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术活动策划十篇美术活动策划十篇

美术活动策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1:52

美术活动策划篇1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等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美术活动策划篇2

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纯粹公的活动在总体艺术机会中的比例有所减少,社会力量对艺术的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活跃的策展人往往主动在社会力量与艺术家之间、社会愿望与艺术行为之间起到沟通、融汇、整合的作用,而且通过有意识的筹资开源工作把规模越来越大的社会资金导入到艺术活动之中。筹集展览资金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策展人在展览中的现实地位。2000年,中国艺术展览体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所谓的策展人中心制在投资方、艺术家的多向选择中应运而生,成为新展览体制的核心。计划经济时代艺术体制的遗留物如展览组委会委员和主任、评委会委员和主任、秘书长等头衔,经济转型初期临时出现的艺术主持、艺术总监等职位统统被策展人的角色囊括、取代。除了展览的经营之外,展览筹办、运作的几乎所有权力和责任都高度集中到策展人身上。2000年之后的当代艺术实践表明,许多展览的主办单位不仅认同而且也接受了这种策展模式。

2003年,继上海双年展、成都双年展、广州三年展之后,拥有中国美术圈正统、主流话语权的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也采纳了策展人机制,无疑是策展人制度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的一个缩影。

策展人

策展人的全部工作就是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供最优秀的展出条件。这是策展的原则和态度。具体来说,策展工作几乎包罗了展览中的万象。从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与预算论证、遴选艺术家到选择展览规模与形式、把握展场设计与布展工程、落实展览保持和作品安全,从撰写展览前言与学术主题阐述文本到主持展览的学术研讨,从编辑展览画册、作品导读、文献资料到展览推广、媒体、社会宣传工作,从展览资金的分配到总体负责艺术家材料费的审核与发放,甚至作品的包装、运输、保险、报关、仓储,都由策展人来承担并统筹。在策展人的服务意识中有一条准则,即艺术家是对的。首先要努力把艺术家异想天开的创意实现出来。

当代艺术事关原创,具有较为特殊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有别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理逻辑,有别于当代社会其他领域约定俗成的法度和规则,有别于流行的价值观。策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为了让社会更多地认同当代艺术的操作方式、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当代艺术的策展,指涉的是当下和未来的文化建构。所以,策展无小事,策展要求策展人适应一种事无巨细、周密细致的工作。大到让展览意义如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小到把一颗钉子如何准确地钉在墙面上,都是策展人所要关心和落实的事。一个展览是否有意义,关键是看它能否打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卓越的精神产品。

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当代艺术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对策展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艺术家鲜活的艺术实践的及时了解、对视觉经验的丰富积累、对艺术动向的敏锐判断、对艺术问题的深入把握、对艺术社会内外各种规则的洞察都是策展人必备的素质。此外,筹集资金、商务谈判、艺术管理和学理思维的能力以及中英文的书面、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成为对一个当下国际艺术交流大环境中的本土策展人自然而然的要求。一个独立的策展人,就有条件成为一个务实敬业、实践中出真知的知识者。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使策展人难以因循守旧,受限于既有的艺术标准和规则。策展人时时面对突发问题、不得不挑战的是自身极限。当代艺术的创新,就要求策展人不断打破审美定势,跳出路径依赖,摆脱思维惯性。策展人不得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通才,需要将人文科学的各种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否则难以应对艺术家千差万别的艺术方案及其语境。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有卓越。

中国的当代美术馆

当代美术馆一般是公立或私立的非营利机构,宗旨是推动国际和本地的现、当代艺术。国际上的当代美术馆大多采用“白盒子”模式,场地简单大方、朴实无华,简单要素就是白墙、水泥地、色彩低调的天花板、专业灯光。许多现、当代美术馆还打造一些挑高空间,以应对当代艺术多样化的实验特性。

其实在美术馆整体的运作规范中,这一切并不简单。白墙需要能钉上钉子挂画,需要每次展览以后重新粉刷、维护。水泥地面必要时可以改造、开掘,以营造新的空间条件。天花板横梁必要时可以悬挂一定重量的重物。专业灯光必须可以调节、重新定位。

美术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一直是国内外基金会和赞助机构、公司追捧的对象。美术馆的形象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其软件中的重要一环,是保持其形象、学术品位、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一旦展览质量、学术水准不到位,美术馆的形象建设则无从谈起。

当代美术馆既是一个社会与时俱进的思想前沿,又是一个追究文化问题、进行文化反省和批评的现场。美术馆自身学术形象是否鲜明,在于其独到的思想深度和独特的文化洞察力。而这一切又是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并重的制度建设来体现,其中以确立自身的学术架构为要务。

当下中国的一些开放城市,各种背景的中小型美术馆不断在浮出水面。2003年起,在上海,有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徐汇艺术馆等相继成立:在北京,有今日美术馆、北京皇城艺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宋庄美术馆等不断登场。其中,既有各级政府设立或间接支持的美术馆,也有诸多企业和私人创办的美术馆,也还有一些由外资作主要后盾的非赢利艺术空间。中小型美术馆的建筑物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盖起来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维持、如何管理、如何运作就成了所有美术馆热情创立者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其中的瓶颈往往是资金、管理团队和制度建设三大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型美术馆,这种自我认识有助于中国的许多美术馆找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继续按国际规范加强美术馆的专业性,使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在行政运作、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典藏教育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向国际优秀的美术馆规范化运作的水准看齐。同时,中国的现、当代美术馆必须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在本土文化建设和国际交流语境中形成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学术个性和学术地位,身段灵活地与本土社会互动,以历史的眼光建设打造一个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文化平台。

中国新兴的美术馆策展机制

今天国内试图按国际惯例操作的美术馆,一般都实行正规化的策展人机制。设专业策展人,长年从事策展工作。美术馆的策展工作是日常性、持续性的。

美术馆的整体展览策划与管理机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艺术行政管理的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美术馆之为现、当代美术馆的核心要素之一。现、当代美术馆不是展览馆,自身场地的展览须有学术规划,规划须有学理思考和文化建设的思路。一年或多年的策展思路不同于单一展览的策展思路,必须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和思想理论建设的标杆。以量取胜,频繁展出,无助于展览水准的保持和提高。而且美术馆团队疲劳应战,美术馆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也无助于自身的充电、调养、整顿提高。运筹帷幄,有张有弛,固然是美术馆展览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要义。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展的学术架构中推进并提升展览,让展览独具建设性。以学术理性规划全年或多年的展览,让展览少而精,不断地减少展览数量、提高展览质量,不仅是美术馆策展规划的重要理念和长远思路,而且也是在相对艰难的条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当代美术馆能够脱颖而出的不二法门。

美术馆的主流展览大致可分为自创展、合作展,引进展、交换展、征件展等几种。这样的分类便于策展人在行政操作实践中建构宏观思路和架构。经过梳理,针对不同类型的展览,采取一整套相应的应对机制和解决方案。美术馆展览的整体决策、管理思路一旦明晰,就能抓住重点,把握比重,精简具体的策展流程,提高效率。

美术馆的这几种展览都需要美术馆专业策展人不同程度的工作投入。策展人员必须制订全年展览计划。首先要策划原创展览,其次要审核合作、引进展览的申请报告,并负责实施所有展览。策展人员必须根据展览程序和国际惯例操作展览,包括签订协议、准备展览文案、全程落实展览布置和展览保持、人员接待和撤展。

