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园艺专业实践论文十篇园艺专业实践论文十篇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8:24:57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8-0176-03

abstract:Requestofhorticulturalprofessiontograduatehasbeenelaboration,aneffectivepracticeteachingsystemhasbeenestablishedinviewofexistenceinsufficiencyofhorticulturalhorticulturalprofessioninnormaluniversities,andthecontentsofpracticeteachingsystemandmeasurestoensureitnormaloperationarediscussedindetail.

Keywords:Horticulturalprofession;practicalteaching;System;establish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应及时适应新的变化,作出新的调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转型――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主要培养既具有大学层次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又具有从事相应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1]。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其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2],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园艺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3]。

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均有其特殊之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4]。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性教学环节[5-6]。然而,在偏重理论的师范院校开办非师范专业,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成为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师范院校能否有效地构建和运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师范院校园艺毕业生能否满足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师范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校园艺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园艺行业对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园艺产业的高速发展,园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更高。新时期园艺产业要求园艺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系统的园艺专业知识,并能够根据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7-8]。

2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缺乏园艺类的专业教师目前,师范院校的教师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多数很少参加过园艺植物生产过程,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够丰富,导致优秀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园艺专业的课程教师,他们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缺乏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出现相对脱节现象。

2.2园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由于受试验田规模、环境季节变化、设备老化、经费短缺等条件的限制,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在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时,多在室内进行,以教师讲解演示模拟为主。因此,学生缺少独立操作的机会,进而导致减少了动手锻炼的机会。而且,园艺植物种植和生产受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影响较大,在实践教学中很难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与园艺植物实际生产周期相一致,这种情况下的实践教学与真正的园艺生产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脱节。

2.3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园艺专业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农学专业,要求实践教学在园艺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多数师范类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零碎,缺乏过程质量控制,实践考核方式随意,大部分仍局限于撰写实验报告、实结和心得体会等方面。针对师范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须借鉴农业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园艺产业的要求。

2.4缺少独立的实习基地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师范生为主,占用了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投入相对不足,要想在短时期内建立完整的校内实习基地是很不现实的。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偏少,实践教学场地有限,专业实践设备缺乏。此外,除个别园艺专业教师外,学校很多任课教师与园艺企业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进而导致校外专业实习工作难于开展。

3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明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现代农业最具活力的一支,园艺产业凭借着其品种的多样性,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作物生产的观赏性而成为最能体现农业现代化特色的一个产业。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农学学士,其培养是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要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与养护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现代园艺科技推广、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9]。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解决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而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3.2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3.2.1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思想根园艺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训、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按照专业要求运行,摆正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理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把培养服务园艺产业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0]。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2.2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3.2.2.1认知实习系列认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果园、菜地、公园、绿化苗圃中去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在果园中讲授果树修剪,在菜地里学习蔬菜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让学生眼看、口问、手动、思考,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增加专业认同感,稳固专业情绪。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安排在每个暑假中,可以将对园艺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作为调查主题进行调查,以加深他们对园艺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3.2.2.2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训练阶段。师范院校教师有很强的基础学科理论水平,能很好地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图表的制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能力。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3.2.2.3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园艺专业能力的基本环节,包括园艺学野外实习、毕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与园艺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技术参数和要点、现代化设备和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方面,为其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2.2.4科研能力训练科研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训练方法,也是高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活动[11]。师范院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师,拥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条件,通过科研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限制和课余时间的不确定性,科研活动可以采用诸如协助教师搞科研、参加科技竞赛、毕业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等形式来完成。

3.3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证

3.3.1发挥坚实的基础课平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专业发展的基石[12]。师范院校一般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具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和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在基础课平台方面具有办农科的优势。因此,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基础实验课的教学,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要完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3]。而且,学校要充分利用后起优势,购买先进的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创建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以初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3.3.2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基地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基地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4]。通常情况下,学校在增设园艺专业初期,学校会主动与园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然而,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园艺专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社会影响力不高。因此,只有一些中小企业才与师范院校进行合作,这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对学生专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上都比较弱。

3.3.3聘任校外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教学为了缓解专业实践教师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教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指导园艺专业实践,也可以聘任园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另外,学校派遣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也能加强校企合作关系。

4结语

加强园艺专业实践技能,是当今园艺科学技术的必然要求。师范院校园艺专业不仅要利用其传统优势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本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加强专业实践训练力度,提高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满足园艺产业的需要,进而促进师范院校园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伟.博雅经典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家,2016(2):121-125.

[2]黄丹枫.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1):48-49.

[3]徐昌杰,邓秀新,黄三文,等.园艺学多学科交叉研究主要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16(4):298-305.

