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2:41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增长带来了个人经济收入增长,现有的银行保本收息的传统理财方式已经不满足个人投资理财需求,银行为适应社会个人的投资欲望,引进了国外理财业务。由于银行理财业务能实现个人收益增长,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投资者将银行保本收息的存款投资到银行理财产品中,许多人见到其他人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增值收益,也盲目跟随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由于人们缺乏应有金融理财知识,对购买银行理财风险估计不足,许多投资者看不懂银行理财产品合同,有的投资者甚至于不看合同,单方面听取银行专业理财人员口头宣传,投资者问起购买理财产品的有没有风险问题时,银行理财人员拍着胸脯对投资者说没有风险,由于经济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理财产品收入达不到预期收益,有的还出现亏损,银行理财人员就把责任推向投资者。由于投资者盲目跟随其他人投资理财产品,导致许多投资者资金损失和法律纠纷。

二、投资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1.要明确自身理财需求。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业务时,要结合自身家庭经济状况和承受风险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理财产品高预期收益,虽说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专业理财人员对投资者家庭经济状况和承受风险能力作了详细了解,并针对投资者情况推荐理财产品,但是,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过程中,还要有清醒认识,拿多少钱投资理财产品,是否有承受能力,不能影响家庭生活,投资理财产品是保本类型,还是高收益类型,高收益附带高风险,保本类理财产品也有风险。所以,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投资目的,这都是投资者自身必须要明确的,投资者明确方向才能有效控制投资理财风险。

2.要了解投资产品特点。投资者在参入投资银行理财业务时,首先要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是保本收益类,还是非保本收益类,在选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前,必须要看清理财产品合同条款,注意保本收益类产品于银行普通存款是有区别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要高于普通存款,但其收益要高于普通存款,所以保本收益类产品的保本收益一般合同都有附加条件,附加条件可能是银行具有提前终止权,并含有风险内容,是投资者要承担理财风险,购买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前,必须要详细咨询银行专业理财人员,附加条件中含义和带来的风险。投资者投资非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要知道最高收益和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无论是最高还是预期收益率,银行没有保本理财产品保本支付义务,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与最高收益和预期收益是有偏差,投资者如果购买的非保本收益类理财产品,应要求银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预期收益率估计依据,同时还应要银行专业理财人员揭示理财产品的全部风险,介绍理财产品可能发生的最不利的投资结果,以及规避风险的各种可能方式,投资者就要判断银行专业理财人员在理财投资中站在什么角度推荐理财产品,只有了解理投资财产品全部风险,才能避免投资风险。

3.要加强投资风险评估。银行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看上去是银行的责任,实际上跟投资者紧密相连,当投资者有意愿购买理财产品时,银行理财专业人员会指导投资者填写投资理财风险评估报告,并充分了解投资者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在结合了解情况向投资者推荐相适应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负责人还要再次确认,看专业理财人员是否有误导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作为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风险估计,不能听之任之,要拿出自己最后判断,是购买还是不购买,决定购买理财产品同时,还要了解银行理财产品一旦出现风险,采取什么方式化解理财产品风险,将理财产品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要认清自身理财目标。投资者到银行是购买理财产品,银行有义务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并向投资者推荐银行开办的理财产品,介绍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情况,对投资者作投资风险评估。虽然,银行对投资者作了详细了解,而投资者对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也要作详细了解,银行推选理财产品适不适应自身理财目标要求,是否于自身承担风险相适应理财产品,如果不适应自身理财产品,就要求银行理财人员重新选择适应自身理财产品,如果适应自身理财产品,就要实施有计划投资理财目标,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养成长期投资的习惯,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策略性调整,才能有效控制投资理财风险。

三、对投资者理财几点建议

1.要注意加强学习。随着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者投资品种越来越多,作为投资者要注重投资方面学习,特别要加强金融理财理论知识学习,平时要多关注国内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变动,掌握金融市场信息和各个行业发展信息,才能适应投资理财要求,为防范和控制投资理财风险打下良好基础。

2.要注意盲目跟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至今,投资的理财产品品种热来热多,销售量越来越大,如果投资者看到其他人购买理财产品获得了理财收益,就跟随购买同样理财产品,不考虑自己承受能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就会产生理财风险,所以,投资者在参与理财过程中,不能盲目参与投资理财,注意投资理财中各种风险,加强控制和防范。

3.要注意风险鉴别。投资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特别要注意理财中风险识别,一方面银行理财人员推荐理财产品,要注意了解理财产品性质及风险问题,不能单听银行理财人员宣传,要有自己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就是注意理财产品合同内容,合同中有“保本”二字,其实“保本”也具有重重风险,因为,在市场经济形势好时,理财产品可能保本,如果市场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理财产品可能就不能保本,还会出现投资亏本。这就要投资者研究投资环境和经济形势来鉴别理财风险。

四、结束语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2

【关键词】个人理财风险收益决策

一、个人理财投资产品分类

投资理财产品按投资对象可以分为储蓄存款、本外币理财产品、股票、债券信托、期货、黄金、房地产等;按投资期限分类可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理财产品;按本金保证程度可分为保本类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按币种可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

二、个人投资理财主要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个人投资理财市场状况、投资意识上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风险,在本节中我们将分别剖析存在问题与风险的成因,将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剖析,寻找其中关键点,使得投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一)投资手段风险。

从第三节的投资理财市场情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在投资手段上存在较大的风险。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选择的投资手段过于单一集中,最求“短平快”,高收益的投资手段,不利于风险分散,进行投资的多样性组合;第二,对于投资手段的选择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于很多构成的金融产品缺乏基础的了解;第三,缺乏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判断,在选择投资手段中并没有构建一个健全的风险承受意识。

而投资手段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期限短,过于追求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回报,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一方面对于不同的投资手段不了解,另一面对于不同投资方式带来的风险也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投资手段的单一,而非理性的趋利投资观也使得投资的手段集中于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

(二)投资产品风险。

将投资理财风险进行简单的剖析,可以显而易见不同投资手段选择的金融产品其本身各自的风险组合起来得以呈现总体的风险。产品自身存在的风险根据其各自不同的金融产品性质也有着迥异的风险特征,但总体而言,均是遵循着纵向以风险收益成正比这一基本原则,横向以货币,债券,基金,股票,黄金,外汇,期货为轴线风险递增。

对不同的产品自身风险进行分解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如货币理财产品存在面对通货膨胀时的购买力风险;债券受市场中利率影响存在利率风险同时面对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信用风险;基金、股票也存在被套牢的可能性,对于特殊事件,政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股价造成沉重打击;而黄金高昂的中间交易费用无疑提升了其变现风险;外汇交易市场受汇率影响波动较大;而其他以期货为代表的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存在诸多不可控风险。

(三)投资渠道风险。

选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不同的投资渠道,也会存在相应的风险。其风险主要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理财产品设计存在缺陷等原因构成。

例如基金公司在募集基金时,对于客户并无详细的基金投资细节披露,只是在简单介绍基金类型,基金经理资历,该类基金往期业绩后,便进行发售。而对于基金日常的操作也缺乏一个为投资者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同时对于投资期限,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等投资要素语焉不详,鼓励投资者参与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以实现自身利润等情况,投资渠道无疑对消费者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投资误导。

三、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一)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是解决个人投资理财风险的核心手段。优化的投资组合能够削弱单个产品对整体组合的影响,降低整体风险,提供多渠道的投资选择,并且也对于整体的流动性和结构性根据自身财务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1952年,马克维茨提出了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并以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后世进行投资分析的不二法则,该理论提到若干证券组成的投资组合,其总体收益为各加权平均数,而风险却并非加权平均风险,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并且在对于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上,实现的里程碑式的跨越,认为风险是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而非简单的回报。并且论证了通过有选择性的投资组合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的观点。

投资组合理论不仅在公司财务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在个人投资理财中最为主要的风险控制方式。它能实现最佳的风险管理定量分析,在风险与收益两者之间进行均衡,从而找到最优的财务行动方案,为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与可承受风险的平衡点。

(二)委托专业机构。

针对当前大多数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金融产品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也无健全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领域的专注使得其在投资上具备更多优势;专业的分析人员,广泛的信息获取,快速的批量操作,缜密的工具模型,这些都是个人投资者所不具备的。一般而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个人投资风险的重大因素,而委托专业机构显然能够弥补个人投资中这一显著缺陷。

委托专业机构,能够获取优质的投资渠道,并且多样化的渠道选择也能够降低中间成本,分散由于理财产品设计不合理带来的渠道风险。在社会上广泛募集的资本也使得其避开了优化资产的高准入门槛,能够采取更多风险收益比较高的投资方式。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中信出版社,2004.

