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十篇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十篇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11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1

【关键词】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对策

何谓健康.健康有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大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是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毅力,所以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普遍就被认为“成绩差、没出息”。老师的阳光不会照射到他们那个角落。家长也普遍认为孩子成绩这么差,考不上高中给自己“丢了脸”。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脑子笨”,这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放大自己的不足,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说就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我非做不可。我所教的商贸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下课铃响后没有及时下课,班里一名学生大声喊“下课了”,见老师没理他就又大声喊“下课了”。老师让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反而和老师顶撞起来。事后,这名学生表示他其实不想这样,但每次都很烦,想发火,甚至把事情闹大才痛快,但事后又总后悔。像他这种明显有冲动性、敌对性特点的行为,即青春期逆反心理所引发的行为。中职学生普遍都处在17~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处在青春期,有易冲动和易焦虑的特点,从而导致某些逆反行为的发生。

3.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我教学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我叫其回答问题,他必定会低着头站起来小声说句“我不会”。如果我一步一步的启发他、诱导他,他也能一步步的解决问题。但下次再叫他回答问题时还会出现“我不会”的情况。其实,他不是不会,而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在学习结果尚未出现之时就抱有负面的期待,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放弃努力,躲避学习行为,使学业更加落后,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又进一步的催生了他们的厌学思想,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4.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学生来说,职业学校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较以前更加宽松灵活。面对新生活、新环境,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的由此产生厌倦和烦闷情绪;有的则表现出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

二积极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评价自我

人生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勇敢迎接挫折和困难带来的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学会科学的评价自己,尤其要扬其所长,消除不良情结,换个角度看待自身。虽然我们不少职专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同样能做出惊人的贡献。

2.转变观念,加强交往,密切感情

首先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主动与学生亲近,用亲情唤起学生的信任。其次,家长要转变思想,要明白学生上中职学校不是丢父母的面子,事实上只是分工不同,并无地位的差异。再次,还要逐渐转变社会上的偏见。上中职的孩子并不差,他们可能在语数外上成绩差,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逊色于其他孩子。每个学生都有值得人们去认可、去赞许的地方,人们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支持、鼓励他们。我们应该学会体会每个人心中那份渴望被关注、被呵护的心情。

3.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使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和追求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也要看到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如不分是非,盲目冲动等。如果逆反心理过重,而自己又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身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与家长、教师、亲朋好友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对于逆反,我们中职学生要学会接纳,但又要学会调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其化为成长的动力。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教师也要努力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的成长环境,帮助其顺利走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4.在职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解室

在职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但增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由我校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从医院聘请了心理医师定期来我校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造成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应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束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如春风化雨一般,不着痕迹的、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使他们最终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2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类型疏导对策

一、当前中职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职业教育的大门,大多数学生是中专落榜者,本来学习兴趣不高,目的不明确,来到学校后,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的不顺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的变化,这群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16、17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变化大,寄宿在校,如果家长和教师不及时发现,进行有效疏导,个别性格极端学生遇到问题容易想不开而导致严重的问题,产生不良后果。近期对学校一年来80余例心理咨询个案中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并归结为以下6种常见的,典型的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本文试着从心理咨询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学习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学习问题是指和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大部分卫校学生都是在中专中名落孙山,在初中阶段就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的认知水平低等问题,进入卫校后,突然学习专业知识,本身基础不牢的他们更是学习存在困难。如小兰,17岁,中护二年级学生,经班上心理委员推选前来咨询,其症表现是:学不进去,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的状态,常常逃学,不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不在乎老师对他的批评。一上课就头痛,一拿起书本就犯困,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生活。此处,常见的学习问题还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并伴有焦虑、逃避、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不良情绪。

2.情绪感情问题及症状表现

情绪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咨询中学生常见的感情问题反应不一,情绪体验程度也均不相同。小丽,16岁,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中职一年级学生,主动求助。其症表现是:周未不想回家,因为回家后妈妈就会向她诉说爸爸的不是,每次回父母都会吵架甚至打架,夫妻关系冷漠,小丽倾诉自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无端地发脾气,事后又极为后悔,开心起来又异常兴奋,搞得周围的人难以理解,自己也感到十分痛苦。大多数中职生情感表现为情绪自控能力比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常伴有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羞怯等不同程度的情绪情感体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3.个性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个性是个体变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因为中职生个性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个性心理主要问题表现为大多数中职生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曾受到过伤害,存在着敌对、依赖、孤独、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良的性格倾向,这些学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他们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亲密的朋友可以交谈,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莫名其妙地封闭自己,性格敏感、多疑、易怒,情感表现冷漠,对同学怀有戒心和敌意等不良表现。

