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十篇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十篇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5:12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1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通过建立正确的班级价值观体系,并以之来凝聚学生的意志,规范班级行为,指导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一种班级管理理论。班级文化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整体。外层是班级组织的物质文化,它包括:环境卫生、班级布置以及师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中层是班级组织的规范文化,它包括:班级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机构、规章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等。内层是班级组织的精神文化,它包括:师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班级管理指导思想,学风、班风、行为习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各种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娱乐活动等。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二个家,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犹如家庭从小对孩子的影响般重要。因此,研究如何营造出健康且令人鼓舞的班级文化,是任何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的必修课。接下来,本文就如何着手班级文化建设提些看法。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有独特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景中,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班级文化引导着班级走向正确的发展之路。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凝聚力,让学生更愿意融入这个班级,热爱班级,依恋班级。慢慢地,他们就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当作这个集体里的小主人,把班级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行为举止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应该具有的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室环境的自我设计和布置,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教师正确的言论引导和以身作则也是相当重要的。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其中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与感染全班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上。教室是学生在学校能正常获取知识的必要场所,教师能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沿阵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始。学期初发动有特长的学生对班级进行班容布置,或是就班级布置进行一场设计大赛等,都是必要的。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如可以在教室前面醒目的位置挂上班级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醒学生要牢记目标,为目标而奋斗。教室四周悬挂适合班级特点的名言警句。此外,教室的黑板报也是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及学校的教育内容可以办出特色,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二)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里的学生会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一个高度民主的班级必须要有完善的班级制度,做到遇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当家做主,拥有选举权和班干部调整的权利

事实证明,学生能体会到自己是班级重要的一分子时,才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珍惜。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当家做主,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讨论选出班级中有威信、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来组建出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为班级服务。同时组建班委会,班委会平时负责监督班干部并有权通过评分和考核,调整班干部、小组长和科代表。班干部的产生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与“集中”,这样班级才会有长久活力和动力。

2.让学生亲手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班规》

《班规》,顾名思义,就是班里学生人人要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可是只有被学生真正认同和切实可行的《班规》,才能起到调节和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一部不切班级学生实际、要求过于苛刻的《班规》会让学生觉得难以做到而最终弃之不顾。我们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使它成为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效果,这会比教师一意孤行的要求和命令显著得多。比如,在每学期期末考核学生一学期操行等第的时候,让同学顺便总结一下这学期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下学期该如何约束,趁此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制订一条本学期做得不够好、下学期如何去约束的制度。这样就为《班规》的进一步完善做好了基础,也让学生在假期中有所思考,并为下学期该怎么做做好准备。每周可对学生的考勤采用值周班长制,每周轮一次,值周班长可以采用自荐和同学推荐的形式,且一周一换。可用《值周班长日记》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好人好事、学生学习的心情感受及值周班长的点评,让其成为见证班级成长的文字见证,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表现为一个班的班风、班训,以及班徽、班歌等。其中,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班风即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班级共同目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致的行为准则。良好的班风表现为有着正面的舆论向导,学生能正确理解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意图,能欣然接受,积极执行学校的各项指令,并有着严格的纪律作为学习的保证。班训、班徽、班歌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浓缩。班级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在校发展,甚至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树立了凝聚力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校大型活动的机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的任何工作都要服从于学校的安排,借助学校活动是管理好班级的捷径。学校里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秋游等都是班主任趁机把班级人心凝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尤其是运动会,一人在场上拼搏,全班都在为之牵挂。在这个过程中,感情投入得越多,体验也越深,收获也会越大。还有运动会的班级集体项目更能让学生体会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的伟大力量。

2.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这当中学生的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教育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感,这样的教育才能算是有成果的教育。文化知识学得再好,但缺乏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就是种危险的教育。注重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诚信也是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重点。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学校应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实到位,让学生明白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是美德。这样,我们的学生以后才能成功地适应这个社会。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因不讲诚信到后来寸步难行的例子,也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真实的诚信行为,由此延伸到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学生对老师的承诺都要讲诚信。尤其是要教育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考试作弊可耻,应该鄙视这样的行为。教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也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例如,跟学生说好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做到。碰到公开课时不能让同学先演练,然后再“演戏”,遇到学校某些大检查的时候绝不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而弄虚作假。诚信教育贵在坚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就,我们会欣喜地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校园里盛行诚信好风气。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未来。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阳光、大气、自信的人。让学生对待学习充满自信,回答问题响亮自信,不要害怕犯错。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我们,要在班级管理中时刻关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信。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2

(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产生的新课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解决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政治方向问题,而且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明确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目标和内容,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上述三个方面为论述重点,对各层级责任、实践途径做了初步研究,尝试建立党委领导、院系负责、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局性班级文化建设模式。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5)01-0160-03