[4]张菊平,陈双臣,李秀珍,等.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88-89.

[5]陶秋燕.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6]徐强.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63.

[7]邓明净,张义奇,卢伟红,等.从园艺专业就业情况谈园艺专业建设[J].时代教育,2013(5):33.

[8]唐丽.林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7(2):24-26.

[9]李天来,张凯斌.园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21.

[10]徐森富.构建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32-33.

[11]刘建民,秦惠洁.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4-8.

[12]刘国买,谭轶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132-133.

[13]项小燕,吴甘霖,王志高,等.实践教学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3,30(2):102-104.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2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实践

1职专园艺实践教学中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

1.1对园艺实践教学不重视

在现在的园艺实践教学中,很多地方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一直属于一个附属地位。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容易看出成绩和效果,所以致使很多专业老师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能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园艺教学中,对实际操作课程安排得甚少,而且内容相对陈旧、重复,并不能反映出现代园艺发展中的新技术和新趋势,方法单一。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被动的接收老师的硬式教育,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园艺实践教学的体系不够完善,在教学中也只重视教学过程,并不重视课后成果,在考核的过程中,也只限于撰写报告,并不能激发出学生们对于园艺实践课程的学习热情。

1.2园艺实践教学的资源不足

高等教育正在步入大众化时代,职专学校的招生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可是,在和实践教学有关的实习基地建设、实验设施落后,人力资源也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园艺实践教学要求。主要表现为:①园艺实践教学中设备的数量与实验面积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②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老化、陈旧,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并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③园艺专业现在的教学基地并不能满足各个层面上的教学需求,更不能满足核心模块实践教学的需求。④园艺教师并不愿意深入一线教学,在师资力量上,严重缺乏动手能力强的园艺教师。

1.3园艺教学的管理体系不全

虽然现在有的职专学校成了“实验教学中心”,但是在实际园艺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教育和管理“两张皮”的问题。用课程以及研究室作为实践教学体制,这样很容易使实验室造成重复建设和封闭管理等问题,园艺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2园艺专业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首先,要对园艺实践教学进行自主经营实践。要根据园艺课程中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季节,让学生进行田间生产劳动。在传统的专业实践课中,只限于使用单一的园艺作物对学生进行呆板的实践性教学,而学生们也会认为这只是单纯的劳动,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以及实践兴趣。针对这种现象,要采取“分地到人,自主经营”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自己的园艺作物,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还可以增加他们今后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权。

其次,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要将园艺教学课程与实验园和实验室相结合。在实验园里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集体观察、分析实验园设计、管理,对其进行科研训练等能力。而在实验室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们巩固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验证,使学生们得到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从中获得独立观察、处理数据、分析实验报告结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们更好、更加详细的了解园艺作物的生长以及发展情况,学校可以结合相关园艺的专业课程,建立各种园艺作物仿制基地,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园艺作物的生长情况。要结合课内以及课外的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们从微观到宏观了解园艺专业。

3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直观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会出现很多图表,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增强直观性,更有利于学生掌握。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老师在园艺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巧妙的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③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合理衔接的前提下,将田间实习和校外生产充分结合,实现课本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其次,教学方法的改变。①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断制作园艺实践教学的多媒体课件;②尽可能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在确保传统理论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知识,扩大网络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果。学生们可以根据相关的网站,吸收到更多的园艺植物栽培知识,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要在园艺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园艺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基地建设中不断创新,让职专园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要在园艺教学中,更加努力的研究实践教学创新方法,为我国培养园艺高级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学分制;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教学改革

学分制以其灵活的学习制度,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适应“大众化、国际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主动适合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在学分制运行模式下,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技术系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内容体系经重构后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园艺学起源于古代的园艺技艺,现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是世界园艺业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园艺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其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步,始终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息息相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是高等农业职业院校种子生产与经营、农艺教育和应用生物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对在提高上述专业学生的生产理论知识和毕业后在生产一线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这门课程的前身(蔬菜栽培学和果树栽培学)可追溯到1987年的内蒙古农牧学院分院建院初期,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不同的办学阶段对其内容和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教育改革方向,将原有的果树专业、蔬菜专业和观赏园艺专业合并为大口径的园艺专业。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该院在2006年参照园艺专业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制定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根据新的人材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决定开设融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于一体的新的课程——园艺植物栽培技术。

在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被列为必修的专业核心课,从2007年开始开课。迄今已为种子生产与经营专科生开过5轮,听课学生达600多人,教学效果显著。除理论课教学外,还开设4周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实训》、园艺栽培教学实习和校外参观实习,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配套的园艺课程教学体系。目前,学院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园艺园林技术系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被选为试点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学时由原来的72学时更改为64学时,实训学时由原来的4周更改为3周,为适应学分制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训大纲、考核大纲等教学文件做了相应的修改。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已经形成学分制下独特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实践时间、地点、技能培训方式及考核标准,结合专业课的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配套实验材料收集、整理与制作,教学方式与考试模式都制定了相应的内容规定与操作保障措施。

