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7:41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1

【关键词】机械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大中专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紧张,但机械类毕业生却普遍因为机械行业发展景气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车辆工程等热门专业,毕业生的供需比例甚至高达1∶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械类学生却并未将这一优势保持到职业生涯的发展中去。本人作为一名机械类院系的学生辅导员,试图解读这一悖论,并探寻机械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之途径。

一、为什么机械类大学生就业后发展优势难再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致对学习生活缺乏长远安排,难有质的飞跃,与长于规划的文科类、管理类学生相比,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呈现劣势。原因不外乎两点:

1.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欠完善

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由于专业教师匮乏和资金配备限制,目前的工作大多停留在用几场讲座来宣传政策、制度的层面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习惯于对“事”而非对“人”的机械类学生很难自发地寻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规划意识。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待加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而在我国,大多数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即便在少数从学生进校起就施行生涯规划的大学里,学生每年修订一次的规划书也往往因为缺乏及时的指导,而让规划与行动渐行渐远,最终不了了之。

二、机械类大学生如何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该如何改变机械类大学生“求职易,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毕业生从专业特点出发,系统地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想“要什么”,还“缺什么”,要“怎么办”,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型。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入手,指导机械类学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科学评估自我,了解自己“是什么”

评估自我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等,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是否适合在机械行业发展、适合做设计还是适合做管理营销、适合研究技术的那个方向,做出一个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投放到有可能“出彩”的领域中去。

2.进行职业分析,弄清去目标单位该“干什么”

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机械类行业属于应用范围广泛的种类,机械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也相当广阔。在就业率多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因过度乐观而盲目,随便签一个单位了事,上岗后却感到并不如意。其实,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企业和单位进行职业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职业发展前景等;不同类型的单位对求业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在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机械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只有这样,在临近毕业、面对蜂拥而至的就业单位之时,机械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

3.确定职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确立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关键是要确立好目标。任何人的职业目标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制约,大学生制定职业目标时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又分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短期目标则一般是近期素质能力的提高等。大学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的好时机,把握好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前要培养的技能和其他必备的素质能力,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奋斗。

4.理性剖析自我,发现自己还“缺什么”

全面提升自我,有的放矢增强职业发展能力。

在明晰了机械类学生共同的不足之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引导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1)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机械类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整合文化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

(2)加强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有:加大实验实习课程的比重,让学生认识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紧密关联;举办类型多样的创新大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相关企业联动,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成长等。

(3)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更好地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2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75-02

我院作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于2010年2月派遣部分教师赴德国的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模式学习。本次学习直接涉及德国职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其实施有了具体的了解。

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必须按照各州的官方指导文件制定,官方指导文件对各专业必须开设及有选择性开设的课程(不能理解为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门课所讲述的内容、上课时间及课时数也有具体的说明,但对所选的教材不作规定,各学院在那些选择性地开设的课程方面也有所不同。德国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州是巴伐利亚州,其官方指导文件的制定、者为“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http://isb.bayern.de)上详细列出了作为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各专业、作为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各工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由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学院及企业界有关人员组成。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两年)的教学计划如表1、表2所示。其特点是:

1.注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德语、英语、数学及物理都是典型的文化基础课,其课时都很多,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29%,特别是英语、数学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2.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工程力学、工程绘图、化学与材料科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33%,工程力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每学期有5课时,机械零件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3.开设与企业、社会的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经济和社会学、心理学、工业管理等课程,其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企业与社会。

4.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如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15%。

5.重视环境保护及新材料、新能源的教学,开设如环境与质量、新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等课程。

6.不以学期划分每门课的授课时间段,可在每学期交叉授课,如机械零件及英语等课程。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是在职业学院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其教学计划(一年制)如表3所示。

其特点是:

1.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手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机床的操作占了相当多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1%),如零件制造手动工具、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制造、普通机床机械部件制造等。

2.注重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而非数控机床的原理,因为作为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主要能力在于数控机床的使用,而不是数控机床的研发、改造及维修。

