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十篇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十篇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12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1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牵引术 温针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72例均来自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针灸科门诊及骨伤科住院部病例,将72例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8.26+15.42)岁;病程(4.38+0.36)年。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0.22+14.72)岁;病程(4.46+0.2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中有关颈椎病(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特征:头晕或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或有视力减退,或有神经衰弱症状。(2)颈椎x线或颈椎Ct或mRi: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有不同程度骨赘形成,椎间孔、椎管或钩椎关节变窄。(3)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排除标准: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者、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结合温针灸治疗。

2.1.1颈椎牵引疗法:采用枕颌牵引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颈前屈5°~15°调整,高位病变角度小,低位病变角度大,颈椎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垂直,牵引重量根据疴隋及个人体质选择不同重量,从3kg开始,最大不超过10kg,持续牵引10~15分钟。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1.2温针灸疗法:取穴:主穴:百会、风府、大椎、风池、天柱、颈椎夹脊穴、大杼、绝骨、阳陵泉、三阴交、后溪、申脉。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脾俞、膈俞;肝肾阴虚加太溪、肝俞、肾俞;痰浊上蒙加内关、丰隆;劳伤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所有穴位,用华佗牌0.35mmx40mm或0.35mmx50mm毫针。风池穴以轻捻缓进刺向对侧眼眶下缘进针1~1.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放散为度;风府穴向下颌方向缓慢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以局部麻胀或向上、下放散为度;颈椎夹脊穴沿颈椎棘突旁开0.5寸进针1~1.5寸,针尖斜向脊柱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向颈肩臂部传导为度;大椎穴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并向肩臂部放散为度;大杼穴向上方斜刺0.5~0.8寸以局部酸胀或可至后项部为度;其余穴位施常规针刺手法;进针得气后把艾条切成1.5cm长的小段置于百会、风府、大椎穴针尾上燃烧施温针灸,每穴灸3壮,余穴只针不灸,留针40分钟后出针。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配合普通针刺治疗。

2.2.1颈椎牵引疗法:同治疗组。

2.2.2普通针刺:取穴、针刺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所有穴位只针不灸。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 参照有关文献拟定的评分表进行评估。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表1结果可知,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尸>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3.2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4 讨论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是颈椎间盘和小关节本身因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从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颈椎退行性病变。对于颈椎病患者,在明确诊断、了解病史、评估病情之后,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将功能锻炼贯穿于治疗过程之始终。功能锻炼既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方法,又是促使颈椎病患者临床康复、防止病情发展的有效手段,甚至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功能锻炼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正逐步得到运用,现将颈椎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并对近10年来的临床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1颈椎病功能锻炼的方法

颈椎病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很多,但都是从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和增强颈项、肩背部肌肉力量两方面入手的。

(1)左顾右盼:患者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颈轮流向左、右旋转。每当转到最大限度时,稍稍转回后再超过原来的幅度。两眼亦随之朝后方或上方看。

(2)与项争力:直立位,两脚分开,两手撑腰,抬头望天;还原至预备姿势;低头看地(下颌能触及胸骨柄为佳);还原。

(3)环绕颈部:取站位或坐位,头颈放松转动,依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4)往后观瞧:直立位,两脚分开。头颈向右后转,眼看右后方;还原;头颈向左后转,眼看左后方;还原。

(5)回头望月:直立位,两脚分开。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眼看右后上方,似向天空望月一样;还原;头颈转向左后上方,眼看左后上方;还原。

(6)前伸后缩:患者端坐,两手平放膝上。头部尽力向前伸,还原;颈稍向后缩。

(7)垂肩提颈:站立位,两肩放松下垂。颈部尽量上伸拉长颈部并持续数秒钟后还原。

(8)颈臂抗力:取站位或会位,双手交叉紧抵头后枕部。头颈用力后伸,双手则用力阻之,持续对抗数秒后还原。

(9)耸肩贴耳:取站位或坐位,耸立肩,头向左侧曲,使左肩尽量与左耳靠拢,稍停数秒钟,还原后做右侧。

(10)娇雁南飞:取站位或坐位,头颈后仰观天,同时提耸双肩,双手后撒如娇雁双翅,使头枕部尽量与背部贴紧,稍停数秒钟后还原。

患者可在上述各节中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功能锻炼。每节可做5~15次,其动作要领是速度缓慢,动静结合,幅度逐渐加大,每做完一次后,自然呼吸,间歇数秒钟后再重复下一次。引起症状的动作方向需逐步适应,顺势而动。在进行功能锻炼时需量力而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病情较重者应暂停功能锻炼,以防发生意外。

2功能锻炼在颈椎病康复过程中的价值评估

为了探讨功能锻炼在颈椎病康复过程中的价值,杨雪[1]将1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颈部牵引和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78例同时配合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对照组64例仅辅以理疗。结果提示,观察组在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和减少复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

3颈椎病功能锻炼的临床应用

目前,功能锻炼多为一种辅助康复手段,通常是在以针灸、推拿、牵引或药物治疗为主的情况下配合功能锻炼。如汪洪明[2]采用电针颈部夹脊穴为主,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疗效较为显著,其颈部功能锻炼是作者根据患者的病理特点编排的一组自主运动,包括颈部旋转、颈部侧屈、颈部前屈、颈部后仰和颈部“米”字操5个部分。罗福琴等人[3]运用功能锻炼、颈部牵引、推拿及中药内服外用等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45例,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曲煜霞等人[4]采用红花酒湿热敷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18例,其方法是:红花15g,当归12g,赤芍12g,紫草9g,浸泡在60%酒精内4~5天备用。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在颈部脊柱两侧寻找压痛点,以压痛点为中心向四周涂擦红花酒,然后将湿热的布垫、塑料单、热水袋依次放于治疗部位,盖上被子即可,温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湿热敷后,患者取端坐位或站位,将面部向左肩部转动,复原;然后向右肩部转动,复原,如此反复活动8~10次。最后,采用俯卧位法,做飞燕式腰背肌锻炼。许高春等人[5]采用颈硬膜外注药配合牵引、推拿和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145例,显效率66.89%,总有效率91.72%。李新忠等人[6]则以牵引为主配合功能锻炼、温泉、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颈椎病290例,临床治愈194例,显效4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7.24%,并通过随访发现,配合功能锻炼、温泉、理疗等,能在提高牵引效果、增强肌力、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起积极作用。

