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网站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4:47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一卡通;总体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1(b)-0160-04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壮大,本院将进一步面向社会、面向商丘市人民。目前商丘市各医疗结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步重视起来,一些医院已初步建立信息化系统,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一定的医疗服务区域内,要想提高本院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医院必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随着本院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社会对各行各业的要求,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已列入本院竞聘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使绝大部分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个人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使个人技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越来越强烈要求使用计算机办公,要求全院工作信息化。本院医院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为适应全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计划按照“整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1],在满足目前所急需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赶上同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不断更新,最终完善本院信息化整体建设目标。

1本院网络结构的总体设计规划

本院网络布局简单落后,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先实施目前急需的网络结构(图1)。在考虑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问题,本院网络结构建设的规划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同步进行网络建设。

1.1网络结构设计的标准

网络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运行的有力保障,网络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网络设计要考虑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支持系统软件的广泛性;②网络设计应考虑全面,杜绝瓶颈出现,平衡分布网络流量;③网络设计应符合多种网络协议和远程通信规则,实现高效率网络数据交换[1]、大速数据传送、多媒体信息传送;④网络实现高性能可延伸性,方便与国际、国内各信息网络连接,还应具有简单、经济地升级到未来高速网络的能力。任何一个网络都有可能出现故障,大型网络出现故障的问题更为严重,所以先进的网络管理应能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网络出现故障时,能立即发现发生故障的节点和引起网络故障的原因,对于恢复网络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2]。

1.2全院各科工作站的布局

根据目前业务的需要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院将设置208个工作站,其中医生工作站74台,包括病区医生工作站和门诊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40台;财务管理工作站15台,包含门诊挂号收费工作站、住院结算工作站、财务核算工作站;药品管理工作站10台,包括门诊药房工作站、住院药房工作站、药品库房工作站;医技科室工作站约20台,包括检验、Ct、放射、磁共振、B超、心电图等;物质管理工作站、后勤管理工作站、医保工作站、行政办公工作站、系统管理员工作站、对外信息交换工作站诊和区域卫生工作站等。

2本院软件的总体规划

本院将分期建设以下子系统:经济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医护质量管理、电子病历、门诊一卡通、物流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查询、组合各类报表系统[3]、病案管理、LiS系统、paCS系统、各类数据接口等系统。通过上述总体规划,本院实现将以下目标:①实现看病过程简便化、快捷化,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全部围绕患者转,不让其走多余的路,着力解决诸如“就诊困难”等传统弊端;②实现医疗质量最佳化利用系统信息及各系统的集成,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为快速准确诊断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制订最合适的诊疗计划,通过上线医院所需的辅助诊疗系统,提高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可帮助医生护士尽可能减少各种差错的发生,使医疗质量达到最佳化;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利用强大的管理和诊疗数据仓库等系统,提取、分析医院数据库的数据,为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不断提高管理和诊疗决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急用现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本院医院信息系统将分3个时期分步实施。

2.1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并为二期做好准备

2.1.1本院网络建设现状目前本院计算机只有50台,均处于单机操作状态,未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全院各科室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因此,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网络主框架的布置和基本系统的上线。

2.1.2工作站的设置及管理系统根据本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在保证网络基本框架完整的前提下,本院计划在建设初期增加53个工作站和10个系统管理模块。

2.1.3设备及相关管理系统的购置清单服务器、交换机、UpS、磁盘阵列、工作站等硬件设备及数据库、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等软件设备。

2.1.4一期选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HiS系统[4]包括门急诊挂号分系统,一卡通应用,住院系统,药品卫材流通系统,综合应用,财务、审计部分,住院医生站,门诊医生站系统,护士质量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模块。

2.1.5一期投资的预算一期预计总投资98.3万元。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一期可分步完成网络建设和基础管理模块:第一步完成网络基本框架建设,设立103个与临床诊疗、费用管理相关的工作站,添置中心机房的相关设备,同时完善相关医院管理系统模块;第二步添置工作站的相关设备。

2.1.6目标通过一期信息化建设,预期实现技术目标是全院网络更新换代,主干网络结构完善,医院3个病房楼网络互通,万兆主干道,千兆到桌面。应用目标是系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门诊患者从挂号到就诊完毕,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功能。

2.2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

此期主要利用一期建立的网络框架,上emR系统、LiS系统、paCS等系统,从而实现临床管理信息化的目的。

2.2.1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本院通过实施电子病历,方便医护人员医疗文书的书写,实现患者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工作效率[5];将各种单病种的诊疗规范和诊治临床路径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全过程的医疗质量控制,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充分利用临床信息,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2.2.2医技科室系统该系统主要为预约患者进行组织安排、执行登记及返回检查、检验结果的工作平台,为医技科室提供患者的预约登记、接收检查、检验医嘱,根据患者等候情况返回排程信息;根据检查、检验情况及病情需要,增加附加医嘱,自动生成费用信息;填写患者的检查、检验报告单返回医生工作站;同时提供医技工作报表等功能。

2.2.3各类接口系统通过接口系统,真正实现医院信息共享,医疗数据及时连贯;通过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医疗数据区域共享。

2.2.4预期实现的技术目标①建立住院患者电子档案,患者的医疗资料电子化,方便患者每次就诊后的病历连续性。②实现院内影像检查数据的共享,医生在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检查结果,为快速作出诊断提供及时数据,尤其对急诊抢救患者。③实现各社区医疗点和上级医院的数据网络传输及数据共享,为进入社会卫生区域规划奠定基础。

2.3异地机房及容灾系统

伴随事故、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灾害等风险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威胁日益加强,建设异地机房和数据容灾备份成为必要。医院信息系统用户的数据量较大,工作业务连续性强,在选择数据容灾软件时必须考虑满足以下条件:一旦灾难发生容灾服务器可立即接管生产服务器,不仅保证数据丢失量最小化,还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业务系统的恢复,保证业务可持续地向外提供服务,将损失降到最低[6](图2)。

建设异地机房和容灾系统实现以下技术目标:①主机房一旦有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应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整个院网络的正常通信[7],容灾系统以最快速度接管主服务器的业务,保证医院业务不停滞;②主机房灾难发生,异地机房实时备份主机房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极大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3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到位;②医务人员计算机基础差,不愿接受改变习惯,配合不积极;③信息科孤立奋战,相关职能科室配合不佳;④系统运行过程中稍微不稳定,系统使用人员抱怨、不理解和不支持;⑤各个相关科室个性化需求高,不考虑医院的全局发展;⑥患者抵触,不愿接受,不理解看病模式的转变。

3.2采取的对策

①努力解决资金问题,与领导多沟通,转变领导观念:通过学习卫生信息政策,了解目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让领导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给领导提供类似资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部长王陇德透露,今后3年国家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为了加快完成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明确规定,今后医院必须将年收入的5%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支出”;医院HiS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基础建设,是医院建设的硬件设施,是医院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的有力手段。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做到手把手地教: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电脑应用基础知识;与相关部门协调,把掌握电脑基础知识作为考核医务人员上岗、晋职、晋升的一项重要指标。③加大宣传、推广就医模式的转变:就医模式转变,会给患者带来不理解、不接受,甚至排斥的态度,为了让广大患者顺利适应看病新模式,必须加大宣传,且宣传到位,首先利用文字版面,写清就医流程,其次利用电子屏幕和播音器,给患者讲述看病过程,最后门诊导医应耐心、热情陪同患者看病全程。

[参考文献]

[1]李刚荣,李书章,刘国祥,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重庆医学,2004,33(8):1279-1280.

[2]任增龙.对医院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几点意见[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4):62-64.

[3]周晓庆,陈小荣.二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模式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55-57.

[4]吴德贻.浅谈医院HiS系统的应用管理和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14(9):88-90.

[5]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Z].2002:35-36.

[6]樊小玲,李华才,宁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0.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2

分级诊疗格局仍未形成

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全面铺开,国家出台许多惠民利民的医改政策,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进度缓慢、运行效果差,仍未形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看病难”的问题仍然突出。

李秋代表分析说,当前影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基层诊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基层首诊”严重缺位;二是上级诊疗机构向下转诊接诊积极性不高,致使“康复转诊”难以落实。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方面――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设计不完善。我国分级诊疗政策制度的设计不够精准,实施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困难,主要体现在:①各医疗机构的分工不明确。各类疾病分治标准不明确、医疗服务行业混乱。②医疗体系的资源分配布局不完善。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未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调机制,大医院过度占用社会医疗资源,致使医疗体系名义上“分工合作”,实际上仍然是“各自为营”。③“三医联动”动力不足。医疗先行后,医保和医药政策配套力度不足以支撑其大力发展。医保政策宣传不到位,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受限严格,使许多患者不得不选择在大医院就医。

二是分级诊疗激励机制存空白。①政府补偿机制不完善。在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后,政府的财政经费补助不到位,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损害,出现推诿患者、效率低下的现象。②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绩效工资总量不足,导致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做多做少一个样,无法调动医疗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

三是患者基层首诊实现程度低。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的《2016年1-10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前10个月,二、三级医院承担的诊疗人数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6.1%,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诊疗人数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1%。二、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三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达到了99%;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病床使用率则只有60%左右。

四是信息建设数据交换未成型。缺乏国家标准和顶层设计,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各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不兼容、不共享、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出现彼此独立的信息壁垒,影响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目前,国内许多地区还未建立起区域内的信息共享平台或转诊平台。

五是分级诊疗政策宣传不到位。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实施的信息,其宣传仅仅是在医疗机构内进行的,大众媒体基本没有涉及。群众对分级诊疗内容知晓率不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不足,部分群众就医仍首选大型医院。

五项建议建言我国分级诊疗

制度建设

李秋代表认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为此,李秋代表建议――

一、首先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细化分级诊疗标准,并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制定指导性规范标准,细化各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卫生主管部门应设计出有详细病种及疾病程度的目录,指导各阶段医疗机构的诊治范围。②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出台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规范和标准,制定完善各医疗机构间转诊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工协作、上下联动”。③加强“三医联动”,助推分级诊疗政策尽快落实。建立医疗、医保、医药统一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完善医保配套政策,加大不同级别医院间的报销比例,拉开差距,同时要提高对参与分级诊疗的患者报销比例,降低未参与分级诊疗的患者报销比例,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各级医疗机构间的用药衔接,逐步扩大二、三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比例,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非基药占比。

二、改革绩效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工作热情。①要尽快出台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特别是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政策,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为承接分级诊疗奠定基础。②要出台边远乡镇医务人员工作津贴、补贴机制,让工作越远的人员收入越高,保障基层人员队伍稳定。③行结余留用激励制度,对业务差的基层医疗机构由当地财政进行扶持,对业务好的基层医疗机构可由当地财政保基本,收支结余按比例提取职工奖励性绩效,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政策的杠杆作用,鼓励多劳多得。

