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产品设计与研发十篇产品设计与研发十篇

产品设计与研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2:04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1

【关键词】产品;可靠性设计;性能设计

0概述

产品研发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功能和性能(固有能力)设计(以下统称为性能设计)以满足产品的专用特性要求,另一方面要进行“五性”(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与保障性,以下统称为可靠性)设计以满足产品的通用特性要求。两个设计同时达到了,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产品,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必须既能掌握性能设计,又能掌握可靠性设计,成为双面手。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挖掘与确定产品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通过设计预防与改进,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满足产品可靠性要求。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对产品研发不仅性能要求严格,而且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几百小时到现在的几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因此,可靠性设计对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1现状分析

以往产品的设计过程就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要求,收集资料、调研、讨论,软、硬件功能的需求分析及分配,按照信号流程图,设计出总体电路功能框图,再参考典型产品,经典电路、新技术电路等、使用硬件功能模块、软件功能模块及接口缓冲电路等将各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关键课题试验、原理性试验,形成电路方案,做出符合功能、性能要求的产品,并通过试验,发现薄弱环节,改进完善,交出合格产品。但以上过程没有主动将可靠性设计要求落实到产品研制的全过程中去,或者整个过程忽略了可靠性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还有一种说法是“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是解决‘有、无’问题,可靠性以后再补上。”正因为这样,在传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把产品的性能样机开发出来后,再把可靠性设计加到产品中去,这是很错误的理念,会出现所谓的“两张皮”现象。

传统的设计思想是不考虑市场的牵制和用户的需求,只重视产品的性能设计,忽略其可靠性设计,没有重视可靠性设计在产品研发中的作用,设计目标仅满足验收标准而已,导致产品研发初期投入、更改少,后期投入、更改大,质量波动大,被动等待解决故障问题,很难满足用户要求和市场需求,甚至研发出了合格的“废品”,最终导致局部或全剧的重新设计,代价更大。

那么究竟可靠性设计在产品研发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一是可靠性是产品固有特性之一,可靠性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一旦完成设计,产品的可靠性就已经确定。如果在设计阶段忽略了可靠性设计,比如元器件、原材料选用不当,设计裕度考虑不足,没有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析,没有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等,就难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二是可靠性设计是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科学迅速发展,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淘汰速度快,因而要求产品的可靠性要高的同时,研制周期还要短,如果忽略了可靠性要求,等到产品完成设计后,发现了缺陷和薄弱环节,再进行技术改进,势必推迟产品投放市场时间,降低竞争力;三是如果可靠性设计与产品研发同步进行,那么耗资最少,效果最显著。有一项统计数据,使用和保障费用耗资与研发过程中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所耗资比例为30:1。

由此可见,可靠性与产品的性能一样,是从产品设计与开发一开始就要设计到产品中去的,如果单从性能考虑,即使开发出了符合性能要求的产品,但可靠性不见得那么容易加进去,出现“两张皮”现象,结果造成产品的薄弱环节和设计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导致产品部分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产品故障多,技术人员疲于应付解决各类技术质量问题,生产和服务保障的成本也随即大大提高,用户评价低,抱怨多,给企业带来声誉和经济上的损失。

2解决措施

在有限的资源(费用、周期等)约束下,如何完成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实现产品的专用特性和通用特性的优化平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设计思想。产品设计应考虑市场牵引和用户需求,将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综合权衡,以在研发初期多投入、多更改,后期少投入、少更改为指导思想,以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稳定为目标,及早寻找故障,预防故障发生,创造低成本、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同步进行。产品正常的研制过程应该是根据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设计出功能原理框图,同时依据可靠性的定性、定量要求及专项设计要求、新技术应用等,将可靠性作为固有属性同步设计到产品中去。通过可靠性预计、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正,如可靠性预计能发现的缺陷和方案选择,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出了产品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以及引起每个故障模式的原因和影响,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等等,再通过各种试验验证,如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等以考核产品的指标是否能满足要求,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与分析解决,形成真正合格的产品;

第三,进行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研发风险问题。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带来了产品可靠性下降风险,使研发风险增加,须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2)环境差异问题。产品的使用从陆地到海洋至太空,使用环境越来越严酷,对产品的可靠性的实现提出了挑战,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加长,维修时间缩短,保障设施齐全等;(3)安全问题。产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使安全性设计受到关注;(4)市场竞争因素。“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唯一因素,产品是否可靠、是否便于维修、保养和维修费用是否经济实惠等通用特性对用户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3结束语

产品研发人员既能掌握性能设计,又能掌握可靠性设计,才能设计出性能、可靠性都满足要求的产品。当然,产品可靠性团队必须跟踪并掌握可靠性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把适用的技术、管理方法、工具传授给研发、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人员,使他们充分掌握必要的相关的可靠性知识与方法技术,促使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在研发、生产中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曾声奎.可靠性设计与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2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205;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本文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学生与企业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设置;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0课程设计

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课程越来越重视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中的“设计”二字,需要以课程实施的对象“学生”为前期准备。高职学生在认知上的特点是学生的思维呈现从一到多的发散式状态,即对待问题的解决从“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学生能假设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情境并加以理解与思考,不一定需要亲身经历。对于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能通过假想的思维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课程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1]。在职业教育中,通常将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对培养未来的劳动者有着“关键作用”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关键能力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来实施与完成[2]。

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背景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制造业、电子服务业、电子开发业等行业领域,其对应的产业链和主要岗位分析如图1所示。

在高职教育中,《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面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其对应的岗位有工艺工程师、产线作业员、材料工程师等。课程的作用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技能和能力,即,淤电子产品制作工艺的相关知识;于常用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工具、装配准备工艺、焊接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整机设计与装配工艺、调试工艺等;盂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

2《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设计

2.1《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开发步骤

《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与实施与电子信息类产业发展联系紧密,因此,课程开发主要围绕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实际的岗位需求来进行,分为以下五个步骤。淤深入电子信息类企业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于分析本课程面对的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盂提取与《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培养目标信息;榆设置本课程相关的工作任务;虞依据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单元。

2.2《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践性分析

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中,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图2所示。

2.3《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的职业性分析

本课程内容以职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需要为依据,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参照企业调研中收集到的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基本信息,并且综合考量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要求。

3《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分析

3.1《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守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电子产品制作实际岗位的需求,选取了以下的学习内容,如表1所示。

3.2《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整合课程内容,达到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然后,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最后,结合校内外实训室优化课程内容,如表2所示。

4结语

笔者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着眼于课程开发整合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符合高职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院

[1]汪霞.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1(179).

[2]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60).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3

论文摘要:国产化妆品近年来由于产品包装.造型设计,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市场销量一路走低,为了使中国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占领中国化妆品市场。在外观设计上。最近几年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得到了国内外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本论文从传统工艺元素中寻找设计灵感.在针对传统工艺品的特点分析后,将其运用到新的国产化妆品线的设计与开发上,使国产化妆品更具备市场竞争性。

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在奢侈品的购买方面,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数据的结果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今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开始了由过去简单的“丰衣足食”到高品质生活的转变。

奢侈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是服饰,化妆品,香水,包具等。化妆品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必需品。女性是化妆品的钟爱者,具近几年统计来看,男性们也渐渐的开始注重化妆品。

随着中国人对奢侈品的热爱,一些外国顶级化妆品品牌也随之涌入中国市场。例如,兰莞,娇兰,香奈儿,迪奥,安娜苏等等。这些顶级的化妆品品牌除了高等的产品质t外,化妆品的外观设计方面更是以外包装华丽,时尚,高贵,个性等特点提升了产品的质感以及消费者的信任度。

中国现有的国产化妆品,例如佳雪,隆力奇,大宝,东洋之花,美加净等国产品牌在化妆品市场中处干劣势,据市场调查报告来看,国产化妆品始终未能进入每年化妆品销蚤的前十位。普通被列于3,4线化妆品,通常仅在一些大小型超市里出售,产品质最方面虽有一定的认证,但是在产品外观上的忽略导致产品整体等级大打折扣。国产化妆品在包装以及造型设计方面多以拷贝大品牌,要不就设计简略.缺乏个性,并且使用中下等包装材料而降低成本。多种因素的结合导致中国国产化妆品不但走不出国门,也不能占据国内市场。

