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慧教育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02:05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1

【关键词】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模型应用分析

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下,云计算、物联网的相应出现,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在传统校园中,逐步向科技化校园转变,步入智慧校园阶段。在智慧校园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主要的管理中心,需要多方面技术的有效支持,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智能化的环境,更方便教育、科研和生活等。

一、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分析

(一)智慧校园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遵循统一标准,保证资源共享。工作人员应整理学校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是遵守开放性原则[1]。在校园的应用平台建设中,要统一考虑运行方式,进行规范管理,降低系统存在的风险,完善操作平台的开放性,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三是先进性原则。工作人员需要拥有优秀的校园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为建设一个先进、开放的

四是搭建平台框架,维护应用系统原则。在国家教育部门与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下,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更好的进行数据融合,完善校园的规范建设。

(二)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

校园建设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对教育理念进行创新,拥有全新的管理业务和资源共享机制。通过这些内容,提高校园的管理水平,对整体的教育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根据智慧校园的建设原则,总体架构的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智慧校园的总体建设思路

在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中,工作人员应通过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保证其得到合理的规范建设[2],具体内容如下:

1、感知层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工作人员要合理应用感知软件,做好校园内的全面感知工作,能够实时分析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感知的内容有人员、设备,还有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等。

2、网络层

在总体架构中的网络层,工作人员应做好多方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和沟通,做好校园中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和互联。在这个过程中,物联网、移动网络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

3、数据层

在数据层中,工作人员对整理收集到数据,并进行挖掘和分析,将其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更加便于系统应用。在校园中,校园网、无线网、一卡通、mooC、e-Learning系统、社交平台都含有大量的数据,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创造了便利条件。

4、服务层

工作人员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要保证系统服务性良好,能够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中,根据不同的角色,提供合理的服务,体现个性化的效果。在校园的访问中,能够查询多方面的信息,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保证监控服务质量,增加服务能力。

5、应用层

在应用层中,工作人员合理配置个性化服务,体现智能决策。在多个管理系统中,要构建它们之间的联系,促使其高度融合。

6、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

工作人员在建立智慧校园中,要保证其运行顺畅及安全,建立维护保障体系与安全体系,充分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7、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

智慧校园总体结构模型,要遵守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使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在数据结构的应用中,能够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服务融合与数据融合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智慧校园典型应用研究

(一)智慧教育

工作人员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中,要掌握智慧教育的内容,充分实现物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等技术的充分融合[3],发挥其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智慧学习,培养智慧人才。

(二)智慧管理

在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影响下,工作人员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向智慧管理的发展。通过智慧管理云服务平台,更好的为教育管理提供有利数据,实现数据挖掘、运行情况实施监控,更好的进行智慧决策,实现教育管理和安全预警,完善实时监控,保障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水平。

(三)智慧科研

在智慧科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建立科研服务平台,主动跟踪其方向、成果以及动态等,实现对科研工作的动态管理,为科研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及典型应用的分析,工作人员在进行建设时,要遵守相应原则,分析不同层次的主要内容,实现科学管理,为广大师生的便捷环境与智能化生活,创造良好的基础,在校园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88-99.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2

在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之下,各国均将“智慧教育”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发达国家均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智慧教育”的发展。

一、“智慧教育”的特征

“智慧教育”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无线宽带网络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等为依托,以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各项配套保障措施为基础,以深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为主导,全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体系。“智慧教育”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该体系由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数字课件、公共服务平台和先进的云端设备组成开放校园。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借助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各种云端设备进行主动、高质量和个性化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也可以通过该体系实现廉洁高效的管理。对照“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概念、内涵,可以清楚看到,“智慧教育”正是“智慧城市”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智慧教育”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智慧教育”具有“教育”的属性,同时也具有“信息化”的属性。

从教育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开放性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共享性是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它使得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掌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完成任务的机会。

从信息化技术属性来看,“智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设备简单、性能可靠、标准统一;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较少受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技术使得信息化传媒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二、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经验

1.国内“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旨在加快湖南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而着力打造的职教新干线,是基于云计算服务、覆盖湖南全省职业院校、以个人空间为基础的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至2012年,“职教新干线”已建有机构平台161个,师生教学空间30余万个,发表文章660万篇,教学内容为主的视频25万个,其中录制的湘绣大师刘爱云、湘菜大师许菊云等技能大师的技艺视频2万多个。

佛山市南海区通过一个中心(云计算管理中心)、3个平台(云基础平台、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南教云),主要有电子政务云、学校管理云、教育资源云、互动社区云、智能课堂(电子书包)学习云等。目前,教育资源总存量达25.6tB,自主创作的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容量达39,500件,资源课程化率达到95%,在线使用人数日均两千多人次。从2009年开始,南海区在部分小学逐步试点电子书包项目。通过3年的实践,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试点班级里,学生成绩突出,自得学习之乐。在好效果的鼓励下,从2011年10月开始,南海在7所区直高中16个班级中正式试点,并于2012年推广到15所区直高中。到2015年,南海区所有高中、初中及小学将逐步普及使用“电子书包”。

2.国外“智慧教育”建设成功案例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雷汉姆小学开展了教育云计算项目。全校600名师生通过“通用云计算服务”来获取虚拟电脑桌面,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学习材料。弗吉尼亚州passage中学允许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学生为此备受鼓舞,发明了很多能够使用手机的学习活动,并写成博客或录制视频在网络上分享。一些教师也开始使用手机来加强互动,譬如课堂提问不再指定某位学生回答,而是通过短信的形式将学生们的答案投影到教室前方的屏幕上,也有英文教师带领学生在twitter上协作创作故事。

2010年,日本总务省启动了“未来校园”项目。这是日本最大的部级教育信息化项目,项目将建立其一对一电脑应用系统、互动性白板以及连接家庭和学校的协同教育平台,为所有6~12岁的学生提供电子课本和学习资源,并于2020年前,完成全国范围的普及和应用。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协同国家信息化战略委员会于2011年6月向李明博总统汇报了《智能教育推进战略》,其核心内容为:自2015年起将在一线学校正式实施“量体裁衣”式的智能教育,用纸张制作的传统教科书将在学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码教科书。韩政府为此将投入2兆2281亿韩元(约合21亿美元)。根据战略要求,至2015年韩国将在所有学校建设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即将教育内容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等各种数码终端灵活使用。韩国教科部计划自2014年起从小学课程开始制作数码教科书,至2015年扩展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教学科目,推行初期将采取数码教科书与纸张教科书并行的方式。

三、“智慧南京”建设总体架构设计

智慧南京的总体架构为1+4:即一个综合应用体系加上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等四个支撑体系。

(1)综合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顶层架构的核心。其内部可分为基础服务层、行业应用层、集成应用层三个层面,体现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的导向。

(2)组织领导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组织领导体系包括组织协调、实施推进、专家咨询体系

(3)政策法规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从以下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智慧南京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一是强化依法管理。二是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完善投入机制。四是出台信息化项目建设绩效评估办法。

(4)信息共享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在市级信息资源体系数据的采集方面,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部门交换,二是自建自采。在智慧南京建设过程中,将广泛征集部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梳理数据源,推进共享交换,逐步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大集中。

(5)安全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在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总体架构下,智慧南京将遵循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从组织、管理、技术与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基础信息网络和核心要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水平,保障核心要害信息资源的安全,形成可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对南京市“智慧教育”建设的展望