三、多方努力、多措并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软硬件条件,强化基层医疗诊治能力,让基层“接得住”。①利用政策引导,可通过临床医师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政策,缓解基层医疗机构因编制导致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同时解决医师的后顾之忧,使医师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②实施医疗联合体建设。可通过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带动基层单位,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促进优质资源合理配置。③增大政府和市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构建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配齐基本诊疗设备,并对陈旧的设备进行定期更新。

四、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分级诊疗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①整合资源,应将不同渠道来源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整合,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平台以及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平台。②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各地区建立统一的市级医疗机构和部分区县三甲医疗机构向基层卫生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系统,实现公立医院与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异地双向转诊患者跨辖市即时结报与双向转诊医疗机构及时结算,提高患者转诊就医的积极性。③强化卫生信息保护和网络监管体系建设,保证患者隐私与医院信息资源的安全。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分级诊疗政策。①要强化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内容、标准和程序,患者就诊、转诊以及医疗保险报销政策。②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认可度,转变群众就医习惯,合理引导患者基层首诊,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③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义诊进社区活动,广泛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工作,向群众普及常见的防病治病常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让群众对疾病分类有基本的了解,引导群众在基层进行常见病的首诊。

网络寻医问药存在诸多问题

李秋表示,近年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方便快捷的网上求医、网上购药现象应运而生,以提供网络医疗咨询和药物销售为服务内容的网上医疗机构也与日俱增。这种足不出户便可寻医问药的模式因其便捷、高效、低花费,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日渐流行。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3000多个,83.2%的网民有过网络问诊经历。但她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网络求医问药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规范。

一是医生资质难以保障。有的网络医疗咨询网站对“在线医生”的资质没有做好审查,只要在网站注册就能当“网上医生”开展医疗咨询等业务;有的网络医疗咨询网站,除了寥寥几名自称医生的人在做咨询解答,其余大多数是一些热心网友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寻医问药者进行答复。曾有记者在一家号称医生队伍齐全,资格审查严格的网站,5分钟内没经过任何审查就注册成功,当上了该网站的网上医生,可以开展咨询等服务了。

二是药托医托充斥泛滥。一些咨询问诊类网站“挂羊头卖狗肉”,看病是假,卖药是真。所谓的专家,事实上就是药托、医托。有的网站借健康咨询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是非法销售假冒伪劣药品,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的网站打着“医生在线”咨询的旗号,实则链接到某些医院,并在咨询中说服患者到自己医院就诊;而这些“在线医生”还可随时根据患者咨询的病情给自己“更换”科室。

三是用药指导不够严谨。虽然目前一些正规大型的求医问药网,对注册医生采取了实名认证措施,严格管控平台广告、医托、药托现象。受医学复杂性等客观因素影响,相比于医院就诊,网络诊断在准确性和严谨性方面仍存较大差距;同时,网上求医还容易出现对病症判断失误,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四是医疗纠纷维权困难。目前患者通过寻医问药网络平台咨询获取医生建议这一过程,不属于诊治范畴,而仅仅是健康咨询,加之不少咨询患者不需缴纳任何费用,双方未建立起法律上的合同关系。一旦病人通过网上看病服药产生严重后果,举证投诉会很困难,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

李秋代表总结说,网络寻医问药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①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目前,对于“网络看病”这一新鲜事物,除了原卫生部曾颁布的《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有明确规定外,其他未有相关的法规细则,这使得不少网站打着“健康咨询”的球,行网络诊疗之实。②相关监管把控缺位。目前对于网络寻医问药中的非法诊疗、药托、医托等问题,相关部门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及监管方式;对正规平台网络问诊中出现的纠纷,主要还是依靠平台自身调解,相关职能部门还没有介入。③传统就医方式存在麻烦。选择网络寻医问诊的人,一部分是为了省去在医院看病的许多程序和费用,一部分是觉得病情有难言之隐,不希望被熟人知道,还有一部分是受本地医疗条件限制,便想通过网上寻求良方。可见,到医院看病这种传统的就医诊疗方式存在一些麻烦,是催生网络诊疗及产生乱象的主要原因。

规范网络求医问药势在必行

网上求医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能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医疗知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规范网络求医问药势在必行。故此,李秋代表建议――

首先,尽快完善网络寻医问诊相关法规及操作性细则。当前,应在《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以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两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法规制度及实施细则。一是要着手完善网络寻医问诊的法规体系,进一步明确网络寻医问诊的法定边界,杜绝一些网站打“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对网上医疗疾病的适应证、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审查备案、设备技术标准、医生资质注册、网上医疗如何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医疗纠纷处理、患者维权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对违反有关规定开展网络诊断的相关网站、微博平台等,应明确处理办法及处罚标准,并厘清各部门所负权责。三是尽快明确网络健康咨询纠纷处理办法。明确主管部门及适用处理办法,在法治框架内对网络健康咨询引起的纠纷进行合理化解,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其次,尽快建立健全网络寻医问诊联合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尽快开展“寻医问诊”类网络清查工作。对当前国内所有的健康咨询和求医问药的网络平台进行集中清理,对打着求医问药、专家咨询幌子的医托、药托性质的网站实行强行关闭,保留大型的有官方认证的专业平台以及一些大型公立医院开设的网络诊所,并明确监管责任。二是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以“高门槛、严要求”为原则,建立严格的审批准入制度;对平台医生除网站自身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外,还应到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注册备案,以便监管。三是进一步规范网络健康咨询行为。明确相关疾病种类和诊疗规范,并定期不定期对医生线上咨询行为进行抽检,尽量降低风险。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血站;医疗设备管理;Lora技术

随着我国采供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血站医疗设备作为采供血事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血站医疗设备不仅是开展采供血、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而且是提高血液质量的物资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血站医疗设备管理非常重要,设备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血站采供血事业顺利开展的好坏。

1血站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数字医疗的逐步推进,血站拥有了众多可移动的贵重医疗设备。以青岛市中心血站为例,青岛市中心血站包含20个部门,并且还有6个献血服务部分布在不同市区,还包括献血屋、移动献血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些设备通常是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市区。然而,分散管理的方式给医疗设备管理提出了“大难题”,每年只能通过例行盘点工作来获取这些设备的具体位置以及平时使用的效果,而且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1)无法获知全站设备的使用效率,为资产的预算提供数据支撑,能够最大化的提高设备使用率。(2)设备科无法了解设备的使用频繁度,进行设备的快速盘点,根据全站备的使用频繁度进行设备调度分配。(3)业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备的使用率进行量化呈现,快速定位设备,提高设备使用周转率。随着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高,针对上述医疗设备管理的问题,各技术开发商都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wiFi三角定位技术、RFiD技术等,都可以对医疗设备进行定位,但存在覆盖距离有限问题,无法解决血站献血点分散、距离远的现状,同时无法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进行检测。而采用物联网定位技术使用LoRa技术协议,能够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的位置进行实时跟踪,并能够根据位置来统计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并输出统计报表;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2低功耗广域网Lora技术

2.1Lora技术介绍

低功耗广域网(Lpwan)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物联网无线接入新技术,与wi-Fi、蓝牙、ZigBee等现有成熟商用的无线技术相比,具有远距离、低功耗、低成本、覆盖容量大等优点,适合于在长距离发送小数据量且使用电池供电方式的物联网终端设备。Lpwan技术从频谱角度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作于非授权频谱,即iSm频段的LoRa、SigFox等技术;另一类是工作于授权频谱的LteCat-m、nB-iot等技术。LoRa技术作为非授权频谱的Lpwan技术,具有搭建网络灵活、部署成本低、商业化速度快等特点。

2.2lora技术优势

作为Lpwan技术之一,LoRa具备长距离、低功耗、低成本、易于部署、标准化等特点,与现有的其他物联网技术相比,其技术优势见表1。

3基于Lora技术的管理系统

3.1管理模式介绍

基于Lora技术的血站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基站、定位器、设备标签、管理平台(见图1)。设备标签采用专用材料,可以使用专用胶粘附在医疗设备表面,对定位标签进行全方位优化,加入了陀螺仪,这样便能实现了各类设备运动轨迹的检测。同时对于能效标签,能够检测设备的开关、关机,以及能耗状态,进而实现了医疗设备使用率、能效的管理。对于基站,通常情况下,一台基站既可以覆盖血站周围3公里,管理该区域内的设备标签。定位器每楼层只需要安装一个,就可以达到定位房间级的水平。对于向青岛市中心血站而言,可以在不同区市安装基站,将数据上传至管理平台,就可以实现全站医疗设备的管理。

3.2管理模式特点

(1)基站建设数量少。该管理模式采用了一种低功耗广域网的长距离通信技术——LoRa技术。有别于传统传输技术,广域物联网是基于线性调频扩频调制,它保持了传统RFiD技术中的FSK调制特性,满足了物联网低功耗的要求,但明显地增加了通信距离,一个基站就可以覆盖方圆3公里的区域。(2)定位精度可控。通过双频定位技术,最高可实现房间级别的定位精度。资产标签内置双频射频,低频用于触发,当标签经过低频定位器覆盖区域,自动被激活;当标签被激活后,自动将标签iD和低频定位器的iD通过广域射频发送给基站,进而实现精细化定位。实际部署过程中,定位精度视定位器的部署密度而定。(3)监控设备使用情况。该管理模式可以在设备上安装设备能效标签,该标签通过对设备电流使用情况的监测,能够检测设备的开关、关机,以及能耗状态,进而实现了医疗设备使用率、能效的管理。

4管理模式实践

4.1医疗设备移动痕迹可视管理

基于Lora技术的血站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线后,对于医疗设备的移动及调动,可以通过后台地图视图查看即可直观定位、快速识别、轨迹跟踪,为丢失或借用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见图2)。

4.2医疗设备盘点一键实现

医疗设备的盘点对于青岛市中心血站一直以来就是难题,医疗设备种类多、科室数量多、献血服务部分布各市区,这些都导致每年的医疗设备盘点无法顺利开展。该管理系统上线后,可以很轻松的解决此类问题,使用科室只需要在操作平台点击一键盘点,该科室医疗设备盘点结果立刻呈现,包括存在设备、不存在设备以及各设备地点明细,全部清晰可见(见图3)。

4.3医疗设备使用率分析

该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医疗设备使用率的监测,并分析得出使用数据。支持查看医疗设备的工作态,待机态,关机态识别,支持查看对应科室下某一类医疗设备在某段时间内设备使用情况,包括统计该类设备数量,日均工作时长,日均通电时长,全天平均使用率,日间平均使用率。根据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哪个科室哪台设备闲置,某类设备全年的使用率,从而更加合理化分配闲置设备,为设备预算提供数据支持(见图4)。

5结语

血站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已然成为血站后勤高质量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高效的医疗设备管理管理系统,才能更大程度上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基于Lora技术的血站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解决了设备管理中盘点难、追溯难、使用率无法统计等难点,提升了血站医疗设备管理的水平,为血站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凤,肖天庭,任建新,赵仁港,王才才,周维康,王伟.基于LoRa的海上航行安全及应急救援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24):121-124+128.

