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7:36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1

关键词:垃圾分类;问题;改进措施

1引言

中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开始影响城市人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上海市突出的环境问题。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大超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2011年上海市政府将全市10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同时,垃圾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明。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被列入上海市政府2012年11项实事工程之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垃圾分类推广亟不可待,其有效推广取决于政府、市民及有识之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重视及推动程度。因此,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

2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根据团队的社会实践实地调查,生活家庭垃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约占31%,其次是包装袋以及包装盒等干垃圾,占23%左右,调查结果最少的是诸如废旧电池以及电子类垃圾产品,占7%。餐厨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很大比例,但其含水量大,热值偏低,并不适合焚烧;如果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则容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所以将厨余垃圾分类出来非常必要,利用生化技术将餐厨垃圾变为生产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原料或有机肥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

2.2上海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目前,上海市垃圾主要的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以及临时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填埋量占了一半以上,焚烧量占15%,生化处理量约占10%,目前,上海市共有8座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其中包括填埋场,焚烧厂,以及生化处理厂。

2.3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办法

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干湿分类”,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第二步是在其他垃圾中,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垃圾、废旧衣物四类。干湿垃圾桶全小区覆盖,其余四类垃圾桶在社区定点设立。政府订购垃圾桶、垃圾袋,由居委会免费发放一个至每家每户,垃圾袋的颜色和垃圾桶的颜色是配套的,用来区分干湿垃圾。可以看出,在投放免费垃圾分类用品上政府开支巨大。

2.4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及监督办法

社区通过发放免费垃圾桶和垃圾袋、发放宣传册、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楼组长会议宣传、各类小区宣传栏等办法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度及参与度。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居民认为自身才是垃圾分类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团体,可见,要提升垃圾分类正确率及参与度最关键的是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5上海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

2.5.1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概览

下表1所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的部分居委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由团队调研、采访所得。可以看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居委也不超过两年,但其80%~90%成果已经相当可观,即使是2011年4月份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的准确率也达到了60%。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是新开发的城区,其垃圾处理配套设施都是新建的,这对于其垃圾分类的指标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其常在人口少也成为了指标高的一个原因。

2.5.2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新江湾城社区的可降解垃圾袋是由政府统一购买,免费发放给居民的。长此以往,政府财政将不堪负重,因此让居民主动参与进垃圾分类才是解决方法。从调研的数据看到,目前已经开始购买可降解垃圾袋的群众占到总数的41%,可见新江湾城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很高。然而,有18%的人不愿意购买可降解垃圾袋,希望居委会能长期供应,具体数据如图2。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相关政策出台,让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自觉上,大部分的居民是愿意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的。

此外,团队对社区居民日常垃圾分类习惯和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做了调研,具体数据如图3、图4。从以上两张图表中能看到,新江湾城社区超过半数的受访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社区垃圾分类的推行政策十分了解的也占多数。然而,可以看到,在受访居民中仍有23名居民根本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推行办法,这说明社区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6社区垃圾分类采用激励办法

在走访中发现,除了一套广而告之的宣传方法,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是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砝码。将社区垃圾分类激励办法归纳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进行示范家庭、示范楼组的评比。另一类是在社区中对每户进行绿色账户积分,居民通过垃圾分类行为为账户加分,一定量后可兑换礼品。奖励额度并不高,评比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意在营造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根据团队调研数据,总结得社区各单位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2.7对于新江湾城社区及控江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比较

本次调研的两个街道一是新江湾城社区,其大部分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已将近两年,最短的也有一年多,是杨浦区第一批试点小区。另一个是控江社区,团队调研的是即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因此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进展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现就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归纳。

在调查什么是当前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区的居民都把公民意识淡薄放在第一位,分别占到56%,和34%,大多数人都不把垃圾分类设施作为选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实施不是我们能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的提高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问及什么原因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的时候,分别有40%和32%的人选择开展宣传与指导,对比情况发现,两个小区居民都表现出差不多的意识,少部分居民觉得将文明户的评比纳入其中是可行的。

在问及那些团体能在垃圾分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时候,两个小区的居民意见大致出现了分歧,控江社区居民认为,环卫工人才是最好的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而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则认为,居民本身才是最大的先行者,不过,大家都认为,社区宣传员起到的作用是最小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区宣传员可能宣传不到位,亦或是宣传员任务比较繁忙

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其实都明白,垃圾分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污染,新江湾城社区的居民还有接近1/3的人认为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但是控江社区居民则只有少于1/5的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明,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确实更加先一步。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中,70%的居民是经常参加垃圾培训,而控江社区只有接近五层的人有这方面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新江湾城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是比控江社区的好。

在问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时,分别有接近70%的人都认为:无论垃圾分类政策有无,都会实施垃圾分类,因为他们认为,垃圾分类就是一个人素质。几乎没人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在问及大家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是否了解的时候,新江湾城社区65%居民是十分清楚的,而控江社区47%比较了解,再次验证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得确实比控江社区到位,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新江湾城社区来说,65%这个数字确实少了一些,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更加好的改善,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大部分居民的垃圾来源都是自身食物食品的残渣,但在调查中同样发现,诸如废旧报纸,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依然占到一定比例,而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直接丢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新江湾城社区和控江社区分别有70%和80%的居民垃圾一般只有一到两代,这些居民中,大部分都来自上海本地,接近一般的居民都生活在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而且,分别有85%和70%的居民是高中以上学历,不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都是女性,而且调查中也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女性居民愿意配合分析,也给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调查中,我们还做了年龄分成调查,单身年轻人在垃圾分类上做的不太到位,在一家三口之中,小孩子也是起到垃圾分类执行的重要因素。

3.1缺少政策扶持、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分类和减量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废弃物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主要通过一些临时收买点和拾荒者实现回收,低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而低回收价值废弃物占可回收垃圾量的50%左右,这些废弃物往往得不到有效回收。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其作为一种实施项目在进行推广,没有落实到有相关的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进行惩罚。这种单纯靠居民自主性进行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长久。另外,目前政府对街道的补贴相对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的开销实际上是杯水车薪,若街道长期免费提供垃圾袋及垃圾桶,则垃圾分类工作很难长久。

3.2宣传方式单一、力度小

目前,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在社区进行,显然,对于像垃圾分类这样庞杂的事业来说,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影响力有限。政府及社区协调性低,政府监督不力,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尚未形成共识,在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未能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急切性,很大一部分群体未能正确认知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同时,公众媒体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在深度、广度、频繁度上急需加强。

3.3三类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新上海人、年轻白领人、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目前小区主要住的是上海本地人,但是新上海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很多白领工作者,婚后育儿会叫老家的父母看管孩子,而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要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是相当难的。另一方面,根据调研,年轻白领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也很低,由于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时即便了解了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因为缺乏时间而疏于分类。流动人口,由于受到居住时长的限制,宣传资料往往发放不到他们的手上,更枉论进行垃圾分类了。

3.4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在赞同垃圾分类的居民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又受限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政府没有统一出台权威的教育资料,大部分的垃圾分类知识制品是街道自行摸索而得,但垃圾分类知识非常广泛,自制的宣传制品常有疏漏。比如厨余垃圾是指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但例如装豆腐的豆腐盒就不属于厨余垃圾。诸如此类是垃圾分类准确率难以突破的原因,加之中国市面上的产品目前不标明其属于何种垃圾,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难度。

3.5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到位

上海一两年前曾出现过居民完成垃圾分类后,运输的垃圾车将垃圾又混合装起的案例,而目前这样的现象仍不能杜绝。另外,由于物业公司与居委签的合约未根据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调整,合约中并未对其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明确和约束,这导致了社区垃圾桶卫生状况堪忧、垃圾车托运效率低下的结果。在采访中得知,目前生产可降解垃圾袋,即装湿垃圾的垃圾袋的国内生产商寥寥无几,因此可供社区选择的余地很小,居民往往得不到合适尺寸的垃圾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4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4.1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同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4.2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4.3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后,应切实落实每一项政策,其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将分选设施,收集设施,运输设施落实,垃圾袋分配到位。物业条例应针对垃圾分类的大方向进行修整,以满足新型社区的要求。可立法规定出售商品包装上标明垃圾种类,以便居民进行准确投放。

4.4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5结语

垃圾分类在我市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执行的具体效果不甚理想,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相信在全民的努力之下,必将迎来垃圾分类产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8):212~212.