徐旭阳等人[7]为提高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根据颈椎病多由于颈椎过屈性伤力导致颈后部韧带、肌肉等撕裂的特点,设计出注重颈肩背肌尽力背伸收缩的功能锻炼,以使长时间低头造成的颈后部松弛的肌组织紧张和增强,代偿项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后纵韧带及黄韧带撕裂后的不足,恢复或改善颈后伸功能及颈椎生理弯曲,治疗结果令人满意。

杨光等人[8]采用颈项肌功能锻炼方法治疗颈椎不稳之颈椎病,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借鉴。其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先双手手指交叉后放置于头枕部最突处,双手向前用力压头枕部,而头枕部向后用力对抗对手的力量,力量由小渐大。然后用左手掌放置于左颞顶部,左手掌用力向右侧压左颞顶部,而头部向左用力对抗左手掌的力量;再用右手掌放置于右颞顶部,右手掌用力向左侧压右颞顶部。以上每次2~3min,每天20次,分上下午各做10次。每个疗程30天。一般1个疗程见效,3~6个疗程即可治愈。

4颈椎病功能锻炼的作用机理

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长期低头或颈部外伤,使颈椎间盘受损,含水量减少,导致椎间盘变薄,进而小关节承受的力量增加,日久使椎间孔相应变小;后纵韧带、黄韧带可有微小撕裂,继发纤维化或钙化[9]。颈椎活动度大,稳定性差,主要依赖周围肌肉、筋膜和韧带的保护,因此这些组织较易引起劳损。当劳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其代偿能力遭到破坏,可引起肌肉痉挛、缺氧,代谢产物增多,血管壁渗透性增加,组织液积聚而形成无菌性炎症。炎症继续发展,进一步影响组织代谢,导致组织粘连,弹性降低,失去了对颈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导致颈脊柱的平衡失调,而发生弧度改变、退变和增生,致颈椎失稳,直接或间接损害和牵拉颈丛神经根,从而出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10]。

从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我们可以总结出功能锻炼的作用机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功能锻炼能松解神经根的粘连,以及硬脊膜与后纵韧带的粘连,维持硬脊膜在椎管内的活动性,调整椎间小关节的紊乱,改善神经根与病变组织的位置关系,解除神经根或血管的压迫或刺激[11]。②功能锻炼可理顺脊柱两侧的筋骨关系,增强颈项部肌肉及韧带的力量,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增强肌肉对脊柱的固定作用,从而维持颈椎的稳定性[4]。③功能锻炼增加了骨的代谢,使骨骼的有机成分增加,无机成分减少,使骨的强度、韧性增加,延缓骨质的退变[12]。④功能锻炼配合牵引可以锻炼颈肩肌肉,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平衡,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囊,增大横突间距离,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改善脑血液循环[13]。

参考文献

[1]杨雪.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推拿术后功能锻炼的价值.中

医正骨,1996,8(6):11~12

[2]汪洪明.电针夹脊穴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疗效观察.现代康复,2001,5(2):115

[3]罗福琴,李惠萍.功能锻炼及康复疗法治疗颈椎病45例

报告.中医正骨,1997,9(6):38

[4]曲煜霞,周平萍,张金花.红花酒湿热敷配合功能锻炼治

疗颈腰痛.中医正骨,2003,15(2):54

[5]许高春,陈玉琦,王俊岭,等.颈硬膜外注药配合牵引、推

拿和功能锻炼治疗颈椎病145例.武警医学,1999,10(3):

180~181

[6]李新忠,杨雪.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290例临床分析.康

复与疗养杂志,1995,10(1):20~23

[7]徐旭阳,金明月.颈肩背后伸练功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

椎病42例.福建中医药,2003,34(6):23~24

[8]杨光,刘明伟.颈项肌功能锻炼治疗颈椎不稳之颈椎病

32例.广西中医药,2002,25(6):31

[9]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54

[10]程棕鹏.弹拨法加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会.

中医正骨,1996,8(6):20

[11]邵宣,许竟斌,主编.实用颈腰背痛学.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1992.261~291;195~207

[12]颜邦海.神经根型颈椎病推拿术加功能锻炼的体会.浙

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1):55~56

[13]张伟.颈康细粒剂配合牵引及功能锻炼治疗椎动脉型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3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椎体次全切除;钛板置入内固定;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4(a)-0090-02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外科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其病变基础是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伴有或者不伴有相邻椎体后缘的骨赘形成,从而压迫脊髓,诱发脊髓神经功能病变,出现脊髓神经感觉、运动、神经反射及排便功能[1]。为探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探讨,依据治疗措施不同,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其中治疗Ⅰ组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1~62岁,平均年龄(50.3±7.5)岁,病变部位:C4段4例,C5段5例,C6段4例,治疗Ⅱ组男6例,女4例,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50.9±7.0)岁,病变部位:C4段3例,C5段4例,C6段3例,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治疗Ⅰ组主要采用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患者的椎间盘病变部位进行确认,将椎体撑开,撑开程度和相邻椎间隙的正常高度相符,将病变的椎间盘组织、后纵韧带、骨赘等切除,从而完成病变部位的减压操作。将软骨板刮除,注意保留终板,根据术前设计选择类型匹配的mC+■颈椎融合器,向融合器内植入硫酸钙人工骨,使其能够顺利的植入到椎间隙,对嵌片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影像学观察减压和融合情况,进行逐层缝合切口,切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治疗Ⅱ组主要采用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病变椎间盘进行进行摘除,根据临床需要是否进行病变上下部位椎间盘选择性摘除,将两椎间盘之间的椎体绝大部分骨质,注意保留后壁。在椎体后方进行潜行减压,将后纵韧带切除,恢复颈椎高度,把术前设计好的钛网放置在骨槽内,在前方进行钛板固定。通过影像学检查固定位置是否良好,然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放置负压引流。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前凸角情况。

