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十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十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5:16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是根据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进行的一种形式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语文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拟结合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

当前高中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强弱是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指标体系,如何针对目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现状进行探索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不是教师的教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服务于教师的教。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1.教学课时不足使其效果不明显

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学习任务重,每周一般只有两课时的写作训练课,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两个课时的写作训练课还远远不够,对于掌握写作的技能不是靠一两天的时间来提高的,而是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特别是如何针对当前高中生对写作课不感兴趣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缺乏互动活动

在课程的实施上,语文写作教学依然是围绕教师、课本转,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一纸空文。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表明,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更大动力。

3.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手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育手段多为一本课本、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加上教师的一张嘴,以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单向传递方式为主,不利于生生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民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而高中语文写作课程改革促使高中语文写作教育手段信息化、多样化、多元化。尤其强调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集体参与、思维碰撞、质疑释疑。好处在于可以把高中语文写作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促进心理健康、人格发展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被赋予了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容许学生质问、怀疑、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这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导学案设计重点在互动、拓展、探究、展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共同体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在同龄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在自主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课堂上愿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大小展示机会的增多和成绩的提高而大涨,人格不断得到完善。尤其是情商大大提高,以前经常发生的顶撞老师、同学打架的现象几乎绝迹,令领导和老师们惊喜不已。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1.积极培养师生互动关系

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教育部门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个总的限定,比如颁布的教学大纲,会要求学校按照大纲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还有各个地区所采用的课程教材,有的学校由于所采用的课程教材内容比较多,而正常的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这会造成“填鸭式”的教育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合作学习程度。但凡此类的因素还有很多,因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那么就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协调好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习模式,就是学生在同时具备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之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完成的过程。其中合作学习模式的两个必备条件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条件,缺一不可。

2.遵循各种学习方法的基本程序与要求,展开合作学习

小组教学法可以应用于语文文体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授上,其程序包括:(1)教师讲授相同专题知识;(2)学生在各自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直至掌握所教内容;(3)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以课堂练习为主),不允许他们再相互帮助;(4)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并与自己以往成绩比较进退;(5)将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3.教师要多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要注意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对那些学习积极的学生要进行表扬、鼓励,对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要进行批评、督促。一般说来,教师要多指导和督促学习自主性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给予学生合作学习正确的导向。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还不到位,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结论】

学生们总结进步时说:“以前大家都是‘独行侠’,学习上自己管自己或破罐子破摔,即使遇到问题也很少相互探究甚至没兴趣探究;现在分组学习,大家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其他组员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促使我们谁也不想拉小组的后腿。而且现在课堂上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我们心里很明白:只有学好了、消化了我们就可以像优秀学生一样在组内、在班级自信地展示自己!坚持到现在,我们觉得自己很优秀,我们的小组很优秀,我们全班都很优秀!”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

学生个性的差异表明一种模式或相同写作教学内容很难使各个层面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多地发掘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专门、渗透式、有针对的写作策略教学,可以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并能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在写作难度的分层循序渐进、阶梯上升,为英语写作学困生大面积提高写作质量提供了方法与策略支持。具体分为三个操练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1.训练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结构。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句型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子自由造句。3.句子种类转换训练。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初步写作能力。这阶段以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写周记等形式错综训练。第三阶段:训练学生模式化写作能力。1.配备英语字帖练习书法,分析研读高考写作纲要并辅助印发一些优秀作文套句和框架。2.再分专项、“书信,写景,叙事,议论,说明等”和限时训练,加强渗透写作方法和技巧训练。3.最后进行综合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写提纲,打底稿,分析段落结构,段落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方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通过教师对个别学生作品的面批,个别问题个别解决,训练格式化和综合写作能力。

二、研究特色创新及写作教学的目标突破

英语写作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1.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考虑,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发展进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写作发展情况作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异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小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学生个体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或独立的教学、自学、合作和个别指导。

3.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教师针对同一班内不同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多角度、多难度、适应性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出了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质,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层次,相邻目标交叉区间,便于弹性滑动。

