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十篇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十篇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12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1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并发症;临床护理

1前言

新生儿窒息指的是新生胎儿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碍,并伴有其他循环障碍的一组综合征[1]。新生儿发生窒息多是由于新生胎儿缺氧导致宫内窘迫及分娩过程中的呼吸受到抑制引起的。窒息是造成新生婴儿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平均智力水平比正常的新生儿低。近年来,由于推广及使用新复苏法,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比例有所增加,窒息发生率有明显下降趋势[2]。新生儿发生窒息情况后,应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这样做可以让抢救窒息患儿的成功率得以提高,同时减少窒息引起的并发症与死亡率。

2临床资料

本院产房对2009年10月~2012年3月的窒息新生儿实行了复苏。其中阴道分娩的窒息新生儿有35例;剖宫产的25例、胎吸助产的为16例;产钳助产的有14例。导致窒息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在分娩的母亲方面的因素来看,包括贫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在胎儿因素方面,主要有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缓慢、巨大儿及早产儿;胎盘方面的因素有:胎盘前置、功能不全以及早剥等问题;分娩方面存在的因素为: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及产程时间延长等;脐带因素主要包括:脐带扭转、脱垂与缠绕等。

3方法

对90例窒息的患儿采用即及时有效的复苏与对应的临床护理方案。采用的复苏方案主要有:人工呼吸、气道开放、胸外按压。使用以上复苏方案能让窒息新生儿尽快生成并建立自主呼吸机制,同时在临床护理上要采取正确的诱导方式使窒息的新生儿维持循环呼吸,此外其他的基础护理也要做好。临床护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主要方案有以下几点:畅通呼吸道、给新生儿做好保暖、预防病菌感染及观察护理。

3.1畅通呼吸道: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根本就是要使新生儿的呼吸道畅通,因为缺氧是新生儿窒息的生理及病理本质。临床护理的方法是:在新生儿断脐之后,把患儿放置成仰卧位,即头要比躯干低,并向后略仰,同时抬高头与肩两厘米至三厘米,使窒息患儿的呼吸道充得到充分开放,利于呼吸道内部分泌物的清理。清理分泌物时要在直视喉镜直视下进行,需要清理的分泌物的部位主要包括咽喉、口腔及呼吸道深处;在清理过程中要保持持续正压供氧,但是对于窒息严重的新生患儿,则需要在清理气管内部的胎粪之前,就要开始正压供氧。

3.2给新生儿做好保暖:做好保暖工作对于新生儿来说极其重要。如果保暖工作没有做好的话,可能会对新生窒息患儿带来生命的威胁[3]。接生婴儿之前要先把辐射台进行预热,当新生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后,应立即放置于辐射台上;然后用毛巾擦干新生儿的皮肤,避免热量损失,擦拭过血迹与羊水的毛巾要及时处理。在远红外线辐射台上进行窒息患儿的复苏与护理,进行复苏操作时,要尽量做到轻柔、迅速及熟练;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准确及时,并且无误,以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3.3预防病菌感染:新生儿的有机体防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比较容易受到外来病菌的感染。对于窒息的新生儿来说,预防病菌的感染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预防病菌感染能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形成[4]。在复苏临床护理中要保护并隔离新生儿,使之放置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要谨遵医嘱,与窒息患儿接触前要带上口罩以及洗手。最好每天都能给新生儿沐浴,另外,新生儿的臀部与脐部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好。

3.4窒息引起并发症的护理观察:窒息患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因此新生窒息患儿的临床护理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糖、酸碱不平衡、肾功能损伤、缺氧导致颅内出血、脑水肿等其他一系列并发症[5]。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进展,如大小便状况、皮肤颜色与温度、末梢的循环情况、意识有无障碍、哭声的大小改变等。护理人员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3.5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为产妇补充并讲解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稳定产妇情绪;让其泌乳功能可以很好维持,同时要安抚好患儿的其他家属。尽量保持患儿病房的安静,避免其亲属频繁探望。有呼吸疾病的人绝不可以护理窒息的复苏患儿,一切临床心理护理工作要做到细致、认真。

4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复苏治疗与临床护理后,在90例窒息患儿中,有85例是在产后五分钟内成功复苏的,3例在产后十分钟复苏,2例失败。复苏成功率为97.8%。

5讨论

缺氧是造成新生儿窒息的根本原因。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首先是要确保窒息的新生儿能尽快建立呼吸机制,管理好新生儿的呼吸循环;要使新生儿的呼吸通畅,则需要实行有效的通气措施,确保氧气能顺利输送到患儿的肺部。在复苏过程中,必须分秒必争;做好保暖、防感染及护理观察监控等其他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很必要。此外,从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来看,需要认真做好孕妇的一系列统产前系统检查;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孕妇,在其分娩时可提前告知经验丰富的儿科与产科人员到现场,以保证复苏能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熟悉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技术,以便能够根据新复苏指南从旁协助医生完成窒息患儿的复苏。在复苏进程中,护理人员要反复并认真评估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心率及呼吸三大指标,并根据指标评估状况确定进一步的临床护理措施与复苏操作措施。其他的临床护理如改善患儿呼吸系统微循环、加强营养供给及皮肤清洁护理等,可以有效降低窒息新生儿产生并发症的几率,同时保证新生儿复苏操作后的康复情况达到理想效果。总而言之,新生儿窒息会对其的全身组织及各个系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实行及时有效的复苏操作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能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几率,降低其感染并发症的可能,尽快使窒息患儿得到治愈。

参考文献

[1]高海燕,孔彩玲.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配合分析[J].吉林医学.2012(01):618-619

