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十篇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十篇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9:38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瓶颈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市场后,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纷纷登陆中国,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帝国。中国网络金融既拥有全球最巨大的市场,又面对最严峻的挑战。作为信息网络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网络金融的出现将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组织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别分工将日趋淡化,混业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系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建立网络金融的发展新战略,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二、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客户持续增长。面对着风起云涌的第三方支付公司、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大举进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零售业务。银行除了不断完善电子银行和网上商城等平台外,不少银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新模式。2011年全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额达到781万亿元,注册用户数达到4.34亿户,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目前仍逐年增长。

(二)业务品种不断完善。银行业在占领和巩固电子商务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仅仅把业务停留在支付、结算等领域是远远不够的。某国有大行同时上线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善融商务企业平台”。这二大平台不仅为客户搭建交易平台,还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和贷款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望创新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信贷融资的新模式。银行创建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银行了解客户全面、真实的信息和数据,可以不断完善批量化信贷业务的数学模型,提高小微企业和零售贷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职业操守不良带来的道德风险。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完善和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领域。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创设小微企业互联网交易平台,企业在网上提出贷款申请和财务数据,银行据此进行评分,通过线上和线下互动,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情况下就可能获得贷款融资。

(三)交易成本的降低。网络金融的发展,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则是利用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进行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无须等待,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而是一套完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软件设施,如poS机,atm机,网上银行及客户终端等,这样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随时随地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提供的服务,不仅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还大大降低了柜面的压力,提高了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三、我国网络金融的未来趋势

(一)支付产业链持续完善,移动化与自金融将成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当前第三方线下支付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更加重视与线下支付的融合发展,未来线上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而nFC技术的逐步发展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移动支付在未来将成为手机继通信、娱乐、办公等功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功能。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的提高,终端制造商必然会在手机上内置支付功能,2013年将会有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手机面世,将会促进第三方支付行业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取得更快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全力进军信息化金融业务,致力于多、快、好、省地帮助企业“搬运”资金。同时第三方支付企业会首先选择介入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其次会选择商旅、保险、物流行业等;此外,高端规模化制造业以及大型农业等也将有机会介入移动化与自金融。

(二)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将带动p2p行业蓬勃发展。信用体系建设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观国内,由于没有完整的信用体系,所以导致国内的p2p逐渐演变成为p2p2p,即个人对平台对个人,众筹平台的发展也渐渐演变成为预售平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过高。随着未来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可以借助p2p阳光透明的借贷程序,积极推动p2p行业蓬勃发展,对抵制高利贷,扶持创业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推动监管部门从防范转为鼓励,给民间借贷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三)依托现有供应链金融基础,实现从企业金融到产业链金融过渡。基于现有企业供应链金融基础,下一步是改变传统的企业金融视角,从产业链金融视角出发,针对小微企业所处的产业链进行整体开发,提供全面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三难”问题。

相对于企业金融,未来产业链金融模式将在两个维度进行扩展:一是服务对象从核心企业扩展到产业链上的相关方,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二是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从一种或多种产品扩展到全面的金融产品,如票据及其衍生产品、贷款融资及其关联产品、结算、托管、现金管理等,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交易撮合、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等,这就使营销、调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不良清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实现了批量化处理,极大地节约了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吴欣颀,朱辉,仇鹏.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前景研究[J].企业研究,2013

[2]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2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实现了线下金融业务的线上转移,并逐步渗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的大众化和广泛化,依赖于网络环境而独立于网络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商业银行,超越了商业银行繁冗复杂的业务流程,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机遇,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1.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威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第三方支付模式,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数据统计,小额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比例远远高于商业银行业务。特别是支付向移动终端的转移,更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商业银行的支付模式面临严峻威胁。

2.弱化了商业银行的融资地位。传统社会,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极为明显。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简化了贷款流程和业务办理手续,以便捷性成为众多客户的贷款首选。贷款门槛降低,贷款负担减少,其优势远远大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地位岌岌可危。

3.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危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一定程度上瓜分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缩小了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已然形成了一山不容二虎的态势,互联网金融以全面数字化、便捷流程化、产品虚拟化等优势占据了金融领域的半壁江山,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只有变革才能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

1.与时俱进的运营理念,是立足之本。面临互联网金融强烈的冲击,商业银行革新运营理念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的时展大趋势下,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姿态,打破封闭的发展格局,摒弃居高临下的发展局限性,顺应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互惠互利的发展观念,积极改变运营模式,倡导交流与沟通,避免闭门造车,要带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和全局观念,以理性促发展,以开放求共赢,实现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的新崛起。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交易、结算、支付等流程,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更为便捷的金融管理和资金运营,满足当代人们的消费需求,实现互联网与商业银行传统运营的巧妙结合和共同发展。

