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十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十篇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24:29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1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S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2013)21-5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稻米产品需求已由数量型向优质安全型转变。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是生产无公害水稻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采用正确的病虫草害防治策略,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在病虫草害防治中要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生态控制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手段,改变重治轻防的观念及在防治过程中依赖化学药剂和滥施农药的倾向。通过合理布局品种,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在全面开展水稻健身栽培和农业防治基础上,逐渐建立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核心的病虫草综合防治体系。

1水稻主要病虫草种类

凤阳县稻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稻田杂草种类很多,常见的一年生杂草主要有稗草、鸭舌草、节节草、异性莎草、水荸荠;多年生杂草主要有野荸荠、木莎草、眼子菜、牛毛毡、碎米莎草、四叶萍、野慈姑、水花生等。

2水稻病草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进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2.1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虫害发生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

2.1.1二化螟防治二化螟是水稻的最主要虫害之一,水稻从分蘖期到抽穗期都可能受二化螟的危害。其防治途径主要有:

2.1.1.1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把田间稻蔸集中烧毁或沤制成肥料;采取深翻土壤,将虫卵深埋土中;在二化螟卵盛孵始期,适当降低田间水位,以降低二化螟卵块在稻株上的着生部位;在盛孵高峰期及盛孵末期,灌深水(13~17cm),让水淹没叶鞘,保持深水2~3d,这样可以杀死大量幼虫。

2.1.1.2化学防治根据水稻二化螟发生情况及防治适期,选用对路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尽可能地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当分蘖期水稻枯鞘率达3%~5%、穗期枯鞘率达0.5%时,开展药剂防治。常用的防治二化螟药剂及每1hm2用量:90%杀虫单1200g,20%阿维・三唑磷1500g、20%绿虫苯甲酰胺150g。

2.1.2稻飞虱防治近年来,稻飞虱已成为我地水稻的主要害虫。稻飞虱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3种,在我地水稻上危害较重的为褐飞虱。防治褐飞虱要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2.1.2.1农业防治选用和推广抗虫高产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农事操作,排水、中耕,降低虫源基数。在水稻分蘖末期,要注意烤田。

2.1.2.2生物防治保护天敌,以虫治虫。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改变施药方式和错开天敌盛发期施药,以有效保护天敌。在褐飞虱线虫寄生率很高的地方,可以少施或不施药。

2.1.2.3药剂防治因为稻飞虱的发生具有隐蔽性、群集性和爆发性,在其大量繁殖的危害代必须采用药剂防治。白背飞虱防治时间在7月上中旬,褐飞虱防治时间在8月上中旬,孕、抽穗期百株虫量达1500头,齐穗后百株虫量达到2000头时,应及时用药。常用的防治飞虱的药剂和每1hm2用量:25%吡蚜酮300g,50%烯啶虫胺120g,20%噻嗪酮600g。

2.1.3稻纵卷叶螟防治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我地水稻上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嗜食水稻,分蘖期受害,稻株生长发育受阻,分蘖减少。若抽穗期受害,结实率与千粒重都下降。其防治途径主要有:

2.1.3.1农业防治一是消灭越冬虫源,在冬季和早春,要结合除草消灭小麦田、油菜田内的禾兜,以及附近的杂草;二是选用抗虫新组合;三是搞好肥水管理,防止水稻生长前期过分嫩绿和后期贪青晚熟。

2.1.3.2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自然天敌有赤眼蜂、杀螟杆菌和青虫菌等。可以采用释放赤眼蜂和施用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等细菌农药的方法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天敌寄生率高的地方要放宽防治指标。

2.1.3.3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重点是水稻分蘖期危害严重的世代和穗期受害的世代。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达50头时,开展防治。常用的药剂和每1hm2用量:1.8%阿维菌素1500~1800g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0g。

2.1.4稻蓟马防治在我地秧苗田内中等偏重发生。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危害,秧苗4至5叶期卵量最多,初孵化幼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危害严重的使秧苗叶尖卷摺枯黄。其防治方法有:

2.1.4.1农业防治冬春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减少虫源基数。栽插后加强田间管理,促早发。

