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体系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8:42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精益管理;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控制;应用

[Doi]10.13939/ki.zgsc.2016.35.186

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现代的教育中,人才培养成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际交流的频繁,使高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注意双语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积极性高涨,但在实际的开设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教学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现在引进精益管理的管理体系,结合现在的双语课程建设的内容,来构建完整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体系。

1精益管理概述

(1)精益管理的内容。精益管理是基于精益生产基础上的一种管理哲学,最早应用在生产管理上,但现在该理论的应用范围随着时代逐渐扩展,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且精益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内涵逐渐扩展,由具体的业务管理上升为战略管理,精益管理的目的是要谋求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在双语教学中,精益管理主要应用在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上,通过提高双语教学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效率,尊重教学对象,加强双语教学的管理,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精益管理理论就是高校在市场需求的指导下,建立双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课程设置进行教学活动,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调动起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

(2)精益管理的特点。精益管理首先要明白进行的是战略管理,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较大的价值。

精益管理具有精确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双语教学的质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进行精确分析,为双语课程的管理者提供教学的对策,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精益管理具有持久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明白对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管理实际上持久的过程。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要主动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应用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探究精益管理的应用,保持双语教学的独特性。

精益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双语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管理就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发挥教学中的人的潜力,将管理中的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2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高校对双语认识不足。双语教学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英语语言目标和汉语言目标。现在的高校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足,高校在进行教学时,没有将双方教学融合在一起,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的教师在双语教学时,采取旁观的态度,对具体的双语课程的设置不了解,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自身的经验,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状况。

(2)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较差。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对教学监控的能力较弱。学校的教学机构主要是进行教学决策与教学管理,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质量的反馈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学校的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反馈机构,无法实现双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讨论,不利于双语教学的自我调节,不能够实现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还有就是双语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没有专门的双语检查制度,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双语教师与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差,不能及时地参与到双语教学质量的监控中。

(3)双语教师的整体质量不高。我国的双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出现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的情况。我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有部分是没有接受专业的双语训练的,其中进行双语教育的教师的教学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在进行教学时,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听力的能力比较差,在进行教学时,致使教学的质量较差。还有是教师缺乏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效果较差,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

3精益管理在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完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完善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控制体系是,要根据具体的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给学校完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另外高校要主动将精益管理的理念应用在教学管理中,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双语教学的质量监控要强调效率,强调实效性,结合所教授的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教学的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的质量目标,并探究如何实现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的最大化。

(2)健全双语教学管理的制度。在进行教学质量的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在相关的法规、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双语教学,使双语教学的过程合乎规范,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系统化,保证双语教学工作有效的、平稳的开展。例如建立双语教学规范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进行监控,建立《双语教师工作规范》,使教师的行为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还可以对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例如规定双语教学的内容,就要建立专门的教研办公室,由相关的教师、专家来制定双语教学的内容。

双语课程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例如高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学责任管理人的管理制度,这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实现有效的双语教学的管理。还可以建立双语教学听课制度等,定期开展双语教师的听课活动。

(3)完善高校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中,双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高校针对这种状况,就要对双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高校在进行双语教师的聘任时,要提高聘任的标准,对聘任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还有要提高双语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校可以聘任双语相关的专家或者是教授来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4)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高校要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时,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双语课程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过程,要在精益管理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在教学时,最终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对于教学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性进行质量的控制,精益管理要求高校在开设双语课程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课程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重视双语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双语人才培养的效率,有效地建立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建玲.高校独立学院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2]李志慧.我国地方高校精益教学管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柳州市安委办关于印发的通知》(柳安委办〔2018〕66号)

、《鹿寨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鹿安委〔2019〕4号精神要求。全面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充分发挥其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作用,深刻认识风险分级管控及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现对公司风险点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对隐患的闭环管理;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重大危源源、重大风险。在原有隐患排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实现闭环管理。利用1年半(2020年12月前)时间,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长效管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领导,促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成立公司“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长:苏东升

副组长:王欣荣、桂来柳

员:梁全才、补祥麟、邓建宏、周俊华、舒成欢、钟震宇、蒙郭江、陆

标、梁疑宜

2、“双体系建设”推进小组

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制定、组织、宣传、培训、推动、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

长:梁全才

员:王美淑、杨靖、陈亚品、胡振飞、刘棱柯、黄斌、

胡春秀、廖家熠

、蓝秋萍

、覃明帅、贝林胜

3、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推进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对公司危险源组织分析评价和隐患治理评估,决定风险管控层级和隐患治理层级,建设符合本公司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2)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和排查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制定可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保障控制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

(3)分管安全负责人

组织推进、协调、监督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4)其他分管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5)安全部

安全部具体负责编制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组织风险分析和评价,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考核。

(6)二级单位负责人

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是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管辖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岗位员工

落实“一岗双责”,职工是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执行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要求,对本岗位风险辨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警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文件、学习宣贯

1、制定方案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制定下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推进小组职责。

2、完善制度

根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重新疏理修订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风险点划分和级别确定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分级管控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等。

3、学习宣贯

织组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中控平台、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日等形式向广大员工进行大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同进通过组织学习,让全员掌握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等。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7月20—8月30),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氯碱家园、岗位学习园地、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学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等。组织全体员工,自下而上,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全方位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2、确定风险等级(9月1日—9月20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a、B、C、D四个等级,a级最高,依次降低),分别用“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对风险进行标识。

3、明确风险管控措施(9月21日一10月10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操作指南、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实现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分厂、工段、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要高度关注风险变化状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0月11日一10月30日)。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档案(7月20—10月30)。对安全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要填写清单、汇总造册,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6、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要针对风险分布情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照《柳州市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通过与“柳州智慧安监”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全县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数据库,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结合,全面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

7、深化体系建设

2019-2020年,公司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两体系的工作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和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加强力量,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

(三)强化舆论引导。

要充分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安全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重大隐患突出,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