[2]陈琼.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0,02.

[3]吕幼鹏,王日秋.中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比分析及发展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9,04.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3

风险投资资金流动的四个阶段以其特点存在不同的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做好管理工作,通过管理行为规避风险,是必然要求。

1.筹资阶段的风险

筹资阶段的主要风险在于筹资不足,即是筹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并不广泛,个人投资不占主要地位,这说明筹资渠道和政策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够,对规范风险投资的筹资工作并没有可以寻求的旧例,风险投资公司的信誉、管理体系、管理原则、专业的投资队伍,良好的投资项目或者成功的投资行为。投资者对于投资的选择是很谨慎的,而双方都明白风投的最大问题,盈利和不确定性。筹资中的财务管理,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创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完整的投资计划书和执行过程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办法,打消投资者的疑惑,争取募资成功。

2.投资阶段的风险

在投资阶段一般都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投资对象的选择和依据投资对象关于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预算报告,确定风险项目。这里要求财务管理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对风险项目所属的行业和科技具有较清晰的认识,并可以通过聘任第三者为客观评价项目,论证可行性和未来的市场期许。二是按照研发、生产、市场化推广把投资分为三个阶段,按照实际需要投入资金,并加强各阶段财务管理,落实资金使用中的财务审核,帮助风险企业建立符合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就是我们说的增值服务。在不同的阶段投入不同比例的资金,审慎投资,依据经济运行环境和风险项目计划执行的实际,及时修改投资计划。这要求风险投资公司按照选定的投资项目组建一个专门的项目组,组内成员需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项目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最好具备财务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市场化推广的后期,还要依据风险项目的运作情况做好退出的准备。投资阶段可以合并为两大问题,投资什么和怎么做好投资管理。在这个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决策失误、风险项目不具备发展所需的管理能力、资源浪费、市场环境变化、类似产品出现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等。这个阶段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投资决策需要风险投资公司的决策者具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眼光,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知人善任,把专业人才放置到专业岗位,运用集体的力量避免决策失误;同时,要求风险投资公司延伸自己的财务管理链条,帮助风险企业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严格项目管理,逐步落实责任,推动项目的健康运行;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收集有可能影响项目发展的信息,做好沟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3.退出阶段的财务风险

退出是收获的阶段,当然对于不成功的项目来说谈不上收获,只能尽量减少损失。当前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一般是:上市、股权出售、转让、企业重组、资产清算等。合理选择退出时机和方式,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收集信息,通过财务运行状况制定出风险资金的退出规划。这个阶段对风险投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项目分红阶段的财务风险

一般认为,这个阶段不存在太大的风险;其实不然,作为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不能把募资和分红看做单个项目的行为,还要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募资行为不是孤立的,转化投资者把分红投入新的项目,是双赢的结果;避免投资者因个案的投资失败对风险投资公司产生不利影响。从四个阶段的风险来看,投资阶段是财务管理最为艰难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要求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的素质不同,财务管理的方式也因管理对象而差别对待,整体的管理过程既要有区别的对待实际问题,又要通过财务管理的全程性、综合性来统筹解决问题。

二、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建议

近年来针对风险投资的风险对策做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很多,许多专家和一线财务管理人员都给出了很多规避风险的建议或对策。不论从宏观的经济环境还是从微观的项目运作出发,得出的结论都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为,风险投资的高风险和高回报对风险投资公司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是——高素质。经济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投资行为的结果。财务管理在风险投资管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同样是高素质。不论是审核风险项目的投资计划、运作项目、收集信息、及时调整投资规划、制定退出计划,还是募资行为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要解决管理的问题首先要结局人的问题。财务管理人才的遴选、使用、素质提升是风险投资公司管理者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处于风险投资的初步发展阶段,从业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距离风险投资的需要还有差距,经验的积累、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激励机制的引导和考核机制的管理;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制是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如何发挥全体人员的作用,形成合力,也就是建立什么样的公司运行信心沟通体系,是第三个问题。

三、小结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4

关键词:风险资本;财务治理;财权;财务合同;激励与约束

风险投资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某些挫折。风险投资在美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其在治理结构上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其中,在财务治理结构方面的独创性更是功不可没。风险资本市场在运作机理和财务治理结构上的独创性已使其成为现代金融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风险资本市场的基本特点出发,就美国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限制性财务合同在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中运用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点对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启示。

一、风险资本市场的特点及其对财务治理结构的要求

风险资本市场的产生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果,风险资本市场的运作机理反映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与一般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作为风险资本投资对象的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上述特征进而赋予了风险资本市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一方面,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高度信息不对称的新生企业,另一方面,由于风险资本的投资者(风险资本的原始出资人)受经验、专业知识与能力、信息和时间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在各个层面上直接行使由出资人所享有的对财务资源的支配权利(财权)。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者相比,风险资本家在经验、专业知识与能力及信息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风险资本的投资者将一部分财权委托给后者就成为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的一种必然要求。

企业财务治理是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决策权及其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制度安排,它是以企业财权为核心和纽带构造的一种企业财权配置机制,[1]通过这种财权配置机制进而在企业内部各财务治理主体之间塑造一种内含财务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制度框架。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的深化和实现途经。风险资本市场所固有的高风险的基本特征赋予了风险资本市场财权运作过程中双重委托关系的特点。即风险资本市场的财权配置通过两个层次的委托链条主要在风险资本的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进行配置。下文就是上述逻辑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二、风险投资机构财务治理的制度取向:财权在风险资本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有效分割

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制之所以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与这一组织形式所内含的财务治理结构的特点密切相关的。在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下,风险资本的筹集权、投资权及收益分配权等风险资本的主要支配权是在作为委托人的风险资本投资者与作为人的风险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的。主要源于风险资本家自身的资信及过去的业绩记录的融资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使风险资本家赢得了风险投资机构财务治理主体的角色。作为财务治理主体,风险资本家享有的对风险资本的支配权包括约束条件下的风险资本的筹集权、投资权、财务决策权等其他权利。

具体而言,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投资机构财务治理的方式和程度主要是以一系列内含限制性条款的财务合同来明确的。

1.风险资本筹集权的配置

在有限合伙制下,作为一般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在合伙资金的注入时间和数量方面有较大的控制权。通常合同规定有限合伙人在合同签字后立即投入其承诺资金的25%~35%,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数额投入。违反合同注资规定的有限合伙人要受到包括降低有限合伙人已经取得的股份数额在内的一系列方式的惩罚。上述规定有利于风险资本家按预定的数额筹集风险投资所需要的资金。