2.1.4.2化学防治在若虫盛发期,当水稻秧田百株虫量200~300头或卷叶株率10%~20%、本田百株虫量300~500头或卷叶株率20%~30%时,应进行药剂防治。策略是“狠治秧田,巧治大田;主攻若虫,兼治成虫”。常用药剂和每1hm2用量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600mm,加水750kg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1500mm,加水3000mm超低量喷雾。

防治虫害,应实行达标防治,达不到防治指标,不进行防治,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单治,减少用药次数。选用雾化度高的喷雾器械,严格按安全间隔期施药等。

2.2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2.1纹枯病防治此病在我地中等偏重发生。其防治措施为:

2.2.1.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菌源,合理使用肥水,要浅水勤灌晒田适时。

2.2.1.2化学防治发病丛率为20%~30%时达到防治指标,即开展防治,如果只防一次,防治指标可提高到35%,常用药剂及每1hm2用量为50%井冈霉素水剂1500g或12.5%井冈・蜡芽菌3000g或30%苯甲・丙环唑225~300mL或24%噻呋酰胺300mL防治。

2.2.2稻瘟病防治此病在我地部分田块重发。防治稻瘟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2.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能明显减少发病。处理种子和带病稻草,培育壮秧,不过量使用氮肥,注意配合使用氮、磷、钾和有机肥。在灌水方面要前期保水返青,分裂期浅灌,够苗烤田,复水后保持湿润等。

2.2.2.2化学防治秧苗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要立即进行化学防治。一般情况下,只要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即可,用75%三环唑225~300g或40%稻瘟灵1500g进行防治。

2.2.3稻曲病防治此病害为我地水稻后期主要病害,中等偏重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2.2.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的品种,深耕土壤,翻埋菌核,处理田边稻草,多施有机肥,加强栽培管理,浅水勤灌,适时烤田。

2.2.3.2化学防治防治此病关键在于适期用药,同时密切注意气候变化。若始穗期至齐穗期间天气晴朗,气温高,可减少防治次数;若阴雨天气多,湿度大,要加强防治。破口前3~5d开展防治。常用药剂及每1hm2用量为43%戊唑醇300g或36%多・酮1500g30%爱苗75g。如在齐穗期遇连阴雨天气,间隔7d再喷1次。

2.2.4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此病在我地老病区中等偏重发生。其防治途径有:

2.2.4.1农业防治严格进行种子检疫,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带病稻草,不要用带病稻草捆秧或用作催芽时的覆盖物。不深灌、串灌和漫灌。

2.2.4.2化学防治老病区发病前进行预防,其他地区发现发病中心后立即开展防治。常用药剂及每1hm2用量:20%龙克菌1500~1800g或50%辛菌胺1500~1800g进行喷雾。水稻病害应以防为主,防重于治。

3稻田杂草综合防治技术

3.1农业防治(1)减少杂草种源。清除稻种中的杂草种子;对各种有机肥进行堆沤,消灭混在其中的种子;在杂草成熟前将其从稻田内全部清除。(2)轮作。实行不同种类作物的轮作换茬,是减少杂草的很好办法。(3)采用合理的耕作和田间管理措施。在作物生长期间,合理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促进水稻早发,及早封行,以苗压草。

3.2生物防除利用早期稻田水面放养绿萍,既抑制了杂草生长,又增加了肥料。稻田养鱼、适时放鸭群入田,均可减少稻田杂草危害。

3.3化学除草以稗草为主的田块,插秧后5~7d用乙・卞可湿性粉剂拌土或尿素撒施。茎叶处理,每1hm2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750g对水喷雾。以三棱草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插秧后5~7d用乙・卞可湿性粉剂拌土或尿素撒施,茎叶处理每1hm2用用10%苄嘧磺隆或吡嘧磺隆300g对水喷雾。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2

关键词:水稻;施药技术;常见病虫害;发病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水稻是沭阳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施药技术