中国是千年文化的古国.近年来.中国泛起了传统风。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中国重新拾起传统的东西,把传统渐渐融入了现代生活。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将传统图形艺术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篆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生活方面,传统的中国式家居设计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西方人的钟爱。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说明,中国传统的东西始终得到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认证.并且值得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

因此。为了使国产化妆品以别具一格的特点出现,从中国传统工艺元素来看,传统工艺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文化,传统工艺品从古至今一直倍受中国人的追捧和关注,因而在分析和研究传统工艺元紊特征的同时,并将其运用结合到化妆品的造型设计中,从而开发新的,受中国消费者倾爱的国产化妆品品牌线。

中国传统工艺品,如古代青铜器,玉器,陶器,首饰,剪纸等等,将这些工艺品的特征与化妆品外观设计有效的结合,往往能引起消费者的文化共鸣,它是国人与文化之间的感情纽带。

中国传统工艺品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可用五个字体现出:

1.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喻。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

3.灵。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雅。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4

关键词:用户研究;需求;产品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09-02

一、用户研究概述

(一)用户研究的定义

用户研究是近年来欧美设计界兴起的一股新思潮。它从产品用户的角度出发,体现了一个过程概念。作为“用户中心”产品设计流程中的首步。用户研究通过焦点小组,用户访谈等各种方法,充分了解产品用户,将他们的需求、态度、评价等依据及时提供给设计师和企业,来有效提升产品体验的水平并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定位。

(二)用户研究的目的

用户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用户,定义产品的目标用户群,明确目标用户需求、细化产品概念,并通过对用户的任务操作特性、知觉特征、认知心理等特征的研究,将用户的实际需求作为产品设计的客观依据和导向,使设计的产品能更好地让用户使用,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加强用户对产品的黏性与满意度并能够适时的引导用户。

(三)用户研究的内容

用户研究的内容包括:用户群特征,产品功能架构,用户任务模型和心理模型,用户角色的设定,用户体验等等。从用户的基本情况到用户的潜在心理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要研究他们的生活模式、价值观取向、周边的生存环境,甚至连他们平日使用的产品、家居摆设、喜欢的业余活动、待人接物的态度等都属于我们研究的内容。

(四)用户研究的方法

对用户进行研究时,应当从用户角度出发,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人种志、用户访谈、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卡片分类法、人物角色、日记/笔记研究、可用性测试、参与式设计、焦点小组等研究方法。人种志、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卡片分类法、人物角色、日记/笔记研究等方法在产品开发初期开展比较合适,可用性测试、参与式设计、焦点小组方法可以贯穿整个产品开发周期。

二、用户研究体验的设计意义与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用户研究体验的设计意义

未来市场是一个“用户中心”的市场,所以用户研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通过详细的用户研究之后,才能对市场及目标人群做出准确的定位,为产品设计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这不仅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市场、对企业负责。只有经过深入连贯的用户研究,设计师或是企业才能推出符合用户需求,市场定位准确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并有利于自身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用户而言,用户研究也使产品更加贴近他们的真实需求。

(二)产品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师开始从更深层面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寻求一种人―社会―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机制,这就是产品绿色设计的理念。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设计流派,更多的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也是工业设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如今,产品绿色设计的概念显然已成为全球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产品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同,它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现了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过程。它以节材、节能、降耗、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为宗旨,提出了面向环境、面向能源、面向材料的新设计思路和方法,强调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的循环利用。

三、基于用户研究的产品绿色设计

(一)用户研究与绿色设计的融合趋势

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绿色设计知识的普及,客户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和技术方面,环境保护、绿色性能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受到广大客户的重视。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客户的这些特殊需求,同用户达成绿色设计理念的共鸣,采取合理的方法解决由绿色性能的特殊性所引发的问题与冲突。这一过程应贯穿用户研究、用户需求向技术特性的转换、技术特性的工程实现等不同阶段。在产品绿色设计初始阶段,将用户研究理念引入其中,将成为产品绿色设计的必然趋势。

(二)产品用户研究促进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时代的发展,使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和认知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导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未来的产品绿色设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将用户研究引入到绿色设计中,把洞察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法。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研究用户的需求,包括他们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设计出的绿色产品不仅能够实现产品的理性价值,更应该突出的是它们的感性价值,而这种价值将远远大于产品本身,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另外,“绿色”本身就可作为产品用户研究的主题,在研究用户的同时,引导用户的绿色需求,刺激用户的消费动机,让消费者更愿意去使用绿色产品,主动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间的良性循环。

(三)绿色体验的营造

用户研究将用户的参与融入到设计当中,把研究过程作为一种媒介,将用户与设计联系到一起。因此,它需要将用户研究作为激发用户绿色环保意识的“导向标”,以用户为中心创造能够使用户乐于参与和消费使用的绿色产品。如何实现绿色产品中的体验呢?首先,主题是体验的灵魂,只有为产品赋予绿色主题才能构成绿色体验;其次,由于体验是人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切身感受,就需要寻找引发用户绿色意识的客体元素,而这种由客体所引发的情感共鸣需要建立在他们原有的经历与认知上,通过分析当前生态发展观下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对绿色文化的理解程度,在理念的表达上使用户找到符合自身的表达物;最后,就产品的形式和功能,只有体现出切实、生动、深刻的主题,才更容易被用户所接纳,从而最大程度地通过体验来传达绿色设计的人文关怀并激发用户的环保意识及绿色消费。2007年,中国为遏制“白色污染”而推出了“限塑令”。布袋和纸袋成为了塑料袋的替代性产品,但在此令颁布实施初期,人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使用和消费习惯一时无法改变,环保袋也只能够被强制推广。而在英国,由Hindmarch推出的一款叫做“iamnotplasticbag”的全棉环保袋,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阵购买热潮,其售价从开始的5英镑,一路飙升到将近60英镑,成功的在市场中突围。这款帆布包如此畅销,与设计中对用户的研究分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帆布袋,但设计师却为其取了一个不普通的名字:“我不是塑料袋”,如此一来不仅使产品彰显了自身的绿色本质,同时也明确了产品的体验主题。人们所购买的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环保袋,而是充当个人形象和价值观的象征物。

(四)富于教育特性的未来产品绿色设计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们正迎来一个“物质”与“非物质”并行的社会,未来绿色产品的功能和设计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移,不仅只局限于节能与环保,设计师更需要考虑产品对用户情感的影响及绿色意识的正面引导。应当强调的是,用户研究是连接绿色产品“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效工具,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用户研究的这种特性,实现人与产品间的互动,在产品的物质和精神层面都体现“绿色”。这种用绿色产品影响人们意识,引导用户绿色生活的特性称为产品绿色设计的教育特性。基于此,我们可以在用户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营造难忘的绿色体验,为用户树立正确的绿色生活观;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研究的形式也将随之不断丰富扩展,更多新的研究、体验方式融入到产品绿色设计当中,从而呈献给用户更多、更生动的绿色产品。像在nagoyaDesigndo2006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的作品“isave”。这是一个提示人们节约用水的环保水龙头,它用数字符号夸张显示出使用者的用水量,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控制用水量。在用户研究中,产品绿色设计的教育性通过用户的体验,间接刺激和引导用户的感官和行为。让用户产生对绿色生活的责任感,反思自我行为,从而将消费需求上升到绿色产品的高度,最终实现个体用户带动群体,群体用户推动社会,从而实现全人类绿色生活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

21世纪是一个生活中充满设计的时代。设计将面临形形的用户群体,且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逐渐成熟,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同时,产品绿色设计的思想也已成为目前设计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基于用户研究的产品绿色设计理念对满足用户需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及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化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欧阳波,贺赘.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蔡克中,余伟伟.基于环境意识的人性化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6,(6).

[5]许芳.如何构建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J].商业时代,2006,(13).