要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各二级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奖惩,对消极应付、工作落后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瘦肉精”;内部控制;行业监管;整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7日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控制和防范企业的风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纵贯生猪养殖、屠宰、化工包装、彩色印刷、肉制品加工、物流运输、商业连锁上下游产业链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公司秉承“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与形象高于一切”为食品安全理念。然而,在2011年3月,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抛出一枚食品安全重担,曝光了双汇在食品生产中使用瘦肉精猪肉。据央视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双汇集团作为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双汇集团内部控制问题具备相当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双汇集团内部控制分析

1、控制环境。双汇近年来持续扩张,投资项目从未间断,与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以及迅速扩张的产能严重不协调的是其在产业链上游的资源相当有限。近两年,双汇虽然也涉足生猪养殖业在河南济源建立生猪养殖项目,但自产生猪远远不能满足其产能飞速扩张的需求。双汇目前生猪自养比例在1/3以下,而此次瘦肉精风波正是源自外购生猪环节,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形同虚设。“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作为双汇在产品质量中的执行标准,并没有得到贯彻和实施,最起码是没有得到全面贯彻和实施。

2、风险评估。在确定是否采购某个养殖户的生猪时,有无对养殖户进行诚信调查、有无预评估养殖户的饲养流程、有无进行实地考察等至关重要。然而,双汇集团对农户的诚信状况、生产规模、饲养监管及事前评估等都没有做到位。对于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进行前瞻性的风险评估,是导致此次“瘦肉精”事件的导火索。

3、控制活动。究其根源,此次“瘦肉精”事件是因为执行不到位造成的。据《每周质量报道》,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一位养猪户称,2010年以来,他往济源双汇公司卖过不少这种加“瘦肉精”的猪,都是由关系熟悉的业务主管负责接收,所以一般都不会被检测出来。济源双汇采购业务主管对暗访的记者说,他们厂的确在收购这种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而且收购价格比普通猪还要贵一些。这种猪停喂“瘦肉精”一周后,送到他们厂里卖的时候就不容易被查出来。对于瘦肉精的检测,双汇集团有相关规定,但济源双汇并没有严格执行,并且济源双汇采购员明知采购的是问题猪,仍然进行采购,原料采购如此重要,没有人员对采购员进行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没有做到位,且明知故犯的行为持续了两年之久却没有被发现,不难看出双汇集团内部控制的执行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此次“瘦肉精”事件的最关键因素。

4、信息与沟通。比如,济源双汇采购主管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就暴露出集团在信息的传递以及对内控体系的评估方面的一些漏洞。

5、监督。由哪个部门负责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监督,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子公司的销售行为,或者说有但是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和监督。

二、我国食品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监管成本高。据统计,在全国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3.7万多家,比例不足10%。产业集中度低,必然导致监管成本高。从生猪产业的上游看,分散化的饲养格局导致饲料及兽药等产品的销售只能主要依靠当地的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一般规模小,很难监管。从生猪产业的中游看,现有政策要求对生猪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检,但由于对散养户的检测费时费力,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取抽查的方法,且抽检对象也主要选择规模养猪场,散养户的检查基本成了空白。从生猪产业的下游看,以农户散养为主的生产结构导致流通环节存在大量经纪人、猪贩等中间商。这些中间商流动性强,导致猪肉产品的源头难以找到、生产过程难以追溯。

2、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管效率低。从饲料、生产到生猪饲养、流通、屠宰、销售等环节,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众多监管部门在职责上存在重叠交叉,造成监管职责不清。一旦出现事故,难以问责,难以归口,监管效率低。此外,主体单一,势单力薄。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然而事实上,像这样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监管,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3、执法环境差,政策执行难。就猪肉生产而言,产品一般主要供应外地市场,所以有的地方政府缺乏监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如果企业出了事,则会影响当地干部的前途。而添加“瘦肉精”后,猪就成了“健美猪”,收购价就高,结果自然是违法者竞争力强,而政府则敷衍行事,政策执行难。

三、双汇的整改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双汇集团肉制品安全控制体系》和《双汇集团屠宰业安全控制体系》,完善公司各项内部控制体系,加强控制力,提高执行力,严把产品质量关,杜绝食品安全漏洞,筑高食品安全“防火墙”,并从完善产业链做起,加快养殖业的发展,以此来提高企业对行业上游生猪资源的控制力,从源头上保证产品供应和食品安全,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业务合作。公司秉承“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文化,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按照公司相关制度,所有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原则开展采购业务,推行公开招标和阳光采购,杜绝、暗箱操作、商业贿赂和不正当交易情形,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在采购人员廉洁自律的基础上,公司内部审计和稽查部门定期对采购工作进行内部审计和稽查,保证业务操作公平和规范。

3、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目前,双汇集团与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将对双汇集团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并定期向企业和社会反馈结果。此外,双汇集团实行开放式办厂,接受消费者、客户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全面收集市场反馈信息,取得各方对公司的理解与认同。

4、坚持不懈地狠抓产品质量。公司在原料采购、生产过程、产品存放、产品出厂、产品运输、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设立了关键风险控制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控,严把工艺管理,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

5、设立企业安全日。双汇集团将今后每年的3月15日设为“双汇食品安全日”,并同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公共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奖励基金,并于每年3月15日“双汇食品安全日”期间,对坚守食品安全的供应商、销售商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

针对此事件,该集团两次声明,因“瘦肉精”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向消费者致歉,对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停产整顿,全面自查,要求济源双汇在市场环节的产品全部下架退回工厂,库存产品停止发货,并请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济源双汇的产品进行检测。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武器,对于企业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内控制度,从而保障自身的持续经营与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金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会计之友,2006.11.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熟料煅烧;控制理论

