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十篇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十篇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47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成因

一、前言

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就要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如果对财务风险管理不善,就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会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但目前,我国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仍然有很大的欠缺。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1.企业财务风险的定性识别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从定性的概念来判断企业财务面临何种风险因素,该风险因素的结构及未来发展的性质。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结构行政识别矩阵、“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等。其中,“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按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将企业财务危机划分为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财务危机实现期四个阶段,该方法通过分析发现财务危机的症状,判断财务风险所处的阶段,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摆脱财务困境。

定性分析考虑的问题全面,进行判断的基础扎实,且主要依赖人的经验判断来作出预测,而人的判断可以将企业面临的复杂的内外环境因素考虑进去,特别是将个别企业面临的一些特殊因素考虑进去。但是,定性分析成本较高,而且判断结果主观色彩较强。

2.企业财务风险的定量识别方法

定量方法则是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系统分析来提示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单变量分析、多元线性判别分析、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综合评价法、神经网络分析模型、灰色模型、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财务困境概率贝叶斯估计等方法。

其中,单变量分析法是用单一的财务比率值或者趋势来预测或判定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该方法在使用上简单易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进行统计鉴别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它克服了单变量模型对于同一家公司不同变量预测其结果可能产生相互矛盾的问题。多元非线性回归可以解决财务比率值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之间的非线性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大大提高了财务状况特征识别的准确率和模型的仿真度,它在处理复杂识别问题时且有巨大优势。灰色模型比较适合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能够对警兆变量所蕴涵的风险作出定量分析。

总的来说,定量风险识别方法只需要收集被决策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然后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这种方法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其决策客观性较强,且决策程序简单,决策成本低。但定量财务风险识别是根据一个或数个变量来作出决策,这必定影响定量财务风险识别结果的科学性。

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

在财务风险的研究中,还有一些衍生性的研究,如探讨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权益配股筹资、总资产账面价值等)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等,则可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其基本步骤是(1)按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描述系统功能或特征的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通过专家打分,建立模糊判断矩阵,用三角模糊数定量表示方案间的两两比较判断;(3)求局部变量模糊权重向量S和局部方案模糊权重矩阵F,形成局部权重向量n,依此方法从最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计算,得到综合方案权重向量Q;(4)建立基于可能度的综合权重排序矩阵p,按照排序公式计算,得到最终的方案排序向量。最终识别并确定风险的大小。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财务活动本身及其环境的复杂性。主要包括:

1.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财务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可以通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等发展能力变量体现出来。

2.筹资决策失误。筹资决策失误会引发筹资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即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恰当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还有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等。这些筹资风险的因素,可以通过资产负债率、权益对负债比率等偿债能力变量来反映。

3.资产的流动性差。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变为现金并保持其购买力的能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源于企业所持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与企业能否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

4.盈利能力缺乏,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长期、稳定的现金来源,也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一个企业要想抵御财务风险、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它可用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股东权益净利率等盈利能力变量来反映。

最后,还包括公司治理、产业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如大股东的持股集中可以提升公司价值,高科技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要高于传统产业等。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目前世界范围内企业国际化经营理念及经营管理生的较大改变与创新,加速了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由简单的业务处理向决策支持及战略规划的过渡的进程,其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其财务管理内容的重中之重。综合文献发现,目前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集中在以专家调查法和“四阶段症状”为主的定性分析、以单变量模型和多元线性函数模型等为主的定量分析、以及以a记分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为主的综合分析上。本文将以我国房地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实现全面及系统地防范财务风险,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期对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目前国有企业(房地产)财务风险识别分析

通常来讲,财务风险识别是国有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管理效果。目前,外部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税务环境,内部的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和稳定性等都将加剧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根据调研发现,国有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表现主要包括:1)财务指标异常,比如营业利润值和负债比率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对于房地产国有企业来说,由于一般处于高负债的基本情况,所以可以通过营业利润、资产负债比及每股收益等来具体考量企业的财务状况水平。2)筹资困难。因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回收期较长,预期利润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果缺乏有效地预警并控制财务风险,那么很容易导致无力支付到期债务的困境。具体表现为短期偿债风险(比如由于企业理财不当,在总资产报酬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了利率较高的债务事件);财务杠杆风险(比如负债融资规模过度,远远高于60%的警戒线,盲目地、不合规范地进行一些借债行为,导致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风险等);利率波动风险及政策风险等。3)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通常表现为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清偿到期的债务问题。

(二)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具体识别。从房地产企业的资金运作环节来讲,其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类,即投资风险管理和筹资风险管理。

其一:投资风险识别。投资决策阶段:1)投资决策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具体评价投资项目的市场供需情况、项目的规模、开发成本、类型,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条件等,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2)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贯穿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组织施工等全过程,重视对贷款期限、开发商的资信程度及贷款利率的变化等方面。3)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识别:比如房地产投资者与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最终用户之间的沟通,还有政策、法规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都是风险性决策范畴。

具体的识别方法有:1)用于识别宏观风险的泡沫测度法,具体指标包括国民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比重、房地产投资增长率、货币供给量增长率);房地产市场因素(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商品房销售增长率、商品房空置率、房价增长率、地价增长率、房价收入比);政策因素(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2)用于识别微观风险的专家调查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概率分析法、盈亏平衡法、故障树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及Cim模型法等。

其二:筹资风险识别。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活动一般开发资金需求庞大,外源性融资依赖性强,因此在在追求快速项目扩张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安排资金,有效避免资金断链的风险。其融资风险定量识别方法有:1)评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也就是说根据利率、汇率和股票指数等市场价格参数的具体变化,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估值和计价。2)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识别融资风险,即通过企业负债和资本的加权综合成本费用来具体度量风险。

二、国有企业(房地产)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建议

基于上文对目前我国房地产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描述,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和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具体如下:

(一)不断加强投资风险的防范。因为投资决策阶段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较多,所以需要国有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避免盲目投资;加强投资环境预测,建立和完善市场监控信息体系,从而掌握第一手市场资料,选择最佳投资区位;对项目各开发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时,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来规避和消除风险。

(二)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探索多元化的组合式融资方式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增资扩股方式,优点是无还本付息压力,缺点是股利没有抵税效应,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操作成本较高;经营性欠款几乎没有筹资成本,但是所获资金有限,法律政策限制条件较多;关联方交易具有节税效应、筹资成本低,但是审计风险加大。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求企业通过建立以企业相关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随时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最大可能地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三、结束语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一席之地,房地产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重视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制定科学的计划、拓宽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健全存货制度等)防控财务风险,使得企业最大程度降低因财务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防范的各项措施,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莉.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

[2]郭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3(04).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110-04

引言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首先,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地要涉及到资产的流动和周转,对于权限设置、合同审批、应收款项等问题,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较为复杂,有些企业甚至需要同时面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因此,除了常见的财务风险外,企业还面临国际商务欺诈、结算方式、汇率折算、国际贸易壁垒等国际财务风险,这些风险贯穿于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极其复杂的生存环境,任何企业都无法获取支撑自身成长壮大的所有信息,这决定了企业财务活动必然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尚未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日常经营管理范畴内,企业财务风险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中还不断出现民企老板“逃债跑路”,乃至一些较为优质的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崩塌倒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之一,在于作为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的“利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未能发挥作用。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公司从2007年开始每年都对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调查报告。2010年7月,德勤了《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显示,国内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提升,有58%的企业已在之前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定及审计意见。但从目前已披露的相关评定来看,上市公司离达到监管层标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系统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此外,相当部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遇到障碍;半数以上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如果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整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国企业整体水平则可以说令人堪忧。

