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十篇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十篇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40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1

(1)校园文化理念的缺失。目前很多的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没有核心理念,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层次上,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缺乏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树立全员共建意识。缺乏必要的组织、制度和物质保障,没有统一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2)校园文化内涵贫乏。当前,有些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相对贫乏,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够,流于形式,急功近利,文化形态低层化,不能突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宗旨,削弱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出现了“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难觅;娱乐型活动膨胀,科技型活动式微”的现象。注重建设物质文化,忽视培育精神文化;注重张扬显性文化,轻视挖掘隐性文化。

(3)校园文化特色不显。许多高校校园文化单一,缺乏特色。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出现趋同的倾向,如学校的建筑风格、专业设置、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大同小异,学校的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都缺乏本校的特色。此外,文化活动“跟风赶潮”现象严重,内容雷同,形式相似,缺少个性,一些活动参与性也不强,流于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本校的学科特色、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2构建生态视角下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生态学的理念正改变和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我们要从“导向”“、内容”和“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构建生态、和谐的校园文化。

2.1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将生态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生态的眼光看待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学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注重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必须重视师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维持生态平衡,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校园,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积极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将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在全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2构建和谐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让他们对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广泛传播生态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态实践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行为。将生态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隐形课程“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建立相对平衡、协调共进的高校学术生态系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因子。还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形成有效网络信息监督体系,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努力实现建筑设计、设施构造、校园景观等的绿化、美化、文化化、现代化、生态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融入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还要从我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出发,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培育竹文化、茶文化、健康文化等特色校园文化。

2.3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2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大学校园人际和谐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世纪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本文在厘定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了解并分析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在的基础上,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对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校园生态文化的内涵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而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比如宗教、道德、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各种制度等。本文所采用的是广义的文化。

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化既是对中国古代朴素生态价值观的继承,又是对近代以来工业文化的反思与扬弃,更是切合生态文明这个时代新主题、基于生态观念和原则而提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而校园生态文化则是生态文化在校园这种组织内部的具体实践。

学术界对于校园生态文化的含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是校园中全体师生员工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而共同创造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在研究学者们对“校园生态文化”的界定基础上,认为校园生态文化是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一切校园主体以生态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校园活动中通过观念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和行为生态化等方式,形成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物质生态文化、校园精神生态文化、校园制度生态文化和校园行为生态文化。

二、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

为了解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从2013年9月开始,课题组成员通过交流、访谈等方式反复论证,共同设计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对问卷进行修改,最终形成调查问卷,于2014年4月对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不被泄露,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79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68份,有效率达到了96.3%。根据对我校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在我校校园网站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我们对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

(一)学校物质生态文化建设情况良好

从2012年“抓好民生工程与校园环境改造工程,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经2013年“启动‘美丽交大’建设,优质推进校园基建和环境工程”,到2014年“加强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校园与美丽校园建设”,我校在校区环境改造、学生宿舍周边环境、学生住宿条件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努力为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调研结果显示,对学校的整体布局、绿化、教室授课设施、图书馆环境的表示不满意的均在15%以下。

(二)学校精神生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发展不协调

受传统“英才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非常注重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主流文化的建设,而相对忽略了社区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建设。纵观我校信息公开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大多涉及校园主流文化的建设,因此在对校园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学校开展的各种学术讲座和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的满意程度选择满意及以上的(即满意和非常满意)累积百分比分别为仅占了38.4%、34.7%和34.3%。

(三)校园制度生态文化建设良好,但需切实保障制度的实施

从学校机构设置、大学章程来看,我校制度文化的建设遵循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原则,特别是在制定《西南交通大学章程》的过程中,我校深入贯彻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并在校内广泛征求校园主体的意见。在制度实施方面,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监督和惩罚制度,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建议加强学校制度实施,多干事,少走形式。

(四)校园行为生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扮演主导作用的是学生的仅占23.1%,同时在被询问到学校是否有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宣传活动时,仅6%的学生回答“经常有”,高达40.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这说明了学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工作力度有待加强。“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和“r实扬华”奖章的设立,为我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学术氛围,“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设立起到了榜样引领的作用,这些都是毋容置疑的。但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锻炼积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学校管理,做好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从学校管理层面而言,结合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本课题认为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大力宣传倡导校园生态文化,树立新的校园生态文化理念

价值观对于主体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能够指导主体做出对事物发展有益的行为。因此,大力倡导校园生态文化,使校园主体树立新的生态文化观念,成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宣传内容上,要加大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科学理论的宣传;要加大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宣传;要加大对教育理念从“英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变的宣传;要加大对学校“以人文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以及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将传统宣传方式(如课堂教授、校园广播、报纸、路牌等)与网络宣传方式(如校园网、微信、微博等)有效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网络宣传方式,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对于生态文化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认真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建设校园物质生态文化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要做好财务物资管理工作,坚持勤俭办学,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要做好基建维修工作,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按时对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检查维修,为校园主体提供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做好生活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师生需求的原则,办好学校食堂和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改善师生的住宿条件;做好校容校貌管理工作,坚持“静化、绿化、美化、香化”方针,推进“平安、整洁、和谐、绿色”四位一体“美丽交大”建设,提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品位与品质。在后勤管理工作中,还要强化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廉洁奉公意识教育,同时对后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基建管理制度》、《绿化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校园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等。