3.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都以单个机械零件的制造作为基础,再到有配合关系的机械部件制造,将公差配合的概念贯穿于零件的制造过程中。

4.侧重于零件制造全过程的教学,从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管理、制造、零件检测,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教学为课程导向。

5.非常重视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的教学,因为数控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在教学中同样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另外,还需通过由德国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考试,取得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职业资格证书。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启示意义

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同时参考德国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由州政府颁布各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因此,各职业学院或职业培训学校都有法可依,做到各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大致相似,又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一个统一、明确、具体的指导文件,使得各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差别很大,而且每个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是最合理的,甚至为了一些概念随意、频繁地改变教学计划,但少有真正的特色与精品。

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后,就没有太多机会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另外,在学校里打好理论基础,有利于工作之后的继续学习。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对其大幅度地删减或压缩,所谓以“够用”为原则,很难明确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为“够用”,对专业基础课也进行压缩,将其“揉和”到专业课中,不能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

德国在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中有“二元制”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主体,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中,“二元制”教学法才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另外更加强调的是项目教学法。我国各职业技术学院陷入了对一些名词解释的困惑中,如“二元制”、“工学结合”等,大家一味地跟风,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工学结合”。有的学院简单地将一门课集中到几周上完,全是“学”,没有“工”,教师、学生都叫苦。这样做违背了教学规律,如同早、中、晚三顿饭都放在早上8点,连续吃饭,而且仅有一个品种的饭菜,其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学校即使有“工”,但很多时候都是到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企业中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简单工作,有时甚至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最后变成了“空学结合”。因此,对待“工学结合”,应按照硬件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在硬件上不能过分依赖企业,因为企业所投入的硬件,首先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学校则应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硬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互利互惠,同时配合有效的管理。

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式及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旨在理清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严谨地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规律办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2]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158.

[3]程忠国.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87-90.

[4]孟利前,肖海峻.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155-157.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3

1突出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服务机械工程专业教学

改革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深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室建设促进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促进机械工程的实验教学,促进机械工程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适应就业需求,适应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在全面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已有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扩建和增建了以机械工程为主体的机械设计、制造、加工和测试、模拟试验、机械机床加工、机械机床制造等实验室,以满足机械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

加强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规划除上述实验外,还在学院综合实训中心建设以机械研发为主体的机械工程研发中心,以配合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实习、科研工作,促进机械实验的教学工作,同时,合理规划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并将其纳入学院实验室建设的长远规划之列。

建立与之配套的机械工程实验室规则与制度,规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工作为更好地做好和发挥机械工程的实验教学,我们在完善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教学规则的基础上,层层建立机械工程实验制度,并结合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做到层层落实到位,做到制度到实验室、实验台,制度到每一位学生手上,规范学生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促进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做好机械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监控,及时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在机械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实验日志制度,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监控,对出勤、教学组织、实验效果和实验仪器保护、卫生、安全等各个要素进行检查,以有效保障实验顺利、高效进行。

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将实验教学纳入全过程教学管理,既是对实验教学的促进,也是教学监控的必然。我们通过组织实验教学,并把实验教学成绩、学生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既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开展,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了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2重视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保障

扎实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以学院实习基地为依托,强化机械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教学、科研的双丰收。

与寿光市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每学期依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都安排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企业的实习车间、厂房和机械加工岗位进行为期的4周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工人师傅的指导与加工示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软件园为依托,建立科研与研发平台,助推实习基地向研发型方向发展目前,寿光市软件园内有大小机械研发企业近20家,这些企业既是机械研发的龙头企业,也是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接与操作能力提高的良好平台,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对接,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基地关系。高职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可定期到基地进行实习,从事机械加工、研发与操技能的学习,并为就业选择创造一个良好基础,同时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不仅是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也成为教学科研的平台。

走多元化基地建设的新路子依据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和现行的办学政策,先后与潍坊、寿光等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关系,学生可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到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加工、制造、营销等学习,既丰富了学习生活,也强化了学生对机械专业的认知,为专业实习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保障。