4.安排有差异性的写作作业,班级充满着成长气息。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全局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享受着教学成果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阶梯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实现实验班级的差异性多元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营造了和谐的评价氛围。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和辐射性的操作原则,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阶梯式写作研究主要成果结论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发展。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摸清了嘉峪关一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扶优转差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英语教师因为忙碌而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

2.阶梯写作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新课程水平,新课程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阶梯式写作的研究过程中,参研实验教师广泛研讨、积极交流,完成并发表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8篇。实验教师掌握了阶梯式及分层辅导写作课堂的引导及课后指导、心理疏导的操作要点,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发展,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的发展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每学年任课教师的任教班级甚至年级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个案的研究很难由同一个教师持续跟踪下去。

2.对阶梯式分层式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或在写作成绩上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信任。

3.学生作文困难反弹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有些花了很大精力帮扶才有了脱困起色的实验对象,一旦教师工作重心稍有转移,他们的困难顽疾便又反弹,对写作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

4.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与教师的配合监督作用:虽然实验学生在校能坚持写作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漫长的各种假期、双休日及下午回家后,他们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缺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功能,甚至有部分家长帮孩子开拓或和孩子一起撒谎糊弄教师,使家庭几乎失去了有效监督孩子学习的作用。

五、结束语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在当今世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掌握关于世界的最新信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国对于各类学校中英语教学也日益重视。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的教育,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承载和表达的文化。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体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具体体现,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英语学习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渗透,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和模仿,就无法正确理解和应用它。为了高职高专能培养出专业实用的人才,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有所好转,我们必须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1.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首先,高职高专类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较差。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那些着力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的学校,而旨在于培养某项专业技能的高职高专类学校越来越不受重视,因此这类学校的学生入学时,综合成绩较差,专业成绩也不突出,这就使得此类学校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难,而英语作为一门较难的主修和必修课,更是难上加难!

其次,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在我国,因为高校的种类和数量一直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许多学生为了能跻身于较好的大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学习课本知识,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而我们的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光凭几本语文书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所有的语言都有相通之处,要想学好英语,却没有很好的母语基础,试问如何能做到?

再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语言是文化的传达,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语言的表达至关重要。由于学生的文化知识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使得他们对母语文化尚且知之甚少,对英语文化更是不甚了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变得异常艰难!

2.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只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

在我国,英语只是学校里的一门课程而已,学生将其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职业技能训练,认为学好英语就是做到能看懂,能做题,能获得高分。于此相对,学习英语的任务就是简单地背单词,学语法,做题而已。这样的英语学习使得很多的学习者失去了兴趣。

3.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没有考试压力,教学比较随意,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或者教学是否有效,只是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已。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不得不把文化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文化渗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约定俗成的用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东西文化的不同,从而学得更准确更灵活。英语国家和中国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而是单纯地学习语言,双方的理解就会出现误差甚至错误。比如:汉语中我们形容人的力气大通常会用牛来比喻,“力大如牛”因为在人类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牛是所以家畜中力气最大的。但是同样的情况在英语中却用马来比喻,"asstrongasahorse"这是因为在西方国家,牛并不用来耕作,马才是其中力气最大的。把这种知识点放在文化的背景中教给学生,他们才会记得更清楚,用得更准确。

2.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语言,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的桥梁。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国情。比如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节目是著名喜剧大师憨豆先生的精彩表演,这个节目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一致赞扬。单纯看他的表演,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当我们懂得了英国人对于幽默的理解和诠释时,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憨豆表演中的实质和内涵,才能更深地去理解他的韵味。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国情和政治决策有所了解。例如:当年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大陆,占领了印第安人的领地,建立了国家。然而英国人却可以很自信的说这是他们的土地,这与他们的日常习惯和观念是分不开的。所以说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

