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十篇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十篇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12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

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智能化越来越被人们提上了日程。很多领域都开始了智能化的进程,机械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当前,讨论机械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已经成为了当代国内外学者的主要问题,还影响着中国人民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其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当前国内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介绍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诸多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工艺流程相继传入我国,使国内各个相关领域实现了显著进步,尤其是我国在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发展过程中,各类工业制造技术的传入使我国工业生产大步前行。现今,随着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相关理论日渐成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与催生之下,智能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推广。智能化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对以往机械制造领域过于依赖人工操作作业模式的有效替代,进而推动了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高效发展。智能化在机械工程的发展中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众多企业已经开始研发智能化应用于机械工程的可能性,尽管企业的运作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制造等方面有所变革,更多的公司越来越重视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的困难:科技水平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顶级水平还存在差距;智能化虽然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创新能力不够;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建立,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智能化的程度不高等。虽然存在困难,但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深度发展,将为机械工程智能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意义

我国的机械工程领域发展相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在起点上是比较低的,但是在发展速度上却是可比肩的。尤其是在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之后,不仅能够节能减排,还具有一些智能高效功能,因此其意义是无法忽视的。

2.1节能减排功能

在世界各国相继进入工业时代的背景之下,能源危机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益发凸显出来,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受此影响,现今世界各国对于能源问题以及工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依托技术创新与工艺革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同时机械制造领域中出现的能耗问题以及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借助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将实现对机械制造生产流程的效度化资源整合,进而在实现高效生产的同时,有利地整饬以往存在的工业污染问题,同时依托智能化技术的精准控制,亦能够使机械制造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对能耗的有效降低。

2.2智能高效功能

通过在机械制造行业引入智能化技术,将有效地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使机械制造类企业无需如同先前那般担负较重的人力成本,同时,智能化技术能够带来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业革新与生产流程优化,从而使机械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绩效得到显著提升,这样一来,将推动机械制造类产业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向高新产业的过渡与转型,从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当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远远并非仅仅具有以上两点意义,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不容小觑的。

3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现今一个阶段,在智能化技术被逐步引入与应用到机械制造领域之后,国内机械制造行业走向了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产品与服务的高速交换与流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原因在于,我国自上世纪建国后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经历,直至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方才大力发展经济,因此,对于国内机械制造类企业而言,面对全球化时代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当注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同域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而为达成这一目标,机械制造类企业应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进行自主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从而推动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同时借助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赶超域外企业创造契机。此外,从环保角度来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以往机械制造类企业“低产出、高能耗”的生产现状,而是依托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生产工艺的创新,进而将自身打造成绿色节能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4结语

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过渡过程中,机械制造工程的发展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借助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普及应用,将推动国内机械制造类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绿色生产。期待着我国的机械制造工程智能化发展越来越顺利,越来越高效,这不仅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而言是有利的,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李瑞婷,韩辉辉.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科技风,2014(04).

[2],杨金勇.浅谈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与机电一体化的结合发展及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3]赵晓东.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03).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2

随着工业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工业制造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技术相结合的智能制造技术开始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这3种技术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引领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十分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根据《“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将实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在中国制造业举起智能化发展大旗的同时,究竟在如何补足短板,确定方向,实现有序、健康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还需要改变,同时需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智能技术切实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自动化不是智能化

Cei:不管是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一些企业的发展层面,都已经把智能制造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你如何看待中国当前智能制造的发展?

卢秉恒:中国是制造大国,当前,制造业已经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然而中国现在的智能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对于智能制造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有的人把数字化认为是智能制造,有的人认为自动化就是智能制造,这存在一些误读。制造业的自动化、早已有之,智能化是最近的概念。

简单而言,自动化是节约人的体力,智能化是节约人的脑力,智能化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的价值,它是在数字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发展的,是更前沿的阶段。以机床为例,第一阶段是电动机和机床结合在一起,形成机床,而不是古代使用马拉进行运转的工具。第二阶段是将计算机和机床结合在一起,变成数控机床,实现程序化控制,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第三阶段的智能机床,需要传感器,随时感知其工作状况、参数,需要根据工艺知识而设计的智能控制软件,智能控制软件体现了人们对加工工艺过程优化的知识。传感器、数控机床、智能控制三者共同构成智能机床。这亦可看出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区别。当然,智能制造还包括车间级、企业级等制造系统的智能化。

但是,现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包括国家立的一些科研项目把二者都混淆起来,将智能制造的经费也用到了其他的技术方面。作为企业来说,也需要认识到这二者的区别,智能化将比数字化、自动化能带来更大的受益。

还是以机床加工来看,数控机床是编好程序以后,机床按照程序规定的命令执行,如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震动、主轴发热等情况,机床自身是无法控制的。而智能机床可以随时监测刀具是否出现磨损、主轴是否有发热、震动等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到加工的质量,智能机床可以随时干预加工过程,改变运行参数,降低转速、减少进给速度,保护机床或者停止运转等。

Cei:你所说的这类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情况如何?智能制造应该是一种什么概念?