[2]柳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9):57~58.

[3]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8):13~14.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2

关键词:环境工程;垃圾处理利用;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可持续发展

1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以污染物转移、集中处理为主,但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剧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不断增加,如果还是采取以上方式,就难以保障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以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1.1污染大气及水体

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且诸多垃圾容易腐败变质,会挥发出腐蚀以及刺鼻的恶臭味,这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呼吸健康,还会扩散在城市大气中,从而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1]。此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腐蚀物在降解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水分,不仅如此,径流水和自然降水也会进入到垃圾中,而垃圾中的水分在超出其最大吸收能力后,则会出现水分渗流并进入到地表水或者土壤中,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遭到严重的污染[1]。

1.2侵占土地并污染土壤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的是转移出城市内部,集中堆放在空旷处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不断增多,在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垃圾大量堆积的现象。在城市已无法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下,则会直接堆积到郊外的土地中,甚至是农田中,而这些没有处理的生活垃圾会严重影响农田等土地资源的保水保肥能力,使良性农田数量不断减少,由此引发了垃圾侵占土地以及污染土壤的现象,使城市建设陷入困境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

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加,给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为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的现状,探寻合理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环境工程中垃圾处理利用方法的分析

2.1城市垃圾量的控制方法

在城市建设中,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工程目标,关键在于控制城市的垃圾总量。城市垃圾量控制是指从城市垃圾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措施,降低城市垃圾数量,促使城市垃圾总量尽可能地减少。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为降低灰渣等无机垃圾的产生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应在城市内部推广使用燃气,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并注重燃气化、电气化的发展。第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虽然能够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捷,但其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巨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第三,根据区域实行地方立法,对垃圾处理进行征税,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2.2垃圾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无害化处理既可以降低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又可以降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控制,并推广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针对电池、灯管等危害性偏大的垃圾,采用单独处理的方法,避免这类有害物质危害城市环境。同时,针对医院、门诊产生的特殊垃圾,则要采取专门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引发其他污染问题。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广垃圾清运设备,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在保障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也避免垃圾集中堆放的污染问题。

2.3垃圾资源化及产业化处理方法

现阶段,可通过科技力量来提升垃圾处理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以此推动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产业建设。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质量,继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注重垃圾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4垃圾系统化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城市垃圾的生命周期,为此编制完善且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方案的执行效果,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的利用效果,应建立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队伍,通过有效地监督管理工作,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落实各项举措,以切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5其他优化处理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落实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垃圾处理监督制度,设置专业垃圾处理利用监督机构,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垃圾处理工作落实到位,以此提升垃圾处理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组合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利用工作,针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2)可由政府主导,建立线上、线下废旧物品交流交换中心,建立废旧物品评估机制,对废旧物品进行收存、评估、交换、处理,对评估无使用价值的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3)对城区内现有的小规模回收利用企业实行“减存量、控增量”,市场、环保、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现存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研究以及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省级地方标准,鼓励探索网联化和智能化回收模式;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托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进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工企业,加大政策扶持,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改善资源收集设施装备,提高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4)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部门可通过网络、公交车、电视等方式传播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使人们可以准确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本质区别,不断增强其环保意识,自觉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仅如此,为了在全社会中营造垃圾分类处理的氛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将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此外,为在城市范围内支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不断增加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放力度,针对不可回收垃圾应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处理,如堆肥、填埋等,而可回收垃圾应运到专业的回收处理厂。这样既可以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效果,又可以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并要有机整合城市垃圾处理和利用措施,以此提升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效益,为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3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环境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由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由环卫部门和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对垃圾处理场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垃圾环境管理行政部门、企业和公众都要参与管理。垃圾处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荣誉,而且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健康安全。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的思路

首先强化职能。应强化现有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强化垃圾处理场的职能,赋予应有的权力,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达到部级卫生城市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其次分类管理。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它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但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

垃圾基本上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三类:一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二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三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应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再次政策指导。环境行政管理是按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第四全民参与。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二、环境管理的途径

一是填埋。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二是堆肥。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的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与其他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三是焚烧。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用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四是再生。加工处理二次利用。

三、环境管理的措施

我国大中小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措施一般为“四结合”模式: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与行政处罚相结合;与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4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快速性;有效性

一、城市垃圾来源及分类

城市垃圾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或者城市日常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垃圾来源主要有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保洁垃圾和集团(学校、机关、工厂和服务行业等)垃圾。城市垃圾种类颇多,分类方法也存在多种。根据垃圾的可燃性能可将城市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按照散发热量值,可分为低热值垃圾和高热值垃圾;按照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在国内,参考城市垃圾处理方式可将垃圾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废物、易腐烂物、可燃物和其他无机废物。

城市垃圾的存在虽然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如果处理得当,不失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快速、有效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处理,对于保护城市环境、合理利用垃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式,其中填埋方式处于首位,高温堆肥方式次之,焚烧由于技术不全面、造成污染较大,使用比例最低。整体来说,由于城市垃圾无污染化处理方式和技术不完善,处理过程中管理不全面,在国内适用范围较小,而填埋处理费用低、操作便捷,容易受到采纳。但填埋对于土地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极大,填埋场的选址也极其困难。因此国内对于城市垃圾的处理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方面都不成熟。

三、城市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一)垃圾统一收集

对于城市垃圾的收集,我们一直采取统一收集的方式,并未对各种垃圾加以分类,分别处置。统一收集的缺点极大,首先统一收集的垃圾中会存在少量利用价值较高,可直接回收的物品,统一收集处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加大垃圾处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处理效率、提升成本。而且统一收集会使垃圾中携带一些危险物品,增加处理难度的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损害。

(二)缺乏资金支持,处理设备建设脱节

近些年来,尽管国家方面对城市垃圾处理越来越重视,投入资金逐渐增加,但各个城市垃圾处理方面资金依然捉襟见肘。作为一项公用事业,城市垃圾处理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于政府,几乎占整个投资额的90%以上,政府财政压力过大,已无法满足垃圾处理需求。而资金的缺乏必将导致垃圾处理设备建设的脱节,设备不仅难以完成更新换代,甚至保证不了其正常运行维护。

(三)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鉴于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公民尚未形成较为良好的环保意识,对生活垃圾随处丢弃的行为屡见不鲜。调差结果表明:大部分居民虽意识到乱丢垃圾行为不好,但却不能严于律己,仍乱丢滥倒。

四、提升城市垃圾处理效率措施

(一)垃圾分类收集

垃圾统一收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积极倡导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措施,合理回收利用资源,实现垃圾处理的效益最大化,快速有效处理城市垃圾。当前我国存在一些公司和个人单位回收废旧物品,但其通常仅仅局限于扩大经济效益方面,很少着眼于减少垃圾,保护环境方面,回收对象也过于单一,集中于金属、纸张等物质。国家方面应实行鼓励政策,扶持垃圾回收单位,实行分类收集措施,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