[2]李秋平,封志纯.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m].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1):605-606

[3]石晓东,杨军,李秋平.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09):25-26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2

南阳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473003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s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新生儿黄疸患者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黄疸患儿分为C1组(观察组53例)与C2组(对照组53例)。C2组:在实施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C1组:在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C1组患儿优于C2组患儿尤为明显(p<0.05);在疾病控制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时间两方面,C1组患儿短于C2组患儿尤为明显(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C1组患儿明显高于C2组患儿(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配合予以综合护理,最终在缩短患儿治疗时间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意义。

[

关键词]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9(b)-0082-03

新生儿黄疸疾病又被称之为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主要指的是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从而导致自身血中胆红素水平表现为较大程度的升高,最终表现于患儿皮肤、患儿黏膜以及巩膜出现了黄染的情况。针对此类患儿主要选择光照疗法给予临床治疗,体现出简单便捷以及疗效显著的特点[1-2]。在此过程中研究有效方法给予护理干预,最终在缩短患者疾病控制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意义,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10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黄疸患儿分为C1组与C2组。在C1组的53例患儿中,男30例,女23例;患儿日龄为1~8d,患儿平均日龄为(2.3±0.5)d;患儿胎龄为34~43周,患儿平均胎龄为(40.4±0.7)周;患儿发病时间段为2~10h,患儿平均发病时间为(3.2±0.8)h;在C2组的53例患儿中,男31例,女22例;患儿日龄为1~7d,患儿平均日龄为(2.2±0.4)d;患儿胎龄为35~44周,患儿平均胎龄为(40.3±0.5)周;患儿发病时间段为1~8h,患儿平均发病时间为(3.2±0.7)h。对比两组黄疸患儿的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针对C2组患者,在实施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针对C1组患者,在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对于C2组患者,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为患儿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情况,对患儿家属讲解疾病治疗的有关方法,有效消除患儿家属内心的疑虑。向患儿家属介绍住院环境以及疾病治疗的有关情况,最终能够获得患儿家属的积极配合。

1.2.1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同患儿家属进行密切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使患儿家属了解患儿选择光照疗法给予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对患儿的双眼以及外阴进行保护,才能避免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从而有效消除患儿家属的内心担忧,同意患儿的光照治疗。

1.2.2做好环境准备工作在对患儿准备实施蓝光照射时,每天需要对患儿的灯管以及反射板进行擦拭,避免灰尘对光照强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灯管使用1000h后,需要对灯管进行更换。另外,每天需要对光疗箱进行清洁。同时,保证箱内湿化器水箱中的水为2/3满,将电源有效接通,对线路进行有效检查,并且观察灯管的亮度。其次,要求患儿病室内需要始终清洁,并且可以正常通风,为室内安置空调,保证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保持在55%~65%。最后,确保调节光疗箱室温为32~34℃,并且利用软绵布进行覆盖[3]。

1.2.3做好患儿准备工作在入箱前对患儿的疾病情况进行认真评估,针对患儿的体温以及体重等做到心中有数。之后要求患儿裸露,对其实施皮肤清洁,严禁对患儿擦拭油类或者爽身粉等,避免对光疗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此外,应将指甲剪短,避免将患儿的皮肤抓破。

1.2.4光疗时的护理①保证患儿裸体,将其放置于箱内,将皮肤有效暴露,保证同蓝光具有非常大的接触面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此光疗过程中,保证患儿四肢有效舒展,尿布面积不宜过大。在对患儿进行光疗过程中,利用黑布对患儿的双眼以及生殖器进行遮盖,避免对患儿的视网膜以及生殖器功能造成影响[4]。

②每间隔2h对患儿进行1次翻身,保证患儿的背部皮肤获得轮流照射。在对患儿进行伏卧照射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巡视,避免患儿出现口鼻受压的情况,从而对呼吸造成不利影响。

1.2.5对患儿实施光疗后护理对患儿完成光疗治疗后,需要对患儿再次进行洗澡并且利用温水进行擦浴,并且观察患儿全身有无表现出皮肤破损的情况,以及出现炎症的情况。观察患儿皮肤黄疸是否表现出反跳的情况。

1.2.6对患儿实施辩证施护利用黄柏煎水对新生儿进行洗浴。针对湿热内蕴型患儿,需要增添地黄茵陈烫对患儿进行洗浴;针对脾虚湿困患儿,需要增添白术散加茵陈对患儿进行洗浴;针对气血瘀滞患儿,需要增添血府逐瘀汤+茵陈蒿对患儿进行洗浴。上述的每一剂中药需要增加剂量为400mL水,浸泡30min之后对患儿实施煎熬,待煮沸后,利用小火煎熬20min,之后将所有药液进行合并,利用纱布进行过滤,之后进行浓缩,剂量为100mL。要求每次服用15mL,3次/d,每剂药物服用2d[5]。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C1组与C2组黄疸患儿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的总时间,对患儿疾病控制的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等。

1.4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痊愈:新生儿黄疸患者临床系列症状表现通过照射治疗后,全部消失,患儿身体皮肤外观表现为正常,未对自身机体发育造成任何的影响;有效:患儿临床黄疸症状通过临床治疗后,缓解程度明显,患儿身体皮肤外观也表现为显著好转,对患儿的机体发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无效:患儿临床系列症状表现通过临床治疗后,未表现为任何程度的缓解,甚至表现为严重的情况。患儿的身体皮肤外观也表现为显著的异常,对新生儿机体发育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6-7]。

1.5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C1组与C2组黄疸患儿对比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利用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表示研究中的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将p>0.05定为存在均衡性,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疾病控制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时间