(三)重点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学术生态文化

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管理理念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和谐、共赢、可持续”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树立求真务实、诚信创新的科研管理理念。在管理实践上,首先要做好课程建设工作,认真制定并落实《西南交通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方案》,作为一所工科类院校,在通识教育中应当适当增强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或者开发校本教材,在教材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向“通才”转化。其次要做好改革教学方法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和现代化技术,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扩展教学平台。如深入推进mooCs课程建设,稳步推进我校优秀课程上线,同时遴选mooCs的优秀课程作为我校学生的学分互认课程,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学生工作的信息网络建设为支撑,以促能平台建设为依托,努力形成立体化、集成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第二、第三课堂建设,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再次要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要严把教师“入口关、职称关以及聘期考核关”,同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教学理念新、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最后要提升科研与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比如规范研究院建设,推动整体发挥效应,规范和提升能力建设,确保各研究院可持续、快速发展;加大校企、校地合作力度;加强产业规范化建设;做好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等。

(四)鼓励师生参与管理,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校园主体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当享受的权利。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师生平等意识、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集思广益,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健康、有序、科学的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的规定,“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从学校层面来讲,有利于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内部人际的和谐,同时体现了对教师这个校园主体的信任、尊重和重视,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认为“应进一步吸收教师参与有关教育的各种决策。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制定要在职教师的参与下进行,因为对学习的评价无法和教学实践分离。同样,学校的行政管理、监察和教师评价系统从吸收教师参与决策过程中只能获得好处。”在鼓励教师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环境,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建立健全教师参与管理制度,如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学术性委员会制度,建立听证会制度等,使教师参与管理规范化,而不致于流于形式。同时要改进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在保证座谈会、咨询论证会这些主要形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术组织这种参与形式。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认为,高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主要是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制度、参与学生团体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对有关处理决定的申诉权和参与权。在鼓励学生参与管理的工作中,要通过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来保障学生在参与高校层面管理决策方面的权益;对于涉及学生利益的学生事务,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如学生学业辅导、学生就业辅导、社团组织管理和学生活动管理等;要建立健全学生评教制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如图书馆管理、食堂管理和宿舍管理,学校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对学校后勤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加大学生勤工助学力度,大量招聘在校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后勤管理。

四、结语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需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的全体校园主体共同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鼓励。在我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系统性、开放性、科学性、发展性等原则,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健全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方法灵活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更重要的是要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于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目标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黄厚明.学生主体视野发展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研究[J].教育探索,2014(4).

[3]扬大钧.高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8.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3

关键词:廊坊市;绿化校园;校园生态

中图分类号:tU98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10-1

1校园绿化现状

2009年4月29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的“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启动仪式在廊坊市香河一中举行,政治局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河北省省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并亲自参加了校园植树活动。随即,廊坊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突出校园特色,提升文化品位”的原则,大力加强“绿色学校”和“园林式学校”创建工作。2010年,廊坊市将校园绿化纳入全市造林绿化总体规划,高标准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1绿化工作成绩喜人

廊坊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36所,宜绿化面积14823亩,已绿化面积11199亩。2002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先后种植、更新乔木130余万株,栽种、更新花灌木70余万株,种植、更新草皮20余万m2。各学校实施了硬质路面,道路两侧种植了行道树,行道树下种植景点花卉,体现了一路一式、一路一景的现象。目前,全市校园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2%。

1.2“园林式”学校、“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在开展“园林式”学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学校,更新了学校办学理念,营造了优美环境,提升了学校档次,校园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绿化校园、美化校园、香化校园的浓烈氛围正在形成。

1.3校园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乔、灌、草、花合理布局,针阔叶树种相结合,高低品种相搭配,藤蔓植物做点缀,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的绿色景观,学校育人环境更加优美,校园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1.4绿化管理得到加强

各校加强对学校绿化工作的指导,协调,绿化管理得到了明显提高,绿化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总之,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实施绿化建设,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绿化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校园仍有裸土现象;二是绿化建设和养护还不到位,重种植轻养护;三是绿化覆盖率虽有所提高,但是档次和品味还需提高;四是全员参与绿化建设的意识仍需强化。

2主要做法和经验

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随着人居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工作学习之余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道路上散步,在满是花香的草地上休憩、晨读、已成为广大师生的迫切愿望。廊坊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学校绿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学校建设迈上新台阶;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搞好规划设计,并在苗木供应、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给予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的建设与管理,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一个优美、新鲜、健康、舒适的学校人文环境。

2.2明确发展思路,科学规划部署

结合廊坊实际,坚持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创造特色”为原则,以生态建设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园林、景点为基础,以园林学校为主攻方向,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提高绿化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把好设计关口,科学制定校园整体绿化方案,采用树种配比,体现立体绿化效果,注重乔、灌、花、草结合,点线结合,花、色、形结合,充分体现个性和艺性的统一,达到良好的视觉享受。同时,根据各种花木的栽植季节和学校地域情况,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宜景则景,达到既有绿的效果,又有经济效益。

2.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动员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参与到校园绿化活动中来,一是充分利用橱窗、板报、广播、校园网等媒体,对做好校园绿化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师生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责任感,营造浓厚的校园绿化氛围。二是在各校广泛开展“每人植一棵树,栽一株花,点一片绿”活动,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校园绿化的参与者和美好环境的保护者。三是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和“园林式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品位。四是植树节期间发动师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热情。

