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十篇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十篇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30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1

刚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作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姜伟新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就我省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坚决落实中央、省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促进我省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月*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第一项措施提出。**月**日总理在部署落实中央十项政策措施中谈到,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年底需投资4万亿元资金。省政府昨天召开了常务会议,也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统筹社会发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衡发展的**条措施,今明两年我省将投资**万亿元资金落实这些措施。这些措施中主要以基础设施、基建工程和民生工程为主,绝大部分都与建设系统有关,其中第*、**、**、**条与建设系统关系最为紧密。主要包括了亚运会、大运会、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等方面,省政府将在住房保障、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为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结合我省实际,我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地在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适当放宽金融、税收、土地政策,促进住房消费。一是调整购买第二套住房的相关政策。二是缩短住房转让免征营业税年限。三是各市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有关政策。四是适当放宽土地政策,缓解资金紧张压力。五是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和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支持干部职工购房,提高住房支付能力。

(二)加快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的要求,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投资收购和开发建设,切实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作为今后政府解决民生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省财政将加大补资金扶持力度,****和****年省财政安排的廉租住房补助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各地要落实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确保三种方式来源资金的到位,即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确保将本级土地出让净收益不低于**%的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有缺口的,市县本级财政要包底安排。

(三)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干部职工住房消费能力。一是完善住房货币分配政策。二是建立政策性租赁住房制度,以满足“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需求。

(四)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交易。加快建设全省房地产市场运行监管系统,在各市建立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全省房地产运行信息平台,及时统计分析全省房地市场运行情况。推进二手住房交易系统建设,将二手房交易全过程纳入系统监管,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保障群众住房交易安全。完善房地产权登记工作,推进房地产登记簿电子化,强化对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登记管理,维护广大业主的权益。

(五)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地建设部门要积极向市政府反映,推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

中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总的要求是:“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次中央出台的措施对我们建设系统来说是一个机遇,各地要抓住这次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参与进来,展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能力和风采,同时要求建设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这次扩大内需的建设中要严明纪律、保持廉政、责权统一,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用好,发挥效益,坚持又好又快、质量安全为先,为促进我省的经济平稳发展做出贡献。

二、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推动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状况稳定好转

(一)保持清醒认识,正确把握当前我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

今年以来,在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我们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加大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和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监管力度,积极推动创建精品工程,狠抓质量通病治理,推行全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组织开展了检测机构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专项检查,强化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末,全省已竣工的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另外,截至**月**日,全省建设系统未发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全省建筑施工死亡事故起数和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取得了两位数的下降,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仅占了省政府今年下达给全省建设系统**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1%,是近五年同期的最好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建设系统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松懈,主要体现在: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部分施工企业的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工程质量自控能力较差;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不时发生;部分工程,尤其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仍较普遍;一线作业人员通过技能培训鉴定持证上岗的比例偏低,安全意识差,安全操作技能低,自我保护能力弱。

施工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施工伤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偏大,仍排在全国前列;较大事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和少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薄弱。

特别是最近中央和省加大了投资力度,拉动内需,保持经济较快平稳的发展,全省今明两年投资达**万亿元,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更要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对此,全省建设系统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按照部和省的要求,切实把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用最严格的管理,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2

(一)进一步完善三级管理机构

1.区住房保障领导小组

区住房保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组织领导;审定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实施方案及其细则;审定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年度计划和房源、资金筹措计划;指导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政策的贯彻实施;监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资金、房源的使用;解决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区住房保障中心

区住房保障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拟订全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的资格审核、补贴核发、房源供应和复核退出等工作;筹措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资金、房源;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

3.街道住房保障办公室

街道住房保障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政策宣传、咨询接待、窗口受理、调查审核、配租管理、年度复核、接待等日常事务工作。

(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负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组织实施工作,拟订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制订工作计划和资金计划,负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资金和房源的筹措、配租和管理;组织开展申请受理、资格审核、轮候排序、实施配租和复核退出等工作;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负责协调、指导街道住房保障办等部门实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管理工作,指导街道住房保障办对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家庭成员的居住面积进行调查、审核、确认。

区民政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电子比对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化收入核对机制。负责提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助证明或将对象家庭成员和收入的材料委托市政府指定的*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评估中心进行核对,提供对象家庭成员生活水平审核意见,并进行复审。对街道民政科、社会救助管理所开展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家庭成员生活水平认定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和培训。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完成本街道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目标;对符合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条件的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协调、指导街道住房保障办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政策宣传、接待、配租的实施和日常管理以及对已进入实物配租家庭的收入、人口和住房状况每半年进行一次复审并报区住房保障中心。街道民政科、社会救助管理所配合区民政局,提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助证明或将对象家庭成员和收入的材料委托市政府指定的*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评估中心进行核对,提供对象家庭成员生活水平审核意见。

全面实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优化受理、审核、公示和配租等流程,形成新的审核机制。

区*分局:负责配合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做好户籍调查工作,及时提供相应对象的户籍资料;配合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中的各类矛盾,保障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顺利开展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管理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筹措、落实和按申请及时核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所需的资金,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并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负责与市财政局及时结算应由市财政承担的资金。

区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建设、筹措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及时审核立项,并落实资金计划。

区规划土地局:负责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屋新建、改建的规划安排、手续审批等相关工作中给予积极支持和指导。

区建设交通委:负责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屋新建、改建的质量监管及职能范围内的其他相关工作。

区监察局:负责对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实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区审计局:负责对区住房保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区地区办:协调各街道办事处开展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区办:负责做好住房保障方面事项的处理和日常信息沟通工作。

