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十篇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十篇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9:43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1

(一)工商管理培训没有得到重视

很多企业虽然顺应潮流开展了相关的工商管理课程,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有着足够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尤其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培训表示不理解。这样一来,在这些企业开展工商管理课程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员工在进行培训时也只把培训当做任务,没有认真的去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

(二)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落后

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的落后,是很多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方面,国内很多的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采用的都是“灌输式”的培训方法,使得学员在进行学习时不能充分理解理论意味较强的工商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每年的工商管理培训内容基本一致,没有将与时俱进的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到培训中,使得工商管理培训难以引起学员的兴趣,并且也难以达成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培训考核制度滞后

考核是督促学员认真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的良好手段,所以也是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基本保障。而一些企业的考核内容非常简单,以便使员工顺利通过考核。这使得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本身对学习也不甚重视。因此,培训考核制度的滞后,也是影响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重要问题。

(四)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因为想要长期聘用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培训教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资助教师到国外进行进修。这使得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没有认真的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教师。而教师存在的缺乏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将会影响培训的效果,从而使企业根本无法完成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培训。

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途径

(一)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

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就可以使企业领导和员工重视起工商管理培训,从而用端正的态度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自觉的完成工商管理学习,进而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为了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识,首先要对企业领导阶层进行工商管理培训重要性的知识普及,使企业自上而下的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视起来。其次,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重要性的宣传,使企业员工了解到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意义,从而使员工将工商管理培训当成自己的责任,进而认真进行工商管理学习。

(二)对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进行改革

企业要积极的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改革,从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首先,要采用“大脑激荡法”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方法对学员进行培训,从学员的需求角度出发,来进行培训方法的选择,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要不时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将一些最新的案例加入到培训内容中,从而贴近学员的生活,使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员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三)完善培训考核制度

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要对现有的培训考核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为学员创造一个好的考核环境,使他们认识到企业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员进行考核,从而真正了解学员对工商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者,要适当增加考核内容的难度,不以学员通过考核为考核目的。总之,只有使学员重视起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才能真正的督促学员进行工商管理知识学习,从而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

(四)注重培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了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企业要注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对现有师资队伍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建立严格的师资认证体系。其次,要从国外引进优秀的工商管理培训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再者,要对师资队伍进行投资,保证教师的培训水平定期得到提升。另外,要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队伍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活动,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总之,只有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为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结论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2

近年来,有关人士建议应该“取消”高校中的本科管理类专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观点有两类:其一是要将管理学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em-Ba来实现“工商管理高级论”;其二则是强调大力发展“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型”专业,从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工商管理无用论”观点。

前者认为:“一些学科,比如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原因在于,“(学习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的)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一定的阅历,对社会对公司都不甚了解,上来就学这方面的东西确实有点空。”对此,有学者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经过50年的管理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从本科培养管理人才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清华、北大、南大还是哈工大,本科毕业生直接到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基本上是不能很快适应的。”这类看法提出,应该将管理学教学全部交给mBa硕士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emBa来实现,因此可以称之为“工商管理高级论”。

此外,另一些人士则认为,仅仅通过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公司,纯属有点理想化,因为几乎每家学校都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必要花四年的时间学习工作后几个月就能掌握的知识。因此,不如突出对“会计”、“营销”、“物流”等“实用型”专业发展,而取代“大而全”、“万金油”似的工商管理专业。这类观点本文则称之为“工商管理无用论”。

2当前大力发展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1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在我国从引进到现在历史并不长,1982年开始有学校引进欧美的mBa教育,1993年工商管理学科才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目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全国大约50到100万,为实现社会主义“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一方面,从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现实需求来看,自1998年以来工商管理专业连续十年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20万。另一方面,潜在需求量更大。这是因为随着我国企业宏观环境的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同时对管理人才的现实与潜在需求也在裂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工商管理专业是有着广阔市场就业前景的热门专业之一。首先,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加入wto必将进一步带动国内市场经济的繁荣,外来资本正全力拓展中国市场,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传统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就是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向管理要效益也成了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其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而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成功转变就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2.2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主体

一般的,社会人才的需求层次是符合“金字塔”型结构的特点,即就整个社会人才分布来说,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数少,低学历和低学位的人数多;当然,就学习的基本规律来说,从低到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因此在数量上也体现出了同样的低多高少的现象,即社会总体意义上的人才层次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具体从企业的管理层次看,一般管理层从高到低的设置是: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副总经理(负责专项工作)———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一个职能的专项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职能的具体工作)。此外,还存在项目管理经理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很显然,相应的人员数量配备上也是明显的“基础宽厚、上层窄小”状。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一般需要”的占51.9%,“较需要”的占23.1%。因此,其市场需求具有稳定、长期的特点。同时,在企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员的类型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占57.7%;“具有娴熟专业知识的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占34.6%,以及少数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不难看出中、基层管理人员作为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其市场需求是非常有潜力的;因此,试图将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的“企业高管”,而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视而不见的看法,实在是舍本逐末了。

2.3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文所述,今天我国市场对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是有着长期而稳定的需求的,且需求的主体对象为中、基阶层的工商管理人才。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工商管理……等11个热门专业连续3年就业难”的现象呢?

首先,从教学体系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理论课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践环节,致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缺乏创新精神。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往往脱离工作实际,这些专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个问题在人才市场需求上体现十分明显。在人才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管理岗位人才往往要求很具体,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然而,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中,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一直是专业培养强调的重点,很容易导致专业学习没有侧重,结果导致专业纵深方向知识钻研不够深入,学生只能了解一些理论的皮毛。最终反映到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形成,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

3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与特色

当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已经开始注重暑期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难免流于形式。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局,理论与教学界首先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定位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并认识清楚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3.1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在于“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创业人才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

首先,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大部分为自我“创业者”)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完全指望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全部或大部分依赖于“半路出家”的形式来供应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管理人才,必须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最佳的培养时机当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当然,我们并不否认“mBa教育,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企业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读书”的意义,这的确是管理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

第一,今天,管理学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近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其的充分学习绝对是有利于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的;甚至可以说,越早了解相关的理论,就越能够在实践中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第二,如“管理伦理道德”等教学内容,如果在学习者工作若干年后才进行“回炉”的话,对于思想认识早已固化的成年人而言,其效果不外乎“对牛弹琴”了。

第三,管理学知识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国际上对于“创业教育需要趁早”的观点,早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如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本科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其次,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企业家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中“高”的含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大致表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提出的时期,本科生在我国被认为是“天之骄子”,因此那时的本科生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将在单位或企业中承担高位的“高级人才”。