2.简化的业务运作模式,是时代机遇。商业银行发展至今,带有鲜明的传统印迹,以贷款业务为例,流程冗杂,耗时耗力,要求众多,所需材料各异,造成了大的困难,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互联网时代,简化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才能实现更好的商业发展。商业银行要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实现资金的有力监管和业务的简化便捷,实现速度和质量的优化升级,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的资金需求,提高消费者通过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渴望。简化业务流程,就要一定程度上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积极给客户以反馈,让客户的需求能够在短时间得到满足,并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满意服务。互联网时代,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相信不远的将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将会得到质的提高。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089-01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模式已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在新时期“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金融市场的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创业模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一、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制定了发展规划[1]。如今,“互联网+”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我国市场经济、金融企业逐渐趋向了“互联网+”转型与改革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凸显,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学生以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成为缓解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创业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政府政策与经济的大力支持,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是学生创业方向和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也是关键步骤。资料显示,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确立,是高职学生成功创业初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高职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选择,换言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方向,它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职能性的教学目标,也有效缓解了我国就业形势[2]。其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和个性特长、爱好选择创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高职学生创业,不仅提升了学生自身素养,也使学生在创业学习、交流、选择中培养了创新创业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在基于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上得以提出的。“互联网+”的提出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各行业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与此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金融产i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与新型行业尤其是新媒体行业的叠加发展,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建设前景。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淘宝、微信、京东等。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研究主要是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模式的研究。由于“互联网+”是现今金融经济发展的全新形态代表,“互联网+金融”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与革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的广度与深度宽且深,从而导致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为学生创业初始所需的创业资金、创业平台、发展方向、人力资源提供了不同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职能性的教学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创业发展更具有发展优势。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基于社会需求对人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可直接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便于学生创业资金的获取。但正是由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使得高职学生在创业初始所选择的创业模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发展平台的方向。因此,高职学生在创业初步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经济实力、个好、综合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模式,从而为创业的成功打下基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知识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知识型创业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当今信息通讯技术将互联网与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形成的全新企业类型。该类型无需太多资金,但在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方面具有较高要求。

其次,经济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经济型创业是在基于“互联网+创业”体系下,在互联网上执行经营业务的模式。经济型创业适合具有一定资金支持且善于人际沟通、熟悉网上沟通流程的高职学生。例如,淘宝、微商等企业的兴起。

同时,服务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服务型创业,主要是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的有效结合,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一种创业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服务类型创业模式,适用于在既定区域范围内工作的高职学生。例如,快递邮件的代取、搬家服务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所处位置,以及资金成本,通过市场分析,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类型,进而实现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技术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技术型创业,主要互联网发展,金融经济转型下以技术为基础实现收益的创业模式。技术型创业,顾名思义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且该技术要能够与互联网或金融行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沟通与联系。例如,为其他行业与个人建设网站、网址等技术型企业,或是专职为企业提供远程技术服务等。

此外,“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培训型创业,则是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培训服务类型企业的创业模式。培训类型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项目类型广泛的行业之一,培训类型企业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条件和服务便利。因此,培训类型的创业模式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专业技能,且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英语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等教学能力。

与上述创业模式不同的还有“中间商创业模式”。该模式是在基于互联网技术上,为供应商与消费者进行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创业模式,如房屋中介网、婚恋网等。该类型适用于人脉以及物质资源较强的人群进行创建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如何实现自主创业的初步成功,已成为高职学生以及相关人员思考的重点。而对新时期背景下创业模型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初始的选择,为高职学生创业过程的成功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智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8):106-110.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4

>>互联网+铁路物流“互联网+”与物流“互联网+物流+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让医疗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互联网的大走势“互联网+”峰会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互联网+企业孵化互联网金融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可持续发展旅游模式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风险控制研究浅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视角下农村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究“互联网+”下的企业病灶“互联网+”助力广西政务服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苏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园林企业相应对策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3]财经综合报道.互联网+风口下国内物流企业急需升级版智慧人才[eB/oL].搜狐财经,http:///20150530/n414134464.shtml.

[4]公司介绍[eB/oL].第一物流网,http:///gywl/gsjj.

