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9:43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1

高二生物研究性课程学习实施方案2006.3.1一:方案指导思想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开展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扩大其视野,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初步的认识。二: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1)第三周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师组织选题或自报课题,教师初审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辅导教师负责),(2)第五周到第六周各班组建小组,开题论证各班组建1-2个课题小组,选择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聘请辅导教师.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师到班指导。(3)第七周到第十五周开展研究,导师监控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辅导教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

(4)第十六周组织中期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以年级为单位,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5)第十八周成果展示,论文答辩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展示及评比。(6)第十八周表彰先进:对优秀课题成果结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7)第十八周到第十九周课题资料的整理、总结上交年级组和教研处.附:研究性学习课题举例:1: 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关系的研究.2: 光照对开花植物花期的影响.3: 鱼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长情况研究.4: 昆虫触角及其摄食行为的研究.5: 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对策.6: 水体富营养化成因的探索.7: 不同种水体污染生物净化方法的研究.8:热污染对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研究.9: 香烟烟雾对三龄家蚕幼虫的结茧质量的影响10: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合理饮食结构的研究.11:日常食品中常见致癌物的文献研究.12:糖尿病人的食物疗法的研究.13: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危害研究.14:中学生服用营养品情况调查及其分析.15:关于Dna芯片与21世纪身份证的文献研究.16:克隆技术对器官移植的作用与意义探讨.17:基因疗法的可行性分析与展望.18:造福于人类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献研究.19: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分析.20: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卉栽培现状调查分析21:基因组计划与转基因食品开发的展望.22:濒危动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应用.23:酸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肠杆菌含量的测定与思考.25:农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现状及其前景分析.26: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7:区域珍稀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2

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思维开放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特征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等问题,我们都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特征

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

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特征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3

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优化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材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建立实验评价体系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地方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

遗传学实验是高等学校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遗传研究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1],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以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为主,缺乏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多数遗传学实验经历时间长,一次实验课仅有约3学时,许多实验操作不得不由教师代替完成,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时间较少,很难对学生开放实验室;教学手段上以一台显微镜打天下,实验内容多局限于细胞遗传学范围内;实验成绩评定上,不管实验过程和结果,只要实验报告写得好,实验成绩就高.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2-5].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开辟实验教学新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此,我们针对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对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优化实验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遗传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遗传学实验与生物专业中的很多学科的实验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对实验体系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改革.

1.1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遗传学实验教学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又要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特点.对遗传学实验的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建立了“验证性→综合性→研究性”逐层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从生物的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体水平等方面确立了5个教学模块,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遗传研究技能,拓宽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6-7].

1.2实验内容优化整合

将遗传学实验内容整合为以下5个教学模块:经典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果蝇或玉米杂交实验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的制定、杂交组合的选择,到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显著性分析等全过程.目的在于验证和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学习杂交技术.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果蝇杂交综合性实验,玉米杂交综合性实验.细胞遗传学实验模块.以根尖、花蕾或骨髓等细胞制片技术为基础,学习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方法,细胞制片技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观察,核型分析方法.该模块实验项目有植物核型分析,动物核型分析等综合性实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制片技术,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技术和人类X染色质观察等.分子遗传学实验模块.通过动植物、细菌Dna的提取、纯化、扩增和电泳,得到Dna标本,为进一步研究Dna的功能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Dna提取及纯化,pCR扩增技术,Dna电泳技术等研究性实验.遗传毒理学实验模块.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遗传毒性把对比试验法、假说演绎法等科研方法运用于实验中;人工诱发多倍体,为多倍体育中奠定基础.该模块实验项目有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植物多倍体诱导技术等设计性试验等.群体遗传学实验模:通过人类aBo血型或ptC尝味调查和分析,计算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经假设性检验,判断是否达到遗传平衡.该模块实验项目有人类aBo血性分析,群体遗传平衡分析(ptC尝味)等.在上述5个教学模块中,验证性实验占40%,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各占30%.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每个模块中至少选1~2个实验项目.这5个教学模块的特点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学习研究生物遗传的方法;除个别实验项目开成单独实验外,其余大部分实验均开成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把几个内容上联系紧密的实验开成1个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如把根尖制片技术、有丝分裂观察、核性分析3个实验综合为植物的核型研究.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完成从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到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全过程.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汇报实验成果,请有关老师参加实验成果汇报答辩,对实验进行总结,提出建议[8-9].最后,根据实验报告、答辩情况综合评出实验成绩.实践结果表明,综合性或研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分析方法、独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10-12].