自创展是指美术馆自己发起、组织、策划的学术性的原创展及具有一些其他功能特性的展览。这是美术馆确立自身学术个性的关键,美术馆必须重视的首要的创造性工作。自创展是一个推崇文化原创精神的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往往倾美术馆之力,把它们打造成美术馆全年展览的学术标杆和龙头。自创展一年至少应确定数个,数量可以逐年递升。也可以在两至三年之间发起一个重中之重、具备较大学术容量、但绝非国际双年展模式的展览。自创展必须有文化针对性,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原创性。但强调典藏性、教育性、文献性等功能特性的自创展也是可以超乎常规,策划出新意,让美术馆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生活乃至本土社会文化需求的一部分。自创展由美术馆自身的策展团队独立策划,是但凡国际著名美术馆走向成功、树立独特学术形象的必经之路。纽约的moma、ps1、新美术馆如此,巴黎的市立美术馆和东京宫如此,伦敦的泰特美术馆更是如此,泰特甚至有一个人数庞大的策展团队。

客席策展人制度也是一些美术馆营造自创展的有效补充。自创展邀请客席策展人譬如独立策展人、来自其他美术馆的策展人联合策划,或加盟策展团队,利在整合学术资源、开放多元视野、交换不同经验。只邀请客席策展人联合策展,同时又不邀请客席策展人独立、完全地策划美术馆自创展,是一些坚持主导立场的美术馆的学术机制。这样的美术馆往往十分注重自身的发言权和独立文化形象。

自创展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美术馆自身策展团队仅履行策展行政的配合和服务之职,是中国中小型美术馆强调艺术行政的一种常规打法,这种打法的诉求主要在于艺术的教育推广、典藏和社区服务。然而,致力于自身学术个性建构的美术馆,往往会慎用客席策展人以及完全由客席策展人策划的自创展。

引进展也是现代美术馆的常规展览之一。由于美术馆自身策展资源不足,引进其他美术馆的优秀展览和独立策展人策划的展览,仍不失为美术馆拓展并借力外部资源、学习并借鉴他者经验的一种方式。引进展分两种:被动引进,主动引进。

被动引进的展览俗称“接活”展,坐地观望,等待人家的展览项目打上门来,从中仔细选择质量、意义、价值超群的展览进行立项、磋商、谈判。条件成熟,即加以引进。这是发展中国家美术馆最常规、最有惰性的展览形式之一,是以往场租展的惯性延续。在操作上具有不稳定性。展览的质量、时段、策划与运作方式深受展览提供方制约。几乎每个追求卓越的专业性美术馆,都以不断削减这类展览项目为荣。以开放的、不拘一格的心态、面对全球艺术圈主动出击,遴选那种可以整体打包、移师再展的现行展览,整体移入,或精选其中一部分引进门来。这种引进展就与守株待兔的“接活”展有本质不同。这种引进展的规划由于出于主动,预设条件可以较高,挑选余地可以较大,合作的空间可以较宽,酝酿时间可以较长。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首先可以锁定国际艺术社会和展览供求市场的高端。用“猎头”的方式在国际、国内争取学术资源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优的展览

当下,中国国内的中小型美术馆安排引进展较多,有的美术馆往往全年要引进多次展览。在自创展资源不足的情形下,变主动为被动,主动引进优秀展览,是美术馆提升展览质量、确立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必要举措。

交换展是引进展的特殊方式。不仅引进,同时涉及输出。美术馆与国际上优秀的美术馆形成合作、展览交换的关系,可以用共同策划、两地交换展出的自创展进行交流,也可以在常规条件下直接交换各自的自创展。国内、国外的优秀美术馆都预设在交换合作的意向之内。交换展是不同美术馆资源和经验的互补,由此,一个新美术馆在自身提升、锻炼过程中可以大得裨益。但美术馆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回避这类容易流于形式的学术交流。因此,一个中小型美术馆安排交换展,应着力加以递减。

征件展可以强调实验性和美术馆特色。美术馆拿出一定的空间上网征求展览提案。在一定时段内,召开美术馆策展部学术会议或艺术委员会成员的评审会,选出适合展出的优秀提案,由美术馆本着指导、支持、制约的原则辅助实施。征件展应该是一个发现、推举年轻策展人和艺术家的舞台。征件展的频率和预算应有所控制,中,j、型美术馆应以全年安排不超过六个为宜,展览预算积极寻求国内外基金会和民间赞助的支持。

巡回展可以是美术馆的自创展,在美术馆首展后出去巡回,也可以是引进展、交换展和征件展,在展出后到其他城市的美术馆或其他空间展出;也可以打包出口,到其他国家展出。巡回展既可以获得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均摊展览成本、降低预算压力和资源浪费。当然美术馆作为展览原创单位的品牌行销,也会取得放大效果。巡回展必须视美术馆自身能力和馆外资源整合的能力而行,适合从一年作一次开始起跑,积累经验,再作发展。

展览的行政分类法特别有助于展览管理制度的建设。在统一管理的理念下,什么样的展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来对待,配合什么样的处理方式,什么样的展览应该侧重,什么样的展览应该缩减,应该清清楚楚。方针既定,就要贯彻到制度层面的具体建设和执行。这样,策展管理才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中国首家现,当代美术馆的策展实践

2003年12月28日至今,作为中国首家政府背景的专业性当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shanghaiduolunmoma)已成功运行五年多时间。五年多来,这家中小型美术馆硬件、软件建设初具特色。特别是由于一系列定位准确、文化针对性鲜明的当代艺术展览的举办,让美术馆获得了人气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中,美术馆自创的《打开天空》、《上海酷》等注重本土平台视觉文化建设的展览,推出的《两个亚洲、两个欧洲》、《无人之境》、《hexa计划:闪现》等较高学术定位的国际展,在国际与国内艺术圈中备受瞩目,国际媒体《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和专业媒体《artinamerica》、《artpress》、《artnews》、《artlink》等纷纷以专题多次报道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和学术倾向。这一系列以全球本土化模式举办的展览,通过本土社会视觉经验的不断刷新,致力于在纷繁复杂的艺术生态中,引导出塑造中国当代艺术主体性的全新语境。在国际视野中,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中国自立、自为的一家成长中的小moma。在发展中国家的独特语境下,它不得不面对独创性、建设性乃至挑战性的美术馆工作。然而,它所打破的许多国内纪录,探索的许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都对中国其他中小型美术馆的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既然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已经积累了五年多的经验,以分析、总结的方式看待美术馆自身的制度建设问题,从实际经验出发探讨完善中小型美术馆制度建设的可能性,不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还可提供了许多可参考的经验。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在一年多的摸索中逐渐确立了以原创思想为文化目标、以原创展为主打展览的学术定位。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有利条件、经验的积累可以视为美术馆推进自己,创立自己文化个性的前提。但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继续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入手,调整在制度建设上的心理结构,确立一个可持续推进的、深具潜质的现代美术馆学术架构,是美术馆的当务之急。这也是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再次起跳,以卓越的文化建设形象真正跻身于世界美术馆之林的根本大计。

美术馆的制度建设中,自身学术架构的确立十分重要。就展览策划而言,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一反国内美术馆的常态,在开馆之初,率先设立总策展人职位和机制,并设策展部为美术馆的核心部门,就是重视策展在一个美术馆制度建设与学术架构中的重要性。通过策展的规范化管理,一个当代美术馆才能实现在中国社会转型期所不容替代的文化建构作用和不容推卸的文化反省角色,并由此体现出一种基于发展中国家之后发优势的文化原创的特色。

策展与媒体传播

中国当代美术馆的策展与媒体传播的互动机制,在美术馆公共推广、营销方面十分关键。原创层面的当代艺术,在生成方式上往往先拒绝商业性,仅仅依赖于传播存在。这是实验艺术能保持它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精神性的可能条件。实验艺术如果不传播,作用还是体现不出来,纸上和网络媒体的放大成为它传播的最重要方式,另一种方式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恰当地处理好实验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实验艺术就有可能保存它的敏锐性与前瞻性。

公共传播一旦生效,美术馆动员社会赞助的号召力方能立竿见影,因此,美术馆推广、营销的这一市场环节往往在展览展出并传播之后发挥功效。公共推广、营销的成功应该是一系列优秀展览的结果,而不是动因。

