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8:55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1

能力拓展、团队合力并重,提升队伍战斗力

赤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赤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局四年来,通过抓队伍建设保证职能的有效履行,其作用逐步被赤峰社会所认可,在我们自治区药监系统也赢得了领导和大家的关爱,连续四年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为了不断实现工作目标的超越,大家共勉共励,有必要在这次会上将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和体会做一简要介绍,以求在领导和大家的指导 下,丰富和完善我们今后的工作。

我们在队伍建设上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重在精神激励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就是思想、理想支配一切。没精神,没有最理想就不可能有追求、有目标,有了追求和目标,也就会产生动力和激情,这是人的本性。在建局之初,我们靠什么激励大家?靠共产主义理想太笼统,不具体,按国家提出的队伍建设目标,又体现不了我们的特色,那么靠什么样的精神把我们这支队伍力量凝聚起来、精神激励起来呢?这个答案还是大家孕育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到办公场所寻租,小到案卷盒的购置,什么都是从零开始。而且这支队伍成员分别来自医药、卫生、药检和政府四个部分,大家热情都很高,都想好好干上一番事业,争取新的作为。所以我们就因势利导,提出做好第一代药监人的口号,并激励全体工作人员要以第一代药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好职责,创造无愧于第一代药监人的业绩,实现人生价值。这四年来,我们就是靠这种精神续写着我们这个团队,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保持着持续的动力和激情。

二、重在制度规范

作为药监部门,权力很大,自然是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高风险部门。在这方面,我们党组一直有清醒的认识,为了防止路走偏,我们除了定期进行理想信念和反腐倡廉正反面教育外,重点是在制度规范、约束上下功夫。针对内部选人用人、费用支出,外部行政审批(包括认证)、执法监督四大容易出现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热点问题上,我们不断制定和修订制度,堵塞漏洞,提高公开透明度,尽最大努力缩小个人操作空间。如我们在任用副科级以上干部上,除了严格履行干部任用程序外,一般还要过笔试和演讲关,而且每次笔试和演讲差额比例都很大,竞争非常激烈,但落选者都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怨言。目前,在我们现任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中,除了建局之初各分局班子成员是地方党组织推荐没过这两关外,其他绝大部分都是从这两关中闯过来的。在年度考核评优中,市局一般工作人员要经过6个层次评分,科级干部要经过5个层次的评分,其中局党组的评分只占40,而且严格按分数确定,如果不是各层次都认可,要想得高分被评优秀是不可能的。

在费用支出上,尽管市局和各分局数额相对都不大,但也实施了严格的财务审批、审计和双人采买、招标采买等制度。

在行政审批上,我们几经修改零售药店开办及变更办法,下放审批权,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性条款,目前除了药店验收和G认证时对相关人员基本专业知识提问的难度上还有个人操作空间外,其它几乎没有了个人操作空间,非常公开透明,基本做到了内部和社会都能有效监督,具体审批人员能够用以的空间大大缩小。

在执法监督上,目前,自由裁量的空间是最大的,我们的基本措施:一是按案值大小分级把关审核,其中罚没在3万元以上的案件要经局务会议集体研究;二是同类性质的案件处罚标准一样,不搞亲疏,公开透明;三是加强案件审核,尤其是复杂案件必保万无一失,办成铁案。截止目前,我局及所属分局四年来所办的3000余个案子,还没出现错案和行政复议的,也尚未发现领导和办案人员以案谋私的违法行为。

在行政服务上,我们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只要行政相对人急办的事儿,只要政策允许,不分八小时以内以外,不分节假日,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办,如有任何怠慢拖办就视为卡要,要受到公开批评和督办。由于有这些严厉的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节假日验收企业,甚至连夜验收已成为平常、正常的事。

三、重在能力拓展

建局四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在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要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光有政治热情是不够的,要赶超发达国家,要应对错综复杂的挑战,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必须有过硬的能力作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靠扎扎实实地学习和训练、靠主动力与强制力的综合作用。所以,我们从20__年开始,根据现实工作需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提高“法律法规应用、中草药鉴别、计算机操作、公文写作、谈判与沟通技巧”五种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学习,大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创造以讲促学、以考促学、以娱乐促学,以提升自身价值促学,以职务升迁促学等多种促学方法。

例如:05年市局机关学习分局的经验,采取每人都讲一课的做法,不仅促使讲课本人拓展了知识面和得到了讲话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使大家听起来更贴近工作,贴近实际,易懂易消化,学到了真东西;阿旗分局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坐到局长位置,不照稿,最低讲上10分钟,以强化锻炼大家的演讲能力。计算机应用和中草药鉴别是行政办公和执法监督急需掌握的两门技能,从04年开始,我们通过以考促学的办法,强制全员掌握,而且考试成绩要排个人名次和团体名次在全系统张榜公布,经过04、05两年的严格考试,全系统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办公应用技能,自己的材料都自己打。一个叫菅春华的老同志为了提高打字技术硬是将我局编印的法律法规汇编通打了一遍;一个明年就要退休的女同志张淑珍学了计算机应用技能后,不仅能和远在外地的儿子用电子邮件交流,最近还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05年假劣中草药抽验耙向命中率高达90以上,原因就是基层执法人员已掌握了常见的100余种易出现伪品的中草药鉴别技术,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有好多同志为了提升自身价值,赢得广大相对人的尊重,主动请缨讲课,认真备课,反复试讲;药检所的检验人员如果获得一次外出学习机会,倍加珍惜,因为回来后就能当一次老师,享受一次先获得知识的成就感。05年他们花费8万余元,安排36人次外出学习,现在能做到只要有设备就能操作,技术水平紧随区所、沈阳、大连所之后;局党、工、青、妇在各种节日组织的娱乐活动也无不贯穿散文、诗歌、摄影、礼仪、演讲等综合能力的锻炼提高;干部选拔过程的笔试、演讲关由于高度紧张而最具挑战性,闯过这一关的同志在一般的场合讲话都相当自如了。

这些实实在在的具体能力的培训锻炼和拓展,大大提升了我们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现在我局本科学历再教育已蔚然成风,现有26名大专学历人员在读本科;有1名本科人员在读研究生,6名研究生已毕业;在两年内全局工作人员95以上将达到本科学历。目前,应对即将实行的电子政务、网上审批、无纸化办公已基本没有问题。