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早已得到了缓解,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型人才外,毕业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业的中层或基层部门,而非高层部门。因此从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然不切实际。问题的实质在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理解这一“高级”的表述。本文认为这里的“高级”应该是指“高水平、高素质”———即理论方面的“高水平”与实践能力上的“高素质”;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这个“高级”误等价为是“高职位”。所以本文认为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工商企业培养高层次(即指“高职位”)管理人才———已经不再适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中、基层应用型人才和创业人才”。

3.2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一专多能”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把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列出来,将“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级学科对待。目前,我们大体上可将该学科的内涵体系分成四个领域,并将这些学科的关系用图1来表示。图1工商管理学科的体系宽泛的学科特点使得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国家设置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要开设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必修课程。本文认为这正是工商管理专业优势与特色。首先,有广阔的知识面是每一个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其次,从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到管理伦理学。这种宽幅的课程设置,对充满求知欲望的大学生客观地说是件好事。当然,在对各种管理基础学科均有涉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所学的课程中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从某个自己兴趣所在、相对小而实际的切面入手,集中精力攻读相关课程,让自己在毕业前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这样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培养某方面“专才”的专业来说,它培养的是具备优势“一专多能”的“通才”。

4对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建议

4.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中的“塔基”部分

本文认为从企业管理的层次和职能来看,任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分三个级别:高层管理者———把握战略全局,要求知识和经验技能必须全面;中层管理者———分管某一职能部门或具体项目,要求同时具有专业技能和整体视野;基层管理者———作为中高层的后备,执行具体职能工作,应有扎实过硬的具体专项工作知识和能力。其中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要来源,或者说,对企业初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应该由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来承担。实际上有一个观点必须转变,很多人一谈到“管理”,首先想到的是“管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管理不仅仅是管人,对于大多数基层的管理人员而言,“管理”其实是“管事”。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来看,由于各高校办学层次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上,学校必须通过对社会需求的科学分析,结合自身办学实力的估价及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制定出既能适应环境变化,又符合自身实际的层次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说,国内许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层次化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实践就业导向,即注重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硕士生———应用和研究能力,即侧重工商管理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博士生———研究和创新能力,即重点在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4.2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

首先,市场对基层管理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专多能”的“通才”上。根据中国管理教育报告课题组在2000年9月所做的调查显示,54%的企业需要全面型管理人才,而需要专才型和技术型管理人才的企业分别为35%和10%。因此不难看出,“工商管理无用论”所认为的,应该大力发展“会计”、“营销”、“报关”等“实用专业”以“取代”工商管理专业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如何解决市场对于“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引进要求呢?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化”转变———即工商管理教育必须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计划体系。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是为学生以后人生道路做铺垫,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理论的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本文笔者提出了对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专业性知识并加以掌握

课堂教学让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性知识有所了解,这种了解是抽象的,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通过将理论知识穿插到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并加深了学生对工商管理理论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得到增强,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能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每个学生的资质、兴趣、才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实践教学可以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独有的特点,展现学生各自的专长。同时,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不同学生产生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学生独特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社会遇到的问题。

3.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工商管理学中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能使他们在与竞争对手竞争时占取有利地位。

二、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

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我国是处于发展中的东方国家,在国家理念和管理制度上与西方不同,而且我国的社会理念与西方国家也有很大的脱节。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

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3.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没有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不能将理论实践相结合。而且,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三、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教师要注重我国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诉求,了解国内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决定了工商管理教学的背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工商管理情况,以国家的诉求为准来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二,教学方式决定教学效果。工商管理教师应当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全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时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入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

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直接决定学生在以后学习该专业时的态度。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当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社会调差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有自己的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尽早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保障的重大因素,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探讨。教师通过选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通过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过程,使学生对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教师通过所学知识,设计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对所学内容模拟教学,这种实践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

现场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环境中,通过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策划文案和综合评估等,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大提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

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

毕业之际,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检测,这个检测不仅从毕业论文可以看出,还能从学生毕业实习的成绩来判决。通过对毕业实习情况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有益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个人专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漫长的,其涉及面广,层次多,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的多方面配合。只有大胆创新,鼓励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4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奠定管理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将发展变革摆在企业的首位,为了全面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需要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笔者通过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进行总结,得出我国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一、工商管理培训现状

(一)企业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企业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在全面提升自身的工商管理水平。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开始发展的时候,主要是注重资金和企业的发展,没有对工商管理培训有良好的认识,导致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偏低,不能达到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逐渐认识到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引进高端的管理人才,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存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良好的培训队伍,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问题频发。

(二)企业管理人员忽略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一般都会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对于时间的紧迫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并没有全面的着手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水平。另外从根本上来说,有的地区政府人员没有全面提升对工商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对此也并不重视,使得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忽略了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三)缺乏科学管理结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

通过对我国的很多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研究得知,目前的很多企业所使用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还是老旧的方法,并没有使用新型的方法,再加上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很多工商管理培训的结果并不理想。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时候,所聘请的培训师如果在对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方法,就会导致和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较少,甚至让很多工作人员产生厌恶,这就导致培训的结果差强人意。所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水平,并确保工作人员对于培训的正确认识。

二、企业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加强培训师资水平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使用高水平的培训师可以获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所以企业在进行培训师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水平高的培训师,确保所请的培训师具有良好的自身能力。企业自身也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培训师,对不同的培训师要进行多方面的层层筛选,确保培训师的真实培训质量。另外还需要对培训师进行综合性的审核,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工商管理培训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重视力度

作为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需要对工商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将工商管理的多方面作用进行总结交付管理层,让管理层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还需要进行内部的宣传,确保员工对工商管理的正确认识,让每个员工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

(三)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加强考核方式

企业想要全面提升工商管理的培训水平,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工商管理培训,在结束后需要进行综合性的考核,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全面的掌握工商管理知识。科学管理模式是确保工商管理培训良好进行的根本保障,作为工作人员,要认真的遵从,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多种考核,通过考核确保自身对工商管理知识的真正掌握。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在进行发展的时候,都感觉到自身的管理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需要工商管理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为了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和强大竞争力,只有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构建良好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培训的师资水平,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企业工商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5

