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班绘画教案反思十篇大班绘画教案反思十篇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7:57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1

小班幼儿技能匮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艺术活动需激发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主动地表现美,具有审美情感的萌芽。绘画是幼儿表现美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一支笔一张纸在幼儿手里能出现千变万化的世界。但掌握一定绘画技能是幼儿顺利地进行美术表现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幼儿艺术表现的必要前提。小班幼儿正处于绘画的第一个阶段――涂鸦期,也就是说他们喜欢画,但缺乏目的性和表现力。他们生活经验缺乏,表现手段、方法、水平较低,绘画技能匮乏。然而绘画技能是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的动力定型,我们能让小班的孩子进行反复枯燥的临摹、涂色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克服小班幼儿绘画技能匮乏这一问题呢?

我们尝试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为幼儿能尽情地挥洒心中的美做准备。下面以两个活动对比为例具体展开,从活动方案的确定、反复试教、反复修改、直至教学应用、教学水平、理论水平显著提升。

尝试与发现

第一次活动我们首先明确绘画活动的目标,精心设计了教案,认真准备了教具。开始导入时,我们设计提问:“小猫最爱吃什么?”幼儿回答:“鱼。”再问:“那小猫用什么办法捉鱼呢?”幼儿便嚷嚷开了:“用钓竿、钩子……”“还有什么办法吗?”教师继续启发,希望孩子们回答“鱼网捕鱼”。但是,孩子们没有喊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只得将鱼网教具展示出来,“这是鱼网,可以一次捕到很多小鱼,为什么……”正当教师想对鱼网的作用加以深入时,一个孩子快速钻到了我手中的鱼网下面,还用探询的目光瞄了教师一眼,教师灵机一动说:“这条调皮的小鱼被我给网住了”,可不等教师话音落下一个、两个、三个……不一会儿十几孩子钻到了鱼网下,“呵呵,我也被网住了!嘻嘻嘻!”孩子们乐在其中,而教师却束手无策。不可否认教师充分发挥了她本身的教学机智。经过教师的示范,“先画横线再画竖线,横竖线要交叉叠在一起”幼儿开始作画,每位幼儿分别在一张印有许多鱼的铅画纸上,用油画棒画鱼网,“比比,谁网到的鱼多、谁织的网又大又密”,教师还在不断提示评价,“赵老师,我画好了”声音来自平时能力较强的许涛,教师过去看才发现,他只将网画在一条鱼的身上。不一会儿,“我也画好了,我也画好”的声音此起彼伏,有只画竖线的,有只画横线的,还有倒是画了交叉的横竖线,但这网已破烂。活动并没有激发幼儿对画网线的兴趣,教师评价乏善可陈,无法唤起幼儿共鸣,幼儿以完成任务为目的。

活动的反思与探索首先,得益于幼儿的启发。孩子爱玩,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孩子们钻到鱼网底下”细细反思这个行为,使笔者深受启发,既然孩子乐意钻鱼网,那是否可以设计捕鱼的游戏来再现情景――“鱼网捕鱼”呢?让幼儿有形象直观的体验,突破鱼网为何能捕鱼的认知难点。让孩子们真实地体验到,横线竖线交叉织成的网能捕鱼,网织得越大捕到的鱼就越多。其次,得益于良师的指点。绘画活动要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激发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不一定从技能开始,不一定按教师的目标、要求进行;从幼儿原有的经验认知出发,从幼儿技能水平出发,从幼儿的意愿、需要出发,让幼儿画画成为一种游戏、一种获得快乐的艺术活动,让孩子既能获得愉快的体验,又能得到技能的发展,才是成功的活动。再次,得益于教师同行的建议:有些老师提议作品纸张再大点,有利于线条的延伸,更能让孩子们放开手脚;有些老师提议可以运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和作画方法,孩子们早已对经常使用的彩色笔油画棒失去兴趣,提供一些新鲜的作画工具或许更能吸引幼儿,让幼儿能更专注地参与绘画活动,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的评价指导必须有层次性。

第二次活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反复试教修改,我们又精心组织了一次活动。教师选择用简洁的导入方式:“小猫最爱吃什么?我们去小河边找找有没有鱼。”(白色铅画纸做成一条小河,并用白油画棒画上各种鱼虾――由每人一张改为全体幼儿一整幅)“咦!怎么没有呢?”“我们来试试”,教师轻轻拿起蘸了蓝色水粉的刷子一刷。“小鱼有了,小鱼有了!”孩子们兴奋得拍起手来。孩子们也兴奋地动起手来,“我找到鱼了”“我找到小虾了”“这里还有一个大贝壳”……“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小鱼,小鱼怎么游?”音乐响起《小鱼游》,孩子们随着节奏摆动身体,在教师带领下朝一个方向游,正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忽然拿起旁边的鱼网一下网住了好几个幼儿。这时,教师再出示鱼网,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高高举起的小手有很多,“这是抓鱼用的,是网”。有些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喊出来了。与第一次活动同样的问题,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反响。虽然,孩子们已经知道了鱼网,但通过教师的总结概括“它叫鱼网,由一条条横线和一条条的竖线交叉织成的”,提升了孩子的认识经验。最后,教师在示范画网时,又结合儿歌“横线、横线排一排,竖线、竖线排一排,织成鱼网大又密,网住鱼儿多又多”进行示范,一个个小脑袋看得可仔细了。孩子们纷纷拿起棉签、油画棒、彩色笔,在小河里帮小猫网鱼。

研究与反思

两次活动的比较,深刻地反映出:一切以幼儿为中心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一个突出特征,我们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可这又不得不依赖于绘画技能、知识经验等积累,还必须要避免技能技巧片面化和标准化的偏向。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我们尝试以游戏情境,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进行不同技能的练习;以情境化的评价方式,支持和优化技能的练习,颠覆反复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让小班幼儿轻松掌握绘画技能,为顺利进行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尊重幼儿的意愿:以游戏情境,激发和保持幼儿学习绘画技能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几乎一切活动都是游戏。皮亚杰说儿童“具有一个可以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游戏就构成了儿童的这个活动领域。小班幼儿认识和表达事物时会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他们乐于表现和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形式,所以我们尝试用游戏贯穿整个活动,来感染幼儿。在试教时,孩子们对鱼网这一新鲜事物敏感、好奇,导致“孩子们偷钻到鱼网底下”的这一幕,这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孩子强烈的游戏愿望。于是在研讨活动中我顺应幼儿的意愿,融入了“小鱼游”,的游戏,让幼儿贴近鱼网,通过游戏获得网鱼的体验,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运用游戏贯穿整个活动,来感染幼儿,从帮小猫找鱼(刷色)――引出鱼网(游戏捕鱼)――幼儿作画(捕鱼)一直都在游戏、在玩,孩子们没有机械地画网格,只想着我要帮小猫多抓鱼,也没想横竖线要怎样才能画直画长画密,只知道要帮小猫多抓几条鱼。让幼儿愉悦、新奇的体验、活动中自觉的学习、成长。

满足幼儿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形式,进行不同技能的练习。点、线和涂色是进行美术表现的最基本元素。美国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六个时期,小班幼儿正处于第一个时期――涂鸦期(基于肌肉运动的最早的图画,随后成为心理活动的表征;各种各样的涂鸦包括无序乱图、纵向乱图和画圈;这个时期的后期,儿童可为自己的涂鸦命名),幼儿喜欢到处随意自由涂画,无目的性。幼儿喜欢到处随意自由涂画,他们羡慕老师手中的刷子和粉笔,他们想尝试各种能绘出图案和色彩的工具。在第一次试教里,教师提供的油画棒,孩子几乎每天接触早已厌烦,他们便随画了横线或竖线就没有兴趣再画了,他们渴望更多更新的材料和工具。而我却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教案、自己的目标,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在最后一次执教时,笔者选择了孩子新奇的软毛刷涂色,在“捕鱼”活动中到小河里找鱼,利用白油画棒在白铅画纸上的色隐性事先画好鱼虾蟹等,“怎么没有鱼?”设置悬念,再让幼儿用软毛刷涂色,“我找到小鱼了,我找到了虾……”幼儿的兴奋溢于言表,为整个画面涂上了底色的同时完成了软毛刷涂色的技能练习。同时,一改往日进行绘画时一人一张纸的作风,以整条小河为作画纸集体作画,让幼儿有更大发挥空间。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抓完这边再抓其他的)却仍兴致勃勃,也可以更直接亲近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充分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我们准备了棉签棒、油画棒、彩色笔等作为绘画工作,适合不同水平层次孩子的需要,满足孩子对多种工具绘画的需要。