南房(集团)公司、*置地(集团)公司:负责配合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公房租赁情况调查,及时提供相应对象的公房租赁资料以及家庭成员分房信息,保障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顺利开展工作;负责收购直管公房、售后公房或收购小旅馆、旧厂房后进行改建,提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接受区住房保障部门的委托,履行廉租房源经租管理的责任。

(三)其他有关方面工作职责

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各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动拆迁实施单位:密切配合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做好住房保障对象原拆迁安置情况调查,及时提供相应对象拆迁安置的详细信息,支持、配合区、街道住房保障部门开展工作。

二、积极筹措房源,落实专项经费

(一)多渠道筹措房源

从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筹措适配的廉租住房房源。按照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要求,廉租住房房源从以下渠道筹措:

市局调拨配套廉租住房;收储小套型存量产权房;委托集团收购直管公房和售后公房或收购小旅馆、旧厂房后改建;在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项目中改建廉租住房;配套商品住房转化廉租住房;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中按一定比例配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按规定被经租原住房;经租、转租社会机构或个人的住房。

建立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筹措联审制度。由区住房保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的相关部门(区发展改革委、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等)组成联席会议,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筹措(建设、收购)作可行性分析和价值评估,提出联审意见供区政府决策。

(二)规范房源管理

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房源管理,严格按照上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

1.配建、改建或收购等方式筹措的廉租房源,应当按照《*市房地产登记条例》、《*市房地产登记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办理房地产登记并设立固定资产帐册;上级划拨的使用权房屋,也应登记造册,加强管理。

2.廉租房源经租管理,由区住房保障中心设立专门机构落实日常管理职责与工作措施,并根据廉租住房经租管理的实际需要,委托区属企业(集团)公司承担经租管理任务。经租管理单位与区住房保障中心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并履行经租管理责任。

(三)落实专项资金

按照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承担。我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资金由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按年度计划以及工作推进实际需要,提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在房源筹措(建设、收购、交易过户)、房屋装修、经租管理、租金补贴、日常工作经费等方面的预算和计划,报区政府(区财政局)审批,区财政局在住房保障专项经费中予以统筹安排,区有关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与审计,确保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顺利实施。

三、规范日常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廉租住房日常工作的管理,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健全住房保障机构,充实力量,提升效率,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形成合力,为实物配租的接待咨询、受理、审核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二)完善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申请、审核、公示和配租流程,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的受理,纳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业务范畴,实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确保接待咨询和受理申请的正常开展。

(三)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明确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的认定办法和规范操作程序,按统一口径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申请受理、审核、公示、轮候、配租、复核等管理工作。

(四)坚持三级会审工作制度和实施实物配租之前的社会公示制度,按照审核程序,制订完善收入、住房面积核定办法,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收入、住房情况核对机制,严格把好实物配租对象进入的审核关。

(五)坚持定期巡视和复审制度,对已不符合实物配租条件的对象及时清退,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和工作管理档案等基础资料管理工作,及时完成各项统计,加强电子信息化管理。

(七)提高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申请审核、轮候排序、选房配租等主要工作内容的公开透明度,严格遵纪执法,主动接受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八)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固定资产房源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规范操作程序,逐步推进实施

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实施,包括对象范围、准入标准、审核程序、配租形式以及日常管理等,严格按照上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规范操作程序,逐步推进实施,努力提高实物配租比例。

(一)摸底调查

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会同区民政局、区*分局、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做好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住房和收入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其中: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主要做好对象家庭住房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区民政局和各街道办事处主要做好对象家庭的收入认定工作,区*分局主要做好对象家庭的户籍资料提供与复核工作。

(二)业务培训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审核流程和操作细则,认真组织开展区住房保障中心、各街道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统一政策口径,明确操作要求。

(三)启动实施

在认真做好房源筹措、摸底调查、业务培训以及住房保障工作人员的充实增配等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启动实施”的原则,在全区范围推进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本试行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后,先行在1—2个街道试点,正式启动我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取得实践经验后对方案作出完善优化,2009年底之前在各街道全面推开。

五、强化工作要求,努力开拓创新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行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新机制,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居住条件的有效举措。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关注民生的高度,提高对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

(二)精心组织,形成合力

由于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涉及到众多部门,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工作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认真做好本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工作,切实把住房保障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手中。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8〕3号)要求,市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市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现就全市26项民生工程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完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省定继续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现有农村低保制度基础上,实施扩面提标。**8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从683元提高到860元,原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由人年均380元提高到437元;**8年新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员补差标准为177元。所需资金,八县(市)由省与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负担;市区除省承担外,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

(二)建立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在**7年人均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省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30元,县(市)、区财政补助标准由5元提高到10元,农民个人缴费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三)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8年,继续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并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所需资金地方分担部分全部由省财政负担;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资金仍按原渠道和负担比例由省、市(区)承担。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补助农村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中央按照落实基本标准所需经费总额的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财政承担的50%部分,八县(市)自行承担,市区农村由市、区财政按7:3比例负担。市区特教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贴由市财政承担,市区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和公用经费由市、区财政按财政体制分别承担。

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保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和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继续按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意见》(皖政〔**7〕3号)和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执行。

二、加大保障力度,贯彻实施好**8年省新增六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0年全市完成10376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任务,使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所需资金,除国家补助外,地方配套部分,八县(市)由省、县(市)财政按6:4比例承担,市区除省承担60%部分外,其余部分由区承担,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区。

(二)建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解决全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高校(高职)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全额承担;高校(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的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民办高校、高职(含独立学院)由省财政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承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财政承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承担,县(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级与县(市)财政按8:2的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与所在市、县(市)财政按7:3的比例分担。