四、重在团队合力

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规范的制度和相应的能力还不能说明我们这支队伍有了战斗力,只有把这些因素凝聚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团队的精神和力量。建局以来,我们一直倡导大家团队意识,突出人性管理,领导对下属在工作严要求的同时,要在生活上多一些体贴和关怀。如建局头两年市局和分局几乎很少休礼拜,工作非常紧张,但我们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不要谈任何条件和困难,在最近两年由于工作已经有了规律,局面也打开了,我们就从生活上多关心基层同志们,注意保护大家持续的工作力。到了长假节日就轮换多休几天,有条件再发点补贴,一般节日也尽可能安排一些文体、出游、娱乐活动。市局每天下午下班前40分钟可以到活动室锻炼一下身体。分局的同志来市局办事都免费吃住在市局,而且晚上相关科室还要陪着喝上一点酒。分局之间也养成了互相串门学经验的好习惯,听说哪个分局工作有了好的做法就赶紧去学,用他们的话叫走亲戚。市局由于采取的是360度多层次考核法,每位工作人员、每位科长都面临着从局领导到各科领导,从市局各科同事到分局领导的多层次、多角度考核评价,客观上就形成了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的意识,如果没有协调配合意识、大局意识、互助意识、包容意识,就象前面所讲的,要想得高分是不可能的。如果某个单位、某个环节的领导不团结,或职工不团结是不能评为实绩突出单位的。我们局党组成员之间不仅要带头做到团结,形成合力,而且还要创造具有亲合力的上下级环境,重大事情民主决策,注意倾听下面同志的意见。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办公楼改造,局党组成员基本意见是实行开放敞开式办公,而绝大部分环节干部则认为这种办公模式太吵、太乱,应按科室间隔,最后我们还是尊重了环节干们的意见。

当然,我们也不是对所有的人和事都宽松,对违纪人员该批评的批评,该检查的检查。其中有一个工勤人员还被停职工作三个月,缓签聘用合同一年。我们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家里有好的习惯,在单位也要保持;不好的东西在家里可做,在单位就不能做,比如在家里可以使性子,在单位就不可以,在家里可以抽烟,在单位就不可以。

在这种宽严适度,融合向上的氛围环境下,大家普遍感到不是一个人在做事,而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在05年考核过程中,松山分局职工讲,放假在家里呆不住,感到上班是一种快乐,工作是一种享受。所以,06年我们将因势利导,倡导全系统干部职工快乐工作、享受工作,快乐相处,享受友情。再加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将持续保持我们这个团队融合健康、快乐向上的精神风貌。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01

一、教学团建的建设思路

1.以应用型本科办学目标为导向。教学团队建设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

2.以优化结构为重点。教学团队建设,应优化年龄、学历、职称、知识和能力等结构,形成合理的梯队,保持团队成员相对稳定,分工明确。

3.以团队精神为核心。教学团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团队精神是教学团队的核心要素和精神支柱。全体成员应有明确的共同发展目标,有风雨同舟、共同进退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断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4.团队与规模相适应。教学团队建设,要与办学规模相适应。依据生师比例、专兼职比例等规定,以及办学预期和优化结构要求,配齐、配足教学、实训一线教师,使教学团队与办学规模相匹配。

5.以“双师”结构为特点。教学团队建设要以培养专、兼职教师“双师”结构为特色,优化团队“双师”结构。对专任教师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测定,兼职教师应注重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测定。

6.以校企合作为桥梁。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包括企业兼职人员,扩大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影响力,综合利用企业提供的软硬件资源,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

二、教学团建的建设策略

(1)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专业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校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应用型大学要根据自我发展状况及社会环境条件,采用多渠道与企业进行密切联系,并且建立长期有效合作机制。通过与企业开展“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资源共享”,使得企业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一方面开展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与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或企业实训合作协议,满足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企业用工的需求。

(2)建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机制,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通过建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机制,可以大力加快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积极鼓励各个教学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教学团队,依据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标准进行团队建设。定期举办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活动,对于优秀教学团队成员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考虑。

(3)创新管理体系,加强教学团队内部运行机制建设

教学团队的管理体制是决定教学团队是否具有创新力的关键因素。通过改革学校内部的权利配置模式,最大限度的使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分离,由学校管理部门充分授予教学团队的管理自,教师资源调配权、教师业务考核权等。教学团队建设应坚持开放性、动态性,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模式。在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上,制定目标考核制度,逐步形成团队内部竞争激励机制,保持团队的动态管理。

(4)建立健全外部保障制度,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人力资源、教学资源、项目资金等组成要素,往往受控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团队带头人在制订团队任务目标、实施教学计划、内部调控等方面的自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确保教学团队的建设不收外部因素干扰顺利开展。

(5)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推动应用型大学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主导力量,是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有部级高职师资培训计划。同时,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岗实训计划,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培训平台。学校可以通过校合企业聘请企业的岗位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改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结构。学校在人才聘用上用向企业经验丰富,工作技能较高的技术型人才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应用型大学的职业技能特色。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及考核

(1)团队带头人负责制

团队带头人要对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团队结构、考核监督等方面总体负责,并负责团队建设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工作。团队的主要成员负责执行团队建设各项任务指标,带头人要做好团队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确保团队建设顺利开展。

(2)建设周期及经费保障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学院要求团队建设的周期一般为3-5年,建设周期内需取得团队建设的预期成果,同时学院给予2.5万元的建设经费支持,启动经费5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30%,通过验收后拨付20%余款。

(3)建立中期检查制度

对教学团队进行整体绩效考评。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完成预期目标和不合格的团队,停拨建设经费,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请拨款,否则取消团队建设资格及经费支持。

(4)资金管理

①常规课时补助

教学团队成员课时津贴按现有规定执行。

②实训管理津贴

教学团队参与实训室管理,每个团队整体每月发放实训管理津贴,实训管理津贴标准按规定执行。

③激励津贴

每学年按照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提出的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团队整体每项指标定额奖励。

④教学团队申报市级、部级教学团队成功者,分别给予教学团队5万、10万奖励。

(5)团队奖惩

①实行教学团队教学质量考核否决制,即教学团队任一成员在当学年质量等第出现三等以下等第或出现教学事故,则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教学团队的激励津贴酌情减发。

②团队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要提交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院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团队建设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验收合格将颁发证书。对于建设成果非常突出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团队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优先推荐参与上一级教学团队评选。

③实训管理津贴和激励津贴的分配比例由教学团队负责人根据团队成员绩效拟定,由团队成员、系部主任、分管院长签名确认,报人事部门备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2]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鲁东大学学报[J].2008年

[3]潘懋元.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3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部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教师队伍

基金项目:本文为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方高校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0JGw01)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如何加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为此,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并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是加强学校学科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地方高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改变松散的教师教学管理模式的需要。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教师管理模式一般是:每个教师承担1~2门课程,都是独立地自由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这种分散的格局没有条件也谈不上去思索、去研究课程体系的改革,最多是考虑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不可能很好地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将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织起来,建设一批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教学团队。

2、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需要。以教学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从效率的角度看,团队可以通过内部的整合在成员之间实现人才培养技巧与经验的互补,这为分层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条件。教学团队由于吸收了青年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为团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教师相互配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是教师的差距。教师的质量离不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而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源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不断获得经验与反思而获得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尽管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教学团队建设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有利于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平台。

4、突出学校特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构建教学团队,其成员结构合理、素质技能互补、协同奋斗,有利于突出学校特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教学团队一方面关注专业兴趣,探讨教学和学术问题,同时对彼此间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学效果和人品行为比较熟悉,这为彼此协同默契,合作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教学团队是思维敏捷、自由程度较高的教师群体。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帮、带”;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资源共享中更新知识和观念,形成一种拥有和谐宽松、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的氛围,形成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和谐环境,将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形成团队特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有特色的团队才能有水平,有特色的团队才有生命力,在培养团队的特色中形成和强化优势,提升教学团队核心竞争力。

