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十篇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十篇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2:26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1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6-02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途中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1]。尽管是短暂的、应急的,如果没有正确、快速的急救措施,危重病人难以起死回生[2]。因此应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才能真正降低急诊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现将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2年6月实行院前急救640例,男362例,女278例,年龄3-78岁,其中内科236例,外科(含交通事故)165例,妇科227例,其他12例。院前死亡(指救护车到达时已经死亡及经抢救无效的病例)18例,占院前急救的2.8%。

2院前救护的程序与方法

2.1出诊前的评估

护士接到急诊电话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根据病人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备齐所需物品,安排专科医生出诊,以免在转运途中出现意外时不能及时处理,同时把病人的联系电话记下,并把急救车的随车电话告诉对方,以便双方及时联系,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得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如遇见出诊路线复杂时,可和患者约定到主要路口接诊,以免走弯路延误救治时机为抢救赢得时间,

2.2现场救护

到达出事地点后,立即展开现场救护,争分夺秒抢救伤病员的生命,首先判断现场环境,先将病人脱离危险环境,如有煤气泄漏、火灾现场首先在有良好的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离开现场,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止血、骨折肢体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此时如有大量伤员,应立即求助于医院或通知120,在等待支援过程中进行紧急处理。将病人转出后我们要向病人或家属、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要记录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同时迅速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检,测量生命体征及观察伤口情况,进行初步体检后,立即根据医师医嘱配合医师对危及病人生命的情况作出急救处理。对那些需要就地抢救的,及时配合医生对病人施行抢救护理措施,包括将患者摆放合适的、心肺复苏术、气道开放、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初步体检过程中进行。

2.3转运

注意搬运时病人的,在搬运病人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搬运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在转运过程中,利用车上的设备对病人实施生命支持和监护。医护人员必须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保持呼吸道畅通,发生病情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治。并随时与院部联系,以便做好接诊准备。

2.4记录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士须保存用药空瓶,以备查询。如情况允许,应详细做好抢救记录,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时会考虑使用的量的问题,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一个参考的数据信息,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潜在着法律问题[3],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3护理

3.1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我们出诊就要搬运患者,如果身体条件较差,那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3.2急救工作的应急反应能力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不是一般的出诊,其特点和核心就是快速反应、迅速出诊、争分夺秒、迅速到达现场,及时抢救,使患者得到最迫切、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疗,这就要求院前急救中心必须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值班护士责任心强,时刻处于应急状态。保证在接到急诊电话后行动迅速,通知相应的科室及需要携带的仪器、物品,及时有效的抢救病人。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2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模式;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38-02

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是急救的三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急救的重点已从院内发展到院前,如何搞好院前急救是目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沈阳急救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摸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急救模式,2006年1~3月间出车实施院前急救3549人次,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3549人次,其中危重患者839例。男2175例,女1374例;年龄2~99岁,平均44岁。颅脑外伤273例,四肢骨折113例,胸腹外伤94例,多发伤复合伤162例,其他外伤348例,其他外科疾病561例;脑血管病333例,心血管病198例,呼吸道疾病175例,急腹症132例,消化道出血68例,中毒137例,高热53例,其他750例;儿科急诊47例,妇产科急诊77例,肿瘤科急诊28例。

1.2设备

急救车车内备有心电图多功能监护除颤一体机、车载呼吸机及面罩氧疗装置、气管插管器材、急救药品、深静脉穿刺包、清创缝合包、颈托及夹板、气压止血带、冰袋、血氧分析仪、血糖测量仪、输液泵、多功能担架床、各种敷料等。

1.3急救人员

每急救单元5人:医师1人,护士1人,担架员2人,司机1人。各专科医师必须有3年专科临床经验。其余病种由eiCU和急诊住院总医师出车急救。所有救护人员都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医师都经过iCU轮转工作。

1.4急救规定

重点择录如下:①不能搬动的危重患者应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后方能接回;②普通危重患者必须救治的同时接回;③所有患者在车上必须实施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④心血管病及老年患者常规车上查心电图;⑤内科及其他科老年患者常规车上查血糖;⑥具体各病种救治措施按照《院前急救规范》实施;⑦接到求救电话后3min内出车。

1.5急救措施

特殊操作计有CpR150例、心脏电除颤93例(自动电除颤46例)、气管插管125例,颈托夹板固定168例,伤口包扎48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119例。

2结果

到达现场时已死亡15例,抢救中死亡101例,就地抢救病情平稳回院21例。CpR成功49例,成功率为32.7%。危重病抢救成功723例,去除现场已死亡患者数,抢救成功率为87.7%,总抢救成功率为97.2%。

3讨论

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因此,有人说发病1h内抢救为黄金时间,6h内为白银时间,6h以上称白布单时间(死亡时间)[1]。可见无治疗期(从患者发病至获得治疗为止的时间称为“无治疗期”)的长短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的关系,特别对急、危、重症患者更显重要。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能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因此提高院前急救的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最好的医疗设备和最好的医生送到患者身边,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必需的诊治,但具体如何实施该目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山急救中心开创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院前急救模式,资料统计2002年获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CpR成功率明显高于同期青岛和厦门有关统计[2,3]。

