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土木工程英文论文十篇土木工程英文论文十篇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4:59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范畴,旨在土木工程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日趋全球化的趋势下,培养既精通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与工作中的交流与合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土木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2011年,中国建筑企业海外营业总额占全球国际承包商海外营业总额的1/7以上;2012年,在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内地有52家企业上榜。[1]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大型项目在国际公开招投标,因此土木工程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不断扩大。很多如中铁集团的国内大型企业开始紧跟国际化趋势,积极开拓海外工程项目市场,国外的援建项目和中标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工程项目的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对于土木工程科研技术人才而言,需要通过阅读国外原版的技术文献资料并撰写英文的科研论文,把握行业发展的国际前言信息和动态,并且熟练掌握专业英语是参与各种国际性学术会议,进行国际技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国际化大环境和趋势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多仍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专业信息交流。在土木工程劳务与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中,懂外语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极度缺乏,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某些企业涉外项目的进行和开展。[2]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了当前我国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专业人才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方面成效甚微,因此需要对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二、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但是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针对目前国内外相关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造成教师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土木工程专业英语首先应为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打好专业英语的基础,避免出现出国以后难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问题。其次,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是为专业学生未来参与和从事涉外项目培养必要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国际项目中能读懂英文的设计规范资料、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等技术性文件,能进行准确的专业知识表达和交流,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从国际土木工程规范理解的准确性和国际项目招投标文件的法律效应来看,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能力。最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应为有志于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外文文献,还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阅读专业论文时还应擅长推敲词义,力求理解准确。

三、改革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直存在教学形式单调、教学行为单向和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3]在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为主,教学内容或不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或者专业性过强,本科生难以理解。专业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语言地道、知识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的慕课或微课资源供学生线上学习,课堂针对专业知识问题用英语展开讨论,强化英语思维习惯的同时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课下通过课文的自主学习和完成翻译练习,加深对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掌握专业文章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课外还可以布置招投标等实用性英文写作任务和专业论文英文摘要撰写任务,将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技能训练整合。最后,通过布置文献检索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扩大其专业知识面。

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是由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担任,也有少部分院校是由大学英语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是都存在教学师资方面的欠缺。首先,专业教师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专业英语教学中专业词汇含义的讲解比较准确,对文章涉及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分析到位,然而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英语教学训练,在语言基本功方面比较薄弱,因此教学偏重专业知识讲解,课堂主要内容成了课文翻译,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专业知识的目的。其次,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是优势,但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专业术语的知之不解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英语任课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更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表达专业知识,分析专业理论,具备实际的英语专业交流与沟通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外引内培的师资建设,引进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任教的同时积极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向专业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建立专业教师与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整合知识资源、专业互帮互助,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为湖南工学院)

参考文献

[1]enR放榜:中国建筑军团稳中求进[eB/oL].中国建筑网,http:///

2012-09-04/170149,html.2012-09-04.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2

收稿日期:2013-09-26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专项基金(ZX201313);住建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3年土建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年廷凯(1971-),男,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研究,(e-mail)。

摘要: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要,文章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课程,开展了英文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主要从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实践性教学和教学效果分析等方面入手,总结了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英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并探讨了一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地质;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2;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99-03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及国际地位的提升,由我国企业负责或参与的国际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土木、水利工程领域,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中国的设计和施工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更加广泛的科技合作、国际交流,培养更多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对2011年土木水利大类招生的300名新生,进行了英语综合测试和严格选拔,确定45人为土木工程(国际班)的第一批学生。通过土木工程(国际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直接参与国际项目招(投)标、设计、施工、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通过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层次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开设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的必要性

作为土木工程国际班课程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工程地质学是其中的重要一门,它是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勘察、测绘与实验等技术手段来调查、研究、解决与各类工程活动(如土木、水利、交通、采矿、国防等)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各类工程设施的合理选址、设计、施工与运营服务的应用地质学。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工程技术人员解决工程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能力将决定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1]。掌握好这一专业课程,对大型土木、水利国际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管理和招投标工作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开设这门课程十分必要。2013年上半年,根据国际班的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参照国内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经验[2-5],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的实际情况,为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小班授课)学生开设了工程地质课程并进行了全英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实施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二、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英文教学的实践

(一)教材选用

当前英文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1)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英文互动交流、英文实验、英文作业及习题,即全英文环境。(2)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讲授,作业及习题、实验等采用中文模式。(3)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作业及习题、实验等采用中文模式。考虑到学生特点及工程地质课程初次开设(没有其他地质类先修课程)的特殊情况,此次为学生推荐了两本原版英文教材,即F.G.Bell编写的engineeringGeology,tonywaltham编写的FoundationsofengineeringGeology,并参考plummer等人编写的physicalGeology,供学生查阅。考虑到英文原版纸质教材费用较高,建议学生通过图书馆借阅或复印任课教师提供的辅助学习材料、电子材料和ppt讲稿等,节约了学生的学习成本,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采用ppt讲稿,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的培养方案,基于对英文原版教材中重要内容的理解,并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专门制作了简化版英文ppt讲稿。总体上难度适中,观点鲜明新颖,层次上由易入难,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花太多时间去阅读原版书籍,特别是在英语基础不好,专业词汇量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对厚厚的一本或几本书会产生强烈的畏惧感,从而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综合多本工程地质原版教材而制作的ppt教案,能够覆盖课程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最新进展,使学生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达到课程教学要求。ppt制作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对原版外文教材内容和知识框架适当节选,并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特点,吸取了大量图片、动画等,作为教学使用。教学内容涉及地球及其内部圈层构造(2学时)、地质年代(1学时)、矿物与三大岩类(3学时)、岩石的工程性质(2学时)、风化作用(2学时)、地质构造(4学时)、地表地质作用与地下水(4学时)、地震与滑坡等地质灾害(4学时)、边坡稳定与加固技术(2学时)等,共计24学时。对每一专题内容中出现的生僻专业词汇进行了初步汇总,并给出简明词汇表供学生查用。

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每一小节教学结束后,与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英文形式给学生留少量的课后作业,如岩石按成因划分的类别,在野外如何鉴别,岩石与土的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题目。由学生英文回答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并讲解,总体上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量的专业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介绍一些国外的教学案例,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的理解。同时,课堂上也开展了部分实物教学,如介绍各大类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选取代表性岩矿、古生物地质标本,展示给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地质构造部分,将典型地质模型展示给学生,并与实际土木、水利工程项目相结合,学生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课堂教学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具体的问题,如讲解的岩石结构与构造部分,出现很多生僻单词,学生无法在课堂理解并消化,多是根据图片来猜测意思,这样就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其中文含义,以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点的目的。还有地质年代表,要求学生记忆这些单词和含义,避免课堂讲授涉及时,学生没有概念,以致课堂接受率和收益率下降。