4.自我意识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的意识。我们发现在咨询中,中职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表现在:看不清自己的现状,不了解自己的特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这类学生过分看重自己的弱点,由于长期处在被别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看到的事歧视的眼光,常常听到的是指责和不满,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于是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做事犹豫不决,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贱心理严重或自我中心意识过强。

5.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中职卫校学生主要是住校,人际交往的范围主要是与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咨询中中职生常见的人际关系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代沟问题、沟通困难问题、友谊受挫问题、异往问题、师生关系不良问题及网上人际交往问题等。问题出现后,他们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喜欢在网上寻找陌生网友诉说,网上毕竟是虚构的,在现实中,她们又常常莫名其妙地会感到世态炎凉,没有可以信任,有失意感、空虚感。

6.性心理问题及症状表现

伴随着男女两性身体形成的变化和第二性特征的迅速发育,性生理上的剧烈变化,所谓的“青春期骚动”和强烈的“性困扰”,加上环境原因,使性问题不断地被“压抑”,学生内心躁动不安,又没有其他的途径发泄,产生不少性心理问题,如问题、性冲动、性焦虑、、同性及异往密切等问题。

当然,在个案咨询中还遇到不少中职生的行为偏差问题,如吸烟、喝酒、网瘾、与校外已婚人士密切交往等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细心去观察、引导。

二、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的、社会、学校等外部因素,但有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其中,学生的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明显,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素质、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在学校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等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些不健康的社会文化,不良的社会坏境、社会风气和生活坏境以及来自家庭结构(单亲家庭尤为关注)、家庭坏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家庭中的重大事件等也深深影响着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当然中职生自身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学生的人格特点)也是形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处于青春后期,他们心理发展错综复杂,经历着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他们追求的心理目标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大的矛盾,如他们要求权利却不愿尽义务,要求被爱而又不懂得爱别人,难以正确地评价自己,故而行为表现与自己的意愿常常背道而驰。

三、加强中职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面对中职卫校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成长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课题,具体而言:

1.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机制

中职学校负担着为社会培养普通劳动的任务,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各个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而现代学校管理日趋人性化、个体化的发展潮流,心理咨询工作与其发展相吻合,是最直接的体现,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机制是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环节。一是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定期向学校心理咨室反映班上同学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心理咨询师应主动约谈有异常心理倾向的学生。二是完善心理咨询制度。开设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定期开展调查,了解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开设沙龙活动,为中职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最大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素质

学校要配置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教育队伍,规范对心理咨询教师的要求和培养,定期组织学校专业心理咨询师进修学习,转变教育观念,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由心理咨询师牵头组织“学习沙龙”、“学生情感沙龙”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有地方可以释放。开展以认识自我、体验学习、人际交往等价值观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团体咨询(辅导)活动。可不定期的开展专题讲座,发挥学生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如何交友的”、“青春期性教育”、“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等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同时,还要多种途径加强心理学边缘知识的学习,做一个整体素质高的教师。

3.多管齐下重视个别咨询

学校可以设置网络信箱、校园网心理板快、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为不同问题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逐渐唤醒学生的自信,客观积极地面对现实,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最终成长为积极、自信、负责、和具有强烈道德感的人。

4.完善学校与家庭联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充分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与家长定期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心理变化,并督促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的情况,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是为了不教,但是不教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走上心理健康之路,中职学生心理变化快,影响因素众多,在现有的疏导环境下,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要引导学生维护自身心理健康,让他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个性,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发展自我,协调自我,为今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世民,韩凤娟,李斌.高师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6(05)

[2]梁宁建,吴明证,杨轶冰,奚.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幸福感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02)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3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