卢秉恒: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始应用,如德马吉的机床已经可实时监测机床振动。其把机床的振动分为3个档位。当振动在0~3个重力加速度时,说明机床的运行稳定;当震动在3~7,认为是需要密切监视;当震动达到7~10就会立即停止机床运行,认为这可能带来机床故障。当加工状态的温度过高等情况出现时,智能机床还能将故障警示通过手机发送给操作者,一个操作者可以管理数台机床,哪台机床报警了操作员将直接收到信号,甚至操作者在工作的同时能够听音乐也不耽误工作。

智能技术还能监测机床温度升高引起变形的情况,也就是热伸长。热伸长影响加工精度,可能导致加工零件变成废品,而智能技术在自动检测到潜在问题后,能够通过数控机床进行温度补偿,仍然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在智能技术下,机床还可以通过加工程序的设置,实现按照最好的产品质量水平或者最大生产率运行,提供两套程序选择。当需要进行粗加工时,提高加工效率即可,而需要精加工时,则可以选择质量最优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提升加工效率。

过去,依靠工人编程的数控机床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无法控制,而智能机床就可以实现。

当然智能制造还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整个生产过程、生产系统智能化,让所有设备按照最优布局分配加工任务,使整体加工效率达到最高。智能制造既体现在智能制造装备上,也体现在整体的生产系统的控制上。

短板在于传感技术

Cei:在中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智能制造,关键点在哪里?

卢秉恒:国家应该有规划、有计划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当前,中国在发展智能制造业上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传感器行业。这个行业的研发严重不足,智能制造应用的传感器,需要实现不干扰设备的工作状态,体积要小,质量要好,需要足够的灵敏度。中国目前传感器产品主要依靠进口,这导致传感器产品的价值很高,供应不及时。由于传感器不是大批量产品,价格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放弃智能化的发展。

此外,传感器需要的品种很多,企业往往选不到所需的传感器产品,一些传感器无法安装在设备上。现在微纳制造可以制造非常小的传感器,比较符合智能制造需要的传感器。但是这种技术在中国还停留在个别高校的科研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技术和商品化的产品。

因此,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商品化。

Cei:由于智能制造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但事实上有的信息人才并不熟悉制造业,制造业人才不熟悉信息技术。在实现软硬两种技术产品的结合上,你有何建议?

卢秉恒:确实是存在这个问题,这需要实现学科的交叉,从事信息技术的人不熟悉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的人不了解信息技术,需要双方面人才、产业的交叉发展。

智能控制的软件研发,基础应该建立在对制造工艺的研究之上。必须对工艺过程非常熟悉,深入研究工艺过程,对不同行业的制造任务、具体制造环节、工艺过程都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实现对制造过程的优化,每个优化方案都需要建立在对工艺的深刻理解上。

Cei:你认为中国发展智能制造,应该形成何种氛围才更利于产业的发展?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探讨

一、当前我国机械制造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械制造设计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当中,是离不开设计的图纸的,同时,在整个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当中也需要依靠图纸来进行加工。然而,传统的机械制造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因为不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最后的成品与图纸存在一定的差异。或者是由于设计图纸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机械制造设计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帮助其在市场上更好的销售,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工艺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许多时候,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不仅效率低,同时精确率也不高,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大多已经开始采用更为先进的机械制造工艺,譬如说高精密加工和纳米加工技术等。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制造加工效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加强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引进,这样才能帮助我国机械加工行业更好的发展。

(三)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

机械制造管理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机械制造加工中各个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在不断地加强,同时信息也能够实现更加快速便捷的共享,为机械制造加工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巨大帮助。然而,虽然应用的工具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的思想以及管理的手段上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当中,并没有根据时代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就会对机械制造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产生影响。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含义

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主要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智能化,所谓的智能化就是指采用智能机器来设计机械制造方案,以此来提高机械制造的品质和效率;其次就是自动化,自动化则是指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当中,采用的是自动生成的结构模式,这样一来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式来说效率有了大大的提高;第三指的是柔性化,就是在自动化之后能够自行进行解散的系统;最后是指集成化,所谓的集成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过程当中,所有的工作都是依靠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集成进行。

(二)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

(1)节约人力资源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作用首先就在于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数控设备和数控技术来完成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操作人员依靠事先编写好的程序进行操作,同时准备好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零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大量的产品生产。不仅操作简单,同时只需要很少的人员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从而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大的帮助。(2)提高精度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比起传统的机械制造来说有着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提高精度。这是因为,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当中,可以通过数控设备与数控技术有效的控制机械以及零件的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完成许多人力无法完成的精确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精度,保障产品的品质,使得产品在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指的是在机械制造的过程当中,同一台设备能够在智能化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样一来,在未来的机械生产当中就不需要配备大量的生产设备或者是生产人员,大大减少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成本,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

三、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实用性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机械智能化的实用性。这是因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的目的就在于提高生产的效率与质量,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当中,这样一来才能帮助我国社会更好的发展。因此,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实用性,否则只会造成资源以及成本的浪费。(二)注重与其他技术结合要想帮助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更好的发展,那么也需要注重机械制造智能化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不仅要不断完善智能化技术,同时还需要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改良。这样一来,才能更加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三)加强人工的监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并不是说要完完全全的智能化,还需要加强人工的监督。这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难免会出现程序出错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会极大地影响到机械的制造和生产。而加强人工监督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以及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快速地进行修改,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转。

四、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加强计算机设备的辅助对于未来机械制造生产有着巨大的帮助。所谓加强计算机设备辅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利用图纸设计的方式,借助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计算来进行辅助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机械制造的精度,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对于设计进行及时更新,保障机械制造的先进性。(二)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进一步完善机械制造体系结构需要注意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要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以及稳定性、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以及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远程控制。提高系统的功效以及稳定性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数控系统的集成度以及系统的运行过速度,从而提高机械系统的功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机械的稳定性、而不同档次数控系统的形成就是要根据机械实际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功能,将其进行模块化之后形成系列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最后是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控制,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无人化操作,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以此更加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三)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机械制造功能的发展也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可视化技术、原功能的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所谓可视化技术就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拓展机械制造的功能,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生产成本。而对原功能的改造就是要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的生产过程对机械制造生产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造,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品质。最后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方面、快捷地进行信息的处理、共享等,及时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快速反应并解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巨大作用。这是因为:通过智能化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品质,同时还能够减少生产成本,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才能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这个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费悦清.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7):259-259.