当代艺术在中国国内的本土化进程中,除北京、上海以外,当代艺术也形成了对广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等几个媒体中心的依赖,在这几个非主流的信息传播中心,已经形成一种媒体惯性的行为力量。这种行为力量由港台地区开始,在国内得以实用,而且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再就是,网络化的存在。以前在北京、上海做艺术活动才可能形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辐射。现在,把好的艺术活动在成都、南京、广州等地的美术馆或替代空间做,同样可以取得在北京、上海的效果。原因之一是当地媒体的主动参与,之二是通过网络的继续放大和媒体信息的自我克隆,自身繁殖,使当代艺术信息得到更多的传播。

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有以下三个点:学术性批评:局限于艺术圈;报道式批评更有社会性和广泛性,尽量强调通俗易懂;媒体活动报道:兴奋热点在于新闻性,可能会造成对某个艺术事件的误导,但其对新闻的捕捉是最敏感的。在艺术策展时要考虑到这三个点,考虑到和大众的关系。

当代艺术活动的公众互动方式大体可以分几种:>中击型、灌输型和互动型。冲击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在一个公共空间里突然发生的行为艺术展,由于纸上和网络媒体的集团化操作,一下子辐射到全国上百家报纸。一个艺术行为,通过国内媒体竞相报道的方式进行传播,至少让公众知道有当代艺术这码事,有行为艺术这码事。他们可能会批评,但至少人们开始谈论当代艺术、行为艺术。在谈论过程中,当代艺术可以进行传递。

灌输型的当代艺术活动,如雕塑公园请艺术家在城市市区或市郊做雕塑作品和户外的装置作品。公园形成后,几乎每天有许多市民和游人参观。无论是上海张江公共艺术计划“现场张江”,还是桂林的愚自乐园等等,都以亲民的姿态,形成了当代艺术对民众灌输式的艺术教育。

美术活动策划篇3

涵盖艺术与收藏领域成绩卓绝的风云人物及机构,

作为致力于传承、创新、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的知名文创机构,北京荣会艺术中心荣获2013年度“策划力大奖”。

多年以来,北京荣会艺术中心始终以创新的视角、超前的策划思维,联合国内外顶级艺术大师,

不断推出极具影响力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对多个艺术门类的跨界合作及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策划”究竟对整个艺术行业有何影响?荣会总创意宋宁颉给出解读。

有效挽救濒临灭绝的传统“非遗”

“中国的工艺美术行业拥有很多好的东西,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尤其是传统手工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脉的核心精粹。但是,在信息化发展迅猛、传播载体多样化的今天,工艺美术行业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它开始受困于工艺美术大师自身的局限。这种局限表现在:艺术大师更多是专注于自己手工艺术的绘画、设计或者制作,却没有良好的方式、方法把作品传播出去。通俗来讲就是:这些工艺美术大师会做不会说。那么,对传统文化进行策划和推广,对整个行业来讲显得至关重要。”当下,不少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濒临灭绝,亟待以一个有效的方式进行挽救,六年前,荣会充当了这支挽救队伍的先行者。

专业团队形成智力链条推动行业迈进

“2013年度艺术力场”评委会评选荣会的获奖理由是:它肩负使命,在推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勇于创新、锐意向前;它引领当代工艺美术收藏领域崭新风潮,追求卓越、成绩斐然;它有一支年轻而充满激情的专业团队,独具实力、创意无限,点石成金、成就非凡,它是中国文创机构的优秀典范。据宋宁颉介绍,这支团队集结了来自从事国际品牌管理、新闻传播、广告推广、创意设计等方向的专业人才,能够为艺术大师“度身定制”解决传播推广上的问题。“我们独立完成从创意概念,到策划推广、活动展览再到营销的所有工作。机构下设开发中心、市场部、展览部、产品部等,形成完整的智力链条,全面帮助、服务于工艺美术大师,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全方位艺术平台助力实现“中国梦”