2丰富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教学的创新性

传统的遗传学实验,由于实验材料的局限性,常常选择操作方便、容易得到实验结果的果蝇或洋葱做实验材料.选择单一的实验材料,不仅影响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普遍性的全面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实验中,要求每次实验至少准备3~5种不同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采集实验材料.有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材料,甚至有的学生另外选择材料进行观察.如核型分析实验,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是植物材料如蚕豆、大蒜、洋葱、黑麦,动物材料小鼠、牛蛙,有3组同学还分别选择了铁皮石斛、川贝、宽体沙鳅等经济价值很高的材料做核型分析.丰富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新知的创造能力[13].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遗传学实验从材料准备到实验结果,时间长,有的几天,有的几十天,学生很难通过讲解理解实验的全过程.有些实验现象、仪器操作等用讲解的方式教学,不直观、不形象,学生难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很容易使学生理解.因此,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实验效果.

3.1录像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数码摄像机或稍好一点的手机等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再对实验全过程进行编辑处理,制成视频报告.学生提交的视频报告,既能反映实验全过程,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又不失实验的真实性.例如,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从蚕豆发根,染毒处理和对照处理,恢复培养,根尖固定、解离、制片,以及实验结果,都让学生定期拍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制成视频资料提交.视频资料不仅记录了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到观察到实验结果的全过程,而且实验结果客观真实,还能发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14].

3.2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中,学生难以观察到各时期的分裂细胞,对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缺乏整体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及数据处理功能,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结合在一起,将细胞分裂的各时期图像按先后顺序制成Flas,连续播放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了全方位的学习途径[15-16].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14].

3.3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由数码显微镜、局域网、投影仪实物展示平台等组成,不仅能展示每个学生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显微摄影,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效果好的展示在投影屏幕上,让全体同学都能观察到.而且还能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例如用数码显微系统做多线染色体观察实验,实验难点是不易辨认立体显微镜下的唾液腺,将显微镜下的果蝇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图像及时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看到实在的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体,增加感性认识,互相学习,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4开放遗传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遗传学实验室的开放对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学生科研,毕业论文等实验项目.开放程序:学生根据教学和科研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提出实验申请,经指导教师和实验员同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准备,药品的配置,方案的实施,到最后写出实验报告等全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核型分析、果蝇杂交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中,实验周期较长,过去由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只是进行结论的验证和练习操作技术,很难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植物细胞核型分析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中,从资料查阅,方案的制定,根尖的培养、固定、解离、制片、观察、摄影,染色体图片分析等操作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又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学生参与培养基的配制、果蝇的饲养、果蝇的分瓶及果蝇形态的初步观察,杂交组合的设计,处女蝇的收集,观察记录,数据处理等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14,17].实践证明,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开放实验室,积极开设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13].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喜欢的实验内容,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以科技论文的格式提交实验报告,既增强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为今后毕业论文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以量化考核为重点,建立实验评价体系

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是否客观、科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根据教学目标将遗传学实验效果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5.1形成性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与考勤等环节进行评价.每一次实验满分100分,实验预习占10%,实验设计方案占20%,实验材料、仪器、药品的准备占10%,实验检测、观察、记录等实验过程占20%,实验结果及分析占20%,实验报告占20%.实验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前抽查.实验过程包括材料准备、药品配置、仪器使用和操作程序等.实验结果是交玻片标本、图片或数据及处理等.实验报告要求工整、规范,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内容、操作步骤修正部分、实验结果照片或绘图、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分析与讨论、心得与建议.考勤上,每次实验进行中按桌点名,不参加实验者无实验成绩,必须补做实验后才有成绩.一期内实验缺3次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研究性实验要进行报告和答辩的实验,报告和答辩各占20%,其余环节占60%.

