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调研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7:42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1

 

一、案例教学法与企业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一词源于英文cae意为具体事例,而具体事例来自于现实第一手资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因此案例教学法也称具体事例教学法,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典型问题,归纳出普遍规律。案例教学法(aemethodsofteaching)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案例,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诸多的案例教学法中,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和被广泛赞誉的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成功教育模式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各种国外经济学说的介绍和引进,案例教学法也被介绍到国内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常能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宄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如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企业经营中己经发生的事实。

 

格柯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可见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真实情况,并包含有提供解决问题必需的各种细节,学生必须充当某个角色,亲自解决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像一位企业管理经营者那样,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制定适宜的对策。从而使学生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案例教学法也具有较强的训练性。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作,以及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课程任务,并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市场与环境分析调查,在小组讨论和课题讨论会上,要描述并解释自己的项目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有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案例教材。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宄,忽视定量分析;国外案例很多,国内案例很少;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二是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教学经费上投入少。把案例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一种独立性强,随意性大的工作,历来存在难以规范和管理的问题,把案例教学作为规范教育管理的手段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考试制度需要改革。主要侧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局限于以分数衡量知识水平。在某些注重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时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难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做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理论研宄、企业管理案例课堂教学研宄和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三部分。(1)案例教学法研宄,主要内容是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方法及案例教学与实践研宄;(2)案例课堂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课堂开展案例教学,此部分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时使用;(3)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研宄教学案例的实践,即在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即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讲授的案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及实践内容,分组调研、布置讨论题,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总结、调研报告、讨论题的答案及课程考核答辩形式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研宄找到一种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重点是企业管理案例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寻求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重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案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使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从管理案例所营造的实践氛围中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成为一种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学案例实践教学的研宄内容主要是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为组织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CS战略策划与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等十个单元。每单元1~2个案例,根据各单元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1~2个案例涵盖了单元学科的重点与难点,每个案例的知识点既是案例对应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方法等知识点。

通过对案例情景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实践过程,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独立地开动脑筋、深思熟虑,为案例企业判别问题所在、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所提出各种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直到优选出满意方案。其课堂教学在课程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式教学、视频教学(VCD)通过采用课内引导,课堂讨论,交分析报告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以学管理综合案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管理综合案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深入企业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通过反复多次的答辩过程,使学生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进而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上先由10位教师每位教师讲授案例内容、分组调研(10人一组)、布置讨论题,学生用业余时间(或暑假)进行调研(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后进行总结,写出调研报告和讨论题的答案,10位教师用10学时分组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答辩形式。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2

潜在的人才信息

经济的竞争和技术的竞争终归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在企业内部受重视的人才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对于整体的档案建设中不仅仅是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还是要对人才的信息档案的人才的基本型控制,因此,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人才信息档案的培养,例如:整体的企业发展中的专长、教育背景等。

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企业的档案管理不仅仅是需要调控整体的技术性设施的信息资源管理,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播进行综合性控制,这样在调控资源建设中最大限度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超前的资料信息,这样在调控档案信息的服务体系中进行管理与控制,这样在调控中从而提升管理层面的控制,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服务是为了在特定的信息化管理中进行的档案信息化控制的服务措施性建设,在档案信息化服务当中,不仅需要调控企业发展的各个途径的服务性建设,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提供系统化的信息管理,这样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服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需要在调控资源建设中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渠道,还能充分整合信息资源渠道,调控信息资源建设,增强服务手段,并进而开拓服务领域,增强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为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创造有效地服务支撑,把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方向。

1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服务。在企业的文献管理档案服务工作中,档案的信息化调控不仅仅是拥有了服务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根据企业的整体性建设进行综合性的调整,这样建立有系统、完整的专题的数据库,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设立一定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特色的服务管理。在档案管理中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样在档案建设中不仅仅需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检索控制,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信息提供一个平台,能使非档案管理的部门也能查询到档案信息。

2档案信息咨询分析与情报研究服务。在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中不仅仅需要科技信息的服务管理模式,还需要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建设进行有效的技术性调控,这样在基础性情报管理中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进行研究与开发,对基础性的调控进行项目的跟踪研究、聘雇研究或者发展研究等,提出相应的对策,参与到企业管理队伍里来。

3为档案管理提供培训服务。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加强档案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整体的档案服务部门,不仅可以定期的举行一定的培训工作,还能利用电子定期的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或者信息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档案培训人员的素质水平。这样不仅使其了解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进行调控,还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地位、作用以及影响,这样利用档案管理进行科学性的研究,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在人才资源的管理上提高创新地位的控制,保证整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和实施品牌的传略服务。

4提供人才交流信息。企业的档案信息化部门的调控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学习,这样在整体的企业管理流程中,将自身的建设融入到信息化调控中去,这样使得资源的调控性建设能够有效地运作,并把整体的档案管路信息化进行调控,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并积极主动的进行资源的规范化建设,编制出有一定水平的综合性、专题性的报告供企业决策者分析和判断,提高服务水平。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3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多案例的探索性分析,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协同能力通过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作用机制的合理性。

1.1案例选择根据eisenhardt的观点:案例不是随机选择的,一般选择4到10个案例是案例分析的理想个数[15]。本研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选择标准如下:首先,为避免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减少外部变异,将所选案例限定在服务业;其次,为保证案例研究的代表性以及行业分散度,所选取的案例企业所在行业包括保险、银行、证券,邮电设计院以及研究院;第三,所选择的案例企业,兼顾了企业的代表性以及信息的丰满度。第四,选取的案例企业成立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其中的管理者与研究者具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保证相关数据能够获得。第五,所选取的企业在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以及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等各主要指标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达到多重检验的效果。

1.2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数据的收集从2013年4月中旬-2013年9月中旬,采用一手和二手资料两种收集方法。一手资料主要通过对每个案例企业的研发部以及客户管理岗位的相关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获得。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查阅相关企业的网站以及索取和查阅相关行业资料、相关企业的书籍、发表的文章、内部文档(年度报告、分析家报告等)和其他有关公司的材料而获得。