②观察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情况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上肢、下肢及躯干的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进行评价,总分17分,分数越高,提示脊髓功能恢复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

2结果

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前凸角和Joa评分情况,见表1。

表1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前凸角和Joa评分情况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年龄多数在40~60岁,发生率约占颈椎病总发生率的10~15%,一旦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应积极的进行外科干预性的治疗,进而最大限度的挽救脊髓功能,降低其继发性损害和恶化的可能性[2-3]。脊髓型颈椎病病理学基础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椎体之间出现松动,椎体缘有骨赘生成或者椎间盘发生破裂脱出,对神经根、脊髓造成压迫或者化学性的损伤[4]。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对脊髓或者是神经根压迫进行解除,对椎间隙高度进行恢复和重建,从而获得正常生理曲线,保持脊髓具有相适应的椎管形态和容量,有效的恢复脊髓受损功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5]。单节段颈椎病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学特点,其对于颈椎稳定性下降程度不是十分高,椎体融合过程中固定的要求也相对较低。颈椎前路减压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椎体间进行物理性的撑开,从而恢复正常的椎体间高度和生理曲线[6]。颈椎前路减压可以明显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供骨区发生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椎间融合器出现的应力遮挡没有接骨板内固定那么严重,其生物力学角度更加适宜。mC+■颈椎融合器属于新型自锁式颈椎椎体融合器,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特性,尤其是其弹性模量和椎体间的peeKoptima透光材料相接近,和人体的生物学特性相符,不仅具有金属合金的强度,同时和mRi兼容,从而利于射线通过,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成像效果,利于对骨性融合情况的判定。另外mC+■颈椎融合器还可以增加手术初期内植入物的稳定型,提高融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节省使用前路固定板,并可节约病人手术费用。mC+■采用无菌包装从而确保了在患者体内植入物100%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该研究通过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季祝永,陈余庆,薛荣,等.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3):278-280.

[2]郑建章,尹晓明,韩德韬.颈前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3例疗效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29-31.

[3]胡大鹏,陈爽.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6):91-92.

[4]何斌,范磊,成伟男,等.颈前路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9):1651-1655.

[5]姚刚,尚希福,张文志.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11,32(5):366-368.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4

关键词颈椎病牵引中药内服外敷治疗

颈椎病中医病名为“项痹病”。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损害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如压迫、刺激、失稳、错位等),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回顾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颈椎病患者89例,男36例,女53例;年龄35~73岁,平均47.5岁;病程12天~1年47例,1~5年22例,5~10年14例,10~20年6例。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51例,颈椎强痛42例,颈项肢体酸麻40例,心悸、心烦、汗出18例,耳聋耳鸣14例,视物昏花8例,晕厥4例,感觉障碍3例。X线片(或Ct)检查,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47例,生理曲度后突4例,椎间隙变窄38例,椎体骨质增生52例,项韧带钙化9例。Ct查椎管狭窄3例,颈髓萎缩1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药内服外敷加牵引治疗,中药方药如下:天麻9g,半夏9g,钩藤18g,川芎9g,秦艽12g,葛根9g,白芍9g,当归12g,黄芪24g,9g,甘草6g。日1剂,水煎2服,7天1疗程。颈椎牵引:买1套颈椎架牵引颈椎,每次30分钟,牵引力约4kg。对坐位困难者,可取卧位行床头颈椎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自觉不适时,可适度减轻牵引力,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外敷药:葛根60g,川牛膝、羌活、透骨草、苍术、丹参、细辛、生草乌、生川乌、艾叶各20g,冰片10g,米醋250g。将诸药用纱布包裹,放入药锅内,凉水侵泡25~30分钟,煮沸数滚(30~3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加入冰片和米醋。先用两块小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谨防烫伤,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嘱患者仰卧于盆上,用药液薰洗并反复不停地揉搓患处。若药液温度下降时可加温,每剂药可洗2~3次。

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颈椎活动自如,已恢复正常工作;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颈肩部偶有不适,可恢复原工作;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

结果

本组患者89例,经过4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49例,显效31例,无效9例,有效率89.89%。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临床表现是因为颈椎及周围软骨、脊髓的损伤性、退行性改变影响到脊髓、脊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产生组织充血、缺氧、水肿、粘连。中医学属“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型。据统计,30~40岁的上班族颈椎病患者中,76%以上都是由于劳损导致的颈肌型颈椎病。此类颈椎病主要是由于工作中姿势性劳损、过度劳累,从而使得颈部软组织损伤、气血瘀滞。故大多医家以滋肾固本、平肝潜阳、化痰通络、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方法治疗,方中半夏与天麻,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两者共用为君药;钩藤熄风止痉,秦艽祛风,葛根、清热舒筋,黄芪、当归、川芎补气活血止痛,白芍养血柔肝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燥湿化痰,活血通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活血类中药能显著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血液浓、黏、凝、聚状态,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益气化瘀药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素、5-羟色胺的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刚度,减轻水肿,能提高脊柱柔度,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另外药物外敷中的诸药,既有散寒祛湿之功,又有活血理气祛风通络止痛之效。药物直接渗透作用于病变部位,气血通畅,寒湿得散,风邪得解,达解肌缓急之功而止痛,与口服药配合综合治疗,起到事半功倍之疗效。颈椎牵引能使横突孔间扭曲的椎动脉伸直舒展,可使钩椎关节增生的骨赘远离椎动脉,从而减轻对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以及对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的激惹,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缓解眩晕。颈椎牵引还能解除颈部肌肉的痉挛,使椎间隙、椎间孔增大,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减少椎间组织向周缘外突的压力,从而减轻一些伴发症状。

总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同时辅以颈椎牵引,使病变逐渐改善乃至恢复正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此方法经济简便,易于操作,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常用常效,且复发率低,故乐于推荐。

参考文献

1黄金.中药内服、外搽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244例[J].河南中医,2008,28(2):49.