二、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化资源整合的原则。教学团队通过教师的智力资源有效整合,用教师间的协作及学术资源共享,满足学科综合化需求,形成团队学术特色,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同时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2、形成教学梯队的原则。认真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教学团队成员应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上保持一定的合理性。

3、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立足知识多元化、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尊重学术自主的原则。教学团队是由一群掌握着高深学术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作群体,教师在团队中要学术资源共享,学校要赋予教学团队学术自,实现教学领域的学术权力回归。

三、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内容

1、选拔与培养团队带头人。本科团队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专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2、加强团队队伍建设。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梯队结构。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梯队差别,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3、提出团队目标和培育团队精神。提出作为团队成员共同愿景的团队建设目标是教学团队的“顶层设计”。要贯彻“质量工程”的理念,把提高所承担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共同建设目标、共同利益而相互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共同负起责任,它是优秀教学团队的灵魂与特质,是其成功的基础。

4、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机制。一是要保证教学团队的学术自及团队负责人在教学改革、工作目标、实施计划、内部调控等方面的自,学校管理层不应对教学团队指手画脚,应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并为教学团队的组建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学校要制定教学团队指导意见,明确建队目标及具体步骤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合理组建教学团队,同时建立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制度,规范引导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三是要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一项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为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教学团队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和规范教学团队的运行,保持教学团队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建立开放式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评估和考核无非是职称评定、年度业绩考核、教学科研奖励、教学科研奖励津贴。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政策来说,在这几项评估和考核上往往都只认第一责任人,无视其他合作者即使是骨干力量的贡献。这种评价体系非但不鼓励教师间的合作,而且会起到相反的导向作用。要鼓励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探索有利于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营造具有竞争性的政策环境。

四、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以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为例

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自2006年被确定为校级教学团队以来,该团队成员锐意进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管理科学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邵阳学院管理科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湖南省级教学团队。

1、管理科学教学团队设置。教学团队是一支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注重素质、能力和教育理念,能够勇挑重担的团队。目前,该团队共有24名教师,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搭配合理,优势明显,发展态势好。一是学历层次高。目前教学团队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3人。并且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市优秀社科专家4人;二是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团队中有教授6人,占总数的25%;副教授8人,占总数的33%;讲师8人,占总数的33%,其中还有助教2人;三是年龄结构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体现了老、中、青结合,有在高校从教30多年的专家、教授,有从教年限短、年龄只有27岁的新生力量,其中45岁(含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8人,占教师总数的82%,呈现出明显的年龄跨度和接续性,有利于继承与开拓教学团队的改革创新理念,实现在教学和科研中突出传、帮、带的优势和特色;四是知识结构相称。教学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有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等,分别从事区域经济、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化设计、商务设计、生产运作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并且均多年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多数教师有编写教材、主持或参与部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的经验,教学和科研成果多;五是学缘结构理想。教学团队成员中,既有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的教师,也有从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引进的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并且,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因此,该教学团队始终充满活力,朝气蓬勃。(表1)

2、邵阳学院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建设原则。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教学团队建设将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团队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落实教师培养制度、提升团队整体水平的原则。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并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三是注重师德建设、优化教学素养的原则。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四是团队建设与科研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科研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选派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高的优秀教师,利用学术专长和教学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邵阳学院管理科学教学团队建设思路。一是突出能力培养、改进教学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H”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按照“基础巩固、能力拓展、素质提高”的思路重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团队的实际教学效果;二是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完善教师结构。全面启动以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和课程责任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工程,加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力度。近三年来重点培养和引进了2名在全省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了3~5名年龄在4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名师培育,初步建成一支教师结构合理、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三是实行联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实行“校校、校企、校所”联合培养机制。选派教师到著名的高等院校做访问学者或短期进修,选送教师到国内名牌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支持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及行业协会进行工作实践,顶岗锻炼;鼓励教师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接受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人才战略。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管理咨询师、质量工程师、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员的培训和考试,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聘请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的职能结构;四是加强师德建设,优化教学素养;五是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教材基金和教改立项制度,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承担本专业教材建设与教改项目。

4、加强学术交流与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每年派遣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并与美国肯塔基州卫斯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近3年来,先后选送了3位教师分赴辽宁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选送一名教师赴美国肯塔州卫斯理学院访学。加强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培养团队人才优势。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贾焕军.地方高校创建教学团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

一、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内涵

学习型教学团队属于学习型组织的一种类型,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学习型组织理论也是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

学习型组织理论一般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主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创新知识的组织,是一个具备高度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组织。它包含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搞好团队学习、建立系统思考等共五方面内容。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结合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教学团队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角色上相互补充,有持续学习及创新能力、有共同愿景、能不断创造未来的团队。

二、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发展速度较快,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很容易忽视内部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况且高职院校太过重视人才外引从某种意义上也背离教学团队建设的初衷。加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师资建设的意义,一是体现在有利于促进师资素质的提高,并进而提升教学水平;二是有利于促进学科的交叉,促进教师间学科互补,并最终促进师资结构的优化;三是有利于促进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而老教师也需要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更新知识与理念,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

2.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内涵在不断地深化,以不断地适应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对象的特点等也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加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教师们单打独斗很难成就一个专业乃至这个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合作的教师团队才可能在专业建设乃至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取得胜利,它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

学习型教学团队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文化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建设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的环境能够通过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角色定位与补位,促进教师的工作反思,增强教师的职业使命感,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团队的协作理念,进而提升教师的个人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基于教师个人成长的建设,必然能够为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三、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的误区

1.将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视为“形式主义”

在许多人看来,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就是为了应付考核与检查,为了申报荣誉,而组建的一个有名无实的班子,在需要的时候开会学习、外出培训,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开会和培训是必要的,但其不是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的本质意义,其有形而无魂,只能算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组织。学习型教学团队首先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组织精神,学习型教学团队特别强调把学习转化为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有“学”有“习”,而且“习”重于“学”。

2.将学习型团队建设视为“一阵风”

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不是一项应急活动或短期工作,不能用刮“一阵风”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规划、组织、领导与创新,它应当把学习与教学有机结合,并且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国内外任何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成功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的奋斗与坚持。选择了学习型团队建设其实就是选择了团队的一种状态,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它没有终点。因此,我们有必要破除急于求成的思维,改变“一阵风”式的行为模式。

3.将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视为“思想工作”

当前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热潮,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思想工作,是为了服务一些政治或者经济需要。建设学习型教学团队的确需要开展某些思想工作,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属于管理学和教育学的范畴,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学习型教学团队倡导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学习化,二是学习工作化。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工作与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学习、教学和研究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教学团队与开展思想工作并不是一回事。

