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33:51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1

【关键词】中职生英语兴趣竞争激励

一、采取有效的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这种充满乐趣、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自然的、比较充分的交流,能较好地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

二、寓教于乐,让学生从娱乐中获取知识。

1、现行英语教材内容很切合日常生活,如:互相问候、打电话、介绍新朋友、做游戏、谈天气、购物、借书等。这些都是学生平时的生活常事,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就能用于实际的语言交流。教师要力争将真实生活引入教学,比如在教“问路”这一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带到户外,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即过路人、交警、游客等。学生在娱乐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得既主动又开心。

2、实物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代词这一章,笔者故意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whoseappleisthis?”“isityours?”“isithis?”“isithers?”or“isitwangming’s?”通过这种实物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纷纷参与讨论,有的说:“it’smine.”有的用汉语说:“我的,我的!”。接着,笔者又准备了糖果(sweets),果汁(juice),如法炮制继续进行教学。最后利用学生身边的水杯(cup),bag(书包),mobilephone(手机)等等进行练习“your,yours,his,her,hers,my,mine,its”等用法。在娱乐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这一语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对英语的兴趣。

3、竞赛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会更加强烈,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加。竞赛活动可多种多样,如默词比赛、口语会话比赛、能力竞赛、听力竞赛等。每次比赛都设奖,发给奖状和奖品,获奖面尽量大一点,这样可以调动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学习热潮。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展现教学魅力。

当一个学生喜欢教师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向师力。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魅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教师的外在形象魅力、语言魅力以及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大方而充满活力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师德去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教师,喜欢英语。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同时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四、采用竞争激励教学法

1、竞争激励教学法的含义:所谓竞争激励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竞赛等激励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教育本来是多用于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核心是运用有效的手段,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而竞争激励教学法借鉴了德育教育中的这一教育手段的内涵和实质,结合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以竞赛为主要媒介.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其类型而言.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目标激励、活动激励、榜样激励、物质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等。而在竞争激励教学法中.主要采用的是成就激励的方式。学生在成就激励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

2、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与实施

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一简单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活动和竞赛形式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从对竞赛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产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人手,将这种兴奋与兴趣迁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之上,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比赛感兴趣.对最后的成绩津津乐道,因此就需要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他们在参加比赛的同时就不知不觉地把知识学习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

在实施竞争激励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比赛形式的设置。因为授课内容和班级人数是个变量,所以在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班级时.竞赛形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竞争激励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讲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凡遇到某些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时。特别是在无法实施上述情境模拟和互动参与两种教学方法时,多采用的就是这种竞争激励教学法。对这一教学法学生一直是乐此不疲的。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这种在比赛中学习的形式,表现为不能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比赛形式,力争让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英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中职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2

1)现行中职技术基础课教材内容陈旧,已经远远落后于现代技术应用和产品更新。如《电子技能与实训》教材内容落后,以分离元件电路分析为主、集成电路介绍为辅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目前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大量推广应用的客观现实。

2)职业学校技术基础课教材理论水准定位偏高,很多教材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缩影,脱离了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给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不强的职校生带来了学习困难。

3)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系统性、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这一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中职技术基础课《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上,开展了“三小”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三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组织实训实操班级,控制为30人以内

不超过30人的班级可为独立教学班级,若超过30人以上的班级,上实训实操课时可分为多个班来实施。

(二)读透教材,提炼科学的实训项目

小项目的设定,要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就需要研究透教材,研究学生心理、智力特性。如经过深入研究后,可把《电子技能与实训》课程分为:直流电源、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调频无线话筒、温度指示器、节能调节器、声光控制灯电路的制作、8路抢答器电路的制作、电子生日蜡烛电路的制作、流水彩灯的制作、直流数字电压表的制作等十个大项目,再从大项目中分出若干个小项目。如:“声光控制灯电路的制作”项目,细分为“数字集成电路的识别”、“常用ttL门与CmoS门电路测试”、“声光控制灯的制作与调试”等三个小项目。

(三)小项目的实施以小竞赛形式来完成

1.“小竞赛”教学法是对新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首先,“小竞赛”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是现代关于学习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其次,“小竞赛”教学法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学习。从认知发展的思维特征来看,在中学阶段,思维中的具体形象与抽象逻辑都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归纳概括等抽象能力的发展。最后,“小竞赛”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学生如果对你所教的内容感兴趣了,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运用比赛教学法,能使学生的兴趣倍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良好的效果。