C2组患儿采用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完成治疗后的(5.87±1.53)d后,患儿疾病情况获得了有效控制,患儿于医院一共进行(11.28±2.06)d的治疗;C1组患儿采用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完成治疗后的(3.26±1.09)d后,患儿疾病情况获得了有效控制,患儿于医院一共进行(7.58±1.97)d的治疗。C1组优于C2组患儿尤为显著(p<0.05)。

2.2临床疾病治疗效果

C1组与C2组黄疸患儿完成对应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C1组患儿明显高于C2组患儿(p<0.05)。具体情况可见表1。

2.2临床护理满意度

因为患儿无法有效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对此在进行满意度调查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来代替患儿,最终发现,两组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疾病主要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自身血中胆红素水平表现为一定程度升高,最终表现于患儿皮肤、患儿黏膜以及巩膜出现了黄染症状。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对患儿选择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获得肯定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针对黄疸患儿,选择光照疗法+中医辅助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表现出简单便捷以及见效快的特点。但是因为新生儿较为弱小娇嫩,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细心护理显得至关重要[8-9]。在针对患儿在予以光照治疗前,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同患儿家长进行密切沟通,之后做好环境的准备工作以及婴儿的准备工作。在对患儿进行光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儿实施体温护理以及喂养护理等,并且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给予密切观察;对患儿完成光疗后,需要对患儿实施皮肤护理,对临床疾病情况给予密切观察。

在本次的对比研究中,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C1组患儿优于C2组患儿尤为明显(p<0.05);在疾病控制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总时间两方面,C1组患儿短于C2组患儿尤为明显(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C1组患儿明显高于C2组患儿(p<0.05)。从而有效证明在实施光照疗法+中医辅助治疗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能够获得显著效果。

研究表明,导致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非常多,并且极为复杂,如果可以选择正确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并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对患儿实施护理,在防止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临床意义[10],可以有效加快患儿的身体康复,最终显著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护理质量。

[

参考文献]

[1]石塔芹.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8-209.

[2]蒋燕娟.浅谈光照疗法配合中医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2,18(3):100-101.

[3]黄惠珍,严金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4):252.

[4]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5]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6]RaicevicS,eventov-FriedmanS,BolevichS,etal.CorrelationbetweenoxidativestressandG6pDactivityinneonataljaundice[J].molCellBiochem,2014.

[7]王斯琴.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307.

[8]魏春兰,唐淑云,何秋荣.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危重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590-591.

[9]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4):2325-2326.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酶(HBDH)三项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磷酸肌酸钠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23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受到抑制,导致发生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的情况,其是新生儿主要死因之一[1]。由于新生儿心肌细胞发育尚不成熟,对于缺血缺氧更敏感,所以新生儿窒息后对于其心肌细胞的损伤很严重,有文献报道,约有30%左右的围产期窒息婴儿有心肌损害的情况发生,且往往会对婴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2-3]。磷酸肌酸钠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心肌保护剂,本文以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就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效果做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84例新生儿窒息继发心肌损伤患儿,所有患儿均明确发生窒息情况,并伴有心肌损伤表现[4]:血心肌酶增高、血肌钙蛋白Ⅰ阳性,心电图异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12例;平均出生体重(2842.59±423.01)g;平均胎龄(37.53±1.94)w。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5例,女17例;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12例;平均出生体重(2836.22±412.39)g;平均胎龄(37.23±1.89)w。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使用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胰岛素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辅以吸氧、保暖、抗感染、营养支持和监测水电平衡等项目。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莱博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72),每日0.5g,一日一次,连续使用7d。

1.3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比较根据相关诊断标准[5],我们将治疗7d后临床症状消失,心率和CK等指标恢复正常的患者归为显效。将上述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归为有效。将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的患者归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

1.3.2实验室指标的比较主要包括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酶(HBDH)三项,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7d后采集清晨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1.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导致心肌损伤的本质是因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细胞发生无氧酵解,进而使心肌局部酸性物质堆积,发生酸中毒,形成心肌细胞缺氧代谢障碍,导致心肌受损[6-7]。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心肌保护药物,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稳定肌纤维膜和抑制核苷酸分解酶活性实现的,有研究显示[8],磷酸肌酸钠可以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来改善心肌微循环,且同时有研究显示[9],磷酸肌酸钠药性比较温和,副作用较轻微,恰适合新生儿使用。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式,通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初步证明了其对于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肌损伤的保护和修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显效率(59.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直观地说明了通过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有效地提高了临床上对于新生儿窒息引发的心肌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为更进一步地验证这一效果,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监测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均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CK-mB、HBDH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虽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中,但在心肌和脑组织中也广泛分布,而CK-mB则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在以外的组织中含量极少,可以算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HBDH也是一种常用于诊断和监测心肌状态的指标,此三项指标的全面下降,说明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确得到了好转[10],而观察组患者此三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则再次说明了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使用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对于新生儿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平,贾焕荣,杨玉军,等.新生儿呼吸衰竭870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28(3):172-176.

[2]石晓东,杨军,李秋平,等.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688-1691.

[3]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等.早产儿新生儿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11-14.

[4]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5):439-442.

[5]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3.

[6]刘明华,曾海权,张婉玲,等.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中心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J].现代医院,2013,13(9):148-150.

[7]唐子华.新生儿窒息临床原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173-1174.