2.4注重绿化实效,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统筹安排好人力、物力、抢抓春季绿化有利时机,迅速组织突击施工。大力开展“创绿色精品工程”活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选资质等级高,施工能力强的队伍进场建设,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努力提高绿化的含金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绿化成本,提高品味,加强绿化工程各个环节的检查验收,保证工作量,建成具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工程。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09-02

一、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影响

1.有利于树立“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早在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就蕴含着生态意识。“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纠正人定胜天的错误倾向,以及辩证地认识和建立“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生态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助于大学生履行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义务,自觉地约束自然干涉能力的生态义务,坚决反对那些无视生态平衡的人,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以建设伟大“中国梦”为己任,可谓任重而道远。身为一名大学生,应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不断加强自身生态文化意识,将生态文明知识内化为生态文明素质,再将生态文明素质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从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2.有利于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在大学生群体中,爱慕虚荣之风有一定蔓延的趋势,因此应鼓励他们使用更加健康合理的消费方式,在全社会扫除“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可以预见的是,相关问题如果长期不解决,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为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远发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应该从这个高度了解节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节约一滴水,一次电,一粒米饭开始,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格操守,弘扬勤俭节俭的光荣传统来造福人民。树立新的荣辱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展示绿色和谐的校园。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加强廉洁教育,建起人格的支撑点,发扬人性的闪光点,共筑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

3.有利于构建高校校园生态文化的运行机制

构建高校校园生态文化运行机制,是推进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必然要求。[1]校园生态文化的运行机制是基于系统的科学方法,考虑到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不仅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注重整个学校和社会环境,综合考虑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对社会的贡献。构建校园生态文化的运行机制,也有利于培育具有绿色生态环境意识的人才。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人文和科学、自然和社会的统一,认识到教育在他们生活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问题

1.大学生生态文化意识淡薄

曾言:“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认真学习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引导我们做好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生态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高校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主力军,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化意识刻不容缓。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人性的完善,是把高校学生塑造成为理性生态人。[2]人类的一个伟大特征是他的实践性,人类通过实践可以创造和使用工具,从而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资源。在与自然的不断接触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一种以自然为主导的生活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的自身利益,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生态危机。可以说,生态危机的出现本质上不是人类的初衷,而是人性有限的实践方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导致生态危机。有些大学生私欲膨胀,完全无视他人和社会群体的利益,无节制地拥有和破坏生态资源的社会共享,最终可能导致整个校园乃至社会面临生态危机。个别大学生自身生态意识淡薄,片面强调人类是生态的主体,自然是物质,消耗大量的自然生态资源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使得生态资源长期以来负担过重。另外,还有的大学生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主要表现为:逃课、上课迟到或早退、在书桌上乱写乱画、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随意撕毁或折叠公共图书、在教室里打电话等等。一般来说,人性的危机是生态危机的先决条件,所以高校的新使命是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注重人性教育,培养理性的生态人。

2.校园奢侈浪费严重

近些年来,大学生每个月的开支一直在急剧上升。很多大学生心里没有节俭的概念,导致花钱如流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含量学习用品以及各种生活用品款式新颖,包装华丽,不断更新换代,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大学生的购买欲望。于是,很多学生开始追求奢侈消费,如高配置电脑、高档手机、高端电子词典等。甚至有些大学生不断购买奢侈品牌、服装、名表等来满足攀比的心理。虚荣心膨胀,价值观跑偏,可见奢侈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他们不懂得量入为出,不懂得积小富为大富,只看重眼前的享受和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可谓后患无穷。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反对这样铺张浪费的行为,制约大学生的校园奢侈浪费现象。

3.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生态文化素质教育正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整个体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社会实践模式,没有相应的制度机制来保护和实施。生态文化建设工作封闭运行,生态文化建设资源整合不强。在建设生态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资源建设不均衡,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分散,有效利用率低,资源整合难度大,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阵地等资源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另外,高校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作风和思维方式仍然具有计划经济思想的色彩。在工作中,他们主要是基于行政命令,以自上而下为主,不能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开拓精神。在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网络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三、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

1.理念层面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3]大学校园是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重要场所。作为高等学术界的精神文化生产者,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开展理论研究,为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需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必须始终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牢固把握和引导校园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作为培养理性生态人的重要环节,生态文明知识是培养高等院校理性生态人所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想要成功完成,生态科学的相关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加深对大学生生态问题的理解,要把生态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这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将生态文化内容纳入到课堂学习,并增加相关教材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根据新的社会对生态文明背景下人才素质的要求,高等院校的道德教育必须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的内涵,扩大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物质层面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调研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在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坚持规范化发展,高校校园应实施具体措施来保障生态文化的建设工作。在整体校园绿化建设上,对每处景点再进一步细化、美化,逐步提高绿化档次。建立生态文明和谐校园,推进绿化工作,扩大绿色植被面积。在整体校园绿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每个景点,美化环境,逐步提高绿色水平。在学生生活区设置健身活动区,配置健身器材,促进学生健身活动。规划具有人文色彩的景观,完成校园所有的道路、V场和主要植物的命名。增补用于功能区如道路、建筑物和绿地等的道路标志,绿色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另外,进一步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公共场所,让大学生在文化环境和公共场所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高校校园建设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合理需求之上,创建文明卫生学校,构建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才会有长久发展。