根据“智慧南京”总体架构并结合国内外“智慧教育”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智慧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支持,如智慧城市的统筹规划、教育政策的倾斜、硬件建设的持续发展、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广等。只有各种规划、政策、措施以及资金投入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够推动“智慧教育”的发展。为使南京市“智慧教育”迈出较大的步伐,我市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智慧南京”建设实际,有效促进“智慧教育”建设,真正使教育实现现代化。

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育信息资源的汇聚、云服务模式的推行,都需要较高的带宽、较强的运算能力和较大的存储空间。因此,提高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先行条件。按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的要求,全面建成“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智能服务”的市、区、校三级“智慧教育”网络,切实解决郊区、农村教育网络覆盖问题。同时应统筹规划建设全市教育数据中心。

2.推行教育资源云服务

云计算技术、云服务模式将对“智慧教育”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全市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教育部门业务协同。因此,有必要构建南京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是“智慧教育”的大脑和枢纽,在整个“智慧教育”系统架构中起到匹配、整合、协调、联动各个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作用。通过“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为各类教育应用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此外可将“智慧教育”各子系统高层业务数据统一抽取,形成报表供实时查询,以及各种指令与信息高效、完整的下达到各个应用系统末端,从而实现领导决策与控制的完美循环。公共服务平台也是“智慧南京”的其他模块,或其他的“智慧城市”与南京“智慧教育”的进行系统交互的中枢。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全市学校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制订和规范一批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学应用的制度、措施。逐步形成合理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框架,以统一的规划和标准规范跨区域、跨学校的信息资源开发,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广泛共享。

3.构建智能化学习环境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校园和教室,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知识盲点进入智能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和体验。有条件的学校可推广数码教科书,减轻家庭为子女额外购买学习资料和参考书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民众对公共教育的满意度,降低学生对课外辅导的依赖程度。

4.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3

关键词:教育变革;海淀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4)01-0005-07

一、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别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海淀区是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新近又被列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辖区面积4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48.4万人,相对首都其他核心城区,地广人多的特点比较突出。同时,海淀区辖区内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集,中小学校200余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势明显,这成为海淀的教育文化与科技优势。但另一方面,海淀区人员结构复杂,山前山后经济文化发展差距较为明显,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如何借助教育信息技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使海淀丰富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区域内常住人口、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所共享,是摆在海淀区教育发展面前的重要任务。

围绕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目标,海淀区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乃至教育变革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由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教育变革之路。

二、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海淀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乃至教育发展所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对海淀教育公平、均衡、高质发展的需求与教育信息化尚未能确保教育满足以上需求的矛盾,而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遵循“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海淀教育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及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为此,要实现一系列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转换。

1.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

通过调研,我们对海淀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对校园教育信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从而提出了智慧教育成熟度模型,见图1。

如上图所示,校园教育信息化有一个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逐步过渡的过程,而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呈现一种质的飞跃。数字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进行了各种交互性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了“校校通”;(2)初步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3)在管理方式上是按照计划机制进行建设并开展相关技能性培训;(4)教学方式以授导式教学为主;(5)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初级培训与考核;(6)学生仅具有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加工的技能。智慧校园的基本特征是:(1)各种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2)不仅高标准实现了“班班通”还高标准实现了教师空间、学生空间“人人通”;(3)在管理方式上以恰当的评价与适当的监控为主;(4)教学方式采取移动学习、社区内学习、大规模协同学习等形式;(5)制订智慧教育教师标准,对教师进行国际高质量认证等;(6)重视学生的信息加工、创造等技能以及信息道德与伦理的培养。通过调研发现,海淀区学校大多正处在上图中的第二、第三个层次上,亟须实现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跃迁与发展。

2.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与跃迁,同时也昭示了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所谓数字教育,即数字化的教育,就是将数字信息技术用于教育领域,力图使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及某一运行环节数字化的教育形态。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某一运行环节进行了数字化,就可以称之为数字教育。基于这个层面的认识,即使教育的整个组成部分或全部运行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从本质上来讲仍是将传统教育改头换面而己。因此,数字教育属于较低层次的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需要转型和升级。所谓智慧教育,即智慧化的教育,就是主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并旨在打造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按照这一全新认识,智慧教育强调最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适当而全面的应用,强调整个教育组成部分或全部教育环节有机化、智慧化的内在协调与统一。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发展形态,是数字教育转型升级的方向所在,必将对传统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改变。

结合海淀区教育实践,将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相比较,可以看出,智慧教育呈现出一些更为突出的新特征,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面向未来教育的主要理念,是新世纪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深度融合的必然境界,是教育信息化从量变到质变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技术革新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作为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建设者与参与者,海淀区的教育管理者、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及广大市民需要实现一系列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1)在教育理念上,主要是确立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思路。要通过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建设促进实现教育均衡、高质发展,从而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使优质教育资源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服务,从而促进学习型社区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实现。

(2)在智慧教育建设理念上,主要是实现从传统办学思想到现代办学思想的转变。要把智慧教育建设放到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进行统筹、谋划、布局和落实,以智慧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的整体提升;要致力于全面实现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技术与教育的智能无缝连接,以促生未来新型学习形态与人才培养模式;还要树立全社会办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激发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智慧教育建设中来。

(3)在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智慧教育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在智慧教育背景下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这样不仅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学习模式上,主要是实现学习模式“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在数字教育阶段,学习者通过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而在智慧教育阶段,位于“云”和“端”等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会通过学习分析技术自动智能地推送给学习者,实现信息找人。海淀区未来的学习将是开放的、泛在的、协作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多向度、全方位的变革: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协作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探究发现学习、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为基于云的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三、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技术路径的选择

在全面把握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理念,海淀区对全区智慧教育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统筹规划,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的落实,这主要体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及其实施上。海淀区智慧教育的建设框架可以概括为:建设三类智慧环境、提升为四类人群的智慧服务、建立五个保障体系、实施六大板块工程。如图2所示:

1.建设三类智慧环境

为打造适应信息时展、适合2l世纪数字原著民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环境,海淀区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语义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完善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结果的三类智慧教育环境,分别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智慧云(教研)中心,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和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如图3所示。

智慧云(教研)中心主要是整合现有各类软件系统,促进应用系统贯通与集成,建成基于统一数据环境的集成化、智能化的海淀区智慧教育公共云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人人通”空间等基础支持服务,实现全区通用教育业务的集中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按需分配。支持学校教育的智慧校园主要是研制智慧校园能力成熟度模型(如图1所示),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设备,体现教学硬件资源的均衡配置,高标准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和“师师通”。支持终身教育的智慧型学习社区主要是积极推进支持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智慧型学习社区建设,为海淀区师生及公众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与服务,进而创建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相融合的学习型城区。

2.提升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

为体现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对象服务的理念,海淀区智慧教育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全力做好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与公众四类对象的服务,持续推进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等四大应用(如图4所示),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

推进智慧学习主要是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推进智慧教研主要是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优质学校教师的智慧能够向薄弱学校、社区、社会辐射,形成具有海淀鲜明特色的区域性网络教育体系。智慧管理主要是在“教育管理基础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决策”方面推动深层次应用,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以及构建一体化智能运维体系等。推进智慧服务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即时教育信息服务、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意见建议反馈服务等。

3.实施六大板块任务

为实现打造三类环境的宏伟目标,切实做好面向四类对象的智慧服务,结合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初步规划并逐步完成六个板块的任务,分别是:智慧教育云中心建设板块、智慧校园建设板块、智慧型学习城区建设板块、智慧教研素质提升板块、智慧学习应用推进板块、一体化智能运维板块等。这六大板块的总体逻辑架构如图5所示。