5.2终结性评价

遗传学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单独考核,实行满分百分制,形成性评价占50%,其中基础实验占20%,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各占15%;期末考试占50%,二者合起来作为这门课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强调过程,突出动手能力,结果真实,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加大考核力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5,18-19].期末考核试题内容涉及实验目的、原理,药品配置,材料培养和处理,操作程序,仪器使用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室独立完成)等方面.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开放式的遗传学实验教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这对培养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正义李兴霞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熊小勇,程正则,蒋冰峰.在物理实验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3):44-46.

[2]易乐飞,王萍,程汉良.遗传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7(45):22-23.

[3]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0-92.

[4]罗红兵,王林辉,刘雄伦.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2):133-135.

[5]肖建富,吴建国,石春海.遗传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实践[J].遗传,2009,31(7):763-769.

[6]吴瑞娟.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初探[J].教改创新,2012(4):35-36.

[7]黄元射,何绍红.地方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师策略,2013(14):201.

[8]柴新义.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4):120-123.

[9]姬俊华,翟智卫.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2):90-92.

[10]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11]王娟,黎双飞,余少文.遗传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精细与粗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44-245.

[12]宋喜悦,张玲丽,胡甘.《遗传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提高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52-154,157.

[13]陈灵,彭成红.加强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02-204.

[14]张晓,齐志广,郭光艳.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1,28(1):99-101.

[15]高宁,赵文深,马力,等.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增):55-60.

[16]胡绍彬,赵明国,罗云.石油工程实验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54-55.

[17]魏俊杰.高等院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20-122.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生物课堂;教学尝试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近年来,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探究式教学,对探究式教学各个方面有些初步的尝试。

一、探究式教学基本步骤

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包括一系列活动:如需要观察研究对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设;需要搜集有关资料,对假设的逻辑含义进行推断;需要调查或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需要收集,分析数据,运用逻辑或证据做出答案或解释;需要利用各种形式交流得出各种科学结论,并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等。

1、发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或者是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可以来自于生物科学史中的趣味事例,可以来自于生物学实验,可以来自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解释不了的问题,可以来自于学生对某一生物问题的不同看法。

2、作出假设

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最终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即作出假设,可以起到贯穿学习的整个中心主题。

3、制定研究方案

可以让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器具、材料、信息资源,设计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4、检验假设

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包括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收集资料数据、分析结果等。

5、得出结论

可以引导学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进行后期处理。

6、表达交流

可以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经过近年来探究式教学实践总结出探究式教学有如下几种模式:“问题,阅读,归纳,结论”、“问题,实验,归纳,结论”、“问题,阅读,实验,总结,练习”、“阅读(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等。从上面几种模式看出实质上把探究式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核心部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认为提出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核心。我们生物组已把这几种模式不断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并在全校已达成共识。

三、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

1、利用实验来探究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生物科学体系就是人们(科学家)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参加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利用资料分析来探究

有时,我们虽不能做科学家们的那些高尖端的实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科学家们研究的历程,利用他们实验中数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探究历程,一样能够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

3、利用调查来探究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怎样,非常有必要。我在设置学生实践调查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也有一些体会。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提出主题:教师指定了两个主题――基因工程的进展、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的防治。分组选择主题。②、收集信息: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便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图书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收集。③、写出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或见解等等。④、报告的交流和评价:报告完成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让报告人进行陈述,而其他同学可以进行提问,由报告人进行课堂答辩。。

