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十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十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8:10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FaSt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47-05

一、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4年末,全国22个城市共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3173公里。到2015年前后,我国建成和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58条,到2020年前后,我国28个城市共有117条线路建成并投入运营,总长将超过7400多公里,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轨道交通市场[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出现大量缺口,范围涵盖融资、组织、设计、建设、监理、供货、运营等多个领域。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各级参建单位和运营单位的人员大多数从事过铁路或市政工程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上马出现人才瓶颈的情况下转行至该领域,虽然有着一定的铁路或市政建设经验,但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体问题的处理经验。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新的投融资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新的管理模式及技术不断涌现和采用,必要的人才支撑相对匮乏,人才创新驱动明显滞后,制约了行业发展。在此形势下,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对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磁悬浮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2]。涵盖专业主要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两个大的类别[3],土建类别包括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建筑;机电设备类别包括:车辆系统,轨道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动力照明、给排水、暖通空调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的特点是:技术复杂,接口众多,安全等级高,管理难度大,这对参建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在职培训有区别于其他行业不同的培训特征:

1.培训主体需求各不相同。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培训,侧重于咨询培训一体化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能力提升、资格认证的培训;对参与社会竞标的培训,要提供教师、教材、实验室、实践基地、配套设施等成套服务。

2.专业培训受众对象较小。与铁路行业人力培训由铁路总公司负责全国各路局总体安排不同,虽然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众多,但其培训由地方政府或企业主导和实施,落实到单个城市或企业,可组织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训人员数量较少。

3.专业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较强。比如供电系统受电装置分为接触网和三轨[4]两种形式,安全门门体分全高和半高形式,相同专业也需根据具体线路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教学内容。

4.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师资力量分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规模较大,但发展时间不是很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培训的专业教材较少,且专家队伍分散在各个建设单位,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师队伍。

针对以上特点,可以将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的分成三类,分别为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分类(见下页表1)、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加单位分类(见下页表2)和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参建人员层级特点分类(见下页表3)。

三、加速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领域的培没有统一主管部门,造成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具体课程受众对象较为单一,授课内容深浅程度难以统一、授课师资力量较为分散等情况。因此,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开发,对提高行业人员职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改革发展规划,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工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起到以下良好作用:(1)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建设;(2)完善城市轨道交通重点专业、重点人员的选拔体系;(3)形成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且稳定的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和教师队伍;(4)对专业性强且需要持续学习深化的专业领域设计针对性及可持续性的培训课程;(5)开展结合工作岗位特点的课程培训,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开展人才理念、知识拓展、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技术适应、创新驱动等能力提升训练,完善行业知识结构,增强企业综合素质,提升员工职业发展能力。

四、基于FaS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培训课程开发研究

1.FaSt模型理论分析。FaSt课程开发模型[5]是在人力绩效改进技术和邱伟讲师多年企业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将原有aDDie模型进行深入和优化,而形成的一套基于问题解决的精品课程开发流程。其方法分为四个步骤:聚焦问题显价值,整合方案重实效,精选教法做引导,优化成果促精品(见下页图1)。

FaSt模型在课程开发上有四方面优势:第一,聚焦于企业所发生的绩效问题;第二,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结合,让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更加专注;第三,每个步骤采用流程式模块设计,可由培训师独立完成所有开发任务,也可团队分工完成;第四,多年实践检验,符合企业培训发展需求。

本文提出基于FaSt理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调研方法,可以开展全面的需求分析、系统的培训实施跟踪和全过程培训总结及反馈,较好地助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工作的开展。

2.FaSt模型应用中常用的方法。在FaSt模型应用中,根据培训的进展需要采用多种方法保证课程_发的顺利进行,常用的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焦点小组法、综合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第一,访谈法。访谈法在调研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的定性调查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新趋势[6]。成功完成一次当面调研访谈需要经过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分析阶段。访谈法可以充分了解被调研者的需求、困惑和建议,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思路,可以对被调研者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种方法的难点是收集的信息分散,信息整合和分析过程比较复杂,访谈人员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在访谈中,要按照事先准备的事实性问题、需求性问题、结果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和确认性问题来提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总结分析阶段,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访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归纳总结共性的问题。

访谈法调研效率高,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可以深入了解调研项目在被调研者人群中的影响力。

第二,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的量化研究方法,它是通过把标准化的问卷分发或邮寄给有关的人员,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7]。

问卷调查法覆盖范围最为广泛。问卷调查通过对目标人群的广泛调查,发现被调研者希望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范围广、实施速度快、成本低。但是,问卷调查法很难预期被调查者如何解读设定的问题,回应率可能会比较低,无法获得问卷以外的内容,并且很难在收集信息的同时挖掘解决方案。

第三,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法就是采用小型座谈会的形式,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具有代表性的被培训者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法本质是一种引导技术,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8]。焦点小组法可以在收集绩效问题和挖掘问题要因时使用,有助于相同专业的人群达成共识。

焦点小组法特别适合用于收集被培训者的主观偏好、态度、观点、需求等方面的想法,因此可以应用于培训项目实施的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第四,其他方法。其他常用的调研方法还有综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不过,这些方法适合企业对于员工的调研、评价,并不适合行业服务性质的培训。

