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十篇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十篇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45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在进行创新,开展个性化教学,力求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老师就需要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效率。

这就要求老师要从小事入手,如要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数学用具,这样就能够节省课堂翻找的时间,既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也会提升教学的效率。

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紧密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更便于新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起预习的好习惯,能够节省课上预习的时间,这样老师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讲解新知识,并且有与学生互动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掌握学生的弱点,帮助其解决问题,既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二、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摆正学生和老师的位置

要想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也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这就要求老师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通过这些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要认真的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中的意图,通过灵活巧妙的教学方式,让这些知识点被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老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实现创新,并且要注重教学反思,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继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摆正自己和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位置。教学中,要一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和练习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给与每个学生课堂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够收获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对于数学学习就会更有兴趣。

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条细绳,将圆形围住,通过测量细绳的长度得知圆的周长,之后再让学生寻找圆的周长和圆中其他因素的关系,最后让同学们自己得出圆周长的表达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不会浪费课堂时间,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以新课标要求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

老师要优化教学手段。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老师使用多媒体,这样给学生会带来无谓的刺激感,学生也会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一些老师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课堂中设计过多的活动,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个活动都不能够完全的开展,这样不仅达不到活动的实际效果,也会影响到教学效率。因此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老师要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手段,根据每节内容的不同,合理设置教学环节,使用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到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当学生将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求出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式子,并结合长方体的特征找规律,看看还能不能列出其他的算式,并引导学会运用运算定律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可以将长方体的纸盒拆开观察,通过小组之间创造性的合作之后,老师最终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公式,并最后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比单纯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效果好很多,学会对于公式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老师既培养了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举两得。

四、利用报数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再如讲解最小公倍数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老师可以利用报数游戏进行课堂导入。让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让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之后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同学会站起来两次,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说出其中的奥秘,老师再进行讲解,得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关知识。

小w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老师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教学中将各种教法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做到灵活多变且富有情趣,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效率。

结语

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学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老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蓉.漫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

[2]王洪梅.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3]孙圆圆.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评价性语言;艺术性;感情投入

一、当下国内小学语文评价性语言应用中的问题

1.评价性语言应用比较随意

部分老师虽然对评价性语言的应用有所了解,但是应用的方法出现了错误,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假分析盲目地应用该种手段。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情况下老师会给予表扬评价,但是错误的情况下老师还给予正面评价,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分,将随意的评价性语言应用到课堂中,学生感受不到评价性语言的真正作用。

2.评价性语言过于表面化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使用的评价性词汇比较单一,例如“非常好”“不错”“很好”等等,这些词汇的频繁使用,没有依据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导致评价性语言过于单调乏味,老师没有真正认识到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3.老师评价工作缺乏感情投入

小学生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小学生的感觉非常敏锐,大部分评价性语言是正面形式的,老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发自内心,不抒发自我的真情实感,仅仅将此作为一项简单的任务,学生会感觉到被敷衍,失去积极性。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

合理地应用评价性语言某种程度上是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也是工作责任性的一种反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评价性语言的应用效果。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应用效果

以往评价性语言应用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老师过多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评价观念。如果想让评价性语言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实际效果,语文老师自身必须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念,了解这种方式的理论知识内容,认识其作用。小学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过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通过文字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是一种自我能力构建的重要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和学生进行交流,重视语言评价的总体作用,提升实际的效果。过去语文老师将大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内容的策划中,由于自身对评价理论的认识不到位,专业的评价能力和意识均不足。学校必须提升对评价性语言重要作用的认识度,组织老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评价性语言的评价方法和具体内容,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沟通,改变缺点,保证在日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充分发挥出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2.提升评价性语言使用技巧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低,课堂上思维比较活跃,老师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积极地应对出现的种种问题,依据特殊的状况进行处理,合理科学地使用评价性语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如果得到正面评价,学习热情就会大幅度提升,获得乐趣。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评价,学生则会感觉到不被重视,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要忽视任何学生,以免伤害学生的心灵。评价方式要不断改变,实现多元化和多角度化且应做到依据课堂内容进行评价,调动课堂气氛。比如,老师可以表扬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丰富情感态度,表扬同学的积极主动发言。此外配合应用批评性以及中性的评价语言类型,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真实有效性,提升对老师的信任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3.加深感情投入,建立实际的评价性语言系统

