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十篇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十篇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2:11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1

随着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众矢之的,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科学的、完善的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教育机制是做好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的关键,从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从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文化、校园安全立法与责任追究、校园安全教育与训练、校园安全问题分析等方面我国学者已经进行了诸多相关研究。其中,安全教育机构和人力保障、安全教育经费的保障、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安全风险转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也都是对健全中小学校园安全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还有诸多研究围绕着中小学安全教育的法制化建设、体系建设和预警机制、国内外关于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先进经验等角度展开。

二、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机制研究内容

(一)安全常识学习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其中包括交通安全常识、饮食安全常识、生活安全常识、学生活动安全常识、外出安全常识、交友安全常识等。

1.交通安全常识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占交通事故总数的1/3左右,主要原因除了中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无拘无束的年龄阶段外,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成为主要原因。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减少中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方法。交通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乘车安全、行走安全、骑车安全等方面。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在人行道内行走,靠右边行走;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

2.饮食安全常识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辨别袋装食品质量,例如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内、生产厂家是否正规、不随便在外就餐,防止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卫生,注意不要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结构平衡,营养搭配。

3.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校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中,中小学生应该把所学习、练习的生活安全常识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避免危险。例如,防火灭火常识、用电常识。例如,防火常识中,学校会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进教室,以免发生火灾。生活安全常识教育需与实际结合。只有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系统、消防拆卸工具,才能锻炼学生对于突发火灾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安全用电常识也是生活安全常识教育的重点内容。中小学生每天接触电器,但还尚未学会如何安全用电,因此要教导学生学会安全用电。例如,不能用手触摸电线、灯管和插座,如果发现电器损坏,不要擅自修理,应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请专人修理。

4.活动安全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活动相关。其中包括学生课余活动安全、体育活动安全、校外活动安全。例如,每年中小学生在楼道发生安全意外的事件很多,因此要教导他们不要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不靠近窗户玩耍;上体育课前,要求学生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劳动时不要用劳动工具玩打,注意劳动安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理智,不要打架斗殴;没有家长带领,不要到江河水塘等地游泳,以免发生溺水危险;不要到建筑工地玩耍。

(二)安全习惯养成

安全习惯的养成主要需要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文化熏陶、安全管理制约。

中小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是安全习惯养成的基础,在学习安全知识后,中小学生的安全习惯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首先,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安全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安全常识只是以知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而安全意识则应该成为中小学生行动前的预先指令,只有在思维模式的层面上,使中小学生形成安全意识为先的思维习惯,才能做出符合安全习惯的行为。这是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首要内容。

其次,安全文化熏陶是中小学安全习惯养成的外在条件。只有当安全意识成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逐渐形成安全文化,将安全意识外化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氛围,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意识内容,这样,才能为安全习惯的养成提供最好的环境。|3]安全文化的熏陶就是为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安全习惯的提供最好的外在环境。

最后,安全管理为安全习惯养成提供了机制保障,是制约中小学生安全习惯养成的关键。学校安全管理能够从管理的层面提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并能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机制,还能为安全教育的财力和人力资源提供保障和支持。例如,学校可以加强学校安保人员配备,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能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

(三)安全信息系统构建

在当今信息社会,网络环境为中小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智能化校园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中小学校所接受,以安全防范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综合安防系统被广泛使用。校园综合安全信息系统构建,主要包括:视频监控、安全信息传递系统。

一方面,无线传输视频监控是安全信息系统构建的重要部分。网络化使得视频监控的无线化传输成为可能,而在众多无线传输技术中,移动通信受到了更多的青睐,移动通信由电信运营商运营,可以租赁,用户的无线部署成本低,一次性投人少,移动通信覆盖范围广,用户可以在任意位置部署监控点,并且移动通信的移动性能强,用户可随时随地访问浏览监控资源。因此,视频监控的信息传输无线化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系统为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校园安全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为校园安全教育信息的传播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可能。并且还能为校园安全信息系统的信息反馈提供通道,从而能够最快、最便捷地了解安全信息。在校园安全信息系统中,还能都将丰富的安全信息作为安全教育的资源,在信息时代,校园安全教育应该紧随时代步伐,进行信息安全教育,为学生提供与时代相同步的信息安全教育。

(四)安全管理问责

安全管理问责是安全教育机制的制度保障。安全管理问责是以美国的教育问责制和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作为理论基础,对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而建立的一个体系。安全管理问责制是指安全管理负责人在拥有一定权力的情况下,履行相应职责的过程中不作为或是滥用职权时,由特定的主体事先制定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程序和规范,对其进行责任监督和追究的制度。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同体问责主体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党委组织等;异体问责主体主要包括学生家长、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等。问责内容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专业责任四个方面。实践证明安全管理问责制的建立是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它有效地弥补了校长负责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缺陷。

三、结语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2

采用计算机技术建设校园网是教育系统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对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计算机校园网建设价值之一在于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提高统筹规划科学性;其价值之二在于创新学校管理模式,提高教学行政管理效率;其价值之三在于开放教育资源平台,提高知识传播共享性。

1计算机校园网建设整体设计

1.1计算机校园网结构模型

计算机校园网模型,即实际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兼具升级到万兆的能力,在原有的校园信息化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教学信息资源建立的校园综合管理平台。计算机校园网络结构分为三个步骤:先核心,再聚层,后接入。具体而言,校园网结构模型包括五个层面:一是网络基础层;二是网络基本服务层;三是应用支撑层;四是信息服务层;五是个性化门户。计算机校园网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信息交换,实现从环境到资源,再到活动的教学全程数字化。提出计算机校园网结构模型的意义在于拓宽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管理效率,扩展教学功能。

1.2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原则

基于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计算机校园网建设需要具备以下五个原则:一是经济实用;二是先进成熟;三是稳定可靠;四是安全保密;五是可扩展和管理。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应满足较多数量用户的需求,匹配接入点数量,拓展速度快,保证流量稳定,网络安全。与此同时,计算机校园网还应易于管理,维护方便,满足ipv6需求。计算机校园网建设应有一定前瞻性,要在全线采用基于Snmp标准的可网管,以保证后期学校扩大招生时,能够在网络上具有可扩充性。

2计算机校园网建设综合管理

2.1计算机校园网通讯建设管理

为保证计算机校园网通讯便捷,建议采用交换区块构架。此设计方案虽然成本较高,但结构稳定,易于扩展成大型网络。校园网中任何一个节点或线路出现故障,整个计算机校园网络整体皆可继续正常运行。

2.2计算机校园网平台建设管理

传统的平面网络结构设计模型,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计算机校园网,故应采用层次网络设计模型建设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计算机校园网络平台要具备良好的伸缩能力,冗余性好,易于管理。其接入层作为计算机校园网络接入安全控制和QoS策略边缘点,要实现老师和学生802.1x认证。在计算机校园网平台建设中,信息点多且集中,为方便平时管理和后期升级,同时兼顾成本,可采用双核心的三层网络架构设计。

2.3计算机校园网安全建设管理

影响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的隐患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物理方面;二是网络方面;三是系统平台方面;四是软件应用方面;五是管理人员方面。建立切实有效的计算机校园网安全防护体系,要结合信息安全体系管理规范,考量校园网络实际运行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因地制宜的安全防护体系。提高计算机教师的安全防护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建立网络安全响应小组,制定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3计算机校园网的路由器建设