(三)教学效果分析

授课结束时对听课的学生进行了口头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认可工程地质课程的英文教学方式,学习兴趣浓厚。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学到了专业课知识,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听力的水平。此外,根据学校教务网站在学期末显示的调查结果,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和对教学效果等的反馈接近99分,总体评价较好。对ppt教案的评价,学生认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且难度适中,只是涉及的专业词汇没有注音标,给阅读和表达带来一些困难。对课堂教学效果,几乎所有学生表示认可,多媒体教学直观、丰富、有效,并有助于理解课堂英语讲授,课后也有助于复习和巩固加强,可见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值得肯定的。此外,少数学生反应由于自身英语基础有限,在听讲和阅读教材时会遇到一些障碍,感觉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也有个别学生期待由外教来担任专业课程的讲授,体现真正国际化的感觉和学习氛围。在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中,部分学生欢迎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因为纯英语教学,如何将学习内容与非国际班工程地质课程接轨,如何理解中文版的工程地质词汇及内容,是很多学生比较担忧的一件事情。部分学生将来毕业时不一定到国外发展,很有可能在国内发展,与中国技术人员打交道,或在国外,也需要与国内技术人员打交道,这样掌握中、英文两种语言环境下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是很多学生期待的一种模式。

此次课程采用全英文形式的闭卷考试,总成绩含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项。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出勤率和布置的作业,通过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实验成绩体现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野外地质实习表现;期末成绩为考察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考察学生的专业英文阅读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列于表1,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学习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学生成绩偏低,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表1国际班工程地质英文考试成绩分布表成绩人数比例成绩人数比例0~4912.3%70~791228.0%50~5949.3%80~891534.8%60~69920.9%90~10024.7%三、国际班英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开设工程地质课程的英语教学实践,总体上英文教学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程地质英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出版的供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全英文教学使用的教材,而国际上原版工程地质课程英文教材又太厚也太贵,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如何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要求、学生英语水平等,编写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全英文教材,是短期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改革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采取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地质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及深层次含义,有助于国内外工程地质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也有助于增加学生未来国内外的就业机会。此外,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应尽快完成实验室岩矿标本、地质模型、地质图件等有关设施的双语化。

(三)国际化教师与国际化交流

引进在欧美国家长期生活并获得工程地质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有博士后经历的年轻人,充实工程地质全英文教学队伍。特别是邀请英语为母语的海外知名教授,加入工程地质教学团队,每年给学生讲授部分课程内容,参与工程地质课程内容规划、教材编写等工作,从而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邀请与课程相关的更多外国专家,给学生创造更多国际化交流空间,提供出国访问交流、联合培养的机会,不但有利于课程的英文教学,更有利于土木工程国际班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班全英文教学才刚起步,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在国际班英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土木工程国际班全英文教学日臻完善,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雨,卞国强,叶为民.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97-100.

[2]何敏娟,王少曼.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34-36.

[3]徐飞,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6(1):76-78.

[4]朱红耕,杨生.高校本科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72-74.

[5]陈栋梁,卢照辉,周志军.土建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S1):64-66.

englishteachingreformonengineeringgeologycourseintheinternational

classofcivilengineeringspecialty

niantingkai

(a.Department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SchoolofCivilengineering;b.StateKey

LaboratoryofCoastalandoffshoreengineering,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Dalian116024,p.R.China)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等的必备前提。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看法和认识,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为土木工程专业的8个班级,人数238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30份。然后对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为专业英语没有什么用处

在问卷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用处的调查中,有45.45%的学生认为现在说不上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有什么用;16.69%的学生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3.03%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处;34.85%的学生认为有比较大的用处。同时,还对学生选择的理由做了调查,其中认为现在说不上有什么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就目前的水平及现实情况还用不上专业英语知识;②如果只在国内工作,基本用不上;③对专业还没有深入地学习,现在接触不到外国专业方面的文献,所以没觉得有用。认为没有太大用处,但也不能说没用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自己的英语太差了;②现在并没有用上什么专业英语,阅读外国期刊比较少,感觉以后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很多;③对学习普通英语有一定的帮助。认为没有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以后工作可能用不上,至少在本科层次上是这样;②不打算继续考研。认为有比较大用处的学生的理由大致是:①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及外国科技的最新动态;②社会需要多元的人才,要和世界接轨英语就更加重要,并且对专业技术有较大的指导作用;③继续读研究生的话,专业英语非常有用。

(二)学生在课余时间基本上不阅读英文的科技文章

在课余时间,对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的调查中,71.21%的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英文专业文献,27.27%的学生只是偶尔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仅有1.52%的学生大量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是不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

(三)对专业英语的重视不够

在对“专业英语在你所学的专业课课程体系中重要吗”的调查中,69.7%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不重要,有30.3%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比较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可以不开设这门课程。

(四)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正确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正确。有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翻译,多懂些专业词汇就差不多了。虽然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达到熟练阅读和翻译的水平,但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的学术交流能力和一定的英文科技文献的检索能力等。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技术信息,而并不仅限于翻译那么简单。学生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一是因为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重点多放在学生阅读和翻译能力的训练上,而对于比较实用的专业英语口头交际能力以及土木工程领域内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显得十分薄弱;二是因为基础英语阶段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英语是以阅读为主,可以说学生学得是“哑巴英语”[1-3]。

(五)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中碰到的难点较多

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65.15%的学生认为主要困难是专业词汇太多,单词不认识;39.39%的学生认为对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了解;33.33%的学生认为长句较多,较难理解;19.7%的学生认为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学习的困难;43.94%的学生认为不能准确、通顺地翻译英文文献。

二、教师在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课上往往因此出现一片尴尬的沉默,因此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仅有6.06%的学生选择了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有81.82%的学生选择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而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

(二)教材的选择不当

有些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仅仅是专业技术文献的阅读与翻译,这不符合专业英语教学形势的需要,并且教学内容陈旧,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传授知识,没有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前面提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不重要,而教师又没有正确引导他们改变这种看法,这样很多学生上课就会漫不经心,课堂气氛沉闷,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