3.制度层面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教育制度是必要的。为此,应加强学校生态文化制度建设,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重大事情有方案,尽量做到凡事有制度可依。学校应定期开展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约教育,完善学校管理体系,通过学校传播媒介和奖惩制度等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生态文明,实践行动创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还要通过文化育人机制,遵循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养成和实现规律,使大学生丰富自身文化需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创造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的规章制度,在人类环境丰富的文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格、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使学生得到精神的塑造;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严格执行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生态文明,从而使所有学生从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内化为本身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佟瑛.高校校园生态文化运行机制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09(2):112-113.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讲话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为重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管控,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召开了支委会会议和校委会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天水市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和落实计划,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领导体系

学校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主抓推进、落实、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校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分管年级、处室的意识形态工作。

(三)、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计划之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利用党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7.26”讲话精神,课后进行了分组讨论,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更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建设校园网络、电子屏、QQ工作群、楼道悬挂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利用高一级新生军训、班会课、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等教育形式,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手段,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高尚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教职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信息量大、吸引力强、运用方便的特点,学校始终把校园网服务与教学和网络舆论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各班都设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和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爱国、爱家、爱校、爱己正能量,抵制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使校园网络不仅成为服务于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七)、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强化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学校一直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的创办,成立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编委会以及校广播站,设专人负责征稿、编辑、发行和广播等工作。在学生中选取校园记者,及时发现和报道校园先进事迹和文明行为,将特色化的校园刊物和广播节目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校报校刊、广播站也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不但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了。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存在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存在着学校发展面对的种种困难,导致现有的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考评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规范化常态化。

(二)、继续抓理论学习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抓好十一月份“党的精神专项学习月”工作。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对党员教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执行监督,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同时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6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落实

学院党委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作为发挥党委领导核心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与工作责任机制。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组织领导。党委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了党委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党委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党(总)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统战部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指导、组织、协调、督查意识形态工作。

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制定了《学院党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党委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明确了党支部对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和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明确了党委及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责任主体及责任追究等,对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系部及处室负责人实行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通过学院阳光服务平台、学生班级新闻宣传记者队伍信息反馈、新学期学生思想动态座谈会等途径,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掌握和应对意识形态发展态势。出台了《学院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建全省一流的卓越高职院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本年度,出台了《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通过了湖南省教育工委对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督查。

(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抓好理论学习。本年度,学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学院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

抓好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作为学习的主题和主线,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本年度组织学习了意识形态,党风廉政,脱贫攻坚,全国“两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美贸易摩擦,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会、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21个专题学习。着力提高党委中心组成员的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为开创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科学指导、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其中,暑期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组织党委中心组成员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赴延安开展实践学习培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深深教育着参加学习的学员。通过学习,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抓好教职员工的理论学习。重点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意识形态,党风廉政,全国“两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学习、讨论,组织教职员工到实践教育基地学习,根据湖南省委、省教育厅,衡阳市委、市委宣传部的要求,邀请衡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衡阳市社科联、市委讲师团专家来院作专题讲座,着力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论水平。

(四)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开展校内宣传工作。抓好主题宣传,做好各类常规校内宣传阵地的管理工作。贴近师生、贴近校园生活,突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校内宣传文化阵地的育人作用。

做好校报编辑发行工作。认真做好《通讯》的组稿、编辑、送审、发放工作。本年度,共出版校报8期,其中“党的精神”“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精准扶贫”“教学改革与成果”“文明创建”等内容,宣传了学院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教育教学亮点、成果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导向性。

完成校园网日常管理更新。学院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学院的形象窗口,充分发挥校园信息传递、丰富校园文化、服务师生的功能,在校园网设置“学院要闻”“系部动态”“社团风采”等专栏,连同各部门建立的二级网站,成为师生吸取科学知识、感受校园文化、开展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本年度,共完成各类新闻报道438篇。同时,认真做好校园网信息审查工作,开展了2次部门网页考核工作。

有效进行校内文化阵地建设。突出校内宣传重点,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大型户外电子屏、文化宣传墙等校内宣传阵地的作用。本年度,共刊出宣传橱窗、展板150余块,图片新闻8期。对学院办公楼、教学楼门牌号进行标志识别,增补90余块,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文明创建”等重大活动的氛围营造工作。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题演讲、“党的精神和党章”学习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做好全员教职工“测一测,2018政府工作报告知多少”在线学习及答题活动有关工作。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自开播以来,坚持做到每天进行内容更新及播放,本年度,利用户外电子屏开展了7场重大晚会和活动,日常制作播放近2500个视频节目。

抓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自学、外出培训等形式,全面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作风和业务水平。本年度,部门人员共参加校外培训8次。同时,通过参观学习、外请专家培训讲座等形式,提升学院宣传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本年度,共组织全院通讯员培训2次,为校园记者开展新闻写作和新闻摄影培训6次,组织校园记者活动4次。

(五)以建设卓越院校为契机,精心策划开展对外宣传工作

以学院建设卓越院校为契机,创新思路,主动策划,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围绕学院在党建、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就,深层挖掘学院各项工作的成果和特色。学院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外界媒体播发的关于学院的新闻报道147篇/次,其中,部级媒体3篇,省级媒体68篇,市级媒体69篇,市级电视台报道7次,为学院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以“按章办学创一流依法治校谱新篇——财工院发展纪实”为题的文章,在湖南日报发表了以‘劲风鼓满帆匠心创卓越——全面推进“卓越校”和“双一流”建设纪实’为题的文章宣传了学院形象,影响广泛,宣传效果显著。

