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指标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0:42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1

摘要财务指标分析是认识企业管理本质的锐利武器,也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指标的分析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现象和外部联系,以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本质与规律,以及利用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来深入地考虑问题,进而系统化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效率分析获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足额及时偿还的保证程度,它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尤其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短期存活能力,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不能维持其短期偿债能力,会更难以维持其长期偿债能力,即使过家企业盈利不错,也同样会面临因不能答付到期债务而导致的破产威胁。如果企业偿债能力低还会丧失各种投资机会,这不仅损害公司的竞争能力,还会致其股票价格下跌,提高投资者的风险。因此,这是企业债权人、企业的股东和潜在投资人都共同关心的一类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己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等(财政部会计评价中心,2008)。

1.资产负债率或称负债比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分析和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一项重要的判断标准。适度的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较小,企止经营安全、稳健、有效、具有较强的筹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是企业财务结构是否稳健的重要标志。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二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一家企业而言,其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资产使用效率高,周转速度快,表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偿还债务的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宋常,2007)。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它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即企业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就能够减少营运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呆滞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应收账款余额年末数)/2

(二)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三、获利能力分析

(一)营业利润率

营利利润率分为营业利润率和毛营业毛利率,营利利润率是一定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毛利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率二(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得的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它体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其公式为: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三)净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是一定时期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获利的核心指标。表明了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

其中: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

四、成长能力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这是一项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减变动状况[2]。

(二)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度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该指标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体现了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其发展后劲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增长率二(资产总额年末数-资产总额年初数)/年初资产总额

宗旨,财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缩影,是传递财务信息的载体;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基本依据,采用合理的账务指标,从财务报表中寻找有用的信息,有效地寻求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是企业领导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2

关键词:St公司财务指标差异性分析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非财务状况异常导致股票风险提高时,将采取一定措施对投资者进行警示,即退市风险警示制度。然而,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本身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未考虑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宏观市场的波动,健康企业连续两年亏损的可能性等,使得一些后续发展能力很好的公司被戴上St的帽子,同时也使其股价受到相应的影响。但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公司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St制度带来的退市压力使得上市公司利用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以摘掉St的帽子,但该方式并不能使其财务能力长久、健康的发展,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样本来自沪深两市a股曾被St或至2011年末仍处于St状态的公司,特殊处理状态以中国证监会的公告为准。所选取财务数据来源于样本公司2007年至2011年对外公告的年度财务报表。为了对公司后续发展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以2008年成功摘帽的37家公司作为后续发展能力较好的公司样本,因为该类公司四年连续盈利且未再次出现其他导致股票投资风险增加的情况,同时选取37家未能成功摘帽的公司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二)指标选取

目前财务管理中用于对财务数据分析的指标包括五大类。具体地,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eBit/总资产、权益净利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持续增长能力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增长率、留存收益/总资产、留存收益/净利润。

除选择常用的财务评价相对指标外,本文引入退市制度改革中新增的绝对指标净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类型指标。由于绝对指标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将其作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其中,净经营资产为负、营业收入小于1000万元、审计意见为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用0表示,反之用1表示。

对所选取的21个指标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资产负债率(X3)、资产收益率(X4)、留存收益/总资产(X5)、净资产(X6)和营业收入指标(X7)在2008年至2011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按年对以上7个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选择相关度在0.3以下的指标,选择结果如表2所示。

(三)模型建立

选择Logit逻辑回归模型作为评价各年度选取指标对公司后期发展情况的预测,Y=1代表成功摘帽的公司;Y=0代表未能成功摘帽的公司。

二、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从回归的整体结果而言,模型显著性较高,虽然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程度的解释能力各年间差异较大,但随着摘帽公司摘帽时间的延长,财务状况好转的现象也越发明显,各财务比率的解释能力也更加显著。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而被特殊处理的公司面临着退市的压力,因此摘帽成功并不能证明公司盈利能力的好转。盈余管理的存在使得St公司摘帽后一至两年的财务状况,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股市目前存在一些“二一二”公司,即财务状况呈现两年亏损、一年盈利、两年亏损的状态,也解释了这些公司常年处于St状态,却未被退市的现象。因此,上交所和深交所于2012年6月对现有的退市制度进行了完善,将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审计意见纳入退市制度,以解决上述问题。引入这些指标的效果如何,还需经受一段时间的考验。

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页表3所示。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在评价年限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资产负债率的降低将导致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增强,财务状况得到改善的可能性增大。资产负债率作为常用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负债方式取得的,可以衡量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的保护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此外,资产负债率还用于衡量企业的举债能力,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容易举债,而举债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走出困境的能力。这是由于筹集资金能力强的公司更容易在市场上谋求长久发展,在遭遇经营决策失误或市场环境波动时,可调整自身战略,将风险转化为机遇的能力更加强劲。

2009年及2010年作为摘帽后的敏感年份,资产收益率和留存收益/总资产比率的显著性也值得关注。在没有退市压力的情况下,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更能体现扭转困境的能力,资产收益率表现为公司的盈利能力,留存收益/总资产体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以说明公司摘帽后通过提高资产利用率,才能获得稳定的盈利能力。同时,稳健的利润分配政策可以帮助公司填补之前亏损的财务漏洞,为公司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对模型的判断正确率进行检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对财务好转公司的判断正确率高于未好转公司,并且在摘帽后的关键两年内判断正确率达到90%以上,对于识别盈利的持续性效果显著,有利于投资者据此进行投资决策。其余各年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判断正确率,而2011年正确率有所下滑,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已走出亏损的影响,各方发展趋于稳定,财务指标变化趋于水平化,因此指标的判断能力随之下降。而未好转公司判断率偏低的原因在于公司未找到成功摘帽的方式,财务状况波动显著,财务指标差异较大,很难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判断。

三、结论与建议

由于我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使得一些后续发展能力较好的公司由于盈利的波动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处理,导致其股价下跌,但对投资者而言,这些公司仍具有投资价值。同时,St处理所带来的退市压力,使得很多公司通过财务报表粉饰而非改善经营状况来实现摘帽的目的,这类公司往往摘帽不久就会重新被St处理,使得投资者蒙受损失。