[收稿日期]2014-10-09;[修回日期]2014-11-19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南文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凌云(1981-),女,湖南长沙人,湖南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实践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1,2],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应该主动适应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探索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合格人才。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仅能够赋予班级文化建设新的内涵,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汲取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既有宏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又有微观的行为规范作用,体现了5000多年来传承、发扬、智慧的中华文明特性,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应当以此为标准,不断改造自身精神世界,积极付诸实践,最终形成全社会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现,进而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得以世代相传。班级文化建设从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合理性与先进性,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以贯之的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与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相同的性质,班级文化建设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从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形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目标也是方法,可以用于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中,能够提升班级文化的质量,改善目前高校班级文化单调、同质的低层次状况,将学生思想世界的改造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人类融合紧密联系起来,使班级文化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民族特色、创造精神。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互为促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应当明确由谁去引领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单一、责任不明、缺乏互动,加之大学生相对成熟的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很难显现。我们应该用全新的视野去看待班级文化建设,把与之相关的因素都纳入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范围中。

首先,应把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大学生均是成年人,这是高校教育中得到公认却常常被忽视的一个特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理所当然是学生,学生不仅参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而且是文化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

其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应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强调学生主体责任的同时,要重新定位不同类型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班主任、辅导员在高校老师中与学生的联系相对密切,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最为及时,应当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直接指导者。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教书,而不“育人”,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身示范,向学生传递治学精神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让班级文化承载着专业精神,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通俗地讲,医学院的教授不仅要教学生治病,更要教学生如何当好医生,商学院的教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经商,更要教学生如何当好商人。院校领导、学术带头人等,虽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但因为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道德与专业的最高水准,同样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学生是非观、大局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再次,其他成员的辅助作用。学生在高校接触到的非教学人员对班级文化的影响往往被忽视,实际上这部分成员同样对班级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他们与社会关系更为紧密,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更能体现社会价值观走向。如入校军训时的教官、实习期间的主管领导、后勤服务人员等均视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

文化的作用在于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正是如此,即形成三个层面的观念认同。

一是国家民族观认同。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高层次的目标,对其他层次的观念认同具有统领作用。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民族观念甚嚣尘上,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受到全面冲击,不少学生对西方社会制度、民族文化顶礼膜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缺乏免疫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荡然无存,成西方文化的俘虏。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最大心理障碍。班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走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心理中根深蒂固的自卑阴影,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的自信,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认同。这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后自觉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教育当前承载的最重要政治任务。

二是社会发展方向认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如何看待社会发展方向直接影响其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和享受社会成果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体现人类社会进化发展规律的社会发展理念,体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应该注意的是,必须向学生正确传达这些社会发展理念的内涵。因为这些理念经常被西方国家用来攻击中国的人权和社会状况,而我们所提出的社会发展理念与西方所提的这些理念有根本的不同。最大的、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发展的领导者,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已写入宪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强调党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导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不是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自由和平等、公正和法治,而是有法律规范和党的领导双重约束,如果没有这两种约束,社会发展就会无入歧途。如利比亚、乌克兰等国家部分政治野心家打着自由、平等的幌子,煽动民众从事反政府活动,造成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文明出现倒退。

三是个人成才认同。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的目标,也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基本要求。中国自封建时代起,就已经形成了对个人成长方向的价值判断,《大学章句》正式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修身”被视为最基本和最低层次的成才要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了“修身”的内涵,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围绕这一目标,使学生形成价值认同,具体体现为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诚实守信,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培养融洽的同学关系。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笔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一)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全校性的工作机制

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工作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工作职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要纳入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范畴整体设计、规划,这样才能保证班级文化建设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障。高校党政负责人牵头,组织思想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熟悉学生工作的骨干教师骨干成立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校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重点把握好班级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组织第一个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实践工作,突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将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到学校高度,有利于协调各方不同院系之间的工作,有利于集中管理监督班级文化建设效果,确保班级文化建设不流于形式。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制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案,树立和推广班级文化建设典型,对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进行培训,对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上报,协助学校党委掌握全校工作进展情况。

(二)院系负主责,指导督促班级文化建设

院系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者,承担将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细化为带有各院系特点的具体方案的任务。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学生工作负责人是本院系班级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在院系班子领导下组织院系班级文化建设。一是要结合本院系学生特点制定班级文化建设具体实施计划,根据所在院系学科状况、学生思想状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四年的本科教育过程中,明确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核心价值观标准,按学年合理确定阶段性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确保整体目标与阶段性任务有效衔接。二是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要长期坚持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入学就对班级文化建设有感性认识,每学期要在院系学生大会上对班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通报,表彰先进,对年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部署。在每个年级树立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引导其他班级向其靠拢。三是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指导,善于与班主任、学生干部沟通,及时掌握各年级、各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情况,对照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要求提出具体工作意见,并督促落实,积极参加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贯穿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好各类文化建设载体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一是要选好班委会。班主任和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对各班委会成员要严格把关,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确保选出的班长和团支书道德品质好、学习成绩优异、富有担当精神;二是要积极依靠班委会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组织班委会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学习、讨论,支持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贯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见,共同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三是要组织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每学期至少召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活动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组织演讲、社会实践、邀请模范人物介绍先进事迹等;四是要树立优秀学生典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在学生中发现先进典型,通过院系、学校刊物进行正面宣传,发起向身边人物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规范自身行为;五是用好现代化的文化建设载体,在“微”字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5],依靠网站、QQ群等互联网工具,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网上平台,指导学生建立班级主页、微信群、QQ群等网上活动空间,由班委会成员进行管理,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关的资料放到网上,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当前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2013-12-23.