2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培养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是农业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前,在该系讲授该课程的教师有5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为了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队伍,该系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委托培养、企业调研和各种教研活动,使各位教师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园艺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该课程与实践生产的联系;同时通过本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和听课、评课,使青年教师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掌握教学、科研的方法和技能;在该系新进的年青教师必须在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或实训基地进行1年以上的生产实践锻炼,通过参与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项目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通过外出进修(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学历(在职博士)、参观考察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加大“双师型”教师比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训练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3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3.1依高职教育特点,精选优化教学内容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原来的《蔬菜栽培学》、《果树栽培学》和《花卉栽培学》3门课程整合更换为《园艺植物栽培技术》,理论学时数由原来计划的162减少到64学时,占总学时的40%;将实验课学时调整到12学时,占总学时的18.75%;设置实训72学时。新编了《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教学大纲》,在大纲中突出了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园艺生产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手段,基本学会园艺现代生产的一些必要的技术,并纳入考查(核)项目之中。目前该课程的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分类,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园艺植物繁殖,种植园建设与管理,园艺植物调控技术,设施园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实验部分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类识别,园艺植物嫁接技术,园艺植物扦插技术,园艺植物育苗技术,常见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日光温室性能观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重点掌握园艺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并且能根据生产实践完成相应的项目制定和实施,最终使学生具备园艺师、花卉工职业技能考核的应知、应会要求。

3.2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信息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目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黑板、粉笔和挂图教学,而是利用集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采用电子课件、电子图片、实物、演示模具等方式形象生动的展示园艺植物形态、操作步骤等内容,这些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而且能将静止的结构通过动画显示,连贯地反映出现代园艺生产技术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3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探索

《园艺植物栽培技术》课程考试在考试(核)形式、考试(核)内容、考试(核)标准和成绩的测算方面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注重技能和素质的考核。该课程考核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平时考核三块内容,其中理论占40%,实践占40%,平时占20%;理论考试中90%为课内知识,10%为课外拓展知识,实践考试中学生自评占5%,组内自评占5%,组间自评占15%,教师评价占15%(见表1);平时考核中回答问题占5%,出勤占5%,作业占10%。本考试(核)系统既科学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核,也对教师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客观的反映。

3.4实践教学的探索

在本课程中安排了12学时的实验和3周的实训,实训地点主要为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共有22座日光温室、1座现代化自控温室和上百亩的果园,该园区还是内蒙古的绿色食品基地,学生在该基地可参加园艺植物从种到收的整个环节,有些学生还可承包园区的温室自己经营。在实训过程中主要进行整地、施肥、现代化育苗、嫁接、扦插、播种、定植、园地管理、植株调整、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这些实践项目都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且按照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在实训过程中每组学生经过查阅文献,论证等环节确定一个科研小项目,在业余事件完成项目的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在实训结束时形成科研报告,一并计入实训考核成绩中。同时该系和内蒙古绿之源农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花鹿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作为学生实训的校外基地,在公司生产任务较多的时候或暑假期间,将学生派往公司参加单位的生产实践任务,学生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生产现状,工作要求及今后毕业从事本行业的基本要求。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层次不断提高,就是有力的证明。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探索

4.1创设问题情景进行启发式教学

该方法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才能获得答案的学习情景,是一种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在教学中提前向学生安排所要提问的题目,学生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在适当的时候,每组之间进行汇报、讨论、修改,由任课教师点评,最终形成可行的调研报告。这种教学方式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鼓励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学生一味学习,不懂社会,不懂实践的现状。

4.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本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机会,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实践技能,而且对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大的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帮助。

4.3课程论文撰写方法训练

在本课程教学中多次安排相关题目,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知识面。例如本地区蔬菜生产现状的调研,设施园艺发展现状,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等。

4.4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保留传统授课优点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单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拓展教学空间,增加教学信息,极大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4

关键词:园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76-03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大学毕业生提出的现实要求。创新人才的特征包含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学的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基础内容,来自美国大学的调查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五分之四发生在课堂外”,要在活动中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增加了感性认识,掌握了专业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园艺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更加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实训基地是进行园艺生产教学的阵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同时也是专业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确保园艺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训基地的功能