(二)健全垃圾收费制度

建立健全城市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对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生活垃圾处理收取一定的费用,既可以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缓解政府部门财政压力,保证垃圾处理设备正常运行和更新,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垃圾处理关乎你我。健全垃圾收费制度并严格落实,提升制度本身的执行力,对欠缴、拒缴垃圾处理费用的用户进行相应处罚,积极贯彻落实收费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缴费标准,多个层面提升城市垃圾处理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三)广泛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实现城市垃圾处理快速性和有效性最根本、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但也是操作难度最大,实施见效最为缓慢的方法。宣传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公众媒体途径,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杂志等媒体进行垃圾处理和环保等多方面的宣传,例如电视中放映公益广告,广播媒体中宣传环保重要性,印发环保知识宣传手册等,并且长期坚持,争取更好的宣传效果,提升群众的思想觉悟,形成更加良好的环保氛围。同时政府部门应从孩子入手,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宣传提升中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小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全社会环保意识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城市垃圾总量在10-20年间将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而不断增多,城市垃圾处理工作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采用有效的垃圾收集方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全面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将成为以后城市垃圾处理工作的重点,这些措施必将快速、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

参考文献

[1]张英民,尚晓博,李开明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管理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389-396.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5

关键词:环境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是人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许多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体制。由于目前我国垃圾的设施建设、收集处理、运行监督和宏观管理主要由各城市环卫部门主管,垃圾收集处理的环境管理实质上是由环卫部门及其所属垃圾收集处理单位实施的,收集处理费用由政府包办。环保部门除了对垃圾处理厂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监督外,几乎没有对垃圾收集处理进行环境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足够的收集处理费用、人员,垃圾收集处理单位重视的是数量,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考虑不多。垃圾环境管理除环境行政管理外,还包括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我国企业垃圾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垃圾环境管理也没有形成气候,参与机制很不完善。2000年建设部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等八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截止2001年底,全国664个城市建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740座,年处理量为7835万吨。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城市问题。

1垃圾分类收集中的环境管理

1.1环境管理必要性

试点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是提高垃圾环境管理水平的重大举措。垃圾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填埋垃圾。我国对垃圾环境管理实行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原则。垃圾分类收集既提高废品回收率又便于危险废物单独处置。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难度。首先垃圾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险废物如废电池、日光灯管和废油等,不利于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特别环境管理,并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其次,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并不十分丰富,垃圾混合收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浪费。垃圾混合收集不利于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回收和循环利用,降低了可用于堆肥和焚烧的有机物资源化和能源化价值。混合收集后再利用(分选)又浪费人、财、物力。再次,垃圾混合收集可能造成严重的交叉污染和二次污染。垃圾混合收集具有一次性投入和运行成本低,以及对人员素质和技术数量程度的要求低的特点。

与之相对,垃圾分类收集具有有利于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的优点,但具有投入人、财、物多的劣势。垃圾分类收集增加了垃圾收集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数量,要求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垃圾收集,同时增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国家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先试点再推广的政策,试点城市在法律政策、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实行分类收集规范管理。在条件成熟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2000年的分类回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废电池、废纸和废塑料。

1.2环境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各试点城市基本上将垃圾分为有机垃圾、危险物质和可回收垃圾三类。上海将垃圾分为三类:一类是有机垃圾,即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一类是干电池等危险废物;还有一类是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的垃圾。各试点城市还采取了下列管理措施:(1)各试点城市确定了垃圾分类收集目标。按照已通过专家评审的《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总体规划(2000~2010)》及《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规划(2000~2010)》“工作目标”初步确定:到2010年期间,在清水河环境园内建设城市垃圾分选回收中心、粗大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处理中心,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其中,2005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6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25%;2010年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90%,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30%。(2)各试点城市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分类收集实施原则、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如北京市结合申办奥运会,把分类收集作为建设绿色北京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系统性、广泛性、有序性”的指导方针,并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施废纸分类收集,推广使用再生纸办公。(3)各试点城市成立了分类收集机构。南京市逐步建立由小区保洁员、居民、物业管理公司和环卫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广州市以垃圾分拣中心建设为龙头,建立了分类收集人员的室、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组建专业运输队伍,实现了25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等等。(5)各试点城市根据地方特点完善分类收集的步骤。广州首先居民粗分;再运送到分拣中心细分;最后再根据各种垃圾的组成成分,分别进行再利用。对于可利用的有机物可以在住宅小区通过微生物有机垃圾处理技术处理后,作为绿化的原料就地“消纳”。

各试点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第一,市民的分类收集意识并不高,管理部门采取的宣传教育措施也是短期的、急功近利和运动式的。第二,分收集处理费用靠政府全额财政拨款,配套资金缺乏,缺乏融资渠道,尤其是利用外资方面。第三,垃圾收集主体间衔接不合理,缺乏中间环节,尤其是在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的小区。第四,公众参与不够,公益性环保组织参与停留在宣传教育的阶段,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其环境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第五,环卫部门和保洁单位习惯于传统垃圾收集方式,不适应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如工作人员对垃圾分类方法和收集方式掌握不准。第六,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效率低而技术含量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缺乏足够数量和适宜素质的工作人员。第七,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备不能适应有地方特色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式的需要。

1.3垃圾分类收集环境管理对策

垃圾分类收集要坚持“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环境管理应从源头抓起,逐步过渡到垃圾收集企业负责社区、小区、居民住宅等源头的生产垃圾收集工作,避免多头管理,多头收费。垃圾收集和运输应密闭化,防止暴露、散落和滴漏。鼓励采用压缩式收集和运输方式。尽快淘汰敞开式收集和运输方式。结合资源回收和利用,加强对大件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应当以各地经济能力、社会条件、分类收集现状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基础,合理安排垃圾分类收集环境行政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措施。

环境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国家环境管理

、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建议国家层面上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环境管理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和名词术语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识标准、垃圾分类收集的统计和评价指标和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动计划以及组织开展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法规、政策调研。同时要制定适宜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政策,加强对垃圾省级环境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的引导。省级层面着重垃圾分类收集技术的宏观调控和推广应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垃圾处理技术,推进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垃圾分类收集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环卫保洁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设立须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认资格,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企业环境管理。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末站、港口、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馆(场)和公园等公共场所,由本单位负责垃圾的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划分的卫生责任区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城市集贸市场,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和分类收集垃圾。各种摊点,由从业者负责垃圾分类收集。在市区水域行驶或者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医院、疗养院、屠宰场、生物制品厂产生的废弃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居住小区、大厦和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房屋管理单位必须选定适宜的地点或场所配套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容器、设施和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清扫和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按规定和约定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委托分类收集垃圾,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合同副本须报主管部门备案。带有液体的垃圾,产生单位应密封投放,分类收集单位应密封清运,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公众参与管理。城市居民、单位必须按照所在地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排放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分类收集。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分类收集--再利用--消费--再分类收集”的资源循环利用环,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

2垃圾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

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后的垃圾都应集中处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关键在于国债资金的有力支持。垃圾集中处理环境管理面临着众多的问题,重视卫生管理,忽视环境保护。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外,很少有适宜的环境管理方法。

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选址和构造,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确需关闭、闲置或拆除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核准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复。垃圾集中处理还应与垃圾减量化、家庭自身无害化处理以及资源化相结合。如广州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类收集、净菜进城、包装容器循环利用以及垃圾发电相结合。

2.1填埋

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大多数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易填埋,忽视了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填埋导致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二次污染严重。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必不可少的最终处理手段。兴建填埋场应当实施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2.2堆肥

食物垃圾约占生活总量的1/3。食物垃圾和其他一些有机垃圾具有分散、量大、处理困难、容易污染环境等特点,对其集中处理,如堆肥,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而且使之与其它垃圾成分分离,加快了垃圾分类,有利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全面处理。堆肥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发酵不成熟堆肥效果不理想。堆肥产生大量甲烷,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爆炸。堆肥场所应远离地下水源地,易通风。

2.3焚烧

焚烧的成本很大,在我国应有并不普遍。焚烧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

3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环境管理原则

我国各城市基本配套建设了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大多数城市实行了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少数城市正在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中的环境管理原则为(1)与源头控制、产生控制相结合,(2)与收费管理等经济刺激手段相结合,(3)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和(4)提高环境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盲目追求对垃圾良好环境管理的一蹴而就,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但我们可以借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和分类收集试点的契机,对有经济和能力条件的城市尝试对垃圾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垃圾分类处理和集中处理是一种末端控制措施,应该和源头控制和产生控制相结合。