(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着力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工作。严格按照上网信息审核制度和二级网站建设管理制度,抓好校园网信息工作。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创新传统思维观念,启用“舆情秘书”监控系统,对互联网新闻、论坛、博客、平媒、视频、微博等载体进行24小时整网监控,有效提高了网络舆情管理能力和水平。做好网站巡查记录表、网络舆情监控和宣传阵地值班登记表相关审查记录工作,确保网络安全,出台了《学院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举行了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和应对意识形态发展态势。结合重大事件或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问题防控,及时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组建了由宣传统战部新闻宣传专职人员、各部门通讯员和图文信息中心网络技术员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网络舆情监控队伍,在师生关注的QQ群、世界大学城、微博、微信、贴吧等多媒体平台上,及时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和战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发表正确观点,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

(七)积极融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学院发展的实践创新载体,把融入衡阳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契机,夯实文明创建基础。一是深入开展省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的积极性,持续提高文明创建水平,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着力提高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营造文明环境,圆满完成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今年6月,学院荣获衡阳市三星级文明校园称号。12月,学院又被成功推荐入围第一届湖南省文明校园;二是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以户外电子显示屏为核心标志的行知广场成为校园文化亮点,用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点缀校园优美环境;三是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把道德教育和实践养成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全过程。

一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内涵建设,深入开展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学院各项改革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思想理论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存在的不足

一年来,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通过认真查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抓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与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结合不够,有重任务轻意识形态工作的现象,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和日常督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不经常,本年度的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评议总结活动同上级要求还有差距,对意识形态工作动态进程调度次数较少。

三是学院党委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方法、形式及手段上,还是比较单一,大部分采取传统的开会、听报告、念文件、学资料、写心得体会的形式,邀请市委、省教育工委领导、专家辅导较少,利用新媒体教学和实践教学较少。

四是宣传工作队伍缺乏活力,且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部门对宣传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一些从事宣传思想文化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影响。大部分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科班出身的较少,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很难有所作为。

三、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确保上级精神落细落实。一是进一步强化学院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力度,从制度上建立完善和加强的政策保障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党委宣传统战部组织、协调、督查责任,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大格局;三是广泛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宣传,形成全院师生员工人人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四是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确保中央和省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党中央看齐,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到学院工作的各项工作中,细化任务,督促落实检查。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加强正面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创新。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7

一、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

近年来,健雄学院发展校园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园网络和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已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管理等各个领域,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互联网络在给师生提供有益信息的同时,各种敌对势力也把互联网作为渗透、煽动和破坏的重要工具,借助网站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贴等多种方式,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攻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热点和敏感问题,蓄意造谣生事,煽动社会不满情绪,破坏正常社会秩序;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进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对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推动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目前,健雄学院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亟需认真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健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健雄学院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上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学院党委对校园网络管理和主旋律宣传负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领导是实际管理责任人,把建设和管理好校园网络作为构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并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建立主管部门、专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紧密配合、协调行动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分级负责、按块管理”的模式,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如党委工作部主要负责专题教育网站(页)建设、网上宣传协调、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舆情收集、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学院现教中心作为校园网络系统和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教育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网络安全的应急处置、联网备案、有害信息监控与封堵、域名和ip地址等工作,切实保证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学生工作部和团委主要负责专题教育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此外,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网络信息工作小组,由一名主管领导负责,设立专门的网络信息员。主管信息工作的领导负责确立本单位网站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督促和推动本单位网站建设总体目标和规划的具体实施,负责网站内容和更新内容的审查。网络信息员负责本单位网页的设计制作,日常的更新维护,重大学术活动、科研活动、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信息的采写、报送及在本单位网站上。健雄学院建设了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专兼职网络管理工作队伍。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党委工作部、现教中心等校园网络主管部门设立网络管理和宣传工作岗位,按照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职人员。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有关专家、教师的作用;积极筹建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协会,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8

关键词:花园式学校;规划设计;景观建设;绿化建设;养护管理

花园式学校是指校园环境建设实现生态化、园林化,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校内无空气、噪音、水域污染的学校。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绿化委员会审核,才能被评为“花园式学校”。创建花园式学校要搞好规划设计,加强景观建设和绿化建设,注重养护管理。

搞好规划设计是创建花园式学校的前提。规划设计的好坏,决定创建花园式学校的成败。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要有长远目标,着眼全局,进行整体安排,突出景观建设和绿化建设,使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绿化美化设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基本建设,构建一个实用美观、特色鲜明的学居环境。通过规划设计,使校园总体布局合理、协调、有效,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师生们创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的美丽家园,提供一个学习、研究的理想宝地。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大课堂。学校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有人对校园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学校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人性关怀,缺少文化内涵,缺少自身特色。有的学校的同学曾有这样的感受:阳光明媚的休息日,约几个知己想到校园里晒晒太阳聊聊天,可是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去处;期末考试临近,想到室外找个地方看看书,可是游走了整个校园,最后还是回了寝室。因此,搞好校园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要体现校园文化,要追求个性特色。

