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绿色校园建筑设计十篇绿色校园建筑设计十篇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44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校园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建筑是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为师生提供功能性教学环境,而且还是一道校园风景。校园建筑与其他的建筑有所不同,它还要将学校历史特征体现出来,以使校园环境因建筑的存在而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校园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功用性,还要做到资源节约,以降低校园建筑成本,与校园环境景观相协调。建立在绿色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绿色生态校园成为目前的校园建设主题,使教师和学生在优美而怡人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有利于促进校园人文环境的和谐。绿色生态校园中建筑,无论是建筑结构布局,还是建筑设计,都要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出发,使得校园建筑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绿色生态校园在校园规划上运用了现代生态学的方法,在校园建设和管理上融入环境友好因素,将校园生活和学习相融合。

1以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指导思想的绿色生态校园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要求,需要建筑行业在建筑设计观念上,还使专业技术水平上都要有所突破。迎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的,相比较于传统建筑,在材料的使用和建筑功能设计上,要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使建筑投入使用后能够提供更为舒适的空间[1]。绿色建筑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的,传统建筑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能源,而且还严重污染了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校园规划中,传统建筑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对于校园生活造成诸多影响。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立,对于建筑设计以高标准和高要求。

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塑造校园生态和谐环境。目前中国校园建设中,虽然基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对于校园规划和建设以改进,但是严格而言,校园建筑设计所体现出来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虽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生态的和谐,但是,距离绿色生态校园标准相去甚远。绿色生态校园建筑设计是节约型校园建筑设计,在校园规划中,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依赖,对于各项资源,包括水资源、能源以及材料等等,都要力求节约。建立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校园建筑设计是基于节约理念建立起来的,其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方式都要做到高效、健康,通过降低污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绿色生态校园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基础上的,按照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要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展开,那么,构建生态型校园则需要建筑设计合理,降低建筑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做造成的负担,促进校园环境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2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1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需要将绿色建筑观引入其中,要求建筑设计师不仅从绿色生态的角度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而且设计观念要与时代同步。绿色建筑观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建筑设中,在重视建筑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和谐度,从现代的低碳审美角度,要求建筑不仅要美观,还要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资源要高效利用,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将绿色生态校园中的建筑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展开[2]

2.2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节能降耗

从绿色生态校园的角度而言,按照绿色建筑观进行校园环境设计,就是要求在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将绿色建筑观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更要考虑到绿色生态校园的设计规划和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以避免由于建筑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校园环境对于师生产生影响。学校的建筑设计都是按照标准的设计规范来完成的,特别是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要与整个的绿色生态校园规划相得益彰,其中除了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在校园中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之外,还包括各种建筑基础性配套设施等等,都要按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进行建设,对于筑设计要做好环境评价是非常必要的[3]。校园中的教学楼设计仅仅是局部设计的绿色建筑,其中尚存在着与绿色建筑系统无法协调的地方。

2.3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设计中,以绿色建筑观为原则,就要对于建筑所处校园环境有所考虑,特别是教学环境决定了建筑设计手法。地理环境对于建筑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建筑设计中,要对地形资源合理利用,诸如,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楼设计,要选择使用节能材料,还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要求教学楼要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良好的自然采光条件。

3绿色生态校园内的建筑设计

3.1绿色生态校园的建筑用地规划

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对于校园中的用地进行规划,要根据校园建筑和道路的分布情况进行设计,包括校园内的建筑、体育场地、校园绿化、道路规划以及广场设置、停车场等等。对于这些校园构成元素,要合理布局,无论是地上空间,还是地下空间,都要合理利用起来,更要做到节约用地。学校土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提高利用率。

3.2绿色生态校园的教学用房设计

校园中的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是重点建筑,主要包括教学使用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还包括有公共教学用房以及辅助用房。在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中,适应教学空间需要,要将各种设备设施的官网布线都要设置在隔墙内,包括水、暖、气、电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等等,都要根据教学使用空间做出调整。基于教学楼以及辅助用房的特殊使用功能,要求窗户的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到采光,窗玻璃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不可以一味地从外观角度出发采用彩色玻璃。关于教学楼的外窗设计都要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包括采光、保温、遮阳,建筑的隔热、散热等等都要符合要求。教学楼的室内地面要采取防潮技术处理。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学校,教学楼的室内地面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的校园设计逐渐建立起绿色生态校园新理念。建筑的能源消耗较大,且对于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校园中的各种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观进行设计,就需要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创新校园建筑设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校园建筑的使用功能。教学楼是校园的主楼,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到学校的教学环境。采用绿色设计理念,就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通风、采光以及建筑辅助设备的设计,促进建筑与校园环境的协调,以做到高效节能。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2

摘要: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绿色建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本文结合某校园综合办公大楼,分析了该建筑绿色设计的思路,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环保的节能技术,确保建筑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影响,供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推进过程中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校园综合办公大楼;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设计

abstract:withtheenergyandtheenvironmentismoreandmoreserious,thedevelopmentofgreenarchitecture,and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societyhasbecomeaconsensus.thispaperbasedonacomprehensivecampusofficebuilding,analyzestheconstructionofgreendesigntrainofthought,summarizesthedesignprocessofgreen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forenergyconservation,ensurebuildingaslowaspossibleresourceconsumption,reducetheenvironmentalimpact,thedesignersforgreenbuildinginthecourseofenlightenmentandthinking.

Keywords:sustainabledevelopment;Campuscomprehensiveofficebuildings;Greenbuilding;energysavingtechnology;design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观念正逐渐得到人们的理解,绿色建筑逐渐成为热门。绿色建筑,即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毫无疑问,绿色建筑发展为我国日益紧张的资源困局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本文以某校园办公大楼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特点,试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和节能技术,以积累了经验并正逐步深入人心,快速推广。

1工程概况

某校园综合办公大楼位,总用地面积2.61万m2。该项目分为室内建筑和室外场地两大块。室内部分主要包含休闲、图书阅览及办公等多种功能的主体建筑—办公大楼;室外部分主要为运动场地和休闲广场。

2绿色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及周边建筑日照影响和周围环境绿化等情况。

由于该建筑含多个室内外项目,设计标准较高,设计规模较大,注定了其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均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对周边环境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作为城市重点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如何体现其文化和体育特色,如何有效地节约建造成本及运行成本,是建筑师在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由此确定了以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设计理念,在保证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获取最大限度的节约。

3生态的规划布局

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场地内的建筑和各类运动场广场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建筑特色与地段周边环境、城市发展风貌相协调。

主体建筑综合办公大楼布置在校园中心轴线位置上,是校园景观的焦点。规划中将建筑向北后退靠近北侧的城市道路,可作为大型集会或休闲活动场所。南面的主广场不但突出了主体建筑的高大形象,也拉开了空间层次,有利于城市景观节点的塑造。

综合办公大楼布局采用集中式,不但可减少土地占用,亦可有效控制体型系数。建筑的朝向考虑当地所处气候区“冬暖夏热”的特点,节能设计冬季考虑保温,夏季则考虑通风隔热。综合办公大楼布局采用南北向布置,主要房间避免夏季西向直晒,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利于夏季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对于场地内原有的运动场地、运动设施和植被资源等,本着资源节约原则,结合规划尽可能保留现有可利用的设施、植被等资源,改造与保留相互结合,既适用美观,亦注重经济性,减少资源浪费。

保留原有篮球和足球场,局部加以改造。户外运动场地集中布置,并以绿化林地与主广场隔离,使分区更为明确,有利于管理。在综合办公大楼东侧布置南北走向林荫大道和市民休闲活动场所,包括演艺台、放置了户外健身设施的广场、用绿化树池分隔的多个小广场,并布置木廊、木亭等园林小品。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宜人的生态小气候。

4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

根据业主对综合办公大楼的具体使用需求,建筑在功能上主要有三大部分:健身休闲、图书阅览及部门办公。由于建筑功能多而杂,建筑平面上采用方形集中式布局,同类房间集中布置。不同功能用房主要通过不同的楼层区域进行竖向划分,竖向交通、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设于建筑四角。健身、活动、阅览、书库等主要对外开放的功能用房设于中下部楼层,流线简洁高效,分区明确。健身房、阅览室等主要房间均设计为独立的大空间,内部用家具进行分隔,灵活界定空间,整体上减少隔墙的使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减轻了结构荷载。功能房间和辅助用房分区集中设置,有效减少空调房间和非空调房间之间的热量交换,降低能耗,同时利于设备电气的综合布线,减少传递过程的热量损失,达到节能目的。

