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系统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09:51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1

it企业2016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一

时间过得真快,~年又即将成为历史,我也度过了自己27岁生日。

这一年总的来说高兴的事挺多,经过艰苦努力之后,我从记者升为副总编,担负起采编策划的重任。而用心成就一切的积极贯彻也使得我获得了主流客户的认可,~年4月只身访问美国硅谷、~年5月美国十市采访、~年6月北欧芬兰、瑞典和冰岛三国采访、~年9月访问韩国、~年9月访问香港、~年10月访问马来西亚就是很好的印证。

国内外的游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使我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的休闲、韩国的寡欲、冰岛的独特、大马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12月,我冬日里赴深圳对华为和中兴通讯总部的体验更是加深了我对中国通信企业的感性认识。

值得指出的是,~年我的创作具有高涨低落高涨的典型特点,1~3月我踏实运作写出了不少作品,比如年初对无线、数据和光通信的十大预测,五问push-to-talk综述,数字集群的三篇分析等无论在时间和深度上都做的不错。然而3月以后,由于其他事情所累,文章质量出现下滑。所幸,年底我又重新回归,创作的四大疑问考证td-scdma以及访问华为的文章都引起了关注。

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也是我在~年力图坚持的信念,除了客观公正报道为读者负责之外,与业界主流厂商保持紧密的联系也非常重要。xxxx)在~年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一年运作,岁末的访问量已经突破了1万人次。年中创立的跃龙看世界newsletter在沟通客户方面也起到了独特作用。

在坚持塑造个人品牌的指引下,我的知名度在~年有了很大提升。通过主持无线与投资全球论坛和apoc~亚太光通信产业论坛,以及与sohu联合进行通信展总裁在线的主持,扩大了在业界的影响力。这可以从闫跃龙在互联网搜索中的条目可见一斑,例如在google和百度中的收录条数分别为5140和10200。

我的确非常热爱媒体这个行业,但在深入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不少隐忧,其中既有客观的不足,当然自身的不足也逐渐显露。

首先,通信行业的封闭以及专业媒体的狭窄定位令我很苦恼,~年我的文章中多数仍为褒扬性的,批判性的寥寥。而且,行业不景气、政府监管水平甚低以及运营商垄断日盛都令人气馁。在影响力方面,日报、周刊正在迅速超过月刊,网站的影响力更是如日中天,如何综合利用各个媒体实现自己价值非常关键。

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性格以及多年的工科背景,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亟待提高,这已经严重阻碍了我的发展。克服懒惰、加强沟通在大多数时间里我做的不太好,这一点必须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否则将来一事无成。

第三,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提高也必须提到我的日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这两种能力决定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充分利用目前平台,打造自己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不能再靠单打独斗来赢取成功,应该创造并抓住每一个机遇,创造并维护每一个资源,继续自己的用心成就一切理念。

猴年逝去,鸡年降临,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希望。在北京飘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回乡看望了我的父亲,那里的生活依然艰苦。在母亲坟前我再一次放声大哭,有感激也有自责。我愈发感到,过去的永远不能忘却,将来的永远值得期望。

祝所有认识我和我认识的朋友们新年快乐。

it企业2016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二

工作一共区分8类,梳理如下:

1、重点工作

严格按进度计划完成科室领导安排的重点工作任务,今年安排本人完成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项:重要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研究与监控、中心实操与培训环境建设。其中,重要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提升专项工作先根据多种调研途径(北塔监控、用户体验监控、it服务台事件单、业务部门用户Q群反馈和基层单位走访),收集了协同、资产、财务、人力、营销、集成、综合及公共服务8类14套总部关键应用的性能与可靠性现状,从而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经统计,需提升硬件配置的系统有2套,执行平台软件(中间件、数据库)基础优化的系统有13套,需优化应用代码的有9套,提升可靠性的有4套。本人扎实推进优化工作,组织平台软件运维服务商、各应用开发商和系统管理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整改措施。重点针对关键应用的差性能表现,利用先进的黑、白盒性能监控工具定位性能瓶颈,向开发商出具监控报告和诊断报告等佐证材料,同时提出优化建议。并采用逐层递进、主辅分明的优化思路:先提高硬件配置,避免硬件资源瓶颈;继而优化平台软件配置,为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最后优化应用代码,争取从根本上消除性能缺陷。通常前两步为治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用的差性能表现;最后一步为治本,能极大改善差性能,使应用系统的响应速度有质的飞跃。实践证明,该思路有效地指导了应用性能提升工作。1-5月,分阶段开展总部weBoa性能优化工作,组织博联公司和系统管理员先后完成硬件升级-平台软件参数优化-历史数据分离-应用代码优化4个环节的工作,期间首度使用蓝科用户体验监控工具来获取系统整改前后的性能表现数据。并根据实践结果总结优化经验,便于后续工作开展。6-7月,着手调研总部关键应用系统性能与可靠性现状,同时到基层单位进行现场调研,从而制定出性能与可靠性提升工作方案。8-10月,共完成13套重要系统的平台软件(中间件、数据库)优化;截止11月底,共召开3次性能诊断报告会,涉及营销、资产、财务、集成、综合类9套关键应用。会议分别召集95598客服管理、95598网上营业厅、物资miS、FmiS、资金监控与调度、集中核算管理、门户、omS、领导干部考评9套在运系统的开发商和运维人员,针对用户体验监控报告、数据库性能诊断报告、优化咨询报告展开深入讨论与技术交流,落实整改计划。而一些重要的在建系统,如南网协同办公和it服务管理,则向厂家出具试运行阶段的黑、白盒性能监控报告,要求在项目验收前务必整改完。截止12月,性能问题突出、用户体验较差的4套应用--95598客服管理系统、资金调度与监控系统、物资miS、南网协同办公系统均优先提交了解决严重性能问题的程序升级包,性能表现得到明显改善,后续阶段还会持续执行优化。其他应用也安排在明年初陆续提交整改。纵观以往的系统运维,更多的是通过提高硬件配置、调整平台软件配置来改善系统性能,通常这些措施收效甚微,难以看到系统响应速度有明显提升,一些关键系统的用户体验长期不满意。通过今年这个专项工作,改变原有工作思路和方法,将整改的重点放在应用上,创新地引入一黑一白两种性能监控工具获取应用系统及平台软件运行状态相关的数据。黑指黑盒级的用户体验监控工具,主要监控真实用户访问页面URL的响应时间,分段展示服务器处理、网络传输、客户端处理环节的耗时;白指白盒级的数据库性能监控工具,主要监控SQL代码的执行性能,找出代码上的性能缺陷。向厂商出具问题诊断报告,并利用整改工单跟踪其每一阶段的整改工作,有针对性的复核整改结果,形成pDCa闭环管理。

用户体验是中心领导在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到完善运维体系提高信息专业系统实用化水平时出现的新名词,注重用户体验意味着信息运维开始关注应用系统使用者的满意度,这是服务理念的升华。建立用户体验监控也弥补了之前仅有设备级监控缺少应用级监控的空白。今年本人主要完成两项事情:1.参与计划科的用户体验研究项目实施,其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用户体验指标体系和用户体验设计规范,前者为评估应用系统的用户体验提供指标选择,后者为项目建设提供设计上的指导。2.研究用户体验监控技术,选取试点应用系统,按月出具用户体验监控报告,梳理统一的模板。今年选取的试点系统有5个(物资miS、资金调度、FmiS、协同办公、95598客服管理系统),获取的用户体验监控数据同时为性能提升工作所用。作为项目组一员,本人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并在生产环境部署不同的用户体验监控产品,特意选取不同技术架构的关键应用进行监控,在实践中研究监控工具的特性和用户体验指标统计,同时将实践结果数据提供给研究人员,参与多次项目相关的技术交流会。项目于10月中旬通过科技项目竣工验收,重要研究成果--用户体验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指标维度定义、指标权重定义和指标测量方法三方面内容。指标维度由美观体验、阅读体验和交互体验三大类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用户的总体感受,每一大类又细化若干个子项。每一个子项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制权重,通过相应的测量方法可以量化应用系统的用户体验情况,实现评分制度。而性能表现,仅是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子项。用户体验监控产品的功能也以监控系统可用性和性能、统计相关指标为主,所以应用系统的月度用户体验定检报告主要展示的是性能和可用性方面具有代表性定量指标。发现的性能或可用性问题均纳入开发商的整改计划。1-5月,使用用户体验监控工具出具总部weBoa的用户体验定检报告,作为性能整改的依据;8-12月使用工具出具95598客服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的用户体验定检报告,作为性能持续整改的依据;8-12月使用oRaCLe公司如意产品出具物资系统和南网协同办公系统的用户体验定检报告,作为性能持续整改的依据。此外,还利用工具对比整改时间前后的用户体验统计数据发现,95598客服系统、资金系统和物资系统的性能均有明显改善。实践证明,用户体验监控对应用性能问题诊断和优化效果验证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信息中心实操与培训环境是为了满足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运维人员实操技能培训及在运系统相关测试三方面的迫切需要所设。信息化项目建设需要测试或用户操作培训环境;信息运维人员要提升实操技能需要动手演练环境;在运系统出现未知原因的故障、备份恢复或程序更新也十分需要测试环境。这个环境的规划包括网络、服务器和统一存储,硬件设备约由25台高配置的服务器和2台统一存储(iBmDS4700和H3CipSan)组成,存放在C座7楼测试机房,占据7tp2-7tp5机柜。其中,统一存储容量将近10tB,具备容纳所有关键应用系统业务数据的能力;19台服务器纳入VmwaRe虚拟资源池,余下6台物理机(3台小机,3台pCSeRVeR)专门部署不能使用虚拟机的系统,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3月份制定工作方案,4-6月完成硬件设备上架、布线、调试、开通防火墙策略、vmware虚拟平台部署等具体工作,7月份建成投运。截止12月,共为营配信息核查、决策支持系统、营销miS、两册管理系统、综合计划与统计节能管理系统、服务器节能研究等7个项目的建设提供用户培训/测试/研究环境资源,同时为门户系统、X3、文档加密、人资、内部邮件、北塔等在运系统提供配套的测试环境。用于故障诊断测试、选型测试、版本更新前测试等。