本文通过财务指标来区分St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实证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对于公司未来财务状况能否发生好转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在摘帽一至两年内的敏感期中,资产净利率和留存收益/总资产对财务状况能否好转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影响力。在对模型的正确率检验中,模型对于财务好转公司的判断较未好转公司而言更为明显,且摘帽后两年内的判断正确率高达90%,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

2012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原有的退市制度进行修订,虽然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将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纳入评价指标: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或因前期差错追溯重述导致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的,其股票交易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或因前期差错追溯重述导致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其股票交易将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净资产和营业收入指标的加入,使得退市风险警示制度在维护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证券市场改革创新及健康发展上意义重大,但是,净资产和营业收入均为绝对指标,这对于上市公司规模差异巨大、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的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仍存在很大弊端,依然未弥补原有制度的缺陷,一些后续发展能力良好的公司依然存在St的风险。因此,风险警示制度的完善需要资产负债率、资产净利率等相对指标,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相对指标的投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2.陈月圆.上市公司St风险预警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8,(4).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3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但这些指标是以企业清算为前提的,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或者说这些指标都是以一种静态的眼光看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另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付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指标的定义缺乏统一性

   许多财务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例如,某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或者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这些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的什么问题,而只有通过与别的企业比较(横向比较)或和自己的历史情况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才能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或者经营状况。也就是说财务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标的定义必须统一。例如,主营业务利润率是用利润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得到的,而企业的利润至少有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形式,到底应该采用哪种利润却并未有统一的界定,这使得主营业务利润率缺乏统一性。

三、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被割裂

   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各有优劣,而在实践在,财务分析往往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业,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而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些问题对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最好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我们只知道某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为30%,就不能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很深的了解,但如果同时知道了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000万元时,就会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规模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四、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

   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达的,但这些数字往往只是反映了该企业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知道。例如:应收账款这一常指标,在报表中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总数,到底有多少是刚刚发生的,有多少已经逾期,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难以收回的,企业外的人是无从知道的,而这些对于分析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五、财务指标容易被内部人控制

   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内部人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达到内部人希望达到的财务数据,于是各种操纵财务指标的现象便应运而生了。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中严重地存在这种现象,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

   从以上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所存在的种种缺陷,要求财务分析者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考虑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获得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1.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应该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在利用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另一方面注意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

   3.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只有计算口径一致,对比分析才有意义;

   4.对特别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分析,并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验证其真实性;

   5.注意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

   6.注意该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投入情况,分析该企业的发展潜力;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4

关键词:财务指标;股价;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证券的市场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全部有价值的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价值。换言之,对股票市场而言,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否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权益价值是股票市场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由于真实的权益价值通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而代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公司的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和发展能力等状况,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中,这些指标与其股票价格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股票定价的重要因素,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那么,在风险相同即宏观因素对个股股价的影响相同以及在行业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就成为影响股价的核心。

一、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财务综合评价是以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等诸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主营收入税后利润率、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损益)作为盈利能力的衡量;选取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作为营运能力的衡量;选取速动比率、权益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对负债总额比率、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作为偿债能力的衡量;选取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净资产增长率作为成长能力的衡量;选取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作为现金流量的衡量。

二、样本数据选择

选取样本时,本文综合考虑以下情况,以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1.2007年上市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

新的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这是会计准则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其中《基本准则》和《存货》、《长期股权投资》等17项是在原准则基础上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财务报表列报》等22项为新制定的会计准则。为使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故本文选取实行新制度后的年报数据。

2.金融危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由于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宏观影响,股票市场变动过大,不利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与股价变动的相关性,故没有选择2008年而是采用了2009年的股价数据。

3.st公司的股票

证监会要求st公司在年报公布前刊登预亏公告,因此,st公司经营绩效影响股价波动的方式和时间与非st公司不一样,有必要将st公司从样本空间中剔除。

考虑到市场对业绩上升和业绩下降的股票反映方式可能不一致,因此本文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为正的沪市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同时剔除其中2008年年报公布时间与2009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时间相近(两者相隔不超过一周)的公司以排除季报公布对股价的影响。最终选取了23只股票样本,2008年年报的财务比率数据(速动比率x1、权益负债比率x2、流动资产对负债总额比率x3、营运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x4、净资产收益率x5、主营收入税后利润率x6、每股净资产x7、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损益)x8、应收帐款周转率x9、存货周转率x10、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x11、主营业务增长率x12、净利润增长率x13、

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x14、净资产增长率x15、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17)来源于和讯网(stock.hexun.com),股票价格选取年报公布日当天的股价(p0),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

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本文使用马克威分析系统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由所得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可知,前5项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2.3232%,并得到得到5个主因子的表达式。

z1=0.0938*x1+0.0186*x2+0.0447*x3+0.1562*x4+0.8967*x5+0.7921*x6+0.2501*x7+0.8887*x8-0.0473*x9-0.0959*x10-0.0348*x11+0.2232*x12+0.8390*x13-0.1010*x14+0.6769*x15+0.28*x16+0.2688*x17

z2=0.8018*x1+0.945*x2+0.6477*x3+0.3853*x4-0.0686*x5+0.216*x6-0.0552*x7-0.0497*x8+0.7882*x9+0.8371*x10-0.2812*x11+0.0602*x12-0.0617*x13+0.01*x14-0.0274*x15-0.07*x16-0.0273*x17

z3=0.3949*x1+0.1743*x2+0.6702*x3+0.8307*x4-0.026*x5+0.1035*x6+0.6751*x7+0.2153*x8-0.3715*x9-0.2328*x10+0.7759*x11-0.1831*x12-0.0395*x13-0.0199*x14+0.1181*x15+0.0057*x16-0.1212*x17

z4=-0.1539*x1-0.1512*x2-0.1258*x3-0.2277*x4+0.3033*x5-0.228*x6-0.0197*x7+0.3135*x8+0.0029*x9+0.1609*x10+0.0904*x11+0.0157*x12+0.3388*x13-0.0634*x14+0.0863*x15+0.9307*x16+0.9024*x17

z5=-0.0948*x1-0.0052*x2-0.0505*x3-0.0995*x4+0.0263*x5-0.0939*x6-0.2755*x7-0.011*x8+0.1707*x9+0.056*x10+0.0677*x11+0.9059*x12+0.1264*x13+0.9134*x14+0.0385*x15-0.0425*x16-0.0253*x17

