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十篇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十篇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3:39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存在问题;策略分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可资借鉴的教学方式,逐渐地融入到当下的课堂教学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对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诸如教师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不恰当,教师的课件使用影响教学效果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需要教师们的积极努力以及长期实践,为此,高中数学的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逐步地改善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运用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更有一些资历较老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很多教师由于对网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明确,在具体的网络技术操作中缺乏相关的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未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普及,很多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们的听讲兴趣,并且在有些知识点的展示方面,也具有比口头表达更加直观的积极意义。但是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其次,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一部分教师的青睐,源自于这种技术所包含的音乐、视频、动画、色彩等相关的诸多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使得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停留在一定的肢体语言的讲授模式中,而是使教师通过这些新鲜的元素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处理的可能。但是,在具体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如果不能够合理地应用这些教学元素,有可能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教师在课件中频繁地使用声音元素作为ppt课件翻页时的提示声音,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产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会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对课件的声音的关注上,就会造成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

最后,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具体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多媒体课件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应该对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有所帮助,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打断师生之间沟通的弊端,同时教师如果单纯的以多媒体技术为课堂讲授的依靠,对所教知识进行单一的课件呈现,就很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思维不同步的现象。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解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高中数学教师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解决措施。具体来讲,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讲解。

第一,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力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加以处理。对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操作软件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教师应用多媒体操作技术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同时,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操作能力,还需要通过一些多媒体技巧的相关培训机构或者培训课程,对自己的操作能力加以提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搜索式的学习,也可以通过学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举办的公益讲座,或者是教师专门的技巧培训的途径,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操作技能进行学习。

第二,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注意细节的方式对问题加以改善。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在自身长时间的教学经验中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并逐渐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注意自己在制作课件时,对相关元素,尤其是声音、动画这些元素的应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不仅仅是声音元素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教学动画元素也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另外,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还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制作的相关经验,从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制作能力。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问题;策略

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不断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都为英语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英语人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以说,新世纪,是我国英语教学飞速发展的时期,英语教学已经从小学开始普及,而在中学、高中以及大学的教学中,英语教学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看到这么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正确的认识这些问题,找到问题的科学解决方式,对于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笔者以多年英语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的个人观点。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地方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很大,但是总的来说,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英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即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方法。新课改之后,各地区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中也在不断尝试创新,但是这种创新大多仍集中在理论层面,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少,在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就更少。所以说,目前我国的英语实践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单纯的进行课堂知识传授,而学生被动的进行记忆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的备课任务也比较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不利的,虽然说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正在融入英语教学课堂中,但是实践中的应用还非常少。所以说,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缺乏,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

2.英语教学集中于语法教学而忽视其他内容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本质属性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所以说,对于英语的学习,不是简单的能够应付英语考试就是合格,学好英语的标准,还应该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运用能力。目前,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基本的英语授课过程中,授课重点仍然是英语语法,对于其他内容很少涉及,在英语课堂上,有绝大部分的时间,有些甚至是全部的时间,都在进行语法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为学生学习应答打下较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升学考试中,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应付考试内容,但是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就变得尤为局限,“纸上谈兵”的本领,在实践中就会捉襟见肘。所以说,英语教学中,教师集中于语法教学而忽视其他内容教学,对于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及英语人才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这也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点之外,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英语考试系统设置的不合理,口语、听力等基本英语环节在英语考试中所占比重过低,以及目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多,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都是英语教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以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笔者认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切实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新英语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当前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策略。正如上面我们所说,英语教学中,“灌输式”英语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所以,新的教学方法在实践领域是非常缺乏的。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增加口语模拟训练,尝试角色式、小组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参与,这对语言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在这些新型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备课压力有所减轻,这样教师就可以有精力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英语与语文都属于语言学科,在教学方法上,自然有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所以说,英语教学也可以借鉴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总之,教学方法创新是英语教学中问题解决的重要策略。

2.建立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

解决当前英语中存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就是科学的教学体系的建立。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学重点问题、教学考核问题等,而科学的英语教学体系的建立,就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合理的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基本的语法掌握能力以外,英语口语能力、交流能力等也应该在英语教学目标的范围之内;其次,在英语的考核体系汇总,应该注意英语考试的全面性,同时对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能力也应该有所考核。

参考文献: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87-01

1引言

能量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贯穿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部分。当前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能量概念去理解和逻辑去演绎。因而无论从宏观上把握物理的整体结构或者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能量概念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多数教师了解能量的作用,并使用能量概念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1]。但是并将能量观作为系统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上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导致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文本就高中物理能量部分的教学进行简要的探讨。

2高中物理能力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方面

首先,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并重视能量相关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强调能量守恒的思想。但是许多教师自身对能量的概念定义不明确,还停留在以往对能量认识阶段,影响能量概念教学。