2、项目管理

本人今年主要负责两项日常生产资金计划(自控项目):应用系统性能优化与内存数据库研究。其中,应用系统性能优化是重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提升工作的配套项目,旨在优化应用系统性能,改善用户体验的响应速度,提升满意度。建设内容包括:

制定主流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基础优化规范;

对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和中间件实施基础调优;

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性能诊断;

针对存在严重性能问题的业务模块进行SQL代码诊断;

根据性能问题诊断报告制定优化策略(包括数据库代码优化、表结构设计、数据分离等),提供咨询服务;

截止11月底,上述主体工作均已完成,交付物之一的平台软件的基础优化规范用来指导今后应用系统的平台软件部署工作。以往大多应用系统的集成商在安装台支撑软件时普遍缺少基本的优化措施,平台软件的各类参数配置通常按初始的默认值所设,很难为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极大影响应用系统的性能表现。该项目优化了13套在运系统的中间件和数据库的参数配置,并梳理出优化规范,为今后的在建应用系统部署平台软件时提供优化策略。此外还出具了9套关键应用的数据库性能诊断报告,对营销、财务、资产、集成和综合类共计9套在运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进行多维度诊断和实时监控,特别关注业务高峰时段或发生故障时段的数据库日志、数据库碎片、资源使用情况、等待事件、表分区、索引、典型操作的SQL语句执行效率排行等,从而找出存在性能缺陷、执行效率低的SQL代码及设计不合理的表结构,并出具优化报告,为开发商提供咨询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性能整改工作。

内存数据库是大数据时代引入的一种颠覆传统磁盘数据库技术的新型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研究与应用项目选取了业界主流内存数据库产品--oRaCLe公司timesten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关键技术涉及内存数据库的性能、高可用机制、数据持久化等方面,同时结合具体的应用系统,考察其使用内存数据库后,在性能、高可用性和数据可靠性三个方面相较于关系型数据库存在何种优势或劣势,具备何种特征特性,如何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结合使用,扬长避短,最后形成研究成果报告,评估timesten能否作为一种即满足数据持久、可靠及高可用,又满足高并发量、高实时性、大吞吐量业务需求的优秀解决方案。研究内容包括:

timesten内存数据库性能

timesten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技术

timesten内存数据库双机集群高可用性

timesten内存数据库数据持久化与可靠性

对应的研究成果包括:《timesten性能研究报告》、《timesten内存数据库数据同步机制研究报告》、《timesten双机集群高可用性研究报告》、《timesten数据持久化与可靠性研究报告》和一个实验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内存数据库。截止12月完成了所有研究工作:在iBmaiX小机上搭建财务系统内存数据库双机集群,集群软件选取aiXHaCmp。通过开发主备故障转移脚本,实现集群的高可用性,并执行timeSten产品其他特性的评测,编写4份研究报告分册。内存数据库集群高可用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最大的技术难点,研究结果证明内存数据库能像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一样,采用多节点集群部署方式解决稳定性问题。

3、系统运维

本人负责财务域的信息系统(包括FmiS及接口、集中核算管理、本部核算管理、资金调度与监控、财务决策支持、资金采集与回流)和审计域信息系统(审计管理信息、审计现场作业、审计报表)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定期安全加固工作。作为公司六大关键业务系统之一的财务系统十分强调系统运行稳定及业务高可用性,素来维护压力大。本人注重积累故障处理经验,除了掌握基本维护操作外,还钻研有关平台支撑软件(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的日常管理和性能优化,工作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系统故障快速处理方法,完善应急预案和运维手册。着重从应用代码优化的角度提高财务类系统的性能,结合用户体验监控工具出具月度用户体验定检报告,组织厂商开展系统性能整改。5月到北海供电局调研财务系统的用户体验,维度包括功能易用性、功能缺陷和性能三大方面。根据基层访谈和用户Q群反馈意见发现资金调度与监控系统存在明显的性能问题和部分功能缺陷及易用性问题,用户体验较差,故将其纳入重要系统性能提升专项工作范围中,同时督促远光公司首先对功能进行完善,于7月解决基层单位用户关注的功能问题,将提升用户体验工作落到实处。10月,与远光公司召开FmiS、资金调度、集中核算管理三套系统的性能诊断报告会;11月远光公司对资金系统执行第一阶段的性能整改,解决引发系统频繁卡死的严重性能问题,并持续优化,计划在2016年1月执行第二阶段的应用性能整改。明年2月也计划部署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建设项目(硬件部分)所采购的硬件负载均衡器,从硬件方面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此外,FmiS与集中管理系统的性能优化也安排在明年初开展。审计管理系统也在今年年底完成可靠性提升工作--采购高配置的物理服务器,由原来的单台数据库服务器改造成数据库双机集群,为明年部署南网推广的综合管理系统审计子系统做好准备。

此外,还配合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于10月完成2016年FmiS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并在12月落实整改计划和措施。

4、测试管理工作

今年继续开展测试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组织项目验收测试、信息系统测试、在运系统故障诊断和产品选型测试。项目验收测试目的是降低项目建设风险,确保系统验收前质量符合验收要求;信息系统测试则是降低运维风险,在新系统上线前或在运系统发生较大变更后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可用再给用户使用。而在运系统故障诊断测试则是针对投运后发生故障的系统进行故障原因诊断的测试,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本人组织、协调或参与各种测试工作开展,主要包括:

2016年3月--组织内部邮件升级与改造项目的选型测试,针对

coremail和亿邮两家公司的邮件系统。参与测试工作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开发厂家和博联研发部,制定并组织测试方案讨论,考察邮件系统的性能表现和安全功能。

2016年4月至5月--组织综合统计平台开发项目验收测试和网络

舆情监测系统升级与完善项目性能测试,参与测试工作的人员包括系统管理员及开发厂家。

2016年5月--参与两个一类项目的测试工作: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性能测试和电网规划系统上线,参与测试方案的制定。

2016年7月--组织it服务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评审测试方案,

跟进测试所发现的软硬件问题处理,测试参与人员包括博联公司和广思公司。

2016年8月--组织理论线损系统性能测试,评审测试方案。测试

参与人员包括博联公司和开发厂商

2016年12月--组织集成商对综合管理系统审计子系统的数据库

集群执行功能测试,评审测试方案,监督测试执行情况;组织深信服公司对财务系统的硬件负载均衡器集群执行功能测试,评审测试方案,监督测试执行情况。

5、技术人员成长

结合中心实操与培训环境,本人今年共组织4期信息运维人员实操技能培训,推动技术人员成长。每期培训的主题紧都扣运维工作所接触的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虚拟化、集群几大技术领域。本人负责制定课程内容、协调培训讲师授课、落实培训时间、申请会议室。这4期培训包括:

2016年6月:《VmwaReeSXi5虚拟化实战》;

2016年8月:《iBmaiX操作系统日常管理与安全加固》;

2016年11月:《oRaCLe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2016年12月:《weBLoGiC中间件集群日常运维》;

每一期实操课程设计旨在让运维人员掌握技术原理、工作机制和日常维护技巧,为今后的系统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除了现场讲授,还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使无法来到现场的基层单位信息人员也同步得到培训,并辅以真实环境实际操作和案例演示,使学员受益匪浅,达到以培促学的目的。

6、一体化制度建设

参与公司一体化制度建设,按计划完成财务类和审计类信息系统相关运维手册、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图纸的修编工作。

7、信息运行值班

作为信息中心监控与it服务的技术后盾,遵照科室安排做好事件经理值班工作,负责派发事件单,跟踪事件处理流程,审核变更申请单,进行派工和变更回顾,认真完成值周每日两次机房巡检

8、其它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本人也注重岗位技能学习与专业知识扩充,积极参加岗位相关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今年参加的5次外部技术培训和7次技术交流包括:

2016年2月:参加为期一周oRaCLe中间件培训;

2016年4月:参加为期一周oRaCLe大学关于数据库性能调优的培训;

2016年5月:参加信息安全管理及应用培训,作为讲师之一宣贯《信息系统与信息设备准入安全规范》;

2016年9月:参加为期一周南网服务器运维技术第七期培训班;

2016年4月:参加oRaCLe如意用户体验监控技术交流会

2016年5月、6月、9月:举办三次用户体验监控产品应用交流会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2

关键词:生产实习;运转实习;供热工程;供暖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30-02

一、引言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主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研发、运行管理等工作,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本专业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是建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需要任课教师通过长期的摸索,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在这些方面,许多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同仁给出了众多的意见和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7]运转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是兰州交通大学建环专业教学人员提出的一种教改方案,是生产实习划分出来的一个分支,实习的内容是通过对我校教学楼的供暖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测试,了解供暖系统运行工况分析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进一步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运行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我校原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

生产实习对建环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相关的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的方法;具有设备测试、调试以及运行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我校原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招生规模大,建环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大约为150人,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实习单位和实习经费作为支撑,而现实情况是经费少,可供实习的单位又有限,致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环节上的训练少之又少,不能很好地体现实习目的,未能达到实习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如设备测试、调试及运行管理这一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二是建环专业的专业课普遍安排在大学四年级讲授,而旧模式下的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专业课的原理和系统不甚了解,导致实习效果较差。

