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3:52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双环扣”培训模式;校车驾驶员;安全教育

中小学校车驾驶员是学生交通安全的忠实捍卫者,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学校井然有序、健康发展的突出贡献者。因此,加强中小学校车驾驶员的培训工作,是政府、学校、社区、家长和学生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共同呼声。本文力图构建一个“双环扣”培训模式,以期推动中小学校车驾驶员的培训工作。

一、“双环扣”是构建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培训模式的有益尝试

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培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套用其他职业的培训模式又无法体现校车驾驶员培训模式的特殊性,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培训模式必须体现交通运输与年轻学生的需要紧密相连的特点。构建“双环扣”培训模式,主要是基于如下三方面的考虑:

(一)校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是中小学学生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

校车驾驶员的服务对象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其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培训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讲授交通法规,驾驶技能、车辆保养与车辆检修等知识来增强校车驾驶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这也是“双环扣”培训模式最基本的一环。

(二)校车驾驶员的个人品质和人格特征是影响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伴随着“集中资源办学”政策的实施、“择校”现象的白热化和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工具的日益完善,校车的普及率将越来越高。校车驾驶员在接送学生的旅途中,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和机会将日益增多,其个人品质和人格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校车驾驶员的坚定、公正、爱心、理解、宽容等品质会使学生对驾驶员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归属感。在良好的感情基础上,学生会乐意倾听并牢记驾驶员讲授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在遇到突发事件也会积极配合校车驾驶员。相反,学生对一个缺乏爱心、耐心和宽容心的校车驾驶员将始终无法产生好感,有时甚至产生强烈的抵触和对抗心理。因此,培训者应在培训过程中传授一些关于教育方法与理念、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和成人与孩子沟通交流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三)二者的有机整合和灵活运用是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学校安全管理系统,特别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与校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是息息相关的。如前所述,校车驾驶员在服务中体现出的职业素养,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其内心的思想品质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应重视对校车驾驶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保障安全和育人的作用。

因此,构建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双环扣”培训模式,有利于提高校车驾驶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双环扣”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和要素构成

(一)理论基础

构建“双环扣”培训模式要以人类发展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近年来,对人类发展持背景主义观点的学者强烈呼吁,要更多关注诸多外在力量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例如,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在其生态系统理论中就谈到了多层环境是如何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并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环境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不断成熟,学校及其教职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教给儿童青少年运用各种规格、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发展心理学理论也强调有效的教养方式需要敏感地适应孩子,在教养实践和儿童的独特心理特征之间应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因此教职人员应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儿童青少年学习认知方面,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a.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许多社会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儿童青少年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特征,然后将符号性特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由此可见,观察学习理论对学校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和培养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校作为学生家庭之外对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正式机构,其教职工的兴趣爱好、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可获得教职工的符号性特征,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表现出来。因此,“双环扣”培训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不是一座“空中楼阁”。

(二)要素构成

“双环扣”培训模式的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动力等。一般来讲,培训主体是培训工作的施动者和影响因子,包括培训的投资主体、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监督考核主体。校车驾驶员培训工作属于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因此政府是培训最主要的投资主体,其他主体的投资是政府投资的重要补充;校车驾驶员培训实行由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和学校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而监督考核的责任主要由教管部门、交管部门和学校三方共同履行。培训对象是各中小学学校的校车驾驶员,他们既是教育培训的客体,又是主动学习的主体。在培训内容上,“双环扣”培训模式要求培训者将两个要素领域交叉扣套在一起,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有机地渗透糅合到校车驾驶员的一般培训内容中。“双环扣”培训模式的“双环”特点,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两个要素领域相互联系、有机结合,而且还体现在途径上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课堂教学指的是培训部门传授有关交通安全法规、校车检查与维护、儿童成长与发展、安全教育、青少年心理、教育基本方法与理念、突发事件处理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培训部门派有经验的驾驶员对参加培训的校车驾驶员进行途中培训。以增加校车驾驶员的实践经验。在具体培训方法的选择上,应包括考核法、学分制、专家授课和学员交流讨论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等。最后,校车驾驶员培训需要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一方面来自驾驶员内在素质提升对培训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自校车驾驶员日常工作环境的变革或工作任务的挑战。

三、“双环扣”培训模式的运行机制

培训模式的运行机制是在明确培训要素构成的基

础上,考察要素之间内在关联和结合形式,是培训各相关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方式。从概念上可以看出,研究培训模式的运行机制,一要掌握培训模式的要素构成,二要厘清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校车驾驶员培训工作都是由教育管理部门下达培训指令或中小学学校根据安全管理的需要和校车驾驶员素质水平的现状提出培训需求,委托交通管理部门对校车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这种培训模式的优点在于培训机构比较正规,驾驶员的职业技能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缺点是培训内容和方式陈旧单一,培训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双环扣”培训模式试图在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弊端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更加良性的运行机制,这些机制包括目标动力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

(一)明确培训目标,形成多元的动力系统

“双环扣”培训模式的目标是通过培训提升校车驾驶员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进而减少交通事故,融洽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多元的动力系统表现在所有的培训参与主体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政府主管部门宏观指导、教育管理部门广泛积极参与、交通管理部门自主办学、监督主体严格监督考核、培训工作与校车驾驶员选拔配备和晋升考核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即多元动力系统的培训运行机制。

(二)实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

首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认识到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培训工作不仅涉及到驾驶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要通过各种有益的手段引导校车驾驶员重视培训,动员和组织其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其次,交通管理部门应依照目标明确、分工协作、权责统一和效用性等原则优化组织机构,把各种培训资源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使各种分散的力量形成合力。第三,在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要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制定严格的培训规则。

(三)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校车驾驶员的考核工作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考核内容设置是否科学;考核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考核方式是否完善;考核结果是否具备参考价值。“双环扣”培训模式将校车驾驶员培训情况作为其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视培训为激励校车驾驶员积极向上的一种手段,同时建立和完善校车驾驶员培训档案制度,如实记载校车驾驶员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通过培训、考核和使用的有机结合,真正建立一种强有力的驾驶员培训动力机制,使校车驾驶员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四、“双环扣”培训模式的保障措施

建构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双环扣”培训模式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保障。首先,由于校车驾驶员培训既有利于驾驶员自身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又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政府、学校和校车驾驶员都应高度重视驾驶员的培训工作,共同承担校车驾驶员培训的相关费用,为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同时聘请有经验的驾驶员担当培训的重任;其次,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完善相关配套的制度保障措施,这些制度保障措施包括:

(一)建立严格的中小学校车驾驶员招聘与录用制度

中小学校车驾驶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交通安全,因此,学校在招聘录用环节应对应聘者的资质进行严格认定,提高校车驾驶员录用门槛,从根源上保证校车驾驶员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例如,交通管理部门和学校在审核校车驾驶员的驾驶资格时可以规定,校车驾驶员必须具备三年以上的驾驶经历,并且无未消除的交通违法和交通肇事记录,近期没有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负同等以上驾驶经历,等等。

(二)建立健全各项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要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防止培训经费被占用、滥用和挪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第二,制订全面周详和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中小学校车驾驶员培训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同时还应兼顾校车驾驶员的个人利益,在培训方式上,要使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三者结合起来。第三,建立严格的培训评估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建立培训跟踪体系,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协调和控制,防止培训“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2

劳务工驾驶员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城乡观念差别。来自郊县外省、市的驾驶员由于自身长期生活在偏避乡村,大都存在着小农意识强,组织纪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把开车赚钱放在首位,安全行车、劳动保护意识薄弱、心理素质明显不能适应营运服务要求。二是文化素质差别。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漠不关心,缺乏自我劳动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意识。三是服务理念差别。很多劳务工从事营运服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以致不择手段,绕道、拒载、多收费等服务顽症屡禁难止,由此引发的司乘之间矛盾多,严重影响企业声誉。四是必要的休息等难以保证与落实,许多人通过透支身体与生命实现赚钱的目的。