小学生心理比较脆弱,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感情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成为自己的朋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要主动地倾听学生的表达,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热情,提升工作责任感,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师。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合理地运用评价性语言,配合自身的肢体语言,面部表达和神态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帮助学生成长。并且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建立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依据课堂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学生喜欢的评价方式和表达形式,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词汇修改,让评价性语言保持生命力和时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性语言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此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水准提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评价性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树立饱满的精神状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效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45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对小学老师们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来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效果,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把提升课堂效率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以高效的学习环境来推动课堂学习的进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从而提高成绩。我们知道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极为重要,但是如何在实际中来提升呢?这就需要教师们深入地研究新课标的要求、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创新。而且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强迫学生来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才能使学生全面地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

想要提升教学质量,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作为实际计划的一个引导方向,是教师作为检验教学成败的一个考察点,有目标才会有方向,那么教师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w生的学习情况来做适当的调整,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以课堂作为教学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和学生都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自身的教学和学习的载体。例如教师在讲几何图形时,就需要多多利用实际事物或多媒体将其画出来或者展现出来,可以展现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形状到底长什么样,教师就要以此作为教学的目标,并且思考如何高效地让学生理解,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目的,从而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效率。

二、运用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一阶段拥有极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心理,教师要想“如何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课堂条件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式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建立一个情景,针对特定的问题,领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产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这样,教师通过一步步将问题环节进行细分,使得问题在学生看来没有以前那么难了,这样使得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对于教师来说,将问题的细分就像给学生们在十字路口的指示牌,指引着学生一步步地找到出路,从而使得难题由难到易,使学生完美解决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教学氛围,很多学生往往有一种怕老师的心理,这种畏惧心理就很容易使学生畏手畏脚,产生畏难心理不敢提出问题,更别提解决问题了。因为这种心理阻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建立起一个让学生的心感到放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知识的海洋自由地翱翔。教师要教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标新立异的想象。

三、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教育行业也产生了许多多样化、人性化的教学产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仪器来辅助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自己制作ppt来给学生展示当堂课所学内容,但是这里要求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知道,学生们对什么都有一股好奇的劲儿,做得漂亮的话能够带动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很多案例放在课件中,制作动态的、3D的等等。然后可以多进行对比,使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的差异,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也增进了他们学习这堂课的动力和兴趣。

四、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讨论与探究

要知道小组学习对于学生们能力的提升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小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在小组之中大家一起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某个方向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习之中通过大家的合作,从而发现更多的问题,不同的人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讨,学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增进了知识的理解度、学会了创新的思路。比如在求解《找次品》的问题上,不同人的方案往往不同,有的人会直接将两两进行对比,而聪明的学生就会想到将物品分为两部分,然后放在天平上对比,哪边是轻的就证明哪边有次品,从而进一步将含有次品的一方均分进行对比,按照这种方法直至找到次品为止。有时候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一定需要一个人全部包揽所有问题的讲解,不然这样会显得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戏。在适当的时候,教师根据一个方向提出合理的问题,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然后让学生组成一些小组进行讨论,这样让大家各抒己见,让大家的思维进行碰撞,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性。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4

就业是民生,也是国计。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专职教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夯实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推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我校应定西师专邀请,学院招生就业处于12月26日—30日组织我校10名老师,参加了在定西师专举办的第一期高校就业指导师认证培训(ttt2)。培训授课为期三天。参加本次培训的人员有定西师专41名老师和陇南师专业9名老师。课程教学由北森生涯研究院讲师谷雨主讲。

    ttt2培训以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为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求职能力,结合简历指导和模拟面试,讲授如何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定位、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岗位胜任力等相关就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实战性、情境性、参与性是培训的最大特点。实战就业环节由3名有求职意愿学生志愿者带着自己的求职困惑参与到培训课堂,由参加培训的老师利用学习所得,现场对学生们的简历进行修改、完善,对学生们的求职面试进行辅导,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碰撞与交流,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得到了成长和提高。

    定西师专的沈丹同学说:“老师给我的简历提出了好几点非常中肯的意见。例如,简历中实习经历如何表述,如何挖掘自己的岗位胜任力。在提出建议后,我知道了以后在写自己经历和获得奖项方面如何写得更合理。模拟面试让我看到的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我要抓紧时间不断历练自己,提升自己求职竞争力。”