3以实验、实习教学为抓手,促进学生迅速成才

实验、实习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加强实[第一www.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验、实习教学就要改革课程设置、改革,合理规划基础与实验课时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理念,从全面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素质的理念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注重高职机械工程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时的比例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1:1,突出专业课的实践性,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将实验教学纳入基础理论教学之列;通过实习教学,有效组织学生上岗实习,向工人师傅学习技能,向企业管理者学习经验;通过针对性训练,如操作机械设备、研发新的产品、加工和制造新的机械工程模具或者直接从事机械工程的生产过程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生产的基本技能。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4

农业机械化职能总体上讲属于经济职能的范畴,不同农业机械化职能的内涵包括社会经济战略研究层次,组织管理层次和经营管理层次。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又是有限的,的职能也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农业机械化职能。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机械化公共服务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部门是不能与之完全脱离的,仍然负有绩效管理的职能。

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公共管理宏观调控的职能,确立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标准,向广大农民和机手提供充分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信息,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协助广大农民和机手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部门应建立广泛的协商机制,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应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为依据,促进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的不断改善,提高服务的质量。

2、农业机械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模式

农业机械化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农机服务产业化严格地讲应是农机服务体制产业化。农机服务产业化应具有以下特征:农机作业的计划制定和实施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农机作业服务突破地区界限,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从自用走向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机科技普及化进程,区域性合作不断扩大,现代信自、技术在农机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可以实现小生产与人市场的对接,可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可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可以使农业产业化的链条大大拉长,是当前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基本矛盾的有力措施。

科学高效的服务是减少产业组织的交易成本和制度变迁代价的最有力途径,是农机服务组织与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应面向机手的多层次需要,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手段,需要合理布局,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浪费,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农机服务业的正常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机行业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的必由之路,其具体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机服务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农机人户和农机服务协会以及农机服务联合体。为解决农民劳动力转移和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农机服务产业化能够兼容不同的农业生产规模和经营体制,即社会化服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能够形成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使农机经营者的目标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相统一,可以加速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逐步建立起持续、稳定的农业机械化投资和发展的运行机制。

3、农业机械化改革发展现实途径

统筹规划,确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战略地位,因势利导,培育好农机服务产业主体,完善扶持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保护政策和配套措施,规范管理,保持农机服务产业化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保障农机服务业发展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对农业及农机化所投资金及时到位和高效应用。理顺农机管理体制,恢复县以上农机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体制,恢复农机安全监理行政执法部门地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结合县乡机构改革,理顺乡镇农机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设立农机化区域服务中心,防止党和的形象遭到不应有的损害。

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有偿农业机械作业服务,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鼓励农机跨区作业并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要求各级和有关部门要加强跨区作业的组织与协调。鼓励和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在扶持方面,应采取积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措施。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5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保护其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是由国家、社会和主办单位扶持,承担安置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就业为主,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第三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

第四条根据安置职工子女就业的需要,各地机械电子行业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要积极兴办和支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并在开办条件、场地、产品项目、资金、物资、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五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地行业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应维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自,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划走、上收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劳动就业服务企业隶属关系及任意摊派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机械电子行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在行政上接受各地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及主办单位的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地方劳动部门的综合管理。

第七条机械电子工业部对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实行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就业和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政策和法令,并制定机电行业管理办法;

(二)建立健全机械电子行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网络,沟通渠道,协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各有关方面的关系;

(三)依照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维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指导机电行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和经济技术联合,组织产品展销、技术咨询和信息交流;

(五)组织技术、业务培训;

(六)协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划类工作,负责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有关业务的管理、协调和性质认定工作;

(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八条机械电子工业部人事劳动司负责第七条各款项的有关工作。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机械电子厅局(公司)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对本系统、本部门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企业贯彻国家有关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安置职工子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

(二)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生产技术发展规划和培训安置计划,并要把巩固与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工作列入考核主办单位工作成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向有关部门反映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意见;

(四)建立本地区、本系统机械电子行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

(五)负责本地区、本行业系统所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企业开办的管理工作;

