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标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2:58

计生标语篇1

1、生殖健康伴您度过美好的人生

2、优生优育拥抱美好灿烂的日子

3、振兴中华人人有责,计划生育从我做起

4、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5、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6、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人关心人口问题

7、控制人口数量利国惠民,提高人口质量强国富家

8、科学孕育母婴安康

9、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责任

10、用深情的目光伴幼苗茁壮成长凭知识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

11、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建设社会主义生育文化

12、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13、关爱女孩善待老人

14、优生优育优教前程繁花似锦科学健康文明永远伴您同行

15、为了民族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请按自然规律生育。

16、女孩男孩一样好

17、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更孝爹和娘

18、夫妻心境愉悦宝宝健康聪慧

19、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

20、关心女孩成长树立文明新风

21、正确的避孕方法是保护妇女生殖健康的有效措施

22、创造良好人口大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

2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发展空间

24、愿您和您的宝宝平安健康生活更甜美

25、努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6、为了孩子的健康请您自觉做好优生保健

27、搞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温馨富裕优美绿色家园

28、幸福之家人口少生活质量必提高

29、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30、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31、生男生女同样好儿女都是传后人

32、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能顶半边天

33、重视孕期保健生健康聪明的宝宝

34、男孩女孩都是宝

35、女孩男孩享有同等的权利

36、实行计划生育,改善生态环境

37、为了您的幸福,请您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38、提高优生意识普及婚育知识

39、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0、少生优生是现代家庭的选择

41、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42、人人要成为自觉遵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合格公民!

43、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

44、提高人口素质愿您家庭幸福

45、为明天更美好--请少生优生

46、关爱女孩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47、珍视友情珍重亲情珍惜爱情

48、实行计划生育是当代青年人的崇高责任

49、幸福之家从少生优生开始

50、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51、实现男女平等推进社会进步

52、人口素质要提高优生优育很重要

53、爱护天空和大地人均意识要树立

54、计划生育造福当今惠及后代

55、村民自治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有效措施

56、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使您的家庭更美满幸福

57、女儿不比男儿差谁说女子不如男

58、明智的选择计划生育

59、夫妻间的体贴能换来家庭幸福

60、宝宝素质高生活少烦恼

61、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请从优生优育开始

62、科学生育营造家庭幸福的港湾

63、潭不在深有龙则灵孩子不在多成才则行

64、关爱女孩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65、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66、禁止岐视,虐待女婴

67、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68、优生优育把握幸福品味人生

69、禁止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70、明天的标准家庭生活质量

71、严禁非法用B超进行胎儿性鉴定

72、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73、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74、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关健的基础教育

75、实行计划生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76、生殖健康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77、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78、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79、当计生模范,做爱国公民

80、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81、勤劳致富带头,计划生育争先

82、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家庭美满幸福

83、美好生活从计划生育开始

84、庄稼稠了苗瘦小孩子多了难养好

85、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86、增强人口意识,树立人均观念

87、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8、控制人口增长加速经济发展

89、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90、女孩男孩都是未来的接班人

91、孩子聪慧家长欣慰

92、为了下代优告别烟和酒

93、孩子聪明健康家庭和睦幸福

94、大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95、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快乐兴旺

96、一个女儿一片天老有所养亨晚年

97、创造良好的人口大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大发展

98、优生优育幸福生活新概念

99、禁止个体诊所开展计划生育手术

100、少生优生,靓丽人生

101、培育女孩成才建设幸福家庭

102、控制人口,国家富强,家庭富裕

103、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104、恩爱夫妻互敬互爱幸福家庭同心同德

105、实行计划生育,珍爱美好人生

106、时代不同了男女一样好

107、幸福生活从优生优育开始

108、时代已经不同前如今女儿赛过男

109、你富我富大家富计划生育来帮助

110、提高避孕节育质量,保护妇女身心健康

111、美好生活新起点--生殖健康

112、家事国事天下事计划生育是大事

113、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114、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计划生育

115、女孩男孩都是民族的希望

116、男孩女孩一样强长大都能做栋梁

117、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18、实行避孕节育是为了您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

119、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争当新世纪计划生育的模范

120、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生殖健康水平

121、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多一口人多消耗一份资源

122、用法律维护女孩的合法权益

123、人口过多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

124、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125、严禁非法选择胎儿性别生育

126、优生优育靠你靠我靠他优质服务为你为我为他

127、计划生育父母健康子女幸福国家昌盛

128、关爱女孩严禁利用一切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129、体贴--夫妻的粘合剂

130、实行避孕节育质量,保护妇女身心健康

131、少生优生记在心,幸福美满全家人

132、发展养老保险,推动计划生育

133、提高人口素质迎接明天挑战未来

134、生活水平要上升人口数量要下降

135、实践“三个代表”,情系育龄群众,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136、让生殖健康知识走进每个家庭

137、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38、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139、妊娠人生大事务使母婴平安

140、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发展空间

141、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142、晚婚晚育共绘未来宏图优生优育同建幸福家庭

143、子女不优,父母必忧

144、今天的女孩明天的建设者

145、以村民自治实施计划生育管理

146、维护我们共有的星球请减少人口压力

147、人人享有生殖保健!