面对以上这诸多的问题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的形势,工会如何主动转身,为劳务工安全从业筑起劳动保护之墙,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驾驶员劳动安全卫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鉴此,我们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探讨加强劳务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抓好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实行三级培训教育管理。劳务工进入公司,我们工会着手通过三级教育达到提高劳务工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的目的:第一由公司职能部门负责把好劳务工入职培训关。针对营运驾驶员安全行车存在的常见问题,工会配合有关部门将安全服务标兵抽调至新驾驶员实习带教的岗位,实地指导劳务工驾驶员熟悉、判断、适应城市道路状况,行人动态,繁忙路段,安全上下客等,以使他们提高安全行车的意识。

第二由车队工会组织开展师徒结对帮教活动。驾驶员到车队后,由车队工会选派党员班组长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师徒,签订带教协议:明确带教时间、权利、义务等。着重帮助新驾驶员了解掌握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出租汽车营运服务流程,开好安全车、做到规范服务。师傅主动传授服务经验,帮助他们矫正乡村口音,以适应服务要求;主动留下电话号码,便于即时沟通,以解决服务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能放心工作。规定协议期内徒弟出错师傅负全责,促使师傅增强带教责任感。

通过结对,新司机很快融入和适应了出租汽车的大环境。劳务驾驶员小顾开车第一个月违章超速8次,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与他结对的蔡师傅知道后,耐心地帮他分析违章超速的原因,并经常督促、告诫、联系,及时了解他的行车情况,指出他应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在他的帮助下,第二个月,小顾违章超速的记录为零。此后,小顾能安下心来开车了。

第三由公司工会建立劳务工安全行车档案,严把跟踪分析考核关。为不断提升劳务工的品牌服务素质、减少行车事故,公司各车队结合结对统计资料,每月对新司机营运情况跟踪反馈。同时通过对新司机的跟车测试,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通过诊断帮助个别司机改进服务态度,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召开座谈会,相互交流“生意经”,让资源共享。来自崇明县的老杨,驾龄虽长,但对出租车业务不熟,通过跟踪帮教,从之前一个月赚2200元到一年后每月净赚7000元。帮教结对活动使劳务工驾驶员收获了知识、增加了财富,更促进了企业的和谐,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认真抓好班组学习。公司工会定期编发班组学习材料,内容包括季节行车特点、出租车驾驶员生活小常识等,引导驾驶员既要开好安全车,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观念,又要合理安排好工作节奏和生活,增强体质。班组学习着重抓好出勤率、内容知晓率和行为执行率。

(3)、组织开展职业安全教育。重点是让劳务工驾驶员了解、掌握防劫、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减少和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公司注重加强职业病预防等专项教育,建立新进驾驶员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对一些“问题”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交通法规的教育和培训,请劳务工中的优秀驾驶员现身说法,介绍安全行车的经验等。通过开展“安全行车”格言、警句的征集和宣传、“安全行车”图片巡回展览和安全知识智力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牢牢绷紧“安全行车”这根弦,懂得安全行车是最大的效益的道理。较好地拓展了我们企业和工会强化职工劳动保护、对劳务工生命财产安全切实保障的有效途径。

二、抓好机制建设,提高监管力度

为了切实保护营运驾驶员身体健康和营运安全,工会主动与行政协商,共同研究可行性措施,制定职工家访制度、帮困解难办法、防暑降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层工会对劳务工居住地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利于驾驶员休息的出租屋由工会出面进行调整,确保劳务工驾驶员有较好的休息环境。

工会参与制定和修改《营运服务手册》,对驾驶员的营运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一部分驾驶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常置公司规定于不顾。超时营运是劳务工最常见的违规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1、超时营运极易造成疲劳驾车,导致恶性事故发生。2、长期超时超负荷营运有损驾驶员身心健康,不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有些驾驶员就是因为超负荷营运现象造成自身身体透支而不能继续从事营运工作了。在加大杜绝驾驶员超时营运管理的监控上,工会通过安全行车与身体健康等教育手段引导驾驶员珍惜他人生命财产、珍惜自身幸福生活,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讨论,举一反三,引以为鉴。为严控凌晨二时至五时段超时营运现象的发生,公司强化行政手段,通过iC卡管理数据实行网上监控,每天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对无故未进场消卡、超时开车驾驶员及时教育,坚决制止,严重者则按《营运服务若干规定》予以处罚。公司每季度公布行车事故案例、超时营运驾驶员名单和超速行驶数据,对屡教不改者组织专题办班。工会通过开展安全行车专项劳动竞赛,引导劳务工驾驶员遵纪守法,克服单纯的开车赚钱思想,树立起良好的现代服务理念和团队精神。

公司持之以恒地坚持探索教育、管理、监控途径,对劳务工安全行车管理、劳动保护措施目前已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驾驶员从进入公司到融入班组的一条龙管理措施,使劳务工进得来,留得住,赚到钱。

三、抓好劳动保护,提高健康水平

1、管好业余生活。劳务工驾驶员大多数远离家庭,在市郊结合部租借房屋,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工会建立劳务工借房居住的情况表,对严重影响休息的居所实行干预,建议及时调整。对不按规定超时营运的驾驶员,除按有关规定处置外,及时上门做工作。对不注意饮食卫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驾驶员,由工会出面谈心、开导。高温季节,公司开展劳务工的防暑降温工作,给劳务工驾驶员及其家属致信慰问;与基层工会慰问走访了全体劳务工驾驶员;为居住条件差、休息不好的驾驶员赠送了电扇,为多人合租的宿舍安装了空调。

2、友情提醒驾驶员适时休息。由于驾驶员全日开车、坐姿固定、操作单一,思想相对集中等特殊状态引发出的常见病、职业病等“亚健康”状况,不及时予以干预和治疗,将会危及职工的身心健康,对安全行车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工会在春困和夏日高温季节,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对讲机等通讯工具对驾驶员友情提示,适时休息,。

3、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全面掌握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工会由专人负责职工健康档案工作,及时关心劳务工身体变化状况。督促驾驶员参加两年一次公司组织的体检工作,对查出有碍健康疾病的驾驶员叮嘱其定期随访、复查。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3

“人”是影响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的最为重要、最活跃的因素。道路交通事故大部分因为“人”的因素造成的。

1.拖拉机驾驶人因素。拖拉机驾驶人是事故的缔造者,是事故的主导要素。主要表现在驾驶人的生理、心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生理因素:拖拉机驾驶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能驾驶操作相应的机械并具备正常的反应能力。《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申领拖拉机驾驶人的年龄、身高、四肢、视力、变色能力等身体条件做出了具体规定。拖拉机驾驶人培训资格审核前,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出具《身体条件证明》。农机监理机构在受理驾驶人申请时,要认真把关,禁止为患有影响拖拉机安全驾驶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核发驾驶证。拖拉机驾驶人带病或疲劳驾驶往往也会引发事故。心理因素: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心理常常受社会风气、家庭琐事、思想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波动、麻痹大意而导致操作不到位或遇突况反应迟钝,处理不当,酿成事故。技能因素:驾驶人未经培训、考试,无证驾驶。不懂驾驶操作技能、不懂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安全驾驶常识和安全意识,更缺少应急处置能力。常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有些驾驶人虽有合法的驾驶证,但由于长期不驾驶拖拉机或驾驶与驾驶证准驾机型不符的拖拉机。驾驶操作生疏,遇紧急情况处置不及时而发生事故。职业道德因素:有些驾驶员心高气盛,职业道德差,视安全为儿戏,常常违法载人、酒后驾驶、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装载、强超抢会、无证驾驶、违规追车等等,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