五、FaSt理论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的应用实例

1.FaSt理论在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的应用实例。在城市轨道交通课程开发中,应用FaSt理论课程开发模型,成功完成一次课程设计和实施要经过准备、实施和跟进三个阶段,通过当面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权威性人群、代表性人群、特殊性人群和协人群四类人群进行跟踪。该模型的课程开发具体应用如下:(1)准备阶段,主要完成课前调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提出全年培训实施方案前进行,重点对企业上一年度培训情况、培训反馈意见、当前突出问题、技术创新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在一定分析方法的基础提供下一年培训建议;第二阶段,在城市轨道建设单位参加培训前进行,对参加培训学员进行访谈,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业务中的重点和难题,梳理汇总后反馈至授课教师,请其在授课中讲授对应策略和具体办法。(2)实施阶段,在教学阶段进行,主要采用当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度挖掘培训需求,填写调查表,提炼和归纳有效信息和培训建议,反馈有效信息至培训主办单位和授课教师,为后续课程提供优化建议。(3)跟进阶段,在培训结束3个月后进行,采用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对前期不确定性问题再次调查。同时,建立专业问题库,将专业问题汇总、整理,提供至被培训单位分析研究。

2.根据FaSt理论,设计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根据FaSt理论,归纳了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跟进阶段三个部分,模型应用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六、结论