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并整合平衡各方的利益。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在投资、税收、征地、就业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要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和区域垄断,开放服务市场,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运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制定鼓励源头减量、分类收集、资源再利用的政策,通过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激发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带动减量化、资源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回收,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合理稳定的废品回收价格和奖惩制度,保证垃圾分类收集和废品回收的持续发展。建立危险废物单独收集和处理系统。逐步建立独立系统,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电池、日光灯管、农药容器和废油等。新晨

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具有不经济性,单位和个人一般不会主动承担垃圾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义务。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要强化环境管理,严厉处罚不执行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对于居民生活垃圾,通过实行居民分类收集付出成本2~3倍的罚款并责令其限期分类收集或代履行收取相应费用的方式,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于工业区、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垃圾,场所设置单位或主管部门必须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任何人投掷垃圾必须投入且必须按分类标准或方法将垃圾投入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以罚款,对违反规定的个人予以行政处罚或行政处分。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6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日本;韩国

一、常熟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据调查,近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440kg,全国城市垃圾的年产生量达1.5亿t,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全国历年垃圾存量已超过60亿t,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

为有效解决垃圾回收问题,常熟市城管局环卫部门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垃圾分类收集率也相对有所提高。

但据相关统计,2013年常熟三环路以内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足有16.9万t,这些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却与它消耗的庞大资源不成正比。市民参与度不够、分类习惯难以形成、缺乏系统性的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运行机制等严峻问题,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小组走访了常熟市环保局,并就有关问题向环保局的王主任进行了咨询,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新闻网站、问卷调查,对垃圾分类回收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如下:

(一)从总体政策层面: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垃圾的回收处理规范、惩奖条例,设立相关部门进行主管,但至今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从城市居民层面:据调查,近八成的城市居民平日没有分类扔垃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标识关注度不高,仅为了寻求方便,很少注意是否按分类垃圾桶扔垃圾,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投入垃圾桶,就是环保,以至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使得后续的分类尤为复杂,甚至无法进行。

(三)从垃圾处理站层面:垃圾最终的筛选过于粗略,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较为匮乏。我们走访发现垃圾最终只会进行粗略的筛选,只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挑选出可直接利用或变卖的垃圾,其余垃圾会一齐焚烧供于发电,虽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垃圾利用,但还是造成了大量可利用垃圾资源的浪费。

综合而言,主要原因有三点:分类方式欠科学,可操作性差;后续分类运输和处置的硬件设施不配套;公众环保意识及分类收集相关知识缺乏。

三、日韩垃圾分类回收对比及借鉴

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日韩两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有显著成效,他们都有着一套针对本国实际情况的分类回收方式,垃圾回收利用比率很高。对比探索韩日两个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回收方式,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问题有所借鉴。

(一)、韩国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韩国就设立了关于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废弃物管理法》1995年,韩国开始在全国内实施“垃圾手续费从量制度”。2000年,韩国又推出了“垃圾违法投放举报奖励制度”,不断提高公民对于依法投放垃圾的意识。

在韩国垃圾分类管理有着非常细致的运作方式。首先是分类收集:将家庭垃圾分为食物垃圾,普通垃圾和再利用垃圾分别搜集。其次是分类运输,对于大型的废弃垃圾首先被运输到地方政府进行临时保管,再区分可利用与不可利用;可利用的再利用,不可利用的垃圾经过破碎装置破碎后焚烧或者填埋。在这样细致的处理方式下,垃圾中可以利用成分被很大程度的利用起来,不可利用成分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

(二)、日本

日本政府对于垃圾处理本着3R原则,先后制定了三层法律,一是2000年12月份公布的《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二是2001年4月开始实施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三是根据各种产品的性质制定的具体的法律法规,即《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通过这三层法律的规定,对公民平时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系统的管理。

日本的家庭垃圾是要在家中完成分类的。垃圾通常被分为四类: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可破碎处理的大件垃圾。日本很早就对中小学进行环境教育,把垃圾问题纳入到小学社会课课本。

对比韩、日两个国家,对于垃圾的分类回收处理,有着共性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点。两个国家都是以法律制度作为有利保障。两国都在唤醒民众垃圾分类的意识上花了很大的努力,对于垃圾分类回收之后的处理方式都有详尽、科学的处理方案。

四、对于常熟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措施

首先,政府应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垃圾处理政策,实行垃圾分类奖励制度。提供给居民足够的垃圾分类设施,增加垃圾回收站、垃圾运输车辆等。同时政府应转变思路,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效率化地为人民服务。

其次,教育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如应积极配合。如在社区、学校、公交车站台等明显的公共场所设立广告牌;另外要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课堂;向本市各小初高校征集垃圾回收宣传标语、举行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征文比赛等;社区积极开展相关讲座及活动。同时利用大众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再次,重视非政府(nGo)力量。特别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它们更具有专业性、组织性,能更加有效地引导人们采取更合理的措施。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居民的力量。居民应主动去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分类方式,培养个人素质,将垃圾分类回收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并将这种优良的习惯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

这是一场比较漫长的改革,但这场改革的胜利者无疑是整个地球。为了我们的环境与后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实在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叶凯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思考[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5):19-20.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7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现状;发展方向

一、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概况

建设部《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显示,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垃圾填埋、堆肥和焚烧的无害化处理能力所占比例分别为82.4%、4.7%和12.9%。

在1990-2005年期间,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5%,城市垃圾量的增长稍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80年代,人均垃圾产量为0.5~0.6kg/(人·d);90年代,垃圾产量为0.7~0.8kg/(人·d);21世纪初,垃圾产量预计为0.9~1.0kg/(人·d)。

从近1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明显的,特别是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应用。例如,在近几年建设的许多填埋场中,为提高填埋场的防渗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防渗材料;为提高填埋作业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场采用了填埋压实机;一些城市如杭州、广州、深圳等的填埋场开始对填埋气体进行回收利用。

垃圾焚烧处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深圳市于1985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力为150吨/日的垃圾焚烧炉,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厂。国内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等都建设了较高标准的垃圾焚烧厂,这些焚烧厂多为通过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关键技术或设备、按照较高污染控制标准来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

堆肥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阶段使用最多的方式。堆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式静态堆肥。“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当前,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明显不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粗放到处理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垃圾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场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

二、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变化

城市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率等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的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的构成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大,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燃料结构差别大,因此,我国的垃圾成分随地域而变,即使是同一城市,一年四季垃圾成分差别也大。但总的趋势是垃圾中有机物成分在增加,大城市垃圾中有机物接近50%,中等城市垃圾中有机物为30%~40%;无机物在减少,大城市垃圾中无机物为30%~40%,中等城市垃圾中无机物为50%~60%;垃圾成分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城市采用的处理方法也不同,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一步增加。

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城市垃圾的产量,也影响着城市垃圾的成分。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居民收人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包装产品的消费,以及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的消费不断增加。

包装废物的快速增长,是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垃圾中的废纸、金属、玻璃、塑料等绝大部分是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物。随着包装业的快速发展,商品包装形式越来越繁多,包装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很快,过分包装和豪华包装的产品比比皆是,这在大城市尤为突出。一次性的商品被广泛应用,增加了垃圾的产量。目前我国包装品废弃物约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而其体积要构成家庭垃圾的30%以上。

三、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3.1主要技术介绍

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法,另外还有热解、分选回收、综合处理方法。

3.1.1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传统和最终处理方法,目前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2005年,全国共建有356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90%(含简易填埋)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根据环保措施(主要有场底防渗、分层压实、每天覆盖、填埋气导排、渗沥液处理、虫害防治等)是否齐全、环保标准能否满足来判断,填埋场大致可分为简易填埋场、受控填埋场和卫生填埋场三个等级。