三、运转实习的创新模式

1.分步实施:原生产实习的时间设定为5周,实习周期较长,新的创新模式是将原生产实习划分为生产实习和运转实习两个环节,其中生产实习时间定为3周,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了解本专业工程安装施工方面的相关技术和要求;运转实习时间定为2周,包括测试和参观两部分,其中测试部分安排在大四学年上学期,在12月份进行,培养学生在供暖系统认识、能耗分析、故障诊断等方面的能力;参观部分安排在大三学年下学期,培养学生在产品生产流程、系统运行模式等方面的感性认识。

2.实习模块化:将运转实习划为实习动员、供暖系统调研及测试、撰写测试报告、现场参观四个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四、运转实习创新模式的具体设置

各模块的具体设置、内容、目标介绍如下:

1.实习动员。由建环系运转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安排方面的介绍及实习纪律、实习安全的强调。

2.供暖系统调研及测试。要求学生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供暖系统及散热设备等基本资料的调研工作,测量工作主要是针对学校的第四、五、六教三个教学楼进行,时间设置为连续12个小时,一般选择在供暖期的低温天气进行,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也可对学校的供暖情况进行检测。学生大约每13人分成一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和一名研究生协助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室外温度、室内温度、教学楼热力入口处供回水温度、流量及散热器进出口温度等参数。旨在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供暖系统的组成、介质温度和流量等测试仪表的原理和使用。

3.供暖系统测试报告撰写。要求学生根据测量和调研获得的数据,进行实习报告的撰写,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其测量及分析结果进行论文撰写。内容上主要包括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实测单位面积每小时耗热量变化曲线、设计条件计算单位面积每小时耗热量变化曲线(水平线)、根据散热器面积及热工参数计算单位面积每小时供热量变化曲线的绘制;在温度和耗热量等运行参数比较的前提下进行供暖系统运行故障的诊断、运行状况的分析并给出建筑节能的建设性意见。格式上要求完全按照正规出版论文的格式进行书写。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运转实习参观。时间设置为三天,以参观的形式进行实习,主要对本专业相关产品生产厂家、供暖系统使用单位进行实地参观。由带队教师分批分场次引领学生进入,以提高实习效果,旨在使学生了解相关产品的类型、特点、生产工艺,以及供暖系统组成、型式。

五、运转实习的考核方法

为了避免在评价过程中客观评价指标被忽视的问题,实习成绩采用五级制,考核过程中考虑到多方面因素,根据学生的供暖系统知识的预习程度、出勤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日志及实习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综合评定成绩构成比例为:预习10%;出勤10%,动手操作能力10%;实习纪律10%;实习日志及报告60%。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制度,以期望给学生一个公平合理的成绩分布。

六、总结

兰州交通大学的“运转实习”环节经过几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首先因为实习周期短、动手操作要求高、过程不枯燥,所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实习报告的撰写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去整理所学理论知识,查找相关资料,使用绘图软件来完成;再次运转实习在完成培养模式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减轻了由于完全依靠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的不确定性和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其成果在普通工科院校具有较高推广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余晓平,刘丽莹,付祥钊.校企合作培养建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分析[J].暖通空调,2013,43(8):20-23.

[2]张冶.供热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1):130-131.

[3]陶爱荣.供热工程课程教学中的角色模拟方案及应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8,8(3):60-63.

[4]江煜,唐艳娟,古丽马兰.供热工程项目教学法可行性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4,13(1):112-113.

[5]张登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18-20.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航天型号;技术评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11年卫星发射将取得新的突破,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对评审进行优化势在必行。在不降低评审把关作用的前提下,基于提高评审有效性的航天型号评审项目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单位进行的评审涉及预先研究、产品化、型号研制等方面,本次调研针对航天型号评审进行。下文中论述的评审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型号研制技术评审。本文对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基于提高评审的有效性提出了航天型号评审工作的改进措施。

1.航天型号评审现状

1.1评审的定义和目的

技术评审是在航天器型号研制过程中由型号内、外的同行专家对型号产品的设计、制造、总装、测试和试验工作进行的评议审查活动。技术评审是为型号技术决策和行政系统管理决策提供评审意见的一项必须进行的工作,评审不改变型号原有的技术责任和管理责任。

1.2型号技术评审分类

型号技术文件类型一般有设计类、产品保证类、工艺类、总结类、技术状态更改类、质量问题归零类、出厂评审类等。

设计类细分为:方案论证报告类、初样设计报告类、正样设计报告类、任务书/技术要求类、产品规范/技术条件类、接口类、研制技术流程类、研制计划流程类、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设计报告类、测试覆盖性分析报告类、计算文件类、材料,元器件选用清单类、关重件及目录外材料/元器件清单类、软件产品类。

产品保证类文件包括产品保证要求、产品保证计划。

工艺类细分为:工艺文件、大纲文件(试验大纲、测试大纲和验收大纲)、细则文件(测试细则、验收细则)、测试程序文件。

总结类文件细分为:测试总结报告/试验总结报告类、技术攻关报告类、研制总结类、复核复审/复核复算类。

技术状态更改类文件指以技术状态管理相关内容为主的技术文件,如技术状态更改论证报告、技术状态更改专项报告等。

质量问题归零类文件包括质量问题技术归零、质量问题管理归零。

出厂评审类文件包括元器件出厂专项评审、软件出厂专项评审、可靠性与安全性出厂专项评审、质量问题归零出厂专项评审、技术状态更改出厂专项评审、风险分析与控制出厂专项评审、系统级出厂评审。

1.3型号技术评审的管理

目前型号承制各单位按照型号评审的要求,技术文件均开展室级、车间级审查或评审。型号技术评审实行分级管理,单机文件经过研究室和厂、所级技术把关,分系统文件经过厂、所级和总体技术把关、总体文件经过总体和项目办把关。为确保质量,部分分系统文件也由项目办进行了评审。院负责的型号评审工作主要是出厂评审、转阶段评审、共性问题归零评审。技术评审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准备、评议审查和问题跟踪管理三个阶段。

1.4型号技术评审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的单位涵盖了总体、分系统和单机单位。总体以XX星总体为例,分系统以XX星热控分系统为例,单机以XX星用二次电源为例。调研采取会议、座谈、书面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的对象既有型号总设计师又有一线设计人员,既有机关部领导又有基层管理人员。

各单位调研的结果存在很多共性的表现。这里对单机、分系统、总体进行举例说明。涉及到的所有文件均开展室级、车间级审查或评审,开展的形式多样,评审形式包括:会议评审、函审和审查。

单机产品以XX星二次电源为例。整个研制周期共编写152份,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89份;正样阶段63份。软件以XX卫星帆板驱动机构LtU软件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29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9份,1份进行了所、厂级评审;正样阶段20份,其中1份进行了所、厂级评审。

分系统以XX星热控分系统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108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43份文件,所级评审8份,项目办级评审8份;正样阶段65份,其中所级评审6份,项目办级评审6份。

总体文件以XX星为例。整个研制阶段共编写560份文件,全部进行了研究室和所级评审。其中初样阶段211份文件,项目办评审57份,院级评审8次;正样阶段339份文件,项目办评审78份,院级评审13份。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调研过程中发现:型号研制过程中进行的大量评审确保了研制质量,起到了专家咨询把关、协同设计、各方认可、集思广益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会议评审工作量大,参会人员多

技术责任制不充分落实,导致大量文件进行会议评审。目前大量评审会议进行的不是真正意义的评审,不符合评审的定义,而是在进行技术协调、设计优化、状态确认。会议评审数量多,导致项目办、总体人员、技术专家参会频次大。参会人员没有严格限制,导致参会人员多。

存在用评审会议代替集同设计、技术协调、复核复算的现象;报告编写者在编写报告过程中仅仅同各专业、各系统进行了局部的技术协调。利用评审会议进行充分的各专业和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集同设计,导致同一份文件多次评审。真正意义上的集同设计是可以同时完成多份文件的技术协调和多个设计指标的优化。对于计算分析类文件更好的技术把关形式是复核复算。

存在用评审证明书代替文件签署责任、技术问题处理单的现象;有些文件无需专家评议审查,完全可以通过文件签署责任制保证其正确性,但仍然进行评审。造成参会人员多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型号利用评审会议争夺人力资源,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研究室领导利用评审会议进行员工培训。

2.2评审有效性不够,管理不规范

用户对航天器的要求不断提高,型号周期短,技术难度大。需要评审的项目数量大同,有限的专家资源和紧张的研制周期之间存在矛盾。评审策划不够,评审文件准备不充分,提交到评委的时间太晚,导致评委无法认真仔细的审查。会议时间较短,报告时间较长,评委发言时间不充分等。评审组组成不够合理。会议组织者没有充分分析评审要点,没有根据评审内容确定相关专业的专家。目前,院没有专业齐全的评审专家名库。被评审方对评委提出的建议和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并进行落实和解决。评审会议待办事项缺乏闭环管理。

3.解决措施

3.1落实技术责任制,严格进行两级技术把关

所有的技术文件必须开展室级、车间级的技术把关,把关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必须形成技术把关的记录。严格执行“单机文件经过研究室和所、厂级技术把关,分系统文件经过所、厂级和总体技术把关,总体文件经过总体和项目办把关。”目前的产品保证队伍体系设置有:项目办产品保证经理(副总师)、分系统产品保证经理(副主任设计师)、各研究室或产品中心产品保证经理(副主任),确保所负责产品质量。确实落实各级产品保证经理在技术文件把关中的职责,由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提出评审项目建议,并分析评审项目的评审要点,作为评审会议邀请相关专家的依据。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根据文