[2]赵坤,李学刚.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业,2016(6):215-215.

[3]程桂娟,芦轶珂.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206-206.

[4]刘鑫,詹云龙.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0):81-81.

[5]李瑞婷,韩辉辉.基于现代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研究[J].科技风,2014(4):88-88.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问题;设计;建设

1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及管理现状

1.1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层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1)随着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力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它以超越传统模拟式电网的发展概念,实现了电网技术装备现代化且具有智能化功能,其中,智能变电站已成为智能电网的“心脏”,它主要运用双向通信、高级传感器、自动化和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等最为前沿的智能化技术,这些也代表着现代社会新兴的技术。

(2)智能变电站整体框架尚未完善。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数字化平台、电子式互感器、智能一次设备、高级应用这几部分,在这一框架中数字化的平台使用的是ieC61850的标准,但是在长电缆连接上存在着统性不强的问题,容易造成一些隐患;其次,它还容易受到传统互感器的影响,不易在户外场地应用;另外,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还不够成熟,调试的周期较长,使常规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模式受到极大挑战。

(3)智能变电站在电子式互感器上存在着可靠度不高的问题。电子式互感器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优势,无论是体积、重量、结构方面,还是在电压承受、动态性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不足:例如稳定性不够高,使用的时间不够长,温度变化太大,精度太低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并不断研究改进。在进行改进方面我们必须切准角度,从电子式互感器的制造工艺方面着手,不断改进和完善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多次进行试验并纠正以保证电子式互感器的设计与材料的规范,加强性能,严格保证质量,从而能更好地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做出可行性建议。

1.2智能变电站在管理层面存在的相关问题

我们要重点关注智能变电站技术问题,但是也不能忽视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因为在智能变电站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新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

(1)对智能变电站制定的特定标准不够合理与完善。对于管理者来说,它的任务就是制定相关的规则与运行标准,但是往往却被许多企业忽视,尤其是对于智能变电站来说,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规则与目标,同时加强与领导人员的沟通,与相关人员探讨并作进一步的努力。

(2)设计人员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智能变电站的管理在开始阶段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者,设计人员在整个电网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新设备新技术的接受、学习与使用,每个人都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由于基础知识的差别,造成各人适应期长短不一,设计部门面临着改进和提升的巨大压力。

(3)对智能变电站产品购买的合格标准和验收标准不了解,因此,智能变电站不可避免地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境,例如:智能变电站会购买与现行设备制造商不同的商家产品,这对于当前在变电站工作的人员来说是有很大有压力的,他们往往由于过于陌生,也不会进行深入鉴别,这大大影响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2智能变电站的改进方法

(1)人才引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才能与智慧。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应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大量进行宣传培训以提升智能变电站工作人员的素质,避免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中出现技术中的错误与失误。当前的工作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的程序不熟悉,很大原因是由于新的操作程序与传统模式有较大区别,因此只有积极培育和发展人才才能使变电站健康而有序地发展,那么其他程序也会变得简单而有秩序。

(2)采用就地化模式试点。要确保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观察、排查甚至考察。

(3)对于过程层网络配置应该采取新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电压网络不同进行的设计也不相同;在SV原则上要采用点对点方式来设计;采取点对点的跨网方式与双套配置的设备间交互数据;减少交换机的故障影响,以保证交换机按照端口进行流量控制。

3结束语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首先要保证每一个设备都能稳定运行,这就要求一次设备参数精确,二次设备接线准确,所以在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要带着发展的眼光选择设备配置,变电站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和社会的建设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造价管理;施工建设;施工单位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智能化工程所设计学科广泛,综合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网络等技术,使得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火、防盗和运输等设备协调工作,实现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集成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全新概念,当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能同时具备技术、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的复合型人才极其缺乏,因此造价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智能化工程项目在设计管理流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参与者等方面与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显得尤为困难。

一、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特点

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与智能化工程设计程序、特点是紧密联系。智能化工程设计程序主要分为: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目前,一般大中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程序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阶段多数由设计院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协助设计院来完成的。大部分情况下前4个设计程序的正确性、完善性、符合性对造价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后续造价管理工作的成败。而深化设计在这一程序基本上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来协助系统集成商,只不过是从设计院输出设计结果的。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技术强、设备变化快等特点,使得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智能化工程系统的辅助系统和辅助设备种类繁多,而且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比较短。

2、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性能和设备品牌存在巨大差异,即使同一生产厂家的设备型号也存在差异,价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3、系统供应商家是系统的设计和生产方,因此主要承担着设备的更新换代技术,主导设备系统的技术供应。

二、当前智能化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1)由于智能化的认识不足,而且项目投资的重任主要集中在没有专业经验的施工建设单位,所以在实际的项目决策阶段,极易出现大量的漏洞和不足之处,影响后期的项目施工和建设。

2)由于管理经验相对欠缺,所以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比较片面,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同时对于资金的预算评估不到位,常常与实际资金输出存在较大偏差。

2、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项目设计人员主要负责项目设计任务,但是由于设计人员对施工场地不了解,对施工建设的情况不了解,所以具体的设计工作存在偏差,质量相对较低。

2)设计人员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过于重视设计稿件的整体实用性能和审美性能,而对重要的经济性能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

3、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招标的具体合同拟定和招标条款的制定主要依靠招标管理部门内部人员完成,由于经验欠缺,而且招标任务期限比较短,所以招标文件的基本条款不全面,常存在重大的条款漏项等。