主因子z1中,x5、x6、x8的因子载荷量远大于其他财务比率的载荷量,所以z1主要代表对盈利能力的衡量。同理可知,z2主要代表对偿债能力的衡量;z3主要代表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衡量;z4主要代表对现金流量的衡量;z5主要代表对成长能力的衡量。

四、回归分析

将因子分析所得的5个主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年报公布当日的股票价格作为因变量,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经过对不显著变量的剔除以及模型的修改,最终得出的多元回归结果如下表:

以上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prob(f-statistic)=0.00068,说明从总体上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并且自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也有显著影响。对截面数据进行white(nocrossterms)检验,结果通过异方差的检验。

由回归结果可知,adjustedr-squared=0.469560表明回归方程对样本值的拟合程度不佳,说明财务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股价。z1的系数为正且比较大,说明盈利能力在财务综合评价体系中与股价相关性最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增加1%,其股价就会增加0.6514%。而z2*z2的系数为正,且对股价的影响较小,仅为0.026。这与之前的预测不同,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比率普遍比较高,财务杠杆比较小,在此范围内,负债比率没有高到不利公司成长的程度。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一般可就股票价格对不同信息资料的反映程度将证券市场分为弱式有效性市场、半强式有效性市场、强式有效性市场三种类型。如果股票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则股票价格会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而根据本文的结论,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公开信息并未充分反映到股价中,这也意味着我国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因此,我国应从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加强和规范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法律体系等多方面入手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成:钢铁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与股票价格定位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6,(3):106—109.

[2]潘辰佳:经营绩效与股价反应—一个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2008,(11):78—81.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5

摘要:随着中国日益规范的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财务的状况以及公司成果现在成为了投资者以及政府部门管理的重要问题。公司的财务情况和成果都是通过财务报表来体现的,但是这样一个指标仅仅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某个方面,我们要的是客观、更加合理地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以及成果的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复合财务指标mFi在现代财务分析中已被广泛采用。本文运用主要成分的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方法,根据财务的内部指标结构关系来分析各指标权重,避免了人的主观随意性,从而能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客观、合理地综合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复合财务指标

一、上市公司复合财务指标设计以及构造的方法

(一)指标的选取和财务管理理论指出:企业财务状况是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的能力、偿债的能力、营运的能力以及成长的能力。依据这一思路及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特选定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在内的16个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具体指标如下:(1)盈利能力,包括总资产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和销售利润率(x4);(2)成长能力,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5),净利润增长率(x6)和净资产增长率(x7);(3)运营能力,包括总资产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存货周转率(x10)和应收帐款周转率(x11);(4)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x12),速动比率(x13),现金比率(x14),资产负债率的倒数(x15)和已获利息倍数(x16)。

(二)中国证券报2006年2月~3月所公布的51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这51家公司涉及各行业。

二、指标体系以上述体系为准,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一)各财务指标相关系数分析根据SpSS软件运算结果得各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可知,净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增长率之间,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倒数之间分别存在着极其显着的关系,总资产报酬率与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这几个指标间存在显着关系。可见许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证明他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

(二)选取并解释主成分运用SpSS软件可得到各主成分特征值与贡献率表,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4.539%27.630%+18.484%+12.828%+10.855%+7.624%+7.117%.根据我们了解的85%的选取的原则我们可以看见选出的6个主要成分。我们为了要对这6个主要成分进行经济分析,也要得到这16个原始的财务指标对这6个主要成分因子的负荷量。

(三)主要成分的综合的评价不足,第一,因为一样的被的评价对象在不的一样的样本本集合中的均值以及离散程度是不一样有的,协方的差矩阵是变化的,因此对于计算的主要成分以及方差的贡献率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综合的评价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主要成分分析方法只用于一次评价,不方便对于横向以及纵向的比较,不便于统计资料累积。其次,进行主要成分综合评价也没考虑指标的本身的重要性。最后,在进行主要成分综合的评价时,实际主要成分的权重也许出现负权数,与实际情况相违背,从而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因此,主成分分析在此应用有局限,有必要使用因子分析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因子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第一步: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第二步: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R。第三步:求R的特征根极其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第四步:对因子载荷阵施行最大正交旋转。第五步:计算因子得分。

三、小结

复合的财务指标是对因子的分析方法得出的,它的权数生成来自于财务的指标数据的统计规律,比较的客观、也很科学,进而提高了我们综合的价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通知[J].中国工会财会,2000;3

[2]夏嘉华.财务管理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6

关键词:财务指标体系;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我国的证券交易平台正在趋向于正规化,这有助于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提升投资利益。但由于上市公司数量的上升,相同行业的公司竞争力会急剧加强,而且股票市场还是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价格波动的比较剧烈,但是以价格投资为代表的理性投资理念已经形成了,这样就需要投资者更应注意要谨慎选择股票,多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潜在发展空间,选取投资价值大,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方案科学合理的公司进行投资,有利于投资者选取更有价值的股票。根据人们对价值投资的观点,把股票投资主要放在那些在股票市场中价值被严重低估,或者是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暂时的低于其他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如果这些上市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业绩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其营业额也将会是闻不得上升,这样就会使它的股票价格上涨,表现出非常好的成长性,股价也会逐渐想起内在价值回归,投资者就会对其所投放的股票投资的未来收益也会所以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基本上就形成了一种形式:当股票第一其内在价值是,股票被低价买进,当股票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时,股票就会被高价卖出。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潜在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财务指标体系模型评估标准,帮助投资者更科学的进行企业投资。