件内容分解技术责任,并对技术责任分解的正确性负责,填写“技术分解表单”,作为技术文件的一部分进行归档。相关技术责任人均需对报告进行会签。会签的过程中可以自行组织小范围的技术协调等活动。各级产品保证经理提出复核复算项目的建议,组织工艺集中审查、会签。

3.2改变重要评审组织模式,提高评审有效性

重要技术评审采取复核复审与评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相对充裕的时间内,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集同复核复审,并将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设计师的反馈意见集中汇总,形成最终的评审结论。重要技术评审全过程所产生的所有质量记录须经设计师汇总、整理形成“XX专题总结报告”,并扫描归档。

3.3优化型号评审工作,提高评审有效性

(1)评审项目的设置,控制评审级别

由各级产品保证经理编制单机、分系统、系统级评审项目清单,相应管理部分审查评审项目的必要性。评审项目应该是技术上确有评议审查必要或管理程序要求。评审项目内容要避免重复,内容类似尽可能合并。控制评审会议级别,在充分地进行两级技术把关的基础上,能够一级完成的评审项目。尽可能不进行两级评审。

型号方案转初样前,进行产品保证策划和技术状态基线2个专项院级评审;可靠性和安全性、元器件2个专项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型号转初样评审总报告中反映,同时在总报告中要包含“九新”分析、FpGa产品选用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内容。直接进入正样研制阶段的型号按照方案转初样模式进行评审。

型号初样转正样前,进行产品保证策划专项院级评审;可靠性和安全性、元器件2个专项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型号转正样评审总报告中反映,同时在总报告中要包含“九新”分析、FpGa产品选用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型号出厂评审,按照首飞型号、国家重大工程型号、非首飞型号、批产的装备型号等类别,采取不同的评审策略。

对于首飞型号,型号出厂前,进行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8个专项院级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国家重大工程型号的评审方式按照首飞型号进行。

对于非首飞的型号(不包括批产的装备星),型号出厂前,进行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6个专项院级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只进行项目办级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2个专项不再进行项目办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

对于批产的装备型号,型号出厂前,进行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3个专项院级评审,若批产的装备型号同时出厂,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如xx卫星02、03、04星可合并进行3颗星质量问题归零专项院级联合评审);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软件3个专项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院级联合评审;重要分系统出厂专项评审可分别和型号对应相同专项合并进行项目办级联合评审,不再进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2个专项不再进行项目办和院级评审,其内容在风险分析与控制专项报告中反映。

型号发射场加注暨转场前评审报告中要包含型号进场后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情况,并积极研究更加适合航天新形势的型号发射场加注暨转场前评审管理模式,引导和推行视频会议评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评审有效性。

(2)采取多种审查手段

严格按《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设计文件的签署规定》落实三级审签制度的责任制,提高技术文件设计、校对、审核、工艺、标审、会签、批准工作的有效性。

发挥集同设计会、技术协调会在研制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技术问题通知单、更改单、现场问题处理单、技术状态更改单等的作用。

研究函审等其他专家评议审查的方式。

(3)控制参会人员数量

在确保各方认可的前提下,按照会议议题杜绝无关各方人员参会,同时严格控制相关方参会人员数量。

(4)评审时机的选择

在轨故障预案、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可靠性和安全性4个专项的评审时机提前到型号总装测试开始后至型号力学和热试验开始前期间进行;软件专项的评审时机提前到型号软件落焊前进行;质量问题归零、技术状态更改、风险分析与控制3个专项的评审时机在型号完成力学和热试验完成后至出厂前期间进行,其中地面测试设备、元器件、软件等专项评审后若再次发生质量问题,在质量问题归零专项报告中反映。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4

【关键词】指令接收机虚拟仪器自动测试

【abstract】amissileintotheoverhaullife,itscommandreceiverhavehighfailurerate。Byanalyzingtheworkingprincipleofacertaintypeofmissilecommandreceiver,thisthesisdeterminesthemissilecommandreceivertestsystemrequirementsandfunctionsanddescribesthehardwaresystemcomponents.atthesametime,thispaperelaborateshowtousethevirtualinstrumenttodesignanddevelopthesoftwareandthetestsystemofcommandreceiver,thistestingsystemisavailabletotestandlocatethefaultofthecommandreceiver,aswellastoensurethequalityofthemaintenance.

【Keyword】commandreceiverVitest

1概述

我国引进的XX系列武器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好,机动性能强。为解决XX系列导弹指令接收机组合测试困难、修理难以保障的问题,利用前期反设计工作所积累的技术资料、修理经验以及数据为依据,开展对指令接收机组合检测设备的研制。

指令接收机在导弹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通信作用,没有指令接收机的正常工作,导弹和地面设备就缺少了有效的沟通桥梁。所以指令接收机关系到整个导弹控制系统和引战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通过对XX导弹指令接收机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制和开发了指令接收机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快速完成对XX导弹指令接收机组合的检测,进行准确的故障定位,减少指令接收机组合的维修周期,保证修理质量。

2指令接收机工作原理分析

指令接收机控制通道收发天线转换开关接收照射制导雷达发来的高频信号,送给控制通道接收机,同时还向地面发回地面应答脉冲和各种信息。控制通道接收机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再经放大、区分将形成信息的特征符及应答机的触发脉冲,从接收机输出的中频信号送到指令译码器和无线电引信上。接收机还配合完成对本机振荡器速调管和应答机磁控管频率的调整任务。指令译码器对接收机传送来的信号进行时间选择,译出导弹密码和指令码,送给自动驾驶仪或者无线电引信。同时起到同步器作用,产生波门脉冲发送到接收机。

3系统功能

指令接收机测试系统,用于对指令接收机进行功能检查和测试,以检查指令接收机的功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技术性能是否满足正常工作需要,发现并及时排除组合故障,并将故障隔离,达到高效维修的目的。其主要功能为:(1)测试诊断数字编码信号时序状态的能力;(2)测试诊断通道频率特性的能力;(3)测试诊断译码器电路工作性能的能力;(4)测试诊断各级直流电源整流电路性能的能力;(5)测试诊断aGC功能及动态范围性能的能力;(6)测试诊断指令接收机带宽、灵敏度和放大倍数的能力。

4系统组成

该测试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主要由3部分组成:测控计算机、仪器系统ate和软件平台系统。如图4-1。

主控计算机包括嵌入式控制器及监视器,它主要提供测试系统的人机接口、测试执行过程中驱动pXi总线仪器系统、管理与执行测试软件等功能。

仪器系统提供测试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激励信号、传感器。它包括以下硬件资源:pXi机箱、pXi功能模块、以及各种供电系统组成。

测试系统软件平台是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是测试程序开发和运行的环境。就是在计算机windowsXp操作系统和开发应用软件平台上设计、构建和编写应用程序,实现测试系统的运行和各种测试功能。

5硬件设计

5.1测试系统专用适配器

适配器主要实现虚拟仪器与被测组合之间的信号转接,电源与被测组合的连接,各种信号处理电路提供的激励信号与虚拟仪器、被测组合渐渐地连接及被测组合响应信号的检测等功能。虚拟仪器通过适配器想被测组合发送指令、激励信号,同时被测件的反馈信息通过适配器送往虚拟仪器。其功能原理如图5-1。

5.2pXi测试资源

产生被测组合所需的激励控制信号,连接pXi各种板卡和测试适配器,进行信号交联检测,对配置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接口资源分配。功能原理如图5-2。

6测试系统软件实现

6.1软件开发平台

XX导弹指令接收机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采用windowsXp为操作系统,LabView2009及pXi各模块驱动程序及配套实时开发软件包、报告生成工具包等为平台,这是一个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强大且使用简单,支持网络操作、数据库与统计分析等复杂功能。测试系统程序能够对指令接收机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测量与显示,并能对参数出现异常时给予实时报警。

6.2软件结构设计

软件是虚拟仪器的关键,通过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各种管理程序和各种车是应用程序,一方面实现虚拟仪器图形化仪器界面,给用户提供一个检验仪器通信、设置仪器参数、修改仪器操作和实现仪器功能的人机接口;另一方面使个测试应用程序和激励部分和测试部分的设备相配合,完成对被测设备的数据采集、自动测试、修理和故障诊断等,并完成数据的存储和打印。

XX导弹指令接收机测试系统软件结构如图6-1

6.3各模块程序测试流程

测试系统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主控软件负责测试操作人员与测试系统的交互操作。各测量内容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主控软件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根据所需测量内容直接调用相应的模块,通过软件依次完成指令接收机组合供电参数、数字编码信号时序、aGC功能及动态范围性能、通道频率特性等性能的检查,并将所测的结果实时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并保存于计算机中。

6.3.1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主要用于为测试操作人员提供与测试系统交互的窗口。通过主控模块操作人员提供与测试系统交互的窗口。通过主控模块操作人员可以完成测试系统中提供的诸如用户管理、测试参数设置、系统家电、系统自检、自动测试、手动修理以及测试结果显示等功能。主模块由四部分组成,标题栏、版本信息、菜单栏和选择子界面。主控模块流程图如图6-2所示。

主控模块采用LabView控制结构中的eventStucture结构和whileLoop结构来实现整个测试系统的交互操作。其中whileLoop结构用于驱动软件系统的运行;eventStucture结构完成相关测试模块的调用。各个测试模块都以独立Vi的形式供主控模块调用,当调用相应测试模块后,其用户界面嵌入主界面完成交互操作。

