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盆底肌的康复训练十篇盆底肌的康复训练十篇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4:48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1

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22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63-0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和绝经期女性。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障碍等严重不良后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我院探讨了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9.64±3.74)岁;体重49~70kg,平均体重(67.46±2.68)kg;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6.34±1.65)个月;产次1~3次,平均产次(1.46±0.52)次。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26例患者伴有子宫脱垂。其中尿失禁Ⅰ度28例、Ⅱ度35例、Ⅲ度5例;子宫脱垂Ⅰ度轻型8例、Ⅰ度重型14例、Ⅱ度轻型3例、Ⅱ度重型1例。盆底肌力0级8例、Ⅰ级21例、Ⅱ级38例、Ⅲ级1例。

1.2评价标准。

1.2.1尿失禁分度标准。

Ⅰ度:仅在咳嗽、大笑或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偶有尿液溢出。

Ⅱ度:在日常活动时常有尿液溢出。

Ⅲ度:直立活动时有尿液溢出。

Ⅳ度:无论直立或卧床均有尿液溢出。

1.2.2子宫脱垂分度标准。

Ⅰ度:轻型,宫颈外口未达处女膜缘,距离

Ⅱ度:轻型,仅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

1.2.3盆底肌力检测标准。

0级:肌肉无收缩。

Ⅰ级:肌肉仅收缩1次,维持时间不到1s。

Ⅱ级:肌肉能收缩2次,维持时间2s。

Ⅲ级:肌肉完全收缩,无明显对抗阻力,维持时间3s,可重复3次。

Ⅳ级:肌肉完全收缩,有轻微对抗阻力,维持时间4s,可重复4次。

Ⅴ级:肌肉完全收缩,有持续对抗阻力,维持时间5s,可重复5次以上。

其中肌力

1.3训练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锤体训练等盆底肌肉综合训练。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探头置于阴道内,指导患者进行提肛、收缩阴道等动作。如子宫脱垂已脱出阴道外,应将脱出物还纳于解剖位置[3]。将表面电极片分别贴在两侧髂前上棘和下腹部,结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时间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6周[4]。

将阴道锤体置入阴道内,嘱患者夹持并保留。开始时从锤体重量最轻,逐渐延长保留时间。当患者锤体保留时间在10min以上,且在咳嗽或跑步等活动仍不脱出时可逐渐增加锤体重量。阴道锤体训练时间为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6周[5]。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正常率比较[例数(%)]

注:与治疗前比较,*代表p

3讨论

盆底支撑组织主要由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组成,在维持盆底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妊娠、分娩、产伤等可导致盆底肌肉发生去神经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力减弱,其控尿功能减退而发生尿失禁、性生活障碍,甚至影响盆腔器官的位置,引起子宫脱垂等严重不良后果。

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方法较多,其中以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锤体训练等较常见。电刺激、生物反馈法通过在阴道内放置电极,刺激神经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增强肛提肌、尿道周围横纹肌等盆底肌肉的功能,提高尿道关闭压。通过促进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收缩,以锻炼盆底肌力,增强控尿能力,维持和恢复肌肉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并促进代偿机制的形成。阴道锤体训练通过自主性反复收缩盆底肌群,增强盆底肌张力和耐力,以增加阴道阻力,从而增加控尿能力[6]。

本研究中收治的6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在治疗前仅有1例盆底肌力达到Ⅲ级者,盆底肌力正常率仅为1.47%。经过为期6周的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锤体训练等盆底肌肉综合训练后,所有患者盆底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盆底肌力达到Ⅲ级以上者62例,盆底肌力正常率高达91.18%,这一结果提示盆底肌肉训练可有效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在提高盆底肌力、促进损伤恢复等方面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力,今后可将其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米建锋,梁桂玲,劳东玲,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21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

[3]陈燕辉,杨卫萍,邓敏端.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6):757~759

[4]蔡伟兰,温素琴,彭玉兰.盆底康复训炼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288~289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2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采用盆底康复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该院就诊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2.2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加患者盆底肌肉的收缩持续时间,促进盆底肌力恢复,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训练治疗。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0000-02

[作者简介]卢俪潼(1977-),女,广西梧州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工作。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盆底功能退化和损伤是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着老年妇女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已成为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严重社会问题[1]。压力性尿失禁虽不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可引发精神抑郁、孤独以及心理障碍[2]。为研究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该院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主动式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女性康复科就诊的90例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病史,阴部检查、盆底功能筛查情况诊断为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2.4±2.9)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为(6.2±1.8)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主动式训练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有意识地行肛提肌自主性收缩运动,逐渐增强患者的尿控能力。观察组采用pHeniX盆底肌肉康复系统锻练患者的盆底肌肉,训练前叮嘱患者排除大小便,半卧于病床上,腹部贴极片,将探头置入阴道内,然后连通电源行电刺激,电流强度从0ma开始,然后慢慢增加至患者所能承受较大且不疼痛的刺激。电刺激后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耐心指导患者,使患者尽快能够自主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2次/周,25min/次,1个疗程11~15次。每次完成治疗后叮嘱患者保持肛门缩紧动作,持续4~6s/次,循环动作为10~15min,训练3次/d。然后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检测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使用盆底肌肉检查康复器检测患者的盆底综合肌力。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盆底肌力情况评价标准:0级:盆底肌肉收缩持续的时间为0s;Ⅰ级:收缩持续时间为1s;Ⅱ级:收缩持续时间为2s;Ⅲ级:收缩持续时间为3s;Ⅳ级:收缩持续时间为4s;Ⅴ级:持续时间>5s。盆底综合肌力恢复情况评价标准,治愈:盆底肌力恢复达到Ⅴ级;有效:盆底肌力恢复2级以上,但未达到Ⅴ级;无效:肌力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治愈+有效。临床治疗效果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护垫试验为阴性。进步:漏尿次数减少超过50%,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无效:尿失禁症状未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治愈+进步。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百分频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分析

