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十篇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十篇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09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40-01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46例,年龄在2个月-4岁,男27例,女19例。死亡4例,在1岁左右。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

1.1患儿,男,11个月,因发热,皮疹,伴呕吐,易惊2天,发绀半天以手足口病(危重症型)收住。入院时t36.8℃,HR165次/分,R42/分,Bp128/70mmHg,Spo282%(吸氧下),一般情况差,神清,精神极差,手足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咽充血,口唇及四肢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音。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入院后立即给米力农改善循环,甘露醇脱水,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危重,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立即给面罩加压给氧,缺氧中毒征无改善,面色青紫,鼻扇、。Bp92/47mmHg,立即气管插管,气囊加压给氧。导管口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面色青紫,Spo260-70%,抽气样呼吸10-20次/分,给抗休克处理,给多巴胺改善循环,呋塞米利尿,激素等治疗无好转,心肺复苏,抢救无效死亡。死于呼吸循环衰竭,肺出血。

1.2患儿,男,4岁,咳嗽发热7天,发现手足、臀部皮疹3天就诊。入院时t38℃,HR130次/分,R38次/分,Bp105/66mmHg,一般情况差,神志清楚,烦躁,激惹、惊厥2次,对周围人群反感及恐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咽充血明显,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呕吐,咽拭子培养eV71阳性6.15×104拷贝,大便eV71阳性。确诊为手足口病(重症),经过积极的救治护理,1周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症状消退病情痊愈出院。

2救治

2.1抢救危重症手足口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指标:体温、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受累情况。

2.2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根据循环、血压的变化可用山莨菪碱,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酌情用利尿剂。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3出现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内压给予甘露醇0.5-1g/kg/次,4-8小时1次,静脉给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及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1-2次。2.4出现心率、呼吸衰竭时,认真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可使用机械通气。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防止肺水肿及肺出血。

3护理

3.1体温持续高热主要与病毒有关,及时给物理降温,镇静止惊,水合氯醛,安定,苯巴比妥钠,退热药等处理。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3.2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避免受凉而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并适度保暖。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

3.3加强护理当休克出现时头肩部抬高20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保持中立位。严密观察神经系统情况。当有脑疝前期症状时给平卧,避免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

3.4注意呼吸、循环情况,有急性肺水肿,如咔粉红色泡沫痰时应将氧气湿化瓶中加入30%酒精,间歇吸入。

3.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机管道、胃管、尿管是否脱落、通畅。观察病情进展速度,定时监测血糖。继发严重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做好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6心理护理督促家长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舒适,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尽量使患儿安静以减少氧的消耗。

3.7做好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病情及治疗过程,以取得最佳配合,并给予支持和安慰,减轻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4结果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防止进展成危重症。危重症及时生命支持,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呼吸浅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者,收入piCU救治以便及时进行恰当处理。

5讨论

在治疗危重症手足口病时,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2

[关键词]急诊;重症患者;回顾性分析;死亡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7(b)-0054-04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逐年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急诊医学作为近年新兴起的学科,在临床各专业的急性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2]。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是急诊工作的重点,了解被抢救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特点情况,有利于合理利用急诊资源[3],而通过对急危重患者死亡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有利于实施有针对性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急诊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指导[4]。本研究分析急诊重症病例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急诊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提供依据,现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急诊科急诊重症患者2251例临床资料,选择符合下列入选标准的内科急重症患者[5]:①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循环功能衰竭,需要以特殊设备或药物维持者;②呼吸衰竭或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要呼吸功能监测或应用呼吸机治疗者;③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者;④心肺复苏后治疗者;⑤有其他死亡危险因素而需要紧急救治者;⑥患者在急诊抢救时间为2~48h。排除院前死亡、入院后2h内死亡以及超过48h死亡者。依据上述情况共得到符合条件患者657例,其中,死亡166例。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657例急诊重症患者中,男381例(57.99%),女276例(42.01%),男女比例约为1.4∶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年龄9~92岁,平均(54.61±14.22)岁,其中,男性年龄9~85岁,平均(52.74±11.03)岁,女性年龄16~92岁,平均(56.25±16.88)岁;按年龄将患者分为:60岁(n=217);按疾病谱分类:神经系统疾病者188例(28.6%),循环系统疾病者179例(27.2%),呼吸系统疾病者101例(15.4%),消化系统93例(14.2%),肿瘤40例(6.1%),血液系统24例(3.6%),泌尿生殖系统15例(2.3%),中毒12例(1.8%),其他疾病5例(0.8%)。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患者诊断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疾病诊断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疾病谱情况进行统计,并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情况,探讨可能影响急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疾病谱及基础疾病与病死率病关系

657例患者中死亡166例,病死率为25.3%。患者死亡构成比较高的疾病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占总死亡构成比的70%以上,与危重症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疾病(29.79%,56/188)、循环系统疾病(29.05%,52/179)和消化系统疾病(25.81%,24/93),提示急诊中出现该系统疾病时应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见表1。