4.用“等、靠、要”的态度对待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

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体现的是团队的共同目标和愿景,它也反映了专业建设和教师成长的内在需求,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因此,其建设必须改变传统工作中的那种上级发文件、下指令,基层跟着执行的“等、靠、要”做法。建设学习型教学团队应以提高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教学水平为目的,切实加强自主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四、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1.树立科学理念,完善学习管理

首先,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让团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主要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当今世界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阶段接受一次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二是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团队成员要互相沟通、深度汇谈、寻求共识,将个人的智慧和能力融合、锻造,最终产生高于个体的集体智慧;三是树立系统学习的理念,当今的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日益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学习型教学团队因此必须系统学习,通过学习促进系统思考,从而不至于迷失于细节和片面;四是树立自我超越的理念,把学习当做是一种使命,一种追求,一种境界。

其次,要完善学习管理。一是发挥团队领袖的模范作用。团队领袖带头学习能够为团队其他成员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通过他们带动整个团队的学习;二是要降低管理重心,广大普通教师才是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他们也是团队建设的不竭动力,学习型教学团队要加强对普通教师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干劲,甚至需要建立一定的“帮困”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塑造团队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首先,建立共同愿景。没有共同愿景,就没有学习型教学团队,它包含了团队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是团队发展的基石。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个人愿景的建立和分享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个人愿景就没有团队愿景,因此必须先认真聆听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愿景,然后再提出和发展共同愿景。

其次,形成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反映的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理想人格、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形成学习型教学团队精神文化必须要以科学的教学思想和团队发展思想为指导,用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从而指导实践并推动工作。此外,团队精神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教学、贴近教师,且能够反映团队的先进性,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全面发展。

再次,要健全制度文化。优秀的团队文化不能全是柔性的,还应具备适度的刚性,它包括强制性强的规则、纪律、方针、标准等,也包括强制性较弱的风俗、习惯、道德等。健全的制度是团队发展的重要保障。学习型教学团队制度的制定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确保制度符合实际需要,制度形成后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最终做到刚柔并济、权责到人。

3.拓展多元学习,形成动力机制

首先,开展个人学习。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全体成员参与的工作,只有每个成员认真参与才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变革,如果一线成员不了解团队创建的意图,或者不能有效地参与,创建工作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创建必须重视个人学习,需要对团队成员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加强定期培训,甚至需要把学习同考评和任用等结合起来。

其次,开展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学习型教学团队创建的关键。它是一个成员共同参与、多元反馈、自主开放的学习系统,能够在汇集成员的不同优势中整合、提高组织的整体优势。在团队学习中,汇谈和研讨是主要手段,提高组织创造力是重要目标,它常用的工具有标杆学习、反思学习、专项培训、经验交流、自主学习等。

再次,形成动力机制。一方面,教学团队的外在环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团队时刻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团队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把外在环境变化产生的压力转化为勇气与动力;另一方面,学习型教学团队需要不断地反思自身的发展思路、优势、实力和效能,清醒地审视自身可以使团队认识到优势与劣势、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自身发展的动力来源。

4.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首先,加强梯队建设。加强梯队建设就是要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如在职称、性别、技能和知识等方面。这就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型教师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教学能力,二要注重实践锻炼,要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三要坚持动态管理,要加强对团队中教师的监督与考核,积极奖励和鼓励优秀教师,从而让队伍保持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加强骨干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实行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习型教学团队工作效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才的智慧和力量,进而形成一支勇挑重担、敢于拼搏的过硬队伍。

再次,规划教师职业生涯。每一位教师都是学习型教学团队的重要有机体,帮助团队中每一位教师科学系统地规划职业生涯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地定位自我,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提高自身技能与知识水平,同时还有利于整个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和信赖,这与学习型教学团队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马彦纯,苏炜.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江苏高教,2011(6).

[3]邵建东.论高职院校学习型教学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4(2).

[4]李淑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6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组织与管理上较为松散,这对促进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与建设上,却带来了重重困难,加强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与活动管理,是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团队;建设;组织;管理;活动

1前言

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民众的精神食粮,更是我国精神文明的基础与组成,是宏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团队的成立与发展,对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此,要加强群众文化团队活动的开展,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在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群众文化团队起着领导与指导作用的,主要是各个地区的文化馆和文化站,这是各个地区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各个地区辅导文艺的专业部门,对传播社会主义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2群众文化团队活动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明显提高。文化团队建设成为社区与街道人们活动的主要形式,群众文化团队成为满足民众心理需求的主要形式,是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民众精神生活的迫切需求,不仅能够给群众带来精神享受,更能丰富信息交流,能够传播先进的思想与文化,并能够摒弃旧思想,使新思潮不断涌进,这即是社会发展需求,也是时展的必然。二是我国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窗口,民众可以通过文化活动,掌握更多的讯息,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及时领会,如今群众文化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娱乐表演,而是具有一定的科技信息、经贸信息等,这些也是群众所关心与重视的。三是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我国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即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也可以发挥民俗、民风特点,群众通过文化活动,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意义。

3群众文化团队在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由于群众文化团队属于自发形成的民间团体,具有分散性,所以师资培训成为制约团队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团队成员大多为社区非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均缺乏专业的指导。二是群众文化团队的人员组成较为复杂,类型呈现多样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辅助力量严重不足,无法有效引导或培育团队有目的发展,团队中人员组成复杂,难以管理,甚至无人管理,也无章可循,并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登记造册机制,没有激劢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存在,缺乏专业化的活动场所,种种原因,均导致了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水平难于提高。三是群众文化团队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收入单一,依靠政府投入,使群众文化团化的活动场地受到限制,道具缺乏,经验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群众文化团队在发展上寸步难行。

4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与活动管理措施

4.1明确群众文化团队地位

我国的社区团队,在管理上实行了统筹管理与分级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这三级分别为区、街道、社区,不同级别的团队由不同级别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对于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团队的老地位,不同管理部门应当加大重视力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扶持。明确群众文化团队的功能、性质与作用,并明确群众文化团队的经费源,创造有利于团队活动的条件,明确责权利,并制定相应的激劢机制与管理制度,对优秀团队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并将主要负责人员纳入到志愿者行列,以利于对团队的培训与管理。

4.2加大投入

由于群众文化团队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政府投入,给政府造成较大压力的同时,也使自身经费不足。所以应当使团队经济来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多方融资或者是集资的形式,拓宽经济来源渠道,摆脱依靠政府资金投入,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来改善资金不足的问题。要鼓励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人员,参与到管理当中,使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开化,接受全体成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监良性发展的目的。

4.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一是改变群众文化团队一盘散沙的局面,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与建设,这是群众文化团队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起统筹管理机制,面对我国目前不断兴起的群众文化团队,要加强法律法规的管理条例的制定与执行,通过法律制度约束管理,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活动能够开展起来。群众文化团队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各地的文化管理部门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并给各地的文化部门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对于关系民众精神生活的群众文化团队,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重视起团队的建设,加强团队活动的管理,从而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的管理水平力度。二是建立起激劢机制,以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要针对不同的群众文化团队,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应的评价与激劢机制,合理安排群众文化团体活动时间,并分配群众进行文娱演出,并择优进行奖励,使群众文化团队成为一支为人民、为社区、为大众服务的一个民间团体。三是健全监督管理体制,动员群众参与到管理中来,将文化团队的建设任务,作为文化部门的一项考核业绩,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切实提高群众文化团体的活动与管理,推动群众文化团休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