一、“四个统一”是和谐社会背景下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解读

我国从1978年恢复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以来已近30年。在这几十年中,面对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势变化的大环境,工商行政管理先后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改革。工商行政管理的变化。首先是监管对象发生了变化,即由主要监管小商小贩转变到监管所有的市场经营主体。其次是监管范围由主要是集贸市场转变为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大市场。再次是监管体制由“块块”改革为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当然,在此期间,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还进行了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比较突出的是用人制度、执法理念、监管“关口”前移等。所有这些都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和市场交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工商行政管理正面临着更新的形势与任务。去年10月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工商行政管理应该怎么办?工商行政管理应该向什么方向改革和发展?如果仍然停留在原来解释的那种“监督社会主义大市场”抽象的认识上,那么工商行政管理很有可能将不为社会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难题,必须对工商行政管理有新的认识,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及其走向赋予新的含义。

周伯华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可以说,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前提下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新认识、新解读。其“新”主要体现在:

一是新在高度上。也就是说,周伯华同志不只是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角度,而是从国家宏观管理的高度认识当前的工商行政管理,不是就监管谈监管,不是就执法谈执法。而是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和执法与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维护权益联系在一起,即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目的都是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新在时代感上。即从中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来认识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说工商行政管理的运作要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的监管和行政执法要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

三是新在监管与发展、执法、维权和服务的关系上。它们相互之间不是“等于”的关系,也不是“同一”的关系,而是“统一”。这就表明它们各自是独立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不能相互取代或代替,但又必须统一,不能发生矛盾,更不能对立。

四是新在对工商行政管理基本职能和职责的概括上。长期以来,不少人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职责一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认识。今天强调监管,就把监管高高举起,监管就是发展,监管就是服务,监管就是维权,监管就是执法。似乎监管可以起到一切作用。明天强调执法,认为执法就是监管,执法就是维权,执法就是促进经济发展,执法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四个统一”表明:监管是基本职能,发展经济、市场执法、服务市场主体与消费者、维护市场主体及消费者的权益是市场监管派生出来的基本职责,五个方面是内在的统一体。

“四个统一”中的监管、执法和维权已成共识,这里不必赘述。问题在于“发展”和“服务”是不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小平同志曾讲过“发展是硬道理”,吴仪同志说:“服务经济发展是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作为市场执法部门的工商行政管理如果把发展和服务排除在职责范围之外,那就不能称其为“工商”行政管理或“市场”执法部门。

二、“四个统一”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拓宽了新思路

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研究力量,一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二是高校中的一些专家学者。系统内研究人员一般是应用性的研究,即选题多是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的中心工作,如机构设置、干部的培训提高、市场准入的政策与改革、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与实践、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打击假冒伪劣、商标广告的监管等等。同时,也研究一些与工商行政管理有联系的热点问题,如“入世”与工商行政管理、知识经济与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商务与工商行政管理、诚信工商、和谐工商等。专家学者及社会上的研究内容多是偏重一些理论性问题的研究,而且比较集中在企业的市场行为和监管部门的管理行为方面。因此,尽管工商行政管理研究进行几十年,但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比较科学的理论体系,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一直不能深入下去。

大家都说理论重要,工商行政管理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但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如何深入,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框架如何构建,可以说,很多人都在盲目的苦苦探索,而且急需解决突破口。从这个意义上讲,周伯华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虽说不可能解决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所有重要问题,但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来说,不能不说是拓宽了一种新思路:

1.拓宽了工商行政管理研究的内容。无论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内涵,还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外延,都较过去宽泛和丰富。

2.拓宽了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体系的认识。长期以来,对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少人习惯于从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市场行为、市场执法、监管目标等方面构建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体系,尽管不很满意,但怎么创新或突破并没有多少办法。今天,从“四个统一”来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探索。

3.拓宽了对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理解。我们可曾记得。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中,众口一词的说法是“监督管理社会主义大市场(或统一市场)”,包括消费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等。但对“双生”市场监管什么呢?主要解释为:市场准入和市场执法。现在看来,这种解释很勉强,有强词夺理之嫌。但如果从“四个统一”的方面来解释,内容上就丰富多彩了。

4.拓宽了对服务范围扣服务方式的思路。我们可能都还没有忘记,曾几何时,不少人还在争论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还是“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对于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执法和监管与维权的关系,也时不时的争论一番。从“四个统一”中的服务来看,工商行政管理的“服务”不只是具体的一些义务活动,也不是抽象的“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而是“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良好的服务”。同时,不仅是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还要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打造服务型工商。

当然,“四个统一”对于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来说,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这里只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

三、“四个统一”表明工商行政管理今后改革的新走向

过去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考虑较多的是某一方面的改革,从“四个统一”的角度考虑的不多。因此,今后的工商行政管理改革或调整,要考虑整体效应、整体协同。

1.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应有新的理念。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不一定都必须是大的举措,如管理体制的改革等。企业管理中有一种说法:“细节决定成败”。同理,工商行政管理中也存在“细节决定成败”的问题。“四个统一”中的落脚点是“统一”,能不能“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监管决策和运作过程中的细节很重要。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改革理念,以“四个统一”为目标,在细微之处下功夫。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6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适用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政府组织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公房改制出售的房改房、单位集资房、个人所有的私有房不适用上述司法解释。实践中,还大量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在集体土地上以“旧村改造”名义建设的房屋,原房管局下属的房管所以危房改造等名义开发建设的房屋,还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在国家划拨土地上违规开发的少量商品房,均向社会出售。对上述几类房产是否适用司法解释,实践中认识很不统一。有人主张以开发建设者是否符合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确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设立条件为据确定房屋是否适用司法解释,有人主张对司法解释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作扩大解释,其中包括符合法定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亦包括违规开发者,只要是向社会公开销售,均应适用司法解释。还有人主张以商品房开发建设用地是否为国有土地作为是否适用司法解释的条件之一。

笔者认为上述意见均不正确。一项法规的适用范围,一般由其自身作出规定。上述司法解释亦不例外。该司法解释第一条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即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尚未建成或者已竣工的房屋向社会销售并转移房屋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因此,确定上述司法解释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开发建设者是否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是否向社会公开销售来确定。基于上述认识,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的房产之买卖不适用解释,不管是否公开向社会出售;安居工程等国家对购买对象有限制条件的房产,不管是否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均不适用上述司法解释;解释的适用与否与开发用地是否国有、开发过程是否违规无关。对此处所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作狭义理解,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同意设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当然,为避免与行政权力的冲突,法院只应进行形式审查,对企业在实体上是否符合该类企业的法定条件,法院不作审查。

2、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分类。

这是每个审判员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案件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分类,对行政执法和司法最有影响和意义的分类是分为商品房现售和商品房预售两种。这是根据商品房开发建设过程并结合合同成立时间对商品房买卖合同进行的分类。鉴于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上述两种合同的生效条件等分别作出了规定,上述合同分类问题的影响则直接及于法律适用和合同效力的认定,决定着案件审理的方向。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上述对合同的分类,看似直观而易于理解,但仔细研究就发现其分类标准模糊不清,未能对所有商品房买卖合同作出两分,是个不成功的分类。其分类好象是按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的,但并未作两分,因为在竣工和验收之间还有时间间隔,且上述按工程建设过程分类的原则并未得到彻底贯彻,还揉合进了竣工验收为合格这一法律评价结果。如此,已竣工未验收或验收未达合格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归于哪一类?同时,即使按上述方法分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时,还是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如:何为竣工、何为验收?