657例患者中伴随基础疾病者818例次,其中伴随高血压163例次,糖尿病105例次,慢性心功能不全144例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9例次,脑血管疾病73例次,慢性肾功能不全97例次,肝硬化24例次,其他83例次,提示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及CopD为急诊重症患者的主要伴随疾病。伴随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及CopD的患者病死率较高,分别为54.17%、38.19%、31.51%、28.68%。见表2。

2.2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2.1单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因素行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发病时间、平均动脉压、有呼吸、循环、肝肾、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2.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X)进行赋值,并引入回归模型。年龄:60岁=2;发病时间:

3讨论

本研究657例急诊重症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男性虽稍多于女性,但差异不大,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不同[6-7],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选择是未将外伤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有关。657例患者平均(54.61±14.22)岁,按年龄将患者分为三组:60岁。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知,40~60岁为急诊死亡高发年龄(oR=0.503),提示急诊临床工作者对该年龄段危重患者应引起重视,留意其病情进展,即时开展治疗。60岁急诊危重症患者数分别为119例和217例,表明急诊重症患者有老龄化趋势。虽本研究中老年患者病死率未超过40~60岁患者,但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给抢救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8]。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针对此种情况进行相关培训,完善急救流程,从而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9]。

通过对患者疾病谱的分析可知,急诊重症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将不同预后患者进行分组调查发现,占总死亡构成比70%以上的疾病分布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肿瘤及泌尿生殖系统患者病死率较高,但由于患者疾病分布较少,使其所占死亡构成比较低。李小宇等[10]研究显示,神经系统(40.5%)、猝死(12.9%)、呼吸系统(12.2%)及心血管病(11.6%)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死亡患者的主要疾病构成,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循环、肝肾功能障碍为急诊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患有该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是未患该系统疾病患者病死率的2.374、2.533和1.738倍。神经系统疾病以脑卒中为主,循环系统疾病以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为主,该种疾病发病突然,进展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在急诊中常见,需从急诊科医务人员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提高对其的重视,即既要注重全科人才的培养,又要参考疾病的构成梯次,做到一专多能[11]。要鼓励对循环、呼吸、神经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将其作为急诊科学科建设的重点,不断完善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救治,以推动急诊整体医疗的不断提高[12-14]。

GCS评分主要用于评价患者昏迷程度,满分为15分,12~15分为轻度昏迷,8~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仅收集了巫山县人民医院一家单位的患者资料,存在一定偏倚,同时与其他医院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不符之处。急诊工作的完善及科室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内开展相关的大型多中心研究,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切实为挽救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叶立刚,张茂,周光居,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患者构成和分流的状况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933-936.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56-157.

[3]苏绍萍,沈洪,王禹,等.急诊院前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3):162-163.

[4]梁兴民,姬忠良,陈子然.迟发性颅内血肿危险因素分析及急诊治疗策略[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04-805.

[5]宋祖军,马俊清,路伟,等.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2):1297-1303.

[6]陈翔,刘青.急诊内科死亡14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3):276-278.

[7]王艳丽,于长久,张素平.424例急诊猝死病例疾病构成分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917-920.

[8]周伟梁,秦伟毅,苏磊,等广州总医院2001~2010年院前急救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34-5136.

[9]华丽,罗梁贤,叶剑鸿,等.急诊危重病例8821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9(5):1120-1122,1137.

[10]李小宇,李亚林,秦俭,等.4349例急诊抢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0):950-952.

[11]张劲松,刘强晖,徐鑫荣.江苏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48-550.

[12]邱立志.急诊眩晕321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6(3):266-267.

[13]谭雯,朱晓红.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56例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131-132.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3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衰竭;阿托品中毒

[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10)15-98-02

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是基层医院内科急诊的常见急危重症,据统计占内科急诊危重病20%以上,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呼吸衰竭是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要死亡原因,早期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故先行气管插管、及时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新丰县人民医院急诊内科2002~2008年采用先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22~72岁,平均40岁;均为口服急性中毒,其中乐果5例,氧化乐果8例,敌敌畏7例,甲胺磷5例,对硫磷2例,敌百虫1例,马拉硫磷1例;服药量50~300mL,服药至就诊时间30min~12h;29例患者均在我院内科经先行气管插管、彻底洗胃等急救处理;29例病人皆合并有呼吸衰竭,其中中枢性衰竭19例,中间综合征10例。所有患者在氯磷定及阿托品治疗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为1~7d。

1.2诊断标准

(1)有确切的有机磷农药接触史;(2)依据《职业性急性有机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GB7794-8)确定为重度有机磷中毒;(3)动脉血气分析符合Ⅰ型和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先行气管插管,方法为将病人放于床上,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使用直接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成功后向导管气囊注入10~15mL空气,并于喉镜下留置胃管,进行反复多次洗胃,至洗出胃液清而无味为止;早期足量阿托品反复给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后改为小剂量阿托品静注以维持阿托品化,同时行机械通气,但在机械通气后阿托品宁少勿过,防止阿托品中毒;及早使用氯磷定负荷剂量,每日剂量为6~12g,逐渐减量;并及早行血液灌流及抗感染、补液、纠正酸中毒、激素、脱水等综合治疗。