2袁菊仙.综合治疗颈椎病16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60-6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王禹增,王春祯,李登禄,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发病机制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644-1645.

5张付祥.中药内服和牵引整复治疗颈椎病180例[J].中医研究,2010,23(8):50-51.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5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26-01

椎动脉(vertebral-artery-typecervicalspondylosis,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睡眠差等症状。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患者,以50~70岁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科近两年来采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牵引配合口服尼莫地平、西比灵及静脉滴丹参、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法进行了疗效对比,发现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在我康复科接受治疗的颈椎病(CSa)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将随机的(CSa)患者60例,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0-71岁,平均56.7±10.2,病程2周~6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妇21例,年龄39-69岁,平均56.4±10.6,病程3周-7年,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加中频电疗法。颈椎牵引采用国产DYJ-型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患者取坐位,枕颌式牵引,牵引角度采用后伸15度,牵引力一般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牵引力量一般不超过病人体重(kg)的10%。连续牵引法,每次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关节松动术采用maiend的iY手法[2],治疗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耐受情况选择性给予颈椎关节分离牵引,屈伸摆动,侧屈摆动,侧椎棘突,垂直松动椎关节,旋转摆动。从关节松动术的Ⅰ级手法开始,逐渐过渡到Ⅱ级或Ⅲ级,每日一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中频电治疗法采用成都产Zp-1000H中频电疗仪,选用电脑2号处方,将两个6cm×8cm的硅橡胶电极并置于颈椎两侧,治疗剂量一般20-25ma或患者耐受限,每次2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b。对照组颈椎牵引后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400mg(冻干),血塞通注射液500ml,每日一次,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西比灵45mg每晚一次,10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d,共治疗2个疗程。

2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y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观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期血流峰速的变化。

1.3评定方法:

1.3.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颈椎曲度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显效;眩晕、恶心等主要症状消失,颈部曲度基本正常,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改善,达到正常范围。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工作或劳累后交易复发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无改变。

1.3.2经颅tCD检查:在患者安静状态下检测其双侧椎动脉为(vertedralarteries,Va)及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Ba)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七检验及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2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疗效见表1、2.

3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在整个颈椎病发病率中约占18%,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颈部疾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学说等三种解释[3],其病因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钩椎关节及关节突的增生性压迫刺激了椎动脉及其周围的变感神经丛,颈椎退变可引起颈椎失稳,从而导致椎动脉二段扭曲并刺激周围交感神经丛,窦椎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另外,寰枢关节紊乱及椎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病因[4]。本文对60例CSa患者X片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其X线改变,发现患者X片均有颈椎生理孤度变直或反张,钩推关节间隙不对称,椎体水平及角度的移位以及钩椎关节增生等几个方面问题,其中椎体水平及角度移位改变为突出。椎体的水平及角度移位,最易发生颈椎曲度改变。而钩突增生可更直接影响横突孔大小,从而压迫椎动脉,有效的保护失稳颈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在临床治疗中有作积极的意义。颈椎病的治疗学中,颈椎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治疗CSa主要康复手段之一,牵引能够解除患者颈部肌肉的痉挛、僵硬,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压力减少,同时增大椎间孔,使局部神经根刺激的症状减轻或改善,纠正紊乱的小关节,恢复或改善正常生理孤变。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椎动脉的曲度及血流量,在治疗中我们采用牵引角度为150的后伸牵引,逐渐使头颈部位处于生理曲线位置[4],确保了治疗效果。传统的颈椎前屈牵引很难恢复或改善颈椎生理曲度,CSa患者不适宜作颈前屈牵引。中频电疗能扩张血管,促进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及水肿的吸收与消散,中频电刺激还可引发局部脑血流量(yegionalceyebralbloodfoowYCBF)增加,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功能。能有效的改善基底动脉供血。减轻颈交感神经的刺激,缓解椎动脉痉挛。关节松动是现代康复技术在临床上常见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能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无血管区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颈椎关节功能及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松动钩椎关节及关节突的增生性压迫刺激,矫正或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椎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明显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无损伤,具有效好的临床儿。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2]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

[3]井夫杰、王道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320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6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肿痛安胶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0(c)-0105-02

随着社会发展、工作方式和工作节奏加快,特殊人群出现的颈椎病也随着增多。在颈椎病的发病种类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较高,且有研究认为70%以上的颈椎病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是颈椎间盘发生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椎体后方的小关节发生松动、移位导致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或者发生无菌性炎症病变刺激神经根,从而引发神经根性疼痛等其他症状[1-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为颈肩部、肩胛上区等部位发生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手足可出现麻木等。肿痛安胶囊是中成药,由白附子、天麻、僵蚕、白芷、三七等中药制作而成,具有祛风化痰、行瘀散结、消肿定痛等功效。本研究选择肿痛安胶囊治疗神经根型型颈椎病,以期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经过询问主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确诊,同时排除椎管内肿瘤、转移肿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耳源性疾病、眼源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均通过X线片及Ct影像学检查确诊。X线检查提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或有骨赘形成,椎间隙变狭窄,椎体前骨质有增生,椎体后缘也有骨质增生,相关韧带发生钙化;Ct检查提示颈椎椎管及神经根管变狭窄;颈部核磁共振检查提示椎管的矢状面、横切面、冠状面有病变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21~69岁,其中30~59岁的患者为45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31性例,年龄22~70岁,其中30~59岁的患者为4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手法推拿等,颈部牵引按照常规进行。手法推拿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注意在侧扳时,需在患者的肌肉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下进行,但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避免侧扳动作。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肿痛安胶囊,2粒/次,0.28g/粒,3次/d,连续服用8周。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颈肩部等部位疼痛和四肢功能的改善情况,定期观察患者上肢肌力、上肢麻木的改善情况,观察颈部活动情况,对患者定期行性压顶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1.3疗效评定