其次,许多教师认识到功及那功能关系等概念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应用,但是教师为形成正确的认识,不重视的实验教学在能量教学中应用。

最后,一些教师虽然会采用一定的演示和实验进行教学,并给学生分析讲解实验。但是教师的实验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实验阶段,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堂内有效的转移至课堂外,学生不懂得如何思考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脱离实际,只懂得能量理论知识。这种做法使原本抽象的能量概念知识更加抽象。学生一旦面对综合性较强的物理问题,学生不能正确的建构能量转化及转移情境,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物理问题。

2.2学生方面

在学生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及应用能量知识解决问题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应用能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通常情况下,学生应用能量观点解决相关问题的意识较强,但是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较差。例如,学生面对力学问题或者电磁学综合问题时,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尤其是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是,学生对力做功理解不彻底,也不能准确判断功的位移,从而无法正确解读问题[2]。二是应用能量观解决电磁学知识综合性问题的能力较差。学生关于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运用较为熟悉,但是设计电磁学知识综合问题时,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学生难以理清关系,也没有正迁移到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的认识上去。三是使用能量管解决问题时,学生容易忽略分析物理过程,即学生对能量方法的认识片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3能量部分课堂教学对策

3.1充足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能量知识建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将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类型的运动形式准备好,并列出能量转换的表现形式功能关系,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究其中各个功能的关系,再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2巩固学生薄弱知识环节

通常学生在能量部分知识学习中可以看到,学生对力学的功能关系的了解程度较高,对电磁学的能量问题掌握较差。针对这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教师可采用逐一击破的教学策略,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功都设计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分析实力,理解功能关系。让学生对每一种形式的功能关系都形成清晰的关系图。这一点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尽量不能出现多种力同时做功的情形,而应只存在单一的功。

3.3培养学生运用能量观点解题的思路

教师可选择经典力学习题,习题同时可使用牛顿定律和能量观点分析解决。但是选择的习题不能过于复杂和隐秘,而要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因而选择的西提要合理确定断定研究的对象、功能形式参与和转化的数量、能量的变化情况及数量、是否能建立能量转化框图或方程[3]。例如习题:粗糙斜面的斜坡有一固定弹簧,弹簧下端固定于斜坡底端,弹簧上段的滑块带有整点,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均匀电场,B点位弹簧正常长度滑块所处位置。如果将滑块拉至a出,再静止释放,求滑块从a到B的运动过程?

学生分析滑块从a到B过程的受力作用,分别受到电场力、弹簧弹力、重力、摩擦例和斜面支持力等力的作用,并且分析出哪些力做正功及负功,哪些力不做功,教师从旁给与自导、纠正、补充,从而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迅速总结出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势能和内能的增加量,从而得出正确结果。

4结语

能量相关知识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但是能量相关知识体系在高中物理占据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教师要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的知识环节,灵活使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渐帮助学生形成运用能量观点解题的思路及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峰.例谈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3,(11).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调查研究

1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情况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渐增多,他们的子女则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对此,在本文中,我们以某地区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2留守儿童调查情况研究

经过对留守儿童校内学习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习成绩不理想。经过调查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处于困境当中,在班级成绩中下游学生当中,留守儿童数量要高于非留守儿童。经过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在学困生方面,留守儿童也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调查当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即“学习无用论”。很多留守儿童具有同父母来到城市生活的经历,且很多学生希望今后能够在城市当中生活。同时,很多孩子在来到大城市之后,认为不需要读书也能够赚钱,以此使现今留守儿童存在较为严重的辍学情况;第二,心理状态不稳定。同正常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更为艰辛的特征,即在生活当中缺少父母双方的关爱以及温暖平和的氛围。儿童在学习当中不仅会感受到学习方面的压力,并且具有普通儿童所没有的孤独感,在该种情况下,良好的学校环境往往能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形成积极的影响。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有较大比例学生认为学校无论是环境还是在学校当中的生活都非常好,对老师具有更大的依赖。同时,很多儿童在成长当中也逐渐形成了新的意识,即认为即使将学习以及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向父母倾诉,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同父母之间形成一种疏离感;第三,存在不良习惯。同普通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着较为不适应的情况,社交焦虑问题较为严重,有的儿童表现出严重的交往问题,存在自暴自弃的行为。且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于缺少看管,经常出入网吧,小偷小摸,甚至因此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这部分情况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儿童的日常学习还是今后发展成长都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3问题存在原因分析