2结果

患者脱机成功并痊愈出院27例(90.3%),死亡者1例(并发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另外1例脱机后长期昏迷,家属放弃治疗。使用先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后患者发绀迅速消失,意识反应好转,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得以纠正,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无1例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水肿。

3讨论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常因胃内容物大量反流使气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缺氧、抽搐等而发生、加重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是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因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常伴发抽搐、烦躁、呼吸不规则,胃管难以插入,常规洗胃方法往往错过时机,同时消化道内毒物易反流入呼吸道,引起急性肺水肿,导致急性左心衰,所以使用先行气管插管既可避免有毒胃内容物反流入肺,又可便于喉镜下插胃管,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有效通气[2],可随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呼吸衰竭可表现为中枢性、周围性和混合性[3]。中枢性呼吸衰竭是有机磷农药本身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呼吸肌功能尚可,应及早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可在短时间内通过应用解毒剂使呼吸功能得以改善,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得到缓解,一旦达到撤机指标即可逐渐撤机,既缩短病程,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中间肌无力综合征是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往往是在解毒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单纯增加药物剂量或应用呼吸兴奋剂达不到纠正呼吸衰竭的目的,应及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

在机械通气的保障下,阿托品用量一般只要保证皮肤温暖干燥、肺部无明显湿音就可以,切不可为了达到瞳孔扩大、肺部音消失、心率加快到100次/min以上而大量使用阿托品,导致阿托品中毒。使用机械通气后阿托品必须减量,切不可盲目加量[5],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后阿托品的用量明显要较前减少,以减少阿托品中毒的可能。

正确使用复能剂是治疗和预防周围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氯磷定对磷酰化胆碱酯酶有复活作用,使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功能恢复正常,再加上氯磷定对呼吸肌麻痹、肌颤和肌无力的直接生理对抗作用,加快了呼吸肌恢复,促进脱机拔管。

由于患者为自杀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撤机成功很重要,应积极开导鼓励患者,让患者恢复求生欲望,协助治疗,保证脱机拔管成功。

机械通气易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重症有机磷中毒由于使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药物,气道干燥,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容易发生Vap,发生后则病情加重、脱机困难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6]。Vap的预防和治疗:(1)加强气道湿化、定期翻身拍背,切实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和消毒呼吸机气路管道、医务人员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2)呼吸衰竭纠正后,情况允许应尽早脱机和拔管,以减少Vap的发生;(3)在病原学及药敏报告出来前根据iCU病原流行情况选用抗生素,根据肺炎治疗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再作调整。

总之,抢救重症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时,予先行气管插管,控制气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气道,并及时机械通气呼吸支持,同时合理应用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防止阿托品中毒,及早血液灌流,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理护理,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先行气管插管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这一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实用,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红梅,张国庆.长期气管插管并呼吸支持抢救合并呼吸衰竭危重患者48例[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170-171.

[2]潘华明,赖济环,梁色明,等.在基层医院普及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重要性[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165.

[3]王汉斌,赵德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形成与救治[J].中华内科杂志,1995,34(6):365-366.

[4]瞿国安,燕双全,田静.机械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22):43-44.

[5]虞炳庆,史雷忠,刘保群.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9,5(1):10-11.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4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危重症患者;抢救

   在急危重症抢救工作中,机械通气具有重要作用,通气时机以及方式方法与成功率紧密相关。文章主要针对急危重症抢救中机械通气作用开展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1例患者,男59例,女32例,年龄11~77岁,平均43.5岁。19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10例重型颅脑外伤,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脑血管意外,3例心跳呼吸骤停,2例多发性损伤并moDS,2例aiDS,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泵功能衰竭,4例Ⅰ型呼吸衰竭,一氧化碳中毒并缺氧性脑病、重度乙醇中毒、肺纤维化、moDS、神经肌肉疾病、重症化脓性脑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均为2例,其余为昏迷原因不明。患者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pao2<60mmHg(1mmHg=0.1333kpa),paCo225~95mmHg,均有原发病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鼻导管、面罩输氧,30min临床观察,pao2<50mmHg、SaCh<80%状态下实施机械通气处置。口气管插管、鼻气管插管、无创性通气分别为61例、14例、16例。予以SimV+pSV、SimV+pSV+peep、pSV+Cpap处置,潮气量为7mi/kg,呼吸频率为15~17次/min,吸气时限为1.3s,前30min吸氧浓度为60%~100%,在Spo2超过90%之后调整为50%以内,peep结合病情实施调整,aRDS与肺水肿设4~9cmH2o(1cmH2o=0.098kpa),CopD4~6cmH2o,气道压力不超过40cmH2o。治疗中予以心电、血气以及血压、中心静脉压同步监测,30min后开展血气分析,此后60min、240min、6h和12h均予以监测,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监测间隔时段为6h,对患者予以24h内摄X线胸片并实施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1]。撤机条件为:患者状态清醒、原发病急性发作期得到控制以及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状态下,且具有血液动力学稳定、自主呼吸、血压体温回归正常值、无心律失常与休克、感染得到控制等条件,呼吸有力且频率不超过25次/min,吞咽与咳嗽反射正常,停用镇静剂12h以上;pao2>60mmHg,paCo2<50mmHg,给氧浓度不超过40%,Spo2>93%,自主呼吸潮气量超过300mmHg,呼吸频率<30次/min。脱机形式为直接脱机,或者SimV+pSV、pSV形式间歇式脱机。