当时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由于采集、检测、计量手段不完善,无法对整个工况过程进行有效地监视与控制,只能靠经验来确定和判断生产状况,影响了新工艺潜在能力的发挥,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为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仅仅依靠常规仪表和模拟单回路的操作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工艺要求,且单纯依赖于外延扩大再生产也不是现实的。而积极开发研制计算机自控技术,推行技术改造,增加技术含量,挖掘现有生产技术装备的潜力,以新的技术实现已有资源的再有效利用,也就是说刺激生产发展的因素应在生产过程中去寻找,才是可行的技术路线。

一、控制熟料煅烧回转窑的仪表系统

建地完备的仪表系统,并通过工业实际运行,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的各重要工艺参数信息,获得被控制量随操作变量而变化的数据组,积累定量化的、科学的直接操作经验,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既是实现人工手动调节的基础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又是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的前提和应用软件开发的科学依据。

仪表系统采用国产标准ⅰ系列ddz—ⅲ型仪表,因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采用线性集成电路,仪表的稳定性和精度得到提高;二是采用国际标准信号制,现场传输信号是4~20ma,直流电流,控制室联络信号为0~5v,直流电压;三是结构合理,功能多样,数字直观;四是可构成安全火花型防爆系统,易与计算机配套使用。

水泥熟料煅烧回砖窑是一个运动对象。检测条件恶劣:有喷燃火焰对检测光路的干扰、二次风卷上来的较冷的生科粉尘的散射吸收和对窗口的污染、以及被熟料形状、窑皮状态对辐射率的影响等。不宜采取接触式检测,因而,采用了远程双比色高温针对烧成带物料温度的检测,同时配有华海shc型核子秤,对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和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实施累积计量。

必须检测的重要工艺参数和所配仪表量程及信号制式是:

参数量程信号

烧成带物料温度:800~1600℃4~20ma

窑尾废热烟气温度:0~1200℃4~20ma

窑尾冷烟室负压:0~-400pa4~20ma

一次风温度:0~150℃4~20ma

二次风温度:0~100℃4~20ma

一次风压力:0~4000pa4~20ma

一次风机开度:0~100%4~20ma

二次风机开度:0~100%4~20ma

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0~100r/min0~5v

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0~75r/min0~5v

回转窑窑体转速:0~1r/min0~5v

回转窑驱动电机电流:0~20a0~5v

这些参数就其性质来分,一是为实现工序正常的参控参数,二是要求维持生产正常的监控参数,三是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参数。

仪表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框图

对于检测参量它反映了从生产现场各工艺检测点的一次检测元件,经过变换处理,到仪表显示,再到计算机信号处理板,经过滤波处理,直接进入模/数转换器的全过程。所采用的仪表、仪器、设备以及它们的线路连接、信号制式是相互耦合的关系。

烧成带物料温度:高温计温度变换器数显温度表

窑尾废热咽气温度:电热偶温度变送器数显温度表

一次风温度:电热阻温度变送器数显温度表

二次风温度:电热偶温度变送器数显温度表

一次风压力:正压压力变送器数显压力表

二次风压力:负压微差压变送器数显压力表

回转窑驱动电机电流:电流电流变送器数显电流表

对于操作参量它反映了计算机的数/模转换器,经过信号隔离、变化处理、操作器、控制器,直到生产现场各工艺调节点的执行机构之间的全过程。所采有的各种仪表、仪器、设备以及它们的线路连接,信号制式是相互耦合的关系。

一次风机开度:操作器电动执行器数显开度表

二次风机开度:操作器电动执行器数显开度表

生料双管输送机轴转速:操作器调速电机数显转数表

煤粉双管输送机轴转速:操作器调速电机数显转速表

回转窑窑体转速:操作器转差离合器数显转速表

对于五个操作参量分别实施旋钮调节,而其开关、故障信号,分别实施按钮操作,并设有指示灯。

二、控制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的计算机系统。

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的控制为过程自动控制,其特点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下,采用自动化技术装置使生产各环节能以一定的准确度自动实现调节或开关等操作,以保证预定的工作状态和所要求的控制功能的一种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过程计算机、数据处理及控制监视装置等组成。它是从工艺过程中采集到控制所需的操作数据,经过适当处理,把结果反馈到工艺系统中相对应的调控装置。它的功能是完成对话、显示、打印、历史数据存盘、超限报警和管理、显示工艺参数变化趋势曲线、优化控制,对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工艺过程实施小幅度调节。

把烧成带物料温度和窑尾废热烟气温度两个重要的工艺运行参数作为被控制量,其目标设定值为:

烧成带物料温度控制在1450±30℃,并实施上下超限报警。

窑尾废热烟气温度控制在880±30℃,并实施上下超限报警。

把显著影响两个重要的工艺运行参行——回转窑窑体转速、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一次风用量(窑头一次风机是用来引进煤粉磨的热风,以向窑内喷送煤粉。实际用风量应控制在与煤粉中挥发份含量相配比)、以及对窑内通风和温度场影响颇大的二次风用量(窑尾二次风机是用来引进冷却机的热风,以减少煤量消耗,并排除窑内的废热烟气,使冷烟室形成一定的负压操作)作为操作变量。

根据热平衡理论,在连续生产的工艺系统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各种热工参数亦相对稳定。对于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系统,如果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时,则其一、二次用风量、生料用量和煤粉用量及回转窑窑体转速都会保持不变,则系统的热工参数应该基本上是不变的,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一是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是大量消耗燃料的热交换设备;二是水泥熟料煅烧是一个典型的热过程;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且影响窑内热工制度的因素很多,同时风、料、煤等的量和质也随时都在变化。因此,控制系统应采取闭环控制,从而使工艺控制系统能够克服各种小的干扰和波动,保持处于稳定的生产状态。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控制系统中,回转窑窑体转速和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构成一个随动系统,即生料喂及量随回转窑窑体转速的提高或降低而增减;而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轴转速和一次风用量构成一个随动系统,即一次风用量将随着煤粉的喂入量的增减而提高或降低,以实现合理的定量比配。就是用五个操作变量的最佳组合来保证被控制量的不变,以图建立水泥熟料煅烧回转窑稳定的热工制度,为水泥熟料煅烧的优质高产低能耗提供保证。

