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十篇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十篇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5:10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1

关键词:识别;阅读;分析;描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3

巴洛文金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指出:“地图不仅是研究地理学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书。”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既然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

一、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目前,通过包括课本、练习以及网络等途径,学生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地图,这里面有的是常规地图,有的是新地图,可以用“百花齐放”来形容,但是不管是何种地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地图,知道看的对象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些方面的地理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看懂地图,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要表达的内容。

1.要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作为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地图的三要素是我们识别地图的前提,特别是在一些题目中,地图的三要素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地图的三要素的内容,从常规地图入手,教会学生怎么在图中辨认方向、寻找方向,怎么运用图中的比例尺进行计算,同时,应该把一些常见的图例和注记进行归纳,让学生有所了解,并养成解题先找地图三要素的习惯。在这样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即使是面对新地图也知道应该从三要素开始,了解怎么开始看地图,从而获取解题所需要的一些信息。

2.归纳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各类地图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侧重点,看图时必要的归类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该从课本上的插图开始,把出现过的地理地图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逐步分清常规地图的种类、用途,以便在具体的图形的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以往的规律,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要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区域地图。区域地图范围有大有小,因此在面对区域地图时,学生往往无从入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遇到区域地图时应该多使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常见区域地图的轮廓、形状、特征,做到大致了解,这样做才可以有助于地图轮廓的记忆,帮助学生缩小地图的范围,例如在省级行政区划的教学中,可以把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分别罗列,再让学生一一对应,这样既动了脑,又活跃了课堂。

二、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要引导学生阅读地图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地图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

阅读地图时首先要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地图的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如果忽略了图名,那就抓不住该地图的要点,也就无法理解、分析该地图了。

其次,阅读地图要特别关注图例、注记。图例、注记,它们有地图语言的功能,通过关注图例、注记,可以要从地图上获得许多的地理知识,常用的图例如表示城市、村庄的符号,表示边界、道路的符号,表示山脉、河流的符号等,可以让我们在阅读地图回忆原来的知识,新出现的图例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为新地图的理解打下基础。同时,在阅读地图时要看清楚图表的内容,寻找“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但是留给我们的时间可能有限,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问题的要求去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做到“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

三、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要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学生仅仅会阅读地图,只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对于中学教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剐是隐性知识,那就需要教会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地图,也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直接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隐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要素,做到“一图多思、多图并用”,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中国的人口分布的教学时,就选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可以同时就选用《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地图,再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多幅图的比较、分析,最终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尝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的结论。这样,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四、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就要让学生描绘地图

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描、去绘草图、简图,如区域地理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形图等,使得学生在考试和学习过程中不再怕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坚持,首先可由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临摹:为防止学生无从下笔,可去书店挑选一本较理想的地理填充图册,先让学生进行简单地图描绘,再逐渐过渡到复杂地图,例如先可以描绘中国区域轮廓图,再描绘世界区域轮廓图,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去描绘地图。如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对比、竞争,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他们把自己的成果与别人分享,让他们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填绘的优缺点等等。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2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对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的能力,同样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亦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一、高中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现状

(1)存在读图障碍问题。对高中阶段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发现,七成学生存在读图障碍问题,同时分别有四成的学生认为识别地理图表中示意图、区域定位图等有较大难度。另外,还有八成的学生透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地图。导致读图障碍产生的原因,究其根本在于当前教育体制的一些影响,因为最终的应试分数才是决定学生最终命运的关卡。因此,地理教学本身就被看做“副科”,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都没有给予主科同样的重视。这导致地理教学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更多地关注到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充分认识。

(2)重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被弱化。我们都清楚,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在高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教师习惯于把一些成型的抽象结论与概念,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很难马上理解,由此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产生畏惧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一样都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很多重大问题的解决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来源于偶然的直觉。因此,我们要重视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亦是至关重要。

(3)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未得到充分重视。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地理图像知识和基本读图方法是读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图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深层信息的获取能力,这两个能力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学生表象积累的质量越高、数量越多,思维能力越强,获取深层信息量就越丰富。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构成、能力目标、能力层次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侧重学生感知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以文代图”“以教代学”。