(三)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自**6年7月1日起,20年内对大中型水库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切实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保障移民群众的合法利益,确保政策兑现、资金安全和社会稳定。到2010年,基本解决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统筹安排。

(四)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里程6500公里,**8年完成1**公里。所需资金,除中央和省每公里补助12.5万元资金外,其余部分由县(市)、区安排,市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五)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障机制。**8年,对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县(市)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2010年末,全市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住房困难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方式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物配租户数占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租赁补贴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解决,省廉租住房保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专项补助各地。

实物配租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10%以上)及争取中央财政补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安排。

(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加快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进程,解决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的迫切需求。**8年对全市500名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及其他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省每例手术补助1000元。

三、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市自定八项民生工程

(一)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市辖区城郊型农业发展,促进城郊“菜篮子”基地建设,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城市供应。加快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8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菜篮子工程。

(二)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为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8年我市将对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进行考评,实施敬老院“以奖代补”工程,市财政安排**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激励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按照市政府《关于实施二十项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建设的意见》(宜政发〔**7〕2号)规定,继续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开展文化下基层社区活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等六项民生工程。

四、强化措施,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学高效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二十六项民生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围绕十七大提出的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推进和谐**建设的重大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实施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落实、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二)全力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财政增收和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对原有民生工程项目所需资金,要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新增的民生工程项目,也要尽可能列入预算,没有安排的,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安排到位。要根据工作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各项民生工程实施需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以及虚报冒领等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基层和基础工作,规范民生工程资金发放。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整合相关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充实一线工作力量。要开展惠民资金管理“一线实”试点,并认真总结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把基层情况搞准,把数据核实,保障各项补助到人的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接受群众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做到不重、不漏、不冒,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4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是农村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至关重要。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有利于改变农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农村水利工程主要由农村蓄水设施、农业引水设施、输水和配水设施等基础水利设施组成,其工程施工涉及机井、水库、站、闸、堤、渠、沟等的建设,它的建成对于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安全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着诸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安全上的隐患,因此,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科学管理,保证水利工程事业健康发展。(问题和措施可参看表1)

农村水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技术条件落后,工程质量较差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差基层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

解决农村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和施工监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加强基层管理者培训

表1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工程的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施工方案都依照施工人员主观想法和判断来进行,而没有严格遵守工程初期的设计方案和建设标准来开展施工,施工过程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水利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在施工的技术条件方面,由于工人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施工中监管制度和施工规范不完善,施工人员在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方案设计的安全性,对工程建材的选择也不严谨,从而导致很多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质量差,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

(二)农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主要有国家建设扶贫项目拨款和乡镇集资两种来源。在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节省成本,农村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就放低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加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政府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农村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使其建设施工难以正常开展和完成。

(三)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设监管不够系统

由于我国现阶段许多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完成的,在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简陋,管理经验落后,修理和维护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影响下,这些农村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它的使用效果,其使用安全性能也得不到保障。

(四)基层管理者专业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乡政府安排调整,许多管理人员都不是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对当地的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工作并不熟悉,因此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上手很慢,使水利工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整治。与此同时,农村群众对政府依赖性过强,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没有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有效地保养和维护,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难度十分大。

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安全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监管

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是保障水利工程设施在日常运行中有效发挥对农业生产促进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一方面,建设部门必须做好对建设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责任意识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统一化的科学管理机制,对施工中的材料购买、人员分配、工作进度和施工方案等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划,让水利工程建设能在科学合理的统一指挥下开展,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要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不光要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建设中以及建设施工完成以后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论证、监管等多个方面的监管力度,保证在施工中,水利工程建设能合理有序开展;第二,在建设完成后,可以采取拍卖经营权、个人承包或者专业管护等方式,将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责任移交到其它个人或单位,减轻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压力,使其对水利工程的监管更全面化、专业化;第三,要完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备、仪器的配置,加强对水利工程安全性能的监测工作,保证水利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

(三)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建设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政府可以采取两种手段来筹集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一方面,充分利用政府的专门项目拨款,保证在水利工程建设上的资金投入量,确保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养维修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进行引资,鼓励地方企业投入资金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

(四)加强对水利工程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

针对当前存在的农村水利工程基层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问题,地方水利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力度进行对基层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其水利工程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实践学习。与此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机构还要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承担管理工作。

结束语

农村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水利工程在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中发回的效用越来越广泛,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建设施工力度也越来越大。在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和安全管理也同样应得到重视。在建设施工中,要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和工程质量,重视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注重提高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质量,保证其正常正常、安全的运行,使农村水利工程事业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毛艳,周晓丽.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2]许崇文,曹冬梅.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7(3)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5

1.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选址不规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选址不规范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要对工程所在地进行详细地考察,在对当地水文资料和地质勘测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这样才能够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在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案的制定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详细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基本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随意更换建设地点的状况。导致工程建设所在地的水质不符合饮用标准,或者将工程所在地选在有污染源的地方,造成饮水存在安全隐患。

1.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不合格也是农村用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的资质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标准来执行相关操作,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负责任的操作行为,使得施工中的相关参数达不到质量的要求,如打井深度达不到要求、输水管道的管径不符合要求、施工完成后不能够对水质进行合理的检测等等,从而,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