[2]杜坤,刘思江.基于LoRa的实验室设备实时状态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42(24):46-49.

[3]宋浩.基于LoRa技术的无线通信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23):150-151+155.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4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医院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字医院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优化、硬软件的维护、网络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医院信息网络管理工作,就医院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日常维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医院网络优化安全管理日常维护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53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已在全球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医院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化数字医院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医院网络建设的信息化程度与医院等级评审也密不可分。运用网络系统实现医院信息数字化,一方面提高了日常医疗工作、医疗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为患者带来了便捷的就医服务。因此,只有医院的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得到了保障,才能使医院的医疗工作、医疗管理得以正常、顺利的开展,实现医院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信息化管理。

1医院主要信息系统例举

1.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是信息数字化医院应用的基础平台型系统,覆盖了医院主要管理职能和病人在医院就诊的各主要环节,将挂号收款、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房、药库、后勤物资、财务、医政、统计、病案、设备等联系起来,提高医院运作效率以及各部门、科室的合作,同时支持医教研的日常数据汇总与分析。

1.2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emR)是医院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核心软件,实现临床医疗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管理,可大幅度提高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1.3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是医学影像采集、存储、传输、处理、打印、查询的管理系统,既可以在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站点使用,也可以作为临床影像查询平台使用,其图像和报告可成为电子病历的组成部分,还可用于远程医疗,是一种全新的医技资料管理模式。

1.4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是将实验室的检验分析仪器与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实现医院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实验室管理和检验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诊断质量和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5远程医疗是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视频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除以上例举的一些信息系统软件,其实,作为一所现代化数字医院,还包括: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合理用药审查系统、合理输液审查系统、一卡通、银医通、门诊预付费系统,预约挂号、短信服务、排队叫号、自助查询、自助检验报告打印、病房信息终端系统,移动医护终端、RFiD设备、数字化监护、体检服务等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因此,基于这么庞大的信息化系统,对于整个医院的网络正常运行,就必须具有完整、周密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

2信息网络安全与维护方案

2.1对网络系统的优化

对整个医院的网络进行合理划分,用子网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按楼层、区域、科室、数据交换频率、交换量等来划分子网,如:对门急诊、病区、药剂、检验、医技、行政进行子网的划分,这样既可便于管理,也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在布网时应留有足够的备用光纤及网线,以防在网络断线的情况下可应急使用。

2.2对网络硬件的升级与维护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的更新换代也是很重要的。经过几年的运行,淘汰陈旧的设备升级更换,定期检测、维护、了解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的运行情况,能够保证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通畅,避免、减少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设备死机现象的发生。

2.3确保网络系统不间断运行

由于医院的特殊性,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设备必须24小时工作,所以医院中心机房要采用双路供电、自发电机供电以及大功率的UpS,一般UpS要求能提供4小时的供电,确保中心机房供电的不间断,除此之外,在相关的工作站(如门急诊挂号收款、出入院、药房等)也应采用不间断的供电方式。

2.4做好信息数据的备份工作

医院的信息数据涵盖了整个医院的医疗工作、医疗管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尤为重要。因此,服务器应采用双机热备、异地备份的方案,在门急诊建立单独网络系统和应急服务器,这样就能够避免因断电、病毒、硬件故障等造成服务器瘫痪的情况下,及时切换至另一台服务器,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5对网络安全的管理

为保证医院整个网络的安全运行,必须配备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对内、外网也可以采用物理隔离的方式进行。在各工作站安装远程控制软件,这样定期可以对各工作站的杀毒软件、管理软件、系统程序补丁进行升级维护更新,也可以及时处理一些日常使用方面的问题,查找病毒的来源。另外,也可以安装上网行为管理系统,集中监控管理各工作站运行情况,杜绝网络安全威胁。

2.6对中心机房的日常维护

中心机房是医院信息网络运行的“心脏”,在保证防水、防火、防盗防雷、防磁的前提下,把室温要控制在20℃左右,相对湿度40%~70%。并安装温度短信警示系统,这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监控机房的温度。每天安排管理人员对机房进行巡视,建立服务器巡察档案、定期更新服务器补丁程序、监测系统日志、检查网络硬件设备各功能指示灯、故障报警灯、报警器等的提示运行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服务器UpS,定期进行放电及功率测试,防止UpS电源失效而无法起到功用。

2.7对工作站的日常维护

工作站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源供电,拆除不必要的光驱配置,屏蔽USB端口,对工作站进行网络优化及网络配置,只安装医院信息管理软件及日常工作需要的软件(如:oFFiCe、院内oa系统等),用系统修改注册表来禁止系统设置、禁止使用网上邻居、锁定桌面等,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在各工作站上安装一键还原系统,方便在工作站瘫痪的时候用最短时间一键还原系统,完成对系统数据的恢复。只有做到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保证网络的通畅运行。

2.8建立网络信息档案

中心机房建立网络拓扑图并及时更新,这样,可以让网络维护人员及时了解每楼层、每区域、每科室、每工作站的网络布局以及相关的网络关系,便于日常维护。对每台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建立档案,注明购买时间、配置情况、型号、用途、名称、ip地址、maC地址、保修期限等情况,对每一台、每一批的硬件操作手册、驱动程序进行归档保管。对每台机器的维修、保养、更换记录进行建档登记。

2.9建立网络权限管理

根据每个网络操作用户的岗位、性质以及职称、职位等相关医院制度的权限规定,对每个用户进行系统权限分配,以员工工号设立个人用户名,用户密码以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大小写且长度在8位以上组成,尤其对中心机房数据库管理员的权限应明确定义,防止越权访问修改数据、密码,数据库管理员的密码应定期修改,做到各岗位各权限各职责。

2.10制定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成立信息化应急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医院院长、分管院长来担任,组员由相关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一旦因断电、病毒、硬件等原因造成网络故障或瘫痪,以尽量保护信息数据安全及保障正常医疗秩序为原则,采用门急诊单独系统或单机系统、手工等方法及时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应急预案每年应进行一至二次的实际演练,事故发生或演练后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持续改进方案,落实防范措施。

2.11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定医院各部门信息化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如:数据库管理员制度、操作员制度、网络安全制度、权限管理制度等等。通过制度来规范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2.12建立信息化培训管理制度

对信息中心管理人员,采用外出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对各使用部门,针对使用情况的不同特点,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培训,让操作人员对硬、软件有个系统的了解,提高操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3结语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是医院正常开展各项医疗业务的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重视安全管理,平时不断积累的经验,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水平,运用信息网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湘平.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J].现代医院,2012,12(7):139-140.

[2]李伟琳.浅谈医院信息系统应急方案设计[J].现代医院,2014,14(1):135-137.

[3]胡斌,江克松.计算机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技术维护体会[J].设备运行与保障,2011,26(3):123-124.

[4]曾剑.关于网站服务器安全维护技术问题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49-50.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维护管理优化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医院网络系统,以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因此,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也就成为医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怎样保证医院网络的高效运行呢?

保证网络系统不间断运行

医院的工作性质决定,必须24小时工作,所以医院的网络要有良好的供电环境(建议使用UpS以维持供电的不间断),确保主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及相关的工作站(如门诊划价、收款,住院办理等)不间断的供电。服务器最好采用双机热备方案,这样就能够在主服务器因病毒或其他原因瘫痪的情况下,及时地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网络系统的优化

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因此合理的划分子网就显得十分必要。划分子网不但便于管理,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减少因工作站的增加带来的,网络中的广播、冲突对医院网络的使用效率的影响。如:对机关、门诊、药局、检验、临床进行子网的划分。另外网络交换机的更新换代也是很重要的,如网络交换机过于老化会造成网络交换设备的死机,影响医院网络系统的正常远行。

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网络及服务器运行的安全、高效,必须配备网络杀毒及防毒软件,并且要定期升级。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侵袭,以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另外在各工作站上安装远程遥控及计算机管理软件,这样每台工作站都可以被机房的主控端控制。可以更好的降低因使用者操作不当,造成的对工作站的损害,及因使用不明存储造成的病毒侵害,大大地方便了维护人员。

对网络系统建立齐全的技术档案

首先,建立设备档案。为每台工作站建立档案,注明计算机的型号、序号、用途、工作位置、计算机名称、ip地址、购买时间等,并附带产品说明书、驱动光盘。为服务器及网络交换设备建立档案,标明型号、工作位置及购买时间等,并妥善保管好其使用手册及驱动光盘等附件。

其次,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图。通过该图,使每个电脑维护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每台工作站和每台楼层交换所在的物理位置,及各机器之间的网络关系。

对网络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对各个网络用户进行系统权限的分配:针对各个网络用户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分配不同的系统权限,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医院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因为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个工作站操作员正常的工作。这样工作站就可以减少无必要的损坏,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

有些网络故障是可预见的,所以对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每周对网络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各工作站上建立一键还原系统,在工作站瘫痪的时候可以尽快完成对数据的恢复,保证网络的通畅。对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每台工作站的更换、维修、保养等都要记录在案,这样可以使日后出现问题时,有一定的参考方向,并有利于医院网络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主要应用[1]

医院信息系统(HiS)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给予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信息网络平台。

(1)远程医疗: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临床医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成果,它主要通过网络将异地或多地的专家和患者之间动态地连接起来,使医者与患者、双方或多方有如面对面一样地就诊和会诊,患者的医生可以将有关病历资料、检查资料输入计算机网络,与异地或多地专家共享,由专家为患者诊断或进行会诊讨论。于是,各地患者均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享受各大医院著名专家的直接指导、诊疗,这样大大方便了患者,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确诊与治疗,降低了诊断费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参诊医院的治疗、服务水平。

(2)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主要利用局域网将临床科室、辅检科室、功能科室联系起来,便于医院的统一管理和运作,是一种新型的医院管理模式。

(3)电子病历:利用特殊的数据格式和集中存储建立的病历的电子文挡,由于它具有占有空间小、保存容量大、有利于快捷输入、迅速检索查询、使用方便、能永久保存等特点,并能在广域网环境下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满足远程医疗的需要,是纸病历无法比拟的,这是病历发展的必然趋势。

(4)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它是将X线、Ct、mRi、彩超等医疗设备所产生的图像信息等的收集、存储、传输、处理、提取和交换数据的信息系统,运用,还能解决所人力不足和空间的不足以及资料和容易丢失、错拿等问题,是一种全新的医技资料管理模式,并便于远程医疗。