2结果

患者通气时间为1.5~34d,平均16.5d,成功脱机74例,占81.3%,患者病情稳定后移至监护病房继续治疗,17例死亡,占18.7%,重型颅脑外伤、脑干出血患者全部死亡。患者致死主要为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所致。

3讨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紧急机械通气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急诊插管应当注意技巧性,患者分泌物增多,可先予镇静剂与肌松剂,将喉头分泌物清除,实施插管。严重低氧血症患者插管前实施3min面罩加压给氧提高血氧饱和度,予以适量镇静剂辅助插管。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强心、扩管利尿与插管一起实施。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插管前应予面罩加压给氧,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先予插管后开展搬运性仪器检查。针对不同病种患者实施针对性呼吸模式,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能够减少肺部损伤,提高疗效[2]。

无原发性肺部疾病例治病因为神经系统呼吸衰竭,其肺功能正常,通气适宜容量控制/支持模式,机械通气30min内缺氧症状缓解。CopD病例因急性发作期肺部功能减退,对其通气适宜采用pRVC/S模式,同时强化消炎,实施雾化之后予以吸痰,一般可在2h内缓解缺氧以及Co2潴留症状。aRDS病例适宜运用通气模式为pRVC/S+peep,a/C+peep,SimV+pSV+peep,能够缓解低o2,Vt7ml/kg,p102起步60%~80%,3d左右病情好转后浓度降低,控制为不超过0.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运用pRVC/S辅助通气方式,外加peep6~10cmH2o,Vt9~10ml/kg,1h内能够缓解症状,粉红色泡沫痰不断化解,肺泡消除萎陷症状,2~3d内能够顺利脱机[3]。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因其呼吸衰竭引发因素不同,在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中,要结合具体病情发展情况脱机,本组患者成功脱机74例,占81.3%,17例死亡,占18.7%。对危重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要依据不同疾病病理生理,科学插管与机械通气,对于急危重症抢救具有重要作用。

4参考文献

[1]唐 阳.急危重症抢救中机械通气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9,9(4):202.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5

【关键词】内科危重患者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60-02

“危重患者”在各种疾病中都可以见到,其特点是病情复杂,病情变化迅速,身体衰弱,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叙述病情,变换,饮食排便均需他人照顾。由于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故在抢救中必须分秒必争,精心护理,才能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反之,则有生命危险。现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30例内科危重患者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内科收冶危重患者130例,其中,男86例,女44例,年龄27~81岁,平均56.5岁,病因:心肌梗死64例,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30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高血压危象8例,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例。

1.2症状

(1)一般症状:高热、脱水,其中肺炎、呼吸衰竭并高热4例,糖尿病昏迷并脱水4例。(2)神经症状:昏迷、惊厥、呼吸肌瘫痪、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持续性癫痫、脑实质的严重疾病,高血压危象8例。(3)呼吸系统:咯血、喉痉挛、气管异物堵塞、急性肺栓塞、呼吸衰竭,收治肺源性心脏病并呼吸衰竭30例。(4)循环系统:休克、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心肌梗死64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5)消化系统:急腹症、急性大出血(呕血、便血等)、肝性昏迷,收治肝硬化并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例。(6)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危象、糖尿病酸中毒,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7)急性中毒。(8)其他:药物过敏、中暑、电击、烧伤、淹溺。

2护理措施

3.1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

危重患者多精神不振或意识不清,身体极度衰弱,常有大小便失禁或排泄不畅等,要求护士对危重患者应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避免忙于抢救忽略患者及家属感受,主动协助患者及家属克服困难,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

2.2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

危重患者需要安静,最好安置在小病房或急救室内。如病情突变不允许搬动,可用布帘或屏风隔开,留有较大空间,以便抢救。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避免患者直接受风吹着凉。室温以18~20℃,湿度50%~60%为宜。室内保持安静,让患者能充分休息。

2.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危重患者多不能自述病情,常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细致观察来发现病情的变化,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中心静脉压等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对心脏骤停的患者采取心、肺、脑复苏的手段,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2.4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术

护士应掌握心电监护、中心静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熟悉各种急救药物及抢救技术,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吸痰,气管切开的护理、洗胃、鼻饲等,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配合抢救,提高抢救成功率。

2.5饮食护理

危重患者常缺乏食欲,需帮助进食,维持营养成为恢复健康极为重要的一环。饮食不仅需要照顾营养,又要照顾患者饮食的特点。不能进食的患者,静脉输入部分营养物质外,还应口服或鼻饲补充各种营养物质,鼻饲流质者应定时喂食,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喂食前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反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每餐彻底消毒。

2.6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

2.6.1预防外伤和褥疮。对躁动不安、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应加用床档保护,必要时设专人护理。抽搐者,可用开口器或压舌板开口,防止舌被咬伤。血压过高、过低者,要防止晕倒。长期卧床的患者,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减少对皮肤的机械刺激。应尽早进行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以防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并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