校园是一个与人息息相关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如何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同时,环境建设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也有重要影响。校园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体现对生态系统完善、功能组织合理、景观特色鲜明、人文精神彰显的追求,实现校园环境、功能、布局的优化,使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可观、可游、可居、可学。

校园规划设计要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环境艺术,丰富校园文化。通过宏观层次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中间层次的建筑造型和景观形态,以及微观层次的文化设施、形象标识等去物化和表达学校长期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使其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优秀品格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校园建设要融科学性、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寓教于景,寓教于境,使校园环境发挥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每所学校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历史背景等是各不相同的,编制校园规划时,要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充分尊重不同学校在建设规模、发展要求、办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统筹安排好建筑设施、雕塑景观、环境绿化、道路交通等各项建设,努力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风貌。

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的一个亮点,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校园景观建设是提高学校整体形象的关键。校园景观设计在我国刚起步不久,如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新建的大学校园,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并且突出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设计。

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界中可供人观赏的、有意味的景物,如山岭、水体、石头、洞穴、花草、树木等。营造自然景观,要通过艺术构图体现出自然物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在校园建设中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山景、水景、石景、物景等自然景观,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应。我国传统大学校园的选址多以远避尘嚣、环山抱水为佳,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山体与水系采取了很好的保护措施,使校园景观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人文景观是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人工景物,如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工具、武器等。建筑是人文景观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指各类楼房,还包括大门、广场、桥梁、隧道、河渠、塔等。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一所学校的外在缩影和“商标”,学校大门、透视墙等是一所学校整体形象的“脸面”,应该好好设计和建设。校园雕塑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蕴含着潜在的教育意义。我国的校园雕塑,一般具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等特点,是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最好素材之一。人文景观还包括名胜古迹。

校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石一桥,都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元素,可以构成丰富多彩、有意味的校园景观。有的学校,一块石头就是一处风景、一种文化;有的学校,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个静物,这就是景观设计和建设有与无的区别。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蜿蜒起伏,错落有致,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一批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批当代建成的标志性建筑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学生住宿区梅园、樱园、桂园、枫园因其风景而命名。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系和珍稀植物,使武大校园成为一个天然的植

物园。建有“孔子铜像”、“李四光塑像”、“爱因斯坦塑像”、“六一纪念亭”、“鲲鹏展翅”等人文景观。漫步武大校园,景观丰富,人文气息浓厚,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校园景观是学校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校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校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加强景观建设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适用原则。校园景观要依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来设计,符合人的生理心理习惯,能够满足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发挥景观的作用。如草坪建设应以开放草坪为主,多选用耐践踏草种,既有优美的景观效果,又方便师生们游憩。校园景观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使用方便和无障碍设计,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使人喜闻乐见,流连忘返。

美观原则。校园景观除了满足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人的审美情趣,满足人们赏景的要求,使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景观设计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按照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对比、和谐等要求进行构思。景观建设要根据美的规律来建造,体现色彩美、形态美、声响美、流动美、香味美等,使人心情舒畅,乐在其中。

生态原则。校园景观设计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对原有土地、植被、河流等要素进行保护和利用,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满足可持续性发展。校园景观建设要与生态原则相吻合,对自然进行再创造,营造出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生态系统。

校园绿化是校容校貌的重要方面,是学校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直接体现。绿色是生命的源泉、生灵的化身,绿色植物被人们称为“有生命的建筑材料”,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降低噪声、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师生高尚的情操,有益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日出有浓荫,月照有丽影,风吹有清香,雨来有韵味,这种优美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幅引人入胜的风景画。

创建花园式学校,要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各项校园绿化建设指标符合要求。建筑、构筑物周围有花、木相衬,可绿化地域及零散空地有树林、花草覆盖,主、次干道和支路绿化到位。开展立体绿化,拆墙透绿,景观效果好。校园绿化建设要突出植物景观,植物配置合理,乔、灌、花、草立体组合,层次感较强。合理安排建筑、雕塑、花坛、草坪等景观,营造园林化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植物为主,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一种优雅的绿化格调。校园绿化自成体系,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多种多样,努力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温馨的校园环境。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毗邻,明清两代曾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北大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历史遗产,营建了独具魅力的校容校貌,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风光的秀丽特色。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亭台楼阁巍然耸立,雕塑碑刻点缀其间,湖光塔影,风景宜人。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

校园绿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根据学校的规模、特点、自然条件、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最大程度地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绿化建设要与自然条件相符合。绿化工作要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绿化环境。南方的学校可以选择亚热带喜温植物,北方的学校则应选择适合于温带环境的植物。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应选择耐旱、抗旱的植物,在湿润地区则要选择耐湿、抗涝的植物。