经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第一,学校缺乏关注。留守儿童往往是住宿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学校学习、睡觉、吃饭,可以说,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学校不再仅仅是他们学习的场所,也是情感的重要寄托。在该种情况下,学校对于这部分儿童的关注度,将对儿童的学习、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很多中学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重视程度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儿童形成较高的关注,但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没有将其教育以及日常的情感维护作为重点教学,也没有从战略层面做好这部分问题的深入研究,即在教学活动当中还是按照传统的理念与方式对留守儿童开展教学与管理,并因此使管理存在缺乏针对性的情况;第二,缺乏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当中,道德教育非常关键,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父母不能够对其表现随时掌握了解,并因此使其在生活当中很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在形成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情况下出现难以管理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同学校能够及时干预,通过适当措施的应用,改正其存在问题。而在现今学校当中,依然存在着轻视德育教育的情况,受到生源影响,学校学生成绩普遍不高,并因此使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方面。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会使其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忽视情况;第三,管理手段单一。经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城乡结合位置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并不能够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而导致在留守儿童管理当中存在针对性不够的情况。且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在面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也不能够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更多以简单的批评方式处理,难以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加强留守儿童学校管理对策

4.1纳入学校整体规划

针对学校的整体规划,建议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永远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学校当中,教育管理、资源配置以及教师队伍结构等工作都同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情况下,该种教育情况的存在,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教育方面的要求,也不能彻底实现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在该种情况下,就需要端正办学思想,将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以及学校管理规划当中,在积极开展有针对性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将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当中,对以往轻管理、重成绩的教育模式以及观念进行转变。对于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优秀学生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及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学习成绩。管理目标方面,要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发展的要求充分落实,对学生品德意志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提升作积极的强调,以此为基础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格。此外,要积极加强法制、生存以及安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管理方式方面,应当不断完善管理的机制。可以对部分学校的有效方式积极借鉴,在对留守儿童教育手段、方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功能进行延伸与发挥。首先,要做好分类管理制度的建立,以此实现对留守儿童的针对性管理。如通过留守儿童管理小组的建立,配备专门的教师制定工作计划,专门负责对校内留守儿童情况进行管理与研究。同时,在管理当中需要积极突出重点,对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不当的儿童群体耐心教育、时刻关注,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同时,要做好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的建立,通过档案当中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性格等方面内容登记实现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此外,学校要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将对留守儿童情感以及心理活动的关注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儿童年龄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在课堂体系当中,要建立起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内容,而对于突出问题,要及时做好心理干预,以此帮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地成长。

4.2发挥学校组织功能

建议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的带动能力,提高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情况。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同孩子远离,因此不能够对孩子在校期间的表面进行全面了解。对此,就需要学校能够主动同儿童家长加强联系,形成双方的联系渠道。第一,要建立起经常互动的氛围。在现代社会,人同人之间具有了更多的联系渠道,此时,学校则可以不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家访,可以通过监护人会议以及家长会等方式将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告知家长,并对监护人以及家长提出明确要求。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开通亲情电话,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加强同留守儿童家长间的沟通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做好孩子在校期间心理状态以及学习成绩的掌握,在遇到重要问题时,要及时告知家长,共同解决问题。第二,要强化家长责任。对于留守儿童家长而言,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教育方式上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对此,就需要学校能够积极强化外出务工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使其在对子女教育职责积极明确的基础上,规范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行为。具体方式上,可以通过为家长开设专门讲座、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方式实现新教育理念的宣传,在帮助其掌握正确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策略的制定,以此更好地发挥学校同家庭教育间的合力作用。反馈是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制定教育措施的重要途径。对此学校应当引起重视,并建立、健全相关反馈机制。建议围绕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建立:第一,班主任对学校的反馈。在班级当中,班主任是第一手情况的掌握者,也是具体教育措施的实施人员,在留守儿童学习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职责。对此,就需要在教学当中能够将留守儿童思想动态以及学习成绩情况做好,向分管领导反馈,在此基础上研究今后工作措施;第二,课任教师向班主任的反馈。由于班主任日常事务较多,很可能因此不能够做好对全班每一名学生情况的掌握。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负起责任,加强同班主任间的反馈沟通,在将学生课堂表现告知班主任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相关情况,以此在及时发现、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4.3营造良好学校环境

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发展所形成的新问题,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中,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多。要想实现对这部分问题的解决,理论研究非常关键,应加强对此类问题的专门性研究:第一,鼓励教师研究。在学校当中,要通过专门理论研究制度的制定,积极鼓励教师能够在同教学实践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做好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以更为专业的视角做好留守儿童教育规律的梳理与总结。对班级管理、学校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第二,突出理论研究。在实际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研究过程中,将涉及很多个方面,包括有人际交往、心理层面等。可以说,这部分因素的存在,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该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做好实际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制度化方式作为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依据;第三,要做好交流工作。经过不断的研究获得成果之后,则需要积极开展交流以及评比等多样化类型的活动,以此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的交流工作。对于优秀、水平高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需要做好表彰以及相应的鼓励工作,以此调动教师理论研究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留守儿童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年龄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其家庭因素影响将逐渐减弱,而社会以及学校因素的影响则会逐渐增强。对此,学校还需要积极提倡学生、师生间加强合作,使留守儿童在同人互动以及合作当中增长知识:第一,要提倡师生互动。师生之前的互动,不仅包括学生群体同教师的互动,也包括其个体同教师的交往。作为教师,需要能够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当学生对成长当中存在的疑问提出问题时,教师则需要能够积极做好解答,对其成长当中存在的困惑及时作出指点;第二,要利用好小组合作模式。进入社会是儿童未来发展中的必然途径,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好该方面的教学,帮助儿童在小组模式学习当中能够学会同其他人的交往。在实际小组合作中,教师也需要分配给不同儿童独特的任务,在活动当中发挥出积极的群体功能,在学习能力、动力获得提升的情况下形成健康而和谐的学习氛围。