二、高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1)重视学生的地图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判读各种地图,对于地图中相关的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并给予解决的能力,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这方面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地图知识,以及敏锐的读图能力,善于归纳总结生活中常遇见的地理规律。

(2)读图能力的培养步骤。①展图。在地理课堂中,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者教师直接绘画在黑板上,将其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比如:中国领土和人口课上,我们首先给学生介绍不同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省份,并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寻它们的位置,分析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如气候、人口。②说图。通过挂图或者版图这样的教学工具,进行图例说明。例如:讲解“大洲和大洋”课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东西半球图”,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图,找到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然后给学生指明哪部分是东半球哪部分是西半球,再提问学生:东西半球有哪几大洲,大洲毗邻哪些大洋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看到大洲与大洋之间的关系。③绘图。当接触了一段时间地图之后,学生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画一些地图图形,让存于学生头脑中的图形、图像更加深刻,并且在绘画过程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会逐步增强,信心变得更加十足。

(3)把握常见图形的记忆方法。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不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以及图海等学习战术来实现。要注重摸索地图内部的关系,重视不同类型的地图的读图方法。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法得当,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读图能力。地理课上,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表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究其本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其本质进行学习。

(4)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地图中蕴涵着丰富的地图信息,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对地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例如:学习世界人口分布课例,首先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发现,人口密集的区域分别在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洲东部地区。随后教师提问:这些地区人口为什么如此稠密呢?影响因素有哪些?然后学生独立探讨,各抒己见,并进行总结:这些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这些地区大部分是近海的平原地区,适合耕种,更适合人的生存、发展。因此,其人口密集程度较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可以说,读图能力培养是地理学科中教育的精髓,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金玲.中学地理课堂有效用图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方法

一、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地图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现在的地理高考很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考察,而读图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文综试卷的地理试题中,占很大比例的试题就是以地图为考察背景,几乎达到“无图不成题”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图例来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如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地物,通过图例处理后变得通俗易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对地图的使用,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二、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现状

通过平时地理教学的实践以及对学生地理考试的评价,不难看出,大约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地图知识欠缺、读图用图能力较差,而且缺乏主动地依靠地图进行学习的意识。一方面,学生受当前就业形势及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地理地图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意义;另一方面,地图学习本身难度比较大,加上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很难读懂空间方位地图,造成了“越学越难,越难越不学”的恶性循环状态,在高一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节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地理教学中,即便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地理空间意识和地图意识的培养,但学生到了独自面对与地图有关的习题时,还是会觉得无从下手,或者没有办法从地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部分学生在做区域地理方面的习题时,有些小题的答案就隐藏在图例里,可他也不会发现;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核对答案后仍不知道答案来自于地图。多数学生不能较好地获取、分析地图信息,更不用说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了,这是当前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缺憾。高中学生无法构建个人完善的读图能力体系,不能正确地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致使解题效率不高、正确率低。