另一方面,风险资本家的筹资权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为一旦基金筹集完毕,有限合伙人对资金的追索权就会受到限制。为了限制风险资本家的机会主义行为,筹资财务合同中通常内含针对风险资本家的限制性合同条款。限制性条款的内容因合同监控的难易程度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诱因不同而有所区别。[2]通常包括以下条款:(1)限制新基金的筹集。筹集新的风险投资基金会增加风险资本家的管理费用收入,但会减少风险资本家对原有基金的关注程度。为此,合同通常规定在现有基金资本的一定百分比已被投出之前或在一定日期之前,禁止风险资本家筹集新的资金。(2)有限合伙人拥有分阶段供给资本并保留放弃投资的权利。上述权利是对风险资本家筹资权利的一种约束。(3)限制风险资本家对债务的筹资。作为期权持有人,风险资本家可能会通过增大基金的财务杠杆来提升他们所持有的看涨期权的价值,这是以损害投资者利益为代价的。为此,合同会把债务限制在承付资本或资产的一定百分比之内,在某些情况下还限制债务的期限。

(4)限制增加新的普通合伙人。风险资本家出于减轻自身努力程度及压力、增加闲暇时间的需要,往往会引进一些新的普通合伙人。当新来的普通合伙人经验不够或素质较低时,就会导致管理质量的下降。

因此,许多投资基金规定新的普通合伙人加入必须经由顾问委员会或一定百分比的有限合伙人的同意。(5)反股权稀释条款。反股权稀释条款的主要动机是防止因公司低价发行新股使原股东资产严重缩水或对公司的控制能力下降。其核心内容包括:赋予老股东以新股优先购买权,以有利于老股东保持原有的持股比例:赋予优先股以调整转换价格的权利,以便在股权稀释现象发生时,优先股转换到的普通股数量能够相应增加。

2.风险资本的投资权配置

在有限合伙制的财务治理架构下,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将资金交给作为一般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由风险资本家行使主要的投资权利,包括投资项目的选择、投资过程的监管以及最后股份投资的变现,这个过程一般要经历10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风险资本家有很多机会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做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如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冒不适当的风险,把最好的投资机会留给自己。为减少风险资本家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成本,风险投资财务合同设计了一系列针对风险资本家的内含激励和约束功能的投资条款来明确投资者和风险资本家的投资权利范围。主要包括:(1)对单一企业投资额的限定。为了防止风险资本家通过追加大笔投资的方式来挽救以前对业绩较差企业的投资损失,合同往往规定对单一企业的投资额占基金资本或承付资本(Committendcapital)的最高百分比。有时可以通过规定基金的两到三笔最大投资总额方法来加以约束。

(2)对使用利润进行投资的限制。由于对外发行权益资本的资金成本较高,而债务筹资一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因此风险资本家通常不愿将利润分与投资者,而是将其用作投资。为防止风险资本家过度使用利润进行投资,增加投资者的风险,降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合同通常对使用利润进行投资加以限制。具体做法有两种:其一,风险资本家用利润进行投资要征得顾问委员会或有限合伙人的同意;其二,在一定日期之后或已投资额己超过承付资本一定百分比之后,利润将被禁止用于再投资。(3)对基金所投资的资产类型的限制。由于同类资产对不同的投资者回报率存在差异,为防止风险资本家提高的回报率而损害作为有限合伙人的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或出于对风险资本家会选择他们不熟悉的资产类型进行投资的担忧,投资合同通常会规定基金对某一类资产的投资不能超过资本或资产价值的一定百分比。

3.其他财务决策权的配置

其他财务决策权限划分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1)风险资本家股权出售的限制。作为普通合伙人的风险资本家持有合伙企业股份有利于将风险资本家的利益与投资项目的业绩捆绑在一起,激发风险资本家的努力程度,降低成本。而当风险资本家出售合伙企业的股权时,有可能会削弱风险资本家监控投资项目的激励强度。因此,有限合伙协议通常明确禁止风险资本家转让股权,或者要求这种转让必须征得大多数有限合伙人的同意。(2)风险资本家利润分成的限制。利润分成是风险资本家取得报酬的主要方式,但合同通常规定,一般合伙人的利润分成要等有限合伙人收回其全部投资后才可支付。

4.合同限制性条款的主要决定因素

上述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核心思想是限制作为人的风险资本家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风险资本家利用行为追求个人效用而损害作为委托人的有限合伙人的利益。由于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有限合伙人不能象公司组织中的投资者那样有众多方式来约束人。因为按规定他们不可以直接参与基金的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撤换一个基金的风险资本家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在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财务治理中广泛运用的限制性财务合同条款来分割风险资本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的财务权限,是有限合伙制这一基金组织形式对降低成本,提高财务治理效率要求的内在逻辑使然。

就限制性条款的数目而言,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变量:(1)风险资本家的供求状况。供求假说(SupplyandDemandHypothesis)认为,当对风险投资服务领域中的风险资本家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合同限制性条款就会减少。由于大部分限制性条款都禁止可能增加投资者的成本而给风险资本家带来利益的行为。因此,普通合伙人的利益会随着限制性条款的减少而增加。当对经验丰富的风险资本家的需求较大,而供给又相对不足时,风险资本家在与风险资本投资者的讨价还价中会拥有更多的优势,合同中限制性条款的数目就会相应的减少。(2)限制性条款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成本订约理论认为,订约双方会在限制某些行为的利益和谈判条款、签署条款以及监督执行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当限制行为的利益大于成本时,限制性条款才会包括在合同中。[3]根据这一理论,限制性条款的数目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第一,基金的规模。由于大型基金可能进行损害有限合伙人的可供选择的投资空间更大,同时大型基金有很多投资,为评估风险资本家的策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限制大型基金的某些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更大、付出的成本更低。

相应地对大型基金中的风险资本家的限制性条款越多。第二,报酬相对于业绩的敏感性。Jensen和meckling指出,当把经理人的报酬同企业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成本就会降低。提高风险资本家的报酬对业绩的敏感性会减少不利于有限合伙人收益最大化的投资行为。因此,限制性条款的数目就会减少。(3)风险资本家的声誉。风险资本家的声誉越好,他们进行机会主义的行为所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因此,声誉好的风险资本家,发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因较小,限制性条款的数目也较少。

三、风险企业财务治理的制度架构:财权在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相机配置

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主要涉及两类治理主体,即作为委托人的风险资本家和作为人的风险企业家。由于新生的风险企业不确定性高,面对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更加复杂,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性更强。因此,风险企业的财务治理的主题是如何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背景下,在风险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合理划分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从总体上讲,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呈现出明显的状态依存性:在风险企业早期,利润很低甚至不盈利,风险资本家掌握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随着风险企业的发展,财务状况的改善,企业财务控制权逐渐向作为创业者的风险企业家一方转移。换言之,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是一种典型的状态依存权。[4]风险企业的财务控制权的配置是通过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合同来加以明确的。具体而言,风险企业财务治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以可转换优先股为主要方式的合同联结:风险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内容

据有关统计,可转换优先股是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合同联结的主要方式。以美国生物技术和软件两大行业为例:在全部合同方式中,可转换优先股合同分别占95.9%和96.4%。[5]与普通股、债务相比较,可转换优先股的成本更低、财务治理效率更高。可转换优先股合同具有双重财务治理效应:其一,在该种合同下,企业家的收入少量来自工资,绝大部分来自股份增值。Gompers(1997)的研究证明了这种合同可以为新生企业的创始人提供有效的激励,并将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潜在的冲突最小化。其二,与一般的企业可转换优先股不同,风险企业的可转换优先股除了赋予风险资本家在未来以某一价格转换普通股的权利外,还规定了风险资本家享有包括选举权、董事会席位在内的一系列与财务活动有关的控制权。在风险企业以选择公开发行股票作为风险资本退出方式的情况下,风险企业家在企业控制权上获得了一个隐性合同:当企业培育成功并公开发行股票时,由于风险资本家出售相当部分股份,在加上新股发行的稀释作用,风险资本家在企业中的股份大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显性合同一般规定在企业发行股票时风险资本家的优先股自动转换为普通股,相应地风险资本家失去了优先股合同中规定的一系列财务控制权,在风险企业家对企业控制权赋予极高价值的情况下,收回企业控制权的强烈预期会激励企业家努力工作,这是一种双赢的制度安排。从上述意义上讲,可转换优先股这一财务合同连接方式具有在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相机配置财权的功能。