总结分析我中心成功的经验为,①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诊治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急救医学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做到了快速、定量、定性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用客观的科学数据判断评估病情,由此实施确切、迅速、先进及连续的治疗,避免了过去主观经验的不确切性,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先进齐全的检查、监护及治疗器材是院前急救的先决条件。车载急救设备齐全、功能先进,实现了将医院搬到家,获得了良好的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自动体外除颤、冰袋降温在院前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效果明显提高[4-8]。②高素质急救人员:由于各地急救模式不同,出车人员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上海市是由专职急救员担任此项工作。但院前待救患者往往发病突然、病史不清、病情复杂、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病种涵盖多个学科,因此,保证准确的判断病情而到位的救治非高素质医师不可。我急救中心将eiCU医生、急诊住院总医生、专科医生推向院前急救,这些人员都经过系统的急救训练,既有专科之能,又是通科之才,特别是对如严重休克、急性心力衰竭、重度心律失常、严重血气胸等需立即急救且禁止搬动的患者现场实施与院内同等的抢救,保证了高水平救治的实施,实现了将院内急救搬到院前,提高了整体救治水平。③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院前急救经常是独立的行动,医务人员的个人水平、习惯、自觉性也影响着急救水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并规范各项院前急救措施,用纪律来监督其实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和人员的作用。我中心对院前急救包括车载设备的使用都制定了统一规定,对各种急救疾病制定了具体的急救规范;对出车时的各种数据(如出车时间、患者的体征、急救措施、疗效等)填表回报、存入电脑进行监控,并每晨交班、总结有无不足之处。铁的纪律,规范化的急救措施在患者急救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院前急救的优点有:①保证早期到达,早期及时救治;②将院内急救进一步延伸到院前,特别是对特危重患者实现了医院搬到家,最大努力地维持了患者的基础生命,提高了整体救治率;③科学地、规范化、高质量地实施院前急救,促使急救水平提高,达到与国际接轨;④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做好早期发现潜在危险情况,早期治疗,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⑤提高了救护车急救设备的使用率,同时提高了设备投资的回收;⑥提高了急救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了急救队伍。

[参考文献]

[1]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1.

[2]胡文贤,徐相瑞,郭慧.1847例院前急救[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352.

[3]辛永团.关于院前急救发展的思考[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4):270.

[4]孙远新.院前早期电除颤抢救心搏骤停成功5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130-131.

[5]郑伟华,谢钢,杨伟东,等.自动体外除颤在院前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3,5(9):746.

[6]周四光,平广豫,黄雨.心肺复苏(CpR)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63-64.

[7]华高松,李奎,冯燕.优化工作流程提高院前急救能力[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33-134.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3

【关键词】急诊急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89-02

急诊医学是一个跨多种专业的学科,它具有紧急性、综合性、协作性。急诊科是接受急诊患者就诊及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如果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使患者人身受到损害,医务人员人身也会遇到风险。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及管理。急诊急救医学是一门研究和治疗急危重病的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急诊急救工作的对象是急危重病人,他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具有思维敏捷性,快节奏性、高技术含量性、高风险性,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防范,降低风险系数,保证病人安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是每个从事急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现总结作为急诊护士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急诊护理的风险及防范及措施。

1急诊护理常见风险的种类

1.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

急诊护士是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一线服务者,护理人员的素质或数量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护理风险。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等都给患者带来不安全隐患。

1.2医嘱因素所致的风险

由于急诊科抢救大都是急危重患者,医生来不及开医嘱,口头医嘱多,护士执行时,可能会因听不清而用错药,以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或护士在执行完医生的口头医嘱后,未督促医生在有效时间内补记医嘱,致使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证可依,使矛盾钝化。

1.3护患关系冲突所致的风险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社会上医患关系不够和谐,而急诊患者由于病痛折磨和家属陪护人员的心情焦虑,稍有不如意之处,就可能导致病患家属情绪失控,向医护人员发泄。

1.4抢救仪器故障所致的风险

抢救仪器保养不妥,关键时刻不能正常使用可能延误抢救时机导致抢救失败。

1.5抢救资料记录不清所致的风险

由于抢救的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经常是抢救完一个患者紧接着又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而医嘱又大多为口头医嘱,导致资料记录不及时、全面。

1.6急救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所致的风险

急救护理人员因法律意识淡漠,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1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医护人员的急诊急救技术,要加强对急诊专科护士的专业化、规范化培训,选拔高学历或经验丰富的护士进入急诊科工作,并保证足够的护士人数。承担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掌握全面的急救理论知识,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业务的范围也不断地在扩大,因而对护士应具备的知识机构和修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在护校所学的医学专业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承担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猎取新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1.2掌握娴熟的急救技术,医院急诊科是一个高挑战的岗位,护士具有技术风险,在急救工作中,娴熟的急救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对抢救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尽快实施抢救措施是决定生存希望大小的关键,当一个垂危的患者送到急诊室时护士在医生未下达遗嘱前即应采取救治措施的99%,所以我们平时工作中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练就一套紧急救治的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是防止一切技术事故的关键。