1.1对症下药,药、水配比适宜,选用新型施药工具

首先认真查虫诊病,辨明主要为害的是虫还是病,再辨别其种类。对未能认准的疑难病虫,应及时找当地的农技人员现场确诊;或在田间拔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样株,带泥用塑料袋包好根部,送到当地农技部门请农技人员确诊,并指导对症下药。在使用乳油剂或水剂农药时,可用塑料瓶做成一个带把的小量筒,并准备一个能盛20~25kg水的桶,配药时先按每公顷用药量用小量筒量药倒入桶内,再按要求的稀释倍数加水搅均使用。为确保稻田施药均匀,可选用由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研制的新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该产品操作灵活、方便,不易渗漏。一般喷施的药液(指经水稀释后的药液)应在525kg/hm2以上。

1.2实行“后退”喷药

施药时,将习惯的“前进”喷雾改为“后退”喷施操作,保持行走的幅度有一定距离。经实践证明,“后退”喷药较习惯的“前进”喷药操作有以下好处:①因缓慢后退,有利喷足药量;②不致因行走而人为碰落过道两旁稻苗上的药液,提高防治效果;③药液不易沾染衣服,有利于人体健康。在田间施药时,应保持一定的行走幅度,不应无规律地行走。根据水稻的一般密植规格,每次下田左右摆动喷雾的幅度以8~10行稻丛为宜,以防止行走过窄,造成药液浪费和分布不均;而行走过宽又会降低防治效果。

1.3施药时保持深水层

施药田块不宜串灌、漫灌,凡过水丘田块应在施药前加开排灌沟。施药时,田间应保持3~5cm深水层。

2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1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2.1.1发病特点。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1.2防治方法。①种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种;强氯精消毒。②药剂浸秧:用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50g对水25kg的比例,将秧洗净甩干,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堆闷,闷30min,然后栽插。③喷药防治: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2.2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也是我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2.2.1发病特点。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连合成云纹状大斑块。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逐渐形成白绒状菌块,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

2.2.2防治方法。①清除菌源,打捞“浪渣”,铲除田边杂草,不用病稻草还田;②合理施肥灌溉;③及时喷药:用1%(1万单位)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7.5kg/hm2,或2%井冈霉素1.125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1125kg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或用草木灰375~525kg/hm2直接撒施。

2.3稻杆蝇

2.3.1危害症状。幼虫乳白色,钻入心叶内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叶上有椭圆形或长条形小孔洞,后发展成纵长裂条,叶片破碎。

2.3.2防治方法。用18%杀虫双3.75kg/hm2对水900kg喷雾。

2.4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又叫裹叶虫,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随西南气流由中南半岛及我国海南和两广南部稻区迁入我县。主迁入期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

2.4.1危害症状。以幼虫进行危害,幼虫吐丝将稻叶纵卷成筒,取食叶肉,形成白条斑,受害严重时,稻叶一片枯白。

2.4.2防治方法。防治应掌握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最好,一般年份防第3代在6月20日左右。可用杀虫双(兼治钻心虫)、杀虫单等防治。

2.5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我县主要害虫之一。我县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2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即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

2.5.1危害症状。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危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5.2防治方法。两飞虱的防治适期都应在田间有虫量50头/百丛以上时开始用药,效果好的药剂为大功臣、扑虱灵、叶蝉散等。

2.6钻心虫

钻心虫包括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3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1主要病害与防治措施

1.1水稻稻瘟病

引起稻瘟病的常见原因有三个:稻田干旱、长期灌深水、氮肥施用过度等。特别是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最易染病。该病包括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因此,要尽早预防,可选择破口期与齐穗期进行。

防治方法:①浸种:使用1%的石灰水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将种子浸入24h;②稀释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根据1:500的比例稀释,再把稻秧浸入其中约0.5min后取出进行栽插。防治水稻叶瘟病通常可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洒,用量为450g/hm2。

1.2水稻纹枯病

引起该病的主要诱因包括密植、灌水过度、氮肥施用过度等。通常,该病的高发期在水稻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尤其是抽穗期前后最易发病。该病主要在叶鞘与叶片发病,但严重时也会侵害穗部及茎秆。

