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内渔业发展现状十篇国内渔业发展现状十篇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15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1

论文摘要:人工放流、移植驯化、繁殖保护是我国内陆水域增殖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本文对我国江河、湖泊、水库采取的增殖和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渔业资源增殖具有增加种群数量、恢复已衰败种群和重建渔业的作用(刘海映等,2000)。我国内陆水域的增殖渔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即从“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取得成功、大量苗种成功获得而发展起来的(邓景耀,1995)。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江河、湖泊的不合理利用或过度开发,普遍带来了水域污染、环境恶化、物种濒危、渔业资源衰退等一系列问题(杨秋玲和刘其哲,1992;陈文祥等,2002),亟待对水生生物资源采取增殖和保护措施。本文概述了增殖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并拟对内陆水域增殖渔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1增殖渔业资源的主要方法 

 

1.1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的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育种苗或捕捞天然苗种后,将其释放到自然水体中进行增殖,同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人工放流是世界各国增殖渔业资源的普遍方法,也是恢复和重建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张缉,2006),还可以为养殖提供优质的天然种苗(姜浪波,2005)。70年代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采取人工放流、有计划的增加和补充鱼类种群数量,可以有效地增殖我国大水面的鱼类资源。进入80年代,许多大中型湖泊、水库采取人工培育的苗种放流到水体,以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生产大型经济鱼类,放流苗种获得的产量已经成为大水面渔业产量的主体。 

1.2移植驯化 

移植驯化是将其它水域中优良的,又适于在这一水域繁殖生长的种类移植进来,经过驯化后使其在新的水域中繁衍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自然种群。将物种从一个国家引进到另一个国家则称为引种。我国已引进了百余种经济品种,最具代表性的有淡水的罗非鱼和海水的扇贝、牡蛎,极大丰富了我国的水产资源(胡晓龙,2006)。国内地区之间移植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团头鲂、银鱼、池沼公鱼、鲴、鲤、鲫等优良品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自开展鱼类的移植驯化以来,由于理论基础研究滞后、缺乏科学引导和有效管理,频繁地进行鱼类的人工繁殖、近亲交配,导致多种鱼类的经济性状退化、遗传多样性丧失、爆发性疾病频发;或由于引种不当导致外来种入侵,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威胁土著种类。典型的例子是:云南一些水域的原有土著鱼类中,有30%难觅踪迹,有34.7%由常见种变为偶见种,余下的1/3也面临着衰退的趋势(郑王亚明和曹文宣,2006)。

1.3繁殖保护 

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陈大庆2003),其后果是:为了延续后代,鱼类进行自我调节,性成熟提前以增加补充量,导致种群结构趋于个体小型化和低龄化,渔产品的经济价值大大降低(李明德,2001)。我国自70年代便开始重视水产资源的保护问题,1986年《渔业法》的实施使得我国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繁殖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和渔业管理都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制定各种鱼类的最小起捕规格、杜绝有害渔具渔法、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捕捞限额制度等一系列控制捕捞的措施,对鱼类资源起到了直接的保护作用。对鱼类实施繁殖保护还可以通过人为地保护和改良水体中经济鱼类的栖息条件和环境来实现。如:闸坝修建过鱼设施,保证江河洄游性鱼类的繁衍;调整水库调度方式,在鱼类繁殖季节通过人造洪峰刺激鱼类集群繁殖;鱼类产卵场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通过模拟天然繁殖的某些条件,建立半人工或全人工的鱼类产卵场;实行关键栖息地保护,如已设立的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就是对天然繁殖场的保护。针对我国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面临资源衰竭的状况,有专家呼吁在赤水河或特有鱼类大多栖息、繁殖的支流上建立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并对一些濒危鱼类实施迁地保护(曹文宣,2000)。 

 

2我国内陆水域增殖渔业的发展现状 

 

2.1江河增殖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切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阻碍了溯河产卵的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的繁殖产卵。欧美国家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在大坝建造鱼道、鱼梯、升鱼机等过鱼设施。然而,我国拥有独特的鱼类区系组成,且洄游性鱼类不多,曹文宣院士强调:修建鱼道不是我国长江流域鱼类保护的有效手段。在沿江或坝下建立孵化场繁殖鱼苗,在主要江河设立经济鱼类放流站,进行人工放流是恢复江河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如,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我国江河流域的放流品种有四大家鱼等鲤科经济鱼类和鳜、中华绒毛蟹、中华鲟、胭脂鱼、罗非鱼、大麻哈鱼等名贵珍稀种类。一些特有鱼类如黑尾近红鲌、厚颌鲂、岩原鲤、华鲮等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相继攻破,对珍稀鱼类的保护和养殖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我国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令人堪忧的状况,刘建康和曹文宣(1992)提出,应针对长江不同江段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如:上游江段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特有种为主,有必要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中游应保证主要经济鱼类的自然繁殖条件,加强珍稀鱼类的人工繁殖放流工作;下游应注意保持江水质量,控制水体污染;河口江段应规定幼鲟保护期,保护幼鲟资源。基于河口区主要渔业资源(凤鲚、、刀鲚、蟹苗、鳗苗、幼鲟)锐减的趋势,陈渊泉等(1999)指出应大幅度削减渔船数量,实施新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陈大庆(2003)提出应加强长江流域的渔政管理、保护渔业环境、建立更多长江鱼类人工繁殖放流站。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开展了持续的增殖放流活动和长期的渔业资源监测和增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湖泊增殖 

通江湖泊对维持长江中下游鱼类的种群丰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常剑波和曹文宣,1999),江湖之间建闸阻隔了江河中的鱼类进入湖泊肥育,直接影响了湖泊的鱼类资源。湖泊围垦使得湖泊面积日益缩小,环境容纳量减少势必会影响鱼类的资源量。70年代中期,针对江湖阻隔导致湖泊鱼类组成简单的问题,灌江纳苗作为补救措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胡德高和潘隐和,1979;李恒德和王勇,1987)。常剑波等(1995)总结了灌江纳苗的生态效益,并提出应将灌江纳苗作为恢复长江江湖洄游性鱼类资源的措施之一。湖泊采取人工放流可促进定居性鱼类的资源增殖。60年代中期在长江下游湖泊人工放流河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几乎绝迹的河蟹资源得以恢复。70年展了以四大家鱼放养为主的渔业模式,获得了很高的产量。进入80年代,太湖新银鱼的成功移植是湖泊资源增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典范,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移植银鱼的热潮。 

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护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戴解林和李亚白,2003)。湖泊可采取建立繁殖保护制度,坚持湖区增殖与科学捕捞相结合;湖区种植水生植物,恢复水草群落结构;运用生物操纵、生态调控防治富营养化;采取退田还湖、污水截流、生态清淤等措施来改良水体环境。 

2.3水库增殖 

我国现有各类水库8600余座,总体上呈现分布不均、发展不衡,库区鱼类组成简单、自然资源量偏少的情况(范明生,2002)。一些水库的渔业利用不合理,渔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使得我国的水库渔业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马波和熊邦喜,2002)。为了提高鱼产量、改善品种结构,水库鱼类的增殖显得尤为重要。