148、孕产期保健是生育一个健康聪明孩子的保证

149、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150、生活质量要提高,控制人口很重要

151、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52、为了国家富强,家庭幸福,请您计划生育

153、我国人口基数大,生育需要有计划

154、创造幸福营造温馨--生殖健康

155、抓经济不忘计划生育庆丰收应有人均观念

156、依法管理计划生育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157、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进步

158、实行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地位

159、科学婚育幸福伴您

160、全社会都要关心女孩健康成长

161、同心同德把经济搞上去群策群力把人口降下来

162、独生子女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

163、人勤时光美家和喜事多

164、村民自治是搞好计划生育的根本保证

165、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166、珍惜土地,控制人口

167、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发展人口文化事业

168、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69、近亲结婚忧患多少生优生负担少

170、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171、为中华腾飞优生优育从我开始

172、优生优育优教利国利民利家

173、优生优育民族旺,提高素质国家强

174、中国要富强,民族要兴旺,人口要控制

175、搞好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76、关爱女孩健康提高母亲素质

177、洁身自爱百利无患

178、花不在多在于香,子不在多在于强

179、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180、女孩男孩都是祖国的花朵

181、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82、增强生殖保健意识建设美满幸福家庭

183、优生优育宝宝聪明家庭温馨

184、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计生标语篇2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标语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82-02

对计划生育类的标语感兴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些经历,从懂事起,就发现在村里的很多墙壁上都有各式各样的标语,每条标语对应的是一项国家或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标语,可以说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中国,标语也可以称为时代的符号。新中国成立60年来标语的变化,浓缩了新中国政策的变迁和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在所有的墙头标语中,普及面最广、保留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当数计划生育类的标语,当然见的最多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男生女都一样”之类的宣传性的标语。因为对这种计划生育类的标语感兴趣,就上网搜了一些,发现有些标语很温情脉脉,让人看了觉得很温暖,有些虽然缺了点人情味,但还是说的很诚恳,让人觉得信服,还有一些就让人觉得很血腥、很暴力了,看了就觉得很吓人。

标语,在《汉语大词典》上解释为: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如朱自清先生在《论标语口号》一文中的就指出:“〔现代标语口号〕不但要唤醒集体的人群或民众起来行动,并且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标语口号往往就是这种集体行动的纲领”(朱自清,1984)。而《现代汉语辞海》将“标语”解释为:用简练文字写的(张贴在公共场的)宣传性口号。说到标语,就想起写在墙壁上的文字,大都是一些很简单的词语,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农村的标语是很有特色的,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话题在涉及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同时又有所侧重。

在农村,进行宣传教育的渠道比较少,方式也很单一。标语口号虽然不是唯一的方式,但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记得,在我上学必经的一条路上有一条标语“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刚看到的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我知道这种观念在那个时候的我们那只是一种憧憬而已,村里人根本不会认为女儿可以传香火,当时我也是这样想的,女儿怎么会是传后人呢,女儿最终还是要嫁出去的,成为别人家的人,而且对于那些没有儿子的父母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同情,或者是我有一个弟弟的“优越感”,当时真的就是这样想的,我小学的一个同学,她们家就是三个女儿,在一起玩的时候在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优势似的。但是,每次经过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抬头看一眼,渐渐的这句话就进了我的意识里,似乎成了布尔迪厄所说的“惯习”,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这让我感觉到了语言的一种威力、一种力量。我在想,谎言重复一千遍都是真理,农村的计生标语刷写在显眼的墙体上,在耳濡目染中,是否就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成为自己无意识的背景知识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标语也是一种言语行为,是一种以简短的文字形式在户外实施的旨在让公众接受的言语行为。就像语言学人类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语言不仅仅是说事的,是对现实的描述和陈述,语言还是做事的,奥斯汀所说的“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就是指语言本身就是行动,社会行动很多就是通过语言完成的。(austinJ.L.,1962)标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特点是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上口易记。标语就是通过对公众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达到一种教化的目的。

标语,是言语行为的一种,任何的言语行为都是在语境中获得意义。语境对话语交际的影响力量不仅是建立在自然语言这种符号系统的特点之上的,而且还建立在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结构等社会人文特点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对于什么人在什么语境中应该怎样使用语言、不应该怎样使用语言往往具有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当然,标语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要想达到教化的目的,还需要切合语境。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提出来的,他区分出了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二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聂桂兰,2004)语境可以使所指代的信息具体化,明确指代的对象,消除表达的含混和歧义。标语的作用要想得到发挥,也是要注意语境的,比如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标语是跟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北京某远郊区的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最绝的是东三省的宣传标语“农村想不穷,少生孩子养狗熊”。这些标语可能单独拿出来看的话不但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还让人觉得很滑稽可笑,但是将计划生育政策结合到当地的特殊情况,虽然我们分析起来觉得将孩子与树、与猪、与狗熊等相提并论是很滑稽的,但是作为一种鼓动性标语,就不能不引起它的鼓动性了,这样的标语对于农民来说还是会有一种诱惑性的,至少之前我是以一种习以为常的态度看待的,并没有觉得它的幼稚可笑之处。