绿化建设要与建筑形式相呼应。建筑是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校园建筑多种多样,形态不同,风格各异,校园绿化要根据建筑形式、功能等的不同进行规划设计,创造新颖独特的绿化环境,把不同形式的建筑统一在绿化的整体之中,使建筑景观与绿化环境协调一致,两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绿化建设要与学校特点相协调。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校园绿化应结合这些个性特征,反映学校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中小学校园的绿化要丰富,形式要灵活,体现出青少年活泼向上的特点。大学校园一般分为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由于每个区的功能不同,对绿化的要求就不一样,绿化形>!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加强养护管理是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学校对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专门的机构,没有专业的队伍,没有足够的经费,把绿化管理工作理解为简单的修枝除草、浇水施肥、防病防冻,影响了学校的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因此,科学的养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校园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要紧抓不放,常抓不懈。按照“绿化校园,美化环境”的要求狠抓落实,使校园绿化更优、校园环境更美、校园品位更高,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适时做好浇水、松土、除草、施肥、打药、修枝、防冻等养护工作,培育好花草树木,养护好植物景观。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花木,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做到科学管理。管理应有粗有细,重点绿化重点养护,尤其要做好古树名木的精心养护工作。提高绿化质量,避免春天栽秋天死、成活率低等现象发生,巩固绿化成果。找出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种植方法,增强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降低人工养护费用。加强校园绿地土壤改良,保证植物茁壮成长。开展环保工作,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按国家标准收集和处理有害物质。做好卫生工作,保持环境清洁。推行低碳生活,节能减排,使用环保型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

加强养护管理,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养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二是采取先进的养护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配置当代先进设备,运用当前国内外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搞好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高标准,严要求,用科学方法实现科学管理,用目标管理实现管理目标。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对师生员工进行环保知识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校园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建立并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广大师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白晗,安娅宁.加强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1).

[2]马雪梅,等.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周妍.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J].工程与建设,2009,(4).

[4]陈晋.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浅析[J].山西建筑,2009,(11).

[5]张广政.浅谈高等学校校园环境建设[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4).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9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校园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等教育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其中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高等教育发展证明,创新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得到熏陶和培养的,校园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的核心。[1](p.128-129)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观念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2](p.128-129)高校校园文化鲜明的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承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在十精神引领的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不仅来源于课堂上对老师讲解的领悟、对科学的钻研,也得益于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大增加了各种知识的数量,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学生在接受新的信息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联想,产生新的思路,从而形成创新意识;通过创造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升华自己的责任感,端正自己的科学态度,对学业和工作一丝不苟,不断完善和优化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坚韧的意志,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课外科技活动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和才能得以发挥。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书本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校园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的。[3](p.21)

(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

所谓的的创新潜能,是指大学生潜在一种创新的能力或本领,是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的一种准备状态。对于创新的现实需求是大学生创新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的参与各种活动,使之经常性的处于积极准备创新的状态,这种积极准备状态一旦释放能量就会促使大学生积极创新。校园文化多姿多彩,灵活多样,追求创新,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观察、研究的对象以及参与的机会和舞台,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处处有创新、时时有创新的氛围,使他们随时处于准备创新的状态。例如,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能够给激发起观众心中积极参与的向往和追求,学术报告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批判或持怀疑态度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独立个性、独立人格将会尽情显现,极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4](p.67-68)

(三)校园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活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是一个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社会组织,以知识的创新和传承为己任,具有优良的传统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文环境。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勤学苦读,努力成才,而且激发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热情;而学校组织的各种的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等则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重要舞台。例如:以学术讲座、科普讲座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及性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竞赛活动,目前,哈尔滨金融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营销创意大赛、全国“建行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大赛等,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使学生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如哈尔滨金融学院加强与金融系统一些企业和组织合作,建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校园文化可以开阔大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质,同时,也会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一种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最终能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己任来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高校营造一种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非常重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坚定政治方向,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

校园文化建设以党的十精神为引导,要在全体师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必须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师生,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和个人的前途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文化作为开放的文化系统,必然对古往今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知识体系、道德标准、行为模式、文化传统进行吸取和继承,从而形成有特色的文化体系,但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也不可忽视。因此,建立完善正确的校园文化导向机制尤为重要。[5](p.30-31)

(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

基础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学校各项文化活动也就无法展开,更谈不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教学、实验设备的硬件投入。在教育教学过程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辅佐教学,提高师生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主渠道的课堂优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校还应增加对大学生科研进行指导的教师增加投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学生科研活动应有专门老师负责,引进导师负责制,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规章制度及优惠政策,例如对老师吸收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工作量折算成教学工作量给予课酬;将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作为教师评定职称的一项标准;如果学生获奖,指导老师也相应获奖等等。当然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也包括校园建筑、景点、雕塑、宣传橱窗、名人标语等等,这些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也起了一定作用。[6](p.68-69)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创新

目前网络教育已成为一些高校的重要教学模式,而且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网络教育体系,管理模式基本成型,覆盖面较广,信息资源丰富,服务功能健全,为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网络载体,使得校园文化担负新的使命。网络为大学生提供的文化信息资源较多,传播速度较快,使用效率较高,互动空间较大,流动性较强,因此推动网络文化创新需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有效利用,通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来增强创新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鼓励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新活动,还要当好网络信息的“过滤器”,把网络文化教育作为新时期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抓手,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

1.校园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管理方式。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种尝试,需要有相应的理论与观念作支撑,而学校管理者更具有关键的作用。[7](p.108-109)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的实现。只有管理者自身重视创新并亲自践行,这样对创新教育才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才能起到带头作用。因此,需要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来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其中学校领导班子是这支队伍中的核心,职能部门和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是这支队伍中的直接管理者,教职工是活动组织的主力军和指导者。

2.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用系统的观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有明确的管理思想,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还要制定出明确的校园文化管理的系统目标,有了明确的、系统的要求,才能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和锻炼能力的舞台。最后,校园文化建设还必须有广大师生员工的全员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要依赖于教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养,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能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内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要讲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动员师生员工人人参与,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是实施大学育人功能的基本内核。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因此,如何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铮华,顾成昕,马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关系的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2004,(6).