显效:颈肩部等部位疼痛、手足麻木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日常工作等活动没有影响,或者稍有影响而不影响日常工作活动;有效:颈肩部等部位疼痛、手足麻木等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对日常工作等活动有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显效38例,占63.3%;有效19例,占31.7%;无效3例,占5.0%。对照组:显效30例,占50%;有效20例,占33.3%%;无效10例,占1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导致颈椎病的首要因素,并在椎间盘的基础上演变了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和生理方面的改变。当椎间盘出现变性后,由于椎间盘在形态方面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功能,影响颈椎的运动系统,导致颈椎运动系统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因素。该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为阳性。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所见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符合。诊断时要排除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进行痛点封闭,临床无明显效果,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综合性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中的牵引治疗能够改善颈部肌肉痉挛,增加椎间隙空间,减少椎间盘压力,从而缓解临床症状[4-6],推拿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肿痛安胶囊主要由白附子、天麻、僵蚕、白芷、三七、羌活等组成,其中,羌活、白芷具有舒经散络功效,能够导邪外出,且羌活还可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在肿痛安胶囊中起重要作用;天麻可熄风解痉,三七可活血化瘀、通经活脉[7-8]。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三七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同时能够减轻血管内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助于改善局部的肿痛,同时还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所以,三七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僵蚕可散风清热、泻火燥湿、息风解痉,诸药配合,具有消肿止痛功效,能够起抗菌消炎作用并能散结祛瘀[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肿痛安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许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37-1644.

[2]刘影,张艳伟,王娟,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1005-1007.

[3]军汉,郭军雄,高仰来.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近况[J].山西中医,2011,27(2):56-57.

[4]马勇,周建中.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8,16(4):27-28.

[5]王为民,唐臻一,张君涛,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治疗近况[J].中医正骨,2012,24(4):68-70.

[6]齐立卿,焦永伟,任伟亮.肿痛安胶囊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81-82

[7]喻静.僵蚕的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13(7):574-578.

[8]孙林琳.肿痛安胶囊治疗急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3-54.

[9]田春梅.天麻药理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0,30(4):71-72.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7

【关键词】侧卧位推拿;颈部功能运动;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颈部长期劳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变或骨质退行性改变引起神经根受压,导致颈椎动脉、颈神经根、颈部脊髓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症候群[1-3]。本病多发于46岁以上的人群,男女皆可发生,多因风寒、外伤、劳损等因素造成。临床发病起初见颈肩部疼痛不适,颈项强直;神经根受压时出现颈肩痛、颈枕痛;第5颈椎以下受压时,出现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出现放射性疼痛,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沉重、抬手无力、持物坠地等症状[4-5]。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近5年来具有代表性的65例病例作为参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2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年。诊查:多数患者颈椎的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颈部后伸受限。当颈部候伸或向患侧弯曲时可出现上肢和手部放射性麻木和疼痛。压顶、叩顶试验阳性。X线可明确诊断。颈椎骨折脱位、先天性椎病融合乳突炎、椎管内疾患、肿瘤患者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2治疗

1.2.1常规治疗治疗原则:疏风散寒、通经活络、解除痉挛、滑利校正关节。取穴:风池、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手三里、合谷、颈肩部压痛点等。手法采用推、擦、揉、点、按、滚、弹拨、拔身等。(1)推揉,滚拿舒经法:以右侧在上为例,患者取健侧卧位,头部微前屈,头侧下部垫枕,使颈部略侧向健侧,医者站于其头后,左手扶其头部,另一手掌推、擦鱼际滚冈上肌、肩胛区,颈后部肌肉。再用多只轻快拿揉颈部反复数次。(2)揉拨点按通经法:患者同上。医者站于患者头后方,用一手扶其肩部,另一手用拇指,从肩胛下角拨揉督脉及两侧夹脊、冈上肌、斜方肌外援、枕骨下缘,反复数次。在施术过程中,反复点揉,风驰、风府、天顶、肩颈、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缺盆。再用拇指或十指弹拨,尺三里(小海下2寸)、手三里等。痛点条索样物触多次弹波,点按。(3)拿揉滚打伤肢法:患者同上,医者站于其后方,用双手多指轻快拿揉上肢。用小鱼际滚伤肢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反复数次,多指,敲打伤肢。(4)颈部拔身理筋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头上。用双手四指交叉,拖于患者颈部向头上方,做缓慢牵拉。后用双手多指,上下梳理颈椎两侧夹脊。

1.2.2颈部功能运动法(1)健颈操:患者取坐位,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做颈部前驱、后伸、颈部左右测区、顺时针,逆时针环转。前驱下颌尽量靠胸;后伸眼睛向后上方看;左右测区耳朵尽力靠肩。(2)“米”字操:患者取坐位,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以鼻尖做先横,后竖,写米字。(3)五劳七伤向后瞧:患者取坐位,双手扶膝。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头慢慢先向左转,瞧向左后方,头旋至最大限度,稍停片刻,正头复元(右侧同左)。(4)犀牛望月事:患者取坐位,医者用音乐或语言缓慢导引。患者下颌向上,眼睛看向上方,左右寻找,好似看月,稍事片刻头部复原。注意事项:(1)每次治疗时,动作需缓慢;幅度由小至大。(2)每次治疗时,选择1~2个动作结合手法治疗。(3)患者在做上述运动时,需配合呼吸,应全神贯注。每次治疗30min;10次为一治疗疗程。

1.2.3其他疗法配以其他适当的辅助疗法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如盐带热敷、火罐疗法、颈部牵引、中药熏蒸疗法等。

1.3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原有症状与体征消失,颈椎活动自如,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与体征减轻,偶有颈部不适感,颈椎活动轻度受限,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有改善;无效: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颈椎活动受限,复查X线片示生理弧度无明显改善[6]。总有效=治愈+好转。

2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近期疗效:治疗65例,按上述标准,治愈48例(73.84%),好转14例(21.54%),未愈3例(4.62%),总有效率95.38%。(2)远期疗效:治愈48例中,6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6.25%。