美术活动策划篇4

当下策展的“泛化”引起了学界对于策展的价值重估与理论清理。围绕策展的论争主要聚焦于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策展人,策展的功能何在?[1]是否找到一笔经费邀几个人拿几件作品放到展厅里挂起来、写点文字、出本画册、搞个开幕式、找几家媒体一报道,就可以称之为策展人?而参加展览的人无论其作品的价值优劣均可以因此顺利获得艺术家的称号?这些尖锐的问题将艺术界的视线重新拉回到“严肃”的学术界面。到目前为止还不敢断定这种重估和清理的尝试标志着“艺术批评”的“终极复活”,但这至少意味着“批评的在场”,它将关注的视线通过学术的缕析引向对现象的“繁华表象”内在支点的事实评判与逻辑解构,这对于策展水平的学术保证、避免坠入庸俗的漩涡具有正相关性。有必要沿着这条线索让问题进一步深化,既然批评界对策展人身份的合法性与功能的正当性如此看重,那就应该存在一种相对可以称之为“基本共识”的“元功能”。如果“元功能”消失,那么策展的“边界”将很难找到评判的依据。关于策展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展览机制”的转型层面。从1980年代的批评家集体“上马”,到1990年代的批评家提名展的学术主持制度和中后期以“策展人”为身份认同的新一代艺术推手的出场,再到后来的双(三)年展策展人制度的确立和美术馆与画廊展览机制中初步纳入策展,伴随着中国美协对策展的认同和引入,现在“国画”领域的展览已普遍存在策展现象,甚至拍卖系统也在尝试拍场的策展可能性。粗略拉一条线即可看到“后全国美展”时代展览机制重组过程中的显性线索与其背后所潜隐的文化功能以及演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纠缠。作为结果,“策展”话语在1990年代中后期生成、生效,并在后来普遍地被认同乃至“泛化”使用。无论如何,从效用上看,这一事实已深刻地变革了中国艺术系统内的展览运行方式。可以说,策展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艺术“各界”展览运行的一种“常态”,既是十年前“策展人时代”这一口号在今天现实中的“普及”,也是当年“策展危机论”理性反思精神所担忧的问题在今天的伴随遭遇。除了策展话语在展览机制层面“解构原话语”、“建构新话语”进程中的显性效用外,与“元功能”相关的问题是策展在其工作语境中与其“拉动对象”――新派艺术形态(相对于中国系统内的“老主流”)――在语境、语法和句法中的功能性指涉。策展与新艺术形态在“转型时代”的大背景,在文化变迁的上下文中显现于不同“段落节点”中的具体概念和价值认同方式的表征转换中,始终与“文化逻辑”紧密关联,而不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一方面这些“概念动力”的现实拉动和“节点转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策展这一“媒介”去“呈现”;另一方面,“策展”也直接成为与“创作”话语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去“实现”“表征显现”和“节点转换”的动力引擎。《新艺术的开路者》发表时笔者用了“实验艺术”[2]的概念来讨论“当代艺术圈”中策展的“拉动对象”,那个时期的“实验艺术”与“独立策展”非常活跃,而那时“当代”的概念尚没有像今天这么“普世”和“流行”,当时“实验”这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还被“圈内”[3]所认同和追求,它指涉的方向将许多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理想凝聚在一起。为了更好地理解策展在中国艺术展览史上的生成史,需要将观察视线拉到1980年代的“策展前史”中去稍作回眸。在策展出现之前的1980年代,前期如“星星画会”基本是以民间艺术家“自我组展”方式进行的艺术呈现,中后期由批评家们操盘展览的时候,尤其表现在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的“中国现代艺术展”,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创作话语”还原到它的“本职”,而由那些通晓古今中外美术发展历史和视野更为宏观的具有艺术品鉴能力的批评家们去运作展览,这样“学术”与“创作”从“知识分工”的“天然性”上就相对理顺了关系。批评家们登上历史舞台,某种程度上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批评的自觉。而在当时,用于拉动艺术前行的概念,或者说脱胎于那个时代的“新派艺术”在形态和表征上的具体显现是以“现代艺术”和“前卫艺术”为价值认同和概念显现的。由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们相信可以通过艺术的力量来介入社会的进程从而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在艺术系统内去否定既有的“僵化艺术”样式。在那个特殊的阶段,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前卫姿态”、“社会介入”、“批判意识”和“反叛精神”被放大使用。在今天看来,当时的参与者其实并没有充足的条件在学理上深刻地辨清现代艺术的文化全貌与价值结构,而更多是借由当时难得的体现在报刊和画册中的“珍贵碎片”和自己对现代艺术以及西方哲学的部分理解,去作用于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具有浓郁的“精英主义”情结。可以说,借助对“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中的相关内核对时代的介入胜过在学理上的理性过滤,这种“文化条件”上的准备不足和冲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作为那个时期“新派艺术”具体表征――“前卫艺术”――的荒诞结局。后期“清理人文热情”(王广义)和“纯化语言”(孟禄丁)的呼声代表了当时的参与者们对这场“艺术运动”的命运从两个层面上的纠正愿望,一个是“终止空洞”,一个是弥补对“现代主义”价值体系中“前卫姿态”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即语言本体重要性的呼唤,这“两维”对当时那些风靡一时的空洞口号和粗制滥造的作品而言是有针对性的,也是一种参与者的实践反思。在“现代”和“前卫”的表征逻辑之后,1990年代的“新派艺术”随着社会形态与1980年代的段落差异,以及这种变化的综合效果客观上对“艺术界”的深刻影响,新艺术在表征方式上与十年前发生了新变,1990年代“实验艺术”概念的兴起取代了1980年代“现代艺术”和“前卫艺术”的称谓,这种价值内涵上的概念转换,从宏观上看,无疑与中国大的社会切换具有不可剥离的关系,而从艺术界的具体情况看,也需要一种“新派艺术”的“新表征”来应对大的“时代切换”,确立新的“价值认同”系统在逻辑上产生新的“拉动力”。在这一价值与表征方式的实现和转换过程中,策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新艺术的代言人和学术推手之说。从首届广州三年展的叙事逻辑中不难发现对1990年代新艺术的表征定位,巫鸿、王璜生和冯博一这三位策展人给出的主题是“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作为对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艺术解读。“实验艺术”的概念在当时基本成为大家的认同模型,众多批评家和艺术家参与了这次展览,批评家易英撰文《90年代的中国实验绘画》和《中国90年代的实验美术批评》、殷双喜研究雕塑和装置的文章关键词也是“实验性”、皮力文章反思了《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的体制》、巫鸿梳理了《90年代的“实验性展览”》、林似竹研究了《西方对90年代中国大陆实验艺术的接受》从绘画、雕塑、装置、批评、展览、体制甚至“西方接受”,几乎从“新派艺术”的各个媒介和话语关系中形成了有别于1980年代“现代”和“前卫”之外的系统性“新概念”。经过短暂的暂停和调整,“新派艺术”以“概念重置”的方式,承续了脱胎于1980年代的衣钵并将其推动和引领到1990年代的语境之中。这其中,策展的作用十分明显。策展人基本是在这个时间出现的,并以“实验展览”的策展话语承当拉动“实验艺术”的重要引擎,相关案例将在后面介绍。“实验艺术”的价值认同在相当范围代表了“新派艺术”体现于1990年代的奋斗目标和价值指涉,它是那个阶段重要的表征方式。当然,不能说1990年代的“新派艺术”从形态学上就可以简单归为“实验艺术”这一元,即使很难断定精确的时间,但随着中国社会与艺术生态不断变化,“实验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概念开始成为“转型时代”所生成的“新派艺术”在后来的“价值拉力”,而“实验艺术”主要生效于1990年代和2000年初,后来它与“现代艺术”和“前卫艺术”一样,已经不能再继续承当拉动艺术前行的“概念动力”,逐渐被一种“当代艺术”[4]的表征方式所取代。前文提到,明确以“策展人”身份出现为新艺术开路代言,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并与1980年代新派艺术的领军批评家们共同构成了自那时一直到21世纪前十年的“策展主力”。这个阶段“实验艺术”和“当代艺术”成为大所认同的艺术范式,在这里也简单回顾和勾勒出现在中国的早期“策展现象”及其展览主题对“艺术表征”的部分反映。代表性的策展人和展览有:冯博一策划的“生存痕迹”、顾振清策划的“二手现实”、朱其策划的“像唯物主义那样美丽”、冷林策划的“是我”、吕澎策划的“92广州艺术双年展(油画)”、张晴策划的“是切断,还是延伸”、黄笃策划的“后物质”、皮力策划的“观念的形态”、高士明策划的“向后殖民说再见”除此之外,还有作为1980年代“新潮美术”运动中作为重要领袖的批评家以及海外批评家所策划的各种国内外展览,如栗宪庭策划的“对伤害的迷恋”、范迪安策划的“都市营造”、费大为策划的“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高名潞策划的“蜕变与突破”、郑胜天策划的“我不想和塞尚玩牌”、侯翰如策划的“从中心出走”、巫鸿策划的“瞬间”等等[5]。大约从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除了如上以“五零”和“六零”一代为主的策展人,一批更为年轻的批评家涌现了出来,还有一些从事美学研究的院校学者也投身到批评和策展的队伍,以自身的策展实践扩展了新世纪的策展版图,为策展注入了新的视角和活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彭锋策划的“弥漫”“平面与深度”,赵力策划的“左灯右行”“青年100”,王春辰策划的“变位”“观念维新”,付晓东策划的“原型研究”“断舌”,何桂彦策划的“社会风景”“清晰的地平线”,杭春晓策划的“概念超越”“重新定义”,刘礼宾策划的“形无形”“水墨的味道”,段君策划的“依于仁,游于艺”“暗能量”,盛葳策划的“媒介研究”、“在路上2014”,鲍栋策划的“on|oFF”、“绘画课”,卢迎华与刘鼎策划的“小运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回响”,张苗苗策划的“交互视像”,吴洪亮策划的“渐”,夏可君策划的“虚薄”、“对白”,杜曦云策划的“个体生长”“流动的面孔”,卢缓策划的“虚城计”“上海与巴黎之间”,胡斌策划的“异体异在”“视觉交叉体”,鲁明军策划的“不是之是”,柳淳风策划的“@what”“镜花水月”,王萌策划的“从现代出发”“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等[6]。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策展人的观察视角和敏感向度都有其个体语境的差异性,但他们的策展话语一经集合则构成了支撑“新派艺术”的解读、阐释、演变、发生和生效系统中的重要“能指链”,新派艺术很大程度上在这一能指链中进行意义的显现和滑动。在“当代艺术”[7]概念既遭受质疑又难以有更明确的表征方式形成新的“拉动力”,“策展”正与“创作”“批评”“运作”“接受”形成一种密切和新型的关系,新的增长点和扩散方式将从这里发生。前面所勾勒的这条“策展对象”的“概念转换”不仅涉及到新派艺术系统生成过程中的价值认同方式的转换,它同时有助于理解“策展”如何在拉动艺术新形态演化进程中反馈在展览机制层面的生效与认同方式。理解策展在这一艺术发生进程中的作用,对于“后策展”时代繁华表象与泛化现实下辨析“策展”与“亚策展”,理解这种混杂的现实及其之间的分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许随着语境的变迁,原有认知层面的策展也在变化。随着“转型时代”发生的“新派艺术”[8]告别20世纪,面对新的发生环境,从一种“发生性”文化态势观察,既有的表征方式和拉动模式构成了艺术世界在“系统内”追问“元功能”的一种历史认知视角和分析方法,但策展是“活性”的,如果强行将不同文化语境中已经“固化”的价值表征作为应对今天与未来艺术判断的“法典”,从而屏蔽了本可发生的新可能,也将是一种“教条”和“僵化”。策展已经成为当下“艺术呈现”[9]的“惯例”。策展不仅是“话题提供”“展览行为”“艺术传播”“资源整合”,它所涉及的问题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在不同的文化逻辑中可以有不同的显现方式。本文并不是在“策展泛化”的事实中为“纯化策展”进行宣言缔造前的理论铺垫,仅是试图在节点上提供一种学理层面的认知视角。围绕策展的讨论不会终结,还将继续和深化。注释:[1]这是个老话题,策展界在2003年曾有过题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北京策展人会议,广东美术馆曾经召开过“地点与模式”的国际策展人论坛,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双年展期间召开的“策展的理由及其批评”学术论坛又在新的语境中开启了讨论,笔者受邀参加了这次论坛,本文为论坛论文。[2]那个时期的叙事逻辑有些交杂,“前卫艺术”、“现代艺术”、“实验艺术”、“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先锋艺术”、“当代艺术”总是在不同前后顺序下交替和混杂使用,这体现了“转型时代”的“新派艺术”的认知史和表征的发生学。[3]当时这种新艺术形态存在和发生于很小的一个圈子,尚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公共性,在价值认同上存在“圈内”和“圈外”的分野,随着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思维已经几近消失。[4]“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是目前被学界既反思又在很大层面依赖其进行叙事的概念,它的使用方式有很多的可能性,如“中国当代艺术”这个用法也有其多义性,其中一个解读维度就是脱胎于西方“现代-当代”,从”modernart”到”Contemporaryart”这一西方“文化逻辑”在中国的分支,在国际展览和拍卖语境中经常被作为”Contemporaryart”在中国的一个“支部”而存在,当然也有其他指涉内涵,这里仅做一个提示。[5]此部分策展案例在《新艺术的开路者》一文中有介绍,限于篇幅此处不再重复。见王萌:《新艺术的开路者》,《艺术评论》2009年第4期。[6]因篇幅所限本部分仅作为案例介绍,如有不详和遗漏在所难免。[7]目前还无法形成足够的“语境”去讨论“当代”这一概念所指涉的价值认同逻辑和范式表征方式的有效期,关于意义生效与消解、永恒与暂时,这类终极问题,尚需要充分的条件去进行学理层面的清理、反思和批判性解读。也许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所在,需要借助能指链更加充分的展开,才有可能从更充分的“全景视野”下去追问所指。[8]到目前为止,“新派艺术”相较于20世纪的最后20年已经从“小圈子”走向了一定层面“公共化”,这种公共传播还将继续扩展,但如果放在当代中国的总体艺术体系中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具有“新派属性”,因为“老主流”尚在。从“否定之否定”的视角看去,无论是前卫艺术、观念艺术、实验艺术还是当代艺术,在全球视野下,都有其从边缘到中心,从反主流立场到主流化的历程,如同格林伯格对前卫艺术命运的阐述,它是“反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文化”,其存在与发生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中:假设与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相分离,以一根“金钱的脐带”与之保持联系。从终极的“艺术历史”看去,任何一种发生于特定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形态,都不是永恒的,因为“永恒”不可能是具体的艺术形态和风格,只能是艺术的“历史化”的所指,历史只能对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人、事、物进行书写。[9]美术理论家豪泽、迪基和丹托提供了“中介体制”、“惯例论”、“艺术世界”的阐释方法,“艺术呈现”的意义与此“论域”相关,是今天艺术获取意义的一种途径和方法。王萌:策展人责任编辑:李松睿