5结语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民生保障改善教育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15-01

民生关系到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关系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民生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幸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建设事业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促进社会整体事业向前发展的核心所在,是巩固党执政能力的基础所需。而教育问题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解决我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教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教育问题的现状

对我国当前教育问题的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是解决我国教育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必要参考,也是探寻社会教育事业如何向前发展的依据。

目前,我国教育体系有了逐步完善,通过持续的改革,我国教育形式和手段日趋完善,素质教育、远程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等健康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各类职业教育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教育不公平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地区内部之间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仍然面临多重障碍,有些城市“择校费”问题依然严重,一些地区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仍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并相对短缺。

二、保障和改善教育问题的对策

教育是强国之路,教育关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着力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间、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一方面,由于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和教师的待遇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偏远地区教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从而影响了偏远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偏远地区的学校还存在着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现象,这也严重制约了偏远地区教育发展的速度,从而拉大了城乡间、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因此,要想缩小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就要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设立城乡间、地区间的教师轮换、互换制度,加强城乡间、地区间的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二)打破户籍限制,解决农村籍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难问题

户籍制度还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入学贵等问题。这些孩子要想跟随父母在某个城市上学,往往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甚至还需缴纳昂贵的入学费才能入学。那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弱化户籍在流动儿童入学问题上的制约,而且要逐渐消除户籍在流动儿童入学方面的影响,打破一系列条件的限制,取消交纳“入学费”的不合理做法,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和本地户籍的孩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和受教育机会,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教育的均等化发展。

(三)大力培养高素质教育者,合理配备教育资源,彻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短缺问题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各学校还存在着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环境高低优劣之分,一些城市的“择校费”问题依然存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以下两方面去做: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教育者,将这些高素质的教育者输送到各个学校中去,保证各学校的教育者都是高素质人才,即所谓的“好老师”;另一方面,要合理配备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教学环境,重视各学校的整体建设。只有全力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彻底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短缺问题,才能严格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制度的有效实施,才能彻底解决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环境不同而出现的“择校费”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结束语

中国的稳定与繁荣,中国发展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而教育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因此,要想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教育问题,发展好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解决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的教育弊端问题,就要从完善教育制度、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入手,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6

一、概述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仍然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如: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问题,体系结构的构建问题,师资问题,以及招生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空间,生存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促使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上述问题,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本文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将从招生体制、教师队伍、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所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二、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同其他艺术设计专业一样都是源于工艺美术或应用美术,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没有能够将系统化、工程化、科学化和人文精神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及用科学的思想和创新精神来引导学生的教育思路植入其中,以至于我们培养出的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关键是社会大众,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从业者和教育者长期以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存在偏差造成的。如果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问题不解决,由此所引发出的各种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在阐述如何解决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之前,首先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1.招生问题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和环境艺术设计的自身特点出发去看待招生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属的学科为艺术学,在专业入学考试加考的科目上多以美术为基础,如:素描和速写。其原因是:相关管理者和教育者把环境艺术设计归类为单纯的艺术学科。所造成的后果是:高中时期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为了能够考上大学转而考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的特点是:文科生占绝大多数;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接受自然科学的能力较弱等。

2.课程体系问题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往往是过于注重艺术表现方面的教学,而忽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过于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而忽略逻辑思维和科学思想的培养。特别是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也常常表现出强调视觉冲击力、突出个人个性的教学理念。这种课程体系可以说完全背离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这是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集工程学、材料学、力学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需要艺术,需要美,但环境艺术设计所体现出的美应该是功能美、科学美、是将艺术和科学相融合而体现出的美,这种美还包含有人文精神,人性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美。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有科学技术、工程体系、人文知识的支撑。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都蕴含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如:北京颐和园、苏州留园。西方园林中所体现出的是严谨的科学思想,如:凡尔赛宫中的拉冬娜喷泉,以及长达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运河。不论是中国园林,还是西方园林,所有园林都是系统工程。而按我国目前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由于缺乏系统化、工程化思想,缺乏自然科学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所培养出的人才,可以说既不是美术人才也不是设计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控制方面不仅要重视基础美学课程,同时还要重视科学、人文等课程体系的构建。