一、建立上市公司潜在发展空间的财务指标体系

(一)分析上市公司发展空间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应该首先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入手,正确的分析和寻找影响公司内在价值的主要因素,建立一个上市公司内在的价值综合评估测试财务报表体系,以此表为基本,经过各种专业的分析利用,就能够得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得出上市公司粗暴在的内在价值,通过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的波动变化趋势构建一个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对上市公司潜在的发展空间进行剖析需要先了解当前社会的整体经济情况,看社会形势是否适合新公司的上市,上市之后是否能获取期望的企业效益;其次要了解同一行业的其余公司发展情况,观察该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竞争力,并且了解公司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应对竞争对手的有效方案;第三,要想了解上市公司的潜在发展空间,还要对该公司的基本层面进行分析,观察该公司基本的运营方式以及内部分工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时,股民们主要的投资目标就是一些股票市场中那些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或者是其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因为这些股票的的升值空间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它们的股票市价将会逐渐的回归正常,有时或许还会高于正常市价,所以这样的股票的需求量将会上升,股票投资者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

(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情况时的各种指标

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时要注意分析该公司的相关指标情况,指标的正负反映了公司的盈亏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反应公司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比较重要的指标包括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指标、获取利润的能力指标、企业运营能力指标和发展价值能力指标。上市公司的偿还债务能力可通过设立公司资金的支出与收入比率,流转速度比和长期的欠款比例来体现,由于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流动,所以这些指标都不是确定的。

对上市公司的德整体经济数据分析、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形势分析和公司的整体面分析都算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分析。因为经济趋势分析过于复杂,所需要的数据比较大,所以在技术上难以实现对公司的实时跟踪。如果要对一个公司的行业进行分析,就需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的因素,所以本文就从公司的基本面来选取相应的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不考虑上市公司的整体经济形势和公司所述的行业分析。

公司的运营水平通过设立公司总资金的流动情况、收入的现金比例、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周转情况、货存的支出比例、长期资金的周转情况和应收资金的周转情况来反映。由于资金的支出与收入和货存的周转反映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情况,所以以上指标应该均为正指标,即公司的收入资金应大于支出资金。设立公司的总资金净收入情况、单股股票的盈利情况、企业经营的收入利润和公司的盈利资产保证系数,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情况,当以上指标为正指标时,可以说明该公司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公司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公司的发展价值通过设立企业经营收入资金的增长情况、净收入的发展趋势、总资金的增长情况和公司货存的累积情况来反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不断累积资金和货存,以上指标为时,可以反应该企业具有很好的潜在发展价值。

(三)观察股利分况

对于目前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的分配状况就是以不分配或者是少分配为主,上市公司的能够分配股票利润医院的比较少,有很多业绩相当好的公司有分配股利的能力,但是其仍然是不愿意进行股票的丽人分配或者是少分配。在股票的利润分配形式上,大多是人偏爱股利的分配形式,大多数公司主要以派送红股的分配方式为主,而采用现金股利分红的比较少,虽然近年来以派现方式分红的上市公司逐渐的增加,但是展整个上市公司的比重还是比较少的。另一方面,股利分配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规律可循,无论是对于采取现金股利还是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的上市公司,其股利政策的稳定性都比较差,而稳定性差的上市公司对于狐狸的支付保障就比较低。所以现在能让投资者准确的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比较少。

分析上市公司的潜在发展价值情况时,除了要观察上述各项指标之外,还要观察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情况。股利分发给股民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通过赠与投资者部分股票或现金来鼓励投资者更加信任和支持自己的企业。在这些方法中,最具有大众信任度的股利是现金股利,由于投资者众多,一般的企业并不具有分发现金股利的能力,所以派发现金的分红方式也体现了该公司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二、投资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剖析

对于目前来说,股票的投资分析主要分为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三个部分,宏观分析就是指对国家的国民经济、政治、文化的分析,中观分析就是指对行业和地区的分析,为观分析就是指对上市公司本身的分析。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投资人的投资手法和股票分析不断的成熟,以及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像以前那样对上千种股票乱抓一气,就会很难的发展上市公司,所以在成熟的股市中股民想要成功就必须的学会对上市公司的潜在价值进行剖析。股票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有价值的股票,但是一直未被发掘,原因是股票一直呈现出平稳或下降趋势,其价值被严重的低估,市场价格暂时的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大多数投资人将其视为废股,不具有投资价值。但是这些有价值的股票一直没有被发掘是因为公司的潜在发展价值和市场价格不符,或者公司处于创业阶段,大众不能给这些公司一个合理的价值评价,导致公司的发展状况止步不前。但只要这些企业改变一下营销方式,或者整顿内部管理,发展一段时间,其股票的价值就会趋向于该企业真正的潜在价值,股价就会呈现比较好的上升趋势。所以,在投资者进行选股时,要选择这种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不能跟随大众心理,要对股市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股价已经在上升的公司由于太多人入股,并不一定具有期望的投资价值。

因为各行各业的工作特征不同,所以各个行业的业内公司财务指标不同,对于同一个指标的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来讲其内在价值的评估标准重要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评估也应该分行业的进行。股票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形式中会有不同的增长率,但是有波动是正常的,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遭遇技术瓶颈或者营销管理方案偶尔与市场不符的情况,投资者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上市公司股票的波动情况,不能因为暂时的股票价格下降而忽略了企业实质的内在发展价值。

三、结束语

我国的股票市场越来越完善,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可以让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依据投资者对投资的观点,股票投资价值是一种相对价值的投资,其是根据股票的价格和内在价值对比决定的。股民想要在股市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入手,进行深度的分析并且建立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综合分析评估体系,再结合因子分析法和分析法,建立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的评估模型,这样就能为投资者在投资时进行一些指导作用,使得投资者能够准确的进行理财。本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模型,并且对我国的上市公司现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让投资者在投资时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选择具有潜在发展价值的公司进行合理投资,获取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匡华星,张展宇.改进m.H.DiS方法在中国上市公司评级中的应用[J].技术经济,2004(03).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7

关键词: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影响因素

一、我国电力发展状况概述

我国是世界第二电力消费国。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基础工业,它的运行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配。同时,它也是公用事业,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服务。电力企业对上游行业——   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的依赖,及电力供应对下游行业——农业和加工工业、服务业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面对着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又受国家财税政策的约束和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30家公司和12家中央企业总容量的44.57%、63.42%和79.88%。因此我们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状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除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他四家公司以集团上市形式上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在资产重组,不久的将来也将以集团上市的形式上市。因此现在我们在文章中只能以分别上市的形式介绍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发电,其他几家上市的子公司并未包含发电的经营内容。所以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上海电力和九龙电力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代表。