两个随动系统及两个随动系统中的各两个参数,同时影响着烧成带物料温度和窑尾废热烟气温度的高低,属于“逻辑与”运算,表达式为:x=a∧b=min(a•b)

该系统投入运行的条件是——回转窑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即是说,它不适用于开窑、停窑、欠烧、大量窑皮跨落、补挂窑皮等非正常的操作条件。当熟料煅烧工艺过程较为稳定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去维持其稳定的运转,若一旦有大幅度地干扰或波动,计算机无法处理时,它会自动报警提示,把回转窑的控制交给窑的操作员,等待人工把问题处理完毕后,工艺过程又处于稳定的生产状态时,再切换到计算机控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两个切换开关,来实现三种工作状态:

一是自动控制状态。即计算机对水泥熟料煅烧过程完全自动控制。此时,计算机发出五个操作变量参数,通过五个操作回路——一次用风量、二次用风量、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回转窑窑体转速,对生产过程进行操作,以控制主要目标——烧成带的物料温度和窑尾废热烟气的温度均保持在设定范围。两个随动系统的比例系数设定由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二是人工调节状态。即计算机已脱离自动控制,转入仪表联动的人工调控。此时,除二次用风量单独控制外,而两个随动系统比例控制回路进行控制状态。其比例系数由人工整定比例器,来实现两个随动系统和二次风用量的三个回路操作。

三是单独手动状态。既两个随动系统也完全解体,五个操作变量——一次风用量、二次风用量、生料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煤粉双管螺旋输送机喂入量,回转窑窑体转速,形成了五个回路单独操作状态,定值比例器不起作用,完全进入人工直接操作的控制方式。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5

基于智慧城市的照明信息管理系统是由照明控制管理中心、智能控制器与照明设备组成。照明控制管理中心采用通信模块与安装在城市照明供电现场的智能控制器连接,智能控制器直接控制照明设备的配电供电电压,控制路灯等照明光源的输出功率及输出照度,同时,智能控制器再通过通信模块将现场运行工作状况参数及设备工作状态自动上报照明控制管理中心,不仅实现控制管理中心对现场智能控制器下的电器设备的各项控制、管理任务;而且还可以通过双灯控制器单独对照明设备及光源设备直接进行控制、管理;实现单灯监控、回路监控可以同步进行,比原来智能控制系统分工更加精确、细致。

(1)照明控制管理中心

照明控制管理中心的构成如图1所示,所述的是由服务器和分别与服务器相连的通信模块、报警模块、信息推送模块、供电电源组成,在服务器上运行有照明监控管理软件,以控制整个城市智能照明系统的运行,监视、控制、管理整个城市照明。照明监控管理软件根据用户具体要求,按tpo方式动态控制管理智能照明RtU的输出电压、输入功率,在保证道路照明照度标准不降低、保证交通安全、治安要求、居民生活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实现“按需照明”,提供最适合的照明照度,减少不必要的照明浪费,节约照明能源。服务器配置两个网口,一个网口与公网连接,另一个网口将服务器组成网络,所述服务器配置两个串行口,一个连接通信模块,另一个连接报警模块。通过照明控制管理中心的通信模块,服务器和智能控制器之间可以借助3G/4G网络进行数据的交互。当通信模块通电后,通信模块会主动去连接事先设置好的服务器,连接上之后就可以进行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器发送控制命令经通信模块给城市道路现场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接收命令,并把命令的执行结果通过通信模块,返回给服务器。报警模块是通过短消息方式将报警信息发送到相关人员的手机上,以提高系统报警处理的实时性。报警模块通过串口和服务器进行通信。

(2)智能控制器

智能控制器是由通信模块、信号输出模块、调压模块、主板模块、继电器模块、开关量、检测模块、电源模块和双灯控制器组成;通信模块利用3G/4G网络可以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进行远程通信;信号输出模块可以输出调压信号给调压模块,以控制回路上的电压;主板模块上包含有三相电压检测电路以及ZigBee模块,作用是协调智能控制器内各模块工作,用于完成数据采集、计算分析、数据通信,三相电压信号的采集以及协调双灯控制器和信号输出模块的工作,并且可以发送ZigBee信号进行本地实时控制;继电器模块受主板模块控制,完成回路的开关,开关量、检测模块主要完成回路上开关量的检测和电流值的检测,电源模块给智能控制器的各模块提供电源,控制、实时检测回路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无线通信反馈给服务器。智能控制器既可以脱离照明控制管理中心,根据预定设定好的控制程序独立工作,又可以接收照明控制管理中心的命令,统一实行照明控制管理中心工作程序通信工作。其中,双灯控制器,含有ZigBee模块,路由器模块,两路继电器输出,两路调光输出,执行开关灯动作,采样电流以及调光输出;可以单独管理和控制照明回路中的每个照明设备;双灯控制器通过ZigBee无线通信,把数据给主板模块,主板模块通过通信模块把数据给服务器,满足了回路和每个设备都能控制的要求。双灯控制器是每个设备单独配置的装置,每个双灯控制器可以控制多个照明设备,能实时监控照明设备的开关灯情况和电流情况,通过ZigBee技术传送给主板模块,然后主板模块接收数据并处理此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反馈给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实现实时数据、状态、信息的显示以及键盘操作输入。双灯控制器的存在保证了能通过服务器控制到每个照明设备上,实现了整条回路,以及每个灯的智能控制,方便照明设备,以及其他设备的维修,能控制到具体的某个照明设备,道路智能控制器再通过通信模块将现场运行的工作状态自动上报给智能控制管理中心,实现智能控制管理中心对现场双灯控制器及智能控制器的各项控制和管理任务。

二、结论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水库工程建设质量体系建设事前控制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事中控制全过程全方位控制

