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行业背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3:32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1

关键词:新工科;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

1新工科下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从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各自的发展历程来看,两者的融合度并不高,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也均面临着一些阻碍各自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因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的实效性,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按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国家培养土木工程行业合格工作者和可靠接班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中,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与质量评价标准、授课计划、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等方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2新工科下土木工程专业要突出行业新发展

土木工程行业发展同样需要适应新工科发展需要,如何围绕土木行业和区域发展新需求,建设“新型”土木工程专业是学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60%的建设规模为土木工程学科提供了很好的产业环境和条件,当前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正朝着设计模块化、建造装配化、材料绿色节能、监测智能化发展,土木工程学科课程设置也要符合行业发展新特点,要承担起提升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率的重任,要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的专业知识体系。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上既要进行传统课程的设置,也要开设与土木工程前沿学科课程,前者代表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内涵,后者代表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通过内涵与发展的结合,实现了土木工程专业融合发展。

3新工科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围绕专业认证进行

专业认证是国际上对高等教育进行专业评价的基本方式,通过专业认证意味着通过了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土木工程专业是较早认证的专业之一,伴随着认证的推行,专业认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按照专业认证要求设置培养目标时需要根据产出导向,即国家需要、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按照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等三个方面的素养、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毕业业后5年左右所具有的职业能力来确定培养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应针对毕业要求12个指标点的能力要求来确定相应的课程,并形成课程体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15%,专业类相关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30%,实践类相关课程不少于总学分的20%,人文和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5%。还需要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增加相应课程(如装配式施工方法,Bim在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在“新工科”背景下,考虑房屋建筑方向、道路工程方向和桥梁结构方向三者的融合。

4新工科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传统教学基本上传授课本知识为主,以教学大纲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进行课件制作、教案设计等等。而通过学业考试来衡量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新工科背景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学结果,强调互动与反馈。为此在教学大纲设计时就需要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强调学生应掌握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求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后,结合土木工程对象实际情况,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CDio教学法等。对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较为通行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教学思路是案例选择、任务分解、案例分析、得出结论。以真实的项目为依托可精简,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按照工程规范参考完成案例或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翻转式课堂,虚拟仿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通常教师应该有工程背景,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新工科下需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注重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环节。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职业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也可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土木工程专业内涵的拓展。鼓励专业实习与毕业就业相结合,校方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可以让就业用人单位和学生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通过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等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竞赛相结合,采用导师制负责制,积极辅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也随之发展起来。在人类生产、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土木工程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以此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种情况下,土木工程企业在应对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应当对当前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位,同时在结合行业特点与企业自身性质的情况下,制定发展策略目标,以促使土木工程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1.土木工程的概述

从专业领域来说,土木工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名词,该种理念涵盖了各种工程学科技术。但是从具体层面来说,土木工程是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的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工程。在利用建筑材料、设备应用的前提下,展开施工设计、维修与勘测等相关的技术活动,同时土木工程也能体现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备的工程设施[1]。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土木工程的发展历程来看,该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可以将各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与经济反映出来。就目前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状况来看,土木工程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土木工程获得了加快的发展,并在各个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虽然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满意的地步,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土木工程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就当前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就可以了解到,土木工程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高层建筑;另一个是公路建设。土木工程在这两域内获得发展是非常瞩目的。

2.1高层建筑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市建设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市内可利用土地渐渐减少,人口增幅不断加大,这与城市资源逐步减少成为一个鲜明的对比。正是这些原因,促使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高层建筑占地资源较小,可利用资源较多,在此种条件下加速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高层建筑持续增加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明显,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发展的负担。现如今,人们使用到高层建筑的时候,立马会想到经济与现代化、城市化[2]。但是在此过程中应当仔细分析高层建筑,研究高层建筑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越来愈少,这是我国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体现,当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2公路建设