2008年开始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全年亏损约400亿元。是以我们着重分析五大发电集团近8年来的财务指标,从中了解近8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中以公司股票名称代替其名称。

二、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成本比例等。下面我们着重分析6家上市电力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解读电力行业8年来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状况的依据。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即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材料供应单位等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1)流动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这6家公司的流动比率在不断波动。除了九龙电力在2008年开始有逆向回升的趋势,并且这8年的平均比率都维持在0.6以上的水平,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在波动下降。特别是2010年,各公司都降到近8年来的较低水平。其中,上海电力在2008年更是降到0.1576,为这8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九龙电力有着超过0.6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稳健的流动比率应该是2。6家公司的比率都低于1,因此就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上海电力和国电电力,流动比率都低于0.3,偿债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由图1分析知近几年各公司来速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降幅较大。除了九龙电力一直在0.6左右徘徊以外,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上海电力降幅都比较大,由2003年的超过0.8的比率跌至2010年的0.4以下。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因此,很显然,各电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结合这两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九龙电力流动和速动比率都比较稳定外,其余的5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都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据统计,由于电力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超过总负债的60%。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现在,我们就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与付息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8年当中,6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上升的幅度最大。这几家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其中上海电力和华能国际2003年这个比率在30%左右,是这6家公司中最低的,同时,也是这8年中资产负债率增幅最大的2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这6家电力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说明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贷款给企业就会有较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各大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下降。由表2很容易看出,2007~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波动特别大。尤其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海电力、九龙电力,以及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都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大唐电力虽还有2.2336%的净利润率,较2007年来看,却也达到大约8%的降幅。国电电力也勉强维持了1.088%的净利润率,较上年降了接近9%。除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仍有微小的净利润率外,其他各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转成负数,并且降幅增大。可见各电力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3.成长能力分析

由图2、图3表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九龙电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大,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于2008年降至负数,虽然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仍是下降趋势。而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下降幅度虽然不及九龙电力,但是总体趋势也在下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他3家电力公司从2007年开始主营收入增长率都在逆向增长中。

因此,对于主营收入增长率逆向增长的3家电力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下降的,这对其成长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其成长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4.成本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主营成本比例虽然波动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小幅上升。而从2008年开始的增幅有较明显的加大,这和现今居高不下的煤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九龙电力和上海电力的比例已经接近100%。可见主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过分庞大,足够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盈利和成长能力。所以,重新优化成本结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图3 2003—2010年6家公司主营成本比重(%)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三、影响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

鉴于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大电力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强,借长期负债还债,获利能力逐渐减弱,同时成本结构亟待优化等几个共同问题。而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国内环境

(1)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政策。我国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使得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只能忍受亏损。自2010年8月20日起,发改委等部门发函,适当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按照批准的电价调整方案,公司火电机组平均批复上网电价(含税)比调整前上升22.51元/兆瓦时,增幅5.67%,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2)煤价起伏跌宕,价格变化滞后效应明显。目前火电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电源,发电比重占82.86%,因而煤炭价格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004年~2007年煤价稳步上涨,系由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所致,其中年度最大涨幅在13~22%。2008年至2009年,除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因素外,其他影响煤价上涨的因素未发生改变,但煤价在半年内涨幅超过100%。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受煤价上涨、煤电联动短期无望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若电煤价格上涨10%,电价需上涨4%左右才能消化成本。

(3)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推动电力企业走新能源路线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大发电集团均有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而节能环保项目的前期投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电力企业举债投资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4)过度扩张,遭遇两大风险。根据上文对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过低,不仅说明了电力企业负债比重增加,还暗示我们,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有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事实上,如下表3所示,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1.39%的增长速度增加,虽然我国的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以14.41%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降到了5.23%,与同年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10.34%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起已经开始进入电力过剩时期。虽然2010年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有了突破性增长,但还是难挡此趋势。

数据来源:由上海万得资讯、产业政策司子站、中国科技信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世华财讯信息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电力企业过度扩张存在的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两类风险:1)市场风险。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侧重表现在对市场运载力及其走势预测不足,风险征兆信息反馈把握不准,对潜在的新市场开拓不力,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制约,导致市场需求力不旺,营销萎缩,产值锐减,效益滑坡。2)财务风险。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变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偏差的出现不能作出准确敏捷反应。部分企业未经周密的科学论证、咨询评估,就盲目追求速度,无限制、不加区别地上项目,开源与节流得不到有效控制。

2.国际环境影响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用电需求减少。中国在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和全球经济危机双重作用之下,已出现经济增长减缓。

四、对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财务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

(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电能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针对上次南方大雪灾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能的高速公路,实现变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用电环境。

本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电价改革。如果电力企业要扭亏,则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必须要合理调控电煤价格,不能无序增长;二是在电价政策上要合理调整,充分考虑电企的生存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显示出国务院对电价改革的空前重视。

2.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各地区电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争取上网电量、控制煤价、组织回收电热费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加速从低层次资源依赖型向高层次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加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3.适度放缓扩张脚步,科学整合电力板块

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度放缓电力产业扩张的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力行业兴起整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板块进行评估,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坚持以科技促进生产,用创新体系开发项目。

5.优化成本结构,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煤耗量,增加燃煤效率高的单机发电机组容量;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老机组的主辅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厂优化运行及检修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能、节水潜力。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提高现代电力集团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电力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从2009年起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国家对电力行业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即将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预示着我国的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大器.现代电力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邓小卫.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5,(5).

