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十篇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十篇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3:32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1

关键词: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12-02

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通过建立合理的考核手段、方法以及内容等制度的建立,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以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的传统观念,还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考核机制,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监督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大多注重课堂讲授内容的精准、授课方式的灵活多样、授课方法的新颖灵活以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融洽,以上述考核目标为出发点的考核指标和体现已经非常完备,而在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考核体系,各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上千差万别、内容上五花八门,虽然看似丰富多彩,但实际效果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考核与管理不规范。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导者,决定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及具体实施。因此,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必须要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让教师的实践教学内容有章可循、让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有据所依、让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得以展现、让教师的教学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严谨性、严肃性,激发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走过场、摆样子。

第一,明确实践教学目的,确立实践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对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考核的直接依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案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任务和主题,要让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进程,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组织,实现实践教学效果。能否顺利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取得预定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在实践前的准备、实践中的组织和实践后的总结。盲目地、无组织、无总结的实践活动,即使主题再鲜明、内容再新颖,也不可能让学生在实践后得到理论的提升。因此,对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践后的总结同样应该纳入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当中。

第三,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困境,实践教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对实践教学的奖励,有些院校已经采取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齐头并举的方式。在精神奖励方面,通过设立实践教学优秀成果奖,让在实践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得到表彰,并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的一项;在物质奖励方面,将实践教学计算到教学工作量之中,折算为课时工资。而对于那些在实践教学中敷衍塞责、不思进取,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应该给以批评和惩戒。

二、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及学习效果的考核

近年来,在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新颖的教学形式正在走入课堂。

在对学生理论学习的考核方式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取考试测试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与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在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对学生个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无法反映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中,应当遵照实践教学的规律,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将实践过程和实践效果相结合。

第一,明确学生实践教学指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但是对学生的考核却依然采取理论考试的单一形式。这样一方面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实践教学的地位。有些高校则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权重,并把实践教学按照课时量计算学分,在对学生考核时按照各项成绩的比例记入课程总成绩。有些高校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方式,将实践教学的考核作为一项专门的课程列入考核项目。

第二,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既看结果又重过程。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期的实践活动,还包括后期的总结,这三方面是一个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和指导作用,是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实践的主体。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之中,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活动,能否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中,既要看结果,又要重过程。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往往会打消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看过程不看结果,则容易让学生忽视对实践的总结,达不到理论的提升。

第三,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要适当扩展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走访见习、社会问题调研、理论专题研讨等。这些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社会视野。在对上述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考核中,很多教师采用了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考核方式,通过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记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判断。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当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自律、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给予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来评定实践成绩。

第四,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等作弊行为。在对学生实践教学的考核中,一定要确保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真实性,打击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这是保证学生实践教学是否得到公正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实践教学活动长效机制的必要前提。有些教师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明知有的学生不认真进行实践,随便找个单位出具实践证明,或者在网络、报刊上拼凑实践报告却不加制止,对考核成绩不重视、甚至放任自流,这种做法将严重损伤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热情。为了达到考核的公正、严肃,教师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此类问题,对于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的行为,要提出严肃批评和教育。而对于那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积极进取的学生要适当给予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不仅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监督,还要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及学习效果考核,而且要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进行点评,澄清观念,修正错误,从而巩固实践教学效果。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实践教学过程及成果。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当他们走出校园,步入复杂的社会,投身于实践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因为年龄、阅历的局限,更因为理论的不成熟,当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有时在错误的言论影响下会产生错误的观点。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分析问题,并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交流,总结实践教学成果。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各位教师开展得教学实践活动不尽相同,如果能够适时开展相应的交流和总结,汇报学习实践教学活动的成绩、缺点和不足,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在交流中不断增长智慧、增强能力,将有助于大家共同探讨更为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和方法,深化实践教学活动成果,探索实践教学活动的规律,有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7―0005―0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践育人,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把握如下主要环节。

一、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既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实践教学的改革要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学会分析现实社会、人生等各种现实问题是其关键,不仅“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二、认清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意义,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改变长期以来“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少教师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力求讲全讲深讲透,追求理论的完整性,造成教师之间争课时,课程之间争课时。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更多关注对学生政治方向、思想意识和所谓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接受程度及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直接面对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三、遵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育人这个根本,逐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立足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立足现实,着眼未远,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2、“一体化”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织到考核都要体现相互衔接,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思、行”三者有机统一和共同作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完成培养“懂知识、善思考、会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3、主体性原则。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发挥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亲身体验和验证所学理论,加深对所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我成长的自觉价值选择,切实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