2)项目的评标专家通常是施工单位在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由于缺少相应的针对性,所以专家对具体的智能化工程评定不了解,另外,受到专家技术素质的制约和业务能力限制,对招标的项目审核技术低,而且缺乏逐一检查的工作热情。

3)由于管理有缺陷,目前存在着招标单位恶性竞标,招标单位与竞标单位相互勾结的现象,所以部分没有实际竞争力的施工单位鱼目混珠,竞标成功,而真正对智能化工程相对理解的单位,常失去真正的竞标机会。

4)当前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竞争。部分内部招标人员常利用自身权利,,利用职务之便扰乱招标市场秩序。

4、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1)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出于对经济成本的考虑,可能相应的内部调整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等,这将严重干扰到工程的造价工作,使二者存在重大的偏差。

2)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现场监管不严,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5、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1)智能化工程的设备大多是电子产品,该类产品的性能差异大,价格差距大,而且型号和使用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其的价格评估与实际购买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造价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对市场观察的敏感度。

2)缺少专业的智能化工程的审计人员,缺乏对整体智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论知识,使得工程结算价不能真正反映工程造价。

三、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的策略分析

智能化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于项目施工各个阶段的复杂工作,它需要建立完善的体制,并在实际进行过程中进行多方协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1)做好基础资料的搜集工作,项目决策的科学制定需要决策人员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2)认真进行市场研究。组织一批具有工作经验的专家,针对招标市场进行系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并进行多方会谈,趋利避害。

3)做好方案优化工作。设计人员应具备相关造价专业知识,通过优化方案,合理选择设备。也可让项目造价跟踪审计人员提早参与介入。

2、项目设计阶段

1)加强对项目设计质量的监督,严格审查设计图纸,充分发挥图纸审查部门、技术和经济专家的职能作用,以求提高设计质量。

2)开展优化方案征集。吸引社会上经验丰富的设备集成商,为设计单位的优化设计出谋划策,以完善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缺陷。

3、招投标阶段

1)给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的造价人员充裕的编制时间。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人员要相互充分沟通,注意加强对招标文件、清单的审查。

2)不断提高评标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评标的质量。评标技术、经济专家需要更加细分,让真正的智能化专业专家参与智能化工程评标。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标准下,要特别警惕投标单位的不平衡报价。

3)评标时,建议在以合理价格中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分法,建设单位不要一味追求低价。

4、施工阶段

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及时掌握、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真实信息。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为工程结算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

2)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章程进行,并保证按时完成项目施工,尽

量减少突发状况对工期的影响,以保证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质量。

5、竣工结算阶段

1)竣工核算工作要全面,不仅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各种有利因素进行分析,还要对存在劣势问题进行汇总,以保证竣工核算工作的全面和系统。

2)审计人员必须协同建设施工单位的具体人员进行实地的工作审核,走出数据的制约,综合实践结果。

3)合理审计设备价格。设计要全面、分层次、有重点,必须以国家的标准物价为标准,同时还要适当借鉴市场的实际价格,以及同类商品的不同性价比等因素。

4)审计人员要充实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保证造价管理工作有序的展开,因此,需要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学习和深造,以加强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掌握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关系到建筑施工的价值获取,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提高认识,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切实可靠的管理策略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涛,浅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造价管理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7)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大电网智能化技术问题

我国现在大范围、大规模的资源分配对只能电网提出了些技术上的问题,提高了大电网调配额能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在开发的过程当中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增进大电网调度的智能化主要是为了加强安全措施,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电网的调度的实际要求,促进电网的安全优质运行,大电网智能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上的研究,加大大电网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1大电网调度智能化

1.1调制智能化的内容

目前电网建设的情况来看,大电网调度只能化是电网规划进而建设的重点[1]。改善大电网智能化的主要目的是能提高能源转化率,协调负荷能源,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一些程序推进骨干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就助于电网建设的整体发展进步,大电网调度要积极优化三道防线建设,稳定和装置,有效的促进电压紧急控制的强化,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遇到事故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有效的加强智能化的建设,可以提高整体电网,面对问题是及时研究解决,实现动态与静态的处理方式协调配合,对智能调度进行优化,确保国家电网能够更好的为社会群体提供服务。

1.2调制只能化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大电网调制智能发展情况看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经历了演化与完善,但是在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还存在些不足要积极解决,首先在基础数据着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电网数据的准确、有效、及时是使能化的基础,在现有的数据系统上存在着完整性、准确性等多方面的不足,现今由于控制中心状态估计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是分析计算存在很多较大的误差,必须要尽快的解决和改善,在三大防线这方面是电网系统工作作业的保护屏障,传统的三大防线不能很好的对电网精准控制,在电网系统正常工作地方情况下还存在很多弊端,不能足够满足电网安全性的需求,实时预警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且系统业务导向不明确,功能性和实用性不强,标准化推广比较欠缺、实时仿真能力不强,这些问题是电网调度智能化应用效果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2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

要实行大电网调度的智能化首先要完善三道防线的建设,加强调度的自动化和提高三大防线的安全性,以现阶段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发展及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从应用支持平台、基础数据建设及应用软件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推动电网运动系统的正阳调度目标的实现[2]。首先应用支持平台,现状计算机技术中由很多电网所支持的平台大多数都是以自动化为基础,这已经满足了智能化电网数据的采集和信息共享等综合管理的要求,因此在应用支持的平台方面将系统转化到目标,有效的形成智能指挥的平台,其次是基础数据建设,基础数据建设就是现阶段建设强度智能化电网的首要任务,主要问题是在于岁现有问题和不足的解决,保障数据的准确和可用为目的,以现有的数据基础制定为改造目标,并分阶段进行实施,最后在应用软件方面,目前的应用软件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三道防线、预警控制和状态估计,这三方面都是将以解决现有问题,提升软件的级别作为建设智能化的方向。有效的提升电网集中建设的质量。