兼顾幼儿的差异:情境化的评价指导,支持和优化技能的练习不同个性的幼儿在绘画时的喜好也不相同,教师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想象,不要求其所画内容都一样。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也由于家庭背景、经验水平的不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孩子们可能会将苹果画成黄色,这时教师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幼为本,还具体表现在“促进每个孩子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的思想”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第一次试教时教师的指导“先画横线再画竖线,横竖线要交叉叠在一起”“比比,谁网到的鱼多、谁织的网又大又密”只是对全体孩子的一般要求,缺乏层次性、情境性。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现实需要,使他们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获得发展。因此,在后来执教时,我改用儿歌的形式教幼儿学画网格线,并用情境化的评价来引导幼儿,“小鱼的头钻出来了哦,加些横线拦住它”――针对能力较弱不能完成交叉线的孩子;“网格的洞洞太大了,小心鱼偷溜出来哦”――鼓励完成交叉线的孩子反复练习画长线;“如果一个人的网不够大,试试两个人的网连在一起”――向成功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合作。教师要伴随幼儿绘画的过程,根据幼儿绘画的内容情况做出适应的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不同要求,在画网格线的技能习得的同时,让孩子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2

教育改革到今天,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已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因为幼儿绘画活动能够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直观的得以表现,所以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之一。在绘画活动中幼儿通过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来表现创造内容,而过于注重绘画技能的学习又会限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层面上已尘嚣日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又要求“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分析当前幼儿园绘画活动的形式,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克隆式的绘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幼儿依赖性强,习惯于“依样画瓢”,模仿成人示范动作,久而久之,自我表现及思维受到压抑,失去绘画主动性和创造愿望。第二,完全按幼儿意愿自主作画、不加要求随意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幼儿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绘画技能,在绘画过程中得不到及时帮助,容易丧失兴趣。第三,把成人的想象强加给儿童,以奇异的造型、点、线、画、色、体的拼凑淹没了创造力所应蕴含的深度内涵。这种绘画模式将成人的审美观强加于幼儿,无法体现幼儿的创造意愿。第四,反对传统的克隆式绘画模式,虽认识到随意作画的不足,但无法上升到一定的理论程度,导致具体操作时缺乏可依性而出现的时而传统、时而随意的交替性绘画模式。

审视新《纲要》的要求,我们认为通过调整教学策略促使创造力与绘画技能协同发展的尝试与研究十分必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层面。通过儿童绘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建立系统的教学整体框架。对绘画教学目标、内容、指导方法等进行研究总结,形成独具特色的绘画教学理论。

(二)幼儿层面。转变幼儿学习方式,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学习绘画技能,研究适宜幼儿发展的绘画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儿童画基本知识和各种绘画表现手法,发展幼儿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以不同年龄段为依托,建立适宜幼儿学习特点的绘画内容学习体系。

(三)教师层面。提高教师科研的兴趣和能力。通过课题研究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经验总结与分析能力。

三、课题研究对象、原则、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第四军医大学校直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的内容

我们旨在通过研究,建构绘画教学课程有效模式,确立教育目标、探索教育策略,提炼教学方法,实施有效评价,形成独具我园园本特色的教研模式和绘画教学理论。

(一)绘画教学课程研究模式的形成

我们以确定计划一实施课程一反思评价一找出问题一调整策略一再次尝试为绘画教学课程研究模式。以幼儿绘画教学为核心,以幼儿创造力和绘画技能发展为主线,通过反复循环遴诜出最佳方案予以集结。

力求合理组织建构绘画教育课程结构,实现绘画教育结构整体优化。

(二)教育形式拓展与内容开发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选择绘画主题,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想象。选择集体、小组、区域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三)教育活动组织

通过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法达到教学目标。

(四)作品评价研究

在教师以科学评价观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评价的同时,影响家长评价的角度和认识,不但注重过程,而且注重结果。

四、研究过程综述

(一)概念界定

创造力主要是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是一系列连续的高水平思维活动。

绘画技能是指幼儿完成绘画活动所需要学习的基本技能。绘画技能包括:使用绘画工具的技能和表现绘画内容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论证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理论培训,确定实验班和对比班,实施实验前测,调查幼儿现有绘画水平及已掌握的技能。

我们制定前测观察记录表,于2006年9月采用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进行前测,调查幼儿绘画学习情况。观察后,发现部分幼儿想象力丰富,可以用语言表达,但不能用绘画的形式体现:部分幼儿可以按要求模仿教师作画,但无法独立完成。经分析有以下原因:(1)幼儿缺乏一定绘画技能。幼儿无法将想象的内容用画笔得以表现。当孩子兴致勃勃的描述冰淇淋房子的外形后,面对老师“画出来”的要求却回答“我不会!”(2)只注重模仿,缺乏自主创造的练习。(3)评价不科学。当教师出示两幅同样内容的作品时,80%的幼儿以画得像为标准评出其中一幅作品。

2,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第二阶段: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阶段。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绘画教学、收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中期实验报告。为解决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力发展和绘画技能学习相协调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近三年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我们设计与制定了一整套小班至大班的教学计划与内容,使幼儿在循序渐进地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具体实施为:

(1)创造性的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技能。

任何创造力都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绘画技能的学习,重点在教与学的主导地位上。如果过分重视教,则幼儿的学习就成为单一的临摹。而要实现幼儿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引导必不可少。

①灵活运用观察――概括――拓展――提炼法,为幼儿的绘画创造活动积累素材,提供方法。

绘画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观察是进行绘画活动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人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绘画活动积累素材,观察能力提高了,想象力、创造力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概括法可以使观察到的形象更加鲜明、典型、稳定,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拓展法可以帮助幼儿丰富经验、积累素材。提炼法可对丰富的素材合理利用,根据幼儿意愿和想象加工、删减、组合。因此,我们灵活运用观察――概括――拓展――提炼法。首先在课前或课堂上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事物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由整体到局部、由全面到细节,帮助幼儿加深感受,使幼儿“有物可画”。其次,我们帮助幼儿边观察边用简单、形象的词语进行概括,以加深幼儿的视觉印象,然后运用拓展法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心理环

境,提供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视觉材料,激发绘画兴趣,进一步启迪幼儿的想象力。最后,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图形组合,自如地进行美术的表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①抓住同类事物的结构特征去比较异同,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拓展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要根据活动内容及时引导幼儿对外形相似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观察与概括,借鉴相同,变化不同。如:在大班的《动物世界》主题中,幼儿掌握了猫的表现方法后,在接下来的熊、老虎、狮子等的绘画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与猫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经观察发现:这些动物身体的组成部分相同,只是各部分的外形、比例、大小、皮毛等不同。于是教师启发幼儿运用已掌握的绘画技能,变化不同的部分,在画猫的基础上进行添、减或改变,幼儿竟然以不同的表现方式画出了其他几种动物。

⑨适时、适度地运用示范方法,为幼儿的创造想象提供“支架”。

这里所指的示范法并不是传统的模仿画,我们把示范的重点放在绘画的方法上,不是让幼儿模仿单一的形象,而是从出示的先后顺序、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诠释。

局部示范法: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中,将对幼儿来说有难度的部分进行重点示范。如:在进行小班绘画活动《小金鱼》时,金鱼的大尾巴是个难点,教师就请幼儿捡来梧桐树叶,采用描轮廓、拓印及手指空描等方式积累技能经验,并将此经验迁移至对金鱼尾巴的观察与表现上,让幼儿在短时间内很快把握了重点,从而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一气呵成,并进一步画出金鱼在水中与同伴做游戏或吐泡泡等情节,刨造性地完成作品。

欣赏示范法:教师提供角度多样的范画,启发幼儿观察,使幼儿在视觉上获得一定的信息感受,扩大视野,激发幼儿的做画兴趣。如:在进行中班装饰画《大树宝宝穿花衣》时,教师提供了许多装饰线条、图案的范例,供幼儿参考,幼儿可选择其中的线条与图案,结合已有经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作品示范法:每个幼儿的美术创作都是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成份。组织欣赏不同幼儿的作品,通过幼儿的介绍来理解他们的创意,既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也能用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并激发他们在作品中创造表现的有效途径。

④提供形式多样的材料,满足兴趣,激发创造力。

绘画材料的单一性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幼儿的绘画兴趣。采用不同材质的绘画材料与工具,如:刮画纸、砂纸、色卡纸等也能对幼儿绘画兴趣乃至创造力的表现起到激发、提升的作用。此外,相对枯燥、单一的涂色活动也会使部分幼儿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感到疲倦、失去耐心。因此。教师要准备多样化的材料,既可以鼓励幼儿按自主意愿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又能在满足幼儿兴趣、提高技能的同时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2)以绘画技能带动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认为:创造力本身就包含了用已知信息建立起新的系统和组合的能力。创造力还包括把已知关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和建立新的相互关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及形式的组织上我们力求达到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①通过经验重组使幼儿在自由创造中拓展技能。

经验的重组是一个从可预知到不可预知的过程。可预知是教师通过引导可以预见幼儿的学习结果;不可预知是指在进行了可预知的活动后,以此经验为基础的绘画技能重组,其结果往往是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极富个人绘画特色的作品。如:在大班绘画活动《尖牙齿的怪兽》中,幼儿在学习了画很多动物后,会在这一活动中由此及彼进行联想,将以往的绘画经验进行分解组合,通过幻想、夸张,变形地创造出生活中没有见过的尖牙齿怪兽的形象,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仅得到了发展,绘画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②通过迁移生活经验,使幼儿在联想中丰富表现内容。

讲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我们把讲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引起动机”,抛给幼儿一个主题,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顾进行想象再造,拓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画面内容的目的,并使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幼儿作品《鞋子的畅想》、《快乐滑板车》《白雪公主》等就是这方面的例证。