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试图提出一个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以期用完善的内控工具,有效地实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机理分析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学术方面,探讨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国外方面,有学者认为当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和不完整时就存在风险,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组织内部控制不足造成的。有学者提出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用于目标的组织设计和程序,它可以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国内方面,黄秋菊(1994)提出了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相关性。何庆光等(2004)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企业管理控制与企业会计控制两方面,并提出了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的管理,化解企业的各种风险。鄂秀丽、吕长江(2008)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证明了在不同时间、不同法规政策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或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袁晓波(2010)利用上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年报数据,通过分组检验和总体检验从实证的角度证实了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指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财务风险。总的来说,现有研究普遍支持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具有正向影响。

实践方面,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在美国的CoSo的最新报告中得到明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tumbull委员会也认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内部控制应当被管理者看作是范围更广的风险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构成。从要素构成来看,将内部控制与中国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经营管理实践紧密联系。其中将风险评估要素定义为:“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对风险评估要素的分解,实质上对应的就是eRm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要素的分解,即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映。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内控基本规范并没有照搬照抄以CoSo报告为代表的国外内部控制框架,但整体上凸显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相互作用机理

1.从各自的概念内涵来看,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指在财务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之上,管理者针对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有目的地施加作用,即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达到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的目的。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且采用准确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哪些风险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同时,还要求针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可见,财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二者密切相关。

2.从两者的运作机制来看,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的财务风险控制点而制定和设计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主要就是寻找关键控制点。内部控制活动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按其目的划分,主要可以归为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三大类。但是在控制中,前馈控制是主要的,其他两种控制是次要的。这就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所以,要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体系从而达到事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避免给企业带来损失。财务风险的事先防范的主要工具是财务预警系统,而后者是指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有效地识别、防范财务风险。同时,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内部控制中最关键的环节,对于预测风险意义重大。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结果,抽取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价值指标,鉴别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确定良好的控制活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财务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其中,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基础,财务预警分析的组织机构是主体,财务风险分析和财务风险处理是核心和关键。

二、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一)建立基于财务风险的内控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变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市场数据为基础,如股票收益的波动、贝塔系数等一类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由于中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投机因素,以市场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衡量方法并不适合。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衡量企业财务风险更合理。通过会计数据衡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来预测财务风险。然而,这种方法对上市公司较为合适,对于非上市企业,由于执行会计政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记账与核算的不规范性普遍存在,因而财务数据质量较低,也缺乏可比性,因而,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参照五部委2008年6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2010年4月26日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的财务风险特点而设立的。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风险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制造业一般是由研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作业链构成,最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特点,因而本文拟定的指标体系主要是基于制造业的特点。

首先将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ui,i=1,2,3,4,5),然后在每个一级指标内部设置出具体的二级指标(uij),即本文的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指标体系主要由上述二个层次构成,具体(见下页表1)。

(二)基于aHp方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1.指标权重设置的方法选择。指标设定出来后,剩下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了。指标权重的初次评判,可请公司高管及外部专家独自作出评估。如何将各人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得出一个权重值,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简单的算术平均法;二是用较为复杂的层次分析法(以下简称“aHp”)。aHp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时,由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该方法最为实用。

2.运用aHp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1)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构造,主要是为了实现对指标间重要性的比较和分析。矩阵表示同一层次各个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由若干位专家判定。(2)对各指标权重系数进行计算。aHp方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利用排序原理,求得矩阵排序矢量,可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

3.确定评价因素的评价值。在此将一个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分为优秀、较好、一般、较差、差等五个等级,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成反比例线性关系,所以将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也分为大、较大、一般、较小、小五个等级。为了更准确地评价,本处将所有情况以1~10分等额标识,分值越高表示级别越好,即优秀(9~10)、较好(7~8)、一般(5~6)、较差(3~4)、差(1~2)。由评价者据此对每一项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所有评价值的加权平均分即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各同类①二级指标的最终评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其所属一级指标的得分。以此类推,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所确定的各自权重后加总则为该公司整体内控水平的得分。根据该得分的所处得分区间则可以确定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等级,从而最终也可以得出该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a公司内控体系运作绩效分析

a公司的核心业务是高端照明节能产品研发推广、城市照明节能系统管理与服务、大型高端照明工程,属中国优秀的专业照明机构。a公司在节能型产品研发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课题,拥有国内顶级水平的专家以及电气驱动系统、光学设计、结构设计领域的资深专业技术人员。a公司发展迅速,业务规模持续膨胀,为满足业务的扩展速度,其设立了多家或基于不同的细分产业,或基于不同的经营地域的分、子公司,股权关系变得复杂,管理幅度加大、管理层级延伸,因而财务风险随之加大。

结束语

本模型的指标设定以上市公司的相关指引作为指导,充分考虑了财务风险因素。因素权重集的确定采用了层次分析法,降低了传统权数确定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成分。该方法建立在分层次、单目标、单准则两两对比判断基础上,最易区别优劣高低,并容易检验,避免了繁杂计算的错误。在各级指标的得分计算汇总了各类人员的意见,较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客观性,评价者可通过该方法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为加强环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提供了依据,也为定量评价开辟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晓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60-68.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51-54.

[3]林钟高,郑军,等.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J].财经研究,2007,(4):132-143.

[4]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识别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的集中反映,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相关探讨对于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意义重大。现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务支撑条件。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不仅是企业财务状况最为直观的反映,而且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充分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及识别财务风险的迫切需要,结合现金流量对财务风险识别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一种风险就是财务风险,但当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学者们对其定义的角度也各有侧重。总体来说,主要基于以下观点:(1)经营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或潜在的全部风险都是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生产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2)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运用过程中面临的全部风险都可以称为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资金筹集及运用引起的风险。(3)企业无法使用自有现金来偿还所欠债务而引发的一系列违约风险:基于这类观点来认识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是负债经营的,企业无法运用自有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就有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经营过程中没有负债,所需资金都由投资者自行解决,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就不存在财务风险。本文在通过对认识企业财务风险三类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面临的各类风险,特指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而引发的相关风险。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内涵认识的不同,使其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类型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的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本文在企业现金流量与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中,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是以现金流量的构成方式为标准来划分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构成现金流量活动一般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种。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就相对应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资金能否支付的能力等风险;投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目标收益率而产生的风险;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是指因筹资资金而产生的使企业不具备偿付能力及支付股利而产生的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及衡量,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因此企业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到期债务在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偿还。一旦企业现金流量不足的话,即使企业账面上的利润表现非常丰厚,也会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甚至使得企业突然破产清算。因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量的变化与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紧密联系的,企业现金拥有量的充足和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该保证拥有充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最终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依靠现金流量的相关信息能获得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由于企业的现金流量的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进行确认的,它不同于其他会计要素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确认方式。因此其反映的现金流量是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真实的现金收入与支出信息。这有利于企业分析比较与企业的不同时期、行业内或行业间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为企业合理安排现金数额、识别财务风险,从而进行有关财务预测及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3)企业的经营风险能被现金流量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所识别。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及支付能力等潜在风险能由企业现金流量信息所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部分方面及主要的运营过程都能经由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动态信息全面和较准确得到及时的反映。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营运资金的数额、营运资金的流动速度及其稳定与否都对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的经营风险程度有相当大的影响。(2)企业在生存经营过程中由企业现金流量产生的信息能识别企业潜在的投资风险。一般而言,企业的长期投资由于投资资金特别巨大,投资所占用的资金时间比较长、长期投资一次投入而后分期收回等特点,因此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将对企业长期盈利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好坏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能够做出正确的长期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而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其经济效益评价是企业做到正确长期投资决策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企业的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所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投资项目的资金时间价值及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企业现金流量所提供的信息,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和分析筹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企业通过对其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的研究,使其企业的管理层能得到直观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及时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和对企业的相关筹资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