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62.22%,两组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64.44%,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电刺激可有效刺激患者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唤醒由于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锻炼肌肉的肌力,避免肌肉发生萎缩,并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尽快恢复。电刺激治疗可以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神经回路进一步增强,从而加强控尿能力[3]。同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盆底肌肉治疗头,将盆底肌肉收缩的信息传递回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图像以及声学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指导患者正确自主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在进行仪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肌的收放程序,使患者及时了解正常盆底肌肉的活动状态,同时积极引导患者掌握盆底肌收缩运动的正确方法,在咳嗽、打喷嚏或者大笑的同时进行主动有力的盆底肌收缩训练,从而达到训练提肛肌的作用[4-5]。该组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恢复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采用主动式训练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2.22%),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64.44%),从而充分肯定了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万红英[6]研究显示采用盆底康复综合疗法可有效改变患者的盆底神经,加强肌肉收缩的力量和张力,为膀胱和尿道提供结构支撑,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与该组研究结果相符。黄晓玉等[7]报道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疗效要比单纯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锻炼治疗效果要好,且具有操作简便以及风险低等诸多优点,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需要坚持医院治疗与家庭自我锻炼相结合,医院治疗结束后应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正确盆底肌锻炼,以保证临床疗效。指导患者保持正确排尿姿势,调节好生物钟,增强盆底以及尿道周围收缩肌的收缩能力,改善膀胱内压力与膀胱颈以及尿道括约肌产生的尿道闭合压,逐渐增强患者对排尿的控制力,逐渐增加患者膀胱容纳更多的尿液[8]。

参考文献

[1]赵志芹,韩艳荣.生物反馈电刺激与盆底肌锻炼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上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91.

[2]张晓蓉,邓雪云,陈世清.盆底康复治疗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0):181-182.

[3]刘晓丽,仇杰,杨琳.水中分娩后产妇早期尿失禁的临床观察及探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191-192.

[4]胡艳梅.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497.

[5]杜树国.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水中分娩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2,41(1):103-105.

[6]万红英.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1c):57-58.

[7]黄晓玉,邓海英,熊俊,等.盆底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5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9):102-103.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临床疗效

Clinicalefficacyofelectrical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inthetreatmentof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XUJin-ji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6,13(09):114-116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icacyofelectricalstimulationcombinedwithbiofeedbackinthetreatmentof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method:80caseswithpelvicfloordysfunction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3tomay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nd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theywere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40casesineachgroup.inthecontrolgroup,patientsweretreatedwith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routinekegalmethod,whiletheexperimentalgroupwasgivenbiofeedbackcombinedwithelectricalstimulation.thenthe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betweenthetwogroupswasanalyzedandcompared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pelvicmusclestrengthbeforetreatme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butaftertreatmentthetwogroupswereallimprovedsignificantly,andtheexperimentalgroupshowedmoreobviouslythanthecontrolgroup(p

【Keywords】electricalstimulation;Biofeedback;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Clinicalefficacy

First-author’saddress:ShenzhenGuangmingnewDistrictCenterHospital,Shenzhen518107,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9.03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群体中的常见病症,尤其是已婚已育妇女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盆腔脏器移位、盆底支持薄弱导致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盆腔器官脱垂、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积极进行诊治[1-3]。本文旨在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

5诊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3.27±10.16)岁,均已婚已育;对照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34.45±10.44)岁,均已婚已育。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kegal法训练盆底肌肉,kegal训练由专业康复师指导进行,训练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具体训练方法为:要求患者吸气时尽力收缩5~10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熟练,初次训练可重复15次收缩,并逐步增加,每天训练3次,持续训练3个月。试验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首先是通过频率为8~32Hz、脉宽为320~74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Ⅱ类肌纤维收缩及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其次是通过频率为20~80Hz、脉宽为20~320us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促使患者掌握Ⅱ类肌纤维收缩,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Ⅱ类肌纤维肌力锻炼,同时给予患者上下楼、抱小孩、搬重物等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叮嘱患者与康复师共同训练,最后是对患者实施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使患者掌握咳嗽时收缩盆底肌肉的方法,同时对患者实施会阴-腹部肌肉协调收缩的生物反馈锻炼模块,以此使患者能够在直立时会阴-腹部协调收缩。每次治疗25min,每周2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情况进行比较,肌力测定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进行[4]。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是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其作用主要是承托和支持众多盆腔脏器,不仅如此,盆底肌肉还参与多项生理活动[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过程,而在此生理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与松弛,从而引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6-8]。从广义角度上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导致的病症,典型的比如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大约有40%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发病与妊娠分娩导致盆底功能受损密切相关[9]。据冯力民[10]报道,女性盆底肌肉功能发生障碍后,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子宫等盆腔器官脱垂,如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继续进展,更加严重,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因而,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治疗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以此提高盆底肌群的肌力。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是纠正解剖结构的异常,而对于引起解剖异常的盆底肌肉、神经的损伤等发病基础却无法解决,同时,手术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术后复发率高,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尤其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程度较轻的患者。Kegal法、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8]。

Kegal法锻炼主要由国外引入,该方式主要是通过调节呼吸,指导患者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群进行自主性收缩锻炼[11-12],该方式可有效提高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最终使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得到改善,由于该方式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而在应用Kegal法训练过程中,患者不能自主的识别特定肌肉群,因此无法选择性的对盆底肌肉进行锻炼,盆底肌锻炼的效果无法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缺乏对该方法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4]。