对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考虑不充分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当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多部门管理的状况,出现多头申报来套取国家资金的状况。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多部门参与,一方面导致建设的质量不能够保证,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建设中出现工程建好后闲置的状况,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在工程结束后,对供水设备没有进行责任分管,很多饮水井露天放置,导致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也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严重问题。首先,在对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进行前期勘察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勘察的资金设置不足,影响了勘察工作的进行,导致工程建设在没有有效勘察地质及水文的基础上进行,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其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项资金不足,导致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达不到应用的标准,施工粗糙,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再者,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够做好验收工作,没有有效的水质监测,从而导致水质不达标,影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初衷。

1.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成本过高

运行成本过高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问题。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讲,由于考虑资金状况,而不愿意使用工程建设后的安全用水,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无论是征地,还是进行水质监测及缴纳相关的税费,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线一般比较长,成本也就相应地会升高。而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不愿意投入资金来换取安全的水资源。因此,运行成本高也影响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效果。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的所有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工程建好后的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在保障工程建设过程权责明确的同时,对工程维护的责任也要进行划分,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对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达到工程建设所需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避免流于形式的管理现象;再者,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模不大的情况,可以将几个存在划片,由一个施工团队来完成,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分散及管理失控;另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水费的核算,在农民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地收费,以保障运行的有效性。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首先,在选址时要避开污染严重的水源区域,在保护农村水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实施;其次,在工程实施之前要对工程所在地的水质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障水质符合饮用的标准,确保工程建成后农民用水的安全性;再者,工程建成后要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对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护,以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加强农民的安全用水意识,积极配合水质监测工作的落实。

2.3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

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促进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效地约束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偷工减料及不负责任的施工现象;其次,设置可行的工程管理流程,对工程的选址、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确保工程建设有据可依;再者,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施工操作存在,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控制。

2.4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

加大资金支持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勘察结算工程,保障资金的投入,以促进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勘察不严而留下的隐患;另一方面,在工程实施阶段也要保障资金的充足,以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工程建成后,还要投入一定的维护资金,以促进水质监测及后续维护的有效开展,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果实现。

3结语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6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和全市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保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顺利实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长期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做好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作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吃饭、穿衣、安居等问题,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从*年开始,我县加大了对农村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和月人均10元的补助标准,对全县19240名农村特困群众进行了救助,对1456名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定期定量救助,月人均救助60元。但由于财力等因素影响,我县农村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实施范围窄、覆盖面小、救助标准偏低,随意性较大、相当部份困难群众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难以满足众多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加之我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点多面广的特殊县情,弱势困难群体在全县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县还有未稳定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43079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地方。从贫困现象的深层次成因分析,有生产发展条件较差导致的条件型贫困,有经济结构单一和增收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构型贫困,有社会事业发展不足而导致的素质型贫困,有因灾、因病致残和丧失劳动能力而导致的灾害性贫困,多种贫困相互交织,共同存在,使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大机遇,建立起一套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多手段、多举措抓好弱势困难群众的扶贫救助工作,以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契机,努力建立和完善我县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农村低保既是一项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善举工程。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取消农业税后出台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是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缩小收入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重大举措。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改革,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础,必将极大地提高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真正构筑起贫困群众生活保障的最后防线。特别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贫困群众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更需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给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以“兜底”的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好抓实,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履职,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工作制度,把这项惠及贫困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推动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开展

我县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点多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省、市、县关于农村低保工作的统一部署,抓紧建立和完善标准适度、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的农村低保制度,扎实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稳步推动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开展。

(一)准确核定保障对象,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准确核定低保对象,是农村低保工作的核心,也是首先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将我省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大家都知道,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部级的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5.1%,农村现有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04%。市政府依据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年底极端贫困人口数、绝对贫困残疾人数、未纳入供养新增加的五保人数、困难优抚对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等因素,确定了我县*年纳入农村低保对象人数为41238人。各乡镇要根据县政府下达的指标控制数准确核定辖区内农村低保人数,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根据不同的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按照下达的指标控制数以家庭人均纯收入从低到高优先纳入保障范围。下达各乡镇保障指标人数既不能突破,也不能减少。

(二)科学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按照保障标准实施差额补助,是低保制度区别于传统社会救助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地确定保障标准,是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按照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绝对贫困标准的要求,我县今年农村最低标准定为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693元,凡达不到标准的农村居民,按家庭年人均实际收入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年人均补助标准不低于360元。为防止平均主义、懒汉思想的出现,要根据特困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等情况,将绝对贫困人口进一步细分,把低保对象分为a、B、C三种类别,针对贫困家庭不同贫困程度实行分类救助,对a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40元,B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30元,C类保障对象月人均补助20元。分类救助的目的主要是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救助,对一般保障对象实行一般救助,对特殊保障对象实行特殊救助,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切实保障各类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群众,要通过政府一定的救助支持,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摆脱贫困、脱离保障范围。

(三)统筹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切实推动农村低保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足额筹措到位补助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是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保证。省里根据分级负担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农村低保人数、贫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等情况,确定了各州市低保资金的补助比例和补助金额,昭通被确定为三类地区,月人均补助所需的30元资金中,由省补助22.5元,市补助1元,其余6.5元由县人民政府配套解决。我县按市政府下达指标控制数41238人计算,省、市、县每年共需筹集资金1484.59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113.43万元,市级补助资金49.49万元,县级财政需筹资321.66万元。尽管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县政府仍决定将农村低保资金县级配套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补助资金全部及时到位,使我县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360元的底限。

为使农村低保金及时足额落到实处,县财政局要在社会保障资金专户下设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帐”,用于办理资金汇集、核拨、发放等业务,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完善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切实解决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督管理的问题,经常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封闭运行。