对于已竣工未验收和验收未达合格标准的商品房,其买卖合同应按预售还是按现售处理,笔者认为,将上述商品房按现房处理、归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现房更符合我国法律区分现房和预售的初衷:允许房地产开发商预售商品房是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取得部分资金,且该资金必须用于工程建设;预售是一种特殊的销售,预售的商品房至少还在建设中。上述理解亦符合国人对现房和期房的一般理解:盖好了的房子是现房,尚未施工和正在施工的房产为期房。基于此,笔者主张将上述房产的买卖纠纷适用现售合同的相关规定调整,其结果是区分预售和现售以工程是否竣工为据。这其中实际隐含着已竣工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房产是不符合法定入市条件的现房这一观念,和合法与不合法的合同只要种类相同即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的理念。

此外,根据笔者了解的建设工程和房地产管理法知识,我国法律对何为工程竣工未作解释。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竣工为工程完了。但对何为验收,我国法律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两方面作了不同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和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准许使用文件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第十八条及第十九条的规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验收的内容为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的落实情况、城市规划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情况、单项工程的工程质量验收情况、拆迁安置方案的落实情况、物业管理的落实情况;验收结果应报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备案。笔者认为,上述第一个验收是建设工程质量专项验收,其结果只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第二个验收是综合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商品房是否符合进入市场的条件。商品房买卖纠纷中,要解决的问题是房产是否符合国家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要求,是否合法并符合入住条件的商品房,因此,对其中的竣工验收应按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的内容理解、适用。

最后,区分合同种类时还遇到一个程序问题:确定工程进展情况的证据资料一般掌握在开发商手中,而当了被告的开发商一般不配合法院工作提供上述资料,法院是否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以进行合法性审查(审查合同合法性)为由主动调查取证?或依照该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将上述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给房地产开发商一方当事人?笔者认为,前一种作法法律依据不足,后一种作法可采。

3、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

对商品房预售合同的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领导对该规定所作的说明已作了较明确的阐述,容易理解,操作性较强。但对于商品房现售的条件,法律和行政法规未作明确规定,对现售合同的效力问题,上述司法解释亦未作规定。实践中对此有不同认识。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未依法登记领取产权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当然包括商品房买卖)作为强制性规定理解,则商品房现售合同生效条件应

为房地产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但上述理解显然与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商品房现售条件不符。若不作上述理解,则违规开发的商品房,只要已竣工,只要不具备导致合同无效的其它事实,买卖即为合法有效的合同而受法律保护,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因为没有行政法规和法律对商品房现售条件作其出限制性规定,《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只是部门规章。笔者认为,在商品房现售合同的效力问题上,我国法律存在漏洞,急需相关的立法和司法机构作出补充。笔者主张,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可以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商品房现售条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结合起来作为商品房现售合同的生效条件,如商品房不符合《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条件,则可以商品房买卖合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确认其无效。如此补充现有法律的漏洞。

4、开发商逾期协助业主办理房产权转移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严格责任作为一般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特殊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一般亦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开发商逾期协助业主办理产权转移的违约责任是否应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日。该条司法解释中,“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作何理解?该条司法解释采纳的是什么归责原则?笔者倾向于理解为过错责任原则,理由如下:“由于出卖人的原因”,显然不包括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如与开发商有土地使用权出转让合同关系的第三人的原因;而严格责任原则是不分原因,只要有违约就有责任,除非是因不可抗力。此外,该条解释规定的是法定违约责任,责任程度与逾期付款相同而一般大于逾期交房的违约责任,因此,适用条件应尽量严格,上述认识亦是促使笔者对上述违约责任作过错责任理解的原因。

5、因房屋存在质量问题解除合同的条件。

房屋主体质量经鉴定不合格应解除合同,因法有明文规定,现在审判实践中已是共识。但对一般房屋质量问题达到什么程度,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实践中却存在很大分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该条显然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即“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解释和应用,但商品房质量问题到什么程度为“严重影响居住使用”?该条解释的可操作性不强,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有人认为,商品房正常的“居住使用”主要以安全为标准,只要房屋能安全的居住使用,其它质量问题不会严重影响居住使用;其他人认为,“居住使用”不仅以安全为条件,与房屋价值相应的舒适和美观亦是正常居住使用的标准,如房屋不具备与其价值相应的舒适和美观程度,亦应认定为严重影响居住使用。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7

1、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人思考和掌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认真思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仅通过课堂灌输无法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兴趣有很大差别,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实践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1.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也最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务领域尤其如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

2、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2.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2.3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3.1选择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教学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单就这些年案例的分析,就足够作为我们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出自我国自己的发展实践,能够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相对于之前的对国外理论的研兖和国外案例的分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工商管理的教与学。

3.2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全面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人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新生一人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2.2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2.2.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只起引导作用。

3.2.2.2模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然后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2.3现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由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工商管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髙了他们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但使用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时间、场所和企业条件的限制。

3.2.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既保证论文的质量,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3.2.4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是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应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科研活动。对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相关教师的指导计算人课时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3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3.1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了对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论的深化,这些教师往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站在时论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3.2高校管理层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更无法去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尚未真正重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8

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问题与工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看法

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当前困境,集中体现在:一方面,大量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难以在市场上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职业发展困难;而另一方面,大量的企业又招不到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满意的管理人才。这一困境引起了理论界和工商企业界对于我国“是否应该”、“应该如何”发展本科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思考。