防治方法:应以肥水管理为主,种植时保证基肥足量,抽穗时注意追肥。施肥过程中合理搭配氮、磷、钾、锌肥的比例。施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过早或过迟都不可取,通常选在拔节期后、抽穗期前。常用药剂为:5%井冈霉素水剂2250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mL/hm2。兑水稀释后喷雾,用量为750-1050kg/hm2。另外,还可以利用草木灰加水浸泡一昼夜后,过滤处理后喷雾,草木灰与水的比例为225-300kg/hm2:1500kg。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水稻孕穗期到齐穗期,对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1.3白叶枯病

该病又称为火烧苗。它的传播速度迅速。尽管国内大部分稻区还未出现此病,但它仍被列入我国植物检疫的重要对象。该病主要在水稻的叶尖与叶缘处发生,呈绿色或暗绿色病斑。病斑有明显的界限性,顺着中脉或叶缘进行扩展。染病后叶片枯死呈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叶枯病。此病在苗期出现,分蘖期进一步发展。抽穗期之后是此病的高发期。

防治方法:①挑选无病稻种,最好为专门的抗白叶枯病的品种;②浸种:利用1%石灰水过滤后将稻种放入,温度保持在25℃,时间为3-4日。要求稻种应在水面下约10-12cm。注意,不可随意搅动水面,防止破坏石灰水膜,减弱消毒功能。③分蘖肥和穗肥不可施用太多。遵循“浅水勤灌、适时烤田”的原则,保证水稻健壮生长。

2主要虫害与防治措施

2.1稻螟虫

在水稻分蘖期易发此虫害,导致枯鞘后,稻螟虫会将心叶咬断,引起枯苗;若在孕穗,抽穗期发生此虫害,易导致死孕穗或白穗。

防治方法:选用0.2%高渗甲维盐,40-60ml/亩,也可施用5%锐劲特,30ml/亩,也可施用20%三唑磷,80~100ml/亩。

2.2稻飞虱、叶蝉

这两种害虫的体形都偏小,常混合发生,对水稻产量有严重的影响。通常减产量超过10%,大发生年份减产量约为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选用22%蚜虱灵,用量为10g/亩,也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兑水,二者比例为100ml:60kg,采用喷雾方式。

2.3稻纵卷叶螟

防治方法:选用18%杀虫双水剂,用量为200-250ml/亩,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加水稀释使用,药剂与水的比例为100g:50kg。通常选在傍晚喷雾。防治此种害虫的常用药剂还包括锐劲特、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防治标准为分蘖100~120头/百穴,穗60~80/百穴。

3综合防治的主要事项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职责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积极向党政领导汇报,争取获得政府的重视,形成以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面部署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防控职责加以明确,逐级落实,确保监测预警的到位、及时,避免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而最终酿成严重的病虫害。

3.2加强监测预警,完善病虫害的监测网络

首先,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体系。根据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史,构建相应的水稻病虫害监测网络。然后,要及时预警,利用多种渠道相关的虫害预警资讯及防治对策。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必须及时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的相关信息,用以指导该区域内的统防统治工作。

3.3加强宣传培训,做到群防群控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队伍稳定性较差,加上不少农技人员并非专业出身,业务能力偏低,不熟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技术。另外,随着水稻生产在农民群众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日益减少,农民对水稻的生产积极性也日益降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水稻病虫害的防控知识。比如,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现场讲座、田间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群众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学习防治方法。这样,让他们树立科学防治的理念,掌握合理用药的技术,达到群防群控、科学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4

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一般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白秆病、水稻螟虫等。

稻纹枯病

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0%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白秆病

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常见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042-02

一、前言

千百年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百姓都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产品,水稻产量的高低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随着水稻面积的加大,水稻的病虫害对于水稻的产量的影响也在加大,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也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重点防治水稻的病虫害,贵州省三都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地区属单季稻稻作区,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是三都地区的主要病虫害,本文以三都地区为例,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提出了一些措施。

二、当前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种类

水稻的病虫害病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中稻瘟病螟虫、稻飞虱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主要水稻病虫害。