1.3数据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首先,通过案例内分析,将所有数据按照理论预设进行归类,这些类别主要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以及企业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等主要变量进行分析和结构化编码,识别各个案例的变量特征,并对主要变量的子类数据进行编码;再次,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案例间对比分析和印证(三角验证的方法)以及分析性归纳方法[16],探索案例企业的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与因果关系,进而提出研究命题,得出相应结论。

1.4案例企业简介本研究所选取的5个案例企业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案例分析

2.1变量设定(1)协同能力水平。根据理论预设部分所述,协同能力是协同各种资源要素从而促进创新实践的一种能力,包括吸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关系能力三个维度。本研究通过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关系能力的访谈测度企业的协同能力水平。(2)客户知识管理过程。根据前人研究[17][18]以及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就对客户需要的知识、客户拥有的知识、关于客户的知识、与客户共同创造的知识的管理,发生在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以及应用环节。客户知识管理过程的三个环节在案例企业中的表现如表3所示。(3)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服务产品开发属于创新活动的范畴,是对创新观点的新需求以及对原始模型的新挑战。对于服务业而言,服务产品开发绩效表现为新服务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新服务产品数、新服务产品成功率、服务产品开发速度等方面[19]。案例企业的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如表4所示。

2.2案例数据编码本节通过案例内分析方法对本研究涉及的变量以及子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访谈人员及专家对企业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以及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三个变量及其子类进行的评判打分,以便更清晰地反映案例分析的最终结果,也有利于归纳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表5)。所有变量评价用“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五个等级表示案例企业各项指标水平。

3研究命题的提出

本节通过对案例企业间各组变量的对比分析,验证协同能力,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以及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索性研究命题。

3.1协同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过程(1)吸收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在理论预设中,本文认为企业协同能力中的吸收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获取、共享及应用正向相关。案例分析的数据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这一观点(表5)。例如,a保险公司能够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从周围环境快速地吸收,识别以及利用新信息和知识,其知识吸收途径不仅包括公司客户还包括个人客户,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可以随时地根据周围环境及人员适时地推荐其产品和服务,吸收能力强,而且由此可以较好地获得、共享到客户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应用。D邮电设计院主要通过招投标以及客户对服务的反馈吸收,识别,转移和利用信息,吸收能力较强,知识的获取、共享以及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已建立业务的基础上,一旦业务建立,合作双方就会获取以及共享到彼此所需知识,并且快速地进行应用,根据客户需求改动方案,满足客户需要。据此可推测,当企业具有较好地吸收能力时,往往能够从环境中快速地吸收,识别,转移和利用新知识并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与客户共享,并应用于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能够对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并应用于新产品及新服务开发中。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客户知识的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题2: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客户知识的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题3: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客户知识的应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协调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在理论预设中,本文认为企业协调能力与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及应用正相关。表5案例数据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这一观点。比如,B证券公司与银行以及其他证券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客户之间有相关联系,构建了相应的知识交流和沟通平台,能够较容易而且快速地通过客户的理财及投资需求和公司客户的业务需求获得以及共享到客户对产品的信息及知识需求;而且,能够较快地把客户的需求应用到具体的业务中,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定制化的理财产品和流程。e研究院的协调能力主要表现在:主要与政府机构、大学及其他科研机构的知识交流较好,能够获得相关信息和知识,但是知识获取途径较为单一;其与客户知识的共享主要是在业务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知识是共享的,通过专利注册、技术文档资料归档等共享彼此信息和知识;另外,其对于客户知识的应用较为快速,能够快速根据客户的需求改动研发以及设计方案,满足客户需要,然而,由于其资金、技术、运营等方面的问题,知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据此可以推测,当企业能够建立从其他公司和组织获得知识来源的接口,其客户知识获取方式以及途径就较好,同时在已建立业务情况下,彼此能够很好地共享相关知识,并把对于彼此的需求告知对方,从而快速地应用于设计方案或流程中,进一步完善方案和流程,设计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及产品。因此,提出以下命题:命题4:企业的协调能力对客户知识的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题5:企业的协调能力对客户知识的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题6:企业的协调能力对客户知识的应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关系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过程。在理论预设中,本文认为企业协同能力中的关系能力与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客户知识获取、共享及应用正向相关。.然而,案例分析的结果却有所不同(表5)。比如,对于a保险和B证券以及C银行来说,企业的关系能力对客户知识的获取、共享及应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然而,对于D邮电设计院以及e研究院来说,情况有所不同。D邮电设计院在培养,发展和管理合作伙伴上表现一般,通常都是做完一个项目,通过客户良好的反映以及推荐和公司声誉赢得客户,因此,其关系能力一般;但其对客户知识的应用较为快速。e研究院管理人员认为公司与客户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产学研合作以及政府机构的支持获取相关客户知识及信息,知识获取途径一般;客户知识的共享主要表现在业务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在研发过程中,与客户共享彼此知识,而且通过专利注册、技术文档资料归档来完成;但其客户知识的应用较为快速,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快速改动研发以及设计方案。据此可推测,当企业培养、发展和管理合作伙伴的能力较强时,可以获得较多以及共享的客户知识,但是对于客户知识应用因为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提出:命题7:企业关系能力对客户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命题8:企业关系能力对客户知识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2客户知识管理过程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1)客户知识获取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在理论预设中,客户知识获取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正向相关。案例分析的数据结果较好地支持了这一观点(表5)。如,能够获得大量知识的a保险以及B证券具有很好的服务产品开发绩效,而对于客户知识获取并不多的e研究院和C银行,其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并不是很理想。a保险通过宣传、拜访客户及,举办相关讲座获得客户的属性及购买意愿,性格,偏好等大量的客户信息和知识,从而逐渐推出从意外险到重疾险、保障险、少儿教育年金、养老险、分红险、万能险等服务产品,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要。而客户知识来源于政府以及科研机构的e研究院,由于无法直接得到更多的客户信息及知识,虽具有高端的人才储备,但是由于众多限制使其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则始终表现一般。由此可推测,企业能够获取越多的新知识及信息,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宽广,拥有的理念就越新颖,发现的新机会就越多,越有利于新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其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就越好。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命题9:企业客户知识的获取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客户知识共享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在服务产品开发过程中客户知识的共享对企业开发服务产品尤为重要。从表5可以看出,客户知识的共享对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有一定影响。比如,除了a保险以及D邮电设计院客户知识的共享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B证券、C银行以及e研究院,其客户知识共享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尤其是对于D研究院来说,虽然在业务建立后,其与客户之间具有良好的知识共享,但是由于技术能力、运营能力、资金能力等较低,导致服务产品水平较低。据此推测,企业与客户之间所共享的知识越多,越能够获得客户的需求,从而改良产品及方案,但是在方案改良的过程中,其服务产品的绩效还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能力、运营能力、资金能力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新产品数、新产品成功率、服务产品速度等方面。因此,提出:命题10:客户知识共享对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具有一定影响。(3)客户知识应用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在服务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把获得以及共享的客户对于服务产品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促进服务开发绩效。从表5案例编码结果可知,客户知识应用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正向相关。比如,在知识应用表现良好的a保险,B证券以及D邮电设计院,其均具有良好的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对于C银行,虽能够较好地把客户的知识应用于日常服务中,根据客户投资或融资的需求,设计与研发相应的产品,但是知识应用效果不明显,因此,导致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不是很高;对于e研究院,其客户知识的应用较为快速,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完善研发以及设计方案,但由于研究院运营能力及技术能力较低,知识应用速度慢,导致服务产品水平较低。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1:客户知识的应用对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3.3企业协同能力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通过对表5的数据以及案例的总结还可以发现,企业的协同能力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之间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吸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关系能力均有利于服务产品开发绩效。比如,具有较强协同能力的a保险,B证券,均具有较好的服务产品开发绩效;而e研究院的吸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关系能力较弱,其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就处于一般水平。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命题12:企业协同能力(吸收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关系能力)对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结论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4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全市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很不相称,仅就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状况看,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目前我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大中型企业整体情况良好。全市18家大中型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落实了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并对本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书、产品、设备、基建、会计、人事等门类档案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其中,中鼎公司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特点,成功自主开发了档案eRp管理系统,对文书、设备、产品、合同、信函和人事等各门类档案实行eRp网络管理,实现了企业档案工作信息化。大多数民营企业档案用房和档案装用具基本满足需要,档案工作经费基本得到保障。建立了档案安全保管、调阅利用等必要的制度、职责。档案人员尽职尽责,认真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档案工作为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设备维修、解决土地、债务纠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他规模企业情况堪忧。在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除18家大中型企业外,其余规模以上企业整体情况堪忧。除少数几家企业落实了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开展了档案工作外,其余企业的档案工作没有引起企业领导重视,处于无人员、无机构、无库房,各类档案材料没有系统整理且分散在各部门的状态,档案工作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得到加强,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