[3]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1-4.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3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寝室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回答的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大学班级是大学的最基层组织,大学班级建设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班级建设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前班级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观念和团结意识弱|90后学生,社会活动经验不多,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不强,个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1.2班级数量多,基数大,管理难度大

班级人数多,学生意见很难统一,导致班级活动开展难度和班主任管理难度的增加。

1.3班级非主流群体增多,对班级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班级非主流群体主要有几种类型:不满学校和班级的管束,不介意违反纪律型;个人主义严重,对学校规定置之不理,消极避让型;对班级建设及学校活动不感兴趣,不反对,不参与型等。这在班级中造成很不稳定因素,但由于这部分人存在一些个人特长或号召力,对班级其他同学起着较大影响作用,对班级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1.4班干队伍素质有待加强

班级班干的思想品质和工作能力素质良莠不齐,对班级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

1.5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学风是班风的核心。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尤其缺乏动力,多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为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抓好学风、班风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

2班级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存在偏差

当前的社会原因,学生们考进大学过程中,家庭大多事务都是由父母操办,不需亲自动手,学生也养成了思维与行动惰性,缺乏积极思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市场经济与网络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度和统一度很难调动。

2.2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有的班级建设中缺乏明确目标和定位,导致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杂乱无章,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导致班级建设的长期性、统一性难以保持。

2.3自由平等观念的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人的自由和平等,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老师关心他们,又嫌老师管得太多太罗嗦;以前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听什么,现在老师提个要求学生有很多原因和道理。现在的常态是师生之间只有在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下才能取得一致意见,学生对班级和学校任务认可了才能去有效实行,这给班主任管理和班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3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班级建设

3.1以生为本,强化民主管理

首先明确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服务同学,为同学成长成才与发展提供平台和帮助。培育班级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是以班级学生为本,方法是强化班级管理民主化,内容是尽量满足班级成员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使班级成员树立班级是我家园,班级事务是我自己的事情的观念。在班级做出整体决策时要认真吸取每位同学的建议,最后以民主表决方式形成的最终决定要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想法。使每个班级成员的建议得到充分尊重,提高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例如要大家共同制定班级班规,修改和定稿时要广泛听取同学建议,形成初稿后,召开班级全体会议,进行审议修改。最后是无记名投票表决,超过全班2/3的同学赞成就视为通过,否则从新修订表决,不能仓促盲目行事。

3.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学生,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班级文化也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灵活多样的方式。班主任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渗透到班级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大一学生每天要晚自习,几个小时的时间没这么多的作业可做,比较枯燥,可以每天抽出40分钟时间组织班级活动,成为“晚间第一课”,如组织时事政策新闻等的讨论宣讲,可以使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通过组织班级主题演讲比赛,选个大家感兴趣的题目来交流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通过班级读书会、头脑风暴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锋的平台,鼓励班级百花齐放的文化状态,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为参与学校的各类比赛作准备;也可以每天观看一点纪录片或者有意义的电影,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波澜壮阔,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制定每个月的晚自习活动计划,全班分好组,3-4个人一组,布置好每组要组织活动的时间,各组自选主题,学生自己组织和开展,班主任监督把关或选择典型主题来参与,这样增进感情,增强主观能动性和组织能力,营造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友善的文化氛围。大二的学生可以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来开展。辅以定期的班级校外活动,如骑单车行、徒步沿江风光带、职教城,公园义扫、寝室楼栋周边义扫,学民共建活动等,从我们思政课举办过这些学生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内心渴望有这样要求他们走出寝室、放下手机与他人交流合作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机会,班主任和班干部要多为大家创造这种机会。对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进友情,增强认识能力、培养高尚人格、积极奉献社会有很大功效,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在班级建设中,能否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要想在班级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首先要建立科学的班级领导机制。因此,辅导员和班干部应当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构建和谐班级,培育班级文化结合起来,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远规划;辅导员多对班干部谈心和指导,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班级建设的工作方法,为其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班干部应当分工明确,定期总结和汇报,按时完成和落实班级班级各项工作,及时排解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抓出实效!