3.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通过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握手、进餐、如何、造访等,而这些礼仪的中西差别相当大,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误会甚至是不良影响。以握手为例,握手时要用右手而不是左手,因为古代打仗时,大部分士兵都右手拿剑,双方见面时握右手就表示手中没有兵器,以此来表示友好。又如,在西方的餐桌上,方巾不能围在脖子上,只能放在腿上,以防汤汁粘在衣服上。若把方巾围在脖子上是会遭人笑话的。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再去和西方人交往的话,是不是会很自信呢?而带着这种兴趣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5

一些高中学生在初中时期学习不好,比较爱玩,他们的语文基础和作文能力很差,学习其他学科也很差劲。对于他们来说,作文是困难的,因而对作文不感兴趣。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来看,尤其在高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作文的教学。更何况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写作课不重要,没必要去学;也有部分高中的学生认为:“读书为了技术而学习的,不是为了学作文的。”这样的学生,作文的基础差是可想而知了。高中学生的作文情况,反映出了大多数的现象,即有的是胡编乱造,有的是虚假的故事、虚假的情感。作文教学长期这样的话,很难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的需要。一些高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通过死记硬背的,写出的作文格式相同、单一;作文的内容存在空洞、乏味、泛泛、枯燥、单调等缺点。而且很多学生习惯通过摘抄“优秀的作文”来烘托自己作文段落的气氛。

二、语文写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应该把现实的生活放在其中,即把语文变得生活具体化使得学生能够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对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应该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下进行,通过“读、写、听、说”等训练来提高其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知识,陶治情操。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心,要能体现学生的生活。为了使学生能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得到解脱,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在各个方面的东西,如自然的、社会的、事实的、事件的、人物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得生活化教学得以实现。所以,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注意提升其语文的素养。我们还可以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语文教学所在的实质,是生活联系的核心部分。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了构建教学的机和确定教学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所用的方法。在生活化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联系学生的体验,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逐渐得到接收、理解。总之,优化学习过程是通过这个策略得以实现的。

三、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的方法是通过课外阅读、课堂的教学以及研究性的学习等形式开展教学,促进语文的学习。

1.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所谓课外阅读指导,是指以学生课外自读为主,教师集中指导内辅助的。对于这样的教学活动,一般归类于:统一阅读、自由阅读等两种方式。实现这种的做法是:通过激发其阅读的兴趣,给予阅读的策略,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读书的方法。

2.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措施,来提高语文效率。语文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依靠教材教学,而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需要做到的是课堂的外延。其范围是:在时间上的外延,即在课前要预习;在课后要深化;而内容上的外延,即通过多渠道、多角度,来搜集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而在空间上的外延,指的是:学生从社会、图书室、微机房所得到知识,都应用在各学科。或者在课堂教学上的外延,即通过语文观的树立,使得学生的眼界得到开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

3.实现语文生活化的策略。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完成学习的任务,需要灵活运用,以下的方法和手段。

4.通过激发兴趣来实现。对于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实现。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5.通过加强指导来实现。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6.多向互动。在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来扩大学习的范围。我们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阅读理解和阅读迁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阅读具有创新,使其能力得以培养。另外,开展活动,家长的职责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

7.心理的调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的作用是为了调节学生的心境,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时间较长、困难较大的过程,因此,大部分学生是需要付出毅力、耐心的。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引言

近年来国际合作办学发展迅速,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加入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行列。这就要求当前的英语教学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语言,离不开文化背景,不了解文化而单纯学习词汇,语法,这种英语学习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提高。因此,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大量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的职业技术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国际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如下:

一、中西方文化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比,学生才能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能够从惯性思维中解脱出来,通过对比发现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一种英语学习的文化敏感性。