三、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地理图像随处可见。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培养学生地图信息素养,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看图习惯开始。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图像。比如,中央电视台在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前,都可以看到气象云图;一些旅游景区,都会有景点路线图;在每年的新生开学时,学校大厅都会有路线指示示意图;在公交站牌旁,都分布着路线图,等等。这些身边的实例会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地图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而产生对地图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尽量地“多用地图”,养成一种能运用地图来学习地理的好习惯。很多学生在观察地图时一些读图习惯并不好,不会思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别说挖掘深层次的地图信息了。教师要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良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并了解地理图像。看图的顺序为:第一,掌握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是正确读图的前提。第二,从图中去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先要明确地图名称,从名称中了解地图所要表示的基本内容,对复杂的地图要从不同角度去阅读,注意地图的多面性。第三,要重视各种分界线,如中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温度带分界线、东西半球分界线、日界线等,这些地理分界线是判读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第四,注意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趋势、走向及空间位置,读出图中的极值,通过分析判断找出规律,进而分析造成此种分布特点的原因。例如,在阅读等值线图时,要观察等值线的走向、弯曲方向,读出图中极值及数值的变化趋势,然后分析形成此特点的原因。第五,读图时不能漏掉辅图。辅图有时含有很重要的信息,主图和辅图相对应的位置及关系也不可忽视。养成了良好的看图、用图习惯,学生的思维自然就活跃了,分析图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2.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地图中隐含着各种地理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图像展开积极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对地图的分析是高中地理能力考察的重要内容,对地图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直接获取信息法,如等压线分布图,可以通过气压差数值和凸向直接进行判断风力的大小、方向;计算法,如利用经度的间隔,求两点之间地方时和区时的差异,利用经纬度的间隔,求两点之间的大致距离等;比较法,利用对比分析的办法,来分析地理环境系统的各种相互依赖关系,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的因果和发展变化,综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地图信息进行推理和总结,发现规律。3.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绘制地图就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哪怕是绘制最简单的地图,也能强化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了解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区分布,学生先在地图上寻找主要地形区以及山河湖泊,然后通过绘制地图,把主要的内容落实到地图中,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联系。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可以提高观察、分析、理解以及记忆地图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目的。又如,在学习洋流时,学生通过绘制世界地理简图,标记洋流的名称,能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培养学生默记地图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看图、分析图和绘图之后,默记地图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学生脑子里就会产生相应的空间概念,利用地理图像回忆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利于知识的串联,有利于知识的重新整理,达到形成新的图像知识体系的目的。如果学生还想进一步提高地理技能,还要将所学的地理知识重新回忆、梳理、默记,串在一起复述出来,让教材知识与图像融为一起。为了加强默图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多做地图填充,假如能熟练地在对应的地图上将各种地理要素补充完整,这样会在脑中不断地构建更丰富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空间辨识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希望通过加强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的地理能力及素养得到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潘平平.高中地理教学地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张艳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4

关键词培养中学生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06-02

地图是地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目前很多学生读图能力较差,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成为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我通过这样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加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辅导,强化地图基本要素的讲解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要学会读图、用图,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这是读图的根本。在讲“地图”一节中,对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结合具体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读图的基本要领;其次明确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读图。比如在学习某一地理区域的位置时,可分别引领学生按照半球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的顺序进行读图;再次要适当变换读图的角度。在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时,引领学生分别找出赤道、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这样换角度看图,能进一步加深印象。最后读图时还要深刻理解图中的基本原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比如在学习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时,要让学生理解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就能应对任何等高线地形图,告诉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二、教学中要采取措施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做到熟能生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都能正确解决。

学习地理,地理教师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以生为本,展开师生双边活动。把讲新课、读地图、读课文、做练习融为一体,对于块状特征突出的政区图、湖泊图等我们可以裁剪地图,采取以技能带知识、以活动带技能的方法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例如,在中亚政区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对这五国位置比较生疏,于是用一张白纸套画一副亚洲政区空白图,海洋部分着蓝色。五国形状另外硬纸按照比例裁剪,课堂上让学生把五国拼贴到相应位置去。在教学“中国行政区划”一节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裁剪制作特殊的省级行政单位,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加以识别。凡此种种,均已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对重点图型,进行点拨,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

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通过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范围以及各种相对位置的描述,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有清晰的印象。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对地图上的直观印象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最终能够自己用简要的特征来描述具体的位置。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通过读图完成“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真正掌握亚洲的基础知识、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等,并能运用地图描述其它大洲的地理位置。

可以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如七年级时,对“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对“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板块的运动及成因了。

如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两图时,我们要求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分析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这个分析结果以及地图上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众多要素去理解分布规律的成因。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抽象的理论,也使他们在“世界的气候”一节中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和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及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林晓霞.活化造型艺术提高读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引进艺术元素教学策略之一[J].新课程(上),2011,(06).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5