三、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而且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感受和经历,从相关国际土木工程发展的前沿知识介绍,从今后工作可能要接触专业英语的情况,从我国大型工程如奥运会的场馆设计、招投标建设等按国际惯例操作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土木工程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国外还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技术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学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教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发现:81.82%的学生选择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学方式。笔者在教学中,每堂课都让学生自己把一小段文章翻译在作业本上,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笔者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讲解。对于这种方式在问卷调查中,有75.48%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好,通过自己练习再结合教师讲解印象比较深刻。另外,在对专业词汇、常用句型、科技英语写作特点及翻译要领进行讲解后,文章的阅读和翻译都是由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引导和纠正完成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教材

为了避免学生因为教材陈旧、单一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阅读文献为最新的前沿文章,而且除了文献阅读与翻译外,还应包括土木工程领域内涉外业务应用文的写作和听力与会话的内容,配合音频、视频资料,方便学生课外自学。另外,还应包括专业文献的检索内容,让学生至少了解如何进行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的检索。

四、结语

如何开展好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文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把对专业英语的兴趣与今后的工作结合起来,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参考文献:

[1]芦玉敏.专业英语教学思路探究[J].高教研究,2005,(10).

[2]史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4

依据各自的学科定义,进行了分类与对应。例如大陆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学科定义为“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用于土木、交通、水利等工程,从土的应力、应变和时间关系出发,研究地基承载力、侧壁土压力、土体变形和边坡稳定性等课题”。台湾对大地工程学科定义为“土力工程学,又名岩土工程学、大地工程学,主要研究泥土构成物质的工程特性”。因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与大地工程对应。又如大陆对工程施工学科定义为“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和技术途径,按照设计图纸和说明书的要求建成供使用的建筑物的过程”;台湾对土木施工学科定义为“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现时一般的土木工作项目包括: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因此,工程施工学科与土木施工学科对应。两岸二级学科对应过程,存在如下问题:(1)二级学科分类程度的分歧。大陆依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的《土木工程名词(2003版)》,分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工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港口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等16个二级学科,其权威性可作为对照的分类依据;而台湾方面权威的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审定机构应为“教育研究院审议委员会”,最新审定的《土木工程名词(2011版)》中并无二级学科分类。考虑台湾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开设的核心课程名称基本是一致的,以及在工程承发包过程中的分部工程公认的名称,进行了分类和对照;当然也需要在将来进一步审议。(2)两岸二级学科的分歧在于建设工程发展历程的差异性。因台湾历经50年的大建设期后,现有的公共工程建设量已较少,而大陆还处在后发的方兴未艾的阶段;故对于台湾“结构工程”及“交通工程”,相对于大陆来讲就没有必要分得那么细。(3)地方特性造成的差异。因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灾害频繁,故而大地工程对于岩土工程、地质状况的研究和关注程度,相对于大陆会更多、更细;此部分大陆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重点还是放在地基状况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上。又如“燃气与供热”工程,因大陆南北跨纬度相差50度,北方夏热冬冷温度差异大,供热是土木工程中一项重要分支;而台湾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几乎不需要考虑冬季的取暖问题。故而仅取台湾“建筑工程”中之“空调工程”与“天然气工程”,或“工厂设施工程”之“能源供给工程”与之对应。(4)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土木工程交叉复合性学科,除工程技术外,还包含与工程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知识。在土木工程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的当今,工程管理对于提高土木工程生产力的有效性早有共识;且两岸土木工程业界走向交流与融合的首要壁垒在于制度、法律、合同体系,而这恰恰就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领域。故而在名词对照中除工程技术类外,建议应与时俱进,增设此二级学科。此部分台湾对应的是“营建管理”二级学科。

2.名词对应上存在的问题

二级学科对照完成后,将两边的土木工程名词按学科及英文分列对照。基础研究阶段共收录4516条名词进行对照。此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种情形:(1)英、简、繁可完全对应。两边同一英文名词的简繁体中文名词形式也相同。(2)简繁中文名词不同,或单边对应。即大陆《土木工程名词》中列出的名词具有简体中文和英文形式,但该英文在台湾的词典中并未收录;抑或相反,台湾的词典中名词具有简体中文和英文形式,但大陆《土木工程名词》并未收录。(3)简繁中文名词无法实现对应。海峡两岸对英文一致的专业名词进行翻译时,有可能出现两岸对一词的翻译都仅有一个,但却并不相同的情况。出现这种分歧大部分是因为习惯用法产生的差异[3]。例如“工程施工”(对应台湾“土木施工”)中的“脚手架”(scaffold),在台湾叫“鹰架”,这是两岸建筑界各自多年的习惯用法。(4)中文名词不同,但能部分对应。即两岸定名重叠词。台湾所收取的专业名词存在一词多译现象,而大陆基本是一词一译(大陆在词头上基本采取此原则,将不同译法放在解释行文之始),这就使得英文一致的专业名词的翻译可能存在无法完全对应的情形。例如“approach”,大陆译名为“引桥”(桥梁工程),台湾译名为“引道,引桥”(交通工程)。

3.对分歧名词建议的处理方法

(1)英、简、繁可完全对应,可直接收录,分二级学科按字母顺序平行列出。(2)对于存在分歧的三种情形:简繁中文名词不同或单边对应、简繁中文名词无法实现对应、能部分对应的词条,参照我国科技名词定名工作的基本原则,依据概念对科技名词进行定名。由于概念和知识之间的同一关系,在“概念—术语”之间建立起类似“内容—形式”的偶对关系,可实现对隐性领域知识的显性归类,从而保证单义对应[4]。为确保对照的权威性与说服力,应由两边分别根据现行规范、法律条文、科技文献等权威出版物的给出定义,由此形成对照蓝本[5];在此基础上,组织两岸专家研讨会议,将对照蓝本上需经讨论与统一的词条征求意见并进行修改整理,给出共同推荐名并做说明。4.名词对照的成果应用(1)出版物。定稿的对照蓝本将提交两岸的学会进行校稿,作为行业手册出版使用。(2)查询应用。由于网络平台应用便捷及易于推广,可将两岸土木工程科技名词的对照成果数据库建置于相关网站平台,提供两岸学者及从业者查询使用。闽台建筑资讯网与两岸营建资讯服务GiS平台是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台湾金门大学、财团法人台湾营建研究院先期开展的两岸营建业合作交流研究项目的成果,其中集成了土木工程科技名词对照模块,并同步名词对照进展不断扩充更新。