3.师资问题

从建立环境艺术设计开始,我国就缺少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的发展,不论高校有无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师资)的情况下都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在我国已有超过1000所高等学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有数万人毕业(保守的数字),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师资方面更是雪上加霜。

什么是高水平的教师,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要培养出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首先认清这两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要求来说,对他们的要求就涉及到如何认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许多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偏差,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艺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因而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突出艺术的美、过于强调个体表现、过于强调装饰性,甚至强调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另外教师的知识面窄,缺乏科学知识,特别是缺乏自然科学的知识,这也造成即使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有所认识,但受能力、知识所限也不能用科学思想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教师的再次培养和进修,着重培养其科研和顺应市场的能力,使教师自身对所授课程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使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工作室学分和讲评学生作业来不断强化其责任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4.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直接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们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自己认为所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但经过分析发现,这并不是所谓的案例教学,更没有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案例教学所强调的“以实际操作方案为例、以系统化工程化为标准、以工程和人文系统为参考”等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以至学生所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图纸上。又如: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很多案例并不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与的项目,而仅是把他人的项目方案拿来展示,缺少对作品的设计背景、方案思路的生成、方案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的剖析,从而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具有模仿能力。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还存在缺乏对学生书写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科学的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培养,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及教学和现实社会脱节等问题。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本文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从事环境艺术方面教学和管理的有识之士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索,也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提高对专业认知的教学实践

针对社会大众、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者和学生长期以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认识上存在的偏差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艺术设计文化》、《设计应用数学》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艺术设计的本质,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认识到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同时,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如:形态观察与表现课程,速写课程,色彩、图形创意等课程),我们是在创作,在技法的训练中来不断强化对设计概念、设计目标、设计行为等的认识,而不是单纯的训练技法。通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水平,有效地改变学生原有的不正确的认识,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改善,所培养出的学生的素养也明显提高。

2.教学体系的建构

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结构,首先要根据具体院校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情况,地域文化特点和生源情况等来构建,例如:云南是一个具有26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另外,云南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云南财经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多来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在构建教学体系结构过程中就必须针对上述特点进行构建,使所构建的教学体系结构与云南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构造形式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其次,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必须要体现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创意化,要做到艺术、科学、技术、人文、传统和市场的结合。特别是要将使教育体系和市场环境相接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建立了工作室教育体系,建立了以设计过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自身素质是其成为一名优秀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重要部分。从学生素质的培养方面来说,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决定了学生的可塑性。而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总结和归纳能力、表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的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决定了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后是否能胜任繁重的设计工作的主观条件,这些能力对于基本素质的发挥,对于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表述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学生随堂对自己方案进行讲解和述评,以及阐释方案并自我剖析其优缺点等多种培养学生表述能力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4.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包含两大基本部分,其一是相关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其二是相关实训课程的体验。关于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我们改以教软件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实现完成设计项目来实现掌握软件操作的教学理念。其优点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取掉了以软件操作为中心的盲目性,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从设计和软件学习等多方面使学生有收益。关于实训课程,我们也采取了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同时将理论融入其中,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四、结语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高中阶段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重大。政治是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高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对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要积极完善政治课堂的教学,但是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一、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深切的感受到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发现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有清晰的知识脉络,很多例子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而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目的性不够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很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列举很多例子,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一头雾水,虽然教师讲的知识点能够理解,例子也能够理解,却难以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生将知识点有效应用于对其他问题的分析。

 

(二)课堂讨论不足

 

政治既是一门知识线条十分清晰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应用学习的知识去分析各个领域的问题。然而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定的平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讨论,就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高中政治课堂较之于传统政治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讨论有了一定的增加,然而还难以满足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提升的需要,教师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讨论的机会。

 

(三)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政治学科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

 

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很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技巧理论的讲解,而学生虽然了解了理论,却难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应用,这就影响了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不注重通过政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过程中也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学科都要肩负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任。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其他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还有一定的欠缺。

 

例如:虽然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然而在让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往往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应对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目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教师要引起重视,并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之否定理论详细的讲解之后,接下来就要为学生列举相关的例子,还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关于否定之否定的例子,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了该理论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其他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有层次性。

 

最后为了使学生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教师要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对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学得更加明确,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堂讨论的力度

 

为了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为了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应该加大讨论力度。首先教师要针对一些问题积极的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有更加正确的看法,也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同时教师也要采取措施积极的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经常组织学生就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观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协调等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政治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将对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指导蕴含于实例之中。例如:在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线条的基础上去分析问题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往往在遇到政治题目的过程中不知道该从何着手,本人就通过具体的例题将解题的过程展示给学生,最终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技巧,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将通过学科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政治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教师要在政治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认识世界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注意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总之政治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教学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写作能力的高低同样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尺度,它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因素。此外,写作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对创作者的语言组织及编排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写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我国作文教学在不断完善,但是,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看到我国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困惑、学生作文质量参差不齐、作文教学不受重视”等等。