3.1计算机校园网路由协议建设

计算机校园网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为确保计算机校园网安全稳定,将动态路由协议作为静态路由协议的补充。计算机校园网络是一个统一管理,统一路由策略的网络,故其内部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oSpF、eiGRp三种可供选择,而外部协议主要以BGp为主。对于内部路由协议,Rip适用于小型计算机校园网络,本文以oSpF为典型,重点讨论大型计算机校园网建设。

3.2计算机校园网oSpF路由协议

oSpF路由器负责收集计算机校园网络各个分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信息,以及计算机校园网的整体拓扑状况。采用SpF算法,能够迅速计算出到达任意路由的路径。SpF算法亦称Dijkstra算法,能够将Link-State数据综合分析后,确认母路由器为根节点,从而实现目标网路径度规值最小,建立最短路径树所形成的路由表。oSpF路由器的各个自治系统内分层工作,每一区域皆有其独立区域号,通过边界路由器连接。

3.3计算机校园网路由解决方案

依据oSpF路由器规则,在全部计算机校园网路上运行oSpF协议。选取两台计算机作为核心交换机,将其端口同汇聚交换机端口一并定义为area0,将客户端的端口定义为area1、area2、area2,直至arean。使用两条冗余链路分别将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连接。其上行通路有两条,分别由S6810e_1交换机和S6810e_2交换机相连接,二者中开销值小的,优先级别高。

4802.1X协议在计算机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

4.1计算机校园网中部署802.1x认证

计算机校园网802.1x的认证过程分三步进行:首先,激活802.1x,将端口状态设置为未授权,通知设备管理模块将要进行端口认证,检查客户端网络接入状况;其次,在客户端通过认证之后,将端口状态设置为授权;最后,通过客户端的端口检查正常通信情况。针对不同的客户端,802.1x均有不同的逻辑认证通道。逻辑认证通道具有J粜裕不得混用。

4.2计算机校园网交换机的配置

在计算机校园网部署802.1x认证的RG-Sam系统,必须进行网络接入交换机配置。具体步骤如下:打开交换机全局802.1X认证,设置认证端口,开启定时重新认证,更改系统QUiet时间,设置报文重传间隔、最大请求和重认证次数、认证服务器ip,开启交换机与客户端pC之间的hello报文,并将时间设定为10s,设置异常下线时间30s,设置RadiusServer公钥。

5ipV6实验网在计算机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

5.1ipV6的发展阶段及过渡技术

原有的ipv4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计算机校园网建设需求,应更换为ipv6。基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其更换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循序渐进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ipv6建立阶段。ipv4仍为主流配置,可采用隧道技术将孤立的ipv6点相连接;第二阶段是ipv4与ipv6并存阶段。ipv4与ipv6各占半壁江山,可利用ipv6带动ipv4;第三阶段是ipv6替换阶段。ipv6将成为主流配置,残留下少量的ipv4可由隧道技术联机,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

5.2ipV6实验网的计算机校园网建设

目前,计算机校园网络中ipv4还大量存在,故ipv4替代工作离不开ipv6overipv4隧道技术,其为由ipv4向ipv6过渡的网络技术。在ipv6普及初期不可避免会有大量ipv6孤岛,ipv6overipv4隧道技术将ipv6孤岛连接至ipv6主干网,并保证端到端的连接性。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3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

高校的安全与稳定不仅事关师生的安全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团结。目前高职院校安全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师生安保意识薄弱,对教学科研较重视,对安全较轻视;安保制度不健全;专兼职保卫队伍力量薄弱或训练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物防技防措施不到位;高职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如何根据国家对高校安全工作的要求,提高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作为省示范性高职院,近年来我校在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我院校园保全工作的措施及效果

(一)将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认识到稳定是学院发展的基础,树立“稳定压倒一切”“预防在先、标本兼治”的校园安全工作理念,将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工作方针,逐级签订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学院――系部或处室――科室或教研室――班级”的多级安全分层管理网络,强调“谁分管、谁负责”。年终考核中综治工作单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和师生共同努力,学院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苏州市平安学校示范点”“2007-2010年度苏州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各级安保组织机构。学院成立了“学院综治委”“系部处室综治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小组、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领导小组、防火安全委员会”等机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及协调。聘请专业保安公司。构建一支以专职保卫干部和校卫队为主体,以志愿消防队、师生安全信息员等为辅助的安全保卫队伍。并建立了以学院党政为核心,保卫部门为支柱,学工、后勤等重点部门和师生参与的应急处置工作网络。

(三)明确保卫工作职责,建立校园安全制度

保卫处作为学院安全工作职能部门,遵循“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学院的管理制度,在消防管理、安全检查、学生管理、心理疏导、食品、安全及网络安全、防传销、防、矛盾排查、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关制度。如建立和完善了安全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如学院的门卫管理、治安管理、总值班工作、消防安全的管理制度、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综治工作管理规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消防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大型活动安防实施意见、食品中毒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

(四)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师生防范意识

1.以课堂教育和讲座强化师生安全知识。开设法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市公安、消防部门专家给师生进行法制安全与消防安全的讲座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对入学新生、新教师、后勤员工等人群开展重点教育。向入学新生发放《学生安全手册》《新生入学安全提醒单》;为新上岗教师举办安全工作讲座,为后勤员工举办消防安全知识普及讲座等。院领导和中层干部逢会必讲安全,强化师生安全意识。2012年5月对我校2011级学生抽样调查时,192名高职护生对“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好评率为89.6%。

2.以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防技能。开展了治安安全月、心理安全月、法制安全月、消防安全月、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暨“四个能力”建没等主题活动。举办全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灭火演练,开展治安安全检查、心理健康普查等,做到安全技能演练“全员参与、一个不漏”,增强师生员工的自救和他救能力。

3.以信息手段进行安全宣传和管理。充分利用QQ群、专题网站、博客、短信平台等进行安全预警、信息通报。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校园广播、活动展板等形式加强安全宣传,在楼道、电梯中循环播放安全教育专题片。保卫、宣传部与信息中心密切配合进行网络舆情监控,严防敌对势力、组织对学校破坏和对师生的思想侵蚀。

(五)加强值班管理和安全检查

实施《学院总值班工作制度》,每天都由行政总值班、各系部值班人员、校医和后勤值班人员参与24小时值班。要求填写《行政总值班记录本》、《值班调班记录》加强值班情况的管理。将巡视校园的情况及时记录于《日常安全巡视记录表》,对接报信息记录于《来电来访登记表》并及时处置,敏感时期学院领导亲自担任行政总值班。各系部、处室做好自查,保卫处做好指导和督查,定期组织全院性集中检查。加强门卫管理,严防可疑分子或非法组织渗入校园。

(六)加强过程管理印发、记录综治台账

为了加强过程管理,设计印制《学院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台账》,分重点部门与非重点部门二种格式,要求各部门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总结。综治台账在每年的综治专题会议上发放给各部门,年终综治单项考核时作为考核各部门的重要依据。

(七)完善物防技防措施

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对校园进行封闭式管理,对重点建筑物安装防盗窗、防盗门、防盗报警装置,在围墙、围网上加装周界红外线报警系统,建设了校园监控系统和巡更系统,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