水库一般以放养滤食性的鲢、鳙为主,通过移植碎屑食性的鲴类和杂食性的鲤、鲫等经济鱼类,可使饵料资源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又能改善水库鱼类的品种结构。对于凶猛鱼类,以往都作为敌害和清除的对象。而现研究表明,利用凶猛鱼类控制非经济鱼类的种群数量,一方面有利于经济鱼类的增殖,实现从低值鱼向高值鱼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营养级的联动效应来调控水库生态系统。如:鳡鱼种群强烈的生态作用与种群数量的快速操控性能,在具适宜自然环境的大型水库可用作维护良性水库生态系统的有效操控手段;大型水库适度增殖鳜鱼,抑制底层及沿岸杂食性鱼类种群数量,对延缓水库富营养化进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梁旭方,2006)。90年代以来,依据水库类型和生态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增殖途径:小型水库通过施肥以提高初级生产力,投饵精养为主;大中型水库以资源保护与人工放流相结合,同时采用水面分室利用的生产对策,发展围栏、流水、网箱养殖;开发新品种的驯养,移植驯化优质的短食物链种类,如公鱼、银鱼、匙吻鲟等(乐佩琦,1994)。胡传林等(2005)指出,水库渔业今后应朝着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协调的方向发展:即依据水库的功能定位,选择合适的水库渔业发展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又保护水质,同时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近年来,我国内陆水域增殖渔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应当引起重视。其一,不合理的增殖或盲目移植驯化导致天然水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渔业资源逐渐衰退;其二,一些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必须借助于人工增殖放流的手段来恢复和重建,但有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手段滞后,使得渔业资源的增殖现状与资源恢复的需要还有所差距;其三,管理机构分散、体制不健全等因素使得一些开放或半开放的水域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其四,过度养殖和水环境的恶化普遍导致了水体渔业功能和产量的退化,保护环境与发展增养殖之间的矛盾日趋显著。 

3.2建议 

3.2.1加强科学研究 合理增殖渔业资源 

渔业资源的增殖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前期调查、对象选择、增殖技术、效果评价、配套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到科学技术问题。科研单位应继续深入增殖放流的科学性研究,在苗种优选、放流跟踪评估、种群遗传资源保护、种质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建议生产单位和科研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进行科学地引导和示范;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渔民掌握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指导实践;加强天然水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动态变化的监测,以便管理部门及时制定和调整资源利用和增殖保护对策,更科学有效地增殖渔业资源。 

3.2.2完善科学管理 促进增殖渔业发展 

科学的渔政管理应该保证种群的再生能力,合理利用天然饵料资源获得优质高产的渔获物,保证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稳定性。我国出台了《渔业法》等法规和政策,但执法不严、管理困难的问题使得渔政混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渔民素质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遵循生态学原理,深入基础理论研究,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渔政管理对策;另一方面,各地各级有关部门应尽快明确专门管理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创新管理,严格执法;此外,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使基层渔民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休闲渔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对策;甘肃渭源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1-0277-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感受生产、体验生活的休闲方式。休闲渔业,就是利用现有渔业资源、设施,结合生产、人文环境而规划相应的活动,供人感受渔业生产并享受休闲、娱乐的一种产业。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得到迅速发展。笔者结合本职工作特点,深入基层生产一线,通过走访、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对渭源县休闲渔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提出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

1渭源县休闲渔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休闲娱乐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些养殖户和养殖场充分利用现有的渔业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特别是近2年,发展速度较快。据调查统计,渭源县现有休闲渔业项目8个,经营规模14.67hm2,总投资逾300万元,吸纳劳动力100余人,2013年接待消费者逾2万人次,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纯收入近100万元。经营地主要分布在渭河、洮河流域,投资以县内投资为主。

渭源县休闲渔业生产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兼用型。以养为主,以钓为辅,养殖池塘不进行垂钓,腾出一定面积的池塘,放入自产的商品鱼,专门进行垂钓活动。这是目前投资较小,效益较高的发展形式。全县有3家此类经营单位,其中三河口渔场有养殖水面6.67hm2,年垂钓人数达5000人次,2013年垂钓收入达80万元;胜利村贾月喜渔场有养殖水面1.33hm2,年垂钓人数达2000人次,2013年垂钓收入达20万元以上。二是娱乐休闲型。借助现有基础,投资建成宾馆、餐厅、娱乐场所,发展多种经营。主要有三河口渔场和峡城永丰现代农业综合养殖小区,三河口渔场新建餐厅、娱乐场所800m2,接待游客人数多,效益明显,2013年垂钓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永丰现代农业综合养殖小区现有养殖水面1.67hm2,配备餐厅、娱乐休闲场所600m2,2013年收入达200万元。三是游钓型。建设商品鱼养殖池塘,引进商品鱼,配备一定的基础设施,主要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专人负责,开发旅游休闲项目。清源镇紫云山庄游钓渔场属于此种类型,现有池塘0.33hm2,年投放商品鱼7.5t,接待游客4000人次,2013年收入达30万元[1-3]。

2渭源县发展休闲渔业的有利条件

一是交通便利。渭源县位于兰海高速公路和天定高速公路交汇地段,316、212国道穿境而过,兰渝铁路即将建成,并且社站、交通优势明显,兰州、定西游客1h就能到达,适宜发展休闲渔业。二是旅游资源丰富。渭源县作为古老渭河的发源地,也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古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奇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渭河源部级森林公园莲峰山、“十里画廊”天井峡、云端仙境太白山、“陇原香格里拉”双石门等自然景观,也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悬臂式纯木拱桥灞陵桥、葬有孤竹国二圣伯夷和叔齐的首阳山、鸟鼠同穴渭水源、秦长城遗址等景观。三是渔业生产发展迅速,建成了5个连片池塘规模化养殖基地,引进草鱼、鲢鱼、鳙鱼、建鲤、澎泽鲫、虹鳟鱼、金鳟鱼、革胡子鲶等名特优养殖新品种,开展连片池塘高产高效养殖、综合生态规模化养殖、休闲垂钓养殖等模式,全县良种养殖覆盖率达到70%。年养殖面积112.67hm2,年产水产品182t[4-6]。

3发展对策

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地方特点,认为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结合渭源县的旅游资源、水资源和现有养殖基础,规划了2个基地。洮河风情线垂钓娱乐基地与渭源县发展洮河风情线观光旅游经济相契合,洮河流经渭源县15km,建有水库4座,水质清新无污染,空气清爽,沿途旅游资源丰富,适宜发展休闲渔业。渭河沿休闲渔业基地建设紧紧围绕现有渔业基础,建设以三河渔场、胜利渔场为中心的休闲渔业基地[7]。

3.2加大扶持,推进休闲渔业发展

一方面应加强资金扶持。金融机构应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建设和贷款贴息。另一方面应加强政策扶持。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在税收、土地流转、投资环境等方面,充分享受渭源县“大招商、招大商”优惠政策,扶持休闲渔业发展。

3.3打造品牌,拓宽休闲渔业市场

依托渭源县丰富的旅游资源,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加强养殖基地、餐饮等设施的高品位建设,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品牌,如适合专业钓鱼爱好者的峡城水库钓鱼赛,适合休闲娱乐爱好者的乡野香农家乐游钓一日游,适合普通家庭的三河口烤鱼野炊等经典品牌。

(下转第282页)

(上接第277页)

3.4加强宣传,提高休闲渔业知名度

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宣传,向兰州、天水、定西等地游客宣传渭源县的休闲渔业品牌,提高影响力,增强渭源县休闲渔业知名度,促进休闲渔业进一步发展。

4参考文献

[1]王琛,包特力根白乙.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研究综述[J].黑龙江水产,2009(1):37-42.

[2]陈明宝.我国休闲渔业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J].中国水产,2008(5):81-84.

[3]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内休闲渔业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5-27.

[4]柴寿升,王刚.现代休闲渔业与传统渔业的比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18.