后来,随着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越来越严格,墙上的标语也越来越吓人,使人联想到滥用权力、暴力之类的词语。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其是国策,所以其指导性标语口号“只生一个好”背后的群体是国家、政府,这项国策也是符合公众长远利益的好政策,其“信誉”本来没有问题,但是各级在宣传发动的标语口号上大量使用禁止性的用词。这些标语口号表露出基层官员极度崇尚权力和极度蔑视公民权力的畸形权力观。布迪厄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手段,而且更是权力关系的一种工具或媒介。语言的使用体现社会关系及权力关系,语言本身并不具有暴力,而是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规约和政治规约才体现暴力。标语口号亦如此,其本身虽具有话语权,但作为语言手段并不具有暴力,而是其背后所反映的者崇尚权力和蔑视公民地位体现出的暴力。标语口号通过对空间的占领和在时间上的重复来强化其权力功能,尤其在乡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受教育的机会相对城市居民来说要少的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标语口号成为宣传国家政策的主要方式,但标语者和农民之间的话语地位极不平等,强势话语权掌握在者(乡村政府)手中,广大农民只有被动接受的地位。标语口号的话语权力得到极大彰显,加上不少乡村基层干部自我权力意识相当浓厚,在空间占领和时间重复这样的表现形式上体现权力功能,内容(主要是语义)上更是极端、蛮横、霸道,暴力通过权力功能发挥到极致。标语的社会环境功能必须建立在社会文化、社会习俗、社会结构等社会人文特点的基础上,标语未能顾及受众的接受程度、接收习惯,违背大众意愿,不论对象、不顾时间地点,不顾场合进行宣传,使标语口号的宣传带有强制性,形成侵犯氛围。(廖广莉,2009)

不能否认有很多标语确实是很温情的,富有人情味的标语能够让人觉得温暖,带来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感觉。这让我想起美国人类学界的写文化运动,语言文本如何书写的问题。是要客观的再现真实的现实,还是运用一些修辞达到特定的效果。知识生产的方式又两种,个人的和集体的,即看待事物的两种视角。一方面,就像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里面讲到,任何民族志的书写,都包含了书写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的观念,书写过程本身就是再创造的过程,那么,人类学家对民族志的呈现都可看作是在讲一个故事,不同的故事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每个故事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在“写文化”背景下,盖尔纳对马林诺夫斯基极其推崇,认为人类学重要的是如何研究“他文化”,而不是如何呈现“他文化”,重要的是民族志本身,而不是如何书写民族志的问题。盖尔纳很赞赏马林诺夫斯基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文化中,参与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文化,进行着一个人的狂欢,然后把这种体验和经历记录下来,认为这才是人类学关注的重点。不能否认,关注于现实本身比关注修辞更具有人类学的学科诉求,但是对于一些宣传性的标语,通过说服的认同来达到一定效果的文字,还是要注意遣词造句和修辞的,春风化雨般的文字更能彰显人性的关怀,更能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oxfordUniversitypress,1962

[2]朱自清,标准与尺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11月第1版

[3]列维-斯特劳斯(法)著,王志明译,忧郁的热带,三联书店,2000年

[4]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5]现代汉语辞海,倪文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6月

[6]田国垒,标语变迁――写在墙上的历史,读报参考,2009年第24期

[7]聂桂兰,乡村计划生育标语口号合法性的语言学分析,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6月

计生标语篇3

课题:初一新生英语音标教学法五课时设计(即最初的五节课)

教材:仁爱版七年级(上)英语课本。

内容:依据课文要求以48个音标为重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英语单词的发音一般均用音标作注音,拼读发音。音标有单元音12个(即前元音4个,后元音6个,中元音2个),双元音8个,共20个;有辅音28个(即破音6个,鼻音3个,舌边音1个,摩擦音10个,破擦音6个,半元音2个)。用这48个音标注音是学习英语单词发音的基础。学会用音标注音及其拼读的方法,能给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在预习或复习英语时带来方便。通过音标教学,让学生牢记并按音标拼读单词,相信学生容易记牢,不易忘记。

二、学生情况分析

新生的情况有多样性。但他们有着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的共同特点。就学习英语而言,在我们古田从县城小学升入的新生,他们都有学过一点英语,但仅以听说为主,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经过一个阶段(如两三周)学习之后,许多学生对学过的单词还是不会拼读发音,离开了教师就无法自己发音读单词、读句子和朗读课文。这些学生因为不会独立发音读单词,朗读课文,进行自习复习,于是感到学习英语很难,产生了畏难情绪,渐渐地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这就是造成许多学生中途掉队,很难跟上的原因。

新生们都具备有用汉语拼音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的基础,他们都有以上所述的共同特点。因此教他们用音标来对英语单词进行注音是可以做到的。对于英语,我们好像盲人。如果授盲人以拐杖,则盲人也会依杖而行。所以实施音标教学作为学习英语入门的辅助工具是可行的。

三、设计思想

用新学期开学的最初五节课,按课文的教学计划,把重点放在音标教学上。让学生基本上能看懂音标,读出声音,拼读简单的单词,并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以巩固。使之在发音遇到困难时,能够运用音标的拼读,进行课文复习预习和朗读,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采用集中教学、个别辅导的方法。目的在于克服学生因单词发音困难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和用汉字注音的不良习惯。

四、教学目标

要求每个学生在五天之内基本掌握音标的读法,单词的拼读。

第一节学会12个单元音,并会默写。

第二节复习第一天的12个元音,再学8个双元音,并会默写。

第三节复习学过的音标,新增学会14个辅音音标,并会默写。结合元音开始学习拼读。

第四节复习学过的音标,新增学会最后的14个辅音音标,并会默写。结合元音继续进行拼读练习。

第五节进行小结,集中训练单词的拼读,按单词表中的单词拼读得越多越好。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20个元音音标。

难点:/?厮/、/?奁/,以及个别变音。

六、教学过程

1.事先把每天要学的音标列成竖表、编号,逐节进行。

2.进入课堂。用课文中的几句英语的问候语向学生问候,以吸引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跟读英语字母,并向学生说明英语发音特点,介绍音标注音的好处。接着用主要时间按计划开始教授音标,让学生大声跟读。

3.要求学生按教师的写法抄下来。即按音标分组、竖列、编号。这种写法便于视觉记忆。

音标分组如下:

注:①编号很重要,哪个音标不会读,只要说出编码,就能得到帮助。

②辅音编码1―11组为清、浊辅音组合,上为清辅音,下为浊辅音,12组为鼻音,13组中的/l/为舌边音,/j/,/w/为半元音。

4、在大体掌握音标拼读之后,开始为26个英语字母用音标注音,并打开单词表开始拼读单词。遇到特殊的读音规则,由教师提出,学生跟读。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与学生一起大声拼读。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音标教学,学生有了初步拼读单词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开始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地背出音标的发音,有的甚至能够给课文中读不来的单词,用音标来注音。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很有成就感。这就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好基础。

用五天的时间集中重点学习音标,其最大的亮点是:

1.按课本里的国际音标表的编排顺序逐个学习,学生感到难以记忆。许多学生直到初中毕业,尚难以熟练掌握。若按本人所设计的把音标进行重新组合,作竖式排列,编组编号进行教学,学生对此即能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本人曾经对部分学生做过实验,许多学生有可能在第一节课中背上20个元音音标,并能默写。

计生标语篇4

一、双语教学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促进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实施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引进了最前沿的国际会计知识,优化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了各高校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沟通与交流,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会计学科与国际相接轨,而且加快了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进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课程是采用原版教材,同时,要求教师适当进行英语授课。因此,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会计专业领域的英语水平,而且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会计专业功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接触到大量会计专业最前沿的资料,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设置会计双语课程,采用适合于课程设置的原版教材,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会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化的会计操作思维方式,掌握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角。

(二)增强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英语作为通用的国际语言,是我们进行国际交往所采用的语言工具。对于国际化会计人才,要求其在英语的运用上做到顺利阅读各种英文文件、英文财务报表等,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无障碍地自如交流。在进行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时采用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除了英语课之外还能处于一种英语的环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使学生大量阅读英文文章、高频率地接触和使用各种会计专业词汇,可极大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强化读写能力。

二、双语教学在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中的误区

(一)对双语教学培养目标理解上的误区。会计专业是我国高校较早进行双语教学尝试的领域之一,而且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许多高校过于强调用英语进行授课,将双语课变成了英语语言强化班。一些授课教师也将双语课当作翻译课来上,把英文原版教材翻译一遍。这样就使会计专业双语课完全变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完全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学科内容,其次才是外语。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在谈到双语教学目标时指出:“双语教学应同时具有三个目标:语言目标,双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运用两种或更多语言的熟练程度;学术目标,无论语言目标如何重要,双语教学首先属于教育系统,它和单语的教学活动一样,要以促进学生的学术表现为目标;社会目标,双语教育系统要满足社会和文化要求,帮助解决相关问题。”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进行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学术目标,也就是说,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应以会计专业学科知识的掌握作为首要目标,其次才是提高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以及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忽视双语教学的有效性。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虽然已在许多高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双语教学缺乏有效性。所谓有效的双语教学是指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它应具备以下特征:具有从事双语教学的综合型双语教师、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完整的课程设置框架、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及时有效的双语教学评价机制等。只有有效的双语教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三、改善双语教学课程。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一)正确认识双语教学,明确培养目标。在我国高等院校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顺应会计国际化发展趋势、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高校对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明确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至少应包括如下几点:第一,使学生了解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知识和会计理念,培养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第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专业术语,提高学生用外语获取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保证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第一位的,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第二位的。

计生标语篇5

舒镇

--------------------------------------------------------------------------------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进一步学好新课程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意识,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文章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①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②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③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④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①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在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

--------------------------------------------------------------------------------

最新文章:

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新教学设计

《小珊迪》教学设计

《五彩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穿越昨日与明天的思考

计生标语篇6

摘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核心的课程之一,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理解和兴趣。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层次化教学目标思想。以面向对象语言C++为例,介绍基于层次化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思想和内容,并提出与之相适用的课程及实验设计,达到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层次化教学;C++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现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普通高校计算机教育的基本专业课程,在计算机领域的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这门课程不仅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兴趣和理解,对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工程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兴趣起着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大学本科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三个因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当前,大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的重点都放在程序语言的基本语法的讲授,课堂所设计的程序实例大部分围绕语法规则的演示和说明,这种模式同样也影响到实验环节的设计。这种就事论事,形而上学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明显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从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教师(包括笔者)都有这样的感受:每讲授一门新的程序设计语言课,初期学生都抱着积极,对获取知识的极大热情投入课程的学习,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这种热情往往不能持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有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缺陷,但根本原因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不科学。在单纯以讲授语法规则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不利于学生建立综合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程序设计语言是表达设计者思想和计算机计算逻辑的符号系统,具有多层面、多视角的内涵。要把学生培养为具有高素质的程序设计人员,仅仅熟悉没有精神的符号及符号规则远远不够,这需要学生具备设计高质量程序的综合化的知识体系,而当前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现状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3)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思想

当前,素质教育成为各级教育系统,包括高等院校所关注的热点,知识高等院校所关注的“素质”内涵不同。笔者认为高校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综合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应有已有的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总体而言,大部分教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所采取的教学不利于这种素质的培养。

针对这种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程序设计语言的层次化教学目标的思想,并以面向对象程序语言为例,论述在层次化教学目标驱动下的课程设计。

2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各项教学活动有效展开的基本条件是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但单一的教学目标并不能适用当前中国复杂的高等教育现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多类型、层次化的人才需求,这种趋势在各类软件公司里表现得尤其明显。为了适用这种人才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领域在这些年相应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类型、各种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大量出现,改变了过去高等教育机构单纯负责培养具有从事复杂脑力劳动的高级专业人才的状况。这些变化最终体现为教师的工作,体现为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体系。