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可获得比单一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采用生物反馈加盆底电刺激治疗,可获得大约90%的有效率。其中,电刺激主要是通过提高盆底肌肉强度和弹性,从而使部分神经单元激活,神经细胞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提高神经反应能力,达到治疗的目的[15]。盆底肌电刺激通过放置于会的电极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强化整个盆底肌群,另刺激盆底肌的支配神经,经神经反射增强盆底肌的收缩。一方面能够加强尿道括约肌收缩,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尿道外括约肌,加强控尿;刺激膀胱表面神经和肌肉,兴奋交感通路并抑制副交感通路,抑制膀胱收缩能力。增加膀胱容量,加强膀胱储尿能力。而生物反馈则主要是训练盆底肌进行正确、自主的收缩,以提高盆地肌力,达到治疗目的[16]。治疗过程中,患者能够观察自身的锻炼发展情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最终提高了治疗效果。据李凤艳等[17]报道,生物反馈是反复训练人的一种机能,即借助现代仪器,将患者某些生理功能加以描记。同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整不随意的内脏功能和其他躯体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患者可通过阴道内的测压装置,测定阴道收缩力,识别特定肌群,从而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达到对损伤的盆底肌进行治疗和修复的目的,使患者恢复阴道紧缩、提高盆底肌力、防止及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提高性生活质量。董玉楠等[18]选择产后6复诊有压力性尿失禁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肌生物反馈能够恢复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从而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均出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盆腔肌力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艳,李云,张魏颖,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减退治疗的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94-95.

[2]王悦,乔玉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重建手术后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31-632.

[3]罗新,李瑞满.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6):522-526.

[4]王胜蓝,孙健,瓮占平,等.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7):28,32.

[5]率瑞满,罗新,蒋学风,等.产后盆底肌低频电诊断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的近期疗效[a]//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广州,2012:181.

[6]张斌斌,朱丽珍,缪江伟,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56-58.

[7]陈勤艾.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0(5):122-123.

[8]黄健,陈丽梅,丁岩,等.不同物理方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疗效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66.

[9]温红梅,窦祖林,万桂芳,等.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吞咽训练在脑梗死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79-983.

[10]冯力民.子宫全切术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及康复锻炼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厦门,2012:110.

[11]陈娟,朱兰,郎景和,等.prosima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9):664-668.

[12]BruscianoL,Limongellip,delGenioG,etal.Short-termoutcomesafterrehabilitationtreatmentinpatientsselectedbyanovelrehabilitationscoresystem(Bruscianoscore)withorwithoutpreviousstapledtransanalrectalresection(StaRR)forrectaloutletobstruc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lorectalDisease,2013,28(6):783-793.

[13]oldhamJ,HerbertJ,mcBrideK,etal.evaluationofanewdisposable“tamponlike”electrostimulationtechnology(pelviva?)forthetreatmentofurinaryincontinenceinwomen:a12-week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neurourologyandUrodynamics,2013,32(5):460-466.

[14]YangeJ,LimJY,RahUw,etal.effectofa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rogramongynecologiccancersurvivorswithpelvicfloordysfunction: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Gynecoloncol,2012,125(3):705-711.

[15]邵仙吉.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05-106.

[16]DelVescovoR,piccoloCL,DellaVecchian,etal.mRiroleinmorphologicalandfunctionalassessmentofthelevatoranimuscle:useinpatientsaffectedby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beforeandafter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J].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14,83(3):479-486.

[17]李凤艳,王志芳,侯雯莅,等.心理干预对下生殖道感染及盆底肌恢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47-1748.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术;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效果

子宫是女性极为重要的器官,但妇科子宫疾病的问题较为常见,因而需要全子宫切除术,但经过子宫切除后容易影响盆地组织器官,脏器因失去依托容易造成盆底器官脱垂,也易破坏膀胱、直肠、阴道等组织功能,并容易损伤盆底支持组织结构,盆底功能易受到障碍。为了能保证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各方面的盆底功能不受影响,应尽快盆底康复治疗,同时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全子宫切除术后各种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妇科非脱垂良性疾病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患者年龄为39~60岁,平均年龄为(47.76±7.02)岁,患者体重平均(53.08±6.50)kg。选择的患者既往无泌尿生殖道瘘、泌尿生殖道手术史,并保证其非恶性肿瘤者,有心脏病心脏起搏器植入史的也应排除。在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盆底肌力测定,挑选12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患者年龄、体重等资料无太大差异,具有可比性。经患者及医院领导批准后进行研究。

1.2方法在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3个月后检查患者盆底肌力及相关功能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不做盆底康复治疗。

1.2.1a组通过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法)法,通过医生对患者的各方面功能评估后指导患者进行Kegel训练,令患者收紧和阴道,反复动作,收紧时间5~10s一次,而在进行收紧动作呼气时应注意放松。

1.2.2B组通过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法对B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即通过一定频率的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对患者进行训练,令患者学习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从而提高其肌力。之后选择合适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对患者不同情况下的盆底肌收缩进行训练,进而锻炼患者肌力。

1.2.3C组C组除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外还通过阴道哑铃治疗的方法进行训练,将哑铃置入阴道,并令患者夹住阴道进行收缩动作[1]。维持10min/次,逐渐增加哑铃的重量,并逐渐延长时间,锻炼患者的盆底肌力。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首先是通过相关仪器测定盆底肌力,并通过盆底肌力分级判断患者盆底肌力是否恢复,一般在盆底肌力达Ⅲ级以上则属于正常。同时还需进行问卷调查,填写患者的底功能障碍疾病及型生活满意度等问卷记录。并进行SUi判定,判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搬重物等情r时是否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临床将其分为4度评价。经治疗后若患者盆底肌力未提高至Ⅲ级以上则表示治疗无效,同时经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性生活改善的疗效是否满意,判断治疗后患者SUi是否下降2度及以上,若仅下降1度则表示治疗无效[2]。

1.4随访在对实验组患者分别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患者的盆底肌力是否提高,并调查其是否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记录患者性生活满意度。比较近盆底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SUi、等方面的变化,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

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出来,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数据比较,并利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而其组间指标差异通过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对照组及实验组及实验组中3组盆底肌力变化比较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3个月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3组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经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明显提升,且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对a、B、C三组进行统计分析,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B组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见表1。

