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十篇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十篇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54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1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主体,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学生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引入实用教学案例,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辨证论治得到我们所要讲授的内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可在学生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其思维能力。案例原是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实例,后被引用到各行各业。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一贯主张个案教学即案例教学,认为思考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重于知识的“灌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的教学案例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或撰写教学案例,内容应包括服务对象的基本资料、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的详细资料。教师自己撰写教学案例的好处是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纳人其中,但是花费时间较多,难度也高。而运用现成案例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与精力,不过未必能找到与教学主题完全符合的案例。下面是笔者在从事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在编写教学案例方面的一些探讨。

1教学案例编制模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用“Soap模式”。它是全科医生用来描述患者健康问题的一种格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套路”。s(subjec~vedata)是指患者提供的包括症状、主诉、病史等在内的主观资料。o(objectivedata)是指体征、辅助检查、患者行为和态度等客观资料。a(assessment)是指医生经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主客观资料做出判断。p(plan)是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制订的处理计划。

2教学案例选择

教学案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载体,因此在编制教学案例之前先选择合适的案例。选择教学案例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所选教学案例能够体现大纲规定的内容。二是教材,揣摩教材的知识点,掌握其重点、难点;以教材为参考,而又不被教材所限制。三是学生,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即能够将已知知识融会贯通,又能从教学案例中发现未知,获取新知。

3教学案例编制

编制教学案例是对特定情境的描述,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1教李案例偏刹原则

3.1.1科学性笔者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应该科学地运用医学和护理术语,教学案例中涉及的各种资料数据应该准确无误。

3.1.2真实性教学案例必须来源于临床实践叹

3.1.3典型性典型教学案例能够突出事物的本质,同时辐射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

3.1.4问题设里的开放性与系统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过程又是学生系统运用知识和学习的过程叽

3.2编刹要求

3.2.1以’‘问题”为生线.突出矛后的对立和冲突‘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的教学不能算教学案例,问题或问题情境缺乏典型性也不能算教学案例。

3.2.2建构中心论题要突出一个主题,如果是多个主题的话,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难以把握事件发生的主线。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分地渲染自己的个人情绪或情感,以免使教学案例的重心发生偏移。

3.2.3建构现实生活场景教学案例的叙述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应该以关注今天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为着眼点,至少应该是近5年内发生的事情,展示的整个事实材料应该与整个时代及教育背景相照应,这样的教学案例读者更愿意接触。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可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教学案例所涉及的患者产生移情作用。

3.2.4建构完笠不生动的惰节教学案例必须要有完整而生动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同时,对事件的叙述和评点也是其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最好包含有一些戏剧性的冲突。对于课堂教学案例来说,应该有学生围绕某一个讨论的中心问题表达他们不同见解的波澜起伏的过程性教学冲突。

3.2.5教学素例的叙述要具体、翔实教学案例要揭示事件产生的背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相对完整的情节,使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的详尽介绍知道所发生的一切。教学案例不应该是对事物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该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做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教学案例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是准确的、纪实性的,包括与教学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也应做具体的陈述,因为背景材料中往往交待了问题发生的场景,隐含着问题形成的某些重要原因。但要注意的是,背景材料的叙述不应该影响到对主要问题实质的把握。

3.2.6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案例教学属于启发式教学的一种。给予学生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一个模拟的经验,让学生有机会设身处地面对情境中所引发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并在课程讨论中获得学习效果。

4建构参与模式

4.1教李素例裸金讨论模式

通常教师提前1--2周将要讨论的教学案例和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课堂上先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在该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以组织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把握讨论内容的主旨方向,避免讨论偏离教学内容

4.2教李素例裸金导入模式

将教学案例作为先行组织者U呈现给学生,然后以教师讲授为主,从教学案例分析至得出结论,发挥烙印、理解的功能气

4.3片段穿插模式

片段穿插模式往往运用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中的小片段教学案例为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学生在进行某项护理技能操作时,根据教学案例所给信息组织自己相应的沟通交流方式。另外,片段穿插模式还可用于课堂教学中;片段教学案例短小,涉及问题少,简明易懂,可用作课堂举例。

4.4大教母素例(即个案)系挽含析模式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2

政治考卷有两类题型,即客观题和主观题,解题时,都有一定的策略或者套路可以讲究,运用得当,既可保证思路清晰,迅速果断解题,又可提高准确率。

客观题篇

【兵法一】

做选择题通常有两“招”:

1.先排除,后优选。“先排除,后优选”适用于解普通选择题(少数直选题除外)。也就是,先排除明显错误、与题干无关、对题干变相重复、主体搭配不当、指向不同的,然后对照题干的规定范围斟酌剩下的,选出最符合、最优的。

2.抓明显,找重点。“抓明显,找重点”是应对组合型选择题的常用思路。“抓明显”就是找突破口,即明显有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的一定不能选;“找重点”是指对于有些题,排除明显错误项后,剩下的就要看哪一个的侧重点与题干的侧重点一致了。在实战中,一般操作流程是:先找到明显错误——排除关联——选择明显正确的——分析剩余的侧重点,然后选择与题干的要求完全一致的。

例1“民间借贷”是2011年度热门关键词。小型企业融资难催生了“地下高利贷”。近来,陆续有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被披露,银行信贷收紧带来的风险因素开始抬头。下列有助于弥补民间借贷带来不良影响的措施是()

a.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市场流动性,保证小型企业有充裕的资金来源

B.发展民间借贷行为,形成较为成熟的小型企业融资市场

C.规范股市等金融市场,为企业公开筹集资金创造良好的条件

D.加大财税及金融政策对小型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

【学以致用】此题如果用直选法,是很难选对的。针对当前物价上涨过快的经济形势,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故我们应该首先排除错误选肢a。“规范股市等金融市场,为企业公开筹集资金创造良好条件”与“小型企业融资难”没有直接关系,因为只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才能公开上市筹集资金,故再排除与题干关系不大的C选肢。然后,优选剩下的B和D两个选项。B项“发展民间借贷行为”不一定会“形成较为成熟的小型企业融资市场”,从题干可知民间借贷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加大财税及金融政策对小型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有助于解决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造成的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困难,故排除B、D项正确。

例2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这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调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关键是要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从哲学上看,这一发展思路()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②重视“优化结构”,以期实现事物的质变③主张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④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学以致用】首先,判断出明显错误的③,因为“主张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是错误的,意识要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样,就可以排除含③的C、D两个选项。剩下的a、B选项都有①项,可见①项是正确的。现在,只需要在②④两项中优选一个即可。②的侧重点是“实现事物的质变”,④的侧重点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②更符合题干“从哲学上看”这个指向。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主观题篇

一、文字材料题要“一审二划三联”

题型的特点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

【兵法二】

答题时,要直击问题的关键,体现一个“准”字;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体现一个“清”字;答题的角度要面面俱到,体现一个“全”字;要求语言简约明了,体现一个“精”字。答题套路如下:

第一,审设问。明确三要素:①知识范围——明确考查的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中哪个模块的内容;②设问类型——明确是考查“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办”,然后“对症下药”;③具体要求——确定本题的答题倾向,有针对性地答题。

第二,划材料。就是要对设问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法用适当的标记划出来,以免遗忘和偏离。

第三,联系知识点。就是要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与对应的知识或原理联系起来,适当地合并文字材料中若干个相近的说法,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采用“原理+材料”的模式答题。

例3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在关于叙利亚问题决议的草案中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且为将来的军事干预提出了条件,这超越了安理会的权限,违背了《联合国》的根本原则。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安理会成员国,投了反对票,这完全是根据中方的原则和立场自主做出的决定。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述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问题上投否决票的理由。

【学以致用】第一,该题考查的范围是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的内容。第二,该题要求“简述理由”,即属于“为什么”的题型。第三,该题针对的是“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的问题。题中关键句是“军事干预违背了《联合国》的根本原则”、“中方的原则和立场”和“自主做出的决定”,对应的知识点为:军事干预违背了《联合国》的根本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中方的原则和立场——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自主做出的决定——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在叙利亚决议草案问题上投否决票,是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的,也是符合叙利亚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叙问题上投反对票,有利于叙利亚的和平稳定,有利于中东和世界和平;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们一贯主张尊重叙人民的自主选择,反对外部对国家内政的干涉。③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国家必须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叙利亚问题草案含有进一步干涉叙利亚内政的内容,违背了联合国的精神,所以中国投了反对票。

二、数据图表题要“三读”

此类题目具有时效性,主要反映当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和重点,体现党和政府当前的经济政策,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文件以及每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通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围绕国家重大经济政策编制数据图表。

【兵法三】

第一,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明确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第二,读图示或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要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从比较中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相互间的差距等。

第三,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帮助。

例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今后应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注:①目前,全球饥饿人口已经达到9.25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越发严重。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上述图表(含备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学以致用】该题的主题是“我国粮食产量总量”。通过横向比较知“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通过纵向比较知各年增长幅度大小不一。通过读“注”知世界粮食安全(包括中国)形势非常严峻。

【参考答案】从2006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总量持续增长,但各年增长幅度大小不一;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中国粮食安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3.综合探究题要“三明”

此类题目又称探究与实践题,是以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或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兵法四】

第一,明确立场。依据教材、题意和自己的认识,适当表态。很多探究题要求根据题意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即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等。

第二,明确设问的方向。应根据设问的限定要求,确定答题所要使用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解答综合探究题虽然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进行解答,但不管怎样解答,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防止脱离学科知识进行不着边际的随意“探究”。

第三,明确答题指令。依据题意及指令要求,精心组织答案。

例52012年2月,福建归真堂股份有限公司因“活熊取胆”而陷入舆论的漩涡。该问题也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活熊取胆是与非”为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围绕“活熊取胆”问题最终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饲养一头黑熊取胆汁可使220头黑熊免遭猎杀,饲养黑熊取胆汁等于保护了野生熊;另一种观点认为,熊胆的功效仅为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只要敢于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就完全可以找到可替代熊胆的药品。

(1)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辩证法的观点加以说明。

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动物药被西方利益集团歪曲炒作,以打压民族中药,我国养熊业如被打垮,153个含熊胆的中成药将不存在,一百多亿元的市场将拱手相让,数万工人将失业。但如果“归真堂”上市后,企业的发展规模将迅速扩大,受它折磨的熊会从400只上升到1200只。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经营者如何去担负社会责任?