(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四级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心理疏导,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督促就诊或休养。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都主动给心理困扰的学生予更多关爱。近年来我院从未发生过一例因学生心理问题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九)开展平安系部、处室和综治先进集体评选活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

校园安全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努力。在综治工作专题会议上,对创建平安校园和综治工作先进集体予以表彰,颁发奖状及奖金。请先进代表作经验交流供其他部门借鉴。

二、对高职院校安全工作的建议

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安全工作制度是构建平安校园安保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要素。应根据学院机构变化及时完善安保制度。以情报信息为先导及时发现源头性、苗头性问题,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卫干部队伍,构建以“专职保卫队伍、保安队、兼职安保人员及学生安保信息员”的多维安保工作网络。对专兼职保卫人员经常培训考核。构建安全信息化平台,加强对校园网等媒体管理。对物防、技防设施更新改造。最为重要的是领导和师生要像重视教学质量一样重视安全问题,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体系,重教育,抓落实,才能改变安全工作跟着“隐患”走的被动局面,维护校园长治久安,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安全;平安校园;管理体系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的确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无论是办学主体、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专业设置、办学规模,还是后勤社会化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正是这种转化,对高校管理提出了全面挑战。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门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想有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构建起平安建设的校园管理网络体系,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高职单招”或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选拔录取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较差。有时自卑使得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很好的自我约束。但是却不愿正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内在表现为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他们的这些特点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成长轨迹所决定的[1]。而且学生层次比较复杂,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管理难度远远大于一般本科院校。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能照搬一般院校的管理模式,只有正确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点,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的有效的措施,走一条适合自身的管理道路,才能保证学校平安和谐。

一、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安全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有助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投入,新的教学楼和现代化的学生公寓等基础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智能化防控网络进入了校园,校园安全的硬件设施得到了增强。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都对校园安全建设提高了认识,制订了控制和解决校园突发事件的各种预案。校园日常管理引进了专业保安队伍,使校园内的各个重要节点二十四小时都有保安人员站岗执勤,加大了校园内的安保力度。高职院校的招生主要采取高考本科录取后再录取,或是通过“高职单招”或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考试选拔录取的形式,各院校都选择社会急需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求潜力大的专业作为招生的主打专业,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还通过校企联姻,校企合作开展定向招生或订单式招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部分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回到家族企业工作或个人创业,开拓了毕业生就业的多种渠道。做到了“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这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更是校园安全的基本保障。

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推进,校园安全呈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导向,主要表现在:

(一)对校园安全管理的认识滞后,普遍认为平安校园建设只是保卫部门的事,学校是独立于社会的“世外桃源”,只要保卫部门“看好家、护好院”就安全无忧了。没有将校园安全看作是全校乃至于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学院的各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参与。认识的偏差导致平安校园建设的领导体系不健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机制不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没有真正落实,职能部门及师生参与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强,缺少合力和向心力。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控网络。

(二)高职院校的校园管理,由过去的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变成开放式管理,过去校园是相对稳定单纯的一方净土,现在则是相对自由的“小社会”。学校周边的饭店、网吧、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变得更复杂。学生的年龄构成出现多层次性,个人

质状况呈现多样性,有的学生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将社会上诸多不良风气和习惯带入校园,这些都给学校安全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学生的活动场所延伸到校园管理范围之外,造成流动学生安全管理失控。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学校包管学生一切的思维定势。但在校园社会化的大背景之下,学生活动场所往往发生在校园范围之外,治安管理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形成流动学生治安管理的“盲点”。如对学生实行公寓制管理之后,一些学生擅自在校外租住公寓、民房,导致自身安全或财产受到侵害等[2]。

(三)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没有相应跟上,消防设施硬件不硬。部分老校区消防设施的建设不规范,部分校舍没有消防管网;应急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出口太少;在使用电脑、手机充电时,乱接电源线,电线和台灯安装在蚊帐内;离开寝室后电器不断电等。后勤社会化使得学生公寓和食堂脱离了学校的直接管理,成为安全隐患的盲区[3],这使高职院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由于信息化网络的形成,带来了虚拟空间的校园安全问题。网络在为教学、科研与外界提供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阅读信息、自由发表言论平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大学生作为我国互联网的主要受众,在网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其他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问题。如网上泛滥的宣扬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信息,计算机病毒,因垃圾邮件造成网络阻塞,因非法入侵导致数据丢失或信息瘫痪,以及大学生计算机违法犯罪等等[4]。与传统的现实高校校园治安管理工作相比,在信息网络时代,虚拟空间的安全问题正在成为校园治安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既考虑高职院校现有的行政体制,又要改革创新,构建新型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有的院校实行党委一把手挂帅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行政一把手挂帅的安全工作委员会的两套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情况,布置任务,检查工作。形式上体系健全,从党委行政两个方面全方位的抓校园安全工作。但是事实上机构分散,职能交叉重叠,无法形成合力,力度不强,效率不高。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改革创新的角度,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组建起党政合一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长或党委书记一个人主抓校园安全工作,分管的学校副书记和副校长协助配合,与此工作相关的处(室、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构建起整体协调,相互配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体系,全力做好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结构图如下:

(一)校园安全工作委员会

校党委要定期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领导。校园安全工作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校园安全专题工作会议,年初的会议主要是研究情况,布置任务,落实责任,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年末主要是总结一年来的校园安全工作情况,听取各主要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部署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奖励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出现的重大安全事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兑现责任状中奖励和处罚的承诺。

(二)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

设立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可由校长(党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副主任可由保卫处长和学生处长兼任。成员有纪检监察、各系总支、后勤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等。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办公室作为一个统领和协调机构,直接对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各级组织的会议精神,落实校党委和校领导的工作部署。在校内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统领和协调校内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提高效力,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为提高保障校内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校内安全应急联动中心,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置保障计划,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预先作细致周密的部署。如遇到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学校将能够在第一时间启动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应急机制。还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工作,监督落实“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保证及时、正确处理教职

工、学生及学生家长上访的问题,协助各部门对上访问题要认真接待,认真负责地解决师生反映的实际问题。对教职工及学生和家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迅速上报学校领导,把学校解决群众困难的情况应及时迅速地反馈给教职工、学生家长。

(三)相关职能部门

平安校园建设不只是保卫处、学生处一两个职能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的各个部门,必须使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运用多种宣传媒体,加大“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局面。

要把相关职能部门全部纳入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体系之中,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调整和充实领导力量,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安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中,既要独立承担相应的工作,又要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构建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校园安全网络。

(1)保卫处

保卫处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传统的安保工作主要有预防、管理、服务、教育、政保和执行六大职能。这六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渗透,而预防职能则首当其冲,也是行使其它职能的关键。预防职能发挥的好,则对其他职能的实施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预防范围归纳起来主要是是刑事、治安、消防、政治事件等问题。保卫的预防重点在于“四防”,即防特、防火、防盗、防治安灾害事故。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周边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同时聘用的保安队伍也不断扩大,保安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安保人员内部的管理和教育也将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当地的社区、公安机关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借助属地公安机关的力量,采取与社会治安防控相一致的工作方法,全面实现与社会面治安防控接轨,建立以自防自控为主的校园110指挥中心与保安巡逻队伍,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类案件、事件,掌握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2)学生处(部)