③通过多形式添画提高绘画仅能,使幼儿自由想象,敢于创造。

添画的形式多样,各年龄段根据难易程度,其内容也有所不同,即教师或幼儿随意在纸上画好部分线条或图案,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完整的作品来。如:小班可提供一些简单的直线、弧线:中班可提供图形,大班提供的内容应更简单、更抽象,利于幼儿进行更广阔的想象。在添画活动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思索,大胆想象,一幅幅充满童趣的作品跃然纸上。在体现创造力的同时,幼儿的绘画技能也得到了练习和提高。如:中班活动《借形想象画》,教师让幼儿先随意的画一些线条,再根据这些线条进行想象的添加。在孩子心目中这些图形可以变成威猛的老虎、可爱的小兔、调皮的男孩和不知名的怪物。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④采取集体作画的活动形式,使幼儿相互习得、相互促进绘画技能。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相互合作的愿望。如《我们都是木头人》《马路上的汽车》等绘画活动,在作画前,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使创造性想象产生共鸣,并发生连锁反应,

启发与诱导出更多的新构思、新形象,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美术作品,在创作的同时,幼儿也相互习得了新的绘画技能。

(3)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幼儿的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是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评价作品在绘画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践中我们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形式:

①幼儿自评。

就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使大家了解画面所表现的幼儿思想,感情和对外界的认识。

②幼儿互评。

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们所接受、理解,这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布置,颜色搭配,形象表现等方面互相观看,互相欣赏,了解别人的作品内容,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孩子们经过对比、交流后会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好;谁的画想得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

③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注意体现保护和鼓励幼儿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面对作品,教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个

体差异,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准确找出其中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4)利用社区资源。做好家园配合i作o

①开放课题的半日活动,使家长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与成果。

②定期召开家长讲座,了解幼儿园及全社会对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最新目标及教育信息,并将绘画作品评价的正确理念传递给家长。

③定期开展绘画比赛及展览活动,增强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自信。

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第三阶段: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课题成果集,进行结题鉴定。

六、研究的成果与成效

(一)构建了幼儿园绘画教学目标体系。既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又注重绘画技能的培养,目标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如下图)

(二)结合科技活动开展,挖掘来自幼儿生活的科幻绘画主题。

2005年,我园十五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探索与研究》顺利结题。在接下来的绘画课题实践中,我们感到在绘画活动中引发幼儿的科幻想象和表现将更有意义。因此结合科技活动开展,我们对来自幼儿生活的科幻绘画主题予以挖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活是科学创造的源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不同的主题反应不一,在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更容易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创作的愿望。例如:“小医生”这一主题的产生源于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幼儿已获得了人物绘画的简单经验,通过接收大量信息和新闻,孩子们创作出了《机器人医生》(不会传染疾病)、《医生的翅膀》(医生带上这付机器翅膀就可以直接飞到汶川,更早的救助伤员)、《多功能药箱》(方便携带但又有很多功能的药箱)等等作品。又如在“在爱护地球”

的主题中,当老师启发孩子空气受到污染怎么办,孩子们创作了《废气吸尘器》,大大的机身上带有多个吸气口,将废气吸得干干净净……

(三)提炼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形象积累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各种事物形象,积累绘画素材的方法。

要求:教师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从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方面积累印象,其表现结果要比教师单一的形象示范更生动。

运用:①随时随地的观察:如:绘画活动《马路上的车》,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地感受,总结归纳出各种不同的车子外形,通过学习这些基本形状予以表现,幼儿作品活泼可爱,充满了童真。

②主题观察:专门组织幼儿进行的观察活动。例如:《我爱好妈妈》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三八节活动中我们班布置成什么样了?(引导幼儿观察整体场景。)妈妈的表现怎么样?妈妈为什么哭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从面部特征进行观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全面的进行观察。

2想象表述法:给孩子一个主题,引导幼儿先表述想象内容,讨论如何绘画,再进行创作的方法。

要求:适用于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在使用时应注意主题符合幼儿年龄段,幼儿可凭已有经验进行想象。

运用:①图形想象:针对同一个图形,想想它可以变成什么。进行添画。

②实物想象:针对某一实物进行功能、外形改变的想象。如:幼儿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水果画法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创作出水果车、水果电视机、水果船等,因为幼儿已掌握水果画法,因此完成创作就会很顺利。

③故事想象:老师给孩子一个故事开头,幼儿据此创编下去,进行创作。要注意重点讨论将想像落实到画纸上所需的技能。如:《白雪公主》等。

④生活想象:在幼儿生活经验上予以想象。多方面启发引导幼儿,使之确定绘画内容。如《要上小学了》《长大的我》。

3,游戏联想法: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技能的方法。

要求:以掌握小部分、创造大部分为游戏主线。

运用:①变形游戏:如:教师给纸上画一条线,让幼儿随意变形。

②添画游戏:教师画出主要形象,幼儿添画相关的线条、形象。

⑨情景游戏:如:教幼儿学习画不同的竖线时,教师设计了“下雨啦”的游戏,“下大雨啦”(大排笔画长线条),“下小雨了”(小排笔画短线条)、“天上下起了毛毛雨”…

(四)形成辩证科学的评价观。

1评价时间灵活。除在活动后直接评价外,还采用餐前、餐后安静活动时、晨间谈话、离园等时间进行。

2,评价形式多样。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方式,重点指导幼儿采用两两互评、小组评价、多评一的形式进行作品评价。

3,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倡导教师除评价作品本身外,对孩子的作画习惯、想象表述、构图创新、用色搭配、与人合作的态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五)促进了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1,幼儿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随着幼儿绘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画是那么美,更加有兴趣参与绘画活动。幼儿的作品也积极地参与到环境创设中,特别是中大班,在主题墙、活动区及教室的四周、教研组宣传栏等处,随处可见幼儿的创作,为环境布置增色不少。

我园还通过现场作画展示、举办画展、组织孩子作品参加各种竞赛等活动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平台。当孩子们的作品受到他人的肯定,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后他们更显得信心十足,有幼儿作品百幅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得金奖,还有多幅发表在《娃娃画报》《幼儿画报》等各类幼儿刊物和专业刊物上。

2,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为确保实验研究的客观性,我们在前期与中期通过现场命题作画与交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了绘画技能与创造力的测评,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通过实验,幼儿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得到明显发展,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亦得到很大的提高,个性有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3,培养了幼儿的相互协作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绘画活动,为幼儿创设了相互合作的机会。也是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提高了,也体会到了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乐趣。

(六)教师教科研能力、绘画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两年的绘画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能力、指导能力提高显著,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不论是在业务素质方面还是科研素养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获得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优化,教学行为开始转变,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通过“学习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一一行动”的研究,老师们树立了新课程教育观,在课题研究中撰写了经验文章,对各种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起一支在绘画教学方面独具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

1,教师的多篇论文、课例文章在全国及省级评选中获奖及发表。

樊宁、王莹、吕红、魏煜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国幼教系统优秀教学论文及省级评选中获一等奖:

王莹老师的绘画活动设计方案《借形想象》和吕红老师的绘画活动方案设计《小手变变变》在部级幼教期刊《少儿美术》中发表:

吕红、王莹等老师多篇课例设计获全国少儿美术优秀课例大赛一、二、三等奖。

2,教师的教材编写。

王莹老师编写了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灵鼠与毛毛虫》系列幼儿园美术教材幼儿用书及由陕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美术教材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

3,活动方案及观察记录。

2007年3月至今,各年龄组依照学期教学计划认真进行实施,每一次的活动方案及观察记录均进行留档,成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4其他活动:

我园的多位教师多次在各类幼儿绘画比赛中被评为优秀园丁奖:

教师吕红做为优秀美术教师被《幼儿教师参考》杂志报道;

我园自行编辑的幼儿实验绘画作品集《孩子眼中的世界》内部出版:

有关我园的课题开展情况多次在园刊《幼教快讯》上报道,使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我园特色活动的最新动态,做到家园同步。

由于课题效果显著,我园还开办了以发展幼儿兴趣和特长为主的免费绘画兴趣小组,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

七、分析与讨论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充分证明:“幼儿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为我园教科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

(一)课题的开展对幼儿的发展有益。

本次研究中,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表现出极大的乐趣。他们不仅敢画、会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思维更敏捷、想法更丰富。这说明课题的开展对幼儿有益。

(二)教师潜力无限,有待激发。

本次研究活动完全展现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摸索出适于我园实际的研究方法与策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教师潜力无限,仍可深入挖掘。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3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英语绘本无疑就是这样的好资源,它能让学生通过了解原汁原味的语言,体验外国文化,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阅读;英语;绘本

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英语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还能促进词汇积累,提高写作水平。因此,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英文绘本融入阅读教学不失为拓展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健

英文绘本(englishpictureBook),指的就是以英语为表述语言的图画故事书。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是美术、文学、教育三者独特完美的结合。一本优秀的英文绘本,会以细腻的画面、精炼易懂的文字、精美的版式带领孩子走进其中的世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宽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思考力,体验美的感受。英文绘本以简单独特的语言呈现方式出现,这对于英语知识积累得较少的小学生来说,更能激发其阅读兴趣。