(二)研究假设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说,现金流量对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1)现金流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及两者之间的差额――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项收入支出水平的现金盈余水平,这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一个直接体现因素。(2)现金流程:现金流程是对企业实现现金流量路径的一个集中体现,主要涉及现金流量的相关机构、岗位的设置、权限及办理相关现金业务的手续等。一旦一个企业的现金流程中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使企业产生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资金使用授权安排、企业的收益分配等方面易于出现权责不对等、不明晰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宝贵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出现比较严重的流失,这时基本可以肯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3)现金流向:企业的现金流向主要分为现金的收入和现金支出两个方面,收入和支出能表示企业现金流向的一个趋势。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现金流向可能由于存在一个相对恰当的标准结构而显得比较稳定。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其现金流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如果长期而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占企业整体现金流入的比重过于低下,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可以说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对企业现金流向的分析来进行识别和判断。(4)现金流速: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一个具体生产经营业务从支出现金到回收现金所耗费时间的长短。对一个企业的整体而言,企业的现金流速是指企业的各项资金从投入到回收循环的一个速度。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及占用的水平主要受企业现金流速的制约。企业的一项现金支出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中回收,那么就表明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笔资金进行多次循环,从而能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水平。根据前文理论基础,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现金流量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具有敏感性;

假设2:非St公司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假设3:非St公司总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营运资本/总资产、资产周转率高于St公司;

假设4:非St公司长期负债股权比率低于St公司。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实证研究方法是选取一组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再按照相对应的标准选取一组不存在财务风险的来作为上述企业的配对样本,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两组样本进行多方位深入分析,从而探讨何种财务比率数据能够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分析如何通过Logit回归分析的变量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1)St样本公司设计。本文选取2009年度沪深两市a股中St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按1:1的比例在选择同行业的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9年被实施特别处理的公司共22家,剔除由于最近一年股东权益为负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2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1家,剩余可选19家。(2)配对样本公司设计。为了达到本文实证分析的可靠性要求,配对样本公司(非St公司)应当选取与St样本公司同行业、规模相当的可比性较强的上市公司。由于上市公司是否被St是根据以前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来决定的,因此对针对2009年的St公司进行分析就应当选取2009年以前至少5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作为比较基础,根据沪深两市2004年至2008年的财务报表可知,本文将进一步剔除无法配对样本的公司3家,剔除财务报表数据不完整的公司3家,最后获得样本总计26家的St公司及配对公司,详见表(1)。本文的样本数据主要源于中国证监会公告(上市公司处罚决定类及披露公告类)、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四)模型建立和变量定义在实证研究模型和方法的选取过程中,运用Logit模型进行探讨研究,相关的具体Logit模型如式1所示。

p=exp(β0+β1X1+β2X2+…+βnXn)/[1+exp(β0+β1X1+β2X2+…+βnXn)](1)

β0是与诸因素Xi无关的常数项,β1,β2,…,βn是回归系数,表示诸因素Xi对p的贡献量。p的取值范围为[0,1],p值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大,若p>0.5则表示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结合本文的研究,p>0.5表示公司被实施了特别处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检验企业现金流量是否对财务风险识别,因此将财务困境作为被解释变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指标。考虑到样本中各上市公司的规模不一,为增强研究指标的合理性,减少统计误差,现将每类现金流量均除以销售净额以消除规模影响,以此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指标。即:经营性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投资性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筹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净额。对于其它财务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研究财务风险所采用的较高频率的其他指标。本文选取的整体指标如表(2)所示。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为了直观地比较未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各财务指标是否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有所差异,并分析表现出明显差异的指标,本文用相等的权数分别计算St公司样本组和非St公司样本组的各财务指标均值,并对各财务指标均值数据进行比较,见表(3)。可以看出:(1)2005年至2008年四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要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2)2004年至2008年五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和资产周转率均高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则低于St公司的同类指标;(3)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高于St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绝对值。(4)2007年和2008年两个会计年度,非St公司的筹资性现金流量高于St公司。

(二)显著性检验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数量仅为26个,样本数偏少,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显著性水平检验,运用t检验的方法对其样本公司的财务比率均值考察是否存在显著性水平差异。本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数值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经营性现金流量和总资产报酬率在2008年、2007年、2006年三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资金周转率在2008年、2007年两个会计年度内的组间均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它指标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在财务风险识别上,经营性现金流量比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量更具有信息含量。

(三)回归分析本文选取2006年至200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Logit回归分析,并进一步采用Forward:wald方式,即分析采用向前逐步的方式,进入标准是分值统计量的显著水平(Sig)=0.05,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值分析,从而将不符合条件的相关变量剔除出模型。统计分析软件SpSS的部分输出结果如表(5)至表(9)所示。表(5)是样本进行的全局检验,对每一步都作了Step、Block和model的检验,可以看到最终模型的卡方值为35.723,(Sig)=0.0000.05,可以认为模型的拟和度较好。表(8)分类表是每一步的预测情况汇总,正确率由Block0时的50%,最终达到80.8%,说明整体情况是不错的,分析很成功。表(9)为方程中变量检验情况列表。分别给出了步骤1至步骤3的拟和情况,(1)从显著性水平(Sig.)来看,Xl(经营性现金流量)、X4(总资产报酬率)、X7(营运资本/总资产)这3个变量检验的显著性水平都小于0.05,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因素。对St公司样本和非St公司样本进行均值分析和t检验,其中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报酬率和营运资本/总资产这三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流动比率、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资产周转率这五个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部分的现金流量集中于经营性现金流量,而投资性活动和筹资性活动则相对较少。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生变化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及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由于量较少,易于控制,且企业的这两个指标稳定性不足,很多都是由于暂性的决策确定的,不能够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3)从指标均值看,非St公司的流动比率在5年中均高于St公司,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往往是经营不善,造成存货大量积压或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等,而存货和应收账款都包括在流动资产中。因此,流动比率不能很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4)St公司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要高于非St公司,从均值比较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通过t检验,两样本的长期负债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这两个指标都具有长期性质,在短期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虽然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改变,但要提供明显的信息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往往滞后于财务困境的发生。(5)非St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比St公司要好。但却不能用于较好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周转率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所用指标销售收和总资产基数过大,对变动不敏感。且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但这也是财务风险发生的动因。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现金流量角度出发,以2009年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并与配对的未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对比选取为实证研究的样本。分别对2004年至2008年五年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识别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企业通过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及时发现威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2)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一个可靠支撑就是现金流量所提供的各种有效信息,由于现金流量的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所以现金流量信息是对企业最为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的反映,更加有利于企业进行各类现金流量信息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可靠的依据。(3)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性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而投资性现金流量和筹资性现金流量对于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能够起辅助作用。(4)建议企业用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来识别财务风险。为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财务风险,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笔者的建议,推荐使用现金流量表结构法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它可以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做出初步评判,识别出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进一步度量财务风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秉成、田笑丰、曹芳:《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2]姜秀华、孙铮:《治理弱化与财务危机:一个预测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5期。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4]刘红霞:《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5]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会计研究》1996年第8期。