[5]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J].现代渔业信息,2008(10):17-19.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于洪波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4

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国际海洋渔业管理现状

国际海洋渔业已经将资源养护管理与环保相结合,海洋渔业的发展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世贸体系和人类的自身相关福利相结合。与此同时,国际海洋渔业相关法律法规部门需要制定符合现阶段状况的需求与规定。国际海洋渔业已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渔业管理中的最高标准。在日后的很长时间里,国际海洋渔业的管理与发展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更加完整的措施与规划。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捕捞能力管理是重中之重,也是热点问题。过度捕捞、海洋渔业生产潜力的萎缩以及经济效益减少等问题都来自于过剩能力。《国际渔业行动计划》对世界各国做以约束,计划要求最迟在2005年以前建立一个管理机制,这个管理机制是世界范围内的并且是公平公正公开的捕捞能力的,并且通过各方合作分段实施。

2.国内海洋渔业管理现状

中国地大物博,也是个海洋渔业大国,海洋渔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的传统农业的格局,为人民供给食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口众多和土地资源有限的难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海洋渔业也在迅速发展,我国在国际海洋渔业市场上的地位也迅速上升,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居于世界首位,并且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生产力。但是在海洋渔业为人类创造福利的同时,人类也给海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各种水域污染以及捕捞过度的问题。

二、软件工程在海洋管理有关方面中的应用

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各个国家都在建立海洋渔业相关的数据库来支持海洋渔业的信息化进程,这些数据库规模大小不一。世界各国都在参考这些数据库的信息,为社会各界提供专门有效的服务。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是渗透在各个产业中的,这既是国民素质的体现也是高效率的信息化服务的体现,软件工程就是应用互联网技术为海洋渔业提供信息化的决策服务的应用体现。

1.整体信息能力方面

在这个国际化的社会,渔业信息化是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我国的信息水平是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这种缺陷造就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不利的地位。我国在发展渔业生产力的同时,更需要软件工程来提升我国整体的信息能力水平。整体信息能力水平有了提升,才能使我国在国际海洋渔业市场的竞争力有质的提升。

2.渔业信息化应用方面

信息化指的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二者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在海洋渔业信息化的诸多信息资源和技术方面的应用加速了信息化的步伐,从本质上提高了信息化的效率。所以,在渔业信息化的热潮中,通过软件工程使得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渔业产业水平,促进水产品贸易的繁荣才是渔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3.协调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

通过物流信息得到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方式是不科学的。中国的农产品虽然有国家相应的渠道信息,但是我国的农产品信息来源渠道仍然比较乱,软件工程就起到了协调并且同一这些信息资源的作用,同时软件工程的运用使得产品流通方向指导力度增强,同时也有利于监管权力的宏观调控。

4.物流信息标准方面

物流本身的标准不是统一的。由于物流软件通常是直接购买成熟软件的,所以每个软件开发商和外包公司都不同,导致了物流标准的不统一,软件工程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软件工程使得物流软件的系统运行可靠性增强,物流信息标准方面得到改善。5.信息系统方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对于信息系统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大,大部分的企业对于信息系统功能的要求都不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不过软件工程的介入可以帮助我国的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系统的有效沟通和高效协调,是我国中小型企业的信息系统方面得到提升。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渔业保险渔业保险经营主体渔业保险法规北海市

一、广西北海市渔业保险的现状

北海市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的龙头,全区70%的渔船都集中在北海市,渔业也是北海的传统优势和支柱性产业。2007年北海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10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渔业产值为54.36亿,占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2.1%。水产品产量98.28万吨,比上年增长1.81%。随着渔业的快速发展,北海渔民对渔业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下辖电建、地角、港管和涠洲等5个代办处。截止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大小渔船8700多艘,其中220kw以上大功力渔船2200艘,渔业人口28万人。近几年来,该分理处在上级渔业主管部门、业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认真结合北海实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真抓实干,努力开拓渔业互助保险,使参保渔船和渔民数量逐年提高,互保费收取额也逐年增长,2007年互保费收入突破了320万元。

二、北海市渔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渔业互保投保率低,覆盖面不全,应对风险能力差

北海市渔业互保十几年实践证明,互保为北海渔业生产发挥了一定的风险保护神的角色。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据中国渔船船东互保协会北海分理处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北海渔船拥有量达8500多艘,其中小型渔船约4000艘,中型(包括以上)渔船4500多艘,长期活动在海上作业的渔民更达4万人。可在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参加互保协会的渔船竟不到600艘、渔民也不足2000人。绝大部分渔民群众和中小型渔船未加入渔业互助风险保障体系。渔船投保率仅为应保渔船的13%,渔民投保率不足5%。而农业部渔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同期我国海洋捕捞渔民和2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入保率达22%和25%。

2.保险意识淡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应该说一个地区的渔业保险发展状况也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渔民保险意识。目前北海市渔民的收入普遍不高,2007年北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34元,而农民纯收入仅有3846元。当地“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又根深蒂固,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支出有很大压力。因此,大部分渔民不愿意够买保险或无力承担保费支出。一方面,北海市渔民不愿买保险或无力购买渔业保险;另一方面,北部湾传统渔场的意外事故却时有发生。这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近几年来,北海渔船在北部湾传统渔场遭到越南武装舰船抓扣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新闻报道,2005年9月23日,广西北海市“桂北渔82018”号和“桂北渔63055”号渔船在北部湾海域传统渔场作业时,遭到越南两艘武装船只的追赶和枪击。2007年7月4日,桂合渔80151号渔船在我国南沙传统疆界线内海域(东经112°18′,北纬5°40′)生产时,被马来西亚炮艇无理抓扣,船上10名船员被判监禁6个月,渔船被没收。此外,渔船的火灾以及碰撞事故也时有发生。

3.缺乏切实可行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

渔业保险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高赔付率、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导致渔业保险的“市场失灵”,必须得到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产生有效的制度供给。与发达国家大幅度补贴渔业保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政府对渔业保险的补贴历来非常有限,对农业保险(包括渔业保险)的税收倾斜力度还非常不够。目前,北海市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渔业保险的地方性财政扶持制度,渔业保险难以走快走远。由于渔船海上作业的高风险,渔业保险赔付率非常高,所以北海市尚无一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业务。

4.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亟待建立

目前,北海市还没有对渔船和渔民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地方性的渔业保险法规仍是空白。由此引发船东和渔民投保率低,风险意识淡薄。一旦发生意外事故,渔船等财产和渔民的生命安全都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风险补偿,不利于当地的渔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相比之下,渔业发达的广东、浙江等省对渔业保险均有注明,如《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第二十五条:渔业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为海上从业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三、推进北海市渔业保险的建议

1.建立健全渔业互助保险

针对北海市渔民投保率低,应对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渔业互保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渔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树立“诚信”原则,在渔民遭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损失后,能够主动、迅速、合理地给予经济补偿,充分体现渔业互保协会对广大渔民的关怀和温暖,力争在三年内将渔民和渔船入保率提高到30%以上。渔业互助保险机构要以对渔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和完善各项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发挥互助保险扎根基层、面向渔民、服务渔业的优势,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搞好渔民安全知识普及、引导渔民配备安全设备、倡导渔船编队生产,增强渔民自救能力和互救意识;协助做好灾害紧急救助,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开展定损理赔工作,尽快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生活。

保险意识淡薄是阻碍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北海市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广大渔民群众的安全教育力度。北海市相关渔政工作部门可以利用伏季休渔的有利时机,对渔民进行海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渔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海上自救与互救能力,逐步提高渔民整体安全生产的素质,确保渔船安全生产,扎实推进“平安渔场”、“和谐渔场”建设。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2007年浙江省举办了“互保杯”渔民安全知识电视总决赛,题目涵盖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互保、渔船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一线的渔民和养殖户。既普及了渔业安全知识,又有趣味性,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种模式,北海市是可以很好地借鉴的。

2.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

政策性渔业保险是今后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方向,农业部也在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自2005年以来,上海、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市在渔业互助保险基础上,以渔业互助保险机构为载体开展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当地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保障力度,得到了渔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同。渔船、渔工入保率也有明显提高,2006年1-11月份,共有1381艘渔船和12834名渔民参加了政策性渔业保险,获省财政补贴201.7万元。自2006年4月起,浙江省嵊泗县开展了政策性互保试点工作。近两年来,该县的渔工雇主责任险投保面达到了98%,渔工投保由原来的人均2份提高到目前的人均10份以上,有效提高了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灾后经济补助的压力。北海市政府可以借鉴浙江省舟山市等渔业发达地区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策、财政支持,开展政策性渔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