一、合理选择绘本,激发阅读兴趣

优质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的英文绘本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基础。为学生选择绘本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第10条指出:“课堂教学要尽可能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体现英语文化特色的视听材料,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发挥视听媒体对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感形成的积极作用。”

教师为学生选择绘本最重要的是要适合其年龄和认知水平。要选用一些包含图画类的信息、简洁生动的图画等的英文绘本。如果让英语知识掌握有限的小学生阅读枯燥无味的文字,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选用插入精美图画的绘本进行教学,学生会更乐于参与到阅读中来。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巧妙运用策略,提高阅读质量

1.轻松有趣的导读

英语谚语这样说:“Youcanleadahorsetowater,butyoucan’tmakeitdrink.”老师、家长可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书籍,却无法强制学生真正走进阅读,唯有阅读本身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英语绘本本身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图片精美细腻,文字精练简短,音韵和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惯。家长、教师在引导学生刚接触英文绘本时,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导读,避免学生出现不看图、不看文或者浮光掠影匆匆翻阅、毫无收获的现象,充分发挥英文绘本的最大价值。

2.方法得当的自读

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如何根据材料来理解文章、运用技巧来解答问题。英语绘本以“图”说“事”,图片代替了大量的文字,避免了小学生因词汇、语法的限制而产生的阅读障碍与焦虑;文句表达往往结构统一、反复出现。词汇以相同因素或者类别汇集,好读易记;从图到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故事,呈现了一个易于理解的完整情境。因此,英文绘本适合小学生独立阅读,能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自然习得语言。

三、构建评价机制,营造阅读氛围

构建一个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更为浓厚的绘本阅读氛围。

1.建立阅读成长档案袋

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级阅读书目推荐,学生则从推荐书目里选择并制定出自己每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每个学期末学生反思自我成长之路,搜集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记录表、自制的读书卡等各类材料,形成个人的阅读成长档案袋。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对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搭建了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让我们看到学生阅读方面成长的历程,留下学生努力的痕迹。

2.建立班级展示栏

教师可以在班级公开栏开设“阅读评比”栏。教师可以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英文绘本阅读任务,并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由小组长把各组组员阅读情况记录在班级“阅读评比”栏中,期末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并颁发相应奖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搭建展示平台

校园内可以展现学生绘本阅读成果的舞台有很多,比如学校的英语结、六一儿童节等文艺汇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模仿得惟妙惟肖的语音,也可以用生动的表演来演绎绘本里精彩的故事。英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比如阅读比赛、口语竞赛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比赛可以设置奖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让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获奖的快乐与成就感。

英文绘本是一种有意义的阅读方式,它带领学生走进那无声却精彩的世界,为学生带去快乐、扫去课外的无所事事。绘本的图文结合,连续、生动的故事情节都与孩子的精神成长相符,让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变得生动、灵活。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4

青花瓷是将青料通过工艺处理绘制在陶瓷坯胎上,再浇釉覆盖,通过窑火达到一定温度透出的一种青蓝色纹案,有独特的平面写意等特点。青花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坦之路,有鼎盛也有衰败,如清康熙年间,是中国青花瓷的鼎盛期,而进入雍正、乾隆以后,青花瓷又走下坡路。据记载:青花瓷的初期阶段在唐宋时期,到元代后期,青花瓷渐渐成熟了。直至现在,期间有起有伏,繁荣期青花艺术瓷更名扬海内外。

青花呈现的虽是一种单色,但它鲜明的色泽及明暗层次效果,却能胜过色彩斑斓的绘画艺术,青花可谓“无色”胜“有色”。青花艺术与水墨画有最基本的共同特征,表现力十分丰富。中国的绘画艺术,特别是水墨画艺术之黑白体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人这样把黑白体系运用得如此炉火纯青,形成魅力无穷的黑白艺术。青花艺术表现的是:简约而不简单,它蕴含了无以伦比的色彩。浓、淡、干、湿、焦对比运用适当,呈现出的效果犹如黑白艺术照一样,层次分明、色泽青蓝,这种梦幻般的青蓝,彰显了青花瓷特有的艺术效果。

青花艺术是传统艺术的结晶,以写意的表现手法较多,主要表现是:①青白分明,②自然生动,③虚实相生,④活泼多姿的艺术效果。受中国画的影响,其绘画笔墨技法与之相近。因此有“瓷上国画”之称。只是载体的不同而已,因此应用技法也有区别,其区别有三:①理解画意、下笔传神;②准确无误、不可更改;③落笔稍缓、起笔稍快。传统青花多以工笔为主,现代青花艺术则工笔写意相结合应用。其特点有五:①工笔为静,②写意为动,③工笔细致,④写意夸张,⑤动静结合。技法要素有六:①大笔浑洒,②小笔点缀,③浓料勾勒,④淡料轻描,⑤深浅相溶,⑥粗细参和。其次,线的表现力是青花艺术的另一个显著的语言特征。线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筋骨,因此青花艺术始终没有放弃用线来造型、来表现,体现了青花绘画艺术与国画的不解之缘。

既然青花艺术与国画艺术有着“姐们艺术”之称,它的笔力必然会流露出国画韵味,最为接近的是水墨画。由于它是用毛笔把图像直接画在瓷器上,烧成后在洁白光润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国画般的艺术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靓苍翠,十分富有艺术魅力。如果说以墨代色是中国水墨画高雅凝重、超凡脱俗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一个黑白体系,那么以青蓝颜色为主形成另一个蓝白体系,则有着与中国水墨画异曲同工的效果。青花艺术是描绘和塑造形象为主体的一种视觉艺术。它主要是通过各类形象的描绘,来反映和夸张现实生活。

作为画者,从事青花艺术创作,一定要认真地研究陶瓷文化,才不失其意其艺及历史意义。比如北方人性情豪放,青花图案简洁,写意夸张,图案具有北方粗犷豁达的情趣,很适合大写意,民间多,贡品极其稀少。而南方人则与其相反,小写意工笔为主,使其显得娇美。如水墨青花艺术,再现小桥流水、飞瀑直泄、云雾缭绕、青山绿水等江南风光,尽显另一番景象。特别要注意到题材与历史背景不能发生冲突,切不可想怎样画就怎样画,必须尊重历史,否则失其义又丢其境。

线的表现力是青花艺术和水墨画的另一个显著的共同语言。用线造型是国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刚劲的线条,起伏跌宕,纵横交错,敷色、题款,手起笔落,提捺勾扫,国画技巧中的人物画“十八描”,山水画“十八皴”,花鸟画“勾花点叶”、“谐音会意”等多种技法和吉祥图案,在青花绘画艺术里得到很好的运用。人物画重神韵,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画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花鸟画借物抒情,重视情趣的体现。始终没有放弃用线来造型、来表现。秉承着中国文化脉搏的青花艺术,自然也没有放弃用线来构筑自己独特的世界。在青花绘画艺术中,线是造型的最基本的骨架,没有线构的支撑,青花绘画艺术也就“挺不起来”。线条的运笔、用力、行笔要求上非常一致。过快则线条浮躁,滑而无力:过慢则线条滞涩。

青花艺术与中国水墨画还有一个默契的语言:写意。中国画更着重于写意,以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的手法,把自然物象变成艺术形象,赋予形象以情感,融入创作者的气质、心态,达到“形神兼备”、“触景生情”的境界。写意是一种心境。“以形写神”就是写意理论的精髓,通过传神来表达作者对美的理解和心态。“不求形似,以神写形”。青花创作,尤其是民间青花,无论什么题材,其在简练、夸张的表达上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充满生气。

青花艺术中的水墨画多为文人画,画家即兴挥毫,意趣盎然。画家笔下的形象,往往是创作者心灵世界的折射。虽然与国画中的文人画不同,青花纹饰以市场需要的题材作画,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内容为主,但青花艺人个性的发挥仍然不时流露,是民族艺术的体现。

这里要说明的是;传统的青花绘画与写意青花的绘画在画法上不尽相同,传统青花的图案装饰性极强,料色浓淡变化不大。写意青花要充分考虑画面与造型之间的关系,风格要统一,青花写意,写意画顾名思义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也就是说从工笔大写意到小写意,以及兼工带写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青花绘画主要集中了花鸟、走兽、山水、人物,题材丰富,如百花齐放佳果满园,国色天香富贵花,出水芙蓉见高洁,菊残犹有傲霜枝,室有兰花不炷香,暗香浮动月黄昏,岁寒方知松高洁。雅士不可居无竹,梧桐叶落天下秋,百花竞放入画图等等。包含了由于时下陶瓷艺术的繁荣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青睐。所以,绘画也给青花瓷增添了文化的魅力,让观者赏心悦目,形成了青花瓷以绘画为象征的陶瓷感念风格以及民间青花瓷质朴浑厚的感觉,由此精品一度视为贡品或国家赠品。