四、凝练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主干课程教学重点分别是《基础》“道德法律意识与公民素养培育”、《纲要》“近现代历史与国情认知”、《原理》“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的等,其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个人品德形成到合格政治素养培养的立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而实践教学目标的安排,既要做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各门课程之间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又有效地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和自我成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化”与“内化”目标的衔接。为此,四门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重点分别应该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侧重引导学生参与道德法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公民意识与道德法律素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通过历史考察和演绎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历史与国情的正确认知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重点通过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验证性实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塑造健全人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紧跟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之一就是紧跟形势,宣传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老师每学年要根据四门课不同的特点,结合当年国际、国内和本校形势发展而相应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力争做到健康正确,灵活多样、反映时代气息、把握时代脉搏。

五、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材料、鲜见的角度、鲜有的深度来教学,而这些就需要老师打破一直以来授课所遵循的惯例,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要坚持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校外为主;“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走出去”为主等原则,不断创新实践形式。除案例分析、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课堂内实践教学外,还摸索出其它实践教学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等革命遗址遗迹,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大型展览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民营企业、基层社区、调查报告等方式让学生亲眼见证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利用所学举行时事热点评析,就当前国际、国内、校内重大热点问题和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交流、探讨和老师点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就发生校内及周围社会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现象进行调查,并积极探求解决之道,从而激发大学生树立良好行为规范。

六、切实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

在实践教学中要建立了实践教学活动机制。每年期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探讨和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要在遵循“突出实践性,发挥主体性,增强实效性”的前提下,明确学生参加和完成社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部门及其相关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以便每次活动都在有组织、有领导、有方案的机制下高效安全地开展。

各思政老师要针对不同课程设定“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认真搞好落实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设计若干调查研究选题,划分多个小组,明确社会实践目的,确定活动线路、方式、安全措施、注意事项等。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会实践基地、当地企事业单位或其它城乡基层单位等进行实地调研。要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充分接地气,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自觉拥护党的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达到帮助大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七、科学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成绩评定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定,前者由学习团队依据成员对团队成果贡献进行评定,后者由教师对团队成果及团队活动记录情况加以评定。同时任课教师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中相关要求对学生的调查报告或论文进行认真批阅、修改,评分,如:以《基础》课为例,大学生要根据所选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是以大学生自己身边不文明现象的调研为主题,那么同学们就要积极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做到了有主题、有材料,有分析,有思路,学生调查完毕后,立即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调查报告并在所在班级上提交讨论,任课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让同学在相互交流和自己调查中受到教育。

同时,还要对时间效果进行评估。每一轮实践教学结束前,通过成绩评定会和教学总结会来进行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总结要依据教师的教学总结、学生反馈的建议意见来评价实践教学过程的得失,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同时上交优秀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到系部办公室,系部应给予相应表彰。

八、及时总结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

在高校,最难教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总是很枯燥的,老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听,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打破这样的局面,让理论课也能“活”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是观察世界、观察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路的核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这让同学们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入社会,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让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师也在指导、批阅学生社会实践作品中受到启发,做到教与研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既定的理论“灌输”向师生共同推演得出结论转变;由教师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转变;由学校小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千人一卷”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论思维的提升、能力的培养为目的考核方式转变。

九、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今后方向

从长期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要在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要选取精炼一些既有一定专业特征,又能联系社会实际的优选实践方案,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与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训练。最终目的使学生学会如何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在资料检索、实践设计、动手能力、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多方面得以锻炼,以达到思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去,使实践教学迈上更新、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文件汇编.〔G〕.2010:10.

〔2〕王冬生.高校教师资源是高等教育的第一资源.〔J〕.江西教育科研.2004.(08).

〔3〕张淑东.刘艳华.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3

1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教学的价值

1.1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活动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1.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利用教育教学情景开展活动课教学,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途径,应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区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1.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活动课教学内容依托并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教学的实施

2.1活动课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课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将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等要素有机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活动准备,收集信息。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和观点,如,图片、文字、声像、实物以及其它信息载体,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情景创设,形成氛围。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趣和境界的交融,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再次,情景活动,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从“引”――“扶”――“放”过渡,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把握活动研究的主题和时间;指导学生按照主题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将自主思考与自主操作相结合。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后交流评价,共享成果。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交流,是为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活动主题,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开展的;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评价,其目的本身并非区分优劣,而在于更科学地提升蕴含于活动中的知识、观点等。因此,这一环节并不是实践活动课的结束,要通过交流与评价活动来总结得失,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补救措施。