[5]广西日报.加快培育“互联网+物流”新业态[eB/oL].新华网,http:///local/2016-01/25/c_128663950.htm.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5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1.互联网金融背景

1.1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金融是以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实现经济行为并实现经济利益。通过网络进行的买卖、投资行为等,都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形式。互联网金融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形式在我国蓬勃发展,我国居民对网络支付方式的需求刺激银行的网络业务的发展,由此引发了理财投资领域的业务网络化。在物流业的支持下,网络经济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互联网金融打破了实体经济的地域限制和经济事件双方的角色限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经济价值,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引导着未来社会消费的基本方向,值得我们进行相关的探索。

1.2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消费金融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是在21世纪之初,时间比较短,因此在金融结构方面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传统金融受互联网的打击,在消费业市场上碰壁,但是,实体店经营仍然占据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多数份额,很多消费者的购物行为逐渐变得“理性”,从互联网中撤出来重新转移到实体消费方面,究其根源,在于互联网消费风险高,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无法与传统金融相提并论;从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讲,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的了解不多,限制比较少,存在着大量提前消费的情况,由于消费者本人的信用问题,给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带来巨大风险。根据互联网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的消费者存在信用记录不良的问题,造成互联网金融众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的资金周转不畅。

2.消费金融发展趋势

2.1商家和消费者角色多样化发展

消m金融市场主体将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已经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中不争的事实,实际上,这种趋势还会愈加明显,商家和消费者的角色朝向多样化发展,逐渐转变为互联网上的用户拥有着双重的身份,既为商家,也为消费者。人人贷使互联网用户参与了消费金融的发展,个人在网络上提供自己的资金资源用于信贷业务,同时也享受了互联网信贷业务的利润和方便。随着互联网的继续发展,此类消费金融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微信之后,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等网络金融平台的出现,促使商家和消费者的角色更加多样化。另外,在原来的消费金融市场上,市场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为辅,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将改变这种局面,支付宝和实体商家的联合、支付方式的选择,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参与力度提高,使市场主体变得更为多元化。

2.2第三方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快速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在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提高消费金融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参与之外,各种小额贷款公司将个人手中的资金资源集中起来,在一定的圈子内形成信贷链条;另外,基金等货币业务,也参与了消费金融的发展,成为隐形的“第三方机构”:不限数额的随投随取业务,使得小型货币基金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参与消费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机构服务的发展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不断细化和深化,商家之间互为服务机构的状态将很快形成。例如,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服务对网络商家提供宣传服务等,其他零售商、电商等非金融机构也在为消费金融提供某些服务,如为客户提供分期付款形式的信用服务,第三方服务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互相促进的状态中不断发展着。

2.3金融模式创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金融,最明显的发展趋势是金融模式的创新,这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特征相关,也与消费金融的发展需要相关。互联网的“云”技术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发展的各种要素都得以实现,例如,大批量地进行消费者需求调查、进行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渠道调查等,这些调查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判断外部市场,进行更有效的产品宣传,也正因如此,商家和金融机构能够突破各种限制,寻求金融模式的创新。神州车闪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新的金融模式,为有车一族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各种银行代扣业务和自动理财业务也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出现的消费金融形式,这是对消费与个人征信进行平衡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作效率。

2.4金融法制完善

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征信体系的有效完善,可以掌握更多民众的消费情况,从而提高消费金融市场的占用率。目前,人民银行收录有24%左右人群的信用情况,因此,数据还不够完整,需要高度重视征信体系完善问题,才能真正为金融机构提供可靠参考信息。另外,目前我国居民在提前消费以及使用个人信用方面还存在着误区,部分居民存在严重的个人征信问题,部分企业和其他机构的征信也存在着问题,这是由于网络金融提供给消费者大量的提前消费的业务,由此可见,加大征信体系的完善力度,注重互联网数据的科学运用,对于提高消费金融的征信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消费者征信之外,商家的制假贩假也是网络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中的重要问题,为了使消费市场更加健康,建立完善的法律打击不良商家,维护互联网环境中的消费秩序,也是消费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3.对消费金融的建议

3.1借助互联网金融背景改善区域金融差异

互联网消费金融将逐渐覆盖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的几乎所有网络人群,使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消费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到改善。从网络化经济来看,虽然网络经济已经做到全国覆盖,但是,配套服务发展慢的地区,网络经济发展仍受到限制,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运费和货运时间成为制约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江浙沪一带,则借由发达的货运和仓储条件,在网络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从国民消费行为来看,城市与乡镇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成了城市与乡镇金融发展区域化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从区域资源特征来看,东北地区占据着重工业和资源类企业充足的优势,西北和西南地区占据着自然环境资源优势,东南地区占据着对外金融贸易优势,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主要形式、发展速度各不相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区域金融条件将被妥善利用起来,借由互联网的便利性,金融差异应该被弥合,只有金融市场基础平衡和稳定,互联网消费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起来。