[6]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警模型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6期。

[7]CoatspK&FantLF,"RecognizingFinancialDistresspatternsUsinganeuralnetworktool,Financialmanagement,1993.

[8]DavidFields,manyintegratedriskmanagementdealshavecomeclosetobeingcompletedbutfailedatthefinalfurlong,RiSK,1999.

[9]RobertBruce,RedressingtheRiskBalance:enterpriseGovernance,Financialmmes,2003.

[10]StephenJGauthier,FrominternalControltoenterpriseRiskmanagement,GovernmentFinanceReview,2005.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企业管理财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对审计风险的评价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并贯穿于审计全过程的现代审计模式。一方面,通过降低检查风险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有利于审计职业的生存与发展。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下的财务风险管理内容

在风险导向观下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财务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阶段,所面临的、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对风险的识别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另一方面,必须依靠对各种客观的会计、统计、经营资料和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没有规律性的风险损失。

2、财务风险评估

财务风险评估是指在识别了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阶段的财务风险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资料加以分析、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对财务风险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的度量目前没有十分统一的方法,主要有方差法、Lpm法、VaR法和财务杠杆法。

3、财务风险的应对

在识别、评估了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阶段的财务风险后,管理层和财务负责人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以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连续进行。

二、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协助采用风险管理方法

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当中,都会遇到风险,但是风险并不可怕,主要在于能够辨别区分,勇于化解,在高风险的领域中,更应选择合适恰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当前,还存在一部分企业管理当局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未采取过任何正式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面对这样的管理状况,当经营风险暴露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促进管理当局采用恰当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2、协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风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增大或减小都是有可能的。因此,需要时刻监控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况。部分企业会零星地采用一些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而不会预先设计一个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应协助建立适合企业范围的风险管理体系,随时准备采用合适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管理某些因素的出现或消失而带来的新风险。

3、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

对财务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计不可否认,也有大量优秀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对这部分企业,审计人员应先后按照识别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评价风险管理设计、进行风险控制测试、确定剩余风险等主要步骤对以下内容进行审计:(1)财务风险识别的充分性和适当性。(2)财务风险评估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财务风险评估是指评估对已识别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各种管理科学技术,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财务风险的可能影响,最终定量估计财务风险大小。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推进风险导向型审计运用的建议

1、规范审计制度,健全法律规范

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环境,是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前提。至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已经颁布了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些法律、法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内部审计提供了部分标准和依据,但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建立和健全,部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大。应加快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转变内部审计观念,重新定位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他不仅要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更应该注重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在改进风险管理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的作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修改了内部审计章程,以“参与风险管理,提供独立评价和建议”作为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应当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加强与企业各部门的配合和沟通,为内部审计积极参与财务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风险导向型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企业的目标、战略和计划,了解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具有评估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知识,还要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统计、工程技术、法律、信息和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不断通过后续教育,培养其专业胜任能力,通过实践,提高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防范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潜伏于财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它是各种风险影响因素的统一集中表现。然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做不到从根本上消除,所以,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并在综合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掌握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方法,从而在各种财务分析中,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的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风险,另一种是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往往是由经营风险所引起的,当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一旦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偏差时,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进而转变为企业的损失,从而降低企业的偿债与盈利能力。因此,有效规避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实现企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实力的一项着重要务。

一、对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是有其内外部原因的,要想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的有机探索,首先就需要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内部原因探析:

1.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套良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需要实现各种财务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进行,能够促进整个企业财务筹资、投资、运营活动的标准化。然而,一旦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漏洞,不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也不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评价与考核活动的标准化,进而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若这种比例不合理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过多,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债务。然而,如果企业的借入资金的比例过小,就会使企业的资金运营不足,也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3.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

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主要在于有关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预测的忽视,并对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其应对能力也较为不足,这种缺乏风险意识与对风险客观认识不全的财务人员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4.收益分配的不科学

收益的分配方式也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因素,其收益分配方式不仅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会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判断。所以,一旦其收益分配方式不科学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合理的内控制度,并使企业的财务结构失调。

5.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

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若企业的投资决策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错误,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会降低,所以,企业的投资决策不恰当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

外部风险分析:

正所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也是具有一定外部条件,其主要的外部原因在于其所处的行业背景与经济环境。

1.行业背景影响

一个企业发展的行业背景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也是直接连接企业财务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其发展方向与投资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其行业背景的优劣,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宏观经济条件与政策不乐观

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生存,也会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企业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政策与政策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宏观经济环境运行不乐观,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企业投资于经营受到影响。而我国目前的经济经常也常常发生变化,且具有不确定性,例如:当国家实施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时,利率水平就会提高,企业就会支付更多的利息,增加企业的负担,进而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

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密切注意企业的各种财务状况,关注企业的运行、决策,下面笔者就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进行详细分析。

1.持续下降的销售额

持续下降的销售额是企业财务风险的较为显著的表现,也是较为容易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人会把下降的销售额仅仅看做销售额的问题,不会考虑其实财务问题的表现,但久而久之,长期的销售额就会使企业失去资金来源,降低盈利能力,甚至失去市场份额,最终企业的财务资源将会流失,进而产生财务风险危机。

2.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

企业平均到账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企业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提升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作为以信用为基础的,发挥着促销的重要作用,但应收账款的增加,就会加速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增加了利润,但企业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税款,从而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库存现金减少,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并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企业的平均到账期延长也是有效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方式。

3.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

依靠借债来维持经营也是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所以,其识别方式就应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当负债了较大时,就应该合理的增加负债,从而增加流动资金,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从而降低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财务风险。而相反的,负债越大,其财务风险也就更大。其次,有效识别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也就是要对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进行合理衡量,从而在对企业现金流做出可靠估计的基础上,实现未来发展的合理规划。最后,对企业的对外投资或者扩大经营是否依靠自有资金进行衡量,只有企业能够具有足够的未来发展的资金时,才能够有效规避与减少企业的财务危机。

4.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表现在企业流动资产的购置大多数由流动负债组成,而另一部分由长期负债集成,另外,其固定资产的组成为发部分长期负债与长期自有资金筹集,也就是说,自有资本全部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而流动资产全部由流动负债来购置。所以,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时,就应该以其购置资产作为标准来进行有效识别。一旦企业财务有不良资产结构,或者出现自有资本比重加大、负债增加等情况时,也就说明了企业存在了潜在的财务危机。