小结

总之,医院网络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医院网络系统的维护十分重要,维护人员应不断积累经验,保证医院网络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6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科教科图书馆,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以医院为主的医疗行业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及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医院官方网站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各个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即通过医院官方网站打开患者与医院的交流平台;患者通过官方网站浏览页面了解医院各个科室组成情况及医务人员分配情况,根据自身情况更好地选择相关科室进行治疗。医院图书馆中的各类医疗信息资源既能够为医务人员及时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医学知识与教学素材,更能够为患者提供学习医学知识的平台,更好地认识并了解疾病。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患者与医院的联系与交流,更对医院长久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

关键词]医院网站;信息化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意义与影像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55-02

SignificanceofHospitalwebsite,LibraryandinformationConstruction

DUXiaoming

Libraryof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wulanchabuCentralHospital,wulanchabu,innermongolia,012000China

[abstract]astheeconomicglobalizationandsocietyinformatizationiscontinuouslydeveloping,ourmedicalindustryleadbyhospitalsisalsoenteringintodigitalandinformationera.thehospitalinformationisoneofthecoremissionsofrealizingthehospital’s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andanessentialcomponentofsocietyinformatization.thekeypartofhospitalinformationconstructionistheconstructionofofficialhospitalwebsitesanddigitallibrary,namelybuildacommunicationplatformforpatientsandhospitalsthroughtheofficialhospitalwebsites;thepatientscanunderstandtheorganizationsofhospitaldepartmentsandassignmentofmedicalstaffsothattheycanconsidertheirownconditionsandchoosetherelateddepartmentstoreceivethetreatmentsinabetterway.thevariousmedicalinformationresourcesinthelibrarycanprovidethemedicalstaffwiththescientific,accurateandcomprehensiveknowledgeandteachingmaterialsandofferaplatformofstudyingthemedicalknowledgesothatthepatientscanbetterknowandunderstandthedisease.thehospitalinformationconstructiondoesnotonlystrengthenthecontactsandcommunicationsforpatientsandhospitals,butalsoproduceaprofoundsignificancetoitslong-termdevelopment.

[Keywords]Hospitalwebsite;Libraryinformatization;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Significance&Vision

[作者简介]杜晓明(1968.8-),男,蒙古族,内蒙古人,本科,图书馆员,研究方向:文秘档案。

医院逐步信息化是近年来医院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医院的长远发展既离不开院内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更不能缺少信息化支持与连接[1]。因此,进一步加强各医院信息化建设,带领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现现代化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更对医院的社会影响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各大医院均开设官方网站用以与社会大众进行交流,这既是医院与社会连接并进行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更能够通过网站向广大患者及群众普及疾病知识,宣传最新研究成果并扩大医院知名度。网站在加强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以增加利益外,更为不同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服务,使患者能够直观、全面的了解医院相关信息,有助于医院自身更好的树立公共形象。医院图书馆作为储备知识的重要场所已由既往的传统模式逐渐发展为数字化互联网模式。通过建立院内数字化图书馆,将各类医疗资源,科研成果及教学方案等通过网络的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1医院官方网站的建设

医院网站建设作为医院基础建设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与关注。通过建设医院网站,可将医院与患者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医院通过网站及时各科室及医务人员分配情况,同时,将院内最新科研成果及教学成果展示于网站上,使患者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医院并对医院实力进行衡量。利用网站对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医疗服务,帮助其解决看病难、治病难的实际问题。同时,网站可通过各类信息招致大量病员,在增加效益的基础上无形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积累无形资产并尽可能多的创造社会价值,在人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医院网站建设过程中将分别建设具有完全性物理隔离特点的外部网与内部网,避免院内相关数据系统资源受到不良分子的攻击。同时,网站在进行建设的同时可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无缝连接并利用加密处理方式确保医院内部网站的安全。

医院用作对社会公众开放并进行信息的平台是医院的外部网站。网站内容应以患者为中心,更好的加强患者与医院各部门间的交流与联系,通过保健预防、心理生理的双重护理与治疗及康复等方式结合更好的促进医疗模式的推进与发展。通过在浏览页面中添加各个科室治疗团队及专家的情况、各类研究最新成果等指引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最有效快捷的治疗方式并进行落实。外部网站同时还可作为广大医务人员获得各类医疗信息的知识储备站。医务人员可通过外部网站将最前沿的各项技术、方法及药品等新信息及时公布在网页当中。既方便患者自行进行了解,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与开支,更能够提供准确全面的医疗信息,为更好的帮助医务人员学习、储备相关知识提供资源与平台。

一般来说,外部网主要面向社会大众、患者以及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医院各类信息查找迅速,数据资源丰富以及公共关系复杂的特点[3-4]。网站旨在将各类医疗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及分析后统一发送至浏览页面以达到与社会及患者的资源共享。将外部网站作为集知识加工、信息决策、知识与获取为一体的公众平台,可以将最先进的医疗成果及医学技术全面普及给社会,既有助于增进医院与社会及患者见得交流,更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并促进与医院相关的教学及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外部网站的设计与知识的更有助于增加页面的浏览量及不同患者的回访率,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在有助于医院进行宣传的同时,更能够促进医院根据社会及患者需求随时进行调整,更好地进行发展。

内部网站的各项功能与其外部网站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主要面对医院内部各部门人员进行开放。因此,内部网站的功能更加偏重于院内进行的各项科研研发、教学工作以及文献信息的提供与管理工作。同时,内部网站作为各类医学知识及专业信息的聚集地还可根据医院发展的重点部门级学科进行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在促进重点科室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带动其他科室共同发展[5-6]。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类医学检验系统、放射医学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及卫生好在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程正在医院内部网站上逐渐开通起来。为确保内部网站中各类资料的安全性与私密性,更需将内部网与外部网进行物理隔离,互不干涉以降低内部网站及病毒攻击内部网站的发生率,维持医院各项医疗服务与工作的顺利开展。

2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医院图书馆作为各类医学成果、教学科研信息的提供平台,在图书逐渐向数字化转化的同时也更进一步促进医院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不仅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保障,更能够将不同渠道收集到的医疗信息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更好的为医院临床、科研及患者提供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以内部网为基础,可帮助各级科室及医师、护理人员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通过终端在短时间搜索到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医疗信息[7]。同时,将最新的医疗科研成果、院内通知及图书馆内相关信息分享至图书馆页面。另外,图书馆后台的统计功能能够实时跟进管内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利用对用户发送邮件的方式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医学信息的不同需求及对图书馆管理的意见以促进医院数字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通过开展网络信息服务,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助于医院图书馆拓展服务空间,更好地满足工作人员及广大患者的需求。利用最新最全面的医学知识全面推动图书馆由既往传统的图书管理及文献服务向现代医学知识情报服务过度并将医院的各项临床实践科研成果结合各项医疗数据更好的应用到临床服务当中。随着信息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与推进,知识经济及医疗改革都对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各类信息化建设具有前景乐观、资源共享丰富及交互性强的特点,更好地为医院图书馆获得并使用各类医疗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图书馆逐步发展成为既满足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的需求,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获取信息的多层次、多学科、多渠道交流的平台。医院图书馆通过不断发展服务空间,随时跟进医疗资源数据的实时性与先进性并更好的提供服务才能使医院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

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发展至第二十五个年头,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前提下逐渐形成规模。实现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全面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9]。不论是分子生物学,临床治疗技术还是预防医学及医院管理,都需要根据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发展。医院建设信息化是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增加医院影响力及促进医疗服务改善的重要途径。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呼唤信息化,各大中小型医院均需在信息化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10]。合理利用医院网站与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进行宣传与提供服务的平台,既能将患者与医院各科室部门紧密的联合起来,更好的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服务,又能够为医院进行各类科研实验、临床课题研究及教学工作提供资源信息的保障,对全面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的长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何建权,邵骏.信息化新形势下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1):59-61.

[2]朱朝霞,冯怡,李一鸣.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1):79-80.

[3]丁徐徐,温超,冀丽红,等.浅析新形势下医院网站建设与发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2,12(7):52-54.

[4]朱雷,熊军,卜世波,等.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13(9):1-9.

[5]吴艳君,于京杰,马锡坤.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医院信息化平台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1):42-44.

[6]吉宏图.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8(12):221.

[7]宋磊.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架构规划与设计[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11):17-19.

[8]周军.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J].现代养生,2014,12(10):170.

[9]胡铁骊,欧阳荣,蔡斌,等.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2014:4.

[10]尹琳,王燕森.以信息化促进医院健康管理系统建设[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86-187.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7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362号)、《关于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现将我院2016年上半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预约门诊

(一)主要做法

为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缓解病人“就医难”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我院自2009年11月开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至今已全面开展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医师诊间预约、出院复诊预约和微信预约等服务,并逐渐扩大预约挂号的范围和号源比例。同时已实现“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

(二)主要成绩

1、门诊部已普遍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专人负责预约诊疗工作,有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有可操作流程,实施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与分时段服务。有逐年提高患者预约诊疗比例计划及患者满意度调查效果分析评价。

2、2016年上半年预约诊疗率达到34%左右、复诊预约率≥40%。

3、无违反规定向患者收取或变相收取预约诊疗的任何费用。

4、已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尽量缩短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2016年上半年门诊分时段预约就诊率≥55%。

5、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利用微信平台实现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微信支付、查询等,减少患者就诊排队次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因信息系统无法满足预约号源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故“分时段预约”的实行目前是由分诊护士协调处理,易造成护患之间的纠纷。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信息科目前正积极配合本部门,进一步改进预约挂号信息系统,使预约号源能在挂号系统内直接排队,更好地细化“分时段预约”服务,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在预约优先的基础上,精细测算患者就诊时间,不断提高预约就诊精确度,从而有效分流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力争至2017年底,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逐年提高,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2、分诊护士加强对出诊医师进行培训及沟通,积极宣传复诊预约,力争至2017年底,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3、利用医院oa系统,加强对预约诊疗工作的宣传,多渠道让医务人员了解预约挂号方式及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力争至2017年底,预约诊疗率≥50%。

4、加强对微信平台预约挂号、缴费的宣传,协助患者和家属使用微信挂号,解决患者排队挂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使患者可以弹性安排自己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比例。

二、日间手术

按照《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对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的试行办法》,我院成为昆明市“日间手术”工作开展的试点医院。根据目前我院实际情况采用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的模式。日间手术患者的入院预约、入院评估、出院评估、出院随访由科室分散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在各自病区划出固定1-2张床位作为用于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医技科室按照绿色通道要求完成检查及报告,术前和术后的护理在病房进行,手术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室对日间手术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手术,入院健康教育由病区负责,出院第一天随访由手术医生负责进行随访,专科护士和日间手术管理部负责对患者术后第3、7日进行随访和满意度调查。