3.2对消费金融进行差异化监管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由消费者、商家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参与,这个模式还会随着网络的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细化的趋势。据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提供服务来看,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金融有着一定差异,不但与它们的经营范围、运营模式等有关,还与不同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和行业制度有关。例如,银行原本有着较为严密的监管体制和行业制度,在进入互联网金融,参与消费之后,出现的问题比较少;而新兴的其他融资服务方,存在的问题就比较多。如此看来,要使消费金融健康发展,还需要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和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消费金融市场风险的有效监控,最终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3.3进一步控制消费金融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金融环境给消费金融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使消费金融不断发展起来,但是,消费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成本的限制,商家的利益很难实现最大化,消费者始终对商品的性价比存在疑虑。在消费金融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控制运营成本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是解决各种问题、满足各种发展需要之根本。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立法完善,个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用以解决信用问题的资源使用比较少,将大幅度降低征信成本;另外,行业制度的完善使经营资料得以整合,各行业内部的管理成本降低,部分种类消费金融的运营成本降低,利润最大化也会得以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发展特征给消费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发展问题,也对消费金融提出挑战。这些发展契机和挑战共同决定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趋势,消费金融必须要尊重互联网金融规律,强化自身,才能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实现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研究探讨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在当前以p2p融资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p2p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交易发展迅猛,进而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阿里巴巴Ceo马云曾经说过,在当今时代,占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份额越大,那么也就夺得了发展的先机。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当今时代主题下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当前尚未得到有效完善,市场机制也尚未成熟,监管机制体系不健全等,都为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参与到这一竞争中,不断的退出各种支付端,进而就为其发展埋下了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具有的天然优势

其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四点:第一,模式的多样化促使交易更加的方便。其模式的多样化促使客户群体激增,这种方面的交易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较传统金融模式来讲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公开、透明的平台,对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了有效的解决。第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了竞争中,而门户网站的出现增加了网络信息量,进而实现了对潜在风险的控制,消费者可以放心在网上消费;商家通过交易平台实现交易,能够节约成本,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第四,在线服务模式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购物消费体验,进而在强化买卖双方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当前,面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网络交易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一大主流趋势,针对信用度等问题,网络金融存在第三方支付,从而确保买卖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但是,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并不完善,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比如网络购物关于质量保障的问题,很多商家只是打着幌子,实际上很难解决,而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二)网络交易物流问题凸显

网购虚拟交易的实现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而实物的运输就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但是,从当前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其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体系,物流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物流配送水准也偏低,致使网购物品难以及时到达,甚至会出现物品破损、丢失的现象。而物流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三)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缺少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致使网络诈骗现象频发,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很多非法组织以科技为手段,实现了网络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但是却找不到商,最终只能自己花钱买“教训”。因此,当前如何实现对网上交易的有效监管亟待解决。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之路

(一)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积极的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的不断普及促使网络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要想在电商的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认清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势,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利用,进而在更为灵活的交易市场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这就会进一步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形势,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合理应用

在更新理念,转变思想的基础上,企业要想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合理运用,就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实现对影响因素的掌控,进而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确保企业在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三)实现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有效监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购物与消费已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的行为,同时才能及时清除非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而净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注入动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已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要想充分的挖掘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作用,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需要当前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的企业认清形势,规避风险,而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进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更好的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光.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6(02):89-90.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7

“如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台阶上,创新与发展无疑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两个巨大问题,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将决定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同样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拓荒的翼勋金融总经理王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作为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的平台,翼勋金融线上平台交易量已超过20亿,注册人数达3.18万人,线下门店60家,覆盖全国43个城市,月信贷规模两个亿……这在已是“红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着实令人惊叹,翼勋金融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从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中脱颖而出的?