[3]卢小广.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牛东晓,孟明,刘华光.价格竞争与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6]张国宝.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7]沙亦强.煤价凶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8

文章选取我国制造业2014年4月沪深股市的61家St公司和61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熵权法,筛选出10个包含信息量多,并能准确预警的指标,通过这10个指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财务危机预警函数(即为St与非St的判别函数),最后将测试组中60家公司的数据回代到预警函数中检验其判别率,判别率达到81.67%,具有较高的的判别正确率,说明文章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与防范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财务预警;熵权法;因子模型;判别函数

一、引言

(一)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意义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竞争条件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尤其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陷入到财务风险和破产危险的可能性急剧上升,这不仅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更会制约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故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要持续发展,必须警惕危机,正视危机,在经营活动中设立财务预警系统,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诊断。因此,本文将在对国内外有关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及模型的归纳、整理和评述的基础之上,来分析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研究的现状,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财务预警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

(二)国内外文献述评国外对财务预警的研究要早于国内,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开始了对财务预警的研究,历经了从单变量分析到多变量分析的过程。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首次介绍了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1990年佘廉等人从事了企业预警研究,并于1994年发表文章对企业预警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直到1996年以后,才陆续出现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逐渐发展起来。单变量预警模型是指以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否处于破产状态的预测模型。财务预警研究最早就开始于1932年Fitzpatrick用统计方法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在众多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困境的多变量模型中,最早亦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纽约大学1968年ed-wardaltman教授的Z-Score判定模型。即: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1996年国内学者周首华、杨济华对Z计分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F分数模型。1999年国内学者陈静运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分别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并将两种财务预警模型进行比较研究。2003年杨淑娥在Z-scor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了Y分数模型,该模型在用于财务预警检验的回判准确率大致为86%。

二、样本、指标的选取

(一)样本的选取本文在样本的选取上是根据2014年4月沪深股市公布的所有St公司(根据1998年实施的股票上市规则,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treat-ment,简称St),其中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股票)共90家中,抽取了本文需要研究的制造业中的61家公司,并根据同行业,同时期,规模相当(即非St公司与相对应的St公司的期末资产总额相差不超过150%)的配对原则,选取了61家与之相对应的非St公司,共122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在满足上述配对原则的情况下才使得研究样本之间具有可比性,分析更趋合理性,结果更具科学性。

(二)指标的选取本文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和讯财经网以及大智慧投资软件,通过数据的整理,剔除了个别的缺失值和特大异常值,并根据以下原则选取16个财务比率基础指标:1.全面性,在系统的构建中,所考虑纳入的指标应能全面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且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2.可比性,选取指标时,应注意评价指标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纵向可比和横向可比原则。3.同趋势性,即是指标正向化,当财务比率增大时,表示财务状况的改善,反之财务比率减小时,表示财务状况的恶化。4.可获得性,采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数据是可以获取的(和讯网、大智慧软件等)。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以上财务比率指标体系,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做出较为完整、客观的评价。但为了选取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区分能力强,包含信息多,权重更大,能准确预警的指标,下面采用“熵权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筛选。

三、基于“熵权法”筛选财务指标体系模型

(一)本模型利用“熵权法”的基本原理本模型利用估计组中61个St与61个非St公司共16个财务基础比率指标,这些指标经过标准化,归一化处理后变成一个评价矩阵,计算出每个指标的信息熵,信息熵越大表明该指标有序程度越高,即该指标在该指标体系中差异小,信息熵越小表明指标在该指标体系中差异大,则该指标对于财务危机的预警这一决策起到的作用较大,可以被选用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二)指标的正向化和标准化设有n个公司,p个财务指标。为了模型研究的需要(即尽可能使每种能力中有一两个熵权大的指标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取阀值为0.015,当熵权大于0.015时则选入该研究指标体系,当熵权小于0.015时则退出该研究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得出最后的指标体系如图1。

四、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分析

(一)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因子分析法是在尽量减少信息丢失的前提下,从众多指标中提取出少量的不相关指标,然后再根据贡献率定以权重,进而计算出综合得分,其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客观、操作性比较强。因子分析中有多种确定因子变量的方法,如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等,本文选取的是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轴因子法。本文根据估计组中61家St公司和61家同行业、规模相当的非St公司作为样本,以“熵权法”筛选后的10个包含信息多,重要性更大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综合得分函数—财务危机预警判别函数,并通过估计值综合因子得分值的排名表求出St与非St的分割值,作为判别公司财务与否出现危机的预警值,最后再选用测试组的样本进行回代,检验判别函数的判别正确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二)因子分析的求解过程下面对熵权筛选后的10个指标正向化后的数据(逆指标的正向化公式为yj=1-xj)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的运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Kmo值为0.744,大于0.5;Bartlett检验的卡方统计量为1019.591,相伴概率为0.000,在给定0.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各指标变量的相关矩阵是单位阵的假设,即两种统计检验方法都揭示指标变量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因此适合作因子分析。求得变量的样本相关阵R的特征值λi,前m个因子方差贡献率如下表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须大于85%的原则,由上表可看出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88.81%,这5个公因子包含88.81%的信息,确定以5个公因子做因子分析。初始因子载荷阵B0m,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求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BΓm,使得旋转后各因子载荷阵的各元素按列向0或1两级分化(初始因子载荷阵,旋转后各因子载荷阵,0~1分化表如表5)。根据以上矩阵运算得出61家St跟61家非St公司的因子F1,F2,F3,F4,F5的因子得分值,因子命名见表6。通过eXCeL对以上61家St公司和61家非St公司财务比率指标的综合因子得分值进行排名,取这61家公司的得分值的中位数作为本模型区分St与非St的分割值pS-财务危机预警值,通过得分排名可看出在第31与32位的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分别为1.332,1.266,本模型取这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本模型区分St与非St的分割值pS-财务危机预警值为1.299。本模型用了10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其中资产负债率是逆向指标,所以当要求出一个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时,要先将公司的财务比率原始指标xij进行正向化,即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进行正向化(用yj=1-xj公式),然后将其正向化后的10个财务比率指标yij代入上面的判别函数中,若一家非St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大于且接近于分隔值pS-预警值,则说明该公司应该启动财务危机预警,调整经营战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以避免被St。