一.工程概况

双河水库是重庆市垫江县目前已建的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本人有幸成为双河水库工程建设的一份子,时任双河水库工程指挥部施工科质检组组长。在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在有关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为双河水库的顺利建设、为改善垫江县的供水条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工程建设已过去近二十年,现在回想起来,战天斗地的情景仍象昨天发生的一样。现将有关施工质量控制的心得整理于下,以与现在的工程建设者们共勉。

双河水库坝址位于垫江县新民镇西山内槽双河口,控制流域面积21.75km2,总库容1257万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及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大坝为C15埋石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64.56米,最大坝宽15米,坝顶内弦长135米。由于在年代,人们在两岸搞定向大爆破建设堆石坝的失败,导致该水库坝址两岸坝肩的岩体极其破碎(其中左岸B2爆破区中心岩体成砂砾状,周边裂缝宽约10――100厘米,深不可测),而河谷堆积体厚达15米以上。在这样的坝址修筑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最先进的拱坝,没有高效的指挥部与强有力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不行的。

二.“三权”分离体系

双河水库工程建设于90年1月动工,当时国家还未明确提出业主、监理、施工三元制约机制,但该工程实际上引入了三元制约机制,建设单位、项目站、施工单位三方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比较统一的。

建设单位为双河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技术科、财会科、移民安置科、办公室,负责水库工程设计、技术修订、资金筹措、移民安置、对外协调等工作。

指挥部技术科内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组,由本人任组长,抽调三位同志专门从事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由原四川省水利水电质量监督中心站成立了双河水库项目站,抽调了原四川省水利水电质量监督中心站、原涪陵地区水电局、原垫江县水电局部分技术干部组成。

双河水库工程施工队伍都实行了资质评审,由原涪陵地区水电工程处、垫江县水电建筑公司各负责坝体左右各半及坝肩补强的施工,由原涪陵地区水电基础工程公司负责两岸岩体灌浆。

上述三方在经济利益、工作职责是独立的,但在工程建设、进度安排、施工预案、质量管理等重大问题上又是统一的。

三.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双河水库工程质量,由原四川省水利水电质量监督中心站成立了双河水库项目站,由建设单位成立了质检组,施工单位成立了质检科,抽调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较高、事业心强的技术干部为质量监督管理员,因此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层层把关、各负其责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组织上和人力上强化了工程质量管理。

2.制定、贯彻和执行施工细则、质检办法

根据双河水库工程设计新颖、技术复杂、分部工程多、坝肩岩体非常破碎、上下重叠作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指挥部制定了《双河水库工程施工细则》和《双河水库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它们对该工程各分部、各单元、各阶段之质量标准、检查、评定及验收等作了详细规定。

在施工之初,由指挥部技术科组织质量监督检查人员、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大家深入讨论,决心将质量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双河水库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还规定了“三检报验制度”,既施工队伍的班组初检、施工人员复检、施工单位负责人终检,在三检合格基础上由施工单位填报“报验申请单”,报请指挥部质检组复验,最后由双河水库项目站同志终验,在三检、复验和终验都签字后再进行下一个工序施工。

3.工程质量的事先控制

事先控制有两个方面。一是指挥部、项目站的技术人员指导并配合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认真编写《双河水库工程施工方案》,重点单元工程、隐蔽工序工程的确立,质量控制点的确定,质量控制措施的确定,以便在今后实施中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控制重点难点的施工质量。比如软弱地基(泥岩夹层、炭质砂岩夹层)的处理、危岩的处理、坝基的帷幕灌浆、两端爆破区的固结灌浆、钢筋的焊接等等。

二是开工前,由指挥部质检组的同志配合双河水库项目站、施工单位的同志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控制。对原材料,我们采取随机取样法,重点检测水泥品种及标号,碎石的含泥量及级配,砂的细度模数等。水泥实行定厂家、定品种、定标号,不合质量者禁止使用。对碎石含泥量较高的采用压力水冲洗预口的办法,直到达到质量标准为止。事先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部分,它能将某些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发生之前。

4.工程质量的中间控制

中间控制有两层意思,其一是针对上下单元、上下工序之间,由施工单位内部执行三检制,三检合格后由施工单位填报“报验申请单”,报请指挥部质检组同志复验,最后由双河水库项目站同志终验,全部签字后再进行下一个单元或下一个工序的施工;其二是指挥部质检组同志还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督,双河水库项目站同志随时巡视工地,发现质量问题现场研究解决。

中间控制有一个重点,就是重点单元工程、隐蔽工序工程施工的现场质量控制。比如软弱地基(泥岩夹层、炭质砂岩夹层)的处理、危岩的处理、坝基的帷幕灌浆、两端爆破区的固结灌浆、钢筋焊接等等。

中间控制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夜间现场施工的质量监督检查。夜间施工,工人们受生物钟的影响易疲劳,易勿视施工质量,加上少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夜间监督力量本身就比较薄弱,因此夜晚的现场质量监督既重要也辛苦。记得九二年春节一场雪后便是白头霜,正在浇筑大坝混凝土,天出奇的冷,本人奔跑于配料仓、搅拌台和浇铸仓之间,既观察碎石的质量,又查看配合比,还要监督掺加食盐、木钙及热水情况,又要监督平仓、现场振捣、检测仓内温度,真是腿勤、手勤、眼勤,这样就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5.工程质量的事后控制

双河水库枢纽工程完工后,还增设了观测网,设立了观测站,加强变位观测。工程每完成一个阶段,对质检资料都要收集、整理、归档,由双河水库项目站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阶段验收。

四.结束语

1.双河水库枢纽工程已由双河水库项目站牵头,组织了省地县有关专家、质检人员及施工人员,分别于1991年9月、1992年3月和1993年7月进行了阶段验收。大坝工程有111个单元,优良工程76个单元,优良率68.5%,合格率100%。

双河水库经历了1996年8月满库蓄水并溢洪的考验,当时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消力池里水声隆,大坝巍然不动”啊,说明双河水库之质量控制是有效的、质量是合格的、运行是正常的。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7