1.本文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市场基本特征,包括人才培训的主要内容、人才培训的对象划分和培训调研的主要方法等内容,为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思路。同时,本文介绍的培训课程开发方法也可应用于铁路、公路行业开展培训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2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3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运量大、占地少、能耗和污染小、安全性和舒适度高等其它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成为解决城市和城际区域交通问题的首选。近年来,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和湖南省3+5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相继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建设人才的巨大需求,而一线车站工作人员占全部运营人员的比例就接近50%。本文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才需求为例,就需求量最大的车站作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一、轨道交通运营人才需求分析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已于2009年9月动工,全程22.26km,设站19座,近期配属6节编组列车23列,计划2013年10月建成试运营。2号线为我市第一条地铁线路,在以“安全管理、职责明确、精简高效”为原则,充分考虑服务至上、人性化管理、资源高度共享以及1号线人才储备的基础上,确定70人/km的标准配备运营人才,则人才缺口为1580人。今后随着作业人员技能的不断提高,单位公司人员配属可能会逐步减少。1.运营一线作业人员需求预测根据所在岗位和工种的不同,一线运营人员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向乘客提供服务的人员,该部分人员为车务人员,也称为一线作业人员,一般设有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调度员等岗位;二类为对轨道交通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工作,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乘客服务提供资源保障的人员,该部分人员为设备维修人员,也称为二线人员,主要有车辆检修工、信号检修工、供电检修工、机电检修工、线路检修工等。2号线一期工程运营的一线人员主要涉及车站管理、列车驾驶、车辆检修、通信信号、机电维修、变电和接触网检修等作业岗位,人才需求量为1265人,占全部运营人员80%以上,其中车站工作人员占运营一线人员58%以上,其次为乘务员(司机)、车辆检修工和线路隧道维护工,各岗位人员配置标准具体数据见表1。通过国内地铁行业有关人力资源所做的调查发现,车站工作人员的学历构成主要为高、中职层次的技术或作业人员,而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是主要的来源,大约占75%。2.车站工作人员需求预测本着集中管理、机构精简的原则,车站管理一般实施“中心站站区”区域管理制度,一个中心站站区分管3~4个车站,配置1名站长和2名站长助理,执行日班制。值班站长对中心站站长负责,按流程制度组织本班的生产作业。按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计算,一般标准车站需配备工作人员约32人(见表2)。按4个班制安排倒班,每班应配备1名值班站长、2名值班员(分管票务、客运和行车),2名票务员和3名站务员,其中票务员和站务员采取轮岗和轮休制。根据不同客流峰段的作业强度,各岗位可适时调整班制安排。在实际生产中,车站人员需要培训、开会、休假以及应对突况等,因此预留8%的储备人员。参照以上原则和要求,2号线一期19个车站可划分为5个中心站区,车站配置人数为736人左右。二、车站作业人员培养途径分析轨道交通车站作业人员的培养一般分为职业院校培训、专业机构培训、企业自身培训三个阶段。职业院校培训主要为基础理论和通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历层次教育,专业机构和企业自身培训侧重于特种专业实践培训,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三个过程。1.职业院校培养职业院校是城市轨道交通一线技术或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职业院校通过设立车站运营管理相关专业,按照轨道交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实施。学生通过一系列理论课程学习与综合实践课程锻炼,以达到所学领域要求的理论和技能的目的。职业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基础教育,并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以促进与轨道交通企业岗前培训的衔接,这些也是学生进入轨道交通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各院校应着力培养“宽知识领域、厚专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长沙市中等城乡建设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即将开设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中职教育,同时通过与高职院校开展校校合作,招收高中毕业生联合进行高职教育,可为轨道交通公司培养急需的一线车站作业及管理人员,就业主要方向为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调度员、站长等。2.专业培训机构培训专业培训机构指学校或企业凭借自身完善的培训条件和设施设备对即将毕业或录用的毕业生进行特种专业知识的实践培训,它是轨道交通人才中、高职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包括上岗前的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然后组织考核,取得相关岗位资格证,以达到上岗前要求的独立操作能力,如广州地铁即将成立的地铁培训学院就是较为成熟的专业培训机构,其前身为广州地铁培训中心;武汉铁路司机学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具备半专业培训机构,因其花巨资购置司机模拟设备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训。由于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起步晚,设备国产化率不高,早期运营人才的培训集中在国外进行,二十世纪后,国内地铁产业突飞猛进,多年的地铁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专业培训机构已趋于成熟和市场化,也不局限于某一城市的轨道交通人才培训机构。通过对轨道交通行业有关的专业培训调研分析,培养一名无地铁工作经验的员工胜任以下岗位,需要经历的培训过程和培训时间不同(表3),如值班站长及以上岗位必须经历站务员、票务员、值班员等岗位的理论授课与实际操作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证。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长沙市第一条地铁运营线路,没有运营方面的经验,也没有自己的专业培训队伍、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况且从其它地铁公司引进的可用人才非常有限,大部分车站作业人员需要在3年时间里迅速培养成长,面临着培训人数多、培训时间紧、培训任务重等问题。与其它新开通运营的轨道交通一样,地铁2号线车站工作人员主要从职业院校招聘,其它从社会招聘,但都需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培训,并根据不同的地铁设备厂家送往相关比较成熟的地铁运营公司顶岗学习,借助其培训条件进行培训并予以考核,达到本岗位要求的上岗能力。#p#分页标题#e#3.企业自身培训企业职工培训是企业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常性对在职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通过设置职工培训部门、打造培训队伍、建立培训系统,以担负自身员工的日常培训,也可承担外来培训以扩大企业盈利渠道。培训形式可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除了聘请本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培训师外,也可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技术专家来企业给员工授课,以及组织员工外出业务培训。在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成熟后,为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晋升人员都是从下级岗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拔培养,公司可通过利用本身的教学资源对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拔后备技术和管理骨干,以促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车站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经过岗前培训后,初次就业岗位一般为站务员,通过轨道公司自身的培训和人才选拔机制,其职业晋升途径如图1所示。三、车站作业人员培养模式根据国内职业院校与地铁公司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可归纳为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3种模式。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2013年将迎来首批车站工作人员700余人,占一线运营技能人才58%以上,根据轨道公司“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其人才培养方式也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1.订单培养订单式培养是指企业与学院签订相关的培养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对在校学生进行基本素质考察后,确定实施订单培养的入围学生。在实施培养计划时,企业一般会提出详细的培养方案和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未来岗位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专业要求。专业教研室根据协议,负责培训任务的具体实施,并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组班,如“地铁车站管理班”、“地铁司机班”等。由于这种方式培养周期相对短,培养目标性强,且趋于成熟,可实现学生、轨道交通企业和院校三方共赢的目的,是当今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如深圳地铁公司从2003年开始尝试用订单培养方式引进人才,从最初与院校的松散性合作逐步发展到目前的协议化、规范化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至2008年,公司已与16所大、中专院校合办了9个专业、44个订单班,共计1500余人。2.定向培养定向式培养由轨道交通企业与院校协商,确定委培意向,并确定招生方向和招生规模,学生入校时就确定了就业方向,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作为培养方,用人单位全程介入,经常到校方了解实施进度与效果,并对培训提出建议,校方则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初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和运营经验较为缺乏,企业一般采用这种培养方式。其缺点是周期较长,职业院校需实施较长的有针对性的培训。3.委托培养委托培养是指轨道交通企业委托合作院校为其培养人才,由委托单位提供经费安排职工到院校进行学习,院校负责学历教育或专业理论培训并予以考核,学生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这种方式因其费用较高,对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来说负担较重,一般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可由长沙市轨道公司推荐职工进入合作院校学习,被录取者由轨道公司与合作院校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轨道公司承担培养费和学习期间的工资及劳保福利等,学生在完成学业后进入长沙市轨道公司工作。相对委托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和定向培养模式更受企业欢迎,因此,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人才培养根据不同的时期推荐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采取订单式培养,适用于需求量大的刚开通运营线路。轨道公司与合作学院拟定《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书》,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学院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企业接纳合格的订单培养人才。具体操作为:在合作院校相关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车站运营管理班”,量身定制专业课程,通过1年半的专业学习和半年的顶岗实习,再由长沙市轨道公司以企业职工身份派往其它地铁专业机构进行岗前培训。这种方式对企业人才储备、院校和学生就业三方都有保障,是目前地铁企业和院校合作最佳的选择。二是定向式培养,适用于需求量不多的专业。由合作院校制定招生计划,在招生录取时通过合同形式明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新生进入合作院校后以长沙市轨道公司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模式。轨道公司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此种模式实现了学生一进校门就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公司的感情,利用在校时间接受公司文化,以便毕业后迅速融入公司集体中去。四、结束语长沙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促进长沙经济全面振兴,而且对长株潭乃至中南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加强轨道交通行业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确保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快捷、高效、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企业和院校的一项紧迫、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4

文章首先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现状入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本科人才供给不足。分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所对应的站务岗位设置情况,同时分析了本科生在企业的成长空间。重点分析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两种合作模式:“3+1合作模式”和“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两种合作模式。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校企合作