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渔业本身属于弱质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商业性和互助性的渔业保险,单靠保险的收入难以支持其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制订特殊的政策保护措施,如实施针对投保渔民的保费补贴和针对承保机构的业务费用贴。一方面:北海市地方财政应针对渔业保险提供相应的保费补贴,吸引渔业生产者投保,并通过自愿投保与法定投保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投保范围;另一方面,除了保费补贴外,政府还可以向经营渔业保险的机构提供一定比例的业务补贴,以提高其偿付能力,增强经营积极性。2004年宁波市象山县政府专门拨出200万元用于支持渔业保险,当年该县的渔业保险工作硕果累累。参加渔业人身保险人数由2004年的7736人上升到2005年的10002人,渔船保险由2004年的不足70艘上升到2005年的1891艘。至2005年底,全县参加渔船财产保险的渔船达2366艘,共收取保费933万元;参保船员45075人,收取保费1853万元。共理赔3145起,理赔款1228.7万元。他山之石尚可攻玉,那么象山县的成功经验则更应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甚至是创新。针对目前北海市水产养殖险的空白,地方政府应当“两头扶持”:养殖户购买保险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商业保险公司理赔达到一定风险警戒线的时候,政府在资金上也将给予相应的扶助。

由于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政府批准启动的一个沿海开放经济区,国家对其发展规划有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除了对渔业保险进行补贴外,北海市政府还可以向有关政府部门争取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渔业保险承保机构的营业税。因此,如果政府对经营渔业保险的承保机构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如减免承保机构的营业税,那么承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渔业保险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4.尽早出台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

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保险理论认为,渔业保险同渔业本身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经营渔业保险不能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其政策目标应与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相一致,以为渔民提供风险保障,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保证食物供应、稳定市场及确保渔民生活水平等为最终目的。当前,我国渔业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加入wto后竞争加剧的挑战。为了贯彻国家“依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渔业方针,我国应当对渔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发展资金进行立法保证。同时,对于渔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参与主体、收益主体及相关的权利义务进行立法加以规范,并立法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入渔业保险。为了尽快改变目前北海市渔业保险无法可依的现状,北海市人大应组织渔政、工商、海洋与渔业局、保监局、互保协会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在依据我国《保险法》、《渔业法》等法律规定,并参照舟山、宁波等地级市制定地方性渔业保险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渔业保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管理机构和相关职能,加强监督管理,引导渔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琼:我国渔业保险的现状及其对策[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6)

[2]徐英:政策性渔业保险初探[j].上海保险.2005(10)

[3]孙颖士:论渔船船员风险和渔业保险[j].中国渔业经济.2006(2)

[4]孙祁祥郑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p92-p98

[5]王晓波:中国渔业保险模式构建与发展探索[d].上海水产大学,2005

[6]郑辉: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机制研究——以宁波市象山县为例[d].同济大学,2006

[7]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p29

[8]虞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6

1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域自然条件及渔业行政执法的现状

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夏季长冬季短,年平均无霜期约318天,年平均气温19.7℃,极端最低气温为-3℃,常年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689mm,适宜鱼类生长繁殖的时间长。恭城瑶族自治县水域总面积约4万亩,常年宜渔面积约3.2万亩(其中山塘和家庭池塘5226亩,可开发江河水面约1万亩,水库约1.7万亩),由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山多峰奇、森林覆盖率高,奇特的地形地貌,大小溪流纵横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差异性水域自然条件,适宜不同鱼类的生长繁殖,根据该县20世纪80年代的渔业调查报告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江河中经济鱼类达77种,鱼类在消耗水体中多余水生植物、吸食浮游水生生物、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维护水城生态环境平衡、保持山青水秀鱼肥美的盛景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全国经济社会获得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对食物来源及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江河鱼类因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价格也因此而一路走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置国家法律于不顾,采用电鱼、毒鱼、炸鱼及“绝户网”等国家禁止的方式和方法非法进行捕捞,给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及威胁,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县渔业违法行为出现了如下变化:一是电鱼工具越来越先进、功率越来越大;二是出现以机动竹笺为水上交通工具的电鱼拖机;三是“绝户网”使用者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绝户网”供需链;四是渔业违法行为呈专业化、集团化发展态势;五是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作业时间、水域越来越飘忽不定,且作案手段和方式越来越隐蔽、越来越狡猾。加之全县渔政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执法设施和手段相对滞后,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查处难度越来越大,导致了江河渔业资源的迅速衰竭、给水生生物带来极大威胁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造成了水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一些河段因缺少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调节作用,每当汛期过后就成了一潭死水,水生植物及浮游生物因无法得到鱼类的消耗和吸食而常常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近年来,为了切实保护江河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该县相继出台和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关于开展严励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及收缴地笼网具的专严整治活动的通告》及实施方案,每年均组织开展多次由渔政、公安、工商、环保、广电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参加的专项整治行动,但收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各类渔业违法行为极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和控制,往往在开展专项整治活期间电鱼、毒鱼、炸鱼渔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了,但专项整治活动过后不久又冒了出来,尤其是“绝户网”等国家禁用的地笼网具由于很难找到违法当事人实施相应处罚,更是常常出现捞了放的怪象,执法人员刚清理过的河段很快又会布满艳网的禁用网具,甚至呈现此伏彼起捞而不绝、禁而不止,执法人员疲于应付的现状。

2导致全县渔业行政执法困难的原因

导致全县部分河段使用电力及绝户网等国家禁止的方式方法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清而不绝、禁而不止的现象,既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又有其现实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全县渔业行政执法起步及开展相对较晚。全县渔政执法机构成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施行的是与县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可以说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很难开展实质性的工作,直到20世纪末,由于全县的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形势变化和现实要求,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获得日益全面的开展与实施,渔业违法行为一度取得有效管控,但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江河鱼类价格的步步攀高,全县渔业违法行为出现快速反弹,尤其全县渔政执法人员2008年在执法过程中遭到不法分子的谩骂、围攻和殴打,致使两名执法人员受伤,其中一名执法人员在医院抢救和治疗时曾一度出现生命危险,然而时至今日不法分子仍然逍遥法外,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导致一段时间以来阻碍、谩骂甚至围攻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非法电捕者使用的电鱼工具越来越先进、功率越来越大,部分渔业水域出现了以机动竹(塑料)排笺为水上交通工具的大功率拖机,其机动性、灵活性大,并出现集团式、团伙化发展态势,加之非法电鱼作案水域、作案时间均不确定,查处难度极大。三是“绝户网”等非法捕捞工具种类繁多,法律尚无明确的界定,且分布范围广、隐蔽,发现不易,清理难,极难找到布网者实施处罚,每次清理整治的收效十分有限。四是渔业行政处罚时间长,强制执行难,加上与司法的衔接不到位,对情节严重者刑处难,无法对违法分子实施有效打击。五是全县大小溪河多、分布广,但拦河坝多,渔业行政执法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水上交通工具,水陆交通极不便利,极大地制约了渔业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六是全县渔业行政执法机构编制少,人员紧缺。

目前渔业行政执法机构人员编制为5人,实有执法人员6人,肩负着全县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训推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4万余亩渔业水域的养殖开发利用和各类渔业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人员设置与所担当的职责极不对称。