3解决大电网调制的技术问题

3.1技术的基础建设

目前基础数据建设的问题主要是在于精度与时效两点,对数据基础建设主要以优化进和改进为首。将远动协议修改,测量时标设置、监控系统为改造的主要手段,进一步解决基础建设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3]。主要从三方面分析;(1)远运动协议修改主要是通过远程协议上的修改,更改系统的测量值的方式传输数据,达到数据分析的要求,但是在周期传送的过程中时间比较长,不建议使用,还有一种传输的方法是通过远程协助上传,这种方法较方便,是种比较好的方式。(2)测量标准设计,从103协议后就不再支持装置测量是标时设置迷你测量,所以电站不能采用在测控时装置直接设置时标的方式实现目的,所以只能在变电站运程系统对测量进行统一设置。(3)监控设置,在测量设置后,对主站系统从前置采集、数据储存等方面进行改进,建成统一建设系统,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应用软件的分析的进度提高,为调度智能实现为目的。

3.2支持技术平台

以系统统一为目标应用的支撑平台为综合数据及时共享,扩散可扩展的数据采集,基于全球系列应用,综合信息展示等几个平台,有效的解决平台问题则需要这几个平台的并行优化问题[4]。

3.3技术的应用软件

根据以上两种解决将完善推进软件的升级,形成现代电网高级的应用软件,可从三道防线、状态估计、管控预警缝三方面展开进行,首先要从时标量测的快速状态估计,对电站测量进行改造,最后用自适合的三道防线对相应的电子数据进行故障处理,为建设实施管控预警系统以提高电网运行稳定。

4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可了解到,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过程中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优化目前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要找出关键性的问题,解决措施为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基础建设,结合实际做出相应解决方案,解决关键性问题为电网的安全调度,资源合理分配提供有利的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汪际峰,沈国荣.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01(01):10-16.

[2]尹超.大电网调度智能化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07):64.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发展建议研究

1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

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变化显著的传统农业大国来讲,我国技术也相对欠发达,这些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减少这些差距,我国着重研究精准农业机械,不断提出实行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即促使农业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当代社会,我国农业部门也总结出了一些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的经验。例如,在农业上广泛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促使农业机械自动化,以此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化的发展;同时我国也开展了如山东寿光的智能蔬菜大棚,大棚采取自动采摘装置,这是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结合,而且我国也设计出了拖拉机的自动化。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机械智能化,我国也不断向外国吸取先进经验。例如,学习英国的精准控制肥料的动力测量和日本发明的四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我国在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智能农业的核心技术,以此促进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发展。

2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应用

2.1工业机械的智能化

工业机械智能化能有效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业机械的智能化包括喷灌机械、智能红外湿度计等。喷灌机械是工业机械智能化的代表之一,它在计算机上通过精准变量的灌溉设备,能合理控制喷水量和随时进行喷水作业,能极大地减少水量流失,节约水资源。而对于智能红外湿度计来说,它会根据时间随时对植物、土壤的湿度进行读取。通过对湿度的读取和信息分析,能判断何时进行灌溉,这样能成为判断灌溉的有效指标。这样工业机械智能化也能有效减少土壤、水质的污染。

2.2动力机械的智能化

动力机械智能化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动力机械的智能化包括人机工程、拖拉机、自走式农机等。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动力机械的智能化,在动力机械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如东方红LF954-C是中国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了顶尖技术,如雷达及视觉测量系统、远程遥控系统、自动避让系统、动力转向变速箱、电控悬挂系统等一系列控制和信息系统。且我国也通过研究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而设计出农业机械智能化导航,有效帮助在农业施工过程中实现地头转向控制和作业机据升降控制。这些智能化的动力机械适用范围广泛,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智能化水平。

2.3农机管理的智能化

农机管理的智能化能有效构建农业管理网络,可以有效在区域或全国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存储工作,这样能有效地发挥农机管理的价值,提高工作效率。农机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web系统终端、app和硬件设施。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应用农机管理的系统工程,他们通过计算机技术促使农场里的作业机械和无线通信来交换数据。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存储和整理信息,并将数据信息归纳到数据库。同时在农场也通常将设备安装在农业机具上,并通过地图对农业机具进行定位。这样能有效跟踪农业工作进程,有效地了解农业施工的天气状况。在国内农机管理的智能化也有应用,例如高校与农机公司通过合作共同研发“互联网+”技术,以此来对农机进行智能化管理;而且浙江大学也与北斗卫星应用研究院进行合作,共建“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以此用来定位监控农业机械;而在我国宁波市,宁波移动也与农机站建设了“智慧农机”平台……,这些都是我国农机管理智能化的代表。这些平台或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促进了精细化的管理服务。

3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无论是无人拖拉机的应用、智能大棚、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还是即自动化收割玉米和脱粒烘干于一体的自动化装置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化道路的发展。但同时,由于我国历史与技术水平问题,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也存在着挑战。

3.1我国农机服务产品化程度较低、农机市场主体培育水平不够

对我国来说农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大,持有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农机手持证人少之又少,因此尚未形成农机市场推广与服务产业的一体化进程。而且对于后期智能化农业设备的维护不方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这些都成为制约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阻碍。

3.2国家对农业机械专项补贴的资金不足

在我国目前存在补贴资金缺口,虽然国家日益增加农业机械专项补贴基金,但对于农业智能设备和机械设备昂贵的装备来说,资金还存在问题。因此为了更合理的走智能农业机械化道路,需要合理分配和安排各项资金。