3.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评价机制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每周班会,对艰苦奋斗、助人为乐、勇于创新等思想政治素质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点评和表扬,鼓励学生劳动和创新,树立学习、活动和实践典型,并在综合测评、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体现,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引导班级,精神激励和民主激励结合,精神激励满足优秀学生的精神需要;民主激励,让优秀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位有为,发挥更大的作用。

3.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级网络化建设

网络已势不可挡地成为了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班级QQ能及时传达班级信息,但有着不利于保存的劣势。利用某个专职班干部的个人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一个班级自己的网页,将班级活动、班级中的典型、班级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重要片断记录下来,将来毕业聚会或者当我们都老了时来看,这是多么有凝聚力有意义的事。也能促进大学生自主地接受教育,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还可以设立答疑板块,请专门人员定期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班级可以设立专门的有一定信息能力的班干部管理舆情,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掌握校园动态,所有班级成员都是舆情收集员,引导网上舆论,建立网上家园,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灵敏准确的网上预警机制,为广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全新思想交流又可以长久纪念的平台。

3.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宿舍建设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的增长点。班级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集中统一住宿的有利条件,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抓好学生宿舍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班级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宿舍管理中的带头作用,形成党员宿舍,干部宿舍等有组织性和号召力的班级战斗堡垒,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来带动班级宿舍良性发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清洁美化大赛、文化展览,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环境能力,有利于同学间相互了解和调整,无形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劳动光荣意识,这也为同学们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进而促进班级和谐,对班级宿舍可以像我们工会评选标兵岗一样,发展每个寝室的特色文化,打造如学习之家、书法之家、文体之家创新之家等文化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把学生宿舍建成温馨和谐、整洁有序的学生之家,促使了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泽,李璐雨.大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建设模式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3).

[2]郑伟.大学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3(27).

[3]廖元新,胡邦宁,涂冰,甘雨,柏晓武.试析新时期高校学生班级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1).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4

1.当前独立学院班级建设现状分析

1.1班级成员缺乏归属感,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

班级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然而随着近几年来独立学院的不断壮大,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班级也在不断地增长。加之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家庭条件优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造成了独立学院学生以个人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强等特点,导致了班级管理难度大。

1.2班级数量多,基数大,管理难度大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产物,随着独立学院在社会上逐渐得到认可,独立学院人数在不断增加,加之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独立学院的发展迅猛,这也造成了班级人数基数大,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学生意见很难统一,导致了班级活动开展的难度和班主任管理难度的增加。

1.3班级非正式群体增多,对班级建设造成负面影响

班级内非正式群体可以归纳为:不满学校和班级的管束,对校规校级不理睬型;“60分(及格)万岁”,平时不认真,考试通过即可型;个性突出,不遵守纪律型;对班级建设及学校活动不感兴趣型等。这些群体在班级中存在很不稳定因素,但由于改部分人存在个人的一些特长或天赋,对班级其他同学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这部分群体对班级建设起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1.4班风学风建设需加大力度

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动力,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些学生在大学后学习缺少热情且一直处于被动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认为读是件无聊的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的丧失使得班级学风、班风建设带来难度,加大了班级建设的难度。

2.独立学院班级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2.1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存在偏差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源于城市,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都是被父母当宝贝宠着,除了学习上的事情,家庭的许多事务都是由父母亲自操办,不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也养成了许多惰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学生受社会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区分哪些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管,从而使得学生对班级建设的热情大大不如以前。

2.2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独立学院学生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知识,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师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共同进步。这也给作为班级建设和管理的班主任或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班级建设仅仅依靠以前的“管”的思想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要,因此,师生关系的转变,对班级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2.3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都是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虽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但是当前独立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和课程都是按照其母体学校的资源加以利用的,因此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加以规划,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书本上、课堂上的内容没有兴趣。这对也对学校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4班级建设目标不明确,集体活动欠吸引力

集体的目标集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期望和要求,代表了集体的方向。班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时的努力就能使班级变得很强大,但是并不是多有的班级成员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即使知道普通同学也不可能把其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为之努力,因此,在一个班级中,让每个成员都知道和理解班级建设的“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加之,班级的集体活动形式的欠吸引力,班级成员对集体活动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降低。因此,导致了班级建设的长期性难以保持。

2.5学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班集体的正常运转,因此必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促进班级建设,以班级建设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就目前独立学院的现状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集中于院系两级,真真落到班级的工作不多,即使是到了班级,其效度也是有限的,这就对当前独立学院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独立学院学生班级建设的全过程

3.1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只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班级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让独立学院学生来认清社会现象中的本质,分析社会思想意思中的主流,才能端正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独立学院班级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2充分挖掘高校思政课的功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体系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帮助大学生形成世界观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形势政策课,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时代性,通过这些课程,让独立学院关注社会热点,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3加强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班级建设的成败与否与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班级和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阵地,对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独立学院学生班级的建设工作,就是要在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下苦功夫,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寝室文化活动以及其他活动,这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5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级管理;意义