(一)从教师角度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语文教学传统是以阅读教学为主,这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当下的教学中,我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文本的讲读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上,严重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作文教学的见效慢及其复杂性使教师望而却步。写作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和语文素养的训练一样,需要长期的积累而成。当下语文教学中以高考为指挥棒、一切量化的衡量标准,使见效慢的学科被边缘化,成了“嫌弃儿”,学科之间表现在理化压过文史,文史内部则表现为写作教学的被冷落。此外,写作教学不仅仅只包含“写”的训练,它是一个由审题、立意、构思、布局、修改、评价等一系列部分组成的完整体系,作文教学的复杂性便由此产生。加之我国教师业务素养的良莠不齐,这一复杂性着实打击了许多教师的自信心,见效慢、业务量化的压力让教师们采取了避难就轻的策略,从而使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缓慢。

(二)从学生角度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假、大、空’现象一直是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2]。“假”即指学生作文中无真情、编造素材;“大”是指学生作文一味盲目“拔高”、唱赞歌;“空”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主旨。“假、大、空”主要指学生作文的内容存在的问题,此外,学生作文在语言表达与结构安排上也不尽人意,语言表达不畅、词汇贫乏、口语与书面语的混淆使用、分段不清、层次划分不详等问题都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其二,“谈作色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写作绝不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写作本应该是学生表达自我、抒感最好的途径,为何学生不感兴趣?当下大部分学生表示,写作的驱动力多是外部压力如考试、作业等,而非自我意愿而为之。那么如何让学生把写作的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是广大语文教育者需要着力关注的问题。其三,现代应用型文章“难产”。[3]101如果说抒情文是为了表达自我感情的途径,那么应用文则是生活与生存的桥梁。21世纪是个技术横飞的时代,人与人的交流更多地被搬到了荧屏上,电子邮件成了人们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然而,当下我们的写作教学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一封邮件,更不可能设想当学生踏上社会能写出一份合格的求职信,一份漂亮的工作总结。总而言之,我国当下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不会教、不敢教”,学生“不会学、不爱学”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作文教学前进的步伐。因此,亟需寻求切实可操作的策略去改善这一现状的恶化。

二、我国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语文教育中的有志之士一直致力于寻求导致我国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并试图探索一条作文教学改革之路。然而,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关于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直都有,“考试指挥棒的压力、成人过多的干预”[4]、教师的忽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课外语文活动的匮乏等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原因都是从我们语文教学的内部分析而来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把眼光局限在了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本质的根源。对比而言,西方的写作教学似乎比我国要领先一些,我国语文教学传统悠久,为何在当下却在作文教学中落后于西方呢?

(一)从中外课程设置看我国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从古至今,亘古不变。这种以“阅读为核心”[5]309-318的课程使听说、习作、识字写字等变为了阅读教学的附属品,而我国的语文教学则恰恰是这一典型。“而日本的课程设置则是板块式,即习作、阅读、听说、语言的并列共存”[6]。这种并列式的课程设置不仅仅是日本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课程设置同样是阅读与语言的并列。从这我们便能看出我国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的缺陷:写作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这种“以阅读教学为核心”的课程设置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语文课容易被混淆为阅读课,人文教化刚性化,语文教学弹性化,语文课程内容不成系统,阅读和听说、写作变为主从关系。因而,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作文教学落后的原因,即对写作教学的定位不准确。“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依附阅读教学而存在,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7]因此,写作教学的质量迟迟不前。

(二)从中外课时数看我国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早有人关注到中外写作教学所占课时数的差异,并做了统计:从表中我们不难得出,课程的设置便决定了写作教学的课时分配。我国以阅读教学为主,显然我们的写作教学的课时数较之阅读教学的课时是相差甚远的,而在日本、美国、俄国因其采取并列式的课程设置,因而,他们的写作教学所占得课时数也比我国多。此外,日本向来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其国文中尤为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而其写作教学的课时数在阅读、语言知识和写作等课程内容上所占比例最大。我国作文教学所占的课时数远不及国外,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写作教学不受重视、写作水平不高、写作质量不好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写作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提高。

(三)从中外写作文体看我国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写作文体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应用文上,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多的关注在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训练上,而忽视了和现实生活最为密切、对学生而言最有实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写作的训练上。“然而,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就很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日本,尤为重视应用文的训练”[8]。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的写作训练在小学阶段就很注重对学生应用型文章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写作17种文体,属于应用文体的大约有9种,超过50%(纽约州奥尔巴尼市《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前面已经提及日本是一个很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在写作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视学生应用型文章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日本教材中诸如书信、调查报告、课题报告、板报稿等成为各年段写作训练的主要文体。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如关于书信写作则要求低年级写传达简单事情的信,中年级写感谢信,到了高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写邀请信。在日本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安排写信的训练。至此,我们便可看出,日本与美国对学生应用型文章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视与关注要远远高过我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会写假条、信件、报告等应用文的原因所在。

三、博采众长———我国作文教学的出路

我们明了当下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所在,那么我们应如何改善目前这种现状?