[8]邢晓春,罗芝宽,何峰,等.磷酸肌酸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5):833-835.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4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运用效果

良好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或疾病。为了探讨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现对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在我院生产的16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将这160例新生儿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共80例,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对对照组的新生儿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及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用于本次临床研究的160例新生儿是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这段期间内在我院生产的,将这160例新生儿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共80例。观察组的80例新生儿中,男性共有46例、女性共有34例,各占总数的57.50%、42.50%;出生孕周在37~41w,平均(39.2±0.4)w;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的共有42例、剖宫产的共有38例,各占总数的52.50%、47.50%;出生体重在2.8~4.6kg,平均(3.2±0.4)kg。对照组的80例新生儿中,男性共有48例、女性共有32例,各占总数的60.00%、40.00%;出生孕周在38~41w,平均(39.7±0.6)w;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的共有44例、剖宫产的共有36例,各占总数的55.00%、45.00%;出生体重在2.6~4.5kg,平均(3.1±0.3)k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对对照组的新生儿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优质护理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①产妇指导:由于产妇初为人母,往往对照顾新生儿缺乏经验,且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感到恐惧、焦虑、担忧及不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协助产妇尽快转换到母亲角色,给予产妇有效的心理疏导和鼓励安慰,耐心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奶方法,详细回答产妇所提出的各项问题,并随时做好产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②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刚出生后,护理人员应当轻轻拍打其足底以促使其哭闹,从而增加新生儿的肺活动量;然后要及时检查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操作时要注意在无菌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新生儿发生皮肤感染;同时要鼓励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尽量让新生儿少食多餐,排便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新生儿的大小便色泽和量;再者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脐带情况,发现脐带有异味或是渗血等情况时要及时给其更换脐带夹,沐浴时也可采用消毒酒精对脐带进行擦拭;另外要注意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情况,避免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③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当采用较软的床单来安置新生儿,母乳喂养时也要使用软毛巾来包裹新生儿,且包裹时要注意技巧,要让新生儿的双手能够接触到自身面部;如果是早产儿,则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搭配少量的配方奶粉,以促进其健康发育[1-5]。

1.3评价标准护理效果优秀:新生儿状态正常,没有发生感染或疾病;护理效果良好:新生儿有发生较轻的感染或疾病,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已经痊愈;护理效果较差;新生儿发生较严重的感染或疾病,或是发生感染或疾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同时令新生儿家长填写医院自拟《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

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优良率为93.75%,对照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优良率为82.50%,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新生儿护理中,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已经无法再满足新生儿的需求和家长们的要求,只有采取优质护理管理,实施人性化的服务,才能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进而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广大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洪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34:119-120.

[2]陈云兰.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20:4573.

[3]蒋巧稚.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5:61-62+65.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5

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提高患者临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质量也逐渐成为了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产科新生儿出生后,虽然与产妇处于同一病房,但是,因为产妇及其家属自身的临床护理技术能力较差,因而常容易出现新生儿喂养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失误。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服务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新生儿和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本次医学研究就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产妇年龄范围在22岁至34岁之间,平均(28.4±4.3)岁,孕周在39周至42周之间,平均(40.5±2.1)周。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基础的临床护理服务,实验组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具体措施:第一,新生儿的床旁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以及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注射、新生儿沐浴等护理措施,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新生儿床旁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所需掌握的护理技能,从而提高母婴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续性。第二,健康教育。首先,向产妇说明按需哺乳、早吸吮和早接触的重要意义,使其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作用,向其说明适当的婴儿含接姿势和哺乳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其次,为产妇和家属提供新生儿臀部护理、脐带护理、抚触和沐浴方面的现场指导,适当加入产妇和家属的互动,指导其掌握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喂养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最后,产妇和新生儿出院前,通过发放资料等方式,为其提供回访、卫生、出院后饮食、产褥期相关护理及避孕等方面的指导[1]。第三,所需条件。一是护理设施,即一次性用品、新生儿洗浴用品、浴盆、母婴护理车等;二是护理管理,即护理人员数量的配置以及减少陪探侍人数;三是医疗环境,即病房湿度控制在50%左右,温度控制在27℃左右,每天通风20min;四是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增强,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2]。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母婴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本次医学研究使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共涉及50道问题,每题2分,满分为100分,所有观察对象均与出院前接受调查研究,及格分数为60分。由三名专业的护理人员,对观察对象的沐浴、喂奶等护理技术进行评定分析,正确则得分,错误则不得分。同时,对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共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3]。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为100%,对照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0%,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表1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2.2观察指标

实验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90%(27/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90%(27/30);对照组30例观察对象中,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为60%(18/30),母婴知识及格率为50%(15/30)。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技术水平及格率和母婴知识及格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新生儿临床护理方法,利用一系列的现场护理培训和示范,提高产妇及家属的临床护理技能,使其掌握基本且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和知识,从而巩固临床护理效果,实现科学化的新生儿护理管理[5]。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在产妇及其家属的直视下进行,通过适当、文明的沟通方法和言辞,为产妇及其家属留下积极正面的印象,从而获得其理解与信任,切实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原则,实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内涵的逐步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拉近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6]。

参考文献:

[1]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2]陈丽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药物与人,2014,27(8):206-207.

[3]万宾.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6):515-516.