1、简易填埋场(临时堆场)

基本上没有考虑环保措施,或仅有部分环保措施,也谈不上执行什么环保标准。严格来讲,目前我国仍有很大部分填埋场属于这个等级。这类生活垃圾填埋场为衰退型填埋场,在使用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受控填埋场(准卫生填埋场)

有部分环保措施,但不齐全;或者是虽然有比较齐全的环保措施,但不能全部达标。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沥水处理、每天覆盖等不符合卫生填埋场的技术规范。这类填埋场为半封闭型填埋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卫生填埋场(无害化处理场)

既有完善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环保标准,为封闭型或生态型的填埋场。由于建设和运行费用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尚难以接受,管理水平也有较大差距,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目前在我国仍较少。

3.1.2焚烧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计数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国现有各类生活垃圾焚烧厂50多座,综合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应用的现状,大致可分为简易焚烧炉、国产化焚烧设施和综合型焚烧设施三类。

1、简易焚烧炉

简易焚烧炉工程规模较小,主要利用原有的煤窑或砖窑等改造而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往往缺乏基本的供风和烟气处理系统,工作条件差,生活垃圾无法得以充分燃烧、污染物也不能达标排放。这类焚烧炉在我国还有一定的市场,主要在一些中小城镇应用,由于不能满足环保标准和燃烧条件,正逐步予以取缔。

2、国产化焚烧设施

工程规模中等,生产及配套设施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设备为流化床焚烧炉,建设及运行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已建成多座国产化生活垃圾焚烧厂,温州市东庄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绍兴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流化床),无锡市生益多生活垃圾焚烧厂(炉排炉)是其代表。

3、综合型焚烧设施

综合型焚烧技术设备,是指把引进技术设备与国产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的垃圾焚烧系统。其关键技术和设备从国外引进,工程规模较大,生产及配套设施比较完整,建设及运行成本较高。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上海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上海市浦东御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是其代表。

3.1.3堆肥

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但堆肥处理率并不高,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堆肥厂约70多座。在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大致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三类。

1、简易堆肥

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应用较多。

2、好氧堆肥

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

3、厌氧堆肥

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后,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堆肥,占地面积少于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技术在欧洲有较多的应用实例,国内上海等地则还能够在实施项目。

3.1.4热解

热解法就是把有关固体废物(或液体废物)在无氧或少量氧的条件下加热至800~1000℃,获得高温气体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煤(焦油)再作化工原料,关于分解后剩余的以碳为主的残渣,可以作肥料、填坑物和固体燃料等。热解可在焚烧温度低的条件下,从有机物中直接回收燃料油、气,从资源化的角度论,热解比焚烧有利。

3.1.5分选回收

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回收技术较为可靠,资源化效果较好,分选出的资源化物质可以直接回收利用,该技术是许多发达国家基于分类收集基础上的首选处理技术。该技术选址较为容易,但有一定的噪声、臭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回收技术环境可能存在分选效率低、经济效益不好的隐患,且分选后有较多残渣。

3.1.6综合处理

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是在克服单一处理方法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填埋、堆肥、焚烧、分选回收等两种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去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从而避免和降低了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目的;此外,该种处理方式能彻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基本无二次污染。而资源的回收利用,正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是以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并优化用多种管理、技术手段构筑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工程。综合处理技术内部各类单元处理技术根据应用的先后顺序,主要包括前处理、中间处理、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等四道工序。事实上,组成这四道工序的主要单元处理技术包括填埋、堆肥处理、焚烧、回收利用四类。

3.2应用情况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由1990年的66座增加到2005年的471座,无害化处理量和处理率也分别由1990年的2122万t和2.3%,提高到2005年的256312万t和60.1%。

近年来综合处理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填埋、焚烧、堆肥三种方法,其中填埋法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法,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普遍采用;中、小城市采用堆肥技术较多,但处理规模较小,因堆肥销路等原因,有的已关闭;焚烧技术这几年在经济发达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

3.3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填埋场问题分析

大多数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仍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1)设计理念比较落后,科技水平低,土地填埋利用率不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2)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缺乏有效的基础和边坡防渗措施;(3)由于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达50~60%,导致渗滤液产量大、浓度高,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或能够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填埋场较少,地下水污染地表水的污染事故不断出现;(4)填埋气体处理与利用系统刚刚开始发展,现有填埋场多为敞开式排放或通过竖井排放,简易填埋场的填埋气仍处于无组织排放状态,不仅引起了温室效应,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也是产生恶臭的主要原因;(5)填埋场的封场一般都未进行生态恢复,由于缺乏封场和后续管理标准,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已经终场的生活垃圾堆体不能够合理地安全封场和持续维护。

3.3.2焚烧问题分析

(1)对热值低、水分高、成分复杂的生活垃圾适应性不好。引进的炉排炉一般适应处理国外成份相对简单、低位热值高(一般都在1600kcal/kg以上),水分含量低的生活垃圾;(2)工程投资大。据统计,目前国内利用国外先进焚烧技术建造的焚烧厂普遍建设工程投资大,折合吨工程投资约50~75万元,而引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生产的吨工程投资约35~45万元,技术和设备全国产化的吨工程投资只要25~30万元;(3)运行成本高。据统计,我国目前运转基本正常的国外技术建造的焚烧厂的运行费用为180~300元/吨;(4)飞灰没得到安全处置。除个别高水平建设和管理的焚烧厂外,其余焚烧厂飞灰处置没得到足够重视,大多填埋处理或作为建筑材料利用,安全隐患大。

3.3.3堆肥问题分析

阻碍我国生活垃圾堆肥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因素,而是非技术的经济因素,这表现在:(1)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杂质含量高,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用复杂的分离过程导致产品成本高,没有政府的补贴,是很难运行下去的;(2)一般堆肥厂的粗堆肥产品只能作为土壤改良剂,其销路取决于堆肥厂所在地区封条件的适宜性,在粘性土壤地区,特别是南方的红黄粘土、砖红粘土、紫色土地区有较好的销路;(3)堆肥厂产品的经济服务半径一般较小。质量较差的粗堆肥产品一般只能就近销售,利用粗堆肥产品制造的复合肥,其销售也面临一般化肥和复合肥的竞争;(4)生活垃圾处理的连续性和堆肥产品销售季节性之间存在的固有盾,也会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理成本和堆肥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虽然个别大型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和一些不定期地运行的、简易小型生活垃圾堆肥厂产品有销路,近几年国内建成的大多数堆肥厂,实际上均不能正常运行。

四、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实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必须面对混合收集的、可回收物质含量和热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垃圾。远期(2015年后)可考虑实现了分类收集基础上的垃圾处理技术。

1、发展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

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但是,这需要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去考虑综合处理模式中各种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我国混合收集垃圾的特点,将生物处理技术作为填埋或焚烧的预处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理难题的一种有前途的技术组合。近10年来,机械生活处理技术在欧洲作为填埋处理或焚烧处理的预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机械生物处理——卫生填埋、机械生物处理——焚烧发电等一些综合处理的趋势。

2、生活垃圾填埋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环保化、国产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填埋气导排技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得以普遍采用并不断完善,同时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验范围;(2)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上能做到每天覆土。覆盖材料除粘土外,新型替代覆盖材料的研制工作也取得进展,并在部分缺少覆盖土来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试点应用;(3)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出压实机等新一代的国产化填埋专用机具,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取得较好效果;(4)国产化人工合成防渗衬底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提高,设置人工合成防渗衬底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不仅仅局限于个别示范工程;(5)生活垃圾渗滤水的处理技术多样化并取得实质性进展;(6)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好氧填埋技术,在部分示范工程中率先得到应用;(7)在大城市中,生活垃圾经过回收利用、堆肥、焚烧等方法处理后进入填埋场作最终处理。