经济发展与公路建设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土木工程对公路建设非常重要。要想在各方面建设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社会很多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经济建设。由此就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集中体现。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各行业也就会快速发展。公路建设的发展,可以改善产业整体结构,促进副产业快速进入市场得以发展,保障质量健康、高素质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公路建设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相较于过去,我国交通与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于由于经济发展落后,道路建设相对落后,道路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如今,在各方面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发展交通事业,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3.土木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利用资源消耗不断增加,而可利用资源越来越有限。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合理配置现有的资源,促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现如今的土木工程发展逐渐朝着低消耗、集约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1向高空蔓延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世界人工最高的建筑位于波兰的长波台钢塔,其高度已经超过640m,是目前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筑,该栋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强[3]。从这就应该可以了解到,向高空蔓延是土木工程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并且向高空蔓延的距离可以是无限的。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筑物向高空蔓延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建筑可以将工作、商业、购物以及休闲、娱乐等集为一体,有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效节省城市化建设中土地的利用。我国上海地区的方生大厦,期望达到1250m的高度,这将属于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3.2向海洋拓展

地球向来被称为是“水球”,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面积仅占30%。现如今,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向海洋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不断向外扩展的一种体现。海洋情况比陆地还要复杂,但是其中蕴藏的潜力始终诱惑着人类向该领域蔓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已经在海洋领域中获得相应的成绩。如,减小机场噪音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土木工程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也非常明显。上海的黄浦江是我国近年来取得可观成就。从这就可以充分说明,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具有相应的科技支持,进而促使其更好的朝着该领域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向海洋发展不仅仅是行业技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一种表现。

3.3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现如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在土木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建筑直接与自然环境相互接触,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过程中,土木工程建筑同样会受到一定的影响[4]。并且在土木工程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该行业的应用材料进一步扩大,建筑能耗相应增加。从这就可以看出,土木工程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土木工程能够与环境保护相互连接,就能够协调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现如今,环保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行业发展的充分重视。土木工程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环保工作,就能够进一步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而保障土木工程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行业,在其自身不断完善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着重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促使该行业的发展能够于世界接轨,促使土木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基于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城市中的土地[J].新时期土木工程,2009,8(03):63-64..

[2]晓丹.土木工程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J].土木工程,2009,10(06):23.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3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80-02

1991年,我国即开始了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学位不同,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具体实践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就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相比存在较大差别,过去对学术型及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不能够完全照搬过来。目前,针对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许多高校仅仅是在既有学术型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学位课程设置的改动,忽视了实践环节,致使专业学位特色不鲜明。现有的培养方案及培养环节并不能适应实践需求,以提高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现行的培养方案并没有突出两种学位的差异性,针对性不强。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其培养方案应着重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以及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基于土木工程行业需求及土木工程学科特点,明确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创新实践基地、设立创新基金、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强调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等举措,以完善培养环节、优化培养流程,进而提高研究生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制定明确合理的培养计划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制订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时,应面向工程实践,突出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某一具体建设工程为例,包含了建设工程的前期决策、工程勘察与设计、工程项目的建造、工程投入使用与后期维护等重要环节。针对上述不同环节,需要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如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决策阶段,需要有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在进入工程具体建设期,则需要具有土木工程施工背景的技术人才;在工程投入使用及后期维护阶段,则需要工程检测评估、工程结构维修加固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因此,有必要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建造、使用三个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培养定位及目标。

二、建设面向工程实践的学位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考虑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科研究背景与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开展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确保本专业学位课设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创新实践基地,针对不同企业实际工程需要,由校企双方共同确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因材施教和差异化特点,充分体现本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培养目标,面向工程实践,专业特色课程的设置如下图所示。

三、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

基于学科特点,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可与施工企业、设计院或工程检测企业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依托设计院,研究生可参与设计方案制定,熟悉大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学习复杂结构的计算分析,了解设计规范的应用与工程表达;依托施工企业,研究生可参与施工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依托工程检测企业,研究生可参与工程检测方案制定,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与评估,对工程病害进行分析与处理。通过上述专业实践,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设计师、土木工程建筑师、土木工程检测师。

四、实施“校企双导师制”

健全与完善导师遴选与考评制度,实行导师退出机制。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目标,解放思想,淡化“唯科研成果论”的做法。一方面,基于校内导师现有科研项目、经费等情况,合理选聘专业学位校内导师。加强对导师的遴选与考核,并实施导师退出机制,确保专业学位校内导师的质量。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以充实导师队伍,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以“导师负责制”为基础,努力推进“双导师制”,实现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五、建设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