通过以上六大工程板块的任务完成,结合探索教育云平台与智能终端在学生学习、教师工作、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场所的无处不在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最终为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最需要、最适合、最准确、最便捷的智慧教育服务。

4.建立五个保障体系

为确保以上各大工程板块的顺利实施以及智慧教育总体目标的达成,海淀区智慧教育着重持续加强理念、组织、资金、制度、标准等五个方面的保障体系。

(1)理念保障。主要是从智慧教育建设的高度,以“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为核心理念,及时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转变,不断破解海淀区教育所面临的教育难题,不断提升海淀区教育质量水平。

(2)组织保障。主要是在海淀区智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完善并充实海淀区智慧教育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成员库,完善学校等教育机构智慧教育小组及其运行机制,贯彻“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做到职能明晰、责任落实、协调统一,从而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的合力。

(3)资金保障。主要是本着“财政驱动、社会参与、多方开源”的原则,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为主要投入来源,在妥善利用并主动争取国家、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项转移财政资金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淀区智慧教育财政资金的杠杆与导向作用,引导并撬动社会资金积极参与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促使形成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多方投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有利局面。

(4)制度保障。主要是以国家、北京市相关规范性文件为指导,制定《海淀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并不断完善海淀区智慧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智慧教育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规范操作,提高效率。同时以创新的精神科学设定、不断完善各方工作机制,为技术推进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添动力。

(5)标准保障。主要是加强智慧教育标准采纳、建设与应用,在积极采纳教育部、北京市制订的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同时,建立海淀与国家和北京市教育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相衔接的区域性智慧教育技术类、管理类标准、环境配置规范和应用绩效评估规范。

四、结论与展望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4

模式带有系统性、稳定性、标志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已有进步,但总体仍处在转型阶段,尚未完成角色边缘化、格局自闭性和基于专业服务局限性的转变,发展空间狭小、服务途径闭塞和社会业绩偏低的弊端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值得欣慰的是“以人为本”“六化同步”的中国特色现代智慧城市建设之梦,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改革与创新。而且国外图书馆发展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发展思路,如本世纪初,英国伦敦的ideaStore(创意店或概念店)就是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教育服务、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专业和就业技能培训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典范。学习借鉴不可或缺,但绝不可照搬照抄,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犹如智慧城市建设,基于理念和国情不同,各国选择道路和模式也可不同:美国以宽带网络主导型智慧城市为先,瑞典以绿色环保型智慧城市著称,新加坡以“智慧国2015”资讯通信驱动型智慧城市见长,日本却以“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数字信息技术覆盖型智慧城市独步等。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也不例外。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基于城市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借鉴嵌入理论,推动服务方式转变,优化社会教育服务模式,是一个顺应改革致力发展的思路。

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

社会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嵌入(embed),是舶来品,源自当年美伊战争新闻报道,后被信息通讯技术移植运用,而今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和各类工程等领域,成为一门应用性显学。新世纪以来,将此概念引入图书馆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笔者提出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模式”,是指适应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向全民、融入社区、以人为本、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超时空服务为特点、以互动发展为保障、体现终身学习教育特点的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其要义是嵌入服务,核心是“具体关系以及关系结构”[2],对象是城市居民,目标是促进终身学习教育及其生命发展,关键是互动发展。

2.1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特征

嵌入作为一种渗透参与机制和合作互动方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但运用于智慧城市中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领域,有其鲜明的时代性、一体性、互动性特征。2.1.1鲜明时代性时代性,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模式的社会特征。一是智慧城市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六化”建设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强了发展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强调了发展协同性和全面性,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二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变,高校图书馆面临改革新课题。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新世纪,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加快,对城市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质是对教育的诉求。传统的精英化和阶段性教育已逐步让位于大众化与终身化教育。高校图书馆传统社会服务方式显然不合时宜,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但就现状看,无论服务观念、内容与方式都与智慧城市要求尚存不小的差距。改革重点和难点在于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走出校园围墙,融入城市空间,深入用户需求,提供灵活便捷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与平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职业和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们对知识技术学习教育的需求。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的需要。2.1.2浑然一体性一体性,是嵌入主体与对象合作关系构建的要求,也是嵌入型服务模式的结构特征。诚然,从独立性看,智慧城市与图书馆是不同概念。高校图书馆是嵌入主体,属于行业专业图书馆范畴。智慧城市是嵌入客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兴形态。两者性质与特点不同;但从关系性看,彼此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辩证统一体。在社会学视域下,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同源性。在空间理论下,两者有着不解之缘,具有内生性。一方面城市是高校的依托,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社会与物质的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是智慧城市科技文化知识信息传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和实现终身学习教育的理想场所。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不可分割。2.1.3卓越互动性互动性,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的机制特征。一是制约性。是事物规定性与影响力的表现,是制约转化为促进的关键。建设智慧城市,需要资源与it技术支持,但关键是人,基础在教育。高校图书馆兼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双重职能和优势,但也离不开社会资源与环境条件支撑。这种规定性法则决定两者发展绝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独立系统中完成,必须通过彼此合作互动,方能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二是互补性。是生态意义上普遍存在的发展方式和根本动因。关键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智慧城市是自然与社会空间契合,是科技与人文整合,无疑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高校图书馆是专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也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知识信息人才的重要来源。三是促进性。是互动功能与效能的集中体现。智慧城市发挥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优势,从政策资源环境上推动教育发展;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信息技术人才的“育人”优势,为城市用户提供便捷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教育服务,通过开展成人继续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等,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与创新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的内涵