2.2注意核对医嘱

由于急诊抢救中大多为口头医嘱,因此,执行医嘱前护士应复述一遍,对药名相似的要多次核对,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

2.3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在急诊护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推广应用礼貌用语及规范化语言,提高护患沟通技巧,缓和护患关系,避免医患冲突发生。

2.4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尊重患者

护理工作与法律密切相关,尤其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岗位中护理人员实施的每项护理活动都与法律密不可分如:对急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漏记、随意涂改、字迹潦草、病情描述不确切,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医学术语不当、反应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果观察不及时、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等都埋下了纠纷的隐患。

2.5加强抢救仪器的管理

要认真做好各种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仪器和设备定位定点放置、性能完好、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2.6做好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及记录

病历、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是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工作记录一定要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抢救记录上要准确记录患者入院时间、用药、抢救措施及时间,具体到分钟,如患者发生病情变化要及时告知家属,如患者拒绝检查、治疗或住院要其说明原因并签字,保证病历记录的完整。

2.7实施细节及风险管理

2.7.1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管理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时间前的积极预防,护理工作者必须深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特别是护理工作的平凡使人产生厌倦和麻痹,造成人命关天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做到大事着眼,小事者手,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2.7.2医院急救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实施风险管理能不断识别急救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不仅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投诉和纠纷,同时能提高急诊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急诊风险管理应完全渗透到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中,体现到各项急救流程中,克服工作中漫不经心和随意行为,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系数提高急救工作安全性。

正确的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措施。

2.8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心教育

无论哪一种职业,从业者都需要具有责任心,特别是医院急诊急救护理工作,护士担负着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使命,她的职责就是全力以赴抢救患者的生病,救治急危重症过程中责任心缺失可直接导致患者痛苦和生命安危,会因失去有效的抢救时机而导致伤残或失去最宝贵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当对生命高度负责,否则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心的谴责,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保证急诊急救工作质量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2.9加强与急诊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病人的病情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在急救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则显得非常重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是因护患沟通不足,不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忽视对患者的告知,不顾及患者在及家属的感受,使患者缺少信任感,从而引起不良情绪导致纠纷的发生。对急诊病人的沟通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安全感,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沟通还可进一步密切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提升急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获得最佳抢救效果。

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应急、应变能力,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地降低差错、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急救护理的安全系数,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全效的护理服务。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急诊急救工作与生命息息相关,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因此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所做的每一项抢救措施必须准确无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升对医疗不当因素后果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用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从而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急救工作质量。急救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同行承认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速度迅猛,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涉及的法律范畴日益剧增,风险也贯穿于其全过程,做好急救的风险防范工作,可保证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能提高急救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急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4

【关键词】严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时效;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创伤病例也随之增加,近几年严重创伤已经成为25-40岁人群的高死亡率的重要诱因。实施高效的急救措施对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效率、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联系,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也此起彼伏[1]。本次研究为了探讨提重创伤病人急救护理时效的临床效果观察,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急救护理和流程完整、高效的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这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病人,(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并将这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为82例,女性为58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9.6岁。其中车祸伤77例,坠落伤6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iSS评分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测量血压、观察生命体征、意识是否清楚、呼吸是否通畅,简单的皮肤护理,采集和留取样本,提供氧疗,进行急救治疗。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①提前准备抢救物品:如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验单、Ct单、检验试管、抢救记录单,全部单证放在透明资料袋内;心电监护仪、静脉穿刺置管所需要的物品、呼吸机等抢救设备放置在抢救床一米范围内;创伤专用记录单准备好。②人员的合理安排:每位病人需有一个团队来进行抢救,专职护士长、预检护士各1名,抢救班护士2-3名;组成急救护理梯队参与急救,涉及各个科室的储备护士。所有进行急救的护士均经过多方面培训和模拟训练,对流程相对熟悉,业务水平也较高。③抢救流程的程序化:严重创伤病人一入院由预检护士送至抢救室,同时与其他团队成员任务分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提供氧疗、建立静脉通道、止血包扎、环甲膜穿刺、打开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急救流程。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在入院到抢救所需的时间、死亡率两方面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研究结果显示,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时效能够大大缩短入院至抢救所需时间,抓住关键抢救时机,通过专业抢救团队的密切配合,降低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了治疗疗效。本次研究采用提前准备急救物品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应急预案来提高急救护理的时效,这两项措施有效争取到病人黄金时间段,对降低病死率有明显的作用[2]。