2.分阶段投资:一种重复博弈财务控制方式

风险资本家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并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分阶段投入。与风险资本家效用函数不同,企业家除了追求货币收益以外,还追求在职消费、职业声望和其他非货币收益,企业家的非货币收益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家存在一种扩张企业规模的内在冲动,进一步地说,企业家有可能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去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分阶段投资赋予风险资本家一个有价期权,即风险资本家拥有在未来对风险企业是否继续投资的选择权。[7]从财务治理视角看,分阶段投资是风险资本家面对企业家拥有有关自身能力、努力程度及投资项目私人信息的背景下,通过对投资权的灵活运用来约束风险企业家的筹资权,降低企业家挥霍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机会,进而抑制后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降低风险企业的成本,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相机财务治理方式。从实质上来看,分阶段投资是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进行的一种重复性博弈活动,上次博弈的结果会影响博弈双方下一次策略的选择。[6]

分阶段投资的期限与次数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企业资产特性。由于清算价值与有形资产正相关,因为有形资产较之无形资产更易于变现,因此,在分阶段风险资本投资中,无形资产总是与较高的成本联系在一起。随着有形资产的增加风险资本家通过清算形式收回的投资较多,并且由于无效经营而导致的预期损失也会下降。这将减少对风险企业严密监控的需要,相应地延长分阶段投资的存续期限。(2)企业价值的驱动因素。对于那些企业价值主要由未来成长机会决定的企业中,创业者更有可能选择为自己带来利益而给持股人造成损失的投资策略。[8]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率高的企业易受这类成本的影响。相应地,风险资本家对这些企业的监控更有必要,风险资本分阶段投资的存续期限也会随之缩短。(3)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

实证研究表明,在公开上市与清算这两种风险资本主要的退出方式中,前者的分阶段投资的次数要多于后者。其原因在于,与清算这种退出方式相比,公开上市给风险资本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更低、收益更高,这会鼓励风险资本投资者向风险投资基金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支持风险资本家增加向风险企业投资的次数。(4)风险投资基金承付资本的数额。

自由现金流理论(Freecash-flowtheory)认为,风险投资基金承付资本的增加将导致每轮投资数额和投资次数的增加。(5)风险资本家的信息需求满足程度。一般而言,风险资本家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分阶段投资的次数越少。[9]由于在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之间存在“信息缺口”,因此,通过分阶段投资,前者可以阶段性地获取企业内外部信息,减少投资的风险。

四、启示

从对美国风险资本市场财务治理结构研究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健全、高效的财务治理结构是风险资本高效运作的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基础。风险资本的运作主体主要包括风险资本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风险企业家这三个利益主体。如何从财务关系这一层面上在三者之间构建有效的利益制衡与激励机制、明确地界定三方的利益边界是风险资本运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而这正是财务治理结构所要研究的主题。

2.以货币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利益为核心的、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取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是未来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美国风险资本在高科技企业所取得的成功昭示:无论是“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佣资本”的公司治理逻辑都无法协调“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创业企业家与风险资本家之间合作性博弈,或者没有风险资本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之间的利益上的高度趋同,都不可能实现任何一方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合作、共赢将成为未来高科技企业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62~67.

[2]保罗。a.冈珀斯,乔希。勒纳著。宋晓东等译。风险投资周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9)。

[3]保罗。a.冈珀斯,乔希。勒纳著。宋晓东等译。风险投资周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0)。

[4]司春林等著。创业投资[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21~222.

[5],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6]余晓东。信息失称下的创业资本运营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2.(5):83.

[7]Bergemann,Dirk,Ulrichliege.Dynamicventurecapital,financing,Learning,andmoralhazard[J].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1998,(22):703-735.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5

【关键词】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引言

国有投资公司以国有资本为营运对象,通过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参股、控股及债权投资等形式,提升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以及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国有投资公司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往往会给投资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经成为国有投资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策略之一。加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公司有效实现各种风险规避,减少不可预测因素对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不利影响,促使公司稳序、健康运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国有公司建立高效的内控机制,增强公司创新发展能力。国有投资公司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国有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和产业投资所带来的效益。

二、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类型和特点

(一)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财务风险指的是在企业开展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具有其不确定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撤资风险。1.筹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进行多元化投资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正确方式、通过适当筹资渠道取得投资资金。在筹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资本结构失衡,过高的负债比率、利率导致债务到期无力偿还,产生财务风险。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资金,以及银行借款,筹资渠道比较少,负债筹资会增加公司的偿债压力,通过财务杠杆放大公司的财务风险。2.投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投资带来的预期效益难以预料,投资过程中的损失,都将对公司形成风险。国有投资公司投资阶段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多,部分投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未按照标准进行全面详尽、实地的尽职调查,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选择什么样的公司进行投资,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是国有投资公司面对的主要投资风险。3.撤资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在参与项目投资后,资本的退出需要上级管理部门、国资委审批,涉及程序较为繁琐。国有投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时,由于股权投资的周期较长,撤资机制也不完善,国有投资公司准备撤资的时候,会出现资金难以回收的情况,不能及时使货币资金回笼,往往会形成公司的撤资风险。(二)国有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特点1.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产权关系复杂。国有投资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进行投资,在公司实际经营中往往会形式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控股的形式,交叉控股增加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2.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综合性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主要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手段方式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实施管理,涉及面广,只要涉及到资金运营都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国有投资公司经营面临的风险、发生的风险损失最终都会有财务风险来显示,都会造成公司的财务困境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强。3.国有投资公司投资领域广。国有投资公司投资经营的业务领域广泛,多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针对不同的产品和产业同时投资,投资领域涉及范围较广。在投资形式上,国有投资公司多采用股权投资,投资客体较多,往往都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加上投资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变化,导致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加大。

三、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控制有待提高。由于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和渠道相对稳定,创新性不强,加上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层乃至财务部门对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进而对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较弱,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异常时,公司往往对风险威胁的反应滞后,使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失。(二)筹资来源单一,资本结构存在风险。目前,国有投资公司的筹资来源、融资渠道和方式较为单一,投资项目缺乏专业性管理,对投资过程中的资金缺口主要是通过自己向银行进行临时贷款,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时,投资扩张所需要的资金无法通过自有资金满足,一般会通过发债或者通过贷款来进行筹资,增加公司的负债,当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差,或者偿还债款的能力受到限制,国有投资公司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容易出现经营受困和财务偿还危机,加大财务风险。(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风险控制薄弱。现阶段国有投资公司本身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家作为国有投资公司的所有者,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其财务风险控制薄弱。同时国有投资公司通过股权投资成为子公司的重要股东,以委派财务总监监事、董事对子公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当子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时,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就不能有效行使权利,监督机制也会失效,导致国有投资公司掌握子公司信息严重不对称,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公司经营信息,财务风险控制会薄弱无力。(四)财务风险管理方法、手段落后,管理效率较低。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业务较多,投资项目、控参股公司的数据量较大,财务数据分析比较复杂,主要依靠人工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效率低,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风险管理手段、管理方法欠缺,风险管理VaR法、压力测试方法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法在企业中很少应用,对于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事件的预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加强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部管控能力。财务风险存在于国有投资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中,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国有投资公司在经营与管理中,应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的始终,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在各自的职责内作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国有投资公司要在公司内部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观念,培育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使之成为公司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遍布于公司各项业务的各个环节,而不是只对某一领域或某一环节进行风险管理。(二)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国有投资公司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和内部控制手段,认真消化吸收,切实将其运用并融入到自身企业的管理中去,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健全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格局,形成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让其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效率。(三)明确投资定位、拓展筹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国有投资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投资的产业、方向和目标。在需要投资时,应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即将投资的项目,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做出下一步的决策。加强对项目投资后的管理,针对投资后运营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一定应对。在筹资风险管理中,以既定方案的投资预期回报率为依据,选择恰当、合理、最优的筹资方式和渠道,确定融资结构和资金成本,避免因为筹资困难而产生财务风险。(四)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系统管理效率。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公司内部投资交易及子公司治理各方信息,为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发生,降低财务风险。国有投资公司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收集所投资子公司的数据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有效财务指标。在投资经营的各个关键环节设置控制点,根据公司及行业特点和标准划分风险的等级,分析数据库中的信息对融资、投资以及资金的运营做出风险预警,做出防范措施,确保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对国有投资公司来讲,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国有投资公司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深入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目标,为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和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俊.国有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121-122.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风险成因;防范对策