5.存有货物积压的现象

当企业的货物积压增加时,就会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造成运营资金紧张,长期的货物积压,也会使存货价值贬值,失去原有价值,这种现象不仅会增加企业的库存成本,还会浪费企业资源。所以,为了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与销售比例进行考察,从而通过这种不合理的比例,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判断。

6.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当企业的利润下降时,也就说明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销售份额降低,竞争力下降,进而企业的资本也就减少。资本减少了,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未来的长远发展,最终恶性循环。所以,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也是有效识别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有机识别方式。

三、推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探析

有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健康运营的重要手段,也是有效减小或规避财务风险重要途径,所以,为了推进企业未来发展,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就需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风险分析,从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1.风险控制

控制风险是防范与治理财务风险的核心工作,也是有效回避风险、接受风险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策略。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从筹集资金开始的,然而,在市场环境下,筹资获得的使用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所以,为了控制风险,就应该在纳税与利润分配之后,再进行投资,并实现企业负债规模的有效控制。对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就需要在选择投资时,应该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的观念,本着降低风险,追求投资的收益性与稳健性选择投资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投资平衡。再次,对于收益风险的控制,就应该综合把握收益与分配股息,有机平衡两者之间的所占比例,加强收益性风险的监测。最后,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控制,就应该注重现金流出的比例,另外,还应该建立较为稳健的信用,评估客户的资信等级与偿还债务的能力,并在控制应收账款比例的基础上,有效健全销售权责制度,从而在制度的规范化,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指企业在面临或者预测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时,对可能造成风险概率较大的方案主动放弃,从而以实现风险回避的目的。这也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就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判断,对于企业来讲,就需要对企业本身与业务相关的财务能力进行判定,然后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详细、准确把握,之后再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造成财务风险的几率较大的项目,就应该主动选择放弃,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风险的规避了。

3.风险预防

所谓风险预防,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实现降低风险发生几率的目的。所以,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有效控制,就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风险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由于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组织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财务组织,所以,在实行风险预防措施时,仅仅只按照原有的组织模式进行预测,就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监测出现漏洞、权责不明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就需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根据有效分工原理,实现企业财务组织模式的优化。

其次,加强企业资金运行制度建设。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时间较为短暂,且发展不成熟,所以,企业的资金运营制也就没有形成一个完善财务运营管理制度模式。因此,为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需要对其各种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管理,明确合理的资金管理运行制度,从而实现财务运营的规范化、科学化,进而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预防。

最后,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实现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与评估是预防财务风险的关键手段,所以,当企业在进行方案的选择与评估时,就需要能够在高综合素质的员工带领下,在财务业务的实际工作中,提升有关人员对风险的评估鉴定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种财务制度的有效管理。因此,实现企业财务方案的有效选择与评估,也是实现风险预防的重要方式。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分为两种形式:主动风险自留、被动风险自留,它是源于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的承担。但大多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都是被动的风险承担者,所以,为了能够在风险中实现收益,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需要合理的采取措施实现风险自留。因此,一方面就应该做好有关财务运营的业务安排,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进行自留,并在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计提一部分资金预留,从而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损失准备相关处理资金。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财务损失基金,这样以便于在面临风险之时能够对企业造成冲击的事故进行缓冲。从而在这样两种措施的防范下,以便于能够在实现企业财务风险自留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运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5.风险转移

所谓风险转移,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后,企业在无法预防与规避风险,并无力承受时,就需要让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风险进行转移。一般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险,另一种是选择有效担保人。保险是企业在资金运行业务过程中实现风险转移时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所以,企业就需要对各种资金、资产与财务方案建立与之相连的保险业务。另外,企业为了能够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就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加入一些风险转移、责任要求,并让融资企业成为业务担保人,从而能够承担某些情况下的还贷责任,进而能够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虽然我国的风险防范与预测能力比较弱,且整个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也具有不稳定性,但只有能够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方案选择的过程中,端正态度,深化风险认识,做好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推进企业向更广阔、更深化的空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财会研究.2004(03)

[2]李微微.略论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3]张瑞霞.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的着眼点分析[J].内蒙古财会.2003(05)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

研究背景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利,然而,与收益相伴的就是风险。资本对利润无止境的追求决定了资本拥有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行为。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资金运动中所面临的风险,其中资金运动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活动。一般意义上的财务风险是指因借款而增加的风险,是由于筹资决策导致的风险。从狭义上来说,财务风险产生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了负债,负债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大,没有负债,则没有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就是债务风险,除了财务风险之外企业还存在生产经营的风险。我们可以使用复合杠杆或总杠杆来度量企业总风险,用经营杠杆度量企业的经营风险,用财务杠杆度量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对企业来说,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存在着不可避免性。既然财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并不断地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地控制企业财务或资金活动的行为,也是一项综合管理活动,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复杂的建模,还需要公司的组织机构、激励机制和运营理念的配合,其目的在于使企业因各种风险所导致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确保企业能顺利实现其既定目标,并保持其发展能力。总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所说:“我们要获得社会或自然界中的运作方式和知识,就必须穿过层层迷雾。”如果说财务风险是企业理财环境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的层层迷雾,那么财务风险管理就像是企业穿过层层迷雾的工具。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什么是风险管理呢?威廉姆斯和汉斯在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种种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该定义体现了如下要点:一是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效果;二是风险管理由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几个环节组成;三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控制。

从上述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直接导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它是指通过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的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出在期望收益一定的情况下风险最小、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决策,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努力提高企业的收益,增加企业的价值。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的识别与衡量、财务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衡量。如果不能准确地发现财务风险,并且进行确认,就无法分析及预测企业面对的危险和机会,自然也就无法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大小进行度量,以确定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在风险识别与衡量之后,就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相应的环境条件,做出进一步的管理决策,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做出风险控制决策,这是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一环。风险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公司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帮助公司避免风险,降低损失。当风险无法避免时,尽量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风险控制应当根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差异,做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保和风险自担等风险控制决策。

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通过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预测、衡量,最后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具体地说,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益性,或者说是以最小成本获得企业理财活动的最大安全保障。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是巨大的。通过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使企业全面、经济和有效地管理风险;能稳定企业财务活动,加速资金周转,保证资金安全、完整和增值;增加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来源;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实现和超额实现经营目标,战胜风险、提高效益、增强实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风险无处不在,绝对的风险回避一般不可能。即使有可能,企业所需支付的成本往往也是企业无法接受的。对企业个体而言,其可承受的风险是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就在于将财务风险降低和化解到企业可以接受的程度。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管理,应用系统的观点,全方位来防范,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立清晰、准确的财务信息网络

财务信息源于财务提供的各种报表资料。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求财务所供的报表、资料准确全面,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所谓“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财务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偏离客观实际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取决于原始数据、数据处理设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信息处理方法等。降低财务信息模糊度就是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判断和控制。财务信息系统是一个庞杂的网络,不能求助于精确方法来计算,因此在计量方法上可以来闻常规数学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办法,尽可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此外,为了建立完整的财务信息网络,还应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由于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与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对财务管理各过程进行质量考核,加强各环节间的联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缜密的财务信息网络。