总结提升,服务学习。总结包括对活动本身的总结,还包括由活动引发的问题的思考总结和通过活动学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的总结;在活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活动结果,得出有关的结论、观点,为学科的学习活动服务。

2.2活动课教学实施的策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活动过程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认识。

活动内容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源于课堂又延伸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选取学生关心、关注的内容,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由衷想为奥运做贡献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真挚的爱国之情,将它们物化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上。

正确处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与有效指导的关系。活动课教学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指导。正确地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积极合作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思政专业实践技能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31-02

1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而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

1.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高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系统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子系统[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然而,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且与社会现实脱离严重,形而上层面的内容知识偏多,学习者由于缺少相关经历而对理论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教师也通常采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而弱化实践操作的监督与指导。这样,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得到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提升。

1.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现状

在理论课程学习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强理论性及教师教育方法的单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普遍采用背诵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偏低。

在实践课程学习及专业实践技能学习方面,由于师范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课程开设的浅层性、短时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只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待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难以自觉再进行师范生实践技能训练,不能将所学技能加以巩固。即使部分学生自觉进行实践技能训练,由于缺乏指导和监督也不能大幅度提升实践技能。

1.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现状

2001年,我国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方针。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的局面。“应用型人才”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新标准。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熟悉所学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专业实践技能应该从社会需求、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改进单一的教学形式,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齐头并进,并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技能的训练与检验。

2创新创业竞赛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实践

针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进行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竞赛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成果的总结与提升,它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激发广大师范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2.1创新创业竞赛对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提高的促进

(1)竞赛培养了学生自觉训练的习惯。

五项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竞赛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有顺序、有针对性开展的系统性活动,此活动让学生们有目的的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从而养成习惯自觉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在比赛的实践中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自觉练习。

(2)竞赛使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竞赛面向全院学生开展,多项活动实现了学生的全员化参与和班导师队伍的全员化指导,多项活动引入了小组的互助机制开展互助学习。师生双方面的高参与度和高重视度能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小组成员互助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3)竞赛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升。

竞赛活动共历时一年,学生实现了全员化参与,班导师实现了全员化指导,学生在系统的指导、培训与竞赛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大部分同学在五项比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广大同学的实际表现与进步情况也受到了学院老师的一致好评。

2.2创新创业竞赛在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1)大众性竞赛活动对基础薄弱者不适用。

竞赛活动大都以个人竞赛的方式展开,很多竞赛优胜者兼得了多项比赛的奖项,而一部分教师技能比较弱的同学未能从比赛中胜出,未能真正得到教师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2)竞赛活动配套的培训会参与度不高

由于各年级上课时间不一致,同学们未能广泛的参与到培训会中来。一部分参赛选手由于在竞赛前未参加培训活动而错失了了解竞赛详情的机会,而未能在竞赛中胜出。。

(3)师范生综合素养教育内容偏少。

良好的师范生综合素养是师范生必备的一项师范专业实践技能基本功。然而,师范生综合素养的学习不同于其它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它是一种抽象的行为意识,是无法单靠课堂教育进行的。

3创新创业竞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培养良好的专业实践技能是基础教育改革赋予当代师范生的责任与义务,如何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特点提出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方法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下面就一年实践技能提升的竞赛结果提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几点看法。

3.1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二者只有齐头并进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要培养基础教育改革所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靠实践教学加以提升。因为,实践教学环节理论知识予以实践和检验。

理论教学是学生实现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各类竞赛活动也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齐头并进,就是要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等同的位置,在坚持理论课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及形式时,一定要对学习理论课具体内容所需要的具体实践内容有科学的把握。”[4]

3.2开展科学性、系统性的竞赛活动

学以致用是衡量“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指标,学生在日常课程中所接收到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是短暂的,真正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涵盖着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各个教学环节。因此,在课堂教育环节之外,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制定科学性、系统性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活动将有利于学生实现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升。

近一年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竞赛是在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实践技能提升活动。它通过模拟各类师范生面试现状,使师范生获得真切的认识到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自觉进行训练。

3.3适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是对课堂教育的延伸。课堂教学中关于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由于其短时性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培养。

在坚持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培训和研讨会将有助于学生继续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例如:在师范生礼仪大赛开展之前,邀请礼仪教师进行礼仪培训、邀请礼仪工作者进行礼仪展示。在大赛活动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这样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教育,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4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能从制度上督促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保证教学活动、竞赛活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以完善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督促学生锻炼师范生基本功、提升专业实践技能是实现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保障。