[6]任工昌,高晋,王平.以人性化为导向构建绿色设计战略体系[J].包装工程,2009,(1).

[7]郭伟祥.绿色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与方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8]邱东,宋旭光.观念创新与政策实施之桥――现代可持续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9]齐皓,张俏梅,余勇.设计心理学(21世纪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10]宁三香.用户研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5

1交互设计简介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i)是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供人们使用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且对这些方面主要现象进行研究的科学[2]。狭义地讲,人机交互技术主要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概念,其定义已经延伸到所有需要与人进行信息传递即交互的产品。这里的“机”不再是计算机,而是更多的需要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其预定功能的工业产品。这样的人机交互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使用手机发短信息、电磁炉加热食物、遥控器调节空调温度、DVD播放电影等。人机交互过程见图1。用户对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后,通过不同的输入方式(按键、语音等)与产品进行信息传递,后经产品相应功能的处理后,由产品的输出模块(图形、声音等)输出给用户提供任务完成的反馈,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交互过程。人们使用产品就是与产品进行交互,其交互过程必然伴随着一系列交互行为[3]。

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交互式产品,研究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观元素的设计和定义。具体地说,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工作、通信及交互的方式[4]。由于交互设计最初缘起于人与计算机或含软件产品之间的交互设计,因此,一个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认为交互设计仅是对软件交互界面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交互设计思想的主旨在于它是对用户如何使用产品、使用产品时将获得的感受和与之相关的产品形态的合理预期与设计。交互设计不像传统的设计学科主要关注造型,或是关注产品的功能、内容和内涵,而是主张“首先旨在规划和描述事物的行为方式,然后描述传达这种行为的最有效形式[1]”。其重心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状态,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产品使用体验。

2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设计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目前,国外交互设计思想和交互式产品设计已不再囿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软件产品,正向有形的实体产品设计与开发领域渗透[5]。moggridge所在工业设计公司iDeo采用的所谓“情境设计法”正是脱胎于交互设计思想,而iDeo公司工业产品设计领域非常宽广,绝不仅限于计算机相关或含应用软件的产品。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加拿大的西蒙菲莎大学和瑞典于默奥大学等高校,都在开展交互式产品设计方面的相关研究,有的还设有交互设计方面的专业或研究方向。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多集中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应用和研究才刚刚起步[5]。

采用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效果斐然,与此相关的研究将成为热点。交互设计师作为一项新职业已经在职场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担任此项职位的人员专业背景多为计算机、工业设计、心理学甚至广告设计等专业。随着此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开设交互设计课程及专门交互设计专业的高校肯定会越来越多。

交互设计思想在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交互设计思想将贯穿工业产品开发设计流程的始终,成为工业产品设计系统架构的重要环节,并打破工业设计开发时惯常的仅从用户需求满足、产品功能完善、工程制造技术提高、造型设计美化等角度出发的窠臼,从而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使产品使用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完成想要达成的任务。交互设计优秀的产品见图2,苹果的iphone就是一款采用交互设计思想设计的优秀产品,其产品造型简单,但用户体验极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iphone操作系统提供了非常出色的界面设计和操作体验,这种设计参照了大量用户已经积累下来的“认知”和“习惯”的研究成果,用户拿到手上可以很快知道如何去用,使用过程简单顺畅,而且没有学习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和应用场合,iphone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程序迎合用户需求。

3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3.1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

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多学科背景的工作人员密切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工业设计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经过众多的产品设计开发与设计管理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现有系统的架构从人员的组成来看,主要包括设计委托方、设计管理人员、工业设计师、制造工程师、市场研究人员、产品用户等。设计委托方提出项目目标;设计管理人员进行设计计划制订与人员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用户需求、市场现有相关产品的分析、产品生产后的市场推广;工业设计师负责产品的构思与设计;工程师完成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产品用户提品使用后的意见反馈。他们在这个系统中各司其职,构成完整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

从工作流程来看,现有的系统主要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入手,研究不同人群对现有产品的要求,由工业设计师针对此需求提出多个设计概念,从这些设计概念择优形成相应的产品,制造完成经测试后推向市场供人们选购。

可见,现有的系统主要是从满足需求和工程制造的角度进行产品的设计。尽管用户使用此产品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任务,但用户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完成预期任务效率的高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此系统中导入交互设计思想。如前所述,交互设计解决设计问题的核心思路是以产品用户为中心,对用户使用产品时所发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和规划,交互设计思想的导入可对工业产品设计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交互设计实质上也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其组成元素包括人、人的行为、产品使用的情境和支持交互行为的技术[6]。调整后的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研究和关注用户需要什么产品,如何实现相应产品的功能,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制造这些产品,更关注用户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并设计规划好用户使用此产品的方式,使其以高效的方式在愉悦的心情下使用产品。此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产品及软件产品的设计,还适用于所有供人使用、有形的实体工业产品的设计。

3.2产品设计部门组织

不同的企业和设计机构,其产品设计部门的组织都会有所不同。如家电企业多有自己的设计中心或设计部,汽车企业按照车型的差异分不同设计分部,工业设计公司则多组成若干个设计团队以完成不同的设计项目。不论部门的形式如何不同,部门的组织离不开人员,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其产品设计部门组织架构中,交互设计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交互式的工业产品设计系统可采用以下部门组织形式,即由设计实务部门、设计服务部门、设计管理部门组成[7]。设计实务部门主要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制造工程师、人因工程师、心理学家等组成。该部门主要进行产品的概念提案、造型设计、交互设计、结构设计、制造跟踪及产品测试等工作。设计服务部门主要由信息搜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等组成。该部门负责对市场需求、现有同类竞争产品进行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提供各种设计实务部门需要的产品样品、图纸、市场相关数据信息等。设计管理部门主要由设计管理人员、项目相关的其他人员组成。由该部门保证设计项目的顺利进行,包括设计人员的人事管理、项目进度的管理、组织多部门参与的设计会议等。

3.3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

基于交互设计思想的设计流程以用户需求为发端,以交互设计思想为核心,以设计以人为本的产品为目标,此设计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了解用户需求。这个阶段主要由市场研究人员、交互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完成,研究产品用户的具体需求,定义新产品的特点,明确用户人群特点,构想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情境。(2)设计概念提出。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完成,将对用户需求的研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概念,择优进入设计原型建构阶段。交互设计师重点关注产品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设计,工业设计师则解决实现交互界面与交互方式的硬件设计问题。(3)设计原型建构。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将设计概念变成含相应软件、硬件的实体产品设计原型。(4)对原型的测试[8]。

对产品原型的测试主要由交互设计师、实际产品用户来完成,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和改进建议。(5)产品修改定型并制造。此阶段由工业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工程师完成,根据测试报告,对产品进行设计变更与优化。可再次进行测试、修改后定型并制造。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6

[关键词]虚拟现实;原型;人机交互;虚拟产品设计

一、前言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它集合了多种先进技术要素,虚拟现实:是作为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它掀起了一场认识世界和体验世界方式的革命。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涵盖了产品设计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包括虚拟样机、体验评价、设计方法流程、过程管理和网络环境下的设计研究等多个方面。

二、虚拟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

1.以虚拟原型为中心的研究

虚拟原型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将产品概念形象化和具象化,是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对产品的一种近似的和有限的表现形式。一个维度的原型侧重于表达产品的某一个属性,如产品外观的外观造型原型等。多个维度上的原型用于表达产品的多个属性,如材料、内部功能和结构等。

目前虚拟样机技术在我国刚处于发展期,还不成熟,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虚拟样机评价体系以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项指标和综合管理。既然虚拟样机用于引导产品从思想到样机的设计,那么这其中肯定有设计师不断更新的想法和用户及时的反馈所造成的各种设计变量因素,如何使这个过程可逆化就成为了好设计的实现和良好互动的关键。虚拟样机的制作将和反求工程完美的结合,创造更灵活的平台。

2.以虚拟评价体验、人机交互为中心的研究

用户体验与评价是产品设计重要的一环,虚拟现实技术也将视角移向这个新领域。以虚拟评价体验、人机交互为中心的研究将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两者之间有效的互动。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这一理念。