美术活动策划篇5

abstract:americannewenergypoliciesarebeingpaidmoreattentionallovertheworld.Basedontheanalysisofitsenergypolicies,itseffectsonU.S.science&technology,economy,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ndChinaareanalyzed,thecountermeasuresfordevelopingChineseenergytechnologyandindustryareputforwardfrommakinggoodreadyforenergyindustrytransition,improvingtheabilityofreplyingclimatechange,makingenergydevelopmentstrategyprogramming,innovatingsystem,perfectingmechanismandstrengthening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关键词:美国;能源;新政策;影响;对策

Keywords:america;energy;newpolicies;effect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0-0323-03

0引言

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强调科学技术的利用,保证美国在科学、技术和战略性领域的领先地位,无疑是美国历届政府科技政策的核心目标。然而,奥巴马政府的上台标志着美国迎来了一个能源变革的新时代。本文将简要概述美国的新能源政策,认真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为我国能源科技政策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应对策略。

1美国新能源政策

奥巴马走马上任后立即组建以朱棣文为能源部长,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能源变革的管理团队,成立有资深的专家组成的“能源气候变化理事会”,这为美国新能源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归纳总结美国新能源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自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以来,美国先后出台《能源政策节能法案1975》、《能源税收法1978》、《清洁空气修正法案1990》、《能源政府法1992》、《能源政策法2005》、《先进能源计划2006》、《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食品、环境保护和能源法2008》及《美国能源法2010》等法案,逐步建立了完善了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成为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能源政策法2005》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标准(RFS),可再生能源标准要求将可再生燃料的使用量从2006年的40亿加仑增到2012年的75亿加仑,且2012年前1加仑纤维素乙醇或由废弃物生产的乙醇折合为2.5加仑;2008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食品、环境保护和能源法2008》,规定对生产先进生物燃料的生物炼制示范厂给予建设成本30%的资助,以加速包括纤维素乙醇在内的先进生物燃料的商业化;2010年美国出台《美国能源法2010》,特别是从战略角度强调确保能源安全、经济转型和占领新一轮新能源技术革命的制高点。

美术活动策划篇6

关键词:小企业小企业地位小企业政策

美日对小企业的定义

在美国小企业的定义由小企业管理局(简称SBa)规定:制造业雇员不超过500人,年销售额在8万美元以下。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SBa的统计数据,1990年,美国小企业创造了39%的国民生产总值和52%的企业销售收入。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体现了美国小企业的重要地位。1993年,小企业的数量为2150万个,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54%。从1981年至1988年间,小企业创造了45%的新增加就业。但小企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其他经济指标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1958年至1977年间,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从占全部企业的52%下降至47%。同一期间,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从占全部企业的52%猛降至29%。销售收入则从1958年的57%下降至1982年的50%,到1990年才恢复到52%。

与美国不同,日本小企业有明确的定义,通产省(miti)规定雇员不超过300人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并且根据雇员人数和资本额明确了在各个行业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在战后的日本,小企业同样在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miti1995的统计数据,在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的52%,增加值的57%;在流通领域,小企业占全部批发额的60%,零售额的78%。并且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日本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在所有产业中,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小企业就业人数占行业就业人数比例最高,而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就业人数的绝对额最多,1994年,这两个行业的小企业提供了23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部小企业提供就业机会的56%。进入90年代后,由于面临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以及日圆的升值和不动产价值的下降,造成了日本国内需求增长的停滞,小企业的就业人数有所下降。如在制造业,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小企业就业人数出现了自70年代以来的首次下降,但在1994年小企业仍创造了4100万个就业机会。

尽管美国和日本的小企业定义不尽相同,但美国小企业的就业人数远低于日本,美国的小企业就业人数为60%,而日本为80%。在制造业中,两国的就业人数比例差距很大,日本在该领域的小企业提供近70%的就业机会,在美国则为40%,并且销售收入的差距更大,日本为52%,而美国仅为18%。

美日小企业政策

美国小企业政策概述

美国对小企业的鼓励政策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美国小企业政策的形成阶段,时间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末,该阶段小企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反垄断。

但在50年代末,美国小企业政策进入了第二阶段,该阶段小企业的主要政策目标是维护小企业的竞争性地位。

进入80年代末,美国小企业政策发展到第三阶段,这个时期的政策目标是鼓励和发展小企业创新。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面对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强大竞争,美国的传统产业日薄西山,长期不重视经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美国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力图通过技术领先保持美国的产业竞争力。同时,长期的实践证明,小企业所体现的企业家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超过大企业,美国小企业政策的重点在于激发和维持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小企业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力军之一。实施这个政策的主要措施是财政鼓励加快技术向小企业的转移和资助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美国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政策性补助。美国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创业研究基金”,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支援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此外,《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还规定,每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要将财政预算的1.3%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