青花绘画艺术中,除了“形”给人们感官上的愉悦的刺激外,其内容所隐喻的意趣也是别有洞天,比如画花鸟,它给人传递喜庆信息、画龙画虎表示威武庄严、表示笑傲风霜等等,不胜枚举。比如说柳树,人们可以从柳枝嫩叶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柳枝的飘拂中感觉微风阵阵,从掉叶的柳枝中感觉冬天的来临。柳树下的爱情诗句举不胜数,这是东方人特有的情爱表现方式。柳树与水相伴,男人与女人相依。这就是东方绘画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

青花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作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努力地创作青花绘画艺术作品时,需要不断理解中国画之精髓,坚持表现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颇有品位的陶瓷艺术作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陶瓷艺术)高端培训

宁勤征陶瓷艺术研修班开始招生

宁勤征陶瓷艺术专项研修班已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宁勤征研修班本期主要教授青花瓷彩绘、釉上彩瓷、颜色釉综合装饰等,导师宁勤征为学员设置了严格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在导师教授专业课程之外,这次高级研修班的公共理论课程大部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部完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央美术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所国家重点工艺美术专业高校,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有深厚的教学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级研修班(下称清华美院工艺美术高研班)”,是该院开办的唯一以导师专项研修班形式开展工艺美术高端教育培训的研修班。

清华美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以公共理论课、导师公开课及导师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开设多个门类的研修班,如陶瓷、紫砂、刺绣、内画等,开创了高端研修班全新的课程体系。

这次清华美院邀请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著名陶瓷艺术家宁勤征任高研班导师。他一直对陶瓷艺术传业授道解惑怀着拳拳之心。作为清华美院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所属班级之一,宁勤征陶瓷艺术专项研修班主要教授青花瓷彩绘、釉上彩瓷、颜色釉综合装饰等。

学员通过学习,可熟练掌握青花瓷与新彩瓷的绘制技法,创作出较为完美的青花、新彩作品;了解高温颜色釉的绘制工艺过程,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创作出较为完美的高温颜色釉装饰作品,同时提升学员的设计理念思维,打破固有的传统素材内容,作品能够进入市场化流通。

本期陶瓷艺术专项研修班创作教学实践基地设在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与研究院合作,在宁勤征导师为主导教学的基础上,穿插多位艺术大师为学员补充全方位的陶瓷知识,力图打造全方位的艺术人才。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5

一、绘画日记活动让教师更懂幼儿的画

(一)色彩的运用更能让教师感受作者的情绪

参观学习时,看到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作品时,老师们都会驻足欣赏一番,开始我们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感受孩子这稚嫩的笔触,画面上绚丽的色彩让我们惊叹,不管是什么色彩,他们都敢去尝试,这充分显示了孩子们特有的色感,这是我们许多成人所不及的。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绘画日记的研究中,了解孩子们绘画的意图和用色含义后,我们对他们的画有了新的看法:在孩子的色彩世界,高兴是可以用五彩和跳跃的色块来表现的,当他生气沮丧时,可能就是单一的、灰暗的色彩来表现的。一次,班上的佳阳小朋友在画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把所有的物体和人都涂成了红色,开始我很生气,心想这孩子怎么捣乱呢!我不解地问道:“怎么所有的色都是红的?”阳阳撅着嘴说:“我们在吵架,我很生气。”我笑着说:“哦,原来如此,是心里冒火了!”

(二)线条的夸张是孩子情感的体现

我们很喜欢看画得整齐、比例恰当而有序的作品,这比较适合我们成人欣赏的眼光。但现在,孩子们夸张的笔触也常常是我欣赏的亮点。常常看到孩子们把人物的手或脚画得一个粗一个细,一个长一个短,比例严重失调,若在一些家长眼中就是很不好的画了。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宝贝,你这画得是什么呀?太难看了。”我们老师会说:“你宝贝的画很有特点,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把这只手画得很长吗?”家长很奇怪地看着老师说:“不知道,他就是不会画!”老师笑着说:“他想走快点去拿玩具,脚长的人走得快!”“哈哈哈,真的吗?很有趣。”还不相信地看看自己的孩子,直到家长似乎得到孩子的肯定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孩子们在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上与成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孩子画画凭的是直接感受,他们认为只有突出主要的,夸张重要的就是最像。如孩子画踢毽子的腿会比不踢的腿要长,刷牙、吃东西的嘴比平时的嘴张得要大。孩子追求的像并不是生活中镜子般的真实。家长不要用“像”与“不像”评价幼儿。

(三)画面布局的不合理是孩子心理的表现

班上总有孩子在画画时,把所有想表达的东西全画得很小,经提醒后依然如此我们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在画中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和线条等形式都是为孩子的内心表达所服务的,不是第一位的,表达的过程和其中暗示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二、绘画日记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课题活动促使教师多看专业书

每次学校的课题活动,课题组的教师都要聚在一起畅谈自己在研究中的想法和做法。开始教师都不知道该在活动中说些什么,总喜欢先听别的老师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实,我们一直在想,搞科研对我们教师来说,缺乏的是理论层面的东西,大家都在实践,但有时候就是不能用专业的理论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所以在平时的研究中,教师会常常翻看专业书籍,用理论来引领自己的做法,在研究中找到扎实有效的方法这样自己也少走弯路,孩子也能在活动中得到有效发展。渐渐地,在课题活动中老师也敢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讨论了。

(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每学期教研组的老师都要上教研课,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磨练。有的教师会觉得繁琐,因为上课就要涉及到选材、备课等等。上完后还要准备被听课的老师评价。然而实践证明,多次课堂的磨练,教师在上课的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把握重难点的能力都比参加课题活动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教学反思磨练了教师的写作能力

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议一议过程和环节,上课的教师会在教案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注上一些修改环节。其实有时反思也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对每次教研课(自己上的或是别人上的)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都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并把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这样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6

一、电脑绘画辅助教学——儿童美术教学的新手段

现行的“学校等级评估制度”中都强调电脑功能室的建设,城区以及乡镇小学都建有校园网,拥有专用的计算机教室,很多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并可上网。据我校四年级段学生电脑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各班60%以上的学生家庭购买了电脑,100%的学生都接触过电脑绘画,80%以上的同学喜欢电脑绘画。而且电脑绘画设计内容也被列入了美术教材,把电脑绘画引入课堂辅助美术教学已水到渠成。

二、电脑绘画的界定

电脑绘画,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电脑来绘制图形,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也可以称为数字绘画。电脑绘画使用各种绘图软件进行创作表现,最常用的软件有windows画图、金山画王、photoShop、Corelpainter、CorelDraw等。

三、电脑绘画的特点

电脑绘画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绘制的便捷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表现出各种新颖独特以及丰富多样的技法和效果。

1.环保

传统绘画需要很多的工具材料,如水粉画需要纸、水桶、调色盒、颜料、水粉笔等,学生能否把画具带齐是美术老师一个头疼的问题。电脑绘画作品无需纸张、颜料,色彩艳丽,效果丰富,不用担心污染环境,与传统绘画相比更为环保。

2.修改方便,便于保存

电脑绘画允许随时对作品进行修改,完成的作品可保存在电脑里或刻录成光盘,不会褪色和损坏,需要时可以大量复制打印,也可随时在网上发表,与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交流探讨。

3.绘图软件界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电脑绘画软件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操作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还可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四、电脑绘画的方法步骤

电脑绘画的方法步骤与传统的儿童绘画的方法步骤基本相同,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五个步骤:

1.创意和构思

确定作品主题,搜集素材、构思画面内容。

2.选择适合的电脑绘画软件创作表现

选择适合的电脑绘画软件,灵活运用各种电脑绘画工具,进行创作和表现。

3.调整与修改

反复对画面的构图、色彩、特效等进行修改完善。

4.保存电脑绘画作品

为作品命名并保存作品,常用的保存格式是Bmp、JpeG、pSD等。

5.打印、装裱作品

用专用的彩色喷墨打印纸或相纸打印出作品。为了便于保存和展示,可以将作品塑封,或者直接裱在Kt板上,一张电脑绘画作品就完成了。

五、电脑绘画辅助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绘画内容以及绘画经验,笔者利用电脑辅助绘画教学这一手段,设计了六种教学方法。

1.童心妙笔,快乐涂鸦

年龄较小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绘画欲望,喜欢画随意的线条、涂鲜艳的色彩,让儿童利用键盘和鼠标快乐涂鸦,从而增强学习绘画的兴趣。

教学《大鱼和小鱼》《太阳一家人》时,选择windows画图程序,在儿童掌握了简单的鼠标及绘画软件的操作方法后,按住鼠标拖动就可以直接画出圆等规则图形以及各类线条,轻点鼠标,就可以涂上一大片色彩,从而弥补了该阶段孩子涂色不均匀、构图不合理以及无法将心中的彩色世界完整表现出来的缺陷,大大降低了学生绘画的表现难度。

2.借物联想,拓展创造

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数码相机拍成照片,通过图像处理成为学生进行想象训练的素材,然后由孩子们任意选用素材,在电脑上进行自由联想和拓展创造。

3.技法运用,尽情创意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简单的windows画图或金山画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时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较高层次电脑绘画的学习。

如photoShop这个软件中有许多特殊表现技法和神奇特效的滤镜,比如水彩画纸和各种纹理效果等,也可以运用图层样式混合选项中投影和浮雕等效果,儿童掌握这些技法后整个画面的表现力也提高了。