绪论截止2014年末,我国城轨交通在建城市40个,2014年末累计运营线路3173公里,预计2015年末运营线路总长将达到3600公里左右。若每公里需要从业人员60人计算,全国城轨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万人左右,大大超过现有的人才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从业人员缺口更是将达到13万人。已有轨道交通专业本科院校均是依托已有大铁进行人才培养,均有雄厚的实验实训设施,且这些高校集中在北京、兰州和成都等地。而长三角及珠三角地铁人才需求旺盛,但该区域没有相应的本科院校培养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人才,民办院校如果能在应用型建设转型过程中抓住契机着实开办好该专业,将可为华东地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等级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才,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中有一席之地,也是民办院校应用型转型的良好机会和抓手,将会突显应用型,张显特色性人才培养模式。

1、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本科人才供给不足

轨道交通人才需求主要是两方面:管理人才和一线生产人才两类。管理人才主要招聘对象:主要来自于一些老牌铁道学院,如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在还有一些新兴的高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交大。这些学校均是依托已有铁道专业办学。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来的人才需求。一线生产人才主要招聘对象:大部分来自委培的专科铁路院校,常见的有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及天津、长沙、成都、济南等各地铁路专科学校。现在还有一个趋势,地方政府会利用本地已有专科学校创办该专业,进行本地人才委培。苏州是苏大和南铁院合作办学,无锡是地方院校和北交大合作办学。数据显示一个城市地铁线路超过170km,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是1000人以上的大规模企业,随着线路的规划建设成网,有些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已是上万人规模的大企业,单靠几大王牌本科院校,和为数不多的专业学校,无法满足一个大企业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需要有更多高层次水平和技能的本科人才供给来满足大企业发展的需要。

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站务岗位设置分析

(1)企业性质地铁的行业性质是公益性基础服务行业,企业性质是国企。地铁是亏损企业,各地政府对当地地铁均有进行适当的政策或经济的支持。这些特性决定了地铁工资待遇不是很高。薪资待遇水平一般都处于一个城市各行业平均水平中等偏上一点的位置。以最基层站务员为例,各家地铁基本相同,年薪普遍在3.5w-5w之间。地铁都是地方性国有企业,各家地铁比较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也较注重人文关怀。在地铁上班,有较强的归属感、集体感。近几年由于各个地方都兴建地铁,跳槽现象也很多,但地铁行业跳槽与其他行业不同,地铁一跳就是一座城市。

(2)站务岗位分析站务,就是从事车站工作,属于运营的一部分。与调度和票务相比,各个专业有各个专业的优缺点,站务专业更为锻炼人。站务专业首先需要不差于调度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办公能力。站务岗位划分,站长及以下的都是生产岗位。工程师、技术员属于技术岗位,车间主任及以上属于管理岗位。地铁生产岗位的晋升都是需要考试和面试的。技术岗位晋升需要资历(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学历等)。其他专业基本一样。生产岗位和技术岗位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值班站长的工资比技术员还高,站长的工资比工程师高都是正常的。各家地铁也不完全一样。站务生产岗位由低到高:站务员——值班员——值班站长——副站长(有的地方叫工长,有的地方叫站长助理)——站长。有的地铁对各个岗位还细分等级,如普通值班站长,高级值班站长。站务技术岗位由低到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如果一个地铁正处于开通筹备阶段,一个本科生进去的发展空间很大,基本能做到生产岗的工班长,或有大机会最快定为助理工程师甚至工程师。

3、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1)合作现状目前,地铁与高校的合作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与高职院校的定向式培养合作。但是此种定向培养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技能需求全方位对接。地铁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合作更是空白,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存在问题

(1)本科人才供给缺位随着地铁线路的修建,大城市的地铁企业均是上万人的大型服务型企业,从企业员工构成上来讲,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供给缺位。地铁在人才招聘时对非对接院校学生不进行选拔,使得人才供给途径较窄。

(2)人才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目前,部分原有铁道院校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原有的铁路人才培养架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偏向于传统铁路学科体系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以及部分高校所建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均没有与现有地铁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对接,培养质量不能很好适应企业需求。存在学历高,技术差的现象。

3)合作模式

(1)“3+1”合作模式本科院校需要打开与地铁企业合作的大门,与地铁企业开研讨会,深入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采取三年在学校完成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与企业一起完成学生的岗前实训,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等环节课程;实现学生校园培养与企业的无缝衔接。通过“3+1”合作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吻合。

(2)共建实训室,岗位培训走进校园地铁企业是生产性单位,日常工作直接面向服务对象,有时涉及到运营安全问题,所有上岗员工均需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在校生放到企业去实训缺点是:干扰地铁企业的正常生产,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地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室,引进企业培训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提供岗位所需的实训和岗前培训,将员工培训放在合作院校里进行,这样既可以有培训与学习的氛围,又可以提升企业与高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晓玲.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与培养改革[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

[2]徐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6,32(1)

[3]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目标分析[J].江苏商论,20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防范;监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空前重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体系迫在眉睫。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铁,一种是轻轨。两种运输方式都是采用轨道运输,同时由于这两种运输方式主要承担城市内部旅客的运输任务,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旅客列车同公交汽车二者结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运输对象为人。②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分布在各大型城市中。目前我国地铁及轻轨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座城市,此外武汉、重庆也拥有轻轨列车。③列车开行密度大,运行区间短,最小地铁运行间隔仅为2min。④列车上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据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每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原本载客2000人的地铁列车,现在某些站点常常要运载3000多人,在地铁车厢内每1人数约在15人至20人。⑤城市轨道交通地理位置特别。地铁均建在地面以下,只有在两端终点站处才延伸至地面;而轻轨虽在地面以上,但其绝大多数采用高架结构,高出地面。二者与其他的运输方式在地理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仅在车站处才能与其他运输方式联接起来。