1.1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与教育的问题

由于“中国企业系统化管理与国外整整相差一代人,大约70%的企业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因此,大批学习发达国际先进管理理论的毕业生去企业后,将发现理论与现实相差太远,而无所适从—即所学的管理学理论往往与企业的个性化管理甚至是运行潜规则狭路相逢。所以,当前在企业中存在“科班生”敌不过“半路出家”的现象,即企业的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而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刚进入企业时,他们还不知道企业实际为何物,不熟悉企业上中下职员关系与内外部环境;相比一线管理人员,这些“科班生”与企业磨合期会很长,处于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在管理人才选择上,自然会倾向于从生产一线成长起来的“半路出家”管理者。实际上,任何企业需要的都是有经验、上手快的管理者,而不仅仅是有知识的、有发展潜力未来管理者。对于帮助学生跨越“实践能力”这道看似无形胜有形的门槛,实现所学理论知识和工商企业要求的“无缝对接”是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面对的现实问题,而且,面对企业对管理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却暴露越来越突出的整体不适应。深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从教学体系来看,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为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表现为: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由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训、实习、实践环节,致使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较低,在实际工作中直接表现为动手能力、提出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差,并缺乏创新精神。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主要集中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管理理论的阐述,往往脱离我国企业实际的国情,且这些专业课程的讲授又仅仅是知识性讲解,缺乏实际应用的针对性。进一步原因则在于,高校对相关实训、实验、实习、实践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老师则往往缺少工商企业实践经历,只能“空对空”地给学生讲理论与模式。

1.2理论界和工商企业界对当前我国本科工商管理教育发展的一些看法

针对上述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企业老总们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有经验的管理者,而不是有“知识”的管理者。”他们直截了当地表示其企业近年招聘的管理人员,全是社会上或同行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大学管理类应届毕业生一个都不要。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取消”高校中的本科管理类专业,其中比较有代表的观点有两类:其一是“工商管理高级论”;其二是“工商管理通用论”。前者认为:学习管理的“本科生刚刚入校只有十八九岁,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没有一定的阅历,对社会对公司都不甚了解,上来就学这方面的东西确实有点空。”有学者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经过50年的管理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从本科培养管理人才是行不通的……。”有这类看法的专家提出,“管理学,在研究生目录中有,但在本科不应该设置”,应该将管理人才的培养全部交给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和高级企业管理人员进修的emBa来实现,因此可以称之为“工商管理高级论”。此外,有的专家则认为,仅仅通过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公司,纯属有点理想化。因此,不如突出对“会计”、“营销”、“物流”等针对性强的专业发展,而取代通用性强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这类观点本文则称之为“工商管理通用论”。客观地讲,上述观点,对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职业前景问题都有一定的把握与认识。但是,两种看法虽然均以“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但都未能正确理解与把握今天中国经济发展对本科工商管理人才的真正要求,前者“选择性忽视”了今天我国经济发展对广大高素质中、基层管理人才急需的现实;而后者则否定了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通用人才具有的强大市场适应力。

2大力发展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任何一个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的确没有存在的基础;同时,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客观地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并正确地定位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是本文必须都回答的问题。

2.1对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的认识

陈岱孙先生认为经济管理工作是“最古老的行当,而最时新的职业”。从现实需求来看,权威研究表明: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总体来看,意愿仍然较强,91%的单位表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都会有招聘意愿。经济发达地区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从长期潜在需求来看需求量更大。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民营经济、外资、国企将被彻底激活与裂变,企业总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对各个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中国正呼唤着大量工商管理人才,去激活并驾驭这个庞大而又充满机会的新兴市场。其原因在于:首先,中国的CDp保持了30年的快速增长,工商管理的企业数量、质量和管理实践发展迅速,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就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因此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其次,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将是民营经济的集体起飞。到2006年我国民营经济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494.7万户;全国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395.5万人。不难看出,民营企业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就业问题的主体,为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当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尚处于管理的初级阶段,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指导的中国民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他们要在管理上有质的飞跃,必须引进新型管理人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最后,新时期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也将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依法从事下列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以申请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销售、加工、贮藏、运输;农业休闲观光和民俗旅游;农民家庭手工业;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等。显然,上述每项经营领域的开发与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支持。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为我国农村城镇化、“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智力支持。

2.2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主体

众所周知,社会人才的需求层次结构是符合“金字塔”型结构的特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布也符合这一特点。首先,具体从工商企业的管理层次看,一般在管理层从高到低的设置是:负责全面工作的总经理、负责专项工作的副总经理、负责一个部门职能的专项工作的部门经理、负责具体工作工作人员。很显然,相应的人员数量配备上是明显的“基础宽厚、上层窄小”层级状态。其次,相关研究也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一般需要”的占51.9%,“较需要”的占23.1%,且市场需求具有稳定、长期的特点。同时,在企业需要的工商管理人员的类型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的中层管理人员”占57.7%;“具有娴熟专业知识的操作层的管理人员”占34.6%,以及少数的高层管理人员。总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对象的主体是工商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这是当今和未来巨大的人才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因此,试图将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资源全部集中于金字塔尖端的“企业高管”,而对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视而不见的看法,就实在是舍本逐末了。

3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专业特色新定位

要从根本上解决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工商企业需求不适应这一困局,我们必须根据市场对人才的现实需要,定位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适应工商企业中、基层管理需求,更加突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一专多能“的特点。

3.1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目标就是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未来企业管理人才

人才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本科工商管理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竞争力的起点,使其胜任将要面对的管理任务,并为其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首先,未来中国的企业家(很大部分为自我“创业者”)应该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教育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任何学科的教育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完全指望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才全部或大部分依赖于“半路出家”的形式来供应是不切实际的;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管理人才,必须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培养,最佳的专业培养时机当然是本科阶段的学习,世界上的著名大学对本科阶段的管理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均体现了这一点。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宗旨是“提供学生在优秀教师指导下,参与发现新知识过程的机会。”沃顿商学院对本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则强调“提供成为未来领导者的基础。并为学生提供把商务与自由相结合的艺术,从而有助于获得人生的成功。”当然,我们并不否认“mBa教育,即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企业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读书”的意义,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第一,今天,工商管理学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近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对其的充分学习绝对是有利于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的;甚至可以说,越早了解相关的理论,就越能够在实践中避免不必要的弯路。第二,如管理行为理论,跨文化管理理论等教学内容,如果在学习者工作若干年后才进行“回炉”的话,对于世界观价值观早已定型的成年人而言,其学习效果不会好。第三,工商管理学知识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国际上对于“创业教育需要趁早”的观点,早已成为共识。如哈佛商学院、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本科创业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变革对教育的冲击。其次,正确理解“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企业家与企业管理中坚队伍”中“高”的含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型人才外,毕业生的流向更多是在公司或企业的中、基层部门,而非高层部门。那么如何理解这一“高级”的表述?本文认为这里的“高级”应该是指“高水平、高素质”—即理论方面的“高水平”与实践能力上的“高素质”;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把这个“高级”误等价为是“高职位”。所以本文认为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工商企业培养高层次(即高职位)管理人才已经不再适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工商企业的中、基层应用型人才和创业人才”。