网友“我爱熊宝宝”发起了“万人签名征集”活动,呼吁社会和政府抵制“归真堂”上市。他认为活熊取胆极其残忍,并且熊胆功能被过分夸大,并不是无可替代的“神药”。

(3)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公民和政府角度谈谈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学以致用】该题第一问就要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三个问题必须分别用辩证法、经济学、政治学(公民与政府)等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1)备选答案一: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功能。活熊取胆是以小种群保护大种群的很好的措施。

备选答案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如果我们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努力研制出人工合成熊胆等替代产品,就能很好地保护黑熊。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3

关键词叙事医学临终关怀护患沟通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8/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4-0011-03

thenewwayfortrainingthecommunityhospicecarenursesfromthenarrativemedicineview

LiUYingyan

(Yingbo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pudongnewDistrict,Shanghai20012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mprovetheemotionalcommunicationabilityofthehospicecarenursesinthecommunitythroughthemodeofthenarrativemedicine.methods:elevenhospicecarenursesinthepalliativecarewardsofthecommunityhospicecaredepartmentwereselectedforobservationandinterview.theclinicaldatawerecollectedthroughlisteningtothepatients’narratives,individualpalliativecareplan,nurses’diary,tellingthemoodstoriesandothermethods.Results:thecommunicationandempathyabilitiesofthehospicecarenurseswereimproved,andtheirselfvalueperceptionandcareersatisfactionwereenhancedwhichreducedtheobstacleofthemutual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andprovidedthehighqualitynursingservice.Conclusion:thenarrativemedicineoffersthestrongtheoreticalfoundationofthehumanisticaccomplishmentandemotionalcommunicationforthehospicecarenurses,especiallywhentheyarefacingtheethicalconflicts,itcanmakethebestchoiceconsideringthepatientasthecenter,whichmakesthedyingpatientscomfortablyandquietlypassawayandtheirfamilymembersgetcomfortandcare.

KeYwoRDSnarrativemedicine;hospicecare;nurse-patientcommunication;nursetraining

随着社会老龄化比例的持续提高,需要临终关怀服务的癌症末期患者群体数量不断扩大,临终关怀进入社区已是必然趋势[1]。临终关怀的照护理念体现了对患者的全方位照顾,面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精神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的多学科、多职业的工作组提供多样性、专业化的服务[2]。护士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执行者,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巧[3]。

护患沟通不畅的主要因素是护士缺乏沟通技巧,缺乏对患者的情感关注。美国学者Charon[4]在2001年提出了叙事医学理论,把叙事医学定义为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即临床医生通过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为其提供充满尊重、共情和生机的医疗照护。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舒缓疗护(临终关怀)实事工程是浦东新区惟一试点单位,2012年10月正式开始收治晚期肿瘤患者,在护理服务实践中学习借鉴叙事医学的相关理论,培养社区护士的叙事能力,使其能理解和回应患者的故事和困境,通过对具体个案的深入剖析,揭示出一般的规律和独特的意义[5]。藉此提高护士对患者的共情能力、职业精神、可信赖程度和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反思,为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优质护理照护与心理支持。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社区临终关怀科舒缓疗护病房护士11名,均为女性,年龄21~35岁,平均(27.64±4.63)岁;工作年限2~17年,平均(7.64±4.90)年;从事社区临终关怀工作时间2~24个月,平均(18.46±9.52)个月。11名护士中,本科4名,大专4名,中专3名;护师7名,护士4名。

方法

建立舒缓爱心家园

创建《舒缓爱心家园―亲善之家》护理团队,入住舒缓爱心家园的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都是爱心家园的成员。在爱心家园里,有温馨舒适、充满人文关爱的病房环境;有私密、温馨的谈心室让患者及家属可以尽情倾诉,缓解亲人离世后的哀伤。在宽敞舒适的关怀室里,家属有独立的空间与亲人告别。在病区一角打造“文萃轩”,放置有关生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的文学书籍。播放的背景音乐舒缓放松,使病房温馨如家,心灵驿站的人生感悟、舒缓爱心家园的照片墙,使舒缓病房充满了人文情怀与关爱的氛围。

舒缓爱心家园个性化照顾计划

患者入院后由舒缓专职护士根据护理程序评估患者及其家庭情况,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内容包括患者自身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了解、对治疗计划的需求、心中的遗愿、临终安排及对整个人生的总结。爱心家园个性化照顾计划不仅是让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让人生更为圆满,更能让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中,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了解患者真正的需求,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协助解决问题。

倾听患者叙事与沟通

采用面对面沟通形式,护士深入病房观察、倾听患者叙事。聊天前,护士罗列谈话提纲,内容有入住舒缓病房后的生活体验、原因询问等,向患者说明个性化照顾计划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承诺对所有个人资料保密,取得理解和同意,关心患者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在聊天过程中,应用叙事医学的策略,认真倾听患者的故事、想象患者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并从故事中学习。每次谈话时间为30min,同时记录当时的环境、气候、患者的非语言性表达(如语气、语调、神情、动作)等。从患者的故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提高护士对生死、疾苦的理解和认知。

护士日志

护士日志记录护理过程中患者的故事及护士的人文观察与反应,即护士通过为患者做治疗或护理,观察、倾听患者叙事,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及对患者的影响,当再次面对患者的时候,能想象患者的境遇、理解他们的痛苦、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共情,彼此产生信任与关爱。

讲述心情故事

舒缓疗护病房的护士每天除了常规医疗交班,还有15min进行小组讨论。护士把每天护理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节、心理过程(包括家属的感受)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如何针对不同个体与病情,合理应用语言、心理、情感、环境以及肢体语言等,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同时还要从叙事的角度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结果

护士的共情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倾听和观察患者疾苦,讲述患者故事,使护士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并思考如何解除患者的苦痛,特别是面对伦理冲突时,能以患者为中心作出最佳的伦理选择。根据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满足患者的临终心愿,如晚期肝癌患者江某,一直被隐瞒病情,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妻子沟通后,了解了症结所在,最终妻子主动告知丈夫实情,患者释然后,心情变得开朗。

护士的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提升

学会倾听与观察,让护士从情感上建立医者仁心的理念,进入患者的世界聆听、理解、感知患者的疾苦并引导患者主动倾诉,护患彼此产生信任与关爱。如1例肺癌晚期伴广泛转移的男性患者,脑内有多发缺血灶,记忆力严重退化,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痛楚,但有时能清楚叫出护理他的护士的名字,因此在平时对他的护理中,护士会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多留意他的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给他最佳的照护。

1名护士在日志中写到:“作为1名舒缓护士,必须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用心、责任心”。爱心就是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细心就是仔细观察每例患者的每个动作,它们会告诉我们很多患者的信息;耐心就是不厌其烦的倾听;用心就是竭尽全力去做每件事,关注每例患者的细节;责任心就是每名护士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

讨论

临终关怀对协助患者回顾人生、完成心愿、找到生命的意义非常重要。面对死亡,怀有悲悯的心和善良、关爱、善解人意的人格,能给患者最大的帮助[7]。通过舒缓疗护个性化计划和护士日志可引起护士的反思,使临终患者能够安适、宁静离世,家属得到安慰和关怀,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是促进和谐护患关系良性循环的关键。叙事医学有助于让护士与患者交流时,能够思考患者的生命意义,理解他们的困难,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同情心,护士看到的不再是疾病,而是人。护士通过每日讲述心情故事,不断提升正能量,为临终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照护。

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整体护理渗透了人文精神的精髓,加强社区临终关怀护士的职业素养,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已是当务之急。将“叙事医学”的观念引入社区护士的叙事能力培养,将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颖颜,奚晓君,蒋申贞,等.舒缓爱心家园提高社区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的应对能力[J].护理杂志,2014,31(11):22-24.

杨启红,朱京慈.姑息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0):793-795.

张君丽.临终关怀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4):47-49.

CharonR.thepatient-physicianrelationship.narrativemedicine:amodelforempathy,reflection,profession,andtrust[J].Jama,2001,286(15):1897-1902.