职业院校中的班级不仅是学生继续接受教育的基石,更是学生迈向职业生涯和个人成长发展的驿站,对职业院校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水平作用重大。因此,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职业院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引领班级的共同理想建设。托克维尔曾经说过,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集体,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共同信念,就没有一致的行动,就会是一盘散沙,构不成集体。尤其是要建立一个欣欣向荣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用某种先进的思想把全班的精神武装起来。因此,在职业院校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倡导全班同学集体参与,共同制订和修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班级共同理想,并进一步将这种共同理想渗透于班级管理过程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从三个价值方面为职业院校班级共同理想的建设指引了方向:第一,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一个有共同理想信念、共同价值目标、共同奋斗拼搏的班集体。第二,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方向出发,正确引导班级发展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建立自由、公正的班风,实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第三,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出发,明确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2.指导班级的核心文化建设。班级核心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和血脉。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班级活动以及各种社会实践,认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创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精心组织一系列诸如“传统文化进班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青春致敬——我们的核心价值”班级辩论赛、“中国梦——我的梦”党员主题教育活动等等,同时开发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网络文化新阵地,积极搭建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精心培育班级核心优秀文化,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创建优秀班级核心文化。3.加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职业院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的优势,在学生中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及时疏导网络舆论,引领社会主流思潮,营造良好社会风气[1]。职业院校应该加强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入教书育人中,学习和聆听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时代楷模、全国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张莉的先进事迹,强化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为教师指明教书育人的途径和方向。4.凝聚班级的管理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凝聚班级力量,引领班级健康发展。要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熟悉学生生活,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逐渐形成团结向上、生机勃勃、勇于拼搏的班级精神。此外,班主任还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精心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诚信、友善等各种优秀品质。在组织各类活动中,班主任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平等、公正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而形成班内良好氛围,促进班内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也要注重以身作则,自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自己的文化知识,时时刻刻做学生的表率,让学生信任你、尊重你、支持你,凝聚班级核心力量,班集体才能和谐、健康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意义

1.指导班级的德育课堂建设。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这一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德育建设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要注重内化于道德教化、外化于制度规范。在道德教化方面,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建设作用,通过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逐步增强班级管理的德育效能。在制度规范方面,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的学风建设中,使本身相对抽象的价值观念能够转化成具体的班级管理制度,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班级管理的道德重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强化德育的个体功能,加强学生成长的精神食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友善互助的道德情操。此外,还应该完善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学内容体系,加大德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德育课堂效果。2.培育深厚的师德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师提供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是培育师德最深厚的土壤。职业院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帮助学生追梦、圆梦,指导学生成长成材,进而在校园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育人土壤。加强师德建设,坚定教师信念,规范师德品行,这是由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的,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技术创新的使命,对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境界、价值立场有着较高的要求。正如同志所说,广大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3],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塑造良好师德师风,才能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

作者:杨华枝单位:河南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6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基本原则逻辑路径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

英国“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实际上是将文化看成一个综合体,按照这个逻辑,班级文化的涵义即在班级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形成,对班级所有学生具有普遍影响力和约束力的文化综合体[1]。班级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凸显了自身的特点。按照班级文化的所属对象,包括幼儿园班级文化、小学班级文化、中学班级文化、高校班级文化等。

目前,学界对高校班级文化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例如,对高校班级文化的界定,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认为,所谓高校班级文化,是指高校班级的全体大学生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工作中形成的,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并被大多数学生认同的思维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心理态度、行为方式等文化综合体。它的外延内容丰富,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等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共同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班级物质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基石,班级精神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灵魂,班级制度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保障,班级行为文化是高校班级文化的外化。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化原则

人本化原则是“以生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劳伦斯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他的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符合人性的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性质决定了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生为本”,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2]。也就是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本化原则”,以大学生成长需要为着眼点,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充满人性化和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级的一切活动或工作既要符合高等教育的目的,又要适应现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发挥辅导员与教师的合力引导。因此,辅导员和教师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扎实的专业积累,主动帮助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或思想困惑,合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治理思路的具体延伸。高校作为承载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因此,民主化原则必然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民主化原则,在班级形成一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学生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活力。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民主意识。这就要求以符合现代管理需要的民主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与管理的主角。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班级建设与管理。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有别于中小学班级建设与管理,它的性质决定了在高校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参与实践,使自我成长需要与学校管理制度保持和谐统一,形成符合班级大多数成员的班级文化。

(三)创新化原则

创新化原则是“改革创新”的时展动力的客观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任何迟滞不前的事物,都将湮没在充满变化与活力的当今社会。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必然要顺应时展要求,坚持创新化原则,以创新的态度和思维超越已有成果。换句话说,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建设创新意识浓、创新能力强的班集体,打造有利于培育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班级文化[3]。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以更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顶层设计,借鉴高校优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加强班级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鼓励班级以开拓创新的思维进行班级个性培育,充分展现班级独特的班风学风和价值取向,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和特色名片。另一方面,创新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除了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外,还要根据理念思路开展好具体的文化建设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路径