3.3我国应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制造发展

虽然在农业机械制造发展上也有进步,但是我国由于历史与技术水平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足。导致我国缺乏自主品牌的研发精神,研发产品操作性不强,价格昂贵,研发生产的智能农业机械化程度水平较低,这样会使我国农业机械智能化产品很难被应用和推广起来。

4对于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的建议

4.1促使我国智能化农业机械发展更具中国特色

我国在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时,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注重产学相结合。并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同时我国应不断向西方汲取先进经验、吸取他们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本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应用到本国实际当中,创造出具有农机本土化、国产化的智能农业化发展道路,以此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化的发展。

4.2国家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

发展智能化农业机械应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良好的政策能有效帮助我国农机的发展。我国可增加对农业机械专项补贴的资金,同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可实行的政策,以此促进农机装备的发展。而且政府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管,这样农业机械智能化才能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3创建自主品牌研发,不断升级农业机械装置

我国应在已有的智能化农业成果上,不断对原有农业机械装置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进行升级与改造。同时也需要创建自主品牌研发,不断提高我国智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也要不断升级改造管理模式、信息处理方式和机械装置。通过不断改造和升级机械设备,以此来实现农产品效益最大化。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pDCa循环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8-02

1前言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不断地吸纳和完善。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医院信息化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医院信息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单机应用、部门级局域网、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医院现代化的进程,医院的智慧建设成为客观需要。智慧医院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医疗行业的一个具体应用,是当数字化医院达到功能覆盖全面、系统运行稳定的程度后逐步实现的。所谓“智慧医院”是医疗机构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互通信技术,通过打造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患者、医务人员、后勤管理人员、领导管理层、流程制度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医院智慧化。

2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架构

2.1智慧医院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三甲医院已经开始了智慧医院的建设。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是由吉安市委市政府出资建设,委托上海市东方医院经营管理的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在医院建设过程中,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参考沿海发达城市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充分调研,以建设绿色智慧医院为总体目标,利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现代通信与节能技术,向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就医环境。自医院开工建设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已初见成效[1]。

2.2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

智慧医院通过信息集成及通信协同实现人、物、系统之间的高效沟通协同,是医院优化医疗、后勤资源配置,持续为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的高效生态系统。根据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医院建筑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科室分布等状况,现阶段智慧医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2]:(1)即信息化基础设施。(2)业务数据传输及集成。(3)临床数据集成平台。(4)以病人为中心的前台作业平台。(5)后勤运营管理平台。五大部分需相互依存、数据共享、信息融合,实现五大部分总体集成,才能体现智慧医院的智慧功能。

3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及功能

3.1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应为就医患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均等性等提供技术保障;实现医院“设备智能化、网络互连无线化、办公无纸化、医疗数据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信息网络设施,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这是智慧医院的信息传输系统;(2)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数据存储中心、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这是智慧医院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3)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主要是包括综合安防系统、防盗报警、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电子巡更、广播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4)多媒体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手术示教系统、信息系统、智能会议系统等[3]。

3.2智慧医院的功能

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智慧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看,信息化基础设施具有以下功能[4]:

(1)智慧医院基础数据的采集者。医院信息化的离不开基础数据的收集,就诊患者的数据、医务人员的数据、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其他临床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2)智慧医院信息的传递者。基础数据采集之后需要传送到各个应用平台进行分析,否则采集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就失去了作用。而信息的传递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实现。(3)智慧医院智能设备的监控者。各种智能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管理中,这些智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情况等需要得到有效监控,而信息化基础设施就能实现以上功能。例如空调能耗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4)智慧医院安全的守护者。医院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医闹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环境下,日益严重的安全防范形势必须得到有效解决。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综合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室内、室外无死角监控。每个护士站均布放报警系统,重要区域实现了入侵检测系统。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医院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

4关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每个医院建设的规模、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施工单位的实力等不一致,造成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以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为例,建设过程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5]:

(1)建设前期工程规划与设计注重全局,忽略细节。在前期规划过程中,方案设计考虑系统比较全面,各个子系统在功能上能满足要求,但是各个子系统的内部方案考虑不全面,有些设计脱离了施工现场,造成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必须变更,从而引起预算增加。例如:整个医院由四栋大楼组成,且楼与楼之间间距较大,楼与楼之间互联设计采用多模光纤;各个楼层弱电间重要接入设备没有设计UpS供电;弱电间没有防雷接地;灾备机房没有配备UpS;重要业务没有采用双链路等。(2)难以制定准确的工程建设计划。由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各个科室的需求随时会更改,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变数,很难制定准确的计划。例如:某个医技科室临时更改信息点的布置和数量,造成工程返工和浪费;后勤保卫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控点位及要求,室外管路建设因冬雨期无法施工造成工期后延;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无线信号在某些区域较弱,导致需调整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3)各个专业工种的配合协调比较困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强电、给排水、暖通、装修、净化等专业有交叉面配合,而每个专业的现场负责人、施工方案不一样,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步,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缺乏联络和沟通,造成在建设过程中各专业相互扯皮,甚至会破化其他专业已完成作业面。(4)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子系统较多,专业性很强,因此对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能力、经验、业务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工程招标时中标单位低价中标,由于中标单位中标价远低于市场价,货源得不到保证,造成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施工缓慢,施工过程中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5pDCa应用于智慧医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控方法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或者持续改进螺旋(continuousimprovementspiral),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其内在含义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采用以上四个步骤循环往复,保证目标持续改进的过程。

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由四栋建筑物组成,建筑面积约为11万m2,所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必须要在7个月内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使医院满足开业条件,这一要求使进度控制从项目开始之初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在预定的期限内高质量地顺利完成,项目业主在进度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理论,以便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实施动态管理。