现今高校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采用制度性、竞赛型的手段可以督促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训练。例如:定期进行三笔字考核,并组织专业人员对书法进行评定和意见指导;举办师范生礼仪、授课大赛等等。这样便于及时将问题进行反馈和解决,并有效提升师范生完善自我、内外兼修的热情,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落到实处。

3.5做好实践活动的后续总结工作

实践活动的后续总结工作能保证育人活动的完整性,将实践育人的目标落到实处。“高校在组织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践前的制度设计,实践中的分类引导,尤其是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工作。”[5]竞赛活动后期通过经验交流会、优秀成果分享会、表彰大会等方式进行了多次实践总结,达到了增强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学校学科建设状况、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袁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师范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8-161.

[2]孟庆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肖俊楠.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改进策略[J].教师育人・高教论坛(教学研究),2014(1):110-112.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五感归一”系统工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创新研究和探索。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总体思路是:利用课外时间,以“五感归一”为抓手,以“红色点亮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和环节。

一、听一次红色讲座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制于教材,无法真正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讲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听相关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些内容,而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特点及教学方式

红色讲座是通过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专题讲座或知名学者的网络视频讲座,讲授与“两课”相关、学生直接关注的问题;同时主持老师可以现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形式

红色讲座每月一期,讲座内容涉及面广,思想开阔,并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同时与学生兴趣高度契合。设有“红色讲座”交流信箱和在线交流QQ,供同学们与老师交流。

二、看红色经典

此项活动包括阅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和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推出百部“红色经典”馆藏书目,设计思考问题,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红色书的兴趣。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学生完成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两周周末在报告厅(容纳500人)播放一部红色题材电影,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到现场参加互动。

三、触社会现状

触社会现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个创举,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接触社会,培养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接触社会,多联系实际,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题目,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在学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之后由学生写成社会实践报告。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自发组织或独自参加。

1.基本任务

(1)“两课”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两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两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两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

2.实施途径

触社会现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校内实践。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校园内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校外实践。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①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组队深入到街道、社区、观察社会生活,感悟人间冷暖。②不固定地由“两课”学生社团带队,组织一些学生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3.考核办法

学生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两个:一个校内实践或调查报告、一个校外社会实践报告)并填写《“两课”社会实践总结表》,“两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优秀实践报告已经集结成册。

四、品志愿人生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在校园内外形成关爱互助的风气,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组织方式

“两课”教研室以课程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

(三)特点及教学方式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6

一、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教学的价值

1.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开展活动课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教育教学情景开展活动课教学,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途径,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社区服务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活动课教学内容依托并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思想品德学科活动课教学的实施。

1.活动课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课教学过程,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将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等要素有机组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活动准备,收集信息。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和观点,如图片、文字、声像、实物以及其它信息载体,为进一步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情景创设,形成氛围。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情趣和境界的交融,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再次,情景活动,师生互动。教师要做好从“引”―“扶”―“放”过渡,指导学生从“不会”到“会”,把握活动研究的主题和时间;指导学生按照主题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自主地投入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将自主思考与自主操作相结合。这一环节是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后交流评价,共享成果。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交流,是为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活动主题,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而开展的;对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评价,其目的本身并非区分优劣,而在于更科学地提升蕴含于活动中的知识、观点等。因此这一环节并不是实践活动课的结束,要通过交流与评价活动来总结得失,及时调整策略,采取补救措施。

总结提升,服务学习。总结包括对活动本身的总结,还包括由活动引发的问题的思考总结和通过活动学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的总结;在活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活动结果,得出有关的结论、观点,为学科的学习活动服务。

2.活动课教学实施的策略。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活动课教学依托教材又超越于教材,立足于课堂教学又延伸课堂之外,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活动过程的实施要借助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活动成果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认识。