站在风口之上的创业者

加入翼勋金融之前,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业的王晖即在平安集团任职,分管过平安普惠东区、北区的线下业务和风控,见证了这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全过程。然而,2014年,他却选择离开传统金融机构,出任翼勋金融总经理。

同样在2014年,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肯定互联网金融,并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在王晖看来,金融普惠和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势”。他认为,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的金融模式,可以覆盖传统金融无法触及的长尾需求,可以激励民众广泛参与金融活动,共同承担和分散风险。

离开传统金融机构,投身互联网金融行业。许多像王晖一样的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们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前,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全国注册的网贷平台机构约有2300家,2014年仅1000多家。今年前8个月,通过网络借贷平台的发生额或者流量在6000亿元左右,余额在2700亿元左右,今年底交易量可能超过1万亿元。

“对中国这样一个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的发展中国家,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价值现实作用非常显著,它能将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平等、协作和分享精神纳入传统金融服务行业。”王晖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2015年4月,翼勋正式成立,试图做出更大的改变。

王晖介绍说,从成立伊始,翼勋金融就启动了线上线下的双轨运作。线上平台钜宝盆自上线以来就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严格的风险管控和先进的it系统为核心旨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安全、更透明、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化、生态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翼勋的线下门店则通过夯实的地面贴身服务,更深度地发挥互联网金融信息匹配快速便捷、手续流程简便明晰、一站式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的优势。

“在p2p平台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真正凸显差异化的办法在于如何更便捷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互金产品和服务。”王晖表示,翼勋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最优化配置资源,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真正实现“让金融更简单”。

发掘红海中的契机:

互联网+消费

随着互联网金融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接受,风投、国企、上市公司等各路资本纷纷加入其中跑马圈地,扎堆互联网金融推出相关业务。与此同时,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冲击,传统银行也纷纷推出基于互联网的银行、理财、市场服务,借势o2o全面反击互联网金融,抢占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资源。

“互联网金融早已是红海一片,我们要做的正是在红海中寻求突破。”王晖表示,发展场景化、生活化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或许是平台发展的下一个契机所在。在综合化金融业态下,金融服务需要与具体场景紧密结合,无缝融入生活、消费、理财、信贷、营销等多种环节。

据介绍,翼勋金融以打造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供应链融资和理财模式为目标,坚持丰富以“消费金融”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线,目前已布局地产金融领域,致力于将金融服务渗透至地产交易的各环节,切实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同时翼勋金融也在尝试通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消费”模式,创造出更多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场景,通过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全面嵌入到众多的消费场景中,突出金融的生活化。

“场景化、消费类的金融需求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用户黏性,未来,翼勋会坚持以提供高品质、生活的消费金融服务为核心竞争力,完善‘互联网+消费’模式,切实做到让各类金融产品真正融入普罗大众的生活。”王晖说,他相信这足以让翼勋金融走在前列。

练好内功守住风控生命线

一面是平台数量、交易额呈现井喷式增长,一面是部分倒闭、跑路平台等行业乱象导致众多投资人权益受损。安全始终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受关注的问题。

中国银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指出,网络借贷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但是问题也不少,问题平台约占30%,每10家平台当中有3家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如跑路、欺诈、缺乏公信力等等。

“我们还是要认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安全,所以互联网金融想要发展生根,最终还是要落到风险管控上。”王晖说,稳健犀利的风控体系才是评价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37

我国互联网的进入大众视野起源于2013年年底,余额宝横空出世,自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拉开了大幕。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有传统的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创新、大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2014年腾讯推出理财通、2015年的蚂蚁聚宝、京东金融、卡拉卡理财、小米金融、2016年的微理财,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我国金融产品体系,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各高职金融类专业应结合自身现状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的指南,决定了一个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目前许多高职金融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已经不能落后于时代和信息化对金融的要求。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思想道德修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保险、证券行业基本操作业务技能和营销能力,能够胜任保险或证券营销、客户服务、基层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并能从事银行、担保公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等金融相关行业营销及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看出我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是比较务实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主要培养人才的方向还是集中于传统金融企业的一线服务人员,而忽略了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大量的就业机会。

1.2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的现状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的脚本,只有教学内容选取得当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才培养。目前很多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取也没有及时根据日新月异的金融发展进行调整。以我校为例金融管理专业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金融学基础、银行综合柜台操作、银行基本技能、保险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操作实务、金融产品营销实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个人理财等,明显可以看出缺乏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

1.3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松散

课程体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的体现,也是培养一个一个学生基本依据。目前大多数高职金融类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大的方面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展开时又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个性化发展模块。总体来看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而过多的笔墨放在了基本素质模块中开设的课程,而压缩了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并且个性化发展模块之间油柚很大的重合,整个课程体系相对较为松散。