张静,张晓义,何红.叙事医学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8):2439-2440.

王一芳.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可能与不可能[J].医学与哲学,2014,35(1):15-17.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4

关键词:人生理想;人生价值;教育叙事研究;事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3-0017-02

一、引言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一。从理论上来说,理想信念具有实践性、超越性、时代性、多元层次性等特征;从实践上来说,理想信念是包含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在内的综合活动。这表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时代性的话题,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论”和“方法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修养》)课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固然,导致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失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教学方式的把握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笔者认为,要想在理想信念的课程教学方面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探究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研究方式。本文拟以《修养》课中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的内容为出发点,对《修养》课程教学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做一必要的探究,从而为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以求教于各位教育同仁。

二、人生价值的完整理解

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是《修养》课中两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范畴。就目前高校《修养》课程的内容设置来看,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各分两章(第一章和第三章)来讲述。在对人的价值观的诸多理论中,马克思主义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也最为全面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的准确把握,就成为我们确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探究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论依据。关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生价值观的特征,我们可以做如下三个方面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是其生存价值、享受价值和创造价值的统一。人首先要存在,然后才有人的活动。所以“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1]这就是人的内在价值,它是人的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再次,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坚持劳动贡献与主体素质统一的价值标准。人的社会价值既然是人满足社会需要的属性,那么人就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人类和社会做出贡献以确证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主体素质包含诸多因素:知识文化教养、劳动生产技能、思维创造能力、政治觉悟、理想情操、道德品质、审美能力、个性等等。”[2]主体素质是在为社会劳动贡献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可以促使人们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的价值本质在于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把人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同造福于人类的贡献相统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的内在本质表明人应该自我价值肯定,但是这种肯定应该是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只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存在物,把人生看作是一个价值过程,从而自觉地发挥和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通过自己的拼搏奋斗去追求人生的最高价值,才是自觉的自我肯定。“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4]人的外在价值则说明一个人只有以他的贡献为人类谋利益,才是有价值的人,而且人的价值总是同这种贡献成正比例的。

“人们追求崇高的生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的过程,也就是为了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升华,而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作出实际努力

过程。”[5]所以,实现自身的价值,还必须要有在道德境界上的攀登和升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关系做一大体界定:人生价值是指主体人的主观目的、需要和才能在与客体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性和积极意义。“人生理想是一种尚未实现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实现了的人生理想。人生理想是人们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机,人生价值是把这种动机付诸于现实的结果。”[6]前文已经提及,本文拟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视角对《修养》课教学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做一必要的提炼与总结,因此关注的焦点不在于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之间具体的逻辑关系(此问题将另文讨论)。

三、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的哲学宗旨是“转识成智”,即从知识之学到智慧之学,具体说来就是“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我这里所指的理论是指哲学理论。指智慧,就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某种见解,某种真理性的认识,它和人的自由发展是密切相关的。”[7]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功能就在为学生提供关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等方面的一些重要理念,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对这些理念的自觉践行,从而达到塑造人、完善人的目标。

(一)通过直观教学法,透视生命的价值,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起点。“人类精神的任何活动领域,都是在现实中吸取理想,再把理想转化为现实。”[7]生命的意义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升华,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也就是生命的升华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公民素质的人,就是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培养自由、自尊、尊严、个性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8] 树立关爱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是激发学生的对生命、生活的热情,培养其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在《思修》人生价值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生命教育的相关理念渗透在其中。从内容上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的理念。关爱生命一方面要领悟生命的宝贵性。生命的宝贵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生命是短暂的;其二,生命是不可重复的;其三,生命是脆弱的;其四,生命是不可替代的。关爱生命的另一方面就是敬畏生命。其次要树立欣赏生命的理念。生命的不同阶段,有着各种不同的美,不仅要求我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和呵护生命,而且要求我们完善生命、展示生命和激扬生命。再次要树立尊重生命的理念。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和唯一性,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的天赋、兴趣和爱好。

(二)运用教育叙事研究,使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诸多关系。从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内容来说,需要正确处理诸如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理想与奋斗的关系等。人生的理想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合题。正确协调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关系,是《修养》课中理想信念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科学回答人生价值的问题。“人生理想正在于通过创造性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从群己关系、自我与社会关系上讲。”[7]个人理想,就是个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包括道德需求方面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理想是一定社会的人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它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为个人理想的形成和实现提供了条件。个人理想应当与其相处时代的共同理想相一致,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实现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为了使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更具有理论的说服力,我们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课程教学方式。叙事包含着个体层面、社会层面的基本结构性经验,是个体乃至人类的一种知识组织方式和基本的思想模式。通过描述个体生活以及对个体生活故事进行解构和重构,叙事研究获得了对个体行为与经验的解释性理解,发现了隐匿于个体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从外延来看,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研究对叙事研究方法的一种整体性借用,那些运用叙事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研究都可以称之为教育叙事研究;从内涵来看,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属性在于它聚焦于个体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分析现象之中个体的一系列教育生活故事所包含的基本结构性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因此,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

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9]相对于传统的研究范式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更强调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即以教师自身的真实教育生活为基础,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教师在真实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总体教育生活。“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描述研究参与者的个体生活,搜集和叙说作为个人的研究参与者的生活故事,撰写基于研究参与者个人生活经历的叙事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的一个本质特点是:关注个人,通过搜集故事来建构田野文本数据,报告个人生活经历,并探讨这些经历之于此一特定个人的意义。”[10]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形态有历史故事(历史文献研究、历史人物研究、历史事件研究)、民间故事和自传故事等。[11]

(三)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案例教学和事例研究教学,凝炼《思修》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怀精神等综合素质,这些都是理想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前文已提及,主体素质包含知识文化教养、劳动生产技能、思维创造能力、政治觉悟、理想情操、道德品质、审美能力、个性等诸多因素,这些素质都是人的生命展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修养》课程的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培养、提升学生的三方面的素质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大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我们也不妨说,“形式无内容则空,内容无形式则盲。”在此,我们以《思修》课中绪论部分和第二章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托,阐述案例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素质,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修养》课中第二章是关于爱国主义的内容。《修养》课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四观教育”即“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任务。爱国主义是一种理性义务(道德要求)、政治责任(政治原则)和法律义务(法律规范),爱国主义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这些是从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即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来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四观教育”教育的升华,当然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关于这方面的案例在历史和现实社会中俯拾即是,当然我们需要选择能充分说明问题的例子。比如在在对爱国主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时,我们会给同学播放《东京审判》中梅汝璈博士为争取自己席位的视频片段。“如论个人之座位,我本不在意。但既然我们代表各自国家,我认为法庭座次应该按日本投降时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列才最合理。首先,今日系审判日本战犯,中国受日本侵害最烈,且抗战时间最久、付出牺牲最大,因此,有八年浴血抗战历史的中国理应排在第二,再者,没有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便没有今日的审判,按各受降国的签字顺序排座,实属顺理成章。”他义正言辞地维护了当时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以上只是从《修养》课程中人生理想、人生价值内容的角度,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做了一些思考。笔者始终认为,《修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基本就是一个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只是各部分内容对学生素质关注的焦点不同而已。况且,《修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事例研究也是《修养》课程理想的教学模式。事例研究模式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举例,教师的举例是为了说明问题或证明某种观点,是教师在讲授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而事例研究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是与讲授模式相对立的,事例研究模式强调“事例中心,参与中学”。[12]事例研究模式是以事例为载体,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事例研究模式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成功运用。每学期开学,教师会要求学生成立一个6到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要民主推荐一名组长,而这个学习小组就是事例研究模式开展的主体。教师一般在每学期前两周会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讲解示范。之后,教师让学生准备下次课堂上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要求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做主题发言,再请其他同学讨论,最后教师做适当点评。我将这一事例教学命名为“每周道德与法律发现及其评论”。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很受学生欢迎,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以“每周道德与法律发现及其评论”为载体的事例研究模式的开展,拓展了学生的思

维空间,在具体的事例研究中,同学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思考。事实上,这就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和“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主体素质不断丰富的过程,亦是学生理想人格生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理想和人格的关系来说,人格是理想的承担者,理想是人格的主观体现。人的认识、意愿、感情、想象等因素综合地体现在理想之中。在把理想化为现实的过程中,人格也得到了培养。”[8]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肖群忠.“人的价值”的含义与特征[j].西北师大学报,1988(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夏国乘,易宪容.论人的价值和人生理想[j].社会科学,1986(11).

[6]万俊人.论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j].哲学动态,1988(4).

[7]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教育研究,2004(2).

[9]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j].教育研究.2008(5).