五、财务预警模型的检验

将测试组中60个St跟60个非St的10个正向化后的财务比率指标数据代入到上面的财务危机预警判别函数中,得到这60家公司10个指标的因子F1,F2,F3,F4,F5的得分值及综合因子F综的得分值。将以上得出的60家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F综由大到小进行排名,若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大于分割值pS-财务危机预警值(1.299),该公司被判断为非St公司则说明判断是正确的,若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小于分割值pS-财务危机预警值(1.299),该公司被判断为St公司则说明判断是正确的。本研究中有4家St公司的因子得分值大于分割值pS,错误判断数为4个,有7家非St公司的因子得分值小于分割值pS,错误判断数为7,总的错误判断数为11,则正确判断有49家公司。判别率θ=49/60≈81.67%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判别率达到了81.67%。说明当一家上市公司将以上10个正向化后的财务比率指标代入判别函数中,若大于分割值,则我们有81.67%的把握性说此公司为财务不存在危机,若小于分割值,则我们有81.67%的把握性说此公司财务存在危机,此模型对于St跟非St公司的判别率达到了81.67%。

六、结论

1.本文基于61家St与61家非St公司的16个财务比率基础指标,通过建立“熵权法”模型筛选出10个包含信息多,能准确预警的财务比率指标,接着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求得估计组中61家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并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排名确定St与非St分割值(即为财务危机预警值)及财务危机预警函数,最后将测试组的数据代入财务危机预警函数中,求得预警函数的判别率为81.67%,从而建立起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2.本文在进行“因子模型”分析的过程中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及特征值求得每家公司的综合因子得分值,结果更优,更准确,相对于其他论文用主成分法还有旋转前的载荷阵及特征值得分的结果更能准确预警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

3.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具有合理性和全面性,根据行业分类和总资产规模进行配对选择,模型中选取的财务比率指标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能较好辨别财务危机公司及非财务危机公司的区别,但是此预测模型结论的准确性还受到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故该模型的预测效果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世农,黄世忠.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J].中国经济问题,1987(06).

[2]佘廉,张倩.企业预警管理的系统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11).

[3]FitzpatrickDa.aComparisonofRatiosofSuccessfulindustrialenterpriseswiththoseofFailedFirms[m].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1932(04).

[4]altmanei.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teanalysisandthepredictionofCorporateFailure[J].theJournalofFinance,1968(04).

[5]周首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08).

[6]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04).

[7]杨淑娥,徐伟刚.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01).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9

关键词:财务危机主成分分析石化行业预警

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而因陷入财务困境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公司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及时识别并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财务风险具有行业特性。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为此,本文以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对象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一、文献回顾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始于Fitzpatrick(1932)、Beaver(1966)等人用单变量法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其后,学者altinan(1968)和Blum(1974)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ohison(1980)和Zmijewski(1984)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随后又跨越到人工智能模型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企业财务预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且其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陈静(1999)用单变量判别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得出在宣布日前一年总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吴世农、卢贤义(2001)建立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研究结果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误判率最低。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财务预警,但统计方法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和可理解性,仍被广泛的应用于财务预警中。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由pearson(1904)首先使用,以后经Hotelling(1933)、Cooley和lohnes(1971)、Kshirsagar(1972)、morrison(1976)和mardia、Kent&Bibby(1979)发展和成熟起来。其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作用自动生成各因子权重,简化实测指标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在吸收主成分分析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石化行业为例的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从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石化行业首次被St及*St的37家上市公司界定出26家作为财务危机公司的研究样本。然后通过资产规模、上市时间相近等原则,按照1:1的比例进行逐一配对,得到相应的财务健康公司26家作为配对样本。再将52家公司平均分成训练样本26家(其中危机公司13家,健康公司13家)和检测样本26家。定义财务危机公司被St或*St时为t年,本文选取其t-2、t-3、t-4、t-5年内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均来自瑞思数据库()。

(二)指标选取

在财务危机研究中,变量指标的选取通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本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遵循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涵盖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六个方面的22个财务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三)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X1,X2,...Xn为实测变量;aij(i=1,2,...,m;j=1,2,...,n)为因子荷载;Fi(i=1,2,...,m)为选择确定的m个主成分因子;Ki(i=1,2,...,m)为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即第i个因子的贡献率);F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均值对比分析。将选定训练样本的13家财务危机公司和13家配对的健康公司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计算两组22个财务指标在被St的前四年的均值,然后利用eXCeL的折线图将均值的对比情况描述出来,具体的变化详见图1。从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不一致,有以下规律:第一,随着St年份的临近,St公司和非St公司部分财务指标的差异逐渐明显,折线图上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因而得出结论: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应收账款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股东权益比率等。第二,两类公司多数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可以分开。例如,若非St公司的指标在St公司指标变动曲线的上方,则这类指标就是正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若非St公司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在St公司的下方,这类指标就是逆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等。也存在两类指标互相交叉的情况,如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销售现金比率等。

为了进一步挖掘配对样本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的22个财务指标t-2、t-3、t-4、t-5四年的均值及标准差,并将它们的均值与标准差相减进行比较。得出,健康公司与危机公司在均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中除存货周转率(X13)、资产负债率(X20)、固定资产比率(X21)的均值比危机公司小,其余的财务指标的均值均比危机公司大。且非St公司样本组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指标明显高于St公司样本组的对应指标。从标准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财务指标中标准差的差值大部分为负数,说明St公司样本组的被St前四年的均值波动要大于非St公司样本组。

由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可知,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当某个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时,表明该公司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但是,均值对比分析是基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极端值造成指标均值差异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够依据均值分析进行粗略的估计。

2.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为从统计上检验选取的变量在危机公司样本组和健康公司样本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应用非参数wilcoxonmann-whitney检验法对两组样本22个财务指标进行统计检验。通过检验得到,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前四年内,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的,t-5年、t-4年、t-3年、t-2年依次有5个、5个、10个、12个指标。由此可见,距离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越近,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就越大,这说明危机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序渐进性。

(二)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之前,先需要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据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发现t-2、t-3、t-4、t-5年Kmo值依次为0.611、0.559、0.808、0.426,Bartlett’s检验p值均为0.000,小于0.001的检验水平,拒绝单位相关性的原始假设,故可知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因此,运用SpSS16.0软件依次对t-2、t-3、t-4、t-5年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在满足特征值大于1的前提下,提取主成分因子。具体情况见表2。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对主成分因子进行解释,由统计结果可知:t-2年的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1、X2、X3、X4、X9、X11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5、X20、X22几个变量,因此F2主要代表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第三个因子由变量X8、X17、X19贡献最多,故F3可解释为现金流量状况。以此类推,各年的主成分因子的含义如表2所述。在确定了各主成分的经济含义后,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各个主成分关于原始财务比率的线性表达式。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中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可以得到主成分预测函数。