(六)组织指导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和经济技术联合;

(七)指导和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

(八)依照国家有关法令、法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九)组织业务、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

(十)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疏通资金、物资渠道,组织新产品和科研成果鉴定,会同地方劳动部门组织企业性质认定工作。

第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机械电子厅局(公司),应由处级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在业务上接受部人事劳动司和当地上级劳动部门的管理。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可依据企业规模建立管理机构。

第三章主办单位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关系

第十一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接受主办单位的行政领导。

第十二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经济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与主办单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第十三条主办单位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主要职责:

(一)要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列入本单位总体规划,领导要定期研究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工作,经常进行检查指导,要制定本单位待业子女安置计划和集体经济发展计划;

(二)筹措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开办及发展资金,审核新办企业的工商登记手续,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

(三)根据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安置任务,提供适当的安置扶持金;

(四)为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安置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对投入的场地、设备、技术等合理作价,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一次或分期偿还;

(五)指导、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六)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有能力承担的配套产品、加工任务、外协产品、服务项目、基建任务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七)选派并培养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帮助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八)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为主办单位配套加工的项目,主办单位要保证材料供应,并尽可能调剂部分材料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边角余料、闲置设备等优先照顾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运用自身条件帮助扩大销售渠道。

第四章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

第十四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五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厂长(经理)可由主办单位推荐、招聘,或经职工(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同意备案后,由主办单位任命,其他干部由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自行任免。

第十六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厂长(经理)实行任期负责制。在任期内,无法定理由不得擅自免职或调动。

第十七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积极培养选拔集体职工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第十八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规格可根据其承担的安置任务和企业生产规模大小,按国家和部有关规定予以认定,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管理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支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兼顾,既有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安置职工子女就业;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充分依靠主办单位和行业优势,在坚持为主办单位配套服务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发展多种经营。有条件的企业要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以不受地区、行业、所有制的限制,实行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以发展生产;

(五)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十条劳动人事管理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按照灵活方便、合同管理、骨干稳定、合理流动的原则,自主选择用工形式;

(二)有承受能力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适当安置主办单位的富余人员,主办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安置条件;

(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需要,经上级行业管理部门批准,招聘一定的比例的懂管理、懂经营、懂技术的业务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四)由主办单位委派到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工作的全民职工,保留其全民身份,在晋级、考评专业技术职务、评选劳模等方面享受主办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五)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根据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在企业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自主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工资,奖金分配形式和办法;

(六)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生活和劳动保险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逐步完善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

(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人技师评聘工作;

(八)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和机械电子工业部授予先进称号的个人,可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晋级;

(九)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搞好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职工的技术、业务等专项培训,对于关键岗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试,没有岗位合格证的人员不能上岗。

第二十一条财务管理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服务公司集体企业会计制度》等法规;

(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办法;

(三)认真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按时上报各种财务报表,严格划清两种所有制界限;

(四)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审计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审计机构。

第二十二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职工集资、入股等形式解决部门资金来源,具体分配和偿还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三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要按照中共中央〔1989〕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保证党组织在企业处于政治核心地位。要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立党的专(兼)职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党务政工干部,专职党务干部的比例一般不超过职工总数的1%。

第二十四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贯彻执行机电党组《关于加强机电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努力搞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十五条针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青年职工多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教育,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加强“四有”队伍建设。

第二十六条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要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廉政措施,教育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办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地机械电子行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部门可依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如有与国家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规定为准。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6

一、传统课程体系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只注重陈述性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与生产实践相匹配的过程性、应用性知识。

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创新开发

1.开发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坚持以企业与学生需求为中心,以职业性、应用性、岗位性、区域性为原则。

2.开发思路

本着“教学内容符合职业能力需求,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需要,教学手段服务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见图1),将机械制图、autoCaD、工程力学、公差与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等传统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与综合性排序。

3.开发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开发流程为:调查岗位需求—重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工学结合载体—设计工学融合情境—完成学习工作任务—实施过程性评价—提高学习能力。主要步骤如下。