3.2急救物品准备的充分和摆放得当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各项检查,不像其他抢救室单证不按照类别、型号摆放,填写时会花费较长时间。我院在每项检查单上盖好绿色通道专用章并整理放入透明资料袋保存。这一步骤既规范有序又节约时间,为抢救提供了更多的时间[3-4]。此外,我院的护理团队分工很明确,只要病人入院,第一时间护理流程就启动,专门的护士开始接诊,立刻送入抢救室。急救小组根据自己承担的角色开展急救工作,保证抢救进行的有条不紊,专职护士长协调各项处置时间,对提高急救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入院至抢救时间为(70.5±9.6)min,对照组为(86.3±11.7)min,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相比缩短接近16min,急救时效相当高,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抢救流程中的各项工作,对患者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供吸氧并做缺氧纠正以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环甲膜穿刺等各项措施都开展有效,以此来提高抢救的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急救流程的安排,提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时效对于缩短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俊.严重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14.

[2]李琦.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J].工企医刊,2006,19(6):77-78.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5

【关键词】急诊;昏迷患者;急救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076

昏迷在急诊科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因各种致病因素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对外界的刺激没有反应,是一种极严重的意识障碍。因其发病急且病情严重,患者丧失意识不能及时提供临床症状信息,无法配合医师的治疗,从而导致医疗人员在及时确诊和对症治疗上加大了难度,易发生误诊和漏诊,贻误治疗,危及患者的生命。故提高医疗水平,提高急诊昏迷患者的确诊率,缩短抢救时间,才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如何对患者病因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是保证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昏迷患者。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8±9.1)岁;发病时间1.2~7.8h,

平均2.6h。严重创伤患者,包括脑外伤和多发伤共30例,其中交通事故昏迷患者18例,高处坠落致昏迷患者5例,其他意外创伤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67例,

其中急性脑梗死昏迷者37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致昏迷者30例;急性中毒患者18例,其中急性酒精中毒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7例,安定中毒2例,海洛因中毒1例;其他13例。根据患者的肢体动作、语言以及对疼痛的反应能力将昏迷程度分为4个等级[1]:①轻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对外界的疼痛刺激有基本的生理反应。②中度昏迷: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正常,对疼痛的刺激反应消失。③重度昏迷:患者存在生命体征,但是其他各种生理反应均消失。④过度昏迷:患者有脑死亡现象发生。本组患者42例为轻度昏迷患者,58例为中度昏迷患者,19例为深度昏迷患者,9例为过度昏迷患者。

1.2方法接诊后要首先确认患者昏迷与否,再确定患者昏迷程度,迅速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细致做好体格检查,尽早完善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血常规、Ct、心电图等检查以此来评估患者病情,检查措施一定要与急救措施同步进行,以争取充足的治疗时间。若有转运需求,则需要病情允许方可进行。做完辅助检查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依据患者临床体征再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进一步确诊,对于急性中毒导致昏迷的患者,应对患者的呕吐物或者排泄物进行检查,从而确定毒性物质。病情确诊后,要对患者进行专业系统,有针对性的抢救,对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进行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避免患者因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如有必要,可切开气管实施气管插管进行人工辅助通气;若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或有一定的休克倾向,应对患者采取容量补充,给予强心苷类或拟交感胺类等药物,维持有效血循环,从而使得患者的整体循环稳定;对药物中毒或疑似药物中毒者给予彻底洗胃,或者立即服用特效解毒剂,严重者行血液灌流治疗;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昏迷予以利尿、扩血管、强心治疗;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昏迷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肺性脑病应及时对酸碱平衡进行纠正,积极抗感染,随时加用呼吸机在患者呼吸衰竭和血氧含量低时进行辅助呼吸。采取上述措施之后情况仍无好转的患者应迅速送入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救治,必要时转移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进一步抢救。抢救成功的患者转入专科病室做进一步治疗。

2结果

128例昏迷患者经急救处理和专业系统的抢救治疗后,119例抢救成功,占93.0%;9例抢救无效死亡,占7.0%。抢救无效患者发病因素多为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急性脑梗死。

3讨论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环境刺激所做出的有意义的反应,意识障碍患者无法对内环境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力,严重时便可导致昏迷[2]。即使给予强烈的疼痛刺激也无法使其觉醒,如不及时抢救临床死亡率极高。导致昏迷有诸多因素,越早进行诊断对患者的抢救越有利。急诊外科常见的以严重创伤患者居多,外伤病史明确,临床以失血性休克、瞳孔改变、昏迷为主要病征表现,若有多发伤或者脑外伤则需尽快行头颅Ct检查,确定是否有颅脑损伤。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在抢救过程中做好呼吸道管理很重要,及时有效地院前处置可以为院内的正确治疗创造良好的基础[3]。为外伤导致的昏迷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在治疗时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然后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和针对性急救治疗方案,才能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4]。急诊内科常见病多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而感染及器官疾病晚期也可引起昏迷,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瞳孔改变以及神经病理征阳性。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呕吐、偏瘫等症状时病因多为颅脑疾病,而疑似中毒昏迷患者需给予洗胃和导泄,采集患者胃内容物和排泄物送检,及时对症解毒。