2.6.2预防五官的并发症。注意眼睛的保护,如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0.9%氯化钠溶液或口灵擦洗口腔,注意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6.3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患者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患者按摩腹部,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尿潴留患者积极采取措施,使之自动排尿,尽量避免导尿,减少尿路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多饮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床上活动,以防泌尿系统结石。留置尿管者,每2小时开放1次,每日用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1~2次。

2.7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

危重患者在治疗的过程,身上往往同时有各种管道,如:氧气管、胃管、气管切开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这些管道都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稍不注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抢救失败,必须认真观察,精心护理,保证各条管道的通畅。

2.8警惕病情反复

有的危重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病情好转,要警惕病情反复,如:安眠药中毒者,极易反复。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活动后又可突然恶化。心力衰竭患者在大小便后,心跳突然停止等。护士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止病情恶化。

3结果

本文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周密的护理,124例好转,6例死亡,患者及家属对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4讨论

护理内科危重患者,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奉献精神,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监测技术和抢救技术,熟悉各种急救药物,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善于独立思考,通过对130例内科危重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制定周密护理计划,并精心实施,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6

美国于1968年成立了美国急诊科医师学院,1979年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急诊医学为第23个医学专科。我国在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以诊治一例急诊病人来看,如忽视或不够重视发病之初的处理,并及时安全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而在急诊室亦未予恰当处理,等他的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开始投入大量人力和采用各种先进器械来救治,即使挽救了他的生命,这并不能认为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治疗、少数危重病患者,就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强化监护医疗病室(intensivecareunit,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oronarycareun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紧密联系起来。

二.eiCU的理念

eiCU是英文emergencyintensiveCareUnit的缩写,意为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我国,iCU建在什么专科就是那个专科的iCU,当然建在急诊科也就成了急诊iCU(eiCU),由于急诊

科的专科特性还未建立起来,eiCU的建设还需要努力。

三.在二甲医院急诊科建设eiCU的发展思路

二甲医院,即二级甲等医院,床位要求≥250张,卫生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要求≥6名。一般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

3.1.eiCU在急诊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基石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急诊科地位的作用、建立急诊特色的作用、高水平急救技术的体现、训练急诊专业队伍的作用。

3.2.eiCU在二甲医院的规模

病人的来源和数量、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支持力度、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有多大的能力,急诊科的定位一般2―4张iCU床位。

3.3.eiCU的布局

层流装置,温控装置,每张床的占地面积要足够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闭路电视监护系统,电源插座,照明设施,护士监测站。

3.4.eiCU的设备

iCU除普通病室日常所需医疗器械之外至少还需要下列设备:床边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起搏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有条件应配备动脉内气囊反博器、血液气体分析仪、血及尿常规分析仪、脑电图机、颅内压监测仪、血液净化装置、B型超声仪、床边X光机等设备。iCU监护治疗设备多,对病人心理和生理上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过度的拥挤、持续的噪声‘频繁的睡眠干扰和视觉干扰均可使病人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引起恐惧不安,情绪紧张,甚至加重病情,另外,持续的心电监护,使病人渐渐丧失时间概念,无法准确确定时间,使病人感到忧郁。因此要求医生护士经常接触病人,减少负面影响。

3.5.eiCU的人员配置

eiCU内的医护人员要求具有强健的体魄、能适应紧张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能熟练应用各种精密仪器。医护人员在入岗前均要接受iCU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eiCU医师必须掌握基本技术,还要有善于独立思考、对病情进行系统认识的能力,另外还应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和图像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3.6.eiCU的收治范围

各种肺内或肺外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支持的患者。氧合指数≤250,去除循环因素仍不能得到纠正者。paCo2≥60mmHg,CopD患者此值适当增加,且经适当处理仍不能改善者。各种原因所致循环衰竭,经一般处理或简单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者。需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重度颅脑损伤不能手术或脑梗塞患者,且经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生存者。早期脑梗塞有溶栓适应证者。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需呼吸循环支持者。急性中毒、电击、溺淹、中暑,需呼吸循环支持者。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需呼吸循环支持者。需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moDS或moF患者。CpR术后有生存或脑复苏希望的患者。

3.7.eiCU监护的内容

心血管系统基本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周围循环状态(皮肤颜色、温度等),进一步监测包括置放Swan-GanZ导管等措施,监测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肌的氧供等要素。

呼吸系统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氧及二氧化碳浓度、有效顺应性及血液气体分析,有条件时可监测容量―压力曲线图。配备床边X线摄像机。

肾功能包括血、尿生化、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尿比重、尿碱浓度、尿蛋白定量分析及代谢废物消除率、每小时及24尿量的监测等。

水电解质平衡与代谢包括钾、钠、氯离子测定,称体重及24小时水电解质出入平衡的计算。监测摄入卡量、氮平衡、血糖、血浆蛋白、血清乳酸及胶体渗透压等。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意识形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

血液系统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为基本监测。

凝血机制试管法凝血时间和血栓弹力图、三p实验、纤维蛋白原半定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