2.2SUi发生情况比较6个月随访后发现实验组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实验组中三组比较C组效果虽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而两组效果明显高于效果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时往往容易破坏女性盆底的支持组织,影响盆底功能,因而在术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则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治疗方法中主要有Kegel法、电刺激、生物反馈以及阴道哑铃康复训练法几种。采用Kegel法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盆底功能,但由于该方法无法识别特定的肌群,因而难以及时准确地感受到效果。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则是通过电流信号刺激肌肉而增强盆腔收缩功能,并能通过不同的环境结合锻炼患者在各类情况下的肌力,从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盆底肌肉的松弛状态,并令患者形成自然反射,从而取得效果,恢复患者的盆底功能。而采用阴道哑铃训练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配合则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通过哑铃训练增强患者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收缩力量,并提高患者的腹部肌肉收缩能力[3]。通过研究表明当采用各类盆底康复治疗方法联合时能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盆底功能,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患者在进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应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从而保证术后盆底功能不会受到影响并进一步改善性生活质量,此外通过三组治疗方法分析发现当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治疗后其不但经济安全,取得的效果更大,临床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广林,洪莉.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04:432-436.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pDF;产后康复治疗;护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195-01

pDF是指盆底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表现为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慢性盆腔疼痛及障碍等[1]。妊娠与分娩是公认导致pDF的高危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困扰妇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预防及早期治疗产后pDF,我院于2013年6月引进了pHeniX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产科自然分娩,产后6周门诊复诊收治的产妇90例作为治疗组,其中盆腔脏器脱垂76例,尿失禁9例,障碍5例,年龄20~42岁之间,平均35岁。选择同一时间段我院产科自然分娩产后6周门诊复诊的产妇8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盆腔脏器脱垂76例,尿失禁8例,障碍4例,年龄21~41岁之间,平均33岁。两组均为产后42天以上,恶露干净,无泌尿系感染及阴道炎,盆底肌肉评估i、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小于3级,并排除既往有神经及精神病史者,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两组在年龄,胎次,产程,分娩方式及胎儿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

1.2.1.1采用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认证局annaeS认证的测试标准。由首诊医师常规对产后42天的产妇进行盆底筛查,包括询问病史,盆底肌肉手法评估及盆底康复治疗仪检测(电诊断),对肛提肌慢纤维即一类纤维和肛提肌快纤维即二类纤维的功能进行评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症状量化,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每个患者的情况,对需进行产后pDF防治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师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电刺激、生物反馈、a3反射、场景反射、松弛反射等治疗。原则为先进行一类肌纤维的训练,再进行二类肌纤维的训练,最后是综合训练。

1.2.1.2用pHeniX治疗仪给予康复训练:①首先给予320-740μs脉宽,8-32Hz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使患者学会一类肌肌纤维收缩及学会分开盆底肌与腹肌的收缩。②给予20-320μs脉宽、20-80Hz频率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指导患者掌握二类肌纤维收缩方法,并对二类肌纤维肌力进行锻炼。③给予各种场景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如搬东西、抱小孩、上下楼梯等各种场景下训练盆底肌肉收缩,并在训练中加以强化。④给予a3反射的生物反馈训练模块,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而且需要模拟咳嗽时,患者收缩盆底肌肉。其作用为训练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⑤取会阴-腹部协调的模块应用,对会阴-腹部在直立位的协调收缩进行锻炼。⑥治疗过程中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同时配合进行。⑦治疗时间:康复锻炼为15-30min/次,2次/7d,10-15次为一疗程,第二个疗程在三个月后开展,并完善随访工作,对效果进行了解。

1.2.1.3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治疗的成功,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特点,讲解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方案治疗优势,配合要点,预期目标,就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以取得配合,提高治愈信心及医护依从。②个体化干预:因患者机体耐受情况存有差异,故刺激间隔时间、时长、频率应个体化选择,指导患者掌握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克服紧张心理,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及防护意识。③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讲述生物反馈的概念、性质、目的和作用,争取得到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从而让患者把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反馈信号和发挥想象上,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能力。④环境护理:营造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温湿度需适宜,空气流通,增加患者舒适感。

⑤安全防护:电极片避免粘贴在皮肤伤口、烧伤区域或污染区域,必需使用专用的盆底肌肉治疗头和康复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专用的导电膏以保障治疗效果。⑥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和排便的习惯,在咳嗽或打喷嚏前,能主动有力地收缩盆底肌肉.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增加富含纤维的食品。⑦康复训练的要点:在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根据盆底损伤情况,应用综合技术进行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适时适量,且必须持之以恒。

1.2.2对照组:除常规给予产后健康教育外,并于产后六周在家庭开始进行盆底肌肉锻炼(pFme)称为Kegel运动。方法:缩进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进行2~3次,持续5~6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七版《妇产科学》标准。应用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度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pop―Q评分。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标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2]。盆底功能检测正常值:深、浅i类肌纤维的肌力为5级;深、浅ii类肌纤维的肌力为5级;肌电位10-20uV;肌肉疲劳度:正常为0%,负值为异常。

1.3.1盆腔脏器脱垂治愈:i、ii类肌纤维的肌力5级,阴道口紧闭,神经反射正常,阴道粘膜红润,站力位阴道内无脱垂物;好转:i、ii类肌纤维的肌力4级以上,站力位阴道内脱垂感明显减轻;无效:i、ii类肌纤维的肌力3级以下,站力位阴道内仍有脱垂感。

1.3.2尿失禁治愈:症状消失,客观查体无尿失禁;有效: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减少50%以下[3]。

1.3.3障碍:①症状改善为治愈。②症状缓解为好转。③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14.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

2结果

2.1治疗组90例患者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较前延长、最大阴道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①脏器脱垂治愈73例,好转2例,无效1例;②尿失禁治愈6例,好转2例,无效1例;③障碍治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97.78%。其中有1例为重ii度子宫脱垂,经改为手术方式治疗,治愈出院。