昏迷患者的抢救关键是缩短入院到确诊的时间,这就要求医师有清晰的诊断思路,缜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合理的辅助检查和丰富的临床经验[5,6],同时医务人员要重视早期处理,找到昏迷的原因,以便尽快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中128例患者经急诊救治后,其死亡率为7%,由此可见在抢救急诊昏迷患者时,只要尽快确诊,处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成功救治率的临床效果仍是可观的。

综上所述,急诊科在抢救昏迷患者时需进行恰当的早期处理、尽快确诊病因和病情,和各临床辅助科室以及各临床相关科室协同治疗,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防控院内感染,缩短救治时间,对成功挽救昏迷患者的生命,降低临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修宇.急诊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与急诊救治措施分析.内科,2016,11(1):116-117.

[2]吴发萍.82例急诊昏迷患者的急救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6(5):120-121.

[3]吴妙桓,郭剑虹,陈雪华,等.简易呼吸囊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早期抢救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3,34(11):2098-2099.

[4]郜莉蕊.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的急诊科护理探讨.中国伤残医学,2016(1):143-144.

[5]李锐,祝青兰.81例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92-93.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6

关键词:急性昏迷患者,急诊;急救;临床效果

昏迷是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一个病情严重阶段,此时,患者的意识将会逐渐模糊,对外界的刺激也不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昏迷是急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一旦发病,病情就会十分严重,相应的死亡率也会显著升高。临床上,引起昏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也可能是患者有急性感染病,出血过多等因素导致。因此,在短时间内对昏迷患者进行急救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应该对急性昏迷患者实施切实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70例急性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42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在11~86岁,平均年龄为(44.8±6.2)岁,昏迷时间在10min~12h。针对患者的语言、对疼痛的反应能力以及肢体运动情况将他们的昏迷程度分为4个等级:①浅昏迷:患者对外界的疼痛刺激存在基本的生理反应,且生命体征正常;②中度昏迷:患者对疼痛的刺激反应消失,存在轻微的生理反应,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正常;③深昏迷:患者存在生命体征,其他各种生理反应均消失;④过度昏迷:患者出现脑死亡现象。本次参加研究重的患者,有23例为浅昏迷患者,28例为中度昏迷患者,15例深度昏迷患者和4例过度昏迷患者。

1.2方法

1.2.1确诊方法医务人员要先对入院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确定,确定患者是否昏迷,并判断患者的昏迷程度。先对送诊人员进行询问,并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发病的直接原因,以便能够安排接下来的诊断工作。此外,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气味以及患者的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有既往病史的患者要进行头颅Ct检查,而对于那些不明原因中毒的患者,要及时将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清理。患者所有的检查措施一定要与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便能够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诊并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1.2.2急诊急救方法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实施急救: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使患者的气道始终保持通畅,同时,要对心跳停止的而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于大出血患者,要及时进行输血,保证患者的血供应量的充足,对脑水肿患者进行脑部保护,并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对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表现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记录,形成临床观察指标。

2结果

我院救治的7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痊愈,22例患者病情好转,5例患者瘫痪还有7例患者死亡。本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70),本次急救工作基本取得成功。

3讨论

对于昏迷患者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是“脑功能衰竭”,这种疾病现象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的病死率可能会达到20%左右[1]。导致患者昏迷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化学物中毒、急性脑血管病等。临床上对于急性昏迷患者的诊断和抢救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求急诊急救人员有准确、迅速的评估和诊断的能力,这能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充足的依据,进而有效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机率,这是对重度昏迷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措施[2]。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能够防止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现象出现,进而有效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与杨海行[3]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对急性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急救的效果十分显著。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时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在抢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脏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要采用十分周密的检查来对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进行确认,抢救时,要注意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患者呼吸道内部的呕吐物会对其呼吸道造成严重的堵塞现象,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吞咽反射障碍。因此,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行口腔清理,必要时,需要使用喉腔镜进行清理,一旦患者出现严重的舌后坠现象,要将枕头取出,帮助患者抬起颈部,确保其气道通畅。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氧疗保证患者的氧气供应量充足,避免患者由于缺氧而出现二次昏迷症状。

患者出现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昏迷结果都十分严重,因此,要求医务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进行抢救[4]。作为一名医师,笔者认为应该提高自身的应急急救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抢救患者。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急救医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平时多积累知识和经验,并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在事件发生时能够灵活作出反应用,积极配合医疗团的抢救工作。笔者经过多年的抢救经验发现,临床急救的原则就是先救命,后治病,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昏迷的主要原因,并给予正确的抢救措施。在昏迷患者中,对老年患者抢救时,要针对患者身体素质差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尤其在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等类型疾病的防治应该成为防治的重点[5]。

综上所述,对急性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急救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但发展进步和急救医师的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急性昏迷患者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更能够有效促进其身体健康,进而使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1]程永生.急性昏迷患者82例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0):12-13.