2城市轨道交通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作为城市中旅客运输的主要载体,其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里拟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重点分析容易引发的几方面安全问题。

    a)列车开行密度大,导致列车相撞等运行事故的发生机率增大。如2001年8月美国芝加哥市两辆电气轻轨列车高架铁路上发生追尾,造成141人受伤,当时车上坐满了赶着上早班的乘客。2003年1月英国伦敦发生地铁列车撞月台引发大火事故,至少造成32人受伤。

     b)车站及列车内旅客密度大,旅客流通量大这一特点容易引发较多问题:旅客车内人身安全问题。列车内过度拥挤,导致旅客容易与列车车体等接触过多容易引发烫伤、触电等问题。旅客人数过多导致上下车过程中非常拥挤,容易发生旅客被踩伤及挤伤的问题。旅客密度大导致车内空气流通差,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较弱的旅客发生窒息等生理问题,同时也引发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扩散。旅客密度大直接导致治安问题的出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列车内借拥挤的环境实施偷盗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也出现部分年轻女性受到性骚扰等问题。大量的旅客容易成为恐怖份子袭击的目标。韩国大邱地铁惨案、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惨案、莫斯科地铁爆炸惨案这一系列恐怖事件都在向人们发出警示:人群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恐怖分子的“最爱”。自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根据心理学分析自杀者往往喜欢选择人员较多的地点进行自杀,近年来城市轨道内自杀事件频繁发生。从1995年7月至2003年底,上海轨道交通共发生了65起自杀性伤亡事故,其中只有17人被救起,48人都自杀死亡。也就是说,平均每年都有8起地铁自杀性伤亡事故发生。

     c)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特别的地理位置及封闭性的特点容易产生以下几方面问题:地铁顶棚及轻轨高架桥比一般运输形式的基础设施更容易受到破坏,并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恶劣天气对城市轨道交通影响较为严重,如发生大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将产生地铁排水问题,轻轨防风、防滑、排水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封闭性的特点加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如在部分车站没有设置卫生间,将导致旅客一旦进入车站后无法大小便,以至于经常发生旅客跳下站台进入运行区间大小便的事件发生,严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3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安全问题的产生与繁重的旅客运输任务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自身的特点紧密相关,而这些又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性应以安全事故为对象,从事故的防范、监控、处理三方面全面入手,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

3.1狠抓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工作是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其防范工作应主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要改善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应该完善管理机构设置等。

     1)完善基础设施,设立卫生间。在所有城市轨道车站内设立卫生间,防止旅客因情况紧急进入列车运行区间大小便,即危害人身安全又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增添城市轨道交通防护门。在站台与列车线路建设隔离门,在列车没有进站时,隔离门处于关闭状态,当列车进站后,隔离门才打开允许旅客进入列车。这样可防止旅客在候车过程中因过度拥挤跌落车站,同时可以避免旅客从车站之间进入列车运行线,可在相当程度上防止地铁自杀事件的发生。

     2)建立功能齐全的监督系统。监督系统主要负责监控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及列车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车站及列车内旅客行为是否正常两方面,一旦发生异常现象可及时发出警报,。因此,建立全方位的城市轨道交通监控系统,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监督系统具体监控任务如下:电力设施监控。监控沿线变电所供电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车站基础设施及车内设备状态监控。该监控系统主要负责对全线各个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设备、给排水设备、自动扶梯、电梯、车站公共区照明、广告照明、车站事故照明电源、屏蔽门、人防密闭隔断门等车站设备及列车车门、车窗、车内报警设备等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监控,确保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可靠的最佳运行状态。列车运行状态监控。负责监控列车运行速度等运行指标是否正常。旅客行为监控。主要负责监控车站内及列车内旅客是否有故意破坏设施、行为异常等行为。

     3)使用先进的列车信号系统。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区间短、运行密度大,负责指挥列车运行的信号系统对于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先进的列车信号系统,减少因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意义重大。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应由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和车辆检修基地信号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用于列车进路控制、列车间隔控制、调度指挥、信息管理、设备工况监测及维护管理,由此构成一个高效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运行线atc系统由列车自动防护(atp)子系统、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列车自动运行(at0)子系统和车次号传递(pti)子系统组成。

      4)建立完备的管理机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先进的硬件设备基础上,完备的管理机构必不可少。只有在人员与设备良好的配合下,才能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得到充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中除了设立专门安全管理部门外,还应成立以下两方面的专门小组:安全宣传小组、治安维护小组。充分发挥这两个小组的作用,可避免相当程度的城市轨道交通内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这两方面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5)加大职工安全培训力度,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增强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职工安全教育在各个行业当中都普遍存在且定期进行,但由于事故发生率较低,以至于相当大一部分人没有引起重视,仅仅是形式上的走过场,对于突发事故的训练更是缺乏。而正是这种思想在事故突发时造成了重大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应建立全面的职工培训制度,并由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安全主管领导直接负责职工安全培训工作,要真正引起职工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同时针对容易发生的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训练,提高职工在事故突发时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不重视安全问题,在培训及训练过程中思想不端正的职工,给与严肃处理,决不手软。