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模式如何构建,是一个建立在两者资源与合作基础上的复合体系,就内涵而言,包括资源、信息、素质、就业、教育、人才培养等要素,共同支撑与架构这一模式空间。2.2.1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信息高速公路”,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竞争实力。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知识创新和信息保障。因为一个知识贫困与信息闭塞的城市绝不可能成为智慧型城市。关键是构建一个知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立交桥。一是知识信息传递。高校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知识文本和信息资源优势。欲使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关键是保证知识信息传递,推进资源能量转化。既取决于观念变革,重构知识信息自由平等的服务意识,又决定于技术升级和体制改革,加快4G网络建设,扩大资源开放度,共建城市公共知识信息数据库和服务体系。惟此,才能使知识服务社会化,信息供给最大化。二是知识信息共享。是城市民主和谐发展和公平正义的体现。城镇居民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群体,而且目前为数不少还处在弱势状态,事实上的知识信息贫困与不均衡依然存在,成为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瓶颈。高校图书馆应把知识信息共享放在首位,面向市民,深入社区,通过举办网校与培训班等多种途径方式,为逐步实现知识信息自由公平公正共享提供可能,促进城市智能化建设。2.2.2城市素质提升与共建所谓城市素质,是指市民综合素质整体状态和发展程度,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科技文化、心理体魄等,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石,也是高校图书馆嵌入社会教育服务的深层内涵。一是思想政治道德素养。目前,城市发展正处在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期,面临市场经济和亚文化思潮的冲击。智慧城市需要确立一个风清气正蓬勃向上的城市精神,支撑发展,应对风险。高校图书馆拥有弥足珍贵的科技人文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精神财富。赋予其时代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足以使市民从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陶冶,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科技文化素质。是城市素质的基座。非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教育学习的结果。在这方面,“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为经济生活和文化进程服务的[3]。”高校图书馆作为城市高端教育学术机构,不能不关注并服务于城市基本素质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加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的教育培训,关键是集聚全社会力量,构建一个多元参与共同分担合作共建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其中,既要阳光普照,更要关注城市弱势群体(转岗待业居民与新市民)文化和教育状态,提供必要的科技文化教育和培训机会,保证他们的学习教育权益,促进城市社会全面均衡和谐发展。2.2.3就业创业支撑与完善城市就业,是天下难事和民生大事,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一是创新发展就业创业体系是智慧城市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各类矛盾突现期。转岗待业和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城市劳动力市场既面临就业压力的纠结,又遭遇“技工荒”的困惑。破解这一难题,惟有改革,别无选择。当此时刻,隶属于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根据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职业岗位提出的新要求,主动嵌入对接城市就业创业工程,提供“菜单式”和模块化的教育服务,解决劳动力素质和职业能力偏低问题,为充分就业创业提供可能条件。二是创新发展城市就业创业体系也是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重点领域。在较长时间里,大学被世人视为“象牙之塔”和“精英教育”。诚然,崇尚知识学术,培养专业人才始终是大学之道,无可厚非,但决非脱离实际,淡薄社会需求。面对城市发展加快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势,高校图书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4]。应借鉴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为所有社会劳动者服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全面履行图书馆社会职能和义务。2.2.4终身教育体系与构建终身教育是智慧城市建设和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方向。因为城市发展不再是唯“GDp”数量规模模式,而是转向以人的素质为核心,主要依靠知识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首先,智慧城市是一个重知识、讲学习、全体市民素质得到充分发展的社会。终身教育学习是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城市居民终身学习接受教育的理想场所和服务中心。其次,智慧城市呼唤“更智慧”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支撑。高校图书馆面对知识创新与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应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教育学习内容与方法,满足城市用户对新知识新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第三,城市终身教育需要建立一个面向人人的学习教育体系。城市不同年龄、职业、阶层的人群具有不同的学习教育需求。这种多样化决定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个性化特征,应面向所有用户,以人为本,分型培养,加强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社会职业发展与生活需求。第四,终身学习教育是社会生命发展的要求,体现为时空的长期性、持续性和终身性。高校图书馆应着眼于教育全程性,构建一个适应城市生命发展的终身学习教育服务体系,不仅满足今日之发展需要,而且为其明日发展服务。2.2.5高端创新人才与培养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说到底是人才培养。但从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来看,走在前列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未将人的重要基础作用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层面。建设智慧城市,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财富不是金钱(或在他的时代指黄金),而是指生产性资源——人、知识和资本。”[5]智慧城市不能不重视高端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必须把培养掌握智慧技术的人才作为社会教育服务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重点是培养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途径是基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技术、人才和环境优势,充分发挥“科技育人”和“文化化人”功能作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端创新人才支撑。

3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

社会教育服务策略的实践探索智慧城市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并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推动力,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包括战略与战术的支持与保证。国外经验表明,没有统一可供套用的模式,惟有从本国国情、城市特点及高校图书馆实际出发,科学定位,择优路径,方能形成彼此互动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3.1智慧城市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空间定位

空间是点线面层关系的综合,运用于社会不同领域,呈现出不同特点。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拥有自己的空间结构和运行特点,是意识、资源、制度、关系的总和。3.1.1智慧合一智慧合一,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理念定位。智慧城市本质界定具有先导性,关系到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方向和前提。目前,世界智慧城市建设所形成的不同发展模式,事实上反映了不同的行为理念。总括而言,大体分智能型和智慧型,前者是传统城市信息化升级,特征是注重资源与技术要素及其作用;后者代表了发展趋势,主张智(科技)与慧(人文)合一。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适应未来智慧城市发展,不仅要物化的智能基础,而且要人化的智慧保障。“智慧合一”体现了智慧城市的本质,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价值定向,处在空间的核心地位,起着引领发展的作用。3.1.2优势互补优势互补,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资源定位。相对而言,城市终身学习教育是最大规模也是层次样式最复杂的教育类型,需要优质资源来保障。目前,城市社会教育正处在快速增长与转型发展阶段,但资源的短缺薄弱依然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借鉴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引入市场机制,综合社会力量,通过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强城市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人财物信息)互通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是资源空间定位的关键。3.1.3终身构建终身教育,是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体系的时空定位。半个多世纪以来,终身教育作为国际教育思潮,具有全面性、全民性、全程性的国民教育特征,是城市社会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的主体。在传统意义下,城市教育长期处在单一封闭阶段,制约了社会终身学习教育开展,影响了城市产业创新、素质提高、职业发展和就业改善。建设智慧城市,知识创新与产业更新,极大促进了职业与技术发展,人们只有不断学习充电,提高应对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城市弱势群体也才有改善与发展的机会。3.1.4双向驱动双向驱动,是指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的关系(机制)定位,建立在对接合力互动之上。一是理念对接。当今城市发展愈来愈注重联盟合作。在此战略框架下,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要确立联盟发展新理念,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促进开放与合作。二是制度规范。不仅推进建章立制,纳入法制轨道,而且形成以制度保驱动促发展的局面。三是机制互动。源自于内在需求,也离不开外在协调。无论智慧城市与高校图书馆都要处理好“自律”与“他律”和“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建立双向合力驱动机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协调发展,实现共同预期。

3.2智慧城市建设中高校图书馆嵌入型社会教育服务路径选择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5

一、“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施背景

“智慧教育”是学校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而提出的个性化发展主题。纵观当今国内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已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所谓“特色学校”,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学校,而“个性化发展”又是其根本。

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创建特色学校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学校在梳理办学传统脉络的基础上,将“智慧”作为发展的主题,意在创办“智慧”的校园,培养“智慧教师”和“智慧家长”,共同携手培育个性化发展的“智慧学生”。

另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众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教育发展由数量发展转向内涵提高的新阶段,学校要加大个性化、优质化的特色建设力度。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昌岗中路小学才选择通过“智慧教育”培育“智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内涵诠释

1.“智慧教育”的解读

说文解字中对“智”做如此解释:从白从亏从知,即追求光明,不满不盈,识者觉也;而“慧”字从心,是智慧在心的体现。田慧生教授在其“智慧”理论研究中指出:“智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R、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付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系统的综合能力。”这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带来了启发。学校开展的“智慧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广泛、丰富的学习、体验、感悟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内省和改善心智结构,在学习和生活中采取“适时、适地”的方式获得“个性化”发展,并能帮助他人及社会进步的教育。

2.办学理念: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所谓“智慧育人,育智慧人”,即学校运用智慧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培养智慧的学生。其中,“智慧育人”是育人手段和方法,“育智慧人”是育人目标和方向。学校通过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家长的教育智慧,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智慧的学生。

3.育人特色:慧心、慧眼、慧行

培养学生的“慧心、慧眼、慧行”,是学校围绕“智慧教育”而提出的育人特色。其中,“慧心”表现为“用心感受真善美”,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情感的健全;“慧眼”表现为“善于观察天地人”,是指向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发展;“慧行”表现为“走好人生每一步”,是指向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慧心、慧眼、慧行”是培养“智慧”之才的重要元素,三者间由内至外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三、“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践和探索

1.管理追求“睿智”

“智慧教育”的实施,首先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有深入思考。学校确定了“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了“创建智慧校园,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倡导“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围绕“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秉承“睿智管理”的理念,整体谋划学校发展。

学校构建开放办学的格局,充分挖掘地缘优势,与周边十多个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成为学生们“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与附近的海珠棋院、海珠区少年宫等单位合作,让高水平的师资“走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同时,学校和社区、家长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为“智慧教育”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班子善于把握发展契机,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为了让两个校区的师生和家长在文化上有一个逐步认同和融合的过程,学校通过多元校本培训,制订了分层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完善师德建设和科研培训制度,从师德、师能两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了教师在工作、文化上的快速融合。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要思路。为了培养“智慧家长”,学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组建家长义工会,不断创新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使家长们逐步成为“智慧型家长”,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德育重在“慧心”