增强财务信息的充分比与可靠性要求,公司领导应端正态度,明确财务信息对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性,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水平,重视财务、会计、统计分析;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应让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决策,发挥他们在决策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树立预测观念、决策观念、控制观念和风险观念,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

(二)客观分析财务信息并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风险预测就是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对公司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预测和全面估计,认清公司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对公司生产经营不利的因素及其对公司财务风险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的影响,做到心中有数。

财务风险与财务活动紧密相关,并伴随资金筹集、运用、回收、分配循环和周转的始终,防范财务风险就是要剖析影响公司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因素,提高公司风险预测能力,增强公司风险承受力,如通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确定筹资风险;通过对投资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方向,通过分析影响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产品生长周期和资金流量等因素,弄清投资和经营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国际经济环境及外汇市场的研究,防范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规避外汇风险等。

(三)构建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在风险识别、衡量和评估之后,构建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财务风险控制,就是研究如何控制风险,将之降低至最低限度,以达到预期财务目标。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控制过程,可以分为前馈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反馈风险控制。

1.财务风险前馈控制。财务风险前馈控制是在财务计划实施之内的为防止风险的产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风险和收益并存,公司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应用现代高科技工具,如高速运转计算机结合当代管理科学的成就,如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等,制定富有弹性的、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增强公司的风险应变能力。如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设置“风险基金”、“风险抵押金”和“商品降价基金”等,以加强自我保护,增强风险抵抗力;通过保险、合同、提货单等途径将风险转嫁给他人;通过公司联营,合并等经营方式来扩大规模,运用规模经济分散财务风险;对那些风险性大,超过公司承受能力,而且很难把握的风险,可采用回避的策略;实现多元化经营就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如改变经营方式,产品多层次销售,提高盈利产品比重并使畅销产品和滞销产品在时间上、数量上互相弥补,均衡产销,也可减少风险。

2.财务运营风险控制。在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运用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制订公司风险经营方案。

风险的大小,可通过下述风险指标来确定:

其中:R―风险;p―权数;s―风险指标;n―指标数目。

为了估计某一方面的财务风险,先确定与之相关的一些风险指标(风险指标用百分率表示),然后分析这些指标分别对风险的影响,用权数表示,最后用上述公式计算总风险。对不同的风险指标,可通过日常工作经验的累积确定一个相应的临界点,当R超过这个临界点时,就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补救,尽可能避免或减轻损失,以保障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3.财务风险反馈控制。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评价、指导未来财务风险管理的行为,确定今后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决定财务风险难以完全控制,控制只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风险而已。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因风险而获得的效益,可进行分配,一部分用于提取风险基金、一部分投入再生产。对于发生的风险损失,要通过事先防护性的安排,如备抵坏账、备抵风险基金等,及时进行经济补救,以最少损失和最佳途径排除风险,保证财务机制的正常运行。

结论

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虽然财务风险的度量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但实际的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可能完全满足其需要的种种前提,因此,培养管理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的灵敏嗅觉,对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是很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现代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公司管理决策层永不停息的探索课题。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使公司管理更加有序、有效,才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石涛.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今日科苑,2007(8)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8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自美国《萨班斯法案》生效之后,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预测风险,并且实施一定手段来避免,或尽量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与财务危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防止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紧接着对网通公司开展全面内部控制工作,防止财务风险的工作过程予以概述和分析,从而,由点到面,提出了防范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意在警示:风险与利益同在,成功与危机相随。因此,办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尤其是隐含的财务风险与危机,建立有效机制,防患于未然,防患于事前,防患于事情的全过程—即企业内控。

1.引言

在全球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企业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以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优化的案例,我在下文中将要进行案例分析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成功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乏因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巨亏的公司。本文通过介绍我所在的实习单位网通公司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案例中去深度理解。然后再结合该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公司面临的风险,给予较为客观的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本章首先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简述。

2.财务风险的含义

2.1财务风险的定义、类型及危害

一般说来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2]。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这些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企业关门倒闭。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  投资风险及危害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流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及危害指在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等而产生的风险。流动资金风险的产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

收益分配风险及危害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不合理提高人工成本以及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大部分企业由于内部基础管理薄弱和国家对上市公司严格的法律要求,往往也还存在着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安全性风险、财务报告失真风险等等[3]。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按分类不同,可以有很多种类,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下面案例中将要提到的网通公司所涉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风险和报表风险等等。

2.2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含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4]。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需要而不断变化[5]。从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是相互协调发展并逐步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终融合

2.3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2004年以来,中航油、中储棉等公司相继发生重大财务危机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薄弱和企业领导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意识淡薄[6]。此事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6月,国资委专门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而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内控管理要求。另外,从国际方面讲,美国由于安然审计公司等一系列作弊案件,引起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重视,从而出台了《萨班斯法案》,此法案对上市公司开展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总之,随着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识别、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击程度,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7]。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8]。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

3.中国网通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概述与分析

3.1网通公司简介

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是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于2002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将原有全国独家垄断的巨无霸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地域一分为二,将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分离出去、和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该公司合并后,形成的局面是北强南弱,南方21省区基本是重新组建公司,因此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

新组建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电信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中国网通注册资本为60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是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2004年11月,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3.2网通公司经营环境

当前,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及市场形式的变化,全球电信业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创新转型期。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面临严峻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困难。

2007年以来,集团业务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在国内四家主要运营企业当中收入增幅最低。目前,中国移动所占市场份额是46.68%,中国电信24.69%,中国联通13.39%,中国网通为12.87%,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降了1.11%,下降速度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电信。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既要发挥网通百年老店的传统优势,尽最大努力抑制传统固话业务的下滑,依靠其现金流收益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转型战略,加快创新型业务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3.3网通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国网通集团作为中央企业的重要一员,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贯彻落实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特别是要借鉴中航油事件,短期内亏损超过5亿美元,国有资产损失惨重,其集中暴露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失效给国家及企业造成严重后果。

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如果网通只片面注重收益而忽视风险的管理,企业将无法维持持续性健康发展。

而网通现在所面临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战略风险、投融资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另一方面是外部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规改变,宏观经济调整,资本市场波动等风险。近年来,中国网通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于2004年11月在美国纽约上市,由于走向海外资本市场,《萨班斯法案》及其他国内外监管政策对企业开展内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4网通公司开展内控工作的安排与进程

网通公司为了防止整个集团,尤其是南方各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专门对南方各公司进行了内控工作整体部署,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南方基础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按照此文精神,对南方各公司分四个阶段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2007年1月—4月)前期准备阶段:办公室下发南方内控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内控工作整体工作计划。同时要求南方各公司全面学习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内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二阶段(2007年5月—7月)分专业线自查阶段:该阶段由办公室下发各专业线自查自纠工作标准,然后分析通报自查结果。集团公司组建工作组深入各公司检查指导各项工作。各省公司负责梳理流程,自查自纠,初步理顺基础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2007年7月—12月)整改优化阶段:办公室组织调研,审定标准模板,组织督导推广工作。集团各专业部门确定专业模板工作并监督检查推广效果。省公司根据标准模板整改优化工作,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第四阶段(2008年1月—3月):总结测评阶段:办公室组织抽测、总结评价内控工作。集团负责检查与总结工作。省公司接受检查,认真整改,从根本上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9]。