(一)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前面通过中美、中日的作文教学的课程设置、课时数与写作文体训练的比较,我们可以明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导致这一差距的根源便在于我们的教学制度本身。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吴忠豪在《中小学教材教学》中谈到“中国语文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时指出:“语文的问题不是出在教学层面,不是教师问题,不是教学问题,而是出在课程论层面。存在于课程形态、课程目标、课程观念、课程教材等根本问题上。”的确,具体到作文教学中,我国的课程设置偏离了写作的方向,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是能力的培养。[9]过度注重阅读教学而忽视作文教学是我们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一大问题。课程设置不当势必会导致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重视、学生不想学、课时安排少等一系列的衍生问题。因此,我国的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诚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这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奉献,只希望有志之士能致力于此,希望我们的作文教学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二)树枝分叉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上文提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坐等教学的改革而纹丝不动呢?当然这是现实不允许也是不应该的。那么在现存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对于学生的问题就是教会他们如何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思维法是一种灵感的突然爆发、大脑里翻腾着无数个鲜活的、不无诱人的、令人激动不已的主意、想法或细节的心智状态。祁寿华在《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书中提到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几种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他提到了“自由写作法”、“树枝分杈法”、“魔方六边法”以及“五个w法”等方法[3],这些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培养从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转化的能力。所谓“树枝分杈法”是指让学生将作文写作主题画成一棵树的主干,然后将该主题涉及到的内容按照逻辑和层次关系归类到具体的“枝杈上”。树枝分杈法用一种直观、很视觉化的方法来呈现所创造出来的内容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为了更有效地传达该方法的可行性,作者在此列举了用树枝分杈法分析“美国快餐在中国之流行”这一题目:这个图用直观的形式把与美国快餐在中国流行有关的内容及逻辑关系呈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打开了,学生就会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而不至于“无话可说”。如果觉得第一次的“分杈”内容过于宽,难以在写作中驾驭,便可以同样的方法进行“二次分杈”,如多“流行原因的再分杈”等。总的来说,采用“树枝分杈法”能把内容之间的逻辑与层次关系直观地、视觉性地展示出来,有利于文章的构思。对教师而言,该方法操作性强,有明确的步骤,解决了教师无从下手“不会教”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做到“有话可说”并且可以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自己尝试“分杈”,做到“举一反三”。

四、总结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分析

1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民办教育在水平上呈现出参差不齐,总体的质量要低于公办学校,但也有个别学校在某些方面相比较于公办高校有出色的地方,如办学的模式,管理理念,运行机制等。而大部分民办高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教学质量并不是特别理想。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生及部分职业高中,技校。民办高校的招生工作通常是在公办高校招生工作之后,生源质量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同时由于社会错误认识,学生会存在自卑心理,产生不良情绪,从而造成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后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是完全放弃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在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学习方面有一定难度。社会对于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不够,相关资源在分配时更容易倾向于公办高校,教学条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问题的存在会反作用于民办高校,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从教学体系方面来看,民办高校由于在办学时间上不长,虽然在设计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特色,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部分民办高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采用了模块化形式。其出发点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但是这往往只是教育实施者主观上的最佳教育模式,学生并不能认识并理解到该种模式的目的及作用。理论学习时并没有相应的实践作为支撑。而在实践时又因为理论知识不牢固,实践效果不会很理想。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模块在设置时只能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部分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并且容易受到主观思维的影响,在各方面准备不足的条件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就会存在问题。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民办高校教师趋向于年轻化,老年教师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中年教师的占比较小。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较为缺乏,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而年龄大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又存有一定问题,难以有效的应对市场变化。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1]。