根据本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质量抓起,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并严格执行,切实实施实践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工作实践,严格论文选题与实践相结合,严把中期考核环节,细化考核指标,对培养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考评。在培养评价体系中,引入校外企业评价机制,结合校内、校外评价结果,完善培养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本专业学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与回访,建立就业发展数据库,为调整和完善培养环节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特点,结合企业需求与本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定位与目标,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完善专业学位培养环节,优化培养模式,进而提高培养质量。重点突出课程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全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不断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70-172.

[2]邓松.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91-93.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本科生;心理预期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20-04

自1998年10月国家教育部将土建类各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以来,在“大土木”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土木院系渐渐从苏联式专业细化向“厚基础宽口径”转变

。在多年教学改革探索中,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懂设计、施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人才成了各大院校竞相追逐的培养目标。世纪交接之时,国内工程类院校培养目标的制定通常来自以下四个方面[1]:(1)依据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3)依据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和现状;(4)依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

为适应时展,制定新培养目标时有必要将第五点纳入考量因素,即依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与心理预期将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oriented)逐渐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oriented)[2]。以学生为中心是指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预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实现教育目标,而不是无原则迎合学生需要。前哈佛学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在《失去卓越的灵魂》[3]中明确指出,当代大学普遍存在过分迎合学生需求的问题。在中国高校教改过程中也必须对此问题予以关注。此背景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心理预期问卷调查,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问卷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与特征分析,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一与大三学生。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0.5%。其中大一学生88份,大三学生93份。调查目的为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大学生心理预期的特点。

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专业热情、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问卷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题型三种。部分题目采用低、高年级对比方式,纵向观察学生在专业认识上的发展趋势与规律。为了让学生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卷最后还留有空间给学生自主发表建议与意见。

二、分析与讨论

(一)对培养目标的心理预期

与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4]比照可以看到,人文、社会科学、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选项占到了1/5以上,说明在这些方面学生心理预期与国际教育趋势一致。在物质文化日益完善的今天,“人文、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人类文明的象征。在发达国家的土木工程专业里,已经把这部分作为课程重要内容,比如美国麻省理工的土木工程学院就叫做Civi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Department,也有许多相应的课程设置;日本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前三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都将人文、社会、环境列入了培养计划,并有相当多的课程来支持。反观国内在这方面的课程设置还不充分。

其次,学生对经济与法律、国际视野、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通才培养等培养目标的心理预期分别占比17%、16%、15%、12%、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作为工科学生,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经管类知识的求知欲望也很强烈。在土木建筑行业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优秀的土木界人才必须具备项目预算、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经济与管理类知识。这也说明各大土木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同时,也不能放松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必须系统考虑人文、社会科学、人与环境关系、经济、法律、管理、国际视野等一系列通识类课程的设置。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通才教育的理解不应仅局限于所教学科的范围广、领域宽。原清华校长梅贻琦认为,通才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方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生活(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学到,而不能单纯地通过课堂教学来习得。具备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等都是大土木提出后,对21世纪高素质土木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这是一个“软”指标,此外还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评估体系。目前,这些“软”指标确实很难落实贯彻到培养目标中,也难以对实施效果予以客观准确的评价。

再次,在学生的主观反馈意见中还提到了行业现状、实践、人格塑造、艺术素养、创新能力与建筑审美,这些能力的塑造也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制定。

(二)对课程设置的心理预期

对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心理预期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总课程是否偏多。表1和表2分别列举了课外活动时间与内容的调查结果。从侧面可以看出,课程总数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个人兴趣活动,从而规划与实现自身发展。学生平时投身自主学习的积极程度,总体上来说也呈现良好的趋势。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土木工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较快,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未来五年发展目标[2]。但是无论在理念还是技术实践,我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较多,例如发展时间短,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但最急需解决的是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顺应绿色建筑发展形势,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面向建筑业输送具有绿色建筑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解决我国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笔者认为土木工程专业中主要以下课程需增加绿色建筑的教学内容。