2.行人要素。行人是道路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行人因素主要表现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故意等方面:一是生理因素。行人因醉酒、生病或患有某些生理缺陷,在公路活动时,不能及时避让来车,引发事故。二是心理因素。行人无安全意识,或边行走边考虑问题,精力分散,不注意前方行车情况,或紧急办事,在拖拉机驶来时,临时横穿马路,造成事故。三是偶然因素。行人看不到道路上的拖拉机行驶状况,突然进入道路,造成事故。四是群众的故意行为。群众因生产、生活需要或条件限制,在公路上晾晒、打场、堆放杂物、办红白喜事、摆摊设点等也会导致事故。

二、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中“机”的因素

拖拉机安全技术状况是影响拖拉机道路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拖拉机所有人相比汽车等其他机动车辆的车主在经济上属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条件、安全意识等限制,拖拉机主普遍有“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拖拉机长期使用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维修保养,时常出现拖拉机“带病”行驶的情况。有些拖拉机安全防护装置、灯光、后视镜、喇叭等零部件坏了,不及时修复或更换。甚至有些拖拉机的转向机构、制动装置等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也不及时修复仍继续使用。不少拖拉机已达到或超过报废期限还在继续使用,致使拖拉机的安全性能、环保性能及经济性能明显下降,带来安全性能差、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及事故频发等问题。

三、防控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道路参与人的安全意识。一是利用公共媒体广泛宣传。二是利用宣传月、宣传咨询日集中深入宣传。三是培训农机驾驶人时强化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四是各级政府在有关会议上宣传。五是通过拖拉机交通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五是将农机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的道路交通安全教学内容。让安全思想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县、乡镇、村及拖拉机驾驶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当地政府、农机监理机构、拖拉机驾驶人依法分别承担属地管理、行业监管和主体责任。建立拖拉机及驾驶人台账,实行户籍化管理。将衡量拖拉机安全监管水平的“三率”(驾驶人持证率、注册登记率、年检率)纳入对乡、镇,村的安全考核。

3.重点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对驾驶人的监管要坚持“三严”。即:严培训、严考试、严审验。严培训。在新驾驶人培训中,要严把健康体检关和培训质量关。严格审核新驾驶人身体条件,不能有影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生理缺陷。严格驾驶人的培训质量。达到“三懂四会”即懂拖拉机的构造原理,懂道路交通、农机安全法律法规,懂安全操作规程。会操作、会检查维护、会调整、会排除故障。同时,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资质监管。定期检查其师质、教学设备、场地情况以及组织教学培训情况。督促其保证培训质量。对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不能保证培训质量的培训机构,及时责令整改直至取消其培训资格。严考核。农机监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拖拉机驾驶人各科目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组织拖拉机驾驶人四个科目考试。严禁给不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驾驶人核发拖拉机驾驶证。农机监理机构要加强对考试员的教育和管理,实行考试员考试负责制。谁考试,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落实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持证拖拉机驾驶员的质量。严审验。在换发和审验拖拉机驾驶证和日常的安全检查时,细致观察和询问驾驶人当前的健康状况,严格审核《拖拉机驾驶人身体条件证明》,严禁让新患有影响安全驾驶疾病或者生理缺陷的驾驶人继续成为拖拉机驾驶员。

4.依法规范拖拉机登记注册和年度检验工作。严格按照《拖拉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手续。严格按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安全监理检验技术规范》开展年度安全技术检验。严禁为未经安全技术检验或安全检验不合格的拖拉机注册登记、发放年检合格标志。

5.以人为本,开展利民便民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应配备移动式农机考试及检测设备,深入乡村一线,送考、送检下乡,推行集中定点服务。

6.部门联动,加强拖拉机道路安全动态监管。落实农机、公安有关农机交通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农业(机)部门定期向公安部门通报农机注册登记、驾驶证核发、拖拉机年检等情况。公安部门定期向农业(机)部门通报道路农机事故及农机驾驶人违章情况。公安部门应将拖拉机违章纳入道路安全监控,并将监控信息抄报农机监理机构。农机监理机构根据监控信息,对违章行为按照农机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组织强制安全教育,使违章拖拉机驾驶员受到安全警示教育,确保违章行为得到纠正。组建监理、交警联合执法机构,开展县、乡道路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拖拉机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7.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摆脱农机安全监管工作长期依靠行政事业收费返还维持工作经费的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各项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配备必要的农机安全监管设施,不断提高科学监管水平。

8.完善和运用好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机制。县,乡、镇定期召开由公安牵头,农机、交通、安监等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总结、分析当前农机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安全态势,协调、整合各相关部门职能,研究提出加强农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4

一、加大软硬件投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驾校建校之初,公司及驾校领导班子就提出了“百年驾校”的学校建设理念,本着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投资1795万元,在县开发区购置土地72亩,并于当年完成了教学楼和教练场建设和教学设备设施的购置工作,使驾校建校之初就达到二级驾校资质标准,实现了驾校发展的高起点、高起步。XX年11月1日交通行业新标准jt/t433—XX《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施行以来,驾校领导班子对照标准要求,凝心聚力,积极增购教学教练设备,实现了驾校规模质的升级,XX年3月被省局评为一级资质驾校。2018年驾校又投资260万元对教练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现代化的电子桩训和电子监控训练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截止目前,驾校共投资4200多万元,现拥有场地训练面积4200m2,训练道路长度1450m,高标准的倒桩龙门架12具,单边桥、圆饼路、坡道训练设施齐全;拥有教练车58台,其中大型客车7台,中型客车2台,大型货车19台,轻型货车18台,桑塔纳轿车12台,车辆均按要求配置副后视镜、副制动踏板、灭火器等安全防护装置和设施,车辆标志统一,全部安装了省统一配置的教练车顶灯。驾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效,现有急救心肺复苏型模拟人3具,主动式驾驶模拟仪8具,汽车气压制动系和液压制动系程控电教板、发动机机体解剖模型、转向机构模型、全车制动系统模型等一应俱全,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要。驾校现有教练员65人,其中理论教练员6人,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3人,实操教练员62人,均取得省运管局颁发的教练员证。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加强教学安全

为了保证安全工作的落实,驾校从人员、车辆、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自建校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具体做法:

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人是安全工作最核的要素,驾校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为核心,通过每日晨会、每月全会和每季例会的形式,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剖析典型案例,始终能够做到警钟长鸣。在抓好教学安全的同时,驾校将安全驾驶意识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牢牢把握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这三条谨慎驾驶的“黄金原则”,努力培养学员养成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教练车辆管理。教练车辆管理是教学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驾校制定了严格的教练车管理制度,按教练车的行驶里程将教练车的技术管理工作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维维护三种情况进行没的处理。日常维护由教练员和安检员负责,教练员在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负责进行安全检视等工作,安检办负责对教练员安检工作进行监督落实,并每周对教练车实施一次技术状况检查。驾校在公司汽车维修厂(二类汽车维修企业)设立了车辆维修基地,按照一级维护和二维维护作业内容,在规定的里程内由维修厂负责对车辆进行维护,使车辆维护专业化,切实保证了车辆技术状况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为保证安全制度的落实,驾校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责任分解到教练车到教练员。为抓好安全制度的落实,驾校还分别成立安全生产督导组和监督检查工作组,由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对教练员教学工作和驾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巡查,并将对教练员的督查检查内容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核的奖惩依据,有效提高了教练员安全教学意识,确保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三、认真贯彻落实教学大纲,确保培训质量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施教,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自驾校建校开始,校领导班子就始终把培训质量作为驾校工作的核心,紧紧抓住培训质量工作不放松。驾校教务处根据交通部新的教学大纲,合理制定施教方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组织教学。为保证教练员地施教时能够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吃透大纲,将大纲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驾校安排教务处定期组织查看教练员教案,检查教学日志和学员学习记录,并在每期培训中组织学员讨论并听取学员意见,对照培训日志检查贯彻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不按大纲组织施教的,加班加点也要予以纠正,切实保证培训教学质量,使学员做到真正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不正确的动作,都会对学员的驾驶技术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驾校始终把规范教练员从教行为做为提高培训质量的切入点,从小事做起,从细处着眼,时刻培养教练员谨慎施教意识。为切实落实教学规范化工作,驾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施教行为:一是全面落实教练员持证上岗制度,教练员在施教时必须佩戴《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佩戴学员证,由教务处不定期组织抽查,确保将教练员的行为置于学员的监督之下;二是实行培训班前会制度,由教务处负责部署当天培训内容,明确培训目标,讲解注意事项,并在每周例会制度上,对全周培训工作中的教员施教行为进行点评;三是强化教练员施教技能提高,未先育人先育已,驾校定期组织开展教练员继续再教育活动,在每期培训班开始训练前,均由教务处抽调业务骨干,组织对所有参加执教的教练员进行业务考核,由教练员根据驾驶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教学讲解,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评讲,切实保证了教练员教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四是定期抽查教练员的教案,查看教练员教学日志,安排人员听取参训学员对学习的感受。五是全面落实“ic”卡计时制度。驾校按照省运管局的统一部署,增加了相关设备,安装了相关软件,切实保证学员的学时。六是积极开展情景教学。驾校在教学中注重以“案例和情景教学”为手段,对不在训练时间段的驾驶环境,通过驾驶理论培训和模拟器的驾驶训练,使学员建立一定的印象思维模式,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这些措施,使教学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教练员的施教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培训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多年来我校的理论考试通过率始终位居全市先进行列,并多次取得理论考试“满堂红”的佳绩。

四、规范经营行为,树立行业形象

教练员和驾校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给驾校带来影响。因此,教练员的管理,是树立驾校良好声誉的关键。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诚信为本,信誉至上,推行廉政服务教学理念,面向社会公开十大承诺,围绕教练员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具体做法:

一是严把教练员入门关。驾校坚持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和从业资质三个方面严格选聘教练员,并将职业道德作为教练员的首要之选。通过公开招聘、背景调查、信誉考核等方式多方了解选聘人员职业道德情况,确保了教练员队伍的纯洁性。

二是坚持“廉政办学、服务至上”的教学理念。学校定期对所有教职员工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校长亲自组织廉政教育讲座,提高教练员廉政教学意识,自觉规范施教行为;其次学校建立了教练员廉政档案,成立了督导组织进行监督,实行不定期巡查,并将结果录入档年终总评;第三,定期召集学员对教练员进行考评,填写考评表并将每项考评内容整理入档,作为教练员的年终考核依据。通过以上工作的实施,有效规范了教练员施教行为,促进了“教”和“学”的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为中原驾校赢得较好的口碑。

三是积极开展十大承诺活动。为提高服务质量,驾校面向社会和学员做出“十大承诺”,即:(1)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顺序、内容、时间培训,保证培训质量。(2)按收费许可证上核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不乱收费。(3)训练中保证学员安全,防止人员受伤害。(4)文明教学,尊重学员的人格,不侮辱、歧视学员。(5)如实填定驾驶培训记录,不弄虚作假。(6)允许学员选择教练员,尊重学员的自主权。(7)允许学员选择培训日期,给学员提供方便。(8)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9)保障教练车的完好率,不影响学员训练。(10)廉洁施教,不收取学员的钱物,不参加学员宴请及消费性的娱乐活动。为确保承诺落实到位,学校定期在教职员工中进行诚信承诺教育,公开诚信承诺电话,并成立监督组织,明确业务副校长主抓此项工作。

五、创新经营理念,为学员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驾校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先进教学理念和经营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5

一、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的历史与现状

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始于上世纪70年代。回顾我市县级农机化培训历史,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经历了由70年代全免费培训逐渐演变成有偿服务、再到现在所谓的社会化服务。当时政府曾提出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了这一目标,各地都先后建起了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直接向农民普及农机技术,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农机具操作、维修人员及乡镇农机站管理员等实用人才。参训农民既不要缴纳任何费用,培训期间还可以在当地生产队记工分。因此,农民都非常愿意参加培训,基本上达到了“机具未到,培训先行”的要求,对于大中型农机具(如拖拉机)几乎没有先购机后培训的现象。这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我国农机化事业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然而自80年代末以来,国家逐渐减少了农机培训的专项投入,为弥补事业费的不足,学校开始向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收取部分培训费,以后培训收费逐渐增加。前些年,农机培训(实际上已经仅限从事道路营运的农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一度成了农机部门重要的创收手段。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县级农机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我市现有的5所县级农机培训机构,除开发区新力驾驶培训学校外,全部都是全民事业单位,一直从事全市农机化培训工作。共拥有教室面积1200平方米,办公、实习、宿舍、食堂等房屋设施面积2300平方米,学习训练场地面积13000平方米;有大专以上学历教师42人;拥有电教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机、投影机、摄像机、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等)60余台(套);拥有教练车20台,交通通讯设备30余部。教学示教板、教学挂图、教学模型、解剖车、配套机具、及桌椅板凳等都设施一应俱全。年培训能力5000人,多年来累计培训农机人员6万多人。

二、当前我市农机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拖拉机驾驶培训数量连年减少。据统计20__年全市新训拖拉机驾驶员1510人,20__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960人,比上年减少35%,20__年新训拖拉机驾驶员450人,比上年减少52%,08年数据仍在减少。

我市拖拉机培训数量连年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汽车、三轮车占了农村运输的主导地位,部分拖拉机下岗,在岗的仅仅搞些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运输;再是国家工业化不断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有些人自动放弃了拖拉机运输业;三是我市拖拉机保有量结构特殊,20__年统计全市拖拉机保有量19.9万台,其中手扶拖拉机18.2万台,占91%,用于赶集、贩卖农副产品跑运输的手扶拖拉机很少,全市不足6000台,占3%,目前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农户把手扶拖拉机当“牛”养着,专职干农活,耕田、播种、收割、拉庄稼,农忙一过机具入库。

另一方面原因是自从拖拉机驾驶培训规范化以来,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小拖拉机培训程序一个标准对待,对于手扶拖拉机来说就显得不合理。现在很多农民想学习农机技术,但因手续繁琐、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等因素不参加培训,这是造成我市农业机械操作者持证率比较低的原因之一。农机技术的普及严重滞后于农机具的推广,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

因为培训要缴纳数量一定的培训费,为了省钱,很多农民根本不愿意参加培训,而是先买了拖拉机,请一个师傅简单地教一两天,就开始上路了。从而形成了令管理部门头痛、安全隐患严重的“黑车非驾”现象,偏远山区尤为严重。直到在路上被有关部门查获后才不得不交上一笔“培训费”开始办证。可此时机手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每天只想着抓收入,哪里还愿意停下机车去参加培训?而培训部门为减少培训成本,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自然也乐意这种“缩水”式的培训。加上原来培训、考证属同一主管部门,这样的有偿培训服务自然很难到位,甚至不培训。因此,即使取得了驾驶证,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一方面驾驶技术差、不懂安全操作规程,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违规违章现象经常发生。另一方面,不懂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常识,导致机车技术状况差、人为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与寿命。而对于从事田间作业的各种农机操作人员,由于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监控手段,更是不可能让其参加培训,统统都是“自学成才”。

(二)农机培训社会化与中央惠农富农政策法规不符。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支农政策,连农民工的培训都纳入了政府补贴的“阳光工程”,而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机培训又要实行社会化。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却把农机培训推向社会,这与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极不协调,也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