3.2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一专多能”

如果说传统工商企业活动强调的是“专才”教育,那么在现代工商企业管理活动中,“通才”教育的观念则日显突出,这决定了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就是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优点在于:首先,有广阔的知识面是每一个工商企业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其次,宽知识面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知识转换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其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宽幅的课程设置,对充满求知欲望的可塑性强的大学生是件好事。但是,在为学生“打通学理”,使他们初步具有将销售、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因素整合起来的工商企业决策理念和意识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从所学的课程中进一步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提倡学生从某个自己兴趣所在、相对小而实际的切面入手,集中精力学习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具有某个方面的专长,这样就具备了“一专多能”特色素质。虽然“实际上企业永远认为大学训练出来的人不可能完全符合企业的需求”,但是,通过“一专多能”特色素质的培养,本科工商管理学生宽知识面与精专长的能力结构,可以使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并给企业带来活力。不难看出,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会计”、“营销”、“物流”等培养某方面“专才”的专业来说,它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具备强大市场适应能力的“通才”。

4对我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要实现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一专多能”的特色能力素质培养,关键在于本科工商管理教育要改革教育模式,建立以工商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的教学计划体系。

4.1以工商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新体系

从我国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来看,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建设新型教学体系。总的原则是,以工商企业需求为向导,建立一套新型的基础饱满、特色突出、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首先,“以工商企业需求为向导”,根据企业的岗位能力因素需求,要精练核心课程,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应用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性、应用性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其次,这个课程教育体系要“基础饱满、特色突出”,在保证管理学原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生产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必修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要与其它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区别开来,突出企业组织、公司运作、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并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增设人际沟通、商业伦理等课程,同时增大选修课比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整个课程设置体现出“加强基础教学,突出主干课程,注重能力培养、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特色。再次,为了保证“实践性强”的教学效果,课程体系安排上,应该改变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四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变为“3+1”甚至是“2+2”教学模式,即:在学生一、二年级完成基础专业学习后,积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并锁定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要求他们在最后一年选择具体的专业小方向(如:财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课程实习实训,甚至工作实践实习,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前至少有一年时间积累实践经验。最后,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有所调整,总体原则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反映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必然是全球性竞争,为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该从易到难,从低到高,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实现国际化。

4.2建立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目前,由于高校和企业缺乏联系或联系不紧密,大学难以为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专门的实践平台,难以通过企业管理实践开展探究学习,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囫囵吞枣,缺乏由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对于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很不利,也是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能与工商企业人才需求完全对接的主要原因。因此,工商管理教育必须增加实践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使学生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一方面,高校的工商管理院、系必须重视数字模拟动态仿真实验室建设,尤其是反映企业运作的仿真模拟软件的学习,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动态建模(iRp)和人力资源测评系统等。为管理情景模拟、会计报表阅读分析、市场调研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院、系要主动走出校园,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多个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展企业界与院、系的良性互动关系,既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又可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管理科学竞赛活动(如:eRp沙盘模拟竞赛)。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竞赛,学生能够提高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改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显然是一种非常好的课外教育方式,学生参与热情高,理论与知识可以得到很好的结合应用。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9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商标权保护意识

一是开展商标宣传教育活动。*年*月,××市工商局与商标品牌协会共同承办了首届“××商标品牌论坛”,总局领导亲临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台湾方面由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先生率领。两岸专家学者就两岸商标权保护、品牌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加深了两岸知识产权界的沟通互信。同年,市工商局率先建立了商标品牌展示馆,成为宣传普及商标知识的窗口。*年初,市工商局与媒体合作开展的××市“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品牌”及“十大创意商标”评选活动,采取了海选的方式,动员了*多万人次的市民参与评选,在××市掀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商标品牌的热潮。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部分媒体未经授权使用奥运标志进行商业广告宣传的违法行为不断出现,甚至还以“奥运商机”为主题,对某些商业侵权行为作了正面报道,客观上支持了侵犯奥运标志的行为,对此市工商局召集主要媒体的广告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除了学习奥标知识产权保护、《奥林匹克标志广告宣传规范》外,逐一指出各媒体在奥运标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媒体认真进行整改,同时也对各媒体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热情的解答,使各主要媒体都能遵守奥运标志管理规定,自觉保护奥运标志专有权。

二是拟定并向社会公布《××市商标品牌发展报告》,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商标权保护成就。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工商局开展了对改革开放30年来××市商标品牌发展情况的调研活动,形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市商标品牌发展报告》。报告从改革开放30年来商标品牌发展及保护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全面的事实及详实的数据,向社会展示了工商机关在保护商标权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市工商局将每年形成一份年度商标发展报告,向社会进行公布或提交政府作为决策参考。

三是评选并公布年度“商标权保护十大案件”。为展示工商部门打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决心,进一步宣传工商部门保护商标权工作成果、树立工商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自*年开始,从各级工商部门办理的商标权保护案件中,根据案件案值、罚款额、社会影响等因素,每年推选出十个案件为××市工商系统年度“商标权保护十大案件”,并于“××*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向社会公布,有力地震慑了商标侵权者,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加大行政指导力度,提升企业商标保护水平

一是建立定期注册商标到期提示制度。针对大量到期商标未及时办理续展、全市注册商标续展率只有××%的情况,市工商局定期在××工商红盾网及时相关信息,提醒商标所有人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手续,避免因未办理商标续展手续而造成注册商标过期失效的现象发生,现已两期提示通告,共提醒××件进入续展或宽展期商标的企业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有效避免了企业商标权的流失。

二是召开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结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活动开展,市工商局每年都联合市外商投资协会举办一场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与会××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就商标权创造、运用、管理与保护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工商人员进行座谈,工商人员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当场予以解答。通过座谈会的召开,工商部门了解了外资企业在商标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沟通管道。

三是开展辖区重点商标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各区局、各工商所按照要求对辖区注册商标企业开展上门走访服务活动,重点走访驰著名商标企业、涉台商标企业,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区局针对地处××、××两大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多的实际,由区局××副局长带领商广科工作人员深入台资企业走访,重点指导台资企业增加商标注册及培育驰著名商标活动。