4.结论与展望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5

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对比

互认是评估结果的对等。以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为例,从评估组织、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这三要素进行对比,观察中英在工程教育评估上的特点和共性。

(一)评估组织

在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组织是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nationalBoardofCivilengineeringaccreditation,nBCea)。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工作始于1993年,由当时的建设部根据执业注册工程师制度的需要组织实施。1994年建设部颁布了《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1],评估工作针对当时的专业定位(即建筑类专业)。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专业向宽口径方向发展,专业定位也拓展为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2004年7月,建设部颁布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给出了评估委员会章程、评估标准、程序等。同时指出,评估委员会由21~27名委员组成,来自高校和工业界的委员各占一半。在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工作由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简称Qaa)负责,该机构提出学历与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专业规格指南等②。专业评估和工程师资质鉴定则统一委托工程师委员会(engi-neeringCouncil,eC)负责③。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由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师学会组成的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JointBoardofmoderators,JBm)组织实施,该委员会由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英国道路工程师学会(iHe)和英国道路与交通学会(CiHt)联合组成④,其成员一半来自高校,另一半来自工业界。

(二)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是评估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互认的重要内容,因此,各国在国际互认中,强调对评估内容的实质性等效。在中国,称为评估标准;在英国,称为鉴定标准。中国土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标准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智育标准,体现了对未来职业注册工程师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育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评估标准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及20个观测点,见表2。英国《高等教育专业鉴定标准》(UKStandardforprofessionalengineeringCompetence,accreditationofHighereducationprogrammes,engineeringCouncil)是以工程师注册为导向的工科专业共同遵守的鉴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各工程学会制订了针对个别专业的鉴定标准,即从工程一般性标准具体落实到个别专业的特殊性标准。表3列出了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鉴定)标准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从表中可知,中英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中国更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但在侧重点上,英国的鉴定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效,强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工程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强调了其他通用能力,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总结国内办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在不同程度上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相应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学习效果考察和学生能力培养。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中,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已成为视察重点。

(三)评估程序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文件(2004版)》中规定的程序执行。(1)申请与审核。各学校志愿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报告,每年一次。(2)自评。撰写自评报告,对办学状况、办学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对评估指标中各项内容进行鉴别并加以说明,以备审核。(3)视察。视察小组由4~6人组成,进校作不多于4天的现场访问。视察小组需会晤教师和学生,访问图书馆、工作室等,查阅考卷,了解评分策略,审查校内质量保证体系,然后写出视察报告。(4)审核与鉴定。根据审核与视察结果得出评估结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并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有效期和重新申请的期限。(5)申诉与复议。申请学校如对评估结论持有不同意见,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上级主管部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复议决定。在英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程序根据《高等教育专业鉴定》中规定的程序执行,包括提出申请并被接受,初审书面报告,现场访问,鉴定结论———通过或者不通过。鉴定有效期一般为5年,或短于5年,特别是对新专业点。鉴定结论根据鉴定标准得出。与中国不同的是,没有申诉和复议阶段。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国际互认

因为中国和英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是完全等效的,1998年5月18日中国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与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管理委员会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iStructe),分别签署了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⑤⑥。在这两份协议书中,双方认为nBCea和JBm所使用的评估标准和评估程序大体一致。双方相互承认由中国nBCea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英国JBm鉴定通过的土木结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并认为以上学位符合中国结构工程师注册资格,能达到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资格的学术要求。持有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在提出申请成为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或申请成为英国iCe和istructe正式会员时,享有对等地位。该协议书涵盖的专业点包括已被双方各自评估通过的专业点和在今后的评估或再次评估中获得通过的专业点。

上述两个协议的有效期至2003年止。为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2011年11月,中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与英国联合评估协调委员会的各学会授权的iStructe签署了关于学士学位专业评估互认协议⑦,延续中英土木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中英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互认,表明中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与英国评估通过学校的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实质性等效,开启了中国工程专业教育国际互认的先河。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还得到新加坡承认。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颁布了经专业工程师委员会(professionalengineersBoard)鉴定的“专业工程师认可资格通告”,该通告于2009年12月30日颁布执行⑧。该通告给出了获得新加坡认可的工程教育专业点,其中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印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在此通告中,中国大陆的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共15所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获得认可。这表明中国上述15所评估通过的高校与世界上其他知名高校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新加坡具有同样被认可的专业教育资质。中国评估通过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位是目前新加坡承认的中国大陆工程教育唯一的专业学位,这再一次表明国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经率先达到国际认可的标准。

工程教育评估国际互认华盛顿协议

《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ccord)⑨是1989年由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代表上述6国签订的国际性协议,由美国aBet牵头,旨在确认不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等效,从而实现国际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育相互认证。《华盛顿协议》的意义在于一国的工程教育得到另一国认可,并被另一国注册工程师机构认同为接受过合格专业教育,可申请成为该国注册工程师。《华盛顿协议》的核心内容是经过各成员组织认证的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具有实质等效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等效性是指任何成员在认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所采用的标准、政策、过程以及结果都得到其他所有成员的认可。缔约方所认证的工程专业(主要针对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均达到了从事工程师职业的学术要求和基本质量标准,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其工程学历基本相同。《华盛顿协议》每两年联合其他协议成员共同召开国际工程大会,会议期间除交流和讨论有关重要事项外,还讨论有关预备会员和正式会员的吸纳事宜。《华盛顿协议》规定,各申请组织首先被接纳为预备会员,在成为预备会员2年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正式会员对新会员加入拥有一票否决权;递交预备会员申请的时间在每届国际工程大会前6个月;申请时,必须有《华盛顿协议》的一个或多个正式成员作为联系人和辅导者,并在申请中有至少2个《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为申请预备会员组织提名。协议规定任何签约成员必须为本国(地区)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非政府的专业性社团。目前,《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方有15个(表4),中国、印度、泰国等都在积极准备申请加入该组织。中国拟在2013年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会员。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对增加协议在全球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工程技术人员流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美国工程教育评估