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组织农业劳动者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农业劳动者在生产中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技术培训、资金、物资和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我们认为,对农民进行拖拉机、收割机等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机操作驾驶技能的培训,应该属于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范畴。三、对加强县级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科技兴农,教育先行”、“小康要实现,人才是关键”。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也越显重要。再先进的机器也要懂技术的人去操作,否则就发挥不了它的威力,还有可能使机器变成一堆废铁。因此,现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如韩国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韩国每个郡(相当于我们的县)的农业技术中心都设有农业指导所,专门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的使用等技术的培训,结合农时定期举办各种农业(农机)技术培训班。这成为韩国“新村运动”的一个亮点。

然而,我国20__年9月1号实施的《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却将拖拉机(包括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套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模式,将其推向社会化。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家族中的两个最主要成员,尤其是拖拉机,它是许多作业机具的基本平台。如果将这两类培训推向社会化,就基本上意味着整个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要切实落实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就必须结合农村当前实际,必须改革现有县级农机培训政策。应该修改《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公益性农机培训范围。如对乡镇农机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等应该属公益性范畴。在此基础上,国家要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各种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投入。一方面为本县农民提供公益性农机技术的免费培训,并将培训合格与否,作为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等国家其他惠农政策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为农机系统干部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技术的更新提供公益性培训。对于服务性的农机培训,则可以采取部分补贴、适当收费的形式。这样就完全可以形成先培训后购机的良性机制,才能使我们的农机化工作真正步入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应建立拖拉机驾驶培训电子档案,方便检索和上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拖拉机驾驶培训档案是记录学员参加培训的凭据,是事故责任到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建立健全驾驶员培训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培训档案的基础上,实行档案资料数据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多年来农机培训一直沿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流于形式,老师只能照本宣科,学员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接受,事倍功半,很不适应目前形势。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达到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仅靠实物、模型的演示还远远不够,要把学员带进实验室、实习车间、试验基地,让学员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员的技术能力;在教材的选用上,要结合生产实践,选取通俗易懂的新版本;教学内容上,不仅要讲授专业技能知识,还要结合专业特点,讲授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环境气象知识,职业道德知识,以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把培训与推广相结合,对新技术进行超前培训。把培训与农机推广结合起来,围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搞好培训。如结合农时或结合项目进行小麦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培训,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培训,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培训,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培训,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等等,使农民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6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的长足发展,镇沅县农机安全管理也走上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管理网络,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全县的农业机械实施安全管理,为农机安全生产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农机生产中安全与效益之间的矛盾在加剧.人们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为追逐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安全生产,无视相关法律法规,致使农机安全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机事故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机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镇沅县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

目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普遍存在着不分对象、不分主次、内容单一的现象。宣传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拖拉机驾驶员,而忽视了农村广大村民、中小学生及其他农机操作手;宣传教育时间只集中在一段时期而不是经常性开展活动;宣传教育主要学习的是交通法律法规而不是农村方方面面综合性的法律法规,内容显得单一、狭窄,宣传教育面不广,效果也不明显。

2农机安全管理覆盖范围狭窄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给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农业机械的结构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购机补贴的推进,以满足粮食、经济作物生产的各类新式农机具和纯农田作业的小型耕作机械数量逐年增多,且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农机部门仅对14.7kw上道路的拖拉机实行牌证管理,对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致使大多数农机操作手不经培训就进行农业生产服务,导致农机事故发生。

3农机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机安全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调动频繁,在其位不谋其职,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人员不多且成分比较复杂,导致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农机安全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甚至出现个别管理人员违反政策规定乱执法的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地损害了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行二、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

1.强化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项目。把农机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如拖拉机注册登记率、拖拉机检验率、农机驾驶员持证率及农机事故控制指标)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考核内容,落实到乡镇,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明确乡镇农机安全管理责任主体,确定一名领导具体分管农机安全工作,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摸清所辖区域内拖拉机、农业机械及其驾驶入(操作人员)底数,建立健全信息台账,并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农机安全管理信息的统计和上报跟踪服务。

2.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

安全问题除了驾驶员自觉做到遵章守法,确保安全生产以外,作为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的农机管理部门,首先应积极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及时汇报农机安全生产情况,争取政府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其次,要依靠乡镇农业中心广大农机管理人员去组织教育广大群众,使农机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家喻户晓;第三,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广播、黑板报、宣传窗、标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和遵章守纪,文明行车的好典型,大讲违章作业的危险性,达到教育全民的目的。第四.要主动配合学校,把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加学生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各乡镇、村都要设立安全宣传橱窗,聘请一名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法规观念不断增强,使农机安全事故不断减少。

3.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

农机、公安交警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拖拉机的静、动态管控。严肃打击和查处拖拉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章载人等行为,农机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路面动态管控。农机部门经常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安全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排除事故隐患。公安、安监等部门予以支持和配合。同时要认真落实信息通报的规定,农机部门定期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拖拉机、登记、检验以及证书、牌照、驾驶证件发放等情况。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向农机部门通报农机在道路上发生事故及处理情况。

4.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财政投入

根据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的财政投入”和农业部“将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牌证费、检验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工作开展。要切实推进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服务能力”的要求,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农机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7

2、校长在每学期第一周内,与班主任老师、跟车护送老师、接送车驾驶员等签订接送车安全运行和学生乘车组织管理责任状。

3、车队要严密地制订学生乘车定车、定座安排表,落实各班主任老师、值班值勤老师、跟车护送老师、学生接送车驾驶员在学校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做到职责公示、分工到人。

4、定期召开学生接送车辆安全例会,认真研究做好学生接送车管理和确保安全运行的对策。对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职能管理部门。会议应有具体的文字记录。

5、学校在租用学生接送车辆和驾驶员时,应要求对方提供《从业资格证书》、《车辆等级评定报告》和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并协助有关部门将有关资料报县交通局运管处备案。

6、认真确定每辆接送车的学生乘载数。要根据接送车辆核载人数以及学生居住地分布等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辆学生接送车的乘载人数,认真填写具体的乘车学生名册,做到定人、定车、定座、定线路,从源头上杜绝学生接送车辆超员现象。

7、学校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接送车驾驶员进行必要的安全行车集中教育,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整改要求,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万无一失。教育培训应有文字记载。

8、学生接送车因发生故障一时无法排除时,应及时协调别的合格车辆应急接送,确保学生上(放)学不受影响。

9、驾驶员资质关,凡有酗酒、嗜赌史及心理障碍等精神疾患者,不得担任学生接送车驾驶员。学校要预防和坚决制止接送车驾驶员酒后开车、疲劳驾车、超员超速和车辆带病上路等不安全行为,一经发现要协助有关部门严肃查处。

10、要提前合理编排好学生接送车辆老师跟车护送值班表,确保每天学生上(放)学乘车途中都有一名责任心强的老师负责维护上下车秩序,并跟车全程护送。

12、要建立健全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台帐,尤其要完善接送车车况、接送车行驶、学生乘车、接送管理制度等台帐资料,保证学生、驾驶员、跟车教师、接送车等每天都有详实的乘驾记录。

13、驾驶员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及其它安全行车制度,如因违章驾驶造成事故,则由司机本人负责。

熊市片完初联校

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二)

随着客运市场的发展,用工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分公司短期合同驾驶员不断增多。为强化短期合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分公司特制定如下规定

1、分公司所属各队对所有短期合同驾驶员,应视同本单位正式驾驶员,纳入安全管理范围,并建立驾驶员安全行车档案。

2、各队要与短期合同驾驶员签订安全行车保证书,内容要根据运营特点尽量全面,并及时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3、各队要定期对短期合同驾驶员进行教育、检查、分析排摸。对违反安全行车管理规定、违章、违纪和事故驾驶员,应根据情节做出严肃处理,并书面报分公司安全部门备案。