肝功能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血谷丙转氨酶及球蛋白的絮状试验等。

胃肠系统胃液pH测定及便中潜血试验,检查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

细菌性监测包括各种可能感染部位的细菌性检查,有指征及时送检。

局部伤情监测局部炎症水肿情况,伤口生长情况。

四.我院急诊科发展eiCU的现况

去年8月在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得到了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的机会,通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在进修结束后,返回到急诊科的岗位上,通过所学,初步将我院急诊科和中心iCU建立了直通通道。因为取得了重症医学科的资质,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见的急危重合并多学科复杂的病例,由我急诊科主管,然后在诊疗过程中由医务科协调请临床多学科会诊协作,初步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危重症监护治疗一体化,充分缩短了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时间,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效率,得到了我院各级领导、同事及病友的认可。自今年3月份至今,我科在iCU主管复苏成功后的患者5例,完成在iCU内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呼吸机治疗等相关技术的开展,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7

【关键词】

手足口病;危重症;eV71感染;惊跳;治疗

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原为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由eV71及Coxa16病毒感染为主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

在从事多年的小儿神经内科及2年的手足口病治疗中,结合我院手足口疗区本年度收治的300余例手足口病患儿,我个人对手足口病有几点体会。

1临床资料

1.1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8月份,占80%,初期轻症较多,9~10月份,患儿总数明显回落,但重症患儿比率明显增加,2011年10月6日当天,长春市儿童医院2个手足口疗区共63例患儿,年龄在1~2.5岁间,男女比例为2∶1,52例为手足口病重型(有合并脑炎症状),其中3例为手足口危重型在呼吸机通气治疗中,2例危重型刚刚撤离呼吸机。63例患儿病情均较平稳,无生命危险。

1.2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易发病,而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小至3个月,大至10余岁均可发病,但以1~2岁患儿居多约60%,且此年龄段重患死亡率较高,3岁以上本院无死亡病例。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易感。

1.3临床诊断

1.3.1典型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发热和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要症状。口腔黏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d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

1.3.2经常有皮疹不典型的重症病例,因为有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如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肢体无力、迟缓性麻痹、肢体阵挛等收入神经内科而误诊。

1.3.3危重患儿早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4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保持气道通畅、降低颅内压、注射免疫球蛋白、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呼吸机治疗等。

2结果

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5~7d,但严重病例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可导致死亡。但如及早诊断并对危重患儿早期呼吸机支持,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我院本年度收治的300余例手足口病患儿:95例重症手足口病;2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80例轻症手足口病。男女比例为2∶1。重患集中年龄为1~2岁间。治疗结果:2例死亡;1例留有癫痫后遗症,口服抗癫痫有后无抽搐;2例留有肢体活动障碍,随访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3讨论

工作中作者体会到如下几点。

3.1手足口病危重病例是指临床诊断手足口病患儿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或至少出现以下脏器功能障碍之一者:①神经系统:意识模糊或昏迷、脑水肿、脑疝或频繁抽搐。②循环系统:面色苍白或发灰,心率明显增快,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尿量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2s。③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胸片表现为点片状渗出影,需要氧疗或机械通气者。④明显腹胀、应激性溃疡、出血。⑤血液系统:有高凝血或出血倾向,符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标准。⑥严重内环境紊乱:pH≤7.2,血钠≤125mmol/L,血气分析pCo2明显升高,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据以上诊断标准,可对手足口病危重病例做出诊断[2]。

3.2收入神经科的重型手足口病,经询问病史,患儿存在频繁惊跳(肢体阵挛),但经多年神经内科工作经验,我认为除eV71病毒感染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频繁惊跳并不常见,往往最终病原学证实:合并频繁惊跳的,多为手足口病重型、危重型。故我认为合并频繁惊跳的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应按手足口病危重型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必要时尽早上机,保护患儿各脏器功能。提起惊跳,最初接触手足口病时,对惊跳很敏感,但并非所有肌阵挛均有临床意义,应有动态观察过程,如低钙小婴儿在睡眠中可出现惊跳,但清醒时精神状态较好,不存在感染症状,且不应该很频繁,一次2h左右的睡眠中如出现惊跳5次以上,应引起重视,且1~2d内惊跳次数明显增多,考虑有临床意义。

3.3纳洛酮在儿童手足口病中的应用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可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min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临床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可使昏迷患者迅速复苏。而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经验体会,脑络酮0.04mg/(kg・h)泵入可减慢手足口病危重患者心率,一般心率200次/min左右,泵维纳洛酮10h左右心率会恢复至120次/min左右。应用过纳洛酮的患儿并没有明显副作用,虽然没有理论依据,但临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具体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3.4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指在无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突发性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肺水肿,也称中枢性肺水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此病也是手足口危重患儿致命的并发症,当发现患儿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呼吸浅表或呼吸节律不整、抽泣样、叹气样呼吸时表示患儿颅脑损伤很重,如氧和指数(pao2/Fio2)进行性下降时,即使临床无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也要警惕其发生。当pao2/Fio2≤300即可确诊,需立即处理:早期予以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及早诊断且对危重患儿早期呼吸机支持可明显缩短上呼吸机时间,对及早撤离呼吸机、减少肺内感染、减少上级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我院治疗手足口病中,25例危重患儿,及早予呼吸机治疗,均在72h左右平安撤机,且预后较好,无死亡病例。相反,个别患儿因在地方医院治疗后,病情危重才来本院,虽来诊后立即给予呼吸机治疗(但相对来说已经较晚),患儿上呼吸机时间,明显延长,撤机后肺内感染较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且有2例因来院时已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很快出现肺出血,错过最佳上机时间,出现脑死亡而放弃治疗。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8

