常好,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政府应该学会用市场的办法抓创建,确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资源作为资产来经营。这是一种发展方向。大连就是成功运用了这个理念,实现了“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过渡。我们的创建工作也要善于运用这些理念,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使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是“育人”,特点是“群众性”。创建工作不仅要治脏,而且要治乱;不仅是改善环境的问题,而且是打造诚信的问题。创建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治理不力、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但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和人的素质问题。下一步创建工作在内容上要实现由环境整治向素质提升的转变,把诚信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打造诚信机关,培养诚信市场主体,培育诚信公民,在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提高上下功夫。要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做到德法并举,教诛并重,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的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容,深刻体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聚集“德”的力量,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支持创建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创建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把实惠送给群众,群众的自律意识才能增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才会高涨,群众的主动性才能有效发挥,群众的创造性才能显现。

第四,要坚持“重心下移”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治理、四级网络的治理体制。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创建工作成果的巩固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就是重心下移不够,没有发挥好城关镇(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两级政府、三级治理、四级网络”的治理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创建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城关镇(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真正做到“治理重心下移,街道负总责”。各级党委、政府既要明确街道、社区居委会在创建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又要赋予他们在城市治理中的一些相应权力,同时加强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检查督促,使他们在治理中真正做到有责、有职、有权。去年,全市社区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面启动,开始呈现强力推进之势,初步解决了“有人办事、有经费办事、有地方办事、有规章办事”的问题。

今年,要着重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的功能,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典型,以典型引路的方式,真正把社区建设作为建立“两级政府、三级治理、四级网络”治理体制的一个抓手,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面升级提供制度保证。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篇10

城市是当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标志。文明的城市,不仅要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完善的城市设施,更重要的是市民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城市与市民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衡水市民思想素质势在必行。

市民思想素质与城市文明的辩证关系

市民是城市的构成和主体,城市因人的聚集而逐渐庞大,城市管理应运而生。城市管理是对人们的日常活动及其行为的规范。人们的思想素质越高,就越遵守城市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城市管理就越容易,城市文明发展就越快,因此市民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的文明程度。如果城市只看重硬件设施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市民素质相关联,就犹如一个人有着光鲜的外表,而个人素质低下,跛腿跑步早晚要摔倒。

城市文明是城市中各方面的综合反映,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无形资产。它既是当下生活在城市中市民的思想素质、文明程度的体现,更是市民对未来的展望与理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尊重的需求、文明的需求、交往的需求逐渐增强。良好的城市管理,制约着不文明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市民的整体思想素质。

可见。市民思想素质和城市文明相辅相成,城市文明程度越高,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度越高,就越能聚集起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城市的文明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提升衡水市民思想素质的方法

今年是全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关键之年,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衡水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素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对实现全市跨越赶超,绿色崛起将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积极营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

一是要精准宣传。精准的宣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同的年龄阶段、行业领域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决定了宣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群体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从学校教育人手,积极培养其社会公德,使其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强化文明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力量,广泛开展“跟我来、看我的”活动,从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给群众做示范、做表率;加大宣传教育参与度,引导广大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凝聚城市文明建设的每一份正能量。

二是要灵活形式。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宣传活动效果,比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进社区、进校园、进工S、进车间活动,通过大家喜欢的形式,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带到群众身边,搬到群众心坎,引导大家广泛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思想素质,强化群众的文明意识,切实凝聚起树新风、讲文明、扬正气的强大合力。

强化人文道德关怀。人文道德关怀是激发群众参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内在动力的重要一环。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为对广大人民群体尊严和价值、生活和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因此,要广泛开展人文关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市民遇到的问题,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市民共建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