6.3.2用户登录模块

用户登录模块主要用于测试操作人员登陆测试系统。用户在登陆时需要输入有效地用户名、密码及其自驾编号。如果输入信息正确,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登陆测试;单击取消按钮则退出系统。登陆模块流程图如图6-3。

6.3.3测试模块

测试模块主要完成指令接收机的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对于相应的测试可以给出供电参数、数字编码信号时序、aGC功能及动态范围性能、通道频率特性等性能的测试结果并进行判定,最后生成报表。测试模块流程图如6-4。

测试模块就是通过测试系统提供各种激励信号,将采集指令接收机的输出信号与规定的输出值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指令接收机状态的判断。输入的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可以直接通过LabView中的图形化编程语言来实现。数字信号则需要使用数字信号采集器来实现。测试模块的程序结果如图6-5

6.3.4报告生成模块

检测报告则是使用LabView的Generationtoolkit工具包来实现,它可以集成woRD、eXCeL等属性,实现测试报告的迅速生成,同时具有生成报告的不可改写的功能,其程序如图6-6。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可以满足日常修理检验的要求,同时报告生成分自动测是数据和手动测试数据两部分进行保存,保存设置路径和名称均按照测试程序内容进行。

7试验

通过对XX导弹指令接收机进行测试,测试能够满足之前的设计需求,完成对导弹电源、aGC性能、通道频率特性等参数的测试和故障定位。测试软件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数据测量结果准确。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

8结语

指令接收机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高了测试效率,对测试系统软、硬件的通用型和可扩展性做了探索和尝试。选用pXi总线和LabVeiw设计得测试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报告生成的人物。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在软件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译码器部分时序不清,译码功能不能够准确测试等。随着修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虚拟仪器技术的逐步成熟,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会日益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对元.精通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修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29.

[2]田芳宁,孙国强.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与实现[J].研究与开发,2007(26):28~29.

[3]吴法文,张昭建,罗非心.导弹指令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21(7):1753~1756.

[4]商伟娜,高宝成.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7,35(7):160-164.

[5]侯国屏,王|,叶齐鑫.LabView7.1编程与虚拟仪器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266-268.

[6].基于LabView的舵机传动机构性能测试系统[J].软件导刊,2014,13(4):41-43.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5

【关键词】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集成检测系统

随着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光伏电站行业的到了迅速的发展。至2013年我国光伏电站已达到了1716万-千瓦的装机总量。因为光伏电站的装设适用与任何能够取得光能的地方决定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征。现在光伏电站实行并网运行,这就给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检测评估。经过相关研究一些检测系统被研发,本文将针对光伏电站特有的环境因素采用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设计进行阐述。

一、集成检测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一)集成检测系统的特点。集成检测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通过集成检测系统的检查实现对光伏电站系统的控制和数据的采集。根据国家电网相关规定对光伏电站发电的电能质量、发电功率、低压穿越、防孤岛以及并网后频率的扰动等进行检测。其结构图如下:

图1光伏电站现场检测系统结构图

此系统主要体现如下特点:1、集成系统对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控制,收集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2、光伏发电信息实时性较强。因为光伏发电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电力系统运行时的参数变化迅速且频繁,所以对于光伏发电实施信息的检查至关重要。3、集成检测系统检测信息的可靠性。检测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应的控制命令的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正常运作。3、整体化设计,此系统在检测的过程中检测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还能够自动生成分析报告。4、整体中又分由选择性的模块化设计,提高整个检测系统的兼容性。

(二)光伏电站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集成检测系统能够对现场设备和环境进行监控,之后把采集的数据分析传输至总网的功能。此外,由于此系统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特点还能够进行选择性项目测试,例如对于电能质量,功率特性,低电压穿越和孤岛测试正色几个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由选择的进行测控。同时还具备对检测装置进行调节控制的功能。其系统功能图如下:

图2集成检测系统功能结构图

二、集成检测系统的设计

系统的整体化结构便于统一管理,节约资源,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下图为基础检测系统设计的整体结构图:

图3检测系统整体结构图

主工作台主要是接收各个装置检测的数据,再根据这些仪器检测到的的数据进行调整控制并发送控制指令。

(一)主工作台的统一管理。把集成检测系统的整个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监控装置的融汇到一个统一直观的主界面,建立包含有各项检测数据的各项检测数据的统一平台。其中数据采集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避免多出数据采集造成资源浪费。项目测试系统的模块化,可根据不同测试项目的要求进行选择性测试。

(二)集成检测系统的数据平台。数据平台的设计要具有对各测试装置的数据的采集,同时还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为集成检测系统中的监控功能提供数据,它对各检测装置的数据和参数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递、交换和整体的数据共享。

(三)系统设计中的增设功能。1、在集成检测系统中加入模拟调度系统,此系统是为了模拟调度中心对电站的输出功率要求,利用此系统能够做到和调度系统同样发送指令的功能。2、孤岛测试自动调节功能。改变之前的手动调节负载的方式,在此系统中事先输入指令,根据指令要其自行完成负载和输送功率的匹配。

(四)对各项目的测试设计。项目测试采用模块化,具有选择性的结构,其内容包含了光伏发电的质量,低电压穿越,传输功率的特性,防孤岛检测功能,频率的波动等。1、检测电能的质量时通过质量分析仪采集电站的电能信息,并通过无线传输把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送至集成检测系统,在集成检测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2、对于低压穿越装置的检测,由集成检测系统指令,模拟电网跌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及时采集相关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之后评估光伏电站的低压穿越能力。3、对电站功率特性的检测,是利用模拟调度功能调节光伏电站的功率,气象装置利用无线电传输把相关数据传送到集成检测系统,之后电站并网的功率信息通过功率分析仪把并网点功率信息传至集成检测系统,经过GpS对时达到数据的同步共享。4、对于防孤岛装置的测试主要检测电站防孤岛的保护能力,是利用自动加载负载功能对模拟RLC负载做出自动调整,同时检测出此过程的参数,来计算防孤岛的保护时间的方式。5、频率波动。通过测控系统下达指令来控制频率扰动装置,在模拟电网频率保护的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对光伏电站频率波动的情况进行评估。

(五)测试结果的处理设计。在测试完成后要进行整理总结做出相关的测试报告,在设计系统自动生成报告程序。按照测试报告内容的相关要求,仍采用模块化设计,利用系统数据库的数据,自动加载相应的检测数据,形成较为完整的数据测试报告,之后打印备用。

(六)对集成检测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对系统功能的验证,系统可根据要求对各检测装置下达指令,同时采集检测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作出整理分析最后出具相应的报告。之后拿实际数据、集成系统检测的数据和在旧方式下测得的数据进行核对。现以低电压穿越的数据值为例验证得出集成检测系统各项设置运行完好,数据准确可靠。

三、结束语

对于光伏电站现场设备和环境的检测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本文中的集成检测系统通过各项设置的模块化检测和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其中一些设置的自动调节到最后系统数据统一化的管理,通过一体化的平台对光伏电站的各项性能进行监控和调节。这样集成检测系统的运用,提高了对光伏电站的检测效率,节约一定的资源,更是促进光伏电站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萍,葛强,谈磊.基于DSp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试验[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6

*市义务教育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目的是:通过监测与评估,科学、客观的评价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各地区、各学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为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为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支持与服务。

实施义务教育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意义在于:1、贯彻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评价体系,把握教学质量的发展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2、通过监测与评估,引导学校干部、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把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提高学校创新发展的能力,提高学校科学决策的水平,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和教学质量。3、通过学习质量监测报告和及时的反馈与反思,促进教师进一步了解、研究学生,尊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成效。4、通过学习质量监测的评估报告、学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报告,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主流的、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社会环境。

目标任务

建立科学的、适合*地区实际的义务教育学习质量监测体系,建立一支具有科学评估学习质量能力的骨干队伍,为中小学教学工作提供业务指导;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义务教育质量报告;为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提供质量监测服务。

依据原则

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适宜*地区学生学科学习质量评估标准。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方面的各自不同特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评核方法与评核工具。

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不仅要注重评估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

导向性原则。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文件为指导,将有关精神与要求贯穿于学习质量监测评估的全过程,通过监测与评估把这些精神落实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中。

实效性原则。制定科学的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标准,研制有效的方法与工具,对学生学习质量现状的成因、影响学习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做出科学分析;通过有效的反馈监控机制,形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决策,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激励性原则。把评估作为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动力,坚持目标(标准)参照,注重对学校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使基础不同、条件不同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

可行性原则。制定教学质量标准,研制方法、技术和工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基本内容

学习质量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应该是一个综合指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思想道德: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公民意识等。

文化知识:语文、数学、外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体育健康: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卫生等。

审美表现:音乐、美术等。

个性发展:意志品格、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

上述内容仅仅是一般性的指标框架,在具体操作中,将对上述指标进一步分解为明确可测的评价标准。

实施方式

为获取对全市学生学习质量的分年度的整体评价,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学校的学生,对其学业成就水平、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等进行测量、问卷和访谈调查,并辅以实地考察、文献调查等多种方法,以求得最终判断。同时还应设计可行的科学方法调查中小学生的道德和个性品质的发展水平。

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的主要方式有:

1、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测试

围绕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市初中、小学学科学习质量评估标准(试行)》的要求,采取单科与综合测验结合、口试与笔试及其他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情况进行测查。

2、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用问卷及访谈法调查来自学生、教师与学校方面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及表现,从中分析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问卷调查包括:

教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师的教育背景、专业研修情况、学科教育教学具体方式及相关因素。

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教学内容的感知、学习动力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情况。

学校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校的自然特征与学校教育资源条件与管理情况。

随着教育统计测量方法的普及和评价技术的提高,要建立并逐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促进学习质量监测技术更趋科学化。