4、各队对短期合同驾驶员实行干部安全教育承包责任制,每月直接见面谈话,并有记录,内容要详实可信。

5、短期合同驾驶员从参加运营起,累计安全行车公里,其奖励和处罚按分公司规定执行。

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三)

(1)驾驶员应是思想作风正派,组织纪律性强,身体健康的从业人员。

(2)驾驶员必须领取驾驶证、从业资格证,方准驾驶车辆。

(3)驾驶员的正常培训由本人负责,定期培训由本道路运输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4)发生不安全情况,应及时报告本道路运输经营者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不准隐瞒事故真相,并积极配合事故的处理。

(5)驾驶员应服从调度,按照规定路线行驶,连续行车不准超过4小时,杜绝各种违章行为。

(6)驾驶员要认真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车容整洁、文明驾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7)车辆正常出车前,应将文明卫生与安全工作结合检查。

(8)驾驶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驾驶营运车辆时,须携带驾驶证、行车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其它证件。

②不准转借、涂改和伪造驾驶证、行车证、道路运输证、从业资格证等其它证件。

③不准将营运车辆交给没有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的人驾驶。

④不准驾驶与驾驶证、从业资格证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

⑤未按规定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驾驶车辆。

⑥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⑦不准驾驶安全设备不全或机件失灵的车辆。

⑧不准驾驶不符合装载规定的车辆。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创建;文明;企业;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00-02

佛山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出租车分公司成立于1999年年底。目前拥有出租车664台,出租车驾驶员1400多名。十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服务乘客,奉献社会为宗旨,以“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文明服务”为总要求,加强企业的文明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公司以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借助行风民主评议的东风,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优化经营、创新管理,着力构建和谐企业,打造“汽运出租”优秀品牌。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为切实保障创建活动得到落实并取得成效,公司党支部和领导经营班子首先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一是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营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二是完善监管效能机制,促进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实行驾驶员动态监督工作制,制定并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效能追究制,要求驾驶员写出“安全行车、优质服务”承诺书,并聘请管理人员、电召员、驾驶员代表为效能建设监督员,设立服务意见箱,公开接受监督。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创建文明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营运作效能

随着出租车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在软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强,加大科技投入。一是持续对车载设施设备及时改造升级。目前,公司所有出租车均装有GpS监控终端设备,对接佛山市电召统一平台GpS调度系统,通过该系统对车辆实行全天候调度、管理和监控,实现了快速派车、GpS跟踪、呼叫应答、旅客预约、信息、受理投诉和失物认领等电召服务,以及超速报警、防盗反劫等。二是公司与电信共同研发了“微派”出租车管理系统,率先对132台公营出租车通过“微派”手机应用平台系统进行管理。该系统功能强大,具备经营收入监管、营运情况报备、车辆维修报备、驾驶员考勤、报表自动生成、通知公告发放、资讯服务等诸多功能。驾驶员每天通过手机“微派”实时拍照,上报上班时间、地点、经营收入、行驶里程、燃料消耗等营运数据,同时配合计价器的乘客感应自动打表计费、车载录音录像、GpS行车记录仪等车载设备。“微派”手机应用平台系统的使用,有效监管了驾驶员按时交接班、文明合法经营行为等,有效防止了车辆营运收入的流失,改变了公营模式下营运监管不及时、耗时耗力的现状,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录入营运数据、核对、分析的工作强度,节省了70%的人力资源,提高80%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有效的全面监管。为出租车公营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体现了科技化信息管理的优越性。三是投资20万元研发使用了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数字化、档案网络化、管理一体化。通过应用出租车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驾驶员档案、车辆技术档案、行车安全档案、车辆设备管理、驾驶员违章情况、服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车队日常管理、星级车辆管理、优秀驾驶员管理、综合报表管理等信息,都能做到“一键”快速查询及汇总。并分别成立了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小组和管理小组,及时有效地研发和改进系统相关内容,确保系统的实用性、有效性,最终实现快速、便捷、有效工作。

三、加强管理制度化,确保优质服务水平

着眼于保证服务质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驾驶员队伍,公司始终以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为质量目标,不断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近年来,包括《驾驶员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驾驶员聘用制度》、《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在内,完善和细化规章制度60余项。涉及出租车驾驶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进一步严格招聘制度,提高准驾“门槛”。凡公司招聘的驾驶员,除了要求具有从业资格证外,还要具有3年及以上驾驶经验,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没有进入相关管理部门的“黑名单”,无重特大交通事故和违法犯罪记录。初审合格后,还要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部门和班组的岗前三级培训,包括相关交通法律法规、行业知识、优质服务意识、职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等,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其次是实行严格的培训制度。驾驶员每月都要进行安全培训,每季度一次驾驶员职业素质培训,包括普通话、粤语、文明礼仪等。对服务质量投诉属实的,以及违法违章违规的出租车驾驶员,实行脱产培训,考试合格者方能再上岗。然后,完善驾驶员行为准则、管理规范和服务要求以及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驾驶员按“车容车貌统一、着装统一、文明用语统一、车载设备统一”的四统一规定为乘客提供规范服务;与出租车驾驶员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每月对出租汽车实施安全检查检测。对在“创精神文明企业,建星级出租车”和“优质服务、安全生产”等活动中营运服务表现优秀的出租车驾驶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针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奖项有“星级出租车”、“安全行车、优质服务”驾驶员、“拾金不昧”驾驶员、“助人为乐,风格高尚”驾驶员、“诚信经营,优质服务”驾驶员、“优秀外来工”以及“安全行驶里程30万公里”、“安全行驶里程50万公里”驾驶员等,同时设立不同的奖励标准,每年发出奖励金数十万余元。对服务质量投诉属实的,以及违法违章违规的出租车驾驶员,实行一票否决,不予参加任何奖项的评选。近年来,旅客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四、着眼于“汽运出租”品牌建设,灵活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公司始终坚持以“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严格管理,文明服务”为总要求,创新载体,使文明创建工作常抓常新。近年来,公司通过灵活多样的载体形式,如举办服务技能竞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礼让斑马线佛汽文明行”、“公民道德修养课堂”、“平安交通“、“服务之星”等活动,组织参加市、区“安全文明驾驶人”、“文明驾驶员”、“星级驾驶员”评定活动,在促进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推进承诺服务、爱心服务、贴心服务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服务质量、行车安全监管渠道多样化。向社会公开作出了服务承诺和监督电话;客运稽查员上路巡查;应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设立了旅客意见信箱。二是贴心服务、爱心服务形式多样化。出租车配备晴雨伞、药箱和残疾人旋转座椅等。三是“汽运出租”品牌初步树立,企业文明建设得到了加强。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乐于奉献已经成了广大驾驶员的自觉行动。两年来,全体员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共捐出爱心款3万多元。

五、以促进驾驶员队伍稳定为重点,大力加强和谐企业建设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9

为认真落实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全省道路旅客运输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科学治理和全面治理,坚决预防和遏止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力争2012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达到全省最低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根据《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创建本质安全型县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乡、镇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

1、各乡镇政府要确定一名乡镇领导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乡镇干部包村责任制,明确村民委员会交通安全责任,设立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

2、包村干部要每月组织本村村民,特别是驾驶人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村民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坐违法车、超员车,不无证驾驶、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驾驶超载车、不驾驶超速车。

3、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要督促本村车辆所有人及时办理牌证,制止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

4、在街道社区或200户以上相对集中的居民区,建立机动车驾驶人家属协会组织,负责对居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监督和提示驾驶人遵守交通安全法规。

二、落实相关部门道路交通道路安全工作责任

(一)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是落实交通安全工作的主要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路面管控、车辆管理、驾驶人管理、源头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道路安全、畅通、有序。