学生在调查中获得了对学科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加深了对新问题的认识。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共享”。通过调查,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问题,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学习与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学习科学,可以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问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2]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5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是物理新课程教学的亮点,探究式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亲近生活、亲近社会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探究报告是学生对物理探究活动过程的记载和探究结果的书面汇报,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指导好学生写物理探究报告是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结合物理教学,逐步渗透物理探究实验各个环节,由简到繁,分步指导学生写物理实验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一.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分析与论证环节中要求“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八年级学生初学物理,在开学第一课中,我就让学生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因此,要学好物理,一定要善于观察,且是有目的的观察。如在声现象的教学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在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中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做到有目的的观察,并要求学生说出观察的结果,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就会有的放矢。以后要求学生逐步做到由口述到笔录,学生就会自然过渡,感觉写物理实验报告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表格设计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初中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测量,如刻度尺、温度计、停表、天平等。这样的物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就是实验数据记录。最初的实验中我将实验记录表格设计好,在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已经掌握后,要求学生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在“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入射角α反射角γ

1

2

3

这类实验不要求学生写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这两个要素,“分析与论证”可以改成“测量结果”。但填写实验数据时一定要强调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也是实验报告内容之一,我开始是要求学生将实验记录填入现成的表格,后来指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学生逐渐总结出:表头的内容一般为实验次数、要测量的量、要计算的量等,学生自己设计好表格之后,加以展示,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极大的增强了自信心。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学生实验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各种实验现象、数据中找出物理规律和得出结论。初中物理实验除了测量性实验,大部分是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在测量性实验中,我只要求学生做到对实验操作、仪器使用说出或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思考今后如何改进;在验证性实验中除了做到上述要求外,就是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分析结论前先要注意本次实验目的,然后对现象或数据出现的普遍规律进行总结。如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完成有关测量后(如下表),分析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因此实验记录中哪些物理量的变化造成机械效率的改变就是分析的重点。

学生可能会在最初分析时感觉有些困难,我就采取了填空式的实验结论,如本实验结论可以设计为: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其它条件一定时,______。通过分析第1、4、5次实验数据,得出。这样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引领下,很自然的写出第二空的结论。(由于初中物理重点考查控制变量法,很多实验中也用到了此方法,所以写出结论时注意表达出结论的得出是在哪个物理量被控制不变,培养学生物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四、实验步骤的练习与设计

在学习了一学年的物理以后,学生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以上实验报告的环节,并能比较熟练的填写实验报告单。但对于实验设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部分环节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从八年级下开始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就将报告单中的实验步骤设计为填空式,如下: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开关处于.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V,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记入表格中。

3改变位置,使电压表示数变为3V,再次读出示数,并记入对应表格。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与电磁铁连成电路。

2、将开关闭合或打开,观察通电、断电时,电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情况,判断电磁铁磁性的。

3、将开关合上,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从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情况对比电磁铁的变化。

4、将开关合上,使不变,改变电磁铁的接线,增加通电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的变化。

由于填空式实验报告给出一部分设计思路的提示,进行填空式报告主要是让学生在填空时思考实验关键点、这样设计的原因,当然实验步骤也是为实验目的服务的,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会让学生思考:要完成这一目的,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哪些量需要变化,哪些量要保持不变,怎样做才能实现你的想法。经过一学期的练习,在明确实验目的之后,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需要哪些器材呼之欲出,大部分学生能够设计出基本实验步骤,互相讨论之后加以完善,实验设计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探究;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前就必须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只有教师精心选择实验器材,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物理探究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参与性。有一次,有一个教师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与液化》的实验教学中,他在上课前就事先按实验教学的方案把要实验的器材都准备好,学生不需要动手就可以开始实验。上课时,他又把实验的步骤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按他的实验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他都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实验结束了,实验报告也就写好了。全班45个学生的实验步骤一样,实验的结果也就一样。从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的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所有的实验报告全是优秀。可仔细地想一下,问题就多了。