《华盛顿协议》的发起单位和牵头单位是美国工程及技术教育认证委员会(aBet)。中国要加入《华盛顿协议》,首先应了解美国工程教育评估的方式。在美国,专业认证与职业实践、考试考核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在认证与考试的衔接上,充分认可专业认证的结论,要求申请执业注册的人员必须拥有通过专业认证院校的相关专业工程教育背景。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可免除部分基础科目或全部基础科目的考试,而对未通过认证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注册考试,则要求其必备更长年限的工程实践经验。aBet的前身是1932年在美国纽约成立的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engineers’Councilforpro-fessionalDevelopment,eCpD)。1936年进行了第一次工程专业质量认证,1946年起开始进行工程与技术专业质量认证,1980年,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为了更加突出认证特点和质量,更名为美国工程师专业发展委员会(aBet)。aBet专业认证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而不是院校,不是系,也不是学位,但前提条件是该专业点所在院校已通过地区的或全国的院校认证机构认证。其原则是各专业点自愿申请。aBet专业认证的主要目的是5个“告知”:(1)告知考生和家长,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点是符合合格标准的,以便为将来成为工程师作准备;(2)告知各工学院的院长、管理者和教师,如何正确评价专业点的强项和弱点,以及如何改进;(3)告知用人单位,哪些专业点的毕业生为专业执业作好了准备;(4)告知纳税人,清楚他们的钱用在何处;(5)告知公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为公众安全着想。aBet专业认证标准见表5,共8个方面。aBet专业教育认证结论有9种:(1)下一轮常规认证(有效期6年);(2)需提交中期报告(典型有效期2年);(3)需进行中期访问(典型有效期2年);(4)需陈述弱项理由(典型有效期2年);(5)报告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6)访问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7)陈述可延长(上次认证弱点已克服,典型有效期2年或4年);(8)不予认证;(9)终止认证(应学校要求)。

中国工程教育评估(认证)

建立中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获得工程教育学历的国际互认,是提升中国工程教育整体质量,实现工程教育“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加入《华盛顿协议》,先要经过“预备”阶段,时间一般是2年,然后才可成为正式签约组织。“预备”阶段所需条件:(1)该组织的工程专业认证体系与签约组织的认证体系相比,具有概念上的相似性;(2)该组织确实具有潜在的能力,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正式签约状态;(3)有关工程教育专业的等效性在批准该组织成为正式签约组织时生效。为此,2007年中国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组织,旨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创造条件。分委会包括机械类、化工类、计算机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试点工作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轻工食品类、水利类、环境类、地矿类、安全类等开始。2012年注册成立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以达到《华盛顿协议》对缔约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民间性”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评估标准确定了7个组成部分,见表6。对上述指标逐一判别,指标结果包括:(1)p(pass):完全达到标准要求;(2)pc(pass/Concern):达到标准要求,但有不确定性;(3)pw(pass/weak-ness):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存在不足;(4)F(Fail):未达到标准要求。最终,认证的结论是: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且没有pw项);通过认证,有效期3年(各指标全达标准要求,但有pw项);不通过认证(指标有F项)。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6

摘要: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为促进其双语课程的开展,文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双语课程;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探索

1.教材选用。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选择好的双语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3]。国外教材种类较多,不乏著名大学的原版教材,它们思维方法先进,文化背景深厚,教育理论完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所以一些国内大学引进和采用了一些原版教科书进行双语教学,教材价格比较昂贵,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中外文化不同,国内学生对外文教材背景不甚了解,再加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在学习上造成偏差,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英语阅读的理解[4]。此外,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大量的实验,各国采用的方法、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采用自编教材,这样教学的针对性强,内容更新较快。自编教材不是简单地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而是将这两种文字搭配起来使用,其中英语部分占50%左右。为了保证文字表达的准确,我们请外籍专家终审,使中、英文都通俗易懂。同时建立网络平台,提供大量中英文参考资料和多媒体题课件,方便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方法的运用。针对专业双语教学这门特殊的课程应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使大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用英语授课,学生倍感枯燥。所以,在学习之初不能操之过急,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授课方法,即在刚开始以中文授课为主,英语授课的内容可控制在20%左右,以后渐渐提高英语授课内容,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实用性非常强,很多工程问题利用本课程的某个知识点就可以加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理论教学的环节,建议多采取课堂专题讨论的方式,针对重点章节,提出一些发散性的讨论专题,让学生以分组方式,查找相关的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7

关键词: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75-02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始终是人才培养问题。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必须落实的课题,而且必须是在实践中、实践后认真总结与反思的。我们认为,针对工程实际,必须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国际化、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这种人才,是企业与社会所需求的,也必然会在某种关键时刻与位置发挥作用的。成为这种人才,也是在校学生提升自己的必然要求。土木工程是国际国内的重要行业,企业与学生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呈现了明显的渴求,我们就不能不顺应这种渴求以改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异常严峻。今年应届毕业生总人数多达700万人。除少数(约占10%)名牌或重点大学毕业生外,大多数学生就业并非易事。一方面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费尽周折。表面上“人才”过剩,实质上是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质量较低,技能单一,目标模糊是目前普通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行业的发展加大了人才需求。随着需求数量的增加,人才的需求逐渐向高质量及复合型发展。特别是由于工程的进一步国际化,各大公司要求其人才既要精通专业,又要通晓外语。中建、中铁、中交、中水电等大型工程公司每年参与海外招投标项目。以中铁某局为例,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已达100亿元,占其国内外总工程量的1/3。山东某大型土木工程集团的海外工程涉及越南、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尼泊尔等国家。但根据反映,相关人才相对缺乏。目前,涉外土木工程的人才需求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要求能够参与国际招投标,懂土木工程技术,可以熟练使用英文编写标书文件。

(2)在国外参与施工技术与现场管理,并能与外方交流。

(3)国外工程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或在中国国内实施国外银行贷款的项目,需要技术翻译,也会形成涉外人才需求。

根据上述市场情况,我们已经在土木工程专业中细分出一个“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目前已经和正在培养的有四届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提高了培养标准,加大了培养力度,使其成为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在国际土木工程行业中具备竞争实力。已经毕业的学生,多数进入各大公司工作,部分已直接进入海外公司。

这种复合型涉外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在当前困难的就业形势下,对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这必将有利于大幅度地提高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促进高校双语教学开展,提高教师外语水平,开阔教师视野,并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优质教育的实现。

2人才培养模式与具体实施方案

“复合型人才”的提法由来已久,中国已有一些国外学成回国人员。但通过出国留学方式,其代价之高,非一般经济状况的学生及家庭所能承受,而且毕竟数量太少,所以人才培养可以考虑立足国内。在国内,只有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程英语”方向,学生来源为英语专业的文科学生,开设的工程课程仅是概论性质的相关专业课,门数也比较少。但土木工程本身已是具有较高难度的工科专业,要胜任将来的国际技术交流,承担这一角色者必须是理工科知识背景,应该首先精通技术,然后掌握外语,所以必须主要培养土木工程的学生去挑战这一难度。