二、“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

土木工程制图的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专业制图”三大部分。“画法几何”部分主要是为专业制图提供理论基础和空间几何想象能力,与实际的绘图、识图联系不大;“计算机绘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重在实践;“专业制图”部分根据专业不同,讲述的内容略有差异,重在讲述运用计算机绘图和识图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土木工制图教程均为涉及建筑节能制图、识图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当前绿色建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在土木工程制图中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应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介绍建筑节能设计包含的内容,重点介绍建筑结构方面的节能设计;2.在实践环节上,要训练学生对建筑节能图纸绘制、识别能力。

三、“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改革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而建筑节能材料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需要满足“绿色”和“节能”两方面的要求,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目前土木工程材料中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建筑材料为主线,大部分传统的建筑材料能耗高、回收率低,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劳动密集型高资源消耗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不属于绿色节能建材,这也突显了改革传统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以及增加绿色节能建筑材料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实际工程中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绿色和节能涉及到材料的生产、施工、使用等环节,因此要让学生熟悉目前使用的土木工程材料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情况,树立绿色意识和节能观念[3]。在教学中应增加以下内容:1.介绍我国资源的储备量与环境受污染程度,土木工程材料生产过程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情况及对环境污染状况;2.介绍居住环境受土木工程材料污染的实例,绿色节能型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的对比与分析;3.分类介绍常用或国家推广使用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种类、性质及力学性能,可按以下四类进行讲解: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4.讲解利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必要性与工程实践。比如我国的水泥年产量已达到6亿吨以上,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每生产1吨水泥所需要的资源消耗指标达到5.5GJ,并向大气中排0.9吨的二氧化碳。这些实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理使用水泥等高资源消耗型材料的思想认识;5.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制试验与工业副产品制造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业副产品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直接认识;6.在建筑材料节能方面,对比分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能耗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绿色节能意识。通过以上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四、“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删除工程上已经淘汰的施工方法,优选较少采用的施工手段,保留经常采用的施工方法,增加绿色施工内容,将绿色施工的理念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全过程。

绿色施工反映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防护六个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应增加以下绿色施工的教学内容:1.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及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2.环境保护方面需增加扬尘控制、噪音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及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教学内容;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需增加节材措施、节能围护材料、周转材料等教学内容;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提高用水效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及用水安全;5.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的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施工用电及照明;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面的临时用地指标、临时用地保护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建筑业仍将将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状态之中,绿色节能型的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建筑节能逐渐变成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但是当前土建类人才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培养,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极大制约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推动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之贴近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全过程,探索优化绿色建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推广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6年.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校;教学方法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地质基础课教学有着一种被逐渐削弱的趋势:学生囿于专业偏见而忽视地质基础课的学习;地质基础课及其实践环节在传统地质行业被大幅缩并及注重学生就业的高教大环境下被不断缩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为课时的限制而难于把握各知识点的主次关系等。鉴于此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地质专业的艰苦性,传统地质行业带来的公众形象以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伴随的其他行业待遇优厚等问题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对地质专业乃至地质基础课怀有不正确的认识态度,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最终教学效果的内在决定因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地质基础课的学习兴趣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总结以往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强调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的重要性。地质学是几乎所有与地球表层相关部门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背景知识之一,土木工程专业也是如此。

1.2经典地质学理论和前沿动态的趣味性讲解及国外地质工作现状介绍。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很多是抽象的,但是讲解可以是艺术性的,如何变枯燥为生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所在。许多经典地质学理论的诞生都有着不同寻常的背景和曲折的发展经历,对其中核心知识点加以趣味性的讲解将有助于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熟悉它们。

1.3地质学在工程领域具体应用的实例介绍。在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地质学在工程领域具体应用的实例将帮助他们揭开疑惑,从而建立起对地质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

课程设置基本满足了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但是,从该专业的自身特点来看,有些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资料来源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地质基础课教材多由地质学专家编著,教材内容、章节安排等并未过多考虑其他相关专业方向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对于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来说,地质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并没多少针对性的教材可以选用,。