以上各阶段中,我有幸在实习期间正巧赶上了总结测评阶段,从而有机会了解这一过程和前期一些做法以及大量总结资料。

3.5中国网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查出的漏洞

通过以上各阶段工作落实,网通公司财务专业线通过自查,并在分析了2007年度中国网通的运营报表之后,发现目前网通公司的有关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机制还不完善,尚待加强。主要问题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5.1财务报表管理

(1)账目无法自动计算

由于公司计费系统目前尚无法自动计算佣金,商佣金结算基本依靠财务人员使用电子表格手工核算,工作效率较低,且由于人手少,无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复核,计算错误较多,造成公司资金损失。

(2)财务核算明细账目不清

由于公司财务集中核算,财务部收入会计负责所有分公司收入及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工作量较大,因此,每个分公司的财务账上并未按商建立佣金费用明细账。在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的模式下,各分公司财务账上佣金成本未体现每一个商的佣金明细,不利于商具体情况的把握和管理。佣金预提按各类业务大致的佣金比例计算入账,期末又无法对预提与实际的佣金差异进行分析并做相应调整,会影响年终财务报表相关成本费用的准确性,影响经营情况的准确反应。

3.5.2账务账单管理

(1)缺少单独的复核(稽核)人员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员编制问题,造成“岗位分离,但人员不分离”的现象,无法满足内控的要求中对相关操作“有单独的复核人员”的要求.

(2)财务结果核查不严

账务处理结果的抽查、审核记录不全,大部分账目处理除了由于以上3.5.2.1点原因造成无专人进行审核外,对于自己核查的记录也存在不完全的问题,即使有自查结果也只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记录,没有针对账务处理书面的审核结果进行纸质存档。

3.5.3营收报表管理

(1)手工处理的收入报表无部门内部的复核记录,产生问题的原因与账务处理此问题相同。

(2)目前南方部分地市营账中心在本地没有营业报表单独复核人员,审核工作由省营账中心完成,但是审核结果没有形成纸面存档,只通过邮件方式确认。

3.5.4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

(1)2006年因南方部分省财务人员较少,无法及时完成全省各地市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未达帐调整工作。

(2)营业报表月报,无法有效控制未达款项的形成,无法解释的未达项目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

3.5.5发票管理

在发票印制及使用数量要有准确数据方面,发现,2006年全年发票使用情况,由于管理不到位,发票使用数量没有准确数据依据。部分分公司发票管理中存在不按规定存放发票存根的情况,也无法确定使用数据。

3.6对网通公司存在问题的具体整改意见

3.6.1财务报表管理

尽快完善计费系统功能,争取实现系统自动计算佣金。对于目前手工计算佣金的情况,加强对佣金电子表格的控制,并由专人检查佣金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完整性。地市分公司要定期(建议每半年一次)与省分公司财务部就计提的佣金进行核算,对差异进行清算,尽量在账目上反映各个商的费用明细。

3.6.2账务账单管理

与人力资源部协调,调整整个公司人员编制问题。在目前自核的状况下,计划逐步对各省推广增加复核记录,并通过a/b岗的设置实现不同岗位交叉稽核,对需要复核的操作进行核查并对结果进行确认,形成书面核查结果。

3.6.3营收报表管理

加强对营收报表的审核管理,各分公司设专人进行复核,审核通过后审核结果进行纸面存档,并由各省分公司营账中心人员与集团财务人员进行营业款报表签字交接。

3.6.4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

在各分公司财务人员到岗后,省公司财务部建立财务管理日常工作考核机制,加强管理,及时反映未达账款并进行调整。将营业报表由月报改为日报,加强对未达款项的控制。

3.6.5发票管理

在发票印制及使用数量要有准确数据方面,参照在2007年3月发文的《发票管理细则》中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4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在网通公司的实习和对网通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我联想到:一个公司的问题是具体的,个别性的,但他又带有普遍意义和广泛性。实际上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很多公司都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所有公司加强财务管理,提升公司的财务核心能力,进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0]。因此,在网通公司内控工作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在此提出更加广义上的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参考。

4.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识别、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11]。它能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击程度,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唯有此,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决策系统。

4.1.1财务风险的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是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12]。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公司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资料,确定公司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4.1.2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的对策争取时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地传达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13]。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14]。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相关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和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

4.2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4.3充分利用财务实时信息系统监控

    进行财务内部监控,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监控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目的是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可以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也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子公司进行监控。对子公司的监控结果,主要通过考核相关的指标进行,如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4.4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4.4.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4.4.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给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4.4.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5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对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应从软控制和硬控制两方面入手,改善当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15]。

5.1软控制

所谓软控制,是指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控制文化、风险评估等在内的各种控制。要搞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把握好这一重要的关口。

5.1.1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

由相应权威部门组成专门小组制定一个理论严谨、内容广泛并兼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从根本上着手防范财务风险。

5.1.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人员素质、企业文化[16]、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以及其他诸如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哲学、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因素。控制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影响着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的实现,必须予以关注。

5.1.3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完善的外部市场(包括商品市场、人才市场、金融市场)将有利于竞争性的经理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形成,最终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外部制约机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5.1.4及时与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督组织进行事后分析、评价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设定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程序的不足,并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搞好风险评估和控制。

5.2硬控制

硬控制是指与软控制相对应的控制,也就是在搞好软控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包括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接触、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及传递等一系列的硬控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控制。首先将企业的经营流程分为进货、营运、出货、营销及销售、顾客这五个价值链作业;其次,将价值链作业分为管理、人力资源、研究开发、采购四个基础作业;再其次,将管理细分为财务管理、企业治理管理、外部关系管理、行政管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风险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划等子作业;再次,财务管理又细分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处理等多个控制作业点;最后,各个作业控制点再制定相应的控制子目标,实施风险控制。把各层次可操作的控制作业组成环环相扣的立体控制体系,从而在进行数据处理与传递时,可强调收集和挖掘各种与决策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防止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有效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以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传递。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将会更加融合,并在企业管理中逐步显示出它的核心作用和强大的不可替代力量。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并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17]。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6.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组织形态及运营模式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企业的竞争正日益从企业外部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走向企业内部资源、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兴起正是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的必然。

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财务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必然反映在企业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改善与增强上。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并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唯有此,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秋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

2周兆生.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

3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经济师,2005

4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6

5严真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n].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

6钟言.财务风险防“四高”[n].中国经济时报,2005

7葛家澍,黄世忠.中级财务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周继民,王国防.财务管理学[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9

9周杰.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报告[r].中国网通集团内控工作培训,2007

10管亚梅.财务危机的预防与管理[j].财会研究,2000

11陈念东.浅议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系统的建立[j].林业财会与会计,2000

12姜曙光.预防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j].经营管理者,2002

13 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4 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15 [英]丹尼斯•洛克编,丁明安等译.高尔管理手册[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表现,财务风险的增加,会加大企业财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企业财务风险简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因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包含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风险表现于企业的财务活动中,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等4个方面。企业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够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较低,掌握的专业技能不足,尚不具备与其职务相应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会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2资本结构不合理