群众文化团体,吸收广大民众不断的加入,对各种类型相同的不同团体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加强对团体活动的指导,并提高文化团体的专业技术水平。群众文化团体在活动中,可以借助公共设施合理利用资源,例如各单位的文体设施;还可以根据各群众文化团体的特色,聘请专业人士对广大团体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团队的活动质量与活动水平。

4.5加强群众文化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群众文化团体之间应当建立起合作的桥梁,互通有无,共同促进发展。例如可以建立起群众文化团体网站,通过网站宣传文化团队活动,并建立起特色群众文化团体,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发挥本地区文化特色,挖掘本地民俗与本地区文化,为宏扬这国的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团队应当设立起宣传专栏,促进团体之间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搭建起有利平台,利于多团队之间成员的合作与交流。对于特别优秀的团体成员,鼓励其走出去,积极与更加优秀的团队成员之间交流协作。

5结语

群众文化团队,是建立在社区里的民间组织,文化团体的发展,一方面代表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也表明了我国民众在物质基础之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为了促进群众文化团队的不断发展,文化管理部门应当发挥出自身的指导职能,通过多渠道获取多方面的支持,扩大群众文化团队的资金来源,这对促进我国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韵丝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文化站

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022-01

一、企业团队建设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成功企业的团队建设研究与分析,企业想要建设一支优秀而高效的团队,至少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团队凝聚力

首先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宣传相互协作的企业文化,保持企业纵向、横向交流渠道的畅通,以使信息和知识在企业内部广泛交流和传播。其次,企业领导应重视团队的构建,引导团队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利于团队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再次,通过召开各类不同会议使大家经常见面交流。当团队成员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凝聚力也就自然培养起来。

(二)有控制的授权

团队之所以能有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就归功于团队内部成员享有充分自主的决策权上,包括能够制订工作目标、生产目标、评估绩效等。但是充分的授权并不等于不需要领导和管理,故授权应分阶段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避免混乱。企业领导应以灵活方式逐步放权,并不断对团队的绩效进行评估。

(三)适当运用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既能够满足员工的参与要求,又能够集结众人的智慧,使决策更优化,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它具有与个人决策无法比及的优点,尤其在跨功能团队中,几乎每一名成员都来自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专业和技能互为补充,一项任务的完成在知识和信息如此分散分布的情况下,集体决策变得更为重要,但应注意集体决策“议而不决”的致命弊病。

(四)发挥领导的作用

首先,需要领导者应将有价值的并且可接受的价值观传达给团队,使团队成员接受内部的规范和规则,并在价值观引导下培养起团队凝聚力。其次,亲和平等地与团队成员进行交谈和工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有效的激励

一般而言,正激励的效用远强于负激励,因而企业应为团队的顺利运行制定一个完善的奖励体系。同时,相对绩效评价制度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反映出成员的相应努力水平。而激励制度对于其他几个方面来说,起着引导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建构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团队绩效至关重要。

二、建设与管理高效团队的具体措施

团队建设对于现代企业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期望在高度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与壮大的企业,往往需要学习建设团队的技巧,如何进行高效团队的建设是当代企业领导者不可或缺的技能。通常来说,建设与管理好一支高效的团队要注重下面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团队是基础

企业高效团队的合理组建从团队的成员构成,专业分工,性格匹配等多方面衡量,组成一个合理搭配的团队是基础。

(二)不断完善团队的选聘机制和权责机制

首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选聘队伍的组建工作,组建选聘队伍时,要遵循知识互补、能力互补、气质互补、性别互补等原则。努力选拔比较理想的选聘人员,按照合格的选聘人员标准进行全面的培训。在选聘方式上,应采用内部选聘和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采取适度更灵活的措施,适当加大外部招聘的力度,吸引各类需要的人才。选聘标准要明确岗位职责和对人员技能的要求,使之相互匹配要吸纳、选聘合作性和互补性强的人员,激发团队的活力要重视对人的职业道德的考察,要有利于选聘到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匹配的人员。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建立合理、有利于组织的规范,并且促使团队成员认同规范,遵从规范。有了严明纪律,团队才能战无不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就要建立科学的工资制度以及公平考核与升迁制度,在实施激励时,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多样性,激励形式要丰富多样,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举并重,不论是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应该做到及时,这样才能促进团队不断发展。

(四)加强系统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

在知识经济时代,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学习能力。对于现代国企来说,加强系统的企业培训,建设学习型团队,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在团队中,应该营造积极的培训氛围,使团队成员乐于培训,确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企业要在经营的同时制订合乎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训计划,结合员工职业规划体系,有计划地培养各层级的人才,把企业办成一个学习型企业,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训的手段包括组织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经常开展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活动,为其提供各种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等等。

(五)持续不断地提升团队领导的领导力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8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自然地理学;建设思路;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K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228-04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创新机制、保障体系和改革措施的建设和实施,将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就是通过团队协作的形式来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因此,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筛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利用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革新,必将极大地促进本科教学体制改革和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然地理学是以地球表面多种要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综合体系为对象,探索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结构与演化规律,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西北大学地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一支素质高、学科交叉型强、知识结构配置合理、人员储备丰富的自然地理学教学队伍,并于2013年被列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本文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我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在深入分析教学团队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

一、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团队是团队的一种具体方向定位,是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合作群体,就其具体概念而言,目前尚无公认定论。刘宝存[2]等从团队的定义出发将其引申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目标,为完成具体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马廷奇[3]等从高校发展的任务需求方面将其定义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目的、以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建立起来的为实现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的集合体”;以上两种定义的共同点在于都强调教学团队要拥有共同的目标,并由相互承担相应责任的教师个体组成。

对于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其内涵在于自然地理学本身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专业自身的素质要求注重地域特色,强调多学科联合的理念基础。自然地理学以相互联系的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研究来揭示自然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转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故对自然地理学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教师团体而言,就需要拥有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科学等多学科背景人才个体的互补和整合。因此,作为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除了具有团队的目标性、成员的互补性等共性外,还应该包括团队成员的创新性、合作性以及团队发展的持续性等个性特征。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团队成员间要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共同学习,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形成极具创新思维的团队,保证团队建设的持续性。自然地理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各领域教师通过关注专业间和学科间的交叉联系,有利于发掘科研新思维和突破点,并通过建立多种学习平台,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多数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焦点大多集中在教学设施、实验器材等硬件建设上,而对教研室建设的关注度明显不够,最终造成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和管理制度方面的困境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赋予教学个体高限度的教学自主性,导致自然地理学在实际地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考评制度常以个人科研绩效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这就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在自然地理学教师管理中其主要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上。在这种科研导向的考评制度下,严重削弱了教师进行教学探究的热情,导致教师减少了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对教师个体而言更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二)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明显不足