基于各种评价体系研究发现,缺乏将用户信息合理量化的内容,这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核心,同时还要兼顾其中感性因素。人机工程仿真系统的人性化合理化是用户信息提取的重点。

3.以虚拟产品设计方法流程、开发体系为中心的研究

传统设计方法的各种弊病亟待解决,设计周期长、设计部和工程部缺乏交流、不能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等。基于虚拟技术的产品设计方法流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缩短产品全生命周期,减少产品开发时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全面解放,是整个数字化设计流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整个虚拟产品设计流程还有待智能化,仿真技术的深化成熟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能让设计师和用户更投入地沉浸是关键。高额的技术成本也是一个短板。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仍然是面向某种特定领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理论架构。

4.以过程管理为中心的研究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过程管理和展示环节,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架构,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思路。使得设计师和企业管理者更全面更灵活的掌握设计过程。为产品宣传与营销提供了逼真的虚拟现实展示方式。

综合过程管理体系的研究发现,此类系统缺乏针对设计师的设计思路的方面,由于管理功能的全新虚拟化,就造成与其他方面的脱节。因此需要将其与产品设计流程更好的衔接。目前的建模和虚拟展示软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虚拟软件不具有复杂建模的功能,数据转化也面临一些问题,两者之间不能快速有效地同步。要想实现复杂产品的完整真实的展示,必须有一个系统平台,可以包括建模和展示两种功能的集成,使资源共享。

5.以基于网络环境为中心的设计研究

建立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虚拟平台有利于提高企业在产品开发中的竞争力,帮助企业节约时间。在当代,网络协同化已是产品设计的大趋势,也是解决传统设计流程弊病的关键所在。它实现了设计师,用户和企业管理者的异地协同操作。使用网络虚拟技术平台可以更系统地支配整个设计过程。

同样,对于以基于网络环境为中心的虚拟设计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导。需要更规范地完善此类平台,使异构数据传输无障碍化、异地设计师沟通灵活化、企业管理系统化。

三、虚拟产品设计的发展新趋势

1.产品设计方法的转变与改善

通过对虚拟产品设计相关的文献研究发现,虚拟现实及其相关技术对产品设计的最大的改变就是使其设计方法与流程更加合理、有效及节约成本。针对设计师和开发方的角度所提出的一些设计方法流程系统与框架以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使其在更有利的环境下操作。

2.设计成本与开发周期的节约

通过研究表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有效地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周期,为企业的新产品推广和市场扩张策略等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工业产品的淘汰更新速度,适应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

3.用户体验与销售模式的转变

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还将用户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融入设计流程中,基于此项技术,设计师可以与使用者达到前所未有的互动,为用户提供多方位的使用感受。也同时将销售模式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4.展望与总结

由于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与同时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不免存在以下问题,也是今后开展研究需要努力解决的:首先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成本过高,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受到质疑与限制;其次是如何能够在新技术引入的前期做到传统模式与新模式之间的沟通与磨合;最后,当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将面临怎样一个高效、虚拟的设计模式,从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到用户的体验方式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到时会出现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已经露出端倪的,人们之间的沟通日渐冷漠,过于迅速的产品换代等。

参考文献

[1]傅源,变电站三维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

[2]李世国,体验与挑战――产品交互设计[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56

[3]杨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设计评价系统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8

[4]RothKochS,westkaempere.theimplementationofasketch-basedvirtualproductdevelopment[J].productionengineering,2010(2-3).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7

进入设计之都行列之后的上海,相继组建了长三角设计联盟,设立了上海与昆山、上海与宝应等一批与长三角联动的设计合作项目。

作为上海设计向长三角展开的两翼,“上海-昆山项目”与“上海-宝应项目”的即时进展备受创意设计产业领域关注。感谢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大力支持,《创意设计源》有机会就“上海-昆山项目”的立项意义、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愿景等问题采访昆山创意设计中心主要负责人,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

一、昆山“汇”设计

《创意设计源》:何总,您好!请您先简单介绍一下“上海-昆山项目”的立项情况。

何增强:“上海-昆山项目”的核心机构是“昆山创意设计中心”。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2011年7月正式挂牌运作,是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昆山市民政局批准设立,从事推动昆山创意研发设计发展和品牌系统构建的专业机构。

昆山创意设计中心将积极配合政府制定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及行动策略,强化导向、构筑平台、推动集聚、形成体系,发挥中心的综合性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联动昆山生产制造型企业,调动各创意企业、研发设计机构与创意人才的积极性,整体推进昆山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并构建服务于昆山各企业、各行业的研发设计及品牌建设综合服务系统。

《创意设计源》:在2011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周,“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广告语非常特别――“昆山‘汇’设计”,这里的“汇”是汇聚的意思吧。

何增强:关于昆山“汇”设计,我们希望表达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从原始社会有设计以来,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设计”这一人类充满智慧的劳动已经从单个人的单独行动越来越趋向社会系统的有组织群体活动。

进入成熟时期的设计已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差别之分。HtC手机的外观概念与“苹果”的差不多,但技术不同;尽管价差很大,但人们还是认“苹果”,这就是品牌。不少人对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外观改变,其实,无论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信息传播设计,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概念,不仅涉及产品外观,还涉及技术、营销。可以这样说,设计的核心在品牌,位置在整个产业链。

《创意设计源》:昆山“汇”设计希望把设计当作系统来看待,设计是外观、技术、市场、品牌等要素设计的汇聚。

何增强:是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中国设计师认识到设计存在于这样一个设计组合之中。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设计曾经粗放地存在于组合结构之中。当时的搪瓷盆厂,内部包含美工部,销售部。计划经济解体之后,当年的“美工组”功能走向广告公司,“销售部”功能走向公关公司;生产厂家若希望产品更新换代赢得市场,就去找设计公司外包设计――这样的设计管理流程是体制问题造成的。

在美国,很难找到工业设计公司,因为工业设计部门涵盖在设计咨询公司里。当客户遇到设计问题,咨询公司为客户诊断问题所在,分析独立体错位发展的可能性,指导产品改造或者创新的科学路径。也就是说,设计实际上着眼于整体解决问题。

《创意设计源》:昆山创意设计中心将是这样一个整合设计的实体。

何增强:从离散的设计走向整合的设计,这是昆山“汇”设计的一个理想;另一方面,因为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这意味着适应市场新需求的转型迫在眉睫。昆山“汇”设计的另一个理想是:面对市场,把握市场,联动资本,增值生产能力;我们希望自己还能够身兼帮助传统企业实现新经济时代转型的重任。

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组建框架突出了何增强所言“整体设计”的双重含义。其方案对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的职能描述为:

(1)网络信息平台

投资创建“昆山创意研发设计综合平台网站”(暂命名),并以整合网络资源、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及品牌建设信息、逐步建设实现网络电子商务模式的研发设计交易、进行网络创意商品交易、集聚创意人才、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嫁接二、三产业对接为主要任务。

(2)投资咨询平台

与第三方投融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以创意研发设计产业为重点投资方向,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项目评估2)咨询服务3)知识产权4)集聚区建设5)政府购买服务6)品牌构建7)展示交易8)产业孵化(产学研一体化)9)创投基金。

(3)知识产权平台

以推动昆山市创意研发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交易与转让发展为宗旨,并配合政府部门、研发设计企业和社会各界做好知识产权的各项产权保护和产权转化工作。

(4)人才培训平台

该平台以企业研发设计管理、品牌战略管理人才和创意研发设计人才培训为主体,联合上海及江苏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国内外资源,联合办学,定向为企业培养专业性管理人才和研发设计人才。

(5)展示交易平台

该平台作为昆山在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和品牌战略领域对外展示、交流、、交易的一个常设窗口,是市、开发区联动共同推进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发展的共享平台,该平台主要由“昆山创意设计之窗”(暂命名)、昆山企业新产品成果展及论坛活动构成。

(6)研发设计平台

该平台以推进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业转向高端化、国际化、应用化为宗旨,从事与设计业相关的设计咨询、设计管理和设计输出等各项社会服务,从而嫁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实现设计品牌化、产品自主化。

(7)国际交流平台

该平台发挥自身社会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已与全球国际性工业设计组织、研发设计机构、跨国企业等建立了工作联系,重点加强与世界各国同行的交流沟通,推动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走向世界,吸引全世界创意型企业及创意设计大师集聚昆山。

二、联动“长三角”

《创意设计源》:何总,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头脑”在哪里?