根据调查发现,很多孩子不喜欢电脑绘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用鼠标绘画没有用笔画顺手。为此,在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套作画方法:先在普通画纸上起稿,然后黑色记号笔勾线,然后将画稿扫描到电脑中,在已画好线稿的画面上,运用photoShop软件上色,最后用滤镜和图层样式制作各种特殊效果。这种作画方法解决了鼠标画线稿的难题,将电脑与手绘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作出高水平的电脑绘画作品。

4.艺术设计,便捷高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与艺术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内容。如:连续纹样设计、小板报设计、漫画设计等。现在,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来提高绘画效率,如在photoshop中运用复制、翻转、填充、变形等命令,使构成与图案设计中连续纹样的制作易如反掌,使得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图案与构成的创意。

5.立体展现,形象直观

电脑在立体展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通过3dmax、SketchUp等软件,用鼠标或键盘方便地从各个角度观看三维实体造型,并可以快速修改。

在教学六年级第11册《光与影》这课时,SketchUp软件提供了模型库,建立球体、立方体等一些标准形体非常方便,并可通过开启关闭系统提供的阴影来比较三维实体造型有光影和无光影效果的不同,还可以进行不同材质的真实模拟,直观形象的演示避免了教师繁复冗长的说教,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6.动画制作,乐趣无穷

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电脑绘画能力后,就可以开始更具趣味性的旅程:让静止的电脑绘画动起来。制作电脑平面动画可以借助Flash或imageReady,通过简单改变几个关键帧,轻松使人物、动物、风景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动画效果,还可以添加不同的音效和特技效果。

六、电脑绘画辅助儿童美术教学效果分析

1.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笔者选用两个班进行了对比分析,参加的班级各有50人,教学内容选择了五年级第9册《色彩的世界》一课,要求学生完成色彩明度推移的作业,应用软件是windows98的画图。课后调查对比分析如下:

[班级及人数\&常规工具备齐人数\&完成作业感到轻松人数\&一课时内完成人数\&很想再画一张人数\&电脑辅助班50\&无需准备\&50\&50\&48\&普通班50\&37\&25\&28\&20\&]

从上表可知,电脑辅助的班级完成作业100%感到轻松,而且有进一步创作的欲望。而普通班级学生完成作业普遍感到困难,一课时内完成作业的学生只占了56%,实验中还发现:熟练掌握电脑软件的同学几乎可以在5分钟内把这个作业完成。

2.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

电脑绘画辅助儿童美术教学,使儿童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完善人格,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儿童,在活动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对计算机知识也更感兴趣了。

3.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比日常美术教学上多的问题,教师已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储备比较欠缺,美术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学习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七、结论与思考

1.电脑绘画辅助儿童美术教学优势明显,有利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电脑绘画辅助儿童美术教学,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它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给我们展现了诱人的美术教学前景。

2.电脑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容低估。随着电脑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制作便捷高效,传播迅速广泛,产生的艺术价值不容低估,在艺术价值上,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只是工具材质上的差异,需要表达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但电脑绘画作品因为可以无限拷贝等原因,它产生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不会比传统绘画更高。

3.电脑绘画辅助美术教学作为传统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绘画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抛弃传统的绘画学习,学生没有良好的传统绘画基础,在电脑前也是手足无措的,两者应取长补短,使两种绘画技法融会贯通,美术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传统绘画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7

(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318000)

摘要:设计草图绘制能力是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调研发现,现在的通用技术草图设计教学,只能提高已具备立体构图能力的学生的基本绘图水平,对于立体感表现、细节表达与徒手绘图能力等的提高存在明显的不足。建议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重点研究从单线作图模式到立体作图模式之间的转换,提高设计草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设计草图通用技术调查分析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徒手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徒手绘制设计草图能生动、形象地记录下设计者的创意,适合于采用纸质评价,因此在浙江省历次通用技术高考及学业水平考试中,徒手绘制设计草图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均较大。分析学生实际参加的各类通用技术考试,发现学生很难徒手绘制出较好的设计草图,学生的设计思维不能得到有效体现。以台州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期末联考为例,取29所学校的近2万名考生作为样本数据,分析近三年共七次考试的试题整卷及设计题得分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实线型折线表示的整卷平均得分率在61.45%至72.05%之间,与历次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难度系数区间相符合。虚线型折线表示的设计题平均得分率在46.44%至68.75%之间,且每次考试的设计题平均得分率均低于相应的整卷平均得分率,说明学生在设计草图方面的得分明显偏低,相应的设计草图绘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解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现状,笔者从三个层面进行了教学调研。一是通过台州市网络评卷平台,对低分组学生的设计草图进行抽样分析,掌握学生绘制设计草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对部分通用技术教师进行电话访谈,了解学生在设计草图绘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制订学生绘制设计草图及构思方案能力的调查问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的现状。

在样本学校中,通过对3个教学班共143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高一年级学生1个班52人,高二年级2个班共91人(其中文科1个教学班47人,理科1个教学班44人)。本次调查数据16项五点评价量表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08,说明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可信的。

(一)设计草图绘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低分组学生设计草图的分析及教师的电话访谈两方面的调研,总结学生在绘制设计草图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徒手绘制设计草图的能力不足。设计草图是设计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手绘草图,产品的设计意图需要通过设计草图进行表达,但大部分学生的徒手绘图能力有限,无法把头脑中的抽象概念变为具象形态,即使最简单的线框轮廓也难以绘制。二是徒手绘制设计草图的立体感不强。学生对于线条的运用欠到位,不能明确线条中的虚线与实线在徒手画设计草图中的作用,草图的立体感不强。三是徒手绘制设计草图的产品细节很难表达。如学生无法掌握常见的高度调节机构类型及调节方法,在绘制产品细节图时无法用草图表示,而只能用文字体现,且大部分学生所表述的文字也欠准确,不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二)设计草图绘制基础及能力现状

综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并从学科知识、自我评价及学习需求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学科知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在设计草图方面的不足,采用多选题形式并结合spss多重响应进行频度分析,该部分数据分析对象为高二学生。至于难以画出合理设计草图的原因,各有30%以上的学生认为主要在于绘图技能及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且认为可以用相应的训练手段提高设计草图绘制能力。对于产品设计草图,51.6%的学生认为能构思出设计方案,但难以把相应的方案通过设计草图进行表达,29.7%的学生则表示在方案构思及设计草图两方面均存在困难。因此,可以这样说,设计草图绘制能力限制了学生设计思想的表达。

学生自我评价问卷采用五点量表法,从设计草图基本形体绘制及方案构思水平两方面调查学生的设计草图绘制能力。一是学生的基本形体绘制能力,分长方体、圆柱体、球体三类进行研究,统计结果分析如图2所示,以班级为分组变量,学生在长方体绘制及圆柱体绘制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球体绘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按年级分析,在球体绘制方面,高二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无差异,但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学生的长方体及圆柱体绘制能力主要来自于数学中的立体图绘制能力,而球体绘制能力应该与高二通用技术教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二是学生的调节机构绘制能力,分长度调节、角度调节及折叠调节三类研究,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以班级为分组变量,学生在三类典型调节机构绘图能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按班级及年级分类,在三类调节机构绘图能力方面,高二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但高一学生与高二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学生的调节机构绘图能力来自通用技术的学习。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经过通用技术设计草图教学及实物分析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形体及调节机构的绘制能力。但进一步分析高一与高二学生的自我评价数据,其中设计草图及方案构思能力为“一般”以下的均为71%左右,说明经过通用技术教学后,学生的这两方面能力提升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进一步分析相关原因,并探索设计草图与方案构思有效教学的方式。

从学生对设计草图的学习需求分析,对于目前的草图教学,高二学生中有52.8%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需求;对于拓展设计草图教学,90.4%的高一学生和87.9%的高二学生均认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因此,通用技术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研究提高设计草图的有效教学方法。从学习方式分析,近60%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实物分析及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教学。

二、通用技术教学对设计草图能力的影响

为研究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较低的深层次原因,有效提高设计草图绘制的教学水平。研究过程中对样本学校的学生,以红酒架设计草图绘制为载体,对6个班共252位学生进行抽样测验,其中高一学生2个班级98人,高二学生2个班级82人,高三学生2个班级72人。本次抽样测验基于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高一与高二学生之间的数据分析对比,了解通用技术教学前后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的变化,二是通过高二与高三学生之间的数据分析对比,了解通用技术复习教学对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的影响。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在绘制设计草图时的两个问题:一是绘制设计草图时所用的投影图类型,二是所绘制设计草图量化评价后的成绩分布情况。

(一)设计草图的投影图类别分析

设计草图绘制均基于一定的投影图,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有正投影图、轴测投影图、透视投影图、标高投影图等,本次调研通过对学生设计草图的前期预评阅,把学生在草图绘制过程中的投影图分为平面图、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类似轴测图以及透视图,其中作品不能体现立体效果的定义为平面图,具有轴测图效果但既不是正等轴测图也不是斜二轴测图的定义为类似轴测图。数据分析过程中以学生所在的年级作为分组变量,对学生在设计草图绘制时所用的投影图类别进行汇总,相关比例分布如图4所示。