(1)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岗位能力需求。通过与企业专家的深度合作,分析与确定机械制造类专业在企业岗位(群)中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需求,见表1。

(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设置体系,分析、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造技术学习情境,探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载体,梳理、提炼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见表2)。

(3)重构学习内容——探索工学融合的学习任务。按照职业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核与评价,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标准。

三、机械制造技术学习情境的设置

机械制造技术以机械图样、常用机构、挠性件传动、减速器等学习课题、工作任务、案例分析、产品制造为载体,通过4个工作项目、20个工作任务(见表4),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及态度。

四、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实施

1.教学组织形式

(1)教师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速记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能力水平,将学生按4~6人/组的规模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

(2)分析典型学习任务。课前,教师引导并分析学习情境的基础点、疑难点、关键点、目标点,并组织各组学生通过分工与协作、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学习与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协调能力与专业能力。

(3)编制与完成学习计划。教学双方坚持基础点分工学、疑难点定人学、关键点讨论学、目标点交流学的原则,编制学习计划,并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6个工作步骤完成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

2.教学基本模式

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任务聚焦知识以及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一个完整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内容,获得操作技能。

3.教学成果的评价

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等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的组织、学习、沟通、合作能力;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控制与检测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参与工作任务的情况、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7

技术型技能人才侧重于设备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环节,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机械属于技术密集型设备,无论是在设备的制造、销售还是使用与服务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个技能型工种的配合。当前,与工程机械技能人才紧密相关的企业其主流依然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两大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其他如工程机械销售企业、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与排障企业也正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根据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与兄弟院校进行的工程机械企业联合调查和行业资料查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分工越来越细,而最为主流的新的职业方向为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

1.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方向。2010年6月6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一项提到的第一个领域便是装备制造领域,而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所有工程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作者主要在是在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中工作。在受访企业的反馈意见中,从业人员大体存在学历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意识薄弱、业务技术不精熟、责任观念不强等问题。综合部分受访相关企业的调研反馈,在此列出产品装配与调试从业人员的大致情况。(见表1)。

2.工程机械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方向。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机械作为生产工具的核心价值是不能影响客户的生产活动,因此,在产品质量趋同的情况下,销售模式的关键在于服务水平。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机械产品50%~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能否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销售服务体系,是决定我国机械工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作为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其工作面覆盖产品销售企业、产品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随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对降低销售、服务成本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要求此类人员必须既懂技术,又会销售。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式向绿色环保、精细资源模式转变,相关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成本和资源的管理,工程机械的维修和再生技术愈发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国内开设工程机械行业的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由于没有专业对口人才,很多企业只能无奈地在“市场营销”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中选择,由此可见,该类人才缺口极大。

3.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方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型机械设备不断产生。特别是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已代表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使工程机械逐步实现向全自动、机群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向发展,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侧重于产品的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在调研中,很多企业表示该方向上的技能人才缺失比较严重,部分企业甚至反映其从业人员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4.机械化施工技术方向。随着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器日益复杂、施工技术日益先进,而现有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低下,早已显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才的资源层次上,国外的工程机械产品对操作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其学历要求起码是在本科以上。而目前在国内,操作工程机械产品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很低,以中学文化层次为主。根据我校与兄弟院校进行的联合调查,在东部地区几个省份(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工程机械产品的操作与维修人员中初中文化层次达到35%左右,高中文化层次为45%左右,其余多为从事工程机械产品操作工作多年、学历偏低的从业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几乎为零。而在这其中,中级工约占14%、高级工约占8%、技师仅约占2%,其余则多是无技术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数据统计反映了当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产品操作人员的大致状况。

在从业人员的培训上,目前国内在除了挖掘机等部分产品项目上有专门的培训学校,以及部分产品由厂家提供培训外,多数产品的操作手没有任何培训机构予以指导,新手都是由相对有经验的师傅通过传统的“帮传带”模式教育出来。受访企业中,操作手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0%,能够按照规范进行设备正常保养和维护的仅为35%。仅仅依靠工地上的师徒相传,未能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掌握必须的安全规章和操作规范,势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埋下重大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在相应的工作内容上,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产品操作人员仅能进行单一或部分类型产品的操作,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很多操作手大多不会进行简单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工作,甚至在遇到故障时,不能感知。即使能感知到故障的发生,多数会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不理会或者通知企业售后服务部门来进行处理,影响了机械效能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