3.2重视日常监控监控

     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各种监控系统在列车运营过程中启动监控作用,实时掌握设备及列车运行状况,一旦发生问题马上启动警报。工作人员对监控设备状态的监控,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监控任务中的主要一方面,由于各种监控设备的采用,城市轨道交通无论是在设施,还是在列车运行状态等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监控,先进的城市轨道列车信号系统及列车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而不发生安全事故。因为在设备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发生旅客安全事故的概率十分微小,所以监控任务也就主要体现在了工作人员对这些先进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上。如果人员无法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可采用定期检查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两方面结合实现。

3.3妥善处理突发事故

     首先为保证运营安全,针对可能出现的爆炸、火灾等突发情况,应制定相关突发事故处理方案,以增强地铁站务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发生突发事故,突发事故处理小组工作马上启动,根据相关预案一方面指挥工作人员安全疏散旅客,另一方面通知相关救护人员组织救援,疏散及救援工作应由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心统一指挥,有条不紊,最大程度减少旅客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6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摘 要: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现状入手,对该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定、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方式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旨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可为同类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产能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训教学;终端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233-01

收稿日期:2015-02-09

项目类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13Z64

作者简介:冯娜(1982-),女,陕西高陵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方面的教学工作研究。

前言

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aFC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设备之一,对于城轨运营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必须进行自动售检票设备的拆装、机械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检修流程实践技能训练,该项的目标主要是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建立实验课独立设课的新体系,进行实验独立设课,建立分阶段的实训模式,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和操作城市轨道交通aFC设备。

1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1.1进行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进行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调整原有的教学和实训内容,将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由原来的第三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票务管理和通信与信号这两门专业课相对比较独立,轨道交通企业管理由48课时降为32课时,这学期单独设置aFC实训课程,共16课时,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整到第三学期,内容与票务管理重复性比较多的章节,客运组织由56课时调整到32个课时。

1.2虚实结合构建实训环境

虚实结合构建实训环境,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学生在虚拟实训系统上依照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熟练后,达到能操作真实aFC系统终端的技术要求后,再在真实设备上实际操作,避免设备耗损;在计算机上建立自动售检票设备三维虚拟拆装、故障模拟、工作原理、检修流程的教学系统,提供的三维虚拟拆装和机械结构展示均按照与实物1:1制作,材质、外观与实物完全一致,所有部件和组成均可用鼠标旋转360度、放大和缩小。

1.3职业素质实训改革

基地建设不仅需要仿真或者全真的工作环境,还需要与企业现场相似的职业环境。例如:建立与岗位相似的规章制度,营造和工作环境相吻合的实训文化氛围,包括张贴相应的标语、口号、宣传栏等,学生一进入基地就感受到现代地铁企业的气息,角色随之发生转换,使学生在基地全真在线的环境中得到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努力使基地成为学生树立“安全、责任、高效”等九大工程意识和培养科学作风的基地。

2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教师在实训课程的授课方式上应大胆使用情景模拟、软件操作、案例模式及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式教学法”。将部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教师边教边学,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在基地内,采用与职业工作环境完全对应的岗位职业标准和作业流程,学生可以掌握轨道交通行业主流设备和技术操作标准,根据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岗位特色,将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培训的学生准确定位在车站站务员、车站值班员、值班站长、行车调度员的技术岗位上,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接受真实系统训练,实现“零距离”上岗。实训方案能达到的目标为:

2.1aFC终端设备认知实训

掌握各部件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在本项目中应以标准的作业要求打开终端设备,可以清晰突出显示内部结构。包括对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查询机等的认知。

2.2日常操作实训

掌握基本基本结构后,通过仿真实训,终端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能在真实设备上熟练完成操作任务。

2.3故障处理

通过对终端设备给部件的拆卸和组装实训,使学生对不同部件之间的联系关系及部件常出现出现的故障,能做出判断,检修的方法、技术要求、组装顺序、拆卸方法和注意事项,能进行简单的机械维修。

3实训方案的实施过程

3.1基础实践教学

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安排在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城轨认识实习,主要是在教室采用挂图、三维视频内容形象的展现;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现场参观,进行短期的观摩教学实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便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运营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目的。

3.2专业实践教学

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阶段安排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票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末,单独集中开设实训课。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和观看视频等途径来进行,再将学生带到实训室,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设计出相应的情景基础之上,赋予其不同的角色,模拟运行,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了解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职业素养。

3.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7

关键词:轨道交通事故案例安全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各种由机动车引发的城市道路拥堵、环境、安全等问题逐日凸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逐渐被人们重视、接纳,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进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中的危险因素及应急措施对于提高轨道交通安全系数,防止事故发生,减小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对城市轨道交通在火灾、爆炸、列车相撞/脱轨、踩踏、乘客坠落站台等方面发生的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依据表1所统计的部分重大交通轨道交通事故,绘制地铁事故原因分布图,见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火灾事故是威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其发生事故量占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总量的29%左右,且伤亡较大。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措施和手段