中职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容易引起各种冲突和矛盾。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和特点,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学习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以后,由于职业学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授课方式等都与初中有很大不同,有些新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仍抱着过去学习的心理,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喜欢学校的教学环境,使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下课不知道怎么学,有茫然失措的感觉,学生从刚进校的兴奋和新鲜转为消沉和自卑,最后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2.由于人际关系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同初中阶段相比,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中职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中职院校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比较严重,在人际交往中经常表现出自私自利,疑心严重,孤独,自卑。加上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感觉中职生活无味,整天无所事事,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中职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这种变化是角色成熟的主要经历。能不能完成角色的转换是中职学生继续适应生活的关键。来到职高后,学生们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新的调整和适应,由于目前中职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主要表现在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方面。

4.由于就业和择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个问题是中职学生常见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一方面增加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机会,但同时对员工的技术要求也越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性也越来越严酷,刚踏入社会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多的困难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技巧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主要表现为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发展方面等的不确定,找工作“碰壁”带来的挫折感、就业压力等。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健康教育环境可以使压力事件的强度相对降低,有利于师生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学校应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高雅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心理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成长。(2)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咨询服务。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适应、学习、人际关系、恋爱、择业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一是建立中职学生心理档案,广泛进行心理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掌握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使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二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讲课咨询场所和辅导。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aSurveyandCountermeasureonmentalHealthof6697StudentsinShenzhenSpecialZonepolytechnic.tangHuimin,wuXiang.Shenzhen518055,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gettheinformationaboutthefreshmen'smentalhealth,tocarryoutthementalhealtheducationeffectivelyandtoprovidereferenceevidenceformentalconsulation.methodstoevaluatethementalhealthconditionsof6732freshmenbyusingSCL-90andepQ.Results①amongthefreshmen,13.14%ofthestudentshavementalderangementproblems.theforcesymptom,theinterpersonalsensitivity,hostile,depressionareremarkablequestions.thepersonalityofourcollegeisgood.Conclusionatimelymental-healthsurveyisnecessaryandpsychologicalconsultingshouldbeprovidedforthestudentstoimprovetheirpsychologicalhealthlevel.

【Keywords】polytechniccollege;mentalhealth;personality

人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帮助高职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大一新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状况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2006级6732名大一学生,回收有效问卷为6697份,其中男生3303人,占49.3%;女生3394人,占50.7%;独生子女1931人,占28.9%;非独生子女4766人,占71.1%;文科3423人,占51.1%,理科3274人,占48.9%。

1.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特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特区高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症状自评量表[1]包括90个项目,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甚至生活习惯等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测量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饮食和睡眠)等10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0=无,无该项症状问题;1=轻度;2=中度;3=偏重;4=严重。该量表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并证明具有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艾森克个性问卷[1]共88个项目,包括内外倾向性(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3个量表以及一个掩饰倾向性(L)量表,每一个项目要求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3数据收集以班为单位,在学校计算机房内对2006级入学新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的有效性和问卷填写的真实性,测试前由专职心理老师进行统一指导,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每个学生依照问卷中的内容如实填写。

1.4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见表1。

从表1可知:我院06级新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并且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我院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水平。

2.2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比较对特区高职男女大学生在SCL-90的因子均分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女生的躯体化、恐怖因子均分高于男生,有非常显著差异(p

2.3特区高职大学生人格特征状况从表3中可知:性格内、中、外向人数分布分别为526人、2200人、3971人;情绪稳定型、不稳定型和中间型人数为:3701、796、2200。

2.4特区高职大学生人格的性别差异见表4。

表4所示:高职男大学生在内外向、神经质、掩饰上的均分都低于女生,精神质略高于女生,高职男女大学生在精神质、内外向上差异非常显著(p

2.5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将SCL-90各项得分与epQ的p、e、n分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见表5),发现SCL-90的总均分及9个因子分,与n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情绪越不稳定,以上项目得分越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分与e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即性格越趋于内向者,这些项目得分越高;SCL-90各因子分与p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精神质越明显,得分越高。

3讨论

3.1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测试显示:我院大一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3.14%,范妮等[2]研究文献中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22.09%。相比而言,我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比较突出,这与张志新[3]等研究结果有相似。我院2006级新生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SCL-90各因子均低于全国常模,并且有非常显著差异。这表明我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大学生水平。女生在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较男生突出,差异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性别特征有关,从生理层面分析:女大学生受生理因素影响,经期身心反应较明显。从心理层面分析:女生相对而言比较敏感,感情丰富、细腻,内心体验深刻,因而体验到的心理冲突比男生多,对自我过分关注,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易受暗示,对躯体不适如月经紊乱、痛经、头昏、疼痛、肠胃道等过分关注,容易产生紧张焦虑、食欲下降、恐惧等现象。并与有关报道提出的女性更容易出现抑郁的生物学基础假设说基本相符。

