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语言专业训练十篇语言专业训练十篇

语言专业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6:05

语言专业训练篇1

关键词:导游专业语言训练体态语言口语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59-01

从字面上来看,导游就是引导他人游览的意思。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组织协调旅游的活动;二是指导游工作人员。导游专业就是用来培养从事导游业务或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个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极强的沟通能力。所以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训练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语言训练过程中,除了对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的训练外,尤其要注重学生体态语言的训练。

1体态语言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短暂的旅途中,导游员留给游客的,不仅是对景点的讲解,还有他的一举一动,以及形体动作之后的无形的气质修养,人格魅力――这就是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身体在某一场合中以自身的姿势所传递的丰富的信息和情感,它虽然是无声的语言,但“无声胜有声”,它配合着有声语言,有时甚至是独自承担起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任。体态语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文化修养以及文明程度,它有时比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更真实,更可靠。

2语言训练过程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未闻其言,先见其人,导游在和游客初次相识时,首先留给对方的就是自己的外在形象,包括仪表、姿态、神情、动作等等。这个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导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到后面导游工作的开展以及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评判。所以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体态语言包括姿势、微笑、目光、手势等几方面的内容。

2.1姿势

2.1.1站姿

从站姿上来说,不能东倒西歪,弯腰驼背,要直立挺拔,端正大方。站的时候不能踮脚跟或者脚跟在地上乱蹭,也不能把手插在口袋里,正确的站姿是这样的,男生双脚微微张开,但不能超过双肩的宽度。两手自然下垂,中指压裤缝。女生在站时,双脚呈“v”形或“丁”字步,双手交叉放于腹部。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上台展示站姿的机会,有些学生可能技巧掌握得很好,但是一到公众场合,就会紧张羞涩,眼睛不知往哪看,手也不知往哪放,身体似乎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一定要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

2.1.2坐姿

我们平常所说的坐有坐相,就是指坐姿而言的。正确的坐姿应试上身挺直并且稍向前倾斜,头要平正,两臂自然下垂,所说的坐有坐相是指坐姿要端正。正常的坐姿应是上身挺直稍向前倾,头平正,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自然地放在腿上,两腿之间的距离和肩宽大致相等,膝盖成直角,两脚自然着地。男性一般是双腿张开而坐,女性则要并拢膝盖。优美的坐姿会让游客人感到舒心愉快,赏心悦目。

2.1.3行姿

走路的姿势也很重要,走的时候应该身体挺立,两眼平视前方,身不动,肩不摇,两腿有节奏地向前。

站姿、坐姿、行姿都很重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然而不造作。

2.2微笑

微笑是服务人员畅行无阻的名片,温暖真诚的微笑可以让对方感到亲切,友好,产生信任感。使人如沐春风,身心愉悦。要注意的是笑时不能出声,要略带笑容。正确的姿势是这样的,两边的嘴角向上牵动往上颊面提高,但不能露齿。微笑要发自内心,要真诚甜美,那种表情木然,职业式的虚假的笑是要避免的。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练习,养成习惯,这样在工作时就不会刻意去微笑,形成“职业笑”。

2.3目光

眼睛的交流在社交中的作用很重要。我们在和别人谈话时,目光要正视对方,表示对方以及他说的话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你在很认真地听。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停地看手表或者玩东西,都是非常不礼貌的。导游是一个服务行业,更要如此。在进行语言训练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目光交流练习。很多学生在公众场合讲话时,往往由于害羞或紧张,不敢直视台下的同学,要么眼睛盯着天花板,要么低头看着自己的脚,要么就是往两边的窗户张望,好一点的同学会看后面的黑板,但也是目光游移,神情呆板,显得很不自信,不自然。这种状态对今后的导游工作很不利。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这扇门,我们可以了解到游客的兴趣爱好,所思所想,从而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2.4手势

手势是指表达思想时用手(有时连同身体别的部位)所做的姿势,它是人际交往中使用最多的身体动作,也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配合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力度,丰富语言表达的情感色彩。比如,导游在点人数、挥舞着导游旗招呼游客或者和游客握手时,手势都会起到很重要的表意作用。使用手势可以使人显得更加灵活,不会给人“树桩”的感觉,但是作为一名服务行业的职业导游,面对的是公众游客,因此手势语的使用一定要美观大方。

在讲解时,手势语的使用既不能过多,让游客感到眼花缭乱,觉得导游不稳重,也不能完全不用,显得呆板木然。手势语要优美典雅,灵活自如。不过我们不能为使用手势语而使用手势语,手势语要能起到辅助口语,弥补有声语言不足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加准确、生动、完整。

3结语

对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体态语言和口语表达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导游者的气质修养,人文素质,同时受到美的感染。所以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为今后的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章敏.导游专业口语训练课应注意的体态语言,职业技术,2012年10月8日,131.

[2]孙乐中.导游实用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06:69―88.

语言专业训练篇2

[关键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8.161

[中图分类号]H193.2;F5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更好地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素质修养和人格魅力,语言表达能力既是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航空乘客享受高品位服务的重要保证。各航空专业学校对航空服务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所加强,尤其是对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一个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对高质量服务的必然要求。

1语言表达能力在航空服务业中的意义和作用

航空服务业是一门服务性的职业,空乘专业的学生以其优雅得体的语言举止为乘客提供服务。现代航空运输的主要特点是快速、舒适、安全、便捷。其中舒适就是对航空专业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航空服务业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交流媒介和工具,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将航空专业的理念服务于航空事业中,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才要求空乘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素质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误认为空乘人员的标志是漂亮,其实这只是空乘人员的一个非常表面化的东西,漂亮的深层次的东西就是优雅,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行为举止的标准。正因为其内在表现出一种美的行为,才能在外在形象上给人以美的感受。现在航空公司也开始加重对应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在道德修养的考核。这更体现了航空专业高水平服务业的特点,提供给乘客一种优质的服务,让乘客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舒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航空专业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体现一个航空专业人员的素养和品质,甚至可以呈现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核心价值。

2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前提

2.1转变空乘人员的观念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空乘人员,仅仅有漂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专业、优质的服务才是最关键的,而服务语言是旅客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志。这里将服务语言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空乘专业人员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抛弃那种漂亮就是一切的旧观念,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高。