精专业、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双语教学的开展。目前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但缺点有二:(1)学生没有经过动员与选拔,班级不是经过精心组织与重新整合的,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干劲较弱,不知道为什么进行双语教学;(2)双语教学课程门数太少。对于一个工科本科专业,要想真正培养过硬的人才,仅仅设置一两门双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所设立的“涉外土木工程”专业,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职业规划教育,进行选拔动员,目前已组建7届涉外土木工程学生班级:2006级36人(已毕业),2007级31人(已毕业),2008级23人(已毕业),2009级32人(已毕业),2010级31人(在读,已签约),2011级29人(在读),2012级31人(在读)。我们帮助学生认清市场需求,明确“涉外土木工程”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与学习难度。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动机、吃苦的精神、良好的基础才可以进入本班学习,而且不努力将会被淘汰。

其次,在保持原有培养标准,及原有学时及学分分配比例,各种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不变,仍以力学、土木工程作为主干课程的前提下,专业主干课程都采用了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总计课程达到14门,基本上覆盖了第二、三、四学年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形成了双语教学的强劲氛围,学生必须掌握中文与英文内容,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才可以学会,才有可能通过考试。另外,平时作业、期末考试、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教学环节均为双语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还聘请外教、企业专家前来授课,举办各种讲座以及暑期强化培训班,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强化了他们的国际竞争意识。

我们所做的努力是有的放矢的。企业与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而学生也通过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变得具有就业竞争力,受到企业与社会欢迎。

做好涉外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其关键就在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团队的作用。对于教学过程,我们教学团队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包括:

(1)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制定了双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双语教学有的放矢,有方案可依。

(2)建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一个科学、合理、连续、完整的结构体系,改变了以往双语教学单一课程的模式。

(3)明确了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要求,形成了从课堂教学、教案、课件、作业、考试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4)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已建立了以原版教材为核心,以中国规范为主导的中外结合的立体教材体系。

(5)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采用了互动式授课(activelearning),如:一对一讨论(pairshare),分组讨论(groupdiscussion),学生讲授练习(presentation)等等,强化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土木工程技术的能力。

(6)建立了学生可进可退的专业方向平台。使学生通过面试进入双语教学平台,或前来试听试学,如果能力不到可退回原班级的机制。

其他与教学方面相关的特色还有:

(1)建立了以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双语实践教学体系,使双语教学不只限于三尺讲台,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2)建立了以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国内外工程案例、作业答疑等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平台。

3涉外土木工程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果

自2008年4月开始,经过师生双方的艰苦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除出国留学(共8人)、考研学生以外,2010、2011、2012、2013届涉外土木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已全部工作,2014届已全部签约,并且供不应求。工作或签约单位70%为中央直属如中铁、中交、中水电、中建等大型施工企业。企业对这种培养模式充分认可,对这种复合型人才表示欢迎。在已经工作的学生用人单位里,对涉外学生除给予在国内工作的锻炼外,还优先考虑安排到海外部或直接去海外项目工作。目前已有学生进驻刚果、尼日利亚、肯尼亚、科威特、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在校学生也积极踊跃报名参加涉外工程班级,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经过严格训练,除能掌握中文内容外,还可以用英文表达,表现出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既懂技术,又通英语,既是工程师,又能做翻译的复合型人才已初步成型。

在开办涉外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也在这一平台上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我校出国进修教师回校后,以前没有这种专业模式,他们往往感觉没有用武之地,即使找到某一个班开设一门双语课程,但由于没有组织与动员,多数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一般。而我们这种做法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至少不会荒废他们出国所学。目前《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原理》)已被评为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钢结构》获学校双语教学一等奖,《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材料》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涉外土木工程双语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也已经被评为部级特色专业。

该班的设立,对于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外事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瑞典、南非、奥地利等国教师前来参观访问并与师生交流。

4关于双语教学的个人看法

关于双语教学问题,争论颇多。目前我们也听到看到过多种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双语教学无用论”。有人认为,我们作为中国教师,应该用纯正的国语授课,不应该把课堂搞成“不伦不类”。我们且不说这些观点的理论依据,单单是企业与社会的需求,我们作为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不应该再充耳不闻、闭门造车了。许多企业都在往外走,外国企业都在走进来,都在实施全球战略,而人才缺口却很大,交流障碍却很多,特别是深层次的技术交流障碍与误解,一直不容易克服,一般的翻译人员是爱莫能助的。我们作为这一行业的教师,是内行人,理应具备敏锐的察觉力,承担起前瞻性的责任,使外语真正发挥技术交流的功能,为什么还要无所作为,为什么不能下点功夫去帮助企业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另一种说法是,现在能担任双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太少,或者水平不够,或者是学生的水平不够。是的,如果都是外国教师当然很好,但我们付不起那种成本,也很不现实,只能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如果学生都无师自通,成了双语专家,那我们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教学。就是因为学生需要培养,需要提高,才需要教师想尽办法去授课,去训练,特别是我们非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想在国际国内就业市场上或者在将来的职场上具有竞争实力,必须师生共同努力,下大力气,掌握两种技能,才有可能实现竞争目标。同时教学相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水平,自己也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和社会服务。虽然有时会在某些课程上失败,但我们不应该否定双语教学本身,把双语教学本身作为局部失败的借口,更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认为,认真做好双语教学不会产生什么负面效应。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还必须防止出现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为语言而语言,仅仅是为了说几句漂亮外语,背几个单词,就认为是双语教学,那就成了一种无关痛痒的应付。甚至如果耽误了土木工程本身课程的理解与掌握,那就是有害的。我们的做法是,必须立足国内,掌握中文的全部内容,再去理解与掌握英文的全部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是中英对照的,对于难度较高的全英文课,学生可以上完中文课再上全英文课,这就意味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而绝不是简单的听课而已。期末考试的试卷,内容与其他中文班相同,但都用英文表达,这就意味着课程结束时,这位学生必须会用中英两种语言来表述土木工程。如果能力不够,无法通过考试,则可以选择退出。但即使回到原班,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进度。所以这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真正意义的提高,也就是说,即使不能出国就业,在国内也照样干;但只要机会来临,这种学生就会脱颖而出,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上与能力上的储备。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8