1.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以吸取稻从基部汁液为主,稻飞虱唾液中分泌有毒物质,吸食水稻的养分还会因分泌的有毒物质引起稻株变黑,整株死亡,导致水稻减产或者是绝收,危害极大。

2.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是贵州三都地区的主要虫害病,以幼虫为主危害水稻。初孵幼虫造成水稻枯鞘。2龄以后幼虫会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病害。造成水稻的空穗和瘪粒、空粒现象增多。受过螟虫危害的水稻容易发生倒伏现象,对此种虫害一定要加强农药的使用,以免造成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更大损失。

3.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此病以水稻的各个部位都会产生危害,而且水稻生长的全程都可能会出现,严重危害着水稻的生长,减少了水稻产量。

4.水稻纹枯病

水稻抽穗期或者是孕穗期的关键时期,如果天气高温少雨,就会发生真菌感染,产生水稻纹枯病,这个在抽穗、孕穗期水稻做病对水稻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主要表现为水稻的穗小畸形不实,发病后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都没有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导致的病毒虫害,也被称为水稻上的癌症。水稻染上此病就会减少产量,也会影响水稻的质量,给种植户带来损失。

5.水稻白叶枯病

在连续高温多雨或者是连续多雨产生涝灾的时候,由于水大产生细,这时候水稻容易得白叶枯病,表现为初期是水稻的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严重的最后变灰白色,整株水稻枯死。患病的水稻容易倒伏,稻穗不实,减少产量。

三、水稻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做好水稻的虫害预防工作,防止虫害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防止病虫,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能够控制住病虫害,减少对水稻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对水稻病虫害的治理

水稻的病虫在不同的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虫害和病害发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治理,对一些水稻病虫害可以采用物理方式进行治理,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的危害,例如水稻螟虫可以采用设置杀虫灯的方式进行治理。药物治理是比较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水稻病虫害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理,

但是用农药的同时会有部分农药残留在水稻中,所以在用药物的时候要控制好农药的量,要尽量减少对水稻的残留还要起到对病虫害的治理作用。

2.1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种植水稻地要连片,做到沟渠配套,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田间要做到通风透光,降低温度。化学防治可采用:方法一、亩用20%氯虫苯甲酢胺(康宽)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方法二、亩用40%毒死乳油70毫升加25%甲氰菊酯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方法三、亩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方法四、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毫升加25%吡蚜酮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方法五、亩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叶酸盐5.7%乳油60毫升加50%烯腚虫胺45克加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

2.2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主要要注意田间的管理以及发病前期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就可以连续用药,主要使用的防治药物可使用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力求早期治理病变。

2.3稻瘟病防治

合理的做好田间的管理和水稻的施肥及农药的喷洒。有以下几种药物可以供选择:(任选一种)富士一号100克,70%甲基托布津100克,25%多菌灵250克,25%多菌灵250克加硫胶悬剂250克。

2.4水稻纹枯病防治

对于纹枯病的防治方法,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在病害流行的时期可以多用几次药最好是2-3次。

3.提高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和防治技术

要加强对农民灌输病虫害的防治意识,农业站可以建立相关的水稻种植指导的网站和提供相应的书藉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农业专家也要研制新的防治技术。选用优质水稻种子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力措施。优质的水稻种子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御力,会提高水稻的产量。

四、结束语

水稻种植的产量影响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生产的产量足量才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水平,所以无论是水稻的种植户还是农业技术人员,都要做好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技术人员要帮助农户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提高防治病虫的技术,争取更好更有效的扼杀病虫害,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和种植面积,以保证人民有足够的粮食产品。要不断的研究新的防治技术,为水稻的增产、增收做好保障工作,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促进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春艳.陈淮川.水稻重大病虫害主推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28-33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6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字[2005]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⑵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⑴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7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03300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选择我国某些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为研究地点,分别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绿色防护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种植试验,具体包括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然后对相应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1.2方法