1.教育教学功能。园艺的操作对象主要包括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以较小规模进行集约化栽培,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施齐全的实习场所,可以满足园艺学教学实习对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观察、树种品种识别、生长发育规律、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整形修剪等内容的要求。园艺实践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园艺专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质量,决定了应用型园艺本科教育的生命和效益。因此,实训基地的宗旨始终是为园艺教育教学服务,主要表现在实验、实习及育人三个方面,也即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人才。

2.科学试验及研究功能。高校园艺专业的教师往往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平时园艺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为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场所,而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实训基地的科技内涵,学生通过参与这些科研活动,既拓宽了视野、激发了专业兴趣,又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试验技能及其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自身专长和科研水平,真正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效果,使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有助于实训基地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3.生产、经营、服务功能。园艺专业的实训基地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提供日常的教学科研功能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园艺作物种类多样的优势,强化建设及管理,使教学实习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在实习中进行园艺产品生产,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改变以往实习只有投入和消耗的状况,实现在实习生产中的有限产出,从而为教学和科研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实训基地建设

1.基地定位。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其功能与布局要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各高校园艺学科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优势对实习基地进行准确定位,制订相应的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实训基地根据功能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综合型。兼顾产、学、研的功能,需要学科基础好、强大的科技力量作支撑,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作保证,合理的人才梯队配置,能满足蔬菜、果树和观赏园艺等主干课程的实习需要。(2)教学型。只具有教学实习的功能,完全为教学服务,为专业或课程教学需要提供实习基地。(3)复合型。以园艺专业为主,多专业协同的教学实习基地,综合性强,可定位为研发中心或创新中心。

2.突出教学服务功能。校内实训基地从根本上来说主要还是满足园艺专业的教学需要,尽可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因此,在管理上要根据当前园艺专业的发展情况,改变“讲台上种田、黑板上修剪”与生产脱节的实践教学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栽培模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园艺生产中的乐趣与成就,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努力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专业知名度,为学科发展服务。在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教师只是在关键技术环节给予辅的指导,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3.构建培育科研成果的平台。实训基地是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实习的主战场,同时也为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场所,管理规范、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使教师能够如虎添翼,在科研工作中得心应手,这些都为科研成果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反之,则教学研究会成为无源之水,科研成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上的指导,仪器、设备、物资供应上也采取优先原则,尽量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使基地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基地与摇篮。

4.提高大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轻能力,重就业、轻创业”的观念还深入存在,唯分数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培养出的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说起理论头头是道,但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差,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教育导向下更谈不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从高等教育的基本层面做起,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比重。实践工作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根基。特别像园艺这样应用性强的专业,加强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给学生一定土地面积的支配权,让其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完成一系列的园艺植物生产过程,包括播种、定植栽培、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等,然后根据调查写出课题报告,到生长期结束后由专业教师来评定成绩。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会对园艺植物生育期的管理技术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的知识也会更为扎实,为以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及今后的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5.提高社会效益与创新人才的质量。优秀的实训基地既是教师和学生科研创新的场所,同时也是提升学科专业影响力的招牌,因此,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上,决策者应有长远的眼光,眼界要放宽,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品种和技术,并在基地中充分运用,起到展示和示范的作用,从而提升基地知名度,提高学科专业的社会效益。同时,依托基地进行新技术的研发,提高创新人才的质量,使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园艺专业侧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生产操作中提高实践技能,而实训基地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同时也是师生开展科学试验和进行科学创新的场所。学生首先对园艺作物不同生物学特性和生产习性的学习,进而在教师指导下围绕这些作物开展创新性的科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园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学生参与和了解基地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及执行的方法步骤,了解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具体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进行研究开发;了解我国园艺产业发展的前沿,关注产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参加园艺作物产前、产中和产后等重要技术环节的实践操作。在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发现创新点,开展创新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四、合理安排,提高基地利用效率

学生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各项实践活动来全面了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相关生产管理技能。因此,学校在安排校内实习时要全面考虑,尽可能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园艺植物种类,参与尽可能多的田间生产管理活动,以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各个时期的生长规律和基本管理技术。园艺作物具有生长周期长、生产季节性强等特点,而且不同园艺作物由于其生长发育规律不同,采取的栽培措施也不同。这就需要在安排学生实习内容时,合理利用实训基地,尽量实现对某园艺植物整个生长周期的全程实践锻炼,从而全面、牢固地掌握园艺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

总之,针对园艺专业应用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应把创新放于重要地位。要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同时积极引进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基地生产水平。只有充分认识实训基地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断建设和完善实训基地的各项软硬件水平,使实训基地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为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俊杰,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01.

[2]刘目前,杨友才,刘浩源,等.对农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3,(5):40-41.

[3]罗正荣,陈昌意,徐跃进,等.园艺专业实验实习基地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6-8.