当前,由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各类计算机类课程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例如笔者所在的苏州大学,几乎所有的院系都设置了信息技术类的有关课程,大约超过一半的院系设置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因此“计算机语言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总体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多年来一直在苏州大学承担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包括一类本科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二类本科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程。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单一的教学目标不能适用多样化的教学对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和程序设计语言知识逻辑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所具有的层次化的特点。下面将论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及各层的具体内涵。

2.1低级目标

该目标要求掌握标准化的程序语言语法体系,以学生掌握基本的标准语法体系为基本要求,并能初步应用语言开发较小型的简单应用程序,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能力。低级目标要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标准的语法规则,课堂和实验环节所选定的程序实例大多围绕着验证和演示语法规则及语法规则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在以低级目标驱动的教学中,因为重在基本知识的传授,因此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第一位的要素。当然每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都有其固有的核心内容,例如,在C++语言中,核心的教学内容为:面向对象的概念、继承、多态、模板及异常等,即使如此,还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选择和取舍。总的原则是围绕重点概念和知识采取“精讲多练”和“突出重点”的方式进行教学。

2.2中级目标

中级目标则要要求学生围绕目标程序设计语言,具备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逐渐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该层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法”,还要让学生掌握“语义”;不仅让学生掌握语言本身,还要让学生扩展思维,了解、理解更多的外延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系统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建立起程序质量的观点。程序设计语言的外延知识涉及计算机专业许多重要的核心课程,包括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等。当然,不可能指望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地、完整地掌握所有这些知识,只能使与实现中级目标有紧密联系的知识能渗入到重点的知识讲授和实验的安排中。

2.3高级目标

不管是初级目标的“知其然”,还是中级目标的“知其所以然”,都是知识学习,而高级目标阶段的重点是运用知识,体验知识,要求学生具备利用目标程序设计语言解决一定复杂度和规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抽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方法和质量的观点。高级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如何在所讲授的语言框架里解决一定规模的应用问题,并从具体的实现里提炼出抽象的设计思想,分析实现的质量,总结好的实现方法和设计思想。

确立了教学目标,下一步的焦点为围绕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各教学环节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和上机实践环节。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一节将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3层次化的目标引导的课程设计

C++语言因其强大的功能及广泛的实用性而日益成为当前高校理工类专业程序设计的主流教学语言,因此本节将以C++为例,讨论层次化教学目标思想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C++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涉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下面将就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3.1课堂教学

确定目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得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要求。针对本文所提出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体系的基本内涵,C++程序语言的课堂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应该展现出层次化,递进性的特点。

在低级目标中,掌握本程序语言的基本语法体系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确定语言的最核心最重要的语法现象。过程化程序设计向对象化程序设计是C++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对象”和“类”,以及由此产生的“继承”,“封装”,“多态”和“异常”成为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应集中注意力于这些类对象的关键个性技术,围绕关键技术“精讲多练”,使学生深刻理解面向对象C++的这些关键技术;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低级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使其“知其然”,那么中级目标则要逐渐使受教育者“知其所以然”,教学的重点从对语法的训练转向对语义的理解,包括静态结构语义和程序执行语义。在C++的教学中,以C++对象模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通过从静态的程序代码结构和运行的程序状态两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这样在知识语言的“所以然”的基础上,学生不仅知道什么是“多态”,并且知识“多态”是怎么实现的;什么是运行时类型检查(Rtti),运行时类型检查能提供什么程序设计策略等;许多的外延知识能沿课堂展开,例如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等。由StanleyB.Lippman所著的《insidetheC++objectmodel》为我们设计课程材料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低级目标和中级目标都是针对知识的学习,而高级目标则针对知识运用,提高运用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此层次涉及知识的学习、理解和综合运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及课时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者和学者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设计模式”可以成为本层次的基本或延展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模式虽然不与具体的设计语言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各种技术性、或纯教学性的书籍中,都把面向对象语言作为实现各种设计思想的不二选择。通过设计模式内容的讲授,可以使得学生对面向对象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增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所带来的设计上的“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当然,上面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论述仅仅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和论述,需要通过下面几方面来贯彻实施,以达到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教者的努力,设计出丰富的、具体的课程素材;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合理的作业和考核方法。

3.2实践教学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是并重的环节,不可偏废,一起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取得。如何设计安排上机环节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下文就实验内容及实验的组织形式进行一些必要的、有益的讨论。

结合课堂内容,以往的实践环节主要由学生编制一些小的程序,进行语法现象的演示及验证。但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普遍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调试程序的能力和技巧具有显著的效果。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方法也显示出种种的弊端,例如:学生专著于知识点,必然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学生容不易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实践的环节中,增加“读程序”的分量。教师提供一些高质量的程序范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并对范例的程序风格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以提高学者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到了后期,所提供的范例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示范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人员的组织形式上,一般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都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引进一些软件开发中的方法,比如采用小组制的形式,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小组或大或小。即使是在低层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中,也可采用小组的方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不过此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最佳数目为二人。采用这样的方法,有以下的益处:

(1)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2)提高教学效率,以较少教学活动取得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以中级和高级目标为导向的教学中,实践环节应从语法演示和验证为重点转变为以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为重点,因此除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综合性的项目开发环节,以达到知识的综合掌握和运用。

当前以语法的演示和验证目的实践环节的设计具有大量的教学实践可资借鉴和学习,但针对更高两层教学目标的实践环节则缺乏有效的素材和经验可以利用,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教学实践活动加以积累和总结。当前的一些做法是借用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来弥补纯语法的演示和验证实践方法的不足。

4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层次教学目标的观念,并介绍了各层次目标的具体内容和以此目标为导向的主要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并不是彼此割裂的,如何针对各种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的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下一步最主要的工作总结探索各种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尤其是用于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吴乃陵.面向对象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2):9-11.