2.2校内实验问题

目前,随着地质基础课在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总体地位日益滑落,其课间实验环节也存在着被忽视的趋势,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课时在总课时缩减的背景下也相应地被压缩;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标本、仪器种类不齐全、更新不及时且数量不足;实验室管理不善,没有配备或缺少专业实验教师,管理不够规范致使仪器设备及标本的毁损、折旧程度高于正常值。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课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其作用就没有得到正常发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无法实现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的预期目标。

2.3校外实习问题

野外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教学手段,是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专业基础地质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延伸、深化和提高,也是课堂教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目前,许多开设有传统地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都为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及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建有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实习基地。条件完善的实习基地、内容丰富的实习素材、经验老到的教学队伍是保证野外实习圆满成功的必要支撑条件。在实习学时和实习经费缩减的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针对本专业的自身特点,审慎选取实习路线和实习地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方案;(2)根据经费和课时的具体情况就近选取和建设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实习基地;(3)组建一支具有丰富野外实践经验和扎实地质理论基础的实习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从完善教师野外实地备课体制及学生实习的组织管理与后勤保障入手,解决目前存在于实习环节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后续的实习教学工作中逐步处理完善一些尚存的细节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确保土木工程专业地质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来说,如何从课程本身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出发而不是囿于自己的专业出身和研究兴趣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施用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从事地质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总体上分两类:一类是地质专业科班出身,一类是毕业于工程地质或岩土工程专业。对于前者,他们一方面具有坚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并了解地质学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勘察工程经验且不熟悉野外勘察工作的技术方法,他们在教学中多强调地质理论的重要性及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而无法将地质学在勘察技术中的具体应用及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带向深入,易使学生对地质学产生理论深奥但在未来工作中没有太多实际用处的不正确认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后者,他们在具有丰富实际勘察工程经验、熟悉野外勘察工作技术方法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同时,囿于自身的专业理念和研究方向而对地质学理论研究不多,不够深入;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多强调地质学在勘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而忽略地质学理论的深入剖析和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套路。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学生无法掌握地质学的知识精髓,在未来工作中依然可能面临无法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具体工程问题的尴尬。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地质基础课的任课教师来说,提高专业素养关键在于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识态度。专业出身固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在教研活动中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教学方法。不同专业出身和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提高地质基础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努力,必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土木工程教学改革

引言

土木工程作为各类建筑的技术、科学与工程总称,在现代技术与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当下,土木工程的相关专业已经进入稳定的状态,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学科建设也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最近几年,随着土木工程的专业调整、人才模式更换,让土木工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以重点院校、名校为代表的研究院,在该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怎样面对市场,突破自我发展,就是学校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现状

1.1观念陈旧

国内的土木工程专业,受传统思维、学校环境与师资力量影响,人才培养整体落后,教育主线模糊,尚未形成真正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认知不够,以创新与工程素养为重点的教育理念还未树立;教育观念落后,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严重,让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上,和现代工程教育差异太大。

1.2教学体系滞后

当代中国的土木工程教育框架是从前苏联教育模式的背景上发展的,经历多次变革,但始终没摆脱传统理念约束。自改革以来,不管是理论内涵还是实践都出现了变化,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反应缓慢,在课程结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中没有本质变化。在教学体系上沿用专业基础、基础理论与专业老三段的方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要求。

2.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

2.1确立教育理念,重构教学体系

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落实工程教育方针,加大土木工程专业改革,确保教育条件、环境、队伍与机制建设。结合土木工程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依据,将培养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创新能力作为教育主线,着重突出实践主线,形成有效的实际体系。根据“三位一体”的模式,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比例,引入项目设计、开放式教学、顶岗实践等模式,这样才能发挥导师指导价值。

2.2结合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将工程人才作为发展依据,不断深化课程内容。结合工程人才定位,面对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先进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整合科技活动与工程项目,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工程能力。根据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在已有的教材背景下进行补充、创新与剪裁,帮助学生培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新与工程能力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2.3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方式