(四)严格操作程序,切实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户主申请、小组推荐、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县财政局发放的工作程序,切实做好低保对象的确定工作。要立足于“保障最困难群众”来定范围;要立足于“解决温饱”来定标准;要摸清底数,慎重定案,按规办事;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稳步推进;要注意与农村五保、优抚、扶贫、灾民救助、移民救助、临时救助相互衔接;要充分考虑部份农村特困人口特别是少数民族人口文化水平低、居住偏僻分散、不愿甚至不敢向政府讲述自己困难的实际,搞好入户调查,做到胸中有数,防止在户主申请才解决的大原则下出现应保未保的现象;要把握好度和量的关系,确保将符合条件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严禁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情况出现。

(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提高低保工作水平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动农村低保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适应农村低保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家庭收入核实测算、申报审批、资金发放,资金监督管理、低保对象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办法和制度,形成符合农村低保工作需要、适合我县实际的低保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低保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五保供养、灾害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以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为主,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济等为辅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各乡镇、各村委会和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按所承担的职责分别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工作档案;要加快农村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农村低保工作网络化管理,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服务效率、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六)加强宣传教育,切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乡镇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的关心,宣传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规定,让这一惠民工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要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困难群体,支持农村低保工作。要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低保工作实施情况、公开保障标准、审批程序和补助金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为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同、基层落实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强化落实,确保全县农村低保制度的如期建立和实施。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抓好落实,做到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具体、责任明确、资金落实、保障有力。各乡镇主要领导必须负总责、亲自抓,要为全面建立和实施低保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和人力保障;分管领导要具体抓,经常听取农村低保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要严格按照省、市和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确保在7月底前将低保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一折通”存折转发兑现到低保对象手中。

二是民政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责。县民政局要把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作为当前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低保工作主力军作用,深入一线,深入村寨,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详实的基础数据,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牵头做好农村低保的组织实施工作,全面履行好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各方面的职责;要加强请示报告,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为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全力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落实好农村低保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解决和落实好“一折通”发放农村低保金的各项准备工作;扶贫、统计部门要掌握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配合做好保障对象和家庭收入的核定工作;民宗、农业、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要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支持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基层组织、有关部门及从事低保工作人员提出明确的纪律要求;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低保资金进行审计;县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支持农村低保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确保如期使用“一折通”发放兑现农村低保金。此外,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研究制定针对农村困难群众的配套优惠政策和救助措施,切实解决保障对象在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农村困难群众生产自救,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提高农村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7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保障措施基层组织

一、大别山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也是扶贫攻坚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更是中部发展的一大“顽疾”。大别山区的发展状况受到来自党中央国务院,鄂、豫、皖三省省政府,当地基层政府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大别山区的精准扶贫政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别山区的定点扶贫工作主要通过人才培育、技术引进、产业扶持、项目推动等多种方式,持续的大力度的扶贫工作已获得明显的成效。

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大别山区主要指标的预期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大于10%;人均教育、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高于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也要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于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超过3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不少于35%。

虽然各方面的精准扶贫工作在稳步施行,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现实难题和阻碍,为顺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打好大别山区扶贫攻坚战役,在2020年之前全面脱贫奔小康,我们不但需要行之有效、具有创新性的精准扶贫路径和相关战略,同时做好各方面保障措施更是一切工作必要前提。

二、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织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是精准扶贫工作中首要的保障措施。首先要保障区域内行政级别的协调,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单独设立监督部门对扶贫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其次,部门分工明确,职责范围囊括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有效地避免相互推脱和服务漏洞,尤其对于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是最为基础的工作还应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定期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目标统一,齐心协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其中基层组织的力量不能忽视,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坚持村民自治,加强扶贫事务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做到村级扶贫组织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特别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等政策,为基层扶贫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对青年村官的创新举措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而且对于基层组织要开展扶贫工作培训,增加基层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应当结合当地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发展资源,吸引发展资金,找准致富路子,确定主导产业,鼓励朝阳产业,拓展特色产业链,形成完整稳固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壮大基层集体经济,辐射和带动贫困户自主致富。同时,采用多种扶贫方式并存,实施异地迁移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扶贫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自主脱贫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另外由于大别山区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特殊性,保证三省之间的协调具有重要意义,三省之间要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定期召开研讨会对区域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不仅如此,由于三省的实际状况有差异,因此扶贫政策应当符合省内贫困程度,善于发掘省内社会力量,做到以群众为主力,社会合力,同时政府发挥推力,以扶贫规划为拉力,多力齐发,实现自主“造血”。

(二)人才和技术保障

精准扶贫要有“精准”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这一点不容置疑,高素质的精准扶贫人才队伍和能够适应大别山区具体扶贫工作的技术,是落实好“精准”的重点。在进行扶贫政策规划时和具体扶贫措施落实前,要明确大别山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才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从哪里能够获取必须的人力和技术,如何获取的过程最简、成本最低。

精准扶贫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公共服务专业扶贫队伍和贫困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其次,加强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扶贫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高校的调研活动,吸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其三,为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均衡化、职业培训等多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最后,由政府牵头,联合大中小型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技术,同时大力推广农林技术、开发生态产品和科技服务平台。

另外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借助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由于大别山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这类人群,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开展农村专项计划,提高当地居民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资本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大别山区的扶贫工作中,资金的保障必不可少,应当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额度,设立扶贫专项资金,充分利用社会保障类资金。大别山区的财政资金要向生态脆弱区适当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中央的投资要向扶贫项目和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补偿等方向倾斜,使得资金最大化地惠及全体贫困户。除了财政资金,拓宽贫困户的自营资金也刻不容缓,深入推进实施“金扶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推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创新,加大对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力度,努力满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资金需求。同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中小企业和特色重点产业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密布金融网点,彻底消除大别山区的金融空白区。建立小额保险补贴扶贫机制,构建全覆盖保险网络,鼓励商业保险参与扶贫体制建设。对于符合国家条件的片区企业依法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规定给予扣除。