以笔者教学所用的英国macmillan出版社的ieLtSFoundation这本教材为例,该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英语后,为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并为那些要继续出国深造的同学做准备的,因此在教学中更应格外关注文化导入。在第一单元”Studyingabroad”中,讲解时,就可以对比ieLtS和HSK两种考试。ieLtS即雅思考试,此项考试是为申请赴英语国家留学、移民的非英语国家学生而设,用来评定考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雅思考试包括四个部分,即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考试时间共2小时45分钟。雅思考试满分为9分。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部级标准化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考试内容有听力,阅读,写作等。通过对比,学生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更加有助于他们对雅思考试的认识,而不再感觉这个考试特别高深且神秘。

ieLtSFoundation这本教材的第一单元中,还有一处介绍了文化冲击,其中有行为准则的部分,在这里就要用到文化对比法来给学生解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英国人通常很准时,在商务和学术领域准时很重要。讲座会议和商务会面要准时参加。但是社交生活就更复杂一些。安排晚上八点见面看电影意味着八点到,但是假如应邀八点到朋友家就餐,那么你就可以八点十分左右到,但是不得晚于八点二十。如果应邀晚八点参加学生晚会,九点半之前到就行。而中国人,习惯早到,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之间的差别,加深记忆。

二、多媒体融合法

国际合作办学的生源一般都是高考分数比较低,并且学习习惯、方法以及英语基础都比较差的学生,多数同学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文化导入时,要考虑到上课的趣味性以及教法的多样性。在课上使用多媒体,播放影音文件,如电影片段、录音、图片、视频,可以比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一些英美文化的风土人情。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英语课的文化导入也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安排实践教学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ieLtSFoundation这本教材的第五单元”acareerorajob”,讲完招聘广告的基本格式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编写英文招聘广告,然后进行点评,也可以准备些小礼物奖励优秀的,这样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也带动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每个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比较少,单靠课堂教学来进行文化因素导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教师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布置作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课后学习。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学生多数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差,这就需要教师要合理引导。

除此之外,课后还有很多好的教学补充方法。教师可以推荐经典电影或者热播美剧给学生看,如比较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尼基塔、吸血鬼日记等。另外,开展口语角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中西方文化冲突,这些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结语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交流,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文化的交际。因此,脱离了文化的英语教学,而只去抠语法、词汇、篇章理解,是势必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高职人才的。这也背离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授学生理解语言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历史背景上。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避免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范玲玲,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3,p98-100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写作水平;提高;途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因此,在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教师们面对的最棘手的教学问题。在这个难题背后,我们似乎也该看到写作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说来容易写来难,因为“捷”和“秘诀”是没有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写作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因此教师先应该从学生的畏惧心理出发,改善他们对写作的心态,再从教授写作方法上人手,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水平。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具体做法探讨。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后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到写作文就头疼。要么“没的写”,要么“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写作的心理,首先就要使学生树立起写作信心,让学生有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平时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内容不限制,可写自己的瞬间感悟,也可叙说自己的情感故事和内心的烦恼,或是摘抄优美文章、句子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让学生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讲,从而大大减少心理压力。写作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格式,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学生不仅表达了情感,而且获得了老师认可,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困境。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力量,写作训练亦当如此。因此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形式的变化和多样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讲述一段故事或打出一组幻灯片,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理出文理脉络,以最概括的文字编写写作提纲。另外,教师既要肯定他们缜密构思、精修勤改的好习惯,又要要求他们在课内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文。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二、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收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看到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实质上体现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生活中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它们都是作者善于观察的结果。如夏衍为了有关包身工话题的写作,每天半夜二、三点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文学本身就是内心的自由抒发,是真实内心精神、情感的流露。在写作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我手写我心,写身边的事、身边的人,用心感悟人生的悲欢离合,这就需要以充满激情的、陌生的眼光来观察熟悉的生活。歌德说:“当敏锐的洞察力同善意和热爱相结合,就能探到人和世界的深处。”这就是观察、洞悉行为为文学所带来的魅力所在。