3思考及建议

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全县难以对渔业违法行为形成及时有效的打击,渔业行政执法的尴尬现状只是全国内陆渔业行政执法的个例而并非特例。在全国内陆渔业行政执法尤其是县级内陆渔业行政执法中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可以说全县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渔业行政执法现状及困难,也是全国许多县级内陆渔业行政工作必须面对与解决的。因此,做好中国渔业法律法规的规划设计与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同等重要,应该同时推进。1)加快全国现形渔业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和推进渔业行政执法的顶层设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正处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全国物质还相当匮乏,发展生产解决广大人群众的肉食消费和吃鱼难是渔业的第一要务,规范渔业管理秩序和鼓励发展渔业生产成为该法律出台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但随着中国水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吃鱼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国水产品供应也发生根本性改变,尤其是受资源条件限制和过度捕捞的影响,全国捕捞业面临着捕捞效率下降、资源迅速枯竭等问题和挑战,如果不能因时因势而变,渔业双控将会变得遥不可及,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也会成为空话。因此,加快全国现行渔业行政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增加和明确捕捞渔民的历史界定和现实定位,为确定和核实捕捞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捕捞网(工)具的控制指标及适用范围,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混乱。调整及明晰渔业违法工(网)具的管辖,避免渔业违法工(网)具生产环节(厂家)手可触及却很难甚至无法独立监管的尴尬。提高与司法的融合与衔接,避免一些电鱼、毒鱼等渔业违法行为危害很大、后果很严重却极难移交司法部实施有效打击的不利局面。3)加大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迅速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科学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使全县渔业行政执法人员配置与其所担当的社会职责相适应,并在加强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及执法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执法装备和取证设施的更新换装,根据全县执法地点和水域实际建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水陆交通工具,为不同环境及水域渔业违法行为的及时查处提供必要的执法保障,以促进渔业渔政工作的全面开展与有效实施,形成对渔业违法行为有效打击的新常态。4)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社会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自我认知和自觉遵守,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打击渔违法行为、保护江河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和正常渔业生产秩序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自愿自觉地参加到与渔业违法行为的斗争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共管局面氛围,让渔业违法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逃。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7

碳金融对我国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支持研究

基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背景的大连市渔港发展对策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黄海海洋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河蟹产业快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河蟹之乡”江苏兴化永丰镇的调查

水产科研机构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创业历程及成长动力的扎根理论研究

标准化在促进渔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实践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撬动罗非鱼国内销售市场的几点思考

网箱鱼类排泄物收集碳汇系统与生态效能研究

推进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渔业水域突发污染事件分析

我国水产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研究

南非发展淡水养殖业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国际海洋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风暴潮灾害损失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揭牌

大连水产学院参加中国航海日各种活动

2009年海峡两岸青年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在台举行——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师生代表参会

我国渔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

现代渔业公共政策研究的若干思考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法》之法律构架

我国政策性渔业保险发展探析

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试论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

从海洋综合管理的视角完善海域使用管理——基于舟山海域的实证考察

iUU捕捞问题之经济学透视

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常见水产品安全指标在相关标准间的矛盾分析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上海市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和存在问题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的服务功能分析和品种选择

农产品贸易中价值标准设定与量化的探讨——以日本水产品进口情况为案例

海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测定——以风暴潮为例

美国青蛙成蛙健康养殖技术经济评价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使渔业发展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的基础产业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关于开展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建造技术及其市场前景

中国渔业生产: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需求主体的渔业金融供给路径探讨

税费在东山县单拖渔业捕捞能力控制中作用的实证分析

新渔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化解思路

上海市渔民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关于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的思考

我国远洋渔业亟待国家重点扶持以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水养殖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关于千岛湖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

新疆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中国虾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实证分析

中国金枪鱼供应链物流分析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休闲渔业;Swot分析;海南琼海;潭门镇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5-0306-04

所谓休闲渔业,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转换与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产业[1]。发展休闲渔业不仅符合国家发展经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满足人们对休闲的追求。在沿海地区发展休闲渔业,普及海洋知识,还可以起到进一步加深国民海洋意识的作用。

1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休闲渔业是对有限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对传统渔业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休闲渔业已经得到了较大发展,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与沿海(江、河、湖)地区休闲渔业已经初步成形。在广东、北京、辽宁、山东、浙江、上海、河北、福建、江西等多个省市,休闲渔业已经实现规模化,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休闲渔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补给不足等一系列负面影响(表1)。

从各地学者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管理经验匮乏。休闲渔业的经营往往涉及到渔业、手工业、旅游业、保险业等多个行业,经营者不仅需要过硬的渔业生产管理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相关管理经验,做到管理思想先进,管理模式灵活。因而,休闲渔业对管理者的要求较高,很少有人能满足所有的相关技能和经验。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休闲渔业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水污染、白色污染最为严重,这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三是总体规划欠缺。目前,多地的休闲渔业基本上以投资者随意建设为主,各地政府并未作出合理的规划意见,渔村结构布局不尽合理,休闲渔业发展方向极不明晰。四是基础设施不足。休闲渔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渔民海上渔业生产活动的设施和岸上娱乐设施。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二者的基础设施补给来源不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五是管理混乱。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休闲渔业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没有一个固定的管理机构对休闲渔业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多重领导的现象,呈现出“有利益大家都想管,有责任大家都推脱”的状态。

2潭门镇休闲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企业常用的战略规划分析工具,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从而为企业提供战略选择。目前,Swot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为决策者提供清晰可行的行动方案。通过对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可以明确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以便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政策。

2.1优势(Strengths)

2.1.1地理位置优越。潭门镇地处琼海市东部沿海,位于南海腹地,东面环海,南邻博鳌,西接嘉积,北连长坡,距嘉积主城区20km,交通便利,客源充足。全镇共辖14个村委会,其中沿海村有5个。5个沿海而建的村落拥有广阔的海滩资源,为美丽渔村的建设和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地理条件。不仅如此,潭门中心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是海南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至少从明朝起,就有大批渔民踏入南海,开始了海上捕鱼的生活,并由此促进了潭门渔港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潭门镇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捕鱼的渔民,渔港为渔民提供了天然的避风场所,降低了渔船外滩停泊的风险,为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

2.1.2海产品丰富。海产品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虾、蟹、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称,范围十分广泛。在潭门镇,不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捕捞,都给市场提供了新鲜且丰富的海产品,主要以鱼类(带鱼、马鲛鱼、石斑鱼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对虾、海蟹、海参、海胆、海贝、墨鱼、海星等其他海产品。其中,从事远洋捕捞的大部分都是潭门镇本地渔民,其海上作业仍旧依靠传统方式,通过礁盘潜水获得海参、海贝、石斑鱼等较为昂贵的海产品。除了潭门镇当地渔民之外,还有来自临高、三亚等地的渔民,他们主要以近海海钓为主,出海距离近,周期短,捕获的海产品主要是马鲛鱼、带鱼等。

2.1.3海洋文化气息浓郁。海洋文化具体表现为人类在认识海洋、理解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以及调节“人―海”关系中所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9]。潭门镇渔民捕鱼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积累了不少捕鱼的经验和对海洋的认识。一是在探索和认识海洋方面,潭门镇渔民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开创性地对我国南海地形做了清晰的描绘,其中,《更路簿》最具代表性。《更路簿》在以前是潭门镇渔民远洋捕捞必备的航海地图,详细记述了我国南海地区的岛屿及岛礁,几乎给所有的岛屿及岛礁都赋予相应的名称。二是在信仰和海洋文化活动方面,潭门镇渔民每次远航前都会举行特殊的祭祀活动,祈求海上的捕捞作业一帆风顺。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潭门镇都会举行特色活动――拜一百零八兄弟。它是潭门镇几百年的传统,象征着团结和互助,是历来每位出海者都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质。三是在海洋意识方面,潭门镇渔民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一直以来都视南海为祖宗之地。在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各国海洋意识的增强,南海争端日益加剧,菲律宾、越南等一些国家开始抓捕在南海捕鱼的潭门镇渔民,并强行要求签署“南海属于菲律宾(越南)的固有领海”等诸如此类的官方文件,并警告潭门渔民从此不能踏入南海纠纷海域。但潭门镇渔民无人签署相关文件,并坚决拥护南海属于我国的主张。潭门镇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也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涉足。

2.1.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12年,潭门小镇已经完成从传统型渔业小镇向现代型小镇转变,镇容镇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房屋建设规划合理,街道宽阔整洁,集市集中有序。目前,受国家政策支持,农业部也通过补贴的方式对潭门镇的渔船提供了很大补给,通过建造“南沙骨干渔船”的实际行动,鼓励渔民“造大船,闯深海”,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渔民支持。与此同时,在十之后,随着建设“美丽乡村”计划的推行,琼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发展之路,大力推动潭门镇建设有产业、有文化支撑的特色旅游小镇,企图通过发掘独有的南海文化,规划独特的产业形态,使海上捕捞和养殖业、热带种植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海贝加工、海产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同以文化为特色、以海洋为基础的海洋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创新包容、科学集约、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10]。农业部和市政府的实际行动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2劣势(weaknesses)