从投影图比例分布可以看出,从高一到高三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设计草图绘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投影图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采用平面图画法或类似轴测图画法的学生依次减少,说明经历通用技术设计草图的学习,学生的立体作图能力逐步提高,部分采用类似轴测图画法的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更加规范。二是采用正等轴测图画法的学生人数在经过高三学习后有较大的增长,说明在通用技术复习教学过程中,设计草图画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规范作图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在高二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设计草图教学的课时量不足,导致学生还不能熟练地运用正等轴测图画法。三是现阶段高中学生在设计草图绘制过程中,采用透视图画法的学生较少,估计与透视图的作图较难有关,需要具有美术等学科背景知识,一般学生较难掌握。四是采用斜二轴测图画法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应该与中学数学课中的几何形体画法训练有关。

(二)设计草图量化评价成绩分析

为保证量化评价的准确性及科学性,在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绘制测验后,首先由骨干教师共同讨论制订了红酒架设计草图评分标准如图5所示。

按上述6级量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红酒架设计草图进行评价,数据分析过程以学生所在年级为分组变量,对学生的设计草图量化评价后按等级进行分类汇总,相关等级比例分布如图6所示。从学生设计草图成绩比例分布图可以看出,从高一到高三的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草图成绩分布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是a3级与a5级人数随着年级变化而分布比例发生较大变化,a3级随着年级增长逐年减少,a5级则随着年级增长逐年增加。结合量表的指标定义可以看出,a3级与a5级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能在设计草图中体现物体的厚度,从而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说明现在的通用技术设计草图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已具有画立体图基础的学生的绘制能力。二是a2级与a4级人数随着年级变化而比例变化不大。结合量表的指标定义可以看出,a2级与a4级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只能在设计草图中用单线表示物体,由于单线不能表示厚度,相应的设计草图立体感较差。说明现在的通用技术设计草图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提高处于单线作图模式学生的绘制能力。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把得分在a4级以下的设为低分组,其中高一年级累计占78.6%,高二年级累计占63.4%,高三年级累计占63.9%。从上述比例分布数据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学生在高二年级经过通用技术学习后,设计草图绘制能力有所提高,低分组人数减少了15%左右,但高二到高三阶段低分组人数变化不大,说明目前高三的通用技术设计草图复习教学还不能有效提高低分组学生的总体设计草图绘制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设计草图绘制能力较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设计草图教学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并认为经过通用技术学习后,设计草图及方案构思两方面的能力提升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进一步分析相关原因,并探索有效的设计草图与方案构思的教学方式。二是大部分学生在绘制设计草图时无法用线条表示物体的厚度,导致所绘制的设计草图立体感不强。因此,教师在通用技术设计草图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设计草图绘制基本技法训练,应重点研究如何提高运用单线作图模式的学生的设计草图绘制能力,并进一步研究从单线作图模式到立体作图模式之间的转换。三是设计草图教学中的重复训练只能提高已具备立体构图能力的学生水平,而不能有效提高仅具备平面作图能力的学生水平。因此,教师在开展设计草图教学时,应重点关注低分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处理好合理训练与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

*本文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用技术中设计单元的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014SC28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英,在电脑时代对设计徒手草图训练的再认识[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2002(11)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8

【摘要】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校没有把素描中“基础”的部分完全理解并实施。也就是说基本以写实性的素描语言作为了一种“基础”,主动放弃了多种绘画语言的“基础”,而导致基础素描中“基础”的教学缺失,这在国内较多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中是切实存在的。如何进行素描的“基础”教学,成为高校对自身教学的思考,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深入对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此而有所反思。

【关键词】喀什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素描;基础教学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自1999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5年的发展规模,具体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借鉴区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其中美术学专业按照专业必修课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为基础必修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方向必修阶段,课程设置中素描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四年不同阶段中都有开设,以下将对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及思考进行阐述,以此能够有所反思。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到4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鸟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结语

其实我们不是要把写实性素描作为罪魁祸首,而是我们的教学模式需待完善,我们单纯地把一种表现语言形式作为了绘画的“基础”,而殊不知绘画语言的多样性并存的现实特征。同时我们也忘却了我们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教育独立的人,有创造性、有思想的人的本质教育。单一写实性的素描教育模式应该有所改变,融入多元语言的、包容性的素描教学思想,亟待完成学生在素描基础中的综合思维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才能够有效促进创造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注释: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喀什师范学院教研教改重点课题资助项目《实验素描教学在我院美术专业素描课程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课题的分论文,课题负责人:田军(项目编号:KJFZ1312)。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目的[m].三联书店,2002.

[2]周至禹.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我对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美术,2014(3).

[3]周至禹.从具象到抽象从物象到心象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的造型基础课程介绍[J].美苑,2004(1).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设计素描教学微课翻转课堂

一、职业学校设计素描教学概况

1.素描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不够紧密

职业学校设置设计素描课程的专业多为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其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多为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应用与创造能力等,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设计类专业。因此,在课程命名上,这门课程一般被称为“设计素描”而非“素描”。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授课班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际教学结合,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侧重点。部分学生认为设计素描课是一门陶冶情操的美术课,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练习素描绘画技巧对专业学习没有帮助。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学生便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也失去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

2.职业学校设计素描教学的特殊性

职业学校设计素描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职业学校,设计素描课程一般作为设计类基础课程,安排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部分学生缺乏素描的基础,但设计素描源于传统素描,又在创意上高于传统素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素描基础。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设计素描教学需要从基础的传统素描开始,以学生能创作出具有创意性、设计感的设计素描为教学目的。根据这样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设计素描课程分为传统素描的基础教学阶段和设计素描的创意教学阶段。

二、微课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应用的优势

1.在素描的基础教学阶段,微课教学便于教师示范

素描课程在基础教学阶段需要教师大量地向学生示范各种绘画技巧。教师的现场示范虽然有很多优势,但这更适用于小班化教学。对于学生众多的整班化教学而言,现场示范存在一些弊端,如:远处的学生看不清;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反复讲解浪费大量时间,不利于分层教学;等等。由于微课时间较短,一般为5至10分钟,教师在课前制作好后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任何时间段播放:课前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绘画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微课中的绘画技巧,便可集中讲解或个别指导;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其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练习绘画技巧。在素描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运用微课展开绘画技巧示范教学,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绘画,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2.在设计素描的创意教学阶段,微课教学便于学生理解

从传统素描绘画到设计素描创作这一过程,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微课教学可以将这样的创作过程分解成数个视频,让学生逐步了解这个过程,便于理解。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大量有设计感、创意性的作品,从而积累经验,完成自己的创作。教师可将大量优秀作品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课后观看。相比于零散的图片,微视频能让学生更有积极性。在微课的辅助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更好地提升,从而使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课程中习得的表现力、创造力、设计能力,将对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大有益处,也达到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

三、微课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1.明确教学目标,建设微课

由于微课时间短暂,一般在5至10分钟,加上微课只是辅助教学的素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要制作成微课。在建设微课之前,教师需要明确设计素描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难点后,教师就可以梳理出在微课中讲解、示范的知识点、技能点。在职业学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素描基础,教师需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教学。因此,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微视频向学生讲解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等基本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初学时的一些绘画技巧,如构图、打形、排线等技能,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做好示范微视频,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练习。在后期的设计素描创作教学阶段,教师需要制作更多的创作方法类微视频和优秀设计素描作品欣赏类微视频,以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创作设计素描作品。

2.运用微课辅助教学

虽然微课是从翻转课堂中延伸出的概念,但教师用微课辅助教学不一定要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近年来,翻转课堂模式备受教育界的关注、推崇,但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高度的自觉性,能够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逐个解决难题等教学环节。对于学龄不高、自觉性不足的学生而言,开展翻转课堂可能会让教师力不从心;对于基础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开展翻转课堂可能反而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兴趣。在职业学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中,在素描基础的学习阶段,微课可以更多地作为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教师的讲解,有利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学习素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利用微课完成一些素描小作业。在设计素描的创作阶段,教师可以更多地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创作方法类微课与优秀设计素描作品欣赏类微课,并构思作品创意,以便节省课堂创作时间,教师便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设计素描作品。

大班绘画教案反思篇10

[关键词]绘本教学;教学能力;教学形式;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0-0050-04

[作者简介]苏书巧(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直第二幼儿园保教干事、小学高级教师。

绘本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契合了纲要的发展目标,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首先,绘本善于将深邃的主题或内涵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表达;其次,绘本具有很高的文学审美价值,它以美轮美奂的绘图,带给幼儿视觉的享受;最后,绘本以图文相辅共存的平衡关系营造整体和谐的感觉。然而,在幼儿园将绘本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惑,甚至走入了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本教学价值的缺失。因此,分析和把握当前幼儿园绘本教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梳理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一、幼儿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绘本教学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虽然教师对绘本的选择呈现多元化和适宜性的特点,但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专门的绘本教学,教师只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特殊活动中利用绘本开展教学,如亲子活动、教学观摩活动。由此可见,绘本教学未被纳入幼儿园课程,从整体上看幼儿园绘本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二)教师对绘本作品研析不够深入