缺乏进一步研讨土木方向教学的能力,教师自身方面,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然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基础英语教学的教师,如果缺乏授课方式的深造和研究。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教学手段仍限于粉笔和黑板,就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水平尚待提高。有些英语教师不对土木方向专业课及时的“充电”和进行教学反思,很难把土木方向的相关信息融入课堂教学。这样,讲课时就难以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无论是英语专业土木工程方向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是土木方向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精选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外语学院应动员对土木方向感兴趣的英语教师,让有志于英语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加入到土木方向的教师团队当中。这样教师们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对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内部自培”三种方式,“送出去”指选派一些年纪轻、热情高的老师去国内或国外的相关教学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请进来”指定期邀请国内外的土木工程方向或是双语教学方向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研究方法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指导;而通常切实可行而又能起到良好效果的是第三种——“内部自培”方式:第一,外语学院可以组织教基础课的英语教师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堂去听课和学习;第二,如果学校有与土木方向相关的国际工程班,那他们平时上专业课的教室,则是学习取经的最佳选择,因为很多土木方向的知识都是用英语讲授的,对于教基础课的英语教师来说信息来源更直接;第三,可以请相关方面的校内教学专家或教师来外语学院给教师进行指导。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管理学院所开设的国际工程班的授课,就是讲授英文版的土木工程方向知识。基础课的英语教师到国际工程班的教室去听课,肯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鼓励教师充电、提倡教师合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专业土木工程方向教师,首要的前提是能教,即英语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并非仅仅是语言技巧的传授,还涉及到土木方向的专业知识、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单一的英语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更谈不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为此,鼓励跨学科攻读博士学位,在知识的层次上有所飞跃,也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之间的合作无疑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土木方向的授课来说是大有裨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备课质量和充实讲课内容。互相听课。通过听课,教师可以观察课堂组织、时间安排、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小组活动等情况,使教师们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提供了机会。评课。评课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通过经验丰富教师的点评来帮助年轻的授课教师,达到专业知识和授课方式的共同提高和改进。

增强学院交流、加大国际合作。(1)外语学院与其他学院、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加强交流与协作,这样便于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教师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可以互补有无;(2)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交流机制;(3)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走出课堂,深入实际。及时了解和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和发展动态。积极鼓励教师去设计院,建筑公司,施工现场等单位进行观摩和学习;(4)加强国际之间的合作就是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有条件的院校,为英语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要经常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国际上的短训班、提高班、研修班等。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英语专业土木方向未来的发展将会很有市场。学校应该加大对这一专业方向的重视。相信在未来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它将成为满足毕业生就业愿望和工程单位用人需要的一条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者:石磊单位:吉林省艺术学院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9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原理;双语教学;极限状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1;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09805

随着“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型人才培养越来越紧迫[1-3]。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传授土木工程设计基本概念、原理与设计分析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熟悉国外规范和设计程序,为学生毕业后的涉外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和良好专业英语交际与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改革必要性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如何立足现有教学大纲,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各方面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更多理论研究和教学案例的支持。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课程定位不明,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所述。

(一)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结构材料性能,连接构造、受力构件(轴心受压,受弯和弯压)的基本原理、设计计算,公式繁琐难解,双语教学又增加了语言学习内容,教材还没完全成型,而相应分配的课时为32学时(2学分),于是教师每节课都在赶进度,学生每节课都感觉内容太多吃不消。

(二)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的矛盾

通过英语教学对大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不难,但要想学生熟练运用国外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学习新专业知识,还有一定难度。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考虑授课效果的同时还要考虑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而在大班(50―80人)教学条件下,课堂氛围和授课效果很难保证,教师的讲解不能面面俱到。

(三)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难

教学相长,及时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教学质量以改进教学方式。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难度差异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时少,教学质量很难评价。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于2011年开始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针对专业基础课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结合3年双语教学实践,分析和探索适合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方式,总结并提出了适合大班授课,以极限状态设计为主线的多种教法组合的授课模式。

二、课程定位

钢结构设计原理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原理”系列课程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在完成力学课程,已经熟悉基本力学原理的情况下,开设的结构设计入门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钢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与设计的能力,这一点对双语教学和汉语教学都是一样的,只是双语教学是在此基本目标上朝国际化迈进了一步。钢结构设计原理双语教学应根据整个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钢结构设计的特点,基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在专业知识和语言之间找到一个合理可行的切入点和平衡点,明确课程定位,纲举目张,剪裁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其一,明确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双语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往往困扰着双语教学,其关系应区分表里,互相呼应。专业知识学习应为“里”,语言作为工具应为“表”。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其专业化、国际化的英文表述,理解国外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具备与中外专业人士沟通的基础。

其二,衔接好钢结构基本原理与力学理论和力学概念脉络关系。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的理论性强,难点和重点多,与力学理论和力学概念联系紧密,如疲劳与断裂力学,压杆稳定与欧拉稳定理论,局部稳定与弹性波板稳定理论,梁的稳定与开口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等。在前置力学课程的基础上,为解决钢结构基本原理的难点和重点,就要理清其与力学理论和力学概念脉络关系,使学生有清晰的力学概念,顺利完成从力学到工程结构的过渡。

其三,明确基本原理的教授包括结构行为的学习和极限状态设计理念的灌输。钢结构原理课程内容复杂,设计与构造并举,中外相关规范规定差异较大,会使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关键,教师教学过程中也感觉教时不够,关键概念讲不透。所以教学应立足于极限状态设计理念,对钢结构的强度、稳定和疲劳等基本原理和关键公式,多举例,多练习,多提问,而对其他内容和具体构造规定等可让学生自学。

三、极限状态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内容

(一)以极限状态衔接力学和钢结构设计课程

为解决钢结构基本原理的重难点,就要理清其与力学理论和力学概念脉络关系,使学生有清晰的力学概念,顺利完成从力学到工程结构的过渡[4]。

在前置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可以简明扼要地介绍断裂力学和薄板理论等,然后从极限状态的角度,将力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钢结构设计中,建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让学生从基本力学原理和工程结构实际两个角度进行结构设计学习,如表1所示。

(二)以结构行为为“经”,以极限状态为“维”,归纳整合,抓住主线

钢结构设计原理教学内容多而繁,理论推导与构造要求的内容比较枯燥,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学大纲一般按结构行为归纳为三大层次或部分,即材料―连接―构件,让学生将知识点归入这三大块知识中便于理解和记忆。但是这样就割裂了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毕竟最后学生将面对的是整个结构设计,而不仅仅是材料或构件。