3.2特区高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特区高职大学生整体人格特征是良好和积极的。59.29%的学生性格外向,55.26%的学生情绪稳定。本研究还发现,SCL-90各项得分与epQ的n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即情绪越不稳定者倾向于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与国内其它研究相一致,表明情绪稳定性与心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与e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性格越内向而心理健康问题越突出。以上表明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3.3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3.1加强特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全员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同时为入校的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训练,同时发挥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功能及作用,及时发现并转介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

3.3.2加强特区高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人格又是可塑的,是可以改变和发展的,而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最后阶段及重要时期。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在大学阶段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人格的结构及特征,全方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积极自觉地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不良的人格品质,甚至矫正一些障碍型人格,优化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3.3.3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我院女生在抑郁、恐惧及躯体化等方面问题突出,应多关注特区高职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的在女大学生中开展“关爱女生身心健康”的专题讲座,采取集体答疑、团体咨询、小组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

[2]范妮等.医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380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本文无意将职校生的心理世界描述得一无是处,而主要是从存在问题的视野认识职校生的心理现状,为职业教育寻求心理依据,从而有利于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更好地推进和深化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变化素质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处在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中等职校这使得职校的心理问题多,易发而且日益复杂,对职校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浅显分析。

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由于职校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成为其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高,很多职校生对进行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没有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1.2学习习惯不良,方法不当。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能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因而导致不会学而学不好,甚至到不愿学,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

1.3学习焦虑现象普遍,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回家为了瞒父母,在校为了应付老师。对学习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理压力。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存在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主要表现在:

2.1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弱。职校生正处于青年初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他们的情绪变化快、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2.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部分职校生情感冷漠,他们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对人对事态度泠淡,漠不关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很少照耀到他们身上。

2.3情感严重压抑、挫折容忍力弱。受社会大环境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大学校门才能有前途有出息。进入职校的学生就等于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他们心理压力增大,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常常有身心疲惫感,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由于职校生大部分都是“落水者”、“失败者”、“多余人”。这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

3.1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不少职校生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3.2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是老师眼中的“不可教”的孺子,是家长眼中的“没希望”的一代,是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是现实社会中“多余人”的代表。可以说,与普高生相比,职校生的人格尊严问题比较突出。

3.3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一些职校生可以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骗、敲诈或偷盗,“边缘性人格”等并不少见,性、分裂性、戏剧性等人格障碍倾向在一些职校生言行举止中也有明显表现。

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4.1社会往萎缩。进入职业学校后,一些职校生对正常的社会交往仍然心存疑虑,总是担心别人会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意暴露自己职校生的身份,有意回避正常的社会往,甚至希望自己与世隔绝。

4.2异往上的行为偏差。职校生已经逐步度过了异性疏远期,而走进了异性接近期。他们渴望与异性多接触交往,和异性谈话交流会觉得十分高兴,和异性在一起活动感到特别兴奋、愉快。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4.3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4.4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代际冲突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不少职校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经常埋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轻视父母的存在和价值,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行为冲突。

4.5网络交往失度失范。一些职校生在现实交往中难以获得需要的满足,便试图在网络世界中得到补偿。如今,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5.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

5.1择业依赖退缩心理。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

5.2择业紧张焦虑心理。能不能顺利就业,成为许多职校生的一大“心病”。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又因学生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下长大的特殊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表现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他们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

1.1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依赖心理强不少职校生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认真,只求能够过的去。这与他们本身的素质有关,很多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差,信心不足,在学习上自觉性低,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依赖心很强。

1.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不少职校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过分追求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对学习文化基础课和思想品德课很不情愿,觉得学了将来没有用等于在浪费时间。在学校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在家中瞒着父母,在学校应付老师,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2.1自卑感强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有前途和出息,进入职业学校,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常常有身心疲惫感。特别是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更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