四是指导企业开展培育驰著名商标活动。在坚持“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下,不断充实、调整商标品牌发展数据库。市区两级商标管理机关实地了解重点商标企业发展现状,对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贯彻省局关于规范、简化驰著名商标推荐、认定工作意见的精神,从申请材料的规格、形式、手续、证据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认真做好驰著名商标受理、转报、推荐工作。重点加大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特色农产品商标品牌的推荐力度,特别是影响大、涉及人数多、范围广的农产品商标、市政府重点扶持产业商标、出口创汇大户商标、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商标。在制定驰著名商标申请人创牌前期辅导制度后,市局两次组织驰名著名商标认定企业负责人共××名参加省局组织的培训。上半年共有*件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共有××件商标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申报数量创历年新高。

三、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商标行政执法水平

按照总局周伯华局长“运用高科技的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的指示精神,××市工商局成功开发了商标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由注册商标管理、驰著名商标管理、商标巡查监管、商标印制管理等模块组成,具有商标数据准确翔实、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等特点,初步解决了基层商标行政执法中商标权利状况不明、查询难、统计难、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借助商标管理系统的开通,今年首次将商标工作纳入基层工商所考评内容,并要求工商所结合日常巡查开展对辖区注册商标的监管与帮扶。商标管理系统的开发运用,基层商标执法人员就有了锐利的武器,也为实现基层商标监管职能到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工商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篇10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

10月中旬市委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作为第一批学习对象,支部非常重视,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黎志清书记任组长,田佩峰副局长任副组长,根据实际制定了学习实践方案,明确了主要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每阶段、每项目活动进行了认真安排和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10月30日,在市委实践办的具体指导下,召开了全体机关干部学习实践动员大会,黎志清同志作了深入的动员讲话,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习学习活动突出实践特色,要把当前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学习,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收好今年各项工作的尾。认真组织了理论学习,利用二天时间集中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见》、胡景涛在全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重大问题》的讲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束时的讲话、张春贤书记在全省动员大会暨地厅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安排5天自学时间,自学了三本书。认真策划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广东行主题活动,11月初,首个产业转移项目广州华强鞋业落户我市。调研活动紧密联系工作,局领导围绕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旅游产业发展两个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质量比较高的调研材料。围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主题开展大讨论,采取自身查,群众提,服务对象帮的方法,查找了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党纪党风等三个方面问题。配合活动有声有色。为了活化效果,我们及时向两办报送了六条学习和主题活动信息,××电视台分四期报道了广州(深圳)招商活动情况,今日××报专题报道了我局学习活动,同时在××商务之窗、××招商旅游网、株洲××商务等网站发表了活动情况。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突出特色的原则下,我们的学习调研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了科学发展主题,大家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争一进百”目标的如期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引进和发展一批新型产业。科学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实事”是认清事实,“求是”是认识规律,不能好高骛远,要真抓实干。同时,能把学习成果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工作能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推进紧迫感。工作中,我始终突出项目地位,站在全市找定位,领导全局自觉把项目落户、项目建设、项目服务工作融入到××科学发展的时代大潮,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坚持做到了认识到位,反应迅速,措施跟上,拿出真招抓落实。二是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在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状况和当前国际国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明确了旅游产业围绕“以红官窑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引领,深入挖掘产业文化,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的工作思路。策划了《××画册》编辑工作,年内将出版发行,××终于有了一本反映××深厚文化的刊物。三是组织实施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广东行活动。为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建设,调整我市产业结构,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我们按照实践办主题活动安排,结合我市实际,策划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市级领导考察广东行活动。10月20日至25日,冯建湘市长率领工业园、招商局、国土资源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前往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江门等加工贸易集中地区开展项目考察、对接活动,主要考察电子制造、鞋业、光电源产业和服饰加工业,在深圳召开了沿海产业专题招商对接座谈会。对接活动成果明显,广州华强鞋业已确定了项目选址,达成了投资协议。四是推进了工作创新。围绕招商工作质上的突破,我们加强了与项目所在地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招商联动机制。利用沿海地区媒体宣传××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招商政策,提高××在当地的知名度,引起客商的关注。强化了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跟踪责任人,明确跟踪目标,使引进项目由普遍“撒网”向重点项目的引进转变。还尝试中介机构招商办法,强化以商招商、乡情招商,寻求多种招商形式共同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局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通过这次系统地、深入地学习中央、省、株洲市和市委、政府关于科学科学发展观的文件后,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紧迫感,大家认为:我们取得的成绩只是初步的,工作中的突破也还是局部的,按照中央和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市委“争一进百”的实践需要,按照广大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期望来衡量,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还没能很好地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没能实现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系统地与全局工作实现有机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还不够深入、扎实,有浅尝辄止现象,解决的问题也较为零散,工作创新的热潮、动力还不够高。为了高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全方面征求、收集各方面意见,我们分三组到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招商的大型企业和在建项目听取意见,同时召开了部分外商投资企业负责人会议,发放了征求意见表,虚心向他们征求意见和建议,请他们一起帮助我们把脉会诊,深入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在支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针对各自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在思想、工作和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今后如何高标准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方向。在各自查找问题后,互相之间开展了帮助,分析原因。大家认为,我们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思想方面。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工作中经常犯经验主义,凭经验想问题、做工作现象时有发生,在头脑中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发展概念。②思想解放步子较小。解放思想讲得多,想得少,参加会议学习多,认真思考少,特别是思考如何去解放,从什么环节突破,从那些方面切入等方面进展不大。③创新意识比较淡。由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转变太慢,不能有效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候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做工作,对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招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二是工作方面。①调查研究不够。局领导班子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比较少,对重点企业去得多些,对一般企业去得少些,对企业所需、所想了解得不多,有时去企业也只是走走看看,深入了解较少,特别是对国家支持、扶持企业的政策宣讲得较少,致使有的企业根本不了解。②优化发展思路不够。对产业招商,引进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推动整体竞争力提升的思路不明晰,短期效应思想还有一定地位,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考虑不多,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缺乏招商工作、旅游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没有以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眼光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短期行为比较突出,特别是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招商上没有可行的硬措施。二是对旅游职能管理工作缺乏开拓性的思路和对策,产业起步和发展处在停滞阶段。三是在创新思维上点子不多。四是服务理念不强,管理和服务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特别是旅游产业管理与服务上欠缺较多。③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还有差距。对上级指示精神学习的系统性差,学习不透,理解不深,抓的不实。贯彻欠主动性、创造性。有时满足于集体学、会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缺乏看清事物本质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班子政策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对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不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一是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手段单一陈旧,在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招法不多,创新不够。二是对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多,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方面不够,而在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紧的问题。三是领导班子对适应本岗需要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学习不系统,理解不深入,掌握不熟练,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在执行廉政建设时标准不高,经常提醒不够,监督有时缺位,致使个别同志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出现问题,损害了党的形象,给集体和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暨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