2.2对照组88例两个月后电话随访及回院复诊,其中①脏器脱垂治愈47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②尿失禁治愈2例,好转3例,无效3例;③障碍治愈1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9.55%。见表1。

3讨论

pDF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和障碍三大类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中国45%的已婚已育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pDF,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对pDF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治疗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pHeniX治疗仪利用高科技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信息原理,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脉宽、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不同效果的生物反馈模式,结合独有的a3反射、场景反射的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的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并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子宫脱垂等pDF。电刺激主要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够刺激盆底肌群及支配盆底肌肉的神经,唤醒盆底肌肉的本体感受器、从而使松弛、损伤的肌肉达到最大限度的拉直和修复。而生物反馈技术就是应用功能训练的方法,达到改善和协调局部肌肉和脏器功能状态的一种自然疗法,将反馈信息通过仪器转化为可识别的图像,患者可在直视下准确地收缩盆底肌群、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在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应用的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作用显著,如实施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可提高医护依从[4]。我院采用pHeniX治疗仪为产后pDF患者予以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健康状态及相关检查结果,为患者量身制定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同时改善阴道前、后壁脱垂,起到了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结合本次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盆底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后的盆底肌张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观察指标,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蒋红,吴艳.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2):145-147.

[2]贾瑞敏.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3,13(34):68-69.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顺产;剖宫产;盆底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71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0-55-04

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ndrehabilitation

LianGCaihongwanGXianhuaSHenSongyanLiXiaoyanLiJunlingGenGXiaorui

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ZhongmoumCHHospital,Zhongmou45145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differentdeliverymodesonpelvicfloorfunctionalinjuryandrehabilitation.methods356parturientwomenwhowerehospitalize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2toJune2014wereselectedasresearchobjects.amongthem,160werewithspontaneousdeliveryand196werewithselectivecesareansection.allofthemwerereceivedGlazerpelvicfloorsurfaceemGassessmentschemeforrehabilitation.Bladdercervicalmobility,pelvicfloordysfunction,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scoreandcontractiontimesofpelvicfloormusclein15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Bladdercervicalangleandbladdercervicalrotationdegreeofthecesareansec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spontaneousdelivery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Spontaneousdelivery;Cesareansection;pelvicfloorfunction;Rehabilitation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老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成为严重影响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据报道,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为25.8%~35.3%,其发生及发展与妊娠和分娩有关[1]。研究表明,阴道分娩可不同程度损伤肛提肌、会阴神经及盆内筋膜等盆腔支持组织,相比之下,选择性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损伤较轻。有研究指出,选择性剖宫产可保护盆底功能[2]。本研究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旨在筛查盆底疾病高危因素,进而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6例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妊娠,其中顺产160例,选择性剖宫产196例。顺产组年龄21~39岁,平均(26.81.8)岁,孕周35~43周,平均(40.13.2)周,初产妇135例,经产妇25例;剖宫产组年龄20~41岁,平均(27.02.1)岁,孕周36~42周,平均(39.63.9)周,初产妇163例,经产妇33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孕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宫内发育迟缓、前置胎盘、羊水量异常、糖尿病史及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家族史。

1.2研究方法

1.2.1诊断标准器官脱垂诊断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采用尿垫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尿失禁。

1.2.2评价方法(1)采用oxford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3]对盆底肌力进行评分:毫无收缩记为0分;仅有抽动记为1分;仅有轻微收缩,未出现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2分;普通收缩,有轻度内缩上提及压迫感记为3分;收缩正常,以手指向下按压可触及收缩感记为4分;收缩强力,有剧烈压迫手指感记为5分。(2)15s内收缩次数:产妇休息5min后嘱连续收缩15s,记录收缩次数。(3)采用会阴超声检测对膀胱颈角度(正常

1.2.3康复治疗方法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4]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包括盆底肌功能训练及生物反馈。安排1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产妇实行“一对一”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嘱产妇取平卧位,屈曲双腿,尽力收缩吸气持续5~10s,呼气时放松。每天训练3~5次,每次呼、吸气10~12次,训练末快速收缩3~5次,连续训练3个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指导产妇自主性地抑制膀胱逼尿肌不正常收缩及收缩骨盆底肌肉。每2d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1个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明显低于顺产组膀胱颈角度,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产后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比较(,°)

组别n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度

顺产组16094.23±12.6727.06±10.12

剖宫产组19680.24±7.4316.43±4.56

t3.2869.872

p0.0350.000

2.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

剖宫产组产后阴道脱垂发生率为32.14%,明显低于顺产组的71.8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尿失禁

顺产组115(71.88)1(0.63)10(6.25)

剖宫产组63(32.14)1(0.51)9(4.59)

x255.6250.0210.479

p0.0000.8850.489

2.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剖宫产组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及15s内收缩次数比较()