部门办公用房主要布置在大楼顶部,为了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在大楼顶部四层中部设置屋顶绿化庭院,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公共空间、办公用房依次环绕布置,不仅解决了中部办公用房的自然通风采光问题,还为大楼顶部提供了丰富的空间效果和优美的绿色景观。主要功能房间占据建筑四周的有利条件,争取大量自然采光和通风,中部房间则通过落地飘窗从内院自然采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提高了建筑的品质。绿化庭院不仅发挥了极大的景观作用,还可通过建筑中心的空气自然循环流动有效地冷却建筑内部,降低空调冷负荷,减少了空调运行时间,起到明显的节能作用。

在设计中利用一层楼面抬高形成的半地下空间,设置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和车库。建筑底层半地下车库的设置不仅节约了大量室外停车场地,而且与普通地下车库相比,由于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节约了大量的通风照明等设备采购及使用费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结构上的经济合理性,空间设计方正,柱网整齐规则,以节约土建造价。

作为标志性建筑,体现其文化和体育特色是本次立面设计的重点。建筑造型追求现代简约,利用深色面砖的巨型立方体作为造型母体,体现出体育建筑的厚重感与力量感;再利用白色涂料小型几何体的穿插与堆积,体现出体育建筑强烈的韵律与动感。同时屋顶利用电梯机房及出屋面楼梯间加以处理,结合构架方式的设置,形成一种现代的动感造型和活泼、高雅的文化建筑气质。细部设计力求做到精致典雅、简练创新。在强调建筑的体量与比例的同时,通过突出局部构件、设置玻璃幕墙等方式,使其产生明显的虚实对比,烘托建筑的文化和体育特色。设计上极力体现经济实用和功能合理,综合考虑空调安放,用建筑“凹槽”或百叶窗将室外机隐蔽安装,并有组织收集与排放空调凝结水,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丰富了立面效果。

5绿色环保的节能技术

5.1外墙

综合办公大楼的平面集中紧凑,外观方正简洁,有利于控制体形系数,大楼体形系数仅为0.21。建筑外墙采用240mm厚的轻质、隔音、环保、隔热性能优良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外侧抹30mm厚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平均传热系数为0.62w/(m2·K),低于当地限值1.0w/(m2·K),大大降低了建筑采暖与制冷的能耗。

5.2外窗

综合办公大楼立面窗以点式为主,局部设计玻璃幕墙,在满足主要功能房间窗地比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墙开窗,达到高效的生态标准。东西向主要房间外窗设置了水平遮阳板或大进深阳台,最大限度减少东西晒日照对建筑的影响。各朝向外窗均采用遮阳型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12a+6),传热系数2.7w/(m2·K)。冬天可以阻挡室内的热辐射发散到室外,夏天可以有效地阻挡太阳热辐射。主要房间外窗采用电动智能铝合金遮阳卷帘,可以根据时间、太阳光线的强弱进行自动调节,达到遮阳和采光的最佳效果,大大节省用于制冷、采暖的能耗,还可以有效调节光线,满足舒适性的照度要求。

5.3种植屋面

种植屋面采用6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屋面,复合种植土厚度200~300mm,传热系数0.46w/(m2·K)。屋面搭配种植草皮及低矮灌木,既对土地占用进行补偿,又可以减少屋顶太阳能辐射,达到节能的效果。复合种植土质轻,所需厚度小,既减轻了结构负担,又成为屋面雨水的天然净化层,降低了雨水回收系统的净化压力。

5.4绿化设计

采用生态绿地、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起到改善气候环境、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合理配置绿地,采用乔木、灌木、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最大限度地保留或移植基地内原有树木,种植以当地易成活、易管理的乡土植物为原则,以香樟、玉兰、杜英等易形成浓荫的廉价树种为基调树种,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绿化灌溉则采用渗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隔绝噪音和节约用水。

5.5水体设计

主要布置在综合办公大楼周围,池深600mm,白色或黄色卵石铺底,水中放置自然山石,结合疏林刚竹衬托主体建筑,蓄水枯水均可成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部分屋顶落水管经过滤后接入水池,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

5.6雨水收集回渗

该项目屋面面积较大,雨水经层层过滤后有组织地排入室外水池和雨水沟,排至建筑附近绿地,可灌溉绿地并且补充地下水资源,起到节水的作用。建筑周边广场的设计,采用硬质铺地与景观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硬质铺地大量采用透水砖、植草砖,增加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及时有效地补充地下水量,有助于维持整个园区的生态环境。

5.7新能源利用

室外广场照明大量采用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新能源路灯和庭院灯,灯具自带蓄电池,可连续工作多个阴雨天,无需铺设地下电缆。采用太阳能、风能的灯具不仅节省用电,还可以节省管线,灯具布置灵活。

5.8水电的节能环保措施

该项目根据国家规范规定进行了给排水系统设计并选用节水洁具,达到节水的目的。电气设计通过采用低耗能设备或节能装置,降低电能消耗。房间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按照明节能要求控制照明功率密度值。采用了节能型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合理设置配电箱和配电点,使之靠近负荷中心,避免电流倒送,减少线路损耗。在低压侧设集中自动无功补偿方式,降低电能消耗。

6结语

总之,建筑绿色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建筑节能、建筑环境、绿色建材和建筑美学等方面。不仅要对所采用的绿色技术有一定的把握,还应注意项目的经济性。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任重道远,不仅需要设计师在观念和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设计理论水平,更加需要全社会在绿色建筑实践中积极参与。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绿色基建管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校园面积2216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有11个学院,79个专业,在校生2.4万人。基建处树立绿色建筑理念,加大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弘扬低碳文化,打造“绿色大学”成绩显著,被当地政府评定的“学校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达标单位”。广大师生在校园里受到绿色文化薰陶,自觉投身节约型校园建设。2012年生均用水43.7立方米,用电503.1度,处于同类高校的先进行列,被金华市评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集体”和“金华市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1树立绿色基建理念

1.1校园建设符合绿色要求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知识密集、人文荟萃,校园建设要创造精美的建筑空间环境,为校园环境赋予文化内涵,注入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基建处根据大学校园环境育人的要求,开展绿色基建,做了以下工作:

(1)环境设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校园建设、修复中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给自然景观留下人工痕迹,不破坏有价值的绿化植被,不破坏小动物栖息地;(2)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建筑资源。基建处将土地、水、树木、风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视为一种资本,如高效利用土地、选择环保型建材、正确处理废弃物、保护与有效利用风源与水资源;(3)以人为本,营造大学校园文化。基建处在绿化景观、奇石艺术、雕塑艺术、亮灯工程等设计上本着体现校园文化,体现校风要求,体现积极向上的风貌,给师生创造热爱的心理“磁场”,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1];(4)建筑空间,达到健康、适用和高效的要求。基建处设计的校园建筑有浓郁的文化传承意境,校园植物空间构成做到有利于植物栽植养护,校园建筑空间保障了学生文体活动和休读的需要。

1.2树立绿色基建理念

二氧化碳是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在工程建筑中使用能源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绿色建筑要求建筑用地的土壤无毒、无有害物质,地下水纯净,施工和装修时最大限度减排二氧化碳。绿色基建的理念是有效抑制二氧化碳产生。基建处坚持绿色基建理念,其做法是:

(1)节约能源,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安装自然通风设置;(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3)回归自然,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4)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处理废旧物资符合环保要求。

2重视节能环保设施建设

2.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基建处在学生浴室改造过程中,选用经济耐用、绿色环保的节能材料,为学校学生提供“绿色洗浴”。学生公寓标准化改造要求热水进房间,采用空气能供应热水,每年节电50多万度。4万多平方米的图文信息大楼的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节能,选好用优质节能低碳材料,大楼玻璃幕墙选用“low-e”玻璃,利用自然采光和太阳光热,达到了保温效果。