1、加大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货车和农用车违法载客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严查无牌无证车辆,严格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警力和科技手段加强路面管控,组织警力适时开展集中整治。尤其要针对客运车辆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途中站点外上下旅客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治理。加大对校车、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的安全检查力度,严厉查处校车及接送学生和幼儿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要推行交通安全网络化管理,层层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实现交通安全管理和整治工作的常态化。

2、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隐患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治理,逐一建档登记,同时将排查出的情况以及整改建议报告县政府并通报交通运输、城建或公路部门。

3、继续加大创建本质交通安全型路段工作力度。公安交警部门要提出合理建议报县政府。由县政府责成道路产权部门迅速增加和改善创建路段所必须的标志标线和安保措施。公安交警部门同时要配足配齐警力和装备,合理设置一个能满足24小时巡逻执勤的交警中队进行路面管控,最终实现创建路段交通事故“零死亡”。

4、要认真落实《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建立健全考试员考核制度,严格执行驾驶人考试项目和评判标准,逐步全面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严把机动车驾驶人发证关。

5、对交通违法记满12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伤亡事故负有责任,构不成犯罪的驾驶人、驾驶客运车有超速、超员、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驾驶人进行不少于40个课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并重新考试。

6、建立违法驾驶人信息库,每月向交通运输部门及时通报客货运车辆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

7、加强对驾驶员培训机构和机动车检测机构的监管,对驾驶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诚信经营等进行分析、排名,每季度通过市、县级报纸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8、要严格机动车辆注册登记,加强机动车辆定期检验的监管,定期核查报废车辆,并向社会公布。

9、建立完善大型客运、货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校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档案。

10、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施工绕行路段的交通疏导工作,维护良好的通行秩序。遇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或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严重影响公路安全通行时,公安部门要及时依法实行交通管制,确保交通安全。

11、严格落实交通违法抄告制度,每月对辖区营运车辆的违法未处理情况抄告给交通运输部门,并在地市级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对外埠车辆的重点违法行为要及时抄告或者转递到车辆所属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12、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年内公安交警部门窗口单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设施的设置、数量、内容及更新达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实施设置规范》三类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

13、对已报废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的解体进行监督,严禁报废机动车上路行驶。

14、加快推进智能化交通建设进程,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学布局交通监控和电子警察系统、完善交通标志和标线等设施、科学调整交通流量流向和路口信号灯配时等措施,提高科学管理交通水平、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力争年内实现县城区智能化交通全覆盖。

(二)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

1、作为运输企业的行业监管部门,要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监督运输企业严格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2、加强对客货运车辆驾驶人从业资格管理,严格审查申请客货运经营驾驶人的安全驾驶经历,凡申请办理从业资格证的,必须经培训合格,凭结业证书申请办理。对机动车驾驶证被公安部门注销或吊销的驾驶人,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吊销其从业资格。

3、要建立健全营运性机动车驾驶人基础台帐,每月对运输企业安管人员和司乘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4、对公安交警部门通报的客货运输企业车辆及驾驶人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要督促企业在7个工作日内对驾驶人进行教育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公安交警部门反馈。

5、要督促企业加强对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诚信考核,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及时调离驾驶人工作岗位。

6、加强对驾驶培训机构的监管,督促其严格落实《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的内容,加强对教练员的管理,积极推进规范化教学。

7、要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加强对汽车客运场站的安全监管。

8、督促运输企业建立安全行车日志制度,做好车辆的例保例检、定期维护和检测工作。

9、监督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投保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

10、督促旅客运输企业按规定在客运车辆上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或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装备,督促运输企业建立GpS监控室和内部安全监管制度。

11、严格界定县城公交和公路客运车辆,凡属公路客运的,严格按照实有座位核定载人数,严厉查处客运车辆、旅游客车未按规定线路和规定时间行驶、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12、加强客运市场整顿,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客车,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协助工作。

13、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客运班线管理,监督客运企业落实20时以后不得发出任何营运客车、22时所有7座以上营运客车暂禁止驶入高速公路运营、23时至次日凌晨5时暂禁止营运客车驶入公路运营的规定;对途径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14、加大公路“治超”工作力度,严查货车超载、抛洒等违法行为。

15、对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交通违法突出、交通事故多发的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客运企业,要依法责令停顿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依法取消其相应的经营业务。

16、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工程项目,按规范设置和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等道路安全设施。

17、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要加大对公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对标志标线残缺不全或者陈旧老化的要重新施划安装;对临水、临崖、陡坡、急弯的外侧要安装钢性等有足够防撞能力的防撞墙或防护桩。

18、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对冰、雪、雨、雾等恶劣天气,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铲冰除雪、防污泥等相关工作。对重点河流、水库等敏感区域沿线道路和桥梁,加强养护和道路安全整治,设置警示标志,逐步完善应急防护措施。同时要做好公路沿线可能出现的山体落石、泥石流等安全防护工作。

施工修路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工。施工作业单位要在施工路段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作业完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经公安交警部门验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行。

19、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要加强对公路用地范围的管理,对在公路上以及公路用地范围内修建建筑物、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和影响公路畅通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取缔。

20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部门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建议要及时整改,并于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

(三)农机部门

1、要把好农业机械登记、检验、发证关。

2、严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发证和审验关。

3、建立健全农机驾驶人基础台帐,每月对拖拉机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并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四)宣传部门

县委宣传部应当督促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1、武乡周刊要开辟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对各责任单位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报道、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曝光、对达到报废年限的机动车和记满12分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公告。

2、县电视台要每日在黄金时段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五)教育部门

1、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建立固定交通安全宣传阵地,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主题教育,严格落实课前1分钟交通安全提示和放学后交通安全嘱咐教育。

2、要与学校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严格落实学校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3、要严格校车驾驶人资质审查,督促各类学校及幼儿园严防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车辆接送学生和幼儿。

4、督促学校对接送学生车辆及驾驶人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车辆和驾驶人基础台帐,并逐级上报市一级道路交通安全监管中心备案。

5、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坚决制止使用报废车辆、低速货车、拖拉机、三轮车等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接送学生。

(六)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部门

1、加强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县城道路专项规划、县城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在编制城乡规划时应统筹考虑用地布局和交通状况,避免出现跨路市场。

2、加强县城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及时维修、养护工路、保持路面完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和完善交通信号灯、县城道路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及时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道路、桥梁。

3、对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建设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未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不得开工建设。

(七)司法行政部门

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普法内容、督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八)气象部门

1、建立突发气象灾害信息通报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联络员,确保气象信息通报渠道畅通。

2、在雨、雪、雾及道路结冰等恶劣天气期间,要将天气变化信息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同时通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九)保险部门

1、要积极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参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理赔的调查。

2、会同公安、农机部门建立机动车信息网络平台,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与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相挂钩的机制。

3、配合有关部门对参保机动车驾驶人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按照规定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

4、积极与公安交管部门配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理赔机制。

5、每季度要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本地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

6、要提取保费总额的百分之二,用于群死群伤等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交通肇事逃逸事故的救助。

(十)工商部门

要依法查处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机动车辆和非法回收、销售报废汽车、非法拼装车辆的行为。

(十一)质监部门

1、要对生产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厂家依法进行查处。

2、对检测设备未通过鉴定、未取得计量认证书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依法进行查处。

3、对不执行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只收费不检车的安检机构,对未取得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资格许可的安检机构,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落实运输(旅游)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主要责任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安全生产的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组织实施和综合管理及监督的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1、要严格按照《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交通安全的主体责任。

2、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接受交通运输、公安和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对其安全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

3、建立营运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并向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免费开放,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动态信息服务平台实施联合监控。