2.2.1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低。渔业虽然在潭门镇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但是由渔业带动起来的其他行业则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就潭门镇的地理条件和物质资源来看,由渔业带动起来的行业至少应该包括餐饮、住宿、商业、旅游观光等服务业。但目前潭门镇除了拥有零散的几家海鲜店和400余家砗磲店之外,其他行业如酒店住宿、旅游观光等都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局限于行业的发展现状,潭门镇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发展模式,品牌效应低下,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2.2.2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发展休闲渔业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潭门镇没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单一。在潭门镇区,由于土地几乎都被房屋占据,目前又尚未扩充土地来满足休闲渔业开发的需求,除建设了一个供渔民休闲的渔民广场之外,诸如游乐场、海洋文化博物馆、体育馆、餐饮一条街等娱乐休闲场所及基础性设施都还没有建立。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潭门镇要发展集吃、喝、玩、乐、购、住、游一体的休闲渔业还需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

2.2.3渔民文化程度低。文化素质与休闲渔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更有利于政策的施行、潭门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外沟通交流,将更有利于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由于在潭门镇从事渔业生产或与渔业生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较高收益,这便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弃文从商(渔),使得大多数青年人的文化程度都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拥有高中学历以上的渔民寥寥无几。休闲渔业要想发展,还要加大对青少年的积极引导和鼓励,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让青少年成为渔业文化的传播者。

2.3机会(opportunities)

2.3.1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海洋战略关乎国家兴衰,南海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新一届政府的上台,使我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改变以前的态度,加强了在南海的军备力量,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重视程度。2013年4月,新一届国家主席视察潭门镇,不仅给潭门镇渔民带去了鼓励和支持,也在国际上宣示了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战略方向。随后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又标志着我国海洋战略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潭门镇渔民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西南沙的特有群体,是对我国南海的最好诠释,把潭门镇作为我国海洋战略的重大突破口也是理所当然。国家海洋战略的稳步推进切实为潭门镇的名声宣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资源的供给等方面带来了良好契机。

2.3.2国际旅游岛建设稳步推进。随着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逐渐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海南顺利与国际接轨,还建立了对内对外的旅游发展体系。与此同时,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还解决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资金的困难,在海岛范围内构建起了完整的网络化旅游路线,使得潭门镇毗邻博鳌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实现了两地黄金旅游资源的共享,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客源。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以及客源的补充,为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3.3传统渔业面临转型。潭门镇的传统渔业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捕捞方式,即通过礁盘潜水的方式获得新鲜海产品。千百年来,潭门渔民一直通过传统的渔业生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但就传统渔业现状来说,效率低下、规模小、周期长是其面临的主要困境。同时,资源的日益减少也成了当下不得不考虑的一大问题,是冒着巨大风险闯深海呢?还是顶着竞争压力回归浅海?抑或是选择告别海洋寻求其他谋生的方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南沙骨干渔船”的鼓励和支持,发展现代型渔业将会是一种新的动向。传统渔业向现代型渔业的转型将给休闲渔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物质资源和机会,成为潭门镇渔业继续发展的出路。

2.4威胁(threats)

2.4.1南海争端的威胁。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问题。南海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还拥有产量丰富的渔场。据估计,南海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00亿t油当量,可燃冰储量也占据我国疆域内可燃冰储量的绝大部分,渔业资源十分丰富,经济价值居我国四大海区之首。除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外,南海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必经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建国以来,我国一共做过3次大的经济区划,但3次都没有把海洋国土纳入到经济区划中去,且中国一贯坚持“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但这样的原则却并没有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遵守,时至今日积重难返,使中国海洋维权面临海域被瓜分、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安全受威胁的四大困境。利益的竞争与历史问题的遗留使得南海海域冲突常态化,军警与军警、军警与渔民、渔民与渔民之间的冲突不断,影响到潭门镇渔业资源的开发与供给、渔民的海上生产与管理,直接威胁到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

2.4.2自然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是潭门镇休闲渔业发展的重大威胁。潭门镇经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强台风,强台风对渔民的海上生产产生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同时对潭门镇产生巨大影响。目前,随着我国海上预警系统的不断强化和升级,近40年来因强台风而在海上丧命的人数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但自1973年“7314号”超强台风从琼海登陆以来,每年因台风影响而给潭门镇陆地和海上带来的经济损失依然惨重,公共设施和私人物品依旧是重灾对象。潭门镇位于南海腹地,东面环海,随时面临着强台风登陆的巨大威胁,一旦受到强台风的影响,将会对潭门休闲渔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结合我国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的基本思路为以政府政策为发展依据,以市场经营为主导,以发展海陆旅游观光、渔业生产体验、海鲜餐饮为主要目标。在此,笔者提出以下5点建议。

3.1统一规划,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休闲渔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休闲渔业发展的载体。要想实现集渔业生产与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就必须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涉渔性场所及配套的娱乐性设施,使游客通过一些简单的渔业生产和旅游观光活动等实现休闲的目的。潭门镇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底子薄,空间大,要想发展休闲渔业,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休闲渔业发展总规划,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防止出现重复建造、恶性竞争等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要建立能进能出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企合资、服务外包等方式整合资源,达到完善基础设施的目的。

3.2新旧兼并,保留和鼓励传统渔业,发展新型渔业

渔业是休闲渔业的根基,脱离了渔业的发展,休闲渔业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吸引,潭门镇已经有部分渔民逐渐退出捕鱼这一行业。潭门镇传统渔业作为该地的一大特征,已经延续了近千年,并逐渐形成其特有的渔业文化,汇集了众多渔民在闯海过程中形成的智慧和经验,展现了潭门渔民在我国南海领域的奋斗历史,对我国南海权益的维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即便是在现代渔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依然要通过物质补贴和精神奖励等手段来鼓励和支持传统渔业的发展,继续发掘传统渔业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的潜在价值。同时,面对渔业转型的契机,又要抓住机遇,在鼓励和支持传统渔业的过程中,加大大型捕鱼设施的投入,加强渔船海上抗险抗击的能力,发展远洋渔业,使现代渔业成为潭门镇海产品的主要补给方式,实现传统渔业的逐步转型,减少由于渔业资源的减少、南海冲突的威胁、海上自然灾害的威胁等给休闲渔业带来的风险。

3.3找准方向,发展观光、渔业生产体验和海鲜餐饮等行业

休闲渔业主要是要给游客带来一种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上的新鲜体验,并以此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理念。从休闲渔业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同感受对休闲渔业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游览观光型、体验型和食鱼型三大类。结合潭门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潭门镇休闲渔业的发展可以以海陆观光、海上生产体验、海鲜餐饮为主要发展方向。海陆观光的目标是要打造海陆一体的旅游观光路线。其中,海上观光可以发挥渔民和旅游机构的力量,定时定点向近海地区输送游客。也可以开通一条海上旅游路线,通过有限度的游客输送实现潭门镇与西沙、南沙等地的对接。而陆上观光则可以发挥潭门镇与博鳌毗邻的区位优势,打造“潭门―博鳌”旅游经济圈,实现两地的游客互通,促进两地旅游观光一体化。其次,对于海上生产体验而言,则可以为游客提供必要的船只、渔具,让游客亲身参与海上生产活动,实现游客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而对于海鲜餐饮来说,目前潭门镇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实现海鲜餐饮的规范化、集中化。

3.4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开拓旅游市场

潭门镇要发展休闲渔业,资金投入是关键。要以政府政策为依据,鼓励和吸引营利机构、个人等多方社会主体的资金投入,形成以法人经营、服务外包为主,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为辅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同时,要加强金融政策保险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建立起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等,提供税收减免、风险保险等多种优惠服务,以此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潭门镇休闲渔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应当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的作用,借助互联网、广告、宣传手册、旅游公司等多种宣传手段提高潭门镇休闲渔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潭门镇休闲渔业产品品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游客市场。