2.2情绪不稳定,心理矛盾冲突过强,情绪自控能力较弱职业学校“问题学生”存在诸多矛盾心理和行为。诸如自我评价方面,要么盲目自大、自我为中心,要么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对周围充满敌视又渴望被人理解和被人爱;对集体远而避之又对其有依赖性;争强好胜又过度自卑。他们的情绪变化很快,冲动性强,理智性差,稍遇挫折,就觉得受不了。长期受到诸多矛盾心理煎熬,他们自然形成扭曲的性格和偏常的行为。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

3.1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导致行为偏常。由于初中阶段学业成绩的不理想,不少职校生的人格尊严得不到认同。社会上很多人都忽视职校生,他们成了世人眼中“不上进”的顽劣,老师眼中“不可教”的孺子,家长眼中“没希望”的一代,亲友眼中“不学好”的典型。学生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需求,在受老师批评时,本能地用其他手段弥补被伤害的自尊心。例如,明目张胆地捣乱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无缘无故离开课室,这些试图挽回自尊的幼稚做法其实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3.2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职校生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一些职校生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甘愿沉沦,听天由命。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际心理问题

职校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4.1异往上的行为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职校生渴望能够亲近的异性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由于情感的冲动性,不少职校生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不能理智对待自己朦胧的情愫,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因而职校生早恋现象比较普遍,由此而引发的职校生品德心理问题和过错等违纪现象比较多见。

4.2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由于初中阶段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职校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教育

现代的高职教育已经逐渐从单调的技能、知识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上,在这个基础上,学校教育也就更加关心学生的成长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推广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多的机会继续深造,但在继续深化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却失去了快乐,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这些问题也是现代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高职教育中心里健康教育的重点h节。

1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教育工作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心理状态对于日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并且现阶段高职学生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消极”的心理,是这些学生未能够在学习中投入所有精力,使得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求学时光变得消极甚至是荒废,而积极的心理学相关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打开心扉,走出心中的阴霾,以一个更加积极快乐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生活之中。

1.1为学生的综合评估增加新方式

不仅是各大高校,还有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度都极其的关注,往往在新生入学一段时间之后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心里问卷调查,查看学生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心里健康问题,并且现阶段的高校心理调查经常采用到的调查问卷是的大学生人相关人格问卷,通过有效的心里调查,为高校心理教育、咨询工作以及校园的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在各种问卷的调查中,会将学生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分为几类,并对不同类别的学生提出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更关注学生的问题,而对学生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则视而不见。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对很多学生存在的“平静的绝望”未加关注,更不用说关心学生的潜能了。实际上,在积极心理学研究者那里,SCL-90调查问卷只是作为“幸福感”的负面指标与评价工具来使用。因此,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正面评价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发展潜力,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促使学生发展。

1.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增加高职教育的新内涵

在心理方面,与普通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就目前各类有关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成果看,绝大部分研究者都局限于对少数“问题”学生(贫困生、心理异常学生等)的研究。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视线完全集中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而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所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却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因此,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感悟幸福、创造幸福,从而肯定自我价值,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种对美好生活的感觉和衡量将不断开拓新的教育视野,增加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2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推进高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部分的高校以及高职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时候常常采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作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通过激发个体的积极力量为手段,以达到对各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让个体更加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较传统模式更具多样性。

2.1以班级文单位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发展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使学生展现出其自身的闪光点,在对自身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特长加以发挥。在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开展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每一个高职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特点,这种潜能只是没有机会发挥出来,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就会还你一个惊喜。在心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为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舞台,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在班级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比如演讲活动、舞蹈表演、书法文艺、歌曲演唱、魔术惊喜等等活动,学生也就能够开展活动的同时抓住机会展现自己,并在这过程中获得同班同学以及教师的认同,也就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也就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从而提升对自己的信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一个更加积极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2.2有效的调整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中,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其治疗的并不是意在消除病人身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而是通过积极心理促进患者身上所存在各种能力以及相应的自身潜力发挥出来。而这一理念应用到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整过程中的时候,就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出学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并且引导学生使用积极心理促进自身潜能开发,在多方努力之下最终使学生战胜自身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学生心心理问题调整中,通过提升学生个人能力的方式解决心理问题,能够在解决的同时使学生综合能力、心理状态得到提升。