[4]钱春,刘素君,伊克林.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0-252.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6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部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三、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五、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

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7

关键词: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模式 

教学实习是指围绕教学活动目的而进行的、学生亲自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为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践、生产实习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的生产和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品质与其教育教学体系与教学实习密不可分。园艺专业的教学实习是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的重要环节,教学实习有效运行,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在巩固和发展理论内容,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是一项历时长、内容繁杂、涉及课程多、实习时间随课程而设等问题。本课题组结合理论教学及实践实习相关教学工作,按照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与目标,对以实习场所为平台,以实践教学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1构建教学实习新模式,调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兴趣和能力 

通过对园艺专业用人单位和园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了解,都对园艺专业教学实习的设置持赞成态度,认为教学实习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的能力等方面有重大作用。但很多学生也反映,因教学实习设置的课时太少,时间紧,无法系统长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另有同学反映,在找工作时所学习到的东西大部分不适应现在企事业单位的需求,造成了就业和工作上的压力。而企事业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专业知识泛而不深,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在总结过去实践教学实习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查阅相关专家的论著,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提出了将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实习贯穿整个大学4年的构想,建立了“随践感知——理论认知——实践强知”的模式。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出发,做实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习习惯。 

在“随践感知——理论认知——实践强知”的模式中,课题组构想在园艺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对其进行随从实践的训练,主要方式是将学生分组,参加专业课教师专业方面的课题研究,与专业教师在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相关实践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专业课教师进行相关的指导。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初步的实践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因在这一过程中因为遇到的问题通过亲自查阅资料、咨询教师和实践验证而得到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蔬菜学专业课的教师,在带大一的新生进行科研的时候,可以在蔬菜栽培学的整个操作过程,系统地针对某种蔬菜从整地——育苗——栽植——管理——收获进行一系列的训练,为以后进行蔬菜栽培学的理论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在这过程中,又可以让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等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学习的渴望和兴趣。从大二开始,学生陆续接触到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的理论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在大一的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并再把理论上学到的内容通过教学实习应用于实践。这一时期的实践,因为学生在大一已经有基础,已经不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训练,而是要以锻炼学生的规模管理能力和调查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的能力上,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实习地块,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管理的方式来实现。并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参观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 

园艺专业的教学实习内容广泛,涉及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营销及景观植物配置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应尽可能地抓住每个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机会,营造创新的氛围,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2005年蔬菜栽培学教学实习中,教师让学生分组设计在6.67hm2的土地上如何在一年之内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学生们有了自主权,都认真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确定所栽蔬菜可能遇到的病害类型,制定防治措施;当同组同学有不同意见时,鼓励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希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也能从错误的方法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到正确的措施,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建立完善的实习评价机制,强化实习效果 

园艺专业教学实习整个过程按此模式进行操作,历时时间长,若整体进行考核,显然不太现实,如果学生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不能得到客观正确的评价,势必会影响实习的效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课题组提出的考核思路是分阶段考核、分课程考核,即大一的实习考核和毕业实习考核挂钩,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考核分数算入毕业实习分数,大二、大三的教学实习考核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实习考核中。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214-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前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把普及和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这为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并对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社会需求办学一直以来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调查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所在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36份(回收率为97.4%)。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93.3%)。研究工具为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编制自编问卷《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毕业生总体情况、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等四方面,形成若干问题。每个问题设计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在统计中满意记作3分、较满意记作2分、一般记作1分、不满意记作0分。所有数据通过excel2007和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在这次接受调查的幼儿园中,有306份园方问卷对高职学前专业毕业生表示“满意”,占总数的61.2%;160份选择“较满意”,占总数的32%;32份认为“一般”,占总数的6.4%,表示“不满意”的有2份,占总数的0.4%。可见,幼儿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发展状况总体评价是满意的。

(二)基本素养情况

研究主要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四个方面来调查园方对毕业生基本素养方面的评价。

由此看出,幼儿园对高职学前专业毕业生职业基本素养总体较满意,对她们的职业道德表示充分肯定,毕业生在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上需继续提升。

(三)专业能力情况

研究主要调查幼儿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对幼儿的激励与评价、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环境创设与利用、家长工作、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游戏活动支持与指导以及研究与反思方面的满意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对高职学前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情况总体还比较满意,各项能力中选择“满意”和“较满意”的问卷占问卷总量70%以上。但从数据中也可看出,仍有部分幼儿园认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有提升的空间,特别是研究与反思能力有待提高。

(四)艺术技能情况

实用美工、歌唱、钢琴弹奏、舞蹈等艺术技能是幼儿园教师顺利完成在园工作重要技能。这些技能大部分是靠院校职前的培养。研究主要从上述方面调查幼儿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技能情况的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幼儿园对高职毕业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总体比较满意,这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传统优势所在。但调查结果也显示,仍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在艺术技能方面并不能使幼儿园感到满意,特别在舞蹈技能方面20%以上的问卷显示毕业生技能“一般”。