资金的使用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的“再生”能力。对于大别山区来说,资金用于产业扶持虽然见效周期较长,但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对于不同的产业类型要采取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于关系居民生活的产业优先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国家重点项目、新兴产业和地区特色产业,制定产业转移优惠政策,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承接的同时要考虑到大别山区的生态承载能力。另外,对低碳环保产业加大投资,例如清洁能源产业,支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和集体合作经济形式,利用土地、技术等一切可用的生产要素,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建设产业示范园区,明确产业定位及其发展方向,完善企业竞争机制,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产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劳动力吸纳能力,解决农村剩余贫困劳动力问题,做到发展经济与消除贫困同步进行。

(四)法律保障

保障是在全社会的文明和财富逐步的增加和法治建设逐步完善中实现的。在精准扶贫要求下推进大别山区扶贫工作,由于扶贫开发任务的重要性与长期性,特别需要法治保障。另外扶贫开发主体的地位及行为需要法律和行政法规等予以规范和明确,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样要靠法治途径,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精准扶贫的法律保障机制也是一切问题的保障。

由国家力量主导大别山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常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毫无疑问,各级政府力量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主持扶贫工作的主体,是扶贫攻坚过程中的架海金梁,要充分发挥国家在扶贫工作当中多种职能。

在法律保障的具体建设上,首先通过建档立卡,全面掌握并实时更新大别山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法律机构的建设和服务情况等相关资料;其次,司法行政部门协同法律服务机构定期为大别山区困难群众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制作法律宣传册、宣传展板,到群众中开展普法,为中小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法律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让农业保险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J].农村金融时报,2015(12):003.

[2]谭正航.论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立法完善―以缩小区域收入差距为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

[3]李俊杰.集中B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1-13.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8

【关键词】电网工程;建设实施;综合评价

一、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电网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的电网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一般将电网工程建设分为项目决策与可研、设计与招标采购、建设施工、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四个阶段,其中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是电网工程设计方案形成、签订合同、完成施工准备的主要阶段,对工程方案制定、招标采购、施工进度及质量、投资管控等各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评价对科学分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总结经验与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开展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挖掘,能够科学的梳理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关键管控要点,突出建设实施阶段重点评价环节,为积极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统筹管理、优化管控水平提供参考借鉴。

二、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为施工项目建立完善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本文从勘察设计、资金筹措、招标采购、开工准备四个方面对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准备阶段进行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分析。

(一)勘察设计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勘察设计是电网工程建设施工完成的基础与参考依据,对方案制定、投资预算、招标采购、施工建设等各方面影响较大。针对勘察设计管理主要从设计单位选择评价、设计工作质量评价、设计方案水平评价及综合设计能力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评价指标包括设计单位资质水平、设计变更次数、设计方案评审、设计优化评价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考察勘察设计对方案合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支撑效果。

(二)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资金筹措管理建设实施准备的重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采用不同方式及时、适量地筹集投资必需资金的行为。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财务活动的起点,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开展资金筹措管理综合评价,主要从筹措资金渠道、资金结构、资金成本、资金落实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保证资金管理最优,重视资金筹措成本与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招标采购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电网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依据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完成项目建设相关物资、非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对电网建设项目招标采购进行评价从设备材料采购、参建单位招投标和评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其中设备材料采购主要评价采购的设备材料是否满足行业标准、是否满足合同和协议约定的条件、技术是否满足先进性要求,除此还要考虑各个型号规格类的材料设备在以往实际工程中是否广泛应用并获得成功经验;对参建实施单位招投标的评价主要从招标准备规范性、参建单位资质水平、参建单位信誉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管理方面分析评标过程,考察评标公正性、公平性、科学合理性和评标过程规范性。

(四)开工准备管理综合评价分析

开工准备的基本任务是为拟建电网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统筹安排施工资源和施工现场布置。本文从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施工现场准备和技术及物资准备等方面综合评价开工准备工作情况,其中项目批复与组织建设分析项目法人成立合法性、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规范性、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性、相关许可证到位程度以及合同完签率等内容;施工现场准备考虑组织、设备、技术、场地清理、地基处理等工作完成情况,分析施工现场准备是否全面、到位;施工技术准备主要根据拟建电网工程的特点、技术经济条件、施工合同和进度要求、施工场地环境和施工技术装备水平等条件进行,考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调查全面性和施工技术资料完整性;施工物资准备要求保证材料采购、供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数量以及配套组合满足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要求,保证生产设备符合设计技术和功能要求,考察物资材料进场合格率情况,从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技术参数和设备配套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三、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优化建议

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设计方案形成、设备材料招标采购完成、施工条件准备齐全的重要管理环节,对工程建设投资控制、进度合理、质量保障等建设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化建设实施准备阶段管理水平提升意义重大。首先,在勘察设计管理方面,要深化设计单位选择评价体系研究,重视已完工程的设计质量及完成效果;同时,可以通过限额设计、设计竞赛等方法手段的执行,优化设计质量。其次,在招标采购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流程,可以通过集中招标及分散指标并行的方式,针对不同物资设备及材料、针对管理主体进行差异化管控,提高招标采购效率,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保证招标采购质量。再次,在资金筹措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科学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重视资金成本与资金风险之间的协调关系,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保障,合理分配资金使用,优化资金流转与使用效率。最后,在施工准备方面,要注重与社会、地方的协调关系,提高统筹管理效率,重视环境影响分析,推进绿色环保工程环境建设。