3讨论

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体内的功能稳定和人体外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颈椎因关节错位和肌肉、软组织长期积累性损伤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7]。脊椎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轴心,维护脊椎的稳定性有赖于椎周软组织(包括韧带、关节囊、肌肉和筋膜)和椎间盘的健全。故无论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损伤上述组织,均可发展成为颈椎病。通过手法治疗,使原已紊乱之关节恢复正常解剖关系,达到消除疼痛而恢复功能的目的[8]。另患者取健侧卧位,换侧在上,此时,换侧斜方肌、斜角肌、项韧带以及钩椎关节周围滑膜相对保持松弛状态,头微前屈,并略偏向健侧,可使椎间孔相对扩张,神经根位置相对表浅,有利于手法渗透施术,再加以推揉点按揉拨等针对性手法来调整颈肩周围肌肉,促进神经根周围水肿消除,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本身的压力,恢复了颈椎局部的内环境平衡[9-10]。

若想使颈椎病获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颈部功能锻炼必不可少。如“井”字操、犀牛望月操等,长期锻炼加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颈椎内环境及其周围软组织平衡均可起到极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准确治疗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而治疗期间以及平时的康复锻炼和适合的运动是预防此类疾病及巩固疗效的重要保障。使用本套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远期疗效可靠,操作方便,痛苦小,效果好,值得广大同道借鉴。

参考文献

[1]叶伟胜,万瑜.骨科疾病的矫形按摩[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47.

[2]吕明.推拿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6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王云凯.中华推拿大成[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87.

[5]马树泉,蓝世隆.颈椎病中医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3.

[6]王和鸣.中医骨伤科[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5-258.

[7]邓晋丰,钟广玲.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8-216.

[8]谭洪福,王惟恒,马新建.颈肩腰腿痛千家妙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

[9]王海泉,廖卫东.颈椎病无创疗法[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87-107.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计86例,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制定的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患者症状包括颈痛和颈项僵硬,经颈椎X线或mRi及体格检查后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排除①其他型颈椎病;②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③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者;④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严重外伤、心肌梗死、脑卒中后遗症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分布见表1,一般情况(包括联系电话的登记)及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刀治疗:患者俯卧,颈椎前屈,确定压痛点,按针刀手术操作四步八法进行针刀治疗[3]。存在棘突偏歪者配合施行针刀医学特有的推弹手法复位。1次/7d1疗程,每次选取3~4个痛点进行治疗,上述痛点交替选择,一般不超过5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推拿三步手法治疗:①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采用按、揉、拿的手法进行颈肩部的肌肉放松治疗,目的是打开颈肩部的穴位;时间约7~10min;②采用弹拨、牵伸、斜板、点穴等手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治疗;时间约为10~15min;③采用按、揉、拿的手法进行颈肩部的肌肉放松治疗,目的是关闭颈肩部的穴位;时间约8~10min。每2d治疗1次,共持续治疗9次,患者于每次治疗结束后须适当地加强颈椎体操锻炼[5]。

1.3疗效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由第三者进行评估测试,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评估测试的相关资料、不良反应和随访调查情况。

1.3.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评定表[6]进行评估。

1.3.2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后评定疼痛程度[7];所有患者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7],使用自制评分尺,直尺上标有10cm长直线(以cm为单位),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觉移动评分尺上的游标定出某一点以表示其疼痛程度,该点的刻度即为患者疼痛评分。

1.3.3所有患者颈椎病疗效治愈率对比,评定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的详细记录及患者自我感觉;《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8]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颈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感觉、反射、肌力恢复正常,能正常运动和工作。显效:颈肩部疼痛症状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运动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各种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3.41个月后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症状和疗效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定结果经3w的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颈椎病疗效治愈率对比和满意度随访两组患者经3w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愈例数分别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37例,总治愈率分别为55.8%,86.04%;两组患者1个月后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高发趋势;它的发病与颈椎小关节和颈椎周围肌肉软组织相互平衡密切相关[9-10]。

针刀医学指出颈部椎周软组织的的损伤导致维护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可引起颈椎椎体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从而压迫、卡压周围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针刀治疗可以通过解除病变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以及堵塞等,解除对颈部神经、血管以及脊髓的刺激或压迫,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状态。同时针刀通过针刺效应,激发体内免疫神经调节因子改善局部循环代谢,消除致炎症致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肌紧张、痉挛状态,发挥解痉止痛作用。通过针刀技术对调节脊椎小关节紊乱对颈椎间孔发颈丛神经刺激的炎性反应,促进脊间韧带和肌腱的血液循环,可使椎间孔出脊神经根的粘连获得松解;还可松解椎间组织紧张关系并改善颈椎曲度,恢复椎间韧带和肌腱的弹性,使失稳的椎间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变直的生理曲度渐渐纠正。因为颈椎小关节与颈椎椎间韧带和肌腱相互平衡恢复,颈椎椎间孔的大小和位置长期稳定,所以颈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椎疼痛和功能障碍就能够达到相对快速、持久的缓解[3,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刀治疗能迅速解除颈椎小关节紊乱和退变引起颈丛和臂丛神经的炎性刺激,缓解颈椎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使该病的治愈率和再次复发率明显下降,且治疗安全和疗效持久,具有较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宝n,施杞.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7,9(3):55.

[2]takagii,eliyasJK,Stadlann.Cervicalspondylosis:anupdateonpathophys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andmanagementstrategies[J].Dismon,2011,57(10):583-591.

[3]朱汉章,权伍成,张秀芬.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06,26(5):316-318.

[4]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n].科技日报2010:8.

[5]张纳新.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68-69.

[6]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35-36.

[7]melzackR.themcGillpainquestionnaire:majorpropertiesandscoringmethods[J].pain,1975,1:277-299.

[8]姜宏,施杞.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4):47-50.