四、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是比较满意。但是调查中也发现,幼儿园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艺术技能仍需要巩固和加强

实用美工、歌唱、钢琴弹奏、舞蹈等艺术技能是幼儿园教师顺利开展日常教学的必备技能。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重视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时安排中充分体现。但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艺术技能上仍不能达到幼儿园要求,这直接影响园方对其的评价。说明当下幼儿园的管理者仍然将相关技能的掌握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项目。然而,关于幼儿园教师是否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技能这一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幼儿园教师的专业领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教师是因为幼儿有着本能的艺术创作冲动与表现欲望,需要艺术的熏陶而学习艺术。构成幼儿园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就不仅仅是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关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广泛知识与对艺术和文化的鉴赏能力,有关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二)教学和游戏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调查发现,幼儿园对毕业生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及游戏指导能力的满意度相对较低。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成为教师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之一。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内涵丰富、外延性广等特点使教师在理解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上遇到困难。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针对上述情况在原有的“六法”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并将《学前儿童游戏》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但调查发现幼儿园认为教师这两方面专业能力仍显不足。

(三)研究与反思能力成为短板

调查发现,幼儿园认为研究与反思能力是高职毕业的幼儿教师各项专业能力中的短板。一来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是喜欢动手操作,而理论学习能力与反思能力较弱。二来为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用案例形式呈现,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对问题形成深刻的认识。然而,频繁使用案例教学,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养成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五、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调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强化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传统。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技巧有一定作用。但学前教育专业中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与艺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有所区别。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一方面,通过教授艺术类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在学前教育中迫切需要的弹唱、伴奏和幼儿歌舞创编以及儿童画、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对幼儿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将学生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和相关教学法课程有机结合,提升学生指导幼儿投入艺术欣赏活动,歌唱、律动、打击乐、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表现活动的能力。

(二)改造传统的“六法”课程

调查发现,幼儿园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园方的要求之间仍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对传统的“六法”课程进行改造,突出强调这些课程对学生根据幼儿表现解读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教学法知识、开展适宜的教学内容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充足幼儿园见习、实习等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幼儿园实践中融会贯通、综合使用所学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学生实践反思能力

反思是幼儿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评价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思能将工具化、技术化的经验升华到普适性的理论层面,将局部的实践经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并运用于多种情况的教学实践当中。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反思能力不足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成长的影响将日益凸显。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将研究和反思能力作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来培养。首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在培养学生理论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学生反思与质疑能力,形成主动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学生形成反思能力的关键因素。最后,学校要在见习、实习等环节和实践教学基地幼儿园进行深度合作,为高职学生搭建集体反思的平台,严选学生见习、实习的指导老师,加强对他们指导能力的培训,为学生反思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庞建萍.论我国幼师转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4).

[2]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3]王丽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9

关键词: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84-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专业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园林专业课程设置面广、内容多,涉及美术学、工程学、建筑学、历史等方面。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一、园林设计艺术原理的课程性质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是我校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分为讲授和课程设计两部分。通过28学时的理论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造景艺术手法、风景园林要素设计原理及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为后续的园林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8学时的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加深对课题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目前我校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专业背景基础薄弱。园林专业的学生入学不要求有美术基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艺术表现力不强。园林专业涉及的多学科理论知识缺乏,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对于要求的自我学习内容不能够充分理解,导致知识储量不足,难以拓宽视野,设计过程中照搬现象较普遍。

2.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对于设计图片、实例等的阐述直接、明了。但在课程设计环节,所布置的题目多是假题,与现实联系脱节,学生无法置身于实际环境中亲自体会,设计的环境因素受到限制,直接导致设计作品滞留于方案阶段,难以发挥细部的处理。

3.学生作品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停留在图案表面,在设计中仅强调纯形式上的美,注重平面构图、色彩组合,而对于功能和空间尺度却考虑不全面,导致设计图不够严谨,实用性不强,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

三、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多学科启发式教学。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是一门以园林美术、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与艺术、历史、心理学、文学等学科关联性较多,要求学生必须构建起多学科综合、全方位贯通的知识体系[1]。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相关知识阐述详尽,因此教师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列出相应的参考书籍,或启发学生拓展知识渠道,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顺利完成本课程知识的讲授。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自己学习的重点;鼓励学生提高专业基本素质,多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关注行业发展现状,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

园林专业在开设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时,根据已经开设学习的课程,可以参考的书籍有《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造园变迁史》、《园冶图说》、《园林美学》、《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建筑史》、《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相应的阅读学习。