[2]宁德志.急诊昏迷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31(10):53-54.

[3]杨海行.急诊急救急性昏迷患者的临床抢救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4(15):85-86.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11(a)-0194-03

influenceofemergencynursingprocessoptimizationonemergencyefficacyandnursingsatisfactionofemergencypatients

oUYanGHua

Departmentofemergency,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pingxiangCityinJiangxiprovince,pingxiang3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ectsofemergencynursingprocessforemergencypatientsemergencytreatmentandnursingsatisfaction.methodsFromtheemergencydepartmentofourhospitalin96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theresearchtimewasfromapril2015toapril2017,accordingtothetimeofadmission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studygroupandcontrolgroup,amongthem,thestudygroup(fromapril2016toapril2017)and50casesofapplicationofemergencynursingprocessoptimizationmeasures,46casesofthecontrolgroup(fromapril2015tomarch2016)theapplicationofconventionalnursingmeasuresinemergencydepartment,triageassessmenttime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thetimeofvenousblood,rescueSuccessrate.Resultsthestudygrouptriageassessmenttime,eCGmonitoringtime,venousbloodcollectiontime,intravenousmedicationtimeandtreatmenttime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whilethesuccessrateofrescueandnursingsatisfaction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emergencycareflowoptimization;Firstaideffect;nursingsatisfaction

急诊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较严重、危急,护理操作较繁杂,工作量大[1-2]。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以保证急救顺利完成。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50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照组46例(2015年4月~2016年3月),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5.38±11.47)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18h,平均(8.43±2.11)h,17例创伤性休克,10例农药中毒,23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5.51±10.68)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24h,平均(9.62±3.50)h,14例创伤性休克,11例农药中毒,21例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比较,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X线、Ct、mRi等措施检查,明确相关诊断[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昏迷、听力损伤、精神疾病等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急诊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主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包括开通静脉通路,遵照医嘱予以急救药物,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等。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接诊时间的优化: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诊,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状况,抵达现场后进行院前抢救,做好途中监护运送至急诊科。提前通知抢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②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室优化接诊流程,先抢救,后挂号缴费,听到救护车鸣笛声后,急诊人员至门口接诊,急诊医师做好相关准备,初步诊断患者病情,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分诊治疗。③急救程序的优化:构建定时、定人、定位抢救模式,定时是指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好院前急救检查工作,包括连接心电监护、血压检查、予以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等操作;定人是指急救室组长和相关急救人员完成抢救工作,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助抢救;定位是指急诊人员分工的定位,急救室高年资护士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与医师交流确诊,站在头位负责患者呼吸系统支持及现场指挥,较低年资站在腰位负责循环系统支持,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低年资护士负责物品准备、记录等,其他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监测血样,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半小时内追踪检验结果。④沟通和护理文书的优化: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情况,耐性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急诊部门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章制度,简化急诊护理文书,制作急救患者抢救记录、交班报告模板,实时记录急救过程。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并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业务水平、病情解释等内容,按百分制计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n(%)]

3讨论

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如何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是抢救的关键[4]。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将原有护理流程重新进行整合、改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5-6]。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优势主要见于以下几点:①急诊科常规急诊护理比较被动,缺乏紧迫感,容易浪费抢救时间,且分诊时间较长,各个科室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医师接诊通知较晚,提示科室之间欠缺沟通[7-10]。②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则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且能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能在患者抵达医院时可立即开展抢救,避免分诊医师在接诊时无紧迫感[11-12]。③急诊护理流程促使抢救人员在接诊之前先了解患者病情,做好针对性抢救准确工作,而且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且应用先抢救后缴费的模式,能有效降低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3-14]。④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地开展急救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促使护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均得到提高[15]。医疗机构内部也可积极安排急救相关培训课程、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对于培训后成绩优异者或比赛获胜者提高一定的待遇,颁发相应奖杯以及奖金。

急诊护理以患者为工作重心,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为工作目标,因此需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抢救流程,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与患者、其他科室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在抢救中迅速准确判断病情,预测病情未来进展,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自尊,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告知其抢救目的及方法等措施,消除患者顾虑,获得患者信任,改善其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及护理依从度,保证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8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救;护理安全

医疗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其过程主要包括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衡量与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1]。急诊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都是急、危重患者,面对群体伤害事件,能否及时无误地做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为了保障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过程中的救护安全,我科自2009年以来利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急诊科组织抢救突发事件29起,收治群体伤员238例,男137例,女101例;年龄7~76岁;食物中毒106例,交通事故98例,爆炸伤21例,重物压伤13例;院前死亡9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27例,其余经抢救转住院或留院观察治疗。

2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流程欠完善,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等几个方面。

2.2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中的风险评价

2.2.1急救流程欠完善应急体系不够完善,对人力、物质等资源未能合理的协调和统筹,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防范措施未健全。