活动内容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源于课堂又延伸课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选取学生关心、关注的内容,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由衷想为奥运做贡献的小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和真挚的爱国之情,将它们物化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上。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王素云(1965-),女,河南新密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4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144-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揭开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又一轮序幕。改革的最大目标是: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则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当说,新方案实施以来,许多高校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然而,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共同主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实践教学随意性强,活动缺乏计划性等。要真正使实践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就必须从思想到行动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和实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深刻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支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两者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但实践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播,而是着重学生内在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不断完善和修正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的认识,从而坚定学生政治立场,提高品行修养。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课堂之中,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强化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其内在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传播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源是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也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跟不上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目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化实践性教学也是破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重要途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也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主体性、探索性、怀疑性、自我选择性,对从外面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有逆反心理。要让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就必须跳出纯理论的怪圈,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所拥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多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当自己遇到想不通的事时学生才会真正寻找并学习理论,进而去相信、运用理论。只有得到学生认同的东西,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实效影响,才能将灰色理论和道德教条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和道德情操。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不像专业实践教学那样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应当说,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和迅速扩招等原因,我国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普遍不足,和专业实践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更少,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绝大部分高校未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置专项活动经费,少数院校虽有专项经费,但数量有限,教师只能组织小范围的社会实践教学,且申请手续繁琐。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较少,品种丰富性较差;活动次数少,参与的学生人数少,尤其是学生兴趣浓厚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次数更少,参与人数比例更小。这一切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转变观念,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列入学校财务预算的年度经费。学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为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并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一个学校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多少,教学活动过程的资源管理与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缺乏必要认识,导致一些学校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思路受到局限,相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不同届学生中重复运用,很难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致使活动的效果往往流于形式。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关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深入研究实践教学资源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或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系列支持条件的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资源:(1)按空间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校内的资源不仅包括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教材科、校史室和电教室等提供的书籍报刊资料、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以及各种多媒体、互联网和影视音像信息资源等,也包括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演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校内实践活动。校外的资源包括各种历史文化传统遗迹、蕴涵着丰富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其实践活动方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会实习、志愿服务等。(2)按资源的性质分,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也有反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志愿者行动等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利用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革命老区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从正面引导学生,同时,也要利用法院、戒毒所、监狱等场所提供的反面教材教育学生。(3)按资源的状态分,既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也有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既有静态资源,也有动态资源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的时候,要从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本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背景,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好各种资源。同时还要根据各校不同的文化传统、专业特色来综合考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利用国庆、校庆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特殊的日子,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学校的感情;利用国际、国内、校内每天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相对校内实践资源而言,校外社会实践资源更丰富,空间广阔,社会性、现实性强,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的主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果更好。因此,要不断利用社会资源,开发以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点、以广阔社会背景为舞台的点面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开展在教师主导下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是保证实践教学持久开展的基础;广阔的社会舞台则是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分散灵活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但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均较高,且风险较大,因此,我们也必须重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把实践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纳入课程发展计划,确定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责任主体。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有课程成本观念,如提供必要的教师、时间、经费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还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消耗、补充、维护和更新所需要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来源非常广泛,变动性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思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要有关于资源的正确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不仅仅在校外、课外,也在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中,不能忽略眼前的、身边的东西。有些教师由于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概念不清,一谈到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投入多少经费,似乎只有物质的东西才是资源,这是对资源概念认识上的误区。的确,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要保证有资金的投入,但也不要把资金投入看做是唯一途径。

三、构建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就必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分解和整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层层深入,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首先,建立一个以了解理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主的认知实践平台。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一开始就不加怀疑地全部接受,必然会失之肤浅,所以应允许学生带着批判的、怀疑的眼光来学习。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想进入怀疑和探索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利用大量文本资源、信息资源,通过听讲、阅读和浏览占有足够的资料;还要求学生通过演讲、辩论、论文等形式对自己的思想和所学的理论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其次,在认知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以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现实问题,不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运用实践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工作实习等,使学生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通过直观的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现实感和认同感。最后,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学生坚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它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建立一个长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互动实践平台。这三个平台层层递进,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求职、专业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远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较高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再空洞,不再高高在上。

实践教学主要是在课外或校外进行的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要复杂得多,必须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否则难免会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总体上说还比较笼统,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随意性和实用主义现象。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和课堂理论教学一样规范组织。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规范的工作要求,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单独设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使考核工作成为控制教学过程、检验课程教学效果、检验学生能力与素质提高程度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制定针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每次实践教学都要有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应包括本次实践教学的任务、主题、要求、运作方式等;教师要亲自参加,认真组织,保证每次活动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次实践教学结束要及时加以总结,为以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要有严格要求,要求学生重视实践课的学习,实践学习前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自己的任务,并做好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学习,每次实践学习结束时独立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或者提交一份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的心得体会。同时,不论实践教学环节长短,均应纳入考核范围,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纳入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长期任务。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尽快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考核实践教学的水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毅,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8

一、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步入信息时代,高科技、新应用不断改变社会和人类自身。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奋力前行,使得国家和社会对青年人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也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即要求青年人能以良好的包括思想品质和专业技能在内的综合素养进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在这一期间快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转变,为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不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问题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部分学生在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和社会转型期矛盾集中的国内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上的不成熟、不自信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