一是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将德育工作作为培养智慧学生的重要内容。学校提出“慧心德育”理念,对“智慧学生”实行“慧心、慧眼、慧行”的评价标准。“慧心德育”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体验感悟为途径,以智慧之星争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悟性,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学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立足善心培养。先后与省内外的四所小学开展长期的“手拉手”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和山区学生开展捐献压岁钱活动;逢年过节都去慰问周边社区特困家庭的学生,到敬老院探访老人,用爱心和善良温暖他人。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体育、艺术、科技节,成为学生学习才干、展现才艺的舞台;不断创新读书活动、廉洁修身活动、走进社区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编写的《“智慧之星”雏鹰争章手册》,设计有“慧心”“慧眼”和“慧行”三大类别的雏鹰奖章各11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德育组开发了《智慧城寻宝之旅》读书手册,《廉洁修身》校本教材和《走进社区教师指导手册》,使德育活动生动有趣,效果良好。

二是不断拓展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把社区变为学生体验教育的社会大课堂。每年聘请几十名校外辅导员,还有五百多名家长报名加入义工队伍。这些辅导员和家长义工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校内重大活动和手拉手活动,为特色小社团担任辅导工作,参与编辑育儿心得“哺育集”,参与学校办学规划的论证和后勤服务单位的招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坚强后盾。

3.构建“智慧课程”

特色课程的体系建设是学校打造“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智慧课程”的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慧心、慧眼、慧行”的培养目标。

“慧心”是要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社会,用心感受自然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同情心、敬畏心和友爱心,与自我、自然和社会友好共处。“慧心”课程主要包括以校本教材《廉洁修身》为主的修身教育、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立志教育和以心灵成长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教育。

“慧眼”是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天、地、人,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慧眼”课程包括以校外考察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认知的课程;以科技、艺术体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课程;以环境熏陶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

“慧行”是要教会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培养他们把握好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慧行”课程包括指向培养学生智慧学习的内容、指向智慧生活的内容和智慧交往的内容。

4.实施“巧智教学”

在“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在教学中推行“巧智教学”理念,开展“‘巧智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促使学生巧学、会学,善于探索和发现,提升学习智慧。

学校提出的“巧智教学”包含人文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四性”教学是教师们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人文性”要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体验,用“育智慧人”的高度设计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品格、德性及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慧心”。“开放性”要求教学走出课堂,把生活中鲜活的材料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添“慧眼”。“生成性”要求教师亦师亦友,其教学时机与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实现“慧行”。“发展性”要求教师着眼未来,把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5.建设“慧美校园”

“慧美校园”是指学校智慧地为师生创造的美好环境,它构建了一整套智慧校园系统,即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等,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保障,成为“慧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6

说是简单,其实要得来,也不容易。首先,智慧就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词,要悟到真正的教育智慧,我还差得很远,因此所谓我的智慧,就是一些做法经验而已。其次,思想更大,教育思想也好,管理思想也罢,我们可以去学习,去践行,去遴选,去提炼,总之适合自己的思想,就是最好的思想。我多年的教育实践早已明确了我坚守的思想,即立人教育思想。这个思想,思承孔子“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曾国藩、鲁迅、钱理群等大家也有此主张,我更是把它解释为“正人先正己,立己先立人”。确立思想,智慧才有方向。有了智慧,思想便可践行。下面我就对实现思想引领该具有哪些管理智慧,做个总结,供同仁参考。

敏于学习

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校长是组织、指挥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校长严于律己、敏于学习,在学习中增长管理智慧和治校才能。一个好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敏学的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校长如何学习?我认为,跟学生一样要带着问题去学,勤奋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比如,我为了提炼学校精神和学校校训,从担任副校长起,花了五年时间,去广泛搜集学习了全国著名大学、中学的校训,并带着此问题请教专家学者、老前辈等,最终确定校训为“勤耕敏学,砥节砺志”,精神为“科学加汗水精神”、“奥运精神”、“铁人精神”、“高三精神”等。这里,我体会出了敏于学习的途径:读书,读教育经典著作,读教育书刊书报,读人文书籍,读历史,读杂文,广泛猎取,不断充电,不断“丰满自己”;问人,问长者,问同行,问同事,问学生,问家长,问字当头,一切可迎刃而解;查网,想到的问题,想要的知识,百度一下,快捷方便;进修,到高等学府进修,利用各类培训进修;考察,去外地优秀学校实地学习考察,把相片照回来,再慢慢学习;记录。记录学习体会,摘下教育文章,写出教育论文等等。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以理论来指导学校管理,以管理实践总结教育理论。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反思,能够使管理带有理论的光芒,能够使教育管理的缺憾降到最少:能够提高校长分析和解决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能够使校长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学习使校长博学多才,常教常新,常理常新,魅力十足。敏于学习,是校长管理的首选智慧做法。

生于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力,没有文化积淀的学校肯定不能成为优秀的学校。校长智慧的高低,就在于你能否创生出适合你学校的校园文化。我这些年一直都在寻找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学校特色,一直都在构建完善的学校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努力营造极具乡土特色的校园文化气息、班级文化气息和寝室文化气息。精、气、神、韵在学校已经形成,“罗中人”已植入曾经和现在的师生骨髓。文化的创生,在于理性思辨,在于不断锤炼、拨云见日,在于真实展现,在于有声有色的自觉实现。有了优秀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和再生力,学校管理应该易如反掌。

勤于实践

前面我就讲到,有了思想,智慧才有方向。校长的管理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管理,即常规管理;二是思想性引领,后者更为重要。校长领导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能否起到思想引领作用,能否树立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否将学校工作引向正确的道路,引向成功的彼岸。真正高水平的校长,不仅要懂得怎样正确地做事,还要判断如何才能做正确的事情。那么,思想从何而来?这不是仅仅依靠博览群书、冥思苦想就能获得的,一定是从实践中加以锤炼而得来的。本人有七年副校长经历,先后分管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一直战斗在一线,这些实践为我奠定了“德为重,理为先,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聚力树气,正己正人”的管理思想,“成本,人本,校本”的治校思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创新思想等等。这些思想,通过“罗中颂”活动得以进一步深化,这些思想在师生中入耳、入心、入行,从而将罗中教育教学质量、罗中的发展引向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巧于批评

批评和表扬一样是管理工作的常用方式。因为在日常的学校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教师的迟到旷工、工作任务未尽责、制度落实不好等各种违规情况。面对不良现象,如何实施巧妙的批评呢?本学期就有过一次巧妙的批评。那时学校为了安全。要求老师上课必须坚持“清人签名制度”。结果我们的检查发现始终有老师没有清人签名,或者弄虚作假。为此,我就在会上虚构了我上课没有清人签名达3次,我首先来了个自我批评,并要求教务处按制度处罚我,并批评了为我作假的学生,希望今后检查者要细心,一视同仁。这样一番批评,使得教师深刻领悟了该制度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那些没有执行制度的老师也得到了很好的自省,以后的课堂清人制度落实得就非常好。还有一种巧妙方法就是变批评为表扬,如“最近我校教师的出勤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尤其是×老师更是早早到校。”在表扬他人中让教师反观自己的言行,寻找自身的差距,看到努力的方向。这样做,充分照顾到了教师的体面。能让教师从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因而,校长批评教师的错误时,一定要考虑到其自尊心,要尽量用幽默宽容智慧的语言,启发老师自省自励。