5.公路养护排障机械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客货运输量也在急剧增加,给公路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公路管养工作也愈来愈显得重要。李盛霖在2011年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为398.04万公里,绿化里程数204.45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数的96.9%和49.8%,比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2和1.3个百分点。公路管养工作愈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公路养护企业也随之不断产生,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从2006年起,工程机械保有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为413万~447万台,而到2011年底,国内使用期限内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则跃升为504万~547万台。与此同时,需要的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远超过400万,装配与调试人员超过30万,其他还有营销人员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等。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在600万左右。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月持续走高,行业求职者在活跃期集中出现在春节后至年中7月份间,其他月份相对平缓。而图2显示,求职者的增幅无法满足企业招聘需求,工程机械行业人才供给压力依旧存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于2011年7月的“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是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因此,知识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相对较明显的增长,其中对研发骨干、创新力量的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幅趋势,创新型应用人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研发生产企业的重要培养和争夺目标。

结合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现有人才结构,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辅助,加强产教研融合、优化研发环境、提高研发扶持、强调研发培养、重视可持续化发展是保证研发和设计力量合理发展并延续的必经之路。技术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调控、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其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考虑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变,技术型人才的结构优化、质量精强、数量提高将势在必行,最主要的需求将集中在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前述五个职业方向上,而提高技术型人员的质与量,在于培训和培养的有效开展。

虽然,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已经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一大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对于工程机械的制造与使用企业来说,仍远远不够。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大专院校并未开设规范的技术工人培训专业,而在技工学校的专业目录中,仅有筑路机械操作与维修专业。就江苏而言,全省范围内开办筑路(工程)机械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仅有江苏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等3家及少数短期培训单位,上述学校培养能力之和年不足400人,远远不能满足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训和培养的范围和深度仍需有效提高。

根据上述分析,进行工程机械(包括筑路机械)专业群建设,大力推进具有实用意义、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新职业方向建设,则能有效推动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满足工程机械行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当前,国内技工类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乃至高等职业院校均未开展这项工作。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8

成功往往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每个人都憧憬着未来,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精彩而有成功。但是成功的人生,需要

>>思考:开启睿智人生舍得的睿智人生淡定从容睿智人生迷哥的睿智人生高三,从规划起步李纯鹤:稳健经营睿智人生风趣,邓小平睿智人生的另一面让音乐去影响孩子们的睿智人生睿智人生领袖风范雷诺商务经典的博鳌之旅中国版401K计划起步新“首富”的财智人生杨子仪:创智人生别样精彩中英财智人生pK平安智盈人生佳能商务:三年转型计划起步一个“饭桶”的财智人生周斌:千山独行机智人生人生,从乡间起步重建规划踌躇起步睿智、深情的人生解析关注社会人生展示睿智才情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发现我们市的机械行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很有前途。

我的学校是无锡知名的高职学校,特别是机电系不仅在技能大赛中成绩卓著,还是培训师资和培训比赛输送人才的基地,在无锡有不错的口碑,借助学校的声望,我觉得以后毕业时会助我一臂之力。

我的家庭也大都从事这个行业,阿姨姨夫多年从事机械加工,父母也是和这行沾边,我学机械能最迅捷地了解这行的信息,还能利用父母长期积累的人脉资源帮助我在毕业后迅速入职。

我自身对机械行业的热爱,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今天,我很有信心在这个专业上闯出一片天地来!

确立目标找到指路灯

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我如鱼得水,开始了自己的别样人生阶段。在这里我很有尊严地学习生活,在这里我慢慢成长,开始思考人生。一直以来,我渴望自己能和阿姨姨夫一样有自己的一份产业。当我坚定走机械类专业这条路以后,我便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赶超阿姨,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机械厂!