三、通过网络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大部分的家庭都有电脑,上网也成了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往,教师要求学生订阅各种作文方面的报纸或杂志,以汲取写作营养。但是,网络资源所包含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传统的报刊杂志,现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和阅读所需图书或文章,扩大阅读面。如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图书网站,像中华图书网、中国电子图书网、中学生作文网等,并推荐网上一些好书或好文章,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学生上网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加强语言积累,天长日久,必定能提高习作水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结合课文目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模仿写作,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重要手段。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古今许多作家都经历过模仿,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里的作品;郭沫若的诗作受过印度泰戈尔、美国惠特曼及德国歌德作品的影响。因此,“仿中求新”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从模仿教材开始。如学习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后要求学生仿写,因为作者在写作前也是非常细心地对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观察,所以在仿写前,教师可以带学生到陶艺馆学习制作陶器。通过实际操作,并记下制作的工艺流程,回过头来再学习《景泰蓝的制作》是如何安排说明的顺序(以制作的工序为说明顺序)、如何对事物进行说明、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介绍(精密、细致、全是手工)等。经过亲身体验后进行模仿写作训练,同学们就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条理清楚的叙写,同时,还能运用描摹、比喻、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逐渐摆脱生硬的照搬照抄,学会更多地结合自己的体验,进行独立的构思,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进行快速写作训练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还应注重课外阅读,这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就要有目标地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将素材综合起来,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在完成考试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从而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提高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如一周写作三篇,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给出专题,要求学生限时作文,课内完成。而课堂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形成相互竞争,有较强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通过经常的训练,学生会形成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总之,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具体方法的应用外,还要注意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方式等,抓住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慢慢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的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毕业论文课程教学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mental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mental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9

严寅贤,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滨州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滨州地区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十多篇论文或在省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在省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山东教育》、《语文学习》、《滨州日报》等均对其事迹作过报道。

***

应该承认,新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主流是充满生机的。但无庸讳言,作为母语教育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零散、沉滞与无序,使得它和语文教育实践、和日新月异的时展趋向不尽协调。本文拟就个人思考之所及,对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并仍然潜滋暗长的若干非正常因素略陈二三。

1、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无中心状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缺乏权威性统一研究机构。作为民间学术团体、中语界唯一的全国性研究机构——全国中语会及地方各级中语会,近些年来由于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它在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力度及影响呈弱化趋势。不少基层中语会实际上早已形同虚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属教研室的专业教研人员也往往成年累月地忙于繁杂事务,忙于各类考务而难以专心致力于研究工作。一线教师中的不少人或因学术造诣、理论修养的力不从心,或因条件所限而难以使研究趋向深入。在众多的语文教学专业期刊中,真正能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上独树一帜的也屈指可数。于是,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在宏观上呈“散兵游勇”状,在微观上呈“人自为战”状,既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导向中心,也没有形成颇具实力的研究阵容,当然也就难以使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系统化,使之走向整体性与高层次。

2、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内容(课题)的无序与模糊

就整体看,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专家到教师,都想在攻克语文教育这一难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但是,如果对近十几年来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现状作冷静的观察与思考,即可发现,在这理论研究空前活跃的另一面,却又给人以浓重的扑朔迷离之感,面对令人头晕目眩的语文教育思想,一方面是理论研究者各执一辞,认定自己的观念是“五岳独尊”;另一方面是在第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多数对此难以接受且深感无所适从。今天强调布鲁姆目标分类教学的着手成春,明天宣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神奇妙用;今天说语文教育要以德育为主,明天称语文教育要以工具性为重;今天说语文教育要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主义,明天讲语文教育要使塑造健康人格与发展语文能力同步。对写作教学有研究的,认定写作是语文教育的第一要素;对阅读教学有探索的,强调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内容。甚至在教材的选文比例问题上,直到今天仍然争执不休。有人坚持当代语文教材要削减文言文分量,有人则认为教材选文要以文言文为主。时至今日,只要认真阅读各类语文报刊的若干文章(其中包括一些专家学者的大作),我们仍然会强烈地感受到各种语文教育观念的无序与模糊。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如果有迷惘者站出来,求教于莘莘研究者——语文到底该怎么教?语文教师到底该如何当?那将是怎样一种场面呢?笔者在此绝无非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之意(笔者也曾涉猎其中)。学术昌明,从来都是有益无害的。只是认为,在这旷日持久、莫衷一是的争鸣之中与争鸣之后,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没有一个中心机构来对这些学术性见解进行哪怕是初步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和再研究工作,以致使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包括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难以发现这异彩纷呈的各种学术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难以使这些零散的教育理论观念臻于整饬。结果,它们也就很难对语文教育实践起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作用,有时甚至会对实践产生误导。我们完全可以静心想一想,长期以来,各类专业报刊上发表的语文教育理论文章怎一个“多”字了得,其中不少文章确有一定的甚至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文章发表之后,充其量或则由权威报刊转而载之,或则引起部分读者当时情感上的共鸣和认识上的趋同,然而时过境迁之后,就如同天女散花般地烟消云散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重大损失,这种零散、无序的格局如果得不到改变,损失仍然会继续下去。