2.正激励法教学。当下,正激励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已经被成功运用到多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在其他高校中也有应用。它是指通过奖赏的办法对某种思想行为予以肯定,并鼓励这种思想行为可以继续进行,且能激励其他合理措施的实施[2]。在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中,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可采用课堂教学正激励法和成果展示正激励法[3]。

(1)课堂教学正激励法。学习是自发事件,只有发自内心想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愿意去学习,并会积极主动地做好。园林设计法无定式,所以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须具有灵活、独立的设计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捕捉每一个学生的设计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鼓励。课程设计作业讲评时,要公开公正,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更要注重感情的传递,对设计作品中表现好的方面进行肯定、赞赏,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扩展更大的设计空间。

(2)成果展示正激励法。每个人的设计作品都是努力的结果,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可将所有学生本门课程的设计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内部进行传阅或以ppt的形式展示;或制成展板,举办课程设计展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允许多次提交作品,作品表现差些的同学为了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会加强对作品的推敲、修改,提升作品的设计水平。同时,定期举办专业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相关设计竞赛。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此类竞争机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和训练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青岛市、山东省以及全国的各种园林设计竞赛,如“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迷你展园”设计展览、iFLa竞赛等,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强化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得到很大提高,并有部分同学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3.现场教学,拉近教学与设计实践间的距离。园林设计艺术原理空间感丰富、动手能力极强。在授课中应与设计院所、绿化设计企业广泛建立联系,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根据讲授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集体参观、测量和访问,或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感受设计的空间尺度,结合设计原理知识加以分析,评价园林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业可布置当前正在实施的设计项目,并在作品完成后带领学生到项目基地进行针对性观摩学习,比较自己的设计与施工项目设计的优缺点,从实践中理解场地和尺度感。此现场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设计方案,拉近教学与设计实践间的距离[4,5]。目前,我校在莱阳校区设置了园林设计实验场地,学生可在限定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所设计地形的改造施工,进一步拉近了教学与实践间的距离。

4.案例教学的应用。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可确定相应的设计题目,并对所选定的设计案例的设计思路、设计特性等进行有条理的描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设计案例,紧随教师的指导思路,并能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找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可先采用小组讨论,并可制作ppt等汇报材料用于大讨论,使学生掌握相互沟通的技巧,启发集体智慧。在班级讨论环节,教师要扮演“导演”角色,控制发言时间,允许本组的补充;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由发言者答疑。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讨论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观点的概括总结,指出其所运用的设计理论点、设计特点以及需要深入斟酌之处,点评学生的讨论思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此方法可使学生比较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别人的分析存在的异同之处,从而汲取并综合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思想[6]。

5.提高教师水平,适当外聘教师。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攻读研究生、校外进修、社会实践,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设计类学术活动,及时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术水平。适当外聘一些有资格、有经验的设计院或企业相关人才担任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或做讲座,将有利于加强本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性。园林是为社会服务的行业,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和实践活动。我校教师在教课之余,要求进行不少于3个月社会实践锻炼,进入园林企业或施工场地接触社会设计和施工实际。同时,园林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国际国内访学交流,以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园林专业的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授课;并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做专业报告,多方面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针对目前我校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专业背景基础薄弱、重理论和形式、轻实践和内容等不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多学科启发式、案例法、正激励法、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设计创造力;同时,还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设计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忠峰,李传刚.关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55-156

[2]原素琴.善用激励之法[J].领导科学,2004,(12):12-13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4]许仁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7-188

园艺专业实践论文篇10

关键词:艺术实践;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①众所周知,艺术具有教育、审美和认识功能,所以,艺术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美国家比较重视艺术实践,他们认为,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现在我们国家高校大学生90%都为九零后,多数学生学过乐器、画画、舞蹈等,这就触动了我们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艺术实践,进一步发挥其育人功能,但就整体而言,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艺术实践仍是学校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致使很多学生,每天一味在课堂接受填鸭式教学,装了满脑的理论性工具、概念和公式等,却未能熏陶出真正的艺术灵感。艺术品味低,审美修养差,制约着学生情商和人格塑造,成为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障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艺术实践具有重要地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艺术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专业性较强学科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而目前,艺术实践教育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素质人才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很多高校在课程改革建设中,已经把艺术实践列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是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己、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团队意识得到培养、品格塑造得到改善,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在艺术实践教育风潮席卷全国高校的同时,忽略了对艺术实践中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从如何提升艺术实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艺术实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高等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力求实现能力、素质和专业知识三位一体化、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艺术实践是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格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大帮助,是一门生动的教科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用人才,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正视这些现象,加强和发挥艺术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内容更充实、更具艺术性、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科学进步的人生观、道德观,从而更好地抵制“三俗”文化。