学生处是学生日常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是学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加强高职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生工作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到在校期间的规范化管理,再到毕业生就业离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要经常性开展人生观(主要针对学生吸烟、喝酒、恋爱过激行为)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处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做好服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重要作用,辅导员要进住公寓,开展思想工作,保障公寓平安。充分利用学生热衷的网络资源,通过qq、msn、微博等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营造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好于省属一般本科院校,但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仍然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局面。求职就业难,使部分毕业生心浮气躁,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一大隐患,破解这一难题是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节点。有的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式招生培养,使毕业生就业形势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我们还要加大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力度,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稳步发展,这是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3)校团委会

团委会是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部门之一,安全教育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经常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开展“法制系列教育活动”、进行“消防演练”等活动。在内容上把心理健康、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身心安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形式上,注重教育的直观性、娱乐性、针对性,以问答、图文结合、校园网络平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宣传展示。要关注网络色情、网络诈骗、网络虚假信息对高校安全稳定的影响,进行正面教育和

引导。要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平安班级、平安宿舍等活动,真正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平安校园的建设。

发挥学生会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重要作用,组建学生文明监督岗队伍,通过组织优秀学生在校园内定时或不定时巡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并及时进行劝止或监督管理,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老师,做到防范于未然,确保校园稳定和谐。

(4)教务处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应开设课堂安全教育课,可安排在入学教育中,或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前。明确专业教师也负有安全教育的职责,在课堂上传授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观念,促进学校安全稳定的正能量。

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和培训时,要对各种职业所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认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实训、实习或就业后具有识别和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的能力。防患出现各种事故,防止自身及他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加强职业院校安全教育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年轻化、多元化,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与学生关系相对比较密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收入偏低、住房问题、网络迷恋、不愿受制度约束等,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引导将会对教师群体和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另外,个别外聘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不高,对学校治安问题漠不关心,对学生中的问题苗头难以及时发现和调解,成为校园治安管理的隐患,需要教务行政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5)后勤管理处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得原来隶属于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渐渐从学校剥离,逐步形成按市场机制运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与师生利益时有冲突关系紧张,使学校安保形势日趋复杂。校舍扩建导致施工队伍和流动人口明显增多,校园管理难度加大,加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复杂性。对此,后勤管理部门负有重大的管理职责。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校原有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大大增加的学生、教师以及员工的需要,防火安全、住宿环境、活动场地、食品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后勤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意识,改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创建和谐的学校与师生关系。加大数字化安防系统建设,并向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以及规模化方向发展,提供现代化的防控安全基础体系,保障校园安全。

(6)各院系总支委员会

系(院)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基层组织机构,直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系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学工办、分团委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与学生面对面的接触,既可以零距离的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防患意识的培养,又可以建立一条下情上达的信息渠道,使系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紧紧依靠全系教师和学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管理能力,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召开家长座谈会会,广泛听取家长对学院的意见,做到开门办学,促进学院、家长、学生三方和谐相处。

系领导还要主动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加强沟通,最大限度地整合校内教育资源,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党政合力、部门合力、队伍合力、管理合力、舆论合力。真正形成覆盖全校各个角落的安全体系网络。

三、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应当注意的问题

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的构建,不能仅仅限于形式上的建设,更主要的是强化内涵建设。由于高职院校治安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加强新形势下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校园安全。创建平安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理解人。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创造性[5]。依靠人首先要依靠广大的教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校园安全的管理者。其次要紧紧依靠学生,学生不但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更是我们依靠的对象,他们是校园安全的的实践者。依靠广

大教职工和师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高职学院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二)优化人文环境,增进校园安全。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学生层面开展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教师层面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温馨的校园文化是平安校园建设的基础保障。

(三)借助社会力量,保障校园安全。开放的校园就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单纯依靠高校保卫组织值班、巡逻为主的“看家护院”式的校园治安防控模式与当今复杂的校园治安状况明显不适应。对它的治安防控工作应当采取与社会治安防控相一致的工作方法,全面实现与社会面治安防控接轨,借助属地公安机关的力量,建立以自防自控为主,并结合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权力的类社会化模型[6]。设立校园110指挥中心与保安巡逻队伍,不仅能够增加威慑力量,还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类案件、事件,掌握校园安全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四)利用虚拟空间,保护校园安全。校园虚拟空间安全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校园安全而言的涉及互联网络,尤其是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高校网络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网德”教育。即上网大学生的基本道德准则,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二是加强高校校园网建设。借助高校人才、技术的优势,建成相对独立的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网络系统,达到利用互联网对高校师生实施安全防范教育的目的。三是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四是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安装安全保护过滤系统,清除不健康的信息,实施专人监控,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

总之,创建平安校园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构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是平安校园建设的根本保障。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管理模式,确保校园的和谐平安将是高职院校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5]韦彦源.民办高职院校创建平安校园有效机制的探析[j/ol]/2009.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5

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

市梅苑学校校长段红波,刚刚被淮北市推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新闻人物”,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他深知,从一所农村学校发展起来的梅苑学校,只有把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应用于学校的方方面面,大力构建智慧型校园,才能打造出梅苑学校自己的品牌。

梅苑学校针对本校特点,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梅苑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梅苑学校教职工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将梅苑学校构造成为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

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互动等方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应用层次,制订出台《淮北市梅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德育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后勤管理工作小组、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技术维护小组、教育信息化应用智慧办公及档案资料工作等多个小组认真落实方案实施。

五个一体智能化工程

2013年,学校建成了皖北地区首家高规格的录播室,75个班级“班班通”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学校全面改造校园网站,将校园网络宽带升级到100兆。规划建设独立的内外网服务器,将视频服务器与网络进行整合,最大限制发展网络宣传及资源共享的功能。

学校一方面充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和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等技术,或以其它各类教育资源库为依托,多种途径开展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又和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乐教云”教育云平台,构建出高效、便捷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以及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

为了建好智慧校园,学校实施了“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五个一体智能化建设工程。构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校园网站、学校“班班通”、学校计算机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实现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学校数字图书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实现了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覆盖中学部和小学部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等其他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一体化;以省市“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学校的统一的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与评价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体系,实现了教育服务一体化。

信息技术助“同课异构”

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校管理,学校构建了多元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依托长三角网络结对学校联盟,定期选派学校领导班子和骨干老师观摩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开展校际间应用信息技术“同课异构”活动和异地网络教研活动,邀请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专题讲座,进行校际培训;根据学校各年龄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研修培训和层次培训;利用学校网站、淮北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乐教云资源应用平台,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网络教研。

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信息化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信息化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学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各级课件比赛,同时推进学校的校本资源库的建设。学校开展聚焦信息化课堂“三课活动”,暨新招聘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学展示活动,并将优秀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晒课”,供网络教研之用。

如今,梅苑学校将信息化应用囊括到教育教学、教科研、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便捷、教师教学更轻松、学生学习更快乐、学校管理更高效,建成了立足于以教师教学为核心的“助教”平台、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助学”平台和以数字化校园管理为核心的“助管”平台,实现了以应用为主线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构建了以体现教育信息化思想和要求的信息化校园,同时实现了以网络共享思维为特点的管理模式创新,使学校的管理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信息化建设也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发展。庞莹老师在2013年全国历史优质课评比中荣获国家一等奖;周伟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电脑机器人竞赛,荣获小学组足球比赛“冠军”一等奖。刘婷婷老师荣获2014年淮北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6