政策性贷款。即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可以应中小企业的申请,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总金额不超过15万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的政策性贷款。

贷款担保。美国《小企业法》授权小企业管理局作为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人,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

税收优惠。美国对中小企业的R&D投资采取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宣布对企业的R&D投资给予永久性税额减免的优惠待遇,并将中小企业的先进技术长期投资收益税降低50%。

政府采购。美国联邦采购局专门设有小企业采购代表处,专门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向中小企业的商品采购。美国通过立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的23%必须给中小企业。

发展风险投资。早在1958年,美国政府就推出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该计划允许某些私营投资公司可以向中小企业管理局借到3倍于自身资产的款项,并享受低息及税收优惠,从而进行风险投资。截至1995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所属的500多家小企业投资公司已向近7万个中小企业投入了约110亿美元的风险资金。

实施科技支持计划,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助主要是通过实施专门的科技支持计划来实现的。目前主要有:“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这是一项竞争性极强的科技计划,其宗旨是帮助中小企业参与联邦研究与开发计划,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形成。它是根据美国1982年《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而制定和实施的。该法规定,凡是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实施“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每年拨出法定的一定比例的研究开发经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的实施分为启动阶段、研发阶段、商业化阶段,不同阶段资助数额和期限均各不相同。“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参与,1982~1996年间,该计划共从中小企业征集到26万多个项目,其中4万多个获得资助,资金总额达65亿美元。据资料分析,大约20%的项目在第二期经费支持4年后,其研究成果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其宗旨是加强中小企业与非赢利性研究机构(大学、非赢利科研组织和联邦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促进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转移。“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的实施也分为启动阶段、研发阶段、商业化阶段,不同阶段资助数额与期限也各不相同。目前,“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每年的资助额约为6000万美元。

日本小企业政策概述

日本把小企业政策调整为提高日本产业竞争力,推动和鼓励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分包商,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促进小企业之间发展的横向合作。1957年颁布了《小企业协会组织法》,通过税收优惠和金融资助等措施推动建立带有卡特尔性质的小企业合作组织,加强小企业之间协调和信息交流。自此,大量小企业的产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应运而生,这些组织对日本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196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作为日本小企业政策的基石,提供了协调所有适用于小企业政策的构架,并明确将推动小企业发展作为日本总体产业政策的一部分。1969年制定了《促进中小企业分包法》,帮助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分包关系。通过财政提供资金、人员培训和设备更新等措施,建立起从生产零部件的小企业一直到完成最终产品的大型制造企业的分包体系,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根据政府有关政策意向,向民间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担保、购买企业债券,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补充融资和奖励。在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方面,美、日等西方国家都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法律和政府职能部门。如美国中小企业局专门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供贷款、担保、技术与信息服务。美国政府还通过政府采购等手段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具体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环节与方式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支持科技进步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事前扶持与事后鼓励相结合,将对科技开发的重视与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的做法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制度保证。政府财政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投融资及政府采购等手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扶持力度。为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从信息、技术人员培训及其他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

对我国小企业政策启示

我国也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在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为60%和40%左右,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在粗放发展阶段,虽然一些中小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涌现出像四通、联想、北大方正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还比较低。美国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应当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考虑到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小企业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劣势,我国政府应当制定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对小企业支持应重点着眼于提升产业层次,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清洁技术上,这主要有: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拓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各种不合理负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及贴息贷款等等。帮助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或技术、工艺的更新换代;或者将科研成果、专门技术以优惠价格售予中小企业;或者通过帮助企业培训专有技术、财务管理等专门人才。信息方面利用政府接触面广,信息全面、快捷的特点,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关生产、销售、人才供应状况等多方面信息服务,改变中小企业信息接收和传达不畅的状况。管理和采购方面要尽量简化中小企业的注册登记、财产评估手续,简化其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和盘存规则,节约其财务费用,将政府的采购计划分一部分给小企业;社保支持方面要尽快建立建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总之要全力为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舆论环境。积极推动小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小企业能在商业时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GDp。

参考文献:

1.张雪冰,谢,美国.日本的小企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科学文摘,3003(1)

2.张玉,我国中小企业政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3(7)

3.郭子雪.美日韩三国中小企业政策比较[J].经济论坛,2004(3)

4.丁宇.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以美、日、德为例兼论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潘峰.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缺陷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6.车秀文.国外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的种类和特点[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4(7)

7.邢树东.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探讨[J].税务与经济,2005(1)

美术活动策划篇7

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

二、活动背景:

上海传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上海公关公司、周年庆典、上海活动策划、会场布置、上海晚会策划、晚会策划、启动仪式等认为:摄影是一门让广大学生既陌生又好奇的艺术。它能形象地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上半学期,各项展示学院风采的活动不计其数,但这次的摄影比赛却能展示学生们最真实的、最丰富多彩的生活。再加上如今樱花盛开,武大美丽非凡。一张小小的图片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同学们所看到的、想到的、关心的、关注的关于生活、校园、社会等话题,一张图片就可以很自然优雅的展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无限的活力。而这正是五四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开展摄影比赛,本次活动的主题,旨在发现校园生活之美,发现生命之美,发现青春之美,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以“聚焦飞扬的青春,感受别样的生命”为重点,着重展示我们身边的美和“五四精神”。活动形式为征集不同的数码摄影作品,作品样式分为单幅作品、组图、图配文等。数码摄影作品需原创,突出青年时代精神,视觉效果强烈,反映我们当代青年活力朝气的一面,积极向上,大胆创新,知行合一。比如樱花摄影魅力十足,既展现我们武大的美丽,又弘扬我们的青春魅力;例如大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还有举行成人仪式的照片,武大的生活照,同学们上课自习的照片,进行科研竞赛的照片等等都是记录的我们活力的最真实最有效的记忆。所以请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比赛,活出自己,活出精彩,活出活力。

四、活动流程:

1、4月20号,在食堂门口及宿舍门前等人多的地方拉上条幅——“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与此同时,在全院贴出海报,宣传五四精神及其活动计划。

2、4月25日至5月1日,在上海传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上海公关公司、周年庆典、上海活动策划、会场布置、上海晚会策划、晚会策划、启动仪式等征集以“传承五四薪火,展现青春风采”为主题的摄影稿件。

3、5月3日晚由院宣传部及老师组成的评委团统一评分,并向获奖者颁发比赛证书。

4、5月4日公布比赛成绩并将在宣传栏内展示优秀作品。

五、活动安排:

1、征稿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不准抄袭,或挪用他人。

(2)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反应青年精神内涵主题,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作者的班级、姓名。

(3)将作品名称附在作品背面,照片可配各类说明性文字。

(4)每人参赛作品在五张以内。

2、评选规则:

(1)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性强。

(2)创意独特,构思精巧,富有艺术感。

(3)技术运用得当,视觉效果好。

(4)注重内容与形式多样性。

(5)优先考虑有纪念意义或教育意义的作品。

(6)真正体现五四精神的价值和内涵作用。

六、奖项和奖品设置:

各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及优秀奖若干名。凡是获奖者一律颁发证书及相应奖状。

七、活动主要负责人:

活动主办方:上海传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业上海公关公司、周年庆典、上海活动策划、会场布置、上海晚会策划、晚会策划、启动仪式等

活动协办方:上海越卓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会场布置、桌椅租赁、上海灯光音响等物料

八、活动预算:

获奖证书:6个奖状、24张条幅5条、海报12张、比赛颁奖晚会用水12包

九、活动宣传

摄影是艺术殊的美,体验美、享受美、感受美给人带来的无限快乐。因而用摄影方式能更好的记录我们的青春活力,传承五四精神。实质上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青春主义、爱国精神。