(一)档案意识普遍欠缺。民营企业在创业和初步发展阶段,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第一要务,由于集中精力抓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而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落实档案工作机构和人员,企业档案工作没有建立开展起来,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各门类档案材料分散在各部门保管,没有按规范要求整理。有些企业虽然有机构、有人员,但档案室保存的只是会计档案,设备、产品、销售、人事等档案散存在各部门,并未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而从现实情况看,部分民营企业法人根本不知档案是什么,更谈不上什么档案意识。待企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后,则产生分化,有的民营企业法人开始重视企业规范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档案工作也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得到重视,并非因为档案意识的提高,更多的原因是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档案材料流失严重。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档案材料归档制度和工作职责,致使档案材料特别是企业的设备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供销合同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受到人为的遗失或损毁,客观上造成档案材料的不齐全。同时,企业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等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险性。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档案丢失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档案人员不稳定,专业人才相对欠缺。在全市已开展档案工作的民营企业中,除中鼎、凤形、亚夏等少数几家企业档案人员较稳定、档案整理较规范外,其余企业档案人员变动频繁,造成档案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能适应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的需要,普遍存在档案整理不规范的现象。要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档案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从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看,大多数民营企业根本没有档案专业人才,也没有考虑过引进档案专业人才,这就更加大的我们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和指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难度。

(四)档案保管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档案库房不能满足长远发展需要,预留空间不足,随着档案数量的增加,一些企业档案库房将无法满足需要。多数企业档案室没有配备防潮、防高温设施,甚至没有防盗、防火措施,不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

三、建议与对策

随着我市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也就是为民营企业服务,为我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因此,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民营企业档案规范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针对目前我市民营企业档案意识普遍欠缺这一现状,当务之急是增强企业法人的档案意识,通过调研、座谈等各种形式贯彻宣传《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和《安徽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宣传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特别是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宣传档案工作,如档案如何为民营企业研发工作服务,为技改项目服务,为应诉反倾销服务等等,使企业法人真正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民营企业各门类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规避风险的基石。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档案在为企业生产经营、设备维修、解决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营管理者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领导,把档案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各民营企业要明确分管档案工作领导,及时协调解决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立综合档案室,配备专(兼)职档案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企业文书、产品、设备、基建、会计、声像、人事等各门类档案。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岗位配备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岗位)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按照不同的规模确定不同的要求的原则,指导各民营企业开展规范建档工作:其中,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要求成立综合档案室,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岗位职责,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保护设施设备,编制检索工具,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年销售收入5千万到亿元之间的企业,要求成立综合档案室,落实档案员,各门类档案要收集齐全并进行规范整理;其他规模以上企业,要求落实档案员,各门类档案要收集齐全,安全保管。