2.3开展丰富多的积极心理学课程

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内容的院级公共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获取幸福的方法与途径。院级公共选修课是由学院组织开设的面向各专业学生的选读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发展学生多个方面的智能。通过开设以积极心理学为内容的选修课,讨论“如何增进你的幸福”“如何感受到良好的情绪体验”以及“如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等问题,让参与学习和讨论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获取幸福的方法与途径,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品质,能从容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结束语

积极心理学不仅能够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更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自身的优点、特长的发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寻找有效方法和实践措施,开发多种形式相互配合、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以达到从微观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宏观上实现和谐校园,进而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晓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8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高校已陆续启动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不少高校已把心理健康列入必修课程。90年代初,高等职业院校也开始在学校里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受到师资、设备、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多数学校只把心理健康教育设为选修课程,效果也不明显,有些甚至以报告、讲座取而代之。

1.高等职业院校常用的几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

(1)开设选修课。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只能采用开设选修课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教育覆盖面太窄,不能保证全体学生均接受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

(2)讲座及报告。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都比较喜欢采取公开讲座及专家报告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连续进行,仅依靠一、二次的讲座和报告无法达到期望的教育效果。

(3)开展活动。在学校内开展各项与心理健康知识有关的活动,是扩大学生参与面的最好的方式,所以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都会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应的知识水平,几乎每个职业院校的活动水平都不是很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2.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不统一。现在市面上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很多,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却很难看到,很多学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与一般本科类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明显欠缺,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心理学专业的专职人员,更多的是学校政治老师或是语文老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种情况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课程内容设置不科学。由于没有教材和专业师资力量,在课程内容方面便凸现出缺乏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往往是教师觉得什么重要就给学生讲授什么,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得教学效果不明显。

(4)课时太少。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它非专业学科相比,所占的课时较少,通常只设有十几课时。课时量少与课程内容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很多学生感兴趣和重视的知识不能完全涵盖在课程里。

(5)学生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重的务实心理,他们往往只关心自己的择业问题,对于自我的身心健康问题反映较为冷漠,再加上职校生在校时间较短,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较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自我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很难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对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效果测量

1.研究对象

选取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大一、大二学生为主。其中大一、大二各200人,男生265名,女生135名。

2.研究工具

采用自制《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问卷》对该校大一、大二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进行了教育前测和教育后测工作。本套问卷分为四张,包括大一前测、大一后测、大二前测、大二后测。(大一、大二的问卷内容不同)每张问卷分为两部分,由14道问答题和一道附加陈述题组成。旨在了解学生在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后,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明显改善。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

3.前测

前测:在选定的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大一、大二学生中施测。

如:你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a.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B.品德不良的人;C.有严重精神病症的人。

在前测中,在22.5%的学生选择了a;67.5%的学生选择了B;另有10%的学生选择了C。(见图1)

图1

如: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a.主动求助,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约谈;B.和陌生人述说(如网友);C.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尽量回避困扰。

有21.5%的学生选择了求助;19.5%的学生选择和陌生人述说;另有59%学生选择压抑。(见图2)

图2

大一的此次问卷题目分别涉及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如何处理心理困扰、如何处理入学不适应、如何正确悦纳自己、如何对待考试焦虑等问题。调查显示在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之前,许多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重视或是有较严重的理解误区,而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也跟不上。

大二的调查问卷内容相对集中在人际交往、恋爱心理和性心理方面。

如:你觉得人际交往的对象是:a.谈得来的同学;B.同性的同学;C.身边所有人包括老师。

有40%的学生认为交往的对象是谈的来的同学;有30%的学生认为交往的对象是同性的朋友;只有30%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包括老师在内的。(见图3)

图3

如:你认为“”是(男生选):a.正常的生理需要;B.道德败坏,下流的行为;C.心理不正常人的行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0名学生中,只有4%的学生认为“”是种正常生理行为;77.5%的学生都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另有18.5%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行为。(见图4)

图4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大二阶段学生集中的人际交往困扰及情感困扰、性困扰是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首因,但由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健康知识,许多学生单方面的认为这些问题是自身的一种缺点,从而造成了自我的心理困扰又人能说。

4.后测

待选定的学生全部开设过心理健康课之后,以相同的问卷再次施测。

如:你认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a.有心理困扰的正常人;B.品德不良的人;C.有严重精神病症的人。