2.2拓宽航空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空乘专业的学生需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首先,要熟练掌握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不能在与人交流时说外行话,这是空乘专业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在空乘过程中,还应熟知一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知识,对于一些文史知识和民俗方面的知识也是其掌握的内容。这些知识对于一名空乘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3提高空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目前航空服务专业类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专业面试入学,一些学生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再加上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表达时的畏难情绪,使部分学生不能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在与人谈话时顾虑重重。因此,在培养空乘人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消除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顾虑,克服他们的没有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顾虑重重不敢表达的畏难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给学生以敢于表达的信心,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沟通的桥梁。

3.1通过即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即兴应变能力是一个人在特殊环境下或面对突发事件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即兴应变能力是一种通过后天训练而形成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和学习而成的。为了有效地提高个人的即兴应变能力,航空院校应多组织一些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时需要先从相对容易的复述、话题评述等表达形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组织即兴演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不断为他们设置语言话题,让他们放松自己,表达自己,这对于航空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3.2设置课堂语言表达项目,让学生学会表达

一个人口语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进行。学校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语言表达训练的项目,让学生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这种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在最开始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简单的话题来进行。在进行训练课时,还要有针对性,针对航空专业学生,要多组织一些有关航空方面的专门训练,例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让学生模拟乘务员迎接乘客、服务旅客、应对旅客刁难或投诉等,练习学生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等。教师可以在其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适当的点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3模拟情景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

模拟情景训练是一种将学生放到极度真实的环境中,让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

当乘客对航空公司进行评价时,一般会注意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尤其对于乘务人员的语言服务和态度服务。如果航空乘务人员能够以热情、礼貌的态度,清晰、流利、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和乘客进行交流沟通,就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在语言表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活动,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其中感同身受,增强教学的效果。另外,语言表达的训练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训练,只有不断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和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通过训练增强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信心,树立自己的形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要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空乘专业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当今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一方面,航空院校要充分重视语言表达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空乘行业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语言专业训练篇3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它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社会上顺利的进行择业、就业,这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素养。而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学前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也是学前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中职学前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1.增强信心,积极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性格内向、表达方式的欠缺等原因,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仍会产生畏惧心理。她们在与同学闲聊时,用平时习惯的方言交谈,往往表现得口若悬河,但需要当众用普通话发言时就显得十分紧张,有时甚至会词不达意、张口结舌。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增强说话的信心,让她们积极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能够敢于当众说话。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现今社会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实际要求,鼓励学生克服自身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重视每天的口语训练。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说自己熟悉的话题,锻炼当众说话的胆量。对说话训练明显有困难的学生,帮助她们组成训练小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训练一段时间后,开展口语表达竞赛活动,激励学生,督促其进步。比如,我们在课堂里模拟幼儿教师给幼儿上课的情景,开展讲幼儿故事比赛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给幼儿讲故事时需要运用的语气、动作等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不足,积极改进,同时也增强信心,认真训练。

2.养成习惯,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学习语文知识有日常规范一样,训练口语表达能力也同样需要规范,并通过规范来养成学生积极训练口语能力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每天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课余时间用普通话与师生交流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上台说话的机会,坚持不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说话的技能水平。学生养成了好的口语表达的习惯,有利于她们更进一步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让好习惯保持长久。

3.利用活动,创设说话训练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有比较多的机会参加各种语言训练的活动。比如,学校针对此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的讲幼儿故事大赛、迎新春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普通话等级测试、演讲比赛等等活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实际效果更好。所以,教师要多创设各种语言表达的环境,注重平时、加强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课堂上,结合中职语文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利用介绍、应聘、即席发言、复述、拜访、接待等口语交际形式,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训练。还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活动中亲身体会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也能够在活动中真切的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4.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口语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的特点,图文声像并茂,可以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性,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朗读作品,比如经典名篇的朗诵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强化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把学生在各项口语表达训练中的表现用视频或者音频录制下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课堂里反馈,让学生在自我欣赏中自我纠错,学生在直观的影像中能更投入的发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她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5.通过见习,亲身实践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参加见习的时候,语言表达方面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观察思考不够细致,没有把所学的教育思想和教法知识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与幼儿缺少合理的互动交流,提问不够精炼,回答幼儿的提问也不够准确,语言上缺乏鼓励性。有些学生还缺乏自信,导致语速过快、没有亲切感、语言表达没有吸引力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在见习活动中难以获得更多的好的经验,甚至对自信心也会产生一些打击。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见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亲身感受,学生才能更深切的明确自己的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才能目标明确的加以训练。学生主动的训练普通话的发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再给予她们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帮助,这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效果反馈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奠定了很好的专业素养的基础,学生在经过了一年的口语能力训练之后,在口语表达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表现在:

1.大部分学生能较有自信的上台发言,思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语言流畅,普通话标准。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2.在学校举办的讲幼儿故事大赛、迎新春经典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她们在活动中展现出的青春风采和说话能力,获得了学校领导和现场来宾以及广大师生的好评。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所有学生获得了二级乙等以上的等级证书,过半数的学生获得了二级甲等的等级证书。

3.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参加了各项口语表达能力的比赛,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增强了自信。在她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的实践教育活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给用人单位的领导和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为她们落实毕业单位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专业训练篇4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教学;阶段式教学;专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80-04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家庭,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市场对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各个高校纷纷开始加大了专业口译教学方面的投入。2007年1月,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正式设置,不仅标志着翻译学科建设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我国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两种走向,更重要的是,市场上也会迎来更多更专业的高级口笔译人才。但是,仅就口译而言,市场对口译员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具备专业口译素质的高级口译人才,也需要具备基本口译素质和技能的初级口译人才。因此,中国高校纷纷开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选修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初级口译人才。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的院校尚且很少,而且远未形成规模和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仅就数量而言,能够系统学习口译知识及掌握专业技巧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具备专业能力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外交流对口译人员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加强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高校外语院系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学生本身而言,绝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至少接受过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满足口译训练对于语言基本功的要求。其次,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市场上对口译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众所周知,影响口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精通专业知识的口译人才无疑会给口译界增加新鲜血液。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其本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如果能够在二三年级通过开设口译选修课的方式对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口译训练,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口译技能结合起来,甚至独立胜任这个领域的口译实践工作,这将是英语专业的同学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因此,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口译选修课不仅具备强烈的必要性,更具备坚实的可行性。

二、口译训练特点及理论基础

但是,口译无论作为一种专业还是一门课程,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而任何口译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特殊性及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之上。