(一)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班风是衡量一个班级及其成员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学风是班风的核心,一个班级的学风水平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水平,也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4].因此,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班风学风建设。首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精华,对于人类的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对促进高校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优秀的高校班级文化从根本上讲,要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驱力,在高校班级所有成员中宣传和弘扬诸如明礼诚信、团结互助、甘于奉献、乐观拼搏等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从而增强班级的先进性和凝聚力。其次,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理念意味着学无止境,在高校班级范围内营造爱学习、擅学习、懂学习的文化氛围,鼓励班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积累优秀的中国文化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大学生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指导,将积极实践与敢于质疑相结合,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学习,不断超越自己,从而形成班级优良的学风和班风。最后,要凝聚班级成员的正能量。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阳光的正能量,诸如快乐豁达的心态、坚定专注的精神、团结有爱的氛围等,从而打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加强“精神家园”建设

精神家园对于个体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都极其重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及其成员的“精神家园”建设,共同塑造大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的“家”。“精神家园”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及组织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寄托地。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从心理知识辅导、心理环境营造、受挫能力锻造三个方面合力共建“精神家园”。具体而言,首先要加强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知识辅导。“精神家园”是一个动态系统,不同的个体或组织因为各种差异,它的层次和等级也存在着差异[5]。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及其成员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辅导,使他们正确地认知自我和他人,科学地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们自主克服各种不利于“精神家园”建设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其次,要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和谐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是高校班级精神家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精神家园的完整度。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通过心理班会、寝室装扮、心理活动等途径从班级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潜在环境等方面,积极营造和谐的、充满责任感与荣誉感的班级氛围,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通过心理知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等,要努力锻造班级大学生的受挫能力。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心理辅导和心理环境支持。“90后”大学生性格开朗、思维活跃,但感情和心理脆弱,受挫能力较差,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班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人文精神关怀,促进精神家园建设。

(三)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凝聚力是任何一个单位或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今社会各种思潮不断兴起,传递先进文化的同时伴随一些负面影响,如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对高校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要建立有利于凝聚班级力量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或许丰富多样,但概括地讲,高校班级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促进班级大学生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在班级成员内树立团结一致、共同促进自身健康而全面发展的意识,积极参与班集体建设和管理,主动参加班级、院系等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其次要发挥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虽然由师生共同建设,但班级大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文化综合体构成了高校班级文化体系。因此要充分调动班级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尊重他们的内在需要,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在集体生活中体现自我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最后,要加强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由班级中有威信和能力的大学生人群组成,在班级凝聚力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和动力作用。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引导班级学生干部树立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指导他们在班级事务处理与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本,经常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团结互助的班级人际网络,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此外,还要以班级学生骨干培训为基础,不断提高班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打造和谐、团结、服务、创新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马丽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

[2]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3]林运清.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9).

[4]钟永淑,袁明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微[J].教育与职业,2011(18).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7

关键词:高校新生班集体建设

大学班级是学生各种学习、生活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大学生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健全的班集体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做了专门的阐述。《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加强大学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交往协调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第一年是班集体建设的起步阶段,搞好新生班集体建设,为班集体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加强班集体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学生工作中的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班级是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单位,是营造和丰富校园文化的生力军。“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是当今社会的人才标准。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学校班级管理中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无论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还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班集体是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班集体育人”的重要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良好的班集体对于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爱校情怀、养成良好道德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良好的班集体是优良的育人环境。以班集体为依托,使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良好中介,通过让学生参加多彩的活动,使其感受班集体的凝聚力、进取精神和民主氛围,以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建立学生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的育人目的。

二、对优秀班集体的正确认识

在教育界,尽管学者们对优秀班集体的理解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笔者以多年高校辅导员教育工作体验为探讨基础,认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班级建设需要有规划。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是一个班级前进的方向和先导。因此,优秀的班集体一定要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在明确的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符合自身班级特点的建设规划,对于增强班集体凝聚力,树立学生责任感,使班级形成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向上的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二)班级发展需要有导向。要形成集体的核心,主要是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学生党员和先进典型。优秀的班干部、学生党员和先进典型在同学中威信高,可以起到先锋和模范作用,进而可以树立班级榜样,强化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三)班级管理需要有规范。班集体发展在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具体的实施制度。那么,建立健全的班委工作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班级管理,拓宽工作渠道,创新沟通方式,实现班级自我管理十分必要。

(四)班级活动需要有特色。班级活动是培养同学们各项能力的有效载体,善于创新,结合本班级特点组织开展活动,可以全面提高班级同学的综合素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五)班级工作需要有成效。优秀班级的班委成员需要能够通力合作,结合班委会和班级个人成长小组的工作,积极发现和分析班级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班集体建设无一处死角,全班同学无一人掉队的目标。

三、新生班级的特点分析

刚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大学生,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方法、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变化,其心理往往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异变,表现出许多的心理适应不良。

(一)新生班级具有迷茫性。新生刚刚入学,心怀的是憧憬,更是迷茫。对于一个班级,同样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班级需要找到自己的班级特色,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建设规划。