在后测中,在92%的学生选择了a;8%的学生选择了B;没有学生选择C。(见图5)

图5

如: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会:a.主动求助,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约谈;B.和陌生人述说(如网友);C、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尽量回避困扰。

有74%的学生选择了求助;15%的学生选择和陌生人述说;只有11%学生选择压抑。(见图6)

图6

如:你觉得人际交往的对象是:a.谈得来的同学;B.同性的同学;C.身边所有人包括老师。

有33%的学生认为交往的对象是谈的来的同学;有14%的学生认为交往的对象是同性的朋友;有53%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包括老师在内的。(见图7)

图7

如:你认为“”是(男生选):a.正常的生理需要;B.道德败坏,下流的行为;C.心理不正常人的行为。

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78.5%的学生认为“”是种正常生理行为;13%的学生都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另有8.5%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行为。(见图8)

图8

经过前测与后测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好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学生。

三、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图表1―8显示,在相同的情况下,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效果明显好于选修课,其覆盖面远高于选修课。

1.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心理发展滞后于生理发展,一方面他们的思维水平、感情意志已发展到了高峰期,对人对事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批判性更强,急切地想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与自我、社会所要求的还是有着很多差距。正是这些矛盾的心理,极易引起大学生产生负性情绪和极端行为。近年来,高校中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总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而大学生由于自卑、失恋、受挫等心理因素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位。因此,必须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求助意识。

2.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教育效果优势显著

学校开展教育的目的在于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选择一种高效的教育手段显得很重要,而实践证明,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有助于明显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它教育手段相比,开设必修课的优势在于:(1)涵盖面广。通过图表1―8显示,在相同的情况下,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效果明显好于选修课,其学生覆盖面远高于选修课,能够达到普及宣传的预期效果。(2)内容具有连续性。与开讲座相比,必修课的内容更加饱满和连续,系统性较强,能够较全面而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3)对教师和学生的双促进作用。将心理健康列为必修课,纳入到正常的学科考核之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更加地重视心理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授严谨度和教学水平。(4)师生交流机会增多。通过课堂的接触,教师可以增加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机会,这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许峰,李健.大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邯郸师专学报,2001.12.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SCL-90

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需求旺盛,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将其视为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职教育发展不取决于数量的多少,而取决于教育质量的好坏。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中职生素质。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探讨针对中职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011年3月,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2010级4个护士班126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测查。

1.1学生

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我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心理问题较为严重(见表1)。其中,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焦虑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

1.2学生

SCL-90高分因子出现频率126人中,因子分≥2.5分53人,占42%,因子分≥3.0分31人,占25%(见表2)。

2实施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随机选取2010级4个护士班中的两个班为实验班,其他两个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一学期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1监测系统

由心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心理档案,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存在的普遍和主要问题,进而明确监控与实验对象,全程监测实验效果。

2.2保健系统

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校团委及学生科、文体科、部分学生家长共同监控学生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咨询,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班主任心理研讨会、“白衣天使”大赛“、吉尼斯”大赛等。

2.3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除进行心理学教学以外,每周开设两节心理辅导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心理学知识普及教育。每个主题讲完后布置作业,如晨间微笑训练等。

3结果

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后,复测SCL-90,并与初测结果进行比较。

3.1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高分因子检出情况2011年7月,对实验班进行复测,有效问卷64份,复测结果见表3。

3.2心理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班

SCL-90因子分比较实验班心理健康教育前后SCL-90因子分比较结果显示,原来得分较高因子的分数明显下降(见表4)。

4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后,实验班SCL-90各因子分、高分因子出现频率较心理健康教育前均明显下降,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睡眠及饮食4项中表现更明显,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与中职生心理特点、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关。中职生年龄多为16~21岁,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又没有完全成熟的过渡期,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是暂时的,是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解决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尽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SCL-90因子分有所下降,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仍偏高,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