一、正视问题,构建金融合规管理体系。

邮政储蓄业务自恢复开办已经二十二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但距离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风险意识淡薄。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任何金融业务都有风险,只有采取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才能使风险得到有效释。二是不合规的现象较为严重。无数案例表明,当前邮政金融业务中出现问题和案件的最多点、最难控制点,莫过于前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出现于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不强,不按流程办事、不按规定作业,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三是一、二级条线风险防范流于形式。前台本身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制度和规定,出现差错和问题没有及时整改,老问题老现象重复发生;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四是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不够。

尤其是在对二级支行二类网点和网点的管控上,出现了一些真空现象。针对这些差距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建立条线的合规风险防控体系,各部门、各业务线、各网点都要有明晰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揭示以及对应的措施和办法;二是建立“三条线”的合规防控体系:一条是前、后台业务操作的自我检查、及时整改责任体系;第二条是业务部门对前、后台业务的监督、检查,指导、帮促整改的体系,第三条是专职稽查检查部门履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对合规风险防控的考核,将责、权、利捆绑在一起,按照银监会提出“赔罚、走人、移送”的原则,实行业务线、管理线“双线”问责,上追两级。四是银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银企双方都应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责任,不仅不能削弱管理的职能,还要充实稽查检查的人员,为稽查检查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如此,邮政金融业务才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建章立制,构建金融合规制度体系。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我们的邮政银行,在金融业务发展上也应该是这样。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目前省分行建立的83项制度,就是我们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如果不知道或不懂得如何去做,就在83项制度中去寻找答案。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104-03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一般可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种。相对于分散顶岗实习,集中顶岗实习更有利于整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较好地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也更便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无论对于学生、学校还是企业,集中顶岗实习都是更科学、效果更明显的一种顶岗实习模式。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①的首届毕业生共有40名,其中24名学生被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好集团”)选拔为实习生,参与为期6个月的集中顶岗实习。由于集中顶岗实习所涉及的学生和岗位数量较多,而且校企双方需要在组织和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其质量控制的难度不言而喻。在管理学中,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为了确保学生参与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华好学院将此理念应用到集中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中,并协同华好集团进行集中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难点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与实习岗位的有效对接。校方安排集中顶岗实习的出发点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希望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而企业方的目的则是要将新员工放在空缺岗位上,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和磨合,达成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提供实习岗位的共识,是有效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前提。

第二,基于岗位核心要求的校企协同质量控制。虽然学生在集中顶岗实习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综合素质课和专业能力课的学习,但是每个企业和岗位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明确具体的岗位核心要求,并依此制定培训、考核、沟通机制等方案,校企协同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

第三,校企制度与人员的有机融合。校方有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和专职导师,企方也有实习生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培训师。如何充分理解双方的制度内涵和导师的角色,整理出既能符合学校的管理要求又有利于企业进行实习生管理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如何使双方导师能配合指导、协调沟通是校企双方顺利开展集中顶岗实习的重要保障。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思路

第一,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习工作岗位。华好学院首届毕业生全部来自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美容会所管理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情商,掌握美容、保健、养生、营养及会所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员工管理、顾客管理、销售管理、美容养生项目组合及运用等美容会所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的店务管理人才。基于此人才培养目标,由校企双方领导班子组成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共同商议,达成共识,优先考虑人才培养的需要,面向华好集团旗下的所有品牌以及广东、北京、浙江等12个省市的商,筛选出省级经理助理、会务助理、加盟招商助理等一系列与学生专业吻合度较高的实习岗位。

第二,根据实习工作岗位界定岗位核心要求。明确实习岗位后,校企双方共同对此次顶岗实习的岗位核心要求进行界定:首先是职业认同感,即学生“想不想做”,主要影响因素有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行业企业认知、社会因素等;其次是综合素质,即学生“能不能做”,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具备积极的心态,是否自信,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专业技能,即学生“会不会做”,主要指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第三,围绕岗位核心要求构建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围绕以上岗位核心要求,校企双方协同规划与准备,协同实施与管理,协同考核与完善,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的过程质量控制,以解决以上所述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第二和第三个难题。各个控制阶段的主要任务如图1所示。

集中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

(一)事前控制

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导师制度及岗前培训是集中顶岗实习事前控制的三项关键内容。因此,校方除了需制定常规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外,还需制定《实习生项目方案概要》,对集中顶岗实习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企业导师工作机制以及岗前培训体系的设计等做出明确说明,为顶岗实习的质量过程控制提供制度保证。

对于实习生的岗位任务和考核办法的制定和落实,由企业负责制定《实习生工作任务卡》和《实习生工作评价表》,帮助实习生和导师明确实习岗位任务和考核的方式方法。另外,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商,向其推荐实习生,并且由企业的驻地大区经理和督导负责安排实习生的工作任务和跟进考核。

对于企业导师工作机制,校方负责制定《企业导师系统工作指引》,对企业导师的选拔和权责进行说明。企业任命其培训中心总监作为项目负责人,并且选拔多名资深经理人和培训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导师,以项目小组形式对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

对于培训,校企双方各施所长,各尽其责。校方主要负责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重点在于调整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的适应力;企方为实习生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包括企业特训会和品牌培训等,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技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培训内容如图2所示。

此外,企业的招聘小组到学校对报名参加华好集团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职业性格测试和面试,并结合校方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所进行的评估,最终确定入选学生名单及其工作岗位。

(二)事中控制

沟通平台的搭建是进行集中顶岗实习事中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校方专职导师不仅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顶岗实习系统,还建立起由实习生和校企双方导师组成的腾讯群和飞信群,并使其成为相关信息的主要窗口和学生交流实习心得的重要平台。另外,企业导师还建立面向各自指导小组的微信群和商反馈系统。校方专职导师通过在顶岗实习系统上查阅周记,了解实习生的心态变化,借助沟通平台引导“正能量”并进行安全教育。此外,也会通过电话对个别情绪需要调整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为实习生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等。