关键词: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22-02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社会政治稳定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是随着敏感期和节点的增多,高校各类问题可能集中出现、相互影响,各类敏感群体可能借机造势、扩大影响,高校公共安全形势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是学校为保护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公共安全秩序,对影响高校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风险因素进行环境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校园安全管理行为的总和。高校公共安全主要涉及社会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四方面的事件。

借鉴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2ma)设计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危机缓和(mitigation)、危机准备(preparedness)、危机回应(response)、危机恢复(recovery)四部分组成),危机缓和正是一种重在灾前防范的前瞻性新型危机管理理念。该管理理念,可以引入到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中应用。目前,在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而非针对校园公共安全风险的识别、控制、管理、应对、监督。所以,做好构建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的研究对于高校创建平安校园、促进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二、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安全风险意识缺乏

目前,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而非针对校园公共安全风险的识别、管理和控制。首先,组织领导层面缺乏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认为学校公共安全是保卫处(部)的事情,只要保卫部门恪尽职守,就可以保学校平安。上级领导缺乏风险意识,制约了校园公共安全的风险管控。其次,保卫部门属于“边缘职能部门”,保卫干部存在配备数量不足、知识水平一般、设施设备匮乏等问题,他们忙于整个校园里繁琐复杂的日常安全管理,即便保卫干部有公共安全的风险意识,相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微不足道。还有,师生方面,广大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们,专心致志于自己如何上好教学课,如何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如何做好科研工作;学生们一直以为校园就是“象牙塔”,安全问题根本不用考虑,缺乏公共安全风险意识。

(二)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不到位

首都高校按照《北京市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出台了《XX学校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办法》,但是高校只有遇到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时候,才会成立临时指挥协调中心,主要有主管安全校领导、保卫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临时组成,应急处理公共安全事件。高校没有针对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缺乏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应对管理的专业人员和运作机制。学校也没有建立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这种临时成立的指挥协调中心较为分散,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无法迅速有效的处理校园里面临的公共安全风险。

(三)公共安全风险教育与管控服务不够

高校在加大“科技创安”投入力度的同时,同时开展公共安全风险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要具备风险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基本应急逃生技能等。部分学校开设或者类似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但是只是学校公共选修课,覆盖面较小,广大学生还是缺乏公共安全风险教育。学校可以邀请专门的机构针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意识培养、应急演练与培训,广大的师生员工接受的公共安全风险教育与管控服务不够。

三、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一)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把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学校重要规划、重大项目、重要部署等制定实施的前提条件,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重大项目时,党务会及校长办公会把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纳入考虑范围,对可能影响校园公共安全的项目或部署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应对风险的预案和防护措施。坚持权责统一、合理合法、科学民主、以人为本、兼顾公平与效率,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事件的发生,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构建校园综合风险防控模式

学校扎实构建由人防、物防、技防组成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动员基层力量,依托保卫干部、保安队员、兼职安保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全面开展安全防控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严格执行学校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运行维护和值机人员上岗培训,加大经费保障和制度措施落实力度,确保学校技防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有效整合治安、消防、交通、应急等资源。巩固本单位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落实网格管理工作责任,分片包干,进行网格化防控。

(三)全面强化信息动态监控和研判

学校明确信息工作的职责,确立宣传部、本科生工作处、研究生工作处为信息动态收集的一线主责单位,分别承担起教职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动态收集任务;党校办、保卫处、信息网络中心协同参与,其他有关部门与院系共同配合。学校拓展信息搜集渠道,力求准确全面地了解师生思想动态。依托基层党团组织、部门领导、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建立舆情信息搜集网络,通过当面对话交流、文字汇总、网络舆情报送等手段了解师生思想动向。学校建立由校领导牵头,党校办、宣传部、学工部、保卫部及具体涉及职能部门或院系共同参与的维稳研判会商机制,在每次例会和专项工作会上,分析和研判校园安全稳定形势。

(四)不断完善校园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学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妥善处理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成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由主管安全校领导牵头,各二级单位一把手组成,落实安全责任,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事件。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总体要求,防患于未然,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及协调水平,确保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学校高度重视敏感事件和敏感时间节点对校园稳定的影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各部门在党校办的统一协调下协同联动,健全应急队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器材装备,及时掌握校园动态信息,及早预防群体性串联,确保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力度排查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深入开展校园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依靠各二级单位党政领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矛盾的预防化解工作。安排校领导接待师生员工日,每周固定时间接待来访人员,及时处理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确立学校办公室作为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各单位承担工作涉及相关问题的调研和处理,明确来信、来电、来访的处理流程。人事处、校工会、保卫处的职能部门坚持以民生为本理念,配合处理来访接待和风险化解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六)有效开展公共安全风险教育与管控服务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以公共安全为重点,努力做到风险教育的全员覆盖、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学校抓住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抓住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抓住学校的重大典礼或仪式的举行,深入全面地开展公共安全风险教育工作。学校不断健全完善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大力提高资助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构建“奖、贷、助、勤、补、减”的资助体系,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或缓解日常生活费用问题。个别预警与开放指导相结合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在本科生工作处、教务处配合下,实施学业预警制度,提供学业帮扶方案。体系建设与个案指导相结合帮扶心理问题学生,从新生入学测评中做好危机预防工作,做好上下级朋辈帮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各部门全力做好公共安全风险教育与管控服务。

面对着繁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和学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高校公共安全风险管控还需要根据最新工作要求,加强分析研判,创新工作思路,变革工作方式,在新安全指引下用新方法应对新问题,力争构建平安、有序、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建波.关于构建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探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8,38(6):173-175.

[2]邓琼.事先型危机管理与和谐高校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3):146.

[3]王瑜.中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2006,22(2):40-42.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7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种安全制度和长效机制

1、强化责任。坚持把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和“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签订《市教育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和“管教学同时要管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指导和督促学校、幼儿园把做好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严格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机制、教育机制、管理机制、督查机制等长效机制,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在秋季开学同新生及家长签订《中小学生安全责任书》。重点抓好校车管理制度、校内外集体活动审批制度、聘任人员资格审查考核制度等几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指导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查找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及时上报安全工作情况。

3、细化职责。指导各学校和幼儿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年度安全工作任务,将安全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安全工作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个科室、每个人员,确保安全工作同教育教学工作一样,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1、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安全教育月、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针对师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多方面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习惯教育。以加强学生的“安全习惯教育”为重点,坚持开展“开学安全第一课”和“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根据中小学生、幼儿的特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将安全教育工作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日常教育教学有机整合,切实提高自护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落实法制教育。继续坚持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在学校综合治理、法制教育、校园安全环境建设和帮教后进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定期为师生作法制教育报告或组织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为主题的反警示教育活动,努力推动“送法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

4、严格活动审批。尽量减少和控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集体活动,严格实行外出活动审批制度。必须组织或参加校外活动的,要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事先制定安全活动预案,在组织实施中要对活动所涉及的场所、行走路线、使用车辆、驾驶人员、饮食住宿等有关因素,作出充分的考虑和周密的安排,确保不发生意外事故。

三、进一步加强安全日常防范工作,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1、组织预案演练。继续健全学校内部安全工作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重点完成非正常伤亡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校内安全防范体系,建立稳定高效的安全工作运转和保障体系。所有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以防火、防地震、防拥挤踩踏事故等为主题的疏散逃生演练。