善于倾听

原来校长管理有三座大山:质量、资金、安全,现在多了一座,那就是维稳。现在的高中教师,面对着来自家长学生的期望,来自不灭反升的升学压力,来自养家糊口的经济需求和学校的绩效考核,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教师待遇的差距,一些教师心理失衡,浮躁不安。我校作为一所农村高中,不稳定事情也发生过。对此,注重畅通宣泄渠道,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珍惜每一次和教师交流的机会,倾听教师的心声,就尤为重要。常常走进教师办公室,可以倾听;参加各个班级教师联系会,可以倾听;抓住机会,与老师吃吃饭,喝喝茶,可以倾听;职代会,可以倾听;老教师座谈会,可以倾听;QQ群里,可以倾听;校园网站论坛,可以倾听;电话短信,可以倾听;工会、党支部,可以倾听等等。通过校长的倾听,教师脸色可以阴转晴。校长的倾听,可以得到教师的理解、宽容和信任。一位老教师曾对我说。你能听我们说话,我们就觉着你和我们是自家人。善于倾听,能够缓和矛盾、平缓情绪,能够使老师得到一种尊重、一种宣泄、一种满足,能够使老师的心理趋于平衡,激发他们的教育教学动力。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7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教师专业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堵、控、压”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班主任工作必须由“体力型”向“智慧型”转变,智慧型班主任应当成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结合我校实际,反思以往班主任培训利弊得失,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实行主体性的操作策略和创建激励性的管理机制。

一、“智慧型班主任”的提出及其界定

在“科研兴校”和实施“草根式”研究的思想指导下,我校决定从教师日常教育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让教师把工作、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充分优化教师这一学校发展的第一关键资源,在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方面开展一些探索与研究。学校的主导思想是:让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倡导培养智慧型教师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田慧生副所长认为:所谓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我们赞同这个观点,并据此认为,智慧型班主任是指具有较高教育智慧,对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能够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富于创新的班主任。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目标指向和理想境界。智慧型班主任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对学生管理的得心应手,对班集体建设的有效规划,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引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智慧型班主任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

以往班主任教育或培训大多是对班主任进行一些师德师风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通识培训,或者是进行一些案例剖析和经验介绍。班主任被动地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这种缺乏自主和个性化的培训,班主任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理想也是必然的。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教育必须跟上改革的步伐,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范式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范式,要让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因而,我们提出了“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专业发展策略:引导班主任通过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师徒结对以及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让班主任在“情境化的教育”中通过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而培养愿意并有能力自我解惑的智慧型班主任。

(一)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即引导班主任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观看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专家讲座录像,听取专题报告,师徒结对等学习方式,通过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形式,与专家、同伴、家长、学生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智慧。

自2008年初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为班主任提供“教育智慧类图书参考书目”,购买20余种相关图书供班主任学习,并购买《人民教育》管理室与《班主任》杂志社联合推出的“班主任培训大课堂——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系列讲座光盘”(22张DVD和8册教材),上传到校园网上供老师们学习,不少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也自己购买了相关图书。学校还请任小艾等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并与老师们互动交流,与家长、学生共同分享家庭教育智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学校正在搜集教育类影视作品,班主任智慧专业网站已设计制作完成,即将开通。

(二)模仿反思策略

模仿反思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成功案例,然后对照反思自身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再次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效果。

在前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都根据自己和班级学生及班集体的实际搜集整理了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经典案例,他们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自觉地开展模仿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在课题组正式实施这一策略时,他们又按照要求在模仿前结合自己和学生实际,制订初步的模仿实施计划,并在实践后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这不仅为下一步的深入实践奠定了基础,也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现已编辑刊印《班主任工作反思》专辑,收录百余篇优秀的班主任工作反思文章。在2008年5月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组织的班主任工作优秀论文评选中,学校20余篇班主任工作反思性论文获奖。

(三)课题探索策略

课题探索策略即引导班主任结合自身实际,针对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需要,提出小课题,自己或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小课题组,以本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行动研究,以期在自主探究中取得实践效果和提升自身实践智慧。

在前期交流学习、模仿反思的基础上,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规范化操作,学校引导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心理状态对学生影响的调查”“小学低年级班干部培养的实践探索”“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的表扬艺术”“青春期引导与‘早恋’问题处理”等小课题研究,班主任两三人一组,以本班学生为对象,开展行动研究和探索,定期交流研究心得,并与有关专家互动研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规范了班主任的实践探索行为,提升了探索成效,促进了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也使班主任掌握了教育科研方法,提升了科研能力和实践智慧。

班主任在学习交流、模仿反思、课题探索等自主探索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了由学习向实践、由观念向行动、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变和提升;对学生的了解和教育、对班级管理的规划和实践、对班集体建设的设计和实施等能力也都有很大提升。班主任对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其实践智慧形成了和谐共促的良好局面。

三、智慧型班主任激励性管理机制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智慧型班主任的主体性发展策略有效实施需要学校创设有利于班主任实践智慧提升的激励性管理机制。

(一)营造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

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更多是基于教师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学校的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以人为本,突出学校管理为师生和学校的发展服务的思想,尊重广大师生,发现他们的优长,激励他们不断自我发展,从而促进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尊重师生的意愿和他们成长、发展的规律,承认人的发展能动性,把尊重、发展师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解放师生的时间和手脚,让他们凭借自身的兴趣和优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并在这种尊重的管理中,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发现每一个人的优势和独特的价值,帮助师生将其工作和学习建立在其优势基础上。学校要尽可能让师生感到工作学习的愉快,同时也提升其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让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活得有尊严、有价值。

人本管理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这就离不开激励。因此,管理者实施领导行为的过程应该是激励的过程。管理者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和工作;要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合理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保持其学习和工作的活力与干劲;要通过管理目标和发展规划等不断唤起员工适度的危机感,并提供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这种激励的管理中,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持久的内部动力机制。

适应智慧型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的主体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得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在人本管理、自由创新的人文氛围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

“学习型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学校。学校能支持全体教师的学习活动,并使这种学习活动成为真正富有成效的学习;学校有被全体教师认同的奋斗目标,绝大多数教师能自觉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教师的学习与学校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学习型学校具有完善教师人格、提升学校整体品质、促进社会学习化进程的职能。它有利于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习型学校建设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进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和促进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终身学习模范,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研理论,带头学习、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要加强学校教改实践,创建终身学习环境;要积极推进教改进程,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实践与探索、反思与创造,不断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不断地积累、丰富、完善自我实践智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鼓励终身学习活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不但需要舆论的宣传和导向,更需要一整套治学、促学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学校对学有所成者、在促进他人学习上有所贡献者,应予以表彰奖励;对不学无术者应及时给予警告、降级或辞退。

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理想境界,成为智慧型班主任更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智慧型班主任,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学校也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型学校。

(三)实行项目负责制

实行项目负责制是学校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要让教师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而要解放教师就必须改变现实学校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否则,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式与着眼于长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改革学校的组织设计,就是要变垂直式的管理为扁平化的领导,以专业权威制衡行政权威,实施项目管理,由教师领导教育和教学。

项目管理就是把学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等设置为多种项目,然后选择术业有专攻的教师或学校领导担任项目领导,由其选配组员,并拨给一定经费,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工作或活动。项目管理突出的是专业领导,强调的是专业权威而非行政权威。在某方面最具专业优势者即可做项目领导。因此,实施项目管理最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决策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是学习型组织最好的运行机制。

实行项目管理是真正推进科研、实行有效的课题管理,提升教师科研积极性,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以往中小学课题的主持人大多是学校领导,而这些领导并非是课题的实际主持人,他们很少有时间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却掌握着课题的研究经费、时间,享受课题的研究成果,这就极大地打击了实际主持人即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实际主持人没有支配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的权力,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这必然严重影响课题的研究质量。项目管理可以让那些真正懂得科研的教师自主申报课题,主持课题,自主选配组员,自主支配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让他们享受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无疑可以极大地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学习和专业成长。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8

【关键词】智慧型校园;中职;数字化校园

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任务确定为“数字学习和智慧校园建设”,涵盖了智慧学习的新兴技术、数字化内容的开发、智慧教室设计、电子教材、学习助手、学习分析、教育云服务等研讨专题。

一、智慧型校园概述

2008年,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即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提高实时交互、信息处理能力和诱导反应速度,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随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

1.智慧型校园定义.