3、对语文教育专家教育思想研究的单向性

若干年来,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对叶圣陶、吕叔湘以及于漪、魏书生等许多专家学者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艺术进行了热烈的研究。但时至今日,还仅仅限于对这些专家学者的单(纵)向研究——研究一个个具体对象的语文教育思想或语文教学艺术,却没有对其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综合与提炼。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十分遗憾甚至尴尬的现象:尽管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群星璀璨,但我们却至今没有能够使之融会贯通,使之珠联璧合,进而使之成为建构当代中国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指导当代中国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南。这样下去,中学语文教学就永远不会形成合力,也就永远不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4、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若干年来,语文教育理论如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一样,存在着一种理论功利主义倾向。一方面,某些所谓高层次理论文章并非来自直接或间接的语文教育实践,而是源于某些理论研究者的“纯智力”,往好处说,它们只是一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贵族文化”,是一种堆砌新辞、大而不当的“思辨哲学”;另一方面,有些文章又走向另一极端,它们只是一种夸大的、带有不少主观想象和虚构成份的直接经验或实践过程的描述,缺少(恐怕也无力进行)切中肯綮的理论阐发。这两类文章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华而不实。许多时候,它既不像作者与整个中语界教

师群体的娓娓而谈,也不像作者与语文教师个体的思想(学术)交流,而仿佛是作者旁若无人般的自言自语。这样的文章,或则昙花一现,或则自赏孤芳,实在没有什么研究和实践价值。

此外,还有些文章善于重弹老调。一些在语文教育界已经取得共识或不被多数人所认可的问题,至今有人还在喋喋不休。如“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写作方法”,“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语文知识”,对于这些浅薄的、不被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实在没有必要再去争鸣、去商榷。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0

语言教学,一般分为两种: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本民族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即外语教学,他民族语言教学。本论文研究的中学语言教学属于前者范畴,即研究中学生的母语教学----现代汉语普通话教学。那么“什么是中学语言教学”呢?有的学者定义为:“简言之,语言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汉语的字、词、句、篇及听、说、读、写的教学,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赏析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是一种工具的授与,是一种技能的培养,也是一种人文的熏陶。”也有学者认为,语言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另外,一般教师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语言教学就是讲字词句和语修逻,有的认为语言教学应以讲文学语言为主,也有的认为讲解生字难词或者找到课文里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也算进行语言教学。

从以上论述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什么是语言教学”的研究甚少,因此,对其含义的概括还是十分模糊不清的。除了第一个对语言教学进行系统的定义外,后面那些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片面的,大多仅看到语言教学的某一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对于什么是“中学语言教学”至今还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

二、关于中学语言教学的内容

我们在了解语言教学“是什么”之后,接下来要探讨的即为“语言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了。众所周知,中学语言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甚至有学者认为,语言教学内容涉及整个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余映潮看来,有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每一项内容中都大有文章可作。而张传宗更是认为,中学的语言教学,包括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从记叙、说明、抒情到议论,从诗歌、散文、小说到戏剧,从一般用语到应用文习惯用语,从语言的理解、欣赏、模仿到创作,从实用语法、实用修辞到实用逻辑,从文言的实词、虚词到句式,以及学习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中常用的语言,等等。还有学者深入研究了语言教学内容的组成要素,像杨光东对中学语文语言教学体系进行了要素分析,认为语言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解读语言、感悟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庄文中通过对历年语文大纲的分析,分别总结出初、高中各阶段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读、写、听、说中的语文能力两个方面。