[2]徐宏,聂影,黄征华,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04(2):89-93.

[3]沈军.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思路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80-82.

[4]StanleyB.Lippman.insidetheC++objectmodel[m].addison-wesleypublisher,1996.

[5]erichGamma,RichardHelm,RalphJohnson,etal.Designpattern:elementsofReusableobjectorientedSoftware[m].addison-wesleypublisher,1995.

ResearchonteachingofprogrammingLanguage

CHenDong-huo,Yaowang-shu

(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06,China)

计生标语篇7

教学准备即为课前的教学构思或教学设计,一般说来,有顺向思考和逆向设计两种思路。传统教学中普遍采用顺向思考设计思路,体现了教师设计教学仅始于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相关教学活动,忽视对各种资源和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逆向设计则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教学准备思路。

wiggins&mctighe(2001)认为,有效的课程设计应该是逆向的。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从最终的结果——预期的目标或标准出发,即明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弄清楚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能够学会什么;然后根据目标或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以及为达到要求而实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设计课程,也就是说,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考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证实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指导下设计学习活动,选择教学的方法及资源等。崔允漷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即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与学习目标相匹配的评价、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以及编写课程教学方案。根据“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活动设计——教学方案”这一逆向设计思路,笔者尝试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内涵理解和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逆向教学设计案例

按逆向教学设计的思路所设计的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及学习活动,最终需要形成一个课时的文本教学方案。笔者以牛津英语8BUnit2travelling单元中一课时为例,设计如下课时教学设计框架。

(一)课题名称

8BUnit2travellingmaintask

(二)内容标准

按照《标准》中四级目标要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够:1.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识别并将谈论个人旅游经历所需的主要信息整理归类,读懂相关文体的语篇。

2.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写作游记的信息,扩展旅游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目标

1.能理解并熟练运用表达旅游经历的短语和句型。

2.能谈论描述旅游时的地点、经历和感受;了解游记写作框架结构,并能模仿写出英文写作提纲;能根据所给信息,并收集信息,与同伴共同完成写作任务;能习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参考评价,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能通过老师与同伴的评价和帮助,保持兴趣,激发思维,不断追求进步。

(四)表现性任务的设置

通过设置本课时的写作评价标准(见表1),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语言、内容、结构三个维度,对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的写作以及课后独立完成的写作分a、B、C、D四个等级评价。

(五)学习活动设计

以“travelling”为主线,以文本为依托,以多媒体为辅助,设置“写前活动——写什么、写中活动——怎么写、写后活动——怎么评”三个核心环节的活动任务。

核心环节1:以话题为导入,对话题下的词汇、句型等有一定的积累,为写作做好语言素材上的铺垫;以范文为载体,建立话题写作的框架结构,为写作做好逻辑结构上的准备。

核心环节2:以他人经历为语境,进行控制性写作练习,进一步聚焦写作内容,增加语言运用的机会;以自身经验为素材,进行拓展性写作练习,进一步激发写作动机,联想有效信息,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核心环节3: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多元化评价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更好认识自己,纠正问题,树立信心;通过写作总结,进一步掌握习作方法,明确旅游的意义,培养积极的情感,使语言能力在使用中提升。

(六)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对教材进行切合教学实际的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学校资源:图书馆、语言多功能室、英语广播站、英语网页等。

3.网络资源:科学合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搜集有关旅游的文本信息和视频材料。

4.学生资源:学生英文日记、班级英语墙报、英语俱乐部等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5.其它资源:课本后的配套练习、与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导学与评价”、与教材配套的光盘等。

(七)教学手段

1.编制学习方案:根据学情科学编制导学案,突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突出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必要检查和课堂学习的适当引导,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和自主讨论,为学生提供比教材更丰富更有效的符合测试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当使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更好地体现英语学习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

(八)教/学方法

1.认知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语言练习,提高语言听、说、读、写技能。

2.交际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行大量语言输入,并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采用对子、小组等形式,通过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沟通信息,交流情感,培养合作意识,习得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九)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测验等途径把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

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报告、问卷调查、访谈等途径了解教学存在问题,反思并改进教学。

(十)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从课堂回答问题、描述经历、对话表演等方面,观察、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

2.结果性评价:关注语言能力目标的达成。从语言、内容、结构三个维度,分a、B、C、D四个等级,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对课堂上小组合作完成的写作以及课后独立完成的写作进行评价。

以上提供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课时教学方案格式,同时呈现了逆向设计思路的特点。内容标准基于课标年段基准,陈述紧扣具体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既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分解,同时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评价任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学习活动设计涉及诸多要素且彼此关联,同时注意到教学的资源、手段、方法等选择,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及个性化教学开发提供参考框架。

三、理性思考

(一)英语教学“三维目标链”的确立

逆向设计理念首先需要教师将学科“课程标准”转换为“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即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这种具体化表现为“三维”的整体目标体系,并且落实在分层级的“学期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链索之中。

“三维目标”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元素。从泰勒、布鲁姆倡导“行为目标”论,到艾斯纳主张“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表现性目标”并列论,都清晰体现了国际教育界统整把握一个目标体而不是某一维度目标的诉求。日本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教学目标链”的教学设计思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为一个目标体的“三维目标链”,类似于国际教育界“认知目标、行为目标、体验目标”的表述。在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链”的确立需要采用以下策略:

1.目标定位策略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将目标视为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准确定位目标,首先需要对目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需要分析目标的层级与来源,需要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学段、不同课时的学习要求,再确定三维目标框架下的目标侧重点,确定知识与技能“是什么”,过程与方法“如何获得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之中或之后进行内化。

2.目标分解策略

课程标准具体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教材、资源等因素,对课程标准特别是内容标准进行分解,转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具体可采用主题替换、标准拆解或组合的分解方法。

例如:对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中语言技能“写”的五级目标之一“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用“旅游计划”替换“短文、短信等”,即可形成牛津英语8BUnit2travelling单元的一条学习目标。对于《标准》中语言知识分级标准中五级目标“词汇”第3条标准描述“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词汇”可以拆解为“长相、性格等词汇”,“概念”可以拆解为“外貌、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情况”,即可形成牛津英语8aUnit1Friends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可以选取课程标准中的多条目标作为教学的某一焦点形成一条学习目标,如可以组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分级标准五级中的第1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第2条“有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英语实践活动”、第3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表达”、第6条“能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人的情感”,形成该单元“能积极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并学会理解与感恩”的另一条学习目标。

3.目标叙写策略

明确行为主体。教学是由教师展开设计,但是“三维目标链”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中心”,是实现“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的重心转移,行为目标描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明确行为条件。目标叙写时应该给出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范围或限制条件,给出完成行为的具体情境、时间、使用手段等信息提示。明确表现程度。目标叙写应该体现课程标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体现“训练”到“教育”的重心转移,实现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包括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以牛津初中英语8a模块一(teenagelife)为例,对“三维目标链”框架下的模块总目标及内容标准分别作如下描述:

模块总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①掌握描述人的外貌、学校生活以及国外著名城市及景点的词汇和表达法。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的外貌、个性、品质、学校生活以及国外著名城市及景点。③口头及书面交流,至少分享有关好朋友、理想学校、假期旅游计划等信息中的一类。

内容标准:①谈论人的外貌个性,复习描述人的单词和表达。②谈论各自的朋友,掌握描述人物相貌和品质的知识。③根据个人喜好,将描述朋友重要品质的形容词归类,了解一个朋友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二)有效性评价任务的跟进

1.学习目标需要相应的评价跟进

“如果说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的话,那么,课程标准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1]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不仅有赖于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还需要有体现标准精神的测试与评价,科学的评价是衡量学生的“标尺”,是“温度计和改革杠杆”。[2]逆向教学设计正是强调标准、目标、评价的一致性。基于标准的英语教学目标主要描述在一定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并且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语言知识或技能。但是,要想判断已确定的目标在教学中能否得以实现,则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任务跟进,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和工具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以此评判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的效果。

2.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在流行的课程实施理论中,评价是在教学之后进行,评价和教学分别是两个独立的环节,而在当前正在发生的评价范式转换中,评价持续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学习的目标同样是评价的目标。“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学习活动为依托,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评价要自然地镶嵌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特别当活动任务被调整为评价任务后,评价将发挥及时判断、反馈的作用,评价与学习目标的落实同步地保持一致。”[3]由此看来,设计评价任务必须考虑到与学习目标的匹配,这种匹配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的匹配——与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主题相对应,在要学生“获得什么”与“获得多少”上相匹配;认知要求的匹配——完成评价任务所需的认知要求与英语语言学习目标要求的一致性,在期望学生“应当知道什么”与“应当做什么”上相匹配;评价方法的匹配——与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一致性,体现出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评价。

3.表现性任务设计及评价标准

马扎诺(marzano.R.)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应用学习维度模式的表现性评价》[4]中详细分析了课程标准与表现性评价的共生关系,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学需要对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做什么”做出清晰的界定,唯一能确保学生获得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途径是界定并教给学生所期望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表现水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完成表现性任务实现清晰界定的标准。标准和表现性评价的共生关系,更加表明了纸笔测试在课堂内外的真实情景中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局限。

表现性评价不仅仅从内容标准出发,清晰地界定表现标准,而且将表现性标准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制定具体的评分规则,用以回答哪些要素被用来评判学生的表现、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来判断成功的表现、表现的质量范围是什么等问题。

根据三维目标的特点,英语教学中表现性任务的设计就是用来直接观察和评价学生使用语言的任务。相对于纸笔测试,表现性任务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要评价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表现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或听说读写某项技能,更要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适当表达的能力。表1以牛津英语8BUnit2travelling为例,根据教、学、评一致性要求设计的英语写作任务评价标准,将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化,为衡量学生写作表现水平描述了具体的指标。用评分规则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表现状况,而不是用简单化的分数量化学生的表现。

(三)适当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有效教学”是当前对教学的一种追求,从“学”的角度要关注三个层次。首先要有效果。杜威说:“一个有效的反应就是能完成一个可以看到结果的反应。”看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就是看教师的行为是否引起了教师期望的跟进反应。比如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如果学生思考或应答了,说明你的行为是有效的。其次要有效率。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教学效率公式:教学效率=学生围绕教学内容的适度紧张的思维活动时间/教学所有时间。这就为学习活动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再次要有效益。比如学习活动中设计了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小组成员讨论得十分认真,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很积极,同学们的思维很开阔,课堂气氛很活跃,学习目标达成度很高。此时,老师就不能再呈现出已经准备好的结论,这一教学行为就明显是有效益的。

逆向教学设计正是从有效的角度,强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学习目标是灵魂,评价是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落实的手段,学习活动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5]强调设计学习活动需要考虑到学习主体、活动内容、任务、流程、组织、成果等诸多因素。笔者认为,在考虑到活动的时间、规则、工具等因素的同时,设计学习活动必须重视以下三方面因素,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1.学生主体