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正担负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前途的正确认识和坚定信心,从而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入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为此,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大胆务实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理念和改革的主要做法上有了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笔者所在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近几年也一直在探索基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以思政素养为核心目标,围绕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从创新思政课理论教学和构建丰富多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两大领域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新形势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分析

(一)开创思政课理论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切实提高理论教学实效性

1.在教学理念上,要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我探究教育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肯定了主体间性理论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启发意义,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具有独立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高职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首要的就是要把握学生对待思政课的学习特点。当前,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思政课理论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思政课内容单调无趣、不切实际,不如专业课那么实在有用,因而懒得听、不愿想,这是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学习心理;少数学生在肯定课程学习的价值意义后,认真听,仔细看,但继续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时则出现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上的短路或武断,要么放弃深入思考停留于表面了解,要么略加思考即形成片面或绝对的看法;还有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却因为个性因素等不愿表达。总体而言,高职学生在对待思政课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上的特点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更加用心地去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理论接受习惯,尊重其学习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我院思政课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两门核心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分别开设了“主题演讲”和“新闻讲评”的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以1~6人为小组进行,学生自选主题和新闻事件,自行设计演讲或评论方式,教师课外予以监督和指导。每次上课前由一个小组进行展示,教师结合学生所讲话题引导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尽量将讨论话题与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归理论思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在充分交流的氛围中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思政理论也进行了不自觉但有效的理解。当然,这一教学活动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能够从复杂的事件现象和多元的思想观点中抽丝剥茧出相关的思政理论,并因势利导,让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能水到渠成地呈现在学生思维中,使其获得生动形象的理解。另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涉及案例讨论和问题分析时,教师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只有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表达,才会认识到自身潜藏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愿意参与到理论教学中来。

2.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选取并确定课程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结合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社会发展的即时现象展开教学,切勿求全责备。

在高职院校两门核心思政课中,都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庞杂,而教学学时相对有限的问题。如何在有限而珍贵的课堂理论教学中将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与学生交流探讨,使学生对社会现象能做出基本判断和认知,是影响到思政课理论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确立哪些教学内容是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展开讨论、哪些问题可以由学生课后自学时,需要从课程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等方面考虑。

我院思政部每学期都通过期初集体备课和之后的定期教研活动讨论确定每门课程各章节的重点问题,搜集并甄选与这些重点问题相关的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并对重点问题本身和如何进行重点问题的教学设计展开教研讨论。例如,在“基础课”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的教学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这两个重点内容,并结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这一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较抽象的法理知识;又如,在“概论课”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这一内容,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路线两个重点问题,结合2015年春节前后大量国人赴日本购买马桶盖这一热点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并且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等教学内容。 合理选定两门课程各章节最重要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这是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现实举措。那种将整门课程的所有内容或大部分内容面面俱到而又蜻蜓点水般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思政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3.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凸显联系实际谈理论的原则,用好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丰富活泼的教学方法。

在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但是要用好这两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却是需要仔细进行教学设计的。其中,选取哪些待分析的案例和待讨论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和开展讨论交流是教学方法能否得到恰当运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校内外、国内外的发展变化,敏锐洞察其中蕴含的思政理论知识,再在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理论。例如,我院在校园内开展了“携手共栽青年林,我与城职共成长”的师生植树活动,有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主题演讲”或“新闻讲评”环节对此事进行介绍并展开评论,有的班级则由教师将此事件抛出引发学生的评论思考,无论哪种情形,教师都应积极就学生身边发生的,并且是学生密切关注的实际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从中归纳出诸如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或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等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同时,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到不同专业、班级、性别等学生的意见,并对此作出积极肯定和发散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参与讨论是有回应和意义的,这样才能形成“百家争鸣”的讨论氛围,也才能发挥案例教学法或讨论法的教学作用。因此,选取的案例或确定的问题一定是要能关照学生现实生活,并能引起师生共鸣的。

另外,高职思政课也应借鉴和吸收职业教育中常用的其他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等。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在其他专业课中比较熟悉这些教学方法所创设出来的教学活动和情境,在学习心理和行为上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这些教学方法本身确有其优势和特点,倡导从点滴思考和实际行动中归纳提升出知识信息,这种思维逻辑方式也适合抽象思政理论的深入人心。

(二)构建更丰富多元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突出优势的组成部分,但在具体教学组织和实施中,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全面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构建更丰富多元和便于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1.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两门核心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分别进行总体规划和具体落实。