四、总结

电网工程建设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建设实施准备阶段是电网工程投资建设管控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研究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体系的意义,梳理总结了建设准备阶段综合评价内容体系及相关指标,并提出了优化管控建议,为综合提升电网工程建设准备阶段精益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9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项目贷款;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79-02

2009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建金[2009]16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决定在部分城市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城市在优先保证缴存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用于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其中,用于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贷款规模要适度控制,每年应还款额不得高于上年度住房公积金增值净受益。”“利用住房公积金发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定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列入保障性住房规划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用房、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严禁用于商品住房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的下发,标志着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解决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住房公积金拓展投资渠道、分散资金风险;有利于扩展住房公积金保障性内涵、提升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地位。

截至2010年底,试点工作已全面推开,部分条件成熟的试点城市已发放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用于支持当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即是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在此次试点工作中的管理非常严格,包括制定了《利用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贷款管理办法》和《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贷款业务规范》;试行了住房公积金督察员制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项目贷款业务运行平台和项目贷款运行监管系统,各试点城市通过运行监管系统规范操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监管等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如开发单位自有资金不足、贷款资金被挪用、建设项目房屋滞销、滞租等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为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性,亟须建立健全相关监管机构,形成一整套风险防控机制,增加项目贷款透明度。笔者试对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风险及应对措施作以简单论述。

一、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存在的风险

1.政策风险。住房公积金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合理性一直是各方争议的焦点。根据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的第5条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依据2002年重新修订后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只能用作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受到它的上位法《住房保障法》的约束,一直也没能进行修改。当前所进行的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实际上是绕过《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来实施城市试点。相关法规欠缺、规章制度未理顺,如果出了问题,蒙受损失的必将是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老百姓。

2.贷款资金安全风险。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开发企业可以在不同银行申请贷款,楼盘销售回笼资金很可能会分流到各家银行,加之有的开发企业资金往来渠道复杂,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其资金很难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全面监控。一旦开发企业故意采取欺瞒手段,转移资金逃避还款责任,公积金管理中心将面临较大的资金损失风险。

3.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风险。从保障性住房的本质可以看出,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这一部分资金是不可能获取高额利润的。按照目前的利率水平,项目贷款的利率为4.73%,但按照经济适用房的相关规定,其利润率不超过3%,这样的话,利润总额都不够支付贷款利率的,公共租赁住房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地方还会出现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滞销、滞租的情况,这样就使住房公积金存在无法保值增值的风险。

4.缴存职工利益受损风险。按试点要求,公积金贷款所建保障住房的分配原则是,“同等条件下,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优先购买或租赁”。上述“优先”原则当然可以理解,但就保障性住房的公共本性而言,这种“优先”显然又并不合理。因为在现实中,那些最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者,可能未必是公积金的缴存者。

5.开发企业带来的风险。在试点工作中,由于开发企业自身的特质决定,贷款资金会存在以下安全风险,一是自有资金不足的风险,贷前需严格审查;二是资金被挪用的风险,由于开发企业往往同时开发几个项目,或者一个集团公司下属多个公司,所以借款人容易出现不按合同约定使用资金挪作他用的问题;三是不按时还款的风险,因项目建设进度和销售进度不同,开发企业的资金流不顺可能会影响到开发企业按时还款。

二、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尽快修订出台《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用公积金贷款建保障房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是试点,不管今后如何发展,是全面铺开还是仅仅试点,都不能改变目前的事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颁布已十多年,虽然短暂,但也到了该修订的时候。建议对公积金贷款的用途中增加一条,即“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贷款、留足备付金的前提下,可将其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用于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样做可以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建保障性住房提供法律依据。

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管理中心管理运作水平。与个贷相比,项目贷款无论是从业务复杂程度、还是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对管理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来,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发放个人贷款为主要业务,项目贷款管理人才缺乏。想要做好试点工作,建议试点城市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项目贷款管理及操作,组织项目贷款管理人员的培训,统一项目评审标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做到严把贷前调查关、做好贷时审查、落实贷后检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在资金计划、财务管理等方面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提高项目贷款管理水平。

3.搭建住房公积金省内乃至全国融资平台,统筹安排住房公积金使用。由于各地经济发展速度及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差距很大,有的发达地区住房公积金个贷资金来源不足,而发展缓慢地区住房公积金严重闲置过剩。又因该行业没有金融职能,不能跨区跨市调剂资金余缺,导致各地住房公积金利用率不均衡。最高的城市利用率95%以上,最低的只有15%。因此,为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应赋予住房公积金行业金融职能,搭建一个省内乃至全国的住房公积金融资平台,统筹安排使用住房公积金。

4.加强组织领导,分工负责实施。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由当地政府牵头,住房公积金中心、财政、国土房屋、监察、建委、审计、规划、土地储备、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任成员单位,负责项目的审查、贷款全程监督检查等事项。

5.试点城市政府承担落实偿还贷款的责任。试点城市政府应担待其更多原本属于自己的公共责任。一方面,不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自己都“押宝”在公积金贷款上;另一方面,即使必须使用公积金贷款,政府也要拿出一定的财政公共资金,如项目贷款的利息由地方政府直接进行支付或贴息,这样一来,不但每年的利息支付能够得以确保,解决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安全性,同时,公积金贷款所需支付的贷款利息也不会转嫁到保障性住房的购房者或承租者身上。