三、医疗质量

2016年上半年医疗质控部全体同仁,在医院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按年度工作计划及我院2015-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逐项开展工作。医疗质控部重点加强了危重病人管理及病历质量管理。继续常态化的监管全院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工作。(一)质控部作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病案管理委常设办公室,上半年协助主任委员召开了相关的质量与安全会议。会上讨论和/或出台了《手术分级授权—医师手术权限限制及再授权制度》,《医疗安全管理经济处罚办法》,《关于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绩效挂钩的规定》。会上还用HQmS、DRGS数据对我院的医疗质量进行了分析,用DRGS进行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使我院的医疗质量得到很大提升,2016年上半年,我院中低风险死亡病例持续为零,出院病人疑难系数(Cmi)及DRG总量,DRG组数逐月增加,费用消耗指数及时间消耗指数逐月下降,住院超30天患者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降到9.7天,较去年同期的10.22天下降0.52天。2016年3月全省29家三级医院DRGS排名我院已由去年的16名越居到第8名。

(二)年初,质控部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多部门的协作下,实现了医疗质量系统化管理。每季度按pDCa循环进行全方位的医疗质量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汇总成册,以季刊《医疗质量分析》形式发向全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三)电子病历的时间质控管理已见成效。

(四)急诊高危病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稍<60分钟,急诊留观病人平均留住时间<72h,均符合国家卫计委三甲要求。

(五)日常质量监管已常态化。

四、信息推送

(一)开展门诊预约诊疗服务

除了基本的现场预约外,我院还开展了网上预约挂号,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医院官方网站上进行门诊预约挂号;

近期,我院更是推出了微信服务平台,让患者随时随地便可进行挂号预约以及诊间支付业务。

同时,我院已在筹备开展基层医疗直接预约挂号业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够轻松进行预约。

我院的医院网站已建立预约挂号平台,患者可在网站中查询就诊医师及就诊时间,并进行预约。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服务平台预约挂号,患者可根据智能导诊系统提示进行智能导诊,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及医师。

使用微信平台的用户,还可实现就诊费用在线支付、实时查询检验/检查报告等,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次数,方便患者就医。

为患者提供药品、费用等自助查询服务

在各门诊、住院部大厅均设有自助查询机,可以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信息、住院费用清单等实时查询服务。

在门诊、住院部大厅等设有检验报告自助打印机,患者通过检验条码,可以在自助报告机上打印检验报告。

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通过我院的微信医院平台,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各项检验/检查报告,实时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及病情。

(二)开展和规范远程医疗服务

已建成山灞远程医疗中心,依靠山灞远程医疗网络,可以与国内及省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依靠互联网技术,已可与和我院有合作交流的美国、法国等国际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可视医疗服务。

面向集团化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目前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国际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已计划建设区域远程医疗系统,可以囊括支持三甲医院、县级对口支援医院及社区医院。

目前,我院的远程医疗服务只支持可视化双向语音服务,根据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积极完善服务,计划将提供对医疗设备(如内窥镜、听诊器、超声机等)的远程交互服务。

(三)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

实现临床路径的电子化操作、管理及监控。

(1)医生只能按照该病种的标准模板进行治疗,实现临床路径的规范化管理;

(2)路径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异及完成情况均进行信息记录,可很好地对临床路径进行监控;

(3)系统可自动生成每个路径或每个病种的实施情况统计表,便于进行效果评价及过程改进。

(四)规范单病种质量控制

对于单病种的流程及上报实现电子化操作,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单病种结算登记,系统自动生成单病种月/季统计表,实现单病种上报的自动化。

(五)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围绕电子病历及医院管理,已建设完成的业务信息系统有:门诊医生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病房医生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移动查房工作站、病区护士工作站、病区护理工作站、移动护理工作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技系统、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病历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系统、临床路径信息系统、药房系统、门诊系统、住院系统、排队业务系统等。

同时围绕临床业务也投入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如:病历质控系统、病案业务系统、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药库系统、物资供应系统、资产设备系统、人事档案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oa系统、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医疗平台及多媒体查询。所有系统均已上线使用,并运行良好。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正对手术麻醉系统进行实施调试,完成上线后,可实现手术预约排程、术中安全核查及质控管理、患者临床信息调阅、手术监控及远程会诊、器械清点、围术期移动查房等功能,实现手术麻醉、重症监护工作的电子化。

另外,还计划进行门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实现门诊患者的自动分诊,提高患者就诊效率,改善就诊环境。

(六)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信息平台数据共享

已完成云南省区域卫生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的互通及共享。

(七)建立投诉信息上报系统

除了医院专门设立的行风办和一般的电话投诉外,我院还在医院网站以及微信医院平台中设立投诉窗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任何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投诉。对投诉内容进行核实和处理,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患者。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8

为着力解决“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等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公平就医秩序,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成立全国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并联合制定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央综治办综治秘书室

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公安部办公厅

工商总局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2016年4月21日

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方案

近期,医疗机构“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竞价排名买患者等问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和转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讨论。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迅速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研究出台了非急诊预约挂号、实名制挂号、严格加号管理等一系列治理“号贩子”、“网络医托”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着力解决“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等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公平就医秩序,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中医药局、军委后勤保障部决定从即日起,以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为重点,在全国联合开展一次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专项行动。现结合有关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近期治标为主,围绕社会关注热点,以医疗资源集中地区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联合行动,集中优势力量,重拳出击,对重点城市重点医院的“号贩子”打一场“集群战”,围剿通过互联网散布的“号贩子”、“医托”等有害信息,坚决遏制“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猖獗势头。中远期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规范医疗机构广告宣传行为,斩断“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利益链条,铲除“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生存土壤。

二、组织领导

成立全国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局、医政医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有关司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监督局、宣传司、监督中心分管负责同志为办公室成员。各有关司局、单位确定1名负责此项工作的处级干部担任联络员。

办公室职责:按照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协调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对地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收集各地区、各部门工作情况,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做好跨区域跨部门案件移交;督办重大案件。

要求相关省(区、市)按照以上内容和模式,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做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信息通报、案件督办等工作。

三、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4月-6月)。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防严打,对“号贩子”予以有力查处打击,正面引导舆论,切实维护诊疗秩序。主要工作措施包括:

一是摸底排查,确定重点查处打击目标。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实际,选定重点地区,对大型综合性及专科医院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摸排,分析梳理110警情和患者群众的反映,确定重点医院列入挂账整治名单,锁定经常在重点医院及周边活动的“号贩子”目标人群,摸清其活动规律。

二是集中行动,形成强大查处打击声势。各有关省份要针对重点医院和“号贩子”目标人群,研判分析其活动规律,制定全省(区、市)统一的行动方案,各重点医院所在地区公安机关对所有重点医院及周边活动的“号贩子”依法查处,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形成强大的声势和震慑。发现涉嫌“网络医托”活动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分别对相关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依法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加强监控,围剿互联网有害信息。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加强互联网信息监测,搜集“代挂号”网站,研判整理互联网“号贩子”和“网络医托”有害信息链接、关键词。各地工作中发现有害信息网址、链接、关键词,及时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网信部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的信息,清除互联网违法违规有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借助互联网散布“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信息;通信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通报信息,依法对从事“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的违法违规网站进行处置。

四是严格管理,防止“号贩子”扰序。重点医院全面排查可能被“号贩子”利用的管理漏洞,强化医院安保人员配备,加装并切实发挥监控探头作用,按照公安机关的指导加强内部巡逻值守,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排队挂号正常秩序。属地公安机关及驻院民警加强对群众排队挂号高峰时段重点区域的巡逻盘查,依法查处“号贩子”扰序等违法行为。

五是强化宣传,及时妥善应对舆情。重点医院加大挂号流程途径宣传力度,扩大导医服务,引导患者通过正规途径挂号。各地要积极宣传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方面采取的措施和阶段性成效,正面引导舆论。建立群众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提供案件线索。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提前准备舆情应对口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二)第二阶段(7月-10月)。主要任务是:注重标本兼治,持续查处打击“号贩子”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排查清理医疗相关网站,查处虚假宣传行为;梳理医院管理漏洞,完善相关制度并推动落实,加强号源供给和管理,促进公平就医。主要工作措施包括:

一是持续打击,形成高压整治常态。根据摸排情况,各重点医院所在地公安机关要会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实施打击“号贩子”的具体行动计划。每月集中警力组织一次对各重点医院及周边的统一整治行动,对“号贩子”实行不间断地打击;发现存在幕后组织、涉黑涉恶、内外勾结等性质的违法犯罪线索,组织精干力量深挖细查,实施重点打击;发挥驻院民警作用,发现即打、稍乱即整,做好日常打击,始终保持严厉打击“号贩子”的高压态势。

二是集中排查,规范广告宣传行为。通过互联网医疗广告,其内容必须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内容一致,不得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查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行为。通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医疗保健、医疗机构网站。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相关医疗机构作为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执业行为。

三是完善制度,堵塞挂号流程漏洞。重点医院全面梳理挂号就诊制度,进一步完善诊疗服务流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利用信息系统统一严格管理挂号加号,切实落实复诊预约、诊间预约和转诊服务等措施,结合医院实际逐步推行知名专家团队服务模式。强化身份校验,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医院挂号系统平台与公安机关身份认证系统联网,落实实名制挂号、实名就诊制度。建立预约挂号预付费、退号随机投放等制度,防止号贩子“一手退号、一手抢号”的情况发生。

四是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法制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管理,对医院内部人员参与倒号现象“零容忍”。严禁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加强对医院服务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的宣传,引导群众形成合理就医预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敏感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妥善处置,及时准确发声,防止负面情绪放大扩散蔓延。

五是完善重点医院驻院民警制,维护医院及周边正常治安秩序。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医院驻院民警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会同卫生计生等部门定期对重点医院周边进行清理整治,加强巡逻盘查,指导医院保卫部门加强内部巡逻守护,做好“三防”建设,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共同维护医院及周边良好的治安秩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宣传和安全防范培训,引导医务人员对恐吓、威胁等不法侵害及时报告医院保卫部门,有针对性的落实预防措施,并报告属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本阶段各地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邀请媒体记者随警作战、跟进采访,公安机关定期公布查处打击“号贩子”成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介绍医院管理的新举措,体现专项行动的成效。

(三)第三阶段(11月-12月)。主要任务是:总结专项行动工作,曝光典型和重大案件,将专项行动中一些好的工作机制固化成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号贩子”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四、职责分工

(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协调行动。负责加强医疗行业监管,推动实名制就诊法制建设、相关制度建设和推进医改进程,优化看病就医流程,促进医院及其人员自律。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堵塞制度漏洞,公布举报电话,组织人员加强医院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秩序维护,完善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查处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公安机关查处“号贩子”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做好专项行动宣传工作。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汇总公安机关查处的“号贩子”身份信息,报国家卫生计生委监督中心建立“号贩子”黑名单,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二)综治组织。加强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导检查、考评、推动,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推动完善医院安全防范机制,强化医院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查处“号贩子”等违法行为,确保秩序良好。