2.“小竞赛”在小项目实施中的有机结合“小竞赛”充分结合在小项目实施中,即小项目的开展是以“小竞赛”形式来完成。如:声光控制灯电路的制作项目,小项目“数字集成电路的识别”可以拿出不同类型的数字集成电路,让学生分小组竞赛形成去完成教学。同样,其它几个小项目都可以以“小竞赛”形式完成教学,检验教学效果更能采取竞赛形式。同时以平时课堂教学的小竞赛,促进了校内技能节的大竞赛,以及市级技术竞赛乃至省级、部级技能竞争。

三、“三小”教学模式在中职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竞赛;教学效果

多年来我一直在跟踪研究普通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状态,发现每个班只有少数学生语文成绩比较优异,而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则感觉比较迷茫,成绩一直在及格水平徘徊,渐渐的,不少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也不太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举办过一次知识抢答赛,没想到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赛前两个星期我向学生宣布了举办知识抢答赛的决定,让学生们认真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找资料、做笔记、相互探讨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在赛前积极准备,所以他们在抢答赛上才会有自信的表现和精彩。因此,笔者认为,类似这样的竞赛应该加以完善并进行推广,因为它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一、竞赛能提升语文课教学效果的原因探析

(1)竞赛具有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竞赛一般要角出名次或奖项,无论是否有奖励,好的名次或奖项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因为一旦获奖,首先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在精神上能够获得一种满足感。如果还有物质奖励,他们会更加高兴。因此,竞赛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它能激发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学生主动端正学习态度,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为竞赛做准备,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竞赛是对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的一种调剂。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整天不是上课就是考试,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时不时地举办一些学科竞赛活动,就像炎热的夏天突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清醒,就像平静的死水被人丢进一颗石子而变得波光粼粼,能够给他们带去新鲜感。因此,竞赛能对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而且只要组织得当,效果会非常好。

(3)竞赛活动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解的问题,他们就会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会变得更加亲密,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感情深了、关系融洽了,大家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的配合就会更加默契,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有所改观。偶尔举办一些竞赛,以此改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改善今后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技巧。

(4)组织竞赛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举办竞赛对教师是一种考验,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的形式、规模;另一方面,要设计好竞赛内容,不仅要保证试题表述正确,而且要确保它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联系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以便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对竞赛题目的设计和反复斟酌,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把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质量越高的学科竞赛,对组织者和评委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这会倒逼老师们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教学。

二、举办学科竞赛应注意的事项

(1)竞赛难度要适当。我们举办语文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竞赛帮助他们学习和巩固相关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角出名次和颁奖,因此竞赛的难度不宜过高,否则,学生参与积极性就会下降,学生也体会不到竞赛的成就感和乐趣,也就容易挫败他们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题型设计上要考虑全班学生的真实水平,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出题,避免出“偏题”“怪题”。最好是竞赛内容和竞赛答案要能比较容易地从教科书、参考书上查找得到,或是常识性的知识,否则,学生会觉得无所适从。当然也不宜太容易,如果太容易,参与者会觉得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参赛的兴趣。

(2)竞赛过程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学生们的自尊心和好胜心都强,一旦遭遇不公,他们很容易闹情绪,不仅对老师有意见,还可能同学之间产生情绪。果真如此,那举办这个竞赛真是得不偿失。“客观”要求我们给参赛者打分的时候要严格执行评分规则,切忌随意打分。“公正”即公平和正义,要求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在给分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搞双重标准。产生争议时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按照事情本来的是非曲直来处理。例如,在抢答模式下很容易产生谁是第一个举手抢答的矛盾,这时候决不能草率地指定谁是第一个抢答者,为慎重起见,我们可以通过看监控视频来认定,或者通过多请几位监督员来避免矛盾。总之要尽可能地尊重事实,不能草率从事。

(3)竞赛要有较大面积的奖励。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赛,需要设置更多的奖励名额,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奖励分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表扬,并把名次进行公布,这些获胜者在大家的掌声和注目中有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精神奖励。而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更加有吸引力。物质奖励其实也不一定需要多贵重,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或是一本经典文学名著都可以让他们感到高兴。