《标准》提出的“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阐明了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强调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外语教育观。基于标准的教学准备应该变教师主导为教师指导,发挥教师的组织、帮助、促进、引导作用,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需求,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因素。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目标、个性特征等的分析过程。

2.学科特点

外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其本质功能就是语言交际。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语言应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尽量贴近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设计的具体学习活动:一要强化话题意识,要依据《标准》中的话题项目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活动任务设计。二要创设语言情境,要选取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语言和场景进行语言练习。三要实现真实交际,要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在交际活动中强化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促进语言的真实交际目的的达成。

3.教材功能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的内容载体,但教学准备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用好用活教材。语言学家格兰特关于教材使用提出的LaRa原则(L是leavesomethingunnecessaryout,a是amendsomethingincomplete,R是replacesomethingimproper,a是addsomethingnecessary)[6],就是强调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即在充分把握英语课程标准、具体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删减、修补、取代、补充,使学习活动的设计真正体现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使教材真正成为知识和语言积累的“素材库”、思维发展和技能学习的“脚手架”以及构筑人生价值观的“营养胚”[7],使教材使用的过程真正成为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2]RobertL.Lin&normane.Gronlund.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

[3][4]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6-131.

[5]杨向东,崔允漷.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7.

[6]JeremyHarmer.Howtoteach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7]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38.

计生标语篇8

关键字: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23.5

口语交际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交流方式,这种能力对人文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教师来讲,能够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一种好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尽快的融入到课堂当中,也能够让教师们清楚且连贯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口语交际课程中,教学设计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特点

通过对我国各个阶段教学设计的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总结出相关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在我国小学口语交际的课堂上,口语交际的话题所依据的类型主要有独白类、表演类、讨论类与介绍类等。小学语文老师在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与交际知识相结合,并利用适当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对语文交际课进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对整体语文口语交际课程进行有效的评价。

1.1注重交际情景的设定

在我国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交际话题的主要来源基本上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所以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情景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对熟悉的情景来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虚拟的环境中,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这种情景的设定是我国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的方法之一。

1.2指导性随年级增长而降低

在我国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影响比较重大,而在高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重点锻炼学生自身的独立交际能力,突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当小学生步入中学校园时,可以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1.3教学评价应贯穿与教学设计整体

口语交际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评价,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的兴趣。小学语文交际教学的教学评价不单单要设定在教学设计的最后,也应该设计在整个语文交际课程当中,这样才可以对学生的交际表现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2.分析与改进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使得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小学生来讲,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口语交际课上的训练形式,而一堂好的口语交际课的前提条件就是语文交际教师的教学设计。

2.1如何改进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不同的教师对于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叙述不够明确,缺少一定的课标指导,所以在进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以一种模糊的概念设计教学目标,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目的性,教学目标的设定。只有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够结合教学的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进行了相关规定,该课程标准的主要群体是我国所有小学生,所以教师在口语交际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设计,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五年级上册的交际话题是《我是小小“推销员”》,设计这次话题的教学目标中应该将训练学生的说明方法作为重点,避免“一把抓”的现象出现,而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2.2怎样将“死教材”变活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话题应该能够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风格来制定,面对学生不熟悉的话题教师应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关于“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辩论话题来讲,由于乡镇小学的学生接触机会相对较少,所以难度较大,教师在进行本话题时依据按照教材要求的辩论形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应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研究,教材的运用不单单是阅读与写作,更应该灵活的运用到口语交际当中来,对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话题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其进行变通,并结合实际进行设计。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激情有效结合,从而把固化死板的教材话题创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3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实用性差的现状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教师对设计恰当的口语交际情景十分注重,但是在交际互动的设计时却有一定的困难。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小组讨论的方式,但是面对有些“不配合”的学生,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法,改为单独讲述的形式。现代的口语交际课堂不再是一个简单叙述枯燥无味的过程,对于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来讲,为了加强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找到交际话题的矛盾点,勇于向教材提出挑战。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正反两方,让学生的思维通过正面交锋,从而擦出交际火花。

例如《该怎么办》当中的王爷爷因为小明每天都帮他打牛奶,打算每打一次牛奶就会送小明一毛钱作为酬劳,否则就不再让小明帮忙了。这个话题的矛盾点可以设计为“小明是否要收下钱呢”?教师可以将矛盾点明确化,让学生体会辩证的乐趣。当然,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不能收钱”的观念出发,应在自然的气氛中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小学口语交际课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多数教师对于该课程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好,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得出因为传统观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应提高我国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程度,改进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陈国风.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55-57.

计生标语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如同修房的地基。地基选稳了,房屋才不会倒塌;教学设计全面了,教学才会胸有成竹。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又该怎样考虑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叫作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在英语教学中,不论是宏观设计还是微观设计,不论是整堂课的设计还是片断的设计,我们都应以语言学教学理论为依据,着重考虑三个方面:

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目标teachingaims可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如英语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标被称为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ives,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那些活动方式来学习。

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学生的各种特点因时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的效果已被许多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所肯定。

⑶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它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学习必须有动机,动机促进兴趣,兴趣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通过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对不足之处的分析亦能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与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并明确检查目标是否达到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对帮助教师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改进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之一。

三、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

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work,groupwork,task-basedactivities,role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⑵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由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变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⑶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条件的话,英语教师要努力学习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不断探索多媒体英语教学,发挥其应用作用。

计生标语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学科特点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时效性强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三、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