4、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档案整理。各民营企业应选配能适应档案工作、热爱档案工作的同志为综合档案室专(兼)职档案员,并保持相对稳定。规模较大、档案数量较多的企业应配备专职档案员,其他暂不具备配备专职的,其档案员也不宜兼职过多,要确保其主要精力用在档案工作上。企业要为档案人员的业务学习、业务培训创造条件,支持档案人员参加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企业档案分类方案,指导企业各门类档案的分类、整理、编号编目。要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文书、科技、会计、声像等各门类档案整理标准,规范整理企业各门类档案,便于企业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并为计算机管理档案奠定基础。

5、制定并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严格考核。各民营企业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安全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要建立设备开箱、基建档案保证金制度,制定各职能部门(岗位)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并严格执行。要明确档案管理体系中各有关人员、部门(岗位)职责,把文件材料的收集齐全、档案整理规范和安全保管等内容纳入岗位考核,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6、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各民营企业综合档案室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方便利用。积极编制大事记、机构沿革、产品介绍、工程项目简介等资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供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应配备档案管理软件,实行计算机管理与检索,提高档案的查准率和查阅速度。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5

公共管理论文难度不大,但是取材和选题一定要新。对于论文而言,题目就是论文的眼睛,所以选择好论文的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公共管理而言,论文需要体现出其研究中实践和分析内容,特别是一些结合案例的论文,更需要深入的体现出具体研究内容。

公共管理论文选题需要参考下面三点:第一、选题与本身工作符合.还有熟悉自己的工作写出的管理论文才有事实根据,在进行论文的时候才能应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更好的论文答辩的回答。第二、上学吧论文查重建议大家不要盲目抄袭他人论文题目。很多公共管理的学生,一拿到公共管理论文选题的通知,因为第一次接触公共管理论文,所以还是沿用以前大学本科时候学生时代的那套做事风格,就直接上网百度、知网等网站去搜索现成与自己专业工作相符合的题目。这种现象的形成,造成了一个情况,就是大部分的公共管理学生选题后,且准备好开题报告了,进一步交付导师进行选题与开题。

第一,明确研究对象。案例研究以企业或行业的事件为依据和研究对象,了解案例的价值,内容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性。

第二,资料真实可靠。案例研究管理论文应具有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资料,反映较为全面的信息。

第三,理论结合实践,从问题分析出发,提出解决措施。

企业诊断研究是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可以是企业综合诊断或专题诊断,在企业或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或改进方案。诊断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诊断对象。诊断研究对象应为某个企业(不得虚拟),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掌握企业诊断理论和方法,对所诊断的企业进行准确描述。

第三,根据诊断内容设计诊断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并在理论运用和与企业进行必要沟通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企业或行业值得总结的经验或教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写成调查研究论文。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为:

第一,确定调研对象和目的。调研对象以企业或行业为主,调研目的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选择调查和论证方法。拟定调研大纲,选择确定科学、合理的调査方法和调查工具,调查数据应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6

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的很多管理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在管理效率上的差距,率先进行了企业的管理创新与变革,不仅在企业中注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还不断尝试创新新的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成功的案例非常有限,绝大多数进行创新变革以后,都为企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对管理创新理论进行研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其特性与规律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对中国企业创新管理理论的研究基础

在我国学术界,早期有关管理创新的研究重点局限于总结经验与概述内容,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国外,具体来讲,主要包括过程、效力、作用、传播、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为中国企业创新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但从当前形势上看,还有三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其一,虽然当前学术界研究的视角相对多样,但没有针对一个视角的系统化研究,内容不够有深度;其二,各个视角之间缺乏内部联系,协调统一性不强,难以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其三,现有研究绝大多数多针对于国外情况,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价值相对较小。因此,中国企业急需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以指导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

(一)研究整体思路

现阶段,以中国实际情况为背景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实践的主要有两种研究类型:其一是以职能为基础,进行管理创新研究的;其二是将所有创新类型都包含,并对其进行规律性与共性探究的。两者相较,前者对创新类型没有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构建类型内在的机理,所以,本文主要以后者,也就是总结管理创新各种类型的共性为主。

(二)创新过程研究

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对管理创新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主要视角之一,而过程模型的构建能够让管理创新的逻辑更加清晰,有利于深化研究。与国外相比,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主要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重点强调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认为企业核心管理者能够主导整个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还有些甚至认为企业管理者是完成企业创新的根本动力,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创新大多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二是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过程很少有理论化与标示阶段,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主要来源于引进,已经具备理论化与标示,绝大多数企业默认其为合理,因此不需要再次创建,另外,在企业领导者的绝对权威下,基层员工对管理创新过程是被动接受的,使理论化与标示的重要性被忽视。

(三)创新决策研究

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决策时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决策的质量会对管理创新的实施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管理创新决策研究将企业核心管理者对管理创新决策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不再局限于对企业核心管理者显性的外部特征研究,如男性、年轻、学历较高的管理者对创新的倾向性更大,与中国企业管理者的特征相结合,深入挖掘印象的内在影响机理,如社会认知、政治导向、管理倾向等。

(四)创新效力研究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失败率始终偏高,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效力也是当前探索的主要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相对复杂,对其能够产生影响的因素也非常多,这也就意味着想要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效力机理的路径很多,且过程复杂[3]。一部分研究者从内部沟通、人才投入、企业文化、知识治理、顾客沟通等方面探究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效力,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从组织的具体情况入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路径,从而使管理创新效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创新适配研究

从管理创新适配的角度看,系统能够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所有因素之间的匹配度较高,在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想要使所有因素之间具有较高的匹配度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一为管理方案制定;其二为创新模式选择;其三为技术管理适配。另外,对适配机理的研究包括内外部环境适配程度、职能层横纵向构建、组织要素关系等问题。从适配机理的角度看,管理创新的研究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拓宽,将环境、技术等因素充分考虑到了管理创新系统中,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真正嵌入。