3.5权责明晰,健全市场运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权责对等的管理制度实则是对休闲渔业管理混乱的有效预防。目前,休闲渔业的多领域性使得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还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呈现出“有利益大家都想管,有责任大家都推脱”的状态。受制于当前政府部门职能的专一化,要摆脱休闲渔业多重领导、多方管理的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做到权责统一,责任追踪,才能促进休闲渔业的有序发展。同时,在休闲渔业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形成一系列政府与市场都力所不能及的“真空”地带,在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对“真空”地带的完善。由于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它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人道主义等价值观念和取向,对“真空”地带就可以依靠非营利组织进行有效弥补。如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志愿者联盟的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经营主体的经营方式、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得到良好治理。同样,还可以发挥诸如文化和休闲、教育与研究、卫生、商会、工会、渔业协会等多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有效促进地方教育、经济、文化等的共同发展。

4结语

休闲渔业是我国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现代渔业五大产业之一,潭门镇发展休闲渔业具有较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战略意义。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潭门镇要立足于经济发展,坚持“双兴”导向。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潭门镇的巨大优势,切实贯彻“科技兴渔”的战略方针,提高休闲渔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完成传统渔业向现代型渔业的转型,实现渔民的转产转业。另一方面,要把“文化兴渔”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充分挖掘、整理和弘扬潭门镇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博物馆,强化潭门人的海洋文化意识和观念,为我国的南海权益维护补充新鲜血液。

不可否认,休闲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动地方的发展,但休闲渔业的发展也会带来环境污染、社会治安混乱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因此,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提升休闲渔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丰富和拓展渔业的休闲功能和文化内涵,让休闲渔业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使休闲渔业真正成为惠国惠民的现代化产业。

5参考文献

[1]林法玲.关于发展福建海洋休闲渔业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2003(3):11-12.

[2]余银春.关于浙江天台寒山湖发展休闲渔业的思考[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4(2):88-91.

[3]孙英杰.河北省休闲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河北渔业,2014(3):51-52.

[4]刘效森.吉林省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付霄.垦利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展望[J].河北渔业,2014(1):60-66.

[6]张相洋.上犹江流域生态区休闲渔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J].水产养殖,2014(3):34-36.

[7]董佳晨.舟山群岛新区休闲渔业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4.

[8]邱嘉强.福建山区休闲渔业发展分析与建议[J].中国水产,2014(6):24-25.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绿色会计,渔业企业,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大国,渔业产量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但伴随着渔业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最主要的矛盾就是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和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影响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例如渔业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的枯竭以及水产品不安全问题等。在新形势下,传统渔业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必然造成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阻碍了渔业企业的长期发展,现代渔业发展观要求企业从长远利益来看,将内部绿色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外部科技创新相结合,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一、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及思想

绿色会计是基于传统财务会计不能有效的反应资源衰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产生的,也称为环境会计。绿色会计通过强调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及不可再生性,通过以货币计量为主,多重计量方法为辅的计量原则,基于传统财务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及可持续发展假设,正确处理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拥有的环境资源进行核算和监督,使企业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渔业可持续发展即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在渔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

二、当前我国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和节能高效是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但维持这一不竭动力的前提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来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由此引导企业自主地进行低碳环保和节能高效的渔业活动。因此绿色会计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

近年来,海洋渔业的主要增长点为低值鱼类,而重要经济鱼类不能形成鱼讯,渔民的出海作业天数和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海域的水生生物物种丰富,但随着我国海洋捕渔船只数量激增,渔具选择及捕捞作业方式缺乏科学性,捕捞强度远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极大的破坏了渔业资源和渔场环境,使得近海渔获量中优质鱼类所占比例已经不足30%,渔业种群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受到严重制约。

2.海洋渔业环境的污染严重

由于海水养殖、渔船废弃物、陆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等,我国近海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珍稀濒危鱼类物种继续减少,人为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此外,在地方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各类临港工业及交通运输项目一哄而上,以及大规模填海工程导致近岸海域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滨海湿地的丧失,使得海洋渔业的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三、建立绿色会计制度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在渔业企业内部建立绿色会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有助于推动渔业的科技创新以及渔业资源与环境的高效利用

利用绿色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归根结底海洋环境资源才是渔业的根本,因此需要将其量化,加之数据分析,绿色会计通过具体核算环境污染,防治和开发的成本费用以及环境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综合评估渔业活动的经营成果和环境绩效。对我国渔业经济而言,只有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会计体系才能引导企业自主的推动技术创新,从而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渔业模式向现代渔业模式转变,促进渔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会计制度要求渔业企业必须走低耗、环保、集约经营的道路,满足了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

2.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发展对绿色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绿色会计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因此绿色会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迫切需要渔业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的绿色革命和外部渔业作业方式的技术创新。当代渔业企业要做到绿色经营,就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变过去一味追求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观念,具体核算渔业经营活动中渔业资源以及海洋环境的成本损耗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渔业的粗放经营模式,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配置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

四、结论

随着渔业资源和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渔业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间的联系也将会越来越密切,要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改革,用绿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夯实渔业产业基础,大力开展渔业产业的科技研发,提高作业方式及作业工具的技术含量。尽管绿色会计革命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尤其对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背景的渔业而言,绿色会计制度更为重要,鉴于此,渔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和国家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由晓琴.关于科学发展观下推行绿色会计的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0(06)

[2]李小青.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

国内渔业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舟山渔(农)村旅游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表示码:a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要求;并且通过现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在确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保障系统的同时,实现旅游经济、社会效益和审美需求的发展模式。[1]星罗棋布的海岛,奇石突兀的海礁,独特风情的渔家文化,这些都是舟山渔(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如今改变正悄悄发生在美丽的海岛上,正是渔(农)村旅游业这一美丽经济的孕育,让一个个古老的渔(农)村焕发生机。与此同时,渔(农)村旅游业缺乏整体规划;旅游产品缺乏品牌效应;渔(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等一系列矛盾凸显,影响了舟山渔(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对舟山渔(农)村旅游业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舟山渔(农)村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以便能实现舟山渔(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舟山o(农)村旅游业面临的困境

当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舟山海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渔(农)村生态旅游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根据舟山市旅游委员会旅游接待与收入统计表:2016年6月,舟山市旅游接待人数522.93万人,比上年增加30.92%,今年累计接待海外旅行者157041人,累计旅游总收入达279.36亿元。在舟山旅游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下,渔(农)村旅游业迅速发展,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海岛渔(农)村旅游业有以下发展瓶颈:

(一)渔(农)村旅游业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舟山的渔(农)村旅游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明确的整体规划,发展无序。在渔(农)村当地经营旅游业的大部分是一些转产转业的渔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由于资金、经营理念等问题,旅游业未形成规模经营,以垂钓、烧烤、观光、吃渔家饭等为常见形式。与此同时,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是对旅游资源的浪费,也反映了目前舟山渔(农)村旅游业缺乏整体规划的现状。舟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海岛景观丰富,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渔(农)村的经济发展无疑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舟山生态旅游环境的主色调,集海岛风光、海洋文化、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在长三角洲地区独具风采。在一些渔(农)村的早期开发中缺乏系统性,没有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原有的渔(农)村传统建筑景观受到破坏,损害了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特征,不利于渔(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品缺乏品牌效应

近年来,舟山群岛新区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因村制宜”,构建了“南洞艺谷”、“古秀田园”、“诗画江南”等精品社区(村),呈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貌”的发展格局。但通过整体渔(农)村生态旅游的差异化程度分析可以看出,舟山渔(农)村旅游业产品目前普遍缺乏品牌效应。旅游服务质量和项目品位低,缺乏高端休闲项目和旅游品牌。由于旅游业低投入、高产出、回报快的特点,造成渔(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纷纷盲目开发,只追求旅游景点的数量,而不讲究质量,忽视了对海岛文化和渔家风情的有效利用。为了实现渔(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中要因地制宜,结合现代营销手段,依托文化资源创造特色品牌,利用好“观音牌、海鲜牌、渔家乐牌、海洋休闲牌”等众多海洋旅游品牌,打造渔(农)村旅游精品路线,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渔(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