(4)竞赛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所谓综合,就是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相关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将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综合,有助于学生们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知识综合得不够,但这一问题可以借助举办学科竞赛加以解决。在竞赛中除了适当考查学生对有关识记内容的背诵效果,可以更多地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反思和总结。每一次竞赛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对竞赛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也要批评,目的是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从竞赛中获得进步。对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改进的办法。这其实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途径。通过这样的认真总结,下一次的竞赛活动将会更加成功。

竞赛是一种乐趣。通过一次次的竞赛活动,学生会慢慢形成热爱学习、快乐学习的可喜劲头。有了这样的态度,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当经常举办一些学科竞赛,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建良,胡春霞,张爽爽.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的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6(8).

[2]陆泉芳.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化学教学[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数学教育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虽然如此,但我国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小学生性格活泼、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简短,加之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沉闷,急需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一、游戏教学法的应用需求

1.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教学模式和学生天性的影响,学生很难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枯燥的数学课程,如果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百害无一利的。因此游戏教学法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这种集合趣味性、知识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的氛围内,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即能学会数学知识,十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2.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后,在数学教育中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学方式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许多教师也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由现实生活情境引入,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育中,通过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促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此可见,游戏教学法给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3.数学教育本身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点通过游戏传递给学生,能够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的枯燥、无聊的感觉。而引入游戏后,学生在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活动中,去领悟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自然提高,进而数学课堂的教育效果也得以提升。

二、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优势

通过前文的论述可知,数学游戏是学生发展、课程改革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育效果。通过数学游戏让数学知识更加生活化、生动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极大的改变了传统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数学游戏的具体优势有哪些,下面做具体论述。

1.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小学生的天性即是活泼好动,爱玩游戏,这是与其年龄、心智相匹配的。而游戏教学最大的优势即是趣味性和互动性,在实际体验中,学生也十分喜爱这种教学方式。

2.数学游戏的竞赛性。竞赛是游戏必须的元素之一,有了竞争才能增强学生求胜的心理,进而在学习中更加认真。所以竞赛性,是游戏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优势,将竞赛游戏引入到数学教育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认真学习的竞赛。

3.游戏的生活性。学生学习知识要学会应用,在生活中应用才能快速的巩固知识。数学知识也不例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展游戏教学模式,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让他通过游戏去应用。这对于巩固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的设计

1.竞赛类游戏教学。竞赛是数学游戏的重要方法之一,前文也论述了竞赛游戏的重要优势。数学教学中的游戏竞赛有很多,比如运算速度竞赛、运算难度竞赛、运算技巧竞赛等等。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实施竞赛游戏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对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通过竞赛游戏来巩固教学效果。而且竞赛游戏既可以在学生个体间进行,也可以分组进行。可以是抢答类型,也可以是书面作答形式。但需要注意的是,竞赛游戏教学,首先必须建公平公正,以免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其次是对于出现错误的题目,要在竞赛后给予讲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

2.角色扮演类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试题中,很多加减法的数学题,都是以生活中“买东西”的形式出现的。一是能够让学生练习知识点,二是能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引入生活化的角色扮演游戏。例如针对加减法,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通过购买活动,运用和巩固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3.讲故事类游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那么能否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前精心构思与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4.操作类数学游戏。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小学生的特点是性格活泼,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类游戏,能够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影响。将抽象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具体来说,操作类游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充分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思想。例如在教授空间几何类课程时,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诸如“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折叠等,从多角度、全方位感知几何形体的特征、大小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参考文献】

[1]程祖刚.“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2013.03:206

[2]罗敏文.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94-195

[3]潘美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J].知识窗,2016.05:96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5

关键词:学科竞赛;管理体制;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44-03

人类知识的“爆炸式”呈现和快速的更新换代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生机和动力,各种学科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呼应、交叉、借鉴,并由此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和伟大的科学成果,推动着时代的进步。随着这种知识需求的变化,高校作为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阵地无论在学科教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都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校学科竞赛自然成为挑战的前沿和革新的重点。

近年来,高校学科竞赛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变化,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要求上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竞赛的种类呈现多样化,涉猎高校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尽其可能包含各个专业,不仅扩大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参与的可能性,而且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科专业的积极性;二是学科竞赛的内容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借鉴,这要求参赛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学科素养,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不同学术层面的相互融合。