6.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贷款使用,切实防止资金流动性风险。《实施意见》中强调,在优先保证缴存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用于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试点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贷款条件执行,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贷款需要,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严禁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了结余资金发放项目贷款,而发生通过限定最高月缴存额、调整最高贷款额度等手段影响职工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使用情况。

7.规范审批程序,实行封闭管理。试点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应成立审贷领导小组,负责贷款项目的调查评审,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贷款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形成建设项目评审报告和项目贷款抵押评审报告;设立资金监管专项账户,对贷款资金流动实行全程封闭管理,严格审核借款人支用资金申请,对建设项目全部流入、流出资金进行全程封闭管理;落实贷款抵押,借款人必须以在建项目、房产或土地使用权足额抵押,不得重复抵押。

8.建立贷款担保机制。保障性住房盈利性差,公共租赁住房还面临投资回收周期长、利率与市场风险都较大的问题,而且保障性住房建设受政策影响大,地方政府的意志往往还会破坏本应有的贷款项目运作规律,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机制。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担保方式,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的有力后盾,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杰.住房公积金对保障性住房贷款需要有担保机制[J].住房公积金决策参考,2010,(8):11-14.

工程施工资金保障措施篇10

可以预见,房价作为“两会”最受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必将引起热烈探讨。

因为房价高,许多大城市已是“居不易”,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现了“胶囊公寓”、“蛋形蜗居”、“胶囊旅馆”、“集装箱住房”等让人唏嘘的“缩微式居住”。高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际,中国于2010年展开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

楼市调控细则相继落地

从去年1月“国十一条”开始,“国四条”、“新国四条”、“国十条”、“限贷令”、“限购令”、“限外令”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调控措施之严可谓“史无前例”。在严厉的政策打压下,2010年以来房价同比涨幅逐月回落,12月份全国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7.6%,比涨幅最高的4月份回落了7.8个百分点。

如果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主要调控目标,可以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如果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为主要目标,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尚未达到,调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1%;商品房销售额5.2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在“史上最严厉”的政策“打压”下,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量价齐升”。在分析原因时,中国银行发展战略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表示,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负利率持续甚至程度加深,使房产等资产需求大幅增长,人民币升值也加剧了房价上涨压力。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土地财政”问题未有效解决,也使得去年房地产调控效果与老百姓期待相比,仍有差距。

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今年1月26日中央再度出台“新国八条”,从政府监管、金融、税收、土地交易、房源供应、需求管理等多个方面调控楼市,延续并全面强化了此前出台的各项调控政策,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严厉的政策组合。其后,中国央行加息收紧银根,沪渝两地开始房产税试点等等,令调控力度持续升级。

如今,按照“房价上涨过快城市从严制定限购措施”的要求,青岛、上海、北京等地楼市调控细则正相继落地,购房门槛逐渐被抬高。业内人士预计,近期至少还有36个城市出台或更新住房限购措施。

各地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

2月21日上午,广州市人代会议召开,市长万庆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今年将推进6.87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新开工建设4.3万套保障房,年底前全部解决登记在册的7.72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张强介绍,要完成上述目标,今年新开工项目将达20多个,建设规模和力度超过以往历年。

不独广州,根据中央部署,今年各地保障房建设规模都呈空前扩大的态势。北京,今年将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各类保障房20万套以上。同时,全面推进旧城保护性修缮和人口疏解工程,基本完成门头沟采空棚户区等“三区三片”棚户区改造任务,启动京煤集团房山矿区等五片棚户区改造工作。继续实施无城镇危房户和老旧住宅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上海,今年将新增各类保障房约22万套。2011年,上海将坚持把“推进住房保障、服务安居百姓”作为住房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措施,为“十二五”住房保障开好局、起好步。

黑龙江哈尔滨,保障房竣工面积将达“半壁江山”。市住房保障与房产管理局局长季卫国说,“哈尔滨每年的商品房竣工面积大约是500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建设的4.2万套保障房,如果每套按60平方米计算,总量接近25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今年的保障房竣工面积将接近商品房的一半。”

广西,今年将兴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9万套(户)。而据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介绍,至2010年底,广西解决城镇困难家庭住房问题的累计总数为28万多户。

此外,今年,南京将新开工建设650万平方米保障房,成都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约400万平方米。

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大手笔的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大手笔的保障房投入。今年,各地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保障房建设提供保障。

北京,在保障房建设融资方面,继去年批准约209亿元公积金贷款入市后,房地产信托模式有望于今年浮出水面,可投资于保障房建设的保险资金规模也在300亿至500亿元。

上海,专门制订相关办法,规定廉租租金补贴和房源筹措资金由市、区(县)两级共同分担。同时,根据国家规定并结合自己实际,主要通过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等多种渠道,落实廉租保障资金。

广州,今年保障房投入资金将达89亿元,而去年为20多亿元。广州正在研究信托地产融资,通过发行信托基金,向社会融资用于保障房建设。此外,还将采取适当提高土地出让金净收入比例、从土地拍卖溢价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等办法,投入保障房建设。

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哈尔滨市确定了住房公积金、政府土地出让金和银行贷款这三大主要来源。同时,为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哈尔滨市还鼓励建设企业先行垫付,确保如期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

成都今年投入保障房建设的资金达到140亿元。同时,当地将加大融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障房建设。

根据青岛市公布的最新规划,未来三年当地财政将投入保障房资金约14.7亿元。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约13.5亿元,廉租住房约1.2亿元。

多种房源并举

在保障房建设的类型方面,各地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基本形成了以公共租赁房为主,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等为补充的格局,所覆盖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