    陈胜老师说:“培训让我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框架更加清晰,思路更加明朗,此次培训不仅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还有许多非常实用的小工具,教会我们如何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求职困惑,突破自身障碍,成就更好的自我。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效性;提高策略

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也经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而信息技术课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与如何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从小学就给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孩子从小就接触此门学科。而高中信息技术教给学生的主要是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思维能力,与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编辑制作与综合。而现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导本门科目时总觉得没有效率,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我认为课堂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的质量上。想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实效性可以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课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高中由于学业繁重,学生本就没有太多的精力进行多余的课外学习,由于近几年的应试教育风靡,有很多学生都把信息技术当作是一门用来休息与放松的课程,有很多人在课上休息打盹,还有的学生在班里学习其他科目。我认为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并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想要让学生真正地上课,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实效性,就要让学生自发地学习,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教师可以把趣味性的内容图片编制成动画,再配上音乐让学生真的有兴趣学习信息技术。当学生有兴趣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课堂效率就能得到大大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信息技术的实效性。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导能力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够教好学生。学生从老师这里学习知识一方面依靠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就是靠教师的教导能力了,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指导,想要老师有良好的教导能力,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呢?怎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可以把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这都是需要教师不断揣摩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的实效性得到大大的提升。

课堂实效性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每个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不断努力,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6

一、问题分析

根据对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到新教师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两方面的信心较足,欠缺比较大的是解读课标和教材的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一)要解决的问题

1.聚焦新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具体问题

新教师要掌握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各个年级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教学要求。理解单元或章节教材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学会将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校本研修,增强新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提升教学技能的具体行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疑难点

1.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自主性强,但创造性不够,教学实践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增强新教师的发展动力,激发内需,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

2.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新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科研思路不宽、动手能力差的情况普遍存在,需要新教师打破自我封闭的意识,围绕小专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同伴相互学习,研究主题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到实践上。

二、拟定解决思路

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积极的、优化的、上升的过程,是分阶段、有层次、有侧重的延伸、拓展过程。要推动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层递过程,我们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问题放回它所处的系统中来思考,运用理念“1=n,n=1”,进行系统思考,与各项教学技能整合,修正新教师的局限思考,探索并推行了基于校本的培养新教师教学技能的序列化模块学习的运行机制,其技术路线是:

(一)需求分析,主题生成

对新教师的需求作分析。一是客观需求分析,按照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与特点,分析其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与需要提高的内容。二是主观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访谈,详细了解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提高的内容。根据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教师的困惑与问题中提取培训的主题,我们精心设计序列化模块学习的主题、目标和内容,克服了学习中随意、低效的弊端。

(二)主题驱动,自我研习

教龄5年以下的新教师参加模块学习,每次学习前按主题内容计划做好专题准备,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文章,提前做好学习积累和案例分析,为模块学习的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智慧的碰撞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深度汇谈,案例研究

新教师组建成模块学习的研修共同体,每周的星期一下午第三节是模块学习时间,运用启发式讲授、世界咖啡、案例研习、经验学习、现场培训、拓展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创造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围绕《青年教师“二次成长”》校本研修培训教材的其中一讲的主题进行深度汇谈,每次的模块学习基本上安排约4位老师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立足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热点问题和案例,畅谈教学感受,倾诉教学困惑,研究解决方法,开展热烈的思维碰撞,实现思维启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个性发展。

(四)多层反思,实践提升

新教师在模块学习深度汇谈后,要进行深度思考,多层反思,做好个性备课,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体验式学习圈,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实现做中体验,自我超越。开展小专题研究,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处,积极寻求个性化发展。

三、实施与改进过程

(一)第一阶段实施

1.过程描述

第一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师生间的合作与交往”“教学活动的反馈及调整”“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教学内容的建构”“开放课堂的创设”。12位新教师组建成的模块学习研修共同体,4位老师围绕“交流台”的提纲做中心发言人,其他老师作简单发言。通过序列化模块学习,让新教师广泛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教学杂志,研读教育教学专著,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领会本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共享学习心得,正确应对课改新形势,夯实理论基础。

模块学习案例1:如何创设开放课堂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什么是开放课堂?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2.如何提高教师对开放课堂的引导能力?3.结合实际,谈谈创设开放课堂的有效策略。4.举例说明创设开放性课堂时如何把握好“放”与“收”的分寸。