南京邮电大学做了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智慧校园”规划,“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应当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数字化校园与智慧型校园的比较。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将学校的各个方面,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使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

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但相对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智慧校园”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智慧型校园的优势.

智慧校园更多的是强调按需服务、快速反应、主动应对等,更多地体现智能、聪慧的特点。它相较于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在于进一步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集中存储,实现智能化的推送,促进知识的智慧传播与分享,系统互联互通。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创办于1959年,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交通航运和港口管理等专业人才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3000人。

1.学校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校园网已覆盖办公、教学、实训场所及教职工宿舍等,并通过中国电信的10m光纤接入因特网,教学用计算机总数已达到895台,建有16间计算机实训室,行政办公用计算机数量达97台,专职行政人员全部配备办公用计算机。

2.学校教师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学校90%的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设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少部分课程已建立了电子教材,试题库、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库,使用率低。

3.学校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系统使用经验.

校园网上运行有多个信息化系统,如网上办公系统oa、招生报名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由于缺乏统一技术标准,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兼容,数据无法共享。

三、构建我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设想

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构建未来具有我校特点的智慧型校园的设想。

1.校园网络环境.

我校校园网总体采用星型以太网拓扑结构,骨干层采用三层万兆以太网交换技术,光纤覆盖校区所有骨干节点。校园网依托联通、电信两个iSp供应商,扩展为100m出口带宽。通过双链路上联校园网双核心,采用tCp/ip技术根据目标进行有效负载分流,针对每个子网的应用特点采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高效持续对每个功能子网提供高质量网络服务,是兼具城域网性质的跨校区新型校园网络。

作为园区有线局域网的补充和拓展,利用wLan无线网络技术,将校园网延伸到移动用户多、不宜部署网线的公共区域。在部署上采用集中控制式的无线网络架构,无线网络控制器是整个无线网络的核心,无线接入点ap分布在具体区域,无线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无线网络进行图形化管理。

网络采用流控设备进行出口流量管理,认证计费设备用于内部上网认证和互联网上网计费。

2.数据基础.

(1)基础数据库。智慧校园要为教师、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设各业务应用系统,必须要有基础数据的支撑,如:教师、学生的基本信息,为保证数据同步并及时更新,保持数据一致,因此要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数据库。

(2)资源与业务数据库。学校提供的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协同办公、一卡通等应用系统运行会产生业务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记录了业务办理的结果,还记录了业务办理的流程即工作日志。学校开发的大量教学案例、精品课程、研究成果等也构成重要的资源数据库。

(3)数据仓库。应用系统长期运行积累大量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着规律性的信息,并且由于各应用系统建设时间的不同,数据存储有关系数据库、数据文件、元数据等多种格式。利用etL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用信息抽取、格式编码、脏数据清洗等操作,最终将应用数据装载到数据仓库中,为上层的商业智能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3.以服务总线为核心的服务支撑平台

(1)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在原有的internet访问、web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校园教学管理平台、校内BBS、博客、CHat等师生交互平台,借助iSp服务商设立主页和虚拟空间(或主机托管),并保持更新维护等。

(2)具有以下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功能.

1)访问控制:对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设备建立访问控制体系,防止非法入侵。

2)网络管理系统:智能化,可以管理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管理的集成。合理划分子网、虚拟网络,并具有根据需要可灵活调整的功能。

3)防火墙:提升校园网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内部网络上的资源和非法向外传递内部信息。

(3)基于一卡通的校务管理信息平台.

以一卡通为基础建立校园网师生身份认证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基本达到校园工作生活的数字化,实现以下功能的网络化应用:

1)教务管理.

学籍管理:包括班级管理、学籍管理、学费管理、奖惩管理、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模块;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计划、排课、补课、调课、网上评教、各种统计报表查询打印等;

考试管理:考试安排、补考安排、成绩管理与分析等。

2)行政管理.

在原有校门户网站基础上,增加统一身份认证;增加校外入口,方便校外教师访问校内资源。

办公管理:包括会议管理、单位日程管理、公共信息、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查询等;

公文管理:包括公文的起草、批阅、发送、接受、回复,公文的保存和查询,通知的发送与接受功能;

人事管理:管理和维护单位的人事信息等;

财务管理:对于学校的财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招生管理:招生计划、入学报到、学生资助管理、周班级综合素质管理、综合考评等。

3)后勤总务管理.

设备管理:对校公用设备的购置、入账、借用、调度和报废进行管理;

后勤管理:对食堂、宿舍、医疗、绿化、车辆等的管理。

4)其他服务.

实现学生身份认证上网、学生在校常规管理、学生安全信息管理、饭堂销售管理、商店消费管理、教职工考勤管理。

(4)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

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建立以学校教学软件和课件素材等构成的本地化特色资源库,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备课提供便利条件,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网络化平台,让教师能利用网络的优势,在网络上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系统:包括开发工具和设备,可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制作。在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积累、优化机制,为学科整合提供平台基础;

建立基于网络的实时、非实时师生交互和答疑平台;建立重点学科试题库和在线考试系统。

(5)基于网络流媒体的应用.

建立无纸化考场、VoD视频点播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7)远程教学系统

网络广播教学系统、实时远程教育系统、非实时远程教育系统、课件点播系统。

4.存储虚拟化平台.

利用虚拟化手段(VmwarevSphere4)可以将离散的硬件资源统一起来以创建动态的共享平台,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设备,为将来的云计算做好平台基础,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1)服务器与存储设置.

采用两台iBmSystemx3650m3作为物理主机服务器,服务器通过San交换机与iBmSystemx3850X5存储连接,构成光纤存储网络。在x3850X5上选用RaiD5划分2t的存储空间给虚拟化使用。这样在eSXserver下的所有虚拟机及资源都可以存储在该空间内。

(2)网络实现方式.