四、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方法

(一)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法

与国外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体系不同,我国学者更倾向于利用案例法进行理论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案例研究能够满足对管理创新理论探究的要求,另外,企业管理创新理论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如果研究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研究与把握,那么单纯的定量研究就没有办法承担其复杂性,而案例研究则可以通过与企业管理者的深入接触以及对企业的实践把握,将相对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象化。

(二)辅助方法――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当前国外管理创新研究过程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主流,能够将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从复杂现象中较完整的挖掘出来,绝大多数与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效力、作用有关的研究都会运用这种方法[5]。但在对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问卷调查法不具备较强的理论构建能力,所以并不适合将其作为主要方法,只能起到辅助研究的作用。

五、未来研究展望

(一)管理创新的实施方面

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前期的决策与驱动力问题,实施问题涉及的相对较少。可实际上,管理创新的实施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甚至包括对整个组织系统的重塑,对管理创新的结果也会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管理创新实施阶段的研究。

(二)中层管理者作用方面

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高层或核心管理者在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对中层管理者的影响很少涉及,其原因在于传统研究将高层管理者定位为决策者,将中层管理者定位为实施者,且将两者用孤立的视角分割开来,在传统思想中,后者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常常被研究人员主观忽视。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论管理创新的决策还是实施,都无法由一方独立承担,在两者的思想与行动都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7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我国中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计划性和执行性的文件,涵盖了专业学习的全部内容、时间安排和具体要求。各专业都需针对行业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学业背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方向,通过中高职衔接可以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中高职衔接教育面向的是中职学校毕业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意愿在学历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进一步深造,通过教育部门统一的招生考试被高等职业学校录取。高职学校针对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应该制定出有别于高中毕业起点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重点研究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核心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在新生入学前制定好,在每一届学生的整个高职教育阶段使用,原则上不允许在实施的过程中修改和调整,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科学、严谨,经得住社会、行业和教学的检验。为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要经历一个科学、系统的过程。

1.1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专业市场调研包括对行业企业、毕业生和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调研。

1.1.1对行业企业的调研

对行业企业的调研首先要对行业企业进行分类,如物流行业有多种物流业态;其次选择出各种物流业态中对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且在行业内规模较大比较典型的物流企业。调研重点是各企业安排中高职衔接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的技术技能、文化知识、职业素养。

1.1.2对毕业生的调研

毕业生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检验者和实践者。当他们离开学校、走进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和岗位的工作,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技能能否帮助毕业生应对当前工作要求并在职业上升通道中有一定帮助。

1.1.3对兄弟院校的调研

兄弟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是我们的同行者,因此也需对开设同一专业的兄弟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和就业的调研,重点是进行个性化切入,了解他们的特色和亮点。

1.2生源结构调研与分析

生源结构调研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生源结构调研包括对生源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基础态度的调研与分析。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生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初中毕业后就读中职学校或高中毕业后就读自考中专班,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扎实,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

1.3无领导研讨

无领导研讨又称头脑风暴法,是在无领导即无权威情境下的一种畅所欲言的研讨方法。研讨的内容重点是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专业知识、核心技术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

1.4形成基本内容框架

在上述系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框架。基本内容框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素质教育与人力课程、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养与能力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2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跟进

中高职衔接不是基础教育,而是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各行业、各企业也在这种变换中兴衰交替,因此作为承载职业人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要尽力做到三个“适应”。

2.1.1适应学生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和广大的群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方法习惯,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成长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95后”,有的有高中学习经历,有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他们的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程度不同,在物流相关课程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采取与高职学生差异化的培养方案,教学的深浅程度也可以有所区别。另外,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与高职学生也有差别,因此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并可增加实训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比例,也可以实训实习课程和理论课程穿行,让学生在实训和实习中深刻体会理论知识的内涵。例如,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了具有一定弹性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现代仓储管理”课程中,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的实训可以到京东、1号店等电子商务企业进行2~4周。

2.1.2适应社会需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要考虑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充分考虑社会对专业的技术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技术技能上对社会有贡献,在职业素养上利于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在社会公德方面展现良好面貌。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注重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2.1.3适应服务面向物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其实质是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因此在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中要体现产业发展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变化。

2.2突出系统设计、整体构建四个板块的特点

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的制定要突出系统设计的理念,并整体构建出素质教育板块、基础学习板块、专业能力板块和就业创业板块四个板块。四个板块的特点分别如下。

2.2.1素质教育板块

素质教育板块要“实”。素质教育板块由十门左右课程组成,占总学时20%左右为宜。

2.2.2基础学习板块

基础学习板块要“够”。基础学习板块一般十门左右课程,占总学时15%~20%。

2.2.3专业能力板块

专业能力板块要“强”。专业能力板块最能体现专业核心教学内容,一般20门左右课程与专业实训,占总学时57%~64%。2.2.4就业创业板块就业创业板块要“真”。就业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教学板块,此部分的教育在中高职衔接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仅占总学时1%~3%。

2.3完善保障条件和机制建设,突出实效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保障条件的建设,这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和机制建设。

2.3.1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属软件建设,但在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其次,教师要对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非常熟悉,并且要有在物流企业工作、顶岗或调研的经历,熟悉物流企业里具体岗位对中高职学生的要求;最后,中高职衔接教师要熟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注重中职与高职的紧密衔接和提高。

2.3.2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理论课程的学习无须过多的增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应该加强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在中职学校中的实训主要是对物流设备的操作实训,而几乎涉及不到流程方面和运营管理方面的实训,因此应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使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2.3.3运行机制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不同,为了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物流学院需要在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资源共享等运行机制上进行全面协调。

2.4重视实施成效检验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科学、实施效果如何均需经过检验,以此来保障成效。其成效检验可通过“遵循”“理解”“评判”“反复”四个方面来进行。

2.4.1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忠实于最初的设计,不可随意调整和改变,如确需调整和改变的,也不宜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和内容,可以在不影响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微调。

2.4.2充分理解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学团队对总方案和每门课程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因此整个教学团队要解读具体任务与目标,形成共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达成目标。

2.4.3科学评判人才培养方案

评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得是否系统科学,不仅要检验实施的结果,还要检验实施过程,通过对过程的管理和保障,使人才培养方案沿既定方向有效实施。

2.4.4人才培养方案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

人的理解和认知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受时代背景等大环境的影响,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和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脱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背景,往往局限于当时的情况,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一蹴而就,往往要经历必要的反复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

3结论

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过程要科学严谨,重点和突出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最终目标是使人才培养方案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教育的成功保驾护航,并且能够落地生根、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3).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3).