3.1高度重视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外部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人员、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和社会环境构成了事故发生的因素,这些因素的风险有可能引发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其中,社会环境属于外部因素,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开放性强,社会环境造成的安全事故很难预防,具有较强的不可控制性和不可预知性。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恐怖袭击日益增多,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也有可能引发各类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3.2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阶段充分考虑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当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阶段应当根据远期客流预测情况,预留充足的站内空间,避免大客流聚集风险;应当设计预留车站间的联络通道、紧急救援专用通道和逃生通道,方便开展救援和人员疏散。列车和车站设施建设应当使用阻燃或非易燃材料,防止火灾蔓延和产生有毒气体,并配备完善的消防系统和自发光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3.3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设备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题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配备安检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电话、紧急停车装置、应急广播、应急照明设备、乘客疏散向导设备和各类消防器材等。并且应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安全运营提供充分保障。

3.4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乘客安全乘车知识的宣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安全涉及轨道维护、列车驾驶、机电设备管理、调度、站务等多个岗位,这些岗位的技术性和专业性极强,必须加强这些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驾驶员、调度员和车站综控员等关键岗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教育,引导乘客遵守安全乘车规定,增加乘客的安全知识,并强化乘客的自救意识。

3.5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为提高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事故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管理职责,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并实施定期应急演练制度。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针对不同的事故,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尽量大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结束语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促进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出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城市轨道的安全性是其运营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本文在统计分析以往城市轨道交通事故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措施。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何理,钟茂华,邓云峰.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3,25-29

[2]施毓风,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6-28

[3]顾燏鲁,黄景宇,王金霞.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案例评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32

[4]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8

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专科人才的基本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融“教、学、做”一体的精神,为给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我们除了在教学计划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硬件方面,学校加大了投资,修建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中心,并制定了一套实训基地建设的近、长期方案。届时,该中心将成为国内一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与控制教学、科研、培训等功能的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因为是新开专业,在一些实训室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为了节约资金,我们与铁路相关单位联系,自己动手设计、利用相关单位调拨的部分设备和部分新购设备,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安装、调试,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全真实的信号控制基础设备实验室,除了用它进行信号控制基础设备的教学操作外,还可用它进行“铁路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修工(中级)”技能鉴定的考核。现正在建设300多平方米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室,该系统设8座地铁车站,每个站场采用Low微机联锁系统进行控制,同时设置地铁oCC控制中心,所有模拟软件与真实地铁oCC控制软件和Low工作站的操作界面、操作习惯、工作流程完全一致,能够模拟完成运行图编制、地铁站接发车、站前折返、站后折返、移动闭塞、列车故障模拟等,实现机车模拟自动控制、atC仿真控制、调监控制,以及模拟地铁行车控制的所有功能。这些实训室与实际操作环境相同,是信号控制、运输专业学习、培训与地铁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一个学习平台。同时,在南宁地铁没有建成,还没有实际的地铁设备让学生见习或实习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做到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始终把“教、学、看、做”结合在一起,结合教学内容,分批组织学生到与地铁设备接近的国铁的南宁电务段、南宁火车站、铁路局调度楼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广西沿海铁路有限公司下属北海、防城港、钦州港等地分别对铁路电务信号设备维修工,车务客运员、信号员、值班员等工种进行6周轮岗毕业实习。通过现场教学和现场实习,进一步了解了生产一线工作实际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列车运行安全正点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了检验学生专业学习的水平,2013年年初,征得南宁铁路局技能鉴定站同意,由鉴定站信号控制考评员对我校首届城市轨道交通毕业生进行了“铁路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修工(中级)”技能鉴定,通过率较高。

二、采取灵活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的组建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本区域的专业教师比较缺乏,另一方面我校是国有民办学校,没有编制,相对公办学校引进教师又多些困难。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课程体系的落实,在南宁市政府的关心下,学校董事会做了大量工作,争取到一些灵活的政策,如从国企引进50岁以下的高学历、高职称专业人才到校,工作期间按民办学校待遇支付工资,当他们退休后,依然按照在国企退休后享受的待遇,还采取了提高在职教师工资,以及分配大产权住房等相关吸引人才的措施。现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已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从其他高校引进的高职称的教师作为学校固定的专任教师,从其他高校返聘高学历、高职称的退休教师,从国铁返聘在单位时就从事职工教育的退休教师,以及从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聘请来的专门技术人员等组成。这是一支专职、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多数为“双师型”的控制与运营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老师们兢兢业业地工作,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手把手地传授专业技艺,定期在学生中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学助赛,以赛促学,把我校新办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办得有声有色。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9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调度;现状

中图分类号:p135文献标识码:a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作为轨道交通运行的中枢神经,直接关系着轨道交通的行车安全,为轨道交通乘客提供优质、舒心的运营服务,确保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列车准点运行是地铁行车调度的中心义务。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轨道交通建设需求不断增大的新形势下,加强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调度的重要作用

轨道交通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轨道交通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轨道交通行车安全。

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轨道交通的设施设备,保证轨道交通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轨道交通的不良影响。

一、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现状

轨道交通的行车调度是指运用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设备来讲整个轨道交通运行线路的各个车站、司机和其他所有协调部门的生产调度有机的整合起来,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动,以此来确保整个轨道交通能够安全的运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对缓解城市交通堵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相比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没有相关经验,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行车调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车调度体系尚不健全

相比其他城市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快速的优势,但在目前,我国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还没有一个十分健全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标准来参照,很多操作流程并不规范,甚至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对运行中的轨道交通是非常有害的,很容易引发意外事故,并且很多原则规定缺乏一定的操作性,轨道交通在行车中因缺乏沟通和协调偶尔还会出现没有秩序的混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体系势在必行。