2.2.2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突发事件中危重伤病谱广,病情危重凶险,急救经验不足,协作性技术技能下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不能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救护技术不熟练,法律意识淡漠,没有风险观念。

2.2.3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到位群体伤员因突然发生意外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加上创伤的剧烈疼痛,使患者情绪不稳定,患者与家属很容易产生激惹情绪,如解释沟通不到位,易发生医患冲突。

2.2.4患者转运过程发生意外转运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患者可能发生意外的原因未进行分析,患者的转运承受能力未评估或评估不全面。

2.3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3.1成立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科室成立安全管理监控小组,对急救安全管理进行监控。主要职责是:制定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护预案,培养医护人员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及时收集潜在的风险信息,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2.3.2建立急救领导小组,制定院内急救预案院内急救预案:①急诊科接到抢救通知时,立即通报科主任、护士长,启动应急预案,立即成立检伤分类组、抢救治疗组、病情观察组、护送患者组。②畅通急救绿色通道,按群体伤员病情轻重快速分类编号,把编号标牌套在患者的手腕上或贴于胸前,并根据病情轻重做出紧急相应处理,一切诊疗操作检查,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③护送组负责送伤员检查、住院、手术,护送前先与相关科室取得联系,对危重伤员应有专人护送,携带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物品,并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各种管道通畅。④一般患者或经急诊处理后的患者,由病情观察组人员专人分工负责治疗护理,加强巡视,高度警惕沉默不语、表情淡漠的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避免忙乱遗漏患者。

2.3.3持续专业教育和急救技能培训急诊护士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2],急诊科护士必须具备很强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娴熟的抢救护理技术。科室人员有计划地安排外出进修、业务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安排护士去心电图室轮流学习,定期进行呼吸机的使用和管理、气管插管、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训练,掌握各项急救流程。科室实行“三定三不定”[3]质量控制方法,对急救技术进行检查,每季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演习,通过模拟训练,建立一支快速的应急抢救护理队伍。

2.3.4加强心理素质稳定性的培训急救重在“急”字,医护人员必须对病情做出判断,做到眼、耳、手并进。实施稳、准、快的抢救。只有在具备扎实的基本急救技能的基础上遇到意外情况,才能不惊慌失措,才能灵活应用现场条件和设备,相互默契配合。除了平日加强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培训外,每周业务学习时,安排模拟情景训练,以锻炼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反应速度。

2.3.5护理记录要全面、真实,急救护理文书涉及法律、赔偿等问题也是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4],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到达时间、生命体征、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抢救患者或紧急情况下用药,完成每项操作后及时补写医嘱,避免护理记录与医嘱单不符。

2.3.6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实行告知由于存在着医疗技术专业与患者认知水平的矛盾和患者就医的高期望值与医疗发展阶段性的矛盾[5],群体急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性有时难以预料,护理人员应突出“急”字,妥善合理安排患者,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不能轻易下“没问题”、“不要紧”等结论,以免病情突变,家属无思想准备,出现误解和纠纷,在使用急救器械时如心脏起搏器、侵入性操作等,应告知家属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3效果评价

在29起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中运用护理风险管理,避免了以往的盲目混乱现象,抢救工作分工明确,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对高风险环节,能及时控制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全部患者得到妥善处理,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4讨论

4.1风险防范规范了过程的管理风险管理是把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成不安全事件前的积极预防,处理更全面、更科学[6]。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急救预案,成立急救小组,对高风险环节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建立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应急管理体系,使急救人员各尽其责,进入应急状态,有条不紊地展开救护工作,保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4.2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有计划的专科培训,执行急救任务后,有组织地对救治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急救人员的风险意识,能迅速发挥人员调配、物质供应、信息报导等职能作用,有预见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好人力、物力上的准备,做到忙而不乱,准确执行抢救方案,使每一个患者都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4.3促进急诊救护质量的持续改进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急救时,涉及部门科室广、人员多,在组织管理的同时进行质量检查,加强风险管理,每次抢救患者后总结讨论,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从中吸取教训,同时狠抓薄弱环节:如节假日的排班、新调入人员的培训等,全员树立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2]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6,6(8):3638.

[3]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4]张颖,高秀芬,史忠岗.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354.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9

[关键词]急诊;护士;院前急救;出诊;隐患;防范措施

一、院前急救常见隐患

(一)出诊前常见的隐患

1、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未辨明假诊,未询问清楚地点、患者病情及对方联系方式,导致救护车空跑或延时到达,延误病人抢救。

2、出诊速度慢少数护士急诊急救意识不强,出诊慢,二线、三线班护士出诊迟,未在预定时间到达。

3、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出诊前未将病情询问清楚,估计失误,出现抢救药品、器械少带或未带。如:大出血病人扩血容量药忘带,心肺疾患所用的氧气少带,喉头阻塞患者未带气管切开包等,导致抢救效果不理想,甚至因抢救不及时造成患者死亡,引起医患纠纷。