3、生活垃圾堆肥技术机械化、国产化,堆肥产品高附加值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活垃圾堆肥厂的机械化水平和堆肥质量有明显提高;(2)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和碎玻璃等杂质的含量得到有效控制;(3)国产化有机复合肥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堆肥厂中生产有机复合肥和颗粒肥的比例将逐步提高;(4)采用机械化动态发酵工艺和利用有效菌种快速分解的新型堆肥技术,在部分城市得到应用并逐步推广;(5)由于具有良好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效果,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将重新得到重视,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比例将逐步增加。

4、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国产化、环保化、资源化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低位热值稳步提高,低热值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的工艺进一步完善;(2)新一代国产成套生活垃圾焚烧设备的开发取得成功,并在部分中、小城市形成一定的市场。单台处理能力200t/d以下的生活垃圾焚烧设备将以国产化为主;(3)生活垃圾焚烧厂的二次污染特别是尾气的净化技术取得突破,同时人们对二恶英等污染物的关注程度愈加提高;(4)生活垃圾焚烧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得到提高,焚烧发电将继续得到政府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支持;(5)生活垃圾焚烧厂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由于国产化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将得到控制;(6)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将稳步发展,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将逐步上升。未来几年内在部分城市将建成若干个和国外接轨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但在我国全面推广的条件尚不具备。:

5、分类收集、分类处理逐步推行

生活垃圾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再生资源将逐步得到重视,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方式在我国大、中城市中逐步推行,主要途径如下:(1)对一次性物品的限制使用初见成效,同时产品包装行为进一步规范,过度包装逐步减少;(2)净菜进城工作逐步被市民认可,生活垃圾中易腐有机物的比例逐步下降;(3)有关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地方性法规将陆续出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将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与垃圾分类收集相适应,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将得到重视,垃圾分拣中心和资源化利用工厂等配套设施,将在一部分城市率先建成,许多城市会将此提到议事日程。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的比例将逐步增加,并带动废品回收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抓好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尽量少产生垃圾,将已产生垃圾最大程度回收利用,再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制能等工程技术措施减容及进一步资源化,是符合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做法。

综合分析垃圾处理技术的可靠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所能达到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等方面,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资源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下,采用三种主要方法适当组合,能取得更大的环境效益。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工艺选择的总体思路是:巩固完善现有的卫生填埋技术,稳步发展焚烧处理技术,充分重视生物处理技术,探索和鼓励资源再利用和综合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均奇,施国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99-100.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8

关键词北京市生活垃圾产业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急剧扩大,城市生活垃圾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投资渠道单一,缺少必要的资金,处理设施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管理落后,很多城市的土壤、水体、大气受到生活垃圾的污染,使自然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根据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现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2年国务院发出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体系日益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提高。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于垃圾处理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未来的发展。意见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纳入到今后的工作重点中去,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知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50%的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50%,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

世界银行在《2020年的中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使中国加入了世界上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列。环境污染给人和经济造成的代价巨大。从总体上看,中国每年污染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到8%。将来,如果不改善人们生存的物质环境,实现中国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只是一个空洞的胜利”。而根据国家环保部的估计,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总损失占GDp的10%。

北京作为拥有19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同样而临着不可避免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近年来,北京市由于垃圾管理落后带来的城市环境与资源压力非常大并在八十年代出现过垃圾围城的情况,虽然后来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了一批处理设施,使垃圾围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垃圾处现运营模式还是一样的滞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制约了北京国民经济的发展。面对严峻的现实,必须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环保措施,加快发展与北京市宏观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使其既不超越当前北京经济实力,又能遏制北京环境进一步恶化。

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加之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企业在运作上经验不足,制约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因此,通过研究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从中寻求适合北京现状的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处理模式,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是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9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居民数量持续增长,而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意识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不断暴涨。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到了1.6亿吨;[1]而另一方面,我国固废管理模式与新建垃圾处理设施之间仍存在大量矛盾,管理方式落后,匹配度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经历了一个从初期生活垃圾直接还田利用分散处理阶段、没有认识到垃圾危害性的无污控随意堆放阶段、旨在能源化和资源化的卫生填埋与大型焚烧发电阶段。生活垃圾的不恰当处理给周边环境将带来巨大危害,如恶臭、地表或地下水污染、侵占土壤等问题持续发生,使得生活垃圾成为公众必须面对但又极度厌恶的副产品,垃圾引发的时有发生。同时,垃圾是温室气体释放的一个重要人为源,[2]如填埋释放了大约全球人为源甲烷总量的5%左右,而焚烧、堆肥等过程中也产生不少Co2等温室气体。随着国际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日益重视,特别是从2009年哥本哈根Cop15的全球气候峰会等系列会议的召开,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巨大,我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生活垃圾低碳节能管理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

应该说,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下,“低碳节能”成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必须面对和贯彻的基本需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之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之二是实施处置过程的低碳节能要求,充分开发生活垃圾中蕴含的有机物质及部分有价物质。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生活垃圾处理中,体现了城市经济循环中低碳节能的新生态战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途径有两条:一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通过分选、分类等直接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中的有价和组分相对单一的垃圾;另一种是实现生活垃圾的能源化,将生活垃圾中的热能得到综合释放,并尽可能利用好剩余物质,而高品质的垃圾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能源化的关键。[3]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

(一)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导致城市规模偏大,城市人口数也远超同水平国外大城市。例如上海,其城镇建设用地约占市域总面积的48%,接近50%生态极限值上限。按城镇用地计算,上海人口密度高达9589人/平方公里,其中心城区更达到16,828人/平方公里,分别是东京、伦敦和巴黎的2.4倍、3.5倍和4.8倍。生活垃圾产生非常集中,而可供选择的土地极为紧缺,与国外情况相差较大,使得高密度下特大城市垃圾管理模式也注定不能简单地搬抄国外成熟模式。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现状见表1。虽然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稳步提高,无害化处置率也从初期的50.7%提高到2011年的79.8%,但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相比,无论是其清运量还是无害化处置率,还是有不少距离。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垃圾处置也基本以填埋为主,占据了大量土地,且二次污染严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我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垃圾处理的调查发现:全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发生了渗漏现象,[4]其运行状况及二次污染排放等仍未能达到令人放心的地步。[5]在过去十年内,垃圾焚烧厂数量虽得到急速发展,但由于生活垃圾含水率高、无机成分高、异质化程度高和热值低,引起其焚烧不完全,二次污染物控制难,提高进炉垃圾质量是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安全处置的重要环节。

(二)生活垃圾的组分和收运现状

根据上海市环卫局的数据(见表2)。生活垃圾中的主要成分为厨余垃圾,占到63%以上,另外的一些有价物质,如纸类和塑料等易回收成分分别占到8.5%和15%左右,特别是在商业中,其组分超过了20%以上,而对后续垃圾处理过程影响较大的玻璃和渣土则分别在0.18%、0.50%和0.04%之间。生活垃圾组分决定了后续所需采取的管理模式。如何有针对地对这些混合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管理,是实现生活垃圾后续资源化和能源化的关键所在。

二、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分析与解决之道

纵观现有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生活垃圾产量与处理能力的矛盾。虽然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远不能达到处理处置的要求。(2)生活垃圾源头收集与处理设施要求的矛盾。虽然在我国,特别是上海市从1995年起已经多次推动源头分类,但大都仅是热闹一阵而已,可持续性较差。而没有良好的后续配套处理设施,使得很多时候垃圾收集呈现前分后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居民分类积极性。[6](3)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与市场化进程的矛盾。由于我国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进,目前虽进行剥离,由国资背景的公司进行运营,但是仍然处处透露出政府的无形之手,影响了其市场适应性。(4)城市垃圾组分日显复杂,而收集模式没有随之变更,从而使得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仍是以混合收集为主的粗放式管理。(5)未能更好地考虑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虽然有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生活垃圾回收,但没有完全基于环境效益的回收体系,回收流程不完善,没有起到分流、净化垃圾的效果。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很有必要从居民意愿、分类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探索。