[4]张菲菲,崔改英,赵扬,贺秀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2):157-158.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6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78-02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婴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把握好新生儿出生窒息时2分钟(min)时机实施复苏全流程各项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复苏抢救全流程中,护理环节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院近3年来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复苏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2010年发生新生儿窒息73例,足月产50例,早产2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3000g者29例,<3000g但≥2500者31例,<2500g者13例。

1.2复苏方法:参照2007年卫生部推荐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1],结合本院临床实际制定。

1.2.1复苏准备

1.2.1.1人员培训及准备:由护理部和产科共同组织,选择具有适当素质的医师和护士同时或分别进行培训。首先集中学习《指南》,要求每位参加学习人员必须熟悉、领会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要点及目的意义,然后用新生儿模特分别进行各项操作训练,最后再将医师护士编组训练。要求每位参训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准确、灵巧完成各自应该掌握的相关操作项目,并能默契配合,达到实战要求方可参与临床复苏抢救。

经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组成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包括产科医师或助产士、护士、或麻醉师各一名。新上岗参与临床复苏抢救的人员,应在具有实际经验的上级人员具体指导下抢救一定病例,方可独立承担复苏抢救任务。具体医护人员可在不同时间及班次中轮换,能随时参与抢救。

1.2.1.2器材准备:护士准备吸痰器械、气囊面罩等给氧器械、抢救药物、预热红外线辐射抢救台和毯子等,随时备用。

1.2.2新生儿窒息评估

1.2.2.1新生儿窒息程度评估:按apgar评分标准[2]执行。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为中度窒息;8-10分为正常(无窒息)。此项评分首先由助产人员在新生儿出生时进行。实施复苏抢救成功即刻再次评分。

1.2.2.2快速评估:由助产人员在新生儿出生5秒(s)内,给新生儿评分的同时进行。在复苏过程中,应根据情况由医师或助产士进行再评估,以决定是否再次采取何种复苏抢救措施。

五项指标:①羊水是否清澈;②有无呼吸或哭声;③肌张力好否;④皮肤是否红润;⑤是否足月妊娠。其中任一项为“否/无”则立即实施复苏抢救。

1.2.2.3活力评估:新生儿若有羊水胎粪污染,助产人员在新生儿出生5s内,给新生儿评分的同时评估如下3项指标:

①有无呼吸或哭声;②肌张力好否;③心率是否>100次/min。三项中任一项为“无/否”则立即实施气管内吸引胎粪等复苏抢救。

1.2.3复苏流程及方法

原则上要求在2min内完成气道通畅、刺激、人工呼吸、给予肾上腺素四个流程步骤及抢救方法。

1.2.3.1保暖快速断脐后,护士立即将新生儿放在辐射热源下,用预热的毯子裹住。如为早产儿,应另加盖塑料单。保暖应贯穿在整个复苏抢救流程及操作方法中,中、重度窒息新生儿及早产儿置于保温箱,使体温保持在36.5℃-37.5℃之范围。(应增加保持多少温度等相关文字?)

1.2.3.2清理呼吸道与摆正胎头一旦娩出,助产者用手将新生儿口咽、鼻内的分泌物挤出。护士在保暖的同时,应将新生儿摆正,即轻度仰伸颈部,肩部垫高2-3cm,保持“鼻吸气”,(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直线)。用8F或10F吸管先口咽后鼻腔吸净分泌物。

1.2.3.3擦干身体:完成以上两项操作后,护士用毛巾擦干全身,随即用干毛巾更换湿毛巾。

1.2.3.4触觉刺激:用手拍打或轻弹足底或摩擦新生儿背部2次,诱发自主呼吸出现。重新摆正,若出现紫绀,护士立即给予吸氧。经30秒(s)以上处理后评价,如呼吸正常,心率>100次/min,皮肤红润,为复苏成功,遂进行复苏后评分,护士给予支持护理。

1.2.3.5如新生儿无活力(符合“3项”中任1项),则应立即将新生儿置于开放暖箱保暖下摆正(先不擦干),经口进行气管插管,自气管内吸引胎粪。吸引后,在完成初步复苏中实施擦干、刺激步骤,然后再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决定是否需要正压通气。

1.2.3.6正压人工呼吸:如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min,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加压给氧。早产儿可用20~25cmH2o正压行最初通气,未见胸廓起伏,则再增高至30~40cmH2o。足月儿先使用20cmH2o正压,若无改善方可再增加至30~40cmH2o压力。气囊挤压速率为40~60次/min。经30s正压给氧后,如胸廓起伏适度,面色转红,自主呼吸建立,心率>60次/min,证明效果满意,即停止加压给氧,继以面罩给氧。

1.2.3.7胸外按压:人工通气30s后心率仍

1.2.3.8药物使用:(1)经正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30s后,如触不到股动脉搏动,或心率仍100次/分。此时患儿肤色迅速转红,心率增快,缺氧状态缓解。(2)扩容使用生理盐水,首次剂量为10ml/kg,经外周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注入(时间>10min)(3)纳洛酮使用两个指征:使用人工正压呼吸30s后心率及肤色恢复,但呼吸仍抑制;孕妇在分娩前4h内曾使用过度冷丁。多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不气管内给药,剂量每次0.1mg/kg。

1.2.3.9气管内插管指征:有羊水胎粪污染且无活力;正压通气需要延长;气囊-面罩通气效果不佳;需要经气管内导管注入表面活性物质或肾上腺素者,考虑气管插管。

1.3统计方法:73例新生儿复苏抢救前后apgar评分构成进行统计描述;窒息时间用t检验。

2结果

2.1窒息程度与复苏后评分:73新生儿窒息复苏前最低评分为2分,最高7分,轻度窒息65例,占89.0%,重度窒息8例,占11.0%。复苏抢救后5min评分,≥8分者71例,5min复苏抢救成功率为97.26%。有2例由复苏前的2分仅升为7分,经进一步抢救,复苏成功。具体评分情况详见表1。

2.2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窒息时间:73例新生儿窒息实施复苏抢救后,窒息时间最长4.5min,最短1.0min;平均窒息时间为1.9min,与国内同类报道[4]平均窒息时间3.4min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窒息程度与窒息时间情况详见表2。