绘本作为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载体,需要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对图像传递的意义加以诠释和解读。教师应深入研读绘本,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要传递的重要价值。然而,目前的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存在着“拿来主义”倾向,教师常常缺乏对绘本作品的深入研读,致使教学时无法突出故事主线,对阅读重难点把握不当,甚至出现曲解绘本主题内涵的问题。

(三)绘本教学模式存在套路化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多以“谈话引题一逐页播放ppt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大意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总结故事的教育意义”为教学模式。而且在绘本教学过程常借助多媒体为阅读媒介,以观察视觉形象代替文本阅读,教师和幼儿手中并无绘本,使得整个绘本教学失去了阅读的感觉。这种套路化的教学过程和形式,冲淡了幼儿对学习重难点的关注,使得培养幼儿的阅读技能、自主阅读习惯成为空谈。

(四)幼儿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普遍缺乏幼儿自主阅读的环节,师幼互动的内容也比较明显地呈现出“下行型互动”的特点,活动中教师往往在唱“独角戏”,没能及时呼应幼儿的需求,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致使“幼儿的主体地位”流于形式。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师幼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绘本教学是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而并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进行阅读指导,教师应给予幼儿的是协助与支持,而不是安排、要求和控制,阅读的过程应保持交流、分享、自由与开放的氛围。

二、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一)借助园本课程和园本教研促进绘本教学的开展

1.开展以绘本教学为特色的园本课程

将绘本教学列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利用经典绘本作为绘本阅读教材“供选”渠道,每学期初由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共同审议、挑选适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的经典绘本作为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降低教师利用绘本开展教学的难度。在使用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五大领域的课程,按教学计划开展绘本教学活动,并针对绘本素材的适宜性进行调整、更替或补充,以优化绘本教学素材。

2.开展以磨课为基本形式的园本教研

(1)一课多研

“一课多研”是教师“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反思和总结――发现问题”循环往复的过程,根据教师在绘本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由共同体中的新教师、老教师和其他教师分别上“实践课”“跟进课”和“迁移课”。通过这种连环跟进的方式,让教师发现自己在绘本教学上的差异,有利于他们拓展思路,尝试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并且在解决实际绘本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同时也使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逐步走向深入。

(2)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多次上课。幼儿园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开展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适合以年级组为单位,首先让每位教师按同一绘本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在年级组中现场交流、修改和完善,然后每个年级组推选一名教师进行全园性的公开展示,最后由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的组织、预设与实际的偏差、教师的指导等方面对教学设计进行评析,从而形成绘本教学园本教研的百家争鸣氛围。

(3)同课同构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特点,可以让同年级组的青年教师对同一绘本进行集体备课,在共同反复研磨后确定最终的绘本教学活动设计。鼓励青年教师采取“同课同构”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尝试,这有助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此外,应给予青年教师明确的教研任务,以确保他们在“同课同构”活动中向自身“最近发展区”获得“量的小飞跃”,从而在一次次的“实践研磨”活动中获得“质的大飞跃”。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绘本教学能力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在同伴支持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分享、协商、反思等实践活动,以达到有意义学习为目的,以促进个体发展为旨归,以追求共同事业为目标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建立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组织共同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关绘本教学的园本教研、园本培训等,可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书香氛围中前行。

1.建立开放有序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绘本教学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的良好平台,它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对话,有助于教师在共同探索、研讨和参与性合作中提升绘本教学的能力,最终实现共同体的共成长。幼儿园可根据教师的兴趣与特长建立以专家、园长为引领的“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机构,详见图一。

2.搭建不同形式的学习平台

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绘本学习和培训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研读、分析绘本作品的能力,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1)专家引领,研读绘本

虽然有的幼儿园在绘本教学实践方面有骨干教师的引领,但本园教师的能力、经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幼儿园可以积极主动地与教研人员、高校专家、研究人员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建构以专家指导为主的绘本教学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研读和分析绘本作品搭“脚手架”,从而提高教师对绘本基本知识的了解。在专家共同体的引导下,教师逐步由参与式阅读、赏析性阅读向研究性阅读转换,深入了解绘本的主题、内涵,把握绘本适合的年龄特点,从多角度挖掘绘本的内涵与意义。

(2)对话“种子教师”,剖析案例

由于“种子教师”往往具有绘本教学的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幼儿园可以借此为中青两代教师搭建知识经验分享的平台。采用“参与式”学习的形式,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组织青年教师从绘本价值、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价值等方面剖析“种子教师”的成功绘本案例。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分享,有效地提升学习共同体中青年教师对绘本的分析与反思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3)外培内研

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以绘本教学为主题的短期集中培训,如“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分享阅读现场会”等。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园后,再请他们结合自己的感悟将培训的内容在园内进行展示,通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互探讨的方式,提升培训的效果,扩大培训的范围。

3.建立共享的绘本教学资源库

幼儿园可建立集“绘本、案例、图片、课件”于一体的绘本教学资源库,通过分类、汇总、梳理的方式优化绘本资源,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绘本资源库。

(1)建立共享文件夹

幼儿园不但可以收集整理研究中的优秀案例、经典论文、经验总结、精品课程等资源,还可以上网收集图文并茂、富有实证的视频资料、影视素材等资源,逐步完善共享资料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调用、借鉴的资源。

(2)创办藏书馆

幼儿园创办藏书馆需从数量、质量和管理三个方面加以考虑。藏书馆应储备足够的经典绘本和相关的理论指导用书资源,以保证师幼的持续阅读和广泛阅读。藏书馆的管理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采用专人管理和班级教师协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为师幼提供开放的阅读环境,激发师幼亲近绘本、热爱阅读的热情,为教师博览图书提供条件。

(三)丰富绘本教学形式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改变简单采用多媒体手段的模式化教学,应兼顾ppt和绘本大书的呈现方式,同时还应为幼儿提供自主阅读所需要的绘本小书。

1.灵活使用绘本大书

绘本大书是教师为开展集体阅读教学而准备的,可以是出版社正规出版发行的,也可以是教师通过扫描、拍照、打印等手段自制而成的。绘本的装帧和绘画给孩子一种直观的、美的吸引力,所以绘本教学时内容的呈现应该以绘本大书作为主要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形式灵活运用绘本大书,如遮挡法、翻页技巧、画面的删减、前置或后置等,这不仅有助于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为教学环节的设置拓展了思路。

2.创造性运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常常是循规蹈矩的按照文本原来画面的秩序格局逐页播放,并未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在教学中,多媒体应多使用在绘本画面的认知难点、容易出现误解的地方,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画面重组、配置声音、增加动画、特写镜头、连续翻页,还可根据需要增加、删减或移动作品的部分内容,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灵动的状态,增加绘本的表现力。

(四)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设支持性环境,绘本教学中的支持性环境是指为幼儿创设更广阔的阅读、思考、体验空间,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

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儿童后期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中、大班幼儿,正处于渴望自立和得到他人认可的阶段,因此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自主阅读的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阅读,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对自然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上的;而教师的导读则立足于解读和诠释,从而将阅读引向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揣摩与认知。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幼儿自身的阅读体验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独立阅读时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及时回应幼儿的阅读疑问并讨论和交流,引领幼儿进行信息验证和补充,实现跟进式教学。在阅读的过程中应实现教师导读与幼儿自主阅读两种方式的配合、补充和支持,既不能因自主阅读而忽视教师引导的作用,也不能将绘本教学演变成教师带着幼儿看图讲述的固化模式。在组织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呈现主题,引发幼儿兴趣;然后,将自主阅读环节安排在主题呈现之后,并对自主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给予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最后,引导幼儿梳理情节,阅读重点画面。

2.创设自主体验的情境

绘本的主题风格各异,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唯美伤感,有的温馨甜蜜还有的充满哲理。教师不仅要关注阅读过程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还要重视幼儿对于绘本作品的情感体验,应在教学中创设与幼儿已有经验相结合的情境或氛围,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体验绘本的情感。

(1)绘本阅读中的情境体验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模仿绘本中鲜活有趣的角色形象和简单、重复性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角色表演的场地及道具,以巧妙的形式引导幼儿进入绘本故事。如绘本《母鸡萝斯去散步》,教师可预先设置“母鸡萝丝”“狐狸”等角色,利用“走”“绕”“越过”“经过”“穿过”“钻过”六个动词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体验狐狸追逐母鸡的迭宕起伏和故事风格的幽默、诙谐。

(2)绘本阅读之外的情境体验

在绘本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方式,增添绘本阅读之外的情境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如在绘本《礼物》教学活动后,教师可设置相应的游戏场景,让幼儿互赠礼物,体验收到礼物和送出礼物时的心情,感受爱与被爱的快乐。

3.开辟思考质疑的空间

阅读是孩子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幼儿的阅读实践,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使幼儿的阅读兴趣始终处于被激发的状态。如在组织大班绘本教学《花婆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幼儿开辟思考质疑的空间。

问题一:当艾莉丝听了爷爷的故事后,她许了什么愿望?爷爷是怎么说的?

问题二:花婆婆一生都做了什么事?你觉得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问题三:花婆婆所做的事当中你最欣赏哪一件?为什么?

问题四:如果你也想到世界各地旅行,你最想去哪里,做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