1.在课堂上学生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一步一步地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自己去做实验准备,也不需要考虑实验结果。这种没有思考,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不可能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愿望,也不可能收到体验性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是学生做实验的关键过程,由于实验条件、步骤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也会有许多实验的假象。比如,给实验对象加热。由于火苗达到大小、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温度出现,可教师在每一个实验阶段,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写在实验报告上,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二、物理探究教学要做精心的准备

学生的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地准备。例如,那节物理公开课,单从教学设计来看,是非常好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水的沸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又往往不被学生注意的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了实验,写出了实验报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过于强调了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可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探究,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比如,在水的汽化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水汽化的过程,探究性地去思考水的汽化的条件和条件的实现过程,加热时水实现汽化的基本条件,但水的汽化还与时间、温度及容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加以对比,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去进行水的汽化实验,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精神。

同样,在这个《汽化与液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帮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条件和器皿,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带来实验器皿,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煮饭的铝锅,有的带来电饭锅,还有的带来的是饮料盒,实验时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工具给水加热。最快的铝制品饮料用酒精灯,给温水加热仅需2~3分钟就能沸腾,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用过化学实验室的烧瓶,预热后不加石棉网直接利用单芯酒精灯加热,加热效果更快。

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在实验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例如,在水容器加热的过程中为了玻璃器皿的安全,要求在玻璃器皿下面放上石棉网。在安全措施具备的条件下,我们在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拿掉石棉网,看看水温的反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拿掉石棉网后水沸腾比不拿掉石棉网要快得多。学习和实验中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自我研究

新课程的核心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些实验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要通过教学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感悟实现自我研究和探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大力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课前根据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先自我演示,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课堂实验的安全。学生也能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在不断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物理教学,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和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和内容。物理的探究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动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家安,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7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学习物理,也要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理解科学家们探讨物理知识的手段。所以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要想完成这样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开始。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我就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加强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让他们感觉物理是那么的神奇,在我们的身边那么随处可见。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产生一种不可扼制的探索激情。如冷水能使停止的沸腾的热水重新沸腾,教师还可以讲一讲阿凡提用雪烧开水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一定会给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同样有趣。

2培养学生仪器操作的规范性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件测量仪器,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由于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到,学生往往认为使用起来很简单,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已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可以利用放大的图形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凡带刻度的仪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这种观察。这是一种基本的实验素质,应该从第一次使用仪器时抓起,并且还要说清如此这样的必要性。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科学态度

作为物理实验,学生是初次进入实验室,室内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心情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恨不得马上动手做实验,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因此,教师应首先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明实验室规则和物理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然后指出实验前应先预习的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或要求,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首先检查桌上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够用,然后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实验完毕后,要整理好仪器,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完成作业,交教师检查是否合格。由于该实验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分组实验,虽然简单,但作为实验训练的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有关要求去做,而且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巡回指导,表扬认真测量和协作较好的实验小组。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错误读数,批评不认真测量、编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作实验的总结性报告,它包含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所需实验器材、用简明语言叙述的主要实验过程及实验记录表格等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是一项较高的要求,因此应把此项要求作为一种能力和技能从开始就进行培养。在初二教材中,各分组实验均按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在各章节中,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份实验报告时,应给学生讲明实验目的是什么,根据实验目的需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如何选用实验器材,应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等问题。通过初二教材中分组实验课的多次示范,实验报告的常规格式已逐渐渗透在学生的心中了,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就容易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同时也为今后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5将物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8

一、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课题是课题研究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课题。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感兴趣的话题。兴趣是课题研究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2)可行性的问题。即客观条件(资料、仪器、时间、空间等)和主观条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都允许研究开展。

(3)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知识构建具有良性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发展。

例如,本校去年七年级进行一项有关旅游资源的课题研究,有学生提议研究韶关的旅游资源,认为韶关范围大,可调查的内容多、选择性强。有些学生观点则相反,认为调查韶关范围过大,无法身临其境,内容无法具体化,应以本地县城旅游点的分布及各旅游点的地貌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本地县城范围小,可进行实地调查。面对此种情况,可引导学生分析两地之中对哪个地方更感兴趣,哪个地方的调查更可行。经过对比分析,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调查当地县城的旅游资源更容易入手,地方近,可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更方便。而且当地旅游点以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为主,学生可充分利用课堂已学过的地貌相关知识点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更强。