2.2教学大楼建设人性化

阶梯教室改造时考虑到学生上课视野的舒适度,合理选择教室面积与黑板的比例,科学确定黑板位置;为便于学生摆放书本和学习用品,增大了课桌的宽度;为使学生座椅舒适,进出方便,增加了地面台阶的前后宽度。针对学生宿舍用电超负荷的情况,新建学生宿舍在电气设计、变压器及灯具的选择上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进行论证,确定最佳方案。对实验大楼改造,在大型设备安置、水电线路改造等项目全程跟踪,确保环保与施工质量。

2.3试点考核教学楼能源消耗量

基建处以师范学院和医学院的教学楼为考核对象进行试点,将全年用电量一次性分摊到所对应的建筑面积上得出的能源消耗量指标[kwh/m2.年][2]。这二个学院的用电需求不同,所以教学楼全年每平方米分摊的电耗相差很大,基建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一个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符合节能要求的各类专业能源消耗量指标。

3当好培养“绿色公民”的助手

3.1承建部分“绿色公民”课程

学校把“绿色公民”纳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开设“绿色公民”课程。基建处参和计划参与的课程有:“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城市园林专业”、“商品花卉专业”、“环境监测与减排技术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等,目前正在着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部分实训基地已成为浙江省高职高职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

3.2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基建处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在“衣食住学行”五个方面培养环保习惯。在饮食方面,倡导“光盘”活动,为学生食堂做了永久性宣传牌;在穿戴方面,倡导自己动手洗涮,为学生宿舍配了洗衣机;在住宿方面,倡导节水节电,为公寓安装了水电表等计量装置;在出行方面,提倡选择校车或骑自行车外出,在校园内建设校车停车棚;在学习方面,要求自然采光达到300个勒克斯(lx)时不开电灯,基建处辅导学生学习GBJ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和测算方法。

3.3提供“绿色”实训基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遵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创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结合“绿色基地”实践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创办“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办学模式,基建处利用校园基建项目为学生提供校内基地,讲解绿色施工的要求与方法。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安全等的前提下,讲解科学管理和节知识,减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3](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方法。

3.4使校园成为环境育人的场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基本建设继承和发扬历史文脉,并赋予时代的气息,运用合乎美学要求的设计语言,通过建筑、广场、雕塑、绿化等设计要素,精心组织有序的校园物质空间环境。对山体、绿化等环境要素加以合理利用,建筑布局悉心安排,营造出连绵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道路布置结合现状,顺应地形,便捷而顺畅。建筑布局秩序与自由有机结合,采用轴线的设计手法,对相关学院、学生食堂等建筑进行组织,改变建筑布局的无序状态,促成校园主体空间序列和标志性建筑的形成。医学院、经管学院、艺术学院、师范学院等教学大楼相对自由布局,与现状保留建筑相协调,局部地段建筑相互关联,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空间。构筑有着深刻内涵和品位的校园艺术环境,体现校园文化和低碳环境的育人作用,同时给师生以美的享受。

4弘扬低碳文化

4.1低碳校园建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大黄山麓,东临“借山光以悦人性,假湖水以静心情”的金湖,西靠“一枕春眠到日斜,梦回直到小山茶”的中国茶花园,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塑造了生态校园的良好形象。基建处在规划校园建设时充分考虑低碳、节约、环保的要求,规划符合多功能的校园布局。如建设图文信息中心大楼依照自然条件,保留原有的山林坡地,主动给一片松树林让路,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做到教学办公用房、生活用房、活动用房的建设和维修有科技含量,体现低碳环保,保证环境舒适。绿色低碳的理念还体现在学校日常的运行管理环节中,2011年,王振洪院长率队赴欧美访问后,拟定了把生态工程引进校园的绿色计划。基建处从校园废水的处理入手,实行雨污分流,使雨水经过沉淀成为景观用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采取最佳管理技术,减少地表水流的冲击带来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用于冲涮厕所、浇灌花草、清洗路面等。基建处还协助后勤处在公共绿地上安装了喷灌设施,根据气候、土壤和不同花草树木生长需要,合理灌溉。同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灌溉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园林绿地照明设计使用节能灯具,节省电耗。每幢大楼都设计了化粪池,在寒、暑假期间清理,将发酵物给植物施肥,促进植物的生长。

4.2低碳文化建设

建设具有低碳特色的环境,需要具有艺术审美造型的特色装饰,它不同于普通的装饰装修,它融入了学校办学理念、低碳文化、办学特色等。基建处建设“十三个名人雕塑”、“体育运动雕塑”、“校友亭”等雕塑群,园林和休读点,每一幢建筑都会为给学生的记忆留下烙印,值得终生记忆。低碳文化建设体现了办学特色、校训校风和人文精神,还配合学校开展节水周、地球一小时、文明寝室、节约型校园建设等形式多样的低碳活动,启发广大师生从身边的事做起,积极参与节能环保活动。2013年征集低碳、节能减排“金点子”451个,有12个涉及基本建设投资和管理方面的点子被采纳。

5贯彻低碳制度

5.1建立低碳监管制度

基建处在新建筑项目中积极推广中水回用、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收集、整理移交学校各建筑楼体的水电管网图纸、地下给、排水管网图纸。由校领导、工程和审计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对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实施节能专项审查,从多个环节把关。在环境设计方面:审计绿化率,硬化路面分布及路面遮阳等指标,以减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损耗的能耗。围护结构设计方面:针对学校现有的楼房的屋面、墙体、窗户等围护结构情况,审计保温、隔热、遮阳方面是否达标;设备系统设计方面:审计提高空调、照明及其它设备的能效比方案的可行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审计太阳能、风能、雨水使用的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基建处对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和系统功能两大部分性能实施检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性能检测的内容是墙体、屋面的传热系数、隔热性能,测定幕墙气密性能和外窗气密性和传热系数。检验系统功能内容有采暖、空调、设备、配电、照明、监测与控制系统,冷、热管网输送效率或损耗,供冷、热水系统的补水率,循环水泵的单位输冷、热耗电量,冷水机组的能效比,风机单位风量耗电量,保温风管和冷、热水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等。基建处的对建筑能源使用和节能管理严格执行低碳规定,使师生感受到住房低碳生活无处不在的氛围之中。

5.2解决绿色基建难点问题

基建处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的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的过程控制报告。

在建筑设计时,“既要考虑单体建筑,又要考虑学校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既要考虑新建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又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既有建筑的节能节水问题,注重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总的能源资源消耗。责任是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过程控制包括防热岛效应、防透水地面、防施工污染、防风环境不良。热岛效应是教工住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基建处防热岛效应从规划设计入手,在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等因素全盘考虑,通过热岛模拟预测分析现场测试取得数据提出预防措施。透水地面是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基建处在公共绿地、绿化地面设计时确保应有面积,防止出现自然地面而导致地表迳流、水土流失等情况产生。风环境是学校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建处在保证自然通风的前提下,以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

5.3实施能耗限额制度

学校能耗以水电为主,建立指标化用电管理体系,带动了其他能耗限额制度。基建处积极参与用电用水指标化管理,理顺水管线路,按照部门要求单独设置,尽量减少交叉;水表电表等计量设备配置到位;研究交叉使用和共用水电的分摊办法。

5.4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包括能耗计测、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节能改造及评估考核的全过程。基建处为校园建筑设施建立了具有实时远程传输、数据采集、动态显示、日常报表管理、节能运行控制的监管系统,使职能部门能及时发现高能耗情况以及运行系统的故障及原因,及时排除故障。目前,正在建设校园智能化水电监控平台,以便实现水电管理动态化、能耗数据可视化。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探讨[J].建筑经济,2011,(6):48-51.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Z].2008-05-13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4

——题记

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整体景观往往是这所大学留给众人的第一印象。它可以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风格,展现出学校的风貌和特色,表现出学校的整体环境建设和空间格局分布,是整个院校对外的门面,是全校师生员工生活、教学、科研、工作的场所,是学校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