风险投资作为投入到农业科技型企业中的一种资本,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两大主要特征。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活动,其效益性和风险性始终伴随风险投资全过程。

一、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类别

(一)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动态管理风险

风险投资的动态管理风险是指农业科技型企业在从事风险投资的管理活动中,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具有前沿性,其技术开发和实践具有不确定性,不同的投资者对相同的技术往往会同时研究开发,同时进入市场,一方抢先注册其专利享受到新技术的高回报,造成另一方产生风险投资的巨大损失。新技术的生命期不能确定,容易被更新更先进的技术替代和转换。动态管理风险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应用条件的风险;投资项目内在质量的风险;投资项目谈判的风险;投资项目技术服务过程的风险;投资项目管理环境的风险。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风险投资在农业科技型企业筹集和使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造成实际收益与预测收益不一致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种类繁多,需要农业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予高度重视。

1.融资风险。包括:融资成本风险、二级市场股票融资风险、贷款融资风险;融资政策变动风险。

2.投资风险。包括流动资产投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无形资产投资风险;资金闲置风险;科技开发项目投资风险等。

3.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包括应收销货款管理风险;其他应收款管理风险;存货管理风险;产品销售收入管理风险;成本费用管理风险;处置资产风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纳税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包括税收政策变动和股利政策变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企业分派股利与职工奖金发放风险;补偿成本风险等。

5.汇率变动风险。包括拥有外币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发生外币交易风险、外币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三)农业科技型企业新产品的市场营销风险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不能被市场接受的可能性,以及使企业营销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偏差的可能性。当农业科技型企业某一项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成功,随即而来的就是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产品难以在市场售出,盈利目标难以实现的市场营销风险。管理者需要在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的基础上,寻找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制订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防范。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营销风险具体包括营销组织风险;营销环境风险;营销价格风险等。

(四)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自然环境风险

农业科技型企业除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面临的共同风险外,还要面临一种特殊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相对缓慢,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技术产品生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在以效益为目标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成因分析

根据风险投资来研究其风险,必须要弄清风险投资给农业科技型企业带来风险损失的影响因素。风险投资的风险影响因素很多,既有农业科技型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农业科技型企业内部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需要一个好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又称企业外部环境,宏观环境变化可能为农业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带来某种机会效益,也可能使农业科技型企业的风险投资带来风险损失。目前,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政府政策的变动会带来筹资渠道、税收及利息负担等风险;社会技术的进步会带来风险投资中的技术中断、增加风险投资的成本等风险;市场价值的上涨会带来劳动力报酬上升、筹资成本上升、原材料进价成本上升等风险;市场竞争的影响会带来风险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新产品的劣势经营等风险。农业科技型企业虽然能反映出其技术方面的专长,但与大企业相比,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处于弱势,难以确立自己的规模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宏观环境的变化,时刻会产生风险投资的风险。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从事风险投资的内含素质趋向偏低

内含素质是农业科技型企业从事风险投资能力各种因素的综合。其构成要素包括人员素质、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从事风险投资的内含素质是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从事风险投资的内含素质偏低是产生风险的又一原因。人员素质包括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精神状态、技术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和从事风险投资的工作能力等。技术素质包括农业科技型企业从事风险投资的技术手段和技术能力等。管理素质包括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及管理人员能力等。趋向偏低的内含素质,时刻会产生士气低落、技术危机、生产停滞、销售回落和短期行为等风险,甚至会出现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整体失败的风险。

(三)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技术人员变更频繁

风险投资的技术人员是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主要依靠力量。风险投资的技术人员频繁变更是形成风险投资动态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技术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管理者受管理能力的影响会使风险投资团队失去凝聚力、战斗力;从事风险投资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失败与成功伴随于整个风险投资过程,技术人员没有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各显其能,各尽其职,共同创新;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不合理造成因分配不公平、福利保障不力,使技术人员另外择业或创业等等。这一切都会形成风险投资动态管理的风险。特别是农业科技型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领导整个风险投资的团队共同创新,不能保持风险投资的优势,从而影响到技术人员本身的献身精神,这是形成风险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四)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关系应变滞后

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关系包括:与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申拨关系、与信贷机构的信贷关系、与消费者的结算关系、与投资者的利益分配关系、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费预决算关系、与企业职工的工资结算关系等等。在整个风险投资过程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中,需要超前应变、随时调整。稍有滞后,就会造成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成本增大;赊销比重大;存货周转率不高;创新产品成本提高;劳动价值率降低等大量财务风险。为了免遭因财务关系应变滞后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农业科技型企业管理者应履行应尽的法律责任,超前理顺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上级机构、内部各部门、内部职员等财务关系;超前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农业科技型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之内,将财务风险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以最小的成本确保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资金运动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防范策略

(一)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动态管理风险的防范

风险投资的动态管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作为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降低动态管理风险发生的概率,通过防范风险投资的动态管理风险来减少风险损失。

1.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从目前情况看,政府从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与调控、技术人才的吸引与培养、高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减少风险投资风险。

2.重视技术引进或开发的应用决策。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技术或开发技术需要支付成本费用,而这些成本费用只能通过技术的应用才能得到补偿。重视技术应用的决策是防范动态管理风险的首要措施。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防范风险投资应用决策的风险:一是组织同行专家、科技人员、营销人员、财务人员,对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二是对未来以收益为目标的多种方案进行科学预测、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搞好技术活动的组织工作。风险投资全过程实质上是各项技术活动与财务活动的组合体。每一项技术活动之前都要先确定目标,拟好计划,制定进度,明确权责。在风险投资的每一项技术活动组合过程中,要做好调整及控制工作,确保预期目标得以实现。

4.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有人才,才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全过程的每一项工作要靠技术人才去研究、去应用、去操作。因此,农业科技型企业应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一是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二是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专长,做到技术人员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同步增长;三是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后续教育;四是要及时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5.抓好运作过程的信息管理。农业科技型企业建立技术信息管理中心和健全技术保护的规章制度,有利于防范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在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中心的数据库、互联网资料和制度规定的要求,保持企业与市场的沟通,及时获取同行业新技术开发信息,随时了解政府有关政策的变化,经常掌握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外部相关信息。

6.参与转移风险的技术保险。农业科技型企业对属于保险公司保险范围之内且风险较大的技术活动,为防患于未然,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投保,一旦发生风险投资的风险,可以及时转移和分散,及时获得风险损失的补偿,使风险投资的风险损失降之最低程度。