2、加强假日安保。做好各种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和保卫工作。坚持实行领导带班、干部职工值班制度,加大对各单位值班情况的抽查力度,确保假期值班工作的落实。

3、防控重大疫情。面对复杂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坚持在市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切实落实“四方责任”,全面预防,有效控制。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控宣传资料,全面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的普及及教育。

4、实施安防工程。充分发挥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监控力度,防止因治安问题及其他矛盾纠纷引发,确保师生人身及学校财产安全。

5、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学校安全管理培训班,就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校舍安全、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等知识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学校管理人员校园安全管理水平与面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四、进一步强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秩序和教育教学环境

1、强化综合治理,开展隐患排查。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一年春秋两次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3月份进行春季安全检查,重点是检查校园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教育教学设施;11月份进行冬季安全检查,重点是检查防火防盗设施。同时,要求各学校对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的检查必须做到周周清查,建立安全检查台帐,做到心中有数,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8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四阶段论;立法基础;管理组织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05-02

高校人群密集,人员组成虽为“高知”,但并不可称为自我保护能力强势之群体,年龄偏小,缺乏阅历,易冲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较为突出,故其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在高校安全问题上尤其不可懈怠,专家学者纷纷着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研究与建立工作,本文意在对英美等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较早较完备的国家机制进行法的移植,以期在认知的基础之上批判的继承,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助益。

对待英美等所谓西方先进国家的现有经验,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尽管到目前为止的世界范围内,这些经验是先进的,现代化的,但并不是完美的,全能的,当面对“血色清晨”时,他们也同样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在移植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总结并思考其机制的缺憾与不足,批判的继承,永远是法的移植的核心要义。

一、美国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界定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某些政治突发事件引起的,在高校校园突然发生以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高校行政管理者事先无法遇见的,对学校的教学秩序、日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危急校园及周边生命、财产、公共卫生与安全的事件。近年来,学校内的欺负同学、盗窃、吸毒、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它已经严重威胁到教育目的的顺利达成。于是,世界各国的学校对此都高度重视,学校如何采取安全措施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危机事件。美国的公共安全管理法律及机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关系政府形象的高校危机管理方面,美国也是技高一筹。

二、美国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四个阶段论

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从历史沿革来讲,是由应对——预防和应对并重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有学者提出了全面管理方法理论,很快被官方接受。于是,美国紧急事态管理局根据灾难的发生周期,将积极事态管理活动分为四个功能区:减灾、预防、应急和恢复。既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四阶段论。尽管可以把紧急事态管理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但他们彼此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而且各阶段是相互渗透,彼此关联的。而正由于美国在四个阶段的紧急事态管理中,将减灾和预防置于重要的位置上,才使得美国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与我国正在创建的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有很多互相融通之处。

三、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组织机构

布什总统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向媒体表示,连续的校园暴力震惊了全国上下,美国人民有责任保护他们的孩子,学校的学生部应该为上学感到恐惧。因此,美国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组织系统也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当然组织。另外,高校内外的专职安全管理组织及机构、人员有以下几类。

(一)校外安全管理民间组织机构

1.学校安全服务署

该组织是一民间组织,主要服务于美国学校安全,该组织为各个学校提供安全咨询、相关业务培训、对校园安全进行评估,同时还兼管着为青少年安全服务提供帮助。向学校提供安全评估;为学校组织防爆模拟;向学校提供安全咨询服务是其主要功能。

2.校外监督委员会

该机构由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校园安全监督,提供解决校园安全的对策,使校园安全的保卫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学校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予以监督,不断提示学校安全意识的警醒,避免对学校安全的懈怠。

(二)校内安全管理组织

1.大学校长的安全管理职权

校长是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出现突发事件后校长可以宣布学校进入紧急状态、向全校师生通报危机状况的情形、向州政府及联邦政府汇报对危机处理采取的措施、向有关媒体紧急状况信息等。通过有关媒体的监督,接受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启动危机管理预案机制;对学校危险的来源划定警戒线;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对校园入口进行24小时监护;正确评估学校安全程度;及时根据家长、媒体等有关人员对校园安全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正应对措施;调动好预先准备好的学校和地区危机反应组等。

2.美国高校校园警察的安全管理职权

美国校园警察机构中,校园警察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级警察,这些警察受过专业训练,经考核获得正式警察资格,持有警察证书,佩戴警徽,并能持枪及各种执法用的警械,在校园内行使执法权;他们享有同地方警察同样的执法权,有权进行拘留和逮捕。二类是校园保卫组织,他们依据当地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保卫校园安全的任务,不具备配枪的资格,不能行使逮捕权;他们是辅助人员,如秘书、技术人员、情报信息中心的守护人员及重点要害部门的守护人员。三类是勤工俭学的学生或学校从地方保安公司雇用的私人保安。他们是承担巡逻护送、医疗救护、维护秩序等任务的。第二、第三类人不具有执法权。

两难选择是美国高校经常面临的问题: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因而投入的方向总在教学研究投入与保安力量投入等多方面徘徊。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的总裁说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安全进程出现了危险的倒退。目前学校管理人员面临这样的选择,是雇用一名保安人员还是一名教课的老师,选择的结果往往是一名老师。原因是学校成绩、科研结果越来越重要,而学校紧缩预算又使得老师们无法进行应对危险的训练,非要等到校园暴力再次发生时才意识到事情的危险。

四、美国高校突发事件管理体制的立法基础

作为普通法系的美国,各州掌握着其教育立法权和学校管理权。关于预防突发事件的法规大多散件见于宪法、州法、法令、官方政策说明和行政规定中的成文条款中。教育周报年度报告显示,到2003年为止,28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区已经制定了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惩罚,32个州和哥伦比亚区已经制定了欺凌弱小、伤害保护的学校方案和法案,足见政府对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的重视。美国联邦政府和立法、司法机关为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举措,包括1994年的校园禁枪法、校园社会禁毒及安全法,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的学校安全白宫会议,1998年10月15日,克林顿总统首次就学校安全问题在白宫召集会议,会议的内容包括:确认学校和社区暴力的成因,寻找改善学校安全的策略,增加改善学校安全的资源:新增6500万拨款帮助学校雇用和培训2000名新的社区警察和学校资源官员;应对学校暴力死亡时间的新的联邦机制:一项国会资助学校紧急应对暴力死亡的项目计划,类似于应对自然灾害的fema计划;关于学校安全和禁毒项目的改革计划:彻底检查学校安全和禁毒项目,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及暴力的综合性学校安全计划,包括严格学校纪律、禁止策略、关于安全和禁毒措施进展的年度报告卡等;社区范围的学校安全和青年暴力应对机制:在10个新城市开展实施社区范围的学校安全计划;与mtV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一项鼓励解决冲突以及其他非暴力信息和项目的运动。

五、美国高校与政府间的法律关系

(一)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体制

国家对大学在行政隶属关系上的控制、管辖和管理,这是高等教育的外部管理体制。任何一所高校都不能脱离政府的监管。但是,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在接受国家管理上,除原有的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地方并存型,又出现了一种混乱无序型。