1.2.1稻田养鸭技术

顾名思义,稻田养鸭技术就是在种植稻田的区域内放养鸭子,借助鸭子来觅食稻田内的各种昆虫、杂草,同时也可以借助鸭子的走动来减轻水生杂草的生长,刺激水稻根系的生长,尤其适用于螟虫、稻飞虱以及叶蝉等病虫草害为主。该种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适用于那些水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区域内。在本次试验中,在某地的66.7hm2稻田内采用了稻田养鸭技术。从5月份上旬时期开始,在水稻插秧之后的1周时间后,按照10只/667m2的放养密度来放养一些日龄为1~2周的雏鸭。在7月下旬,可以收回鸭子,必要的时候可以添加辅助饲料来加快鸭子的生长,同时需要随着鸭子的生长来逐步减少辅助饲料喂养的次数。待到8月份之后,即可进行田间水稻种植情况检查工作。

1.2.2性诱剂防治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诱杀农作物害虫的雄娥来降低害虫繁殖概率,减少其后代对农作物造成的持续性损害。一方面,针对二化螟的性诱剂防治技术的试验田应用而言,在二化螟处于主害代蛾期间,需要将内置有1个诱芯的诱捕器在每667m2范围内搁置1个,总共搁置20个,病虫害的防控面积可达到1.33hm2。

1.2.3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

在某地的粮油高产示范种植基底中,通过引入40盏太阳能杀虫灯来对试验区域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研究。

1.2.4“生物导弹”防治技术

为了诱杀农作物试验区中存在的玉米螟虫害,可以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安装100个“生物导弹”,以更好地监测玉米螟的实际情况;在玉米的抽雄期间,一代玉米螟为发展高峰期,此时通过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来进行防治。与此同时,除了没有采用“生物导弹”防治技术之外,在另一个同样区域同样面积的试验田中进行种植作业。

1.2.5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中的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主要是采用春雷霉、广苏云金杆菌以及井冈霉素等生物农业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也可以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则是通过监测、筛选和推广那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致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效果。

2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后的防治结果如下:稻田养鸭技术的控草害率可达98.5%,对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的控虫率分别可达22.8%和25.6%;性诱剂防治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可达88.3%,而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是非常理想,30个诱捕器中仅有3个扑捉到害虫,并且每个诱捕器中均仅有1头稻纵卷叶螟;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设置有太阳能杀虫灯的水稻试验田中,其中的40盏太阳能杀虫灯可以实现对高达59种(7个目)农作物害虫的防治,每667m2范围内的产量达到625kg,这相较于未查杀水稻种植总量的581kg比较大,尤其适用于二化螟、水稻飞虱、金龟子类、大/小猿叶虫和哭楼等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诱杀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该种技术的相应病虫害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值得在当前的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与应用;“生物导弹”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在投放640枚生物导弹之后,实际的控害面积达到了13.3hm2,在玉米抽雄期间,示范区的受害玉米植株率最高可达31.0%,对照试验区的病株率高达75.1%,防控率可达53.4%,尤其是在玉米的成熟期更为明显;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也具有很强的防治效果。

3讨论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合运用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药物防治等多种防治技术来实现病虫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二者的有效平衡,避免因病虫害的防治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利于显著提升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经济效益,全面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2]。与此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同样具有防控时间长、效果慢等特点,所以需要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当前我国还缺乏关于绿色防控的标准调查法,尤其是无法进行长期效益的调查和统计,如水稻本身的产量就需要依赖各种科学技术的促进,但是绿色防控试验却具有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所不具有的巨大优势。但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毕竟是一种辅助防治技术,其无法替代化学防治的地位,但是可以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另外,绿色防控技术在现阶段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归属于植保技术,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投入和推广费用,所以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科研费用[3]。

总之,绿色防控技术种类比较多,涵盖了稻田养鸭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技术、“生物导弹”以及生物农药技术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技术等,并且不同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防控对象、范围等也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技术来进行治理,从而全面确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值得在农业种植中进行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哓华,刘春.秀山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J].植物医生,2014,18(2):38-39.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8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安徽泾县;云岭镇;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2-0134-01

泾县云岭镇处于县城西南23km处,面积192.23km2,辖1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3266.67hm2。农作物种植模式以一季中稻为主,是全县重点产粮农业乡镇。2012―2016年被县农技推广中心列为县级水稻病虫害绿色示范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基层监测点,在水稻上实施了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总体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使泾县水稻绿色增产,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1-2]。示范带动全县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示范区实施应用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