这一次的模块学习,语文科的方老师、张老师、数学科的黄老师、体育科的陈老师围绕模块学习主题进行了中心发言,方老师的发言提出开放性课堂包括“学习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民主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设计开放性课堂要把握好“课堂角色的变化、教案作用的变化、重点内容的变化、实施过程的变化”四个变化。黄老师以《四边形的认识》为例,谈了如何创造条件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陈老师谈了创设开放课堂的主要途径和有效策略。张老师在模块学习中交流了“什么是开放课堂”,如何创设开放课堂,包括课前拓展、开放课堂资源、课后的延伸,要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去实践。张老师既谈了对开放课堂的理论认识,又结合自己的教学课例《邮票齿孔的故事》《找春天》分享学习的心得。其他参与模块学习的老师也参与了分享,交流了自己对开放课堂的认识,要呈现内容的开放、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和学习成果的开放,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场学习气氛比较浓厚,发言比较积极。

2.现象分析与评价

通过一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新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课堂教学,加强学习了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运用等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快掌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各项技能。初步掌握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检查)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工作,养成自觉钻研业务的良好习惯,在讨论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新教师只是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新教师是否能真正结合课例与学习的内容进行教材的钻研和理解、教学设计、双边活动的实施方案、作业的布置、考查方式等进行潜心研究?教学理论还不够丰富,教学视野还不够开阔,没有做到深刻反思自己,找出差距,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模仿与创造,如何超越自己。新教师的发言还是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和广度、厚度。培训效果在知识获取、态度变化方面效果较强,但技能习得、能力提高、行为转变方面效果一般。

(二)第二阶段实施

为充分发挥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在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我们加强世界咖啡这个方式在培训中的运用,增加行为示范、现场培训等培训形式,达到有效的互动,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以促进新教师的持续发展。

1.过程描述

第二阶段的模块学习内容包括“学科教学语言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精心设计板书板画”“教学突发事件的应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的即时性评价”“教学的激励性评价”“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教学的反思和课题研究”“课堂观察研究”。营造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让新教师针对模块学习的主题展开对话,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网络,创造集体智慧。先由4位新教师组成1桌,针对一个主题,坐在桌旁侃侃而谈,一共3桌,通过几轮的流动汇谈,除了桌主外,其他人均可在每轮时间截止时,自由选择其他组,参与交流,侧重知识分享、关系建立和价值创造。

模块学习案例2: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灵活使用

模块学习交流提纲:1.举例说说怎样根据学生需要设计作业。2.反思总结作业批改方式,比较其利弊。3.结合自己的作文批改方式,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4.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学习的评价功能,一位老师应用了“错题本”的小策略,就是让学生把每次的错题收集起来,经常复习。您认为这样做如何?新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流动汇谈,围绕主题主动交流,气氛热烈,激活了新教师自主学习与主动反思的内在需求,形成自我完善的意识,培养了自我提升的能力。

2.现象分析与评价

世界咖啡,让新教师发表各自的见解,意见互相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至于深度汇谈,新教师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教学,产生更富有远见的洞察力,对过去的教学行为做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揭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进一步提升。

四、反思与收获

新教师进行了2年的序列化模块学习,是我们在校本培训的方式、内容、管理、资源等方面进行的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力图走出一条针对性强、效率高、重实践、重发展的校本培训之路。主要有以下3点收获:

(一)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

强化教学技能培训,是建立在对实践的反思和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上的,关注新教师在培训中所学的内容的转化提升,关注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关注新教师将所学的内容有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实践智慧。新教师参加了本校6项教师个人立项课题研究,执教了多节课题研讨课,动笔撰写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课例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近3年,12位新老师参加教学竞赛、论文评比共获奖34人次,不断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参与合作互动分享的培训方式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的序列化模块学习,以参与合作互动分享为方式,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世界咖啡是在热情友好、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实现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活动,深度汇谈使新教师在模块学习研修共同体中探索教学问题,鼓励每个人的投入或贡献,吸收多元文化,接受不同观点,共同审议不同的观点和深层次的问题,收获、分享共同成果,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世界咖啡可以与讲授法、传递法、团队建设法等各种培训方法综合运用,使教师校本培训更有效。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人文素养;措施