地方分权制与中央集权制正好相反。其特点是:教育事业是地方的事业、地方自治的思想占统治地位。教育事业是由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自主经营管理的,只有在必要的范围内才由国家干预。中央政府属于援助指导的地位。因此,在美国各州政府的拨款、学生的学费和私人捐赠才是大学的主要资金来源。州政府根据宪法和其他法规,通过管理组织的等级形式即立法,州行政部门的机构或协调委员会、院校管理委员会以及院校行政管理实施对公立大学的治理。除法规外,州政府的拨款成为最终最为强大的管理大学的工具。

(二)联邦政府在大学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尽管美国大学教育实行的是各州分权的管理体制,但并不表明,联邦政府在大学教育管理、特别是高校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上无所作为。

1.联邦政府对大学教育的立法导向作用

尽管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主要属于各州。但是,多年来美国一直由联邦卫生、教育、福利部所属的美国教育署实施对全国教育的指导,直到1979年,才正式成立内阁教育部。但教育部的成立并没有改变地方分权的管理体制。教育部除了把教育经费拨给各州外,并不直接管理控制各州的高等教育。从以上不难看出,分散化和多样化是美国大学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特点。

2.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校园公共安全服务管理的控制

美国联邦政府和立法、司法机关为抑制日益增长的校园暴力事件,保障校园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措施。国家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关注已经使联邦各州尽力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联邦立法者通过制定各种措施来保障校园安全。联邦首先为各州执行其立法计划提供资金,此后若各州没有向美国国会提出专门申请,就削减该资金。两部法律就因此出台。

3.适当处理政府控制与高校自由的关系

美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演变的主线总是围绕着政府力图加深对高校的控制而高校力图争取自治之间的制衡。目前的格局是:政府对高校远距离的驾驭和高校显著的自由。

中世纪的学术自由得到了美国大学的继承和变异,形成了美国大学举世闻名的特色:公立和私立并存、多样化与竞争性。大学和政府之间自由和控制的关系,既限制了政府的过度干预,也促使大学走出封闭,成就了美国大学辉煌的业绩。由于自由和控制之间良性的互动和平衡的互补,形成了美国大学和政府和谐共处的基调。

参考文献:

[1]谢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2]简敏.高校突发事件的管理缺失与机制构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249

[3]袁涛.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9

【关键词】高等院校;校园交通;交通执法授权

在我国,高校保卫机构过去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具有一定执法权限,但是从1995年之后,随着我国法治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校保卫机关的执法权统一收归当地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则主要依靠文保机构对高校治安等中国进行管理,结果,高校内部的治安行政执法力量并未加强,反而受到严重削弱。近年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和高校教职工待遇获得了明显改善,高校职工甚至学生购置车辆越来越多,加上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也不断扩大,外来车辆不断进入校园,以至于校园交通安全和有序驾驶存在诸多隐患,从而对校园交通管理执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高校的交通管理中,主要有封闭式的交通管理、半封闭式的交通管理、全开放的交通管理这三种方式。在封闭式的校园交通管理模式下,能够进入校园的车辆一般而言只有学校的公务用车、学校教职工的私家车俩等少数车辆,高校的保卫部门独立承担校内的交通管理工作。在当今高校与外界交流不断深入、合作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封闭式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也鲜有高校采取这种方式。而全开放的交通管理模式则是校园几乎完全和外界融合在了一起,甚至没有围墙之隔,由于这种模式中,交通管理难度太大,目前在我国采取此种模式的学校也十分少,只有香港的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校区等少数。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都是半封闭的交通管理模式,校内不仅仅只有教职工、在校学生,显然这种管理模式的难度较全封闭管理模式更大。

我们以探究为目的,以调研为基础,将实践中高校道路交通执法、管理状态扑捉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试图对我国高校道路交通安全的执法授权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我国高校校园道路的交通执法授权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校园范围普遍扩张,校内外机动车辆日趋增多,对高校校园对交通秩序、车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保卫机构的交通管理任务也随之增多。

(一)交通管理、执法主体

我国高校校园大多是封闭或是半封闭式的,车辆的进出都要经过校门的控制。因为一般认为高校校园内的道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中所解释的道路有所区别,校园内的道路规划,如禁行、禁转、禁停区的设置,通常也是由高校自主完成,在我们所调研的学校中,所有校园内道路交通管理的主体都不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行政机构,而是高校保卫机构,其中,有些高校保卫机构专门成立了交通管理科,如中国人民大学;而大多数高校目前仍是由治安科来行使交通管理职能。

(二)交通管理、执法方式

一般情况下,高校交通管理被排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之外,不受一般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一些省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调整,如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不过,实践中,高校保卫机构更多是以规划的方式进行管理,多数高校都有自己制定的校园交通规章制度,自行制定交通线路、标识,而校园内的交通“执法”行为却比较少见,多集中在“校门”处,如社会车辆的放行与禁入、校内车辆的通行证的发放与管理。

对于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目前高校保卫机构的处理方式比较明确:轻微交通事故,一般由高校保卫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责任认定的相关条款处理,处理方式主题要是调解;而对于违法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伤亡的行为,则由公安机关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当然,交管部门也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接到报案后立即派交通经常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对于校园内并未造成事故的交通违规行为,特别是违反高校自行制定的交通规章制度的行为,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授权性规定,高校保卫机构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多是对这种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

在我们所调研的高校中,高校保卫部门对于违章停车的车辆都会贴上“告知单”,告知驾车人违反了校内停车规定,尽快到学校保卫部门“接受处理”,并不会想交管执法部门那样实施处罚,事实上被贴“条”车辆的车主,也只有极少数会主动到保卫部门接受“处理”,而保卫部门所谓的“处理”,由于没有法律的授权,也只是以口头提醒和教育为主。

总体而言,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法律对高校交通管理作出明确规定,高校交通执法主体不明晰,交管部门也因此无法进校门执法,由于缺乏强制性的执法权力,校园交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遵守,对于违反管理规定的机动车也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

(三)交通执法、管理效果

在地方性法规及各高校内部交通管理规定的约束下,高校校园交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避免了一定数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校园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但是,在实践和调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由于具体的法律规制存在着问题,高校校园交通的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程序比较复杂,这些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因而相关的法律规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不完善

(二)管理主体不明确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前,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都是由属地派出所联合校保卫部门进行处理的,该法实施以后,一般的交通事故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属地交警部门接受大学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但令交警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颇感无奈的是,限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定义,目前针对于大学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因为不在交警实时监控和管理的范围,故多数均未受到处罚;而高校保卫部门作为校园道路的管理部门却又不能查处校园内的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更没有处罚权,因为自从国务院于2004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来,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高校,其职能部门就不再具有执法权,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就只能报交警部门处理,而交警部门除了对影响较大或当事双方协商不下的校园交通事故来学校处理之外,对一些小事故往往建议由高校保卫部门协调当事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加之,管理体制、人员等方面的原因,高校的日常交通管理一般都由高校保卫部门自行负责,交警部门是顾及不上的,这就造成了交警部门对校园道路的监管出现了缺位,而高校保卫部门想管却又没有执法权的无奈局面。