[10]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2006(2).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5

【关键词】《走近科学》叙述视角叙述结构

我国的科普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建立起来,在科教电影与科教电视合并以后,科普的传播形式逐渐变成了电视科普节目为主。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视科普节目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走近科学》。

一、《走近科学》的发展历程

《走近科学》是典型的科普电视栏目,该栏目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该栏目在1998年6月正式开播,作为新兴的科技杂志栏目,《走近科学》板块状的节目形态在开播伊始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走近科学》栏目进入科教频道,并在每周一到周六的晚上20:00的黄金时间播出。当时《走近科学》进行了第一次改版,主要集中在栏目形态的改变上,即从追求涵盖面广的板块式结构变为了每期一个主题的通篇结构。

不过,到了2003年,《走近科学》又重新调整成板块式的结构,并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改变。这一时期的《走近科学》强调对于科技新闻的策划和预见性,因而节目内容变成了经常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科学新闻与科学事件。不过,由于内容过于专业,许多选题脱离现实生活,该栏目曾于2003年第四季度因为收视率不佳而受到了黄牌警告。

2004年3月,《走近科学》的新任制片人张国飞启动了《走近科学》的又一次改版,这次改版的栏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大幅度调整。改版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内容也由原来的报道科学问题转变为讲述生活中的科学故事。改版后的《走近科学》在收视率上有了明显提高,曾一度跃居央视科教频道栏目收视率第一名。

但是,随着《走近科学》把故事化和悬疑发挥到了极致,2007年开始,《走近科学》向着古迹探踪、奇闻趣事、怪力乱神等内容发展,从剪辑、解说上开始“故弄玄虚”,节目配置的相关音乐“更是一种空阔神秘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更有观众提出抗议,建议停播“不科学”的《走近科学》。

2012年5月科教频道对《走近科学》做出节目时间调整,首播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21:25,重播时间为次日6:30。2012年10月《走近科学》首播时间又调整为周一至周四22:30,重播时间为周一至周四07:30。至此,《走近科学》完全脱离黄金播出时段。

笔者认为,《走近科学》目前走进了“故事化”的死胡同,在叙事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叙述视角过于理性

电视节目的叙述视角,就是节目在叙述时所选取的观察角度。现阶段在文学中比较流行的叙述视角是“叙述者>人物”的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人物”的内视角叙述;“叙述者

然而,电视节目的叙述视角比纯文学叙述视角要多。往往在一期节目中,既有主持人的视角,又有画外音的视角,还有专家学者以及普通人的感知视角,而且这些视角往往是交叉使用。从观众的认知角度来划分,我们又可以把科教节目的视角分为感性视角、理性视角、平民视角、专家视角、女性视角等等。

在《走近科学》近几年播出的节目中,大多数用了全知视角叙述,但这种“叙述者>人物”的模式,让叙述者仿佛成了全知全觉的“上帝”,带领观众任意出入,同时也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还有一点需要提出的是,《走近科学》节目中受访人和目击者的叙述部分,大多是画外音主导,对观众的影响不大。例如在《走近科学》的《揭秘“脑力超人”》节目中,对每个“超人”的采访都是重复画外音的叙述,“超人”们永远是被动回答问题,有些人的回答更像是背课文一样,让人感觉特别生硬。

在整体运用全知视角的基础上,《走近科学》还多运用专家视角与理性视角进行叙述。例如,《地球变暖:危机开始》说理透彻,环境破坏的画面也比较震撼人心,但是很少采访环境恶化受害人的感受和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看法。

2、叙述内容过于猎奇

虽说《走近科学》视角很理性,但在叙述内容上为了适应故事化的趋势,采用了有猎奇性的人物和故事,世间的鬼怪传说,奇闻异事,都是《走近科学》追求的内容。这也导致《走近科学》栏目纯粹猎奇的东西越来越多,讲科学的东西越来越少。而这种理性正统全知的视角加上猎奇的内容,不仅让整个节目感觉非常奇怪,而且容易误导观众。

一方面,《走近科学》的猎奇性主要表现在节目中使用的惊悚的画面上,颇有惊悚片的意味。例如,在2012年播出的一期节目《夜空幽浮》中,内容是UFo出现时候的一些画面记录集合,画面整体感觉非常阴暗和惊悚,但是对于UFo这种不明物体并没有做太多的分析和解释。

另一方面,《走近科学》的猎奇性还表现在对问题的诸多质疑而不做定论。例如,在一期历史考古类节目《慈禧身世秘闻》中,讲述了慈禧的身世传奇,节目首先抛出了慈禧是山西长治汉人这一秘闻,接下来虽然探究了慈禧的出生地,考察了长治县的地方志,但最后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慈禧出生地结论,也没有做任何解释,看了之后使人们对于慈禧的身世的疑问变得更多了。

3、叙述结构过于单一

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结构方式,这就是叙述结构。结构主义大师皮亚杰认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对于电视科教节目,从整体性来看,常见的叙述结构主要有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照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等。

《走近科学》近几年的节目多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述结构和块状叙述结构。

线性结构指的是依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或者因果顺序结构节目,这种结构是最常见的叙事结构。为了追求猎奇性,加入惊悚的声音和阴暗玄幻的画面。例如,在《慈禧身世秘闻》中,围绕着山西长治村民向地方研究员刘琦诉说慈禧是山西汉人起,以刘琦走访调查自称慈禧后人的长治村民为主线,收集证据,找寻历史疑点,按时间顺序步步深入。虽然画面表现上有些惊悚,但总体上没有起伏感。

《走近科学》采用的另一个比较多的叙述结构是块状结构,即按照不同故事分为不同的段落,各段与各段之间联系较少,但问题基本相同,每段单独叙述完之后,做出总结。例如《美食江湖》讲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厉恩海的拉面,曹乃盛的刀功雕刻,胡亮的杭帮菜神仙鸡,李志顺的佛跳墙,付洋的分子食物等中国美食绝技,各个故事没有必然联系,但都属于美食故事,不过各种美食之间的串联少,没能融合到一起。

《走近科学》自2003年改版以来,用故事的戏剧性去冲淡科学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的枯燥与晦涩,但也使人们无法严谨的对待科学,久而久之,观众就对科学就产生了疏离和麻痹,一部分人感到厌烦,不想有过多的了解;另一部分人则去网络中追寻真正的答案,导致《走近科学》和整个科普节目收视率的逐步下滑。

二、正视猎奇,改进叙事结构

基于以上问题,改进以《走近科学》为代表的电视科普节目遇到的瓶颈,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要增加当事人的观点,做到客观公正的叙述。在《走近科学》等诸多科教节目中,主导者总是画外音的叙述人和专家学者,而当事人或普通人往往难以表达他们的观点。在录制节目过程中,一般为了讲述故事的需要,节目编导多是让当事人和目击者等被动的接受采访,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不仅不利于节目的科学性,也有悖于节目的真实性。因此,让当事人或普通人在受访时自由的表达他们的观点,这样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其次,要正视悬念,减少猎奇性的内容。在一档科普节目中,出现太多的悬念,使用太多的惊悚画面,会让人产生一种看恐怖片般的刺激心理,很难再与科学有什么关联。所以,正视悬念手法的使用,减少惊悚画面和纯猎奇性的内容,适当增加纪实性的验证和实验,也许更像科普节目。

最后,应采用多样化的结构进行叙事。现今的电视节目中,故事化是大势所趋,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叙述结构的问题。在科普节目中,不仅可以采用线性的普通叙事结构,还可以采用诸如复调、对照、预言等多种结构的叙述方式。尤其是交织式的对照结构,在叙事的过程中可以做到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叙述逻辑相同,内容表现相近,就可以做到场景的自由转换,极易引发人的思考,从现代叙事角度来讲,这是对块状结构的一种升级。2012年比较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就归功于自由场景转化下的交织式对照叙述结构。

不过,需要指出的,叙述结构不可滥用,因为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同一种叙事结构的。叙述结构的选取,还要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来进行调控。

参考文献

①谭树慰:《电视科普节目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②刑雪,《电视科教节目的叙事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③吴欢,《科教节目的故事化策略——以〈走近科学〉栏目为例》[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④李亚虹、张英涛,《电视科教节目“反刍式”叙事方式探析——以央视第10套部分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2):54-56

⑤林姗,《科教电视的叙事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4):59-61

⑥高蕾,《科教电视节目“故事化”手段的应用——以〈走进科学〉为例》[J].《声屏世界》,2009(2):26-27

⑦张新英,《故事化:电视节目的突围还是沦陷——以央视科教节目〈走近科学〉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1-105

⑧颜燕、陈玲,《我国科教节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视研究》,2009(9):5-7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6

【关键词】新闻;诗化;报道方式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

有关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众多新闻报道普遍流溢出一股浓郁的诗歌色彩,强烈的情感逻辑左右了新闻叙事,新闻与诗歌形成“合流”,即新闻的“诗化”现象。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需要以及新闻与文学本身内在的客观需要决定,新闻与文学的“合流”现象早已有之,体育报道的江湖化叙事、娱乐新闻的煽情笔法以及社会新闻叙事的重情节、重视觉的故事化风格都说明了这一点。而新闻的“诗化”现象并不多见。在此次地震灾难的洗礼中,人们将诗歌作为一种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利器”,在全国掀起了“以诗传情,以诗言志”的热潮。这股热潮也影响了新闻报道方式。

新闻“诗化”的表征

叙事结构分析:新闻“诗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螺旋式反复”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在诗歌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是相同的话语结构,却是有层次的,情感逻辑上是层层递进的,话语结构上的反复目的是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升华与共鸣。