(一)垃圾分类的居民意愿

垃圾分类是实现后续垃圾多元化处置的关键,但其执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类标准、居民意愿、制度保障、经济刺激等,而居民的知情与分类意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针对此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对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原因进行了调研,设计了以下一些选项:a为垃圾分类标准模糊,B为分类意识不足,C为垃圾管理体系不健全,D为没有配备分类垃圾桶,e为分类补贴政策缺失和收垃圾者扰乱秩序。认为a和B做得不够的占到55.4%和54.5%,C、D、e和F分别占到39.3%,29.8%和9.1%。[7]因此统一分类模式、确定分类标准、倡导分类意识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对于实施垃圾分类意愿的调研,结果显示:85.7%的受试者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如食物垃圾、塑料、纸、金属、电池、其他)是可行的,但是必须配备合理的分类垃圾桶,若有专人负责效果将会更好,而其余的受试者认为“太麻烦,实行起来会很困难”。

对于如何推广,认为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加大宣传力度是首要两个条件,分别占到52.9%和51.2%,而分步实施,例如从学校、事业单位等再推广,先简单分类后细分等占到39.3%和30.2%,对于采用其他的一些措施,如政府财政补贴、罚款及计量收费等,分别占到15.3%、18.6%和6.6%。由此可知,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和分步推进是目前急需做的两件事情,而对于财政补贴及惩罚措施则是有益的必要补充。

(二)垃圾分类的问题现状

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但同时更需要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这需要我们解决以下问题:

1.在分类收集方面

(1)分类标准的设计与实施。这有两种倾向:一是严格的细类分类和分段收集。如日本,其在固体废物整个管理中,对废弃物的排出、保管、收集、搬运、中间处理到最终处理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采用一种大类分法的,即以有价的、有害的、影响后续处理的等为标准,我国目前大都采用此类方法。但无论是通行的有机类、无机类,还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由于生活垃圾的复杂化,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具体确定该进入何种垃圾桶。而浦东新区推行的干湿分类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初级阶段分类方法:厨房出来的食物垃圾都归类到湿垃圾,而其余地方产生的都归类为干垃圾,由于水分少,可配备机械后续分选,相对比较简单。当然,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及有害垃圾还得单独分类。[8]

(2)在分类推广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认为垃圾分类很简单而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措施,或者希望短期内即成功实施。例如,某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中,就将目标定在5年内推进并完成,而殊不知,垃圾分类在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近的如我国的台湾省,大约也推行了20年之久。对于垃圾分类,必须认识到其艰巨性和持久性,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个体,特别是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员流动频率高,不能也不应该寄托于运动战的形式进行推广,而需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度慢慢地推进。

2.在硬件设施方面

(1)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垃圾箱体设置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人口密度大,特别在一些一线城市,如上海等,其小区的人口密集度大,垃圾产量高,垃圾箱的设置必须符合垃圾的产量和居民垃圾投递的意愿心理。作为垃圾进入公共垃圾流的起点,垃圾房管理需采用较为严格的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垃圾的存放时间,减少恶臭释放。同时,将垃圾厢房变敞开式为闭合锁定式,由垃圾分类专管员进行协调开放。

(2)分类收集后的收运与处理处置保障体系的建立。国家部委、行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分类垃圾回收应根据垃圾种类落实特种专用车辆收集,并指定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但由于定点处置单位、中转场地无法落实、特种运输设备匮乏等原因,在现实中执行力度很差。[9]应根据垃圾成分,调整现有收运体系和末端处置技术构成,合理规划和建设生化(堆肥)、焚烧、填埋的比例,逐渐降低原生垃圾直接填埋量。

3.在软件设施方面

(1)信息畅通有助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进行,通过各种途径倡导分类收集理念。通过实际意愿性调研结果来看,分类收集理念接受程度较高,但如何分类是一大难度。首先是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主体是每一个居民,使得居民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不只是将垃圾分类的认识仅停留在简单的废品回收基础上,而更要提高垃圾分类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分类收集后的再循环过程、产品分类、生活垃圾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度等知识综合传递,增加居民参与分类的荣誉感。另外,可利用各种垃圾引发的来教育居民,使其居安思危,配合垃圾的分类管理。

(2)增设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分类指导员,多层次、多系统地进行监督,从专职人员逐渐过渡到兼职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抽查和核查,提高其补贴收入。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进行必要的经济补贴,保证垃圾分类回收渠道的畅通。

(3)垃圾袋专用化,实现垃圾袋编号。垃圾袋经垃圾量测算后由居委会进行严格规范发放。以实名制促进垃圾的分类收集,即在“厨余垃圾”收纳袋上记录好是哪一户投放,最后收集时随机抽查,看是否正确分类,分得好的给予奖励,分得不好的进行引导教育。

(4)延伸垃圾收集点,变守株待兔为上门收集服务,特别对于一些有害物质,可采用收集起点前移至小区住户。

在垃圾分类这一点上,依靠社区机制和道德约束,加上必要的经济激励,[10]通过固定时间收集,利用垃圾袋实施定量化,组建如“前段居民分类-垃圾房(志愿者指导)+环卫工人的二次保障-分类收集-中转站的再次分类-干垃圾实现人工+机械的多级分选-最终处置场所的分类(特别是填埋场)”的模式,可有效促进分类概念的深化和分类标准的明确。

(三)生活垃圾的科学管理

过去,我国废弃物回收依靠供销系统和物资部门垄断经营的几乎全覆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基于市场自发的回收体系。但现有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过于分散,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得不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1]而且回收领域从业者群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作业队伍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大。目前,拾荒者在我国生活垃圾管理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初步估计,我国依附于拾荒为生的人,估计有500万人,而根据对商业垃圾中拾荒者的追踪分析发现,拾荒者捡走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塑料饮料瓶、珍珠奶茶杯、纸质饮料杯及金属易拉罐等,其中49.8%的塑料被捡走(约相当于垃圾总重的15.45%),金属易拉罐约占金属总量的35.7%(相当于垃圾总量的0.19%)。[7]对于生活小区中的垃圾,90%以上的有价物质,如硬纸板、塑料瓶、金属等都被小区内的环卫工人和拾荒者获取。因此通过拾荒者,其垃圾分流大约占到了16%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垃圾拾荒者通过资源循环,还降低了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根据iSwa的白皮书,目前全球大约有1500万人从事拾荒行业,并组建了全球拾荒者联盟(Globalallianceofwastepickersandallies)。白皮书认为拾荒过程及其后续的回收利用,可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而这也得到了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垃圾专题的积极反馈。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经济利益小但对后续垃圾处理危害性较大的垃圾,如部分玻璃瓶等,拾荒者不分拣,从而严重影响了生活垃圾后续的组分特性,使得热值降低、无机成分偏高。而且个别从业人员为追求高利润,对回收品种进行掺杂处理,通过在硬纸板中掺杂沙子或水来增加质量,从而降低了再生资源品质。

在现有垃圾源头分类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拾荒大军作为源头分类的补充,是部分解决后续处理困难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些需要从中分离,而市场又不太需要的,如玻璃瓶等,可能需要政府补贴政策。另外,政府通过民心工程规范回收大军,牵头规划回收网点设置,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这实际上在巴西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四)民间团体的多元作用