[9]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27(3):235-238.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9

关键词:手法颈性眩晕治疗

颈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疗法众多,其中旋转复位手法种类繁多,文献报道安全性及治疗作用不一[1、2、3]。我们自2000年2月~2004年3月,采用手法、牵引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治疗此病,与牵引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治疗进行比较,取得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6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手法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4~71岁,平均50岁,病程7天~18年,平均30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5~69岁,平均49岁,病程1天~21年,平均31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诊断标准:(1)眩晕为主,伴偏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2)有颈椎棘突偏歪征或颈椎X线、Ct或mRi证实。(3)排除非颈源性眩晕。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治疗组:①手法治疗:患者坐位,屈颈约15°,以棘突右侧偏为例,术者站其右后侧,以屈曲的右肘扶持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顶按压痛明显之棘突右侧,缓慢上提(约为体重1/5~1/4),同时向右轻旋颈椎至最大限度,左拇指配合向左上方顶按偏歪棘突,可感到颈椎被推动和发出响感。棘突左偏时,方向相反。复位前后配合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每日1次。②牵引治疗:在手法治疗前,配合采用坐姿枕颌吊带垂直牵引法,病人端坐,颈部微前屈,牵引重量4kg,持续30分钟,每日2次。③药物治疗: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250m1+复方丹参16ml,每日1次。

疗程: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一般应用1~3个疗程。

(2)对照组:采用牵引并药物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

1.2.2观测方法:应用王楚怀、卓大宏制订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4],对患者的各种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具体为眩晕16分,颈肩痛4分,头痛2分,日常生活及工作4分,心理及社会适应4分,共计满分30分,治疗前及治疗5次后各评估1次,然后求出改善指数。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2结果(见下表)。

3讨论

3.1颈性眩晕病因及发病机理颈性眩晕涉及神经内外科、眼耳鼻喉科、骨科等诸多学科,病因机制复杂,不甚明了,常与颈椎病有关,治疗有一定困难。据认为: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中,颈椎病与颈椎失稳是主要病因(65%),椎动脉机械压迫和交感神经受刺激两种学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根据手术推测:(1)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造成椎间隙狭窄、椎间韧带松弛、颈椎失稳,在颈部活动时颈髓受到拍打或压迫,使含有前庭脊髓束的颈髓段受到刺激或压迫,反射性引起眩晕。(2)增生的小关节、骨赘、松弛的椎间韧带、突出的椎间盘等直接压迫椎动脉,尤其当头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眩晕。(3)颈椎节段性不稳,颈部活动时使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6]。(4)颈椎管狭窄,因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或黄韧带增厚等造成椎管狭窄,因而造成颈髓压迫,椎管愈小,椎节移位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征愈明显,因此不仅具有根型颈椎病症状,尚可出现椎动脉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与体征[7]。

3.2手法综合治疗机理旋转手法可使小关节脱位复位,突出椎间盘还纳或使之离开被压迫刺激的椎动脉,使椎体骨刺离开被其压迫的椎动脉,解除局部软组织粘连,消除或减少无菌性炎症刺激,解除神经激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配合牵引治疗,能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椎间盘内压降低,神经根的刺激压迫得到缓冲,扭曲的椎动脉得以伸张。同时,复方丹参注射液使微小血管扩张,改善脑部微循环血流量,使血粘稠稀释,加速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3.3手法综合治疗注意事项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排除颈椎先天畸形、结核、肿瘤等病症,掌握旋转力度、角度、速度和时间,以保证安全、合理,避免产生医源性损伤。随着现代工程学理论的应用与研究,手法有待于由“经验型”过渡到科学型,这将有助于旋转手法的准确性及其疗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楚怀,卓大宏,赖在文,等.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99~102

[2]RefshaugeKm,Rotation;aValidpreman中UlatiVeDizzi-nessteSt?DoesitpredictSafemanipulation?Jmanipu-lativephysi0lther.1994;17(1):15

[3]KawhuckGn。eta1.BiomechanicalcharacterizationofFivenovelmethodsofCervicalSpinemanipulation.Jma-nipulativephysiolther.1993;16(9):573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6

[5]王峰,张佐伦、刘立成,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2):149-151

颈椎理疗的作用与功效篇10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前后路联合手术;Joa评分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7)04-0082-03

observationontheeffectofcervicalanteriorandposteriorcombinedsurgeryi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inalcanalstenosiscombinedwithcervicalinjury

ZHanGZhongmin1menGYe2naLisha3anning4XieJinding5LiZhaosheng4

1.DepartmentofSecondneurosurgery,mudanjiangmedicalCollegeaffiliatedRedFlagHospital,mudanjiang157011,China;2.DepratmentofUltrasound,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mudanjiangmedicalCollege,mudanjiang157011,China;3.Departmentofpharmacy,mudanjiangmedicalCollegeaffiliatedRedFlagHospital,mudanjiang157011,China;4.DepartmentofSecondneurology,mudanjiangmedicalCollegeaffiliatedRedFlagHospital,mudanjiang157011,China;5.Departmentoforthopedics,mudanjiangmedicalCollegeaffiliatedthirdHospitalForestryCentralHospital,mudanjiang157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cervicalanteriorandposteriorcombinedsurgeryinthetreatmentofcervicalspinalcanalstenosiscombinedwithcervicalinjury.methods60patientsinourhospitalfortreatmentofcervicalspinalstenosiscombinedwithcervicalinjuryfromaugust2014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sstudysu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with30patientsineachgroup.oneofthetwogroupsunderwentsimpleanteriordecompressionsurgery(controlgroup),andtheothergroupwasusedcervicalanteriorandposteriorcombinedsurgery(observationgroup).theJoascoreandtheimprovementrateofspinalcordfunctioninpatientswithcervicalspinalstenosiscombinedwithcervicalspineinjurywerecompared.ResultstheJoascoreof1monthand1yearafteroperationandtheimprovementrateofspinalcordfunctionat6monthsand1yearafteroperationweresuperiortothoseof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Cervicalspinalstenosis;Cervicalinjury;anteriorandposteriorcombinedsurgery;Joascore