一、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及其意义作用

学科竞赛从参赛的形式分为两类[1]。一类是以个人参赛为主的形式,主要考察个人的能力与学识;另一类是以团队形式参赛,这种参赛形式下的任务相对困难,往往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知识面广,而且需要合理的分工协作和统一的组织管理。学科竞赛既是对学生iQ的检验也是eQ的考验,并在对这种形式的探索过程中引入了“点、线、面”“四位一体”等全新模式。

学科竞赛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致分为二种类型[2]。一类是以课程竞赛的形式单方面考察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等。另一类是指以某几种学科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和工具的专业综合类竞赛,并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为表达方式,对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给出全面和综合的解答,而在对结果的评阅过程中教师和专家更为注重学生解题思路和思维创新。这种综合性极强的竞赛模式越来越受重视,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方面颇受好评,例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挑战杯等。根据对学科本身以及学生能力考察的不同要求,这两种类型的竞赛均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进取精神。

构建科学的学科竞赛体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开放思维。学生在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验证自己的所学,补充不足,完善知识体系。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人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追求科学知识和完成困难的同时,学会面对挑战和失败,铸就顽强的意志品质,收获成功的喜悦。最后,还有利于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通过表彰优秀学子,宣传竞赛成果,营造良好进取和竞争氛围,起到正面、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完善学科竞赛的管理机制

高校学科竞赛的发展既受专业水平的限制又与学校的管理机制息息相关。

从结构来看,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有重点地或有所侧重地发展各类竞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传统经验从局部着手,对于优势项目应注重总结经验,继承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勇于突破;对于传统弱势项目,应在发展专业基础的同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急于求成,尽可能吸引优秀教师资源,加强对参赛学生的培植,合理增加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持续、合理、有效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最终达到各个学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从历程来看,学科竞赛管理必须经历从协调化到系统化,再到科学化的过程。在竞赛早期的管理中,应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使竞赛可以顺利进行直至完成。与此同时,建立系统的管理模式和参赛模式,重点在参赛队伍的组建和选拔、指导教师的选择、竞赛培训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整体层面上的学校学科竞赛管理平台,平台的梯队关系为“学校—学院(部门)—课题组(教研室)—社团(学生团队)”,梯队上下形成指导与反馈,部门内部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关系,行使对整个学校竞赛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

三、学科竞赛融入学风建设

抓好学科竞赛具有促进学风建设的作用,相反,积极向上的学风在更大程度上保障了对学科竞赛工作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总领的作用,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氛围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良好的学风潜移默化地熏陶并感染着学生,只有在此氛围下学生才能

奋发努力、健康成长。参加竞赛要求参赛者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探索问题的毅力,参加竞赛就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次提升[3-4]。良好的学风氛围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催化剂在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学科竞赛过程中保证了发挥水平、公平竞争、崇尚真知、发展素质的宗旨竞赛。

此外,学科竞赛作为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科技性和实践性教育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既可以促进相关学科的应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研究和工作的自信心[5]。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竞赛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教材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异常活跃,考试也改为开卷考试。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用游戏、写作、操作、竞赛等活动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大量的活动引入课堂,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此,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做简单的探讨。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课堂竞赛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和作用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开展竞赛活动的必要性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绝对主导与支配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纯粹的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把学科知识的科学价值观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对真理盲目信奉或绝对服从,影响思想观念进一步发展创新,使学生思想走向僵化。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是思想本质的教学。培养品德、发展能力、掌握知识是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目标的三个维度。欲融这三个目标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这样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彰显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学习的主体和客体地位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路、开窍、促进,学生则始终在体验、探究、创新。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2.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堂竞赛活动的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每一种活动各俱特色,各有所长。而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课堂竞赛还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当它和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当开展课堂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竞赛活动的类型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活动内容和过程的表现形式不同大致可分:知识型竞赛、表演型竞赛、辩论型竞赛等。多种竞赛活动的恰当运用,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1.知识型竞赛