1.1生态调控

推广选用优质抗病良种,合理轮换种植,如徽两优898、深两优5814等;水稻播种前实施吡虫啉、强氯精、咪鲜胺等药剂浸拌种技术,预防苗期发生恶苗病、稻瘟病、稻蓟马等;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施用磷钾肥、有机肥、氮肥,增强水稻植株的抗性;保护利用天敌防治技术,示范区内水稻生长前期放宽防控指标,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在稻田周边或沟渠埂上种植花期长的作物,可以显著提高螟虫的寄生率。在田间种植引诱植物,可以减少稻田虫口密度。充分利用扑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防治害虫。

1.2物理控害

10hm2稻田设置太阳能杀虫灯3盏,利用害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基数,减少危害。

1.3生物防治

根据县植保站和基层测报点的田间调查实况,确定防治适期,做到_标防治、安全用药。采取用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取代化学农药的防治技术。推广稻鸭共育生态环保种养模式,利用鸭子在水稻田间的取食穿行活动,通过捕食害虫和杂草、粪便排泄物还田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显著降低病虫害以及草害发生的目的。

1.4总体防治

在水稻破口期和穗期开展病虫害的总体防治技术,防治重点以二化螟、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为主攻对象,同时做到兼治其他次要病虫。

1.5科学用药

为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保障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推行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做到科学精准对症施药、安全用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云岭镇政府积极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结合,目前全镇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种田大户家庭农场29家。2016年8月4―5日组织3家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在示范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统一防治面积66.67hm2,辐射带动周边村组防治1000hm2,控制了水稻重大病虫危害。

2示范区取得的成效

2.1病虫害危害情况调查

通过定案调查、数据分析,2016年云岭镇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示范区主要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比农户自防区低,较好地控制了病虫害,赢得了当地农户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表1)。

2.2稻田有益生物增加,控害作用明显

通过合理施用生物、仿生农药和保护自然天敌等技术,使稻田有益生物增加,全程绿防与节药示范区稻田蜘蛛为125头/百丛,稻飞虱数量45头/百丛,益害比2.78∶1;农户自防区稻田蜘蛛43头/百丛,稻飞虱数量75头/百丛,益害比1∶1.74。控害作用明显(表2)。

2.3稻鸭共育控病虫草害示范的防控效果

2.3.1对病害的防控效果。通过对无效分蘖的观察,稻鸭共育示范田因田内通风透光,纹枯病发病程度相对较轻。

农户自防区平均病株率31.70%,稻鸭共育田平均率株率仅6.56%,明显低于农户自防稻田(表3)。

2.3.2对虫害的防控效果。2016年,四(2)代稻飞虱在本地中等偏重程度发生,稻鸭共育田块在未施用任何防治药剂的情况下,较好地控制了稻飞虱,稻飞虱百丛虫量始终控制在1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百丛幼虫只有3.2头,明显低于农户自防稻田(表3)。

2.3.3对草害控制效果。通过调查,稻鸭共育田块除恶性杂草大龄千金子和抗性稗草外,直至收获基本无其他杂草[3]。

2.3.4有益天敌数量明显增多。由于稻鸭共育不使用化学农药,稻田扑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等有益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农户自防区百丛天敌数量仅46.8头,稻鸭共育示范区百丛天敌数量187.5头,是农户自防区稻田的4倍,天敌增多对害虫起到了较好的抑制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防治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4],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水稻重大病虫害作为主攻对象,综合实施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总体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科学精准对症施药,提高病虫防治效益,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4参考文献

[1]谢其洲,张传根.泾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节药行动示范与推广[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78-80.