一、生态绿色校园的营建

大学校园,早已不再仅仅是供天之骄子们学习求知的园地,它更是当代大学生们生活、娱乐、运动、交友、彰显个性的天地。单一的教与学的功能对于那些紧跟时尚潮流、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一代而言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在对一些高校的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调学生都认为,一所理想的高校,除了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外,其校园环境的优劣也是他们相当重视的一个方面,他们希望在一个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态忧患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和保护意识也不断地提高。大学校园作为一个小环境同样也受到了这样大背景的影响,生态校园应运而生。

生态校园首先是绿色的。只有绿色能够宽厚地将其他校园元素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有了绿色的植物,便有了清晨在林荫道间锻炼、在绿树丛中早读的风景;便有了春天早莺在树顶啁啾,夏日蝉儿在浓荫里长鸣的旋律;便有了仲秋丹桂飘香,银冬白雪缀枝的美景,校园才能生动起来。

1.校园绿化的作用

校园绿化与学校的整体规模、办学类型、地理位置、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等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校园其绿化设计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应该发挥以下作用:

(1)可以为师生创造一个防风避暑、美丽幽雅、景色怡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通过对校园的绿化美化,让美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学习热情,丰富其学习生活,提高其学习兴趣;

(3)通过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勾勒出曲折美丽、蜿蜒起伏的林际线,为校园师生围合出各个极富层次感的休息、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4)通过校园内大量的植物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自然知识,提高认识自然的能力。尤其大中专院校,这种作用更加明显。丰富的树种种群,通过挂牌标明树种,使整个校园成为植物学知识的学习园地。(图1)

过去我国对于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受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往往过多地强调实用功能而较少考虑校园与环境、生态、学科发展、学生成长等诸多因素的关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城、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各大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其校园环境和生态建设。川大江安校区以“曲水环绕、绿岛成荫”为主题,着力构建了一个活水公园式的生态园林校园。天津大学则力图建设一座以水为主体的生态校园。浙江大学将“以水筑镇,以水筑园”,在杭州西部打造一座占地8700亩的巨型“大学园林”。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则充分利用原生态地形,依山而建,建筑与景观穿插在延绵起伏的山脉间,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图2,3,4)

越来越多的高校新校区开始将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等元素融入到校区的规划建设中。其实所谓生态的,就是因地制宜的、破坏和改变最小的,越是生态的,就越是独特和不可复制的。

生态校园还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各个环节,为大学的发展留下合理的空间。

2.生态校园绿化的特点

校园建设具有学校性质多样化、校舍建筑多样化、师生员工集散性强及其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等特点。校园的绿化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精心施工,才能显示出各自特色,并取得优化效果。

(1)与学校的人文历史和发展特点相适应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众多,其绿化除遵循一般的园林绿化原则之外,还要与学校性质、级别、类型相结合,即与该校教学、科研及实验生产相结合。

(2)能融合统一多样性的校园建筑

校园内的建筑环境多种多样,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学校其规模大小、环境状况、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校园绿化要能创造出符合各种建筑功能的绿化美化的环境,使多种多样、风格不同的建筑形体统一在绿化的整体之中,并使人工建筑景观与绿色的自然景观协调统一,达到艺术性、功能性与科学性相协调一致。各种环境绿化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整个校园不仅环境质量好,而且有整体美的风貌。

(3)能满足师生员工的各项室外活动

在校学生上课、训练、集会等活动频繁集中,需要有适合较大量的人流分散和聚集的场地。校园绿化要适应这种特点,有一定的集散活动空间,否则即使是优美完好的园林绿化环境,也会因为不适应学生活动需要而遭到破坏。

(4)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绿地指标

一般高等院校内,包括教学区、行政管理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和卫生保健等功能分区,这些都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进行合理分配绿化用地指标,统一规划,认真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目前绿地率已达10%,平均每人绿化用地已达4—6平方米,但按国家有关规定,要达到人均占有绿地7—11平方米,绿地率超过3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3.绿色生态校园应考虑的功能

(1)保护校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坚持可持续发展

积极利用大学校园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为他们提供文化生活的交流场所,促进城市文脉延续发展;同时运用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2)创建和发展大学校园生态公园

此举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愉悦身心的学习环境和体验自然、生态教化国民的场所,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态意识,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校园。

大学校园生态公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校园以及城市绿地系统结合设计,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所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游览观赏价值,甚至是能给观者以生态的体验并由此产生生态教化作用。

(3)始终贯彻景观生态的设计理念

校园的生态景观保护是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以保护各种景观元素为主要内容,把保护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建立合适的生物群落以及维持其生态稳定性为目的。

(4)实现大学校园生态管理

推崇从步行城市到步行校园,在校园规划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仅靠步行与自行车即可方便出入各个区域。对于校区中的水体应建立良性的循环系统、雨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系统,做到处处体现生态、节能与环保。

二、生态人文校园的营建

生态校园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景观的生态上,也同时体现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上。大学自诞生以来,以建筑、园林绿化、雕塑、文化设施等构成的校园景观,处处体现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精神,蕴含有巨大的潜在教育功能。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创建、发展历史和办学理念,良好的校园景观能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感召,形成一种优良的教与学的氛围。生态人文校园的营建就是要通过校园景观建设来增长学生知识、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学子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使千万天之骄子步入大学殿堂就受到大学精神的无形感召、办学理念的无声召唤,成为学校精神的传承和实践者,是大学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转贴于 同时,人文校园,应该是人性化的校园。校园的所有建筑及其设施应该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它不应该是为设计而设计,它不只是为了展示一种建筑的气派或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美观,而是应该供每一个师生方便地使用。

建设人性化的校园,需要从了解人性开始,知道作为一个人的各种需要:人们都需要交流,害怕孤独;既需要运动,也需要休息;需要安全,同时也需要挑战;需要走平坦的道路,也爱跋山涉水、穿越障碍;需要被人关注,同时也喜欢关注别人。只有当我们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普通人的需要、生活、体验出发,只有当我们建造的空间能让人们驻足其中而不只是经过的区域,这样的设计和建造才能称之为人性化的校园。

三、如何实现大学校园的生态化

1.慎重合理地进行校区选址

现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校区都选址于城市郊区,那里有保留较好的原始自然生态,本身就对实现校园生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维持自然原生态,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新建校区势必要在原生态环境上破土施工,对原有生态状况的破坏不可避免,但可以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做好动工前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的破坏。

3.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

可结合当地的地势、植被覆盖状态等进行校区的规划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建设成本,而且可以保护原生态。

4.利用独一无二的基地自然环境塑造富于特色的校园个性景观

大学校园被称为“象牙塔”,随着校园郊区化的趋势,大学的师生们与外界的接触也比以往要少;相反,待在校区内的时间增加。因此,校园的合理建设、生态化建设就更显重要。

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建设对于生态理念的引入,多数仅仅停留在初级的层面。“生态”两个字并不仅仅等于高绿化率和不污染环境,虽然这两点是极具代表性和非常必要的,但“生态景观校园”还有更深的内涵,涉及到地域性、如何保护与节约自然成本、如何让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循环相生,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以及如何让自然元素在城市中体现等方面。“生态景观大学”的建设还有待设计规划工作者们付出更大的努力来共同实现。

参考文献

[1]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何镜堂,黄沛宁.新时期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回顾与展望.建筑与文化,2007年第5期.

[3]俞孔坚.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建设科技,2006.

[4]张莉莉.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济南大学报,2007.

[5]李东云,冯刚,王雪莲.生态化大学校园设计的思考.建筑,2008.

[6]刘志强.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策略.山西建筑,2006年第24期.

[7]刘志强.现代教育理念与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四川建筑,2007年第1期.

[8]刘志强.自然、人文与开放的融合——南京审计学院浦口新校区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5年第1期.