组别盆底肌力评分15s收缩次数

顺产组2.0±0.12.9±0.2

剖宫产组3.5±0.24.2±0.4

t5.0262.624

p0.0000.038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妊娠及分娩可在导致孕产妇身体机能改变的同时引起盆底肌肉牵拉、受压、肌纤维变形及肌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属于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率随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pFD临床特征主要为盆底支持结构损伤、缺陷及功能障碍,盆底肌力降低是导致pFD发生的重要原因。pFD虽不具备致命性,但它往往会成为患者的难言之隐,一旦延误疾病的治疗,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肥胖、尿路感染、盆腔手术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等是pFD的高危因素。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阴道盆底组织对维持盆腔脏器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重量的增加及子宫位置的变化,盆底支持组织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大,再加上激素水平的变化,盆底支撑结构减弱,易诱发盆腔脏器脱垂;子宫体积变大挤压膀肌,使尿道和膀肌的位置上升,由于受到压迫,膀肌的容积减少,易引发张力性尿失禁[6];经阴道分娩,尤其是产程异常时,盆底解剖结构可发生复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妊娠期抬头挤压可直接机械性损伤盆底,与此同时,盆底拉伸延长使其发生去神经改变,进而间接损害骨盆肌肉。孕妇产后患有pFD属正常现象,有些身体素质好、自我修复能力强的患者,甚至可以不治而愈,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分娩对远期pFD产生的影响。因此,尽可能减少产后远期pFD发生,有效保护盆底功能是临床选择分娩方式的关键。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盆底肌力的恢复,其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盆地肌肉收缩能力,改善患者性生活[7]。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方法对盆底肌进行康复治疗[8]。其中盆底肌肉的训练应遵循重复性、疲劳性及持续性等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原则,采用不同方法训练不同类型的纤维。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来激活惰性肌群的训练方法叫做电刺激法[9],其通常要配合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能够模拟声音或视觉信号,判断肌肉活动是否异常,从而有利于产妇自主控制肌肉,达到更好的锻炼盆底肌肉的效果。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指导下对盆底支持结构进行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10]。为增加盆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本研究采用手法按摩联合Glazer及marinsff于1997年提出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进行康复治疗,手法按摩以提拿法按摩股薄肌、短收肌及大收肌,同时配合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按摩,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肌肉群自主收缩锻炼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强度,增加神经功能及盆底肌肉肌力、弹性,促进盆底功能恢复[11]。

有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对pFD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阴道分娩则是pFD的独立高危因素[12]。近年来,盆底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经阴道分娩导致的盆底组织结构改变及尿道移动度增加。本研究得到剖宫产组产后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s收缩次数多于对照组,表明剖宫产对盆底的损伤相对较轻,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据资料显示,选择性剖宫产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13]。盆底肌肉收缩在尿量控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其收缩强度及持续时间。此外,本研究中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证明,不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其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都是不可避免的。盆底功能下降可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发生,给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顺产中,盆底功能的下降表现的更为明显,但这并不是不可逆的,通过产后进行合理的训练和治疗,产后妇女的盆底肌力可得到明显提升,经过坚持不断的训练,就可实现盆底功能的完全康复,降低远期复发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产妇的盆底肌力状况也是影响康复治疗的重要因素,对于产前盆底功能较低的产妇,需进行更多次的治疗[15]。因此,建议在产后早期就抓紧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避免子宫脱垂、障碍、张力性尿失禁等疾病的发生,改善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发现,产后妇女普遍缺乏需进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意识,应加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高产妇接受治疗的决心和对盆底功能的重视,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相比于顺产,选择性剖宫产更有助于减少产后pFD发生,对盆底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方式。但无论哪种分娩方式,产后都需要积极进行盆底肌力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晓红.不同分娩方式对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2):169-173.

[2]于迎春,宋俊华,于凤.产科因索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2):88-91.

[3]曹庆瑛.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自主收缩肌肉力量的影响及盆底肌力训练作用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87-988.

[4]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3):351-355.

[5]李淑萍,李婕娜,王英红.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1):3520-3522.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6]赖晓岚,陈茜,杨卫萍.产后妇女盆底肌力情况及康复效果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3):28-30.

[7]胡孟彩,王锐,徐冬梅,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884-885.

[8]刘湘晖,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9]黄敬华,周蕾.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底肌肉的影响(附100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6):502-504.

[10]王燕翔,孙鹏,王小云,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陕西中医,2011,32(7):887-889.

[11]赵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12-1014.

[12]张晓薇,曲坚.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90-592.

[13]曹江霞,周燕.不同分娩方式对围绝经期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1):4504-4506.

[14]王春秀.2种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0(13):1-3.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肌肉训练;生理反馈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4-011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6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大便失禁,是有分娩史妇女的常见疾病[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临床中老年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此种疾病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会自动流出,主要是在缺少尿肌收缩的情况下,尿道压力低于膀胱内压力导致尿液随意流失。对于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盆底康复训练也可作为严重患者手术前后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对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压力尿失禁患者70例,年龄28~62岁,平均(45±2.5)岁,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生育1胎的患者55例,生育2胎的患者10例,生育3胎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年龄、生育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先向患者介绍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3]。患者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平卧于治疗床上,医务人员对患者外阴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然后将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的电极放入阴道适当位置,治疗程序由Bio生物反馈/Stim电刺激和Stim电刺激两种程序交替进行,电刺激治疗的低频电刺激可增强阴道和周围肌肉的收缩弹性,电刺激治疗的高频率电刺激可提高阴道较远处肌肉的收缩弹性。生物反馈治疗信息以屏幕动态画面波形显示,波形画面可引导患者根据节律配合进行盆底肌肉放松和收缩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周进行2~3次治疗,一个疗程治疗10~15次,患者共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2.2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采用盆底肌肉锻炼的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双下肢弯曲,然后进行肛门放松和收缩动作,姿势类似于门诊内镜检查,动作类似于小便途中故意中断尿流的动作。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加肌肉收缩强度,初次治疗每次收缩不小于3s,之后的肌肉收缩可延长到5s,然后放松肌肉,训练时间为20min,每天训练2~3次。根据两指尖在阴道中的感受评价训练是否有效,可根据患者每周门诊随访对之前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调整之后的训练强度和次数。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根据尿失禁的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治愈:患者尿失禁情况完全消失,尿液诱发试验显示为阴性,iCi-Q-SF评分为0~3分。好转:患者尿失禁情况有所改善,可参加日常体力劳动,在腹压突然升高时伴有尿液漏出现象,iCi-Q-SF评分为4~10分。无效:患者尿失禁情况未得到改善甚至更加严重,iCi-Q-SF评分为11~21分。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Ci-Q-SF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该病多发于成年已经生育的女性,病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随之加重,虽然该病不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压力性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老龄妇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是社会卫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为在妇女妊娠过程中,不断增大的胎儿和子宫对盆底肌肉和筋膜产生一定的牵拉作用,使盆底筋膜和肌肉长时间处于伸拉状态,导致肌肉弹性下降。在随后的分娩过程中,产程的延长、产钳的助产、会阴的撕裂均可导致盆底韧带、肛周肌肉及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4]。值得注意的是身体过于肥胖的女性在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随之下降,更加速了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松弛,使膀胱颈下移至尿道端,产生功能性尿道变短,在腹部受到突发压力后,尿道压力上升,就会有尿液流出。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尴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界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患者盆底肌肉和筋膜的功能,增加逼尿肌的收缩力和稳定性。临床上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疗法,通过作用于阴道的电极释放电作用,刺激阴道周围的肌肉收缩,用屏幕显示模拟信号反馈正常和异常的盆底肌肉收缩情况,将患者感知不到的肌肉收缩转换为患者能够感知到的信号模式[5]。有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治疗可有效刺激患者盆底肌肉群,改善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肌肉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尿失禁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在生物反馈疗法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肌肉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通过自主收缩和放松肛周肌肉群,可有效增强肛周肌肉较近和较远肌肉的弹性,并且可整体强化盆底肌肉群,提高逼尿肌弹性,提高尿道闭合压力。盆底肌肉群锻炼和在患者有意识的增强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从而增强盆底的支撑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提高逼尿肌对尿液的控制力。 