以知识为内容的竞赛,就是知识型竞赛。这些知识可以是成语知识、词语知识、文学知识、生活知识、法律知识、动植物知识等。知识竞赛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如学习“走近法律”时,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的竞赛活动:分小组让学生归纳你所知道的法规有哪些?并说出相关知识(适用范围、对象、作用等)。从而使学生在竞赛区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广度、深度,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2.表演型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演方式为主来体现的竞赛,就是表演型竞赛。这种竞赛,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的感受。如学习“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时,为使学生理解自信、自卑、自负的区别与联系,设置一个表演型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个反映自卑者、自负者与自信者在一次考试中得了满分后不同表现的节目,并现场表演出来。通过表演,使学生明白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在同一事物上的不同表现,分析他们在学习,交往和处理问题等方面有何不同,深刻理解自信者、自负者和自卑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使自己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3.辩论型竞赛

以辩论的形式开展的竞赛,就是辩论型竞赛。这种竞赛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应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学习“身边的诱惑”这一教学内容,设置一个辩论型竞赛活动:“男女生擂台赛――游戏的利与弊”,以男同学为正方,认为电子游戏利大于弊。以女同学为反方,认为电子游戏弊大于利。通过辩论,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论证,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电子游戏利与弊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今后在面对游戏的诱惑时应该怎样做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电子游戏之利,去尽量克服电子游戏的弊端。

4.游戏型竞赛

在教学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竞赛,就是游戏型竞赛。这种竞赛活动让人趣味盎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感悟理解所学知识。如学习“新集体,新面貌”时,设置一个“拉彩球”的游戏竞赛:在一个大肚窄口的玻璃瓶中装入六只彩球,每个彩球用细线连接到瓶口外。学生六人一个小组,一人手持一根连着彩球的线,口令下达后,以最短时间六只彩球全部拉出的小组为优胜组。游戏结束后同学们会发现只有大家相互合作,以一定顺序依次拉出的小组用时最短,如果大家都争着拉,那么谁也无法拉出来。这个游戏竞赛,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学会合作。在集体生活中,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协作才能在竞争中共同进步。一个群体的各个成员只有不斤斤计较个人的荣誉得失,把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当作个人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避免内耗,嫉妒和猜疑,把新集体建成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新集体。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堂竞赛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课堂竞赛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和过程,调节教学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竞赛活动,涉及范围广,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做好课前搜集整理材料、搞好比赛筹划、设计实施程序等准备工作。准备充分,活动开展才能有始有终,否则,会出现比赛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制定切实有效的比赛规则

课堂竞赛活动不仅仅是游戏、表演、辩论,而且是竞赛。游戏的秩序是不可草率行事的。必须有规则、标准、要求等。否则,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无章可循,乱做一气,就会事与愿违,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3.及时评比、讨论、感悟,才能升华主题

课堂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评比,对同学们的表演、辩论等情况进行评选,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说明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升华主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文科.2008,11.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7

关键词:美术比赛;创造能力;个性

当前,我国在美术教育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因为在教学模式和形式上主要以教为主,使创造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已形成了开放式、竞争式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只注重应试的教育模式,尤其在美术教育方面,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引领教育的排头兵。美术教学活动在教材与教学方式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如通过开展各类比赛、竞赛活动等多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感知力,使美术教学成为促进创新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

一、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美术是直观的教学艺术

美术教学是为了传递艺术,其特质在于可视可感的形象性,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欣赏、挖掘、创作艺术。美术教学所表达的艺术内涵可以借助音乐或是语言等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地通过视觉去感知艺术内涵,如通过眼睛观察来“感知”和“解读”艺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演示、观察、比较等。学生运用绘画和实物临摹体现作品的典型性、代表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美术的内涵体会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二)美术课堂教学体现的艺术性

美术可以理解为“美与术”的结合,“术”就是各种方法、手段和技能的集合体。美术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可以使美术学科特点更好的表现,其中主要内容涉及造型、构图、色彩和立意。学生充分发挥动手动脑能力,通过仔细观察,形成对艺术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和激情。

(三)关注学生美术情感的培养

美术即文化,美术教学即文化教育。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可以把美术理解为狂风骤雨,也可以利用美术手法表现春天的绵绵细雨,因此,培养美术情感也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来源于人类生活,也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而情感的体验必定让学生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和对生活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使学生对美术学习和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增强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自信。