(1)计划(p)。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建设之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包括建设业主、使用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分析各个领域的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实施的医院进行参观学习,然后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整个项目工期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每种进度计划类型明确负责人、完成时间、具体措施、完成目标。实施计划经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工程管理人员批准后予以实施。建设业主以该计划为依据,日后对项目进度进行动态的跟踪控制,以便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执行(D)。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计划严格执行任务,建设业主、监理工程师建立现场解决问题机制,将办公地点直接设在施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对已发生影响进度计划的问题及时处理。协调信息化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面,保证场内的正常的施工秩序;严格执行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制度,保证施工质量;监督施工工序,做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及时确定现场签证;处理合理的工程进度支付凭证,确保施工单位施工流畅性,提高施工单位积极性。(3)检查(C)。建立现场巡查、不定期抽查、周例会调度机制;检查项目实际进度是否已经超出的计划,并判断其在整个网络计划中对后续项目及总进度可能造成的影响。若超出,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方案并要保证方案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各子系统实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排除对项目不利的人员或限制他的权限;发现项目存在的风险,尽早进行规避和做好应急预案,向领导决策层报告项目状态、项目进展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4)处理(a)。在处理阶段应对第一阶段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施工计划实施有效的修正,在确保无误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的程序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性。此外还应当将本阶段乃至整个pDCa循环中尚未有效完成的计划接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之中,进行二次循环。

6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系统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型医院的有利保障。完善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pDCa循环的使用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有效,使项目进度处于一种动态管理中,通过每一次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了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工程建设费用、工期、质量、安全达到预期,建设成真正的智慧医院。

参考文献

[1]史洪飞.总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初探[J].解放医学院学报,2013(5):522-523.

[2]陈金雄.构建智能型数字化医院[J].医疗卫生装备,2010(2):1-4.

[3]吴艳艳,唐源.医院智能化建设及其在智慧医疗发展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38-41.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9

关键词:智能物资管理系统;电力企业;仓库智能化

1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1不能适应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需要

仓储管理作为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能直接影响电力企业供应链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虽然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我国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环节仍沿用传统人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由于仓库管理员的人工登记、手工录入等操作的制约,就会导致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采用人工的模式,由于其工作的重复性和繁琐性,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仓储业务工作效率;其次,由于人工服务会受到工作人员的情绪、工作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不能随时为电力企业的仓储环节提供服务;最后,人工管理模式容易因人为的操作存在一定的错误,因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会影响仓储管理数据的准确性[1]。因为传统模式存在这些问题,导致传统的物资管理系统不能适应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需通过智能仓储系统建设改变当前传统的物资库存管理模式,以促进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发展。

1.2采购与合同管理不规范

采购与合同管理不规范也是我国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采购与合同管理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仓储管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采购与合同管理工作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也能帮助电力企业合理规避法律风险。但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仓储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过程中,物资需在进行需求计划、采购订单、款项支付等方面的流程审批后才能归入仓库或投入到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这些流程的审批通常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会严重影响物资管理业务的办理效率[2];其次,在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过程中,还会由于采购与合同管理所涉及的不同专业的软件切换和重复信息的录入而对仓储管理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再次,在采购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管理程序规定,就会导致采购与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既不规范也不稳定,影响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的正常工作[3];最后,在采购与合同管理中还存在着档案资料分类不同步、录入资料过程繁琐的问题,也会影响电力企业的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展。

2智能物资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和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现阶段正大力发展发电行业的智能化建设。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为推进智慧电厂的建设、满足公司的物资管理需求,借助公司现在的物资管理系统平台制定了智能物资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将智能化技术与物资管理系统相结合,不仅能提高电力企业仓储管理的工作效率,还能规范仓储管理的工作流程,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对智能物资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主要包括智能仓储系统再造和采购与合同管理模块升级两个方面。

2.1智能仓储系统再造

2.1.1主要硬件设备

要想电力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进行再造,首先就要对仓储管理的主要硬件设备进行改进和完善。智能仓储系统的主要硬件设备包括自助式收货发货柜、工作站、RFiD标签及桌面发卡器、通道门、无线ap、专用pDa以及监控设备。自助式收货发货柜的多台并联使得一个操作屏幕可同时控制多台机器,并能在补货时进行自动计数;工作站可为业务人员和库管员提供查询、录入和标签打印等操作。RFiD标签及桌面发卡器和通道门通过对在高价值物资以及需要进行跟踪的重要物资上粘贴RFiD标签,并设置通道门检测,可以防止误拿、错拿等现象,检测到未经过正常手续领用的物资出门时,进行声光报警并记录在系统中;无线ap能够实现仓库的全wiFi覆盖,以支持手持app随时在线进行业务操作,如盘点、查询等;专用pDa可通过红外方式扫描二维码,读取RFiD标签进行批量盘点等,运行库存app进行业务操作;监控设备能根据收货/发货机开关信号以及门禁系统信号,将视频内容与每次业务操作记录进行关联,以便回溯。

2.1.2仓库设置

要想电力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进行再造,还要对电力企业的仓库进行设置。将电力企业仓库中的物资根据物理特点、规格和价值来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类别的物资放置在不同的库区进行管理。在开放式的自助库区,将自助式收货发货柜作为支架对小型低值易耗品和常用备件进行管理;货架式的备件存放库区用于存放异型低值易耗品和常用备件,同时可将自助式收货发货柜直接用作自助区与存放区的间隔;货架式的单独库区主要用于高价值或重要的物资存放,由于这些物资都粘贴有RFiD标签,因而对这些物资的存放需要通过RFiD标签及桌面发卡器和通道门来实现;开放的自助式验收库区主要通过摆放自助式发货柜来存放待验收的物资;而对于钢材、油类、大件类等不能通过智能设备进行业务处理的,就需要设置专门的库区来进行人工操作管理。在仓库设置的过程中,为保证操作的即时性和对权限的控制,需将仓库物资的存放和管理与硬件设备相结合。此外由于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物资都是通过物流公司运输,为方便对到货物资的统一管理,可在厂门口设置到货专用智能柜,并配备监控设备。