1、理论学习不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紧,造成思路不开阔,工作方法不活。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用上级精神统领全局工作的意识不强。这几年,班子成员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不多,运用科学发展观、唯物辩证法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水平不高,造成日常工作中常规性动作多,创新思维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对理论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反映出政治洞察力和敏锐性较差,考虑问题的高度不够,全局观念欠缺,在学习成果运用上效果不好,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没有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局支部对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到位,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好,班子成员学习还不够刻苦。对待理论学习,个别班子成员认为工作是硬任务,理论学习是软指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满足于念一念报纸,读一读文件,满足于一知半解,而没有对上级文件精神产生的原因背景和目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没有很好地运用理论武器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使得作出的决策和工作思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思考问题起点低,高度和深度不够。没有从执政党的高度去认识问题。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有强烈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想问题、办事情要第一要义为基点,要以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而领导班子在执政意识方面较淡,沉迷于一般性工作。由于思考问题高度不够,导致干工作起点低,就事论事的时候多,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弱,因而在抓具体的工作中缺乏一种政治自觉性和历史紧迫感,缺乏力度和深度。

3、应付具体工作多,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感情逐渐疏远。日常工作中,班子成员的工作负担都很重。具体事情挤占了很多时间,到企业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每年虽也拿出一些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企业,但一些具体问题、具体事例多是听汇报,看表面现象,而没有真正做到沉下身子。工作长期浮在上面,听到、见到企业的呼声自然很少,因此,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就落不到实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出现了,机关与企业,干部群众与班子之间自然缺少了一种互相信任感。

4、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有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领导班子思想解放不够,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大胆改革的措施和办法不多。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换流不多,对影响全局工作的重大问题研究不够,解决乏力。平时注意抓工作、出成绩比较多,而在提高个人领导水平方面的学习还不够刻苦,或是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放松了对个人学习的要求,认为凭多年的工作经验也可做好工作。其实班子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班子成员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全局工作,影响到干部职工利益的大事情,在今天,只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还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理论、业务和管理知识,深入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和行业发展动向,才能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

四、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

经过系统、全面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后,对原来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进行了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的理解,特别是结合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后,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好科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只有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才能推动工作上新台阶。要树立“信息为金、服务为王”的招商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实现科学发展和率先发展的目标要求上来,统一到“争第一,进百强”的战略决策上来。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招商有效性。要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真正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招商工作从偏向于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过渡到企业的合作伙伴、朋友、咨询顾问。

二是只有不断解决思想上的障碍和差距,强化科学发展的观念,才能换发强烈的推动招商工作、旅游产业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时代,无论什么工作没有争第一的意识就将有被淘汰、被挤出局的危险,招商引资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资源、区位、交通等硬件优势基本等同的情况下,我们只有独辟蹊径,打特色牌,加强软环境建设,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奋发赶超,有所作为。要寻找与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树立与企业共存亡的理念,为企业衷心服务,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只有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立足市情,才能抓住学习实践活动根本。

首先建立动态项目管理系统,纵向与株洲市商务局建立全市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横向与各县市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其次是建立落户项目信息通报制,主要通报项目落户的有关行政审批单位,方便各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落户后续服务的准备。第三是建立项目“首问负责制”,实现同一张脸面对同一家企业,帮助企业进行签约后的后续手续办理。从而有效提高办事效率。第四是建立项目跟踪制度。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将招商项目分为信息收集、项目洽谈、跟踪服务三个步骤,每个项目组由专人负责。项目信息收集主要按我市主导产业来划分,由有行业背景的人员专门负责;项目洽谈和跟踪落户人员负责承接有效项目信息的跟踪落户;跟踪服务人员负责市内各部门单位的协调和沟通。

四是只有明晰科学发展的途径,才能实现旅游工作的新突破。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紧扣资源特点和市场发展方向,要结合自身优势,立足××产业文化,走符合实际的路子,彰显差异性,重点发展以红官窑为龙头的陶瓷产业文化休闲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和快速发展。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要措施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招商旅游工作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突出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对接,突出在谈项目跟踪,突出旅游资源整合,突出资源潜质的挖掘和市场利用最大化,要强化措施,强化责任,强盯项目,强力推进,使招商旅游工作成为推动争一进百目标实现的强大动力。

1、努力推动全民招商。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期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通过中介人奖励政策的到位,投资环境的打造,××投资优势的宣传等方面的努力,营造全民招商氛围。要积极倡导

“爱商、护商、便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鼓励各方投资者参与××建设和发展,推动争一进百目标的实现。

2、努力做好项目开发工作。要努力提升项目效能,拓展项目功能,进一步加强项目开发力度,认真组织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三大块项目开发和发掘,重点加强以延伸陶瓷、烟花产业链,促进其产业分工协作体系的完善和产业提质升级的项目开发研究。

3、强化措施,加强沿海产业转移对接。在承接沿海产业广东行成果基础上确定引进项目的方向。重点在电子信息产业、光电源(照明灯饰)产业、制鞋业等产业上努力。要安排专人长驻长盯项目。要改变传统的招商模式,突破目前的招商方式,变被动招商为主动出击,变坐等招商为上门和叩门招商。明年将向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派出专人长驻,盯死电子信息产业、光电源(照明灯饰)产业、制鞋业。

4、力求在合作共建上实现突破。要与上级商务部门建立项目合作,信息互通机制,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同时还要与其他县市建立招商资源共享平台,定期沟通信息,通报投资动态,努力构建招商工作的全方位推进机制。

5、努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要组织力量认真挖掘我市旅游资源的价值和潜力,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按照市先进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落实文化战略发展纲要中我局牵头项目实施工作,重点抓好以红官窑为龙头的陶瓷产业文化休闲旅游的实施工作和官庄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工作,在景点建设、营销策划、宣传推广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景点质量,打造城市和旅游名片。

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在建设学习型班子上下功夫。学习是接受新事物、提升能力最便捷的途径,要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一班人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拓宽理论视野,注重培养创新意识。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注重学习效果,努力提高学用结合能力,坚决摒弃为完成任务而学的不良学风。要加强调研,针对影响全局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理顺工作思路,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在转变职能上下功夫。一是抓领导干部责任制落实。根据班子成员各自分管工作落实责任,分管工作按照责权一致的要求,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并与绩效考核结果和向组织部门推荐使用的依据。二是加强对机关干部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管理的最大效能,培养工作秩序井然,作风严谨,形象良好的机关形象,坚决杜绝自由散漫、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等不良现象。三是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加强服务意识。按照公开承诺制、时限办结制的要求,认真办结企业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