教研室是开展自然地理学教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要针对自然地理学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集体探究或教学经验交流。然而受高校连续扩招政策的影响,各学科师资队伍本就紧张的状况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和影响,自然地理学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变得日渐繁重。教学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教研室日常的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很难正常开展。

(三)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缺乏合作精神

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另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若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对团队缺乏社会认同感,就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协作。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偏少,相互信任和支持也相对较少,对于团队内部出现的矛盾很难正确解决,缺乏团队凝聚力。教学团队内部的鼓励不够,没有一个可以知识共享的氛围。成员在开会进行集体讨论时,保留自己的想法,无法集思广益,无法进行思想碰撞,创新就更无从谈起。

三、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自然地理学综合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多要素的融合、多学科的交叉,决定了自然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随着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及其与许多自然科学发生联系,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当前,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传统清晰的学科界限逐渐被打破,不同学科的概念、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中也得到不同应用,科学在原来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高度融合的趋势,使得现代科学已然变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知识网络[4]。因此,现代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和研究内容也开始由原来分散的个体和单一的学科研究向以一定规模的集体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向转变,亦即从“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这一发展方向的转变,使得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师无论是在课程教学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越来越依赖教师团体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团队这一组织的建立,为教师之间开展紧密的教学和科研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现行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需要。教研室作为高校目前最主要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本科课程教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日渐加快,使得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在校学生人数也急剧飙升。这一变化给教学工作和教研室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带来很大冲击,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管理和培养、教学工作量安排等方面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导致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棘手的难题,这种状况就迫切需要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深入思考,开展必要的改革工作。

3.教师个体局限性的驱使。由于学科的综合性特征,本科自然地理学教学工作本身内容繁杂、任务繁重。然而众多教师很长时期内都依赖个人能力的发挥来开展各项教学任务,个体能力的大小和个人教学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自然地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事实上,随着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日益综合化以及各项信息技术的引入,个人不可能掌握和精通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自然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知识和技术,对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亟须借助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1.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众多高校在本科阶段教学水平评估的促进下,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科与课程设置等方面逐步推动了高校教学改革工作[5]。而教学团队建设正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改革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自然地理学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高效的教学团队建设,来优化自然地理学课程系统与教学内容,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教学团队成员各自的优势各施所长,从整体上提高自然地理学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合力优势。当前高校教研室在发挥实际效用中存在着沟通不畅、科研活动分散、“重科研轻教学”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学科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学术水平。以教研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综合分析其硬件实力和人才状况,在有效利用教研室硬件设施的同时整合教学人员,打造出一支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背景、专业特长等相对合理、技能互补的团队,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6]。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是以此为依据,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合力优势,实现自然地理学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步提升。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深入发展,学科综合性不断加强,而学生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多样化。自然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然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过程,这就对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思想、科研思维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促使教师个人在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和进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加速建设。

四、构建高校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的具体情况,以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精于合作的教师梯队为主体,以综合性的教学科研任务为建设平台,具有明确的团队目标、以团队荣誉为己任的合作精神、分享决策权,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集合体,其实质就是要通过教学组织的创新,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团队的构建应当在遵循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团队合作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能力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最终实现本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提升。

(一)加强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

团队建设理论认为人是构成团队最核心的力量,因为目标总是通过人员具体去实现,所以人员的构成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7]。教学团队实质上是由教师组成的一个群体组织,师资队伍建设决定了团队的现实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其具体包括团队带头人的甄选、团队规模的确定、团队结构优化以及青年教师培养等。

教学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团队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对于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必须选择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维,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人来担当,从而带领团队不断向前发展。此外,要严格控制团队规模,一个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规模成员人数应控制在12人以内为宜,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追求最适宜的团队规模,以便于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要力争优化团队结构,根据专业特点,对成员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较为合理的优化组合,坚持发挥老教师“传、带、帮”的作用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凝聚一批优秀的团队成员,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形成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团队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应逐步建立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既可以保证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同时也为团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继学术力量的支撑。为加快培养青年教师,需要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为了不断提高团队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对在岗教师有计划地分批选送进一步深造。此外,还应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提高其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西北大学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传、帮、带”的传统,建立了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考核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导师负责制、青年教师随堂听课制度。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组评价指导、学生成绩分析评价等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使其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团队注重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先后有7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院校进行研修,使团队成员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二)创建高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

教学团队建设是对人才资源、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优化配置的过程,这就需要制定和完善团队规范来加以协调。为达到规范约束和引导团队成员的行为取向、业绩目标,调控内外资源的目的,必须在组织纪律、资源配置、岗位责任、绩效标准、奖惩约定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对于团队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团队运行与监督机制。我们在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创建过程中,探索实行了团队带头人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即团队组织应该分为双层架构:(1)课程群团队,即由自然地理学核心专业课程群构成总体的大团队,由团队带头人总体负责,主要负责团队的队伍建设、课程群总体教学模式设计、经费的管理使用以及辅助教学的实验室及校外基地的建设等;(2)核心课程团队,在大团队的基础上,下设包括生态类、资源类、水文类、环境类以及全球变化学等核心课程各自独立构建的课程教学团队,由每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来负责和承担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实施等。团队运行和管理则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具体划分:课程群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改革和课程教研活动等相关内容由两层团队(课程群团队和核心课程团队)分别根据工作内容和范围组织进行;日常的课程教学管理、实验室的管理、学生的成绩管理、校外基地的联系以及征求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等由学院行政办公室及教学秘书承担。与此同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由团队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分别汇报一年的课程群团队建设的工作情况和课程建设的情况及相关问题,并通过团队全体教师进行研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案。

(三)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教学没有科研作支撑,就不能增强学问,就不能培养创新人才[5]。科学研究是教师进行研究型教学,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知识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阔知识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源头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与研究。科研优势和优质的教师资源为本科生全面接受科研训练提供了系统保障,学生通过接触学科前沿,激发了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

根据自然地理学教学团队创建实践及教学经验,我们倡导建设一种“宝塔型项目研发组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将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的成果和学科领域问题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规定由“1个教师(科研人员)+几个研究生+多个本科生”构成宝塔型的项目研发小组,通过该模式,实现了“获得一个成果,造就数个人才,带动一批学生”的科研教学双丰收的目的。团队教师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促进教学科研相长,并注重将科研经历融汇于课堂教学,积极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工作中。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专门为本课程群设计了学科研究教学板块,开设了《全球变化》、《现代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学前沿问题》等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热点的课程,同时以邀请专家讲座、开设课程教学与学术论坛等形式提高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前沿性和国际性。团队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研究。团队成员先后指导本科生获得部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5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项目10余项,指导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获得省级奖励2次。这种产、学、研的实践模式保证了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学生所学技术也能不断更新。

(四)建设与完善考核与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对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检验团队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等意义重大,是教学团队能否有序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时要把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共同作为考核的基本内容,且更加注重团队整体的绩效而非单纯关注个人的职责及表现。如在教学质量方面,可以考虑只考核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不是针对单个成员进行考核,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统一以团队评价结果为准。这样以团队绩效为依据来评价个体成员,有助于强化团队内部关系的融合性,调动教师协同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需要对教师和团队教学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模式进行动态化革新,要从原来强调甄别、选拔、奖惩功能的结果性评价模式向突出诊断、激励与调控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模式转变。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团队的发展阶段和水平,对原有考评标准进行修改补充,使之符合教学团队的实际发展情况,防止其过高或过低,导致考评结果失去其真正的意义。此外,可以考虑借助非本教学团队的人员进入考核层,例如考核主管部门可以抽调与该教学团队学科、专业、课程对口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考评机构,从学科、专业、课程等角度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避免在自我考评过程中出现对团队自身的问题认识不足或业绩评估过高等弊端,真正做到考核的公平公正,起到促进团队工作始终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秉维.现代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救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

[4]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学,2008.