将工程创新作为指引,形成“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对当代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把应用型专业人才向工程创新的方面靠近。将案例教学作为依据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工程案例把各类技术与知识集中在一起,反映土木工程的综合诉求,以此开拓思维与视野。另外,还需不断增强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科技活动渗透到人才培养机制中,计入学分,形成各种科技竞赛与师生参与的激励方案,这样才能为科技活动与制度给予保障。

2.4深化教学团队培养机制

一方面,形成以土木工程为核心的专业教学队伍,根据培养目标,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在优胜劣汰、学习提高的应用机制中,优化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做好“双导师”的队伍建设工作,优化校企人才培养机制。结合教学规划与师资情况,进行分化与教学。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8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认证;协同育人;钢结构;教学模式

1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实施背景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我国的工程教育通过进一步转换教育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认证等多个手段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思路。2021年6月16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的通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257所普通高等学校160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由此可见,专业认证已成为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必然导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传统教师作为主导驱动教育教学的方式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与持续改进”这一核心理念。学生中心是指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成才是高校的最终目标,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和学校教育资源都要服务于这一最终培养目标,还要对全体合格毕业生进行达成情况评价;成果导向是指每一门课程的达成情况均要支撑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又要支撑培养学生成才这一最终目标的达成,每一个教育教学环节都要求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持续改进是指以常态化的评估来满足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是有质量的监控与反馈,并建立“先评价、再反馈、后改进”这一回环的作用机制[5-6]。

2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现状

2.1钢结构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

钢结构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质轻强度高、材质均匀、可靠性高、施工周期短、装配式程度高、回收利用率高等特征,特别适用于大跨度、超高层等工程结构,在土建、水利、道桥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钢结构相关课程是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增强独立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钢结构相关课程是土木水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大部分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以内蒙古农业大学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为例,该校针对土木工程、工程造价、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水利类专业,均开设了钢结构相关课程,包括钢结构基本原理、水工钢结构学、钢结构、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水工钢结构学课程设计等教学及实践类课程。钢结构相关课程均属于土木类专业的主干必修课,也属于水利类专业的主干选修课。其中,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农业水利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分别于2010年1月和2021年1月通过专业认证并进入有效期。

2.2钢结构相关课程教育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2.1课程思政内容不够钢结构相关课程作为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专注于强调课程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而忽略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在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下,课程思政元素应贯穿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对于钢结构相关课程,从专业课角度渗透学科发展与内涵,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抱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阶段,钢结构相关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不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专业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至关重要。2.2.2理论讲授与实际工程联系不紧密钢结构相关课程是与实际工程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课,而现阶段大部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主要包括绪论、钢结构材料、钢结构连接、钢柱、钢梁这五部分。一方面,任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不能与实际工程有机融合,课程没有工程实践环节,也没有相应实验室的设置,学生对于焊缝连接、结构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等知识点,只能通过二维图片或者是3D动画对概念进行记忆,难以真正理解并解决钢结构工程问题,难以激发学生日后在工作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些教材上的部分知识点较为陈旧,很多技术、方法较为保守,新材料、新技术更新较为缓慢,如水下焊接等相关知识点很多教材少有提及,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进入社会难以迅速适应行业发展。这些都说明传统教学模式下更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工程缺乏联系,导致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较欠缺。2.2.3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多,但课程学时较少,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钢结构专业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侧面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一方面,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讲授,而讲授内容大部分依照《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突出规范的适用性与实用性,特别是涉及计算原理的推导过程讲授,内容相对枯燥且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尤显不足。另一方面,课堂往往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大部分时间考查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钢结构相关课程的日常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协同育人下钢结构相关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3.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对于土木水利类专业钢结构相关课程,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铸牢学生的理想信念,钢结构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关联图见图1。在讲授钢结构相关课程中涉及的各类标准、规范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研读标准、规范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也是一个工程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讲授钢结构连接过程中涉及的焊接、螺栓等知识点时,教育学生要像微小的焊缝、螺栓一样,发扬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人文情怀。钢结构相关课程中能够体现的思政元素非常多,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做好价值引领工作,从学科专业发展中了解钢结构的发展历史与行家风范,巡礼伟大工程中映射的工程伦理与工程创新,体现工程人的社会责任与人文素养。