2.1.3软件系统

要想电力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进行再造,还要注意对软件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在对物资管理系统的软件进行升级时需注意:需开发物资管理系统与智能设备的接口,以保证智能系统自动采集的数据能传递给物资系统,让其能自动在物资系统中完成单据的状态改变、库存数量的更改、发料人的记录等;需开发物资管理系统的综合盘点系统,对需自动盘点、自动批量盘点和扫描二维码进行盘点等方法进行综合管理;需对物资管理系统的二维码标签打印及RFiD发卡功能、智能化货位指示功能、实施库存定额管理功能、现有的到货—验收—入库—发料功能进行开发和改造升级;要开发整套的手持app系统,让供应链的管理不再受到办公地点的制约,实现供应链管理功能的全面移动化,满足各类库区和物资采购所需要的管理要求。

2.2采购与合同管理模块升级

2.2.1基础管理

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合同模块的升级,首先就要对包括物料主数据、仓库管理、库位管理、安全库存、计量单位、计划员、采购员、会计期间、存货计价方法、期末结账等在内的基础信息进行配置和管理。针对数据存储而言,可通过建立电力企业的云数据中心来实现各专业软件间数据的一次性录入。这种存储结构能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实施同步的云数据中心上传备份,以满足物资管理业务审核流转的需要。针对物资管理的相关信息而言,不仅要对物资管理过程的采购项目、物资的基本信息等进行管理,还要将绩效考核指标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的信息也纳入物资的基础信息管理之中。

2.2.2采购过程管理

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合同模块的升级,还要注意对物资的采购过程实行有效管理。对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订单、统计报表、物资超市、会计期间、期末结账以及自动记账等方面。需求计划的管理主要是指采购部门需要实现需求计划来源、汇总以及根据安全库存生成需求计划并提供费用的预警及限制范围;采购计划的管理主要是指对采购需求汇总、工单策划物料、平衡利库后生成采购计划,在进行采购计划的管理时需格外注意安全库存的问题;采购订单管理则主要指生成采购订单,记录与供应商物资相关的采购信息,在遇到问题时采购人员可将其进行及时的反馈;统计报表能为物资需求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库管部门以及领导层等提供所需的统计查询、相关统计报表和辅助决策;物资超市能最大限度地优化物资配置,减少物资采购和管理中的浪费;会计期间需根据电厂的需要进行设置,并随时根据财务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电厂财务结账的需要;在进行期末结账时要保证当前会计期间内物资系统的数据与财务数据一致;自动记账则需通过当前会计期间内的暂估出入库和财务出入库(发票及红冲)自动生成会计分录来实现[4]。

2.2.3合同管理

要想实现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与合同模块的升级,还要注意实行合同管理。在电力企业中,合同管理主要是指对合同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在智能物资管理系统中进行合同管理,能够将合同基本信息、立项信息、招标信息、合同投标信息、合同变更信息、合同收款信息、合同付款信息、合同评估都纳入到合同信息报表中,并对合同的有效期和付款日期等进行自动的时间提醒。此外,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还能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审计监察以及问责,以此来完善电力企业的权责体系。综上,智能化的技术为我国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系统改造和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对智能仓储系统再造、采购与合同管理模块升级等方式来实现物资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建设,不仅能让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能规范采购与合同管理过程,提高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薇,张霞.电力物资仓库智能化实时管控系统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7.

[2]惠旭东.基于“物联网+”背景下的电力物资仓库智能化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17.

[3]孙昊.牧星:用智能化解决方案武装电商仓库[J].中国储运,2019,11.

制造业智能化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

一、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一些开发商把智能化变成推销手段,追求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大而全。实际上很多系统建成后难以启用,成为一种摆设。据文献资料介绍,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从工作实际使用分析,至今看到的真正达到智能标准的确实不多,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不同档次,不同地区建筑的需求,配置不同需求的智能化装置。

二、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经验表明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技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现在从全国范围看,与智能建设相关的管理部门有许多个,如建设、邮电、广电,技术监管及公安等,管理部门多标准不同,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隹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

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三、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由于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而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

建筑作为永恒的主体必须使其具备比较高的智能系统,并使其实现综合价值的最大化。现在智能化建筑直接应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当代智能化建筑领域内,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无线局部网络化技术及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广泛深入的具体应用。

四、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另外智能化产品规格混乱通用性差,使系统集成难以实现或留下潜在隐患。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目前专业划分过细,缺乏综合实力,很难承担一个项目的全部施工内容。现在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是由集成商自己来承担。而集成商因为没有施工力量将安装工程分包给其它人施工,其工程质量很难保证。而施工验收仍偏重于定性验收,忽视定量验收。问题是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人才,造成在设计、施工、监督、竣工、验收等过程中不能把关,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伴随着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的发展提高,智能建筑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在的建筑、结构、设备和电气工程师,极其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智能建筑所具备的特征和功能,拓宽视野,使国内的建筑设计,物业管理系统和服务水平上一个台阶,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智能。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要充分应用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交叉进行技术设计,灵活运用“强弱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和通信自动化技术,把智能建筑有机结合控制,对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意义重大。

五、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的领域在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