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目标是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进行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结构行为和结构设计方法,两者不可分割,缺乏前者,后者没有载体,只有前者,即为照猫画虎。以极限状态设计为主流的设计方法可以将上述三大块知识有机结合,如表2所示,根据不同结构行为层次的不同破坏模式,以关键性关系联结,逻辑性强,形象生动。表2中的重要关系是极限状态变化的基础和载体,极限状态则是推导各个公式的前提条件,而关键概念是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英语单词。

(三)处理好教材和规范的关系

结构设计原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中钢结构设计方法。一方面,实际结构设计需要结合相应规范规定开展教学,包括材料性能要求,构造规定、计算分析方法和流程等,基本原理的教学必须与实际设计的需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钢材性能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进步,使规范的修订和完善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双语教学中需要重视不基于特定规范的基本原理、知识与方法的传授,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适应能力[5]。

西南交通大学茅以升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曾计划采用国外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原版教材,考虑到虽然结构设计原理不分国外国内,但不同国家在工程设计中所依据的规范不同,其教材针对的教学大纲也有差别,也就是说原版教材必然是建立在所属国家相应规范基础之上,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会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难度,还会产生语言困扰,因此,直接采用原版教材不完全适合国内需要。基于上述原因,宜先采用英文版讲义与中文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并指定相关英文参考资料,英文讲义经教学检验后可以形成适合本校的英文教材。

四、多种方法组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分析辅助教学引入和总结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6]是具体的实例,印象深刻,易于学习和理解。开始教学内容前,可引入相关的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知识运用的真实性,教学内容完成后对案例进行分析,提高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工程事故案例教学,还可以警醒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素养。

组织的案例最好能具备学科前沿性,并与教学内容相关,能突出重难点。学生一般对钢结构实践中成功的案例司空见惯,但对垮塌的案例记忆深刻。表3为根据教学内容中的结构层次,分别给出了对应破坏极限状态的工程垮塌事故案例,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工程实际中责任使命感的重要性。

(二)问答式授课模式关注重难点内容

当学生对双语教学熟悉后,问答式授课模式才能有效地展开[7]。受双语授课课程学时的限制,问答式授课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课上教师问学生答和课下学生问教师答。

课上教师问学生答。根据每讲课的教学安排,教师将授课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英文问题的形式在课上给出,以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并记录评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以问题为主线,逐一讲解。这样学生课上不仅仅是被动听课,还是被迫积极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教学效果。

课下学生问教师答。根据学生的作业和上课情况,在课后可以留一些时间给教师或助教解答学生的问题。课下单独交流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学生可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针对共性问题下次课强调和复习。

(三)流程图法梳理设计和计算的程序

流程图法[8]作为一种从计算机程序语言衍生出的教学方法,可将课程中的复杂结构设计编制成具有逻辑关系、体系化、规范化的流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复杂难懂的结构设计程序和要求,开展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

流程图法采用箭头和图形,根据公式和简洁的语言展示复杂的结构构件设计流程和规范规定,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优点为符号规范,表述简洁,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容易理解。

图1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流程图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强、计算公式较多的课程。纷繁复杂的公式使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不同构件设计、同一构件设计、构件与连接设计、焊缝连接中弯与扭的区分,可分别采用比较教学方法[9-10],帮助学生辨别同类教学内容的异同,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从而熟练掌握,不致混淆。

五、多通道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非常关键[11],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通道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

(一)课堂即时提问

按照教学计划,每堂课的内容既不同又有逻辑联系,尽快课堂时间有限,仍然需要回顾已讲内容,引入新内容。在复习上一讲内容的时候,可以对重难点内容点名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得到教学质量的反馈,并进行补充和强化。在新内容进行到关键点时,提出疑问,敦促学生思考,让学生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对内容进行思考。根据回答情况记录成绩,整个学期每人都会被提问到,课堂提问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即时评价教学质量,控制上课节奏,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后作业批改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实践性强、计算公式和原理较多的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练习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因此课后作业必不可少。课堂教学工作完成后,布置教材上的3道左右计算题,因时间充裕,计算量比考试题目要大。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反映了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可针对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在下讲课进行补充。这样可以评价每讲课的教学质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三)期中阶段考试

当总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半时,可以就已讲内容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考察,期中考试的题目形式宜与期末考试一致,只是考察内容侧重点不同。题目应该包括考察基本概念的客观题(选择题)和设计计算的计算题,一方面让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另一方面可以考察半期教学效果,促进后半期教学质量提高。期中考试是阶段性总结和反馈,评价半期教学质量。考试试卷应为英文,学生可用中文解答,让学生熟悉英文表述,提高对题目的因素理解能力。

(四)期末考试

由于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比例在60%以上,学生在期末考试前都会花大量时间复习。对学生来讲,期末考试是课程的指挥棒。对教师来讲,期末考试可以全面评价整学期教学质量情况,

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考试试卷也应为英文,学生可以用中文解答,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双语学习。教师通过对期末试卷进行分析,找到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查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另外可以在最后一次课上让学生匿名提出意见,如教学进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总之,应做到教学反馈及时,多通道评价教学质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结语

面对钢结构设计原理双语教学中内容多,课时少,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于评估的现状,可以极限状态设计为主线,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评价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很关键,应以专业知识和设计思想的传授为主体,语言为载体。

(2)在传统以结构层次(材料―连接―构件)为模块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极限状态设计的理念,衔接好力学和钢结构课程,剪裁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结构设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综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各种手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质量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进行多通道实时评价,因地制宜,从学生的接受角度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刘林,吕晓寅,张鸿儒.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多模式英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S2):256-258.

[2]周海涛.双语教学在钢结构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206-207.

[3]张建仁,李传习,杨美良,等.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与实践[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2010.

[4]颜庆智.钢结构基本原理教学中的力学过渡[J].中国冶金教育,2012(1):24-26.

[5]向南.基于“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方式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4):123-125.

[6]商怀帅,杨琳,祝英杰.工程案例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4(5):34-35.

[7]管巧艳,闫祥梅,谢晓鹏.问答式授课模式在土木工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56-58.

[8]王亚军,马亚维,杨文伟.流程图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100-103.

[9]李素娟.比较教学法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85-88.

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篇10

关键词:翻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名称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周玉庭(1972-),女,四川高县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4-02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Scienceand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waterSupplyand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environmentandenergyapplications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equipment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and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Services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and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Building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installationsandSystemsin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electricityand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electricityand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0.

[2]本书编委会.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本书编委.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