组织管理

全市范围内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由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教育学院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区级范围内的监测与评估由各区市县教育局牵头,会同当地教学研究部门组织实施。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建由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学研究、评价测量和项目规划等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具体研究与规划监测体系的网络建设和运作程序。

实施步骤

一、组成以市、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等多个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监测与评估的研究、实施队伍,依据本方案制定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

二、建立各学科学业质量评核常摸。

三、依据监测与评估细则中确定的实施内容和程序,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

1、抽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城区、城镇、农村(小学分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三类不同学校类型,按照一定的比例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小学和中学,每所学校1-2个教学班,学生的数量不低于每类学校学生数的5%。

2、制定影响学习质量诸因素的调查问卷和学业水平测试问卷。

3、进行调查问卷和学科测试的试测,根据试测结果修改学科试题和调查问卷。

4、进行问卷调查和学业水平测试。

5、评阅试题,登记、录入和统计分数,录入与统计调查问卷。

6、撰写学科试题评价报告。

7、深入学校,实地调查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并就影响质量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8、个案研究。根据年度学习质量监测与评估细则的重点,在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或几个问题,对一些学校、教师、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寻找影响教育质量因素,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7

关键词:软件测试;性能测试;LoadRunner

中图分类号:tp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2-0296-02

1 软件性能测试

根据测试的目的和内容的不同,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负载测试:确定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系统的性能,目标是测试当负载逐渐增加时,系统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2)强度测试:确定在系统资源特别低的条件下软件系统运行情况。

(3)容量测试:在用户可接受的响应范围内,确定系统可处理同时在线的最大用户数。

(4)压力测试: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最大使用极限的测试。

(5)疲劳强度测试:以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或者日常运行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强度性能的过程。

(6)大数据量测试:大数据量测试侧重点在于数据的量上,包括独立的数据量测试和综合数据量测试。独立的数据量测试针对某些系统存储,传输、统计、查询等业务进行大数据量测试,而综合数据量测试一般和压力性能测试、负载性能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相结合。

2 软件性能测试流程

2.1 测试方案设计

在软件性能测试的初始阶段,首先应对业务模型和系统架构进行调研,收集测试需求。然后生戚性能测试计划。业务调研和系统调研,需要性能测试团队提前了解被测试项目的业务功能和系统架构。其间。开发部门应协助提供被测系统相关的文档和说明,如系统总体介绍、系统规格书、用户使用手册、网络拓扑结构图和系统配置说明、关键服务器及应用部署与配置等文档。通过和业务部门协商明确本次测试针对哪些业务行为,制定此次测试的目标,细化测试的关注点和性能指标要求。通过以上内容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并制定详细测试计划和各阶段目标。

2.2 测试环境的搭建

测试环境的搭建分为软硬测试系统的环境搭建和测试相关的数据准备工作。环境搭建包括被测试系统的硬件环境建立和软件应用系统建立及基础数据环境建立。保障被测试系统的业务可用性和功能的正确性,包括测试系统(如被测试项目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压力测试控制台、压力测试发起工具等)的环境搭建、软件的安装;测试环境的网络环境建立(如开放防火墙和网关等);最后进行测试环境可用性验证。测试数据准备包括测试应用系统基础数据准备,即需要按性能测试规模要求,准备足够的、一定规模的基础数据,通常采用全量恢复生产数据的方式以达到和生产环境数据一致性的要求。

2.3 测试场景开发

测试场景开发指测试程序(脚本)的开发。测试程序(脚本)的开发是对被测系统的用户业务行为进行模拟、录制、编程、参数化、脚本定制和调式等一系列工作,以使测试程序(脚本)可以真实模拟实际生产中的业务交易行为,并通过对程序中参数的配置实现对并发数、思考时间等属性的准确控制。

2.4 测试执行

测试执行是在测试方案的制定、测试环境准备、测试场景开发工作正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2.5 测试报告和分析

性能测试报告和结果分析是在测试执行完成以后,对性能数据进行采集结果收集工作和针对性能测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的阶段。性能测试报告是对性能测试过程中的监控结果以及报表进行汇总,按照一定的模板整理出的一份结论性文档。开发团队和性能测试团队应依据对性能测试实施过程中监控和记录的数据和表格,分析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问题和程序缺陷。并有针对性的在报告中阐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或优化方案。

2.6 回归测试

回归测试是开发部门在性能测试报告的基础上针对软件的性能或者效率缺陷进行优化或者修复,为了验证优化的效果而进行的再测试。

3 软件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作为软件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性能测试已经越来越受到软件开发商和用户的重视,成为软件测试的重中之重。性能测试通常在系统测试阶段执行,常常与强度测试结合起来,一般需要使用测试工具。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工具,不仅可以辅助测试工作,满足科学测试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自动化测试过程,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员和资源,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目前市场上主要使用的测试工具有微软公司的waS(webapplicationStresstool)、Compuware公司的QaLoad、RadView公司的webRunner、Hp(mercury)公司的LoadRunner。下面以LoadRunner为例。介绍软件测试工具的工作流程。

LoadRunner是一种预测系统行为和性能的负载测试工具。通过模拟上千万用户实施并发负载及实时性能检测来确认和查找问题,能够对整个企业架构进行测试。通过使用LoadRunner,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测试时间,优化性能和加速应用系统的周期。LoadRunner能支持广泛的协议和技术,功能比较强大,可以为特殊环境提供特殊的解决方案。LoadRunner由下面三部分组成:VirtualUserGenerator用来录制脚本、编辑脚本Controller用来布置测试场景、执行测试场景;analysis用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用LoadRunner进行负载测试的流程通常由五个阶段组成:计划、脚本创建、场景定义、场景执行、监视执行和结果分析。

(1)计划负载测试:定义性能测试要求,例如并发用户的数量、典型业务流程和所响应时间;根据软件项目相关需求,定义相关测试的细节,撰写性能测试报告。

(2)创建Vuser脚本:将最终用户活动捕获到自动脚本中LoadRunner的脚本是C语言代码,LoadRunner有自己的一整套函数接口,可以供外部调用。脚本可分init、aCtion、enD三部分,其中:init部分可以理解为初始部分。aCtion可以理解为事务部分,也是测试的主体,enD是退出结束。

当录制完一个基本的用户脚本后,在正式使用前我们还需要完善测试脚本,增强脚本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完善测试脚本。插人事务、插入结合点、插入注解、参数化输入。

(3)定义场景:使用LoadRunnerController设置测试环境;录制好脚本之后,就可以把脚本加入到场景里面去了,这里首先介绍一下LR的场景类型,LR有2种大的场景类

型。

①manualScenario:该项要完全手动的设置场景,这项下面还可以设置为每一个脚本分配要运行的虚拟用户的百分比,可在Controller的Scenario菜单下设置。

②Goal―orientedScenario,如果你的测试计划是要达到某个性能指标,比如:每秒多少点击。每秒多少transae,tions,能到达多少VU,某个transaction在某个范围VU(5D。一1000)内的反应时间等等,那么就可以使用面向目标的场景。

(4)设置场景:

Design:设计测试场景的静态部分,设置模拟用户生成器、模拟用户数量、模拟用户组等。

Run:设计测试的动态部分,主要指添加性能计数器,在脚本运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些计数器反馈的数据。

建立了测试场景后,我们可以对edit_Schedule进行设置,设置测试开始执行的时问,对于手动设计的测试还可以设定它的持续时间,以及何时起用或禁止调用模拟用户。

(5)运行场景:通过LoadRunnerController驱动、管理和监控负载测试。

设置完毕后,点击“开始方案”运行场景。在运行过程中,可以监视各个服务器的运行情况(DataBaseServer、webServer等)。监视场景通过添加性能计数器来实现,下列数据需要特别关注:

①memory:availablembytes物理内存的可用数(单位mbytes)至少要有10%的物理内存值。

⑦processor:processortimeCpU使用率。这是查看处理器饱和状况的最佳计数器。显示所有CpU的线程处理时间。如果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该数值持续超过90%,则表示此测试的负载对于目前的硬件过于沉重。为多处理器服务器添加该计数器的o到x个实例。

③processorQueueLength:是指处理列队中的线程数,小于2。处理器瓶颈时会导致该值持续大于2。

④ContextSwitches/sec;如果切换次数到5000*CpU个数和i0000*CpU个数中,说明它忙于切换线程。

⑤networkinterface:Bytestotal/sec为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速率,包括帧字符在内。判断网络连接速度是否是瓶颈,可以用该计数器的值和目前网络的带宽比较。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听力能力;现状调查;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杨剑波(1974-),男,河南济源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开封47500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54-02

国外的听力教学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听力由过去认为的被动活动转变为如今所认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对听力研究的重点从以往的只重视听力的结果到囊括听力的过程。[1]在我国,听力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被放在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听力教学。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展开调研。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如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能达到教育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听力能力要求;大学生对听力能力的自我评估是否与客观测试的结果一致;同一级别不同学习者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不同年级的学习者是否存在听力能力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听力能力的对策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和过程

1.研究对象

用于本研究的97名研究对象均是来自河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中包括50名大一学生(2010级)和47名大二学生(2009级)。他们分别来自全国的不同省份,均从参加选课的视听说班级中随机抽取出来,专业各不相同。该研究初始调查对象为100名,在大二组调查过程中,有2名学生因故未参加六级样题的听力测试,1名学生听力能力测量表只填写了一半,故从研究对象中去除。