[3]范爱民,张晓雷,覃岭.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4).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8

作为咨询企业,最主要的工作分为前期的调研、后期的方案设计以及组织实施几个部分。而前期调研是后期方案设计的有力支撑,关系到设计出来的物流方案能否切合实际、反应需求、创造价值等实际问题。很多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往往均有一套比较完善与成熟的物流调研实施计划,通过这种程序化的调研步骤来准确地把握客户方的物流系统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一般说来,物流调研与实施计划可以按照如图1所示步骤进行,当然对于具体企业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进行企业的物流调研与实施工作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客户企业首先需要成立配合物流咨询公司的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总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是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其次,各部门需要成立工作小组配合物流咨询公司进行具体的调研与实施工作。

在调研开始,物流咨询公司应该与领导小组一道召开动员大会,说明此次调研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首次座谈,对本次调研的基本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沟通,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以便在调研开始时对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修改。以上工作是为下面的具体调研能够如期完成铺平道路的,保证本次工作能够按照预期成功完成,收集到准确的数据资料,了解客户企业实际、客观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现状。

一、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1.客户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在客户企业的总体现状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客户企业产品类型及特征分析: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属于何种类型、对物流运作有无具体要求。

(2)总体及单项物流成本确定:通过与客户企业财务部门及物流运作相关部门一道,了解客户企业物流总体状况以及单项物流成本,并与同行业中类似的优秀企业进行初步比较。

(3)客户企业销售情况: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销售渠道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否感受到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不断比例上升的压力、仓储及运输部门是否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等基本情况。

(4)客户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相关的政府政策、法规变动情况(特别是可以预计的变动)、行业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等。

(5)客户企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了解公司是否有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基本权限。

(6)客户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是否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比如是否运行了mRp、eRp等,效果如何。

2.物流现状分析

(1)主要涉及的部门:仓储部门、运输部门。

下面以仓储部门为例分析需要了解的情况:

①基本情况:仓库网络情况、仓库面积、仓库设备、仓库人员、仓储政策等。

②关键指标分析:库存周转率、在库货物完好率、平均库存量、盘点时间等。

③仓储与采购、生产、信息、销售、逆向物流等部门的关联性分析。

(2)关联部门情况:包括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销售部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主要分析各部门的数量、质量、流程、计划、规划等详细情况。

物流现状的分析是物流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设计出的物流方案能否有效、真实。调研必须对物流主要部门、关联部门的物流现状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流程、数据、实施计划等必须详细分析,并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困难、问题等。对于数据、流程实施方案等不能展示的资料,要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3.物流流程结构图

主要是形成物流链或供应链状结构图,不同企业的物流链状结构图是不同的。常见的物流流程链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现状调查与资料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对客户企业各部门资料调阅、与各部门人员座谈、实际考察各部门作业、问卷调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及客户的访谈等。通过第一步需要对客户企业的物流总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需要形成现状报告,报告应包括客户企业经营基本背景、现有的物流作业手段、物流模式。作业流程、组织机构、存在问题等。

二、定位分析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解决由于信息滞后而导致的物流信息不畅的问题,还是解决运力不足导致的物流通道不足,还是仓储管理不善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还是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协调、供应链整体协作等。

(2)要达到何种水平:是同行业最佳水平、中等水平,还是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还是在原有运作水平上进行进一步提升等。

(3)客户企业高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选择物流自营、外包、还是合作模式。

(4)目前行业内的现状及最佳实施基准等。

三、问题明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aBC分析,对客户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分为a类、B类、C类问题。aBC分析法已经广泛运用在库存管理、客户分析以及市场细分等各个领域,具备分析问题简单、需要时间短及效果良好等基本特性,符合问题明确及细分的基本要求。

四、问题分类与整理

把问题按照涉及的部门、范围等,分为供应链协作问题、企业内部多部门之间的问题、单个部门层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排序。制成表如表1。

五、解决方案制定与确定

对于a类问题,通过与客户企业高层、咨询人员、相关专家等详细讨论,并确定2―3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B类问题,需要负责人与咨询人员共同商讨,并确定两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C类问题,由客户企业相关人员首先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咨询人员进行修改,再与客户企业相关人员商讨后确定,直接确定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

对于a、B类问题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具体评审,认证后确定。

六、实施与反馈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9

关键词:火电企业;科技档案;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36-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国家对于燃料作物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火电企业发展迅猛。但是,近年来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使用清洁新能源,对传统火电煤炭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火电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能源生产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科技档案的动态管理,档案的即时追踪记录可以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桥梁,实现二者互利互惠的局面。现今,我国的火电企业科技档案动态管理存在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图片与档案文字记录不匹配等问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自身技术、专业引进和调整。