1.口译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转换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切换状态,进行现场口译操作。在此过程中,译员必须同时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因此,口译是一名双语学习者对于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口译训练过程包含多种因素,如对双语传译的特点及过程的了解,记忆力的操练,笔记练习,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差异及表达方式的处理等诸多方面,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口译分为交传、同传、视译、耳语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口译工作的挑战性都非常高。作为一门高度技能型的工作,口译要求译员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流利的双语能力、沟通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语言组织能力、文化知识等。因此,要想掌握口译这门技术,一方面,需要努力加强两种语言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多掌握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辅以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才有可能使学习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真正把这些技能内化,使学生最终能在口译活动中胜任口译工作。

2.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关于口译训练,国内外很多从事口译工作的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研究,并形成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及模型。其中,法国著名口译研究学者DanielGile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并概括了口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技能。Gile(1995)认为,交替传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phaseⅠ:Ci=L+n+m+C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浅析(listening+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时记忆(shortmemory)+协调(coordination)phaseⅡ:Ci=Rem+Read+p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传达(production)。本质上来讲,口译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信息输入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脑力都是不同的。口译活动的第一阶段即信息输入阶段,主要完成信息的接受、处理、记忆和整理;第二阶段即输出阶段则是信息的再现和传达。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过程。但是,人的脑力有限,即使是“多任务处理”也必须是人能力所及才行,所以译员必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精力的合理分配、灵活调整和有效协调。而且,由于口译工作具有高度的即时性,译员必须能够在信息输入后立即用另一种语言完成信息输出,这就对译员的脑力活动提出了极高要求,更需要译员协调好各方面所花的注意力。然而,“技能的训练由认知到掌握有内化的过程,有从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技能意识从潜在的自在状态到能动的自为状态,翻译实践是变化的关键。”在口译训练过程中,无论是能力的掌握,还是技巧的积累,抑或是语言的提高和知识的累积,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双语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各种能力的分配和协调。因此,口译能力的培养,不是要靠单纯的知识积累和信息输入,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艰苦训练。而口译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学生口译过程必备的各项技能,通过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他们逐步体会口译过程中对各种能力要求及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因此,口译训练必须围绕技能训练进行。

3.口译译员的知识结构。口译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所以,译员除了精通双语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百科全书般”广博的知识面。国内外很多口译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明确阐述,都强调了,一个好的译员要“通百艺而专一长”,即除了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及翻译技巧之外,还需要百科知识、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极强的跨文化意识。一个好的译员应该具备一下三部分知识结构,即:双语知识部分、百科知识部分及技能部分(专业口译技能包括译前准备、记忆、笔记、信息理解与重组、表达等)。这样一来,口译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部分来有重点、有步骤地设置课程安排。此外,了解口译活动对译员有哪些知识要求,还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专题训练。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安排

根据上述理论,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译课程,也同样需要结合有针对性的大量训练和知识拓展。但是,鉴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有各自的专业课程安排,他们在学习目的、学习安排、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有别于语言专业学生,针对他们的课程也需要其他辅助手段及相应的课程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口译练习方法,帮助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激发潜能,最终使其具备基本的口译能力。因此,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应该具备以下特殊安排:

1.学生课前筛选。鉴于口译课程的独特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学习口译课程的基本前提条件和能力,如:流利的双语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等。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在学生选修该课程之前对其进行初步筛选,才能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适应口译学习的要求,同时保证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才能保证学生今后能真正适应基础口译活动的要求。课前筛选以复述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的基本双语能力及表达能力。复述内容为两段叙述性文字(中英文各一段),时长各3分钟左右,语速适中,话题限定在非专业性的日常生活领域,避免过于专业和技术类的词汇和内容。复述考试音频只播放一遍,学生听的过程中可以做适当笔记,听完后需要马上复述出刚听过的内容。学生的复述内容以录音形式保存下来,由负责口译课程的老师来就其语音语调、复述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语音语调、语言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实践证明,课前筛选是非英语类学生学习口译课程之前的必要程序,只有经过严格筛选,才能真正保证口译教学和学生实践的基本质量。

2.教学安排:阶段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抛开其英汉双语能力不说,其专业课程设置、个人兴趣及训练时间的限制就使得他们不可能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心无旁骛地进行大量连续性口译训练。但是,口译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应用于实践的课程,训练和积累是学有所成的必经之路。因此,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出发来考虑课程的安排及内容。笔者认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他们提供分阶段、分专题相结合的教学。(1)专题式教学。口译专家Herbert说过,口译译员需要“既是专才也是通才”(knowsomethingabouteverythingandeverythingaboutsomething)。口译学习不单是语言和翻译技巧的练习和积累,也应该有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而且,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对于口译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助力,除了有助于信息接受外,还可以帮助译员节省脑力,更好地完成信息的转化和传达。林郁如等(1999)、Giie(1995)、仲伟合(2003)也都在其著作中强调,百科知识是译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通过专题式教学,学生可以结合其自身和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专门领域进行学习,在积累词汇及背景知识的同时,把口译技巧的训练贯穿始终。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专题,按照专题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技巧,同时在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学生的某些能力和技巧,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把学习效果最大化。另外,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各自所学的专业,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能胜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当然,作为学生个人而言,术业有专攻,专题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至于学生具体重点学习的领域和擅长的领域,还需要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决定。(2)阶段式教学。“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因此,口译的分阶段教学并不是把不同的教学内容放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去,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分阶段,并不是把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割开来,而是每个教学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而教学内容――即双语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训练和积累――则是贯穿始终的。口译训练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非常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一旦适应不好,会对学生产生绝对的负面影响。所以,口译教学必须由易到难,让学生慢慢适应,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口译技巧和能力。口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而综合能力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而化之,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而努力,才能达到效果。就此而言,口译训练需要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语言技能巩固阶段;口译技巧积累阶段;语言及技巧综合提高阶段。(3)阶段式与专题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分类,并不是把语言能力和口译技能分开,相反,这两者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但口译训练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真正有效果、有效率。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本身的一些特点,必须要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在口译训练过程中,第一阶段为语言技能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专题可以安排一些诸如日常生活、外事活动、商务会见等相对简单的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加强听说训练,同时让学生在听说能力的巩固中接触简单形式的口译练习,既能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口译活动所要求的各种精力及精力的协调,更能逐步建立起口译活动所需要的信心及抗压能力。当然,语言技能训练必须要贯穿口译训练始终,而在第一阶段需要着重加强。在第二阶段,也就是口译技巧积累阶段,则可以逐步增加难度,安排一些具有适度专业性的专题,如环境保护、外交政治、气候变化、文化交流等。让学生在这些有一定专业性的领域接触一些有时效的真实材料,通过训练掌握口译技巧,同时积累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而第三阶段,其实也是综合运用和提高前两个阶段的所学内容和能力的阶段。除了专题难度加大外,还需要补充实际操练的内容,让学生模拟真实外事及会议场景,运用所学技能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能力和心理建设。

最为重要的,在口译课上,专题式和阶段式教学必须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即:专题必须围绕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而设置,由浅入深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基本的语言能力开始,逐步扩大到口译技巧的学习和提高,同时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最终能够综合运用这些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5.