(三)网信部门。各级网信部门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的信息,清理网上散布的“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相关有害信息;配合做好专项行动网络宣传。

(四)通信主管部门。依法处置相关部门认定的违法违规医疗保健、医疗机构网站。

(五)公安机关。牵头开展重点医院“号贩子”情况摸排,梳理案件线索,查处打击倒号贩号扰乱医院秩序、“网络医托”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铲除盘踞在重点医院周边的黑恶势力。地市级公安机关对依法查处的“号贩子”身份信息进行汇总,定期通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完善重点医院驻院民警制度,清理整治医院周边治安秩序,指导帮助医院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管理,查处违法违规医疗广告的行为。依法查处涉嫌“网络医托”的互联网企业。

(七)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和人员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优化看病就医流程,改进医疗服务。

(八)军队卫生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加强军队(武警)医院和人员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加强制度建设和改革,优化看病就医流程。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号贩子”和“网络医托”问题严重损害公平安全就医环境,群众深恶痛绝,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群众对医改成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将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省级集中整治“号贩子”和“网络医托”工作协调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层层督促抓好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将联合组成督查组,适时对重点省市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二)强化自律,落实主体责任。医院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严格依法依规执业,强化安全保卫工作,改善看病就医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努力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对医院存在制度不落实、甚至内部倒号等行为,造成严重社会负面影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三)部门联动,形成监管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管理,严格监督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抓紧建立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信息通报和共享,强化协调配合,打出组合拳,形成监管合力。充分发挥重点医院所在街道、村居、乡镇人员以及社会力量,形成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有利局面。

(四)突出重点,严打违法犯罪。“号贩子”和“网络医托”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和活动规律,专项行动不能片面强调覆盖面,要集中优势力量查处打击重点地区、重点医院、重点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特别加大对内外勾结、有组织团伙犯罪等大案要案的查办力度。对采取雇佣“医托”等不正当方法招揽病人的医疗机构,探索纳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加强惩戒。

(五)创新引导,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医改,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通过远程医疗和对口支援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鼓励医疗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网络预约、移动互联网预约、自助机具预约等非人工预约方式占比,逐步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付费方式,推进分级诊疗和层级转诊制度建设,推动基层首诊,保障转诊患者优先就诊,确保疑难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提供公平就诊机会,避免盲目无序就医。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奥巴马医疗改革;医疗保险交易所;医疗成本控制;

作者简介:刘晓红,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邮编:100007;e-mail:lliuxh@126.com

医疗改革是美国国内重要政策之一。2010年奥巴马签署《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后称aCa法案),法案签署后,共和党起诉最高院,试图推翻法案。2012年7月最高院裁决,各州决定是否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资格范围。2013年是美国政府医疗改革的关键年,改革遭遇各种困难,aCa某些条款不得不延迟执行。奥巴马竞选时宣称“如果你对自己的医保计划满意,你可以继续持有原来的医保”(“likeit,keepit!”(1),后称“喜欢,就持有”承诺),陷入两难困境,民众对奥巴马政府信任度大幅下降。

一、美国医疗改革背景和2012年医疗保险概况

(一)美国医疗改革背景

美国医疗系统是建立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基础之上的,崇尚个人主义。美国医疗改革中有著名的“沃特曼现象”(1):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美国的医疗系统急需全面改革。可是一旦进入改革,却对选择方案争执不下,难以执行任何一项实质性的医疗改革。美国医疗系统的改革多是渐进性改良。

美国的医疗保险系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二战期间,美国实行工资管制。雇主不能提高工资,只能靠提供医疗保险福利来吸引和留住人才。1954年,政府对企业购买医保保费实行免税政策。由此,雇主成为美国人医疗保险获得的主流渠道。

约翰逊总统1965年建立了“联邦老人医疗照顾”(medicare)和“联邦穷人医疗救助”(medicaid)两个制度。立法规定建立由美国联邦政府管理联邦老人医疗照顾,为65岁以上老人或满足一定要求的人群提供医疗保险。联邦穷人医疗救助(medicaid)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融资,各州自行决定覆盖范围和内容。

2010年3月10日,奥巴马政府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签署了aCa法案,结束了多位总统推行全民医保失败的历史,向全民医保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法案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美国医疗系统三个问题:无保险人群、难以控制的医疗费用增长率、提高医疗效率同时减少医疗系统失衡状态,但两党政治和利益集团的阻碍,最终签署了妥协性的法案,为签署后法案执行埋下极大地不确定性和艰难的种子。

(二)2012年美国医疗系统概况

1.2012年美国医疗保险构成

从2013年美国统计署(U.S.CensusBureau)的2012年美国医疗保险数据来看:(2)2012年,美国有医疗保险人群为2.63亿人;无保险人群为4800万,占总人口的15.4%。

有医疗保险人群分参加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或参加私人医疗保险项目两部分。

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2012年政府公共医疗保险人群覆盖人群为1.01亿人,占总人口的32.6%。其中,联邦老人医疗照顾项目,覆盖4890万人,占总人口的15.7%;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5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6.4%。

私人医疗保险项目:2012年私人医疗保险覆盖人群1.98亿人,占总人口的63.9%,由雇主型医疗保险和私人非集团医疗保险项目两部分组成。雇主型医疗保险,2012年覆盖人群为1.7亿人,占总人口的54.9%;私人非集团医疗保险项目,覆盖2800万人,占总人口的9.8%。

2012年,无保险人群有4800万人,占总人口15.4%。无保险人群都是65岁以下非老年人人群,18岁以下无保险人群660万人。无保险人群中60%至少有一人全职工作,16%兼职工作。90%的无保险人群属于中低收入人群,(1)不是穷人,也不是老人。(2)

2.2012年美国国民医疗费用组成

根据美国联邦老人医疗照顾和联邦穷人医疗救助服务中心(the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s,后称CmS)最新公布数据,(3)2012年美国国民医疗费用增长3.7%,达到2800亿美元,人均医疗费用为8915美元,国民医疗费用占GDp的17.2%。

公共医疗保险:联邦老人医疗照顾医疗费用在2012年增长4.8%,达5725亿美元,占全民医疗费用的20%;联邦穷人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增长3.3%,达到4212亿美元。

私人医疗保险:2012年私人医保医疗费用9170亿美元,增长3.2%。

现金卫生支出(out-of-pocket):2012年现金卫生支出增长3.8%,达3282亿美元。医疗保险计划中成本共担份额增加是现金卫生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2年国民医疗费用中,家庭负担28%,联邦政府负担26%,私人企业负担21%,州和地方政府负担18%。

二、2013年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的主要进展

2013年,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主要进展有:

(一)建立联邦或州医疗保险交易所

2013年10月1日,奥巴马政府通过政府的医疗保险网站(HealthCare.gov),用英语、西班牙语、汉语、韩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多国语言进行推广,鼓励人们申报购买医保计划。

医疗保险交易所(又称医疗保险市场,Healthinsuranceexchanges,orHealthinsurancemarketplaces),为个人和小企业提供符合联邦和州标准的私人医疗保险。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CBo)预计,2014年医保交易所将为900万人提供医保计划,2022年为2900万人提供医疗保险。(1)通过医保交易所网站,为中产阶级(收入在联邦贫困线100%—400%之间人群,即2012年4口之家年收入在23050美元到92200美元之间的家庭)提供税收减免或成本共担补贴;同时也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联邦穷人医疗救助保险。

奥巴马政府授权各州建立州立保险市场;拒绝建立州立保险市场的州,由联邦政府负责建立联邦保险市场;各州也可申请建立联合医保市场。美国已有17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建立州立医疗保险市场,其中犹他州建立双交易所,个人医疗保险交易所联邦政府运营,小企业医疗保险交易所由犹他州运营。33个州建立有联邦设置医疗保险市场,即联邦医保市场或联合医保市场。(2)各州市场竞争条件和医疗保障潜在成本不同,医保保费有很大差距。

(二)规范管理医疗保险市场

aCa法案规范管理医疗保险市场:2014年1月1日,法案禁止新计划和已有的集团计划对个人医保偿付设立年限额。2014年,确保参与临床试验的个人能参保,禁止保险公司因为申请人选择参与临床试验撤保或限制偿付,适用于癌症或其他威胁生命疾病的所有临床试验者。(1)

严禁保险公司因为参保人生病退保,严禁保险公司因为个人既往史(又称过去病史,指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后称既往史)拒保或拒绝续保。(2)建立既往史医保计划,有既往史的患者通过各州的临时性既往史医保计划获得平价医保,既往史医保计划根据标准人群健康状况制定保费。

2014年,美国卫生部制定基本医疗福利的定义,所有在联邦和州医疗保险市场运营的医保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必须覆盖基本医疗福利。在执行中,由于奥巴马“喜欢,就持有”承诺,保留“祖父型医保”(Grandfatherˊsplan)(3)与法案执行矛盾。

(三)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aCa法案从三个渠道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第一渠道是:规定从2010年开始,26岁以下年轻人可以通过父母医保计划作为家属参保,2013年,300万年轻人通过此途径获得医保。

第二渠道是:aCa法案规定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和儿童医疗保险(ChildrenHealthinsuranceprogram,CHip)覆盖范围。自2014年起,65岁以下收入不超过联邦贫困水平138%人群可享受联邦穷人医疗救助。为帮助各州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范围融资,联邦政府将在2014年到2016年承担100%费用,2020年前将逐年减少,最终承担90%费用。2012年最高法院裁定,各州政府和立法机关自行决定是否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范围。

截至2014年1月24日,26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决定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范围,3个州正在考虑,21个州不考虑扩大覆盖范围。(1)根据CmS颁布数据,2014年2月,48个州中有6230万美国人加入联邦穷人医疗救助和儿童医疗保险,申请人比2013年增长5.2%。

第三渠道是通过HealthCare.gov网站,建立联邦、州或联合医疗保险交易所或市场,通过网站,为有资格人群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和补贴。

2014年5月1日,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HHS)部公布通过医疗保险市场申请获得医疗保险人群为801.9万人。其中州医疗保险市场申报260万人,联邦医疗保险市场申报540万人。34%参保人群在18岁到34岁之间。65%选择白银计划(Silverplan),20%选择青铜计划(Bronzeplan)。购买医保的人群85%获得相应的财政补贴。(2)