(四)美术教学要有多样性

美术有着多样化的艺术特点,这使学生形成了个性化的美术创作。美术教学在不断积累过程中厚积薄发,让学生充分理解美术艺术多样性、层次性,把美术的包容性与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多角度去理解美术的独特之处,使美术教育的开放性、创造性充分展现出来,所以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充满想象力,最终形成欣赏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美丽生活的目的。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创造精神与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人才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所以,创新教育方式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一)树立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方式,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实现由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教育目的观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观转变。学校还要创设和谐温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校园内争、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再加上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创作方面勇于创新,养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讲授知识的舞台,如何在舞台上把角色扮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角色,使教学方式由灌输变为引导和典型开导等,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激励创新动机,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点拨思想火花,激发创新灵感。

三、美术比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创新思维所要求的基本要素。

(一)美术比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好任何学科的基础。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注意力相对较弱,若采用常规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封闭教学模式,学生容易缺乏兴趣。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始终把激发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在美术课堂上,通过讲、比、赏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听中学、比中学、赏中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才能提升。通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使学生的“视觉化的心灵”得到拓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辅助因子。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全部过程离不开对现实形体的把握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形成一个符合自己需要的心理意象,这便是兴趣与想象、灵感与顿悟得以闪现的载体与诱发因素。

(二)设置比赛为创造性思维提供环境

美术教学活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应在美术教学中处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通过班内比赛、校内比赛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形式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运用比赛的平台让学生去展现自我,用自己的思维、眼光去观察事物并创造出有个性、有见解的美术作品。

(三)美术比赛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美术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灵感及想象力。现代研究表明,直觉洞察力越高,想象力就越丰富,人的创新力就越高。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美术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意象进行重组或再创造,加上美术本身就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美术比赛过程中,学生可以凭借自身对题目理解,从自己的个性特点出发,突破性地创造美术所表现的形象或符号,使其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样就为创新提供了基本元素和内在要求。

(四)比赛公平性为创新提供了保障

任何比赛,公平是基础。公平竞争会给学生带来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美术本身自由性与创造性特点,努力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学生心理能力的比赛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总结

美术比赛是公平竞争与实现自我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比赛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加深知识到实践的转化,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美术作品的创作中,使想象、思维、灵感更丰富,创造性思维更活跃。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8

【关键词】数学竞赛高考学习

为响应我校提出的加强教学改革的号召,本着学习取经,对外交流的目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奥赛教练员培训班的学习。经过认真学习,通过培训考试,取得了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员证书。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看到了与其它学校之间的差距。结合我校实情,由于竞赛起步较迟,起点较低,竞赛生源不是特别优秀,加上教师竞赛经验不够丰富等原因,致使我校数学竞赛成绩不够理想。有幸听到华师一附中苏远东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竞赛情况,自1992年至今,累计有二十多人获得全国奥赛金牌,2008年数学竞赛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苏老师所带实验班不仅竞赛成绩优异,在2009年高考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班40人,在高二时有两人保送到清华大学,其余38名同学中有十多人在高三时取得保送重点大学资格,其中有七人放弃保送,参加高考。参考人数为30人,最低分608分,平均分达到661分,21人超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他们通过竞赛大力促进了高考取得辉煌成绩。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作为县级一中,我个人认为现阶段我校竞赛应“立足高考搞竞赛,通过竞赛促高考。”不宜撇开高考搞竞赛,主要出于如下两点考虑:

1.师生及家生有顾虑。竞赛题一般都很难,需要花一些时间、精力在上面,可能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进而影响高考。学生通过竞赛来取得保送资格是相当困难的,需获得全国一等奖才有保送资格。而且竞赛学习难度大,不少学生可能会中途放弃。

2.教师竞赛经验缺乏。教师对奥赛内容掌握得不是很透彻,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为了很好地兼顾“竞赛”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立足高考搞竞赛,不能抛开高考搞竞赛。将竞赛内容渗透到平常教学,不脱离高考大纲,只是在难度上拔高一些。处理好课内、课外的关系,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数学竞赛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而只能是日常教学的有效补充。对学有余力、具有潜力的同学分开授课,补充不在高考大纲内的竞赛内容。现在高考命题发展趋势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数学竞赛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性和数学机智。结合高考搞竞赛对提高高考高分层是有很大帮助的。

通过奥赛培训,反思我们平常教学,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产生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兴趣应该怎样培养呢?