企业方导师则通过查阅实习生上交的工作日志、在线答疑以及实地指导等,在关注实习生心态的同时重点关注实习生专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此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每两周定期碰面,交换所了解的信息,明确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协同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辅导。

(三)事后控制

实习生在集中顶岗实习期间是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学生的实习成果展现也分为在校内的展现和在企业的展现。在校内,实习生通过“师生座谈会”与学校相关教师交流实习期间的各种收获,对学校完善集中顶岗实习制度提供建议,并通过“经验交流会”向来年的毕业生做经验分享。在企业内部,实习生通过参加业绩成果分享会,获得企业导师和直接上司的肯定和改进建议,并且对企业完善实习生项目的制度和运作模式提供建议。

集中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考核主体包括企业导师、实习生直接上司、实习生所服务的商、校内专职导师和调研报告指导教师。其中,企业的评价主要围绕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校方的评价则主要围绕实习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理成长、纪律表现和毕业调研报告等。

此外,校方以问卷形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企业则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实习生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最后,双方以项目总结会的形式对此次集中顶岗实习过程质量体系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完善措施。

集中顶岗实习效果评价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华好集团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54%的学生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对其余学生的表现也基本满意。另外,学生也高度认可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过程中没有学生表示或最终退出实习,其中有86%学生认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95%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对公司的满意度达到100%,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也达到79%。

经验与启示

第一,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协同才能保证集中顶岗实习的效果。与分散顶岗实习不同,集中顶岗实习涉及的学生人数和岗位较多,需要双方领导班子在岗位提供、制度融合和人员配备等方面达成共识,也需要较为完整的制度设计和严密的安排以保证有效运行。因此,集中顶岗实习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直接对话,而不仅是专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或者是学生与企业导师的对话,这是对集中顶岗实习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

第二,集中顶岗实习需要明确校企双方的不同角色定位。在集中顶岗实习中,学校和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区别的。学校在顶岗实习前完成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课堂教育后,在顶岗实习中更多担当的是调整学生心态和提供理论知识援助的角色;企业则从行业企业需求的角度向学生提出要求,对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指导。

第三,集中顶岗实习要注重事中、事前与事后控制的结合。事中控制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事前控制的结果。在此次集中顶岗实习的事前控制中,校企双方都非常重视选拔、培训、导师安排和工作任务安排等工作,这些为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扫除了不少障碍。而事后控制中的实习成果展现、总结与分析等,既对实习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产生正面的影响,又对下一届学生的集中顶岗实习起到宣传作用,同时也会有利于集中顶岗实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由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美容化妆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勤生.高职院校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pLC,喷水降温,增湿管道

中图分类号:tQl7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031-01

1.前言

我国水泥工业对大气所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是粉尘和废气,粉尘污染排放高于国外15倍,粉尘主要是由于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燃料和水泥成品储运,物料的破碎、烘干、粉磨、煅烧等工序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或外逸而引起的。根据我国每年的水泥总产量推算,我国目前每年因水泥生产向大气排放的粉尘量和废气量分别为:各类粉尘约1330万吨。废气排放方面,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约2.1亿吨;So2排放量约101万吨;noX排放量1.3~1.6×106立方米。我国水泥工业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排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6~10倍。而对含有超标粉尘的窑尾废气进行治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烟气通过电收尘器或袋式收尘器进行收尘处理。在入收尘器前,一般需要对烟气进行降温预处理,主要原因是一级筒出口烟气温度一般在360±30℃,高于滤袋允许温度,会使滤袋烧毁和过早老化;而使用电收尘器的话,由于烟气的干燥和高温,粉尘比电阻比较高,烟气在通过高压电场过程中粉尘不容易电离,从而影响收尘效果。在收尘器前使用增湿管道对高温烟气进行增湿降温处理是目前最普遍的做法。针对不同的收尘器,需要控制的增湿管道出口目标温度有所区别,使用电收尘器,增湿塔出口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0℃;如使用袋收尘器,则增湿管道出口温度控制在180±10℃。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一种全新的增湿管道喷水降温技术被引进国内,叫做双流体喷水降温系统。经过大量的实际应用,该系统技术成熟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稳定可靠。采用的低压喷枪装置,喷嘴磨损小且喷雾粒度小(在30μm左右),雾化效果好,性价比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水泥、钢铁、冶金等行业的废气处理系统中。下面对这种控制系统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2.双流体喷水降温系统的概述

2.1系统组成简述

系统有双流体喷枪和系统集成泵站两部分组成。系统集成泵站包括:

1)水路,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向喷枪供水;

2)气路,以一定的压力和流量向喷枪供气;

3)安装在一个单独的电气柜中的电气控制系统,控制着系统的所有参数。它检测工艺过程的各个变量如冷却塔的烟气温度、空气和液体的流量和压力并控制供给喷枪的液体流量保证管道的出口温度的稳定,它还可视化给出所有参数的反馈。

2.2系统原理简述

该系统克服了传统高压回流方式的多项弊端,双流体喷雾降温系统是设计用于将一定进口温度范围和进口流量范围的烟气冷却到期望的一个出口温度范围内。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由温度计检测,通过pLC控制系统的精确计算来保证适量的水用于烟气冷却。

3.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Hmi人机界面的画面显示功能:实现生产过程流程画面,操作画面,参数设定,报警信息等画面。控制级由西门子的S7-200系列pLC控制器构成,实现对数字量的输入,输出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的处理,性能稳定,性价比高。执行机构由aBB变频器aCS510、立式多级离心泵、电动阀门等构成(图1)。

4.控制系统的pLC编程

4.1系统启动/停止

启动设备:可以通过就地模式或远程模式的“启动/停止”信号来实现,系统进入“运行”状态,并开始根据检测到的出口温度控制水泵和压缩空气开关阀。

停止设备:可以通过就地模式或远程模式“启动/停止”信号来实现,系统进入“停机”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系统不喷水,没有温度控制。有些报警条件可以使系统进入“停机”状态(如两台水泵都发生故障)。