2.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快导致我国对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人才的缺乏非常严重,现有的行车调度人员由于缺少全面、系统的培训和训练,其业务能力仍待提高,这样很容易导致轨道交通行车中出现很多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此外,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轨道交通调度从业人员培训机制,这就使得我们无法为轨道交通行车方面提供相应的专业人才,也很难对现有操作人员进行更高层次的业务培训。因此,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方面应该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3.轨道交通行车设备落后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设备应该说是整个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运营操作过程中,现有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设备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其自动化程度无法满足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需求,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操作才能解决问题,此外,还存在着很多列车因故障停车超过一定时间设备不能发出报警声和提示持续停车时间、行车设备不能储存和调取故障处理规章等等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解决很难保证不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问题,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轨道交通行车调度问题应对策略

良好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为人们出行带来更加安全快速的保障,更加有利于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该正视目前在轨道交通行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解决,推进我国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运行管理工作。

1.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欲实现向现代化转变就要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行车调度体系做保障,以此来确保整个轨道交通运行能够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运行。

首先,加强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全面落实轨道交通行车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轨道交通的俄安全操作流程来进行合理的行车调度。

其次,规范轨道交通快速安全反应机制,吸收以往的安全教训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有效的应急预案,并且要勤加练习,及时调整,在实际操作中,严格规范和管理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要能够在问题发生之时,及时把握住关键时间点,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并拿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做到报告快、处置快。

再次,完善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安全控制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到及时的沟通和协调,这样在出现问题之时,才能够及时快速的掌握情况并拿出解决方案,,这个安全控制体系,不仅要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同时要有排除故障的有效方案,以保证其能够处于正常状态,此外,这个安全体系还要能有效的把控全局,充分考虑到包括设施、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最后,建立服务规章制度,轨道交通无论怎样建设最终还是为人服务,因此,我们要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服务规章制度,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做好整个轨道交通运行的每个服务细节,为乘客带来更舒适的出行。

2.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轨道交通在行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能否处理得当是对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人员的一大考验,这就要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成熟的处置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解决问题,并找出相关原因。因此,必须要加强轨道交通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可以定期为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和心理辅导,借鉴国外先进的业务技能,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3.加强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自动化管理

建立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智能平台是实现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技术保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行车调度设备自动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其研发力度,使其在警报、列车站前折返等等环节方面实现全面智能化,以减少因人工介入造成的意外发生,通过全面实现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的自动化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线路上列车运行状况,还能够对中途发生事件做出及时的提醒和纠错,这样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智能性,也能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三、总结

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是一项复杂且多变的过程,列车能否平稳运行不仅要求行车调度指挥人员有严格的业务技能要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每一位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加强在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安全体系,规避行车风险等等,全面提升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指数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洁,方卫宁,张嬿.地铁行车调度系统人误影响因素识别及评定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8)

[2]廉铭,江志彬.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培训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现状调研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预计今后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各施工生产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业务生产,而且懂得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网络化,构成这些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拥有735万人口的纽约――即使没有私人汽车也能生活的城市,28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整个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我国一直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22个城市建成地铁95条,运营里程达2900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大城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线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苏州、福州等35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线路超过了1000公里。《中国投资》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8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11042公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一般为50~80人;效率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人员配置约为60人。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未来从业规模将达60万人。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国民经济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福建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适度超前,网络更趋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在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几条新的铁路线路,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高标准的火车站,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增开了多趟高等级列车,路网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省会城市福州,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规划建设1号线、2号线,总长55.7km,在中心城区形成1、2号线“十”字形主骨架。1号线象峰站至东部新城站,约29.2km;2号线沙堤站至下院站,约26.5km。1号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起点站为象峰站,终点站为福州火车南站站,正线线路长24.89km,共设2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车南站站至东部新城站3站3区间约4.31km线路,拟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实施。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陆续开工,计划在2016年建成运营。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为“有环放射状”网络结构。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通过批准,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长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车站40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促进海峡西岸的港口、道路、铁路、市政设施建设高潮。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建设都属于交通土建工程类。随着交通土建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设市场国际化,根据国际惯例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运营养护、基本建设管理等细化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技术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已逐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

调查资料表明,根据预测,2015年交通行业(含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9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30%;2020年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12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40%。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万。若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维持不变,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万。照此预测,到2020年,交通教育办学规模应由1997年的12.9万人扩大到28万到30万人。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有较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2年初,我国已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就需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实施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第一线要求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工程施工与安装、轨道工程监理、轨道工程检测、轨道工程养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单位,主要从事轨道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管理、造价编制、测量计量、工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有现场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性质改变现状,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合理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一路一带和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将加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教育将迎来大好时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将认真制订完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3.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3.1专业点分布情况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

每省一两所高职类学院,全国招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3.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见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办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来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3.3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3.3.1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没有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

3.3.2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由于基础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较多,专业课排的课时较少,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基本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3教学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学校现有的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一种来源是由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来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学校教师中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不强;有的教师从非师范院校分配而来,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和实习就上岗教学,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3.3.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定高低。

3.3.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缺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市场调查对添置电化教学设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能力结构与行业企业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

[1]王磊,曲喜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与分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国,江洁.湖北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教育现状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杨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海外英语,2015(3).

[5]刘广新,高凌嫣.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5(3).

[7]魏红征.行政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