(三)各年预测结果的比较

将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年标准化数据代入危机前四年所建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表达式中,计算F值。根据误差最小化原则,确定各年F值的临界值,从而进行预测准确率的计算。其中危机公司判定为健康公司为一类误判;健康公司判定为危机公司为二类误判,得到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的结果见表3、表4。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个年度训练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检测样本,说明训练样本对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且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训练样本达到93.50%,检测样本达到82.50%,高于t-3年和t-4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而t-3年和t-4年的预测准确率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危机到来前两年的数据预测效果较好。

四、结论及局限

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中配比的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2个财务指标作为指标变量。从各年度的主成分分析表达式中可以归纳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状况是影响石化行业企业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的关键性预警因素。此外,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被St前四年的数据建立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是最高的,明显高于t-3和t-4年的模型。但本文的预测准确率整体上并不是很高,主要存在以下因素:(1)大部分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均选择了t-1年的数据,而上市公司在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决定的,因此,t-1年预测模型即使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预测中也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2)财务指标的局限。本文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判别和预警,而财务指标又有其局限性,不能概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非财务因素。(3)样本量的局限。根据数理统计的大数定理,评价样本的数量越大,协方差矩阵就越趋于稳定,主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5年间石化行业被St的26家上市公司为危机样本,样本量相对较小。X

(注:本文受54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商务运作与企业服务创新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公司财务指标分析篇10

财务评价指标是源头导向,在指标设计上,以国网公司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为基础,以财务绩效与财务能力指标为提升,以辅助决策指标和定性指标为深化补充。建设后的财务评价体系加强了集约化管理导向,实现与企业管理目标的有效联动。

1.丰富指标体系的设计目标。指标体系设计上坚持提升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原则:一是提升财务评价与公司目标的联动性,促进向集约化运作转变,发挥源头导向作用;二是提高财务评价对公司战略的敏感性,突出财务评价对生产经营的导向作用;三是从多个角度设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满足公司经营绩效分析和辅助决策支持需求;四是夯实财务基础工作,提升公司财务专业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为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提供根本保障。

2.分类设计财务评价指标。充分考虑指标设计的时效性、易观测性和可考量性,确保所设计的指标便于操作和管理。具体在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对指标的内容、层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方面,以国网公司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为基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经营管理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优化完善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指标,引导基层单位从片面的财务绩效考核向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方面转变。定性指标方面,以突出财务管理性、提升工作主观努力性、减少客观性因素为原则,修订每年财务管理定性评价、财力集约化管理、资产经营管理对标体系。

3.加强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建设。零散孤立的财务指标分析价值不高,只有将孤立的指标组合起来形成体系,才能深刻、全面地反映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财务评价指标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纯财务指标、纯业务指标和混合型指标;指标主题则是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类型,搭建出相互关联的财务指标体系,深刻反映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形。

4.做好指标体系的导向化建设。根据国网公司年度财力集约化考评体系专业分值分布情况并结合当年财务工作安排,公司将对供电类单位纳入评价的预算管理、会计信息、电价电费、资金管理、资产产权、稽核评价6个专业基本分权重设置为:15%、15%、14%、14%、28%、14%;对非供电类单位纳入评价的5个专业(电价电费专业不评价)基础评价得分按实际分乘以100/86的权重调整为100分;年度总分=季度基础分加权平均+鼓励加分;鼓励加分项满分10分,对于典型经验转化、管理创新、人才建设等加分项中不具有对应工作内容的指标不予加分。

二、控过程,多维评价手段并举

建成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仅实现源头导向作用,实施的效果还取决于财务评价的执行是否到位。为此,公司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引入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同时借助对标排名、财务稽核、风险监控等多维评价手段,努力践行财务评价过程,确保将财务评价指标源头导向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公司集约化管理水平。

1.实施评价指标动态调整。在传统财务评价工作中,指标体系相对固定,更新速度较慢。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快,公司发展目标的不断调整,传统的静态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为此,公司建立了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在筛选、甄别、归纳定量与定性财务指标的基础上,以提升集约化管理水平为目标,实施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从相关性、可管理性两大维度对指标库进行分析,确定每年的评价重点,有效衔接资产经营管理对标体系。

2.实施同业对标排名。借助同业对标排名,实施财务评价,包括资产经营、财务专业管理、财务工作三个方面的同业对标。资产经营同业对标方面,按照国网公司提出的全面拓展同业对标深度广度的要求,深入剖析现状、尊重实际、争取突破,积极发挥资产经营对标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源头导向作用。财务专业管理对标方面,每年根据当前财务管理需要,设定财务专业对标主题,在基层单位范围内开展对标工作,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组织各专业标杆候选单位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讲解演示,现场投票的方式决定管理专业标杆,入选公司典型经验库,发挥典型经验的引路作用,在公司系统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财务工作对标方面,加强财务工作精益化、标准化建设,维护财务工作秩序,夯实会计基础工作,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实施财务稽核。构建财务稽核规则库和财务稽核专家库,依托稽核“双库”大力开展财务稽核活动,确保财务评价实施。在稽核过程中,公司同时做好把握两个“结合”,即现场稽核与在线稽核、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相结合,成效显著。其中,在线稽核工作依托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根据稽核规则库所设立的规则,逐步建立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工作机制。通过在稽核系统中设置稽核取数关系及问题判断标准,对各单位的财务和业务信息实施自动过滤、网上查证、在线分析,定期通报在线稽核情况及有关结果,实现了过程、状态的及时分析。

三、重结果,实现评价闭环管理

1.分析结果,持续改进财务评价。重结果分析是实现财务评价闭环管理的前提条件。公司牢牢把握集约化管理“横向融合,纵向集中”特征,在分析过程中坚持做到“两个深入”,即横向分析延伸至业务前端,纵向分析深入至底层责任单元,力求抓住本质,为财务评价其他业务环节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注重将财务评价分析结果反馈至财务评价的各个业务环节,利用分析结果持续改进财务评价体系,实现财务评价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