(二)新生班级具有松散性。开学伊始,班级缺乏凝聚力,尚未形成学生干部团队和先锋人物的核心作用,更缺少班级管理制度,因此,班级具有松散性。

(三)新生班级具有积极性。处在同一起点,年轻人固有的进取心、好奇心和起始的集体荣誉感,使新生班级有着特有的强烈的参与、展示的欲望和无惧无畏的进取心。

(四)新生班级具有可塑性。新生班级没有成型的班级特色,又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的班级对于导向作用最为敏感。

四、加强新生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新生班集体建设对班集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大一是形成班集体特色的重要时期。抓住班级起步建设,形成班级特有的个性和风采,是培养班级同学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承载。

其次,大一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最佳时期。新生的参与积极性、起始的集体荣誉感容易构建共同目标。首届班委会也最容易树立威信,形成团队核心。

再次,大一是班风养成的关键时期。新生班级可塑性强,导向作用最为明显。大一扎实落实养成教育,扶持班级自我管理,是形成和巩固良好班风的关键。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8

【关键词】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文明意识;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着知行统一、爱国情怀、社会良知、义荣归心,求真、审美、向善、立志、慎思、笃行等社会公共精神和个体内心修养。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学校要建设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培养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与培育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有着重要的培养中学生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中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

第一,中学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导向的过程规律,构建系统的引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中学生所有价值内核,外化为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

第二,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现实条件。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活动具有认知导向和熏陶感染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绕开强制甚至意识的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向学生潜在地传导正确的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英语高效课堂文化活动对学生个体发挥熏陶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向周围扩散。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品格会传播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培育社会“大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意识和行为规范形成发展。

二、积极建设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增强文明意识和规范中学生行为,培养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效课堂不仅关注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更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因而高效课堂被描述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对于中学生来说,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建设显得更为重要,现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英语高效课堂文化配套建设―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

1、教室外观:教室内墙、后墙上张贴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班名、班号、班徽等。

2、教室墙面:墙壁张贴学生守则、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3、黑板布置: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天的“评分表”。每节课由任课老师根据课堂表现登记分数,每天核算总分,每周小评,每月大评,设立奖惩制度。

4、课桌布置:桌椅、用具归类摆放,整齐,整洁、卫生角贴环保标语。

5、班级布置:从班级的班名、班徽、班训、口号等,班级内部的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巧妙布置;从班级的环境卫生,物品摆放,格局部署上多下功夫。使班级文化随处可见,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6、小组布置:以班级文化为核心打造小组文化,创制组名、口号、组训、组徽、组歌等等,并且尽量以有形可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发动学生智慧,制作各种形式的桌牌;为每个小组开辟一块教室空间,划分出小组展示区,展示各小组的作品、成果等,从而使小组形成凝聚力。

(二)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方面,我们建立和培养合作学习小组,重视英语高效课堂文化环节设计。课堂可以这样设计:

活动一:问题导入,引起兴趣

ihearyouarerequiredtorecitethecoresocialistvaluesrecently.Canyounamethem?(听说最近在要求你们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说出来吗?)

活动二:唤起旧知,接触新知what’stheenglishfor爱国(….)?

活动三:挑战记忆,巩固所学

(1)makesurethesscanreadthewordsandthentrytorememberthemthroughpairwork.(确保学生读音正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互助记忆)

(2)Gameplay

(擦掉黑板英语单词进行英汉互译游戏。一个同学挑战另外一个同学,假如一个说出汉语,另外一个需要将其译成英语,相反亦然,或者请对方提问自己。)

活动三:交流碰撞,展现思想

asanindividual,howcanwebecomeapersonofintegrity/dedication/friendship/patriotism?

(作为个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爱国之人?)

英语高效课堂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温暖、快乐,使班级井然有序、一枝独秀、充满生机。一个有凝聚力的国家必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一个有经营力的企业必是一个有优秀文化的企业,一个有学习力的班级必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班级。

三、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视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古人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这些孩子心中真正生根开花,我们的国家未来才会大有希望。一个人人崇尚主流核心价值,文明富强的中国梦才能够真正得到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9

1.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实施者。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建设班级文化对建设良好的班级集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班级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把校园文化理念具体化、典型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传统。不管是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的开展,还是班级目标的提出、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2.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班级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建设班级文化要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制度、班级关系为保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生反思、创造、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过程。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大胆参与。如制定班训,因为班训是班级的总目标,是班级学生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形成良好班级集体的关键,必须充分发动学生,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发挥出来,群策群力,几上几下,经过充分的讨论、争论、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3.班级文化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价值观是如何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指导着建设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对此,全班师生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用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智育第一、分数至上、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班级文化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素质教育、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知能行统一、发展个性特长、创新图强、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等都是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

4.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管理各项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管总结,不断完善。有人说,不能用班级文化建设代替班级各项日常管理,此话不假,我们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坚决不能丢。但是,学校,班级,是教育单位,是文化单位,我们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纲,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各项日常管理,岂不是更好吗?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强调的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风建设、班级量化管理、班级凝聚力等问题,不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吗?