美术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注重综合素养的教学。鉴赏教学是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发展,高中美术教学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迎来了更高层次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水平,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1.增强老师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意识。老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而且也是学生走入艺术殿堂的引导者,其各方面素养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自己人文教育的意识,从而使得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美术教学仅注重绘画等技巧的传授,而是要意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的学习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充分利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相关的富有人文精神气息的教材和资源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对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具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使教学不仅实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而且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提升。同时,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要为老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教学意识的提高创造一定的机会和平台,如组织老师进行培训,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等,从而提高老师的人文教育技能。

2.引导学生探究美术作品中的文学因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和文学作品有关或者是在文学作品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因此,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类作品的文学渊源进行挖掘,老师通过讲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学故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从而对美术作品的意蕴和作者赋予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鉴赏徐渭《墨葡萄图》这一美术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文学因素。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或读一读徐渭的《墨葡萄图》,营造良好的文学环境和氛围,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徐渭《墨葡萄图》中的创作故事,《墨葡萄图》水墨大写意,笔墨酣畅,布局奇特,老藤错落低垂,串串葡萄倒挂枝头,晶莹欲滴,茂叶以大块水墨点成,信笔挥洒,任乎性情,意趣横生,风格疏放,不求形似而得其神似。画面上方以行次斜的草书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表达了画家的狂放洒脱和愤世嫉俗,传达出一位落泊怅然的文人形象,葡萄在徐渭笔下,成了主体价值的象征。同时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进行鉴赏,让学生对于徐渭作品中具有动感效果的线条勾勒的特色、艳丽的图画色彩以及富有艺术感染魅力的图案特点等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通过挖掘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学故事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鉴赏作品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蕴有很大的帮助,在增强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注重挖掘作品的文化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美术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在每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该民族和国家深厚的文化特色。因此,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特色进行挖掘,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比如,在鉴赏《柳塘呼犊图》的教学过程中,画中通过描绘清丽的柳树河塘边,一位老翁与牛犊的互动情深,表现道家物我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在鉴赏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思想没有一定的认识,那么学生是很难理解该幅作品中的意蕴和内涵的。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物我合一的一些思想,在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往后的创作中能够创作中富有震撼力的作品。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它的实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老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文.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J].神州教育.2013,(5):97.

[2]何凤斌.高中美术鉴赏与人文素质提高策略[J].文化心旅.2013,(8):203.

中国梦

福建省安溪县金谷镇金山小学五年级(1)班蔡宇轩

古老的文明古国,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曾经的中华民族,

饱受摧残。

但是因为有梦,

有一颗坚贞不屈的心,

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49年,在十二亿同胞的努力下,

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一个伟大的民族,

携手奔向小康。

因为有梦,

中华民族安居乐业,

用智慧与热血,

谱写了伟大的复兴之路。

我们在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上,

举起了璀璨的火把,

共同筑起了辉煌的时代。

中国梦的种子,

播种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

那么我们就应该,

有复兴中华的理想。

让中国梦的种子,

得以浇灌、培养,

开出最艳的花朵,

长成最高的大树,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提升

高中数学在高中生学习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是三大主科之一,而就目前而言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仍有很多的困扰,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讲解能力,是解决数学课堂效率上不去的一大方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提高老师自己的耐心与数学教学态度。

一、提高老师自己的讲解能力

数学作为统计与计算为一身的学科,是一门极其枯燥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觉得苦不堪言,而老师在教导时也累得不轻。而教师想改变这种当前的现状,就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讲解技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的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风趣的讲解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风趣地讲解,一个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储备,另一个便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以备在风趣幽默讲解时没有合适的素材讲解,当教师自己专业知识有了充足的准备后,既可以合理地给学生放松,还能学习有关数学的知识。而在教师备课时对课堂提问问题的合理设计可有效地达到风趣幽默的提问,会让学生更热爱回答问题。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时教师通过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模型让学生达到认识立体几何时还认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与巩固数学知识。

二、提高教师在教学时的耐心与良好的教学态度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9

摘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声誉的好坏自然取决于其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教师的本职所系。就如何“面向全体,突出培优,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则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培养  学习 打造  共赢

对于学校来说,尤其是发展中的学校,要想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教学质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同样社会也是这样去评价一所学校的优质与否。那又该从何处入手?怎样入手?入手想达到的阶段目标有哪些?如何循序渐进走出教学质量的瓶颈,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觉得应该看教师的教学能力、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学生的习惯培养、家庭的氛围影响四者之间是否能相互共融、共促,方可共赢、共荣。