2教学质量不佳的原因

2.1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公立学校比较好,不管是在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办学条件方面。对于民办高校,人们对其定位往往更靠近营利方面,认为是借教育名义而获取利益,对民办高校存在不信任。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选择复读也不会选择民办高校。从就业形势来看,应届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对于民办高校在就业方面存有一定歧视,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面临着学历等多方面门槛。民办高校学生在心理上存有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公办高校的学生。2.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需要政府管理并提供相应的支持。首先高校在法人属性上较为模糊,造成了受到多方面的歧视。民办高校在资源投入方面无法与公办高校相比,社会资源倾向于公办高校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在管理方面倾向于公办高校。政府角色存在错位,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自身规模,经费等方面的信息无法有效获取,信息上存在不对称,这种不对称造成了民办高校对于形势的把握不到位,政府在某些方面对民办高校的行为存有忽视。第二点则是政府在某些问题上管得太多。比如教育法规明确规定了教育机构都享有招生权利。但是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却不同程度的遇到了问题,生源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对于后期教学质量没有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上不去,社会对民办教育就更加没有信心。2.3自身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体现在其办学思想上。民办高校采用的是投资办学方式,自主经营,盈亏自负。当民办高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逐利性就会体现出来。学校在获得了一定收益之后并未将其用于投资改善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在教育层次与类型上往往会涉及到多方面,比如统招与专科,成人教育与专科,合作办学,中专,以及短期的一些培训等,不仅是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与难度,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质量无法有效的保证。对利益的追逐导致了民办高校的形象下降,民办高校最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后期的发展中各方面的行为与企业越来越相似,而与教育的本身属性公益性越来越远,与社会大众的期望越来越远,信誉度日益下降。管理方式及管理人员能力。民办高校要不断发展就需要有一批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并不具备教育机构管理的能力,他们可能是在经济活动方面比较出色。部分民办高校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家族式管理,内部存在各种关系,在各种交织的关系中很难将管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民办高校存在的逐利性导致了学校在人才方面不愿意付出成本,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无法被有效的吸引。而管理人员的来源也较为复杂,容易在学校中形成利益团体。管理人员自身水平存在问题导致了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的提升[2]。除这些问题之外,民办高校还存在其它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解决民办高校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民办高校自身,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对内部问题及外部两个环境的改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的改变这一现象。

3结束语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补充,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民办高校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也有积极有益的方面,社会应该对民办高校有准确的定位,并促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作者:刘明洋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问题对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3

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同时他们学习中的来自生活的干扰因素也非常少,这对于专心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少儿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语言的学习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总是,在小学阶段开展英语教育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此,认真分析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解决对策,小学英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目前我国全国范围都已经开始了小学英语教育,这使得小学英语教育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这小学英语教育就不存在问题,相反,在这样大范围的英语教育展开中,小学英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1、英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教育方式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英语教育也不例外。由于英语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因此在我国教育领域并没有找到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专门针对英语教育的方式,在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育都采用了和其它学科基本相同的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后留作业,期末考试测水平这样整套的环节,事实上这对英语教育来讲,是非常不正确的,英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教育,并且这种语言对于我国的小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英语不同于语文等,学生自学会说话的时候起就可以接触到,如果采用与语文等学科相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对英语的学习会逐渐变成一种压力和负担。因此,英语教育方式的问题是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2、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教师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学英语教师队伍还存在着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小学英语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由于小学英语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所以很多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英语教师储备,这样,当小学英语教育开始之后,很多学校都出现了“英语教师荒”的现象,这为小学英语教育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为此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多个年纪由同一个英语教师带的方式,事实上这对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每个年纪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所需要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用同一个老师来讲多个年纪,则很容易出现所有学生同样的学习方法的局面,同时这样也大大增加了小学英语教师的负担,不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和调整;其次就是英语教师的质量偏低,之前已经提到了英语教师的数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很多学校就“赶鸭子上架”,要求很多其它学科的教师被迫成为了小学英语老师,而他们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学能力,自然达不到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而有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多年未从事英语教育,这样也基本失去了英语教育的能力,自然也无法很好的进行教育,此外就是大量的年轻教师成为了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他们一般刚刚走出校门,小学经验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自然也很难胜任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位。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存在问题,这对整个小学英语教育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英语教育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育归根结底也是语言的教育,语言教育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听、说、读、写多个方面的内容,这自然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处在一个恰当的环境中,语言教育才能更好的进行,但是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中,只是简单的课堂教育,下课之后就很难再有适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英语锻炼,这样小学生对于英语知识掌握就变成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这也是非常不利于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开展的。

二、发展小学英语教育的对策

面对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继续开展提出以下几项对策:

第一就是要调整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英语教育的根本,只有教育方式调整了,整个英语教学育才从发展中的问题中走出来。传统的英语教育方式多是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式的套用,落后也不适合英语教学。其实适应小学英语的教育方式又很多,比如开展英语表演,通过表演,既创设以中一种环境,又增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英语的知识自然更扎实也更灵活;还比如可以开展英语学习竞赛,对表现有些的学生给予奖励,小学生毕竟还处在少年时期,奖励的激励作用很大,同时他们也还存在着贪玩心理这样学习英语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次就是要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只有教师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教育的开展才能得到保证。在上面的问题分析中可以发现,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都有问题,事实上也可以通过一些改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保证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队伍,比如对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就能提高年轻教师的水平,再比如针对老教师开展教育方式再教育,通过再教育的过程更新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等。这样一来,既可以扩充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也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师质量。

结束语:

小学英语教育在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的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找到教育中的问题并分析出最佳的解决策略,才能使整个英语教育的开展更顺利,才能使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