(二)现场急救常见隐患

1、护士急救技术掌握不熟练,动作慢,操作技术不过硬,如徒手心肺复苏术不熟练,导致抢救效果差;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直接影响院前抢救质量等。

2、急诊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对专科病人护理不当。如: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未作相应消毒隔离措施,造成运送车具污染,甚至陪伴医护人员或司机交叉感染。

3、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因检查不仔细,造成对患者的某些处理不当或遗漏,致使运送途中患者病情加重或继发损伤等。

4、对病员及家属交待不详转运前未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处理措施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等。

(三)转运途中易出现的隐患

1.转运存在不安全隐患对患者未作妥善固定,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意外伤或输液中断影响治疗效果等。

2.途中监护不严因责任心不强或晕车造成对病员的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甚至病人死亡时间不确切引发医疗纠纷。

(四)护理文书书写常见的隐患

1、时间记录不准确出诊时间、到达时间、回院时间记录不准确,医生和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有时因忙于抢救未记时。

2、护理文书内涵质量不高病情记录不全面,有遗漏,语言描述不当,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等。

二、防范措施

1、出诊队伍组织结构应合理,制度完善,纪律严明,出诊须选用从事护理工作3年以上有经验的年轻护士,在内、外科轮转过,有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强。护士长排班应合理,有严格的工作制度,才能应对紧急情况,保证二、三线按时出诊。

2、增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复合外伤处理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可进行演习考核,以提高急救队伍的应急作战能力。

3、认真接听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应问清详细地址、联系方法及病人大致病情,并针对患者病情备齐必要的抢救药品及器械。

4、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便途中与患者联系,发现意外情况时与院部联系。

5、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

6、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护理文书常成为医疗官司的第一手材料,要及时、认真、正确地记录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的病情发展经过等,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7、将整体护理程序运用于院前急救从出诊至病人接回,护士应认真按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护理程序做好每一个环节,快速安全地将病人送至相应的临床科室,杜绝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急救病人的抢救措施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1~2012年这两年间入院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各抽取100例患者。2011年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这200例患者男女各100例,年龄38~75岁,平均5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抢救的时间等一般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法,即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急诊护士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等,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抽血化验等[2]。

观察组则采用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两组进行抢救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进行仔细的记录,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对记录结果进行对比。具体抢救措施如下:

1.2.1院前抢救接到急诊电话后于5min中内完成出诊,途中与家属取得联系,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急救措施,包括卧床、心理安抚等。到达现场后,紧急给予吸氧、输液用药等,基于紧急措施后迅速实施转运,转运过程中注意平稳操作,保持患者仰卧体位,建立静脉通道,检测心电指标等。对患者呼吸、血压等指征密切关注[3-4],根据患者反映进行除颤器等抢救。途中与医院做好联系,准备好相应抢救设施,pCi做好相应手术准备。

1.2.2急诊抢救接诊首诊护士负责,协调抢救,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常规检查心肌酶学、心肌标志物等检查,明确ami诊断。pCi术前实施碘过敏试验、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右腹股沟备皮、排尿、保暖、心理安抚等。与导管室交接资料记录,交流患者病情,送导管室。

1.3统计学处理

用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记数资料采用()来表示,对比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分布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比对照组要短,观察组住院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复发率要比对照组的低(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优化护理流程方法

3.1入院之前

急诊室从接到求救电话开始,要了解患者的症状,做出准确的判断,在5min内带好急救用品准时出诊。通过电话是家属先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急救措施,让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安慰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运送患者到达医院,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注意平稳。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通知医院做好迎接患者的准备[5-6]。

3.2急救过程

到达医院后,实行首诊护士负责的制度。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急诊护士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等,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抽血化验等。做好手术前的所有准备,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的良好状态,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3.3手术之后

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精心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休息,由于患者刚进行完手术,身体还十分虚弱,所以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均要在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的帮助下完成。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适当的措施[7-8]。

4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的疾病,病情发展很快,发病初期病死率较高[9-10],发病原因是患者的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导致血液供应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血凝现象出现进行抗血栓的治疗,目的是使导致心肌梗死的血管能够及时得到疏通,保证血液供应畅通无阻,所以提高急救的效果对于该病的治愈有很大的影响[11-13]。传统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都按照医生的嘱咐,没有一个护理的规范和主要的责任人,致使在抢救过程中容易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拖延抢救[7]。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接诊护士便成为第一责任人,会负责患者急诊的全过程,合理安排人员分别进行急诊动作,手术准备等各项工作。使护理人员的分工更加具体,更加迅速的完成手术的准备工作[14]。这就使减少了患者从急诊室到手术室的时间,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病情的延误,为疾病的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增加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对提高抢救效果,缩短抢救时间,大大增加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健球,熊华峰,徐宁,等.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13(8):242.

[2]赵小爱,郭小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3.

[3]姜桂艳,田凤华,赵金艳,等.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5-26.

.医学信息,2010,23(5):274.

.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1,31(4):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