1.4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除了以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外,其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不多。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而且对于经济金融生活中的最新的发展情况,缺乏必要深入的分析。有的老师上课时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2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金融类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1从单一的金融人才需求到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单一。高职类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的特点大多数金融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一线服务岗位,所以主要强调的是学生自我表达和客户的沟通能力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职类院校学生优势在于上手快。现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门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单一话,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强调的是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化,即懂得金融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同时掌握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并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

2.2从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到多元化的金融就业岗位的需求

高职类院校传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于证券公司柜台服务人员、证券公司后勤人员、证券投资顾问;保险公司电销人t、保险人与经纪人、保险公司后勤人员;银行柜面人员、银行大堂经理;小贷、担保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及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营销人员、内勤人员;各类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等。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非金融企业涉足金融行业,催生了一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工作岗位。这些工作岗位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就业岗位,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营销和沟通能力。

2.3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到课堂知识点的需求

老师是学生在课堂中接受知识的载体,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当今,需要我们教师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我们在课堂中介绍相关互联网金融产品是不能空讲,必须是建立在对该产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由于教师的天性,很多老师个人理财形式相对较为保守,甚至是根本没有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这样在教学时肯定是比较教条的。所以在教学时整合互联网金融思维融入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职金融类专业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应对策略分析

3.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以及互联网货币。高职金融类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不能再把眼光放在传统的金融就业岗位和传统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而是要抓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金融就业积极影响,顺应时展,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没目标。

3.2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以往的传统的金融知识点介绍,一定要按照金融行业最新发展的现状介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得高职类金融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真正的能反映目前金融市场的变化,而不是与现实脱节,让学生受益。

3.3重构教学课程体系

结合互联网企业对金融类专业人才规格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构建了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符合金融类职业资格标准、满足安徽经济特定需求、融合创新创业意识的“岗位课程+认证课程+订单课程+创业课程”的“一核心三支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4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采用翻转课堂、mooC、微课堂等教学方。通过模拟实训、多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中期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体验式”教学手段,强化金融仿(全)真性实习,通过动手动脑的实战训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职业氛围,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全真或仿真教学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非常直观地感受实际现场的氛围,可以缩短课堂与实际的距离,提高学生对实训的兴趣,提高实训效果,也能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尽快适应环境。

3.5注重教师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可以通过培养与引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稳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就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同时也需要聘请校外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构成“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我们实行教师顶岗实践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实践锻炼,下互联网金融企业顶岗实习来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培养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3.6继续引入和深化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校企合作

引入互联网金融企业市场具体指导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邀请互联网金融行业专家共同制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骨干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拟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实践专家和行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实训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为了突出高职金融类专业的教学特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应用实例,实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将最新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材。充分发挥了校内教师理论强,校外一线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体现“知识新、内容实”的高职教材特点。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积极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毛金芬.“互联w金融”下高职金融课程整合的效率评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396.

[2]陈意新.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4):156158.

[3]潘美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职高专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5,(12):2022.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专业教学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三次会议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现在“互联网+”环境已经完善政府也有了相应的政策,所以各行各业都在跟风“互联网+”。一些基于“互联网+”模式形成的淘宝、滴滴打车、支付宝等新型事物。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构建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而是一加一中加入创新元素实现一加一大于二,只有在“互联网+”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教育也需要搭载“互联网+”时代这辆“快速车”,想要在“互联网+”时代中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就需要在传统教育中加入互联网的成果,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把互联网搬到教育上。随着各行各业与“互联网+”不断地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大了对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高校的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作为为社会企业输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担负着推动积极发展的作用,所以高校就要抓住“互联网+”的大环境来创新高校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入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