社会公众是公用事业市场改革的重要力量,其不只是单纯接受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顾客",而且是拥有各种权利的公民,理应成为公用事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因此也必须强化社会公众对其的参与,鼓励民间团体的志愿活动。通过公众参与,引入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在公用事业中的中介作用及其监督和引导作用。因此,生活垃圾管理过程也需要强化民间团队作用,而不应该只着重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可考虑采取“志愿者”形式,充分发动群众配合。从前面的意愿性分析可以看出,志愿者的培训讲解和实际监督是普通居民垃圾分类所需的重要部分,可解决源头分类不清的问题。据德国的统计,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人群一般为中小学生,不同职业中教师、医生等做得也不错。因此,中小学生的示范和监督作用值得期待。同时,可以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用营销手段,如积分换购、精神文明建设等手段来促进垃圾分类。[10]另外,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居委会的作用,利用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来促进环境正义的实现,更好更快地实现环境友好、科学发展、合理消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五)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垃圾分类实施的重要保证。十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和“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这为城市垃圾分类以及后续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政府须承担起垃圾的管理职责,使垃圾管理从末端被动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主动管理,包括制定管理战略思想和规划,配套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调整管理机构和组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等。

针对垃圾分类收集,政府首先需要提高认识,理顺内部管理体系,消除现存职能部门的职能缺失错位。理顺绿化和市容局,房地局、物业,街道管理所、居委会,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不同部门职责,实施统筹安排。同时,政府需强化垃圾收费制度、制定惩罚机制。[11-14]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通过收费将垃圾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有效减少垃圾的排放量,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最终减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垃圾收费应从定额收费逐步过渡到按量收费。同时可将垃圾分类从一个道德高度上升到一定的强制措施,不认真执行分类收集实际上也是一种侵害生态环境的问题,并间接危害到其他个体的权益。特别对于垃圾分类中易产生问题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措施。

最后,单纯的依靠市场行为并不能完全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在目前背景下,垃圾分类的推进需要带有强制性。对于要开展试点的小区,要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要确保垃圾箱房的改造、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宣传材料的采购,而且需要保证垃圾分类工作者的福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六)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实际上还体现了垃圾能源化理念。根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如果能够采用滚筒筛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选,并获得尺寸较大的垃圾(>40mm),则其生活垃圾的热值可以从混合垃圾的3935kJ/kg提高到5810.7kJ/kg,极大地提高了垃圾的能源化效率,而剩余的生活垃圾则进入到填埋场中。通过这种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效能大幅度得到改善。其中温室气体效应(Gw100)的贡献值能够从0.002pe变成获得-0.0007pe/吨mSw的补偿,酸雨效应可从0.037pe降低到0.009pemSw/吨mSw,特别是对基于大气、液体和土壤受纳体的生态效应可分别从0.012pe、2.171pe、0.213pe降到0.008pe、0.911pe和0.087pe。因此转变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观念,从单纯的处理处置转化为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是不断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强化生态中心主义的重要方面。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源头垃圾量,从纯粹为了赚钱补助走向居民的绿色经济,加强源头分类,提高垃圾质量。

结论

在十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需要依势而上,通过制度建设、观念教育、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提升其回收和再生利用率。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的基础框架,引导居民加入,加快后续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顺畅,消除源头、中转、终端的管理中的真空与盲点,提高分类的实效性。同时,政府需要将垃圾分类从自愿行为上升为强制实施,利用前端的社区机制、道德约束和经济激励等措施的相互配套,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持久开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楼紫阳,赵由才,朱南文,贾金平.生命周期方法对可持续填埋场环境效用过程研究[C].2008年11月5日-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

楼紫阳,赵由才.我国垃圾处置设施运营模式的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5(4).

楼紫阳,赵由才,宋玉,朱南文,张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4):26-29.

张红梅,速宝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2003(6):110-116.

陈丽.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瓶颈及对策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03(12):24-28

施庆燕.世博园生活垃圾组分预测及破袋破瓶预处理技术研究[D].硕士论文.同济大学,2007.

徐佳萱.上海市浦东新区干湿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阶段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9):118-120.

王一媛,李丽.推动垃圾分类政府责无旁贷[J].防灾博览,2011(4):31-41.

杨弢,陶旭华,海军.上海市卢湾区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现状及前景[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2):48-50.

林宇.浅谈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7):52,282.

詹荔丹.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1(5):67-68.

城市垃圾分类的措施篇10

1.建筑垃圾的界定与特点

建筑垃圾是指构造物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根据产生源不同,建筑垃圾可分为施工建筑垃圾和拆毁建筑垃圾。施工建筑垃圾是指居民住宅、农民住宅、商业建筑、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和扩建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而拆毁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和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在拆毁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其中,无污染的无机物(包括泥土、石块、混凝土块、碎砖)占90%以上。无机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耐水性,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的特点。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其经过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再生建筑材料。废品(包括金属、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木料、塑料、玻璃等),可能具有污染物的废弃物分拣后可作为再生资源利用。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属最清洁的垃圾,只要合理利用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2.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模糊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广泛性是客观的,但其模糊性和滞后性就会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造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恶化居住生活条件,阻碍城市健康发展。

2.1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随着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垃圾堆放点也在增加,而垃圾堆放场的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此外,露天堆放的城市建筑垃圾在种种外力作用下,较小的碎石块也进入附近的土壤,改变土壤的物质组成,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力。

2.2影响空气质量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等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散发出阵阵腥臭味,垃圾中的细菌、粉尘随风飘散,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少量可燃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2.3对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渗滤出的污水,会造成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内不仅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还含有大量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水质成分很复杂。一旦饮用这种受污染的水,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2.4破坏城市软环境,影响市容

城市建筑垃圾占用空间大,堆放杂乱无章,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及时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混有生活垃圾的城市建筑垃圾如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旦遇雨天,脏水污物四溢,恶臭难闻,往往成为细菌的滋生地。

2.5安全隐患

大多数城市建筑垃圾堆放地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随意性,留下了不少安全隐患。施工场地附近多成为建筑垃圾的临时堆放场所,由于只图施工方便和缺乏应有的防护措施,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垃圾堆出现崩塌,阻碍道路甚至冲向其他建筑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3.建筑垃圾的可利用性处理方式

3.1无机物的可利用性处理

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经处理后,可作为混凝土或砂浆的集料使用。建筑垃圾中的石块、混凝土块及碎砖也可直接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其原理是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无机材料形成散状材料桩,通过重锤冲击使桩与桩间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地基,进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作用废砖石和砂浆与普通水泥混合,再添加辅助材料,可生产轻质砌块;废旧水泥、砖、石、沙等经过配置处理,可制作成空心砖、实心砖、建筑废渣混凝土多孔砖等,其产品与粘土砖相比,具有抗压强度高、耐磨、吸水性小、质轻、保温、隔音效果好等优点。

3.2废品的可利用性处理

废钢筋、铁丝、电线和各种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木材除了作为模板和建筑用材再利用外,通过木材破碎机,粉碎成碎屑后可作为造纸原料或作为燃料使用;废竹木、木屑等则可用于制造各种人造板材;废塑料可采用减压法提炼成油,作为燃料使用,或再生加工成排水管,还可代替某些水泥制品;碎玻璃可以加工成再生玻璃或某些装饰材料。

4.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措施,保证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1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是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技术方案,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就无从谈起。尽管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技术被认为是成熟的,但这恰恰是我们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所以,在国内尚没有大力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时候,就应该首先花大力气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科研工作。实施符合我们实际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战略和技术方案,仍需要有针对我们实际的科研工作基础。科研工作主要应集中于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方法、建筑垃圾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再生建筑材料的市场化措施,开发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鉴别再生材料与环境的相容性等方面。

4.2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制度

建筑垃圾资源化是一个复杂的废物循环利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同时处理好两个重要的环节:(1)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2)回收后的再利用。这两大环节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建筑垃圾不进行分类回收也就无法利用,分类回收后不进行相应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同样也不能进行资源化。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面,应禁止填埋还可利用的建筑垃圾,有义务的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设备或者委托第三方来利用其建筑垃圾。要强调产生垃圾的单位首先自己要有解决资源化利用的条件,或支付较高的处置费用委托其他单位帮助处置。凡利用垃圾生产出的材料和产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

4.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