说实话我定下这个目标是也被自己吓了一大跳,凭我一个职校生,何德何能竟然夸下这般海口。但冷静分析后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错。

我的目标很可行

有市场有需求我信心百倍!

无锡的机械行业有很多大型企业,与他们竞争显然不明智,但是我发现有很多非标准的零件,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零件有很大的需求。可是生产厂家却并不多,阿姨的机械加工厂是做这个的,每年许多订单因为超出了生产能力只得放弃。而那些企业不得不到外地去找供货商,如果我学好数控技术加工,学会编程,学会操作,接这些订单应该有相当的把握的!

有后盾有支持我成竹在胸!

晚饭时间我跟长辈们谈起我的职业目标时,我胆怯地说起打算,没想到得到了长辈们的强烈支持。他们热情地话语让我心中无比温暖,我想当我迈开人生这一步时将有强大的支持!

有梦想有激情我前景广阔!

年轻人渴望成功的激情鼓舞着我。我对数控机械的狂热激励着我。很多人事业不成功往往源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烦,工作自然做不好。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深知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只要我坚持,坚信爱拼就会赢,我相信我的职业目标定会实现!

我离目标还很远

我深知明确目标很容易,可一旦实施一定会遇到很多挫折,只有认识到困难我才能早作准备,未雨绸缪。

脚踏实地不做空想家

根据心理学的论断,只有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目标是最科学的,最具有可行性的。审视我的职业目标,确实有遥不可及的感觉,但是如果我把这个目标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分解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为此我从进校开始就给自己定了3个五年计划。只要我能认真地走过这几个五年那么我的目标就近在咫尺!

我的“一五”计划(2010-2015年)

我的“二五”计划(2015-2020年)

我的“三五”计划(2020-2025年)

我长远计划(2025年-)

评估和调整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9

(一)企业社会责任

按照概念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首先是企业社会责任,其次是企业社会回应,再次是企业社会绩效,最后是企业公民等方面的文献。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及界定方面,大致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了解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概念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照着讲”,目前发展到“接着讲”阶段。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说是一个现代意义的概念(Lee,2007)。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员工)是企业关键利益相关方,企业选择与人力资源为合作伙伴,通过人力资源来连接其他利益相关方来实现组织目标。企业通过选择员工作为战略性合作伙伴,从战略高度选择履行对人力资源(员工)社会责任来实现组织绩效的目标。同时对企业社会责任维度的界定主要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以及自由材料责任。

(二)人力资源管理

美国在其长期的企业管理中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学科,即职业生涯规划。道拉斯?霍尔是一个美国的行为学家,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某人一生中所有活动的集合,而职业生涯管理就是员工在企业的帮助和指导下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逐步实施的活动。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形式有两种: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人力资源政策或实践是执行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职能活动的载体,企业对员工承担社会责任终究是要实现盈利,企业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活动来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满足员工需要,把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对人力资源投资和开发手段,以此为契机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激励以实现组织盈利的企业社会责任目标。因此在本文研究中,将员工视角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作为中介变量。

二、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该研究的第一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5个子假设:

假设a:医疗器械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

假设a1:医疗器械企业经济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

假设a2:医疗器械企业法律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

假设a3:医疗器械企业伦理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

假设a4:医疗器械企业自由裁量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

假设a5: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职业规划与发展

医疗器械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劳工问题全球化、劳工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各利益相关者推动员工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标准化等大背景下,企业逐渐从形成“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向构建“员工社会责任战略定位”转变。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B: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员工职业规划与发展受企业规模调节,企业规模越大,正向影响越大。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在样本选取上着重对企业规模进行强调,以员工人数来判定企业规模大小。具有清晰企业战略的企业才能作为调查对象。鉴于医疗企业的行业特点,笔者选择在医疗企业聚集园区选取样本。本研究总共选取和调查了不同规模和运营年龄的215家企业。