(二)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的防范

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通性和双重性等特征。为了避免其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除了尽最大努力去识别和衡量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去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认真识别财务风险。如何识别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是风险管理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它要求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及时发现并能准确把握和化解。其识别内容包括:一是通过多方面的调查,认真确认客观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二是通过归类整理,分析各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各种可能因素。识别财务风险,虽然是一项难度大,且识别技术要求高的工作,但一旦识别成功,就可以预先防范和化解未来出现的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损失。

2.正确衡量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意味着看到了风险,但其发生的次数及产生风险损失的程度,还需进一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确认。衡量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定性衡量法和定量衡量法。具体包括财务报表衡量法、财务杠杆衡量法、敏感性衡量法、盈亏平衡点衡量法、决策树衡量法等。下面简要介绍衡量财务风险的基本方法――概率衡量法:首先采用定性法,分析确认各种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其次按概率分布计算加权平均值,然后计算项目发生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后计算每个项目的变异系数,判断各项目的风险程度。

3.事先规避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规避是指农业科技型企业事先预测、防范财务风险的决策策略,包括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活动中能事先回避风险、降低风险、中止风险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财务决策时,通过风险识别和衡量,选择风险最少甚至于没有风险的项目。第二种是在多项目多风险的情况下,选择最低风险的项目。第三种是估计项目实施过程所发生的财务风险能有效中止或调整的项目。为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要做到:税前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的项目,应采取权益资本融资;税前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项目,应采取债务融资。

4.有效处理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并贯穿于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但在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可以采取风险保险、风险合同和风险转包等风险分割管理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已发生的财务风险损失。

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选用财务风险分割策略时,一定要权衡得失,注重考虑三个问题:一是要考虑风险分割所付出的代价一定要小于分割的财务风险损失;二是要考虑被分割单位的偿付能力,特别是保险公司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的能力;三是要考虑风险损失转移到被分割单位后可以被对方收益所弥补或抵消。

(三)农业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的新产品市场营销风险防范策略

1.新产品营销风险调查、预测策略。新产品营销风险调查、预测是认识风险,加强营销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在清楚地了解了风险的来源和性质之后,才可能作出正确处理风险的决策。营销风险的调查可采用内部调查法,及时了解企业内部的产品制造风险、产品运输风险、产品质量风险;也可采用直接调查法,及时掌握新产品价值增减的趋势;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概率等数学理论,以较少的费用对新产品营销威胁最大的风险进行重点评估、测定。新产品营销风险的预测可采用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预测新产品营销风险产生的因素和发生的时间、频率、范围。风险管理者对新产品营销风险调查、预测的结果,在经过各方面的分析评估后,可以作为制定风险处理计划和进行风险处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新产品营销动态管理策略。新产品营销,事先都应拟定计划,制定制度,分派任务。但管理重点要放在过程管理,即加强对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动态管理,注重对整个营销过程的规划、指导、调控和平衡。在动态管理中,要由营销经理组织人员,履行以下职责:一是调查、预测和确认新产品营销风险。二是对各种营销风险进行测算确认,制订营销风险处理目标,提出处理对策。三是负责营销风险处理记录及信息交流。四是设计和实施营销人员防范风险的奖励计划。

3.新产品媒体促销策略。媒体广告包括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无线广播广告等。媒体广告有利于介绍新产品和引导消费;有利于进行市场渗透和扩大新产品销售;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媒体促销具体可通过三个方面的媒体广告来达到促销的目的:一是通过信息性媒体广告来通告新产品上市信息,引起消费者购买力。二是通过说服性媒体广告来改变消费者的偏好,说服顾客迅速购买。三是通过提示性媒体广告来提高新产品知名度,提醒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

4.新产品营销风险的保险策略。保险对分散和转移产品营销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具有投保条件,农业科技型企业应与保险公司签订新产品营销风险的保险合同,按合同规定向保险公司交付保险费,一旦遭受风险损失,及时按合同规定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新产品营销风险的保险主要以新产品财产损失向保险公司投保。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虽然能够分散营销风险,转移营销风险,同时还需要支付较高的保险费。农业科技型企业在投保前,一定要根据保险成本的大小来确定保险范围和保险程度,选好保险公司,明确投保的标准。

周仁仪教授简介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7

关键词: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控制

一、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的表现

1.政府风险

(1)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主要由政府和国家主体的行为导致的。一般而言,政府和国家主体的行为出现偏差对企业能造成致命的打击。因为政治风险无法预测,即使发生后更是难以控制,对国有资产的财务投资行为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出现巨大的损失。例如国家发生战争事件时,在建的工程、产品、设备、资源等容易被战争破坏,且企业无法预测和控制,一旦损失过大,国家赔偿短期也很难实现。所以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财务投资前应充分考虑到政治风险因素,提早做好防范和补救措施。

(2)政府政策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往往是同时存在和发生的,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当两者是有区别的,政策风险是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补救的。国有资产投资行为的政策风险大多是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首先,国有企业的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补贴,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对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公平现象。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所以容易造成国家经济出现安全问题。其次,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巨大,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投资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投资失败。政府为了扶持国有企业的发展,会制订出一系列的政策补贴国有企业的生产成品,降低产品价格,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政府的政策并不是完全针对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还是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政策变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指企业投资过程中容易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替代品的可获取性、互补品的稀缺性等方面影响。当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时,也引起了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以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前可以进行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减少市场风险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国有企业资产财务投资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近年来我国的私营企业不断壮大,多国有企业的财务投资造成竞争压力。国有企业虽然实力雄厚,受到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但企业管理受到政府干预,缺乏自主性、灵活性,失去了竞争的优势。所以国有企业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由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引起的风险。目前国有企业是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实力雄厚,企业规模较大,投资量较大。但是国有企业缺乏现代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所以投资过程中容易出现经营风险。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且已经成为国有资产财务投资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容易出现的现象,部分管理者实行内部控制,也造成了经营风险的产生。

4.职业道德风险

职业道德风险是指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违背职业道德而造成的投资风险。目前许多企业在财务投资方面都出现财务问题,财会人员违背职业道德,谋取私利。企业管理者也利用手中职权,违反自己的岗位职责以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在国有企业中这种违背职业道德谋取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财务问题不断暴露,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财会人员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将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顺利发展。

二、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财务监管制度不完善,资金管控不利

国有企业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权力高度集中,资产的收支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财务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致使大量的财务漏洞出现。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分红问题。国有企业分红制度按照股权投资实行,投资收益越多,投资的回报率就越多。但国有企业的分红制度程序过于死板,每年的分红额度不一,影响了投资企业自身利润的平稳,现金流也出现波动。当分红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且现金流出现阶段性的波动时,企业内部就容易出现财务管理的风险。其次,股权的经营运动风险较高,投资和撤资的时机难以准确掌控,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程度,也对投资主体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力,导致投资者在管理中出现问题,引起财务管理风险。

2.相关财务人员的投资专业性知识的匮乏

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投资、增值保值等都离不开专业的财务人员的分析和研究。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员,每项投资活动之前都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研究调查数据,投资过程中时刻关注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最终才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投资要提高投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了解市场发展方向,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经济动态,多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有部分投资人员责任心不够强烈,只考虑个人利益,没有积极的为企业的发展和利益的提高尽更多的努力,抱着一种得过且过、事不关己的工作态度,缺乏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企业应该对财务投资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尽量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投资管理缺乏科学的战略指导,投资管理方式陈旧