负债结构不合理、项目投资筹资理念滞后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状况恶化最为重要的催化剂。资本结构失调是影响财务风险各种因素最直观的体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直接体现在资金的变现能力降低。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换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引发资产流动性风险,产生财务风险。

2.3财务监控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企业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还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权威性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但是企业常常忽视对监控系统的建设,使风险机率变大。

2.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杂乱无序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踏实;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普遍偏低,造成资金流失严重现象,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把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提到管理的工作日程上来,对财务预警机制的忽视提高了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2.5企业筹资缺少规划,资金使用率不高

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幻无常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变化的因素势必要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中国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市场趋势预测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当风险来临时又会措手不及,没有有效的防御措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3.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3.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强调要在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与测试财务风险,采取科学的方法防范与控制财务分析,并对管理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使各部门真正达到权、责、利相统一的局面。

3.3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风险接受策略,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相关风险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可以依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企业的决策者应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失利弊,适当采取回避政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风险分散策略,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可以实现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和利润上的相互补充和抵消。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愿意采用此种方法。

3.4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使企业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的同时,还要建立以债务保障率等财务指标体系为主的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3.5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企业系统可以从落后、低级的状态向先进、高级的状态演化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不单纯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是涉及到很多部门共同配合的一项工作任务,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可通过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人才等企业资源的配置与运用的优化配置层面来实现,进而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6促进财务决策的科学化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受财务决策的影响,决策上的失误通常是由于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错误造成的。所以,在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充分考虑影响决策正确与否的各个因素,尽可能采取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对科学的决策模型加以运用并进行决策。采取这种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4.结语

财务风险在企业中是客观存在的,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研究涉及很多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控制,加强资产管理,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顾晓安.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7:65-71.

财务风险识别基本方法篇10

关键词:信用风险模型;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3-0100-04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我国房地产企业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识别方法和识别变量的选择方面,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用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Beaver[1](1968)率先提出单变量分析法。选择79家公司,通过6组30个变量来反映公司破产前一至五年的财务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与负债之比和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altman[2](1968)首次运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判别分析。从流动性、获利能力、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活动性五个方面选用22个变量作为预测备选变量,通过对1946―1965年间破产制造企业和33家非破产配对企业的研究分析,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3](1980)构建Logistic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即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变现能力。

周首华等[4](1996)运用1977―1990年的62家公司,即31家破产公司和相对应的同一年度、同一行业及相近净销售额的31家非破产公司,建立了F分数模型,并以CompustatpCplus会计资料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了验证,其F模型的准确率高达近70%。生育新、顾寿仪[5](1998年)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利息倍数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指示,研究宏观回避和微观回避对财务风险的回避。杨淑娥和徐伟刚[6](2003)在Z分数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Y分数模型,并用建立模型的134个原始样本进行回代,在预测值Y=0.5时,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为80%左右。王芳云[7](2005)在系统阐述奥特曼Z计分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了2003年沪、深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Z-score模型、模型对某个行业或某类企业的财务风险整体性分析的指导作用较强,可有效的评价企业财务风险。邢姝媛[8](2011)结合了王伟、赵占军认为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内部控制体系、财务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和加强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赵春[9](2012)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危机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层次树模型和时间序列动态维护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通过基于Hash结构的关联规则交互挖掘算法HiUa、基于部分支持度树的关联规则增量式更新算法iUpS_miner和关联规则的动态维护算法aRDm方法,构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指标、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和指标相关性分析几项财务指标。杜俊娟[10](2013)从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两方面分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产生原因,提出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进行预警分析的新思路。杜运潮、徐凤菊[11](2013)以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8家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按照4倍比例选取了32家财务状况正常的配对公司,采用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五个方面能力的30个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构成Logistic财务风险识别模型。代岑颖[12](2014年)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产风险三类,针对每一类风险选取相关财务指标,共27个量化指标构成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对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与防范。王惠聪[13](2014)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法,单变量分析模型、Z3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对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正在逐渐升高。向晓露[14](2014)、刘砂砂[15](2014)研究结果表明,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为偿债能力因子和成长能力因子,盈利能力因子对强势公司影响最大,而偿债能力因子对弱势公司的影响最大。庞明和吴红梅[1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利用现金流视角研究财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率、投资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与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反比净利润现金比率、全部现金流量比率、筹集活动总流入结构比率显著影响财务风险。

二、研究设计与指标构建

Vasicek于2002年首先提出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财务预警体系研究中得到应用。该模型假设财务运行状况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Za和ZB为正的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财务预算的名义杠杆率?渍可以表述为:

鉴于最大概率为1,现金流运行状况的概率可以表述为:

当概率为1时表示现金流的约束较松,可以降低风险标准提高高风险项目的投资,如果把剩余资金用于项目a,则B+a项目的收益情况w可以表示为: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上述公式表明,在约束条件下,公司现金流的最优财务状况和公司项目收益e呈正向关系,与置信度系数α也呈正向关系,和违约率pa和pB呈反向关系,即风险的存在将提高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企业收益情况可以表示为:e(p|i)=(q-pi)p0+(1-q+pi)pc

其中,pi表示企业利润,如果i为0,表示企业完全使用自有资金,i等于C,表示完全使用外部资金。

只有在e>0,即企业利润为正时才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意味着企业现金流的财务状况良好,对e求导可得如下形式:

上述公式意味着房地产企业所处外部环境越复杂,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时,进行外部融资的成本越大,将会影响企房地产企业正常运转。财务预警指标从经营效率、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资本收益四个方面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其中经营效率包括企业内部现金充足率、经营现金比率、自由现金比率和资金周转率4个子指标,偿债能力包括企业现金比率、资本负债率和现金债务比率3个子指标,盈利能力包括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比率和净资产利润3个子指标,资本收益用每股的现金流量表示。随机抽取2015沪深两市54家房地产上市公司St公司和50家非St公司,把St公司设定为1,非St公司设定为0,在分析时把94个样本公司分成两组,分别为估计组和检验组,计量分析使用SpSS软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实证检验

根据财务风险的数理模型,企业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和现金流项目特质性。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CF)和企业收益和现金流存在密切关系,基于上述变量选取,本文设定经营效率(JY)、偿债能力(CZ)、盈利能力(YL)和资本收益(ZB)四大影响因素构建计量模型:

为了对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使用上述风险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

从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伴随概率较小,从标准差和t值可以看出回归结果较为理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且上市公司融资压力是制约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合理规划、制定行业标准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Beaverw.marketprice,FinancialRatios,andthepredictionofFailure[J].Joura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8.

[2]edwardi.altman.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J].JournalofFinance,1968.

[3]ohlsonJ.a.Financialratiosandtheprobabilisticpredictionbankruptc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80,(1).

[4]周首华,等.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5]生育新,顾寿仪.浅谈企业财务风险[J].财会月刊,1998,(12).

[6]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

[7]王芳云.运营Z计分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实证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5,(5).

[8]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9]赵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杜俊娟.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3,(10).

[11]杜运潮,徐凤菊.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识别――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13,(18).

[12]代岑颖.?菖?菖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3]王惠聪.BLDC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4]向晓露.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