班级文化建设意义篇10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班级文化;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4-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出现了人数众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综合素质降低等现象。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可以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磁力、磁性、磁场作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大学是文化得以高层次传播、高深研究的机构,本身应是文化氛围很浓的,育人效果很好的地方。伴随着社会思想的意识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变化,社会上普遍感受到大学应有的文化氛围不浓了,师生的文化品位降低了。因此,社会呼吁大学应审视自身现状,发挥自身文化教育优势,实现文化回归。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倡导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正在接受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考验和洗礼,从整体情况看,大学生的思想是乐观的、积极的、向上的。同时由于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影响,导致了学生思想的多元性,认识的多维性,信仰的多样性、价值的多向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五强五弱”特征。[1]一是时代感强,责任意识弱;二是社会认同感强,实践能力弱;三是自我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四是个性特征强,承受能力弱;五是从众心理强,辨别能力弱。鉴于以上五点原因,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明确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式,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3.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十二章第七十条中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在促进素质教育中有重要地位。在大学校园环境渐趋社会化的形势下,班级意识逐渐被淡化。通过探索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班级在教书育人中的潜能,强化大学生班级观念,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位、学术品位、艺术品位、生活品位,为学生成人成才良好的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动力,对于高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实现班级管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具有理论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班级文化的概念、功能及宗旨

1.班级文化的定义。班级文化以班级为载体,是班级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体现着班级成员的主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被大家共同认可的群体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人格塑造、品质磨砺有巨大影响。

2.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具有教育、规范、凝聚、激励、导向、调控等功能。[2]其中,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力量渗透于班级成员的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规范学生言行,将班级成员个人利益和班级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激励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加强自我修养,引导班级成员以高昂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3.班级文化建设的宗旨。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化熏陶,彰显人文理性,发挥文化的磁力、磁性、磁场作用,使人真正成为被文化了的人;利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情怀,文化的温暖,文化的影响,让学生达到“两个坚定”和“两个自觉”,即坚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坚定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作用――以文“化”人。大学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通过培育班级成员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会激励成员对班级目标、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的认同和遵循。[3]它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每个角落,像一个文化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就是利用班级文化的磁场产生的磁力,形成持久空间效应,达到学生整体文明程度的拔高,形成理性涵养不断增长、生活品味、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场效应”,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超越,健全人格。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强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一是结合学院专业(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特色,即做好学院走廊文化建设,将走廊文化划分为3个单元进行设计,包括理想信念、焦作山水和名言警句,为学生营造符合专业特色的大环境。二是对教室文化进行统一规范,即在每个教室黑板上方张贴上校风校训,在黑板两侧统一悬挂上激励大家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标语,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自定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自己时刻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三是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每年11月份作为学院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通过人人动手,人人参与,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另一方面加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一是共同商议、集体表决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二是做好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班级和学校活动中引领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认同规章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一是坚持课堂渗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知行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二是做好学生活动的整体规划,根据本院专业设置特点,培育发展了符合学院特色的职业型学生社团――思辨协会和旅游协会,并以这些社团为平台和载体,将每年4月份开展导游技能大赛,11月份开展辩论大赛。三是充分利用特殊节日(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一二・九等)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教育。四是鼓励班级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本班级学生特色的活动,定期开展班级文化成果展示,让大家都能够班级文化的气息。五是制定学院班级文化活动主题及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好书共分享”、“说说我的优点”、“我班没有差生”、“我的短期目标”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的洗礼。

2.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力作用――以文“砺”人。大学班级是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的摇篮,是孕育班级文化的发源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4]利用班级的情感氛围、文化元素、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开展“树身边典型,学身边英雄”活动。以“国家奖学金”评定和“沟通无限――往届毕业生谈体会”活动为载体,从身边发现典型,推出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全院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树典型,学模范”等系列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通过向可信、可敬、可学的身边典型的学习,很好地培养了学生们的务实思想和创先争优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评选学院“十佳文明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形象大使”等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3.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作用――以文“塑”人。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园地。一个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就像一块磁性很强的磁石把全班同学紧紧地团结起来,促使同学们相互鞭策和鼓励,共同成长和进步。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凭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或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在集体的鼓励、帮助下,促使自己的志趣得到多元化发展。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在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增强班级成员之间对班级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团结向上、互帮互学、充满朝气和活力的良好班级文化氛围。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体会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借助文化涵纳的育人功能,具有潜移默化的“磁场效应”,无声地影响着每个学生,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长,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升自我品位目的。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共同努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特征,在开展班级文化活动中,要把握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律,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实效性,切忌为了活动而活动,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要结合学生个性和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班级特色文化。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潜能,通过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要在活动中不断提炼和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磁性、磁力和磁场效应,将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班级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人砺人,以文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志方.新时期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4]柯小君.关于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学理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