[9]胡斌.山水中的校园,校园中的山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0]王海蒙.山水园林环境·人文校园——南京大学浦口校区规划.华中建筑,2002年第2期.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5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后面简称师大)位于溪源江以东,旗山脚下,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师大的景观设计是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原则;景观设计以崇尚自然,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设计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重要准则。师大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以闽侯地区地域文化特色、地形特征、生态等为基本的出发点,以及对考虑设计范围、现状的分析,并结合“山水学村的校园设计理念,营造文化寓宿、休闲娱乐、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现代风格开放式的校园空间。同时,百年校园文化脉络与溪源江相结合,形成了一条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统一的景观长廊。由此可见,师大的校园景观是生态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

二、校园的景观设计

美国风景园林师给规划园林学定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地安排自然和人工因素,并借助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本着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了对人们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校园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构成建筑以外的空间,遮挡不利于景观的物体,统一建筑的观赏效果,景观的导向作用及调节风速和光照。①其元素主要包括植物造景、水景、铺装、建筑设计、园林构筑等设计。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长周期、大小、质地、色彩等的相互比较;及结合其的花期周期、散发气味的浓淡、季节变化等差异。把师大的景观规划成疏密有致、层次丰富、风景优美的校园景观。本文将着重从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建筑设计等来阐释师大的园林景观设计。

1.绿化设计

校园的绿化规划有益于提高校园的人文鉴赏高度的同时,丰富了校园的精神内涵。可见,绿化校园对于塑造校园景观的人文气息,对校园的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也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同时,绿化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校园地形特征和地域风貌。师大旗山校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很注重绿化设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植物的形态、大小、质地、色彩、生长周期等特点,同时结合了单株、树阵,各种搭配组合在一起等方法,具有福建师大特色的校园绿化设计。同时指出植物的几个主要功能:强化作用、识别作用、软化作用、框景等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植物的强化作用,指的是户外环境中突出或强调某些特色的景物或位置。例如,东大校门口正对大门的绿化设计运用了大棕榈来体现东大门入口处的气势磅礴。

(2)植物的识别作用,它与植物的强化作用有点类似,是指出和认识一个区域或环境中某些景物的重要性、区域性和位置。不同地段运用不同种类的行道树来区分不同区域,师大南区运用大紫薇作为主要的行道树;师大北区则主要运用本地芒果树做为行道树。

(3)植物的软化作用,指用在户外空间中软化或减弱僵硬或粗糙的建筑物。以图书馆后面的桃李广场为例,以桃树、李树为主的树阵、竹子和山石相结合,形成了高低有致,疏密有致,供师生们学习休息的广场。这样的设计手法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空间。而另一种景象则是位于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之间的宝琛广场,它运用少量的植物作,广场中间竖立着学校创始人之一陈宝琛雕塑,是为提醒同学们珍惜现在学习机会,此类造景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4)植物的框景作用,指的是植物以大量的枝干和叶子,在视觉上封闭了两旁,为中景观提供更宽阔的视野。人文楼与致广楼两旁的行道树遮住了两旁。显现出了宽广的静态水面,同时一个香樟植物种植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作为点作用。师大校园内各景观点、建筑院内及其周围,是重点绿化部位,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以观赏植物为主,同时搭配不同层次的孤植、散植、植物群落等组成植物景观。

2.水景设计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水作为重要的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温度,净化空间,增强居住舒适感,水的形态、风韵、气势、声音蕴含着无穷的诗意、画境和情境,丰富了空间环境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联想。②从溪源江东岸引自然活水入校内,路经音乐学院、人文楼、美术楼而止于软件学院大楼。此为自然之水从校内西边到东边,灵动了校园内东西两方,同时也增加了东西两方的连贯性。灵动的喷泉与自然叠水水景相呼应的是图书馆前面的人工喷泉,每到周一早上或到节假日,图书馆前面的喷泉就会活跃起来,形成了师大具有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同时配以协和桥下的自然河流、笃行楼前与假山配合的水景,师大的水景可谓是动静相结合、有声与无声,大小形态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师大的校园环境。

3.建筑设计

有了绿化设计、水景设计的烘托后,建筑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风格,还是环境建造的基础。因此,建筑设计的外形建造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师大所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师大建筑的颜色:红、白、灰。建筑的颜色体现了建筑的宁静、淡雅和朴素。则在建筑的造型上我们采用简洁大方和虚实对比的现代建筑的手法。以师大旗山校区图书馆为例,它是一座开放型、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现代化图书馆,布局、设施、色彩运用等都充分反映了百年老校的文化特色,并与旗山校区朝气蓬勃、大胆创新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也是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富有个性的标志性建筑。

三、校园的建筑构成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建筑构成包括建筑空间构成、建筑形态构成与建筑的文脉,这三大组成部分。

1.建筑空间主要有:a.校内的宝琛广场,桃李广场作为主要的校园广场;b.学校宿舍,教学楼的周围都有大面积的草坪,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室外空间;c.室内空间则有知明、笃行、立诚、致广、人文、化学、图书馆、美术等教学楼用来大家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室内空间;而公寓、餐厅、超市则是为师生之间的日常生活起居提供了便利。

2.建筑形态是用来表现不同建筑空间、不同功能的建筑特色,它的构成不仅具有形式美、功能性,且具有表现艺术等特色。以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美术楼,主色调为灰色,窗户造型为菱形且大小不一,它运用了美术特色的思维。这与国际主义风格的音乐学院,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无论是现代主义风格或是国际主义风格,它们都很好的表现了美术学院与音乐学院的特色。

3.建筑的文脉是指建筑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比建筑空间,建筑形态更深层。它表达的是建筑与人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所在环境之间、所在环境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知明楼、笃行楼、立诚楼、致广楼、图书馆等的建设与其百年校园文化和文明传承是息息相关的。如下图。

四、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

校园内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筑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建筑位置的确定对园林景观位置的确定起不可忽略的作用。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围绕着建筑空间,或是为了美化建筑周围的环境而规划的;同时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

2.园林景观设计对建筑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一个风景优美的园林设计,不仅仅能美化建筑的形态,同时也能够增加其趣味性、多样性与生动性。比起坚固的建筑外墙来说,花花绿绿的,有生命的植物更受人们的亲睐。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6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占地20ha,是外交学院跨入新时代的起点,“对外有中国特色,对内有外交特色”,这是新校园被赋予的独特定位。

1.绿带纵穿

绿色走廊是大学城总体规划的重要景观要素,也是大学城安全避难通道。外交学院用地中包含了大学城绿色走廊的南端用地,在“控规”调整后,该用地已由城市绿地变性为建设用地。但在该用地上是否可以建设房屋,成为本次规划最具争议的设计要点。通过对控制性规划的查询和追溯,得到了审批部门的明确答复――即“为维护大学城整体设计思想,该用地虽为建设用地,但只可作为建设用地中的绿地使用”。绿带纵穿为规划增加了设计难度,但也成为实现“极目乾坤”,放大校园空间的规划切入点。

2.道路、交通

20ha的校园被35m宽的城市道路分为两段。本设计将考虑该道路的开放管理和封闭管理的双重性。

在“控规”中校际轻轨交通从本用地的东侧高架经过,为校区提供了便捷的城市交通,但也对校园东侧的建筑功能造成了景观、噪声和视线的干扰。由此,本规划采用双向主入口布局,外来主要车行人流与校内主要轻轨人流分置,对外建筑功能区与对内建筑功能区分置。

3.用地、建设周期

外交学院在规模上属于中小型校园,长约600m、宽约300m的用地尺度相当于周边院校的一个组团。以用地中心为起始点,5分钟步行半径能够覆盖整个校园。对于本用地尺度的正确理解,使规划走出了过分强调建筑功能之间距离远近的误区,并确立了在有限的校园用地内创造无限空间感受的设计目标。

规划布局对于建设周期构成了间接的影响。在用地现状中,东为村落,西为农田,即使同时征地,受拆迁的影响必然会呈现出东慢西快的现象。本方案提出东西用地均衡布局,避免了重心偏于东侧用地所暗藏的风险,争取开工时间。

总体规划构思

外交学院沙河新校园被寄予了深切的希望,“极目乾坤,和谐天下,砥砺学问”,是新校园被赋予的精彩而准确的文学概括。

本设计在构思中将其巧妙转化为规划设计语言,“极目乾坤”转化为空间视线语言,“和谐天下”转化为规划布局语言,“砥砺学问”转化为校园风貌语言,从而使文学精神与建筑精神融合在一起。

1.极目乾坤

极目乾坤表达了外交学院放眼世界的豪情,然而过于简单的大围合、单轴线布局,使空间缺乏层次,一目了然无法实现小中见大的目标。本方案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以中心大围合为基础,创造出四轴、双人口在有限的用地中运用多重轴线延展出无限的空间层次。