[2]JeanHerbert.口译须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3]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J].中国翻译,2004,(3):27-31.

[4]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26-29.

[5]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45-48.

[6]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H].中国翻译,2008,(4):49-53.

[7]林郁如,等.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语言专业训练篇5

关键词:空乘专业;口语表达;实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333-02

航空服务业对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要求提高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填补航空服务业人才缺口,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然而,一方面航空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航空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这种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高,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则是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一、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空乘专业口语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口语表达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因为,航空公司属于服务行业中的标志行业,空乘又是一个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对空乘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语言表达又是其核心能力,往往通过面试或晋级比赛的形式选拔人才,没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进入这个岗位。然而中学语文教育是应试教育,重读、写,轻听、说,这就造成了学生口语表达水平较低,和岗位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二、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内容

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实训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与口语的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相关训练科目的语言技巧、具有专业所需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根据学生口语表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后反馈的信息,我确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1.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目标。空乘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进行服务。(1)熟悉相关的口语表达知识;(2)掌握增强勇气、信心的方法;(3)学会有效口语表达的技巧;(4)掌握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2.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1)内容正确,观点鲜明、见解独到;(2)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层次清晰;(3)语言准确生动、清晰明亮、自然流畅;(4)感情真挚朴实,亲切感人;(5)态势语言自然、大方;(6)应变能力较强;(7)形象端庄大方、自信、礼貌;

3.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内容。练语音,做到语音标准、清晰、有感染力;练表达,做到表达清晰、有条理,反应快速灵活;练礼仪,做到自信,礼貌,说话文明,仪态大方;练胆量,做到发挥自如,不怯场。

三、空乘专业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训的实践

在实训教学中,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为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实训教学质量。所以,精心设计、优化实训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我在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1.培养兴趣、提供示范,增强表达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表达。首先,让学生了解口语表达的魅力,比如让她们观看欣赏一些名人的朗诵、著名演讲家的演讲、一些著名辩手的辩论,甚至说唱艺术,让她们在感动之余,生发一种表达的欲望和冲动,达到跃跃欲试、不说不快的状态。

2.加强认识,树立信心,解除表达的顾虑,让学生敢表达。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是一种技能,只要具备基本的条件,通过努力谁都可以掌握,没什么神秘的。同时让她们了解一些著名演讲家和身边学生成功的实例,鼓励他们,最后解除她们表达的顾虑,如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害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等。

3.营造环境,提供机会,使表达贴近生活,让学生真表达。设置一些工作、生活场景,让学生去应对实际问题,从而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如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设定客舱服务的环境,让学生模拟乘务员迎接乘客、服务旅客、应对旅客刁难或投诉等,练习学生的语言应用、临场反应等,还可以结合客舱特殊服务,如节假日、特殊旅客生日、代表团载誉归来等场景进行演讲,让学生大胆参与,畅所欲言。

4.目标明确,由易到难,设置课堂表达训练项目,让学生会表达。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进行系统的训练,内容和形式要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为目的。以下几个训练环节效果明显。第一阶段:用故事、笑话、歌曲等形式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开始可以设定节假日飞行的场景,采取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与旅客联欢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因为这些形式大家都很熟悉,又不打分,学生没有压力,可以自如地发挥。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上台的感觉,积累临场经验,增强信心。第二阶段:用客舱播音的场景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可以设定客舱播音的场景,先让学生上台朗读播音稿,针对学生本人的语言问题进行训练,纠正问题。如纠正平翘舌不分、边音、鼻音不分等语音问题[2]。有文字材料,可以集中注意力,减少心理压力,逐步消除胆怯,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同时播音稿材料较短,易背诵,可以节省时间,也便于学生在任何场合进行训练。训练中要强调声、韵、调、语调、重音、停顿等表达技巧,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可以采取自愿和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先自愿上台,对胆子小、不自信的学生,要要求她们上台,并且多鼓励、指导,帮助她们获得成就感,以消除畏惧和自卑。第三阶段:用常规客舱服务的场景进行态势语训练。可以设定客舱常规服务的场景,针对眼神、微笑、动作、手势、身姿、距离等态势语进行客舱常规服务训练,如,迎接客人时,通过问候、询问座位、存放行李等训练态势语,做到自然、大方、协调、有亲和力,从而打造自己良好的服务形象。第四阶段:用客舱演讲的场景进行思维训练。可以设定祝贺运动员载誉归来等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演讲训练。要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语言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个性和风度。事先要让学生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技巧、演讲中要注意的事项,如如何注意仪容仪表,如何运用手势表情等,然后让学生上台感受和实践。首先让学生进行命题演讲,充分准备,熟悉内容,这样容易成功,可以给学生带来信心。要做到不受环境的影响,能表现出勇气和自信,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师生点评。点评要以优点为主,同时指出态势语方面的不足,这方面容易改变,学生容易有成就感。然后进行即兴演讲,培养学生的应变和语言组织能力,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重点是训练学生快速构思、沉着应对等。在演讲前一分钟宣布演讲,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准备。要达到能在各种场合作简短的讲话,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点评要指出优缺点。第五阶段:用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的场景进行沟通训练。设定客舱特殊旅客服务等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沟通训练。要求服务沟通能表达自然、沟通顺利、有亲和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同时训练学生关注旅客利益、关注客户心理需求,以此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亲和力。首先,让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知识、注意事项。如,要有亲和力,要有观察力;要有表述力,要有促成力[3]等,同时播放一些客舱服务的录像,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其次,让学生对儿童、孕妇、老年、残疾人、Vip、内部旅客等特殊旅客进行服务,让他们找到表达的真情实感。再次,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客舱服务问题处理的案例等,让学生上台评价、辩论。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举三得。最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指出优缺点,加深印象。第六阶段:用面试的场景进行礼仪素质训练。可以设定面试的场景,让学生上台进行模拟求职面试。要求能展示礼仪、推销自我,成功应试。首先,让学生了解面试的程序和相应的礼仪,然后上台进行求职面试。结合仪态礼仪知识,特别注意训练文明用语、礼貌交谈。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同时学会恰当地表达、委婉地拒绝等。既可以练礼仪,练胆量,也积累了求职应聘的经验。