二、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

课题选定之后接着进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详细真实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必不可少,没有相关的翔实资料作支撑,课题研究就失去准确性,写出来的结题报告较空洞,缺乏说服力。例如,本校上学期的综合实践课题“学校附近环境污染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很简单,不用去调查收集材料,无非是空气污染哪里重、河流哪段水最脏等。于是笔者向学生们提出几个问题。

(1)学校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指标各是多少?

(2)学校附近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3)学校附近河流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4)当地政府采取了什么治污措施?

学生面对以上问题无以回答,明确收集材料、数据十分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假日去调查河流的污染源,并到污水处理厂了解对污水的处理措施,到环保局调查当地的空气质量情况等。通过学生调查,了解到不同时期学校附近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指标,明确河流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厂和生活污水,当地政府已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明显效果。由于有第一手翔实资料,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和实施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是进行地理课题研究的关键,计划制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课题研究计划的内容包含课题名称、研究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成果形式及完成的条件和时间安排等。

例如,“中国的土地资源”一节内容,课本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掌握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书本知识,可制定一项关于家乡土地资源的研究课题,课题为“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调查了解家乡土地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乡镇);哪些乡镇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指导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确定课题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具体分工。当时推荐学习基础好、工作认真负责、家住农村的陈泽松、谢丽红、廖明斌和雷建略四位同学作为各小组的课题负责人,这四位同学自幼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了解较多,熟悉家乡土地的利用情况。负责人选定之后,他们再自行具体分工(如表1)。

人员分工之后,各小组先通过各种方式(互联网、图书馆等)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利用周末时间回家(大部分调查人员家住农村)询问家长,做实地调查并记录调查情况。

四、开展自我评价与同学互评

每个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后,汇报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评。通过评价可以把研究的过程、成果、观点、及创新之处向老师和全班同学展示,共享成果,同时也可通过交流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如上述的“家乡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由于每个小组调查研究内容不同,小组成员能力不一,所展示的成果就明显存在差异。四个小组经过两周时间调查,展示的成果与评价如表2。

从表2内容可以看出第二、第三小组调查研究的难度大,但调查结果详细,他们采用实地观察、多方查找资料并论证等方法,花了整整10天时间。因此对这两个小组的评价较高。同学们通过自评与互评,可以进行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也为后面结题报告的撰写提供素材。

五、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9

布置作业:设计自己的家用智能型电脑

(四)观测记录

通过收集学生填写的“diy电脑计划表”和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检测。课后以简单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通过对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上课的学生60人,提交的方案60个,所有的方案都能通过评估,组装方案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其中,有16人能综合考虑到性价比、实用性和扩展性,设计组装的方案比较合理。有35人能根据自己事先计划的用途设计组装方案,实现预设的功能。有11人所设计的方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计划的功能,但组装方案仍是可行的。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全体学生的亲身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实践,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课后简单问卷的调查情况如下,所有学生都表示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教学的内容,3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12%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有教学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有3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把握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48%的学生认为在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点下,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从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强,都认为自己能从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有较多的收获。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认可度高。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完成任务,虚拟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但这个环境下,没有充分考虑到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不能充分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为了寻求有效解决上以上问题的途径,为了将成功的研究模式作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展了第二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设计方案

研究目标:进一步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内容:高二物理课,课题为“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1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

2.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训练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提高信息养。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得出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相关思维活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1.课题说明:这是一堂高三年级的物理复习课,在以前新知识的教学以及旧知识的复习中,往往由教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结果,教学限于知识的被动传授。“气体性质”一章是高中物理热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教师期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这一章的知识复习后,自主地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对“知识背后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以网络教室作为交流沟通的技术环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学科思想方法: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学科能力培养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力学、热学两类问题的比较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理解两类问题,从而不仅能更好地解决力学问题、热学问题,更有利于解决力、热综合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打基础。