颈椎管狭窄、颈椎损伤是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1],多发于中年人群体,在下颈椎部位多发,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2]。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早期应用保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及时缓解,若患者症状严重则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主要手段,但不同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不一。临床上对术式的选择存在较大的争议,其原因在于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病因复杂。本文旨在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将接受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我院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6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60例患者均经Ct、mRi以及颈椎正侧位X线片确诊为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3.27±3.15)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69岁,平均(53.34±3.22)岁。对照组和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表现为颈椎序列异常、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等;②硬膜囊前后受压且出现“串珠”样改变;③既往无颈椎损伤史;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标准:①患有颈椎结核、肿瘤或感染性疾病者;②存在颅脑损伤者;③仅出现颈椎损伤而无颈椎管狭窄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患者行全麻或颈丛神经组织麻醉,于患者的右侧颈前方作横切口,以患者的病变部位为准确定切口的高度,将皮肤和颈阔肌逐层切开,充分暴露颈椎体前部(经颈动脉鞘与颈内脏鞘),拍摄X线片,进行定位,在对颈椎管狭窄部位和颈椎损伤部位进行确认后切开前纵韧带,将软骨板、髓核以及增生的骨刺使用刮匙刮除,同时将后纵韧带切除至硬膜,长方形骨槽。通过牵引头部垂直植入的方式将单纯骼骨块或者自体骨钛网等载体植入。若患者存在双间隙以上突出,则进行椎体次全切除(次全切1个椎体以及2个椎间盘),嵌入载有自体骨钛网的载体,使用钛板固定颈椎。

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为仰卧位。在颈前做斜形切口,顺着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方向一直往下分离,直至椎体前方,剥开椎前筋膜,通过X线装置对椎间隙进行定位,切除病变的椎间盘及其上下的软骨,切至后纵韧带后,将单个间隙或两个间隙之间的椎体使用咬骨钳和刮匙进行清除,将髂骨块植入,使用前路钢板进行内固定。随后将患者的手术由仰卧位更改为俯卧位,在颈椎后正中作一切口进行手术,扩大后路,大约3~5个椎板节段,充分暴露椎板、棘突以及关节突关节,咬除少许棘突,利用微型骨钻将棘突分开成两半,在距离内侧关节突关节2mm处将两侧椎板的外板磨开,将内板保留,骨槽为浅槽状。将棘突基底使用特制骨撬撬开缝隙并轻轻推开硬膜外的脂肪,同时在两侧开大椎管,之后掀起棘突,并在棘突底部进行打孔,实施人工骨植骨术或同种异体骨植术,留置引流条后将切口逐层缝合,使用纱布进行覆盖包扎。术后给予患者颈托固定颈椎,时间为2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1年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3]对患者的颈椎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以及膀胱功能,17分为总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随访1年,统计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总分-术前总分)×100%=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脊髓功能改善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组间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改善率比较

通过随访得知,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组间相比更高(p

3讨论

颈椎管狭窄指的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3],会使颈椎管各个方向径线(容积)减小,压迫患者颈椎的脊髓或神经根,使颈椎节段不稳定。颈椎管狭窄会减少脊髓和神经的有效空间和血供[4],引起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肌力减退、胸部束Ц小⒅体酸麻以及大小便障碍等颈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表现,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使患者的脊髓或神经根、黄韧带等部位受到进一步损害,引起颈椎损伤,使颈椎节段的稳定性减弱[5]。

前路手术能够使患者颈椎的稳定性得到恢复,先取仰卧位能够避免手术治疗及搬运过程中使患者脊髓受到的损害加重,之后取后仰卧位进行后路手术有利于患者颈椎的远期稳定[6,7]。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够使颈脊髓前后方的减压充分,使脊髓神经功能受到的损害减少[8,9],通过行前方或后方的稳定手术使不稳定颈椎节段的稳定性增强[10],弥补了单纯颈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不能重建颈椎结构和稳定颈椎前柱的不足,能够减少手术次数,避免分次、多次手术出现脊髓继发性损伤[11,12],有利于缩短病程,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减少患者的费用。

在进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应激较大[13],具有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等特点,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多种辅助检查,对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变部位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损伤进行评估,评估患者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认真、详细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②在术中更换患者的时,应对患者头颈部的稳定情况密切注意,防止脊髓出现再次损伤,在变换患者的手术时应使用颈围领临时固定头颈部。③在进行前路手术时,应注意颈椎部不宜过伸,适度将后肩部垫起[14-17],行后路手术时注意小心轻放患者的颈椎,避免前路手术中的内固定物掉出。

本文中,我院将收治的60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

综上,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亮,祁磊,李牧,等.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医学与哲学,2011,32(14):44-46.

[2]姜立义,王峰,高宗伯,等.一次性前后路手术在颈椎管狭窄并颈椎过伸性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36-137.

[3]李峰,刘其明,张珂.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J].临床医学,2012,32(12):11-12.

[4]谢雁春,刘军,陈语,等.颈椎后路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治疗重度颈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4):202-206.

[5]周威力,张慧斌,敖永星,等.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J].农垦医学,2016,38(4):322-324.

[6]DesaiSK,VadiveluS,patelaJ,etal.isolatedcervicalspinalcanalstenosisatC-1inthepediatricpopulationandinwilliamssyndrome[J].JournalofneurosurgerySpine,2013,18(6):558-563.

[7]甘琨生,荣绍远,王现海,等.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后路手术治疗[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7):1064-1066.

[8]谭俊铭,王朝阳,陈德纯,等.颈椎过伸伤伴颈椎管狭窄症的早期后路手术治疗[J].颈腰痛杂志,2012,33(6):425-428.

[9]李华,张志捧,靳宪辉,等.后前路联合早期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髓损伤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2,33(3):183-187.

[10]谭雄进.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24-626.

[11]刘海军,王欢.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探讨[J].骨科,2012,3(1):18-20.

[12]秦骥,王开明,廖亮.单纯前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病12例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4,32(5):448-449.

[13]陈爽,刘沂,于一民.颈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606-608.

[14]胡炜,马信龙,孙天成.颈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伴反弓的颈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4):385-388.

[15]卓成龙.颈椎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1):887-891.

[16]X金黔.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