一、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金融管理专业是高校金融专业的一个分支,也是学校金融系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金融管理专业的开设主要是为社会与企业源源不断地供应应用型管理人才。在金融管理专业中开设的课程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但是现在的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没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统一,所以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金融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将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理念结合,把培养应用型金融管理人才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并且要不断创新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提高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质量。但是在许多高校的金融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还需要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金融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力求把金融管理专业作为高校的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建设。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存在以下问题。(一)校企合作程度不够。高校在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开展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并且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实习,这就为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环境。但是在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在人才方案培养制定方面、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都没有深度的合作。(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在金融管理专业中设立了实习实训课程,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不完善。时间内容一直以校内实训、社会见习为主,没有创立真实的金融从业环境,不利于学生金融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单一和缺乏综合性,这就严重影响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三)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严重落后于学校的发展需求,就会造成学生实践教学环境的不完善、配套设备的不完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实践操作平台。例如:高校建设经费的不足;实训基地设备更新缓慢;缺乏与金融机构的有效沟通。(四)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在金融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在金融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将大部分时间安排为理论课程,仅有很少的部分用于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五)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高校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不足,使得学生几乎没有接触真实金融环境的机会,并且现有的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太过单一,这就严重影响学生参加金融管理专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需求复合型综合素养人才,这样人才不仅有很高的专业技能,还具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加快创新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步伐,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2.加强对学生发展意识的树立。虽然“互联网+”已经与高校金融管理专业相结合,但是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互联网+”却对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高校要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可以鼓励学生树立发展意识,通过行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3.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全国“互联网+”时代。金融管理专业学生想要在“互联网+”背景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对金融学基础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只有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的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让他们步入社会时具有很强的就业竞争力。4.加强学生互联网工具运用与数据处理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更好地实现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就要加强学生对于互联网工具运用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金融行业对于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有综合能力和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他们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有预测能力。5.加强学生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创新思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创新思维。金融学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训实习的时候还要主动去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生还要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方式。金融管理专业是一门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所以高校金融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金融管理专业综合素养和金融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例如,教师在进行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运用典型的成功案例,既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激发学习金融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高校金融管理专业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直是教师在课堂掌握主动,运用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时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互联网+”,来不断创新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与金融管理专业教学的结合,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金融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教师在进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要尊重这种差异,对于不同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专业学生的整体成绩。(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1.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中构建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学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将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然后让教师与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交流。网络教学平台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远距离教学,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会存有之前的教学视频都会在平台上保存,这样就可以供学生随时查看。对于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中难点的部分,学生通过教师一次的讲解可能不会理解,但是教师由于既定的教学进度,就不可能实现对于同一知识点的重复学习,这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保存的视频来重复学习。2.运用VR技术。在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产物—VR技术,在教学中通过VR技术模拟金融管理操作系统,把真实的金融行业通过VR技术来展示,让学生在VR技术中感受金融行业的真实情况,学生在VR技术中可以自己操作金融,通过重复的操作来发现自己未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金融管理专业实践的结合。也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金融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培养学生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发展能力的建设,加强金融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金融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创新。金融管理专业教学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金融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具有金融管理专业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努力实现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肖攀,苏静,翟逸君.“双创”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5

[2]海新权,韩晓婧.金融科技和“双一流”建设驱动下的地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4

互联网金融的前景篇10

一、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程度低

中国金融体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垄断性强,以商业银行为例,国内交易量较大的几大银行均属国有资产,在国家政策偏移的背景下,形成了行业垄断的局面。封闭的市场信息以及行业竞争现状导致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低,继而造成了银行超额利润明显,客户对于市场抱怨大,消极应对消费与储蓄,不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另外,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效率低是另一显著特征,金融效率低造成的主要局面则是通货膨胀现象严重。据调查显示,中国的m2存量与GDp比例高达200%,这个数字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2.金融结构弹性低

金融结构弹性取决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市场运营透明度、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等,也与证券发展程度及证券基金等在整个金融市场所占比重有关。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任何财政政策的颁布都有可能对整个金融行业走向产生巨大影响,金融风险也是中国金融能否平稳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一时的风险变动可能不会拉低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但长时间的风险沉淀与积累将不利于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风险的流量机制则是影响金融结构的首要条件。

3.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波动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但我国金融市场在国际中地位较低,以中国为核心的庞大经济体系还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建设起来,这与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所占比重是严重不相符的。为了屏蔽世界金融风暴与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对于中国金融行业掌控较为保守,人民币还未成为可以交易的货币,外资入华条件较为苛刻,且外资企业在华上市也还未实现。无法与国际经济相接轨是中国金融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之一,会对整个金融市场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金融体系的“三维”改革

为了打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局限性,保证我国金融行业在符合国家相关市场经济政策的前提下蓬勃发展,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必要进行。金融行业在近几十年发展由盛至衰,符合一般行业的发展周期,如果不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放任市场自由交易下去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下面,本文即从“长度”、“宽度”、“深度”三个维度来细述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改革。