[2]王代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沈银花.基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1.

[4]蒲勇,易联树.高校校园文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2012,(7).

[5]张红.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26).

加强文明校园动态管理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1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地域之内构成学校基本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建设和外显的物质文化状态的总和,是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载体。独立学院物质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第一,校园物质设施没有体现出大学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缺乏高雅和有欣赏价值的人文景观,设施设计都比较简单,用途纯粹是为了使用。第二,师生活动场所比较少,独立学院功利性比较强,只注重对教学楼、实验楼、师生宿舍的建设,却不重视师生活动场所比如运动场、教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报告厅、文化广场等建设。第三,有的学校校园绿化和美化工作做得不够,绿化面积没有达到办学标准。

1.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内涵性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定位、大学精神、校训、优良传统、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术活动、科研活动、师生文化活动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的整体形象,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独立学院在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

一是办学理念模糊,定位不清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不长,有的学校迄今尚未形成明确的、科学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但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写在文件中,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此外,独立学院由于缺乏办学经验,对自己的定位不切合实际,有的过高,有的又偏低。

二是缺乏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追求与信念,是广大师生员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的集中体现。独立学院由于办学历史不长,普遍缺乏大学精神,表现在广大师生对自由、科学、民主和人文等精神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成为一种追求和向往。

三是校风较差。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的风尚。它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独立学院校风较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风不良。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学校缺乏认同感,认为独立学院是私人开办的学校,地位比较低,产生自卑感,在学校工作纯粹是为了生存,因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进取心不强,缺乏责任感。第二,学生的学风不良。独立学院学生生源比较差,学生普遍存在着混日子和混文凭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早晚自修率低,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抄袭作业现象严重,甚至“恋爱成风,玩游戏成瘾”,不注重学习而注重做兼职赚钱。

三是学术、科研活动严重缺少。独立学院由于受机制所制约,办学者以及学校管理者把精力和资源都放在教学上,不重视甚至忽视学术、科研活动,尤其在资金方面没有给予一定的支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学术、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就大大受限。

五是学生活动质量还不够高。独立学院对学生活动不够重视,缺乏指导,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深入,学生开展的活动都比较低俗,大多充满商业和利益意味。

1.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性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校园制度中渗透着价值观念、素质要求、作风态度、行为定势、目标追求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独立学院由于尚处于创业之初,所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普遍都不够完善,表现在:第一,没有完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学,违规违法办学现象还是存在,“依法治校”进程迟缓。第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没有完善,存在很大漏洞,即使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但执行意识较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第三,学校管理体制不顺,院一级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系一级的管理权限过小。第四,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存在工作越位和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有事无人干和有人无事干并存。

2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独立学院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独立学院要想取得长效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要加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大学环境文化;另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既要遵循大学办学的普遍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独立学院而言,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丰富我国高校等教育发展模式。纵观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独立学院等民办教育机构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校园文化史一所学校之根本,因此,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出成绩,有实效,对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独立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成绩,对于完善与改进我国高等教育也是意义重大的,至少可以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丰富我国多种教育模式下的校园文化,这也为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创造了环境。

二是推动独立学院的内涵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产业化、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学校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起来。竞争的基本法则是优胜劣汰。这就意味着当今时代,每个学校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考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学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的优劣。

三是有利于师生的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审美、教育等功能。它能够通过营造正确的政治氛围和良好的环境,影响师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它能够以种种微妙的方式,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师生的信念情操,培养和激发师生的群体意识,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它能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给师生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它能塑造大学生的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乐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增强责任感、确立理想信念等等。3加强与改进新时期下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党、国家的教育政策,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建设,突出独立学院办学的特色性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3.1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设计和建设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打造人文校园。第二,加大师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特别是要建设好运动场、教工活动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报告厅、文化广场等。第三,加强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名言警句、励志牌等建设,使之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功能。第四,加大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力度,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3.2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特色性

一是明确办学理念和定位。办学理念反映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风格,对学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独立学院要尽快明确办学理念,就目前来说,要确立以学生为本、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还要根据结合实际,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不能好高骛远。

二是有效塑造大学精神。独立学院要大力塑造自由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大学精神,制定具有大学精神的校训,让师生在大学精神里熏陶,使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

三是深化校风建设。第一,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切实加强教职工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严明的纪律,规范教师行为,使他们真正为人师表。实施奖罚制度,重奖认真负责、关爱学生、严格施教的教师,严惩作风懈怠、不负责任、误人子弟的教师。第二,加强学生学风建设。利用宣传栏、横幅、海报、院报等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倡导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风气。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严格监督上课纪律。加强考试纪律管理,严惩作弊行为。对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对网络的管理,比如到晚上十一点实行断网,这样可以控制学生玩游戏的时间。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期设定“学风教育风”等。第三,加强学术科研活动。学术、科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独立学院在重视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术、科研活动。邀请学术权威人士或者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举办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等研讨会,为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提供平台。第四,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组织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文艺晚会、“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这些活动对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体质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3.3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制度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长效发展的根本,因此,注重从制度层面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独立学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办学,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其次,要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而且要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第三,适当下放院级管理权利,给予系一级更大的管理权利。第四,严格规范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实行分工合作制,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罗孝友,杨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