5.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开展丰富多彩的表达活动,让学生多表达。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很好的补充。如自我介绍、课堂讨论、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演唱会等。这些活动,由于身临其境,更容易让学生有口语表达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实训是获得口语表达的关键。在口语实训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系统的实训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积累成功的经验,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成功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服务意识,为他们将来在空乘服务的岗位上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炳琴.演讲与口才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语言专业训练篇6

关键词:教学理论研究生英语非英语专业学习策略

1.前言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心理学界视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和练习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智力、认知策略、元认知等进行了的积极探索,产生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新理论、新知识,为学习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ch和tedesco等人。1975年Rubin在“teSoLQuarterly”上发表了题为“善学语言者能教给我们什么?”的文章,文中她总结了善学语言者的七条策略。同年Stern和naiman研究小组也就善学语言者这一课题分别在“CanadianmodernLanguageReview”和“teSLtalk”上发表了文章。从此,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文秋芳以“英语专业学生信念与策略的变化”为题对大学生的学习信念和策略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顾永府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还有研究者对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听力策略和交际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特点、信念与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研究生在英语学习策略和信念上的差异。

在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体系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级人才培养对象,在英语能力上不适应社会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2.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意义

研究英语学习策略的意义在于:①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和实验,获得详实的材料,结合经验总结,将经验总结概括化、理论化,提炼出符合我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集中力量构建中国化的、有影响的专门学习策略训练教程,大力推动我国学习策略教学的发展。②学习策略研究的内容将从学习环节的研究转向更侧重提高信息加上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研究及影响认知策略操作的情感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的外部指导将转向外部指导与发展学生的自我总结、自我反馈相结合。③学习策略研究应向操作性、适用性发展,使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更接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实际,这样既便于师生对学习策略的理解与接受,也利于对学习的指导与实际应用。

3.英语学习策略模式

英语学习策略模式如图1所示,模式分三个层次,分别为输入层、知识层和输出层。四种语言学习策略“语言形式练习”、“语言功能练习”、“监察”和“推理”在模式中将三个层次联系起来。

输入层次是学习者以外的内容,它指任何语言接触,这种接触可来自课堂上的正规语言学习,来自阅读材料、交际体验等。语言接触具有提供三类知识的潜力。这三类知识分别为:①与英语相关的知识,包括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各种语言常识等,用“其它知识”表示;②意识到的语言形式知识,包括明确知道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等,用“明示的语言知识”表示;③凭自感而达到自动化的语言知识,用“隐含的语言知识”表示。在模式示意图中,三类知识与“语言接触”通过实线连结在一起,表示语言接触产生至少三类知识中的一种。知识层次是学习者身上的“黑箱”。第三层次是输出,它是语言推理和使用的产物,图中用“反应”表示。反应只与“隐含的语言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实线将两者联系起来。隐含的语言知识是大多数语言行为中的底层系统。反应又分为两类:第一类反应是直接和自发性的,如与人交谈和听广播。第二类反应是经过思考的,需要时间,速度慢些,如笔头测试、课文阅读、强调语言规则使用的笔头练习等。所有这些作业都能够重复检查和修改。在第二类反应输出中,监察系统发生作用。

4.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

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室策略的教学中把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融入统一的教学内容中。学生现在接受的语言学习策略和使用策略是系统式的,他们已感受到了其优越性。而且他们有机会与其他同学分享他们更喜欢的策略。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的策略训练,使用专门性的语言策略,在进行规则性的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策略教学。在典型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①对有潜力的有用的策略进行描述,模仿并举例说明。②以学生自身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引出其它的例子。③对策略教学进行小组讨论,在策略教学使用背后所反映出的理论基础上,制定一个针对专门性活动的方案,评估所选择的策略教学的影响力。④鼓励学生对策略教学进行广泛的实验。⑤把策略式教学融入到每天的教学内容中,用外显性指导和内隐性引导的方式把策略训练渗透到语言课程之中,帮助学生进行连贯的策略训练。

对于怎样引导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师至少有三种选择:①以提前准备好的课程材料为开始,然后决定在什么地方加入什么样的策略训练。②以一种策略训练开始,并围绕该训练设计活动。③随意地把策略训练在恰当的时机渗透到课堂中,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问题,加速课程的进程;允许学生选择他们自己的策略训练,并任意发挥,把其他的策略训练隐性地渗透到语言课程中。无论策略训练是否渗入到了教学中,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师都应将策略训练和普通的语言课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连贯的策略训练。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苏远连.论听力学习策略的可教性――一项基于中国英语初学者的实验研究[J].现代英语,2003,(1).

[3]王鉴棋,詹元灵.大学英语阅读情感因素分析[J].中国英语教学,2003,(1).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1996.

[5]RubinJ.Usingmultimediaforlearnerstrategyinstruction.inoxfordRL(ed.)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aroundtheworld:Cross-culturalperspectives(technicalReport13).SecondLanguageteaching&CurriculumCenter,UniversityofHawaii,Honolulu,1996:151-6.

语言专业训练篇7

关键词:技能训练分层分类一体化语文教育专业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合格的专业化小学语文教师。合格、专业化意味着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要达到这些要求,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接受全面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教师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决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纵观师范教育近些年实施的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学生掌握的技能包括教师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教育管理基本技能。结合语文教师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的最主要技能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块。语言表达实际上包含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口语表达训练可细化为普通话听说训练、朗读吟诵训练、演讲交谈论辩训练、教学教育口语训练。书面表达训练包括写作训练、书写训练等内容。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工作蓝图,是顺利实施教学、确保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一项训练就是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时下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样的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正因为课件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要掌握课件制作这项能力,就必须接受系统学习和训练。

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后环节训练,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能力的综合。这个环节的训练必须结合真实教学情境,亲身体验、反复模拟、深入反思、不断改进,这样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才能轻松上阵,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二、教师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高职高专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抓好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如何推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发展呢?学校应依据学生的整体素质,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语文教育专业分层、分类、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分类别指技能训练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三大类。分层次指教学技能按学期分项进行。第一层次(第一、二学期)进行三字、一话、一读、一讲专项训练,“三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一话”即普通话,“一读”即朗读,“一讲”即演讲;第二个层次(第三、四学期)进行一制作、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专项训练,“一制作”即语文课件制作,“一设计”即语文教学设计,“一说”即说课活动,“一实践”即教学实践。一体化指三大类中每个层次专项训练都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这个核心进行。