(三)管理队伍整体薄弱,缺乏专业知识

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校园道路划在其管理范围之外,但是该法规中的其他条款仍可作为高校保卫部门在管理校园交通的法规依据,如法规中的第6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第7条明确指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都充分说明了该部法规在交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对照《道路交通安全法》,高校保卫部门在实施校园交通管理中主要问题首先是交通管理专业知识缺乏。交通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去考虑,交通事故处理也有一定的复杂性。而由于历史的原因,高校保卫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部队转业,有从公安院校毕业,有从其他行业改行而来的,真正能受到过专业的、系统的交通管理知识学习的人不多。虽说他们对学校的整体交通情况都比较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撑,就无法实现对学校交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其次,人手不足,管理力度不够。校园交通管理具有一定的即时效应,在交通高峰期往往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引导、分流道路交通压力。据了解,目前国内专门成立校园交通管理科的高校还是为数不多,不少高校的都是将交通管理与消防,或者与校园秩序等职能并在一起,兼职从事交通管理的比较多。而高校校园面积都比较大,校园秩序、消防等各方面的工作任务也比较重,有时交通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应付不过来。校内交通拥挤,车辆无序停放,部分车辆车速快、噪音大、尾气重,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还是没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法规

当前校园是交通法规的真空区域,没有交通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持,校园交通管理人员在处理校园内各种交通违章行为时无法可依,不具备对违章人员的震慑力。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再有效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都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所以应当建立专门的法律规范。管理一项事务,必须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以便管理得以顺利进行。目前,对高校校园交通的管理有许多的管理规范,有级别不同的各类管理规范,也有级别相同的各类管理规范,但是这些规范都不是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笔者认为,中国高校发展至今,仅依靠某些法律规范的部分规定进行调整,是难以处理其内部交通管理的诸多问题的。就算能,管理者也需要查阅大量的法律法规才能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这不仅是增加管理者的管理难度,而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失误。因而,笔者建议建立一部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范或针对所有学校的校园交通管理法律规范。

(二)明确管理主体

高校校园交通的日常管理,如设置交通标志牌、制定相关校园交通管理规定、管理车辆的进出及维护校内交通秩序等,通常由其内部的保卫部门负责,笔者对此不持异议,而对负责处理校园交通事故的主体,笔者有不同看法。现阶段中国负责处理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主体主要是交管部门和高校保卫部门,管理的范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范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应有统一的管理主体,即交管部门,以保证事故处理的公正。当然,高校保卫部门依然可以管理,不过不是依其职权而是依交管部门的授权,且要及时向交管部门报告情况,而交管部门根据保卫部门的处理情况,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同意的备案,不同意的给出处理意见或自己重新处理,这样,事故的最终处理主体依然是交管部门。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校园交通的日常管理由高校保卫部门负责,而涉及交通事故的,不论大小,最终决定权在交管部门。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篇10

关键词:校园网络网络安全规范与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1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网络安全的基本定义是利用相关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不遭到毁坏,对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其通过恶意手段遭到破坏,保持网络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与可控性。

硬件安全指的是网络硬件媒体设备的安全,包括主机系统、终端设备以及防火墙、服务器等的安全[1];软件安全指的是保证计算机网络中软件功能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数据安全指的是保证网络中储存与传输数据的安全,避免非法篡改、解密等,是网络安全的核心。

2信息化校园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

校园网涵盖了教学、管理、通讯等方面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工作,方便与学生的远程学习,校园网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有效的实现了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的透明化与共享化,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信息综合管理与数据交换。

随着校园网络的快速普及,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加,由于技术资金的落后,在高职院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建设中没有完善的防范措施,硬件设施薄弱,软件系统的安全建设不够完善;网络管理缺乏安全机制,专业管理人员少,无论是自身的网络管理还是对设备管理都缺乏经验与技术,导致对网络安全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与反馈,使网络安全缺乏可控性。

3信息化校园网络安全的技术保护措施

3.1网络多出口的规范

校园安全体系与架构的建设是信息化校园网络的基本管理措施,近几年高职校园网网络架构的多出口特点给网络安全带了严重的影响,多出口不利用整体网络的规范化管理。校园网络管理机构应对现有的网络架构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改造,对出口进行规范与监制,出口的统一化、专业化的管理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3.2配备完整的系统的网络安全设备

校园网络结构庞大而复杂,但是从架构特点分析,它是属于局域网技术领域。控制局域网的独立性,保证其与外部连接的安全为网络安全的管理与规范提供了思路,具体的方法是在局域网与外部网络接口的连接处设置硬件与软件的监理设备,保持对连接处网络安全的控制与管理[2]。当代社会的校园网络都是基于高速层面的网络,我们必须降低一切硬、软件设备对网络性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使用了以下设备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1)高性能的硬件防火墙:防火墙是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防御系统,它是可以实现隔离风险的网络安全模型,高性能的防火墙有过滤、链路级网关和应用级网关等方面的性能,为网络防御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

(2)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病毒、漏洞扫描系统:入侵检测系统为网络黑客的检测与反馈提供了很好的措施;建立完备的防病毒与漏洞扫描系统为非法访问提供了解决方法,有助于抑制网络不良因子的扩散与影响。

(3)网络故障检测系统:利用故障检测系统科实现对校园网络进行实时的诊断,有利于及早发现故障,进行系统的清理与优化。

3.3建立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身份认证系统是解决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用身份证与有效的iD信息进行网络认证与使用有利于对网络安全的监管,若发现不良的网络问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处理,有利于减少信息监控的成本,并对个人良好的网络素质与信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近几年各高职校园网络管理机构进行了身份认证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但是应用系统在通用性、权威性与安全性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与差距,因此在校园网络的规范建设中还存在危险漏洞。在高职校园网络建设中应实现全校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使非合法用户无法使用校园网络,避免再认证中出现缺口与问题,这有利于校园网络由于上网身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彻底解决。

3.4对上网场所集中进行规范和监控

高职校园应该鼓励广大师生在公众场所使用网络,不仅对网络教学的普及有作用,还有助于实行网络统一的管理与监控。在公众场所必须进行身份认证,使用机房固有的安全学习软件,有利于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

但是现在高职校园的网络管理系统处于孤岛的状态,学生上网的地点分散,很多身份难以识别与认证,对于分散的网络行为的监管也难上加难。“还原卡”的普及更降低了很多高职校园信息化网络的管理能力,因此要尽快实现网络的集中认证,利用中心监控服务器进行网络行为的监管,通过日志备查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

3.5改造电子邮件系统,建立完善的恢复机制

高职院校免费的电子邮件系统已经明显不适用于现代网络系统的功能,这成为现在校园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应该对电子邮件系统进行改造,提高其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和及时的反馈能力;增加数据传输的设备,为校外教师或外出人员通过提供隧道连接,使他们安全进入校网电子邮件系统;建立完善、成熟的

备份软件与恢复机制,减小由于数据损坏与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也有助于整个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3.6校园网络的系统层安全设计与管理

充分宣传校园网络自动更新服务,引导师生们深入了解防病毒软件的使用,及时安装补丁,加固操作系统;加强师生们对用户信息与账户安全的设置,利用系统服务设置更好的保证私人以公共计算机网络的运营,定期做网络巡检与监控。

高职高职院信息化校园网络安全机构应该进行对于网络行为规范,完善具体的制度与处罚条例,才能有效的保证校园网络的运营安全。

近年来,我国高职信息化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在逐渐提高,为校园网络健康、高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剑.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范国渠.高校数字化校园整体构建策略与实施[D].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