1.中国金融“长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长度”改革针对的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国际化程度低现状,改革核心即为大力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推进中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舞台。主要方法有开放人民币自由交易,以及允许外资在华上市等。规避金融风险是好,但过于谨慎小心不但不利于金融行业的长远发展还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阶段已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现象,人民币国际化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制定的战略走向。后,中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深刻修正期,政府开始更多干预诸如银行、基金、进出口等项目,为即将开放的人民币自由贸易做好准备。相关报道指出,中国欲在5年之内全面放开货币政策,实现万众期待的人民币自由贸易。此外,中国政府还宣布将以上海自由贸易区为基点,在上海建设21世纪全新贸易金融中心。届时,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实行人民币与美元共同流通的结算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自由交易。

人民币实现自由贸易后,下一步目标就是成为国际货币中的重要一员。人民币由自由贸易向国际储备性货币的过渡阶段也是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博弈的过程。想要成为国际性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就是中国全面放开开放政策,引起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因为只有大量的境外资金在中国投资建厂,才能实现人民币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回流。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代表我们与原始政策背道而驰,而是在适应整体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新尝试。

2.中国金融“宽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宽度”改革即是放开资本市场,实现金融结构的宽放,具体做法则是做到金融市场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对整个国家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较为保守,所开放的流通证券类型仅有权益类资产证券与债券类资产证券,这与我国对未来金融市场发展走向的设定是背道而驰的。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小且发展结构不平衡,股票与证券市场化发展进度严重不符。在2008年股市崩盘前,我国已进入全民炒股时代,我国人民对于股市热情高涨,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众所周知,股票市场这些年来发展也并不景气,即使有庞大的股民基数以及交易成交量,也无法拉高其价格指数。而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则更为迟滞,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较小且信息较为封闭,人们大多宁愿把资金放入利率较低的银行也不愿将其投入到证券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的“宽度”改革即应从股票证券市场的全面整改开始。完善修订《证券法》,在法律层面为投资者做好坚强后盾。另一方面,全面修改ipo审核制度,根据市场要求,制定全新的审核、资金进入及退出规则。最后则是要规范股票证券市场运行,绝不允许资本家操控市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符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预期的,目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下经营压力较大,当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商业银行的资本消耗锐减,降低了其经营风险,利于其未来发展。

3.中国金融“深度”改革

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改革即是打破现有市场规模,避免行业垄断现象出现,全面引进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国金融市场在国家政策扶持与驱动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及形成了行业垄断现象,这样寡头独大的市场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了,急需引进如“互联网”这种可能会给传统市场结构带来天翻地覆变化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为市场运行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中国金融“深度”改革的必然产物。

利率市场化是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深度”改革的先决条件。过去由于政府对于金融市场过于保护,对利率进行严格管制,导致资金供求关系紧张,催生了不少资本市场腐败现象。只有放松对利率的限制,任其随市场情况自由波动,才能引入大量竞争者,唤醒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全面开放肯能会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但市场发展必然化趋势如此,不能出于对原有产业的保护就停滞不前,不做出变革。况且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兴起势必会为原来的金融结构带来颠覆性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深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机构与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企业如电商企业等相结合实现支付功能以及资金流通等的新型金融模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为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国家提出“互联网+”概念,鼓励各行业尝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创新合作形式。“互联网金融”概念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金融机构结合起来,而是在实现互联网计算机技术成熟后,顺应市场变化而自然产生的新生产物。

1.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功能的耦合分析

互联网金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不仅因为其符合金融市场利润大、服务面广等特点,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金融行业的基本功能可实现耦合。例如,互联网金融即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市场的支付清算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支付清算体系,传统的支付清算功能即是到银行办理业务,近年来为了应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电子银行功能,实现用户在网上的支付清算功能。而互联网金融支付清算体系的开放,则可降低资本市场资金留存量,规避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于财产管理也将有突出贡献。当今时代虽理财产品良多,金融机构也不惜成本进行宣传,但投资者却对其态度冷淡。一方面原因是理财产品收益低,回收期长,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余额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客户将资金存在余额宝中可获得较大利率,且交易方便,不受平台的约束限制。互联网金融为这些金融产品提供了良好、自由的交易平台,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2.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成型的市场机制与运行模式,在传统金融结构的冲击下,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几个目前较为成功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虽看似前景良好,但一旦政府加以管控,也很有可能受到较大冲击。因支付宝、余?~宝等第三方网络金融平台的日常运行基于庞大的商业贷款,因此这也是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总的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只是几个片段化的经营成功的典范,想要其建立庞大的金融网络,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

3.互联网金融的未来

无论是整体的市场走向,还是国家的政策倾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势在必行不可逆转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功能耦合是其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前提条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则是其强大的发展后盾。互联网金融在市场出清、降低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见得,互联网金融在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