高职思政课教学包括其实践教学,都是具有比较专业的学科特点的,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都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的主导力量只能是思政课教师这一专业群体。其主导力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两门核心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总体规划的制定,思政课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规划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等;第二,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也应主要由思政课教师来完成,包括每学期每门课程具体开展实践活动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活动的宣传组织等;第三,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也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完成。当然,由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生师比普遍较大,造成思政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评价学生实践情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辅导员或学生班干协助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和考核评价。

我院思政课分别制定了“基础课”和“概论课”的实践教学总体规划,对实践教学的基本性质、目标任务、主要项目类型和考核等做了基本规定;另外,每学期再结合学院的活动计划和本地的重大活动等确定本学期开展的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并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最后由教师在班内宣传指导、实操考核等。例如,结合我院每年5月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思政课设计了“校园文化建设创意大赛”的“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每年下半年的“基础课”教学,思政课开展了“美丽家乡,可爱祖国”爱国主义主题照片拍摄及解说大赛。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从策划宣传,到班内初赛、各系复赛和学院决赛,都是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实施完成的。

毋庸置疑,由思政课教师主导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最好的,但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最终面向和受益的学生群体还是有限的,因此还有必要通过其他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2.充分结合学生处、团委相关活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学生处和团委是直接面向学生群体进行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政机构,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思政类主题教育活动。但这些活动由于带有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性质,往往是行政工作人员逐层布置下去由学生自行组织实施。笔者认为,这类主题教育活动也可归类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其行政主导性,在组织实施的过程和渠道方面具有便利性,如果能加入思政课教师对活动内容的指导,或许能使这类主题教育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有所收获。我院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将思政教学部纳入学生处统一管理,将思政课教学工作与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并在适当的活动条件下通力合作,如团委组织的清明节祭奠革命烈士活动、纪念五四运动和一二·九系列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等,都有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的身影,或者是在烈士陵园做现场演讲和宣传,或者是在爱国主义电影赏析课上做交流嘉宾,或者与学生一道下乡进行清洁乡村调研等。这些活动因为有了行政工作人员的策划组织,又有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指导,因而更能帮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深入的思想提升。

3.积极引导学生自行开展各类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除此之外,要全面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还需大力引导学生广泛开展各种思政类的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师应该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导并监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一些实施简单的参观感悟、调研分析等实践项目供学生选择参加,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开展思政类实践活动,如交流总结专业实训实习和业余兼职的收获体会等。无论哪种实践活动,教师都应提出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及作业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马树超,郭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9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发挥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定位,基于四个方面的依据:

(1)时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相互抵荡,在愈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较量日益凸显。在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正在向更高的小康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思想制高点的占领和精神领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2)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年青富有朝气,热情进取意识强,但是他们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实际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面临着社会困惑。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经济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多,社会负面新闻发酵快,再加上升学、就业压力等因素,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挑战。

(3)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职院校办学规律要求高职院校课时中要有50%以上在实训实习场地进行,实践教学成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实现实践育人的效果。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功效发挥

目标定位是功效发挥的前提和基础,目标定位也是功效发挥的核心和标准,目标定位更是功效发挥的评价尺度。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效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实效性与长效性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理论性与实践性想统一的原则。第四,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育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实践育人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当前形势下,既要总结和发扬以往的实践育人经验,又要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丰富实践育人的手段,不断拓展实践育人的平台。

二、基于实践育人为目标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计划编制与实施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计划编制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以主抓和分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部门为主体,负责审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把握政策导向,协调部门合力,建设资源平台。第二层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课程设置,教材资料使用,教学时数分配,师资分配,部门协调等工作。第三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各教研室,负责实践育人教学计划的调研研讨,组织实施、指导参与和反馈总结等工作。

2.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

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专业实习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厂中校”和“校中厂”成为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一大亮点,高职院校的专业实习实训处于制度化,常规化状态。寓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于专业实习实训中去,有利于深化、加强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2)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充实着同学的精神世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处、学工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联系,做好沟通与协调,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目标。

(3)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根据实践育人教学计划,不断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科技服务支农活动,芒砀山文化采风活动,永城市文明城市建设活动,永城市卫生城市建设活动,社会救助与捐助活动,永城市面粉节活动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3.以实践育人为目标的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创新

思想课实践活动总结篇10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现状;对策;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38-02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多彩,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以及逻辑思辨性,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以及方法论,进而准确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有机结合理论概念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主动性,以人类社会现实,帮助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探析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具有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基本内涵解读