4、建立健全营运车辆和驾驶人安全管理台帐。运输企业每月要将驾驶人安全管理台帐及增驾驶人情况上报交通运输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5、建立客运驾驶人聘用制度,严格客运驾驶人录用条件,统一录用程序,对客运驾驶人进行面试,审核客运驾驶人安全行车经历和从业资格条件,积极实施驾驶适宜性检测,明确新录用客运驾驶人的试用期。对三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违法记分有满分记录的,以及有酒后驾驶、超员20%、超速50%或12个月内有三次以上超速违法记录的驾驶人,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聘用其驾驶客运车辆。

6、建立客运驾驶人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对客运驾驶人进行理论不少于12学时,实际驾驶操作不少于30学时的岗前培训;每月接受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的教育培训。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每月查询一次客运驾驶人的违法和事故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处理并上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7、对新聘用的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应当组织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和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培训。

8、建立客运驾驶人调离和辞退制度。对交通违法记满12分、诚信考核不合格以及从业资格证被吊销的客运驾驶人要及时调离或辞退。

9、建立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制度。关心客运驾驶人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客运驾驶人进行体检,为客运驾驶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运输任务,防止客运驾驶人疲劳驾驶。

10、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机动车辆管理、使用、维修、保养、检测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车辆安全工作,对淘汰、更新老旧、报废车辆及车辆安全建立运行技术档案。

11、严格要求客运驾驶人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20分钟。对于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600公里)的客运车辆,企业应当配备2名以上客运驾驶人。对于长途卧铺客车,企业要合理安排班次,尽量减少夜间运行时间。

12、要在大中型营运客车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注醒目的载客人数和本车没有“三超一疲劳”行为等安全承诺内容;在客车座位靠背上喷写交通安全提示语和交通违法举报电话。

13、严禁违规出让客运班线和经营权,严禁以包带管、只收费不管理的行为,督促客运场(站)做好车辆安全例检、危险品检查等工作,杜绝营运车辆超速、超员、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14、要从营运额中提取0.5%的费用,用于交通安全工作专项经费。要先期垫付群死群伤等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费用。

四、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力度

监察部门对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因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交通安全责任而发生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调查和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1、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协助省市相关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和负有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诫勉谈话。同时,对未按规定履行管理、审批、监督职责的相关人员,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道路交通事故,追究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3、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责任事故的运输企业负责人,依法,并在5年内不得担任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责任事故的企业,由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经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者吊销相应的经营范围;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客运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客运班线,旅客企业3年内不得新增旅游车辆。

4、因未依法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职责,造成客运车辆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对客运企业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安全管理不到位,造成校车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对中小学校或幼儿园主要负责人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运输企业,责令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禁止营运。

6、对同一道路运输企业两年以内累计发生2次以上超员、超载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管安全和经营的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分别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7、对运输企业或者学校强迫大中型客货车、校车驾驶人违法驾驶,造成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对企业或者学校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予以拘留。

8、对考试合格率排名靠后、培训质量和服务质量低的驾驶培训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暂停其培训工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停受理考试申请。

9、对驾驶培训机构及其教练员存在缩短培训学时、减少培训项目、对外地招揽学员,以及存在贿赂考试员、以承诺考试合格等名义向学员索取钱物、参与违规办理驾驶证或者考试舞弊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责令停业整顿,整顿不到位的,吊销其经营许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停止受理其报考申请,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对3年以下驾龄的驾驶人发生死亡交通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除追究当事人相关责任外,还对其所在驾驶培训机构的责任人和考试员进行责任倒查。对因机动车安全技术原因发生伤人交通事故,除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将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相关责任人责任倒查。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篇10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运输生产

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重要意义

多年来,由于道路运输市场的放开,使我们的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和驾驶员不断增加。目前,黑龙江省有营运车辆17万台,营运驾驶员24万名。一方面他们为运输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进入运输市场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素质不同导致经常出现偷拉私运、野蛮服务、偷漏税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因此,为了加强对营运驾驶员的管理,国家交通部出台了<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作为专门规范营运驾驶员管理的第一部行政规章,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进一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也必将促使黑龙江省的道路运输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1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国家交通部在十五期间道路运输工作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实现“行业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道路运输重要岗位从业人员中,营运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修理工、乘务员等重要岗位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60%以上;一二级客货运输企业、二级以上客货运输站场国际质量认证率达到15%以上;客运‘三优、三化’服务明显加强,货运商务事故率明显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事故率、年重特大安全事故次数和死伤人数分别降低10%”。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交通事故每年都在增长,属于驾驶员为主要因素的事故约占70%以上,近几年重大的客、货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也时有发生。营运车辆的重大事故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重大事故往往在经济损失之外,还会酿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引发更为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时,因运输服务质量差,宰客、甩客、超载现象屡禁不止,不按安全行车操作要求驾驶车辆、疲劳驾驶等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交通运输事故频发,旅客、货主的生命财产安全缺乏应有的保障,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分析这些事故和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明显看出,有的属于职业道德问题、有的属于驾驶技术问题、有的属于业务知识问题,但是归纳起来,应该看到营运驾驶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不高是酿成重大道路运输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道路运输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保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

营运驾驶员是运输生产一线直接服务社会、服务旅客和货主的主要工种,肩负着比为单位内部、个人服务的普通驾驶员更重大的社会和经济责任。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营运驾驶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运输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了解道路运输法规业务规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车辆维修、故障处理知识和娴熟的驾驶技能。营运汽车驾驶员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直接关系着驾驶员个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的安危。

我国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直认为,持有<驾驶证》的正式驾驶员在没有经过后续培训和再教育的情况下,不断涌入营运驾驶员队伍,由于其综合素质远不能满足营运驾驶员职业化要求,致使营运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是造成运输秩序的混乱,运输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服务质量下降,运输服务纠纷、客户投诉增加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不适应。所以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就是要在我国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将会提高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改善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3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是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的需要

发达国家普遍将驾驶员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和商用车驾驶员两类分别进行管理,相应地把驾驶员培训也分为私家车驾驶员培训和商用车驾驶员培训。私家车驾驶员培训是汽车驾驶技能的普及培训,是为人们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和新的生活进行的特殊能力补充。但在这些国家如果准备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成为职业驾驶员,除需具有一定的私家车驾龄要求外(如美国规定为3年),还必须参加商用车驾驶员的职业培训。所谓职业培训,实质是进行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全面教育过程,其培训内容广、项目多、要求严、时间长(如美国商用车驾驶员培训时间为200~300学时)。同时他们对于已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商用车驾驶员,还采取每隔几年进行再教育的办法(如日本规定每隔3年对职业驾驶员进行轮训检测),以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我国在这些管理模式方面仍是很大的空白。随着加入世贸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相比,我们明显不够规范。因此,开展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将会加快与世界通行的管理模式接轨。

2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发展的根本途径

作为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在开展职业培训中应该做到思路清、决心大、起点高、合力强;在宣贯过程中应做到统一认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监督;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技术到位、考核到位。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员教练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培训,整体教练水平不高,将影响培训质量。黑龙江省现有教员教练员300名,为此要把教员教练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教员教练员培训班,使所有的受训人员系统地学习驾驶理论,实际操作技能以及职业道德规范等,经考试合格后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营运驾驶员准教证”。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举办全省职业培训教员,教练员大比武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热情,又起到考核教员、教练员技能的作用。

2.2设立机构,建立考核组织。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要做好营运驾驶员职业培训和考试工作,就要依照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培训机构。黑龙江省现有培训单位83家,这些职业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在本辖区内需进行职业培训的营运驾驶员的职业培训工作。作为职业培训的管理部门应每年对这些职业培训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合格的将继续从事职业培训工作,不合格的将取消其职业培训资格。只有推行这样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的前进步伐,才能促进营运驾驶员职业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为了严格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应在全省范围内,设立统一的考核小组。并制定考核的规范标准,明确考核员的条件,申报程序,考核员的职责及监督管理等。考核员应参加统一的培训,持证上岗。

2、3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规范从业资格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