关键词:急诊科;昏迷患者;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7-01

昏迷是急诊主要危重病症之一。急诊室护士正确的、迅速的进行病因分类,了解昏迷的程度,并与相应的各科医师联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护理,这是抢救昏迷病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急诊科昏迷患者护理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30例,来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男131例,女99例;年龄16~82岁,平均43.4岁;脑血管意外110例,脑外伤58例,颅内感染3例,颅内肿瘤3例,癫痫发作后昏迷3例,煤气中毒5例,农药中毒16例,乙醇中毒10例,肝昏迷2例,尿毒症昏迷3例,糖尿病昏迷5例,低血糖昏迷2例,不明原因昏迷10例

1.2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分析统计原发病、抢救治疗方案、措施及最终治疗结果。

1.3结果:本组死亡63例,总病死率27%;在急诊科死亡28例,病死率12%;分诊正确率92%。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多发伤合并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其次是一些全身性疾病,包括某些严重感染和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外因中毒性疾病如乙醇中毒和各种中毒等。

2护理措施

2.1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通气是保证生命的必须条件。因此,首先应确实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如舌后坠影响呼吸者,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插入通气导管,及时吸出呕吐物与痰液;对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以2L/min为宜。当呼吸不畅,氧饱和度很低时,预示着缺氧严重,应即刻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采用呼吸机维持通气功能。其次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感染,定期翻身拍背,每2~4小时1次,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要彻底,防止损伤气管黏膜。行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2.2昏迷病人的后续护理:昏迷病人进行初步护理,有关各科室医师已明确昏迷的病因后,需进行后续护理。其任务是:做好转入病房,护送病人至有关科室的工作。如病情不稳定,昏迷病人病因尚未弄清,需留急诊室继续观察。除按护理程序继续观察生命危象外,应按昏迷常规护理,如口腔护理,大小便的处理,褥疮、下坠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防治,以及营养、水电解质的管理等,并注意昏迷程序的发展和病情的预后,及时汇报医师。

2.3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连接心电、血氧监护仪,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准确记录并通知医师,昏迷晚期或脑干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出现潮式呼吸、失调性呼吸、叹息样吸气呼吸,因此,在检查脉搏时,必须注意脉率、节律强弱,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3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昏迷患者是临床急救医学的常见危重病症状之一,其临床机制为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致使中部脑桥以上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损害或者弥漫洼双侧大脑皮质损害,脑活动功能降低而出现昏迷症状,其病死率较高,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昏迷患者的救治往往涉及医学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此类患者的临床急救不单单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诊科医师亟待攻克的课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同时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min之内,因此,临床如何早期、正确地做出对病情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昏迷急诊救治的护理工作中,接诊时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判断病情,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各项诊治及护理措施必须尽快完成,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成功率,同时也是对家属的一个最大安慰,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急诊接诊抢救,护理人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医师判断、评估病情提供靠的参考资料,做到能准确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搜集、整理有关疾病的信息,而且要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熟练的抢救操作配合,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急诊昏迷患者的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急性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各种农药及药物中毒、晚期肿瘤以及感染性昏迷等,要求急诊护士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及各种临床抢救护理技能。

总之,急诊护士应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准确、全面、争分夺秒、娴熟的抢救与护理,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有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同时要做到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良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积极主动的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缩短受伤检查时间,从而有效抢救患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昏迷患者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戴其娟.探讨如何更好的对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0,(27)

[2]韩自华,杨宗德.987例院前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06)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9

1、重视临床诊断思维

临床医生一定要重视临床诊断,在重视CoViD-19的同时,要注意鉴别诊断和患者基础疾病的诊断。在疫情大规模暴发初期,大家非常重视病毒核酸检测,后来因为核酸检测的速度及假阴性问题影响了疫情防控与临床诊治,部分临床医生非常重视胸部Ct影像诊断,极端者甚至提出不再需要核酸检测。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病史询问和临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改变综合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疫情期间收治的一例患者,Ct影像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但经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最终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在疫情高发地区要重视CoViD-19,临床医生往往只关注患者肺炎情况(特别是非呼吸专业的临床医生),但不能丢掉临床医生的基本功,特别是询问患者完整的临床病史和症状,如咳嗽情况、咯痰量及痰的颜色、发热是否伴有畏寒等等,每日评估患者呼吸困难情况,并注意患者基础疾病及吸烟情况。我们诊治的一例患者,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并不严重,Ct影像学改变也不严重;但查房时仔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有大量吸烟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加上体型偏胖,因此我们认为患者有发展为危重症的风险,让住院医师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情况。虽然患者入院后经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和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咳嗽等症状很快缓解,但4d后症状再次加重,复查Ct提示肺部病变明显进展。之后及时加强呼吸支持,并予以激素治疗,患者病情才趋于稳定。