案例1:汶川地震,一堂特殊的中国国情课

……一场灾难让世界把中国看得更真切、更深入。这场灾难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理解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所激荡出的凝聚力,理解中华民族默默耕耘、内敛隐忍的处世态度。中国人从数不清的灾难中体会到,在大自然面前,在大灾难面前,一个人是渺小的,一个家庭是渺小的,只有团结和谐才有力量。这场灾难或许可以让世界认识到这种“和合”文化与倡导个性的骑士文化、竞争文化之间的不同与互补……(《人民日报》,2008年5月26日)

以上文本多处出现了相同句式的排比,但这种叙事结构上的反复严格遵守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围绕一个新闻事实,即这场灾难;坚持一个传播角度,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情感与结构互补,实现二者的最大张力。

叙事风格分析:此次抗震救灾的相关新闻报道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满足受众情感心理的人性化叙事风格。该风格与灾难事件报道“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主题完美契合,深入开掘事件本身的人性内涵与情感元素,使广大受众感受人性与情感的巨大冲击。

案例2:在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方舟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缩短了生与死的距离。抢救,早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晚一秒就多一分死的危险…………几十万灾区群众正在忍受伤痛的煎熬,流逝的分分秒秒,都是对生命希望的呼唤,是对白衣战士的考验,是对我们救援能力的见证。(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这种溢满人性化关怀的叙事开启了受众的情感闸门,使受众沉浸在新闻的“诗意”当中。

叙事逻辑分析:新闻与诗歌的“合流”主要体现在叙事逻辑的变化上。新闻的叙事遵循着相对固定的形式逻辑,即倒金字塔式,让受众一下子就能接触新闻的核心信息。[1]当新闻被“诗化”以后,诗歌的叙事逻辑,即情感逻辑与意义逻辑就被赋予了新闻。

案例3:汶川地震中大爱重生国民新生

14天以前,汶川地震。中国和她的人民一起进入非常状态。数万同胞离开人世,500万人痛失家园。数十万救援人员、志愿者在前方紧张救援,13亿中国人在后方焦急守望。14天以来,几乎每一个人,受灾的人,救灾的人,捐助灾区的人,祝福灾民的人,都呈现出有别平日的面貌。这新面貌,令我们自己也感到吃惊:仿佛我们不曾了解自己、不曾了解同胞;仿佛我们不曾了解社会、不曾了解政府;仿佛我们不曾了解家乡,不曾了解祖国。这新面貌,令悲伤的我们感到骄傲,爱与同情、责任与担当、荣誉与牺牲,这些美德曾经沉默、或是低语,今天它唱成最响亮的合声!这些美德,人们曾经否定、或是怀疑,今天人们在别人的脸上看到、自己的心底找到,它真实而坚定!

你看,有那么多人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别人的生命:老师护着学生,丈夫护着妻子,母亲护着孩子――没有犹豫、奋不顾身的刹那间在他们心头涌起的那份爱和责任,就像他们离开时的姿势,永久地凝固在人们的心底。你看,有那么多人顾不及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救出更多的人: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这是救援战士的恳求,他手脚受伤、体力透支;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这是北川县长的命令,他在地震中失去了5位亲人。他们在痛苦中紧紧攥住的那份刚强和坚持,透过他们简单的话语,在悲伤的河流上激起散不去的浩荡。(《南方都市报》,2008年5月26日)

案例3中的叙事逻辑是按照情感逻辑与意义逻辑来组织的,新闻事实的呈现并没有主次之分,前后之别,情感的积聚与意义的延伸才是新闻文本叙事的主要目的。

传播价值分析:新闻“诗化”的传播价值可以从事实传播价值、理念传播价值以及文化传播价值三方面来探讨。首先,从事实传播价值的角度讲,新闻“诗化”对现实事实进行诗歌化的加工处理,艺术地再现事实,以凸显事实对受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而受众也可以跃过事实的表象,迸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其次,从理念传播价值的角度讲,新闻“诗化”将灾难事件隐藏的情感元素充分开掘,建立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传达出和谐团结、友爱互助、关注民生、关怀生命等理念。第三,从文化传播价值的角度讲,新闻“诗化”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念重塑为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契合了新闻文化价值观的完美表达,正如方延明先生所言:“新闻文化是一种崇尚价值的尺度文化,它体现了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要求和尺度。从最终目的上来说,新闻文化的价值尺度就是真善美,‘真’是真理化,符合事实。‘善’是道德化,是人的人格追求。‘美’是艺术化,或者说反映了一种完善性。”[2]

新闻“诗化”的成因探析

此次汶川地震的相关报道中出现的新闻“诗化”现象虽说与灾难事件本身的性质存在一定程度的偶合,但这种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环境、社会需要以及新闻与文学内在机制等众多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

首先,这是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内容与形式是构成一个事物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3]新闻报道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尚“新”、唯“实”是其不懈追求的目标,跟随现实生活的不断变动,新闻报道的形式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汶川地震中反映灾区生活,抚慰心灵创伤成了新闻报道的主题,而极富情感内涵的新闻“诗化”形式更好地服务了这一主题,是解决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之间矛盾的一种努力。

其次,诗歌的情感特性与灾难事件新闻报道特殊性的偶合。灾难事件作为一种人类情感的纠结点,时常引发人们情感的迸发。作为连接事件与受众之间的新闻报道也必将以满足受众情感心理为己任,注重人情味与亲切感,而诗歌极富抒情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情感涌流。这种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上的新闻与诗歌的“嫁接”就自然使传受双方“形成情感上的沟通与交融,从而

产生共鸣,以保证新闻理念传播顺利而有效地进行。”[4]也成为更好地践行新闻社会功能的有益尝试。

第三,新闻的需要。信息爆炸的时代,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量不断增大与可读性不断减小之间的矛盾。人们并不满足于大量肤浅的、表面化的信息,而是要求新闻作品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产生共鸣。于是满足受众情感诉求,丰富新闻内涵就成为新闻作品创新实践的“突破口”,成为缓解该矛盾的关键所在。

第四,诗歌的需要。20世纪中后期以来大众文化空前活跃,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消费性,人们追求一种轻松的、情感化的信息解读方式。一般读者的欣赏习惯和欣赏水平与纯文学艺术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尤其是对于诗歌来说更是如此,因而整个社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疏远纯文学的倾向。“高格调”作品令人望而却步,通俗文学往往流于过“俗”,[5]在现实生活极具变化中,难以担当起反映现实的重任。在此情况之下,诗歌与新闻的“合璧”不失为一条双方开拓生存,求发展的好出路,诗歌的感染力与艺术感配上新闻的现实感与时效性也就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第五,全民诗歌热潮的推动。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全民诗歌的热潮随之袭来,人们发现灾难过后抚慰心灵的不是“圣经”,而是诗歌。诗歌成为人们直抒胸臆的最直接方式,为各新闻媒体广泛转载。而媒体也发现诗歌在此刻成了与受众取得共鸣的最佳手段,先是转载,后来记者也将诗歌纳入新闻写作框架,使新闻“诗化”,取悦于民,感动于民。

对新闻“诗化”的思考

新闻“诗化”作为一种在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出现的新现象,有几点值得思考。

首先,偶然之中映射出必然。新闻“诗化”现象虽是在汶川地震的特殊情景下出现的,但它的出现应和了人们强烈的情感诉求,引发了人们的情感共鸣,使新闻“知”与“感”的双重传播效果均达到了最大化,这正是以往新闻作品中欠缺的。

其次,主观见之于客观。新闻“诗化”虽然带有明显的主观情绪,但并未超越新闻客观性的界限。主观情感的抒发完全是建立在坚守新闻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这与纯诗歌创作中建立在虚构意境基础上的,毫无拘束的自由式抒情是有本质区别的。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7

例1图1表示2003~2013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3年、2013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1)~(3)题。

200320052007200920112013(年份)

2003年播种面积841.8万公顷2013年播种面积905.5万公顷

(1)2003~2013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与2003年相比,2013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机械化

(3)在农业方面,通过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1)由图可知,安徽省耕地面积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和C;劳动力的增加虽然在短期内可增加粮食产量,但与该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人口流动特点的实际不符;受补贴政策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科技的投入能够提高粮食单产,进而增加粮食总产量,故选D。(2)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增大,这是导致2013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的原因。(3)遥感可以监测耕地的变化、调查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农作物健康状况的遥感图像估算粮食产量。

答案(1)D(2)B(3)a

2.矩形结构图

例2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3

资料二见图4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题,填选项字母)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解析首先通过对两副图名称的快速浏览,获知材料一是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物类型的构成图;材料二是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即成因)图。因此,若试题与饮用水的污染物类型有关,可通过材料一分析答案;若试题与饮用水的污染事故发生环节(或成因)有关,则可通过分析材料二获取答案。第(1)题,经过通读试题,划分结构,可看出:该题考查我国饮用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因此,要解决该题必须用的条件是:我国饮用水污染物的构成有哪些?第(2)题,经过通读试题,划分结构,可看出:该题考查我国饮用水污事故的发生环节问题。因此,要解决该题必须用的条件是:我国饮用水污事故的发生环节有哪些?根据已挖掘有效信息,组织好答题语言,做到精练、准确和专业,尤其注意回答时力求语言序号化、主次化、因果化。第(4)题根据材料一、二,再结合所学的《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即可快速而又准确地得出答案。