4.2系统报警

系统有区别地处理警告和报警。当警告出现时,屏幕上会出现一条信息,报警输出被激活,而系统继续运行。有些报警会迫使系统停止运行、激活报警输出并解除运行输出。另一些报警会迫使系统进入安全模式并激活报警输出。所有警告和报警都需要设置延时。

4.3系统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自动控制是通过检测增湿管道出口温度以及喷水流量,用pLC内部的piD功能构建的双闭环控制思想,实时跟踪出口温度,根据出口的设定温度,快速的将出口烟气温度降到设定温度±10℃,并稳定在此范围内,保持不变。系统在层叠式piD逻辑中使用出口温度,温度的piD逻辑使用测定的温度并调节着液体流量,液体流量的piD逻辑使用温度piD的输出值并调节着水泵的转速;

请注意,与piD调节方式相关的所有限制都适用于此系统;同时请注意,在启动和停止条件下或当工艺过程出现某些快速的重要变化时,需要操作者的手动干预。

5.Hmi人机界面的程序编程

由于pLC程序集中于设备控制功能,要实现全面的自动控制功能,良好的人机界面,采用eV5000组态的Hmi需要编程如下几个部分:

5.1画面

实时监视,方式选择,模拟量显示,控制系统起停,提供各种查询窗口。

5.2报警

归档报警变量,实现报警查询和实时报警。

5.3趋势图

归档过程变量,实现温度跟踪趋势显示。

6.结束语

自双流体喷水系统投入运行以后,降温效率非常高,温度控制精确稳定。显著降低了二恶英和呋喃的排放,减低了环保成本,由于烟气密度的增加,体积和速度的降低,改善了除尘性能。pLC集中控制双流体喷水降温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维护量小,人性化的人机界面,适合广泛应用于增湿管道的降温控制。

参考文献

[1]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SimatiCS7-200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2002.

双控体系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成本管理;进度计划

1引言

制订建筑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的目的是控制和节约时间,而项目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由此决定了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计划可以分析研究工程项目的阶段工期和总工期目标要求能否得到保证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进度计划将项目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通过阶段性的施工计划落实保证总体计划目标的实现;利用进度计划,科学组织和安排,可以保证项目施工有秩序地进行。进度计划是施工现场人、机、料等资源进场准备的前提,同时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唯一性的,进度计划又是评价和检验施工状况的尺度。没有周密的计划,或计划得不到贯彻和保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工期计划是项目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编制成本计划和质量控制计划的基础。

2建筑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管理

2.1横道图进度计划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和运用最广泛的传统的施工进度计划方法。通常横道图的表头为工作及其简要说明,项目进展表示在时间表格上。按照所表示工作的详细程度,时间单位可以为小时、天、周和月等。

横道图也可将工作简要说明直接放在横道上。横道图可将最重要的逻辑关系标注在内,但是,如果将多种逻辑关系均标注在图上,则横道图的简洁性的最大优点将丧失。横道图用于小型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上,或用于计算资源需要量和概要预示进度,也可用其他计划技术表示结果。横道图计划表中的进度线(横道)与时间坐标相对应,这种表达方式较直观,易看懂计划编制的意图。

2.2工程网络计划

2.2.1双代号网络计划

双代号网络图是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包含四要素:箭线(工作)、节点、线路和逻辑关系(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己确定的逻辑关系;双代号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回路;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不能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连线;双代号网络图中,不能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为使图形简洁,可使用母线法绘制(但应满足一项工作用一条箭线和相应的一对节点表示),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2.2.2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如图所示。时标网络计划中应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是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双代号网络计划。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编制方法有两种。

(1)间接法绘制

先绘制出时标网络计划,计算各工作的最早时间参数,再根据最早时间参数在时标计划表上确定点位置,连线完成,某些工作箭线长度不足以到达该工作的完成节点时,用波形线补足。

(2)直接法绘制

根据网络计划中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工作的持续时间,直接在时标计划表上绘制时标网络计划。绘制步骤如下:

①将起点节点定位在时标表的起始刻度线上。

②按工作持续时间在时标计划表上绘制起点节点的外向箭线。

③其他工作的开始节点必须在其所有紧前工作都绘出以后,定位在这些紧前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最大值的时间刻度上,某些工作的箭线长度不足以到达该节点时,用波形线补足,箭头画在波形线与节点连接处。

④用上述方法从左至右依次确定其它节点位置,直至网络计划终点节点定位,绘图完成。

在项目施工管理的横向管理过程中,我们用的是横道图管理,而对于纵向细节管理,基本上使用的是工程网络计划。

3结束语

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为工程项目控制的三大目标,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项目进度控制的理想状态就是在满足规定的质量、成本要求的前提下使工期最短。

在施工实践中,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合同的工期和质量要求,又需要同时满足企业成本控制要求。业主为追求早见效益,所签订的工期很短,往往还附带延期罚款的条款,由于事前估计的偏差及项目的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通常很难保证项目的目标的完全按计划实现,会出现对原定目标值的正负偏差,这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质量、成本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偏。

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反馈环。在工程控制不利的情况下,任何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三者关系的整体平衡,给项目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管理人员一般要先确定质量目标(合同中有的规定)和成本目标(企业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的承包合同中也有规定)后,努力保证工期目标。如果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得不到合理控制的话,上述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如质量不合格,导致返工、返修,造成工期拖后、成本增加;一味地降低成本,会导致机械化程度不高、施工人员较少,影响进度,使用低劣的材料还有可能造成质量下降或不合格的发生:盲目追求工期,就必须增加投入和减少一些必要的工序检查,从而造成增加成本和质量低下。为了保证工期,管理人员必须从项目的整体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利用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把握施工项目在质量、成本约束下的工期,寻求最佳的项目工期控制目标的管理方案,从而保证工期。

参考文献

[1]王文忠.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2]迟芊.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3]席安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控制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4]翟立志.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11(12)

[5]林良绪.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