[5]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74.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9

abstract:China'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haveconstructedteachingteamofdressdesigninginashorttime,andtherearesomeproblems.theauthorunifiestheworkexperience,accordingtothedressspecialtycharacteristic,andproposestoperfecttheteachingteamconstructionmanagementsystem,raiseoutstandingteachingteamincharge,setupteachingteamwith"integrationoflearningandteaching"andsetup"professionalandpart-timeunion"teachingteam.

关键词:服装;教学团队;建设

Keywords:clothing;teachingtea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71-02

0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在这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体会,就如何促进高职服装教学团队发展问题做一探讨,希冀为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供参考。

1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高水平的、优秀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衡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对教学团队建设都非常重视。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科研氛围不浓,客观限制条件也较多,目前高职服装教学团队仍处于初级阶段,距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差距还比较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团队作用在很多企业和高校都有着很好的体现,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对团队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应付的现象。有些团队教师之间平时很少进行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只是在申报项目时,才临时组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1.2师资结构不够科学服装专业进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时间不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进行服装本科教育,高职服装教育在很多省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的。基于这种现状,高职服装专业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很少。现在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授近乎没有,副教授也有一部分是其他专业“改行”的,甚至有的直接从事服装专业教学,进行其它专业职称评审。故而出现了部分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没有完全符合条件的专业带头人,该岗位空缺、有待培养的现象。目前很多高职服装教学团队缺乏学术领袖,教师梯次不明显,存在人员堆砌现象,师资结构不够科学。

1.3团队建设存在盲目性各院校改革力度步调不一,有些还只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建设;有些虽有建设,但力度不够,建设思路和方式还在摸索,团队建设存在盲目性。

1.4职业教育特点不明显很多高职服装教学团队是参照本科院校的模式建立的,实践性、动手性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服装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5团队构成不够科学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集艺术与工程的综合学科,也是纺织行业的一个边缘学科。很多高职院校服装教学团队组成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些因素,团队组成人员研究方向性不强,团队构成不够科学。

2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制教学团队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课题组,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因此,它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团队的运行和健康发展。

2.1.1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建设规章制度搞好教学团队建设,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学校要规范引导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学团队实施动态管理和竞争淘汰机制,建立教学团队量化考核、优秀教学团队评审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就专业教学团队来讲,师资是重点,学校要出台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有针对性的派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改善师资结构。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要采取导师制,做好老中青传帮带工作,建立团队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团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保证团队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使团队和谐、高效的开展工作,实现团队建设目标。

2.1.2实现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包括部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中忽冷忽热,检查验收时抓得紧,平时较为松懈,计划性不强。教学团队建设中,明确责任人,资金按时到位,完善督查机制,不做无谓的行政干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就能实现常态化。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资金紧张,工作推进缓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院校资金较本科院校要紧张许多,二是学校领导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对教学团队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教学团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立竿见影,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学校更喜欢做一些见效快的工作。资金保证方面需要相关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也需要上级部门督查得力,这是实现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2.1.3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依托服装工程、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三个专业方向,由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表演、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课程做支撑,共同构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平台。如何高效、协调地共享各专业方向、课程资源。实践中,由学校统一协调,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实现团队资源整合,为团队教学、科研的持续进步提供保障。

2.2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领头羊”,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是专业教学团对的中坚力量,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中,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非常少,这就需要学校认真在现有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中挑选重点培养对象,在外出学习、进修、科研、技能比赛、企业锻炼、职称晋级等方面大力支持,力争在3-5年内培养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名师,锻造出合格的团队领袖。有了出色的团队负责人,明确职责、规范制度,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团队就会逐步向部级优秀教学团队靠拢,就能按照教育部的的要求,培养出优秀的高职毕业生。

2.3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工学结合”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部提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离开生产实际,教学质量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团队建设中,要有意识的吸纳与企业接触密切、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师,还需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连续进行不少于半年的生产实习,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在教学计划修订时,要根据“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安排。

2.4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要求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服务。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教师必须精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同时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亲自参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明确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既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保证,又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中,我们要切实认识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把服装设计、制板、工艺师等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企业生产“零距离”。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只要思想上足够重视,操作起来难度不大。工作中我们的难点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缺乏一方面是教师锻炼实践条件限制,一方面是“双师素质”教师认定较难,很多省份没有畅通的认定渠道。许多院校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双师素质”教师问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起,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暑假进行“暑期实践锻炼”。对于在专业对口企业累计实践锻炼九个月以上的教师,由学院人事处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暑期实践锻炼”,学院每年都会评选出“暑期实践锻炼”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年暑假结束后,各系部都会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暑期实践锻炼”制度已经完善,成效明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缺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强、运转和谐的教学团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紧扣职业教育主题,强化实践,紧密联系企业,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3):44-46.

团队建设与制度建设篇10

关键词: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团队建设困境解决策略

高校教学团队作为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其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提升、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术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作为新疆兵团高校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社会定位,教学团队建设除此之外更多地肩负起新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使命。

一、新疆兵团本科高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新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加强文化教育,使广大新疆人民认识到保卫家园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发展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空间才能汲取养分提升自身,为培养合格的建设大美新疆的建设者提供智力保障。

(二)新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新疆地大物博,占全国面积的1/6的国土面积,有着丰富的资源,新疆还是有2131万多人口的多民族聚居地。新疆自解放至今,戈壁变良田,沙漠变绿洲,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基础不断稳固,正向着小康社会迈进。为了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还要不断深入推进,就需要更多地为新疆经济建设提供添砖加瓦的合格人才。

(三)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为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接轨,对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都不断提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疆兵团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基本现状

为了对新疆兵团高校教学团队有详细了解,笔者对兵团所有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问卷调查。兵团一般本科高校有部级教学团队3个(石河子大学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作物学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教学团队)、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塔里木大学微生物学教学团队、石河子大学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团队和石河子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团队)和校级教学团队(塔里木大学共8个,石河子大学33个)。团队成员以中级职称的年轻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教师占44.9%,中级职称的占42.8%。农口的教学团队占80%以上。团队负责人基本为领导双肩挑,个别新办专业还有讲师担任。省级以上教学团队有专项经费,部级教学团队中央财政专项30万元的建设经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有自治区专项资助10万元,各高校校级教学团队获得3-5万元不等的建设经费。