(四)建立风险调整(Riskadjustment)机制

aCa法案为新运营的医疗保险系统建立风险调整机制。风险调整是指医保计划根据申请人群潜在的健康状况进行偿付,保护覆盖高成本、患病较严重人群高比例的医保计划免受亏损。为保护覆盖高风险人群的医保公司,法案要求根据医保计划申请人群进行总风险评分,根据评分对不同医保计划进行再分配。法案建立3Rs机制,即两个三年期(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临时转型机制:风险走廊(RiskCorridor)、临时再保险项目(temporaryReinsuranceprogram)和一个永久性的风险调整机制(Riskadjustment)。

2013年10月30日,HHS颁布医保交易所医保计划风险调整机制———3Rs最新规则;12月2日,颁布相关付费指南。(3)

风险调整机制适用范围:除祖父型医保计划之外,其他所有有资格在个人、小企业医保市场,即在医保交易所之内或之外运营的医保计划。风险调整机制目的是将医保竞争集中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上,不再集中到如何避免高成本患者上。

2014年医保计划仍能因某些因素,如年龄、家庭规模、地域、吸烟等收取差别保费。法案规定差别范围:如老年组保费最高是年轻人医保保费的3倍;吸烟人群医保保费最多是非吸烟人群的1.5倍。

(五)增强医疗信息透明度

2014年4月,CmS通过网站公开联邦老人医疗照顾医生付费的数据。首次公开为该项目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支付数据,改变了一直以来对患者只公开医生姓名、地址、电话的历史。新数据提供了50个州88万医生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的关键信息,例如医疗服务数量、平均价格等。从2010年开始,该机构通过healthdata.gov中心公布有关联邦老人医疗照顾项目费用、使用、医疗质量评估、各州质量对比,不同医疗服务提供方医疗质量评估等数据。2013年5月,该机构提供了3000家医院住院服务价格。2013年6月,公布30家门诊医疗付费数据。(1)2014年医生收费数据公布以后,掀起了对收费前10名医生的审查风潮。

(六)强调预防医疗和全科医生的作用

2013年1月1日,增加联邦老人医疗照顾对全科医生的支付费率。2014年,联邦医疗救助项目覆盖更多患者,法案要求各州对全科医生支付不能低于联邦老人医疗照顾项目中的支付率,联邦政府承担全部增加费用。各州2014年12月31日统一两个政府公共项目对全科医疗的支付费率。

2013年1月1日,为各州穷人医疗救助扩大预防医疗服务提供资金,患者零负担。如果州穷人医疗救助计划选择提供这些预防福利,该州将获得增加1%的联邦医疗援助比(Federalmedicalassistancepercentage,Fmap)的资助。

(七)改革医疗系统支付制度

通过联邦老人医疗照顾支付制度改革,改变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支付结构,影响医生行为,从而影响私人医疗保险市场。多项研究表明政府项目支付改革对整个美国医疗系统有溢出效应,支付方式创新,改变了美国医疗系统中碎片化、以急诊为中心,按服务付费的传统支付方式,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为医疗服务价值付费,鼓励多医疗服务提供方合作医疗方式。

支付制度改革和探索主要包含:

(1)负责任医疗照顾组织(accountableCareorganizations,aCos)。通过联合财政激励机制,鼓励医疗服务机构相互合作,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CmS研究表明,2012年,32个先期项目中,13个先期项目节约8760万美元,联邦医疗照顾净节约3300万美元。负责任医疗组织节约的主要举措是减少患者住院率和再入院率。除了政府公共项目外,私人部门中越来越多的机构签订负责任医疗组织协议。(1)

(2)一揽子支付(Bundledpayment)。为了住院部门有更多结余,联邦老人医疗照顾和联邦穷人医疗救助创新中心引进了一揽子支付。一揽子支付是住院或急诊后期医疗服务固定支付体系(包括再入院相关医疗服务),从不同医疗服务单个支付系统,转向不同提供方跨部门一系列医疗服务一揽子支付。一揽子支付改变医疗服务设置,同时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再入院率,鼓励不同医疗服务方进行医疗合作。有共享联邦老人医疗照顾结余的后付费一揽子支付,和强调财政风险和高效、高质量的预先付费模式。

(3)降低再入院率项目(theHospitalReadmissionsReductionprogram,HR-Rp)。2012年10月1日,联邦老人医疗照顾项目执行降低再入院率项目,减少患者的再入院率,该项目规定,患者临床再入院率超标,将予医院财政处罚。根据CmS数据,2/3医院受处罚,预计2013年2217家医院接受约2.8亿美元处罚。(预估数据,非实际数据)(2)

三、2013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执行遇到的问题

美国aCa法案签署以后,遭到来自共和党和保险机构的反对。2012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定,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法案大部分条款合乎宪法,最具争议的“强制医保”条款得以保留。虽然在法律上为医改扫清了障碍,但2013年以来在执行时出现以下问题:

(一)政府停摆,两党医改政策分歧、争议激化

2013年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为期两个半月的临时拨款议案,议案要求将奥巴马美国医疗改革延期一年实施。9月30日,参议院否决众议院延期一年执行奥巴马医疗改革的要求,取消了用于实施医改而征收医疗器械税的临时拨款议案。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2014财年开始,因为美国民主、共和党尚未解决新财年政府预算分歧,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

2013年10月奥巴马取消访问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缺席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10月7日,国防部文职员工被迫无薪放假。10月16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投票通过议案,结束联邦政府关门。(1)

政府临时关门,反映了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分歧加剧,根本在于权利与责任之争。美国医疗改革一直伴随着两个重要的争议。一个争议是医疗服务究竟是公民权利还是商品。对于65岁以下非老年人群而言,医疗服务(除外急诊)是商品,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按照患者的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这样的医疗服务定位决定了美国为穷人和老人提供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成为唯一无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

奥巴马总统在签署aCa法案时,发表演讲:“当美国人患病的时候,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这是美国人的权利。”(2)奥巴马政府肯定了医疗服务是美国人的公民权利;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仍有许多人认为,医疗从来就不是权利,它和食品、住房一样,是每个人的必需品,是商品。医疗服务由医疗服务提供方和需要并有能力用货币进行购买的患者之间建立的市场来提供,应遵循市场规律。

另一个是政府作用之争。美国人崇尚自由,自由的核心是权利和选择。美国医疗系统强调个人作用,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地方和州政府在医疗服务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奥巴马医改核心是个人强制医保条款,被称为“政府托管”,备受攻击。对于奥巴马医疗改革,两党意见相左:民主党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将美国医疗系统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迈出了走向全民医疗的关键一步。共和党却认为,奥巴马的医疗改革将带来难以负担的“医疗社会主义”,仍致力于推翻法案。怀疑政府,担心政府进行“死亡判决”。

由权利引申到对政府责任的争议,这是美国医改一直始终面对,但无法解决的问题。政府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自由与责任之间如何界定,这种界定对社会经济发展方向,道路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奥巴马医疗改革的进行,观念的冲突将日益加剧。

(二)创建医疗保险交易所,原有的运营和管理问题凸显

2013年以来,美国进行史无前例的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创建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交易所。医疗保险交易所在设计之时,争议的焦点就是联邦和州的作用和分配。当时有两个不同议案:众议院议案要求建立独立的联邦医保交易所,允许各州自由出入,运营州医保交易所;参议院议案创建准入模式,遵从各州选择是否创建医保交易所的选择。参议院议案最终通过。2013年法案执行时,争论集中在各州决策要创建何种类型的医保交易所。医疗保险交易所内需要合并政府公共医疗保险市场和个人、小企业医疗保险市场,凸显原有尚未解决的运营和管理问题:

第一,州和联邦政府职能分配和合作。各州需要决策建立何种类型的医保交易所。医保交易所的建立,需要联邦和州政府职能的合理分配和良好合作。如,建立州医保交易所的各州,需要负责所有的核心医保交易所功能,但也需要联邦职能的配合,如决定联邦资金援助资格等;对于联邦设置医保交易所的各州,既需要联邦设置,也需要各州运营的评估功能,如医保保费费率评估等医保资格认证。各州需要根据自己政治环境和需要进行评估,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策路径。第二,各州和联邦医疗保险交易所网站遭遇技术问题。2013年10月1日,HHS通过政府医疗保险网站公开接受申请登记。政府医疗保险网站遭遇技术难题,难以应付多人同时申请。(1)2014年4月,医保申报第一期结束,登记人数超过奥巴马政府预估目标。很多医保交易所仍有各种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第三,对未来资金的担忧。各州创建医保交易所后,质疑国会是否会继续对医保交易所进行拨款,担心未来不再拨付。如果拨款减少,各州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第四,控制逆向选择(1)能力。因为资源有限,医保交易所内外医保管理不一致,增加了逆向选择的风险。为了防止逆向选择问题,各州采用了第一代信息技术系统,对医保计划进行认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并提供各种服务。

创建医保交易所,各州设计灵活度大,加上各州不同的无保险率等因素作用,未来医保交易所将出现较大的差异。各州不同决策将影响该州人群医保和健康状况。

(三)执行个人强制条款,雇主强制条款执行部分延迟

aCa条款规定2014年美国公民和合法居民必须购买合格的医保(有例外情况,阶段性无保险罚款)。2013年1月30日,财政部国税局(internalRevenueService,iRS)个人责任条款(2),同日,HHS基本医疗保险标准,例外资格(3)。7月1日,HHS颁布例外资格和基本医疗保险标准最终条款。8月30日,国税局颁布个人纳税者基本医疗保险指南。10月28日,HHS颁布个人强制指南,将个人罚款延长到2014年3月31日以后执行。

个人强制(individualmandate)的罚款分阶段进行,以每个成年人为例:2014年罚款95美元;2015年罚款325美元;2016年罚款为695美元。

法案还要求中型企业(50—99名全职雇员)的雇主在2014年提供平价医疗保险,如果不提供,将缴纳罚款。迫于多方压力,2013年7月,财政部该规定的执行时间延长到2015年。2014年2月,财政部再次宣布将罚款执行时间延迟到2016年1月1日。要求100名雇员以上的大公司2015年为75%雇员提供平价医保,2016年为90%雇员提供平价医保。

表一2013年以来,推延执行的aCa条款下载原表

表一2013年以来,推延执行的aCa条款

来源:尼古拉斯.伯格利:aCa法案关键要素延迟执行合法性分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4年第四期(nicholasBagley,thelegalityofdelayingkeyelementsoftheaCa,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april2,2014)

(四)奥巴马承诺二次修改,承诺与法案冲突引发信任危机

奥巴马竞选时“喜欢,就持有”承诺,被称为2013年年度谎言。(1)奥巴马总统允许任何人在自愿情况下保留现存保险单的承诺与法律规定矛盾,遭遇信任危机。

aCa法案的条款改变了医疗保险的运营环境,无论是保险福利构成、申请保险人群构成、保险偿付还是政府管理都发生改变。卫生部2014年将制定基础医疗定义,所有医疗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必须涵盖基础医疗内容,同时aCa法案对医保公司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各种歧视,禁止设定生命限额,设立既往史医疗保险计划,对保险公司进行严格管理。原有医疗保险必须符合aCa法案要求,需要根据申请人群,遵守法案要求,重新设计新的医保计划。