文献[6]报道,采用生物反馈和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率更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 

iCi-Q-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盆底联合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特别对于轻度患者的疗效更为明显,并且盆底联合康复治疗的操作较为简便,患者可自行进行盆底肌锻炼,对于患者症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劳美琼,刘秀玲.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108-109. 

[2]翦薇,李南,刘娟,等.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40-42. 

[3]杜琳,邓雅静.应用片在盆底重建术中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5. 

[4]林梅清,古艳.经会阴3D超声探查对便秘的产后妇女盆底变化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4):32-35.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pFD;生物反馈;盆地肌肉训练;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主要表现为尿失禁(Ui)盆腔脏器脱垂(pop)、慢性盆腔疼痛和障碍等,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通过治疗病学调查与研究发现:在成年女性的发病率约在20~40%,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近些年来,利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轻中度pFD的效果较好是治疗和预防pFD最有前景的方法,已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以生物反馈治疗仪成功治疗的200例轻中度pF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和总结了护理干预在治疗中发挥的作用,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盆底功能训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3岁,产次为1~2次;其中,绝经者134例。根据病史、体检、盆底功能检查(5项)符合诊断标准,全部知情同意参加保守治疗。

1.2治疗方法应用杉山集团生产的pHeniX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软件包括:盆底康复治疗软件、盆底功能评分系统、肌肉张力、疲劳度自动分析系统等。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按照护理医师的要求和生物反馈仪的提示进行肛肌收缩和放松等锻炼,同时根据置入阴道的生物反馈仪所探测和收集的信号,配合以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准确地计算出患者盆底肌肉表面的压力与电信号,最后在显示器上以趋势线的方式呈现出来。15~20分钟/次,2次/周,治疗结束后让患者做主动收缩盆底肌肉训练,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5秒,松弛休息5秒,连续做15~20分钟,每日进行2次,以上治疗5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骨盆底肌力评分系统,oxford肌力为0-5分,依收缩力量与回缩能力评估。其评分方式:0分表示毫无收缩,1分表示唯有抽动,2分表示微弱收缩仅感到轻微力量没有压迫或内缩上提的感觉,3分表示普通收缩,轻度压迫和内缩上提的感觉,4分表示收缩正常,可抗阻力手指向下压时仍可感受到收缩,5分表示强力收缩,强而有力的压迫手指[1]。

2护理干预

2.1治疗前心理干预及认知指导虽然pFD不像心脑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但它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自卑和情绪沮丧,食欲、低下等身心障碍,患有尿失禁的人她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此时,首先要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医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耐心细致地向其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同时以治愈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要及时消除患者的疑虑,避免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而产生恐惧,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同时,还要给患者讲解有关生物反馈训练的原理、特点、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和消毒清洗等问题,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治疗[2]。

2.2引导患者配合由于大部分患者均已绝经,其盆底肌肉的收缩力较差,所以对于盆地肌肉训练的掌握比较困难,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收缩和定位动作。而护士必须时刻地照顾患者,协助其掌握正确地呼吸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并且在训练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情况适时给予鼓励或表扬,但对不正确的收缩动作要及时给予纠正。

2.3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以后,引导和帮助其通过家庭训练机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反复做缩肛动作,但不能做重体力活。同时提醒患者按时回医院复查和治疗。同时,要随访调查其出院后的各种变化,例如尿道的刺激性炎症及生活质量等的变化情况。

3结果

97.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与护理师配合默契,少数患者(约2.5%)对治疗疾病信心不强,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未能坚持疗程。

4讨论

女性盆底主要是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作为重要组织器官,不仅承托和支持众多盆腔脏器,且参与各项生理活动[3]。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pFD。但是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及时到医院就诊,以至于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直到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后才迟迟就诊,而此时病人迫切希望非手术治疗治愈pFD。盆底康复是治疗和预防pFD最有前景的方法,而生物反馈治疗是目前治疗pFD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且无痛、无创、无不良反应、效果好的优点[4]。

传统的缩肛运动虽然能够使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患者掌握和操作比较困难。而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方式的缺点,可帮助患者正确和快速地掌握盆底肌训练的要点,恢复盆腔肌和尿道的功能,减轻或消除尿失禁等临床症状[5]。此时,护士的指导和协助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刚开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仅仅执行了夹紧大腿的动作,并没有做盆底肌的收缩动作,还有少数患者甚至把屏气动作做反,这就要求护士根据实际的情况实施差异化治疗。同时,长时间持续地盆底肌锻炼也是成功治疗pFD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护理医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反复向患者强调持久锻炼的重要性,使其真正认识到此时的治疗只是一个起点,以确保患者出院后能继续坚持锻炼盆底肌肉。

参考文献

[1]苏曰华,刘萍,崔福鸾.阴道正常分娩对盆底肌组织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措施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446-447.