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强调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渔(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发人警醒。一是渔(农)村近海污染问题。陆源污染物的违规排放,沙滩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渔(农)村海岸的旅游环境。近岸海水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的污染,这些污染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赤潮的频繁爆发。二是渔(农)村生活污染问题。现在渔(农)村内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村庄内也缺乏垃圾分类设施。生活污水总量的处理率低,导致村庄河道水质日益变坏,严重威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群岛地理环境和人口状况的特殊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直存在,影响辐射面窄。群岛1390个岛屿分布在2.22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上,岛小人少且分散,群岛内的村落与村落之间往往间隔较远,影响了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随着现在“自驾游”、“微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地方成熟旅游景点的重要标志,对旅游地交通、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处海岛,岛际间的快艇、渡轮等交通工具往往因班次、航程、气候等因素,给人们出游带来诸多不便。每年至旅游旺季或节假日期间,许多游客慕名而来,造成码头拥堵,船票难求的现象。旅游信息指示与城市公共信息指示风格类似;旅游巴士混同于公共公交,缺乏特色;旅游地饮食、住宿服务质量不高,娱乐购物场所不发达等现象仍存在。

(五)旅游市场客源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舟山群岛已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美丽群岛,自在舟山”的主题形象,海岛民宿、海鲜美食、文化旅游、禅修体验等特色品牌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2015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876.2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2.24万人,占同期接待人数的0.83%。而据调查发现,舟山旅游业客源市场不足,其中国内客源以邻近省市为主,偏重于长三角地区,而东北,西北等内陆客源较少。境外游客主要分布在日韩、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区。由于思想意识、资金等原因,渔农村旅游地缺乏市场宣传。一些转产转业后的渔民或个体经营户没有市场营销概念,仅着眼于一时的利益,缺乏长远经营意识。舟山有众多的海岛渔村,岛礁众多,星罗棋布,这一个个渔村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千岛大地上。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传统的渔(农)村旅游业缺乏规划,资金短缺,渔(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旅游产品缺乏品牌效应…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舟山渔(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带来不良的影响。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渔(农)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对舟山渔(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海岛渔(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营者和政府机关的不断努力,在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上,结合地方特色,构建海岛旅游特色品牌,寻求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平衡点。

(一)科w制定海岛旅游规划,充分挖掘海岛旅游资源

近年来,舟山市旅游局一直狠抓旅游项目的建设,舟山群岛的旅游品牌在全国打响。为了改善舟山渔农村旅游发展无序的现状,我们提出的主要对策如下:一是树立科学规划的观念。在政府为主导、多种投资主体一同开发的基础上,强化旅游规划意识,各部门协同合作,充分挖掘渔农村旅游资源,科学发展渔农村旅游业。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利于旅游地长远发展;二是要因地制宜开发海岛旅游。政府部门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咨询当地村民的意见,制定当地旅游景点发展规划。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布局,形成渔(农)村旅游景点在地域上的集聚,有效吸引客源;三是深入挖掘海岛旅游文化资源。海岛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形成海岛旅游体验和感受的核心。[2]通过整合“渔村、渔船、渔港、渔俗”等渔家要素,强化海洋渔业特色,灵活开发一些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比如打年糕、做青饼、晒鱼鳖等民俗风情体验活动;织渔网、做船模等传统手工艺活动;祭海、庙会、开洋等节庆活动,让游客在活动中放松心情,体验文化。

(二)充分挖掘海岛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为了提高舟山渔农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升旅游产品质量,需要在坚持渔(农)村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着力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我们提出主要有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加强海岛特色文化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通过宣传教育,树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理念,将渔(农)村历史文化的保护纳入到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去,充分认识旅游文化的价值。在景点保护上不能为建设新的旅游品牌,而去毁坏原有的文化建筑,保持渔(农)村文化的原汁原味。重视海岛特色文化的包装与推销,如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将长涂硬糕、东沙香干、普陀佛茶等舟山特产推广到市场;二是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有人认为“组建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产业融合模式,是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景观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同时,又是融合当地相关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彰显地方特色,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融合。在渔(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推动旅游业分别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如除了经营常规的休闲渔业项目,还可以增加山果采摘、种植等农业特色体验活动;增加拖网、放蟹笼等具有养殖捕捞业特色的体验性休闲渔业活动;提高旅游业文化内涵,推动与动漫、影视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三是开发高端休闲海岛旅游项目。为了避免旅游项目的同质化,提高产品质量,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渔村高端休闲项目。积极筹划建设当地民宿和渔家乐,对经营户进行规范指导,提升项目品味。在一定基础上,开发海洋垂钓业、潜水、海洋探险等高端休闲项目,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海岛旅游环境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也是渔(农)村旅游经济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解决渔(农)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对策建议着手:一是强化海岛环保意识。村干部要做好群众海岛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如针对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在村内设立垃圾分类箱并开展垃圾分类讲座,提高村民垃圾分类意识;对于旅游地沙滩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设定村规民约、旅游公约,树立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游客的自觉意识,建立奖罚机制;对于随意倾倒污水和有害废物,造成旅游环境生态恶化的给予警示;二是加强对海岛工业项目的监督与检查。海岛新建工程项目,要符合海岛保护规划,对于不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项目提出停工、拆除、迁址等要求。政府机关要编制实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对于在建和已建的海岛工业项目定期开展环境排查整治行动。针对近海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严把质量关,设立环境监测点,及时公布海洋环境生态数据;三是优化渔(农)村旅游环境。渔(农)村社区要加强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道路硬化工作;旅游地生态绿化工作;实施污水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化处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美丽新渔村,改善渔村旅游环境势在必行。

(四)完善海岛公共服务体系,联动优化娱乐环境

从外部条件来看,渔(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定海新建社区、普陀干施岙村、朱家尖乌石塘村…每个开发的特色渔村都离不开便捷快速的交通、优美整洁的渔村环境、规范完备的接待设施。为了切实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特色渔(农)村,我们提出以下主要解决办法:一是完善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旅游公路、增加海岛渡轮航班、设立旅游集散中心等形式,加强外部交流,便利游客出行,加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设置特色旅游公交线路,在旅游公交上放置宣传介绍单,推广渔(农)村旅游。二是提高海岛公共服务质量。统筹兼顾海岛旅游安全保障体系、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海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和行政服务体系这五大体系的发展,注重海岛公共服务的质量。做好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安全环境建设,给渔(农)村游客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教育培训,规范服务市场,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渔(农)村消防安全服务,创造安心舒畅的旅游环境。三是优化海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推进旅游道路标识建设,完善重要交通节点、换乘点的旅游交通导游图,建立健全主要渔(农)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在相关网站、微博上及时旅游交通信息,方便游客出行,保障交通安全。

(五)建构海岛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提高客源吸引力

为了有效吸引客源,扩大渔(农)村旅游市场,经营者及政府机关要着力改善市场营销模式,加大对渔(农)村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加强与海岛周边景区的互动。由于渔(农)村旅游自身规模较小的特点,渔(农)村旅游品牌要同舟山群岛旅游品牌相结合,特别注重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将旅游产品连接成线,形成互动规模效应。二是加强海岛旅游的宣传力度。依靠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制作相关高品质的宣传片,选择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投放。当地渔家乐、休闲渔业经营单位可以利用时下微博、论坛的强大的影响力,发起渔(农)村旅游话题和网友互动,提高客源吸引力。市旅游单位可以设立渔(农)村旅游网,对舟山有特色的渔(农)村旅游景点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请游客对游览过的渔村进行评价、反馈。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营销活动。在舟山海洋海岛文化节、舟山国际沙雕节、舟山海鲜美食节等节日,及时推出休闲旅游新产品。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会议中推广舟山渔村旅游特色,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吴元新.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金融经济,2005,(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