为了实现承诺,就必须保留“祖父性医保”,奥巴马政府为此在2013年11月14日和2014年3月5日进行两次修订(见表一),最终将执行aCa法案规定推延到2016年10月1日执行。该决定将保险公司的严格管理推延,引起公众对法案严肃性,总统能否严格执行法案的质疑和争论。(1)

(五)医疗费用增长率减缓引发争论,增加政策执行不确定性

2014年来美国各机构、智库和公众对美国国民医疗费用增长减缓趋势进行激烈讨论。各方意见的不一致增加了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2014年3月总统经济报告第4章中对美国医疗成本增长速度减缓趋势和法案影响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用详尽的数据表明:正是经济衰退,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尤其是政府公共项目medicare支付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生执业模式,更多创新促进了不同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相互合作,改变了美国医疗系统,从而抑制了美国医疗成本增长速度,医疗费用增长减缓趋势可持续。(2)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有效地减缓了医疗成本增长速度,提高了医疗系统的效率。(3)

也有诸多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这次增长率减缓与1990年代有管理医疗(managedCare)改革带来医生执业方式改变和医疗成本短暂控制相似。美国医疗系统复杂性决定了医疗费用增长率减缓只是暂时的。因为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强大的需求因素将不断推动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4)当经济复苏,快速增长后,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将会增加,但转变时机和幅度不确定。(5)

多数公众不认为医疗费用增长率有减缓趋势。医疗保险中现金卫生支出部分增加,同时医保保费上升:2013年医疗保险人均扣减额为1135美元。雇主型医疗保险中,家庭平均保费为16351美元。其中雇员负担保费上升到4560美元,医疗保险保费增长率远超过工资增长率。60%美国人认为国民医疗费用增长率继续增长;30%人群认为国民医疗费用增长率不变;只有4%人群认为有所减缓。没人认为国民医疗费用增长率下降。(1)医疗费用增长趋势的讨论,将影响政府控制医疗费用政策的选择,各方意见不一,增加了未来医疗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四、2014年奥巴马医疗改革前景

在对2013年奥巴马政府医疗改革主要进展和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以下趋势将在2014年继续存在:

(一)联邦和州政府新财年,面临财政预算压力;权利和责任、政府和市场争议激化

近25年间,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医疗费用翻番,2012年达到4750亿美元,人均花费1515美元,占国民医疗费用的18%,是各州和地方政府费用的24%,占各州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35%。(2)持续快速的医疗费用的增长,让原本就处于财政困难中的各州和地方政府抉择更加艰难。

随着联邦、州医疗保险市场参保人群增加,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范围的扩大,新参保无保险人群通过联邦穷人医疗救助等渠道获得常规医疗服务,aCa法案要求联邦、州支付费用占比增加,2014年联邦和各州仍将面临巨大的财政预算压力,联邦、州政府收入支出矛盾加剧,将激化各方对权利与责任、政府与市场的争论。

(二)医疗保险交易所在2014年遭遇新问题

2013年到2014年4月中旬,医疗保险交易所网站在经历了各种困难后,超预期完成医疗保险申报工作。2014年下半年,新一期的申报开始,州、混合和联邦医疗保险市场仍需克服各种技术难题,申请联邦拨款修复网站。2014年新的申报期到来,各类型医疗保险交易所中,州和联邦政府的合理配置、相互合作、使用有限资源和资金等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另外有些州基于第一期情况,正在考虑是否改变2013年所选择的医疗保险市场类型,不确定性增加。以麻省为例,2014年7月中旬麻省将决定是坚持修复原有网站还是转型到联邦医疗保险网站(Healthcare.gov)。马里兰州也需要申请4000万到5000万美元修补已有的医疗保险交易网站漏洞。(1)

(三)各州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医保保费差距加大

各州医疗制度和政策选择不同,医疗差距(2)不断增大。美国医疗法案主要由各州执行,无论是建立医疗保险市场、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的覆盖范围,还是各州通过医疗保险市场进行补贴和成本共担,都有很大区别。以联邦穷人医疗救助为例:截至2014年,27个州决定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覆盖范围,19个州拒绝执行,5个州正在讨论中,还未最后决定。在决定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范围的州中,平均申请人数增加8.3%;决定不扩大范围的州平均申请人数增加1.6%。(3)

法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拉大各州医保水平差异,影响各州人群的健康水平。在决定联邦穷人医疗救助不扩大覆盖范围的州中,平均覆盖范围是收入在联邦贫困线46%水平以下人群(即三口之家年收入为8987美元)。其中最低的亚拉巴马州,只覆盖收入低于16%联邦贫困线水平人群(即三口之家年收入为3221美元)。超过覆盖范围到联邦贫困线水平收入人群都是无保险人群,没有获得医疗保险的渠道。(1)

各州医疗保险差距加大是否会导致州劳动生产率下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地区医疗系统将导致福利不同。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美国南部经济税收。每年因为糖尿病和抑郁症,美国劳动生产力的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无保险人群占比高的州将负担更为沉重的全科和预防医疗。(2)各州医疗系统差距的加大将在扩大医疗覆盖面以后,成为医疗改革的重点。

(四)数据透明度增加,医疗政策选择效率提高

为患者、医疗服务提供方、政策制定方和雇主等提供透明公开的医疗数据,建立电子病历系统,这些措施将在未来十年中节省1000亿美元医疗费用。(3)

2014年4月,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Budgetoffice,CBo)将各州在下十年花费在联邦穷人医疗救助上的费用(2014年2月预估数字)调低1/3。2014年2月CBo预计各州因为aCa法案扩大联邦穷人医疗救助和州儿童医疗保险条款,2015年到2024年将增加700亿美元医疗费用。2014年4月,CBo将预估数字调低为460亿美元。专家分析,因为新申请受益人组成因较多年轻健康人群增加,费用有所降低。(4)

2014年4月30日,联邦基金(theCommonwealthfund)颁布2014年州医疗系统绩效评分卡(ScorecardonStateHealthSystemperformance,2014),对2007年到2012年间50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医疗系统进行了42项指标的评分,为医疗系统标准化评价体系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

随着各医疗数据的透明度增加,及时有效提供数据,美国各研究机构也陆续公布奥巴马医疗政策执行效果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政策选择效率。

(五)各州继续执行创新性支付改革试点,医生执业模式改变

美国医疗改革以“联邦老人医疗照顾”支付改革为示范,逐渐改变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执业方式,鼓励支付方式由传统的按服务付费向“负责任医疗”改变,奖励那些既改善医疗质量又控制支出的医疗服务提供方。按疾病付费方式、一揽子支付、负责任医疗组织法案执行多种支付配送系统改革创新试验,有效地改变激励机制,增强不同医疗服务方合作动机,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执业模式。

结语

医疗网站设计方案篇10

连云港市卫生局建立的“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整合连云港市现有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采集、存储各医疗卫生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建立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资源管理数据库,为宏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数据资源。同时,实现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目标,能够更好地为居民和患者提供可靠、及时、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卡作为卫生部大力推出的卫生服务管理新方式,其建设、发放与应用也依靠信息平台的功能。连云港市卫生局(包括县卫生局)明确市、县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协助卫生信息中心做好健康卡管理与发卡服务工作,同时明确建立全市居民健康卡发卡信息库,将采集的发卡基本信息上报到省卫生厅,并与省公安厅身份证数据库进行比对。目前,连云港市已累计2批次提交约340万条发卡人员信息用于数据比对,匹配成功的约有270万条。通过验证的居民进行分批制卡、发卡等相关工作,目前已经成功制卡10万张。

信息平台总体架构

“基于健康档案的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系统接入层,并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如右图所示。

在最初的设计中,“基于健康档案的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共享、服务、管理、协同等四个方面的功能。

平台共享:包括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和医疗数据共享。即在现有的连云港市卫生信息化基础上,利用平台技术横向贯通各项业务。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为支撑,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促进健康信息共享,并且整合与共享各社区的健康档案信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需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过程健康档案的记录与管理。为实现这一愿景,一方面信息系统收集来自居民自身、临床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等的信息,并允许各方查看调阅,另一方面需实现跨机构系统、跨医院对诊疗数据的交换共享。

平台服务:主要提供面向居民、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的门户网站。该门户网站可为居民提供网上健康档案自助管理、预约挂号、健康咨询、养生保健、疾病百科、药品指南、自测疾病等相关医疗信息功能;可为医务人员提供电子病历管理、浏览患者临床资料以及临床信息和提供临床诊断治疗的服务,并可查看相关继续教育知识平台;可为卫生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的浏览,及时地分析各个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并能够信息至相关部门。

平台管理:即卫生综合业务管理,让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相应的情况,为统筹全局提供数据支撑。平台管理主要包括卫生资源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卡管理、医疗服务统计分析、医疗保障(新农合)的运行监管分析、基本药物管理等相关功能,能够为辖区内其他各部门以及上级部门提供医疗卫生分析和数据支撑。

平台协同:主要通过企业服务总线、业务流程管理、业务规则管理、事件管理等机制,实现基于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业务协同服务。主要包括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协同、医院与社区之间的协同(包括就诊信息,双向转诊,网上预约等服务),也包括医疗与公共卫生之间的业务联动等。

分阶段实施建设

2011年9月,连云港市正式启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同时确定了同步进行的居民健康卡建设。建设目标是要确保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领域实现医院就诊卡、金融卡、新农合保险卡等多卡合一,促进一卡多功能,并做到方便实用。

根据项目要求,连云港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实施。首先建设连云港市辖区,包括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3个行政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园区、徐圩新区等3个园区,共计80万居民。辖区内有市直属医疗机构6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20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112个。项目建成后,能为市辖区80万城乡居民每人提供1份电子健康档案,能将辖区内6家市直属医疗机构,20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室)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和相关业务协同。项目建设完成后,紧接着移植应用到赣榆、东海、灌云、灌南等市辖四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

连云港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卡项目从设计实施到验收上线,持续了超过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项目分阶段、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整个项目建设分成四个阶段:

项目需求阶段(2011年09月~2011年11月):该阶段卫生局与承建方共同成立项目实施团队,在项目启动会上由市卫生局领导介绍项目总体情况并进行全员动员,承建单位介绍公司情况、参与项目人员情况及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详细情况及工作计划。项目启动会结束后形成了《项目启动会备忘录》,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启动会召开时间、地点、人员、各项目小组负责人员及联系方式、卫生相关单位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系统上线的时间或者安排以及需各承担单位帮助解决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