一、运用地图能力

地图是按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没有哪门学科像地理这样与地图牢固结合、密不可分。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范围大到整个地球,小到某局部区域。单凭人的肉眼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把如此广阔的世界尽收眼底,即使是一个小局部也不能了解全面,只有通过地图才能一览无余,这就决定了运用地图能力的重要性。重视地图运用,突出地理的空间性,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特殊性所在。

二、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指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特征和分布、发展规律的能力,是地理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分析是把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该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因素常常采取这种思维形式。综合是把地理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起来成为整体,通常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需要综合的思维形式。因此,如果说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而对于地理学而言,综合分析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三、推断和评价能力

地理学科的前瞻性使得预测能力成为地理学科能力特有的内容。但对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对一些地理现象判断、评价和对某些地理原理的推理。因为现实世界中很多地理事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甚至是地质历史时期)发展演变而来的,地理学中很多理论也还停留在推论的水平。加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使地理事物的演变方向和人类行为对其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太阳系的起源、地球板块运动学说、全球变暖的原因等等。地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推断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从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评价人类的行为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因此,推断和评价能力应该成为初中地理学科能力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是认识地理事物、解决地理问题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地理想象是地理智力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空间上与时间上极其广阔,地理要素的构成异常复杂,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都无法亲身经历过或者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对于这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借助想象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学习地理不能没有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估及测试体系等众多方面。因此学科能力培养应当纳入教学目标设计之中。教学活动中,通过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改变教学策略,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等将地理学科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具体对策如下。

1.构建以培养地理学科能力为主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科能力培养普遍重视不够。对地理能力的理解上,片面地将地图的绘制、仪器的使用等操作技能视为地理能力的全部或主体。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地理学科对学生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的独特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另一方面,培养不同层次、类型的地理学科能力的设计比较困难。因此,如何将学科能力与地理知识系统融合起来,便成为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运用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培养学科能力需要改变过去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应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因此,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引导学生努力探究各种不同的答案,使学生在探究多种答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3.实施有助于思维品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地理教师要精心设计并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洞察力和意志等情商因素,激活和驱动认知、实践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强烈欲望,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创造思维,启动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发散思维,发挥超常规的创造能力。其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有:(1)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训练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3)及时反思调控,培养思维的批判性;(4)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

4.在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若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良思辨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活动涉及生活各个领域,丰富多彩,地理教师应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5.实施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6

一、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的能力

观察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思维,观察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地理观察,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地理教学中通过各种实践、演示、参观、搜集资料、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类生存环境,学会多渠道获得地理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如在学习“北方地区”时,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果园等地去参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北方地区种植的蔬菜和水果种类,在通过对果农等的调查,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耕作制度。用这种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都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图表,凡事能从地理图表中获取的知识,尽量诱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获得,使学生逐渐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那么,如何教会学生读图呢?

通常的读图方法有:描述法、对应法、组合法和分析法。

1.描述法。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描述和说明。描述地理事物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一般包括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特征描述主要是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有关地理概念,如描述“热带雨林”植物的特点时,可以说:茂密、高大、常绿、多层;描述其动物特点时,可以说:喜攀援或喜暖湿。

2.对应法。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关系、地理想象、图例注记的只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如学习地图上的图例时,由于图例较多,有表示农产品的象形符号、表示矿产的几何符号,还有不同颜色表示地形、人口密度、人种等。因此可以训练学生对常用图例、颜色意义等感知反应速度。再如学习某地的地势特征时,就应该运用平面地形图与相应的剖面图对应的读图法。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落实。

3、组合法。组合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意识记和有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适合于阅读各类地图和部分示意图。如地图中的大洲、大洋、国家、政区都有一定的形状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或竞赛,这样能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速度。

4、分析法。分析法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般有过程分析和关系分析两种。过程分析是在描述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究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将“地球公转”时,让学生分析“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学生可以运用日地仪的转动模拟帮助认识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关系分析是运用地图分析出因果关系,如讲“西亚的石油输出”时,可以根据图中的石油输出线路,分析西亚的石油为什么大部分输出给美国、西欧和日本。通过分析,学生可以知道西亚的经济特点和上述发达国家的经济现状。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备课要深入,既要备大纲教材,又要备对象备教学方法;既要严格组织一堂课,又要留有余地。二是要注意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密度和难度要适当,过大过难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引起反感。只有适度才能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作用。