相比语言教学的含义,对语言教学内容的研究明显要深入得多。一方面大家看到了语言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有利于避免走单一重复的教学路线;另一方面,学者们深入挖掘语言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无疑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水平。杨光东所提炼出来的语言教学体系五要素,有利于让教师知道学生树立语言意识,通过学习语言,提高其表情达意能力,而庄文中制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体系和语言能力教学体系,更是给中学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依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关于中学语言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对中学语言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多的。首先我们来看中学语言教学的作用。张传宗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语言教学对促进语文教学所起的作用: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利于落实思想教育;有利于进行文学教育和贯彻美育;有利于进行文化知识教学;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一少”的现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会学生写好字、写通文章;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学习语言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使学生参加语言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好其他学科。

张大文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规律性运转的命脉;是课堂教学操作过程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中心;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根据;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是进行具有语文特色的思想教育的源泉。金永红同样强调语言教学的作用,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加强语言教学,因为在她看来,只有加强语言教学,才能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正确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才能为语文课开辟一条正确的教学路子,才能纠正教学中存在的忽视语言教学的种种弊病。还有学者单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谈到了中学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徐慧琳和韩文和认为在阅读能力培养中注重语言教学,让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解读文学作品,使他们自己读懂文体,体现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原则。同样,贾荣仙、武志红也认为语言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和核心,阅读教学才会有正确的路子,整个语文教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正因为语言教学有以上诸多方面的作用,由此决定了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于是许多学者提出“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语言教学”等观点,他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一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余应源就认为“语文课就是以工具性为本质的言语教学”;邹兆文、叶熙剑在《试论语文课程的“言语性”》一文中提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同样,潘新和、岳增学都认为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语文学科无疑首先是语言学科。二是由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冯玮青认为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以音、形、义的结合为其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再者,汉语的句型、句式繁复而灵活,句间的衔接和插入也大有讲究,因此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三是由学生的知识状况决定的。由于现在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上毛病甚多,错别字、病句、文理不清的现象相当普遍,冯玮青认为,有语文专家提出要把“通顺、连贯、得体”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张传宗也提出,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切实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善于理解、长于表达、勇于创新的能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由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的。在马秀英看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高考也逐步在适应改革的需要。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看,很重视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言规范运用的能力;对语言信息的准确理解、筛选、概括、阐释、评价的能力和对语言运用的速率等,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是极其重要的。

总结有关中学语言教学的作用和地位方面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近几年的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语言教学,不论是从总体还是单方面,大家都看到了加强语言教学对促进语文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性质,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同时,众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语言教学突出地位的论述更是将语言教学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语言教学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四、关于中学语言教学的现状

语言教学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必须加以重视,但实际中学语言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不少从事语言教学的人对此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王传高、董菊初在长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感到中学语言教学存在以下误区:重思想内容解读,轻语言形式分析;重课文的阅读,轻听说读写全面训练;重新字生词的教学,轻关键词语的品味;重语言知识,轻实践训练;重言教,轻身教。同样,马秀英也认为,语言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重文体教学体系,轻语言教学体系;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重作品内容,轻词语句段;重词语积累,轻语言表达效果。卢望春对当前语言教学的现状论述为:许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优化设计,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我们许多教师过于强调结构分析和内容理解,而忽视借以表达内容的语言教学,使许多学生在想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出现搜肠刮肚,不知所云的怪现象。汪咏国眼中的语言教学是教“偏”了、教“歪”了,这种“偏”和“歪”表现为:一是架空分析,不触及语言现实;二是搞繁琐讲解,翻来翻去,什么都讲,就是不品味语言;三是浅尝辄止,隔靴搔痒,讲不透语言,不会讲语言。而在钟卫红看来,长期以来,语言教学始终只是一种技能训练,以讲解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停留在分析语言知识的层面上,本质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语言训练,因此,学生只是消极地获得知识,没有语感的体验,语言表达更是苍白无力。