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施

构建训练体系,实施技能训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相关课程,实施训练。

各专项训练要落实到位,应以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或两门)相关课程为依托,进行课堂训练,再向课外延伸。第一学年专项训练中“三字”训练是依托“书法”基础课开展的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训练;“一话”是依托专业基础课“普通话语音”、“现代汉语”开展的普通话训练;“一读”是依托“古代文学”、“古代汉语”课程开展的古诗词、散文名篇诵读训练,既能掌握朗读技巧,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一讲”是依托“教师口语”课开展的演讲训练,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二学年专项训练:“一制作”指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展的语文课件制作训练,要求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制作工具,依据小学课本内容选题并进行设计。“一设计”、“一说”、“一实践”三者都依托“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课堂模拟”课程开展,通过大量教学设计训练和说课活动,反复评议、修改再进行课堂模拟,实施教学训练。

2.开展第二课堂,巩固训练。

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仅依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应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设置第二课堂,并以此为主载体,建立与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相关的兴趣小组,举办拓展类知识讲座,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为补充,进一步巩固各层次训练内容。课内训练由各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外训练由班主任和高年级相关课程教师督促检查。第二课堂围绕语文教师基本功开展演讲、朗读、三笔字等每日一练活动。包括钢笔、毛笔、粉笔字三字训练、普通话训练、演讲训练等模块。其中“三字”训练主要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汉字为基本内容。对师范生加强书写汉字技能训练,纠正已经形成的不良书写习惯,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书写行为,这是一个相当繁难的任务。普通话训练除了需要对《普通话实训教程》进行学习外,还要选择一些美文、诗歌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部分篇章,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结合技能考核,强化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通过课堂和课外两条线进行,训练水平、效果如何需要对学生进行考核。系部应成立教师技能培训考核小组,负责培训,依据每学期训练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学期考核。由于技能培训与考核覆盖面广,项目多,就会营造以考促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同时,通过考核,教学技能培养延伸、渗透到师范生大学三年的成长全过程,为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素质和水平提供保证。第一学年以教师基本功“过关”训练为主,抓好普通话、书写、朗读、演讲的考核;第二学年以教学常规“入门”训练为主,掌握和熟悉教学各环节的常规,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的“达标”,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通过校内、校外老师的双重指导,接受最大强度训练,实现教师职业技能毕业的最终考核。

4.组织技能竞赛,拓展训练。

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技能,增强他们走向小学讲台的信心,除了依靠课内、课外训练、技能考核之外,还应该经常开展学生技能展示与竞赛活动,如粉笔字大赛、钢笔字大赛、板书设计大赛、演讲与朗诵大赛、辩论赛、教学设计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大赛、模拟教学大赛等,以赛促学,助力、拓展技能训练。

总之,技能训练体系训练项目多,时间跨度大,且内容时有交叉,要使训练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整个训练循序渐进、科学有序,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突出,收到实效。构建课内学与课外练、校内学与校外训,主体培养与个体发展、讲练考赛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语教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计划、大纲和评价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新民.构建语文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体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语言专业训练篇8

不仅可以提高交替传译的训练效果和学生的交替传译水平,同时也为未来更好地满足口译市场的需求奠定基础,在学习韩国语之初,授课教师在讲解完课文要点后,都会找学生将课文翻译成中文,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语法要点。其实这一过程便是“初级视译”的过程。视译由从a语言(汉语即母语)到B语言(韩国语即外语)和从B语言到a语言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课堂中进行从B语言到a语言的“视译”。通常授课教师仅仅将此当作阅读理解,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口译中“视译”练习的过程。因此,在这一初级阶段,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讲授完课文要点后,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翻译成中文,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参照书后译文,看着译文回译到韩国语,从而实现从a语言到B语言的口译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陆续向学生介绍顺译、断句、衔接、重组、语序倒置等口译技巧。注听力口译训练口译训练需要学生起步时就具备良好的“听”的意识和习惯,听是口译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译译员作为源语信息的传达者,首先要对源语信息有很好的理解。在韩国语口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专注听力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听力课的时间,从初级阶段开始对学生进行专注听力的训练,向学生渗透口译的练习和操作技巧,为日后正式进入口译课程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韩国语专业的学生一般从第一学期开始便开设听力课程,进入第二学期后,学生们可以在半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实际的操作方法如下:(1)进入第二学期后,当学生听完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弄清文中的生词和语法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源语重复练习。起初学生可能不熟悉这种练习方式,跟不上原文的节奏,部分语言表达比较生硬,无法完整地跟随下来。但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如影随形般跟上源语内容,口语表达也会做到熟能生巧。这种练习可以进行两个学期左右,即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到二年级第一学期结束。(2)随着专注听力训练的进行,学生的源语重复能力会不断增强,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可以在进行源语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增添源语概括练习。源语概况练习是为了在专注听力、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原文的核心内容用语言表述出来,这一练习可以从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开始到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3)进入二年级以后,在前期进行的源语重复、源语概况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而定,可以略微添加译语概括和同声传译的初级训练。以上的源语重复、源语概括、译语概况、同声传译等这些原本属于口译阶段的练习方法被用在听力课程上,其目的是使学生在专注听力的基础上,进行口译搭配练习,从而达到既能够提高听力又能够提高口译能力的效果。但从上述的步骤来看,各部分的练习各有交叉,其中源语重复的练习是最基础性的练习,到中级阶段后可以停止。但无论如何,专注听力下的口译训练,是为未来进入口译练习打基础,是入门阶段,所有的训练都只需让学生了解这一练习方法,建立起口译意识,不必强求学生做到完美,增添思想上的负担。