3讨论

3.1《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科学、简捷,便于施行《指南》中2min窒息复苏技术汲取了新法复苏aBCDe方案的精髓,它将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这3项容易观察的指标与抢救措施密切结合,将aBCDe复苏方案融合于2min以内的4个时间段,方便快捷、简单易行,节省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体现了抢救的积极性―早、快、高效。

表17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前后apgar评分情况

注: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

表273例新生儿窒息程度与窒息时间(x±s,min)

注:与国内报道窒息平均时间3.4min比较p<0.05

3.2强化人员培训是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的前提我们在《指南》的实施准备中,特别强化了人员培训并严格考核要求。通过培训促使以往具备复苏经验的围产人员摒弃陈旧的观念和技术,所有参训人员都必须领会《指南》的新理论、新技术,每个参与复苏抢救的人员都能准确、快速执行各自的相关操作项目及内容,并能相互默契配合,然后方可参与临床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快,复苏抢救现场气氛紧张,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快速有序,争分夺秒。因此,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准备工作,便是成功实施《指南》的前提条件。这可能也是我们较国内同类报道进一步缩短新生儿平均窒息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3.3护理环节工作在复苏抢救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生窒息复苏从人员培训、器材准备到实施抢救全过程中,护理环节工作与其它相关措施及抢救技术操作,具有同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选择具备既反应敏捷,又沉着细致等良好素质的护士进行培训。如抢救器材等齐备、完好能随时启用;确保新生儿体温维持在36.5℃-37.5℃的保暖措施[5]等,在整个复苏抢救过程中,虽然仅是一些很小的环节,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可同样决定复苏抢救的成败。至于是否能及时准确进行脐静脉或气管内用药,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强化人员培训,重视护理环(细)节工作,是我们成功实施《指南》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07北京修订)[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219-222

[2]洪黛玲.儿科护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9

[3]陈晖,张杏敏.新生儿窒息2min流程图的推广及成效.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8):699-701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7

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新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指因胆红素代谢紊乱而造成的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以黏膜组织、皮肤组织发黄为主要病状表现。新生儿黄疸临床可诱发母乳性黄疸、肺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情况严重时会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儿死亡[1]。因此,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及时的诊治和辅助护理意义重大。得当的辅助护理措施是提升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接对部分黄疸患儿实施了抚触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x±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3讨论

抚触护理主要指通过护士双手对新生儿皮肤进行系统、合理的抚触,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感应到良性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理效应。新生儿刚从母体中分娩出来,对于全新的环境,其身心都需要一个调节与适应的过程,因此,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很有必要,特别是对病理性黄疸患儿加强抚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抚触,可以使新生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定期对新生儿实施抚触护理,不仅有益于新生儿的情感开发及生理发育,还可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调节新生儿睡眠质量[3]。尤其在缺氧、脱水等病理状态下,新生儿黄疸患儿病情发展较快,通过抚触护理可以使其神经分泌系统、机体免疫系统得到调节,确保患儿内分泌平衡,从而降低病理状态对患儿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抚触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把握好抚触时间点与抚触手法,以患儿舒适为基础,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抚触。据临床实践显示,抚触护理可以有效刺激患儿迷走神经,提升胃肠道内胰岛素、胃泌素的分泌量,促进肠胃蠕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4]。

分析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黄疸实施抚触护理,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滕t.茵栀黄颗粒联合抚触护理治疗新生儿黄疸30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4,3(12):66-68.

[2]孙雪晶.应用苯巴比妥结合抚触护理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0(13):112-113.

[3]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15(22):3420-3422.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8

[关键词]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

1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现状

1.1缺少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导致超说明书用药现象严重

我国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经过30余年,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量身定制”的儿童药物远远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由于缺乏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和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临床医师为了挽救患儿生命、治疗疾病时常常出现“超说明书用药”或“儿童用成人剂型”。调查显示,在药品注册信息中明确标注小儿或儿童用量的仅为2.27%;用于儿科患者的药物2/3以上未进行临床研究[1],很多药物没有针对儿童的剂型。系统评价全球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显示,儿童门诊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19.5%~26.0%,住院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为23.0%~60.0%[2]。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为超适应证用药人群最多,占75.2%[3],其次是用法用量不适宜和适应证不适宜。另有研究表明,36%~92%的住院患儿使用过未经批准用于儿童的药物,其中新生儿和iCU患儿使用率高达80%~97%和70%~92%[4]。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以及反映出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较大,超说明书用药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在中国,儿童aDR发生率为12.9%,新生儿aDR发生率为24%,与成人aDR发生率(6.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认为在儿童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是不人道的行为,转变为未经儿童临床试验的药物用在儿童身上是不人道的行为。因此,开展以儿童为目标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极其重要,也迫切需要。

1.2儿童临床试验机构数量少,开展儿童临床药物试验受限

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现状不容乐观,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公告,截至2014年10月20日,临床药物试验含儿科专业的医疗机构共65家,儿科专业共181个。但是地域分布和专业覆盖面不均衡,分布地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东南沿海城市,占89.8%[6],专业相对集中在小儿呼吸系统药物、小儿血液系统药物、小儿消化系统药物等,开展的药物临床研究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成人。我院是一所具有儿科特色的“三甲”综合性医院,从2013-2015年儿科和儿科相关专业开展项目48项,成人项目82项,儿童项目仅占成人项目的58%,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临床药物试验的伦理争议与理念差异。

2有关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规范

随着近年来对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各国政府鼓励开展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政策以及确保其安全性的措施也越来越多,为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提供给了客观依据和参照标准。