[2]谢俊峰.泾县桃花潭镇水稻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4):145-147.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9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规模化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水稻的生育特点,在不降低防效的前提下,在防治适期内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以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使生产出的水稻产品能真正体现绿色、环保。该项技术在示范稻区实施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项目描述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实施选在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生产环境条件的盘锦某镇。该镇农业人口6.5万,水田面积3733hm2,交通十分便利,农民的“绿色植保”观念较强,具有较好的项目示范条件。项目实施后,水稻病虫害单季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病虫害处置率为95%以上,绿色防控措施覆盖率为80%以上,农药用量下降20%以上,稻谷农残含量大幅度下降,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核心示范区单季水稻病虫控防平均节本增收1800元/hm2左右。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能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近年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采用选用丰产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技术;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和总体用药防治技术等。目前已在该镇建立水稻病虫综防示范区6个,安装频振灭虫灯1200多盏,太阳能灭虫灯100盏;拥有机动喷雾器750台套,服务面积5300hm2。其中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经达到4000hm2,约占水田面积的5%,辐射面积6500hm2。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叶色清秀,病虫害轻,稻田益害比高。2012年,示范区除秧田期预防用药和个别低洼地区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发生茎基腐病以外,绝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药。经农技中心进行测产,示范区一季稻667m2产量614kg,较全镇平均单产502kg增加112kg,增产率22.3%;示范区单季稻和双晚病虫防治用药次数较非示范区分别减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药量分别减少81.7g和42.0g。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专家对该示范区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和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给予一致肯定。

3.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播前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较好地预防秧苗期病害的发生。如用3%石灰水浸稻种72h或用2%福尔马林药液浸种3h可预防恶苗病的发生;用5%浸种灵2mL浸种6kg,浸稻种72h可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的发生;用60%高效瑞毒霉粉剂100g加适量水拌稻种50kg可预防水稻青枯、立枯病的发生。推广和使用新型混合制剂或在同一时期使用不同药剂,以达到同时能防治几种病虫害,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实际用药时,在不降低药效、相互之间又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提倡几种药剂同时使用,以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如在防治纹枯病时,提倡在井冈霉素中加入稻乐丰、杀虫双等杀虫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稻蝗、二化螟;对于偏施氮肥的地块,提倡在杀虫杀菌剂中加入适量叶面肥(含锌、钾),以达到既能防治病虫,又能补锌补钾,起到增产的作用。提倡使用30%稻丰灵水剂,该药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二化螟。

3.2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

通过近年的示范区建设,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施病虫绿色防控,必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田地集中到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喷药机械进行防治,如担架式喷雾器、烟雾机、甚至是轻型飞机的使用。规模化种植,在管理上有专门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员,他们熟悉施药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仅机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进行科学使用和维护,适时保养,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如该镇有一个行政村,在农发项目中给每个村民组按面积配备了1~2台喷雾器,并进行了机手培训。后来有的机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虫防治季节,农户轮流使用机器,有的机油型号使用不对,有的操作不规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损坏较多;有的组没有强劳力背机器,只得继续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3.3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展示

全年在示范区举办了20期次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人。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如在示范区树立了1块示范牌,电视台3次报道了绿色防控工作,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2万余份。进行巡回指导在病虫防治期间,技术人员深入到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头检查病虫发生情况,分类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并为示范区农户现场解决病虫防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行病虫情报入户全年编印病虫情报8期,共20000余份。每期均及时分发至示范区每个农户。

4.结束语

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篇10

自5月中旬以来,由于受低温、阴雨、寡照天气的影响,部分水稻长势较差,加之长期使用杀虫双大粒剂,病虫害产生抗性,导致防治效果差,枯心苗大量出现。根据县植保站预测:今年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将重于常年,其中二代螟虫属偏重发生年份,个别地方重发生,防治适期为7月6日—15日;水稻纹枯病随着气温升高,水稻分蘖加快,极易发生,病害重于常年;稻飞虱属波及区,如后期迁入虫量特别大,仍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危害,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蝗、稻瘟病等病虫害也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目前,我县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即将进入危害盛期,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的完成,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重中之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直接关系今年水稻能否丰收。各街镇乡务必高度重视,要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二、强化监测,落实措施

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强田间调查,及时做好水稻病虫监测工作,随时掌握水稻病虫发生动态,确定防治重点和关键时期,及时向政府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发生区域、发生时间和程度及作物生育期,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实行分类防治,确保措施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