新疆兵团本科高校为兵团和中央共建的高校,中央委托兵团进行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省级教学团队申报的过程中主要考虑新疆睇番高校团队的建设,最终使得兵团高校部级教学团队较少,教学团队涉及的学科门类少。为了做好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学校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由于缺乏经费,在建设过程中,学校统一立项,各教学单位和教学团队自行管理,团队的组建依托教研室(学科组),在建设过程中只是团队负责人和个别教师在进行一些具体工作,没有形成团队氛围、学术氛围,使得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为个别人的团队,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整体能力方面作用发挥得不到位。

三、新疆兵团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困境

为了真实有效地了解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5份。问卷设计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团队的基本状况,团队活动,团队资源建设,团队内部人员间的关系、团队章程,团队的规划,以及团队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调查发现普遍存在建设力度小、成效不够显著等诸多影响和制约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一)没有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参与本科教学的时间占到工作时间的80%以上”的教师比例占到40.8%。在“您所在的团队有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吗”的问题中有73%认为本团队中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49%教师不认为“学校教学团队的管理有利于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团队要在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而且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一定的政策制度做保障、资金支持为后盾。只有这样才能使团队在一定的条件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在兵团本科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立项轻建设的情况。立项后,没有政策,没有经费,使得教学团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二)没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您所在的团队有科学规范的考核方式”中7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存在考核机制。教学团队建设成效是否明显目前是考核教学团队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仅仅看中教学团队建设期满后定量验收成果,如发表了几篇文章,出版了几部教材,而忽略了建设过程中的定性的验收如教学团队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有效等。大部分教师在团队中只是挂名为评职称收集材料,真正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在团队中忙碌,教学团队建设“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团队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三)团队带头人缺乏核心影响力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44.9%,首次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的占到85.7%。团队负责人比较年轻。新疆由于地缘的问题,处于边疆地区,高水平的“大师”较少,并且在学术科研方面稍有成绩的就“孔雀东南飞”,跳槽到环境更好的大城市,致使各高校形成了边疆地区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向首府高校转移,首府高校的教授副教授向内地高校转移。而现在的大部分带头人,多数是领导干部,行政事务繁多,没有更多时间研究专业技术,科研项目少,基本无暇顾及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

(四)团队精神不够鲜明

40%的教师认为:“团队内核心教师总是操控着团队成员之间的对话。”40%的教师认为:“教学团队的任务很单调,您感觉筋疲力尽。”教学团队学术优势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团队是否拥有和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团队的建设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只有这样团队才可以积极健康地发展。在兵团本科高校中,教学团队多为自发组成的,缺乏教学团队建设的章程。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立项轻建设,致使团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及政策保障,最终很多教学团队只是挂名,内部没有活力,更没有开展有效的建设工作。

(五)协同发展的团队意识不强

在“教师间合作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是您所在团队存在的基础”中有81%的教师有强烈的需求,在“教学团队能为你提供充的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中有75%同意成员间的知识共享,有91%教师认为“团队间的团队沟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现代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类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对在教学团队内的合作性和互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团队成员本应该是互补共同发展的,然而,由于面临的实际问题,资源少,团队凝聚力小,使得年轻成员空有一身力气不知道怎么使,更有甚者不愿意共享资源,都在单打独斗地进行教学工作,团队成员不能共同成长。

四、新疆兵团本科高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对口援疆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证明,国家的“教育援疆”,“振兴西部教育”的政策同样是英明的。就如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者带动后富者的政策。国家“211”、“985”高校,不仅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更有学术上的权威,这些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都是代表中国最高水平。通过这些高校的先进理念、高水平的技术完全可以促进西部高校、新疆兵团本科高校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援疆的大背景下提出新疆兵团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在突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作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大学最基本的任务,这些最基本的任务离不开教师,教师的发展需要合适的团队。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教师发展,进而更好地完成大学基本任务。新时期作为兵团本科高校最主要的任务,应当是培养政治上可靠,能够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应始终不忽视本科教学。兵团本科高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在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的同时尤其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任何工作的展开都应该围绕本科教学,并且为之服务。要协调好各种关系,使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和年终考核等环节都要适当把教学质量和参与教学团队建设情况的考量比重加大,逐步引导教师做到把教学工作当做个人发展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加大各对本科高校的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持续发展。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经费支持。新疆兵团本科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更是如此。新疆兵团本科高校地缘偏僻,各种教学资源匮乏,作为主管兵团高校的主管部门无经费支持,各高校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还有筹集包括教学团队建设所需的经费、基础设施和其他各种所需的外部条件,显得非常困难。为了充分调动本团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疆教育行政层面和兵团教育行政层面应该为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更多经费支持,为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三)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及考核制度,突出过程管理环节。各高校对立项的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应监督做好教学团队建设任务书的撰写和落实,明确各教学团队建设在各阶段建设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任务计划表和实施步骤,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考核。对于建设任务执行不力的团队,提出整改意见。年度考核应以过程检查和最终建设成果为依据,对考核结果不好的团队,要求团队提出具体整改建设方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管理及考核制度,使教学团队建设的形成过程管理制度化。

(四)融合对口高校教学团队先进理念,打造和谐进取的教学团队。在教育援疆,振兴西部教育的背景下,新疆兵团本科院校教学团队建设,首先要做好对教学团队建设的政策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团队的考核机制等工作。选拔真正能够带动一批年轻人的能够起到核心作用的团队负责人。其次,要加强与对口支援院校相关教学团队的交流互访工作,定期选派团队骨干到对方学校进修学习,使每个团队成员能够感受到对方教学团队的实力、魅力和激情。同时援助高校团队中的带头人及成员应该对受援高校进行回访,并对建设进行“诊断”和“治疗”。

(五)构建共建教学团队。针对学校的特殊专业,如年轻教师多,高职称领军人物少的专业,可聘请对口院校的高职称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通过团队负责人带动这些专业的年轻教师成长,形成一批适合专业发展的资源。同时,可让新疆院校的教师参与到对口院校的团队的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建设中,让新疆院校的教师能够体验、体会对口院校的氛围和精神,进而确定目标,提升自身水平。

(六)加强双师型团队建设,提高教师解决实践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新疆兵团本科院校大多数是年轻教师,他们很多出了校门上讲台,对知识的领悟基本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为了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教师创造环境,建议加强双师团队建设,高校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这样不但实现了校企双方在人力资源上的共享,实现了双赢,更锻炼了老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为学生创造了学习的新环境,为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玲.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1(11).

[2]刘建凤.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侯德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5).

[4]汤昕怡.组合小气混编团队探索双视队伍建设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3(9).

[5]黄玉飞.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6]程广斌.兵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论,2014(1)19.