3.2深化专业认证理念

专业认证理念包括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以及持续改进这三大核心理念,还涉及反向设计与正向实践的拓展性理念与周期性评价的关键性理念。基于专业认证理念,可以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对钢结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钢结构课程专业认证理念教学方法示意图见图2。随着诸多钢结构工程的建设,国家对钢结构工程运行维护的投资力度日益加大,钢结构相关设计规范也多次更新,土木水利类钢结构相关课程也要改变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教学环节。

结语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9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土木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说桥梁、公路等。可以说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跟这个国家的土木工程发展休戚相关。我国的土木工程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迅速的,但是不管什么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几十年的探索和改革中,土木工程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科技的发展是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动力。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还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

1、土木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土木工程具体指的是什么、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其实,土木工程就是指公路、桥梁这些工程的总称,并且土木工程本身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工程建筑材料分析、建筑设备的应用以及建筑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土木工程不是单单的过程设计,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是层次多样的、结构和门类比较复杂的学科。

土木工程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它跟人们的生活是休戚相关的,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土木工程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便利的、高质量的生活。土木工程展现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四通八达的交通、居住和办公的高楼大厦以及跨黄河长江的大桥。同时,土木工程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保障,主要体现在农民可以利用灌溉设施解决农田干旱的问题;城市中的排污管道给城市人民提供了环境保障。

2、土木工程发展的现状

2.1土木工程的理论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工程的发展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其中土木工程理论就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土木工程理论发展是土木工程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基础环节,占据着关键的地位,土木工程理论是土木工程设计的重要的理论支撑,只有拥有坚实的土木工程理论基础,才能保证土木工程设计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而土木工程理论也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它涵盖了工程力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重要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使土木工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着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交流地不断加快,也都推动了土木工程业的发展。

2.2土木工程的设计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土木工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设计已不再是仅凭经验而进行的时代了,更趋向于要全面地考虑土木工程的环境、经济以及安全等因素来进行土木工程设计。随着建筑环境(包含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方法等)不断改变,人类会面临越来越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并且对土木工程设计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其中在结构设计方面呈现出更长、更高、更柔的发展趋势。土木工程设计是依靠一定的土木工程理论而进行的,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向于复杂化,土木工程设计也会发生很大地改变。要运用新技术、新优势来做好土木工程的设计。

2.3土木工程的施工发展分析

土木工程理论和设计最终都要通过土木工程施工来体现,土木工程施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施工材料、设备以及施工工艺方面,在土木工程中,施工材料在不断地更新,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中,比如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中空玻璃、各种节能混凝土等材料,这些材料给我国大型土木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而土木工程实施的设备也在不断地向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的自动化不仅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同时也为一些操作难度大的过程实施提供了可能。

总之,我国的土木工程业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那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我国要逐渐地加大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推动我国土木工程业可以迅速发展。

3、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3.1信息化趋势发展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新时展的目标,信息化建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进行改造。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些传统下难实现的工程得以顺利实施,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信息化建设大大地推动了土木工程业的发展。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为建筑的兴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进行了优化组合。

3.2高性能材料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和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性能材料得以广泛地应用到土木工程中,比如说高标号水泥、玻璃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浸渍混凝土以及复合型节能混凝土,还有新型的墙体材料的开发,这些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使得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理论以及施工技术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并且土木工程中钢材也将朝着高强度、良好塑性以及可焊性等方向发展。总之,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是未来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3土木工程向地下、海洋、沙漠扩展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空间资源已经成为限制建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发空间资源是解决建筑空间资源紧张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在我国可开发的空间资源有地下空间、沙漠、海洋以及宇宙空间。其实,我国在土木工程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逐渐地开发这些空间资源了,比如说现行的地铁、地下停车场都是利用地下空间的体现,而且我国也正在开发海洋和沙漠资源,同时我国在探索太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所以说我国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向地下、海洋以及沙漠等空间发展。

3.4建筑多样化及城市建筑立体化

我国土木工程正在朝着多样化和城市建筑立体化的方向发展,由于材料学和工程力学的发展,推动了土木工程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能源紧缺、环境保护、交通溶度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产生。