2.1欧盟有关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学指南

(1)风险最小原则。应首先在动物中进行安全性研究,随后在成人中进行,最后用于儿童。在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时,除考虑成人与儿童共有的aDR以外,还应考虑儿童特有的aDR,如灰婴综合征、核黄疸等。(2)参与试验人数应保持最小有效数,避免过度暴露。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以及伦理审查委员应为儿科专业和从事儿童工作者,应保护儿童在受试过程中免受惊吓,选择接受合适的抽血方法及次数。(3)应准备好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保证在发生aDR时能及时处理。(4)父母或监护人必须对该项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根据法律规定以及结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充分告知儿童受试者,儿童对于某项操作(与研究相关的)或终止研究的愿望应得到尊重。

2.2中国:伦理审查遵循法则———最大限度保护儿童受试者权益

我国在2015年7月的《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出,设计儿科人群药物临床试验时,在满足评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遵循“样本量最小、标本最少、痛苦最小”的原则[7]。如必须采用侵入性操作时,应对操作方法和频率进行严格规定,尽量减少重复的有创性的检测步骤。同时指导原则指出,儿童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委员会成员应接受过儿科医学、儿科药学以及儿童心理学培训的专业人员,同时还需要幼教老师、与实验对象年龄相当的受试者父母以及律师等,目的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受试者的风险与收益,从而保护受试儿童。儿童受试者的知情同意,需要监护人和有行为能力(一般10周岁以上)的儿童共同签署。应特别注意的是,即使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但是受试儿童不同意参加试验时,研究者必须充分听取受试儿童的意愿,尊重受试儿童的合法权益。

3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实践

3.1保障伦理审查专业性、科学性

我院在审核儿科临床药物试验的过程中,指定儿科专业委员主审方案,法律/社区委员、儿童心理专业人士主审知情同意书,同时结合儿科相关专业独立顾问咨询意见,保证从多角度考虑受试者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受益评估考虑儿童特点:(1)儿童临床试验的风险评估必须考虑儿童年龄、成熟度、心理状况。(2)儿童临床试验风险受益评估需考虑儿童远期的生长发育等儿童特殊性。如在审核生长激素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时,入组年龄控制在生长发育期的8~10岁的儿童,避免其他年龄段儿童的试验风险。(3)风险评估将生命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是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等。如在审核儿童血液病患儿参与的临床试验时,药物尚未在儿童中使用,此时需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受试儿童的利弊,既要开展科学研究,又要充分保护受试儿童的安全,一般建议结合受试者生长发育变化特点、目标适应证易感人群、受试药物药理作用特点、用药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因素,从相对大龄儿童开始入组,试验过程中密切关注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

3.2我院伦理审查的重点和要点

3.2.1方案审查要点

(1)严格审查研究者资质和设备条件。(2)做好应急预案以及发生危险时的抢救措施。(3)增加过程审查频次,重视每一个不良事件的分析、追踪。(4)尽量采取无创或创伤小的试验方法。如用尿液或唾液等生物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等方法,只要微量血液就可测定。(5)风险最低原则。努力降低已知的危害,在试验开始前研究者应完全了解与该试验相关的前期药品研发中所见的临床前和临床毒性,遵守“先动物后成人再儿童”的安全性试验的原则,重视儿童特有的药物毒性反应,使用最小的受试者数有效地设计试验,且应用的对照组应合理。(6)应满足统计学要求的最小受试者数,避免更多的儿童暴露于研究的风险。(7)应特别考虑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特点、不同年龄段儿童疾病表现的差异、以及儿童的成长性,以避免试验可能导致的儿童错过最佳治疗期的远期不利影响。

3.2.2知情同意的审查要点

(1)一般情况下,儿科人群参加药物临床试验前必须获得其父母/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是否需要父母双方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根据儿童受试者预期的风险及可能的直接受益予以全面评估。对仅涉及最小风险或试验超过最小风险,但儿童受试者有直接受益,且该受益与可替代的医疗措施相当,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可以父母中的一方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对高于最小风险且没有直接受益的试验,应由父母双方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当需要儿童签署知情同意书时,要提供儿童能理解的知情同意书,如是否需要抽血、抽多少、是否会疼痛;如需住院观察,应告知住院期间是否有家长陪伴。当儿童能做出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时,知情同意的签字部分要留有儿童签字处,签署知情同意的场所和语言应适应儿童特点,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受试儿童和家长思考。(3)尊重儿童拒绝参加的意愿,即使父母知情同意,儿童拒绝参见或拒绝继续参加试验的意见应得到尊重,除非参加试验是为儿童提供唯一的治疗且试验干预措施预示有治疗效果。

4结语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接受药物临床试验,尤其需要研究者严格按照GCp规范,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开展试验,严格控制风险与效益比,尤其要关注导致儿童受试者无法预见的风险以及对未来成长的远期影响。只有采取科学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评价,才能保证受试儿童的利益,促进儿童用药的研发,提高儿童用药的合理性,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儿童享有健康生命权。

参考文献:

[1]赵文静.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思考和建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1):88-91.

[2]张伶俐,李幼平,梁毅.全球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2):176-178.

[3]吴惠珍,董占军.儿科住院医嘱超说明书用药调查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2):34-37.

[4]张伶俐,李幼平,胡蝶,等.我国儿童药物短缺的现状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0):1159-1164.

[5]郭志刚,吴彬,管晓东,等.中国儿童用药研发现状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22):2602-2606.