何增强:目前主要是上海的创意产业中心和台湾异数宣言公司二家在操办,浩汉设计公司为顾问;当然,我们有昆山政府的大力支持。

《创意设计源》:上海联动昆山,或者更广义地谈上海联动长三角,应该不单单是一厢情愿的事。双方的诉求沟通,价值目标的同一化,运营机制的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规划,都需要两地联手创新和磨合。

何增强:这里我要谈到我们寄予“昆山‘汇’设计”另一个含义――“汇聚”而非“集聚”。

先说“诉求沟通”。昆山与上海不同,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工城市。制造业一旦遭遇瓶颈,不像类似上海这样的综合性大城市,有各种机制代为消化缓冲。面对这几年的市场不景气和资金链危机,各大中小型企业的转型态度非常坚决。因此,昆山市政府不仅很愿意与上海合作,而且各种运作的政策和动作实现都呈现短平快的特点。他们希望尽快提升昆山的产业能级,加快实现区域的制造业转型。

项目酝酿阶段,昆山市政府注意到上海地区创意企业、机构、园区对本地转型驱动产生的积极意义,曾建议整体迁移一批设计企业机构到昆山,以尽快形成昆山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气候。地理上,夏驾河边,有昆山市政府为未来创意产业基地预留的土地,环境非常好;政策方面,有昆山市政府的热情邀约,我们应邀似乎顺理成章。但我们没有简单回应,而是与昆山市政府共同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

昆山不是上海,上海也不是昆山。昆山可以借力上海,但上海能做的事在昆山未必能做。

以创意园区为例,上海办公空间紧缺,office租金每平方三元到五元;老厂产业转型后,空厂房租金才9角,两者之间形成3元到1元的落差。上海人会改造,可以把一个老厂区改造成比office还要好的办公空间,这样,创意园区就深深吸引了投资者。此外,上海还是一个宜居城市,海纳百川,中西文化交融;不仅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不错的医疗条件,东西方人都愿意到上海旅游、居住。但昆山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人们可以因为昆山的订单而来,却不会因为昆山的订单而留驻;换个角度看,昆山有订单,上海距离昆山很近,一定有人来;从提升昆山制造产业的能级角度,昆山只需要汇聚上海乃至全世界的设计力量,为昆山打造支柱产品,为昆山的产能升级服务――我们达成了“汇聚”的共识。

《创意设计源》:听说昆山创意设计中心提案的资金运作很有创意。

何增强:我们做了很多提案。昆山市政府承诺全力提供政府服务。

《创意设计源》:昆山市政府的先期投入包括哪些内容?

何增强:昆山市政府先期提供土地用于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金建造“汇”设计中心。昆山创意设计中心已经启动介入运营管理和中心建筑设计建造。

《创意设计源》:硬件条件不错。但昆山企业群的整体觉醒和整体行动需要政府引领。怎样普及创意设计的价值内涵?怎样帮助企业认识到创意设计对提升企业能级的作用?怎样令传统制造业迈出联手设计的第一步?

何增强:这个我们都想到了。我们创造了“设计资金引导”模式并逐步正式投入运营。

从2010年开始,昆山市政府每年提供设计资金作为昆山制造业实现设计转型的引导。通过政府引导,让企业在设计中受益,并逐渐导向企业主动重视设计、投资设计。在设计投入方面,昆山市政府的“敢为先”还带来另一方面效益:吸引相应数量和质量的优秀设计师个人、设计机构投身昆山设计,以帮助昆山迅速改变面貌。

《创意设计源》:设计如何推送?

何增强: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自身运作模式是:首先为企业“号脉”,而后“开药方”,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为企业服务的第一件事是渗透企业,了解企业的擅长和不足,为企业的创新改善寻找出路。昆山创意设计中心有一支创业的评估团队,专事调研、评估、谈判;昆山创意设计中心还备有设计资源信息库,提供全球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备选――我们为企业号脉,然后找到最适路的解决问题方案――汇聚世界设计力量,为提升昆山产业能级服务。

《创意设计源》:有没有成功案例?

何增强:尽管昆山创意设计中心成立不足一年,我们已经凭借整体形象设计,为三一重工赢得了超过6个亿的订单。

昆山创意设计中心与昆山乃至长三角的联动于是呈现出“大手笔”的特征:

1)协调政府各部委和职能部门,研究分析昆山发展现状及企业、人才等方面的实际,为政府研究制订相关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发展报告等文件,逐步完善中心的政府服务职能;

(2)协助市、开发区两级政府建立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及品牌规划发展推进机制,建立健全昆山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

(3)搭建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及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昆山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咨询服务和企业产品及品牌发展策略,协助企业开展研发设计及品牌策略的管理工作;

(4)促进社会资源整合,实现社会资源优化,提升昆山企业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和整合品牌后的综合竞争力;

(5)跟踪国内外创意研发设计的最新动态,组织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相关的主题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协助创意个人及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

(6)做好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和品牌建设的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昆山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同时跟踪国内外创意设计的最新动态,研究与相关设计信息,推动设计资讯的传播与合作交流;

(7)创建学术研究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国际相关机构的互动考察,全方位的构建研发设计技术转让交易、产品研发设计和工业设计咨询等合作机制,不定期举办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专题发展论坛;

(8)研究分析研发设计人才结构,培训从事研发设计及品牌建设管理的相关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训教育机制,协助政府和企业,创造研发设计人才的就业与创业机制;

(9)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产权评估为产权交易搭建中介服务功能;

(10)建立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和品牌策略咨询体系,为政府、企业、机构、个人做好创意研发设计产业和品牌建设相关方面的咨询服务。

三、产业创意化

何增强:创意这个词很早就有了;几千年前的彩陶设计就充满创意。但创意能够形成产业却是近几年的事。随着版权业的兴起和知识产权的认同,无形的创意和技术等软的东西,转变为可供交易的价值产品,创意也才能成为产业构成的要素。

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或第三次产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迅速,资源威胁显著,才觉悟到必须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沿海发达城市可能已经接轨世界发达国家,许多内陆地区却还停留在满足温饱的阶段;因此,对中国而言,创意的产业化固然重要,产业的创意化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

《创意设计源》:“产业创意化”,您的这个提法有特别的辩证意义。

何增强:以上海为例。上海的产业格局呈现不平衡态势,制造业的力量比较强,占城市产业比重的70~80%。今天,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一方面要花大力气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制造业的比重,实现城市转型;但同时,上海的制造业目前仍占较大比例,未来不会消失也不应该消失。问题是,将来上海的制造业,是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还是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这是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必须考虑的问题。创意设计服务于制造业,可以让一个杯子、一辆车子在没有大的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增值,我们在积极将创意产业化的同时,要特别倡导人们对产业创意化的关注。

《创意设计源》:“产业创意化”,想来意味深长。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产业的创意化理解为创意产业化的量变积累;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创意可以非常普泛地在不同能级的各产业类型中发挥作用;如果考虑到制造业作为服务业的基础,那么,产业的创意化便有了意义的叠加。

何增强:以“产业创意化”观照,我们能够看到更广域地区不同阶段的创意设计需求。

《创意设计源》:目前昆山创意设计中心的项目开展情况如何?