1.和学生见面的第一堂课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习惯在第一堂课时不讲课本内容,而是和学生谈数学。先简述数学的发展史,结合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乐于接受;再讲高中数学知识框架,让学生有一个大致了解;进一步提出应该怎样学习高中数学和具体要求。这样做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改进学习方法并清楚后阶段教学的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2.善于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我身边,学习数学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不能让学生有“学不学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影响”的错误观点,让他们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用数学的观念看问题,善于逻辑推理,理性分析。

3.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以采取生动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除了课本内容可适当补充一些思考题,研究性题目让学生课后共同探讨、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典型题目剖析,写小论文,办数学小报等。

二、着力提高上课效率。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己的教学,减少“二八”效应,牢牢吸引住学生,让他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认为这道题我已经会做了,那么我们在评讲时他该干什么呢?

1.理清解题思路,再现解题过程,使思路更清晰,注意检查细节方面。

2.优化解法,不断小结,开展变式训练。

3.对于部分确实已掌握的同学可以让他自行补充,不要浪费这些同学的时间,提高他上课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时应注意多引导、提醒。

1.上课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不能是被动接受,教师讲到哪里就听到哪里,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把教师讲的内容快速加工、整理、记忆,不要总是寄希望于课后再解决,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就在课堂上解决好。

2.上课要有选择性地记笔记,不需要所有内容都记下来,但一些重要结论、补充题等还是要记下来,可能当时听懂了,但过后可能会忘记了,通过反复巩固,使记忆更加深刻。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一方面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学会怎样解题。引导学生经历解题的四个阶段。

①简单模仿。模仿着教师或教科书的示范去解决一些识记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通过被模仿者的行为,获得相应的表象,从而产生类似的过程。这里已有体验性的初步理解了。

②变式练习。在简单模仿的基础上迈出主动实践的一步,主要表现为做数量足够、形式变化的习题,本质上是进行操作性活动与初步应用,其作用首先是通过变换方式和添加次数而增强效果、巩固记忆、熟练技能;其次是通过必要的实践来积累理解所需要的操作数量、活动强度和经验体会。

③自发领悟。即在模仿和练习的基础上产生理解。指解题者在解题实践中领悟到知识的深层结构,表现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但这种领悟常常是直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这是一个潜意识与显意识交错,由“双基”升华为能力的过程,也是各人自己去体会“解题思路的探求”、“解题能力的提高”、“解题策略的形成”,从而获得能力的自身性增长与实质性提高的过程。

④自觉分析。这是一个理解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阶段。尽快进入这个阶段的一个基本途径是对解题过程进行自觉的分析,弄清题解的知识基础、逻辑结构、信息流程,弄清题解中用到哪些知识,哪些方法,(下转第136页)

(上接第134页)这些知识和方法又是怎样组成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的。这是一个通过已知学来知,通过分析“怎样解题”而领悟“怎样学会解题”的过程。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9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原则

指导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趣味性是数学活动课的灵魂,趣味性原则就是要求数学活动课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选取活动内容要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生在乐中求知,增长才干。

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数学活动课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数学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形式均要按学生的意愿确定,给学生充分的自。活动过程由学生组织、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3、实践性原则。

数学问题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活动课要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践,而在实践中又进一步深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动手操作,大胆设想,勇于探索。既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又要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合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要注意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为前提,应用学生原有知识为基础,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目的;是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来完成达到预定的效果。其活动课的教学形式多姿多彩,内容极其丰富。

1、数学游戏和趣味数学。

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特别感兴趣,能主动积极参与。如猜数学谜语、走迷宫、当售货员等。学生在数学活动课中,学习趣味数学,既巩固所学的旧知识,更能学到新知识。同时也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敏性及独创性。如二年级的“炒豆子”游戏,方法是:每2人为一组,每人准备9颗豆子。活动时,各自手握若干颗,两人同时口喊“炒豆子”后展开手掌,根据各人手中的颗数,立即相乘,报出乘法口诀及积是几,准时、快者得胜。这样反复数次或调换对象再进行,既提高了运算能力,又发展了智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会学,并从中领悟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2、操作、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能深化认识,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既能深化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活动课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量一量、算一算、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从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在实践中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学讲座

小学生学好数学,除智力因素和掌握学习方法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发展。如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习惯、刻苦学习的精神等。这就要求数学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态度、动机、责任感、自信心等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教育。因此,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用讲座或报告的形式介绍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家的成就和数学的历史,讲述青少年学生勤奋学数学的动人事例,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数学的思想教育。如:配合圆周率教学,进行祖冲之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的讲座,配合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讲述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同时,利用这种形式还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才能的发展。