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所以投资管理缺乏科学的投资理论指导和先进的投资管理方式。投资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部分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众多,投资的范围和投资领域广泛,获得的经济利益并不理想。且企业内部的财务投资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素质不高,不能完全操控多个投资项目,也无法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的产生,最终导致企业资产出现严重损失。二、国有企业对外融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对外融资,不仅要承担担保关系,还要承担连带关系、委托关系、递进关系等。由于担保关系过于复杂致使投资企业在经营投资项目中风险加大,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容易出现资金问题,并影响整个投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损害了投资企业的融资信用,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问题。

4.投资过程主观判断过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投资过程包含的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出决策。国有企业规模庞大,投资项目繁多,无法确保投资者能精通投资活动的整个过程。所以国有企业管理中常常能出现“外行管内行”的不良现象。在投资行为的全过程中,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知识水平,对各种问题的分析不够严谨慎重,每一项决策都仅凭主观判断,最终将导致投资行为的失败,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所以作为投资者,如果主观判断过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将会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

5.对投资风险的分析不深入

投资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投资前期要调查和收集市场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科学分析。投资分析的过程要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客观性,且要具备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分析结论要实行多次实验和论证,这样才能得出科学有效的分析结果。但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由于对投资风险的科学分析不够深入,分析结论没有经过论证,无法降低和避免投资活动的风险程度。

三、国有资产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

国资委是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和管理者,所以国资委要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国资委代表了国家和全国人民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经营性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目标。此外,政府部门之间应该相互约束,建立专业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国资委内部进行审查和监督。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利益,也应该时刻接受全体人民的管理和监督。国资委应该实行公开化、透明化办公,及时公布有关信息,便于人民了解国有企业资产的经营状况,降低和避免财务投资的风险,规范投资行为和投资方向,使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2.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投资专业知识

财务风险最直接的关联者是财务部门的相关人员。企业财务人员参与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所以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影响着风险产生的程度。如果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素质能力较强,就会降低投资活动的风险程度。所以企业内部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增强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财务人员的心理能力,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

3.建立有效监管机构,对资金实施全程监控

国有企业要建立起资产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投资风险的程度,减少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对于企业员工,国有企业内部应实行风险责任承担制度,将投资风险和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规范了投资过程和投资行为,降低了投资风险的程度。对于企业管理者,要实行分享风险报酬的激励机制,促进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严谨慎重的做出每一项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此外,政府应该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国有企业实现自主经营,降低和避免政治和政策给投资过程带来的风险。

4.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财务投资计划是由企业管理者做出的决策而最终形成的,所以财务管理决策人员对整个财务投资计划具有影响作用。作为企业的财务投资决策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才能做出合理有效的决策,确保投资活动顺利开展。所以在投资过程中,要加强决策者的风险意识,增强决策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决策者的综合素质水平。此外,还要加强决策者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决策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决策者的心理能力,鼓励决策者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和能力,跟上世界经济的潮流思想。

5.对风险信息提前的收集、分析、评估

国有企业应该在制订财务投资计划前期做好准备工作,对市场进行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调查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投资行业的运行状况、税收和利率变化情况、投资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状况、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变动情况等等。对这些方面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后,要合理选择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向,制定投资计划,优化投资组织结构细节,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等。通过对投资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提早制定出风险的防范和补救措施,从而降低和避免了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四、结语

要使得国有资产在经营中财务投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笔者认为国有企业自身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管机构,以便对企业内部的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管。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及投资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当然企业自身还需要做好对风险信息提前搜集、分析、评估等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雪勤.浅析国有资产经营中的财务投资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1.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8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筹资渠道的不畅通、筹资成本过高以及所筹集的资金不能达到其预期效益的可能性。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权益性的资金和债权性的资金。权益性资金是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等重大压力,它的风险只是在于其使用过程中效益的不确定性上。对于债务资金而言,企业取得了财务杠杆利益、负债经营的同时,如果借入的资金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效益、按期还本付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经济损失,或投资完成后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不能收回投资的可能性。投资活动中的风险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内投资活动,即在生产、经营各个项目的活动中产生的风险;另一种是对外投资活动,如购买债券股票等证券产生的证券投资风险。行业市场的投资环境瞬息万变,投资的不确定性过大。

(3)营运及盈利风险

营运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运营失败或者使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

2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和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高层管理人员不仅要拥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出色的管理水平和长远的发展战略,而且更需要有很强的风险管理意识。领导在投资方面的风险意识不是很强,很多项目仅以其较好的发展趋势为目标,把利润率作为投资核心要素的同时失去了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关注。

(2)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不健全

通过调查发现,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多以坏帐损失为依据,以业务往来和业务公司的业绩为基础,没有从深层次的、全现的评价体系上进行评价。在应对风险的对策中,其风险管理团队与评估标准还等于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漏洞和投资的盲目性会导致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加剧。

(3)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从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在最近几年增长非常迅速,很多企业截止到2013年已经高达71%,超过警戒线,在同行业的公司中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收益与风险是相配比的,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到达预期的收益,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偿债风险。

(4)企业组织结构和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风险管理的工作衔接、权责划分等具体制度和标准等也尚未制定完善,组织结构的设计同时存在许多缺陷,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无法有效预测和控制风险。

3加强内部财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1)加强企业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风险评估意识通过邀请专家讲课的方式来加强公司领导层和一线员工对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认识。还可以由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负责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活动,从组织架构上确保风险评估意识能够充分得到落实。建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公司的财务指标定期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完整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使投资建立在有据可寻的基础上。

(2)引进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

风险管理人才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目前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缺失的情况,公司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重点岗位重点管理,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知识。高层管理人员要重视风险管理,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低层财务人员同样要加强风险管理知识,通过定期的财务培训,或者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讲座,使公司内部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3)优化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结构

加强对内部风险的管理控制,优化投资策略,加强对外的投资方案科学生,以防发生内部财务风险,保证公司投资资金的安全和收益性,充分授权,严格审批。加强项目投资的审批力度,尽量降低公司的投资风险。职责分离。明确每个投资环境的评估情况和相关的负责人情况,使方案设计或可行性分析方与审批方完全分离,或者交由专项风险评估公司完成,从各个环境加强控制与管理。

(4)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权责体系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9

一、风险投资公司的内涵及特点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一种由职业金融家向新创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产业投入权益资本的行为。欧洲风险投资协会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或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之以管理参与活动的投资行为。由中国科技部等部委制定的《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对风险投资的定义为: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是指向主要属于科技型的,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创业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得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虽然不同机构站在不同角度对风险投资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就风险投资的实践来看,它主要是选择未公开上市的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新或高科技导向的企业,以股权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投资,同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目标。在企业发展成熟后,风险资本通过退出转让企业的股权,获得较高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投资运作。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融资体制,主要有的“三高一低”的特点:

第一,高风险性。风险投资主要用于支持刚起步的高技术企业,投资目标常常是高新技术中的“种子”技术或创新思想,投资的项目处于起步设计阶段,不够成熟,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第二,高收益性。风险投资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性投资,风险投资之所以经受住长时间的考验,并没有因为高风险而衰落,反而越来越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关键是其蕴藏着极高的收益。虽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不足30%,但一旦成功,足以弥补其他项目失败的损失,而且能获得巨额的回报。

第三,高专业化。由于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风险较大,要求风险资本管理者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在项目选择上要求高度专业化,精心组织、安排和挑选,尽可能地锁定投资风险。

第四,低流动性。风险资本是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通常是一种中长线投资,其出资着眼点不在于被投资者当前的盈亏,而在于其发展前景和资产增值。创业企业一般要经3-7年左右的培植。风险资本一旦投入创业企业,就意味着在短期内不能抽调资金,因此风险资本也被称为“呆滞资金”。