2.研究工具

听力能力的调查分为一个听力能力自测表和一个听力测试卷。听力能力自测表根据教育部《教学要求》中的学生英语能力自测表中有关听力的部分改写,共设计了14个听力方面的能力描述,涵盖了一般能力要求和较高要求,每一个描述后面都有5个分值可供选择,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分值。听力测试卷采用的是2006年公布的四级考试样题和六级样题。根据考试大纲,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六级达到较高要求。

3.数据收集

该调查和测试在视听说课堂上分两次进行,数据收集者为课题组成员,被调查者均在语言实验室上课。调查者在课堂上先发放听力能力的测量表,要求被调查者如实填写,并声明该调查结果和最终的课程成绩没有关系。调查结果收齐后,学生戴上耳机开始四级样题听力部分的测试,教师告知该测试结果将计入课程成绩。一周后,课题组在同一地点使用六级听力样题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了第二次听力测试。

4.数据分析

资料收集后,听力能力自测表的结果直接输入电脑。听力测试卷客观题部分使用机器评卷,听写部分采用人工双评的办法进行评卷。四级样题和六级样题的成绩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输入电脑。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1.听力能力自评统计

学生听力能力自我评估得分统计表明,他们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基本上可以达到《课程要求》中规定的基本能力要求。2010级在调查问题1(我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项的均值都超过3.0,这表明学生整体上认为他们基本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等音像材料,并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事,能听懂数字和时间等。

调查还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自己听力能力认可度总体高于一年级学生,2009级的第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3(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导、历史故事等)、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7(我能听懂英语谈话或讲座,能理解要点和细节)项的平均分均高于一年级组,这表明大二的学生总体上认为自己能大致达到《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如第3项,“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等”。但在更高能力要求方面二年级组的均值反而低于一年级组,如2009级的11(我能听懂语速正常、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报告等,并在其结构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其要点和主要细节)、12(我能基本听懂语速正常的英语国家广播及电视节目,如新闻报道、访谈、讲座、电影、电视剧等,并能掌握中心思想,抓住要点)、13(我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14(能听懂涉及专业知识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并能理解其中阐述的事实或包含的较为抽象的概念)项得分的均值都低于2010级该项的均值。笔者认为,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学习领域的扩大,大二组的学生普遍对自己英语听力能力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2010级平均得分2.385,2009级平均得分2.6193。二年级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评估略高于一年级组。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0级和2009级的显著性水平为.000,表明各个级别中被调查个体对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认识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2.四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四级听力测试的成绩总分为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0.33,得分率为57%,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6.75,得分率为76%。一年级组得分率较低,离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年级组得分率较高,基本上达到了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根据课题组的个别访谈,所调查班级的学生在第三学期末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约半数的学生得分超过425分(报考六级的资格分数线),这与本调查的结果相符。

表1显示,F值为.879,显著性水平为.629,这表明一、二年级学习者在满足考试设定的听力能力方面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3.六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六级测试样题的满分也是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7.66,平均得分率约50%,这表明一年级组的学习者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9.97,平均得分率约57%,这也表明,二年级组的学生中至少很多人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

在六级和四级的测试中,二年级组的平均得分均好于一年级组,证明二年级组的听力能力普遍好于一年级组。

表2显示,在六级样题测试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F值为.908,显著性水平为.559。

两个年级的学习者在达到《教学要求》较高能力要求方面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六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要比四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显著,证明一、二年级在听力能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

四、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学对策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和听力能力现状,本文主要从听力教学方面入手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听力能力。

1.加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理解微技能的培养。H.D.Brown(1994)从Richards等人的论著中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2]例如,预测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听力微技能。预测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每一次听力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去;教师也可以从语音语调上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另外,猜测词义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听力理解中有些词汇对听力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对生词的意义作出适当的猜测。

2.重视听力策略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对听力策略与听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论证。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建议或尝试将听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如果能有效使用听力策略,听力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听力成绩优良的学生通常能有效地结合使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3-6]一些研究者尝试将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其中比较权威的是Vandergrift(2004)设计的以训练学生使用听力元认知策略为主的课堂教学步骤,如表3所示。[1,6]

因此,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培训,不失为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3.注意把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正常语言交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习得角度看,人类对语音或语言成分的听辨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且听力理解能力对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他各项技能的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一些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为外语课堂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的确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模式。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6]目前许多高校都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语言实验室,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设施,并指导学生学生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条件进行听力的自主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和测试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能力,在二年级阶段,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所设定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离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听力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二年级组整体上的听力能力高于一年级组。

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外语听力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的一个领域,在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认识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VandergriftL.Listeningtolearnorlearningtolisten?[J].annualReviewofappliedLinguistics,2004,(24):3-25.

[2]Brown,H.D.teachingbyprinciples:aninteractiveapproachtoLanguageteaching[m].englewoodCliff,nJ:prenticeHall,1994.

[3]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中国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3-60.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9

一、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基本情况

教育质量监测是发展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外教育测评项目有国际比较项目、国家监测项目、地区监测和评价项目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有timSS、piSa、naep和nemp等。

timSS是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它由国际教育协会(1ea)组织和实施,评价各国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为各国提高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提供建议。自1995年开始,每4年测试一次,测试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主要是监测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

piSa是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它由国际经合组织(oeCD)组织和实施,评价各国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面向未来生活、应对知识化社会挑战的准备情况,从而评价各国基础教育系统的产出效果。测试对象为15岁的在校学生(不论其在哪个年级),从2000年开始,每3年测试一次,主要监测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

naep是美国教育进步评价项目,也是美国国家教育质量监测项目。它从1969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规性的全国教育测评项目,测试对象为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每4年测试一次。目前,该评价项目主要测试学生的科学能力。

nemp是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项目,创立于1993年,每年选择一定的学科,周期性地监测各学科的教育质量,测评的对象为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

timSS和piSa是试图比较不同国家学生在校教育期间的学业表现,并比较不同国家(或经济体)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naep和nemp的目的是提供详细的数据和信息,对本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以全面了解国家教育质量的变化情况。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始于2007年,每年实施一次,监测年级为四年级和八年级。目前,已实施了5次,是在国家“两基”攻坚基本完成以后,国家基础教育转向内涵发展阶段,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教育的公平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及国外普遍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的背景下逐步开展起来的。它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和相关省、市合作组织实施,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整体进程和安排,分年度、分领域实施全学科监测。监测内容除学生学业成绩测试外,还包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

二、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经验

教育质量监测包含抽样、监测工具研发、监测实施、数据清理、形成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

1.抽样方案

抽样是教学质量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n)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n)的过程,或者说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最基本的作用就是给人们提供一种“由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国内外常见的抽样方式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不等概率抽样、多阶段抽样等几种。国外教育质量监测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抽样方式。

国内外监测项目在抽样目标总体、抽样方式和总体单元的确定上大同小异,有的以学生为抽样单元,有的以某一年级学生为目标总体,有的以学校、班级为单元,等等。

piSa采用的是两阶段分层抽样方式,运用外部分层指标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子总体。第一阶段的抽样单元是为所有包含15岁学生的学校,列出所有包含15岁学生的学校名称,统计每所学校15岁学生的人数,每所学校抽中的概率为这所学校15岁学生人数占国家总15岁学生人数的比例。第二阶段的抽样单元是为抽中学校的学生,列出第一阶段抽中学校的所有15岁学生的名单。其抽样的目标总体为在该国家接受教育的15岁学生,所在的年级为7年级或以上。它包含15岁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15岁接受非全日制教育的学生;15岁接受职业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系统的学生;国内接受外籍学校(国际学校)教育的学生;来自其他国家在本国接受教育的学生。它不包含不在学校上学,接受家庭教育的15岁青少年;已经参加工作的15岁青少年;在国外的15岁青少年。同时,排除因智力障碍无法完成测验的学生(需要专业判断)、因身体功能(永久性身体残疾)影响测试的学生和无法采用测试所用语言回答问题的学生。

timmS是采用两个阶段分层抽样。第一阶段是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学校采用的系统分层(ppS)方法,分层依据因各国具体情况而异,各层次均使用系统(随机起点,固定间隔)ppS抽样方法来抽取学校样本。第二阶段是在学校抽取的班级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在天津市、辽宁省、浙江省等八省区开展的基础教育监测的目标总体确定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基本采用的是三阶段抽样设计或两阶段抽样设计。三阶段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初级抽样单元,两阶段抽样设计以学校为初级抽样单元。

2.监测内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学科的选取上大多倾向于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监测。有的重点监测某一门学科或某两门学科,如timmS主要监测学生的数学和科学能力;naep主要测试学生的科学能力;piSa是对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进行全面监测;有的采取周期循环的办法监测全学科,如nemp每年选择一定的学科,周期性地监测各学科的教育质量。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也是采取这一办法,即每年选取一到两门学科进行监测,逐渐实现全学科监测。从监测的实施上看,有的采取综合测试,即把学生的几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进行监测,如piSa,有的是按学科分别监测,对科学能力的监测基本采用综合监测的方式。

3.监测工具的研发与编制

监测工具研发是教育质量监测的核心内容,工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监测工具的研发与编制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由专业教师、教育测量、命题和数据统计等各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一个多元结构的专家团队才能完成。另外,监测工具的研发、编制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含分析课程标准、明确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并确定指标体系,组织命题、审题、修订试题、形成题库等较为复杂的环节。

教育质量监测的工具(纸笔测试)包括外部形式和内部构成两部分。外部形式包含指导手册、测试卷(试卷和问卷)、答题卷等;内部构成包含测量系统(测试指导、测试题、答卷)、评价系统(记分键,计分方式,常模与分数解释)、质量参数(取样构成、项目参数、信度、效度)等。

piSa的测试指标、测量工具是由参与国委员会负责确定,其开发与实施不但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还需要由心理测量理论、教育评价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专业系统支撑,并由专业考试与评价机构依据标准化的流程研发继而实施。naep主要是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etS)负责题目开发、考试工具设计和数据分析报告。国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项目主要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中心组织专家研发编制。