本次架构的服务器和虚拟机采用Bridge(桥接)方式连接网络。

在这种方式下,虚拟机就像一个新增加的、与真实主机有着同等地位的一台电脑,是最简易的从真实主机获取资源的方法,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通过虚拟交换机连接至真实的外部网络,从而实现虚拟机之间以及与外网的连接。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职校园应抓住21世纪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研究和应用数字化平台,建设现代智慧型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37-02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了众多的高新科技,互联网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许多的计算机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等。目前我国对高职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及管理理念,认真规划校园资源及环境,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建设智慧化校园也就成了各高职院校讨论的重点内容。

1智慧化校园

智慧化校园是指在现如今信息化的背景下,使环境、设备、社会及人相结合,从而构成的数字化的校园系统。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以信息化平台为交流,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与管理。从技术方面分析智慧化校园,其主要是结合感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系统及学习系统相结合,从而创建的具有实时性、快捷性、智能型的高职院校。

建设智慧化校园,主要是以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构成,比如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主要是实现专业教学活动,而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则是建立教育平台及校园感知系统。以这三个技术为支撑点,高职院校才可以迈向信息化及智慧化的方向发展。【1】

智慧化校园与信息化校园是有一定的本质区别的,信息化校园主要是以信息化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主,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一系列的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智慧化校园则不同,它是以数据信息为依据,它的功能不仅能够实现信息化教学,还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服务及信息评价等等,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对校园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从而构建集学生学习、探索、实时追踪及智能评价为一体的智慧化系统,教师可以利用此结合学生的个性、学习创建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进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具备综合素养。【2】

2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特点

创建高职院校就是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所以与其他本科院校有所区别,这就使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个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使学生具有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主,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技术及应用型的管理人才、建设人才、生产人才及服务人才等,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具有实用型及针对型的特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各部门的管理设置都较为简单,所以与本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具有一定的本质区别。在高职院校中的智慧化建设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那么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主要就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基础,打造具有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高职院校。那么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2.1具有校企合作的特点

高职院校具有校企互动合作的特点,在高职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就要为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使系统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水平及创造性思维。学校与社会企业相互合作,能够有效体现出智慧化校园的特点,还能进一步的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的开展效率。在校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实习教学,实现了高职院校专业化教学的目标,同时企业在此过程中还能吸纳更多的人才,一举两得,有效促进了校园和企业双方的合作进程。高职智慧化校园与企业相互合作,开辟了高职院校的另一发展途径,也为学生的就业教育提供了另一发展空间。【3】

2.2具有网络互通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网络互通的特性。在构建教学与管理的系统中,硬件设备与软件设备的连接创造了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融入通讯技术,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在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之后,高职院校中的信息管理工作实现了高速传输功能,也促进了智能化校园的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智能化校园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效提高了校园数据信息之间的网络互通性。为了能够使智慧化校园的网络互通性更加稳定,还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复,提高智慧化校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2.3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

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在云计算技术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还具有海量数据的特点。智慧化校园能够以原有数据信息内容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建模处理,然后对数据的变化进行全面总结,然后引入全新的信息,丰富了校园文化的信息内容。另外,智慧化校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信息进行预测,以网络智能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献信息,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使高校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能够更具针对性,体现了智慧化校园的智能化特点。【5】

3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时候,有一大部分的生并没有感觉到与普通校园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只重视建设,没有对其合理的应用,这才使得信息化校园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智慧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为依托,使教学环境、校园环境、校园管理、图书管理等等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今后高职院校智慧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优化教学环境

随着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开展,教学环境也会得到全面优化。在今后,智能化的高职教学将会变为虚拟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中,使用智能化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对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教w方式及作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多样化的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率的专业教学课堂。【6】

3.2构建智慧化校园云系统

以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今后的智慧化校园将会实现云模式校园系统,这也是目前智慧化校园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校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以智慧化校园为基础,从而丰富数据信息,促进高职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及管理服务的开展步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现代化的社会建设工程的开展。在智慧化校园中构建中,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是其发展的需求,在网络化时代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智慧化校园必然会有飞跃的进步,也为云模式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3.3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

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也是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那么首先就要构建智慧校园平台。在虚拟化教学环境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教学服务将会全部以数据应用的形式呈现,教师能够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在其服务平台中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以应用教学软件为基础开展。教学软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可以使原本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学生也可深入的学习专业知识。构建智慧化校园资源平台不仅仅是智慧化校园的发展趋势,还是我国高职院校资源整合的发展特点,在教学资源及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也会不断深入及丰富,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7】

4结束语

通过以上描述,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其过程非常复杂。高职智慧化校园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还正在发展及摸索的阶段,需要高职院校对其重视,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及理念,对其创新和完善,以促进高职智慧化校园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沈光美.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的特点与趋势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5).

[2]刘斌.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2(22):29-30.

[3]朱迅,杨丽波.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和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24-26.

[4]鲁波.高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6):84-85.

[5]赖建书.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及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4).

学校智慧教育总结篇10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师实践智慧有效途径

一、教师实践智慧的消解

传统的教师发展是在工具理性主导下的,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取向的发展之路。它属于理智取向的教师发展观。赞成这种发展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拥有内容和拥有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可是当技术化或技能化成为教师专业化的追求,而教师专业自主性则体现在对如何做的琢磨上,忘记了追寻为什么,这样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教师专业化导致教师技能化,而过分技能化又导致教师专业化发展,自主性逐渐丧失,也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技术技能的追求中慢慢地消解,它表现在:

1.计划性。实践智慧就是使教师在瞬间知道该怎么做,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的机智和才艺,而不是简单的行动前的计划。可是许多教师却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价值中立的技术性过程,将教育生活世界的多样丰富性转换成可观察的一个个变量来研究。如果把每一个人的内部经验的个体性和整体性分解成为可观察、可量化的均质的要素,那么这种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及教育的科学研究范式,就会使教师忽视教育现场的特点及教育的人际间伦理道德意识,会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发生的情景做出迅速而及时的临场的天赋性扼杀,也最终使教师的发展偏离教育的实践智慧。

2.机械性。教学比舞台表演要求更高,因为教学不是彩排,而是一个人际间互动的过程。教学需要现场的技巧,知道瞬间如何理解变化的情境,要及时、瞬间知道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怎么做,如何呈现事物,何时停止,如何创造教室中的气氛。不具备这些技巧的教师往往变成任务的执行者或演说者。教师需要实践智慧是因为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出即时的判断和处理,对自身的实践不断进行反思的结果。

教师实践性智慧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不是实践中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它渗透和内化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反思性和实践性的机智。基于此,采取行动研究的校本培训模式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二、行动研究是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是指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严格说来,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的主旨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其方式是通过实践主体与研究主体的协商或沟通,尤其是使实践者成为研究者,来缩小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距离;把研究整合到教育情境之中,使理论能够在改进教育实践中产生直接的和即时的作用。

行动研究与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有着分解不开的关联。行动研究是对学校教育实践情景的研究;实践性智慧是在实践中的反思和体验。也就是说,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与行动研究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即基于实践,并为了实践。从此意义上讲,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是行动研究的旨归,行动研究是提升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行动研究为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行动研究就是在研究者、实际工作者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合作下,从现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研究解决,从而提高实际工作中的行为质量的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以解决某一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法。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过程。实践智慧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它来源于教学经验,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提升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从而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智慧主要表现在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学机智及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等方面。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及其面临的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过程。教师不可能按预定的“计划”去行动,只能在行动中根据变化的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在行动研究中反思,是教师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教学实践进行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对教学实践重新审视,采取新的策略并付诸实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面对生成的、发展的教学现实,教师不但要认识其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且要认识它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方面存在的不完善性和不合理性。通过反思和批判其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

四、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行动研究模式

教师实践性智慧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不是实践中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它渗透和内化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一种反思性和实践性的机智。缘于此,在校本培训中可采取下述模式以提升教师实践智慧。

行动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之一。简单地说,行动研究就是教师在自然、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对自身实践的系统反思。对教师来说,参与行动研究的收获之一就是实践智慧的提升。因此通过行动研究来促使教师实践性智慧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重要的取向。

总之,优秀的行动研究不是把目光聚焦在枯涩的理论展现之上,而是扎根于教育实践,诉诸于教师专业生活。这种培训应该浸润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应该涌动着反思和智慧的灵性,应该越过传统的藩篱,为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鞠玉翠.行动研究何以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J].山东教育科研,2002.7.

[2]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

[4]王春华.论行动研究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理论学刊,2006.5.

[5]李炳煌.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