基于上述特点,风险投资的财务风险就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风险,一般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组织各项活动过程中,由于财务活动环境的复杂性,人们认识的滞后性,财务可控范围的局限性,以及判断、决策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使企业在组织各项活动结果与预定目标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当然,风险投资在运作过程中,同样要面对这种财务风险。然而,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涉及到一个创业企业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并在其成熟之后退出,这相对于投资于一个成熟稳定的企业更有不确定性。因此,其财务分析与传统的投资不同,若要了解风险投资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首先要分析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风险投资公司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风险投资企业的筹资风险与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养老基金、银行和保险以及私人资本。我国现有的风险机构主要是以政府财政为主体,由有关科技部门组织建立,属于政府风险投资公司。而以银行、企业、私人、保险基金为主体建立的私人或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由于存在很多法律和政策环境的障碍,进入风险投资领域还很少。由于风险资本融资渠道单一,投资规模相对偏小,不能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抗风险能力弱,导致我国风险投资公司运行中无法进行组合投资、联合投资和平衡投资来分散风险,严重影响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效益及其发展。

2.投资项目决策风险。这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对于风险投资,投资风险涉及项目的评估与选择、投资决策和财务监控。投资项目的选择对于风险投资公司来说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公司能否获得投资收益,甚至是关系到风险投资公司能否继续生存。

3.运营与管理风险。运营与管理风险是指风险投资公司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因经营与管理不善而导致风险资本难以抵偿债务,不能收回风险资本的风险。造成这种风险主要有创业企业产品不通畅、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生产成本过高、市场营销不力等因素(刘力英,2008)。

4.资本退出风险。这是指风险投资资金在项目退出过程中产生的难以回收资金的风险。风险资本的退出可以通过ip0、兼并收购、产权交易等方式来实现。资本退出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风险企业成长后无法上市的风险,从而使风险投资不能通过公开上市撤出,获取更多超额收益;二是企业股权转让时滞风险。风险投资中大多数项目经营状况一般,此时风险投资公司就必须寻找其他投资人转让股权,从而产生搜寻时间和费用上的耗费,延长风险资本在风险企业的沉淀时间,导致资本变现时间长的风险。

三、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运作中的财务管理对策

风险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贯穿于整个投资活动之中。它起始于风险项目的考察论证,结束于项目资本变现退出(李威,2010),因此财务管理在风险投资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风险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个人投资理财的风险篇10

理财金也能“打水漂”?

此次事件的主人公,来自韩国的李先生于2009年在望京支行营业部办理储蓄业务时,认识了同为韩国人的该银行项目主管郑某。2010年6月,郑某向他推荐了银行理财产品,同时还出示其民生银行理财业务项目主管的工作证和名片。

郑某向李先生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为期6个月,但收益率超过12%。在此高收益的诱惑下,李先生冲动之下便购买了100万元,并委托郑某办理相关手续。对此,郑某要求把100万元转入他的名下,说是可以让理财操作更加灵活方便,并承诺会向他进行回款。

待一切都完备后,李先生便回到韩国工作。在此期间郑某给他发送三次邮件说明“理财”进展,并显示已向他的账户支付了112.3万元的理财回款。

但是,2011年9月李先生取款时发现,其账户却仅有6万余额,三次邮件发送的账户信息均系伪造,郑某并未支付任何理财回款。最让他震惊的是,当他来到中国到北京望京支行询问时被告知郑某已自杀身亡。

不能看着自己的钱白白打水漂吧?无奈之下,李先生后将郑某供职银行诉至法院,希望能够索赔。但是,近日在朝阳法院开庭审理时,此行表示李先生的“理财”与银行无关,应对自己对郑某的“轻信”负责。

鉴于以上事件,提醒投资者们在理财过程中需要非常慎重,一定不能把理财金转至个人账户下。

理财风险藏于何处?

看来银行理财品也不是绝对安全。那么到银行买理财产品,到底要防范哪些风险呢?这些风险又要如何去预防呢?

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和道德风险。任何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都是对等的,若预期收益率是同期限存款利率两倍以上,那么风险自然也不会小。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前得给自身做个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再购买。

那么,要怎么去评估?每个银行都会有投资者风险能力测评系统,作为投资者,只要先做一套类似问卷调查,便能清楚得到自己的风险评级。若评级在三级以下,便只能买低风险产品。

其次,要注意看投资产品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标明了该产品的风险等级、预期收益、提前终止权以及申购赎回手续费用等情况。以一款一年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的理财产品为例,10万元的投资,在到期时本来有望获得5000元的回报,但如果理财产品在运作半年后就提前终止,那么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可能只有5000元的50%,也就是2500元,这就是收益风险。

此外,投资者们要特别注意:任何一家银行代销的基金、保险、信托、券商集合理财等,其设计和发行机构都不是银行,银行只相当于一个理财超市,并不承担此类产品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在购买时应认识到产品自身的风险。

稳健型理财产品不一定靠谱

很多理财产品都自我标榜为“稳健”型理财产品,投资者也认为这类理财产品可靠,风险低,收益高,因此大加追捧。但是目前很多理财产品,“稳健”只是宣传推销口号,稳健不等于保本,仍然会有很大的风险。

首先是资金风险。理财产品将募集来的资金投向哪里很重要,它决定资金的安全性和能否取得预期收益。理财产品资金如果是投向股市、楼市等,说明该产品的风险较大;反之,如果是投向国债、协议存款等,风险相对要小。一般来说资金分散投资、投资安全的项目、借款人资质好,都能降低风险。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多会介绍资金流向,因此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查看。

然后就是收益风险。很多理财产品发行时承诺预期收益,但是到期后,得到的收益可能是高收益,也可能负收益。一些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到期投资者可能是亏损;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能仅得到低收益,收益甚至可能低于银行活期存款。

最后是兑付风险。产品到期后,能不能如期兑付,也是个问题。比如说,部分信托产品就出现过逾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后来虽然有政府和机构兜底,但仍然折射出信托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其实不止信托产品。

因此,作为投资者,在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时,一定要重点考虑资金风险、收益风险、兑付风险这3大风险,以确保资金和收益安全。

在股市不靠谱、楼市一片阴霾,且货币基金收益濒临破4%的大背景下,有没有风险低、门槛不高、收益率高于5%的产品呢?中国基金报记者展开寻找5%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行动,发现银行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分级基金、交易所债券、网络理财产品中,都不乏收益率超5%者。本期首先为投资者介绍银行理财和保险理财。

银行理财怎么做?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基本在5万元以上,但因其稳健风格和较为明确的收益率,它仍然是很受投资者们喜爱的“宠儿”。但是,怎么做、何时做才能获得收益呢?

据普益财富统计,近期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显示,1个月以下期理财产品发行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7%;而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发行了28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5%;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年、1年以上产品分别发行166款、105款、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5.11%、5.34%、6.07%。可见,3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性价比最高。

另外,调查显示,目前在售的理财产品中,有31款收益率超过6%。而且相对来说,城市商业银行给出的收益率要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主要是城商行所推出的。其投资期限在30天左右,且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在售的就有31只。比如,南京银行、汉口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天津农商行、广东华兴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都推出这类产品。但是,投资者在选择时,最好多比较,从中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由此可见,在如今货币基金收益率濒临破4%的背景下,存续期1个月到1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真的是很好的替代品,投资者们可以选择打理3至6个月的短期资金。

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找到了合适的理财品,开始了投资之旅。在这个过程中,有三大问题也要注意考虑:产品时间差、偿付风险、理财期限。

所谓产品时间差,就是投资者要购买一个高收益的产品后,到期不一定马上买到一个新的合适产品,往往因为资金闲置反而摊薄了收益,一般“空挡”两天就让5.1%的收益可能摊薄到4.9%左右。因此在购买前就要筹备好下一只产品,而且最好在募集期的最后一天购买。或者募集期内投资者还可以打个时间差,购买几天货币市场基金,让资金不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