答案(1)生活污染工业污染

(2)BDe

(3)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4)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点拨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指导:

(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下图为“北京市以天安门为中心不同圈层写字楼各行业就业密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各行业的就业密度()

a.由内圈向外圈逐渐减小

B.第二圈层差异最小

C.第三圈层以科技服务业最高

D.各圈层差异最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2.办公活动区位选择更倾向于靠近人口密集区的行业是()

a.建筑业B.批发和零售业

C.教育文化业D.科技服务业

读“某地甲、乙两工厂产值成本百分比图”,回答3~4题。

3.有关甲、乙两工厂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甜菜制糖加工厂

B.乙为计算机装配厂

C.甲为棉纺织厂

D.乙为酿酒厂

4.对于两类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条件对甲、乙两类工业均无明显影响

B.甲、乙两类工业发展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可能不一致

C.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D.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差异悬殊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措施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无关的是()

a.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

B.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C.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D.均衡布局高技术产业

6.下列有关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率处于前三位的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都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都是发展中国家

C.煤铁复合型工业发达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8

当代的景观设计学正处于频繁叙事的时期,并且许多叙事正逐渐演化为宣言的形式,无论是舒缓的文笔还是激烈的措辞。对中国而言,景观在近十年来正逐步成为一个从公众到专业层面的热点话题。一方面,体现了公众对美好景观的希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专业领域对创建景观设计学本体文化的渴望。一个新的事物从不为人知到被公众接受,宣言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除宣言之外,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和社会性实践同样是叙事方式的体现。本体理论是一个学科能够自立的基础,它的不断扩充与发展是学科生命力的体现。对社会性实践而言,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社会性的实践,设计行为与社会和自然的各个层面有关。很多时候,本体理论与社会性实践以及宣言叠加在一起就呈现出一种整体叙事的特征。

宣言

关于宣言,查尔斯·詹克斯在《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一书的导言《火山和丰碑》中这样论述到,为什么政治家和建筑学家都写宣言?当卡尔·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时,并非想创作一部文学作品——正如他所说,不是诠释这个世界,而是去改变它。于尔里克·康拉德在他的《20世纪建筑的纲领与宣言》(1964年)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世界将建筑学宣言变成了可预言的事情。一个建筑学家若不能或不愿做广告就必须要在除建筑之外的媒介中成名。矶崎新这样理解现代主义运动:我们需要从近代艺术是一项运动的角度来分析。因为是运动,所以要提出宣言来明确其方向,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前卫产生了。所谓前卫就是向外界发出宣言,表明自己是走在最前头的,即通过展示一个乌托邦来确定目标,没有宣言的运动几乎没有。即使自己没有宣言,也会有其他人跳出来代你做出宣言,比如印象派和立体派就属于这种情况,而从未来派开始都是为自己发起的运动做出宣言的。在建筑界,不论是勒·柯布西耶还是密斯都是通过宣言登场的,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宣言将近代艺术运动的形态运用到建筑界中来。构成主义、风格派和表现派都有各自的宣言,一直到包豪斯的功能主义,都是宣言不断。因此把各种宣言收集起来编辑出版,那一定是一部近代建筑的运动史。

查尔斯·詹克斯运用火山与丰碑这样的比喻来概括宣言,火山寓意情绪的爆发,丰碑代表法规和理论。而火山与丰碑背后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写宣言?查尔斯·詹克斯认为是危机。他以后现代主义为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主义或现代主义带来的环境中紧迫的危机感,而且接下来的每种传统也都显示出类似的倾向。危机,或者说是即将到来的灾难的预感,是“火山”成为如“丰碑”——纯理论——一样深奥比喻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动机就没有人写下宣言了。

查尔斯·詹克斯进一步论述到,第一部建筑学宣言或者规范准则是上帝的《十戒》。柏拉图将上帝比喻成“万物的建筑师”,当建筑师们一时兴起做出某一决定,采纳某一理论时,他们就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尼采在他的宣言中宣扬:“燃尽你所爱,爱你所燃”,勒·柯布西耶在他的宣言中也引用了这一句。虽然人们发现罗伯特·文丘里的宣言透着文雅之气,但字里行间仍蕴含着血腥。最成功的宣言,如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1923年),经常称呼读者为“你”,并反复在连接处用到“我们”,知道在创造者和皈依者间建立起一种默契影响力。一部宣言必须亲自将它的思想传达给你。

关于宣言的形式,查尔斯·詹克斯认为宣言是一种奇特的艺术形式,似俳句一般,有着简洁、智慧和准确的用语。对于当代宣言,他这样阐述,与基督教派或现代主义时代相反,在我们的时代中,我们可以通过讽刺的方式反映这样一种情况,即在相互否认的宣言之间表现出多元性和辩证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不再可能有纯粹的现代派作品集(如于尔里克·康拉德)的原因。但詹克斯所阐述的这种方式还是被打破了,严肃和直面的宣言依然存在。对西方世界而言,美国的9.11事件后,产生了各种严肃的政治文化反思。无论是反讽还是正面陈述,只要危机存在,宣言便不会消失。

对景观设计学而言,20世纪50年代的丹·凯利的“设计就是生活”使景观设计摆脱了单纯的审美意义,后来又经历了以人为本的功能主义和应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可以说,当代景观设计学越来越成为一个应对危机的学科。从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学学科的定义演变可以看到这种变化。从1909年到192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称景观设计学是一种为人们装饰土地和娱乐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景观设计学被定义为安排土地,并以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娱乐为目标;1975年称景观设计学是一门设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艺术,通过文化与科学知识来安排自然与人工元素,并考虑资源的保护与管理:1983年称景观设计学是一门通过艺术和科学手段来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自然与人工的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又申明,景观设计学其内容是灵活的设计,使文化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构建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平衡。

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对景观设计学的定位本身就是一部宣言变迁的历史。这类宣言内容被查尔斯·詹克斯描述为有别于建筑学的第二种类型的火山:我们现在正处于理论对变化的世界、全球经济、生态危机以及文化混淆做出响应的时代。因此第二种类型的火山出现了,它打破了正规的建筑学理论,激起了雷姆·库哈斯、伊恩·麦克哈格以及克里斯蒂安·诺伯洛——舒尔兹的回应。

其中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发表于1969年,那是个带给西方人环境噩梦的时代,同期重要的与环境主题有关的文章还有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巴里·康芒纳的《封闭的循环》。《设计结合自然》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源于生态学的有说服力的总原则与实际的设计方法结合起来的成功之作。在书中,麦克哈格写到:经济价值体系必须扩展成为一个相关的包含所有生物物理过程和人类雄心壮志的体系。在人类谋求生存、争取成功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生态学的观点赋予了他们非凡的洞察力。他为人类——生物圈的催化剂兼管家——指明了道路,加强了人与环境之间极具创造力的适应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种种设计。

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学的叙事方式同样呈现出宣言的特点,比如俞孔坚近期发表的《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文章带有强烈的宣言特征,将危机的阐述和理论准则融合在一起,并且叙事的话语带有感彩。这种宣言出现的原因及方式在查尔斯·詹克斯的《火山与丰碑》中有着印证。而查尔斯·詹克斯所论述的宣言产生的原因——“危机”似乎在中国的程度更深。

本体理论叙事

本体理论的传达也是一种叙事方式,什么是景观设计学不可缩减的内核?即景观设计学拥有多少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自足性,从而凭借这种自足性更有力地参与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现代化日程中?这在于景观设计学本体理论的探索。景观设计学的理论性问题一直处于持续的争论中。景观设计学存在一系列的理论类型,并且不同的人对什么是景观设计学需要的和适合的理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景观设计学的理论和批判必须把人文理念、美学法则、社会行为和生物物理与空间的场所现实、生态系统与区域联系起来,以创造能扩展人性的景观(Jellicoe,1986)。

对学科理论本质性的关注也存在大量的多样性。霍维特(Howett,1987)把她认为的景观设计学中心知识确定为三大区域:系统生态学、符号学和环境心理学。同时回顾最近英美文献的理论著作(斯瓦菲尔德Swaffield,2002),能够确定五个核心主题:设计过程、对于有含义的形式和过程的解释、景观表现、生态设计和美学以及位置、场所和区域的综合。这些范畴横跨很多知识领域,并且连接一系列不同的学科。

西蒙·R·斯瓦菲尔德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知识概括为:客观主义、构成主义和主观主义三个类别,这几乎囊括了景观设计的知识。

客观主义认为存在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假如有一个随后提出的合适方案,人们可以从中获取知识(真理)。它符合传统自然科学的方法(斯瓦菲尔德Swaffield,2006)。对知识的效用而言,客观主义是带有工具性和预示性的,理论观点的实例是后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景观设计学中的实例是心理物理学和认知模式、感知和景观生态学。其中景观生态学(Forman,1995)是景观知识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景观设计学本体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景观设计学的基础学科。景观生态学决定了景观设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客观性的。客观主义的典型的研究方法论包括试验法、准试验与调查。研究方法则是测量法、问卷调查、空间分析和后占有评价,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数学符号,并带有文字解释。