随着城市人口的密度逐渐地增加,交通拥挤和用地紧张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解决城市用地问题就需要发展立体建筑,也就说城市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多,但是高层建筑的建设对施工技术和设计的要求更高,所以要加快土木工程各项技术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感受,将建筑变得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这就要求我国要加大对土木工程的研究力度,要不断地推进土木工程的理论、设计以及施工的发展,而且要把握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地从发展趋势入手,保证我国土木工程可以顺利地、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中武.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土木工程行业背景篇10

【关键词】专业英语Bloom分类法循序渐进

【基金项目】教学改革基金“1010t13004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01-01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由于土木工程的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要求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土木工程现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

其次,土木工程也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内容广泛、更新频繁、要满足学科发展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的要求。

我国土木工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上世纪中期我国的土木工程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主要是向国外学习和引进。现阶段由于我国在技术设施类的大量投资和集中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也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因此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方面,也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

早期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更多的是帮助高等教育的学生和老师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学习国外土木工程专业的科研、技术的进展,跟踪国外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方向等。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培训不仅是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的科技成果,同时也要扮演“走出去”的角色。随着中国留学生数目的逐年增加,国内大学国际课程的开设,专业英语的学习在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Blooms分类方法[1]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图1.Blooms分类模型

B.S.Bloom于1956年提出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法(ataxonomyforeducationalobjectives),该分类法一直在国内外的教育系统中被广泛采用。它是人类认知和学习的一个基本过程。因此本文提出基于Blooms分类法的专业英语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1)知识(knowledge),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它主要是指记忆知识,对认知者广泛的背景知识的回忆,包括从具体的实例到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有的这些知识代表了识别领域的最底层。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中,要求学生已经学习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在已有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用英语的语法和结构回忆和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一个重点是,对所学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基本理论,基本工艺的英语翻译的记忆工作。专业英语学习的初期,学生要集中记忆专业英语词汇、词组。

(2)理解(comprehensive),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二层,它被定义为能抓住大量信息的本质,把握材料的意义和中心思想。可以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说明对知识材料的理解:一是转换,即将一种事物可以转述成另外一种事物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是指对事物的解释或总结;三是预测事物未来趋势的能力。将这一层次的应用与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表现为:在掌握了大量的专业词汇的基础上,习惯科技英语的表达方式,语法和语言结构,从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中心思想,或者可以借助于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拓展在专业方面的信息量。

(3)应用(application),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三层,是指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新的环境,包括:对规则、方法、概念、原则、法律以及理论的应用。在这个层次的学习的结果表现为更高级的理解而不仅仅是“comprehension”。

(4)分析(analysis),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四层,是指首先有能力将材料分解为独立的部分,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以便于能更好的理解原有的内容。这个部分的能力包括:对各部分内容的识别能力,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识别各部分之间所涉及的组织原则。这对前面的理解、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综合(synthesis),它位于Blooms分类法的最五层,它是指将各部分综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如形成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演讲,一个研究计划书,或者一套简洁的关系图(分类信息图)。这部分的学习成果表现为具有创造性的能力,同时抢到有一个合理的新结构或新模式的形成。

(6)评价(evaluation),这是Blooms分类法的最高层,它是指对于一个给定材料(如论证、小说、诗歌、研究报告)做出价值评价的能力,这些评价要基于确定的评价标准。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成果表现为认知的层次,因为它包括所有其它的分类以及基于清晰的定义标准给出的意识价值的判断。

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只有广泛的积累背景知识,积累学习素材和全方面的完善认知能力,才能达到更高级的专业综合和评价的层次。

3.结论

本文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阶段,基于Blooms分类法的六个阶段: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一一对应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同阶段应完成的专业英语培养的目标。针对性的提出在本科生阶段的专业英语的学习重点在与积累大量的词汇、语法以及科技表达方式。研究生阶段应具有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分析、综合的能力,专业英语是研究生的重要学习工具之一。因此完成了前两个阶段专业英语的积累,最终才能达到在专业领域里,对所研究的内容的合理的综合和评价的更高的意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