一、 班级管理策略有效。

教师,是班级的灵魂。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一个班级是否团结、和睦、充满正能量,在于班主任的管理、引导。对于一个工作经验初浅的班主任来说,如果她不会管理班级,甚至不能以身作则,没有一套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这个班级肯定如一盘散沙,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就不能做到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如下课后学生的大叫大嚷、追逐打闹;上课的目无尊长、随心所欲;课堂的左顾右盼、不知所学;活动的没有秩序、杂乱无章;平时的自我膨胀、自私偏狭等,都是班级管理失误导致的结果。

学生不是试验品,他们需要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以爱心去呵护,耐心去陪伴,恒心去培养,细心去关爱,用心去琢磨,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终生负责。所以班级管理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借,有路可探。

二、 学生习惯培养有方。

所谓优秀班级其实也就是值这个班的班风纯正,学风向上。这与老师的平时培养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接手的第一天就会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做到班级管理、学生培养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班规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接着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小处抓起,每天的小目标、周目标、月目标递进要求,学生在每天的严格要求下,逐渐养成好的习惯,坐有坐相,站有站姿,而且班级的风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规矩了,课堂教学就会相应的有效。因为学生的能听课、会听课、想听课才能使得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就成为常态,这样的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属于自然形成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状态下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肯定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探究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等也就得到训练,逐渐提高。

三、 教师驾驭课堂有力。

有人说,有的课如沐春风,听得人心情舒畅;有的课平淡如水,听得人昏昏欲睡;有的课,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各忙各的;有的课,老师四两拨千斤,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样的结果根源在老师的身上。作为老师,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如何教好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是长流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其次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难点,设计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再者自己的教学思路要清,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一课一得,一堂一得,就是如此。

教师的课堂驾驭力越强,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的教学奠定基础。

四、 家庭氛围影响有度。

如何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活力课堂;活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1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在教学中持续探索的问题。怎样使课堂更有效,老师除探索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老师更应研究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引领我们从事课堂教学活动,不断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以下问题:部分老师对课堂的主体把握不清,课堂上以自己为主体,很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变成了录音的机器;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上课不停的问,学生不停的答,到最后这节课学了什么学生都搞不清;有些教师上课知识点的学习太简单,尽管让学生做题,对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主动性及差,老师要求完成东西,都会大打折扣,部分学生课堂上学生东倒西歪,甚至有睡课现象;有些课堂有形式无效果,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的课表面看,学生发言很积极,互动很好,但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根本起不到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

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体现不出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没有活力,导致学生学习的潜能没有得到最大发挥。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是一个学生充满活力,想学乐学的地方。

一、“活力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老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既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老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所以“活力课堂”的活力在于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参与面广,思维量大,自信快乐,释疑能力强,这样的课堂生机而有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上课不仅学到的是知识,更学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面对复杂问题自信自强的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更是高效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激情高涨却忽略了学生,课堂变成老师展示自己能力的大舞台,很少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变成自己忠实的听众,学生在台下东到西歪、沉默寡言甚至有少数学生呼呼大睡,课堂活力荡然无存,效率低下。

二、老师是“活力课堂”的创造者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提高课堂活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活力初现。老师通过合理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产生好奇,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学习激情高涨,学生思维高速运转,课堂活力由表象变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活力迅速提升。学生有了内在学习动力后,老师可安排探究、交流、合作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知识在学生的思维中发生碰撞并形成共鸣,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课堂活力达到了高潮。之后老师可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联系,对知识进行升华。老师在课堂的一系列活动,使得课堂活力此起彼伏。

三、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活力课堂”重要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如渔”,一节好的物理课老师不应该停留在知识上,更应该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老师的目标不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怎样把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掌握方法,解决内似问题就很顺畅,这样的课堂更具有活力。有些教师提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有些教师让学生探究,但探究目标不清,学生都搞不清自己将要干什么等,对学生能力发挥没有任何作用,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效果。

四、“活力课堂”的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打造“活力课堂”的最终目标,怎样的课堂效率更高呢?我认为应包括两点,一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高效掌握,二是课堂上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升。要相互兼顾同时做好这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只有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把书本知识和教师的引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其次老师要有课堂的服务意识,即老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同时兼顾着两个方面,课堂互动不断,课堂活力幽然而生,课堂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