(1)无尽的南北轴线

本方案结合“绿带纵穿”开辟了南向礼仪主人口,引发出南北校园轴线。入口两侧的行政办公楼与教学楼面南分置,展现给城市更为宽广的500m校园重要建筑的正立面。主入口朝南,所有建筑围绕轴线同样坐北朝南主要建筑的东西向房间被有效避免。南人口面对的不是传统布局中的中心建筑,而是一望无际,向北数公里的绿色走廊。整个大学城的景观被外交学院巧妙借用。置身校园的南人口,20ha的校园纵深恍然问被延伸,极目乾坤的豪情在进入校园的一瞬间即得以体现。

(2)多彩的东西三轴

校园的南入口被作为对外礼仪人口,接待机动车流,而东侧主人口则被作为对内主人口,接待轻轨交通带来的步行人流。

顺应步行人流方向,单轴演变为三轴,自东向西展开多彩的校园生活。大礼堂成为东入口的主角,使主要建筑南移后,东立面依然富有庄重的表情。人流进入后首先感受到的是600m长的校园景观,南侧的教学信息区和北侧的宿舍区怀抱着百米中心绿带,图书馆以及其后的操场看台,成为校园轴线的对景。在校园主轴线的一南一北,又分别延展了两条辅轴。南辅轴靠近大学城外缘,为以动为主的教学轴,从东侧的教学区一直连接至西侧的办公区,学习活动、教学活动在这条街道上展开。北辅轴靠近北侧大学城内核为以静为主的生活轴,校际林荫道和邻近的购物中心为生活轴带来便利。在两排居住建筑之间围合出一条与教学轴性格迥异的街道餐饮中心、运动中心坐落其间,学生的居住生活在这条街道上展开。

(3)丰富的空间层次

多轴线的设置,目的是创造丰富的空间序列和层次。同时本方案受到江南私家园林的启发,充分运用对景、借景和框景的造园手法,并将里侧建筑适当降低高度、减弱体量。置身中心绿地,充分感受到各个建筑和空间的存在;置身某个场所,又能够感受到其他空间的引导和召唤。校园得以小中见大。

(4)最长的校舍风景

本方案在布局上提出均衡利用东西用地,将教学和宿舍功能沿东西长边匀质展开,面向城市,展示最长的校园建筑画卷,身处建筑之中,消除空间死角,创造更多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和谐天下

和谐天下表达了外交事业的真谛,在国际交往中,和谐是平等、平衡与尊重,在规划设计中,和谐表现了城市环境、文化、历史、使用、技术以及人之间的和睦关系。

(1)和谐的院落肌理

院落文化以其包容、含蓄、静谧、可生长之美,极富东方建筑美学色彩,同时也能够与西方建筑美学相融合。

本规划整体为一个大的院落,各建筑体共同围合出个中心庭院。在大的院落之中嵌套着北三院、南三院共六座小的院落,院落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并衍生出两条贯穿院落的街道空间,共同编织出个既统一又富变化的具有中国书院气质的院落肌理。

(2)和谐的功能关系

南三院为教学、办公区,沿教学轴依次排列。院系办公、教学楼,功能规整而居外,图书馆、信息楼,功能生动而居内。教学和信息楼在东用地集中围合成两个院落,西院为一期东院为二期。而在西用地上的办公楼脱离开教学区,避免办公人流、外来人流与校内人流的互扰,由于步行距离仅为3分钟,办公与教学的关系又不松散。

北三院为生活区,沿生活轴依次排列。西院为留学生宿舍、接待中心、餐饮中心区,东院为学生宿舍区。

会堂、图书馆作为校园的主角和灵魂,居于校园东西主轴的两个端点,几乎能够被校园各个重要位置所感知。餐饮中心位于北三院中,既考虑了办公、教学区就餐的距离,又方便了厨房供给线,避免干扰校园内部环境。运动区位于校园的最西端,风雨操场为抵抗冬季的北风,放置在西北角。各类小球场或集中或分散,洒落在运动区和居住区之中。各个主要功能之间步行尺度适宜,既均匀、灵活又紧凑、合理。

(3)和谐的交通组织

本校园因其规模易于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体系。围绕校园外侧配合周边式建筑布局,设置7m宽双向环形机

动车道,内部路网仅为步行路、消防车道或临时机动车道路。中间纵穿的城市道路在本设计中将其铺装美化,作为中心绿地的一部份。在日后的封闭管理时,作为步行路或休闲广场使用,杜绝机动车穿越。

地下车库与院系办公楼结合在一起,出入口紧邻外环道路。地面停车场可结合外环道路,采用路边停车的方式灵活且不干扰校园内部的生活。此外自行车系统在校园中需要重点考虑,由于从宿舍步行至教学楼较近,故结合宿舍区设置自行车停放处即可。

(4)和谐的园林环境

本方案结合院落体系,创造出四个层次的校园环境空间。第一层次是南北中央生态带,与整个大学城的绿廊浑然一体;第二层次是南三院和北三院之间的百米中心绿地,第三层次是教学区内与生活区内两条生机勃勃的内街;第四层次是建筑单体内部的采光庭院。四个层次的环境空间相互渗透,延展了空间长度。

(5)和谐的绿色校园在规划中科学组织气流在校园及建筑中的运行轨迹,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开窗面积,应用建筑通风、遮阳的措施,配合园林绿化、屋顶绿化,注重雨水回收、中水回收,选择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倡导一个绿色、生态、环保的大学校园。

3.砥砺学问

砥砺学问表达了外交学子的治学精神,优秀的规划、建筑设计不单纯是一个混凝土的躯壳,其独到的建筑文化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1)独特的交流场所

规划和建筑为学子们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场所,使其寓教于其中。中心广场位于礼堂的西侧,万余平方米的空间可以满足几千人的集会、庆典活动,其他特色公共活动领域,包括南北绿色走廊、餐厅前广场、尤其是两条校园街道。此外,在规划中结合建筑,还有意识设置更小的集体领域和个人领域,创造出不同层次、不同气氛的交流场所。

(2)浓郁的人文色彩

在多层次的交流领域中,适当点缀外交学院独特的历史、文化素材,为每一个场所赋予励志的主题。墙面细节、铺地方式、雕塑小品,都将成为艺术家创作的舞台,就像那飞翔在校园中心上空的和平鸽,屹立在校园东门的像,如画龙点睛,永远激励着外交学子的求学精神,并表述出外交学院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气质。

结语

以上所有的设计表现,都将成为校园记忆的一部份。渗透中国学府气息的院落肌理,城市、校园、教学和生活的四轴关系,清晰合理的功能布局,构成了外交学院整体之美,极目乾坤的山水走廊,典雅、纯净的校园灵魂,即图书馆和礼堂,充满生气的校园街道,飞翔上空的和平鸽构成了外交学院特色之美;简洁大气的虚实对比,带有中国学府气质的灰砖饰面,节约成本但不失高贵的建筑形象和建筑空间,构成了外交学院朴素、自然之美。众美叠加,构成了外交学院留给人们的深刻记忆。

学府气息与外交氛围在此相结合,理性与感性在此相结合,在有限的场地内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受,在有限的投资内建造出优质的新时代大学校园,用设计语言将“求和谐天下、做天下学问”的外交学院精神发扬光大。

方案设计:刘淼、陈光、费曦强、翟昊、吴瀚、王超、高博、喻晓、刘辉、邓健、赵展

经济技术指标:

总建设用地:178204m2

总建筑面积:一期79930m2;一、二期合计110980m2

容积率:0.62

建筑密度:19.74%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7

[关键字]高职

校园

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86-2

教育事业是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大计,高等职业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近十几年来高职教育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发展阶段,几乎所有的的高职院校都经历了校区的新建和扩建。高职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些理念,比如工学结合、订单教育、厂中校、校中厂等等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也必定会有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方面。