4.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是反映教育质量监测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是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监测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进一步思考,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根据监测结果形成的报告并对教育产生影响,是整个教育质量监测的终极目标。撰写监测报告的目的是了解监测的过程、方法和内容,体现监测的科学性,了解监测的结果,对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分析的依据。

一是监测报告的主要类型有专题类报告、综合类报告和基础类报告三大类。其中,专题类报告包含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咨询报告等;综合类报告包含学科报告、结果摘要报告等;基础类报告包含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基础数据报告等。

二是各类人员对监测报告的选择。根据监测的最终目标,教育质量监测报告需要提供给不同人员。行政领导主要关注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咨询报告等;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关注论证报告、技术报告、基础数据报告等;校长、教师主要关注专项报告、专项结果简报、学科报告等;家长、公众主要关注专项结果简报、结果摘要报告等。

三是监测报告作为一种专业的报告,其撰写应该体现这些特点:①科学性,它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可靠,以事实为依据;②创新性,它要求关注新动向、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③规范性,它要求写作规范、逻辑合理,表达简洁;③针对性,它要求目的明确、主题清晰,有的放矢;⑤时效性,它要求及时捕捉信息,及时反馈;⑥可读性,它要求语言阐述精确、通俗易懂。

根据监测的目的,针对监测结果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跟踪研究,还要继续撰写相应的专题报告。

三、我国某些地方开展双语教学质量监测的实践

下面以新疆为例,根据新疆双语教育实际,选择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学生为监测目标总体,以班级为抽样单元,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样本,以汉语能力监测为突破口,逐步延伸至数学和科学能力的监测。该监测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同时也符合新疆的实际情况。

1.实施监测的背景

为大力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增强各民族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决定在新疆全面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疆双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双语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截至2010年9月,学前和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119.87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48%。其中,接受学前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幼儿达到37.16万人,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达到82.71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的38.9%。

但在双语教育推进取得成绩的同时,双语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普遍感到,当前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同高质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双语教育质量的提升同双语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还不适应,还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期盼和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迫切希望能够用较为科学的方式客观分析,把握目前双语教育质量的实际状况并着手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治区成立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并与教育部考试中心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实施了新疆首次覆盖7个地州,50个县市的汉语教学质量监测。测试方式采取“mHK考试+学生问卷及教师、校长问卷”的方式进行,监测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部分学生。此次监测旨在了解和掌握自治区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现状和水平,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为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科学决策、全面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促进全区双语教育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发展。

2.监测的组织实施

本次监测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测试工具开发、数据清理及分析,新疆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协助,完成前期抽样准备、测试安排、监测数据收集分析等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自治区确定了抽样方案,完成了样本数据信息的收集;相关命题专家在自治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了各地州县市监测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好了考场、考点、监考等相关测试工作的安排和准备;组织实施了mHK考试和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并完成了数据清理和报告撰写。

3.监测的基本原则

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及监测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根据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实际,按照国际、国内教育质量监测项目的通行做法,本次监测的实施坚持了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先实验后推广。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新疆尚属首次,没有太多的经验,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能够有效积累经验,使今后少走弯路,第一次监测只选择部分县市(7地州50个县)、小学段中的两个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进行抽样监测。

二是确保工作的规范性。过程的规范是保证结果可靠、科学的基础。因此,所有的抽样均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即由监测评价中心根据新疆相关统计数据确定样本县、样本校及样本班;抽样方式采用通行的规范抽样方法,保证抽样结果不受人为因素干扰,保证抽样的代表性。

在组织测试过程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各个环节,均严格按照监测工作相关要求进行。在试卷的印制、运送、保存到试卷的开封、发放、销毁等各个环节完全按照mHK标准进行,确保了试题的保密性。在监测考试及问卷过程中,新疆向每个地州分派了两名巡视员进行监督,各地州县市也相应地向各考点安排了1~2名巡视员。

三是对比与跟踪相结合。通过对比和跟踪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学习成效。为此,新疆选择四、六两个年级的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作为监测对象。一方面把双语班与普通班进行了对比,另一方面对四年级进行了跟踪监测。四年级双语班数量较多,从监测角度来看代表性较强,也比较适合做跟踪监测。六年级是小学毕业班,和mHK一级测试要求相对应,可以使用milK一级试卷检测其汉语学习成效。

四是保证抽样的科学性、代表性。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是反映全区各地不同类型双语教育全貌的。在样本地区、样本县的选择上,新疆参照国际项目的具体做法,选择南疆的喀什、阿克苏、克州、吐鲁番和北疆的伊犁、塔城和昌吉7个地区的50个县作为样本县(7个地区中只有塔什库尔干县和奎屯市因双语学生太少未纳入样本县,其他县市全部纳入抽样范围)。

在各县样本班数量的确定上,采用的是分层等比例抽样法。第一步,每个县四、六两个年级双语班和少数民族普通班均按照总班数的20%进行抽样,以确定每县每个年级抽样总数;第二步,每个县根据城区、乡村所占比例确定在每个县市城区和乡村样本班的具体数量。在样本班选择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即根据每个县已确定的城乡班级数以随机的方式确定具体班级。

通过上述规范的抽样,力求全面反映新疆双语教学的整体情况。抽样结果为,7个地州四年级共抽取样623个,学生20263名,涉及学校331所。本次监测小学四年级学生20263人,小学六年级抽取样本班597个,学生18908人,涉及学校302所。

五是从实际出发。完整的mHK应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四个部分,因考虑到考点大部分在农村,难以满足口语考试对设备的需求,所以本次测试暂未进行口语表达一项的测试。

4.监测报告的撰写

测试系统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移动平台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应用

前言:信息时代背景下,移动平台设备应用非常广泛,与之对应的软件测试需求也日渐增加。但传统测试模式无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测试效果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项目风险性。因此加强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动化测试概念

所谓自动化测试,是指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取代手工方式,进行一系列测试操作,以此来满足软件验证需求。

系统将移动应用自动部署至云端真机的海量移动终端,通过录制自动化执行脚本,覆盖app的核心功能,进行自动执行检测,并将应用测试全过程自动记录下来,自动形成一套基于移动应用质量方面的检测报告。

二、基于移动平台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应用

2.1需求分析

根据移动平台软件测试特点来看,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以下需求:即覆盖多种移动系统版本,能够满足多种移动系统需求。此外,需要满足硬件、网络环境测试需求。

2.2架构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测试流程,使测试流程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系统中,主要由六个功能模块构成,分别是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及界面操作等模块。每个模块有序运转,能够在系统中互相配合,更好地完成测试任务。

2.3详细设计

第一,应用内测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对用户账户的管理,当用户登录后,在用户之间建立连接状态。在实践中,模块通过调用acquire-Connection方法,使得用户与工具能够进行交互[1]。内测用户仅需对手机“摇一摇”,即可开始反馈问题。反馈内容、自动截图,以及电量、网络等设备硬件参数及动态信息都将上传至缺陷管理平台,Bug流转,指派追踪,效率加倍。第二,功能测试模块。该模块实现被测移动终端各类指令。如如何执行手机屏幕点击操作。在测试实践中,系统发出指令,从工具端接收相关信息,经过命令管理模块分析,最终完成操作目标。专业测试者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分区测试,能够深度挖掘不易发现的bug。第三,兼容测试模块。该模块介于测试工具盒之间,传送各类信息。如传送脚本步骤到移动设备终端等,便能够拿到测试报告,帮助定位和解决问题。

三、移动平台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案应用

1、构建测试环境。针对测试环境的构建,本文采用inteli5CpU,操作系统为windows7,自动化测试平台是ie8.0。打开相应的工具,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到系统当中,选择测试执行具体的机型,此时测试中会出现“空闲”等不同的状态,测试人员要坚持合理原则,根据当前的可用设备进行选择和测试。针对被测应用结构,设计自动化测试框架。本文将Googlemap软件作为研究对象,该软件主要有移动版和pC版两种,且软件建立在网络服务基础之上,所有操作都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

2、测试模块定义。定义测试模块作为首要环节,具体来说,就是用户所要测试的主要对象。本文选取的软件主要功能是地图搜索定位功能,用户使用该功能,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地点,在测试前,可以设定几个地点,如上海市地理位置及其详细信息。针对其中的公共函数库进行开发,以此来满足不同平台应用需求,如iphone、ipad、Samsung。

3、定制测试执行。完成上述工作后,需要对脚本进行开发,进入脚本编辑模式,测试人员在设备上的所有操作都会留下痕迹,并保存在脚本文件当中,便于日后调用[2]。脚本执行成功,软件程序打开,并按照既定的流程执行步骤。在测试中,测试人员直接进入app,桌面会弹出提示窗口,根据当前的脚本选择测试的设备。测试专家在线“候诊”,量身定制测试计划,适用于有特殊需求或个性化测试服务的应用。

4、测试结果。当测试集运行完成后,将会产生完成的测试集运行报告,其中包含所有测试结构。各个测试用例脚本运行成功与否,会分别记录在报告当中。测试中,失败的检查点也会以截屏的形式保留下来,使得测试人员能够全面掌握软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了满足多个移动终端设备需求,本文增加了单独的页面记录执行设备信息,帮助测试人员更好地进行工作。

结论:综上来看,本文结合自动化测试需求,提出了建立在移动平台基础之上的自动化测试方案。利用自动化测试,能够减少人力等资源投入,符合经济性原则,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丰富自动化测试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软件测试,提高测试水平,从而促进相关领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