美术活动策划篇8

平面媒体广告营销现状

目前,数字技术方兴未艾,形成以互联网为主体,网站、在线交流、论坛、手机报、电子阅读书、微博等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由于阅读方式的转变,吸引了一批年轻读者群,对传统媒体冲击很大。而传统的电视、广播等数字媒体或扩大受众群体,或走专业化路线,也在拼命守住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二大印刷设备供应商罗曼罗兰2011年宣布破产,这标志着用曼罗兰这种平面卷筒机来大规模、大批量印刷的时代已经过去。也意味着传统纸质媒体印刷需求严重下滑,包括中国在内的传统印刷行业产能过剩,大印厂时代已经终结。

另一个消息是,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最新研究报告称,2011年,美国在线广告支出增长23%达到320.3亿美元;2012年,美国在线广告支出增长23.3%达到395亿美元,而印刷广告支出则下降到338亿美元,超过报纸、杂志等全部印刷品广告花费。分析称,广告商满意度和营销一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使得更多广告商和更多大品牌在在线广告上投入巨资。

这两大信号表明:电子出版行业正在一步步侵蚀着传统印刷业,这将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

在广告市场上,数字时代对广告的摊薄效应十分明显。商家根据自身活动节点,在单位时间内广告投放时,有固定的投放额度。数字媒体的兴起,抢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平面媒体如何选择突围,取向是整合数字网络技术,巩固传统媒体阵地。

数字技术服务读者:同时争取终端客户群

争取广告的过程,更是把握客户的过程。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优势地位并未完全消失,在数字时代仍然得以显现。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强调媒体自身优势,利用数字技术,争取到了读者群即争取到客户群。

首先,在把握客户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适合自身媒体的优势渠道。传统平面媒体,在于直观性强,信息能凸显传播价值。这也是商家注重传统媒体的关键。所以,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很注意在争取读者群上下功夫。在具体手段上,给予读者最大优惠,是我们的创举。自2011年以来,《楚天金报》先后和4家家居卖场分别举办活动,活动宣传中强调:活动针对金报读者有优惠,并赠送消费券等形式,吸引很足的人气。读者也很信任金报的活动,经常咨询更新的活动。

其次,争取多渠道的,兼顾了不同的受众群体。平面媒体信息,在中老年人群中有优势,数字信息,能争取到年轻的读者群。两者的结合,正是对受众的完美辐射。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发现,互联网因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补足报纸的短板。在策划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利用集团现有的网络优势,配合进行广告营销。在策划方案中,每次都将楚天都市网、荆楚网、大楚网等作为优先的推广地位,并且与兄弟网络媒体广告业务人员建立广泛联系,经常进行具体的广告合作。

微博的出现,是网络的新形式。我们看到微博的快捷方便的优点,第一时间注册了楚天家居官方微博,并由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已形成了千人粉丝的微博。连续3年来,《楚天金报》在和金鑫家居联合举办的现场活动中,在现场进行家居彩绘模特的微博传布,给整个活动增色不少。

针对部分QQ用户,我们建立多个QQ群,与装修消费者进行适时交流,答疑解惑,并及时优惠信息,使消费者足不出户,就了解到消费信息,形成直接的购买力,受到商家的欢迎。

针对部分商家活动措施多,优惠信息大的特点,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商家将信息在网上,形成海量优惠信息,让消费者能提前知道建材品牌折扣和优惠,更能明明白白消费。

同时,利用好和电视台、广播等兄弟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在经营中互惠互利,也是我们实践的经验。

在金报家居广告渠道建立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新闻与广告活动结合,开通了“家装直通车”、“装修大讲堂”等多种现场活动,突破传统手段,建立消费者与商家的直接联系渠道。通过整合借力楚天家居微博、金报家居QQ群、金报家居金刊专版等,笼络一大批忠实的消费者粉丝,每次策划活动,都是多渠道整合信息,装房子买家具看金报,成为了湖北特别是武汉一大特色。

广大客户正是看到了金报的优势地位,特别是看中了金报通过多种手段来整合传播新闻信息的优势,纷纷合作,增大了报纸的广告投放,很多是独家投放。部分客户反映,有些发行量大的老牌媒体,在和广告客户洽谈时,经常要求广告投放份额向金报看齐。

策划整合:媒体营销推广增长的助推器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策划整合,能成为数字时代报纸广告增长的利器。

目前,商家的广告投放方式也进行了明显转变,从海量投放,转向精细投放,直接瞄准消费群体。针对商家的转变,我们认为,必须做好适合商家投放方式的广告策划。

在策划案中,我们总是把促进销售作为策划核心,兼顾商家的品牌。这期间,不可避免地运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熟练地利用数字技术,为策划增色不少。上述的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和传播手段,在策划案中,都是加分的优势所在。这也要感谢集团大力投入互联网市场,为我们的策划和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如何让助推器发动起来,并且助推得更有力,也是经营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目前,媒体广告合作也进入了一种组合模式。在经营中,我们经常遇到商家选择媒体选择的是组合模式,不是单一的一家媒体投放。在提供给商家的策划方案中,我们也经常提供以我为主的组合宣传方式,受到商家的欢迎。组合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与数字技术媒体合作的模式。如何更好地使用组合模式,值得探讨。

另外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是如何利用数字技术的配合,依靠报纸的平面媒体优势,来满足消费者消费情感诉求问题。协助消费者处理与商家纠纷、投诉等,既做好新闻采写,又配合商家危机公关,这就不是简单地满足消费购物需求问题,这是满足消费者深层次需求的问题,这已成为广告策划经营中的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美术活动策划篇9

【完整的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大学××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当然可以写出正标题后将此作为副标题写在下面。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四、资源需要:

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如教室或使用活动中心都详细列出。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方面:会场布置、接待室、嘉宾座次、赞助方式、合同协议、媒体支持、校园宣传、广告制作、主持、领导讲话、司仪、会场服务、电子背景、灯光、音响、摄像、信息联络、技术支持、秩序维持、衣着、指挥中心、现场气氛调节、接送车辆、活动后

清理人员、合影、餐饮招待、后续联络等。请根据实情自行调节。

六、经费预算:

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

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应急措施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嘉宾、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注意:

1、本策划书提供基本参考方面,小型策划书可以直接填充;大型策划书可以不拘泥于表格,自行设计,力求内容详尽、页面美观;

2、可以专门给策划书制作封页,力求简单,凝重;策划书可以进行包装,如用设计的徽标做页眉,图文并茂等;

3、如有附件可以附于策划书后面,也可单独装订;

4、策划书需从纸张的长边装订;

5、一个大策划书,可以有若干子策划书。

【完整的活动策划书范文】

一、活动背景:

为了拓展我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展现大学生积极进取、乐观活泼的精神风貌以及健康向上的青春朝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同时也为青岛市第八届高校彩妆设计邀请大赛(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青岛大学团委协办、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团委承办)遴选优秀参赛选手及作品,本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原则,艺术学院团总支拟举办“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现场服装设计大赛暨彩妆大赛”,作为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之一。

二、活动主题:

“炫·年华”

三、组织办法:

1、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选拔工作。本次大赛参赛学生以艺术学院学生为主,同时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报名,艺术学院XX级各班级可将报名信息(姓名、专业、班级、专业、联系方式)提交至艺术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学习部负责人:(宣传部负责人:曲琤琤:,学习部负责人:杨柳:)。

2、艺术学院之外的各学院、各专业可将报名信息(姓名、专业、班级、专业、联系方式)提交至各学院学生会,最终汇总至艺术学院团总支。

3、报名工作即日起至4月9日。

4、报名结束后,艺术学院团总支将邀请专业教师及本次活动负责教师为参赛学生培训,观摩青岛市高校彩妆设计邀请大赛往届获奖作品。

4、本次大赛以现场参赛形式进行。

四、举办时间及地点:

时间:4月12日周四下午1:30——3:30(初定)

地点:艺术学院c203(初定)

五、大赛规则及要求策划:

1、参赛作品内容必须积极向上,体现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追求,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2、参赛作品要求创意新颖,构思独特,符合大赛主题。

3、参赛设计师为1人,在进行现场大赛时,可携带设计助理2——3名参赛)。主办方赛前统一安排比赛场地,提供统一尺寸的纸张,参赛者自备颜料、用具、画板等,现场可以携带辅助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等。提倡赛前准备,公平竞争。

4、作品效果图及设计说明统一设计并呈现于a3卡纸上。效果图反面填写姓名、学院、班级、联系方式、设计理念及相关信息。

5、如果参赛作品为电脑软件制作的,依据客观情况,参赛者可不参加现场设计,保存作品电子版psd格式以及jpg格式,并以电子版上交作品。作品报送至艺术学院c206室。

6、由艺术学院专业教师组成专业评审,遴选优秀参赛选手及作品,初选作品填写《青岛市第八届高校彩妆设计邀请大赛》参赛报名表,推荐至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团委参赛。

7、参赛作品需参赛者本人原创、设计、制作,如出现抄袭现象,取消参赛资格。

六、评审标准:

1、创意创新性。

2、切合色彩流行趋势及色彩应用。

3、切合主题。

4、视觉效果充分。

七、奖项设置:

美术活动策划篇10

美国的网络普及率较高,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很多,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很高,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重视与政策支持。美国历届政府都把科技发展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别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更是把它看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能清楚地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与核心,制定与之相关的政策战略。近十几年,美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战略性支持政策,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

1993年1月,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刚上任就授权商务部长罗恩布朗成立了“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小组”。这个小组由商务部长罗恩布朗、副总统戈尔、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拉泰森和一些经济、法律、技术、电信方面的专家组成,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国家信息技术的中长期发展规化。同年2月,小组辅助克林顿总统制定了“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nii)”,也就是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一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备在2015年以前,建立起一个连结全美几乎所有家庭和社会机构的光纤通信网络,促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增强网络信息服务的能力。这一计划的服务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科研等各个领域。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计划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的实施给美国人民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实现这一战略计划,美国政府准备投资4000亿美元,支持相关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覆盖全国的基于光纤技术的通讯网络逐渐形成,使网络通讯能力提高了数千倍;高性能计算机开始研发与生产,当今世界上10个运算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中有6个在美国;大型网络通信公司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产生了思科、iBm、谷歌、亚马逊等全球性的网络技术公司;以实现人人相联、物物相联、人物相联的物联网开始显现;建立在高性能计算机与虚拟运算基础之上的云计算雏型逐渐形成。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使美国的经济与科技始终处于世界前列。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与参与民主政治的方式。2008年,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把信息技术当作竞选工具,开创了利用网络媒体赢得大选的先例,奥巴马也成为第一个“真正社交”的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对互联网有深刻理解的人,他十分了解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为了扩大影响,吸引选民,他与他的竞选团队利用社交网络发出1300万封邮件来解释自已的竞选主张,吸引了400多万捐款者,这些捐赠成为奥巴马竞选经费的主要来源。奥巴马还利用twitter了自已竞选总统的演说,这条消息被twitter广泛转发,据说在竞选期间,平均每分钟就被转发2.5万次,在美国及全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切都成为他竞选成功的关键。

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任不久就任命维维克·昆德拉为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这是一个新设的职务,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与政府信息技术有关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负责联邦政府所有科技预算的分配与使用、帮助促进总统的技术政策议程等。昆德拉上任后表示,他将负责利用云计算技术,改善和加强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定云计算政策与规划,推动政府采用云计算。

2009年9月,美国联邦信息委员会宣布了联邦政府云计算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开通联邦apps.gov官方网站,主要展示并提供得到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包括基于云计算的商务应用、办公应用、社交媒体软件应用及相关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应用,从而推动政府部门接受云计算的理念;二是建立联邦云计算的示范工程,引导政府部门利用云计算改善工作效率与降低投入;三是联邦大规模采购云计算服务,提高政府利用云计算的能力与水平,扶持云计算科技企业,带动云计算产业的整体发展。

2010年12月,昆德拉制定了《改革联邦政府it管理的25条实施计划》,明确提出“云优先”策略。所谓“云优先”策略,就是明确要求各个政府部门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与大规模采购信息技术设备时,优先考虑云计算技术。并要求到2012年6月底,各部门至少将3项服务迁移至云计算服务上。在这一策略的推动下,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用服务大都迁移至云服务平台,政府部门的云计算应用水平大幅提高。

2011年2月,美国政府了《联邦云计算战略》,这一战略明确指出了下一步政府云计算发展的目标,主要内容包括:1.明确度量云计算产生的效益、注意事项和选择条件。2.指导各政府部门向云平台迁移,为部门决策提供咨询与应用案例。3.进一步加强云计算设施的部署力度,使各部门信息资源尽快向云平台迁移。4.制定联邦政府的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确定相关部门职责,推动云计算的部署。随着云计算战略的出台,联邦政府强调各部门要重新审视本部门的技术资源战略,将云计算应用纳入到本部门的预算当中,切实执行“云优先”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重视应用云计算技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与反应能力。

《联邦云计算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各政府部门向云平台迁移;通过政府对云计算的应用,带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制定云计算技术发展标准与产业规范,引导云计算发展;为相关技术企业提供支持。为落实这一战略,联邦政府成立了云计算督导委员会、云计算咨询委员会、云计算电子邮件工作组、云计算安全工作组、云计算标准和技术工作组等多个专门机构,协调指导各部门云计算工作的推进,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联邦政府还邀请高等院校、信息协会、科研机构及大型云计算公司参与其中,为战略决策、技术实现、安全保障等工作提供支持。

为了有效地推进该各项工作的发展,联邦政府指定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通用服务总局、国土安全部、联邦信息管理委员会、管理与预算办公室五个管理决策机构与部门共同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各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负责牵头协调联邦、地方政府、私有企业以及国际实体,制定云计算标准和指南,规范云计算应用方案与实施流程;通用服务总局负责研发政府部门的合同媒介,研发以需求为导向的云计算解决方法,为政府应用云计算提供咨询与建议;国土安全部负责监控与云技术相关的安全问题,注重信息保护与数据安全,制定云计算安全方案;联邦信息管理委员会负责促进政府部门应用云计算,甄别下一代云技术,将实践与可操作的案例加以分析并做成模板共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在联邦政府部门间协调相关活动,确定云相关优先领域,提供部门执行指南。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云计算工程项目方面,联邦政府采用“一次批准多次应用”的方式,简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审批流程。在风险管理方面,政府出台《联邦风险和授权管理方案》,指导政府部门评估风险,分析潜在的安全漏洞,提高云计算应用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美国政府在云计算发展的关键时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云计算发展规划,明确云计算发展模式与技术标准,确定国家云计算发展的路线,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云计算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展现了美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强劲竞争力。这一战略的制定,也影响了世界其它国家对云计算的认识与政策,许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关的计划与战略,推动本国云计算的发展。因此,有人说《联邦云计算战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云战争,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云计算的时代。

《联邦云计算战略》不但促进了联邦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府部门利用云计算的能力,同时还营造了一个使用云计算的社会环境,对于云计算的商业应用与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联邦政府每年投入约200亿美元用于云计算的采购与研发,这几乎占了当前美国云计算产值的40%。如此巨大的投入,直接调动了社会资本对云计算的投入。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云技术的研发中,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云计算公司。iBm投入200亿美元加强云平台建设,在“智慧地球”的概念下,推动美国及世界其它地区构建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亚马逊利用云计算服务,支撑来自世界各地的在线交易,它的awS云平台服务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云平台。2012年8月,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是采用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云平台awS,顺利支持了数以百万的观众在线观看实况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