(二)艺术实践可以激发大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的积极认识倾向,学生的兴趣对学习帮助很大,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一道屏障。艺术实践能激发学生创新兴趣,鼓舞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力量,是启发人的认知积极性的一种积极心理,是发挥人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欲望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发挥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快、对外界新的事物敏感性强,对自然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面对社会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心理素质对当代大学生显得十分重要。艺术实践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实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艺术实践,寻找自信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和多样的艺术形式,也可以缓解学习、经济和心理三类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艺术基础和技能,心理潜意识会树立自信和主动关心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三)艺术实践有助于提升学校名气

我国目前高校主要培养“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会实践、会教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社会,讲课是教师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实践被重点提出,足见当代培养学生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在艺术实践中,多以面对社会广泛开展,好与坏直接对学校的声誉有很大影响,与社会艺术团体合作对接时,同样会产生相互影响,学生所表现的态度和素质对社会、对国家,甚至是招生就业都息息相关,可以提升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同时,打破地域国域的限制,利于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自身的发展。

二、提升艺术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思考和建议

结合国内外艺术实践已经开展的有效经验,对我国高校艺术实践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艺术实践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艺术实践一味强调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忽视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一直以来我们对艺术实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缺乏深入理解和认识,使得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思想上形成重视艺术实践教育的共识,充分认识艺术实践教育是现代社会中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充分认识艺术实践的人文价值和内涵。过去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侧重于办公室谈心引导,同学关注,发展到略微的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工作,但是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恋爱问题、交往问题、经济问题、学习压力所带来的问题学生,逐年上升,辅导员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并不能针对每个学生都制定思想教育计划,所以,在艺术实践中加强辅导员和实践指导教师的协作,在群体性实践活动中,渗透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例如:编排具有历史革命性质的经典剧目《南泥湾》、《雷锋的故事》等,让大学生了解我们今天学习生活来之不易和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作风;让学生演绎父母老师等角色,感受父母老师教育孩子的艰辛。这样可以从活动本身挖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潮流的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教育会把隐性危机消灭在萌芽中,切断由思想问题转化的心理问题。

(二)在艺术实践中开展多样化校园活动

艺术实践发展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纪律,而科技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逻辑思维,把两种教育相结合,更容易塑造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后,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得到极大的促进。积极发挥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功效,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最为行之有效的发挥艺术实践功能的是第二课堂,在艺术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针对传统艺术实践重艺轻教和形式单一等不足,我们应该进一步确立“实践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意识得到强化,实践空间得到扩展,实践质量得到提高”的指导思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使课堂的理论知识在艺术实践中得到实践与验证,同时,一些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由实践师生反馈信息,纠正一些已经落后的概念,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

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和非专业擅长艺术实践的学生,可以开展专业较强、反映专业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主题实践教育,例如: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戏剧《黑白人生》等。而对于仅限兴趣爱好的学生,应开展基础性艺术表演,合唱、朗诵、小品等,大家都可以积极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对于一般同学,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吸引其注意力,切实感受艺术实践所带来的优势锻炼。通过开展多样式实践活动内容,达到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性教育活动。

(三)在艺术实践中提升个人品味修养

②艺术实践可以分散注意力,同时,能够唤起创作灵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这是艺术实践的主要作用,

也是艺术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最大优势。我们与欧美一些国家比较人文素质相对弱势,其根本原因是民族文化、历史文脉没有得到传承,我们应该挖掘实践中可以继承的元素,提升个人品味修养。例如:合唱团或民乐团是对人声表现手段与多声组合音响理想境界的探寻,它需要无数颗富有生命音符和多人长时间的默契磨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音乐。并使每个人意识到个人只有超越自我,锻炼出集体主义荣誉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力争尽可能多的人担任指挥或组长的职位,感受领袖所应具备的修养,通过在艺术实践中创作和欣赏他人表演,全身心投入到环境中,排除杂念,舒散心中抑郁,可使人心常态,有利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提升个人品味修养。

(四)在艺术实践中完善和健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

③在充分发挥艺术实践的功能和作用时,我们要坚持以人文为本的原则,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探索艺术实践管理体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建立和健全艺术实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知识能力,面向全校实施艺术实践,这样,在活跃高校校园文化艺术生活的同时,又能够内引外联,利用本校专业院系和社会优秀的师资力量,面向全校指导艺术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新词,等.高校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6).

[2]肖渭淳.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34.

[3]张欢,等.在艺术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音乐,2003.4.94.

[4]申淑征.浅谈艺术实践活动在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3.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