[2]郭卜乐.生物反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5-256.

[3]李兆艾,王莉,傅葵,等.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复训练对比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09-612.

[4]韩皓,韩微,樊雅静.女性尿失禁生物反馈与盆底肌训练的护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9

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周。

结果: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锻炼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1-02

众所周知,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神经障碍,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变薄,张力降低[1]。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多与妊娠分娩和年龄等有关,很过高龄妇女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雌激素低落是压力性尿失禁伴随和相关的因素[2]。当前由于我国女性分娩年龄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严重影响产妇妇女的生活质量[3]。在康复干预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刺激康复训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与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入选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45岁;无严重身体躯体疾病。其中单纯子宫脱垂6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脱垂11例,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前后壁脱垂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3±2.78岁;平均产次2.34±0.33次。

1.2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电刺激频率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一般为低频(50Hz)到高频(80Hz),从而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患者填写每周的排尿日记,并应参照上周的排尿日记,预定本周的排尿时间间隔,以遵守预定排尿的时间。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训练会阴肌肉控制功能。让患者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干预周期为2周。

1.3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不能单独日常生活与工作。盆底电诊断: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肌电位等。

1.4统计方法。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肌电位值对比采用t检验,p

2结果

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协同起作用从而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维持着女性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分娩后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从而可引起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随着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提高。

在康复方法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行为治疗等。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多与生物学反馈治疗一起应用。生物学反馈治疗是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使医生及患者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案。而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损伤情况。以其为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修复和改变盆底组织的损伤,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5]。本文患者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盆底电诊断是指通过探测、记录和分析盆底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参数和生物反馈等。本文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谢哗玲,施加复,鞠华妹.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o例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8,33(5):577

[2]张晓红,梁莉明,苗娅莉,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8):12-14

[3]蒋励,苗娅莉,张立芳,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受力后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2):37-40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篇10

关键词:低频电诊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是女性的一个常见疾病,科学研究已证实,妊娠、分娩确定对女性盆底神经、肌肉带来损伤,导致pDF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而低频电诊断是指通过监测、记录、分析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和诱发电位。盆底检测主要使用低频电诊断中的肌电图,盆底肌肉收缩信号检测,阴道神经传导和诱发电位检测[1]。而该技术在神经肌肉损伤的诊断上有一定价值。我院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对产后42d共2100例女性常规进行低频电诊断,发现60%以上的产妇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别是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子宫脱垂、张力性尿失禁等的发病率高,随后对这些女性进行个性化的盆底康复训练,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共进行低频电诊断2100例,其中阴道分娩1365例,占65%,剖宫产735例,占35%,足月分娩1960例,占93%,早产140例,占7%,单胎2001例,占95%,双胎99例,占5%。年龄17~30岁,有1420例,占67%,31~50岁有680例,占33%,初产妇1508例,占71%,经产妇592例,占29%。

1.2方法妇女在产后42d常规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妇科检查、排除电诊断禁忌后接受低频电诊断,仪器为广州杉山法国pHeniXU2,将特制的阴道探头放入阴道内,嘱患者收缩盆底肌肉,通过探头收集到的收缩信号反映于仪器上,仪器上所显示的内电信号实质上是盆底所有肌肉共同收缩的结果,包括i类和Ⅱ类肌纤维。因此,我们不仅能了解肌纤维受损的程度,还能进一步的分析哪类肌纤维损伤为重[1]。满意结果为i类、Ⅱ类肌纤维肌力为5级,肌肉疲劳度为0%,阴道动态压力为80~150cmH2o。

2结果

2100例中,低频电诊断结果满意达标840例,占40%,约60%的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受损,结合妇科检查,诊断膀胱、子宫、直肠脏器脱垂有1020例,占48%,张力性尿失禁160例,占7%,阴道松弛者有80例,占3%,同时合并脏器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者有128例,占6%。产妇能直观的从仪器上发现自己盆底功能受损程度,为后期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形成了理论依据。

3讨论

从上面检查结果中不难看出,产后60%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受损。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DF)的病因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DF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期随着子宫增大,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增加了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风险。分娩时,盆底受胎头挤压,盆底拉伸延长,肌肉高度扩张,使盆底发生去神经改变,结缔组织间连接分离等变化,难产、器械助产等引起盆底及尿道周围组织的损伤,膀胱颈位置及活动改变,尿道闭气压下降,导致尿失禁的发生[2]。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产后女性60%的人有脏器脱垂和尿失禁等问题。通过低频电诊断技术,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正常和异常的神经肌肉功能,尽早发现pDF,而且妊娠及分娩过程中肛提肌及神经机械性损伤,在pDF发生过程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根据产后低频电诊断结果,尽早开始个性化的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预防意义[3]。而产后低频电诊断的应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值得妇幼保健产后门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萍.低频电诊断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372-373.

[2]张晓红,王建六.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12-14.

[3]刘颖琳,陈少青.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原则与个体化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576-577.

[4]廖碧珍,杜春燕,徐晓阳,等.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产妇痔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08,21.

[5]易玲.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盆底肌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09.

[6]卢惠,黄飘,李秋霞.盆底肌功能训练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1,31.

[7]王小红,卢惠,黄飘,等.训练盆底肌功能防治产后尿失禁[J].吉林医学,2012,22.

[8]梁丹丹,蔚蔚.女性盆底肌功能锻炼[J].中老年保健,2014,01.

[9]廖秀娟,胡志华.盆底肌功能锻炼防治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01.

[10]刘传勇,王晓光.不同方法测定盆底肌力指导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1.

[11]刘小宝.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