构成主义(常常伴随着前缀词“社会”)假设可能存在一个“真实的”物质和社会的世界,但这个世界将不可避免地由社会环境所塑造(建构),它支撑了一系列社会科学研究,并不断被交叉学科的研究者采用。景观过程的组织,和对景观特征以及场所精神的理解(Jakson,1997)是与构成主义范例结合更紧密的理解性范畴。社会构成主义是解释性的,所采用的理论观点包括实用主义。结构主义、实用理由、解释学、批评理论、象征的相互作用和现象学。在景观设计中用到的实例包括:设计过程、生态美学、模式语言和场所精神,这四个实例几乎涵盖了与实际设计行为有关的各个方面。其中,生态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主体,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美学受到生态伦理的影响带有了伦理性,从更宽泛的角度理解带有了社会责任。模式语言,也即适应于景观设计自身的语言体系,也是景观的本体语言,有别于其他的设计实践,如建筑设计。场所精神,一直是景观设计学所强调的概念,虽然其更多地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场所精神也较难解读,需要运用感知来描述,但场所精神还是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以上四个实例,同样是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的组成部分。社会构成主义典型的研究方法论包括行为研究、讨论分析、历史地理、人种学。研究方法则包括观测、访谈、文献分析、案例研究、设计专家研讨会,研究方法是典型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文字叙述,带有描绘性图表和照片。

主观主义主张所有的知识都以文化性和个性的方式界定,我们仅仅能够知道我们的文化和经历预先安排给我们知道的事情,关于真实世界和客观知识的想法是一个谬误。这一思想方法在高雅艺术和人文学科中广泛流行。关于“表达主义”理论(thwaites,1995)和“批判性的视觉研究”(Dee,2002)的提议就是主观主义观点的例子。主观主义是批评的,理论观点的实例是:批评的质询、后结构和女权主义。景观设计学中的实例是“表现主义理论”“批评视觉研究”。典型的研究方法是修辞学和论证,研究方法是文学结构、图形试验、批判反思和创造性干涉,最主要的表现模式为各种媒介——文字、图像、听觉和表演。依赖于主观主义而产生的理论也是景观设计学重要的本体理论之一,从批判反思到理论的准则,都受到主观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科的定位,发展还有历史和现状的批判性反思。

斯瓦菲尔德推崇的是构成主义方法,认为构成主义方法是将理论和批判联系起来的途径。社会构成主义既包含着客观主义的内容又包含着主观主义的内容。社会构成主义有可能占据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范例之间“桥梁”的位置。社会构成主义对一个学科的帮助之一是它能够适用调查理论、知识形式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社会构成主义”的分析框架强调集合知识,采用该框架把批评家当做对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以及学科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协调人。

我们借用斯瓦菲尔德的框架将最观设计学的知识并置在一起,便可以发现,景观设计学的本体理论带有众多社会学的特点,并且在许多层面上依赖社会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景观设计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问题,特别是其重要的学科基础理论之一——生态学,其本身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系统之间矛盾的产物。这便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出为什么景观设计学的众多理论很容易呈现出大叙事和宣言的特征,特别是在当下人类发展与自然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

社会性实践叙事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物质性、社会性的实践,其责任在于为人类营造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并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与社会、人的生活世界的各个层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建筑学的社会责任,一些理论家如塔里夫认为在某些历史关头,当建筑语言探索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时,建筑师只有勇于挑战自身行业的传统限制,积极介入城市规划甚至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等层面的工作才有可能使建筑的智识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景观设计师的表达似乎更加干脆。景观设计师HideoSasaki在谈到景观设计学的发展时这样表述:“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一些装点门面的皮毛性的工作”(1952年)。最具代表性的是伊恩·麦克哈格,他这样认识景观设计职业:”人们必须得听景观设计师的,因为他告诉你在什么地方可以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能居住,这正是景观设计学和区域规划的真正含义。不要问我你家花园的事情,也不要问我关于花草的事情以及你那棵将要死去的树木,关于这些问题你尽可以马虎对待,我们(景观设计师)是要告诉你关于生存的问题、是来告诉你世界存在之道的以及如何在自然面前明智地行动。”(miller&pardai,1992)。卡尔·斯坦尼兹这样阐释自己的工作:”我相信,随着我们对所规划的景观有着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其政治也越来越复杂,因而我们所做的规划也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造成大多数人既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但如果存在潜在的危险,我们就很有必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些情况,否则他们将不会做出改变以避免危险。”景观设计学被定位为应对人与自然危机的一门学科,其中设计实践中的众多不可见的因素,特别是生态学上的意义,使得实践本身需要具有完备的解释性,叙事从而随着作品一起出现。

中国当前具有现代意义的景观设计实践,除以物质的方式在现实中存在之外,在很多时候呈现出话语叙事的特征,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成为设计表达的要诀,当然这并不削弱作品本身的品质。很多时候,作品带有宣言的意义,并且对社会现实和当前设计状态起着警醒的作用,而且还带有启蒙式的色彩,作品自身的形式也逐渐演化为带有隐喻的符号。

分析几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当代作品便可以看出这样的特征,这里以俞孔坚的几个作品为例。他较早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园从形式、空间到美学的演绎,都堪称经典,他赋予作品的概念“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同样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野草之美”本身就是一个颠覆性的观念;在接下来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案例,作品表达的理念是将“书声融于稻香”,而在不断的叙事与表达中,稻田成了一种独立的符号,一种将景观赋予生产功能的符号。同样的场所和构图,由于景观主体材料的改变,由需要维护的植物置换为具有生产功能的水稻,设计从而演变为一个可持续的宣言;浙江永宁公园被称为“漂浮的花园”,作为一个运用生态防洪理念建成的景观案例,漂浮意味着不定,人与自然在退与守的博弈中实现了一种平衡:最近的作品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理念是“最少干预,绿阴中的红飘带”:首先,红飘带随机的形式实现了对场所中树木的合理的避让,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的关照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持;其次,作品将符号和隐喻成功地结合在一起,红色在中国隐喻着活力和生机,在这里隐喻着城市,而这一色彩对于场所的使用者或者说主人,对城市充满美好期冀并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的当地居民,具有符合语境的审美意义,就如同罗伯特·文丘里的《向拉斯韦加斯学习》中所表达的民间的寻常的活力。

上述系列作品都在讲述着什么,就像建筑师刘家琨的《叙事话语与低技策略》,叙事变得与设计作品本身同等重要,这也是当前中国景观设计实践的显著特征。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9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审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卫生部试行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新规

广州日报报道,卫生部《中国人体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近期印发。新规对器官获取组织予以规范,今后器官移植试点医院如获器官,需由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分配。专家称这有助于将器官分配给最需要的人,异地分配机制最快3年后实现。

公安部调整驾驶证考试项目

公安部网站消息,公安部修订驾驶证申领规定,明年起将科目一拆分,一部分考核法律法规等,仍作科目一;另一部分作为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项目,在实际道路考试后进行;取消桩考两桩位间移库、单边桥等;场地考试项目改为“训练和考试均为5项”,用标线替标杆。

我国正研究劳教制度改革方案

中国网报道,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负责人姜伟,上午在回答记者关于劳教问题提问时表示,劳教制度是由中国立法机关批准的法律制度,有法律依据,为维护社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劳教制度一些规定和认定程序存在问题”,相关部门正研究具体改革方案。

发改委密集批复15个海外投资项目

燕赵都市报报道,10月9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创今年以来新高,涉及能源、金融、通信等领域,其中能源类项目达7个。

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多个海外能源投资项目,意味着中国海外能源扩张有望进一步提速,同时也借助国外市场解决国内光伏产能过剩问题。

土耳其炮轰叙利亚

新华社消息,土耳其3日炮击叙利亚境内一些目标,报复当天早些时候一枚来自叙利亚的迫击炮弹致死5名土耳其人。叙利亚宣布调查致死土耳其公民的炮击事件,呼吁土方克制。北约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支持土耳其,要求叙利亚尊重国际法。

数字

6分

人民日报报道,公安部日前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等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驾龄1年以下的实习期驾驶人将被重点管理,驾车上高速必须由持相应或更高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

15例

新华社消息,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和卫生局6日联合信息称,澳门现已出现登革热传播,呼吁市民定期清理蚊虫滋生地,并保护自己免被蚊叮。特区政府卫生局5日证实,再接获1名新增登革热本地病例报告,包括之前14例病例,澳门已累计录得15例登革热确诊病例。

140万

路透社消息,丰田汽车10月10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740万辆汽车,原因是上述车辆电动车窗存在故障。此次召回的车辆包括威驰、雅力士和卡罗拉等型号。其中美国市场占据247万辆,中国市场占据140万辆,欧洲市场占139万辆。

1300万

中新社消息,国家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近期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人工流产人次多达1300万,其中25岁以下妇女占一半以上,女大学生反复人流者高达50%。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调查则显示,74%高中生父母未与子女交流过性知识,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互联网的占49%。

14.5亿

中新社消息,河南交通厅会宣布,从10月8日零时起,郑州黄河大桥将终止收费,永久免费。黄河大桥1986年建成通车,小轿车一次通过收费10元让沿线居民颇有怨言。2008年被国家审计署曝光1996年即已全部还清贷款,违规收费14.5亿元。