[6]张华吉,李秀记,孙承媛,等.我国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认定基本情况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10):34-38.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9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护理;价值

从临床实践可以看出,很多新生儿由于各方面原因,引发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对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损害,并留下了后遗症,不利于新生儿心智的正常发育,必须给予必要的早期护理,避免影响新生儿的发育质量[1]。本文分析了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儿的日龄为1~28d,平均日龄为(17.5±3.6)d。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早产23例,足月57例。本组患儿均与Hie标准吻合。患儿的临床症状为:意识模糊,呼吸紧张,肌张力低下等。80例患儿均同意配合本院治疗。按照住院的时间,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基本资料、病情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给患儿吸氧、通气,保持血压稳定,耐心喂养,加强监护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①向患儿家长普及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的医疗知识、治疗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②对患者的感觉、触觉方面加强刺激[2]。③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体操练习。最后,实施康复训练。根据小儿智能发育规律进行早期教育,结合患儿的语言语言、情绪、认知能力情况,在出院后的1~2w后指导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如被动运动,定期进行随访指导。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在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这两个指标的水平,以及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1.4评价指标在干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进行测评。根据测评表中的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情况。

2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与智力发育指数。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标、智力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Hie是造成新生儿智力障碍、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显示,孕妇有滞产、妊高症等异常产科病史,容易使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窒息。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会引起Hie,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后天功能,留下后遗症。脑细胞在缺血状态下,导致大量神经细胞凋亡,加快了对神经细胞的损伤[3]。除此之外,还会造成新生儿语言、智力、视力、听觉障碍,并影响日常的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应该加强早期诊断,积极实施干预,避免神经细胞凋亡,对中枢神经造成破坏。

在新生儿护理中,要求着重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患儿的感觉、听觉、嗅觉、知觉能力,耐心向患儿家长讲解相关的保健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小儿在0~3岁大脑发育最快,具有强烈的不可逆特征。实施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对中枢神经的损伤。在护理期间,提供适当的动作训练,并给予感觉系统方面的刺激,有助于患儿大脑的快速、健康发育。同时,在后天神经系统发育中也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因此,应该对患儿进行早期护理,促进新生儿神经系统、心智的正常发育。新生儿出生后,已经具备视觉、听觉方面的能力。其脸部为中枢神经感受器,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儿皮肤抚触,刺激肌肤表面,调节各个器官功能,促使新生儿发育[4]。另外,Hie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告知家长相关的注意事项,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帮助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同时,使家长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增加治疗患儿的信心。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帮助患儿坚持康复训练。后期患儿出院后,要做好定期回访。本组研究中,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通气、喂养,监控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实施了精心的临床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及时告诉家长该病的医学知识、治疗目的与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提高了婴儿在护理中的配合度。另外,在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性、综合性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最后,患儿出院会,根据患儿各项指标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儿恢复健康。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治理发育指数均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更佳。p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了损伤,应该在早期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向家长介绍相关治疗事宜,刺激新生儿的感觉、触觉、知觉器官,加强康复训练等。最终,帮助新生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云莉.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20(2):52-54.

[2]莫静金,高沛云.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神经行为测定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15(3):27-28.

新生儿临床护理指南篇10

关键词: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胎儿型红细胞出现裂解而产生的胆红素过高而导致的,据相关资料表情,大约会有60%左右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早产儿的患病率则能够达到80%左右[1]。在对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光照特别是蓝光的照射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我院通过对206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获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共计204例,在征得患者家长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204例患者中有男114例,女90例,患者胎龄在29~42w,出生的体重为1.3~3.5kg。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着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传统的16h持续性蓝光照射,连续对患者进行3~4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每进行8h的照射后停止4h,而后再次进行照射,2次/d,连续对患者进行3~4d的治疗,分别在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48h以及96h对患者进行静脉采血,并对胆红素进行测定。

1.3统计学的方法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并处理,应用t检验以及χ2的检验方式,当p

2结果

在经过治疗后的第96h两组所检测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p

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也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

3临床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照射方式,护理人员主要对其提供常规的基础护理,如当婴儿出现或者哭闹情况较多时,护理人员及时地将婴儿的汗液擦干,保证期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并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长合理地对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每次以新生儿自身的饱腹感作为标准,每2~3h喂养一次[2]。

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时多次的蓝光照射方式,在光疗的休息期间,护理人员也应对患者进行各项的基础性护理,也可以在这一期间将患儿带至父母身边,由护理人员对换尿布,抚触以及按摩等护理工作进行示范,并对其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宜告知患儿家长[3]。指导患儿母亲给予患儿母乳喂养,增强母婴之间情感交流的机会,这不仅能够加强患儿的心理健康程度,还能够提高其舒适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长时间的荧光灯照射将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当床温过高时,患儿十分容易出现腹泻,哭闹,皮疹以及出汗等现象,这明显地增强了护理的难度,并且,对患儿进行治疗将会导致母婴之间长时间的分离,对患儿的喂养也大多从直接的吮吸改变为奶瓶喂养,这将会导致患儿吞咽时十分被动,容易导致患儿的吮奶能力出现下降,这也导致了一部分的家长停止对患儿进行光疗,这也将会对临床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对此,应在婴儿的间歇期间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到光照治疗能够对患儿起到的效果,并提供母婴之间交流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家长对于治疗方法的认可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患纠纷的产生[4]。

4讨论

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表明,在经过治疗后的第96h两组所检测的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差异存在着统计学的意义(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5],由护理人员对在休息期间对患者进行各项基础的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家长的满意程度,避免了医患纠纷的产生,值得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靖彩虹.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4,06:12.

[2]周艳.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疽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及原因探讨[J].大家健康,2014,04:215.

[3]徐显玉,李兵飞,康剑.2种不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