校园规划关系到校园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还涉及到投资效益、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学校的当前与未来做出的一个全局的、总体的安排,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好的校园规划能协调师生员工与校园环境的关系,适应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为师生创造一个适合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所以,校园规划设计事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影响深远,其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中国的高校规划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先后师承欧美与前苏联,历经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重组,发展至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较为成熟的并不断完善的高校规划设计理论。其中一些理论已广泛被大家所认可,比如"两关三性"的设计理念,"两观"指的是: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 三性"是指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之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品位和内涵,时代体现建筑的精神与发展。此外还有很多思想在近年来的校园规划中被广泛的运用,比如多样化理论、人文化理论、开放性理论、大学园林思想等等。总体上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是较少被学者们单独提及的,本文对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扩建规划方案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些许启示。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国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市。学院占地422.8亩,南北狭长东西较为狭窄,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1050米,东西宽约200-320米,总规划用地约28.19公顷,校园可建设用地23.78公顷。南侧为老校区占地约12.99 公顷,地块内较为平坦,建筑面积约10.9万平方米,建筑质量良好。北侧为新校区建设用地,占地约10.79公顷,地块内为空地和水塘坑,北高南低,高差约1-3米,地形较为复杂。

校园现状的优势主要有1、区位显赫--校区紧邻汽车北站和新327国道,交通便捷,校园周边城市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2、定位清晰--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学术气息浓厚,用地功能布局也比较合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科学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特色鲜明--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校园面貌,凭借深厚的地方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组织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有利因素。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场地--校园南北狭长,用地相对紧凑,校园绿化环境较好,但休读空间的质量和趣味性有待提高,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2、景观--各单体建筑均质量较高,但校园标志性景观不突出,景观空间序列感不强,沿城市道路景观界面宜进一步强化处理。

2规划的理念和指导思想

整体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优化生存环境的必要手段,在这个前提下,规划方案从回归自然、为师生创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出发,以"校园中的园林、园林中的校园"作为首要理念,密切对接老院区现状,形成"曲水流觞,书香溢园"的优美校园环境。校园规划着重体现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2.1现代化校园。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方案通过各种不同尺度和序列的空间类型,营造出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2信息化校园。总体采用分级生长模式系统化布局,改善传统的各部分封闭独立的布局,既满足信息资源共享、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又符合各局部功能管理相对独立的特点。

2.3生态化校园。以生态环保意识为指导,人与自然共存。在建筑布局中,尽可能满足节能采光通风和环保的要求,根据现状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校园环境的生态化。

2.4人文化校园。综合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规划中体现出灵活多变的格局和较强的轴线对位关系。在延续当地传统建筑与园林文脉的同时,利用新型材料和新式技术来表达新与旧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校区独特的风格形象。

2.5一体化校园。将规划、建筑、景观三位一体,以整体化校园设计为目标,综合高效地布局各功能分区,集约利用土地,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以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营造个性化的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3规划设计构思

方案以中国古代钥匙为平面造型元素,以传统建筑牌坊造型为造景元素,取意"通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引喻学院技能型教学特色。规划构思巧妙结合基地形状和南北校区的功能布局,新建校区为圆形的"钥匙柄",通过中间的"钥匙杆"连接南北校区,各教学宿舍楼犹如一组"钥匙齿",富有韵律地排列在南北主干上。北区中间圆形广场放射出两条景观轴线,结合景观门的造型,形成"成功之门"的造型。

采用"一轴一带,两区双核"的规划结构形式,有机串联新旧功能空间形态,形成有机整体的规划布局特点。一轴即统领南北空间的结构主轴线,连接南北两个学校大门、入口广场和各主要空间,沿轴线南北展开富有变化的校园空间序列,形成高低起伏、收放有序的校园主空间。一带为贯穿校园南北的生态绿化带,引入景观水系和绿地,形成校园中心的生态绿化带。两区是新旧两个校园分区,南区主要以改造整治为主,北区则是新规划校区。双核即南北校区形成的空间结构核心,南北两个主教学楼前的入口景观广场--南侧礼仪广场和北侧的金钥匙广场。

新建的北区采用半圆形环状路网,大体分为教学综合区、学生生活区、校前广场区、体育运动区、生态绿化区和防护绿化区等六个分区。各区以中间的圆形金钥匙广场为中心,周边环状布置一体化建筑群,形成北侧教学综合区。西侧是文体馆,中间为教学办公楼,东侧为实训楼,南侧为林荫广场和景观水系。通过内侧的形体呼应,三个主体建筑中间形成两个景观大门--智慧之门和成功之门,提取传统建筑牌坊的造型元素,连接三个主体建筑,形成校园内的取景框和视线通廊。东侧的智慧门形成水轴,以水体和绿化广场为主要景观元素,结合金钥匙广场,以运河为主题的水系景观,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西侧成功门形成"文化轴",以绿化和名人雕塑为主要景观元素体现济宁文化特色。

4道路交通系统布局

学校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条城市道路上,结合开阔的入口广场,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大门。南北校区均形成主环路网,通过中间南北向的主干道连接。校园内建立分级的人行绿化走廊,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人行路线,改变功能单纯的交通空间为内涵丰富的交往空间,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信息互通和情感交流空间。沿校园南北轴线和主要广场绿地上设置完整的步行系统,其它各建筑及环境间均通过小路加以联系,形成完整、高效的校园步行网络。

5空间景观与绿化系统

师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他们在学校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流与活动,因此,尽力创造校园建筑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以适应人们的行为活动是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规划中在校园主教学生活区融入了优美的绿化景观环境,完善了休闲娱乐空间,为师生的交流提供足够的场合和机缘。

空间及景观设计上,强化了南北入口广场、教学综合区及学生生活区的校园主轴线。在中心轴上设置了一系列重要的空间节点。从南面的校园主入口起,经礼仪广场、主教学楼、杏坛广场、墨池和南区学生生活区,到北区的学生生活区、生活广场、主教学办公楼、金钥匙广场和北大门的迎宾喷泉,到北大门为整个轴线的终点,在这些开合多变的空间节点上布置艺术环境小品和标志性构筑物,体现大学校园的艺术文化形象。

规划水系沿轴线贯穿校园南北两区,展现运河文化,体现灵活的学习思维,以北侧金钥匙广场的运河源和迎宾喷泉为水系源头,形成整个校园北区开合有序的水体景观面。北区结合中心金钥匙广场和两个景观大门,分别形成了两条景观轴线:水轴和文化轴,其中水轴位于东侧的文体馆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智慧之门,形成流动的水系,以乐水广场作为水轴的对景,体现"智者乐水"的思想;文化轴位于西侧,在实训楼和教学办公楼之间,结合成功门,布置雕塑,文化墙等,体现济宁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校园文化,以教育广场作为轴线的对景点。

绿化设计上,规划整合各种绿地,充分营造中心生态绿带和水系的自然生态系统,使自然园林和人工绿化有机结合。通过道路、庭院、架空廊道,点线面结合,逐层构筑优美校园环境。

5.1校园整体的大环境布局("面"环境)。

采用中国经典园林环境意象,精心叠山理水。水岸曲直相间,水面收放结合,相互映衬,再以小桥、绿化、雕塑来点缀,开拓了校园空间,产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形成错落蜿蜒的景致。

5.2建筑群体间的步行道空间和广场空间("线、面"环境)。

主轴线空间序列借鉴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的轴线处理手法,以层层迭进、收放有致的空间形成起承转合,像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

5.3建筑单体围合的庭园("点、线"环境)。

建筑、小品及绿化景观相互渗透、穿插,形成柔美流畅、富于自然韵致的古典园林式校园特色,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5.4建筑物内部的园林空间("点"环境)。

通过天井、中庭、室内绿化等建筑物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力争做到建筑与园林的完美融合。

1)竖向规划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设计,统一考虑土方平衡。除地块中间地形较为低洼外,其他地势较为平整,尽量保证地块内土方自身平衡,在保证最小排水坡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土方量的平衡。

2)管线综合

规划设计的强电、弱电、给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等七种管线均埋地敷设。并考虑远期建设需要,综合规划设计。

高职院校校园的规划应是一个完整的社会资源、物质环境和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应在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深入探索高职校园规划在新时期的特点与规律,使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更加灵活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适应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8