中国共产党在十报告中明确表明,我国社会在未来建设过程中,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化,始终贯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民、武装全党的方针政策,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渗透到建设工程以及研究领域中去,以此带动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现全面创新,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参考中国共产党所指定的社会建设方针政策可知,其核心思想便是理论与实际相联合,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原则亦是如此。十报告之前,中国共产党便提出高校思政教育要开设实践环节,并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以此有效结合实践教学、专业课实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引导大学生由校园逐渐步入社会。由此可见,要想促使我国大学生实现健康且全面的发展,必须加大实践课程的投入力度,以此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有效联系理论、课堂、实际以及社会,因此,可以说实践教学融合了多种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自主研究问题、自主思考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等。而且作为现代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基于教师的协调组织,通过鲜活情境、直观案例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此实现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有机统一了知与行、教化与内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例如,参观学习、师生互动交流、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基本方法形成明确认知,进而在现实生活中合理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开展社会实践,以此达到知行统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程的诞生,一方面可以说是教育者贯彻我国教育方针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形式。普遍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其一,课内实践教学。其以理论学习、思维培养为主要内容,通过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其二,课外实践教学。其主要教学原则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带领学生深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锻炼及教育,帮助其了解国情与民意,进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规划缺乏系统性。我国教育部门出台的文件规定,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课程时,要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并将实践教学归为高校教育规划大纲中,明确学时与学分。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进行积极探索以及全面构建,以此保障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择业就业、勤工助学、服务社会以及专业学习等有机结合,进而强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活动效果。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我国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延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马克思主义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规划组织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导致其功能无法全面发挥,价值无法得以充分体现。

2.管理与考核制度不健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并没有对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其课程地位较低,高校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考核机制。以教师层面而言,实践课程课时较少,且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庞杂,因此,在主观意识上,对于实践教学并没有较高的积极性。以学生层面而言,实践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化,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形式,而没有良好的实际效果,且不会影响总体课程学分,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非常低。而且,高校考核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程度的主要方式是笔试,并没有针对实践课程设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所具备的实效性。

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长期以来,均是以理论教育为主。而实践课程多为调查以及参观等形式,并没有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加之教师理论课程任务繁重,而在实践课程上,教师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此,教师在主观意识层面,便没有重视实践课程。要想有效开展实践课程,教师必须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必须获取高校的支持。而由高校总体规划组织方案中可知,高校领导者并没有对实践课程行程明确认知,综上,便导致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4.可用性教学资源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消化并理解具体知识,这对教学资源的要求非常高。由课程理论内容性质决定,教师无法通过实验,或是计算等方式开展实践课程,必须引领学生深入社会,贴近生活。基于各方面条件的束缚,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十分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践课程的组织与规划,导致实践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保障机制建设的对策

1.坚持以实践课程建设为纲。高校要想有效开展实践课程,必须加大实践课程建设力度,提高其总体建设水平。首先,高校要重新规划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制实践教学指导说明书,通过不断完善的组织规划保障,促使实践课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次,高校要构建社会实践基地,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有效巩固与合理拓展。再次,高校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例如,有机结合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现状与学生思想观念,以此为标准编制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最后,高校还要重新制定成绩考核制度,将实践课程纳入考核范围,并重点考核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创新考核形式,由传统的笔试为主,转变为口试、论文为主。

2.坚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教师授课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根本保障。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师风师德、奉献精神、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调查研究能力,还要具备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政治敏锐性以及判断力。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以此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教育工作者。

3.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统一。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提供基础保障,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的现实体现。其次,要合理分配二者教课的学时。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并不能因此无限扩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总学时。在规划组织过程中,应适当缩减理论课程学时,将其转化为实践课程学时,将部分理论内容延展为实践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总体教学的实效性。

4.坚持以学生为主导的理念。实践课程教学教师在选定实践课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明自身的见解,以此确保选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思想观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选择实践活动基地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自行联系社会活动场所,并组织开展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针对活动内容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实践心得,以此提高实践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能力。而且通过交流彼此总结的体会,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全局观念,进而提高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好的完备性,但随着我国社会整体格局的创新,在逐渐形成的多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多种矛盾激烈碰撞、经济的多元化建设等局面下,大学生价值需求逐渐呈现为多样性,如何利用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锻炼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以及方法,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合理化分析与有效解决,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具吸引力以及生命力,是现今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因此,其必须加大力度,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的保障机制,以此提高马克思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秀芹,叶小青.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8).

[2]商爱玲.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质量保障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35).

[3]冯振萍,欧阳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柳州师专学报,2010,(05).

[4]李碧玉.在高职院校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与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0,(06).

[5]梁红军.兵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6]顾钰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实践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