1明确记录企业科技研究档案

1.1科技研发各个阶段

火电企业的科技研发具有科技含量大、研发程序严谨复杂、科研成果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于火电企业的科技档案整理记录工作,企业领导阶层以及档案管理负责人一定要秉承全面参与的原则,细化落实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分配工作。档案的记录工作应该从企业科技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入手,前期工作的细致记录可以帮助后期科技的总结阶段发现科研失败的原因或者科研成功的细节关键,前期工作记录不容忽视;科技研发的中期阶段是整个科技研发最重要的阶段,科研人员将研发初期思考的科技研究设想通过反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计算数据平均值的方法实现,是科学理论接收社会实践的重要步骤[1]。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又为下一次的科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维。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应该记录到研究档案中,追踪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不断充实科技档案内容;火电企业科技研究后期是对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发表,将成果带来的主要功效和社会影响翔实记录,未取得成功的科学实验也应该记录在科技档案中,为科研人员和后续新成员提供实践指导,其中优秀的科研想法可以启迪未来火电企业科技研究内容,为火电企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1.2火电企业技术标准记录

火电企业科技研究成果复杂,火电的使用与水利、钢铁、热能等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且我国工业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国内主要燃料依旧是煤炭,火电企业正是我国发电企业的支柱。现阶段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不断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火电企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环保人士和组织的质疑和反对,火电企业发展受到空前阻碍[2]。我国现今部分新能源开发技术还不够成熟,且新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代替传统煤炭能源,此种情况为火电企业发展带来契机。越来越多的火电企业深刻认识到,火电技术必须跟上先进前沿生产技术的脚步,不断提升能源的清洁燃烧和排放,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为弥补我国燃料单一、依赖性强的劣势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国家贡献科技力量。火电企业的技术标准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标准的变化,积极响应国家相应政策,遵守企业领导阶层下发的规章,将不同阶段的发展实情认真记录,并进行整理存档,以供后续工作参考使用,实现档案的动态跟踪管理。

1.3火电企业科技设备档案管理

火电企业科技设备档案是企业科技档案的重要内容,科技设备的档案动态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科技设备的前期购置阶段。购置阶段的档案记录工作主要涉及申请购置仪器的文件、报价表、设备选型的资料报告、购置设备双方买卖合同以及仪器的合格证书和保修卡等文件。火电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依据不同功能种类和文件来源将前期档案进行分类记录,注意档案归档文件与设备使用前开箱过程中随机文件的不一致问题,涉及重要文件应该予以备份。二是科技设备安装阶段。在企业购置的设备仪器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的时候注意对各个阶段的试用进行记录,及时检查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关于设备仪器调配工作的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也要保存详细记录。三是科技设备试用和最后处置阶段。设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故障问题和相应处理方案,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即时追踪设备的完善、修理、运转问题,准确记录设备的运转状态和使用情况,在设备达到使用周期之后,更新档案整理,完成报废工作,实现档案的动态管理。

2优化档案动态管理制度

2.1结合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

在过去的档案记录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图片和实物不符合的情况,造成此类状况的原因是档案记录方式烦琐、交接程序复杂、管理不善等。火电企业通常设有多个厂址,各个厂址都分布在距离城市较远的郊区,彼此之间距离较远,各个厂址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许多设备、技术相关的整理工作得不到及时的整理,不利于火电企业集中的管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为实际的距离问题提供了便利,可以减少集中管理时路途中耗费的时间。火电企业在召开集体会议的时候,可以尝试召开网络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多媒体新型会议不仅可以真实反映领导的会议内容,还节省了大量的会议空间和路费,极大提高了会议效率,鼓舞了员工的工作信心。此外,火电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寻找优化管理的途径,保证记录工作的全面性和即时性,在科学设备不断完善的同时深入优化档案的管理系统,转变原有手工绘图方式,将档案记录与互联网电子作业有机结合。

2.2建立长效可持续运行机制

档案记录图片与设备实物不符是火电企业档案管理的最大问题。我国大部分火电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在长时间的公司人员变动中,关于图纸的整治工作成效较低。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对科技成果的巩固完善,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今科学管理技术,梳理档案记录的管理盲区。火电企业的多向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合力完成,档案记录和管理工作比较纷繁复杂。由此,应该建立动态管理的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变更原有陈旧的技术渠道,开拓设备引进途径,开展信息化电子化的科技项目,接受公司上下个层面的意见办法,不断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最后,火电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需要建立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网络馆藏体系,迎合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推动档案记录的信息化和快捷化,逐步实现网络交流,网络集中存档,互联网管理作业的新型档案管理技术,保证每一份火电企业档案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开启常态化的档案动态管理模式,从而充分体现火电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档案工作管理队伍一定是一个人员庞大、实力雄厚的队伍,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求较高,且力求知识面广泛。除了科技档案整理的专业性工作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对火电企业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充分知晓公司的运行机制和日常工作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档案记录管理和火电企业融合到一起。工作人员在对火电企业的科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时,一方面要将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另一方面还要悉心学习科学设备从最初购置到最终报废的各个阶段程序,以及每个阶段涉及的具体流程,有利于工作人员抓住记录归档的重点,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4结论

由此可见,对火电企业实现科技档案的动态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档案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实现对火电企业全方位工作程序的掌控,即使发现工作前期的隐患,积累设备购置、使用和报废以及企业科技研发成果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升整个公司的员工凝聚力,为企业实现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提高公司运行效率提供了宝贵了技术理论指导,不断促进我国火电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调研方案篇10

案例教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1《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适合运用案例教学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程。它根据连锁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内容形成课程基本架构,因而涉及到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连锁经营业态到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各个专业领域,但重点突出的是连锁企业与一般企业管理的不同之处,即其特点所在,如门店选址、网点规划与布局、总部与门店关系等。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就必须要在提炼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独特之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可大量使用案例教学。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案例主要应以国内外知名的大型连锁零售、餐饮、服务企业为主,案例来源比较丰富,资料比较全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可将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用案例解释有关理论,借助理论分析案例,并对当前国内迅速发展的连锁经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之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