何增强:我介绍一下“昆山设计推进计划”的进展情况。

昆山创意设计中心整合国内外设计研发机构资源,在对昆山制造型企业进做了全方位调研和协调工作后,将诸多企业和项目纳入“昆山设计推进计划”,如:

(1)三一重工――“助推新产品与提升品牌形象”的设计项目

(2)捷安特――“领先品牌新产品开发”的设计项目

(3)微盟电子――“新车载电脑互动系统”的设计项目

(4)耀马车业――“打造一个电动三四轮载具”的设计项目

(5)新世纪光电――“品牌重塑与形象推广”的设计项目

部份推进的企业项目已经通过专家的评审会,并对参与设计服务的专业设计公司做了评审,实现了需求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项目对接。

《创意设计源》:这些项目的设立大都体现了昆山创意设计中心“产业创意化”的思想。

何增强:“昆山设计推进计划”服务于昆山开发区企业转型。昆山政府设立“昆山设计推进计划专项资金”,将昆山符合产业导向和代表昆山经济技术发展的代表性企业纳入配套推进计划中,使这些企业通过专项推进资金的申请,由昆山创意设计中心配合政府整合国际设计专业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国际性专业服务:

(1)产品战略

通过信息咨询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企业产品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规划。指导企业做什么。

(2)设计咨询

通过产品市场对比与知识产权结合制定设计核心竞争力规划。明确企业该如何做。

(3)设计服务

通过整合全球设计资源与产品技术集成,为企业提供设计外包服务,通过设计实现产品设计的目标。解决能不能做的问题。

(4)品牌策略

通过产品品牌管理和模式创新策略规划,延长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全面提升企业产品价值和品牌核心竞争力。解决企业市场获利能力的问题。

2011年10月18日到22日,BiCeS2011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展会上,由昆山创意设计中心(KSDC)支持,“浩汉设计”(noVaDeSiGn)设计研制的三一重机推出的概念挖掘机变形金刚机器人在展会首日吸引超过2万名观众驻足,直接吸引当日三一重机现场签单超过6个亿。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8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热衷研究工业设计的对象和范畴问题。相关的论说较多。如:指出,工业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当代文化的新形式。中指出,工业设计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方法论,是人类总体文化对工业文明的思想和修正,其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要。设计是除科学与艺术之外,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3种智慧。

综上,关于工业设计对象和范畴的表述过于宽泛和抽象。凭借工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即使通过跨学科协同设计,也无法对整个产业链进行设计,超越了工业设计的本体范畴。而指出,工业设计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也是产品的文化设计,是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为目标的技术人性化的创造活动。该论述相对具体,指出了工业设计的对象或范畴是产品设计,目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手段是将技术达到人性化的应用。《设计辞典》中关于工业设计的表述为:工业设计是为工业产品进行设计]。由此可见,工业设计的范畴是客观的、具体的,其主要对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是从用户与企业双方的角度解决产品的概念、造型、色彩、结构、功能、人机界面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在工业设计活动中要融入对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哲学思考。工业设计主要侧重在人机关系的研究上,这是与机械设计的主要区别

2工业设计的方法

科学方法论大体分为4个层次:经验层、一般方法层、具体方法层及哲学层。社会及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各种科学方法论也在不断发展,主要有:突变论,信息论,系统论,离散论,智能论,控制论,对应论;优化论,寿命论;模糊论;艺术论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为现代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工业设计方法属于科学方法论的范畴,主要研究工业设计中的3个基本问题: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现代设计方法学的研究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一般方法

广义上讲,设计方法是设计思维的反映。目前,世界各国总结出的创造性方法有300余种,包括头脑风暴法、联想法、移植法、缺点列举法、形态矩阵法、希望点列举法、KJ法、逆向发明法、tRiZ法等。工业设计常用的一般方法有:功能论设计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设计调查法、商品化设计方法、人性化设计方法、系统论设计方法等。

2.2具体方法

工业设计的研究重点是用户的需求及其与产品之间的映射关系,而用户需求由于涉及到文化、价值观、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给工业设计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学、脑科学、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工业设计研究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文中将介绍几种较主要的设计技术方法。

2.2.1感性工学技术

感性工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将用户感觉与意向转化为产品设计数据的支持技术与方法,最早由马自达汽车集团前会长山本健一于1986年首次提出,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工业设计的研究热点。感性工学一般采用定量或半定量的方式描述消费者的心理感性意向与产品造型要素的对应关系。述了产品意向的理论体系,阐述了感性意向的研究方法及关键技术,如语义差异、口语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利用意向尺度的技术方法对数控机床造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造型意向尺度分布图。以数控机床色彩为对象,进行了色彩意向尺度法实验,通过心理量表测量、因子分析和口语分析建立了数控机床二维色彩意向感知空间,提出了色彩辅助设计过程的模型框架。运用感性工学技术将消费者对产品的材料感性认知因素量化,综合运用多元尺度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对塑料的质感意向进行研究,建立了由感官评价因子和效用因子构成的二维材料质感意向认知空间,并在实际设计中进行了验证。研究了产品设计中用户感知意向的思维结构,以太阳镜外观设计为例,采用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技术构建了产品总意向与造型、色彩、材质及光影等子意向的关系模型,并在matlab软件中求解了4个子意向的最优组合。感性工学技术为产品设计过程的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是一种典型的科学设计方法。

2.2.2面向产品族的工业设计方法

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反复迭代和细化的过程。为实现面向不同需求的系列化或具有更大变形能力的产品,面对产品的大规模定制设计,有学者提出了面向产品族的工业设计方法。提出并讨论了产品族和产品族Dna的概念,对产品族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产品族设计Dna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电话机产品族外形生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业设计产品族本体知识的表示结构,产品族设计Dna的遗传与变异等,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并对眼镜产品族设计Dna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手段对数控机床进行了产品族造型设计的实践研究。面向产品族工业设计方法是企业竞争的有效手段,通过共享通用技术有效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既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又使企业产品获得统一的家族特征,有效解决了由技术同质化带来的问题。

2.2.3基于知识整合的工业设计方法

工业设计是知识密集型的创造活动。设计知识作为企业或设计师的无形财产,对知识系统的有效管理可在产品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机床工程师的设计思维及所需知识体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知识的获取和表达体系,开发了机床的侧面轮廓草图器表达技术。将设计知识和用户知识的提取作为获取工业设计知识的方法,提出了为用户解决数控机床工业设计问题的知识系统模型。进行了以获取知识过程的隐含知识为目的的口语分析实验,提出了基于iCaiD系统的知识处理模型、功能模块和设计流程,构建了具有知识辅助功能的数控机床工业设计系统。提出了知识驱动的产品设计情境研究方法,提出了知识转移的交流模型和旋转模型,探讨了基于知识的产品建模技术、推理求解技术、感性意向评价技术和知识库技术等。对设计知识重用的产品外观分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由规范案例构成的8类外观知识框架,可用于建立产品外观案例库,分解产品外观。提出了一种构建知识地图的方法,建立了具有不同抽象粒度的设计过程模型,搭建了相关的知识地图框架。

2.2.4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方法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媒介和工具,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数产品设计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日益成熟及CaD/Cam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技术已成为工业设计、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CaiD是在计算机及其相应软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工业设计领域的各种创造性活动。采用CaiD技术可大大提高产品的整体设计质量。当前,国内外对Cai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辅助造型技术(nURBS曲面设计、造型参数化设计、草图设计等)、人机交互技术(人机界面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智能技术(智能CaD、智能设计)及高新技术(虚拟现实、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并行设计、协同设计、基于VR的产品设计)等方面,在一些工程设计软件(如UG,Catia,eDSUnigraphics等)中都提供了工业设计模块,为工业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协同提供了平台。随着技术发展,产品设计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将朝着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工业设计师与工程师将逐步融合,走向统一化。综上,现代工业设计中,设计师紧靠隐性的知识经验和定性判断已不能满足设计需求和设计过程的需要,而采用科学的、定量的、精确的研究方法是工业设计方法学的发展趋势。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结合人文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多学科协同化、交叉化研究已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方法。也有学者认为,现代工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设计。

2.3哲学方法

从事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工业设计的系统方法,认为设计事理学是针对设计的内在目标,对外在因素有意识、动能、系统地协调与组织,是人为事物科学的基础。认为,工业设计应提到事理学的高度,从根本上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生存方式更趋健康和合理。该论述仅从宏观层面探讨了设计的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思考,对工业设计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但遗憾的是,仅从哲学层面定义工业设计的方法过于片面。