从以上分析看来,就目前中学语言教学的整体现状而言,对语言教学的重视是很不够的,语言教学实际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语言教学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诸多学者提出语言教学存在各方面的现象、误区,表明人们看到了语言教学存在的不足,因此,语言教学面临着改革。但是,在对语言教学现状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都是批判的声音,不可否认,中学语言教学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如果因此而否定中学语言教学,无疑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另外,在“破”的过程中,缺少建设性的意见,不能为下一步完善语言教学提供明确的依据。

五、关于中学语言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加强语言教学,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和策略。只有方法得当,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努力的探讨。冯玮青结合自身体验,谈到了在语言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理解语言材料,准确传授知识,提高语言教学的科学性;把握个性,讲清各自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感受作家是“怎么说”的;注意挖掘课文的文学因素,以丰富、深化语言教学。在王首军看来,在语文课上进行语言教学,就必须加强诵读的教学;加强说话能力的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黄纯钢总结出语言教学的四种方法:读精彩文段、讲关键词句、品深层内涵、评语言现象。熊芳芳对于怎样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这个问题,她认为在实践探索中,或添加、或删减、或调序、或置换、或勾连、或对比,六种方法各有其妙。与她持同一观点的还有张立成,只是他把“勾连”换成了“衬托”。杨俭和郑维玲都十分肯定比较法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郑维玲认为语言教学中的比较是从课文入手,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比较点,把握文章语言的特色,进而加深对作品的认识理解。而杨俭更是从语言、内容、文体、写作方法、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比较法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除此之外,郑维玲认为有助于语言教学的方法还有拓展延伸法、想象创新法。还有学者谈到语言教学的艺术,即科学地、生动地、高效地进行语言教学的思路、手法和手段。余映潮认为语言教学艺术大致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对教材的语言研究的艺术,即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提炼,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运用课文;二是教师实施语言教学的艺术,即教材处理的艺术、课型设计的艺术、教法实施的艺术。夏雨周也列举了语言教学艺术的三个方面:语言的转化艺术、语言的鉴赏艺术、语言的再造艺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们就从以上总结的情况可以发现中学语言教学的方法可谓是不胜枚举。这些方法的立足点都抓住了“品味语言”这个关键,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把语言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言。以上所列举的诸多方法,都是学者从教学实践和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可操作性、时效性都较强,教师如有选择地、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语言教学中去,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六、关于中学语言教学与相关理论

任何实践都需要有理论来支撑,中学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莫过于语言学理论。在庄文中的书中作了详细的论述:中学语言教学是最基础的教学,更需要语言最基本的原理指导。语言的工具、思维特性,直线性和层次性,组合性和聚合性,这些语言的特性及其理论,直接指导语言教学。语言学的内容,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语用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等分支的内容,必然为中学语言教学所选用。语言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对比法、类比法等,中学语言教学可以借鉴、改造,并创造适合中学生的语言教学方法。

徐纪臣也认为语言及其教学理论来自实践,反过来又对语言教学实践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说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每一次大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以语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基础的,各种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语言教学实践才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在张福荣看来,新课标下的语言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认知语言结构、语言单位的意义及其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知作者创作这些作品时的语境信息,这就必然需要相关的语言理论作指导。除了语言理论,还有人甚至把心理学理论也运用到中学语言教学中来。李海林认为,语言能力直接表现为言语主体与言语对象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结”,与语言能力相对应的这种心理组织结构,我们称之为“言语图式”。如果我们把言语图式作为语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把语言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构建言语图式的阶段,一是巩固言语图式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教学单元,若干个这样的教学单元组合在一起,推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另外,有些学者还把眼光转向了国外的语言教学,试图从中吸取一些对我国中学语言教学有用的经验。姚海林、赵丽琴在研究美国语文学习和教学后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美国语言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整合性,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整合、学习策略的整合,这种整合趋势中所反映的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无疑对中国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之持相似观点的还有董蓓菲,她也认为美国整体语言教学法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部分视为语言本身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也把语文教学的范畴推广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具有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