4、数学竞赛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和上进心,希望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赞赏和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数学竞赛是学生表现数学能力的机会,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一旦他们在竞赛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数学产生强大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中,组织数学竞赛,能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互相竞争的学习气氛。如在半期、期末或某一章节知识学习完成后,要综合检查学生所学内容的效果,可采取数学竞赛方式。竞赛可分为小组团体赛、个人赛、擂台赛、单项赛、综合赛等。可用抽签答题,也可以进行抢答。在竞赛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社会调查

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联系十分密切。在数学活动课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搜集常用数据,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技和实践生活中的应用,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目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把调查来的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引导学生作简要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同时利用生活、生产中的数学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6、办数学小报

知识竞赛有趣的形式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英语竞赛实践能力

一、引言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点。同时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要求》提出“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在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进行语言知识的讲授,更要注重高素质实践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英语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英语竞赛,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作者在作为竞赛评委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项赛事的认知、参与度越来越高,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在比赛中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通过英语竞赛,笔者与同事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一些大赛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乐趣,这样的氛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英语竞赛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二、英语竞赛的意义

1.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参加英语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英语的学习。英语竞赛能起到增强参赛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感的作用,而且对观看的学生也有一种激励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参加英语竞赛可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观看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对参加英语竞赛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赛事活动中,实际上这也是对他们学习英语兴趣与积极性的一种培养。反过来,学生心理能够得到满足,也会把英语竞赛当做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而认真对待,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

2.加强专业间知识联系

参加英语竞赛需要具备丰富的英语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同时竞赛内容可以和每个学生不同的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竞赛过程中融入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同时高职学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英语竞赛可以形成各个专业的交流、沟通与互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英语综合技能演练的平台。同时通过英语竞赛改变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僵化现象是高职学校的外语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竞赛机制可有效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竞赛活动,通过与不同专业的参赛选手的比赛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协作与交流,相互地借鉴与学习,让英语学习成为高职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项有乐趣的学习活动。

3.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外实践与拓展

英语竞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有着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弥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将英语课堂教学向课外实践的扩展。对于参赛的学生来说,英语竞赛前的学习与准备中,需要查阅资料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教师需要与参赛学生之间进行的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团队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竞赛活动是对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的考验,有助于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改革;对学校而言,英语竞赛可作为高职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助于学校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与风气,促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英语竞赛是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之间一起合作的结果,好的比赛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能力,而且受到指导老师的指点与辅导的影响,好的成绩必然是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需要师生之间进行经常性、深入性的交流,过去的英语教学,师生之间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四十分钟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刻板,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通过英语竞赛,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师生兼朋友的关系,这种好的关系必然会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5.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过硬的基础知识尤其重要,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就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加英语竞赛不仅仅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英语全面知识进行再学习与拓展的良好平台,通过英语竞赛,学生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三、英语竞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英语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竞赛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有益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需要加强宣传

广泛的宣传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竞赛关注度的重要因素。学校可通过海报、横幅、校园广播、校园广告、微博、QQ群、手机短信、班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学生宣传各种英语竞赛。

3.教师应该增强自身能力

英语竞赛不仅仅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而且是对英语教师自身能力的一次测试,通过英语竞赛,教师之间也要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同时在竞赛中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与提高。

4.主要教材的选择

英语竞赛的培训教材应该具有针对性,就结合学生的专业,有的放矢,作为高职院校的教材,就要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有着实际的关系与帮助,不能选择空泛无实际意义的教材。

5.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英语竞赛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树立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进一步在此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自我管理方法,制定正确长期的学习目标,学会掌握具体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四、结语

笔者通过在英语竞赛中作为指导教师与评委的经历,阐述了英语竞赛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对于英语竞赛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也进行了总结,英语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校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校园弥漫着浓郁的英语学习气氛。总之,多组织高质量的英语竞赛必然会提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有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耿民,杜文耸.谈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7):4-6.

[2]陈芳.英语竞赛对强化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探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3):22-24.

[3]张敏.英语竞赛辅导与高职英语的“教”与“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3):97-98.

[4]杨季行.搞好英语竞赛促进高职英语教学[J].职业教育,2012(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