(二)统计分析

本文研究的问题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因此能够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来验证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假设。这里所说的模型就是指将潜变量(latentvariables)和观察变量(observedvariables)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用系统的方式描述出来。

在进行实证研究前,应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取得的相关数据,以此来辨别针对观察变量设计的选择题目鉴别度如何,也就是说选择题目能否将不同被调查者的反应程度准确鉴别出来。独立样本t检验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将量表中所有选择题目的总分统计出来;第二步,求出临界值,即分数高低排序的上下各27%处的分数,其中低分组临界值为143分,而高分组临界值为186分;第三步,将高分组设为组1,低分组设为组2;第四步,找出组1和组2在每个选题中的差别。最后运用SpSS统计工具获得结果。本研究中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问卷设计的各选题的鉴别度都比较好,可以将不同被调查者的反应程度很好地鉴别出来。

四、结论

机械行业的职业规划篇10

关键词:农机维修;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39-1

1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实施农业机械维修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何减轻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农业部门长期解决的问题。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拓展了农业机械使用的宽度及深度,同时农业机械在使用中,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和老化,这就需要农机维修业为其恢复机械性能。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和维修,不仅延误农时,给农民造成一定的损失和机械的浪费,也会直接挫伤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积极性。有农机维修企业做后盾,农民可安心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从源头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对农业机械化可持续使用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1.2实施农业机械维修是农业机械可持续使用的首选途径

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疲劳磨损或毁坏,已改变了机械设计性能,为恢复机械使用性能而对整台机械或总成部件更新又不现实,只有采取修理途径来恢复机器的使用性能。由农机维修人员对故障机械及时修复,使其尽快恢复良好的技术状态,不误农时,及早投入农业生产;由农机维修企业对故障机械实施修复术,农机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增加收入;由农机维修业为农民朋友实现了农业机械可持续使用愿望,为后续农机发力。目前,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已经呈现了“耕田不用牛、挖渠不用锹、浇田不用挑、播收不弯腰”的景象,这与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壮大及农机维修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1.3农业机械维修是对农机动力节能降耗的有效手段

能源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国家提出建设节能型社会,并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提出了今后建设工作的重点,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农机维修业的宗旨是以养修并进,恢复机器“元气”为出发点,确保了机械的完好率和可持续使用效能。恢复机器的设计能耗。旧件修复,不仅保留整台机器的材质及零件的精度配伍,还维持了整台机器部件的同等使用寿命,从而也降低了农机再投入成本。由此可见,农机维修业对有修复潜能的农业机械具有投入修理成本少、降低油料消耗明显、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延长整台机器报废期等优点。因此,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是节能降耗的需要,也是农机化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乡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机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管理、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同时,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中长期规划,区域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建设。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能满足农民“就近省时、质量好、花钱少”的心理;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业投入产出的效益原则,即引导维修业户区域合理性建立维修网点、投资规模,确保维修企业的工作量及经济效益。三是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要有专人管理,制定有效的工作职责,设立健全的业内档案,有效地指导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2.2制定农机维修质量标准

目前,农机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拖拉机、柴油机及耕种收机械维修质量标准,提高维修业者的可操作性和农机手的质量鉴别能力,减少因维修质量鉴定不清所引发的纠纷,维护农机手和维修企业的权益。县级农机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农机维修企业的监督管理,履行对农机维修企业的审定、维修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和维修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职责,同时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3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每年的培训工作中,要涵盖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还要以多渠道、多形式、多目标进行。一是培训工作同“阳光工程”结合起来,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二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操作、边指导,启发式教学,让学员多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学到新东西。三是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结合起来,搞好岗前、岗中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确保培训实效。

2.4年度实施农机维修企业资格认证审核

农机维修企业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强化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农机部门应与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取缔无资质、无照经营企业,对农机维修企业进行跟踪监管。加强对企业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工的技术培训,年度要对企业的资质认定和维修人员的职业资格实施审核制度。确保农机维修企业的等级不“缩水”,同时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让维修质量和农机户的权益真正得到保证,打造农机维修企业优质服务、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优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