四、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概括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7

21世纪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为特征的。所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原动力所在。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学地理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优越性

1.1学科特点方面有很大优势

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看,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多学科的综合内容。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作为困扰全人类的头等大事倍受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地理科学的地位在人地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进一步凸显出来。

由于地理科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地理教学工作者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多角度、多视野、开创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采取新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涉猎不同的领域,以掌握完整的手段解决日益纷杂的生存环境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就会无形地得到培养。

1.2思维方式的优越性

地理科学除具有一般科学的共同性之外,还有两个显著不同的思维方式,即整体的观念和发展的观念。地理学的众多教学内容以各种地图的方式直观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充分利用地图的整体性、直观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把握中心,善于权衡利弊,进行综合思考能力的培养,并能够使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探索,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如观察一副景观图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它具体所在位置?有什么类型的景观?是什么时间的景观?为什么会这样?作为地理学工作者还要知道今后如何发展。发展的观念是地理学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永远向前看,用发展的观念进行思维,用创新的精神去解决问题。

2.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实施能力的培养

2.1培养创新态度是形成各种能力的根本

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作为先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只能被动接爱知识,不能主动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意识是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是关键,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填充;留下难点,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让学生去解释;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探求。 2.2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形成能力的核心

在未来的教育中,“创造性学习”必将代替“维持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需要创造性地吸引知识,有所发现,应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要培养创新思维,必须在激发兴趣、开启心智方面加强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和灵活性。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逆向、直觉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直抒已见,教师应昌导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时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形成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2.1教师创新能力的充分挖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水平密切联系,如果教师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口讲不足手势补。”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其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并能动地运用发散、聚合思维进行教学,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地理教材只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使静态教材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研究问题,诱发学生探索。比如:在设计“海陆的变迁”这部分的教案时,可以采取一反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教学过程。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阶梯型和发散型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取得在探求方向,思维深度诸方面的突破;教师还应创设发散型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更多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

2.2.2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如在某城市相继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怎样设计南北楼的最佳距离?如何考虑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上的移动规律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调动大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2.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热情、创新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保持有敏捷的思维,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将启迪智慧的谜语、言简意赅的歇后语、幽默动人的漫画等插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8

【关键词】读图说图填图拼图多思

案例描述:

课题:《中国行政区划》―--湘教版八年级上

目标:要求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熟悉个省区在祖国的位置,培养爱国情感。

本小节知识的学习围绕识图展开,分为找图-说图-猜图-拼图-记图五个环节展开。①找图。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让学生找一找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②说图。学生分小组在地图上按下列路线进行中国之旅活动,并说出旅游路线所经过省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旅游路线有沿海省区行、陆上边疆省区行、长江干流省区行、黄河干流省区行等,学生也可以参照以上路线设计出自己特色的路线。③猜图。通过几组猜图游戏让学生熟悉知识。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猜图一: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猜图二: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猜图三: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猜图四: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猜图五: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④拼图。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首先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中国政区图拼图样版,撤散后混乱次序,放在讲台上,也要求学生将自己事先制作的、准备好的中国政区图拼图版,按同样方法撤散混乱次序,然后堆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这时,教师把用于演示教学的拼图版挂在黑板上,开始讲游戏规则,要求学生同步进行,并共同遵守规则。教师对整个游戏活动实施有效监控,看准拼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对有难度大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和帮助。⑤记图。利用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熟悉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同时开展填图活动,让学生在空白挂图上或版画中填注相关内容,或利用填充图,开展填图竞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教师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教学过程利用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找图识图。本节知识的学习从找图回答问题入手,充分利用了中国政区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熟悉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这样,把书本知识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学生不仅很快了解了知识,还把握了教材的内在联系,通过反复的的找图识图,有效培养了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所以在知识学习的初期,可以通过找图活动,让学生尽快熟悉知识。