2、临床治疗策略

我们的策略是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病情和风险进行分层,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但要警惕老年(年龄大于65岁)以及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具有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

2.1、轻症及无进展为重症危险因素的患者

这些患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治疗方案

,主要酌情使用抗病毒治疗并予以对症处理,包括高热时予以药物降温、维持电解质平衡、进食和饮水少的适当补液和补充能量,对焦虑患者给予心理疏导。

2.2、轻症并有进展为重症/危重症危险因素的患者

这部分患者发病时属于轻症,但有下列危险因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等。对这些患者需要每天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对呼吸困难症状稳定的患者,按轻症予以处理,并按指南处理基础疾病,但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可以每隔5d甚至更长间隔复查胸部Ct。对呼吸困难明显加重的患者,及时复查胸部Ct,了解肺部影像学变化。对胸部影像学在3~4d内快速进展(范围增加超过原来的1/3~1/2)并有明显呼吸困难加重的患者,或者在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方案中激素用法同时患者病情进展的,在无创机械通气基础上,考虑大剂量激素冲击(我们根据患者情况,甲泼尼龙剂量从80~250mg/次,2次/d启用,一般2~3d后减半,然后2~3d后再减量;如果病情稳定,及早停用激素。在此过程中严密监控激素副作用,及时处理或停用。如果患者病情恶化或3d后患者病情无改善,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或采用其他救治措施。

2.3、重症患者

最重要的是防止患者进展为危重症。对这部分患者,除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方案治疗,病情监测十分重要。应该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进行血常规、炎症指标、血气分析、影像学等检查,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如果患者影像学表现进展,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排除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可考虑大剂量激素治疗。

2.4、危重症患者

维持脏器功能至关重要。建议采用呼吸+重症+呼吸治疗+营养的多学科模式进行救治,在疫情大暴发时的疫区,精细化的患者管理对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具有帮助。俯卧位通气、侧卧位等对部分患者氧合具有改善作用。可以利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电子听诊器等评估患者肺部、心血管系统情况。此时如果条件允许,仍可以考虑激素冲击。

2.5、重视并发症防治

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卧床时应重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注意危重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注意询问患者痰量和颜色,协助判断继发感染;注意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2.6、呼吸治疗师及康复治疗

此次疫情发生后,定点医院收治大量重症和危重症CoViD-19患者,部分患者因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支持,但由于定点医院大量非呼吸专业和危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积极参加疾病救治,他们对高流量、无创呼吸机及有创呼吸机等呼吸支持技术不熟悉,如果呼吸治疗师参与这些呼吸支持,必将提高呼吸支持效果。另外,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包括在床上活动四肢、床边坐及站立、行走。该过程中需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和氧合情况,循序渐进,防止摔伤等。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篇10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危重症;急诊抢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由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ationalhealthservice,nHS)提出的一种简单的生理学评分,数分钟即可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价,通过早期预警,可以避免延误潜在危重患者的病情[2]。急诊科为相对特殊的应急部门,责任和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部门医护人员,对病员病情迅速、准确的判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是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研究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2012年6~2012年12月进入急诊室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在14~75岁之间,平均(52±12.5)岁。脑卒中30例,心血管疾病32例,颅脑创伤27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其他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1.2方法

1.2.1重视分诊环节急诊分诊是成功抢救关键环节,分诊护士对急诊患者做到主动迎接,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准确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分诊,直接将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送入抢救室。

1.2.2及早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病患进入抢救室对照组常规抢救,观察组立即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五个方面。每方面0~3分,总分15分。对患者进行每半小时监测评分一次,将分值作为患者抢救等级的评价指标。

1.2.3评价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患者就诊满意率,抢救成功率。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记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急忙乱杂,完全依赖医务人员经验和直觉判断病情,难免主观臆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等生理病理指标对患者进行判断,简便迅速准确度高,实用于急危重症患者[2]。

3.1mewS使用简单,可行性强mewS参数简单,使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情况5项生理指标进行评分,1min内便可完成。将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具有快速简捷,科学对患者危险性进行预测等[3]优点,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2潜在危重患者早期预警急诊有一大部分看似生命征平稳,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早期表现为,血压,呼吸,心率,Spo2,意识及尿量等的改变。mewS评分护士对进入急诊室患者立即开始评分,观察病情,同时动态进行评分,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可能变化,评分≥3分,就提醒医务人员迅速对患者做出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争取抢救最佳时机。

3.3动态监测mewS分值,可客观指导护理临床工作mewS评分≥4分或动态评分明显增加,护士需立即通知医生观察患者及时调整抢救方案。mewS动态评分为病情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提高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急诊护士不再机械的执行医嘱,而是有针对性进行护理,主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危重症患者的判断向应用客观指标进行评估的科学性转变。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急诊科面对的患者病种多,病情重,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医务人员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情进行评估并给与更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系统是一种科学、简便准确评估患者状况的方式,应用于急危重症急诊抢救中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1]张雪松.最新急危重症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及评分标准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9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