3.体验“研究思路”,增强“方法”意识

(1)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通过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

a、通过对一般思路中“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并结合问题的分析,突出理想化的思想方法(对象的理想化、过程的理想化)、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综合的思想方法等。

b、通过对规律建立过程的认识,突出实验研究的思想方法。

c、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增强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3)策略的运用

a、运用“问题”调动“自主活动”,由“自主活动”促“自主发展”的策略。

b、运用“反思过程”激发元认知活动策略。

c、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将所有活动情况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展示,然后全班讨论,共同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通过策略的运用,学生亲自参与产生新因素,由亲身体验产生愉悦心情,进一步知道反思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应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进一步了解到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资源

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教学需要的相关资源,提供成果展示空间,提供教师在线辅导功能:

1、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

2、研究结果上传空间

3、学生互评

4、教师在线辅导

(三)、教学实践的过程(课时2节)

1、引入:展示问题,学生进行力、热分类

2、第一课时,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查看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在独立反思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并制作成电子文稿,上传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中指定的栏目。

3、学生登录专题学习网站查阅他人报告,进行评析,并将评析内容上传。通过bbq软件,教师在线辅导学生完成报告,实现师生的交互活动。

4、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对个案进行研讨,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体验、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5、决新问题,突出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6、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站。

a)研究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b)研究中的学科思想方法。

c)应重视知识背后的“知识”。

6、布置作业(略)

(四)观测记录

教师课堂上在线辅导时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解决教师提出的新问题的作业提交。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来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中,有35%的学生报告叙述全面准确,分析条理清楚明了,掌握了。有43%的学生报告比较准确,分析较清楚,但不够全面。有23%的学生报告中有错误的地方,条理不是很清楚,没有完全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在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中,有87%的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仅有13%的学生作业中有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从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通过师生的共同评析总结后,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运用此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这堂课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该课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也是不能直接灌输的,教师很好地应用了专题学习网站这一平台,顺利地实施了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本轮行动研究解决了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的问题,并进一步证实了课堂教学中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教学的有效性,确定了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要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寻找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将前两轮行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其它学科教学中,证实其有效性和通用性。操作过程略。

3.2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性、协作性学习往往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仅用网络虚拟的环境实施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真实生活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尝试开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下面以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项课题的开展为例。

[课题名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19]

[教学目标]:(课堂内2课时,课堂外4课时)

1.通过课程单元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与地理学科有机整合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综合、重组、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运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地理学科有两大特性,一是地域性,二是综合性,人地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类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地关系思想贯穿了现行地理教材的始终,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思想方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具体化。本课程单元的内容以观念——认识—

—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展开:由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得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形成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由观念和认识去引导、改变我们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使观念和认识落实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的体验、感悟,又反作用认识和观念。上述过程经以后学习的多次循环,可逐步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生根而提高地理素质。本课程单元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在网站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条件下进行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关系的观念。通过展开分组分课题的实地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同学间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研究和学习。课堂上由各小组将形成的考查报告提交专题学习网站,由组长进行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由此完成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共6课时)

(一)、观念的形成(1课时)

1、环境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

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进行有关讨论、分析、领会“人类通过反思寻求新路”结论产生的必然性。

(1)崇拜自然(2)改造自然(3)征服自然(4)谋求人地协调

2、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查看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并及时点拨,使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3、让“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2)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可持续发展到人口、资源、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同学们从各方面都能体会到“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需要全体公众一致努力,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学生分为五个大组,自设专题及活动方案。

(二)从观念到实践

教师审批学生的活动方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查。(此步骤用了4课时)

(三)从实践到观念

1、学生分组形成考查报告,并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

2、课堂上分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实现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四)成果推广