2.填写地图。本节学习中引导学生填写空白行政地图,使填充练习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填充练习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填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在本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填图活动,让学生在空白版画中填注行政区划的相关内容,利用填充图,开展了填图竞赛,有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空间概念,较好地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增强他们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因此,选择多种空白地图填充练习,可以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巩固地图知识、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动手拼图。本节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利用中国政区拼图反复练习并举行拼图比赛,很短时间,学生就能记住各省区的轮廓形状和名称。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图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适时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拼图游戏,按照明确目标、选定内容、指导游戏、总结评价的程序组织活动,做好趣味识图。

4.说图游图。本节知识让学生在设计旅游路线的过程中,学习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把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这样既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又把庞大的记忆量化整为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地图知识奠定基础,。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9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对教育的期望。为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将关系着人才的素质,教师的责任重大。

爱因斯坦指出:“在科学探索中,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正是一个人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和创造性的智慧品质的集中体现。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和解惑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营造宽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问,是其智慧的结晶。学生好问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有的教师喜欢文静的学生,不喜欢捣蛋的学生;有的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而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相容,便会受到教师训斥、讽刺、挖苦,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善于和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互助关系,给他们提供宽松和谐的讨论氛围,允许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要特别关心那些胆小自卑的学生,多给他们创造发言提问的机会,像“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别怕,大胆问,老师不会怪你”等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要保护和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对提出的问题要大胆给予肯定,并分析其优缺点。例如“为什么我国的边界问题比较复杂?”“为什么南海问题存在争议?”对这些问题要耐心解答,使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得以发展。

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最直接的动力与源泉,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浓厚的兴趣能给学生以强大的动力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地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地图,把抽象的地图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书面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断用旧知识牵引新知识,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根问底。譬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时,让学生以“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从我做起”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让他们既发表了观点,也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让他们有选择地观看《地理q中国》电视节目,并把看到的自然美景、奇观和地理现象、趣闻讲给父母和周围的朋友听,激发求知欲,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三、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篇10

1.在教学中,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和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教师要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并且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体现随和平易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课堂才会使学生敢于和勇于探索。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宽松和谐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和质疑激情。在课堂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绚丽多彩的画面,情趣丰富的音响和富有情感的讲解,对教学起到了辅助、强化和推动作用,带来了教学情境、传播方式和认知渠道的多元化,使教学过程得到了整体优化。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不仅以其逼真的形象占领了学生的大脑空间,缩短了认知、理解和运用知识之间的距离,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所有感知器官,并驱使学生进行积极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3.把地图作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工具。地理学科要教给学生读图、析图的方法,使他们学会“看图说活”,把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动手绘图落在实处。要使地图发挥效益,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所以,在形成了一定的地图基本技能之后,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地图来说明地理事物、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往我们也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但更象是教师在运用地图。往往教师找到一幅地图,“图导、图练、图析”,而学生未必会马上找到这幅图,甚至在找到以后真正看没看图也不知道。针对于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使用地图来获取知识,通过读图、填图的练习来实现心智地图,能够自觉地运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从地图上提出问题。

4.教师关注学生质疑中的发现型和创造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灵活地安排出既突出重点又有示范性的问题,作为主体探究内容,而其他内容可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完成。比如,在学习地形图的判读时,等高线地形图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要结合教学课件和地图、板图、模型进行讲解,其中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陡缓、山脊和山谷就属于发现型问题,可以让学生到前面来讲解和解释;而地形剖面图的学习,教师就可直接让学生看模型,自己来大胆地推测地形剖面图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地形剖面图,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5.课堂内容要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中学生对地理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感性色彩的地理内容,所以必须从学生的身边找到更多直观可感的事物,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课堂内容也必须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一方面,改变教学时空狭隘性为广泛性,在现代环境中,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都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媒介,但学生不一定能自觉地将之与地理学习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打破课堂地理学习45分钟的局限,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来反映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体现现代科技的发展,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打开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让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从而在思想上得到升华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