3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1)并行设计、协同设计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工业设计领域中,产品的功能与技术原理开发必将与造型、材料、人机界面等方面的设计走向统一平台,设计师与工程师进行协同工作;(2)综合化是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另一大趋势。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大规模设计定制服务的发展,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设计必将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工业设计将朝着多元化、更优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3)随着人们对社会、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生态设计或绿色设计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设计包括面向再生的设计、面向装配的设计、面向生命周期的评估设计及基于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等;(4)更智能的CaiD技术、先进的CaD/Cae/Cam技术、人机交互及耦合技术、神经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感性意向设计技术等将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支撑技术,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工业设计的研究层次将大大提高;(5)面向人文关怀、面向更优化社会服务系统的设计思想也将成为工业设计关注的方向。

4结束语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9

关键词:文化衍生产品;文化形象设计;产品设计;文化创作;手工艺设计;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占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70%以上,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大国。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虽有不少产品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产品创新带来的附加价值极低;我们挣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钱。产品创新是提高制造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它包含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两方面内容;文化创新则是设计创新的核心内容。现代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中国雄厚的传统文化宝藏,认为后工业时代中国将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流。如果说前一轮国际竞争是一场以技术创新为主知识产权大战的话,那么现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正昭示着另一场以文化创新为主的知识产权大战已拉开序幕。文化创新将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如果说现代工业产品制造业主要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需求,那么文化衍生产品制造业主要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精神需求。因此,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是我国未来制造业的热点。

一、文化衍生产品概念界定

文化衍生产品是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产物,是文化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内容。文化衍生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的物化产品形态,是记载人类文明成果的物质形态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媒介,是具有特定文化含量的消费品。从文化衍生产品所具有的精神属性的意义上说,现代文化衍生产品制造业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满足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物质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在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融合的基础上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一)文化衍生产品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衍生产品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换言之,文化衍生产品是对文化的一种表达,是通过对文化的不同特征的解构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化的文化产品形态。文化是文化衍生产品形成的必要条件,文化衍生产品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借助现代制造技术才能得以形成的。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族)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2008年奥运会期间,吉祥物“福娃”将中国文化很好地展现给了世界。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播。造型方面将鱼、大熊猫、藏羚羊以及燕子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运用到形象设计中,以中国独有的方式向世界传递祝福。其次是对中国风俗文化和语言文化的传播。每个娃娃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炊”、“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孩子纯真表达事物的方式。谐音是大家含蓄表示美好愿望的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就能读出“北京欢迎您”的寓意。

(二)文化衍生产品与传统手工艺品的关系

文化衍生产品是由文化衍生出的主要用以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文化衍生产品源于传统文化(含传统手工艺)但又不同于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是传统文化物化的表现。工业社会之前的手工艺品是指当时劳动者为生计,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当今,传统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与用具渐渐丧失其实用性,变成人们缅怀传统文化的精神消费品。文化衍生产品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所形成的以机械化批量生产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工艺产品,主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文化衍生产品与传统手工艺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不管是传统手工艺品还是文化衍生产品都不是纯艺术现象,它们服务于民众,并都代表了其区域或族群文化的风格特色。

二、文化衍生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异同

(一)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过程概述

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设计又称为产品系统设计。现代工业产品是工业革命之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产品系统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吸纳而成的新的分支。它继承了传统手工艺“设计、制造和使用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将现代工业产品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加以认识和研究,从全局出发将各组成部分看作是子系统或要素,通过整合,建立起相互之间有机联系以及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有机关系。一个完整的产品系统设计由产品概念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工艺设计和产品商品化设计四部分组成,是由工业设计师、工程师和市场销售人员协同完成的系统工作(如图1所示)。产品概念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核心工作,是工业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其具体过程一般包括产品调研、设计定位、方案构思、结构设计、标识设计、产品原型(样品)制作、人机分析、材料与工艺分析、产品价值工程分析等。

产品概念设计是指从分析用户需求、现有技术、人为因素到形成产品概念的全过程。产品概念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产品调研,产品调研是收集产品创新元素的过程,是最终确定未来产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所在的过程,它包括:产品市场调研、消费者调研、技术调研、人机调研、造型规律调研、法律法规调研等。因此,产品调研是产品产品概念形成的重要途径。

产品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师在遵循实用、经济、美观、舒适安全、绿色、文化认同等美学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产品定位的既定目标对产品的形态、结构、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的过程。它包括:产品造型方案设计、色彩与标识设计、产品结构设计、产品原型制作、产品人机分析、产品材料与工艺分析、产品价值工程分析等几部分。

产品工艺设计是产品批量化生产之前的技术预演,是产品系统工程的关键过程。产品工艺设计由产品结构工程师和制造工艺工程师(包括技师)领衔,依据产品造型设计定案,确定产品零部件逻辑关系,设计专用件制造工艺,组织零部件装配工艺等。期间,工业设计师配合工程人员,负责设计意图的解释和造型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善。

产品商品化设计是产品批量化生产之前的市场预演,是产品实现商品化的关键过程。由于社会分工和艺术门类设计学科的发展,工业设计师不再包揽产品商品化设计工作。产品商品化设计主要由艺术设计师负责。他们遵循企业形象规范,依据销售人员的市场信息,对产品包装、广告、服务等精心设计,以平面、立体,数字多媒体等形式向消费者展销商品。

(二)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过程概述

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同样是一个系统设计过程,一般分为文化形象设计和衍生产品设计两大部分(见图2)。

1文化形象设计

文化形象设计是对所要表现文化进行综合归纳,并以图形、符号、形态等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的过程。文化形象设计分为文化概念设计和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两大部分。其中,文化概念设计是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的基础,是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文化概念设计由文化概念调研和文化概念定位两过程组成。文化概念调研主要包括文化现象调研和消费群体调研两方面内容。文化现象调研是文化概念调研的核心工作,是文化概念定位的重要依据,决定后期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正确方向。文化现象调研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所体现出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收集和整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社会基础,把握其各种表现特征和运行规律。消费群体调研是对不同层次消费者对所研究文化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是后期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市场可行性的科学依据。文化概念定位是在文化概念调研的基础上对所要表现文化的总结和概括,是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是文化概念的视觉传达设计。文化形象即文化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意象(文化原形),可以是现实事物的夸张变形(如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等),也可以是人为事物的抽象形态(如神像、圣物、吉祥物等)。面对一种文化,人们心中会有丰富多彩的意象。为此,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造型要素的选择必须符合文化概念定位,表达大家都能接受的文化意象。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主要通过夸张、联想、变形、拟人等手法进行设计表现。其中“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在现代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中最为重要。在设计创造过程中,拟人化的形态具有了一些人的基本特征,更容易在形态上赋予人的情感,给人以似曾相识亲切感,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同。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应尽可能地简洁。使后期开发设计的文化衍生产品适应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文化形象可视化设计的具体过程如下:

(1)充分了解文化原形的特征。对文化历史、表象、内涵等诸方面加以综合归纳,得出原形与该文化概念的最佳契合点。

(2)通过夸张、变形、拟人等艺术手法设计出文化形象的基本形态。文化原形应造型简洁、个性突出、色彩鲜艳、动作神态丰富,视觉冲击力强。

(3)根据已定的文化原形方案进行衍生形象设计,完善文化形象体系。如:丰富其形象的动作神态,增添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或者是将其衍生成为家族形式等。

2衍生产品设计

衍生产品设计是把文化可视化形象融入礼品、纪念品、玩具、用品等物品形态的过程,是文化产业商业化的重要途径。衍生产品设计包括产品载体选择和产品造型设计两个重要过程。产品载体选择即衍生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是设计师在文化概念定位和形象设计的基础上,选择某一产品作为文化形象载体的过程。对所有备选产品的调研、定位及后期的造型设计过程与现代工业产品系统设计过程相似。