柴明指出,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大多不会成为职业同传译员或大型会议译员,但可以从事中级水平的口译活动。韩国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担任一些陪同口译的工作。因此学习为就业服务,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尤为重要。在三年级下学期的口译训练中,可以安排迎接、宴会、导游、贸易谈判等主题的口译实践,通过韩汉两种语言的转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掌握口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有意识地借助认知知识培养双语转换思维模式,并借助认知知识完成对语篇的理解、记忆、表达。会议口译训练尽管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会从事会议口译工作,但笔者依然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一个学期的会议口译课程,一来是为了在“陪同口译”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让学生对口译的认识和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二来可以为学生未来进一步提高个人能力和水平作铺垫。会议口译训练以交替传译训练为主,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时俱进”的主题,如中韩两国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粮食、环保等内容,同一主题以韩译中、中译韩各一次的形式进行。按照国际惯例,职业翻译一般是从外语译入母语,但中国的翻译市场情况比较特殊,尤其是交替传译中一般都是同一个翻译负责中译外和外译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培训时间,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胜任中译韩和韩译中两方面的工作。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职业口译市场与特点,使学生了解译员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还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口译训练,包括无笔记交替传译训练、笔记与表达训练、高级视译训练等,同时还要针对每个主题,让学生了解专业背景知识和学习相关的专业术语。中国国内的韩国语教育受各学校师资配备、教学时间安排、培养目标设定等因素的影响,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效果也不尽相同。而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韩国语口译人才的培养必须提上日程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笔者提出初级视译、听力口译训练、陪同口译训练以及会议口译训练四步模式,从而对韩国语本科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建构,希望能够对国内各高校韩国语口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本文仅从理论上加以建构,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从实证角度对韩国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此外,本文仅探讨了本科阶段韩国语口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不久的将来,韩国语学设立mti硕士口译方向,从本科到硕士的层级性、实践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更将是今后学者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民单位: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语言专业训练篇9

关键词:moodle高职德语教学

一、高职德语专业口语教学现状

语言的应用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根据历年德福考试(testDaf)结果的统计,中国学生的语言难点主要在听、说。而外语听说能力又是在就职面试、职业生活中最直观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笔者自2010年起帮助宁波地区的相关企业进行了众多德语业务员的面试,主要测试内容就是德语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而口语和听力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职德语专业教学中,口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过程。目前,高职德语专业毕业生50%从事与德语无关的工作,其原因是语言应用能力不过关,在面试中就遭到淘汰。究其原因,首先就是口语能力不过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语口语的训练。

目前,高职德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德语口语训练的软件。现有的德语口语训练教材,绝大多数是纸质的,有的附有光盘,但尚未有专门的训练软件,口语教材缺乏互动,并且内容、主题比较陈旧。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缺乏反馈和比较,即使有发音、表达上的错误,也无从得知。

2、缺乏对学生课后口语训练的监督机制。口语的练习时间,绝大多数在课堂之外。高职学生的自制力本身相对薄弱,在没有监督机制的制约下,学生课外的口语练习时间无法保证。各高职院校因为师资的限制,不可能对德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后一一跟踪辅导。

3、缺乏德语口语应用环境。在中国学习德语,3年的学制中如果没有设计国外学期,即使配备外教,学生在3年德语学习中也是脱离德语语言环境的。德语听说课每节短短40分钟的课时,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练习时间每人不到2分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口语应用机会,学生的德语口语能力就得不到锻炼。

二、moodle平台

2002年,澳大利亚martinDougiamas博士应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了moodle1.0版本。之后,moodle平台便在全世界广泛普及并被应用于网络远程教育。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moodle平台可以在网上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互动的学习社区。教师的课件、教材可以很方便地上传到网上、布置作业;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交作业,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都相对更自由;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可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学习氛围和语言应用环境。

二、应用moodle平台进行高职德语口语教学

由于通过moodle平台可以将学习者、教师、任务和环境四个学习语言的要素通过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了彼此的互动。当前,高职德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引入moodle平台的应用得到解决。

1、应用moodle平台设计口语训练软件。moodle平台中可以应用一些语音插件,比如nanoGong,方便地设计出适用于高职学生的口语训练软件。并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情况,可以快捷地通过计算机平台对所用的口语训练教程进行修改。语音插件不仅可以播放口语语篇,还可以设计录音功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相似度比对,实现人机互动,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训练结果的反馈。这样,不仅学生可以在家中有效地自主学习、提高口语水平,而且,教师对学生口语的提高程度有个可视的、量化的了解。

2、moodle平台的网络技术可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每个学生的训练时间都会被实时记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课后口语训练情况进行实时了解。这种有效的监控机制,可以弥补高职学生自制力不足的问题,督促学生在课后进行口语训练,从而达到足够的口语训练时间。

3、moodle平台可以建立虚拟的学习社区,塑造德语口语应用环境,弥补现实学习中语言应用氛围缺乏的问题。在虚拟社区中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互动,更可以与其他学生彼此探讨口语学习经验、比较彼此的口语水平,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口语学习效果。

目前,在国内moodle平台尚未被应用于高职德语口语训练中。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技术,如果能够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德语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从将来学生就业岗位职能要求出发,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结合,相信可以大大提高高职德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3年德语专业学习之后,具有较高的德语口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语言专业训练篇10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构成的分析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并对其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的构成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程很难顺利实施。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加快发展新疆“双语”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我十分赞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大双语教育力度的要求。双语教学可以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精通双语、有更广阔视野的人才。能不能搞好双语教育,除了教材,很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达标的双语教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内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汉语语言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

   (一)汉语语言培训

   汉语语言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大。用双语进行教学,必须要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这是基础。因此,对于培训学员最基本的要求是hsk成绩达标。

   汉语语言培训与其他语言类教学内容相似,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等。

   (二)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知识培训是补充和提高的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是培训学员大部分是专业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是以前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教学。所以,专业知识培训只是对学科的新内容、对转学科的学员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对学员相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加强。

   由于培训学员中有小学各学科的教师,因此,单一学科内容不多,但是学科种类却很多。

   (三)教学技能培训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最终的目的是保证学员今后能够用双语进行专业的教学,因此,教学技能培训在整个培训时间中所占比重也较大。

   教学技能培训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训阶段,另一个是实习教学阶段。其中,实习教学阶段为一个学期,且在一所中小学进行。因此,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培训阶段。

   培训阶段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和模拟课堂教学。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一)汉语语言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汉语语言培训的教学环节主要有:阅读、语法、听力、口语、写作、综合练习、hsk训练等。按照各个教学环节必备媒体类型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口语部分涉及媒体类型最多,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所需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类型也最多。因此,应对口语部分的支撑需求加以关注和重点分析,如果口语的支撑环境分析清楚,则其他各个环节均清楚。

   从教学过程分析,口语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两部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又分为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作业布置。

   1.应有完整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口语教学环节中内容讲授、课堂示范、领读、提问、课堂练习(对话练习、朗读练习等)与其他教学环节有共同点,教学的课件具有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展示功能便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语言类教学的特点是练习多,不论阅读还是听力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仅依靠课堂教学的课件无法解决加大练习量的问题。口语更需要较多的练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堂课教师只能提问、指导有限的几个人,其他人无法得到练习和指导的机会。