将考查报告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由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同评价,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此课题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将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是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3.3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课外专题协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应用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主题协作学习、课外主题活动等。学校的学生机房中午和下午课后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在网站上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第四章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通过中央电教馆和四川省电教馆的评审。回顾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课程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程的比例为80%;课时覆盖面:资源和应用课时比例为25%;教师覆盖面:参与建设和应用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师比例为90%;学生覆盖面:接受专题学习网站并受益学生的比例为75%。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评价。表2是教师调查的结果,问卷发放110份,回收106份:

项目

专题学习网站的应用性

(30分)

专题学习性

(10分)

专题资源性

(20分)

专题交流

协作性

(15分)

在线评价性

(15分)

成果展示性

(8分)

其他

(2分)

总计

(100分)

得分

26

9

19

13

10

7

1.5

85.5

得分率

86.7%

90%

95%

86.7%

66.7%

87.5%

75%

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报告篇10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图书馆,课题,参与

1.指导学生选择、确定研究课题

应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初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下,老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在我校高一年级开展的第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以下课题: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衢江污染源的调查与分析;加碘食盐科学用法的调查;生活小区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衢州市农家乐旅游状况调查;中学生休息时间的调查;中学生网迷的心理、生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等。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课题。由学生个人或几个人一小组合作初先提出研究性课题,其后图书馆老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设计能力。学生自主规划和设计研究性学习方案,能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除了鼓励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自然、社会,大胆提出各种研究性课题外,还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课题内容不宜太宽泛,范围不宜太大。课题切入口应小,可操作性要强。(2)课题应有针对性。应根据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处的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赞扬适宜自己的课题。(3)课题的提出应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研究性要强。

2、广泛收集资料,积极提供各种帮助

图书馆应积极配合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只要学生有了好的选题,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指导学生寻找相关资料。及时了解研究性学习内容,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文献资料的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联系与交流,及时了解学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计划和选题情况等,并根据课程计划和选题情况有的放矢地制订图书馆的工作计划,有目的、多渠道地收集各类文献,并将分散的文献信息汇集起来,整理出相关的目录或索引,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学生高效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基础。例如:我校高一学生针对目前年轻人热衷于西方节日(感恩节、圣诞节、遇人节)等,而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如端午节、重阳节、冬至节)的现象,准备开展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必要性的研究,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整理有关资料,并向他们推荐了《中国古代汉族的节日风俗》、《古今中外节日大全》、《中国重要节日的由来》、《不可不知的中华民俗常识》等一系列图书,使他们迅速完成了课题研究。

3、建立电子阅览室,高效地为研究性学习服务

电子阅览室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部门,以其便捷的、大容量的特点,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起着其它媒介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快速提供多种检索工具,查询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帮助读者更好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并对查找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和存储,是广大师生进行学习和检索的新场所。例如:高一学生《衢州市农家乐旅游状况调查》、《加碘食盐科学用法的调查》等课题的调查研究,首先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初步了解与课题相关的各类信息,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确定调查研究的范围、需要采访的对象、查阅的资料,并对调查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最后成文。

4、科学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资科信息

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题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词典等、使用网上查询、进行访谈、做笔记等收集信息的方法,并学会对资科整理和分类。在具体的活动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收集事实材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图书馆老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参与,开发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研究性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5、指导学生展示各种研究性成果

在研究性学习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研究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研究成果展示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

5.1帮助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指导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交流研究可以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研讨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展示自己的成果,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

5.2指导多样化地表达研究成果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练,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材料,要引导学生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性结果。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要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包括电子刊物)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答辩。

5.3提倡实事求是表达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是一个认真、踏实的探究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实事求是地

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的成果,养成严谨、救实的科学态度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的辩证思考,敢于和病况善于申辩的精神。研究性学习对于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促进作用;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

总之,开展研究性学习,其学习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有效地将人口、环境、健康的综合教育渗透到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具有主体精神与相应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相应能力的新一公民,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林雁.中学图书馆与研究性学习.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4)22-23

[2]余秀文.中学图书馆应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6(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