(三)文化衍生产品与一般工业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联系与区别

文化衍生产品制造行业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规律,自然离不开产品系统设计理论的指导。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只是比现代工业产品设计更大的一个系统,即在产品内部系统设计之外还兼顾文化形象设计的系统。

文化衍生产品与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保证产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神功能开发。创新设计则侧重于产品外观造型的艺术设计;而现代工业产品开发设计则更为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开发,体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良好结合的精神功能,创新设计侧重于产品结构和人机界面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系统由文化形象设计和衍生产品设计两个子系统组成;而现代工业产品开发则是对既定的产品系统进行开发设计。

三、文化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核心工作

(一)文化衍生产品对文化概念的合理演绎

文化衍生产品是文化概念的物化表现,坚持产品形象对文化形象的正确表述。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是系统设计过程。必须保证各个环节运行的内在序列,这是由系统理论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没有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形形的消费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就不可能形成较为全面和准确的文化概念。不从文化概念出发,文化形象设计就无法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文化形象就很难被大众所接受。文化衍生产品形态构思不以文化形象为原形,形态转换就无从下手且不知所终。因此,文化产业绝不是单纯的文化艺术现象,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文化衍生产品又是文化概念的再次升华,坚持产品形象对文化形象的必要创新。文化是特定人群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规范,引导并约束着新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新人们根据自然与社会的变化,又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着该文化。因此,文化形象设计结果基本符合文化概念定位的同时,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形式。全球化与信息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大家需要彼此交流的平台。文化的认同和交融,使民族化和国际化不再是水火不容的冤家。充分认识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优势;冷静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深入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科学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做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给中国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从文化概念入手,文化衍生产品可以借鉴“国际化”的设计风格和现代文化理念来进行造型设计。意大利设计师阿莱西对文化形象产品——清宫木偶设计,遵循清宫人物的基本形制,概括和简化文化概念,对人物的形状、比例和色彩进行大胆的抽象和变形,最终取得巨大的成果。

(二)文化衍生产品材料与工艺的科学选择

材料与工艺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文化形象和产品形象设计效果的表现。有些材料和工艺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时须充分兼顾这些特质。文化衍生产品设计既要兼顾产品对传统材料与工艺文化的传承,又要避免替代材料与工艺带来的文化冲突。旅游景区商铺中,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纪念品问题往往出在材料与工艺的文化表述。现代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中,对材质的恰当表现能够与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心灵呼应的感觉。不同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对使用者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同时不同的消费者又有着不同的爱好倾向、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如女性喜欢钻石般晶莹剔透的、男性喜欢青铜般雄浑厚实的材质等。当产品使用对象为儿童时,为保证儿童使用的人身安全,必须充分研究儿童的人体机能;产品材料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易碎的材料(如:玻璃、金属等),选用柔韧、无毒、不易滋生细菌的材料(如:布艺、橡胶等)。设计师必须充分了解选材的物理化学、人体感觉、机械加工等特性,将产品造型尺度控制在材料各项性能的有效承受范围内,并合理选择产品结构和表面处理工艺。

从设计到市场,还有制造和销售的环节。文化衍生产品在生产运营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是以现代工业生产效率、产品规模、生产组织、品质管理和市场销售为形式的文化产业。材料与工艺决定产品的生产成本,材料与工艺的选择最终影响着产品制造和商品化的可行性。不同的材料对应不同的加工工艺,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决定着产品批量化生产形式。既然文化衍生产品主要是满足大众精神需求的产品,那么面对大众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产品开发设计也必须表现出多样化。为此,柔性生产方式应该是文化衍生产品生产的首选。柔性生产方式是相对刚性生产方式而言的。刚性生产方式是指机械化自动流水线生产方式,它只能满足单一产品的生产。它的物流、信息流基本上是串行的,即必须按经营、管理、设计、制造的流程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流水线生产效率很高,但整个工厂运作效率并非很高。某个部门工作脱节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柔性生产方式是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上,以合理的设备配置和系统优化去适应产品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它的物流、信息流基本上是并行的。它不排挤传统手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不迷信电子加工工艺。追求以有限的投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尽管流水线生产效率不如刚性生产方式那么高,但整个工厂运作效率很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很强。如南京云锦材料——金线体现特有的金箔文化、纺织工艺体现特有的云锦手工艺文化,在其文化衍生产品——领带批量生产的过程中上就巧妙地掺入部分云锦手工艺、较好地体现了南京金箔和云锦文化。

产品设计与研发篇10

YangChunqing

(辽东学院,丹东118003)

(easternLiaoningUniversity,Dandong118003,China)

摘要:本文以产品设计为载体,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进行探讨。

abstract:thearticlestudiedthemodeofuniversitystudentresearchtrainingmodebasedontheproductdesign.

关键词:产品设计科研训练模式

Keywords:productdesign;modeofuniversitystudentresearch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02-02

1研究背景

产品设计结合了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学科,是研究人――产品――环境――社会等关系的一个复合型学科,产品设计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企业的竞争既是价格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又是设计的竞争,设计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

中国产品设计落后于很多国家,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很多高校的品设计教学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与设计实践相脱节,缺乏相关的研究,没有一整套的科研训练体系,导致学生毕业后设计能力不足。

产品设计为载体,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企业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培育跨院系、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设计项目,通过“设计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设计能力,对提升教师、学校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现实及长远的意义。

本科科研训练的开展在我国已成为一种趋势。在我国,清华大学在考察了mit的URop计划后,在已有的机械、电子、结构、数学建模大奖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了SRt计划,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科研训练计划,SRt在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前沿,从而培养科研素质,提高实践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以实现从单纯“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华中科技大学点团队项目:该团队以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为首要目标,强调“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重。由导师全程负责、真实科研项目牵引、该团队系统地提出并实践了“目标英才式、指导开放式、培养递进式、管理竞争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了一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

2研究目标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资源,以产品设计为载体,建立学生合作团队和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系列设计课题,多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对产品的体验设计、思维训练、头脑风暴等方法,构建一套基于产品设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新模式。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进行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

3研究的主要内容

概括起来是:一个模式,三个建设

3.1教师队伍建设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

3.2学生合作团队的建设组成多变性的产品设计团队,发挥不同专业之间发挥异花授粉的功能。其中包括产品设计、艺术设计、机械、电子、化工、管理等专业。

3.3课题建设教师课题;企业课题;学生开发的课题。

3.4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的构建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产品设计为中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进行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建立学生合作团队和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系列设计课题,多学科交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建立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

4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确定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通过调研及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地方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组建学生团队(多学科)和指导教师队伍,确定设计课题,进行基于产品设计的科研训练模式的研究,最终完成一套适用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生的科研训练模式。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集理、工、经济、艺术设计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学科覆盖面广。各专业特点不同,如艺术设计类(包括产品设计)学生,形象思维较为活跃,但理性思维较差;理工科学生,理论知识及目的性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经济类专业学生具备市场分析调研能力和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综合各专业学生特点,组建科研训练团队,发挥不同专业之间发挥异花授粉的功能,学科交叉渗透,背景借鉴,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产品设计为载体,由企业、学生、教师共同开发产品设计课题,建立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双师制,建立科研训练模式,通过“设计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

4.1团队合作学生团队从人性化、造型设计、工程和心理等不同视角来关照顾客,将对消费者的研究同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极好的结合在一起,确定产品的适用人群,确定产品的功能,产品价值分析,完成设计产品调研分析。

4.2体验设计深入调研相关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并要求客户一同参与顾客的研究、分析、结论,从而得出解决方案。

4.3头脑风暴对资料进行分析,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确定产品结构、材料,最后根据调研资料及用户的心理分析,将最好的想法整合起来建立模型。在教师指导下,从功能、结构、外观等方面进行确定,完成产品设计。

4.4案例分析法、资料分析法

5可操作的建议设想及实施步骤(如图1)

6结语

团队合作、体验设计、思维训练、头脑风暴等方法,构建一套基于产品设计的大学生科研训练新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真实设计项目,及早了解社会实际,锻炼实际才干,是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高校和企业界相互合作,跨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新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129).

[2]刘献君.论教学服务型大学[J].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