一、科学的校园规划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措施

大学校园建设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目标的落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要求校园建设与之相适应。当前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扩大、调整、合并、改建、搬迁、新建等各项任务,全国各地也兴建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大学校园。校园规划是高校校园建设重要的基础环节,因此必须“建设未动,规划设计要先行”。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视角,校园规划是具有基础性、法规性、全面性、持久性作用的关键措施[2]。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最重要措施。

1.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不能一味规模求大,攀比成风,应注重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宜向“低密、高容、立体化”发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向空中和地下发展,是一个较好的对策。同时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才能做到合理的设计和良好的规划[3]。按学科功能相近的特点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整体化的建筑群体有利于集中建筑用地,留出更多的大面积绿化用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便于设施资源的共享使用及管理,具有更大的弹性,适合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例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规划严格遵循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原则,将全校的教学、居住、餐饮、娱乐等活动分项集中、分区而治,教学区位于校园南侧,生活取位于校园北侧,各组团建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拥有资源的共享性。校园规划中集中建筑用地的布置,使得新校区拥有大量的绿地,成为园林化校园的典范。

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

校园规划中,应尊重自然,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做足生态文章。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4]。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形象环境和行为环境有机结合,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应避免兴建大面积的人工湖,避免过多挖池堆山、制造人工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同时生态化的校园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要考虑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3.资源共享,注重城市空间互动

节约型社会建设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适应大学社会开放化的要求,充分开发开放,力求将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中应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在满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景观等设施可以为整个城市所借用。例如杭州在2004年举行的第七届艺术节由于音乐厅等观演性建筑紧缺,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提供了必要的演出场所,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活动设施的利用率。

二、合理的建筑设计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手段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源总消耗的30%,建筑的经济性90%取决于设计阶段,来自于国家权威部门的这两个数据,深刻揭示了建筑设计对于资源节约的重要意义。

大学建筑是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构成校园硬件环境的主要因素。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其形象性的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应摒弃虚假造作形式,遵循“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原则,校园建筑设计以建设低耗能、超低耗能和绿色建筑为主要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等为重点,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新观念、新精神融入建筑设计每一个细部。

1.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应以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又要顾及它的教育功能。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尽量少使用玻璃幕墙等耗能材料,采用有效的墙体保温材料,以降低能耗。单体设计中应以自然采光与通风为主,既可以形成舒适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节约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投入资金。

2.加强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中应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保持合理的照度;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9

北京奥运“三大理念”提出和实践,对于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办好“绿色大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在校园总体规划、建筑方案征集、建设过程、奥运场馆赛时及赛后利用的全过程中,积极具体地贯彻落实了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努力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态校园。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总体规划

北京市申奥成功后,北京工业大学正式获准建设2008年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为满足奥运场馆建设的各种要求,同时使校园规划更加符合学校“211工程”“十五”规划及学校中长期事业发展规模,学校积极组织专家多次论证,对校园总体规划、场馆功能、规模及位置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优化场馆功能及学科楼布局,形成了体现“新北京、新奥运、新工大”时代要求、体现“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和开办学模式、体现“绿色校园、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理念的总体规划格局。同时提出校园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着力构建弹性的、健康生长的校园空间结构,以适应大学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要求,校园规划设计重点考虑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自然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布局、投资经济合理性及校园的文化内涵,着力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建设观,达到人、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优美。

二、规划实施建设“绿色校园”

2.1奥运场馆建设成为落实北京奥运三大理念的典范

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落实了奥运三大理念,推进自主创新,突出了体教结合、刚柔并济、自主创新的内涵特色,成为落实北京奥运三大理念的典范。落实人文奥运理念,学校充分发挥工大钢学科的优势,独立完成新体系优化设计研究及相关模型实验研究,应用师生原创专利成果,建设了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预应力弦支穹顶结构,代表了当今世界预应力钢结构研究、设计和建设领先水平。落实绿色奥运理念,体育馆人行广场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部分灯具采用高效发光二级管照明,采暖采用地热供暖、制冷采用水源热泵系统,环保且节能,耗电量节约20%;馆内灯光照明突出奥运理念45种模式自动调节。按照国际羽联的标准,在羽毛球比赛场地区域内9米以下空间内风速≤0.2m/s,同时满足观众席温度为25℃、比赛场地为26℃。为达到此要求,工程在比赛大厅区域的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设计采用下送上回的独特形式,通过座椅底下9100多个旋流风口送风,由上部的百叶风口进行回风。

2.2实施绿色技术策略推进节能型校园建设

近几年,全国各高校在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的指导下,把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几年来结合学校建设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在节地、节能、节水等几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绿色技术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用、防、产、节”四个方面。

2.2.1用

就建筑领域的现状而言,建筑绿色化的愿望与实践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新型绿色产品和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明显增大建筑投资导致很多高校对绿色建筑实施望而却步,仅仅实施示范性项目。因此项目实施前期的节能策划是实现最终节能目标的关键,学校在增强节能意识、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积极考察绿色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项目相应的绿色策略,积极在校园中推广地造价的适宜技术。

2.2.1.1新建建筑要求严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能技术大纲》的要求,按照其建筑用途和北京地区气候条件,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采光照明系统设计,采取必要的措施,做好节能降耗的工作,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执行节能60%的设计标准。

学校地下五人制足球训练馆工程采用全地下方式,屋顶结合绿化广场设置采光天窗集光器,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地下建筑的采光通风需要,节约能耗,便于长期运营。

新建工程为改善北侧房间没有日照、采光不足、需要人工照明来补充的缺点,采用局部挖天窗的办法增大自然采光效率,利用下沉庭院解决地下空间通风采光问题;全校公共照明选择节能型灯具;公共制冷设施实现无氟化;冬季采暖采用校内的区域市政热网、中水利用市政中水管网等。

2.2.2防

建设供电、供水、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根据需要安装分项计量装置,用电、用水均实现科学计量、合理限制。

新建工程要求严格加强建筑墙体、门窗和屋面等外露部位的保温隔热措施,针对热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窗户制定多种遮阳方式,降低室内辐射得热;在建筑屋顶平台屋面上做种植屋面以利于用土壤良好的保温特性,减少室内热损失等。

2.2.3产

水源空调系统主要是以富存于浅层地下水中的常温地热能,作为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供暖的低温热源。水源空调系统并不消耗地下水资源,而只是利用地下水资源中储存的热能。地下水经抽水井提取至地表,流经水源热泵后,经回灌井全部回流至地下。是一种便于利用的清洁能源,学校国际交流中心建筑空调系统全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部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新建教学实验楼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年发电量达到10.23万Kwh。学生综合服务中心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源。本项目生活热水年耗热量约为:466860.47Kwh/a。与燃气锅炉(热值8400kcal/m3,锅炉效率按照90%计)进行比较,年节能5.3万m3天然气(约64.5吨标准煤)。

2.2.4节

校区实现雨水-中水再生循环利用。北京工业大学现有校区占地66.94公顷,分为六十至八十年代建设的北部老校区、近年建设的新校区及东南区新征地。校内现有校区有绿地约17公顷(不包括城市地2.81公顷),树木8000多株,另有两处喷泉。每年绿化和景观用水大约3万吨左右。校内每年卫生间冲洗用水大约15万吨左右。校内现有一个小型污水处理站,年处理污水能力5~6万吨,主要处理浴室用水,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卫生间冲洗用水和绿化用水。北京市的年均降水量约500毫米。每年校区内总雨水量约30多万吨。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减轻北京市雨水排放压力,学校利用东南区人工湖和北区绿化广场建设地下蓄水池和埋地式中水处理装置,汛期利用建筑屋面集水系统和水外地面雨水管网将雨水经过净化处理收集到储水池,经过加压作为绿化景观用水,非汛期以新区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生产中水,经二次精处理(消毒、精滤)后进入中水管网,作为绿化、洗车及消防系统补水等杂用水。年节水达到8万吨以上。

2.3建设校园“绿肺”创造生态景观

绿色校园建筑设计篇10

论文摘 要: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了空前的机遇,也把校园景观设计推向新的高潮。蓬勃发展的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和劳动市场,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来,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的基础除了建筑更主要的是校园景观设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 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 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色色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广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 。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 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 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 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