《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特色还不够突出。从已有使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大纲、教材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教学内容与连锁企业的特点结合得并不十分紧密,有关连锁经营的运作特色、模式、各类方法究竟与其他企业有何不同之处,体现得并不十分充分,甚至与有些课程内容交叉。这说明对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本质分析还不透彻这也是当前我国在连锁经营领域研究的薄弱之处。其次,针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继续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安排适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模拟连锁企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参观、调研等等,以此增强学生对连锁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再次,精选案例,深化教学内容,将案例教学的特色继续发扬下去,并使之成为该课程的一大亮点。在众多的连锁企业案例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进行案例教学,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经验教训,特别应针对本区域连锁企业的实例进行研究。在每个理论教学知识点中穿插实际案例和认知调研进行讲解,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提高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的意义

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以往很多课程中都用到案例教学的方法,但是很多案例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听着起劲,听完后并没有领悟到精髓所在,没有自己的主动性,因此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来说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重要,选择的案例必须具备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同时利用案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密切关注目前连锁行业的发展趋势,加大对连锁各行业的了解,不断收集连锁行业的发展新动向,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纳,把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使案例紧跟时代脉搏。把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到各个小组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解决这个案例的问题中来,把那些积极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和不爱发言的同学相互组合在一起,让那些善于思考和发言的同学带动不爱发言的同学共同思考问题,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适时的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张弛有度,能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感觉到乏味。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过的便利店案例有10多个:快客、伍圆、光明便利店、易捷、罗森、良友、7-11、Familymart、今日便利、牛奶棚、喜事多等等。

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很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案例的选择,一是所选案例贴近生活,篇幅不过长,通过案例的引入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以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论证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二是应尽可能选一些著名案例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尤其是一些专题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连锁便利店经营”单元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了7-11在全球的发展历程案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连锁模式初创期的艰辛和规模化之后能快速扩张的原因。

案例资料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时采集丰富的实践素材编制而成的教学实践案例,这些案例教学适用性强,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及案例讨论,培养学了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每一部分模块教学中,教师都会精选内容新颖、代表性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知名连锁企业的实践案例,以该教学案例总结实践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关于连锁便利店单元的介绍中,对两大巨头“7-11”和“全家”的运营模式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案例,深入分析其运营模式,从而更好的理解了便利店的业态特征。

3连锁便利店单元认知调研实训的安排

调研前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对相关连锁经营基础理论知识的进行学习,尤其是对业态划分的标准、零售商的活动组合要素、连锁经营的总部与门店的分工等知识,这些都是案例调研的重点。

调研要由老师出面事前联系相关连锁便利店,并协商好参观路线及互动交流等相关事项。所选择多个不同经营模式的便利店,这样才能比较出不同店之间的差异性,否则很容易由于参观业态单一给学生造成对不同便利店的片面理解与误导。本课程中联系学校附近6家不同的龙头连锁便利店企业(包括快客、易捷、罗森、良友、7-11、全家等),在连锁店相关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对门店、总部进行调研和访谈,统一调研完成后学生还可以在课后自己去门店观察总结。

调研之后由老师组织讨论,请每组同学发表调研收获与心得,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讨论结束之后,请每组同学就参观情况写出调研实训总结,要包括门店的差异化与各家企业的竞争定位、本地连锁便利店的发展情况、未来趋势等内容。

4连锁便利店单元学习之后对课程知识的更新

通过案例分析和认知调研总结,学生既掌握了书本上有关便利店经营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便利店经营的最新趋势方面的知识和实践。以下是课后总结出的便利店发展的四大趋势:

(1)便利店变身美食屋。“洋士多”里一定会有品牌特色的食品,尤其是饮品,价格相宜,而且在顾客群中颇有口碑。例如,喜市多、全家便利店都有咖啡类饮品的自有品牌,精选一些中西式、清真类的速食盒饭,7-eleven便利店有自己的冰沙以及鱼蛋、关东煮等轻食,oK便利店有“好知味”中央配给的食品自有品牌,提供柠檬茶、玉米汁、豆浆等多种饮料以及面包蛋糕类食品。一众“洋士多”都表示,从今年开始,“第三代店”在将会是他们以后扩展市场的主推店型。“洋士多”们所谓的“第三代店”,是指做熟食和饮品方面大做文章、扩大店内购物空间与休闲区的新一代店型,便利店内设置餐饮区及用餐区。目前的一个趋势是便利店向兼具餐厅功能的业态转变。这种业态模式的转变,可以让便利店实现销售额扩大,利润率也开始进入上升期。

(2)便利店以后将“一店多能”。90后消费者对便利店的依赖,除了满足基本需要的食物,现在还有它们便利的商务功能。其中,包括了羊城通售卡与消费、银联消费、电影卡、网游点卡、即开、鲜花代订、票务代售、emS快递、电话套卡和充值服务、拉卡拉等。

(3)便利店在升级硬件功能的同时,也开始注意树立“可爱”的品牌形象,以动漫元素包装自己。去年6月,罗森在上海推出中国第一家动漫主题的便利店――“奥特曼店”,11月开设“名侦探柯南店”,今年7月又开设了“火影忍者店”;全家便利店卸下“海贼王”装扮,摇身一变成了“哆啦a梦”主题店,门店上全是哆啦a梦主要人物的贴纸,货架上陈列着“哆啦a梦”毛绒挂饰、立体贴纸、魔法钥匙圈等商品。据罗森方面透露,“奥特曼店”和“名侦探柯南店”的日均销售额是普通便利店的1.5倍。

(4)便利店成为茶餐厅或咖啡厅。7-eleven便利店在台湾,7-eleven有自己的咖啡品牌,几乎成为咖啡店的代名词。喜市多便利店提供座位区,高档的装修宛如咖啡店,依商圈需求来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让顾客享受便利。oK便利店增设茶餐厅的卡座,部分门店提供免费wi-Fi,并且增加更多的会员服务。全家便利店作为首先在国内推出休闲座椅的便利店,正在进一步提升休闲座位区,拓宽购物空间,目前的展店计划里,只会开附带有座位区的三代店型,新开门店店铺面积会比较大。参考文献:

[1]郭伟.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教学改革探索.企业研究,2010(08).

[2]周颖.关于提高《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