心内科叙事护理案例篇10

深蓝才是海军的颜色

12月22日,中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益阳”号导弹护卫舰驶离澳大利亚悉尼花园岛海军基地,结束了对澳大利亚的访问,启程回国。

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由“益阳”号、“常州”号导弹护卫舰,“千岛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两舰一船,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标配”,同时还包括舰载机部队和特战分队。

自2008年12月起,中国海军成立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至今已有4年,累计护送过往商船近1500艘次,数十次驱离可疑船只。“徐州”号导弹护卫舰还参与了海外撤侨行动。在参加护航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海军南海舰队,仅参加过护航的特战队员就有230余人次。

2012年,走向深蓝的中国海军还有一次举世瞩目的行动:环球航行。

9月21日上午,中国第一艘训练舰“郑和”号历时159天完成环球航行,回到旅顺军港。“郑和”舰跨越三大洋,访问了14个国家和地区,航程3万多海里。这是中国海军第二次环球航行。

这一次,距离第一次环球航行已过去了整整10年。2002年,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舰艇编队,历时132天,访问了10个国家,完成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成为新中国“海军对外交往史上的里程碑”。

已经服役25年的“郑和”满载排水量6000多吨,此次单舰远航,与编队航行相比,足以说明10年之间中国海军实力和信心的提升。

在中国军队的各个军种里,海军一直被认为最“洋气”、最浪漫。在其他军种还在穿“涤卡”面料的军装和布鞋时,海军已经穿上了“将军呢”和皮鞋。

但事实上中国海军也曾长期被“浅蓝”困扰,在究竟走潜艇之路还是航母之路的问题上争论。走向深蓝,走进远海,成为一代代中国海军官兵未了之梦。

2012年,中国航母“辽宁”舰下水,这个梦离中国海军更近了一步。

2012年11月底,中国海军再次宣布进入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在顺利完成编队远海作战、舰机联合搜救、远洋综合补给等训练课目后,舰队通过与那国岛和西表岛之间的与西水道,抵达我国附近海域巡航。

编队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邱延鹏对媒体记者说: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国海军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维和部队的坚守

如果你在非洲或者中东大地上看见身着军装的中国军人,无须惊奇。因为,在世界5个国家的维和任务区内,都部署了中国维和部队。他们也是中国唯一成建制长期部署在海外的部队。

在非洲的利比里亚、刚果(金)、苏丹、南苏丹,分别部署了来自、和的工兵、运输和医疗分队。在黎巴嫩,一支由所属部队组建的中国维和部队驻扎在那里。

友好、善良、勤劳、守纪,是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的各国维和部队对中国维和官兵的一致评价。在利比里亚,来自的医疗分队周末时会到附近的村子去,把药品分发给儿童和妇女,同时开展义诊。这对于极度缺医少药的当地民众来说,有时甚至是救命之举。而这些工作并不是联合国赋予的。

中国医疗分队的任务,是为联合国部队和雇员提供医疗服务。也正因此,中国军人们的义诊都安排在周末休息时间,药品也都是从国内带去、贮备自用的。

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大约8个月一个周期的中国维和部队轮换季,是附近小学里孩子们的节日。中国维和部队会给他们送来笔、作业本、足球,军人们还会帮他们修缮操场和教室,避免雨季的时候漏雨。而这些工作,依然不在联合国的要求之内。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中国军队把国内的“双拥”搬到了非洲。

在非洲丛林里,中国的维和工兵是唯一坚持在雨季施工的部队。只要命令下达,工兵们会冒雨去抢通道路,或者出动大型机械救援被困车辆。在每一批维和部队写给国内的报告中,都有类似这样的抢险救援数据。

在达尔富尔,中国的给水中队承担了整个“超级营地”内联合国部队的生活用水供给。而在黎巴嫩,中国工兵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排除战争年代遗留的大量未爆物。如果说防弹衣尚能抵挡流弹,在数百磅重的炸弹面前,任何对肉体的防护都显得单薄。

2012年12月17日,刚刚轮换到位不久的中国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队来了一名重病患者。这位42岁的联合国雇员因严重心血管疾病已经处于死亡边缘,也超出了联合国赋予中国医疗分队的治疗范围。在制订了治疗方案后,两名中国军医一路护送患者,先直升机,后固定翼飞机,然后是国际航班,一路辗转护送患者到南苏丹首都朱巴的后方医院。

在大约8个月的任务期内,中国维和部队严格遵循联合国,其间的艰苦常人未知。野战条件的住宿环境,以简易板房为主。联合国的后勤补给主要参照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中国军队在驻地种上一小块菜地,偶尔能在饭桌上见到一些绿色。而对家人的牵挂,也是永恒主题。

中国军事观察员是联合国最后一批撤离叙利亚的军人

若是讲历史,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即派出了第一批军事观察员,参与联合国监督停火任务。

2012年派出的一批军事观察员却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此行是去尚未停火的叙利亚。

中国人爱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叙利亚人喜欢说,“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一定是我们的首都大马士革”。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没有战争。不幸的是,战乱正在使叙利亚备受煎熬。

2012年4月,在联合国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艰难斡旋下,叙利亚交战双方实现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43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并向叙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及一定数量的民事人员,负责监督各方停火情况。三天后,正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工作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张甫、赵鹏从黎巴嫩陆路抵达大马士革。

5月11日,在利比里亚特派团工作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刘辉也抵达叙利亚。

又过了3天,6名从国内紧急选派的军事观察员经过简短的集训,搭乘民航班机飞往战火中的叙利亚。他们是:刘勇、谢辉、车立杰、邱风、张明、张跃。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的大国责任充分体现。直到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束,中国军事观察员在联合国框架下,维护着叙利亚短暂而脆弱的和平,监督着事实上并没有实现的停火。

其实,上到联合国总部,下到各个执勤点,中国的军事观察员分布在联合国各个任务区。与维和部队不同,军事观察员不是建制部队,也不集体驻防。数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编成一个军事观察员队,派驻到某个需要监督停火的地区,身着军装却一般不允许携带任何武器。

他们需要住在居民区里,自己开伙做饭。联合国要求他们以这样的形式,近距离了解当地民众。他们每天会按计划领取一定数量的水,然后开车去指定点位巡逻,把收集到的情报和信息报告给总部。

这样的工作方式风险显而易见。军事观察员遭遇仇视、冷遇和拳头,甚至被不明派别的武装以枪指头,在各个维和区内都有案例。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飞机误炸哈亚姆镇以南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一处观察站,造成包括中国军人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殉职。

对于来到叙利亚的中国军事观察员来说,挑战自到达大马士革那一刻开始。爆炸、枪击、劫持、围攻、挑衅……针对平民和联合国人员的各种恐怖活动接二连三。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的部队司令、副司令、参谋长全都遭遇过袭击,防弹车身弹痕累累。领队刘勇的背包里,24小时都放着止血用的绷带和三角巾,几乎每个人都亲眼目睹过近在咫尺的爆炸。

幸运的是,他们都在完成任务后平安回国。中国军事观察员是联合国最后一批撤离叙利亚的军人。

如今,每年清明节,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都会带上来自家乡的祭品,来到当年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牺牲的地方,告诉他,有战友们在,他并不孤独。

“捍卫军旗之战”

西点军校,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军校,一直享受着许多军人的仰视。

2012年4月,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岸还有寒意,来自世界各国的20所军校的55个代表队在这里进行一场名为“桑赫斯特竞赛”的比赛。比赛内容包括船只机动、通过障碍、索降、战场伤员护理、射击、武器操作、定向越野、决策能力挑战、绳桥、总转场时间等10个项目。优胜者将获得一枚特制的臂章。

参赛的中国军人是理工大学学员。这群“90后”小伙子在国内只经过了不到一个月的短期集训,获得了两个单项第一名,一个单项第二名,总评成绩位居第四,登上了团体奖的领奖台。

随着中国军队的开放和透明,每年都有中国军人走向国际军事竞赛的舞台。近年来,仅理工大学就有近百名在校本科学员走出国门,登上国际交流的舞台。

与每年举行的各类中外联合军事演习不同——演习不论规模、层次和科目,练的是合作,宣示的是友谊;而竞赛则必须一争高下,因此更吸引眼球。

2012年8月中旬,一场“捍卫军旗之战”在芬兰拉赫蒂打响。

八一军事五项队,这支先后被总参谋部、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军事五项队”荣誉称号的钢铁队伍,在拉赫蒂国际军体第59届军事五项世锦赛上,实现了男子团体“十七连冠”和女子团体“十二连冠”。21岁的张雪还勇夺女子个人冠军,并与队友王堂林、孙洪燕、巩延岩一起包揽个人前4名。

2012年的第四季度,一部名为《火蓝刀锋》的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这部以我国海军陆战队队员为主角的电视剧,高潮和主线就是一项名叫“马尔斯”的国际特种兵大赛。

事实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侦察兵竞赛训练叫做“爱尔纳”国际侦察兵竞赛。竞赛目的是检验各国侦察兵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熟练使用装备的能力。队员们必须通过雷场、泅渡、射击等14个项目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