   因此,对于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应有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加大学员课堂练习的量,按照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完全具备制作这一系统的技术环境。

   2.应有支持口语课后练习的设备

   口语教学环节中最特殊的是作业的布置。由于口语的练习是学员说的内容,教师不论安排背诵,还是朗读内容,学员完成的情况只能靠下次课的课堂提问。但是,提问的人数有限,教师很难完全了解学员的实际情况,更无法布置跟读、对话练习这类的作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曾经尝试用录音机或者复读机。但是,由于作业的提交和检查都非常麻烦不得不放弃。应选择一种便于学生声音复制又便于作业提交和教师检查的教育技术设备用于口语和听力课后练习的设备。

   3.应有足够的语言类教学素材和题库

   语言类教学教育技术的支撑必须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普通课件需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素材。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要做练习就需要有练习题,不仅要有文字的练习题,还要有大量的音频练习题。同样,课后练习的设备也需要大量的习题才能应用起来。

   因此,教学资源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特别是音频类资源和题库。

   (二)专业知识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通过前面的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到相对于单一学科而言,专业知识培训的量比较少。

   但是这部分有两个特殊问题:

   1.种类多,涉及中小学的各个学科。

   2.不确定,由于是补充性和提高性的教学,因此,每届每课学员所要补充的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不确定性是教育技术支撑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专业技术培训的支撑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根据需要搜集、整理、加工,逐步进行积累,最终达到学科种类组成系列,内容全面覆盖。

   (三)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支撑需求分析

   1.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案例库

   教学技能培训阶段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案准备、说课练习等环节教育技术支撑要有课件作为教学的支撑,同时,还要有大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供学员参考。如教学设计案例、教材分析案例、教学案例、说课案例等等。因此,应有各学科的案例库给予支撑。

   2.应提供类似微格教室的新手段

   模拟课堂教学环节有其特殊性,模拟课堂需要学员进行模仿实际教学的讲课。这一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指导的时间有限,导致学员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的机会也有限,每位学员在进人教学实习之前,模拟教学机会太少,效果也不理想。以前教育技术支撑的手段是微格教室。学员在微格教室进行模拟教学,便于观察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微格教室建设成本太高,操作也十分繁琐。应提供更加便捷、能够达到微格教室相同效果的新的手段。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架构图(见表2)

 

   (二)体系架构图概况说明

   整个支撑体系分为软件和硬件两部分。

   软件部分面对学员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而此系统是建立在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之上,教学资源库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分为语言类培训、专业类培训和教学技能培训三部分;类型分为素材库、题库和案例库三类。资源库的底层需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撑,而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依托某个操作系统。

   硬件部分主要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两部分。

   通用设备是支撑软件体系的基础,有支撑底层软件的服务器系统,有支撑资源库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有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运行的计算机。

   专用设备主要是用于双语教师培训的特殊设备,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口语课程课后作业练习的mp3播放器;另一类是用于教学技能训练,替代微格教室功能的数码摄像机。

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应用与实践

   (一)语言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按照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体系的设想,逐步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其中口语教学环节最具代表性。口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2008年3月开始尝试在口语教学中运用mp3进行口语录音和口语朗读学习。首先,将课文泛读储存到每位学生的mp3中,以达到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课下指导和纠正口语发音的目的。其次,每堂新课结束后以问答或对话的方式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将答案录制在mp3中,以小组的形式上交作业。教师依据mp3中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地将口语学习结果反馈给教师,确保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其优点是: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练习的效果迅速被教师掌握。同时,积极进行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及口语素材、习题资源的采集和

   第二阶段:2008年9月开始尝试应用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进行口语教学。课程安排与传统课程安排变化较大,其差异如表3所示。

   在机房中,学生借助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将练习结果以“语言”的方式录制在计算机中并加以保存,进行自我检查纠错,最后上传。教师对上传结果进行检查、指导,形成以下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开口练习的时间成倍增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地记录每位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也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看到自我的进步,树立学习口语的信心。

   辅以mp3方式进行课后的口语练习,使得教育技术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论课堂还是课后,效果明显。

   其他语言类教学环节,如阅读、听力等一并进人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课程的安排与口语教学相似,均有一定比例的时间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同样达到了每位学员练习时间长、结果反馈快、学习自主性强的效果。

   同时,为了支撑计算机双语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收集和处理。其中扫描识别整理双语有关教材7本,共计1600多页,形成20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

   从录音带转为mp3音频资源16盘,共计约8小时的音频资源。

 

   收集mp3音频资源10g,音频资源共计约30小时。

   扫描识别整理口语教材2本,共计280多页,形成40多万字的文字素材,录制了全套教材的主课文和副课文的录音资料共计30课,200m。

   (二)专业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专业类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这一专业尝试应用,根据必修的专业汉语准备了数字版的专业汉语教材供学员参考,并针对专业汉语收集了大量练习题供学员练习。同时,根据学员的实际需要准备了offfice,flash,vb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素材供学员学习使用。

   (三)教学技能类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教学技能类培训也是针对信息技术专业的应用,提供了教学设计案例、说课案例、示范课程录像资料供学员参考,并鼓励学员搜集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在模拟课堂环节提供3台数码摄像机替代微格教室供学员使用。所谓微格教学其核心是将学员的模拟教学活动通过摄像机录制下来,供学员、指导教师观看,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往采用微格教室的方案受到了当时技术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在没有数字化的时期,模拟摄像机很难保证录制的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过程录制的质量,要安排多台摄像机和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录制。因此,整个微格教室的成本很高,还必须配备专门摄像技术人员。

   数码摄相机用于教学时,摄录像质量远高于当年微格教室的摄像设备,同时操作极其简便。只要对学员稍作讲解,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完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员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开始模拟课堂的训练,学员面对摄像机也很紧张。虽然不完全是面对学生,但效果也很好。学员完全模拟真实教学过程进行讲课,然后观看录像,很多学员立刻发现自己的问题,积极准备重新开始讲课。有的学员面对摄像机讲了十几节课,最少的也讲了七八节课,如果考虑同一节课重复多次的讲解,相对以前每位学生只能模拟讲解两三节课,效果十分明显。

   当学员进人实习阶段时,所在的学校不同。同一学校各专业的同学都有,但是实验班的学员都是最早进人实际教学环节的,有的学员比其他学科的同学提前4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