5结论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篇10

关键词:双核培养顶岗见习评价机制

一、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见习的意义

顶岗见习是在学生完成学校学业任务前,在见习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具体工作的一项与正式职工相同的工作。让学生在企业体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从教育过程上看,学生到企业顶岗见习,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中职学校学生来说,它能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是学生形成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双核培养”的体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职业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我国各类职业教育领域积极推进的一项重大理念变革。通过顶岗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全面了解企业运作过程,通过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增强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实现了校企的“零距离对接”,为学生毕业后的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尽快地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适应企业的需求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愿望。如何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要求,也是学校与企业的责任。学生初到企业,仍然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仍会用在学校的思维及行为处理问题,结果是处处碰壁,内心产生挫败感,失去了对见习的兴趣,因此学生离职率过高,无法完成学校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其后期的学习。还会使学生形成对企业的恐惧心理,无法进行毕业后的企业实习工作。预防这种负面效应,对于冠名班到冠名企业见习的学生尤为重要。

三、学生顶岗见习的管理

顶岗见习的学生管理,由学校、企业、见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负责,如何保障学生见习期间的权益成为各方关注的重中之重。

1.做好顶岗见习前的宣传准备和提前干预工作

在安排学生顶岗见习前学校必须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说明工作,家长的支持是顺利完成顶岗见习任务的保证。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提前干预工作,学生在企业的表现与在学校的表现有正相关性。学校要建立严格的见习制度,对于不能完成见习工作的学生应有适当的措施。

2.见习教师跟班见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偏小,自立能力相对较差,遇到问题不能冷静客观的处理,极易走极端。因此,有见习教师跟班,在见习过程中出现的生活、工作问题可以与学生及时地沟通,化解学生心中的不满情绪,做好学校、企业、学生家庭三方的沟通工作,对学生顺利见习有重要的意义。对跟班见习教师的要求:强调安全教育,告诫学生在车间见习期间首要任务是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每晚安排学生干部查寝,减少同学们在外逗留、上网的时间,防范意外事情的发生;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工作期间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听取学生的解决方法,跟踪学生的处理结果,对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和思路,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企业的关心和爱护必不可少

一方面,企业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来使用。学生在分配到具体岗位后,直接与班组长接触,而有的班组长素质不是很高,对学生的态度恶劣,言语不逊,引起学生的激烈反应,造成学生的离职。而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又会迅速波及其他学生,造成批量学生离职。因此企业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对见习的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爱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校企共育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另一方面,现在企业定岗见习的工作时间普遍在12小时,两班倒的工作制度,对于处在年龄段16—17岁的学生来讲,工作强度大,尤其是夜班,学生难以适应。因此,应与企业协商在见习开始的一个月内作为适应、调整期,稳定学生的工作情绪。

4.学生自身的严格自律及对岗位的认识

学生普遍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心。表现在不能执行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随意请假,在实习过程中随意串岗等等。应对学生要求,在实习期间,一般不得中途退出。

5.学生家长的支持

家长的支持是学生能够坚持见习的最关键因素。父母对孩子溺爱,一旦在见习期间孩子向家长要求离职,部分家长内心动摇,支持孩子离职,增大了学校和企业的管理难度。

6.学生权益的保障

学生在企业见习,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学生在见习期间如果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该如何处理。为保障学生的权益,由企业、学校、学生签订三方见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并明确向学生说明,在企业见习是一门课程,是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延伸与结合,取得学分才能毕业。另外,对见习学生应提前投保,在学生到达企业的第一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应生效。避免到企业后再办理投保,出现学生在企业出现意外伤害后无法保障学生权益的问题。

四、学生顶岗见习的评价机制

顶岗见习最终效果的衡量应着重于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敬业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企业见习后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因此,考核评价机制应从核心职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就业能力三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查。核心职业能力从十个方面考核:交流沟通,工作态度,协调能力,技术能力,提出建议,工作质量,表达能力,接受批评,创新节约,安全生产。团队合作能力从十个方面考核:任务效果特色展示,创意说明表达清晰,计划过程合理,设备工具操作使用,技术复杂程度,团队协作分工,团队工作质量,团队产品质量,问题总结归纳,创新节约6S管理。核心就业职业能力从十个方面考核:安全预案合理性,识图能力,工艺方案可实施性,组对质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承担工作表现,安全与文明施工,协作精神,时间观念。

五、学生顶岗见习的效果

顶岗见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正确地认识企业、认识自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性质、职业道德,为学生回校后的教育课程及毕业后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顶岗见习作为校企培养模式如何实施,目前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中职院校要加强顶岗见习的教育与管理,探讨顶岗见习课程的改革,结合自身专业课程的实施,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见习工作不断完善,形成有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恺帆.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王惠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